个人性格特征分析(精选3篇)
1.个人性格特征分析 篇一
要写好人物,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抓事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
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体现出来的,所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
这里的“典型事件”并非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有时,一件小事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品质。有时,恰恰是一些平凡小事,才更能让人信服。
(2)通过言行描写,体现人物个性
常言说:“听其言,观其行,知其人。”也就是说,想了解一个人的“特点”,就要留心观察他在做事的过程中的音容笑貌、举止动作,找出他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抓住了他的“特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你所写的人物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身份,不能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用官员的腔调来说话。
另外,行为也是体现人物性格的一个方面,因为,人的行动是由思想来支配的。描写人的行为,一定要仔细观察,用词准确。
(3)刻画心理活动,达到表里如一
在描写人物时,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把所要描写人物的内心把握准确,才能表里如一地刻画人物。
(4)写人物抓特点,切勿千人一面
我们知道,世界上这么多人,但我们依然能准确地区分出每个个体,这就说明人和人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在写人时要准确地抓住这些差异,而不是“一个鼻子一张嘴,两只眼睛两条腿”这样泛泛地写。抓住个性,写人才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
2.个人性格特征分析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一定的纳选和排除标准以我市区35岁以上的未绝经女性人群为调查对象, 发出问卷500份, 最终有效问卷为468份, 有效率93.6%。年龄为35-53岁。
1.2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 (包括年龄, 受教育程度及居住地等) 、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我市区500例绝经过渡期女性进行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468例。全部量表均为自评量表, 调查方法采用无记名调查。
2 结果
由标准回归系数可见, 太阴对因变量的影响大于太阳。其表明太阳型、太阴型的人格特征可能会引起绝经过渡期女性的心理问题, 并且太阴型的人更易产生心理问题。而阴阳和平型人格可以帮助绝经过渡期女性减轻心理烦恼。
由标准回归系数见, 神经质对因变量的影响大于精神质。其表明神经质和精神质对绝经过渡期女性的心理问题有显著性影响, 并且神经质高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心理掩饰可以帮助绝经过渡期女性减轻心理烦恼。
3 讨论
3.1 绝经过渡期女性艾森克人格特点
个性是一人区别于其他人的集中体现, 是人格中最有魅力的部分。它在人格中起到核心作用, 艾森克提出"人格理论", 对人格类型的划分从四个维度来表现, 分别为精神质N维度、内外向E维度、精神质P维度和心理掩饰L维度。绝经过渡期女性和正常女性健康人群比具有情绪不稳定的特点。情绪不稳定的人群常常精力旺盛、焦虑, 紧张, 易怒, 抑郁, 同时又神经过敏, 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过于强烈。
3.2 绝经过渡期女性心理健康状态
人类的心理与健康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是由大脑皮层统一指挥, 各个脏腑协调活动的有机整体, 不良的心理状态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减退机体的免疫功能, 有损于健康。妇女进入绝经过渡期之后由于内分泌环境的改变, 大脑皮层抑制能力减弱, 以及她们对围绝经期生理知识缺乏了解, 使得某些女性心理健康状况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3.3 绝经过渡期女性艾森克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神经质和精神质对绝经过渡期女性的心理问题有显著性影响, 且神经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大于精神质, 而心理掩饰可以帮助绝经过渡期女性减轻心理烦恼, 心理越成熟, 其自控能力也越强, 那么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就越高。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保持稳定的情绪, 有益于身心健康。
4 结论
(1) 武汉市区绝经过渡期女性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国内女性总体水平, 其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和抑郁情绪。 (2) 太阴型性格是绝经过渡期女性的主流性格。 (3) 武汉市区绝经过渡期女性存在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 (4) 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并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测查人格来反映心理健康水平是可能的。
摘要:目的 绝经过渡期女性是重要人群, 通过分析性格、健康状况, 并用中医阴阳五态探讨人的外显行为模式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为提高女性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对我市区35岁以上的未绝经女性进行相关资料问卷调查, 分析女性五态性格特征、艾森克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态。结果 五态性格测量中, 太阳型、少阴型明显低于常态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和掩饰倾向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结论 太阴型性格是绝经过渡期女性的主流性格, 她们都存在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 可以通过测查人格来反映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绝经过渡期女性,心理健康,五态性格特征,艾森克人格特征
参考文献
[1]万爱华, 修新红, 任志伊, 李进军.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7, (10) .
[2]陈浩, 刘京惠, 张晓冬.社区更年期妇女睡眠质量与心身症状[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03) .
3.舒曼二重性格特征及其成因探析 篇三
关键词:舒曼;二重性格;表现;成因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71-2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umann,1810-1856)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早期浪漫主义艺术家的典型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有着典型二重性格的艺术家。这种性格特征直接或间接、从内容或形式上影响了他的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使其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有着别具一格的特征和魅力,奠定了舒曼在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探析舒曼二重性格特征的表现及其成因,有助于深化对舒曼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深化对欧洲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研究。
一、舒曼二重性格特征的表现
舒曼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艺术歌曲、室内乐及管弦乐等优秀音乐作品,并通过创办《新音乐杂志》发表了大量音乐评论文章。这些优秀的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使舒曼成为了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主流人物之一,奠定了舒曼在德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然而,在舒曼所有的个性和创造性中,他的二重性格特征以及在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中的体现,是他区别于同期其他浪漫主义音乐家最为明显和最具特征的标志。
舒曼矛盾冲突的内在性格,使得他的音乐创作别具一格,音乐表现力上时而热情激昂、时而冷静沉思,时而对抗冲突、时而融洽和谐,时而梦幻诗意、时而理性现实,深刻地呈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热情与痛苦、追求与逃匿,音乐作品丰富而感人,经久而不衰;同时,也使得他的音乐评论形式上焕然一新,内容上生动活泼,适应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容易被各个层面的读者所接受,提高了音乐评论的实效,并客观上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美学的发展。
二、舒曼二重性格特征的代言人
舒曼本人或许也深知自己内在的二重性格,意识到他的胸膛里有着两个“自我”:一个是战斗的、充满理性的,另一个是敏感的、富于幻想的。在当时浪漫主义音乐思潮推崇自由创作与突破传统理念的作用和推动下,舒曼半是有意、半是无意地将自己的二重性格体现和反映在他的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中。1831年始,舒曼逐渐酝酿、刻画并形成了自己内心世界的两个代言人:弗洛列斯坦和埃塞比乌斯。1833年,舒曼进而虚构了“只存在于它的创始人脑海中的组织——即‘大卫同盟’”①具有浓郁幻想性质的弗洛列斯坦和埃塞比乌斯是其中两名核心人物。弗洛列斯坦代表他内心性格中热爱生活、充满激情、昂扬向上的一面,埃塞比乌斯则代表他内心深处消极悲观、颓废逃避、沉迷幻想的另一面。同时,舒曼也深知,这两个虚拟人物只是自己内心二重性格的片面形象,并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形象,他要追求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因此,舒曼始终都在努力克服内心两个“自我”之间的矛盾,并逐渐刻画形成了另一个虚拟形象也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拉罗大师。拉罗大师睿智、沉着,一人兼有弗洛列斯坦和埃塞比乌斯两个人迥然相异甚至截然相反的观念和性格。舒曼在拉罗大师的形象中找到了理想的标准,正如他在致多尔恩的信中所说:“弗洛列斯坦和埃塞比乌斯是我的双重性格,我愿意像拉罗一样把它融合为一个男子汉。”②
舒曼作品中,弗洛列斯坦、埃塞比乌斯和拉罗大师交错着出现,但更多的是弗洛列斯坦和埃塞比乌斯同时出现在其几乎所有的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中,他们有时比较疏远,有时比较接近,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个性,使得他的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深入而细致地刻画了人的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形象而生动地呈现了人性中的热情与痛苦。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舒曼的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有着某种程度的神秘性和怪诞感,蒙上了一层晦涩而深奥的色彩,以致舒曼在世时总是处于相当寂寞而未被充分了解的处境之中。
三、舒曼二重性格特征的成因
纵览研究舒曼的文章,多有提及其二重性格特征,但少有研究其二重性格的形成原因。笔者认为,家庭因素、文学作品、情感經历及社会政治环境是舒曼二重性格的主要成因。
家庭因素的影响。舒曼父亲奥古斯特·舒曼具有极深的文学素养,培育了舒曼文学方面的丰富知识、生活方面的敏锐洞察力、艺术方面的创作冲动和对人生目标的坚定追求,影响了舒曼性格中坚毅、向上的一面;舒曼的母亲约翰娜·舒曼则是一位天性多愁善感而又富于浪漫气质的妇人,让舒曼承袭了极度敏感、富于想象、神经质、不稳定的个性,影响了舒曼性格中悲观、幻想的一面。与此同时,家庭成员屡遭不测,姐姐埃米莉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致自杀身亡,父亲也因精神病辞世,接着哥哥尤里乌斯和嫂子罗莎莉又相继去世。亲人们的相继死亡,给他的心灵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创伤,加剧了他的性格朝抑郁、妄想方面发展,并逐渐趋于神经质、心理不稳定,以致有过精神病的征兆。家庭生活的这一切都影响着舒曼的心理成长。
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19世纪上半叶欧洲大地涌动着一股声势浩大、不可阻挡的浪漫主义文学潮流。浪漫主义作家有着一些共同特点,比如热爱大自然、追求理想标准、刻画内心世界、渴望个性自由、抒发个人感情等等,并且常常喜欢用强烈对比的手法,塑造“现实”与“幻想”两种不同的作品意境和人性理念。舒曼正是生活在这一浪漫主义文学鼎盛时代,置身其中,潜移默化,深受影响,促使他进一步强化了自我意识,进一步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自己内心深处的个性潜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促进了他二重性格的发展。他的这一性格特点与浪漫主义文学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情感经历的影响。1828年舒曼中学毕业后,按照母亲的意愿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并在课余时间向弗里德里希·维克(F.wieck)学习钢琴,自此认识并爱上了维克的女儿克拉拉·维克。可是,维克却坚决不同意他们的婚姻,而且始终没有改变过这一态度。舒曼和克拉拉最后孤注一掷,向法院提出了申诉并取得了胜诉。舒曼和克拉拉的爱情虽然最后获得了胜利,可之前坎坷和曲折的经历,让他时而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和生活的美好,进而催生了上进、斗争的热情;时而又感受到爱情的失落和生活的无奈,进而催生了绝望和逃避的心态。由此,这段情感经历加剧了他的忧郁症,促进了他内心深处二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是资产阶级新生力量和封建复辟势力不断较量、社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时期,人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历史事件中,经历了希望与失望的不断交替。当革命取得胜利时,大家群情激奋,斗志昂扬,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待和憧憬;当革命处于低潮,封建复辟势力重新执掌政权之时,现实重又回到黑暗,人们悲痛欲绝,意志消沉,心中的理想受到沉重打击,甚至怀疑民主理想是否还有实现的可能。舒曼对政治事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一切:政治、文学、人民都使我激动,凡是能够在事后用音乐来表达、能在音乐中找到出路的一切,我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思考。”①因此,社会革命所带来的各种思想潮流会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他的世界观的形成,特别是革命胜利时斗志昂扬和革命低迷时悲观失望的社会心态加剧了他的二重性格的发展。
综上所述,舒曼二重性格的形成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是他个人生活经历和社会政治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他个人典型的性格特征,同时又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生存形态和思想状况在他身上的集中反映。同时,舒曼这种二重性格特征在当时浪漫主义崇尚自我、展露个性的文艺思潮助推之下,又不可避免地、深深地影响了其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使其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充分显露了其内在的性格分裂,客观上打造了属于舒曼自己特有的风格,使他的音乐创作音和乐评论独具魅力。
作者简介:
【个人性格特征分析】推荐阅读:
个人性格自我测试表10-24
民办非企业单位征企业所得税还是个人所得税06-23
员工性格分析与管理09-23
分析人的性格特点06-29
小学生性格特点分析07-15
黛玉和宝钗的性格分析08-16
林黛玉性格悲剧的分析08-24
全国各省人的性格分析08-26
九种性格的人分析09-15
狮子座女生的性格分析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