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2024-09-01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12篇)

1.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篇一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应用管理制度

为促进我院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订我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应用管理制度。

一、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开展的,国内外比较成熟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及现代诊疗技术项目,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包括:侵入性、非侵入性操作,检查、手术、治疗方式、药物等。

二、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管理。

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转后才能开展的技术项目。

二类医疗技术项目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辖区情况制定并公布,报卫生部备案。

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审批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

(一)立项:每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申请人认真填写《》,经科室讨论审核盖章后报医教科

(二)论证:每项新技术、新项目应在《》中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医教科对符合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原则的项目论证备案。

1.立项以据(包括实施该项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开展的现状等)

2.拟完成该技术项目的主要方法与技术路线

预期成果(相应学术成果或社会、经济效益)

3.本技术项目执行过程中拟解决得关键问题(难点及解决办法)

4.本技术项目完成后达到的技术水平

5.与该项目有关的设备

6.实施的时间安排。

(三)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需在我院执业机构许可证批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内。不符合新技术开展原则的项目,临床不得开展。

四、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批流程;

(一)医教科对科室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审查,审查内容

包括:

1、“申报表”;

2、申报新技术、新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诊疗操作常规;

3、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是否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4、参加成员的科室、专业、职务、职称、相关研究成绩、分工及职责、是否能够满足开展需要;

5、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二)、对于开展的第一类新技术、新项目,医务部审核,符合条件即可实行。重大新医疗技术业务项目由医院主管领导审批。对于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文件要求批准实施。

五、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流程:

(一)、批准后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按计划具体实施,医务部负责协调和保障,以确保此项目顺利开展取得预期效果。

(二)、在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过程中,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委托人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及委托人的意见,征得其同意方可实施。

(三)、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主管医师应当立即停止该项目的临床应用,并启动医疗技术风险应急处理预案、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等相应应急预案,科室主任立即向医务部报告。医务部根据实际情况报告院内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决定是否启动新技术、新项目中止流程。

1、开展该技术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发生变动或者主要设备、设施及其它关键辅助支持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的;

2、发生与该项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的;

3、发现该项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的;

4、发现该项技术存在伦理道德缺陷的。

六、新技术、新项目监督管理流程:

(一)、医务部作为主管部门,对于全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全程管理和评价,制定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档案,对全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定期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督促相关科室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医疗技术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二)、医务部定期追踪项目的进展情况。

(三)、新技术、新项目时限周期为半年至两年,起始时间从医院批准或上级卫生部门批准之日起计算。

(四)、各科室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应及时向医务部汇报,周期满后将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情况作出书面汇总,填写《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医疗技术进步奖审评表》,进行评审。一类新技术、新项目将不再纳入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列为常规技术管理,科室可继续开展应用。

七、新技术、新项目的中止流程:

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该项医疗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并及时向卫生厅报告:

1、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

2、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获知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3、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4、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5、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6、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7、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八、各科室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未在规定时间上报工作报告的,视为放弃本新技术、新项目评奖。

九、各科室严禁未经审批自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否则,将视作违规操作,由此引起的医疗或医学伦理上的缺陷、纠纷、事故将有当事人及其科室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

十、本制度从2010年12月27日起试行,由医务部负责解释和完善。

2010年12月27日

2.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篇二

随着项目管理的推行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戚机公司)以项目管理为主线,建立管理层与作业层两层分离、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高效运作的生产管理体制,充分运用项目资源,实施计划进度控制,来达到项目的目标。2012年11月,为优化、完善机车产品平台,戚机公司决定引入电力机车制造技术,通过可行性研究分析,确定通过技术平移来获得电力机车制造技术的能力,计划于2013年完成2台电力机车的试制,并获得生产许可,2014年参与国铁市场投标并实现批量生产。为了尽早实现此目标,戚机公司决定组建电力机车项目办公室,运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对电力机车制造技术平移项目实施运作。

项目管理中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是贯穿于整个项目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其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和组织协调,其中,“三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项目管理工作都体现在对质量、进度、成本三要素的管理和控制上,即在一定的资源条件约束下实现对质量、进度、成本指标的最优化控制。

2 电力机车技术平移项目的项目管理模式

通过运用项目管理的模式,组建项目团队,并集中办公,形成项目推进办公室,强化了组织结构和项目团队的管理,避免了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 通过在整合管理、进度管理、范围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进行的周密策划,并采用小组负责制对样车试制、采购管理、工装管理、质量管理、培训服务等各方面实施跟踪管理,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执行中的问题,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该项目的宗旨是: 不新建厂房,通过技改投资,形成戚机公司电力机车新造生产线。项目主要分为技术平移、样车制造、型式试验和生产许可3个阶段,其中,技术平移阶段: 公司签署技术平移协议,并按项目要求,完成图纸平移和技术文件平移; 样车制造阶段:按设计图纸要求完成2台电力机车样车的试制,并实现公司内交车; 型式试验和生产许可阶段: 完成2台样车的型式试验,并取得电力机车生产许可证书。

2. 1 进度管理

对戚机公司而言,一方面电力机车新造需要进行工艺线路的规划和实施,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平移要完成2台样车的试制。样车试制、配件采购、技术服务、工艺规划与实施是项目进度管理的4个主要方面,构成了电力机车项目进度的4个时间维度,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项目进度管理更为错综复杂。进度管理是该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2013年取得生产资质是项目终极目标。为更好地进行进度管理,项目团队对各项工作在时间进度方面进行了详尽的策划,并在进度危机出现时,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化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简化项目时间维度。此次电力机车新造项目涉及工艺规划、样车试制、物资采购、技术服务、体系认证、型式试验和生产许可等多方面内容,项目进度管理错综复杂。经过分析,总体上可以归纳为样车试制、配件采购、技术服务和工装实施4个相互影响的时间维度。为优化项目进度管理过程,确定了工装进度管理和样车试制进度管理2条控制主线。简化项目时间维度后,进度管理变得清晰、简单,职责更分明。通过策划样车试制网络节点计划和工装的实施节点计划,以此作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节点控制基准,使项目各过程任务清晰、目标明确,进度管理效果更佳,成果良好,现已顺利成为厂内交车的项目里程碑节点;

( 2) 工序化的进度目标管理。项目执行过程中,为进一步理顺样车制造流程,采取了围绕物料为中心的工序化进度目标管理方式,并从工序准备和工序计划两个方面组织实施。从自制件到采购件梳理工序物料情况,从工艺到工装梳理生产准备情况,采用签署工序开工确认单的形式,对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确认; 对照项目工序物料清单梳理工序物料准备以及工艺准备、工装调试情况。工序准备的梳理为工序的顺利实施和及时完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序实施计划,一方面规定了工序进度实施目标,另一方面推动了物料及问题项的及时解决;

( 3) 高效的进度监管和服务。电力机车技术平移项目进度管理主要围绕样车试制网络节点计划、工序实施计划和工装实施节点计划组织进行,其中工序实施计划是最小实施单元,也是项目进度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障。项目的沟通协调在项目进度推进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做好工装到料、安装、调试、验证的现场服务,加强工序物料的管理和服务,有效地保障了机车试制的进度。

2. 2 质量管理

根据电力机车产品质量要求,策划项目质量控制计划。从文件控制、设计和开发控制、采购过程控制、工艺装备控制、新产品首件评审等18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解,识别出控制项点和控制方式,每项控制要求都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和完成时间。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该文件有效地指导了项目质量控制工作。

在工艺策划方面,重点识别车底架总组装、车体总组装、牵引装置安装等5个关键工序; 车体涂装、车体焊接、线缆压接等8个特殊过程和机车限界试验、中央管排车下组装、制动系统试验等30个八防工序,分别建立了文件清单并加强控制。

在试制过程中,加强对原材料的入厂检查控制,自制件的首件检查( 包括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检查) ,重点核对产品的合格证明和质量记录、关键尺寸,查看产品外观质量,对产品实物与图纸要求存在的偏差及时向技术平移方反馈、沟通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明确整改要求,完成最终的验证过程。

2. 3 成本管理

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一方面是控制项目成本,确保项目成功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续电力机车成本核算和制定投标价格提供参考数据。电力机车技术平移项目成本管理包括了从项目启动至首2台样车型式试验结束范围内的所有项目成本,主要有技术转让费、技术培训费和技术服务费,工装、设备购置费,机车零部件采购费,各项试验费等。

项目成本管理原则上基于项目直接成本进行,主要是针对直接发生在电力机车项目上的费用控制。一是要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包括对项目成本的组成结构、成本预算和整体成本控制等方面工作进行策划; 二是要做好成本预测,在成本发生前,根据预计的各种变化情况,测算下一个工作包和下一个项目阶段的成本,寻求降低成本的措施和途径; 三是要进行成本分析,以成本管理计划为基准,定期统计分析成本数据,对项目成本的使用情况、项目的整体进度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实际发生成本与预算的偏差。

3 三要素关系的处理

项目的进度、质量以及成本三者的关系是保证电力机车技术平移项目顺利完成的前提,片面强调成本控制势必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质量、进度、成本以求得三者之间的均衡。三要素的管理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的统一体[1],只有妥善处理好项目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成功。

在项目质量、进度、成本三要素中,质量是第1位的,其好坏必然影响到进度和成本,质量不好将会造成严重的返工,以及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在电力机车技术平移项目中,要加快进度往往要增加成本,且可能会影响到电力机车试制的质量,只有适度均衡地加快施工进度,严格控制技术图纸转化的质量、采购件及工装设备的质量,再加上科学合理的培训和现场指导,整个项目的试制返工才会减少,试制进度才能加快。

4 结论

电力机车技术平移项目是戚机公司电力机车新造的首个项目,对公司圆梦“内电并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重点关注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以此控制项目的实施和推进,使首2台电力机车在2013年11月13日顺利完成厂内交车,同年11月18日出厂进行型式试验。从项目启动到样车制造完成,历时整整一年,不论是图纸转化、零部件采购、专业技术和技能人员的培训,还是自制件的生产和样车的试制,都基本按照项目计划完成,为今后类似项目管理提供了经验和参考,并推动公司项目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摘要:从项目管理的金三角模式探讨电力机车技术平移项目中进度、质量和成本的管理过程。

3.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篇三

1 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的意义

近年来,施工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 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如某大型国企投资900万元在老厂房旁新扩建新重型装配车间3000m2, 参与竞标的施工企业有7家,最后有甲、乙两家以接近标底胜出,分别承担三标段主厂房的东、西侧72m×20.83m的连接施工,其中桩基部分预算费用185万元。甲为抢进度,地基开挖中自恃装备精良,设备规格大,着手就连夜开工一星期后数个桩打好, 接着在靠近老厂房边施工,不料老厂房墙面倾斜,地下水大量涌入,排水后由于土体失稳,墙面倾斜更大,工程陷入困境。而乙先對原地质档案进行数个方案论证,做好技术准备工作才开始下钻,结果半个月后,乙开始浇捣圈梁顺利施工。而甲为处理墙倾斜,施工停滞不前。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重视工程技术管理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足以说明技术管理在企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1.1 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 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

1.2 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任务与作用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 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2 加强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

技术组织机构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机构,我们要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首先是以法治企,强化落实,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其次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 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 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2 加大投入,实现绿色材料采购

有输入才能有输出,有投入才能有产出。企业技术进步要有适宜的投入作保证。技术投入包括人力投入、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技术人力资源主要是企业应拥有相当比例的高文化程度、高技术素质、高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企业要为技术管理和技术开发设立专项资金,技术管理资金占企业管理费用的比例,各个企业有所不同,企业应按技术工作计划,结合企业实际,予以计列,不可遗漏。技术基础设施,除办公设施外,应有完备的材料试验室、技术资料室,适时更新购买适宜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技术参考资料、技术管理应用软件等。“绿色建材” 就是要选择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要保证所用的材料为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通常,人们对结构用料出于强度等危及建筑物安全因素考虑,重视的程度会高一些,而对材料的保温、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影响却有较少的考虑。另外对装饰材料往往忽略对放射性元素和甲醛、氮、苯、氡等有害物质或气体的控制,最终侵害使用者的生命健康。

2.3 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

建筑安装工程技术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性和管理性文件,它既是施工过程的控制手段,也是施工过程的准确记录。为了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我们建议针对组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进一步把施工方案进行细化,按分项工程的要求提出施工技术交底。

2.4 运用信息化技术

我国用20年左右时间从工业发达国家引进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论、组织、方法和手段,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应认识到,在项目管理中最薄弱的工作环节是信息管理。至今多数业主方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还相当落后,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管理的理解以及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模式上。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贪大求全、照抄照搬,而应结合企业实际逐步完善。比如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这些大型的系统固然好,但其投入也是巨大的,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最好是立足现有的资源,通过一些局部的改进,积累经验,逐步完善。首先是意识的转变,要通过宣传、培训树立信息化的观念。同时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应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现有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员。关键是把这些资源优化组合,进行业务流程的系统设计,使信息的收集有的放矢,使信息的查询有迹可寻,充分发挥作用。

2.5 注重施工后期的技术管理

进入施工后期, 整个建筑工程形象已经完成,这时切不可松气, 更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工作。首先要组织各专业的技术人员核对施工与设计是否相符,是否有施工遗漏和失误。对重点设备和工段应进行重点检查。其次要注意建筑工程的清扫打理。在现场施工中,管线中常常带有污物和施工残留物,应及时清扫,否则会对阀门、设备、仪表带来严重的损害。管道在安装前后都要进行清扫,要焊一段清扫一段,这样可大大减少系统封闭后的清扫工作量。

3 结束语

4.项目管理技术总结 篇四

回顾一年的项目管理工作,我对工程的理解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工程管理办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首先作为一个项目负责人,要确定自己的地位,项目负责人是甲方与乙方共同利益的体现者,对工程进行综合的动态的管理,项目经理应有的职责就是对工程进行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

三控制:对工期的控制、对质量的控制、对成本的控制。

二管理:合同的管理与信息的管理。

一协调:协调与业主之间的关系。

一般项目按进度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招投标签约阶段

此阶段工作主要由项目部门与技术部门合作完成。在此阶段中,作为项目负责人,需要对招标书进行详细的研究,明确招标的具体内容、数量、时间等,尤其需注意招标书中给出的现场实际工况及图纸,必要时至现场进行核实,结合本系统的特点给出合理的技术方案。在制作投标书技术部分时,要详细检查标书的内容是否与招标要求一致,包括格式及设备清单。标书是工程项目进行的指导文件,应真实、全面、详细,部分内容还需与项目等各部门进行协商确定。公司现已有技术标书样本,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编制。但重在认真仔细,对关键部分,如设备清单、测量成分、量程、工程界面等部分应重点核对。

(2)施工准备阶段

在对我方投标书进行透解性分析,对我方所施工项目进行透彻了解后,首先应建立规划大纲,内容包括工期计划的制定,设备材料预算的编写(与项目部合作),人员的安排和选择,管理和安全制度等。

今年开始的烟气在线监测新项目均采用了预算的形式进行采购,相比于以前的想到什么买什么的模式,制定预算能更好的对用料及采购周期进行规划,也避免了因采购单遗失造成的重复购买,另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项目也大有益处,如金联热力CEMS项目3#机组的建设与1#2#机组建设相隔近半年,部分材料当时已采购,并已详细登记于预算单上,再次购买时便可根据其进行筛选,大大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另需就项目建设方面的问题与厂方负责人进行联系和沟通,口头或书面明确双方工程界面的划分等细节问题,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如反吹气供给、施工时间、设备搬运存放、排污口整治等问题进行协调,以保证后续工作顺利开展。

(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就是对工程实施具体管理阶段,施工阶段也是花费时间最长的阶段,要根据随时间而来的要求变化对工程进行全方位动态的管理。

对施工进度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根据进度计划表确定施工项目总进度控制目标和分进度控制目标;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如出现偏差随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协调与施工进度有关的单位、部门、工作团队、个人之间的进度关系。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主要有:

a.有关单位的影响:如华纶印染由于站房建设方工程延期,导致我方设备进厂时间拖后,影响了原定的运行日期相应延后。最主要对有关单位作好协调工作,以达到我施工单位工程顺利进行。

b.施工条件的影响:常见情况为厂方排污口整改未完成,扶梯未安装到位,不具备安装条件。因此使工期发生的偏差需要及时与甲方沟通,并需取得甲方认可。

c.材料问题:包括订货周期和材料质量相关问题。工程所需各种材料的到货周期各不相同,如伴热管一般需1至2周,而国标标气有时需1至2个月,特殊订做的探头等设备更是

无法预估。对于工期较紧的项目,要求在拿到设备材料的第一时间发至现场并进行安装,除了要尽快订货外,还要随时跟进到货过程,对发生的问题尽快了解和解决,并对可能出现的无法及时到货问题准备应急方案。另材料设备的质量也是影响工期的重要因素,如金山石化3#4#设备安装时,发现已焊接的法兰孔径错误(经查实为订货厂家生产时出错),探头无法安装,而电厂又禁止动火,拆下订做再重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影响后续工程的进行。

d.技术失误:如法兰连接错误。在嘉定麒麟CEMS安装过程中,烟尘计采用了彩虹谷的设备,其法兰连接方式与原用岛津法兰有所不同,在安装原方法焊接法兰后,安装仪器时方发现此问题,幸而工具及焊接人员均在现场,及时拆下重焊,才未造成工期延误。对此类问题,在技术交底过程中,要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使各部分负责人员对其所负责内容的技术知识掌握程度达到100%,对各环节也能熟练掌握。

e.施工组织管理不利:现各工程项目基础建设、安装、调试分属不同部门执行,如前一步骤未完成则后续工作也无法开展,每个部门少许延期的串联便会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延期,成为许多项目进度的隐患。因此,需在施工之前编制好施工计划,并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主要是对施工顺序进行反复推敲,制定并严格执行施工管理制度。

f.意外事件的出现:如忘带工具、材料,现场设备丢失、损坏,车辆故障,其他抢修安排,天气状况等。有的突发事件出现是无法避免,但其中也有部分是人为因素,因此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强调认真的态度和责任精神,以求最大限度的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4)调试及验收阶段

全部设备安装完成后,项目进入调试验收阶段。对于烟气在线监测系统而言,调试通常需要1~2天(大型电厂则需更长时间的调试,一般不超过1周),需配备一定的人员及车辆;验收由市监测中心或区监测站执行,我方需派出专业人员进行配合。

调试方法如下:

a.系统安装完成,对仪器进行初调,包括气体分析仪、烟尘计、流量计工作状态检查,软件设置检查,零点满点标定等。

b.系统连续正常运行168小时后,安排手工比对。需提前与企业负责人联系,保证手工比对时锅炉正常运行,且运行负荷>75%。

c.调试准备工作:包括CEMS检查和测试仪器的检查。比对前对德图进行标定,根据实测浓度选择相应标气。对烟尘计进行维护,包括镜片清洁和光路校准。

d.比对人员应关注测试结果,如差异较大应及时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尽量当场解决后再次测量。

e.比对过程均留有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烟气采样单》(包括尘和气体),滤筒样品及时交至实验室进行分析,仪器内数据及时导出。

f.比对结果于采样后3天内整理完成,对于不合格项目加以分析,以便查找问题和安排复测。正式报告根据合同交至相关部门或人员。

对于《HJ/T75-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中的部分调试要求,如颗粒物CEMS需在高、中、低不同排放浓度条件下进行测试,气体需连续测试3天等,由于人员、工时及实际工况条件等原因,无法完全满足,在整理比对结果时,部分数据需根据经验进行筛选和处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过的调试质量故障整理如下:

a.手工比对前的维护工作未做到位:烟尘计在满量程或死机状态下手工比对;德图未校准,或上次校准值与本次测量范围相比差别较大;软件系数未设置正确;

b.操作过程错误或失误:烟尘采样时碰到烟囱壁导致附着的颗粒物落入滤筒;德图未设定时间,或设定时间与工控机不一致;采样点/量缺少;

c.数据分析错误:质量滤筒更换错误,导致秤重数据无效;存储数据误删;计算公式错误;

d.其他问题:采样仪故障;实际工况不佳;采样点位置测试的影响等。

调试比对是为了使CEMS更加真是准确的反应实际烟气排放状况,使其顺利通过有关部门验收,针对以上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避免和减小误差,关于烟尘在线监测自检比对测试的质量保证的问题,详见《烟气在线监测比对测试的质量保证》一文。

调试结束后,按照规定格式准备该站点详细的验收资料,包括自检比对报告、申请表格、站点资料、维护合同,并与企业负责人联系,签订验收合同。将全部资料准备并上交后,即进入系统验收阶段。验收需与监测中心或相关部门进行配合,确定时间、参加人员及车辆等。我司参加验收的均为有一定经验的专业工程师,能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判断,合理调整系统条件,及应对各种突发现象和问题,保证验收顺利完成。系统验收测试中易出现的问题如下:

a.烟尘测试中,由于秤量值无法现场得出,需由实验室分析后计算得出,无法与现场值进行对比,且烟尘测试时的影响因素较多,很难测试准确。对此情况,需从经验入手,对各种类型的脱硫除尘系统的排放范围有所认识,对实际排放值进行合理的预估。此类情况我经验未足,不做详述。

b.对于大型烟道,或采样位置在阀门或转弯口附件的烟道,流速测量较为困难。各采样点流速相差较大,再加上回流和旋流的影响,较难与固定位置的流量计测量值相吻合。此类情况应尽可能将手工测点平均分布,将所有测点的数据平均计算,遗漏的任何一个测点都有可能造成平均值的大幅度偏差,另应注意关注各点手工数据及CEMS实时值。

c.工况的影响。对于垃圾焚烧厂,污染物排放随垃圾批量燃烧而变化,变化速度极快。如安亭环保验收时很难达到稳定的排放浓度,SO2排放值可在100s内由10mg/m3升至1000mg/m3,由于CEMS仪器采用直接抽取法,1分钟的延迟反应便可能导致平均值相差极大,此时应根据情况调整CEMS系统时间,使之与测试仪器变化尽量一致;与厂方运行人员进行协调,尽量保证负荷稳定;与验收人员进行沟通,相应更改测试方案,以保证测量准确。

d.对于验收未通过的项目,需安排再次进行手工自检比对,并提交比对报告以申请复测。对于由于我方工作失误导致的验收未通过,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再次发生。

全部工程验收通过后,根据合同要求通知项目部进行收款工作,各种调试和验收资料均需存档备份,作为合同依据在必要时提交至企业。

(5)质保及维护阶段

验收结束后进入质保或维护阶段,按照项目实际进行情况编写竣工报告,将所有项目资料归档,并协助项目部门进行工程结算(现未进行)。对于已签订运行维护合同的企业,明确合同期限,并按照相关规定制定维护计划(维护相关内容另行叙述);对于未签订运行维护合同的企业,明确培训内容及人员,告知质保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根据合同明确质保范围及责任,质保期结束后配合项目部收取相应质保款。

在整体工程管理中,结合我的实际工作,主要有如下难点:

a.沟通。一般来说业主对工程项目最关心的是进度、费用、质量和合同,在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与业主进行及时的信息沟通,对于合同规定的条款严格按照合同执行,对于合同中为详细规定的事项以友好协商的态度与业主进行协商和沟通,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并维护公司合法利益为第一要务。

b.资料。工程项目的有关进度、投资、质量和合同数据量大,而且不停地变化,往往随工程的进展,很多宝贵的资料无处可寻,后期要做重复工作,资源浪费严重。随时掌握动态的数据并进行汇总十分困难,结合ISO的相关规定,对项目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编辑至关重要。项目资料一要全,二要准,对于书面沟通使用专用格式工程联系函,或有备份的电子邮件;对于任何材料进出均存有签字的送货单或相关凭证;对于图纸资料进行编号汇总,并存有备份;对于关键环节更改处需有业主签字确认的相关证明。

c.协调。工程牵涉部门多,人员多,分工多,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较为困难,此问题暂不加以赘述。

5.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篇五

为了加强我院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合理有效使用科研经费,促进科研工作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和科技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教财[2011]12号)、《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和《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豫财教„2012‟434号)等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

科研经费的使用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监督和审计。科研经费的使用有利于科研项目的正常开展,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我院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院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

第二条 科研经费的来源

(一)纵向科研经费包括国家、省、市及有关厅(局)下达的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973计划、成果转化基金、科技创新人才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软科学等项目类别的财政拨款的经费。

由项目承担单位转入我院的纵向科研项目协作课题经费,按纵向科研经费管理。

(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是指通过对外开展科研活动取得的除纵向经费之外的其他所有科研项目经费,包括合作研究、委托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合同方式取得的经费以及承担各党派、社会团体、专业研究机构等非政府机构科研项目取得的经费。

横向科研项目由项目负责人与委托方签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书面合同,学院出具项目负责人的正式职工身份证明。禁止通过设立虚假项目取得横向科研项目经费。

(三)学院科研资助经费是指学院资助的院级科研项目经费、按规定资助的科研经费等。

(四)成果转让和专利许可贸易所获得的科研发展经费。

第三条 科研经费的支出范围及控制比例

(一)科研经费必须用于资助项目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其主要开支范围包括:

(1)设备设施费:指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以及购建项目研发所必须的设施等发生的费用。项目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仪器设备费控制比例在20%左右。

(2)材料费:指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运输、装卸、整理、仓储等费用。材料费控制比例在35%左右。

(3)测试化验加工费:指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承担单位 2

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测试加工费控制比例在20%左右。

(4)燃料动力费:指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燃料动力费控制比例在10%左右。

(5)差旅费:指在国内开展调研考察、学术交流、现场试验等工作所发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差旅费控制比例在20%左右。

(6)图书资料、印刷费:指科研工作购置必要的图书、资料、期刊、报纸、音像资料、多媒体资料、专用软件、文献检索等费用,以及科研文稿的抄录、誊印、打印、复印、翻拍、翻译等所需费用。图书资料、印刷费控制比例在30%左右。

(7)版面费:指该项目研究成果所发表论文、出版学术专著需要的费用。版面费控制比例在20%左右。

(8)成果鉴定及知识产权事务费:指组织成果鉴定活动所需要的费用,包括鉴定会议费和鉴定专家的劳务费;专利申请及其它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成果鉴定及知识产权事务费控制比例在20%左右。

(9)数据采集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费用。数据采集费控制比例在5%左右。

(10)实验室改装及维修费:指为了改善该研究项目的实验条件对实验室进行简易改装所开支的费用,包括为开展项目研究所支付有关仪器和设施正常维修的费用,但实验室整体改建、土建、房 3

屋维修等费用不得列入科研经费的开支。实验室改装及维修费控制比例在30%左右。

(11)会议费:指开展与项目研发有关的学术技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实施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会议费按照省有关规定从严控制,控制比例在20%左右。

(12)劳务费:指在项目研究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所指导的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地劳务性费用。劳务费控制比例在10%左右。

(13)专家咨询费:是指按规定标准支付给临时聘请专家的咨询费用,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及其管理的工作人员。专家咨询费控制比例在20%左右,按照下列标准执行: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按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500元/人天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按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00-300元/人天标准执行。

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按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100元/个人项目,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80元/个人项目标准执行。

(14)协作费:指外单位协作承担该资助项目的研究试验工作所需费用(以合同为据)。协作费控制比例在30%左右。

(15)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指为了开展项目研究,项目研究人 4

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费用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控制比例在30%左右。

(16)管理费:指学院科研处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各类非学校拨款的科研经费按实际到账经费提取的项目组织管理费。管理费控制比例在10%左右。

(17)其它费用:指以研究室(所、中心)或项目(课题)组为项目开展所支出的邮寄费、小额办公用品、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费、少量业务活动费等。其它费用控制比例在15%左右。

(二)下列情况不得列入经费开支:

(1)餐饮、土特产、通讯等费用原则上不得从科研经费中支出。

(2)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及国内学习进修等活动,未在项目(课题)申请(任务)书计划中列出的,不得从科研经费中支出,但如果项目确实需要,应由项目经费下达部门批准后方可动用。

(3)不得把科研经费用于工资福利或工资福利性支出。(4)调研差旅费、会务费不得用于项目组以外人员。(5)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的相关人员。

(6)省级、厅级一般项目和学院科研项目不得支付机票费用。(7)我院资助的项目经费不得支付会议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

(8)各类项目下达部门或单位所限制的开支范围。

第四条 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一)所有科研项目经费必须全额汇入学院财务处指定的开户银行账号,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专款专用。科研处负责科研项目的合同管理和经费的预、决算审查;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日常监管工作,协助科研处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预算,审查项目决算,指导、监督项目负责人在其职权范围内合理使用经费。

(二)科研经费的使用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项目主持人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决算,按研究计划核定经费使用计划,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项目主持人保证专款专用,自觉控制经费的各项支出,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对于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各级各类项目科研经费,经科研处和财务处核实到账后,按照“按项目设账,一项目一手册”的原则及时为项目负责人办理《经费控制手册》,科研经费的使用应严格以收定支、不得超支。

(四)科研处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与检查。未通过或中期检查的项目,科研管理部门将视具体情况给予停拨经费、暂停经费使用、中止项目等处理。

(五)项目启动实施后,不得无故中止。确须中止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须写出书面财务报告。对国家有明确规定可以随项目负责 6

人因工作调动等原因更换科研管理及财务管理部门的,需经项目下达部门、调入单位和我院科研处三方同意后,方可办理转账手续。

(六)在项目执行中,需要变更项目负责人的,必须由项目原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科研处审核,报项目下达部门批准后,由新更换的负责人负责项目经费的支配。

(七)项目完成后(按有关规定以结项报告、鉴定、验收为准)要及时结项,报科研处审查、备案、归档,由科研处、财务处和项目负责人统一办理结余经费手续。项目结束或因故终止时,结余经费(包括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按原渠道收回,或由承担单位按原申报程序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用于新的项目。

(八)项目不能在计划期限内完成的,需由项目负责人向科研处提出延期申请报告,延期报告应含继续使用该项目经费的条款,经科研处审核,报项目下达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该项目经费。

(九)由科研经费购置的一切仪器设备、物品以及书刊资料、音像资料、多媒体资料等均为国有资产,所有权归学院。

(十)遇到下列情况应停止经费的使用。用项目经费所购置的设备及有关技术资料应如数上交学院相关部门。

(1)违反科研管理、财务管理有关规定者;

(2)未按进度要求实施项目研究计划者、在规定期限内不开展实质性的科研工作者、逾期未完成规定科研任务又没申请延期者;

(3)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度明显脱节者;

(4)项目承担人调离且项目不能继续进行者。

第五条 科研经费的报销

(一)项目负责人根据审批部门拨付的项目经费实际数额和学院配套经费一起,重新修订《项目预算书》报科研处备案,方可进行科研经费的报销。

(二)凡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的经费支出范围,其票据必须符合国家及学院有关财务规定。科研经费开支报销时,经手人凭项目负责人的《经费控制手册》办理报销手续。程序如下:

(1)向科研处提供《支出清单》,由科研处初验票据并盖章;(2)财务处进行票据核算,在《经费控制手册》注明经费使用原由、收支余情况并签章;

(3)财务处按规定办理支出手续。

(三)电脑耗材、办公耗材等支出费用需按照《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办公自动化设备、办公用纸、办公耗材和空调设备采购办法》(职院[2009]9号)文件执行。

(四)差旅费按照《职业技术学院差旅费管理办法(试行)》(职院[2012]101号)文件执行。

(五)仪器设备的购置按照《职业技术学院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试行)》(职院[2013]2号)文件执行,购置的仪器设备按照《职业技术学院国有资产管理暂行规定》(职院[2012]115号)文件规定办理入库手续。

(六)项目组召开学术会议和鉴定会议,须事先写出书面申请 8

报告,经科研处审批后方可召开。学术会议邀请专家讲学、咨询、指导,应及时向科研处提供相应材料,填写专家讲学费用单,经科研处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按照学院财务规定支出。鉴定会议中支付的专家鉴定费,须提交支出申请后,填写专家鉴定费用单,经科研处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按照学院财务规定支出。

(七)临时用工必须事先写出书面申请报告经科研处审批后方可使用,长期用工报人事处批准备案。劳务费的开支需提交申请报告,写明用工姓名、身份证号、单位、用工时间、开支或补贴标准、支出总额,填写用工费用单,经科研处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按照学院财务规定执行。

第六条 附 则

(一)各类项目下达部门或单位有特殊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二)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原《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职院[2006]109号)同时废止。

6.项目部技术管理制度 篇六

一、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必须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1、项目部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必须有单项的安全技术措施。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工程不得进行施工。

2、安全技术措施必须依据国家和地方以及行业的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制定。

3、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全面,并具有针对性。要根据施工工程的结构特点、施工方法、施工机具设备、作业环境、各类施工人员的素质等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地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和注意事项。防止口号式、一般化。

4、施工现场需要的临时电气工程,必须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之中。要有设计、有计划、有平面布置图、有说明。

5、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由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参与意见,并经项目总工审批生效,并报公司安全部备案。

二、特殊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单独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1、大梁吊装、水上作业、深基坑开挖、老桥拆除、搭建大型脚手架、高空作业、龙门安装、挂蓝施工等在施工前必须编制单独的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2、单独的`安全技术措施方案一定要有依据,严格标准,有计算、有详图、有说明、有审批。

3、特殊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由公司总工程师指定的具有相应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编制,并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三、必须严格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1、各分项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的总工程师要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情况,向施工负责人进行详细的书面交底并向参加施工的全体从业人员进行交底。书面交底应一式三份,项目经理部的总工程师、施工负责人各执一份,另一份交项目经理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项目部的总工程师、施工负责人要分别在每一份书面交底上做交底和接受交底的签字。安全技术措施得以落实后,施工负责人必须请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指派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验收,方准进行下一步施工。

2、两个及以上施工班组或工种配合施工时,施工负责人要按工程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各施工班组负责人进行交叉作业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3、各施工负责人每天要向本班组的从业人员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的安全交底。工程量大、技术复杂、连续多天从事一顼工作的要进行书面交底;

4、各级书面的交底书要有交接时间、交接内容、交接人签字;

5、各级书面的交底书,要按分项工程归放在一起,以便各查。

四、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的检查验收制度。

1、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情况,由项目总工程师指派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验收签认。项目经理每月要亲自带队到现场检查一次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

2、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项目的安质部负责人对机电设施、设备进行验收签认;由项目的材料部门对施工材料进行验收签认;由项目的办公室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验收签认。

五、必须做好安全技术资料的回收、分类、整理和保管工作。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回收各类安全技术措施费用计划、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安全技术交底书、安全技术措施和设施、设备、材料以及安全防护用品的检查验收单、合格证、施工队伍和从业人员的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等。对回收的各类安全技术资料要进行分类、整理,并做好保管工作。各相关部门或人员要积极予以配合。

六、建立和实施严格的施工生产安全技术管理责任制度。

1、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生产的安全负技术责任;

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必须经公司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执行;

3、由于安全技术措施费用不落实,导致因工伤亡事故发生的,要追究项目经理的责任;由于施工负责人无故不执行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导致因工伤亡事故发生的,要追究施工负责人的责任;由于安全技术措施本身的问题,导致因工伤亡事故发生的,要追究审批人的责任和编制人员责任;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发现施工负责人无故不执行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既不监督落实,也不向分管领导汇报的,要追究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

4、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要组织技术部门和技术人员分析研究发生伤亡事故的技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

5、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和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施工负责人以及施工作业班组负责人学习国家、行业以及上级颁布的安全技术规程、规范、规定、标准等,并要积极贯彻执行。

七、要认真总结、推广安全生产中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成果,积极采用安全新技术,不断促进安全技术进步。对在这项工作中作出成绩的工程技术人员等各类从业人员要及时给予奖励。

八、本制度由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7.浅谈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 篇七

施工技术员对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完成直接负有责任。因而施工技术员的施工技术管理是企业的基础管理。由于建筑安装工程的分散性、复杂性、综合性以及部分手工作业的特点, 施工技术员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直接反映到建筑工程的好坏上。因此, 施工技术员的技术素质。特别是现代建筑技术、工艺、材料不断更新, 为了不使自己的技术老化, 技术管理跟得上发展。施工技术员要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管理, 如全面质量管理、精通本行业务, 是施工技术员的基本责任。归纳起来, 施工技术员在施工项目中的技术管理有:

一、精通技术业务, 争创优质工程

国家对建筑工程制定了一系列施工、验收的措施, 施工技术员就是要严格按照这些标准、固定来指导工作, 禁止出现不合格的产品, 是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因此, 施工技术员应从以下方面去开展工作。

保证工程质量。在工程施工中, 为了贯彻设计意图, 施工技术员组织施工每一个构配件, 每一个分部分项, 每一个单位工程, 从开工到竣工, 自始至终, 要贯穿一个好字。在任何手、任何情况下, 坚持好中求多、好中求快, 好中求省, 牢牢树立“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的思想, 把对国家, 对用户负责放在首位, 要搞好工程质量, 虽然涉及面广, 因素诸多, 但落脚点还是施工技术员要从施工技术角度考虑, 重要的是施工技术员要从自身做起, 认真做到“七清楚”、“三交底”、“二检查”、“一清理”。实践证明, 实施了这些措施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 安全生产。它是施工企业的大事, 施工技术员是工人的直接领导, 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在施工中做到一事一交底, 事事派专人负责, 随时随地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 消除不安全因素, 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 防止事故发生。

(3) 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现场文明施工, 标志着一个施工项目的精神面貌, 为施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不能把它看作可搞可不搞得事。只要花大力气, 现场的脏乱差是可以消除的。

二、认真做好施工内业

做好施工业内工作, 是施工技术员的基本职责。单位工程施工前的内业, 主要包括:放大样、估配料单、提成品和半成品、特种材料、工具进场计划、签发工程业务单等。单位工程施工中的业内有“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日志, 办理预算外用工及材料用工签证手续,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 是施工技术员的一个工作重点。

三、精心处理现场施工外业

施工外业, 是指施工技术员的室外工作。主要是指单位工程的定位放线、技术施工及技术安全交底、检查进场材料的质量、施工中检查施工操作及施工质量、现场施工质量、检查安全设施及安全操作、检查现场文明施工、现场施工调度、进行小革新等。施工技术员外业工作目的, 在于消除施工质量隐患, 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 纠正质量通病, 避免粗制滥造。检查要及时全面, 要有重点, 检查要勤。因此, 施工技术员在现场必须做到腿勤、眼勤、敢说、敢管, 认真负责, 才能管出高水平, 管出精品工程。

四、注意工作方法, 讲求经济实效

上面千条线, 全靠施工技术员的一根绳, 施工技术员不明了自己的基本工作内容, 就无法当好施工技术员。施工技术员的岗位责任制, 就在于做好本职工作, 现场业内业外越多, 越要讲求一定的工作方法, 讲求实效, 就是珍惜时间, 遇事不拖, 说干就干, 雷厉风行, 今天的是今天办完, 决不拖到明天做。否则, 事情越积越多, 处理更困难。在“质量”备受关注的今天, 社会各方面都对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就必须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发展创新观念。

8.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篇八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的中,相关的建筑单位只有不断的完善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提高建筑工程的市场竞争力。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不仅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还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施工进度。因此,积极的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势在必行。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1.能够有效提高施工单位的效益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建筑单位想要取得良好的效益就要不断加强是施工技术管理,保证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1]。

2.能够提高建筑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构成部分,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还能提高施工单位的综合实力;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分析

1.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

就目前来看,建筑工程施工中没有完善技术管理部门同时也不具备一定的技术机制,因此,就不能进行相关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也就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2]。另外,建筑工程部门的相关领导不重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于技术管理缺乏认识。

2.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不能得到落实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对于建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还能保证良好的建筑工程质量。

3.相关施工实际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素质低下,不能保证技术管理的质量;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建筑工程,造成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人员的紧缺;就目前而言,在实际施工技术管理中,相关工作人员监管水平较低、工作经验不足,因此,不利于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

4.施工设施不符合要求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是建筑工程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建筑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相關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把握。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穿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主要表现在:(1)相关的施工设备以及材料在施工前,施工人员没有对其进行检查,存在严重隐患;(2)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导致施工存在问题。

三、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1.施工前期

在建筑工程前期工作中,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首先应该对相关的施工计划进行审核,保证施工计划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同时,还应该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并且要做好定期检查,才能实现建筑工程的动态管理。另一方面,在施工材料采购时,应该保证材料的质量合格,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整体的质量。

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施工时应该对施工技术进行相关的检查,并且还要和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沟通,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还要对相关的施工方案以及工程进度计划进行协调。

3.施工后期

在建筑工程整体完成以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对建筑工整体质量进行检查,保证建筑质量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同时,还应该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及时的处理,保证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都能够符合相关的要求标准。另外,对于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做好记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建筑单位的管理水平。

三、提升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1.积极建立施工技术监管部门

在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建筑单位应该设立相关的技术管理部门,同时,还应该制定良好的技术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权力与责任。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质量[3]。

2.加强工作人员对于施工要求的掌握

在是实际的建筑工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应该积极的对施工要求具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还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也是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体现。

3.加强对建筑图纸的审核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图纸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根本保证。在施工前,相关部门应该的对建筑图纸进行审核,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应该积极的进行改正,保证其可行性;在图纸审核完成以后,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意见,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完善责任落实制度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管理中,积极的完善责任落实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能保证良好的建筑工程质量。在责任落实时,施工的管理人员和相关的技术负责人员是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这样能够督促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5.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将信息技术龙融入到建筑施工中,不仅保证了建筑工程的与时俱进,还能促进建筑工程信息化的建设。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还方便了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建筑工程的工期,提高建筑单位的企业效益。

四、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保证,不仅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还能有效提高施工单位的竞争力,促进建筑工程的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完善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保证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其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技术管理[J].房地产导刊,2015,(04):405.

[2]沙金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探究[J].江西建材 ,2015(03):277-278.

9.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篇九

1997年10月27日,财政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更加有效地发挥技术改造专项贷款项目贴息资金(以下简称“息金”)的宏观导向和激励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息金是指中央财政补贴给国家直接组织安排的技术改造专项贷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资金。

第二章息金安排的原则

第三条息金的安排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必须围绕技术改造工作指导思想和任务,坚持以产业>策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有利于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创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

(二)充分发挥息金的扶持、引导和带动作用,择优扶强、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给予倾斜,对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技术改造给予积极鼓励。

(三)坚持与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促进存量资产优化和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

(四)有利于激发、调动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

第三章息金的使用范围

第四条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和技术改造任务,息金专项补贴国家安排的以下项目:

(一)对调整结构起重要推动作用的项目,主要包括:

1.农用工业和特困行业结构调整中的重点项目;

2.关键短缺产品、名优产品、出口创汇产品等重点或重大产品结构调整的项目;

3.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及东中西相结合的重点项目;

4.实施“三改一加强”,促进企业存量资产流动、实现战略重组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点项目。

(二)社会效益突出的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等重点示范项目。

(三)国家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关键项目。

(四)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并促进其形成竞争优势的项目。

(五)对行业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突出带动作用的项目。

第五条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将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技术进步>策定期在以上范围内确定重点使用方向。

第六条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根据技术改造规划和息金规模编制预贴息专项贷款项目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并会同有关银行下达。纳入《计划》的项目,具备申请贴息的资格。

第四章息金的申请条件和贴息标准

第七条列入《计划》并符合以下条件的项目,可以申请贴息:

(一)项目竣工后按规定经有资格单位验收合格;

(二)投资决算不超过概算的110%,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审核;

(三)合理工期内竣工。

第八条贴息标准原则上按实际落实到项目承担单位的国家专项贷款进行半贴息,期限2年。

第九条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项目方可享受贴息,息金一次性补贴到项目承担单位。

第五章息金的申报、审查和下达

第十条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项目,应由有关单位按企业隶属关系于每年的一月、七月向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申报贴息。

(一)地方企业的项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和财政厅(局)按本《办法》有关规定联合审核后,向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申报;中央直属企业的项目,由中央主管部门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审核后,向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申报。

(二)填报“技术改造专项贷款项目贴息资金申请表”(见附表),并附项目竣工验收报告、批复文件(证书)及经办银行出具的专项贷款合同和利息结算清单。

第十一条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联合对申请贴息的项目资料进行审定,经综合平衡后,下达息金。地方企业的息金由各级财政部门转拨,中央直属企业的息金由中央主管部门转拨。第十二条息金每年3月、9月各下达一次,补贴到项目的承担单位。

第六章息金的使用及跟踪管理

第十三条企业收到息金,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财务处理。

第十四条中央主管部门、各地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和财政厅(局)要定期对《计划》所列项目的执行情况和息金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息金及时到位。并于每年年底,向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报告《计划》所列项目的执行情况和息金的落实情况。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息金。对违反规定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除将截留的息金全额收缴国家财政外,取消其以后享受贴息的资格。第十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和中央各部委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备案。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家经贸委负责解释。

10.浅谈公路项目施工技术管理 篇十

浅谈公路项目施工技术管理

公路项目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一项贯穿公路施工全过程的重要工作.通过公路施工特别是高速公路多年来的发展.对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贯彻实施以往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把实践证明的技术和施工经验积极推广应用到施工中去,同时攻克施工技术中的.一些难关,创造新的技术代替落后技术,并通过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形成良性循环,不断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达到技术管理工作现代化,促进企业的快步、稳健发展.

作 者:陈伟平作者单位:揭阳市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刊 名:广东科技英文刊名:GUANGDONG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2)分类号:U4关键词:公路 管理 施工技术

11.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篇十一

1工程设计技术管理

工程设计技术管理主要由业主组织进行。其内容包括监督设计所采用技术标准、工程规模、重点工程设计方案、遵循技术规范的情况以及组织对设计文件的审查、设计在施工过程中的跟踪服务等问题。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初步设计阶段

该阶段主要内容是项目申报批准立项后,监督设计单位对本工程项目勘察设计委托合同的执行情况,协助设计单位完成该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1.1检查初步设计的进度计划,督促初步设计文件按委托合同要求的时间完成并提交,按照合同条款规定支付设计费用。

1.1.2了解设计中执行现行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情况,方案比选情况,各种方案的布置、工程数量、项目分布情况和

技术难度等。

1.1.3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初步设计审查,听取设计单位的设计工作汇报和对各项目地点进行实地察看,对清礁、护岸、筑坝、疏浚、站房、航标、船舶建造及支持保障系统等工程设计和概算等方面进行讨论,看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以及是否适应管理单位使用需要;评审初步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归纳整理评审会中对优化设计、降低造价、控制投资等方面众多

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纪要,以便设计单位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采纳。

1.2施工图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评审会通过后,协助设计单位进行外业定测工作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具体内容有:督促协助设计单位进行外业定测,召开外业定测验收会议,评审本工程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是否符合规范,是否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

外业定测验收后,督促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规程和合同要求,结合初步设计审查会议意见和外业验收会议意见,对工程进一步进行优化和完善,进行施工图设计。

1.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设计技术管理包括施工前交桩、设计技术交底和派常驻设计代表在工地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设计问题。要求设计单位派常驻设计代表,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有关设计方面的问题,如在施工中发现由于设计出现差错与漏项,设计中出现不便于施工的内容,实际施工中发现的地质、水文与设计出现重大出入等引起的变更。参与重大技术问题、施工方案的研讨,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等。

2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主要是监督承包人严格按照投标文件中的承诺,配置相应资历和数量的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技术管理职能部门;严格执行现行技术规范、规程,严格按图施工,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技术标准,禁止随意改变设计;编制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详尽的施工工艺:积极而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精心施工、严格操作,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2.1承包人对设计文件的复核及现场核对

承包人在收到修编的施工设计图纸后,要及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阅读与核对,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图纸内容与要求。核查设计中的差、错、漏。核对工程数量,确定施工方案。图纸核对的具体内容有:核对图纸是否齐全。结构尺寸、平面坐标、标高是否清楚,图纸中是否有明显错误;核对设计图纸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规、行业技术标准、施工规范的要求:

结构设计、施工机械、施工方案之间是否矛盾,技术上有无困难,方案是否可行;核查图纸中是否有疑点、难点需要设计代表在技术交底中进行解答;核对工程地质、水文、气象资料是否清楚齐全;核算工程数量是否准确。承包人应及时将图纸复核和现场核对的意见报告业主,由业主汇总反馈给设计单位,以便使设计单位技术交底时具有针对性。

2.2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分为业主组织的由设计单位执行的设计技术交底和各承包人内部进行的施工技术交底。

2.2.1设计技术交底

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由业主组织召开,设计、监理、各承包人参加,设计单位具体执行,要求各承包人的项目经理、总工、质检工程师等主要技术人员参加。主要内容有:

2.2.1.1设计意图、重点,技术标准和规范。

2.2.1.2施工总部署。

2.2.1.3筑坝、护岸、疏浚、炸礁、站房、码头和航标等主要工程的特点、技术经济指标及设计参数。

2.2.1.4控制工程和技术难度大的工程设计要点及施工方案。

2.2.1.5设计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情况。

2.2.1.6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2.2.2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是在承包人内部进行的,总体工程开工时要进行技术交底,各分项工程开工时也要进行技术交底,是全面的与层层的交底。首先是全面的交底,要求所有参加施工的技术、管理、生产人员参加,包括技术、质检、试验、安全及施工员、工班班长。交底内容应包括工程特点、施工部署、任务划分、进度要求、主要的机械设备及各项管理措施等。施工方案应有详细设计计算,施工操作工艺应符合规范要求,批准的施工方案不得随意变更;每道重要工序都必须有文字的技术交底。其次是层层的交底,由技术主管部门下达到工班(施工组),各工班(施工组)在向具体的操作人员进行交底。

2.3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承包人指导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完备、细致程度直接关系到施工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施工组织设计应切合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其中施工工艺必须符合施工规范,新工艺、新技术必须通过试验方可采用;技术复杂的重大工程,应组织人力认真确定施工方案:要有健全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保证工程正常施工和保证工期的措施等。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好后,报监理驻地办、总监办审查批复后方可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施工组织进度计划;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安全保证体系;保证航道通航的措施;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保证工期的措施。

2.4测量技术管理

业主组织导线与高程的交桩工作,交桩工作分为书面形式的资料交接和现场交点,交桩工作一次性完成,要求各承包人的現场经理、总工、测量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参加。承包人及时对业主的测量交底进行复测和与相邻合同段的联测工作。复测、联测都必须有监理旁站,记录要规范化,以便核查。在开工报告中需附有复测、联测的报告,经监理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工。在开工报告中要提供重大工程和重大施工方案的测量控制方案。在分项工程开工报告中也要提供分项工程的测量控制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每间隔三个月进行导线和水准控制网的复测,并递交复测报告。对于测量控制的点位要注意保护,受施工影响的点位要及时移出影响范围之外。发现被破坏和丢失的点位要及时补上并进行联测,其联测结果和临时增设的支导线点和水准点都须报监理,经核查无误后方可使用。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竣工测量,交付完整的导线和水准测量资料。除了导线、高程方面的测量工作外,还包括施工监控测量(如石坝的沉降与位移观测),主体结构物的沉降、挠度及合拢等施工控制测量,边坡稳定的监测。施工监测要及时进行,及时反馈信息以指导施工。

2.5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与技术交流

2.5.1制定技术革新和技术开发计划,广泛倡导合理化建议,密切结合生产与施工的需要,找关键、挖潜力,针对施工项目的薄弱环节与技术难点。做好技术攻关的选题工作,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5.2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时,要积极攻关。由业主、监理、承包人、设计代表等共同进行研究探讨,做相应的工艺试验、材料试验,做到技术措施有保证。了解材料性能、熟悉工艺操作或根据试验结果综合分析,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参数后,

方可使用到工程实际中。

12.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篇十二

项目进度管理(Project Schedule Management)是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实现项目的目标,对项目活动的进度和日程安排、项目活动需要的各种资源和项目活动需要的成本预算所进行的管理过程。项目进度管理作为整个项目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最为关心的议题。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项目进行富有成效的进度管理,缩短工期、降低费用,确保项目按照预定时间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晚期的CPM/PERT网络计划技术经过近50年的发展和应用,现可以说已比较成熟,在项目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运用在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中只考虑时间约束关系,把浮动时差为零或最小的工序组成的工序序列作为关键路径,没有考虑资源的约束和人的行为因素,往往导致项目进度的延期。1997年,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业管理大师艾利.高德拉特(Goldratt EM)将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TOC)与项目管理联系起来,提出了一种新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关键链项目管理(Critical Chain Project Management,CCPM)。C C P M充分考虑了资源的约束和人的行为因素,在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时把资源约束和人的行为因素的影响加到每个工序中,对以时间为约束的关键路径进行改造,找出真正制约项目进度的关键链。

二、网络计划技术

项目管理领域所说的网络计划技术一般是指关键路线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的总称,是在网络图上加注工序时间参数等编制成的项目进度计划。网络计划由网络图和网络参数两部分构成,网络图是由单方向箭线和节点组成的用来表示工序流程的有向、有序的网络图形;网络参数是根据项目各工序延续时间和网络图计算的工序、节点、线路等各要素的各种时间参数。

1、网络计划技术(CPM/PERT)的基本思想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一种借助于项目网络图和各工序持续时间估算值,通过顺推法计算各项工序的最早开始、结束时间,通过逆推法计算各项工序最迟开始、结束时间,这样可以决定哪些工序的进度安排灵活性(总时差)最小,在此基础上确定关键路线,并对关键路线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使项目完成时间最短,使项目进度计划最优。

C P M和P E R T的主要不同点在于:CPM利用的是工序持续时间的最可能的估算值,而PERT利用的是工序持续时间的三种时间(乐观时间、最可能时间和悲观时间)加权值。CPM基于单一的时间估算,从本质上说是决定论的,而PERT从本质上说是或然论的,每个工序时间基于beta分布,预期时间期限基于正态分布;C P M常用于基于精确的时间预算,并有较强资源依赖性的建筑项目,而PERT则常用于估算时间的风险具有高度可变性的研发项目。

2、网络计划的优化

网络计划优化是在满足项目完成时间要求的同时,利用项目关键路径上的工序所具有的时差进行一些相关平衡和调整,合理安排时间与资源、时间与成本,力求达到资源消耗合理和经济效益最佳的目的。

(1)工期优化。工期优化调整项目进度计划的估算时间,使其在满足项目完成时间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时间最为合理的目的。工期优化的步骤如下:

Step1:找出项目进度计划中的项目关键路径,并估算出项目进度计划总完成时间;

Step2:估算应压缩的时间量;

Step3:选定最先压缩持续时间的项目关键工序;

Step4:确定压缩时间;

Step5:压缩另一关键工序,直至满足项目完成时间为止。

(2)成本优化。成本优化又叫工期-成本优化,就是通过项目进度计划的调整,使项目完成时间接近最优完成时间,以实现项目实施总成本最少的目的。成本优化的步骤如下:

Step1:估算项目实施总直接成本;

Step2:估算各工序的直接成本压缩费率;

Step3:确定间接成本压缩费率;

Step4:确定关键路径并估算项目总的完成时间;

Step5:确定压缩持续时间的关键工序;

Step6:确定关键工序持续时间的压缩值;

Step7:估算缩短持续时间的成本增加值;

Step8:估算总成本;

Step9:确定新的应压缩持续时间的关键工序,并按Step6、Step7、Step8的步骤估算新的总成本,如此重复,直至总成本不可再降低为止。

三、关键链技术

关键链技术是约束理论(TOC)创始人Goldratt博士于1997年出版的管理著作《关键链》中提出的一种用于项目管理的新技术。

1、关键链技术的基本思想

关键链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概率理论和组织行为学理论,基于“项目必须遵守整体优化而非局部优化”的思想,以50%的概率估计每一道工序的时间,将单个工序的不确定因素统一放在项目缓冲区考虑。将关键链作为项目进度管理的重点,通过项目缓冲区、汇入缓冲区和资源缓冲区的管理来减少延误。

关键链技术就是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把每道工序节省焉的安全时间综合利用起来,通过设置项目缓冲(PB)、汇入缓冲(FB)和资源缓冲(RB)来降低风险,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2、关键链技术的应用过程

关键链技术应用过程包括工序间共享资源的优化和项目关键链的确立。实施过程如下:

Step1:以50%的完工概率估计工序的执行时间,缩短任务时间;

Step2:任务在必要时才开始;

Step3:通过资源平衡化解资源冲突;

Step4:找出项目最长任务链,确立为关键链;

Step5:在关键链尾部设置缓冲区,以整体的项目缓冲来保护项目的工期;

Step6:在非关键链到关键链的入口处设置汇入缓冲区来保护关键链;

Step7:在关键链前面设置资源缓冲区,给资源发出预警;

Step8:采取必要措施改善关键链,缩短项目工期。

经过关键链的应用,不但可以缓解资源共享造成的冲突,避免多任务工作的产生,并且让项目整体时间明显的变短。同时有时间缓冲区的设置,更能吸收项目内不确定因素产生的波动。

四、网络计划技术与关键链技术的结合应用

1、工序持续时间估算的结合

工序持续时间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直接完成该工序所需时间与必要停歇时间之和。工序持续时间的估算是项目进度计划制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各事项、各工序网络时间的计算和完成整个项目工作所需要的总时间。若工序时间估计太短,则会在工作中造成被动紧张的局面;相反,若工序时间估计得太长,就会使整个工作的完工工期延长。

网络计划技术与关键链技术在工序持续时间估算中的具体结合如下:

Step1:采用网络计划技术估算出工序持续时间的期望值;

Step2:以网络计划技术估算出的工序持续时间期望值为基础,按50%的概率完成工序进行再次计算,计算值作为关键链和非关键链各工序的工作持续时间;

Step3:计算项目缓冲区、汇入缓冲区的大小;

Step4:根据Step2、Step3结合网络计划技术中的网络图调整工序依存关系,计算出整个项目的最短完工总工期。

2、关键路径与关键链的结合

Step1:根据网络计划技术计算出项目的关键路径;

Step2:运用关键链技术在关键路径的基础上考虑资源约束,将网络图中工序之间的并行执行关系转化为串行执行关系,等到资源给下的关键链;

Step3:把项目缓冲区、汇入缓冲区和资源缓冲区加入关键链中,就得到了项目的关键链。

3、基于关键链的项目进度控制

基于关键链技术的项目进度控制是通过对缓冲区的监控进行的。缓冲区为项目管理者提供了项目当前进行善的指示表,通过对剩余缓冲区的观察就可以对项目的当前执行情况一目了然,并在需要时进行风险的监控和管理。Goldratt对于缓冲区的管理是采用三色管理办法,将缓冲区三等分,分别为绿色、黄色和红色[7]。如果缓冲区表针指示绿色部分,则可以认为项目如期进行;如果表针指示黄色部分,则应密切关注或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应急计划,预防风险的发生;如果表针指示红色部分,则认定项目存在进度风险,必须进行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五、实例

有关某一网络计划的有关数据如表1,设备资源强度固定。

1、确定关键路径

根据表1数据,暂不考虑资源约束,绘制项目网络图,start、finish是虚工序(不占用任何资源和时间)仅表示项目的开始和结束(如图1)。

根据图1可以看出,此项目有4条路径,分别是:A-D-E-I,B-F-H-I,B-G-K,C-J-K。4条路径工序持续时间总和分别是`10,14,15和9,最长路径为B-G-K,为15。所以关键路径为B-G-K,工序B、G、K为关键工序。

2、确定关键链

在图1所示的项目网络图中加入约束资源如图2所示,显然项目的约束资源为R2。根据关键链技术重新安排项目进度如图3所示。

图3基于关键链技术的项目进度网络图中虚线表示资源R2的使用顺序。此时网络图中有7条路径,分别为:A-D-E-I,B-F-D-E-I,B-F-H-I,B-G-K,B-C-F-D-E-I,B-C-F-H-I,C-J-K,其长度分别为10、15、14、15、16、15、9,最长路径B-C-F-D-E-I为16,即关键链。

3、设置缓冲区

将工序的时间缩减一半,并把关键链和非关键链上所节省的时间的一半分别作为项目缓冲(PB)和汇入缓冲(FB),这样就把安全时间集中起来使其整体最优如图4所示。同时加入资源缓冲(RB),资源缓冲设置在关键链上工序的前面,目的是保证当关键链上工序开始时需要的资源已经准备就绪,通过预告机制即在工序画临前1周、前3天、前1天发出预先警告提醒人们,并且这种预告机制人们也乐意接受。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缓冲区的监控了解缓冲的剩余情况和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六、结束语

显然,在时间、质量和成本三个要素中,时间是项目管理考虑的首要目标,其次是质量,最后是成本。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如果不制订一个合理的进度计划,不能采取措施确保项目活动严格按进度计划进行,该项目就难以实现其目标。可见,项目进度管理对实现项目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将传统的网络计划技术与最新的关键链技术相结合用于项目进度管理,可以克服传统网络计划技术的局限,更有效的保证项目工期。当然,关键链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武断地对工序时间减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明确影响各工序的各种因素,包括风险因素、人员因素和设备因素等对工序所需缓冲区的大小的影响。缓冲区过渡消耗导致资源冲突,也不能排除发生不确定的事件。这些都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跃宇,徐玖平.项目时间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3):213-241.

[2]、宋伟.项目管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5):117-149.

[3]、Goldratt EM.Critical Chain[M].New York:North River Press,1997.

[4]、Harlod Kerzner.Project Management:A System Approach to Planning,Scheduling,and Controlling,9e[M].Copyright2006by John Wiley&Son,Inc.

[5]、鲍学英,赵延龙.关键链技术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Vol.28No.1):34-36

[6]、张敏.网络计划技术-关键链理论与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7

上一篇:个人品牌打造方案下一篇: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