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知识点下册(10篇)
1.初三语文知识点下册 篇一
成语
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一泻千里:指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比喻文笔奔放畅达
勃然大怒: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呱呱坠地:形容婴儿出生
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腰缠万贯:形容人极富有。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
断壁残垣:残缺不全的墙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
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宁
天伦之乐:指父子、兄弟等关系融洽。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芒刺在背: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一气呵成: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也可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无精打采:没精打采。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束手无策:比喻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肃然起敬:十分恭敬的样子。
万籁俱寂: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装模作样: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样子给人看。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倾家荡产:把全部家产丧失净尽。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鸡犬不宁:形容搅扰得很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万恶不赦:极端恶毒,罪恶多端
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极点。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恍然大悟:忽然醒悟。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可想。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鳞次栉比:象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顶礼膜拜:比喻对人特别崇敬,今多用于贬义。
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出人头地: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筹。
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究要回到故乡。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事而不知道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越俎代庖:越权办事或者包办代替。
2.初三化学期末下册知识点 篇二
(一)碳的化学性质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2、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3、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二)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4、煤炉的底层:C+O2点燃CO2。
5、煤炉的中层:CO2+C高温2CO。
6、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O2点燃2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7、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CO2==H2CO3。
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高温CaO+CO2↑。
1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四)一氧化碳的性质:
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1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其它反应
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H2O===H2CO3。
3、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4、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
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H2SO4。
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加热CuSO4+5H2O。
3.教科版初三物理下册知识小结 篇三
第八章 电磁铁 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小结)
一、电磁铁:
1、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叫电磁铁,当电流通过螺线管时,螺线管产生磁性,铁芯被磁化,从而使磁性大大增强;当电路断开时,磁性消失。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通过电流的大小及线圈与铁芯之间的间隙均有关系:匝数越多、电流越强、间隙越小,磁性越强。
3、电磁铁的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流来控制;磁性强弱由电流的强弱来控制;磁体的南北极由改变电流的方向来控制。
4、电磁铁被广泛应用于电磁起重和电磁选矿及制作电磁继电器等。
二、电磁继电器:
1、电磁继电器主要由电磁铁、衔铁、弹簧、触点及控制电路的电源、开关等组成。当控制电路的开关接通后,电磁铁产生磁性,吸引衔铁,拉下触点接通工作电路;当控制电路的开关断开后,电磁铁失去磁性,衔铁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弹回,断开工作电路。
2、电磁继电器是用低电压、弱电流去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的装置,它相当于一个远程或自动化开关,被广泛应用于密封、高压、危险等恶劣环境中,来实现远距离操纵和自动化控制。
三、电磁感应现象:
1、闭合电路的一部份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有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所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及磁场方向均有关系,其关系可用右手定则进行判定。
3、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叫发电机。它主要是由定子和转子组成,模型发电机的定子是线圈,转子是磁场,电流是通过电刷输出的;而实际发电机则采用了线圈不动而磁场动的方式,且磁场采用了电磁铁,以获得较强的磁场能量。
4、在日常生活所使用的交变电流中,电流在1秒钟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我国电网中所使用的交流电,其频率为50 Hz(电流的方向在每秒钟内改变100次)。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实验表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发生转动,导体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均有关系,其关系可用左手定则进行判定。
2、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电动机,它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3、在简单直流电动机中,当线圈平面刚转过平衡位置时就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的装置叫换向器,它是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铜半环组成,它能保证线圈不停地转动。
4、电动机的构造简单、效率高、对环境的污染小,因此被广泛地使用。
五、电话和传感器:
1、电话是由话筒、听筒及拨号设备等元件组成,工作时话筒将声音的振动通过纸盆带动在永磁场中的线圈振动,根据电磁感应可知,线圈中就会产生变化的电流,从而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而传给对方的听筒(现代电话的话筒通常采用碳精粒和金属膜片结构,金属膜片在声波的作用下振动,使碳精粒的松紧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路中的电阻大小变化,从而直接产生大小变化的电流),听筒则将电信号通过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还原为振动的声音。
2、能够将声信息、光信息、热信息、力信息等等其它信息转换为电信息的器件或装置,叫传感器,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技术及自动化控制之中。
第九章
家庭用电(小结)
一、家用电器:
1、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且服务于家庭生活的电器设备,叫家用电器,通常有:照明类、电热类、电动类、信息类等类型,其功率差别较大,从几瓦到几千瓦不等。
2、家用电器与电源的连接有固定式和插接式两种,其中插接式主要由插座和插头组成,它们分别有两孔和三孔及两脚和三脚等形式,其中左孔为中性线(零线),右孔为相线(火线),上孔为接地保护线。
3、测电笔是检验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及物体是否带电的简易工具,使用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裸导线,当辉光管发光时,表明接触的是火线。如果电路中的用电器无法工作,用测电笔测插座,发现两孔都发光,则表明进户线一端某处的零线断路。
二、家庭电路:
1、一般家庭电路是由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用户保险→插座、支路开关→用电器等组成。其中闸刀开关和用户保险也可用空气开关替代。
2、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在家庭电路中一定要安装熔断器和漏电保护器等装置,且开关接在火线上。保险丝的选用原则:使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的最大正常工作电流,禁止用其它金属丝代替保险丝。
3、现代家庭由于用电器越来越多,总功率较大,一般都通过多回路来解决相互影响的问题,且线路均采用管道暗铺的方式。
三、安全用电与保护:
1、触电是指人体与电源接触且有电流通过的情形,实验表明: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30mA以上时,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从而发生触电事故。由于人体的电阻约为500--2000Ω,故对人体的安全电压约为50V以下。
2、引起触电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两种,其中,低压触电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地与火线接通;高压触电有高压电弧触电和高压跨步触电两种,为避免触电事故发生,人们应当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同时做到家庭电路使用保护装置。
四、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
1、现代家庭电器越来越多地走向自动化、智能化,比如:楼道开关、自动洗衣机、微电脑电饭煲等。
2、中央微处理器(CPU)是家庭智能化的主要部件,它会按照人们事先设置好的程序向各电子电器发出工作指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第十章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小结)
一、神奇的电磁波:
1、像石子投入水中会激起水波一样,变化的电流也会产生变化的磁场,而变化的磁场又会激起变化的电场,这种相互交替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它是一种带有能量的横波。
2、在电磁波中两相邻波峰间的距离叫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 ;电磁波在1秒钟内波动的次数叫频率,用“f ”表示,单位是:Hz ;电磁波在1秒钟内传播的距离叫波速,用“v ”表示,单位是:m/s。电磁波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定值:c=3Х108m/s,电磁波的波速跟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为:波速=波长Х频率,即:C=λf。
3、根据电磁波的波长不同,电磁波可以分为:无线电波(3000m----0.3mm)、红外线(0.3mm---0.75μm)、可见光(0.75----0.4μm)、紫外线(0.4μm---10nm)、X射线(10nm---0.1NM)、γ射线(0.1nm----0.001nm),我们常见的传播电视用波的波长为3---6m。
二、电磁波的应用:
1、电磁波被广泛应用于携带和承载信息以及高能量、强穿透等方面,如燃烧钠盐会发出黄光等,利用光谱分析可帮助我们检测物质;利用电磁波能承载信息,被广泛地用于无线电广播、电视电话等方面;利用高频电磁波具有很高的能量,制作医用γ刀、探伤仪、电磁炉、激光器等。
2、人们在利用电磁波承载信息时,通常是先将声音、图像等信息通过话筒、摄像机等装置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调制器”把这种电信号加入到电磁波中,并发射到远处,用户通过收音机、电视机等装置接收下来,进行“解调”,把这些有用的电信息分离出来,再还原成声音和图像。
三、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
现代通信网络主要采用:卫星通信、光纤光缆通信、移动通信等主要方式。其中,卫星通信主要是利用人造地球同步卫星作为中转站而进行电磁波的传输的方式,如卫星电视节目、GPS定位等;光纤光缆通信主要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的传输,它具有高抗干扰性及损耗低、传输距离远、容量大等特点,如因特网等;移动通信是利用地面基站作为中转的微波通信技术,又叫数字蜂窝系统,它使通信技术得到普及及推广,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第十一章
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新(小结)
一、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1、大量事实表明:各种不同形式的能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移和转化,如机械能与内热、机械能与电能、电能与化学能、化学能与内能等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在不同物体之间实现相互转移和转化,且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能的转移和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决定了:永动机是不可能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2、实际上任何一种形式的能在转移或转化过程中,都不可能全部被转移或转化,总会或多或少地要损失掉一部份,即有:能量的转化效率η = 输出有效能量/输入能量(η﹤1)。如何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是节能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原子核、核能
1、近代物理学家们通过α粒子散射等实验研究发现:组成物质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
2、物理学家们在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发现:凡是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天然元素都具有放射性,即它们都能发出一种可以穿透黑纸并使照相底片感光的射线,并把这些元素叫放射性元素。通过对放射性元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元素发出的射线主要有三类:α射线(实际上是带正电的氦原子核流)、β射线(实际上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实际上是一种贯穿能力极强的电磁波)。放射性元素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杀死癌细胞,检查人体病变及金属探伤等等,但大剂量的照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3、重原子核分裂成较轻原子核的过程叫重核裂变;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原子核的过程叫轻核聚变,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如铀核裂变在其链式反应可控情况下制成核反应堆,即现阶段的核电站,如果链式反应不可控,则就成为原子弹;氢的同位素氚在可控核聚变条件下,将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的能量,但在不可控条件下就会成为比原子弹更具威力的氢弹。
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在当今世界中,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但能源危机又反过来制约着社会的发展。能源按其利用的程度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在常规能源中按其利用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中煤、石油、天然气等是不可再生能源,它们在地球上已日渐枯竭,成为能源危机的主要对象。
4.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1.掌握本课的四个生字,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
2.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首古诗的情景,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诗,并背诵。
二、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
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解题知作者――细读讨论明诗意――诵读想像悟诗情”的设计思路,同时也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授之以渔”的过程。
第一步,谈话导入,初读解题知作者。
1.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
2.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就“你认为我们要读懂一首古诗,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识?”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也就为后来的古诗学习需要的方法作出铺垫。
3.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有效依据。
第二步,细读讨论明诗意。
1.一读,诗文读通顺。
自由读、齐读、指名读,选用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让学生充分熟悉诗文,扫除生字障碍,同时自主解决部分难点。
2.二读,讨论明诗意。
启发学生借鉴已有的古诗学习经验进行自学。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你都读懂了哪些地方?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能不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为学习任务,在多次自读、指名读的基础上进行自学、交流。
第三步:诵读想像悟诗情
要学生品读诗人的内心,激起学生与诗人情感的共鸣,这一环节往往受学生生活阅历的影响,有一定难度,因此,配乐诵读诗歌,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入情入境地想像画面,把自己当作诗人,体会当时的心境,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一首古诗的学习,是为更多古诗的“不学习”,因此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让学生带着这些方法进行第二首古诗的自学,并有所收获才是目的。在第二首古诗的学习当中,要敢于放手,充分尊重学生自学的成果,引导学生更好地从内心感受古诗的意境。
三、学情分析
因为学校一直坚持开展“古诗诵读”的活动,这两首古诗大多数学生早就接触过,所以并不陌生。对于刚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在古诗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尽管年龄小,但也有一定的自学的能力,小组的合作意识、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都学过很多古诗,你认为我们要读懂一首古诗,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识?(板书:题目、诗人、诗意、诗情)那么我们就试着来读懂第一首古诗。
(二)学习《鸟鸣涧》
1.板书课题,齐读,你从题目中都了解到什么?
(重点在鸣、涧二字的字义理解上)
2.这首诗是谁写的?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的情况。完整板书:初读解题知诗人)
3.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
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
(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4.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每个四人小组的组长把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进行全班交流。
5.学生自学、交流:
(1)哪些地方读懂了?
(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过渡:看来,同学们在细细的朗读讨论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
(完整板书:细读讨论明诗意)
6.记得我们在介绍诗人的时候,提到: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对王维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是不是这样的。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像,说说在你脑海中都出现了什么样的景物、怎样的画面?
7.交流,重点理解小鸟是被什么给惊吓了?为什么会这样?作者在山林里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体会当时山林的静谧和作者闲适的心情、对明月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通过再次有感情地诵读,同学们想像到当时的情景,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完整板书:诵读想像悟诗情)
8.我们一起带着作者当时的心情来诵读这首古诗。
(三)学习《暮江吟》
1.总结学法: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鸟鸣涧》这首古诗的?
(初读解题知作者;细读讨论明诗意;诵读想像悟诗情)
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暮江吟》。(板书课题。)
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自学《暮江吟》。
3.交流学习体会:
欢迎同学们进入“学古诗挑战赛”,出示挑战等级。
三星级:说说题目的意思,介绍作者的资料。(重点解释暮、吟)
四星级:描述这首诗的情景。(重点理解“残阳”“瑟瑟”“可怜”的意思)
五星级:带着作者当时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画出这幅情景。
4.小结学生的表现。
(四)总结
1.两位诗人选择了静、夕阳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描述月夜的美景。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5.语文《愚公移山》教案初三下册 篇五
《愚公移山》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本文对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无疑起到了较好的榜样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寓意。
2、分析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2、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做出不同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3、学习愚公身上的精神,理解文章深刻的寓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有坎坷,面对荆棘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选自《列子》的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一、复习导入,精读课文ppt
1、诵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我们接下来齐读课文并思考几个问题,看同学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课文。
(1)、课文写了哪些人?(有愚公、智叟、愚公妻、荷担者、遗男。)
(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太行、王屋二山的规模怎么样?
(3)、移山有什么困难?
(4)、结果怎样?
二、讨论交流、升华提高(小组活动,全班交流)
1、朗读第二、三段。(小组讨论)
(1)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有什么不同?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献:提出,不反对,君:是尊称,曾(cé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为愚公着想,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有顾虑(关切,担心)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讥笑,残年:极端鄙视年纪大,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冷言嘲讽(嘲笑,讥讽)
2、同样是面对移山这件事,为什么愚公和智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样的形象?
(1)、愚公的形象: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2)、智叟的形象:目光短浅,畏难而止自作聪明
3、愚公真“愚”?智叟真“智”吗?
三、品读课文,文本升华
1、提问: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ppt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请找出文中的几组对比并试分析其中一组的作用
3、读到这里,你觉得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学生辩论,培养个性
1、在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要不要学习愚公精神?
五、归纳总结《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6.送东阳马生序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序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求学精神。
3、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习流程】
一、预习检测(写出本课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词)。
二、课内探究
1.指名学生朗读部分重点句子。
2.指名学生翻译部分重点句子。
3.思考: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思考: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5.思考: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6.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词语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教学反思
应该说,这堂课完成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也突出了预设的重难点。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在搜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过程中学会积累;为学生搭建有梯度的自学平台,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为学生营造贴近生活的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读书感悟的过程中开拓思路,延展思维。这篇文章意在勉励当时的太学生要刻苦读书,说理透彻,文字朴素,很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在教学中,采用朗读和探究的方式,感悟到作者艰辛的.求学经历和良苦用心,从而正确地看待师生关系,养成勤奋学习,不怕吃苦的学习品质。
7.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七
(2)《我的老师》作者魏巍,当代作家,原名魏鸿杰,笔名红杨树。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
(3)《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当代女作家,代表作品《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4)《松鼠》作者布丰,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著有《自然史》。
(5)《松树金龟子》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的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昆虫记》)十卷本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6)《回延安》作者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品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剧本《白毛女》(与丁毅等合作)。
(7)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曾参与策划“陈桥兵变”,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他被任为宰相,又建议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防止他们夺取帝位,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闻《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8)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尊他为“诗圣”,其诗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
(9)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10)《于园》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琅?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11)《黔之驴》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他和韩愈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合称“韩柳”。代表作品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著有《柳宗元集》。
(12)《爱莲说》作者是宋朝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著有《周元公集》。说,一种文体,通常借用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13)荷花的别称有:芙蓉、菡萏、芙蕖等。
(14)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乐府双壁”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总结:学习是不断学,不断总结的,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从而很好的解决问题。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12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有没有良好的习惯对其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专家魏书生就特别重视培养的语文习惯。他曾经专门撰文谈过培养的十二个良好的语文习惯。现在我把此文摘录如下,希望对广大语文有所裨益。
教育不是搞转型产品,不是搞短平快的小企业的适应市场生存,教育更多地把古老的上一代逐渐积累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文化积淀传承给下一代人,它应该是很有规律的。我们很多学生、老师、学校,已经培养了很多好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生成绩、语文素养,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习惯。一分钟,把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从小学中段就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老师讲课尽量别超过20分钟,留给学生预习和自学的时间。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市教委规定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它的落实,一靠检查,二靠老师良心,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常规量的学生可以接受,学生才能适应教育。浙江书生就特别强调这点。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次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的习惯。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学生应该会出,学生会出。
12、筛选、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
8.初三语文知识点下册 篇八
春风,太温柔太温柔,宛如婴儿的小手,亲抚你的脸。她默默送来梅的清香,捎来春的绿意。“吹面不寒杨柳风”,不寒是假的,微寒总有吧?正是这丝丝微寒,使人不至于在这阳光灿烂的春日陶然睡去,而忘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哦,春风,你拂去冬的寒意,吹来了满眼的勃勃生机。这样美好的春风,教我怎能不爱?
夏天亮丽而生动的色彩造就了夏风的热烈。这热烈的夏风使人觉得胸襟开阔,使人想去遥远的海边踏浪,想去险峻的高峰歌唱,想在月明风清的夏夜里乘风揽月。朋友,闭上双眼,静静地感受夏风赠给你的这份清爽吧!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叶落的时候,秋风早来了。“秋风秋雨愁煞人”,可见秋风并不为人们所青睐,况且它还曾大胆地吹破过杜甫的茅屋,怎能不叫人记恨?但不管怎样,我爱秋风,而且偏偏是爱了那伤人而人避犹不及的萧瑟。萧瑟之于我,竟然是一种生命的绝响。我喜欢在秋日的黄昏,看秋风吹落满枝的枯叶,感受那份叶落归根的留恋。也喜欢在静静的秋夜独自爱步,自由地呼吸凉爽的空气。让秋风拂去我一身的疲惫,还我原来的靖醒。白天难得有放松的时候,但这寂寂黑夜瑟瑟秋风,却让我的心胸开阔而澄清。我爱秋风!
我曾担心过冬风,担心刺骨的冬风会残酷地扼杀一切生命的绿色,担心狂暴的冬风会无情地吹熄萌发生命的灯。可我现在才知道,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冬风只是在履行它应尽的责任。试想,如果没有经过刺骨、狂暴的冬风的考验,如果没有经过冬天的洗礼,那生机勃勃的春风又何以出生?
四季之风,给了我太多对生命的感情:春风带给我生命的希冀;夏风告诉我生命的美好;秋风教会我冷静;冬风促使我拼搏。所以,要问我最喜欢哪一种风,我的答案有四种,随便哪一种,都是我的喜爱。正是因为四季之风,我才懂得了生活的道理,得到了生命的许多启示。
9.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 篇九
乐(yuè)毅 徐庶(shù) 诣(yì) 因屏(bǐng)人 猖蹶(jué) 沔(miǎn) 吴会(kuài) 殆(dài) 存恤(xù) 胄(zhòu) 箪(dān)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谓为信然 谓:说。
(2) 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拜访。
(3) 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拜访。
(4) 度德量力 度:估计。
(5) 君谓计将安出 出:产生。
(6) 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持、控制。
(7) 将军既帝室之胄 胄:后代。
(8) 将军岂有意乎? 岂:是否。
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 解释为伸张
(2)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解释为表示时间的界限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
10.初三下册语文测试卷参考 篇十
1、下列选项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阔绰(chuò)拭去(shì)颓唐(tuǐ)
B、腌臜(yānzā)捯气(dáo)荣膺(yīng)
C、醋栗(lì)坎肩(kǎn)魁梧(kuí)
D、窒息(zhì)巉岩(cán)骸骨(hái)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孱水青筋门槛B、一气呵成断壁残垣如坐针毡
C、逮住胚子伶利D、海市蜃楼跟跟跄跄吹毛求疵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君子固穷(君子能够安于穷困)间或(偶然,有时候)B、荣膺(光荣地获得)斯文(文雅)腻歪(厌恶,厌烦)
C、无精打采(不高兴,不振作)异想天开(想法离奇,不切实际)惦记(心里老想着)D、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巉岩(高而险的山岩)纯粹(纯洁的,精华的部分)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B、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歇斯底里。
C、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D、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5、刻画人物一般有下列方法:A、肖像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E、神态描写。请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①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是用这手走过来的。()
②爷爷喝了一壶酒,四脚八*躺在北房东屋土炕上,打着呼噜睡大觉,天塌了也惊不醒他。()
③“……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
④这不是害怕自己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在饥饿还没有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之前,他已经被凶残地摧毁了。()
6、选词填空。(4分)
①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A、笼B、罩C、涂D、抹)上了一层灰色。()
②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A、打B、扫C、推D、赶)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③“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A、扣B、穿C、裹D、抱)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④他的手的力量虽然还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脸已经(A、顶B、压C、贴D、抵)紧了狼的咽喉,嘴里已经满是狼毛。()
7、写请柬或通知,措词要得体,下面的表达中措词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学校召开家长会,请家长,用“届时出席”。
B、班上开主题班会,请校长,用“莅临指导”。
C、班主任召开班干部会,通知干部同学,用“按时到会”。
D、班上组织毕业晚会,请各科任老师,用“准时参加”。
8、下列搭配中错误的一组是()(3分)
A、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呐喊》——《孔乙己》
B、刘绍棠——中国现代作家——《蒲柳人家》
C、契诃夫——俄国作家——《契诃夫小说选》——《变色龙》
D、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热爱生命》
二、阅读欣赏(共36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9-19题(22分)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9、“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而又“穿长衫”说明孔乙己,句中的“惟一”不能去掉,它突出了孔乙己的。(3分)
10、“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这句话表现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说明他。(2分)
11、作者介绍孔乙己姓名的来历,是为了说明。(1分)
12、最能表现孔乙己性格特征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是:。(1分)
13、“偷”和“窃”是一对同义词,它们语体色彩的差别在于,前者是,后者是,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头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表明了孔乙己、的迂腐性格。(4分)
14、文中加点的“排”字能否换为“拿”或“掏”?为什么?(3分)
15、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点?(2分)
16、本语段运用哪些方法刻画人物反映其性格?(2分)
17、作者写人们对孔乙己的态度,用意是什么?(1分)
18、“店内外充满快活的空气”在原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9、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是什么态度?(1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20-22题(14分)
“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的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在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20、在上面这段文字中找出一处细节描写,并说说它的作用。(4分)
21、从奥楚蔑洛夫的变化中,可以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请加以概括,并找出相应语句。(6分)
22、简述奥楚蔑洛夫对狗对人的态度在这段文字中的具体表现。(4分)①对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对赫留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对狗的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23、梦是睡眠时体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影像活动。人们常常做梦,有美梦,也有噩梦;有完整的梦,也有支离破碎的梦……人们也常常用梦比喻虚幻或者希望,如梦幻、梦想等等。
【初三语文知识点下册】推荐阅读:
部教版初三语文知识点10-04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词语解释07-08
初三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之四)(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10-06
初三数学的知识点下册07-24
初三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10-01
作文语文初三07-03
崇明初三语文07-22
爱上语文作文初三06-10
追寻初三语文作文07-12
初三语文青春作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