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精选14篇)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篇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调查问卷
所在地所教年级年龄教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它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可是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重要力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您是如何看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呢?请您抽出宝贵的时间,配合我一起来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请在您认为正确的答案上打勾,可以多选。若您还有其它答案,请填在后面。
1.您对有效性的认识有多少?
A很了解B知道一些C一点儿也不了解D2、在平日的教学中,你觉得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难度吗?
A难度很大B有一些难度C没有难度D3、您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技能吗?
A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技能 B一般教师都能实现 C不需要技能 D4、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了解有多少?
A知道很多方法B了解一些C了解甚少D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有哪些途径?
A 优化教学目标B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C 优化教学结构D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 E 优化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修养F 优化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G6、面对新课程改革,上好一堂课,需做好以下哪几点?
A 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B 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 C 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D 强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性E7、从哪些方面衡量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是否有效?
A 是否是关注“全人”发展的教学B 是否是促进语文学习的教学
C 是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D8、利用信息技术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
A 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B 只要利用信息技术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C 利用信息技术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多大关系
D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E9、分析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A教师行为的有效性; B学生行为的有效性; C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D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E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F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G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H10、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所以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A个性发展B全面发展C终身发展D11、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从什么地方出发?
A 课程需求B 学生的兴趣爱好C 学生的需要出发 D12、为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环境应遵守哪原则?
A 轻松舒适B有益于教与学 C宽畅、有足够的学习材料 D、13、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您还有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必答题)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篇二
一、营造充满欢乐的课堂氛围
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 他们还无法意识到学习对于自身的意义, 因此要建立他们的自觉性几乎是不可能的, 寓教于乐对于现阶段的学生而讲, 是十分必要的。以字词的认识为例, 可以通过彩色小卡片的形式, 把字词识记与图形结合起来, 认识天气、动物等, 这样能够通过学生自己的方式对图片和文字建立内在联系, 帮助他们记忆。或者是通过把偏旁和部首分开的形式, 让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合适的搭配, 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 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习得新字词。
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 其实要尽量地保留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尽可能地鼓励孩子们勇敢地表达, 只有通过表达, 学生才能够将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 在运用的过程中得到加强。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 只提供故事的场景、人物, 对故事的发展不做任何限制, 给学生提供更多拓展的方向,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构思, 按照学生自己的喜好, 去续说故事的发展, 然后帮助学生调整故事发展的逻辑性, 通过类似的训练, 不仅能够让学生张嘴说话, 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三、为学生提供轻松的课堂环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 自身的阅历较浅, 对很多事物的理解还达不到, 需要老师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 但是这种引导当中更多的是教师循循善诱的鼓励, 严格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轻松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要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于全部的学科而言就像地基对于建筑而言, 起着奠定基石的作用, 所以要想让学生未来发展得好, 首先必须根基稳固。通过建立充满欢乐的课堂氛围, 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为学生提供轻松的课堂环境等方式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研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性 措施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持续推进,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目前的教学质量与新课标的要求还有着比较明显的差距。《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识字、阅读、写作等语言能力,更要作为一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工具,这就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提出了高的标准与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水平,也即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与心得体会,在此谈谈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一些看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个通病:他们往往把各个年级的学生都同等对待,认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与认知能力比较有限,所以需要灌输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往往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则被动的接受知识,除了课本以外,老师还把教辅书上的大量参考资料进行讲解,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困难,而且部分教师提问也过于频繁,以问代讲。老师提的问题数量多,但是往往对于问题的优化工作不够到位,问题重复、覆盖面不够广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教师过多的占据了课堂时间,完全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也得不到锻炼,因而教学的质量不太好,有效性不高。
2.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不足
我国的小学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语言文字涉及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语言文字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同时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审美价值观。但是,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语文知识,而忽略了语文作为一种语言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课文中一些优美的片段,没能借此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此外,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感情,对于某些极易引起情感共鸣的课文时,自己就没有产生共鸣,学生对此缺乏理解,更不容易对此有共鸣。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課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一线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教学策略方法,与大家分享。
1.教师要深入课本,用心钻研
课本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新课程标准所提倡“对教学资料的开发与利用”中的教学资源里,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课本。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自己就要首先投入于课本之中,用心钻研、体会,通过反复的研读课文,才能够对教学目标有一个很好的把握,进而确定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总结出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关键要素,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语文作为一种语言,其“工具性”与“人文性”都体现在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文字,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精神也将成为空中楼阁。如果教师自身对课本的研究不够,不能了解编者的意图,教学目标不具体,重点难点不明确,就很难通过课文的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自己都没有通读课文,课堂上也不进行朗读,甚至对教材内容完全不熟悉,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是拿着教辅书照本宣科,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根本不可能有效。
2.教学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良好策略,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以此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兴趣,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与接收新的知识。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情景,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能动性,高年级的学生想象力较为丰富,这一点的效果尤为明显。例如,在《太阳》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文章标题作为起点,让学生猜想课文可能写哪些内容,学生也能够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能为人类带来什么,等等,方便教学的进一步展开。
3.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开发
课堂上,也要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开发。例如,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上,因为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对于一些活泼、新颖的东西非常容易产生兴趣,并主动的多思多想,全面发展,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也加入画画、模仿表演等教学形式,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教授《咏柳》这首古诗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用幻灯片放映柳树的图片,在对古诗进行讲解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幻灯片展开想象,从而体会到诗句的内涵之美,在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让学生为这首诗作画,并上台进行展示、介绍。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这首诗的美,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三、结语
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篇四
培森小学:区登干
参与课题研究一年多,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现在该盘点收获的时候,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如火如荼,语文课堂教学花样翻新,什么样的教学是农村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课题组在以覃梅珍组长的英明领导下本课题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效果。
具体措施:
本人在课题组成立之初,按照组里部署,分工要求,依据课题方案和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广泛收集教学素材,实时交换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意见、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的有效性研究。按计划进行校本研究,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开展集体备课,精心预设教案。在研讨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集体备课,确立教案——认真听课,详细记录——专题学习,展开评课——集思广益,达成共识。我们将本课题作为学校教研组研究的课题,每次的活动都扎实有效。点滴收获:
心理学研究表明,幻想是儿童的一种天赋和本能,富有幻想、好奇心强几乎是所有儿童共有的心理特性。我在高语文教学中,仍然感受到农村学生特有的淳朴,同时也有因课外知识缺乏体现的稍显迟钝,高年级年级教材知识占很大的比重,正是以其知识性、可读性,牢牢地吸引着少年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有趣,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呢?通过学习很研究,我们一致认为,老师可以让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积累相关知识,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想一想等多种形式,亲近文本,走进文中的角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研讨,认为应该改变第一课时的程式化,学生的“读”要富有层次性,每次“读”都要有相应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索,努力改变了第一课时的“读”的泛化现象。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既解决了共性问题,又能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努力做到“课前预习,课中扎实,课后延伸”。
现在的课堂是书声琅琅、“读”领风骚。如何使朗读指导更有效?和于莉、管雪锋两位老师经过探讨,认为朗读不仅是技巧的指导,更是引领学生深层次地读悟,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读悟方式,立足文本,创设情境,体现朗读过程的层次性和朗读目标的有效性,注重朗读评价,丰富学生的语感,定会取得良好效果。存在问题:
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篇五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护垭中心校 齐良利
问题的提出
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其今后工作、生活的质量。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老师们在历次的教学改革中也作出了种种努力,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指责还是此起彼伏。原因何在?教学的高耗低效还是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各方面成长,教师的主宰意识还是很难得到彻底改变,社会对语文学科的认可度还不甚满意。据一项调查表明,在问小学生最不喜欢的是哪一门学科时,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语文„„”令调查者寒颤与咋舌。课堂教学有如下问题:
1、教学目标盲目。
在备课时很多老师往往照着教参抄,没有自己的思考,所以在课堂实施时目标性很差,全凭“感觉走”。有些教师备课时,目标制定没考虑“三维目标”,没有把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情感、学习的态度放在学习的首位,然而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也往往置这些目标于不顾,致使学生兴趣索然,课堂气氛沉闷。
2、教学预设单线。
一些老师在预设教学时,往往关注的是每篇课文的字、词、句、篇,然后是写作方法、写作特点等,使应该充满鲜活生命色彩的语文课演变成繁琐的条分缕析课。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严密的问题,让学生追求老师头脑中的标准答案,直到回答到老师满意为止,整堂课充满了繁琐的分析。
3、教学过程封闭。
课堂上教师习惯用自己的设计思路去统一学生的学习,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学生得“一切行动听指挥”,既不能在自己感兴趣地方“细嚼慢咽”,也无法在没意思的地方“囫囵吞枣”。教师似乎只喜欢那些顺从听话的学生,而对提问的学生表现出厌烦、敷衍,或以为在刁难自己。教学的专制,漠视了学生生命个体的鲜活蓬勃与缤纷多彩,钳制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的张扬,压抑了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欲望,挫伤了学生探索和创造的信心和热情,学生成了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学习木偶”。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预设和封闭。由于教学本身缺乏对学生智慧的足够挑战,学生的生命活力无法在课堂彰显,教学过程成为演“教案剧”的过程。
4、一些公开课,为展示而展示,成了众人精心“包装”后“成果”的集中炫耀。
这样的课,虽然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一帆风顺,实质上已严重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发挥,影响了学生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
以上现象导致了现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低质、低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行为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正是基于此而提出。
一·研究此课题的目的意义:
1、让学生通过文本教材中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获得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通过对生活的理解,对心灵的启迪,获得某种意义与启示,获得品格和人格的提升,找寻生存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美好境界。
2、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力求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生态的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绿舟。
3、可以寻求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途径与策略,深入推进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4、让新课程理论真正地贯彻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努力缩短理念与实践的差距,从而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业务素养与专业水平。
二、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课程过于追求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合作、对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所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
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认为人是个体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是相统一。
三、课题中有关概念的界定
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再说得具体化一些,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有效的语文教学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愉悦心情,放飞心灵,张扬个性,师生激情澎湃,思维灵动,情感交融,通过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能引领师生亲身体验语文的内在美,让语文进入师生的内心世界,进而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生命成长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有效的标准,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那样:“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有效教学,体现在教师要有效地讲授、有效地提问、有效地倾听、并有效地评价学生。
有效的讲授:是指教师讲授能够吸引学生,教师讲授总能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讲授的时机、内容、方法、时间恰到好处。有效提问与有效倾听:有效教学的基本课堂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总不能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问”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避免“封闭”的问题,避免“满堂问”、“一言堂”、“满堂灌”。“满堂问”带来的问题就是教师表面上似乎时时在关注学生、提问学生,但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其实没有领会是因为没有认真倾听,真正有效的提问,肯定也是从“倾听”那里得来的。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倾听也是一种对话,好的老师总善于倾听。
有效的评价: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大,当然除了对文本的分析、阐述的语言外,教师的课堂调控语言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课堂调控语言大部分是以评价学生的分析、理解为主的,所以其评价语言的作用不可小视。评价语言要以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为主,把学生情感的变化作为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感情的发展确立教学进度,评价语言要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所以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要丰富,其次教师要把握好评价时机,采用适时评价与延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还要启用多元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课堂高效。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增强新课程三维目标意识,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关注三维目标的整体推进,实现课堂多向互动,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溢彩,使语文课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2、探索出一些师生互动、高效、简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策略、新做法。
3、通过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与专业水平,提高教师处理教材、运用教材、活用教材并有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五、研究内容
要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要使学生发挥课堂主体精神,使课堂成为师生勃发生命溢彩的精神乐园,要着重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施,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操作和调控等功能,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2、教学预设的有效性。教学预设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备课。备课就是指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设计好一份教学方案的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也强调不备课不能进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作出周密的策划。没有教学预设的课堂必定是无法实施有效教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实质;要心中有学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发,要为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积极创设条件。
3、动态生成的有效性。如果说预设是枝,那么生成是叶,二者相辅相成。有枝无叶不丰,有叶无枝不实。精心备课是一种预设。有了精心的预设,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而如果有了精心的预设,教师却按部就班,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又显得太枯燥,课堂缺少了一种灵气与活力。课堂的生成,有教学资源的生成,还有教学过程的生成。而生成有效的关键因素是要求教师做到目中有人,做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时刻关注每位学生的一举一动。只有教师用自己的智慧与学生的思维轻轻碰撞,才能产生静池中的一缕缕波纹,或激起一阵阵浪花。课堂生成的价值,就在于让课堂荡起理性的清风与诗般的涟漪。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动态过程的有效。
六、研究的具体策略
1、根据学情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目标指向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语文学科方面的总目标是:“„„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仅重视知识与能力的习得,而且更要注重习得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情感的发展。当然,目标可能很多,但也并不是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每篇课文,每节课都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目标不要过多,过滥,不要宽泛。在一篇课文中,或一节课中,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中的哪一项能力,达到什么程度等等,教师都要了然于胸,心中有数,明确到位。力求克服老师们在制定目标时照抄教参、随意制定目标的现象。
(2)目标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目标,也要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应根据本班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与能力制定一堂课、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当然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各方面知识与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一般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这样可提高教学效率。
(3)目标确定根据学情而定。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情况各异,所以备课时要考虑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较高的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提出较低的要求,也可以由学生视自己的情况自定学习目标。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群体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都能得到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因人而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恰当提出教学目标,以期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实行充分、开放的预设。
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是进行充分的预设,没有预设的课肯定不会是一堂优秀的课。缺少精心预设的教学是不完善的,而不认真进行预设的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因此要获得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要进行有效的预设。
(1)钻研教材透彻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教师是教材,倡导教师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与水平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所以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立足大语文的角度和语文课的总目标对教材中的文本材料进行深度地钻研,对文本内容融会贯通,再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角度或切入点对文本教材进行深加工、预设,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并充分有效地将教材中的文本知识激活、串连,形成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特色,从而达到高效。
(2)了解学生全面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会经常性地遇到被学生中涌现的意外问题而牵制教学进程,一时老师会可能很尴尬,究其原因,除了老师教学机智不够丰富外,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不了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学生认知能力与实践基础的过高或过低要求,都可能导致课堂意外的发生。所以预设的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认识水平,然后在这基础上预设教学板块与流程。如果教师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在开放性的预设中就要多考虑几套预案。只有在了解学生基础上的教学预案,才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与情感,学生才会反复地品味、琢磨和交流,才会产生出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才会有创造思维的闪现,才会实现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全发展。
(3)教学设计板块化。现在的课堂教学倡导开放、民主,所以板块化的教学流程比较适宜这样的教学。这里的板块化是指教学结构板块。一堂课总是有几个相对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教学结构,这些结构大多由几个或多个问题情境组成,这就构成了教学板块。然后就在板块的牵动下,由教师、学生共同商讨,以交往互动为主要方式确定教学思路,生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发挥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的整合优势,将培养目标整体推进。板块式教学把语文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不可肢解的整体,每个板块都有一个集中的问题情境,有较大的课文覆盖面,有较强的对外辐射力,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功能。它与传统的线形教学思路不同,能变原本单一性的语言训练为综合性言语实践活动,能力求改变分散为集中,繁杂为简约,单一为综合,慢节奏为高效率,从而使语文三维目标在整体中优化,在整体中推进。
3、坚持适度有意义的教师讲授。
讲授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讲授的优点是教师能很经济地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还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概括教学内容,从而有助于理解。但要使讲授有意义,教师的语言必须要准确、简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逻辑性强,讲授的时间也不宜过长。适度的讲授中其实也有师生情感的交流,也有师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强化。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学习是否有意义,并不取决于教学或学习的方式,而决定于是否满足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只要教师正确、适度地运用讲授,它也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
4、构建生态、平等的过程。
(1)教学环境和谐化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像,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基决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2)教学过程生态化 钟启泉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注重课堂上即时生成的东西,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不管多么的正确或多么的错误,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料,我们教师要利用并开发好这些资源,努力追求教学过程的生态化。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胸有预期目标外,还可根据教学活动的变化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走向更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所以可从“学生的开口说话”中生成,找准起点,因人施教;也可从“学生的回答”中生成,由此及彼,趁热打铁,还可从“学生的提问”中生成,顺势延伸,乘胜追思,这样就有可能达到“无法预约的精彩”。
课堂上,我们不在于教师解开了学生头脑中多少个问号,而在于学生产生了多少新问号;不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多么严密,而在于是否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的探究欲。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获得知识的同时是否培育了足够的自信。要突破课堂中心的局限模式,向社会拓展,向生活渗透,向所有蕴含着真、善、美的文化领域开放。
(3)教学地位平等化。我们的教师就是心肠太软,而对一篇篇意蕴丰富,情感灵动的课文,恨不得把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和感受一古脑儿地传递、输送给学生,殊不知,教师头脑中的东西只不过是他从教参那里学来的,然后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看法而已,所以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学生们的诉说,拼命地追求在他们认为无疑是标准的答案。然后居高临下地评价。但是在追求这正确的背后,教师却忽视了儿童的思想和情感,忽视了儿童是活生生的有着丰富情感的独立的个体。在教学中,这种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的做法,禁锢了多少鲜活的思想,泯灭了多少创造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把自己放在思想主宰、知识权威的神圣地位,试问,这样的课堂“对话”会产生心与心的交流吗?会有思想与思想的交锋吗?真正的对话首先要做到师生平等,教师要蹲下身子细心地聆听学生的声音,真正的教育应该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而心与心的对话又必然从真诚的倾听开始。在蹲下身子的倾听中,我们将听到学生思想的“抽穗”,思维的“拔节”,情感“裂变”的声音,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
4、实施煽情、愉悦的评价
(1)教学评价煽情化。教师的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同时评价要注意适时、适度。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同时教师语言也要又幽默风趣,评在关键处,煽在动情点,这种煽情性的评价,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迅速升温,有利于更好的学习语文,增强实效性。
(2)教学心情快乐化。快乐不仅仅是课堂表面上的那种“活跃”,快乐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激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需求。而语文课上的“快乐”追求的是一种语言的诗意,思维的灵动,个性的张扬。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向快乐。它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学生喜欢语文课,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愉悦;二是喜欢阅读和写作,在此其中能够感受到读写的快乐,能够欣赏到语言文字内涵的哲理美、诗意美;三是能够积极参与创造性的语文活动,并从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如果学生能始终怀惴愉悦的心情投入到上述的教学活动中,其效率肯定提高。
5、寄希望于教师素质的锤炼、提升。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现在大多教师对一些新理念还只是一知半解,很难有效指导教学实践;再加上现在的班级人数多,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耗去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教师处于新旧观念的过渡时期,观念碰撞上的矛盾也在困扰着教师。现在虽有部分名师,他们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有灵活的教学机智,能够捕捉课堂上随时出现的动态课程资源,去实现“无法预约的精彩”,但这样的老师只是凤毛麟角。大多的一线教师,教学目标不能准确制订者有之,教学设计杂乱无章者有之,重点、难点偏移者有之,照本宣科、机械串讲者有之。更有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不强,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等都不到位。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素质的磨炼、提升已是迫在眉睫。可以通过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也可以发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力量提升。当然只有教师的真正内需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素质。
七、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主人,要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2、实践性原则:由于方案还只是一个预案,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还必须亲自实践才知道。尤其是在课堂动态生成的把握与驾驭上,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与锤炼。
3、全体性原则: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所以教学中要兼顾中下学生,不让每个学生掉队,让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4、动态性原则。由于教学活动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进程,会有诸多不可预料的因素存在,而且活动的主角是学生,学生的行为变化也是不可预设的,因此,教师要灵活动态地处理实施过程中的小细节而又要不违背文本目标的实施。
5、开放性原则:指内容、空间、教学方式方法的开放。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大胆打破原有的课堂座位的格局,多种组合,使得活动的氛围更协调,更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全员参与,角色互换;有利于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八、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理论学习法等
1、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改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对比实验法。分别在课题组成员所教的班设立实验班进行实施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实验,并设立相应平行的对照班级进行比较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5、理论学习法:边实验边学习相关理论,用以支撑教学实践。
九、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1)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困惑,针对问题,提出研究课题。(2)学习相关理论。(3)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按照课题方案进行实施。并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不断改进、完善方案。
3、总结阶段:收集实验过程材料进行汇总整理。写出成果报告。
十、研究对象
各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各个班级,涉及低、中、高各个学段。
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篇六
“农村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有效性研究”
工作报告
开县中和镇三合中心小学
一、课题来源
课题《农村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有效性研究》系开县教育科学“2013年度课改专项” 课 题,2011年4月立项。课题编号为:。
二、研究实施与管理
(一)形成制度
将单周二确定为集体研讨时间,重点研究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交流实验体会,通报当前课题研究动态,不断推进实验研究进程。
(二)规范操作
1、在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兼顾差异的课堂教学,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发现差异教学策略在语文学科的应用特点。
2、通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差异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通过构建关注差异、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最终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交易。
(三)领导重视
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郭校长曾五次专门听取我们课题研究的汇报,邓校长安排解决课题研究经费难题。学校领导多次参与课题研究经验交流和研讨会,多次参加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并且提出指导性意见,对参与研究的实验老师给予激励与鼓舞。
三、研究计划完成情况
课题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计划的内容,并进行了创新、补充。根据学校及本地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小农村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有效性行动研究及相关文本的开发研究。
四、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教师方面
(二)学生方面
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创造性,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能力增强,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百余次获县级及以上奖。
(三)农村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有效性的形式
1、我们倡导的“差异教学”既立足于学生差异,又不消极适应差异,而谋求创造种种条件,实现“和而不同”的教学局面,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差异教学”不仅要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更要面向全体学生。
2、差异教学继承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更着眼于继承之上的发展,对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等既有所借鉴,也有所扬弃,更有自己的新理念、新做法,如我国广泛推广的“分层教学”在克服班集体教学一刀切模式、照顾差异的确起了积极作用,但分层教学尤其是校际、班际的分层客观上形成标签效应,有悖于“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而差异教学比分层教学涵盖更广,形成了方法策略体系,虽然其中也有分层分类的策略,但只是方法策略之一,且对分层策略有所改善,倡导动态分层、隐性分层,以减少标签效应。
(四)实施差异教学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
用只有真正爱学生,真正具有探索精神,才能时刻保持着教育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才能赋予实践理性的精神内涵,为此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呼唤教师的真情、反思与创新。参与实验的教师必须认同:实践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基石,任何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实践的锤炼。在差异教学实验中,一线教师会积累大量有价值的一手材料,要及时整理及时反思,通过反思促进实验的灵性循环,同时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不断成长。
五、研究体会
无论是在教学前期的准备环节中,还是教学中的实施过程,还是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不能光任教师的主体来进行,而应该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前孩子已经具备了哪些前概念?课中如何去帮助他们发展这些经验,课后他们到底了解到了哪些新知识,构建起了哪些新概念,从学生出发判断这堂课有没有效率,有没有达成教学目标,这需要我们一次次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认知状况,以学生为中心来加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六、经费决算
7.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七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所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之中, 学生要具有高的学习兴趣, 从而主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一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么, 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高。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法特多, 例如, 通过导课时引趣。即在上课导入, 通过最有趣的方式来引入, 这样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教师, 要依据教学内容而精心去设计这节课的导入, 这就说明教师要把这节课的教学变为探索知识的过程, 这样在一开课就能够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起来。曾经有位老师在讲《五彩池》一课时, 首先提出问题, 在解答完之后提出这样一句话:“五彩池在哪里?谁能指出五彩池有什么颜色?谁能指出池水为什么是五彩的呢?”而学生听到问题就很想找到答案, 他们积极阅读课文, 这样, 学生的学习活动被带动起来。往往一个引言能够奠定这堂课的基础, 使得学生学得轻松, 学有成效。对于开端引趣, 除了“设疑”之外, 或者以“谜语来引趣”“悬念来引趣”“故事来引趣”、“小品来引趣”等。因此,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开端的趣味性重视。在教学中, 除了开端引趣, 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参与竞争, 联系生活实际, 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不管何种形式, 只要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喜欢学习就行。
二、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第一, 教师对学生要有亲和力,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 教师与学生是良师益友的关系, 把最真挚的情感投入给学生, 以最真诚的语言来创设好的情景, 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意识。
第二, 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 让学生敢于亲自去实践, 为了把学生变为主体, 即要把学生真正解放出来, 避免使用考试、作业等压力压学生, 对于教师的管理, 要变得井井有条, 民主而集中。
第三, 教师采用非智, 激活学生课堂。所说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把心理特征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集合在一起。智力因素被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一个方面, 而非智力因素,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个动力系统。在进行教学时, 要积极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即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形成得到促进以及促进智力的发展。
第四, 教师通过策略的运用, 实现学生的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活动性的策略也属于一个普遍使用的策略。对于活动性策略,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 充分把教学中具有的活动因素挖掘出来, 创设一个积极、主动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参与进来, 往往一个开放的课外环境, 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它统一协调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等目标, 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的学习策略
第一,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爱因斯坦说:对于学习一门知识, 思考、思考、再思考。他依靠这个方法检查学习而成为科学家的。所有有成就的人往往都善积极思考与探索。对于教师,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时, 必须做到多进行启发、反问, 即鼓励学生多想问题、多提问题、多钻研问题。
第二,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 吸取精华, 改进自己。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有待解决。往往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就指望教师给予讲解, 没有意识到去寻找伙伴合作一起解决, 这就需要教师会引导学生。对于合作学习, 需要把遇到的问题放入到小组内进行讨论, 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 教师需要把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起来。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交流之中, 鼓励学生多发言, 以及积极倾听同学的见解, 而在评价中, 作为一个“小教师”的角色。这样, 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量与质, 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 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一个教师, 要创造有利的条件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小组的交流, 通过交互影响, 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在进行共同的活动中, 以优势克劣势, 即取别人的长处, 而补自己的短处。
总而言之, 在二十一世纪, 教育在不断发展, 素质教育已进入到最关键的时期, 而学生学习的质量需要跟着提高。同时, 要改进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 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 属于一门艺术, 也是一门深深的学问, 而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很多,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教师要以教学的理论为指导, 不断实践、完善和创新自己, 从而很好地运用课堂教学的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摘要:本文以学生为角度,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策略问题进行了探讨。即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 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组织学生来使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学习。笔者结合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8.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八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研究证明:学生如果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探究的积极性较高,那么课堂效率就越好。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使学生产生一种很神秘的探究活动。课堂导入有多种:故事导入、质疑导入、谜语导入等等,不管是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能自主地去探究知识,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不能忽视导入的趣味性。
我们还可以把竞争带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为什么会出现球迷呢?就是因为竞争的刺激。在教学中,竞争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更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为学生创造竞争的条件,我们会发现课堂气氛会变得更加活跃,就连后进生也会跃跃欲试,不甘示弱。比如,在学习生字生词的时候,让学生比一比谁认识得快,认识得多。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体会得最深刻等等,通过竞争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学手段新颖,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同时喜新也是人们共同的心理反应。如果教师幼儿在教学中形式单一、枯燥、千篇一律,每次教学都是介绍作者、分析课文、总结归纳等,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厌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力求新颖,让学生感到有新意,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兴奋,才能对学习产生无穷的乐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在课堂上才能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和参与,才能自主探究,克服困难,并能主动挑战更有难度的问题,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提高的是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把他们作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服务的。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教师要关心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就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了,他们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阻力,完成学习目标,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教师要放开手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要实现以学生为本,必须真正地解放学生,不能束缚学生的行为和思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要活而不乱,教师就应积极引导,使教学活动活而有序。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只有经过探究讨论、思考总结,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探究的知识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或者是演出来等等。这样才能达到实践的目的。
3.教师运用策略,实现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活动性策略也是常用的,也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活动的潜力,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参与,促进学生情感和行为目标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达到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可以通过竞争、合作、辩论、实验等活动来完成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形成个性。
三、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更容易实现,所以,教师幼儿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平台,以达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自主探究。成功人士都有勤思善问的好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要有质疑的精神,善于研究问题。现在有的学生比较懒惰,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总是依赖同学、依赖教师,这时候,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启发,鼓励他们认真分析研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实在有困难,教师才可以给学生指导解决,教师要根据问题教给学生解决的技巧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好问精神,多问几个为什么,对问题的理解要有自己的思考和鉴别,不能盲从,学生的潜力才能发挥出来。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不断实践和创新,总结和完善,合理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9.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篇九
许口小学王道往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提问作为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有着启发学生思维、提供教学线索、教会学生学习的功能。研究课堂提问,尤其是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2、现状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与学生对课文的自学得不到落实,教师提问的内容只能处于浅层化或不管学生实际,盲目透用外来教案设计的问题不无关系。问题设计的随意化,导致我们的课堂里充斥着太多的无效提问。
3、地位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教学对话中,由教师发问学生回答而引起的课堂学习,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教学行为方式。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对于我们学校教师来说,对课堂提问的理解还有失偏颇,运用起来大多满足于为问而问,不管实效。由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1、不同的人对课堂提问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有人则认为师问和生问都是课堂提问形式;而《现代汉语词典》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课堂提问的界定是:课堂提问是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向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2、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整体性、启发性、层次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提问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问的研究始于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堂教学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与分析常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通过调查,呈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就教师在课堂中提问时存在的问题,具体从问题的梯度和效度、等待时间及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
2、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
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不足,难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就会引起智力困窘状态。这样的状况人们称之为心问题情境。如何造成问题情景?教师的提问设计大有天地。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那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所以,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也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3、教师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促进学生领悟方法、有理有据地进行思考。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教师课堂提问的效率意识,促进转变观念,构建有效互动的语文课堂。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3、形成各种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随机在1-6年级中各选一个班级,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4)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参加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宝贵经验。
2、研究思路
(1)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教师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及其产生原因,澄清教师的教学观念,来改变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
(2)以课堂为载体,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共同行为三方面研究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操作模式,总结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类型及途径。
(3)从课堂提问的类型、特点、提问的过程、要求等方面总结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方法技巧以及策略。
七、课题的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为一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做好实验前测;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5月):围绕课题开展专题研究。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实验情况;整理课题实施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八、本课题的成果形式
1、撰写研究报告。
2、撰写《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研究》论文、案例、教学设计。
王道往
10.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篇十
一、积极展开大讨论活动,创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我们先后展开了“课内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课外阅读 需不需要”、“课外阅读与教学质量的关系”、“课外阅读如何有 效操作”等主题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初步解决了教师的思想认 识问题,为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
二、深入展开课堂阅读教学研究,提升课堂阅读教学能力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 学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敢于大胆地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 论,或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2、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强化阅读方法指导。以读代讲,领
略语言魅力。教学实践中,我们重预设,更重生成,让课堂跟着学 生的需要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读好,细细品味语言。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深入; 品味语言时读,朗读成诵。准确捕捉可读之处,让学生读出感情,采用默读、诵读等方法,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范读、跟读、集体齐 读等形式,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 读书状态中,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随时提 醒学生勤动手,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优化课堂训练,读写结合用语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 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 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结合课文的 重点、难点、训练点,抓住时机,精心设计课堂训练,在学生思绪 喷薄欲出、欲罢不能之时,引导学生及时动笔写出来,让学生真正 有感而发,读写结合用语文。
4、教后及时反思,促进教学不断提升。
略语言魅力。教学实践中,我们重预设,更重生成,让课堂跟着学生的需要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读好,细细品味语言。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朗读成诵。准确捕捉可读之处,让学生读出感情,采用默读、诵读等方法,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范读、跟读、集体齐读等形式,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中,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随时提醒学生勤动手,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优化课堂训练,读写结合用语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结合课文的重点、难点、训练点,抓住时机,精心设计课堂训练,在学生思绪喷薄欲出、欲罢不能之时,引导学生及时动笔写出来,让学生真正有感而发,读写结合用语文。
4、教后及时反思,促进教学不断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记下那精彩的瞬间,或者那些不够理想的环节处理。在反思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升。
三、争取家长的配合,切实利用便利的资源
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形成家校互动的良性发展机制。充分利用我校所处的地理优势,增大学生阅读量。努力为本实施课题研究寻求社会支持。
四、整合各方力量,有效开展研究活动。
1、开放学校图书室,指导高年级学生自己去借书、低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阅图书。
2、建立学生“班级图书角”——每班成立几个读书小组,每名组员至少带一本读物,实行组内交换阅读,轮流完毕进行班内交换阅读,实现图书数量的增加。
3、建议家长每天督促孩子在做完作业后读15--30分钟的书。
4、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自编小报等;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五、以活动为载体,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1、向学生推介优秀图书书目,激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2、美文诵读。引导学生读美文、画美文、写美文、表演美文,表达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诠释。
3、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并将班级学生优秀读书笔记汇集成册,编印《我的收获》。
4、开展看图作文、下水作文活动,并将部分学生优秀作品汇集成册,编印《学生习作苑林》。
六、课题的初步成效
1、营造了师生读书氛围,养成读书习惯。
2、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实现了阅读资源共享。
3、课内课外有效链接,拓展了学生阅读空间。
4、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升了学生文化素养。
5、教中感悟,总结反思,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
6、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发展。
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学校的整体阅读环境得到了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了较好的培养,阅读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参与教科研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在镇关工委举行的阅读大赛活动中,乔宝等3名学生获得一等奖,曹琪等学生获得二等奖,冯嘉婧等学生获得三等奖。实验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案例、叙事等在省市县评比活动,纷纷获奖或发表,朱明瑕、周树青、王强、许培成、陈维波、王慧红、沈春红等老师在县、镇优质课比赛中均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七、困惑与思考
1、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个体的独特性,使得对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有效深入开展,是我们探究并需加以解决的研究课题。
2、进一步构建更有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实践中,我们虽然积极探索,但有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还未完全成型,还需我们进一步探索、总结、归纳、提炼与实践。
3、如何进一步有效抓好过程管理。从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
11.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研究 篇十一
一、焕发课堂的生命力,吸引学生兴趣
《课程标准》认为,教师要在课堂上“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老师必须深入文本、解读文本。发掘文本中潜在的情趣因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学情、学法。根据具体的教学活动制作适宜学生的课件,以最好的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体验,从而达到较佳的阅读教学效果。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知道学生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课文中心的把握可能会有疑问,于是在开始上课时,我就娓娓动听地给学生介绍了老舍的生平以及他的一些作品,毛主席称他为“人民的艺术家”。让学生对老舍先生产生兴趣。对老舍先生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再让学生领悟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二、创设文本情境,营造想象空间
有许多课文把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内容用省略号或其他形式留下空白,让学生去联想、去补充、去解释和说明,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夸美纽斯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的身上激发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乐学情境,在文本情境的空白处为学生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填补。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当教学到第十二自然段: “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这句话时,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想象:你从听到的声音中,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时,学生会畅所欲言:
有的说:我仿佛看见小扬科被人拖到院子里。狠狠地用鞭子抽,一鞭又一鞭,小扬科凄惨地叫着,样子很可怜。
有的说:我仿佛看见小扬科被打得浑身是血,他惨叫着,院子里挤满了人,没有人替他求情,没有人救他,狗也汪汪惊叫。
有的还说:我仿佛看见可怜的小扬科。踡缩着腿。全身在发抖,痛苦地呻吟着,两只眼睛呆滞不动,望着天空。
通过这样的想象和填补。学生便深深地体会到了小扬科的悲惨遭遇,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小扬科的同情与怜悯之心。更增加了对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痛恨之情。
三、活用创造性的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设计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也需要生成。在备课中考虑的问题生成,主要还是预设性的。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如特级教师刘青松老师在《长征》、《荔枝》等课的教学中,把质疑问难的环节放在学生预习中。并下发专门的“金思问”作业本。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自己备课时则将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纳”了进去。真心做到了“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四、增强内外结合,促发个性阅读的有效性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将会对阅读失去激情与灵性。因此,教师不但要扎根课内的范文导读,还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目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例如我在教《画家和牧童》一文时,抓住围观的人“纷纷夸赞”一词。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大家争先恐后赞扬戴嵩画技高超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激起学生感受夸赞的神奇魅力。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很多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夸奖赞美,文中是用哪个词语来描述的?从“纷纷夸赞”一词。你读懂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戴嵩画画本领高,有的说。戴嵩的画画绝了。大家都喜欢。我又问:“小朋友。你们什么时候也受到别人的纷纷夸赞?一定特别开心吧。快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教室里的小手马上就高举如云。A说,她每天一回家就先淘米做饭,再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纷纷夸赞她懂事乖巧;B说。他主动留下来做值日,老师同学纷纷夸赞他关爱班级:还有C说,她给老爷爷让座,车上的叔叔阿姨纷纷夸赞她尊敬老人,乐于助人……从学生喜形于色的回答中,我知道学生已经理解“纷纷夸赞”一词,不仅从文本中理解,从自己的学业上理解,还从关心他人中理解,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理解的角度,加强了感悟的深度,使学生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上强化了个性。课后,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在一定的语文环境中,把“纷纷…夸赞”等词语运用得十分贴切、十分巧妙。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非常重要,它表现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注重语文课堂中的“真实、朴实、扎实”。就能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语文。
1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篇十二
1.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文化, 而且这种文化主要寄托在汉语文化的学习中, 语文是表现汉语学习的主要科目, 它能够把汉字、遣词造句及写作等诸多学习内容呈现在语文学习中, 旨在给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他们充分掌握中国汉语文化。 通过对小学语文的学习, 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完善自己, 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 还可以使他们对中华民族的精髓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并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 使小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学好语文对他们的未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只有加强小学语文的学习, 才可以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汉语知识, 才能够识字造句, 才能够解读语言方面的难题, 为今后的各种事物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与中华文化的强烈撞击, 只有学好小学语文, 他们才能够更好地解读中华文化, 才可以在中华文化更加绵长的学海里乘帆破浪。 小学语文是小学科目中的主要科目之一, 所以要看清楚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这样才可以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更加关注。 老师应该认清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因为小学语文对于小学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可以帮助他们融入这个社会, 使他们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会,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科目。
2.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所在
2.1小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意识不足。
一些小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认识不足, 盲目地面对小学语文的学习, 往往会因为小学语文的外在形象, 对小学语文充满恐惧感, 他们会因为小学语文陌生的汉字和无趣的组词造句而感到更加困难, 这就加剧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难度, 使小学生不能在语文课堂上跟随着老师一起更加热情地学习语文。 因为小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不同, 会在语文学习中出现行走困难的局面, 所以一旦发生学习困难的情形, 在之后的语文课中, 他们就不难以融入语文课堂学习中, 如此就会引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陌生, 影响教学效果。
2.2老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老师是小学语文的主要引导者, 所以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成效, 主要取决于老师的努力。 但是出于老师传统守旧的原因, 使老师找不到创新的方法, 依然利用以往的教学方法, 如此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肯定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这样只会让小学生在乏味枯燥的教学状态中运行。 学生需要有一个十分有趣生动的课堂面貌, 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小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但是老师的教学模式根本没有改变的途径, 就只会依照传统进行,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学效果。
2.3老师的教学没有创新性。
教学必须时刻保持与时俱进,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逐渐创新, 对教学方法、 教学状态及课堂秩序等都要进行良好创新。 创新能够改变语文教学状态, 使小学生更加充满热情地学习语文知识, 使整个语文教学充满动力, 使语文教学激情四射。 如此便可以体现有意义的语文教学, 使语文教学更加有效, 更加适合师生。
3.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 . 1 加强小学语文学习的宣传, 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
教师应该加大小学语文的宣传力度, 使小学语文的学习深入人心, 使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能够被小学生熟知, 这样小学生就会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对小学语文肃然起敬, 如此引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强烈热情, 使他们能够更加努力学习语文知识。 同时增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 使他们将心态放正, 尽心尽力地学习语文知识。
3.2改变课堂模式,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要学会动脑筋思考更多有关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 使教学充满乐趣, 使教学效果更加轻松自然, 这样就会吸引学生更加愿意学习语文知识。 在老师的不断努力下, 可以使教学方法时刻充斥变化性, 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热闹, 比如说多和学生互动, 多举办语文知识相关的竞赛等, 这样就能使课堂氛围活跃, 如此便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 还可以运用讲述故事的方式使课堂充满魅力, 将语文知识编成故事进行讲述, 将语文知识的学习穿插在故事当中, 但是要注意区分主次关系, 毕竟语文课堂不是故事会。
3.3培养老师勇于创新的精神。
老师应该具备创新观念, 时刻审视自己, 时刻对自己的课堂讲授进行反思, 然后通过反思找到自身的不足, 随之就是要有创新思想, 通过自己的创新思想使教学更加生动, 更加具有魅力。 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创新, 只有对语文课堂进行创新才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才可以使语文教学显得更加形象化, 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
小学语文的学习关系小学生的未来, 所以老师一定要注中小学语文的教学, 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具有魅力, 还要增强小学语文的有效性, 故而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改革, 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同时使教师时刻充满创新意识, 通过这些努力便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具有成效。
参考文献
[1]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 2014.
1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篇十三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有重要的帮助。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病,阅读教学方式单一,这就导致小学阅读教学效率低下。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除了教授学生字词等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侧重于教学生识字认字,而忽视对学生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小学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探索和研究新的阅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小学是学生接触语文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处在一个语文积累的过程当中。学生一边要进行字词的积累,一边要进行知识的积累。小学阅读教学关键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很讲求技巧,古代韩愈曾经发明“提要钩玄”的读书法;苏轼读书时讲求“八面受敌”,这都是对阅读方法的有效探索。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小学课文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制定有效的阅读方法。并且给学生灌输“阅读有益”的观念,让学生逐渐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就可以运用几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让学生先泛读一遍,然后让几个学生说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通过泛读学生对课文的故事了解了大概,会有兴趣积极地探索下去。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精读课文,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共点燃了几根火柴?分别是在什么样的场景点燃的?”教师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把文中的答案用笔勾勒出来,并且要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汇做标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章做标注是一种很有效的阅读方式。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读一下《凡卡》这篇课文,比较这两篇课文的主人公的命运有何不同之处。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形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勤做读书笔记。通过这些阅读方法,可以逐渐培养起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
小学生活泼好动,在上课的时候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更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将抽象、复杂的内容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为简单、有趣的东西。另外,多媒体技术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并且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与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时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地去展示课文内容,也要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讲授《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就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这是一篇叶圣陶先生所写的游记。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金华双龙洞景观的小视频,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讲到孔隙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在文中勾勒出对孔隙描述的话语。教师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几张双龙洞外洞洞口孔隙的图片,学生看完以后对孔隙“窄而小”的特点一目了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思维,展示一下“陡峭的华山”和“雄伟的长城”,让学生仿照文中作者的表达对华山和长城进行简短的描述。这样一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组织课外延伸阅读活动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局限于教材,而对于进行课外延展的阅读活动则较少。这样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是一种束缚。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中国古语:开卷有益。尤其是对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语文语感。教师要鼓励学生?M行课外阅读,但是不能完全地和教材相脱离。教师还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组织各种有趣的阅读活动,让语文阅读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在讲授《凡卡》这篇课文之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延伸阅读活。契诃夫是著名的作家和短篇小说大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读一下契诃夫其他的短篇小说,并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在讲完凡卡之后,可以让一些学生在台上讲一下契诃夫的其他一些短篇故事,比如《变色龙》《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等等,然后就自己所阅读的短篇小说展开分组讨论,讨论下契诃夫作品的特点。教师在针对学生说的特点写好板书,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契诃夫作品的了解就会更加深刻,并且了解了俄国黑暗的专制主义统治后,对《凡卡》这篇课文的思想内涵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孙俊.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1.[2]刘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课外语文,2016.作者简介:
1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篇十四
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方案介绍 ㈠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校语文教师经过近年来的课改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新课程新理念,还存在许多差距,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我们语文教师,通过自学、听讲座、集中培训等方式,积累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有较高的课改热情和主动意识,都能积极参与语文课改活动,自觉地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去实践语文课改。
在近年来的语文课改中,我们在如何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问题上,存在着形式主义,对新课程的运用浮于表面。最突出的一个现象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不自觉。特别是阅读教学中限于传统的做法,没能灵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一味地注重“预设”的教学程序,往往使“教”与“学”的行为单一而死板。大家一起研究交流之后,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认为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特别是要探求语文课究竟怎样上才能更符合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提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结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以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进一步深入进行课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㈡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所谓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即有效的阅读教学。一般来说,有效的教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内部的心理活动意识,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的行为表现。从实际意义上来说,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或者研究有效的教学最终是从研究课堂教学行为表现来获得的。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人们习惯于将有效教学研究的视点只放在教师教的行为上而忽视学生学的行为表现,现代教学论研究主张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既研究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要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语文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内容,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理论依据有:
1、《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基本理念说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这种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教学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3协调理论。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各种要素如果配合得合理、恰当,达到一种协调状态,就会形成一种合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反之,就会形成一种分力,每种要素不但自身的优势不能发挥,还会抵消别的要素的功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协调是一种指导思想,协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协调是教学目的。
㈢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策略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1)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备课应该独立钻研,自主备课;倡导合作研究,进行集体备课。自主备课要求备教材、学生、资料,备重点难点训练点,备思路,备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2)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一是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提高课堂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1)灵活确定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生来确定,并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调整预设目标;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估。
(2)正确定位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创设和谐教学环境:
①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②建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真实问题情境;③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参与氛围;④创设学生自我调节型的学习环境。
(4)注重生成教学结构:
传统的教学设计,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来安排教学,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5)采用灵活教学方式:
包括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语文阅读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对精彩描述进行理解品味。
(6)强调多种学法指导:
其一,应更多地教会学生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提高学习的计划性;其二,应教会学生做笔记的技能,促进学生对信息的提取与记忆;其三,进行思维教学,思维的参与是主体参与最本质的决定因素,学习应该在思维活动中进行,同时还要学习思维本身;其四,开展反思教学,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这是一种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7)鼓励为主学习评价:
⑴、学习评价要有激励和批评。⑵、学习评价应是有针对性的评价。⑶、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3、提高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研究。
一方面教师个人要勤思考、多动笔,养成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教师教学反思的交流与探讨,能从反思中得到启示。同时,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会反思的榜样,一个专业型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反思型的教师。特别是自我评价的作用,应该更大地加以发挥。
㈣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3)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进行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本课题中,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基础是探讨、论述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本课题中,主要是研究某一个课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二、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 ㈠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制订更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我们课题组人员分工对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举行学生问卷调查及教师座谈交流,充分明确现状,找出影响阅读教学质量的因素,找出“高耗低效”存在的症结所在,以求能“对症下药”,探索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从对学生的调查可知,小学五六年级学生60%以上,没有或很少有自主阅读,50%以上的学生很少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的机会。对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中,28%的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55%的学生对阅读抱无所谓的态度,只有15%的学生认为对阅读有兴趣(但大家认为这些是优等生,兴趣只不过是一种对学习的责任而已)。
在和教师的座谈中,发现有很多老师以课时紧、任务重、学生能力差为由,而以讲代读,剥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时间,以致造成阅读教学中的“读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的现象。
㈡深入学习教育理论,紧紧依靠先进理念。
课题组成员都认识到,要搞好教学工作,要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要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育契机的捕捉,都要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所以要广泛阅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
因此,我们从研究一开始,就定下了在两三年的研究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抱着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的精神,来做好教学工作。由课题组成员与学校教科室协调,推荐一些优秀的教育理论书籍,坚持共同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做到有指定书目与自选书籍,如必读书:《不做教书匠》(管建刚);《爱心与教育》(李镇西);《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新教育之梦》(朱永新)等。还有很多可选的书。
㈢议定教改措施,实施教学改革。
学习理论并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课题组对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研究的重点。大家一致认为,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与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指导方法不当有关。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师不应是知识的化身,主宰课堂的圣人。教师应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大家还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课堂教学应体现语言的实践性,还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1.悉心指导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有效的阅读教学应该从指导学生预习开始。当学生凭借语言材料愉快地用心体验,在品读,感悟,玩味,思考的基础上,去面对文本时,这种阅读才是有效的。为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就要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学生预习得充分、有效,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就高,学习的期望也高,这必然促使教师更多地去研究课堂,会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我们也会在这样的课堂中实现自我的成长。
对预习的要求,我们总结了四个方面,供学生参考:一是生字的预习应该抓住重点字词,对于音形义,设计一些识记的小窍门。一篇文章里,或多或少会有些学生不认识的字,不明白意思的词,不解其义的语句。那么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读准字音,注意生字中容易写错的地方,最好在书上写一写。二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理清文章脉络,品析课文题目的精当等,有机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对课文精彩的语句有独到的见解。三是了解课文整体内容。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都是由字、词、句、段围绕一个共同主旨——中心思想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它在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具有诸多美点。四是质疑问难,提高预习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预习题目和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认识,熟悉课文,但不可能理解和弄懂所有问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预习可以很好地养成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
2.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有效进行课堂教学。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的道理,教学设计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水准的高低,而决定教学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了解程度。一要掌握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不同要求,对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也有明确的指向,是我们广大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航标灯。二是深研教材。教师读懂教材就是要先了解全册教材,再深入到每一课,合理确定教学内容。无论是字词的积累与运用,文本思想的解读与感悟,还是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升,都要明确了解。教学设计才会更有针对性,才会更趋于合理,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三要熟知学生。学生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与能力存在着一定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充分重视阅读教学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材施教。
3.尽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内教学效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当”。一个优秀的教师注重确定一个既适合教材内容又适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法,以期用最少的时间创造出最大的教学效益。
课堂阅读教学中,首先要特别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2)教师要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多参与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不断感悟,体会到阅读的趣味。(3)教师要鼓励为主。要用不断的鼓励,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来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
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贵在疑。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质和量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3)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要让学生能沉得住气,不是“浅尝则止”,而是不断去探寻,去感悟。
4.全心开展各类活动,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
基于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我们课题组认为,阅读教学局限于课内是不够的,应该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开阔阅读范围,丰富阅读内容。鼓励孩子们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从而贮存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能对每个人有着为生命奠基的意义。利用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用好编印的教材《紫藤园》——经典诗词汇编,我们要求语文教师上好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并且开展了各类活动,如背诵比赛、集体诵读赛、演讲比赛等,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用心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探索最优教学。
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反思是何等重要。没有反思,就没有感悟;没有感悟,就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反思能弥补教学中的失误。因此,我们要求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在研究的每一次实践中,要多去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这样才能促进研究,并更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㈣分散试点,全面总结。
为了调动课题级组成员的积极性,我们的研究采用集中讨论与分散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各人的特长,我们分别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分解,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有效的预习指导、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朗读指导、有效的评价语言、有效的背诵指导、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这几个方面,同时将课题研究与教研组活动、校本培训相融合,将有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理性研究与有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途径、方法的研究相结合。
比如我们研究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时。通过理论学习,我们将课堂提问的原则概括为:针对重点、突破难点;引发思考、训练思维;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我们在不断地实践、研究比较中得出阅读教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有:一是从理解课文角度出发,抓住要点、关键点、疑难点等提问;二是从启迪思维角度看,巧抓时机,妙设提问;三是从培养能力角度,注重实效,避轻就重。
然后进行整体归纳。在分散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人员集中讨论,集思广益,尝试把各自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环节的每一个过程,把预习指导、设计提问、朗读指导、评价、练习等有效性的研究,整合生成全新的、适用于有效阅读教学各环节的策略。
三、课题研究收获与成果分析
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课题组的研究与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都有了明显的收获。
1、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得到增强。我们课题组认为主要是得益于三点:(1)教师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多阅读,让做题。(2)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3)开展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学生寓学于乐,以趣激学,让书本知识实践化,从而加深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有了提高。我校语文教师在各级各类的评课比赛中,多人获奖,我们课题组的吴秦华老师的课在区青年评课选优中,获得佳绩。实验教师撰写了多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其中十多篇在市及区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比赛中获奖。
3、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不但学习兴趣高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有80%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喜欢参加各类语文活动。
我校的学生在近两年中,有一百多人次的作文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或得到校级以外的奖项,低年级语文组编排的古诗朗诵节目还得到了“长发杯”苏州市少儿古诗词比赛的第二名。
四、课题存在的问题
1、尽管我们不断在学习理论知识,但学习得还是很不够的。由于缺乏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的研究还不可避免地有“鼠目寸光”的感觉。今后还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探究。
2、我们作为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初涉教研领域,对于课题实验过程中有些环节操作不够规范严密。
3、学无止境,同样教学艺术的探求也是无止境的。我们应该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应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探求。
2010年2月
相关专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09-24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现状研究10-18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09-16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10-29
小学语文目标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文献综述08-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情境创设08-13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06-27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06-30
国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09-26
小学语文教学途径研究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