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2024-10-19

立方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0篇)

1.立方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一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立方体》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数立方体》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30个立方体、若干积木、笔、调查表以及操作纸。

活动过程:

1、复习几何形体。

教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辨认,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方体”。)

2、学习数立方体。

1)看图数立方体

要求幼儿看清图形,正确点数立方体。(小朋友之间进行校对。)

2)幼儿操作活动

把幼儿分成三组,用立体图形进行拼搭,要求幼儿说出“我用了几个立体图形拼搭了什么?”

3)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正确点数立方体,学会将隐藏部分给找出来。

通过此活动来提高小朋友学习的兴趣。

3、延伸活动:数高楼

运用调查表的形式让幼儿对小区内的高层楼房进行层次的统计,从中了解到我们的楼房也是通过一个个的立体图形而组成的。

本文扩展阅读:立方指数为3的乘方运算即表示三个相同数的乘积。

2.立方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二

一、多媒体课件巧设问题, 引疑促思

幼儿数学学习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和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之前, 在目标引领下, 要充分了解幼儿学习的思维特点, 既要关注全体思维趋势, 又要关注个性思维走向, 更要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当幼儿对某件事感兴趣或有疑问的时候, 就是他们思维启动的时候。笔者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景来引导幼儿进行思考、猜想、讨论、实践, 从而实现主动学的目标。如:在进行5的加法活动中, 制作了“坐汽车”的多媒体软件, 让幼儿很直观地感受到问题情景。同时与幼儿乘坐5元车的升后相连, 给每一名幼儿准备了不同的钱, 当孩子们需要打车时, 却发现每个人的钱都不够5元, 这是很自然的引出:打车需要几元钱?我们的钱都不够怎么办?的问题情景, 孩子们立刻想出了和好朋友一起凑钱打车的好方法?那么谁和谁一起拼车合适呢?孩子们在这一问题情境中, 运用5的加法, 知道自己有几元钱, 同伴有几元钱, 合起来是几元钱, 在进行了5的加法运算后, 运用相互寻找、组合、排他等方式, 终于在同伴中寻找能和自己一起合起来是5元钱的伙伴。在预设问题情境中, 幼儿以最浓厚的兴趣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数学世界来, 积极地进行思考、猜想、实践、体验, 不仅理解和运用了5的加法运算, 还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让每个幼儿都能快乐地走近数学。

二、多媒体数学游戏, 以乐促学

李培美老师说:“用游戏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最能奏效。”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 搜集并制作了多种数学游戏, 让孩子尽兴地玩数学, 并体验到数学确实好玩, 能享受数学, 在玩数学中张扬个性, 迸发灵性。在玩的过程中, 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敏捷性与独创性。图1为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

1. 以玩引学—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它所反映的是一种超出物质现实的建立在人脑中的一种关系。而3~6岁的幼儿处于前运算时期, 其思维具有要通过反复的操作自我中心、直观形象的特点, 抽象思维刚刚萌芽, 因此, 从操作开始, 用多媒体课件引领幼儿充分感知, 在逐步地进行抽象与概括,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在开展“钟表”活动时, 笔者制作了“有趣的钟表店”这一游戏, 孩子们每天可以到电脑上摆动这些钟表, 摆动的过程中, 孩子们就发现了钟表的结构, 发现了这些表针的不同;然后开展和孩子们一起做钟表的活动, 孩子们自然就把自己已有的经验运用其中, 当孩子们制作好以后, 开始要运用这些钟表时, 我们再让孩子来认识钟表、认识整点和半点, 在自然的操作与体验中, 主动地看、主动地做、主动地想, 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2. 以玩引思—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动态的—动手操作、摆动;多种感官的参与—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在数学活动中 (如图2所示) , 根据大班幼儿合作能力提高这一特点, 笔者从网络中搜集了一些数学竞赛游戏, 如:打开宝盒、找妈妈比赛、各种闯关比赛等小组合作化的共同学习, 在游戏的过程中, 允许幼儿讨论、争辩、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过程中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例如, 笔者在开展“10以内加减法”运算时, 制作出了一个系列的数学游戏, “摘苹果游戏”引领幼儿发现树上的苹果的颜色、大小、生长的方向等不同, 根据苹果的不同列出加法算式, 并制作了一本“穿越树林”的电子书, 让孩子们和书中的小鸟一起去穿越树林, 发现书中的数学信息, 运用发散式的方法观察、归类、运算, 帮助小鸟看图列出算式, 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每个孩子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视角都有独特的发现, 角度不同, 列出的算式不同, 但殊途同归, 当孩子们运用自己方式, 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帮助小鸟成功的破解了一道道难题, 闯过了一道道难关, 穿越了树林时, 那种成功体验溢于言表。

三、多媒体链接幼儿生活经验, 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让幼儿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中心”, 让幼儿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进而达到促进幼儿思维提升的高度。

在开展“单双数”数学活动中, 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制作了“寻找好朋友”的多媒体课件, 让孩子理解了单双数的内涵, 接着把这一数学概念紧密地与生活进行连接, “走进电影院”, 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 根据每个孩子根据电影票上图案的单双数进入单号门和双号门, 孩子们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新奇、快乐、充满期待的情绪下, 区分单双数, 走进电影院, 去看电影。孩子们当时的快乐溢于言表, 不由自主的置身于数学的殿堂, 去观察、去两个两个数数、去寻找自己的座位号等等, 孩子们运用多方面数学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为幼儿开启了一扇探索的大门, 将幼儿学习数学时的难点重点通过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方法展示出来, 帮助幼儿去理解、发现各种各样的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运算、形体特征等, 使幼儿对数学的探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化, 他们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形成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方式, 在与这样一个充满形状、大小、数量、时空位置等等关系的数学多媒体中建构着自己的认知, 实现着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让数学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其乐无穷。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的特点, 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概括, 判断与推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发展幼儿的智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李培美老师在书中提到:适应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 幼儿就会有兴趣;跳一跳够得着幼儿就会有兴趣;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会有兴趣。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当孩子喜欢某种活动时, 他们便会全情投入, 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 走进孩子的思维历程, 关注他们思维起点, 在共同的思维活动中, 体验到一种思维发展的快乐, 体验数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培美.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与设计[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8

[2]《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的研究》课题组主编.让幼儿成为主动学习者[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刘占兰, 沈心燕.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刘云艳.幼儿园教学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立方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创新

数学教学有利于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思维能力,所以为了做好幼儿的数学启蒙教育,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幼儿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好数学知识。目前我国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提倡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它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水平。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创设,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保证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这样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另外,问题情境创设可以采用游戏、图画以及谜语等方式,这样会使问题情境更加生动、直观,会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找图形”时,首先教师创设游戏情景,教师给幼儿展示了许多形状、大小不一样的彩色图形,对幼儿说:“这些彩色图形喜欢与自己特征相同的朋友做游戏,你可以帮助它们找到颜色、形状以及大小特征相同的图形吗?”然后引导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彩色图形,一一说出它们的颜色、形状以及大小等,同时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共性?”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彩色图,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找出这些图形的共性,最后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你觉得哪些彩色图形适合做朋友?”让幼儿找出形状、颜色以及大小相同的图形。

二、充分结合实际生活

在幼儿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教材内容、教材环节与幼儿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以此提高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利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其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小小文具店”时,首先教师按照幼儿的不同特点,对全班幼儿进行了分组,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互相介绍自己的文具,并说出它们的功能,互相介绍完之后,每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幼儿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文具以及它们具有的功能;其次,教师让每个小组设置一个文具店,小组成员通过分析和讨论,确定文具的摆放、文具店的名称以及文具的价格等;再次,幼儿对文具店数量进行统计,并进行检查;各小组再选出一个售货员,负责售卖文具,顾客拿“10元钱”到各个文具店买东西,把想要的东西买回来,放到自己的书包中。由此可以看出,加强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有利于幼儿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

探究材料是开展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关键之一,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的探究材料,同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应尽量为幼儿提供较新奇的探究材料,使幼儿有想去动手触摸的欲望,从而激发幼儿探究知识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花儿与夹子”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夹子,原本对收集夹子感兴趣的幼儿,面对各种各样的夹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各种色彩绚丽的花儿图卡,这样大大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热情,然后教师通过花儿图卡和夹子,开展了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给幼儿提出一个10以内的加减法,让幼儿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后,在图卡上夹与得数相同的夹子,经过几次计算之后,幼儿丝毫没有感觉到枯燥,反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具有重要作用。

四、加强教学活动交流与反思

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师应积极与幼儿进行沟通与交流,所以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多为幼儿提供“对话”的机会,通过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交流与对话,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数学思想,同时在完成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之后,还需要引导幼儿进行活动反思,使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身。

总之,创新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师必须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应加强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实际的充分结合,同时还应为幼儿的探究式活动提供适宜的材料,加强教学互动的反思与交流,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4.立方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四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能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幼儿发展就值得去尝试。正方体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药盒、牛奶盒等,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对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幼儿认识正方形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节数学活动,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将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立体造型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正方形,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平面形与立体的区别。

2、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它的名称和最显著特征。

3、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正方体,知道它的显著特征。

2、难点学习按形体的明显特征分类,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活动准备

包装盒、正方形卡片、正方体展开图、剪刀、彩笔、胶棒(人手一份)、各种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故事《喜羊羊的礼物》引题,教师讲述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让我们一起看看喜羊羊的礼物是什么呢?(出示包装盒)里面会有什么呢?一起探索包装盒里的秘密?

二、基本部分、1、自由探索: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自己的包装盒与别人比有何不同?

2、探索秘密包装盒里的物品(正方形卡纸),复习巩固正方形的特征

3、比较正方形和包装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快思.教案网!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师幼共同总结正方形是平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且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个面,包装盒有六个面。

4、小实验:让幼儿自由想办法,看看包装盒的六个面是否一样大。

5、教师小结,告诉幼儿他们手中的包装盒是正方体的,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6、制作数字魔方:师幼共同观察正方体展开图,看一看有几个正方形组成?讨论制作方法,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给与指导。

7、游戏:抛数字魔方(教师抛魔方停下时,看魔方面上是数字几,幼儿就拍几下手或跺几次脚)

8、出示各种包装盒,请幼儿说出哪些是正方体的,哪些不是,为什么?

9、请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正方体的。

三、结束部分

1、装饰数字魔方,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展示作品。把魔方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5.立方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了解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学习观察、比较与合作,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毛线、纸、水彩笔、正方体若干、立方体若干、大小不同的泡沫板。

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

用礼物的形式引出认识的对象——正方体,初步认识正方体。

2.基本部分

(1)玩一玩:幼儿进行第一次探索。

幼儿观察正方体的特征,自由拼搭。

教师总结:正方体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正方体有6个面。请幼儿进行验证。

(2)搭一搭:幼儿进行二次拼搭。

在第一次拼搭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拼搭,要求6人一组合作搭出正方体。

总结:幼儿在拼搭的时候要找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泡沫板才能拼搭出一个正方体。(banzhuren)少一个正方形和六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都不能拼成一个正方体。

(3)量一量:找出正方体

利用提供的工具量一量找出正方体。

总结:突出个别的,把不正确的进行讲解。

3.结束:找一找

小朋友真棒,在我们幼儿园中也有好多的正方体,我们出去找找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6.《正方体》大班教案 篇六

幼儿在中班的时候已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并且已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在生活中仍会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混淆。首先认识正方体这符合幼儿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我们幼教教材分析以及从幼儿思维发展看: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在本节活动中,设计多个让幼儿通过自己触摸操作来感知、探索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环节,这是为了保持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与探索欲。这是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教育目标的积极贯彻。设计此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能正确的认识正方体及其特征,并能与生活中的形及其他几何形体相区分,发展他们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并在对正方体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乐趣。

教材分析

《认识正方体》的活动是大班幼儿上学期的课程,本节活动设计、组织符合幼儿的知识体系框架也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认识正方体》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知什么是正方体以及它的基本特征。各环节上依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装饰正方体——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通过拆盒子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由于这是幼儿第一次形体感知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幼儿通过操作与反复的观察比较,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和某形体的特征。教师为幼儿制作正方体的材料纸质应有多种多样的规格,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对正方体六个面的认识积累更多感性经验。

重点:让幼儿认识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体与形的差异。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常见正方体与其特征

2、能在活动中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使在探索活动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废旧纸盒和积木,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每一面大小相同,白纸。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

教师拿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谁?”让幼儿说出名称,让他们在老师的示范下折一折、比一比,发现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对边或对角折都能对齐。教师可以边折边问幼儿:“你们发现正方形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啊?”“那我们再看看它的四个角有什么特点呢?”在提问中幼儿可能无法说明“对边与对角”,教师可以折纸演示告诉他们,让他们说出对边与对角能对齐的特征。

你们想给爸爸妈妈礼物吗?想送什么礼物?今天徐老师也准备了一份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礼物?出示正方体的魔方。询问幼儿礼物的形状。引导幼儿初步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教师要用一些形象的儿童语言描述面与体的不同,如:“小朋友看正方形是扁扁的,而正方体是鼓鼓的。”“礼物的每一面都是正方形。”

二、认识正方体:

展开正方体礼物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提示记录方法)。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三、装扮礼物

让幼儿利用手边的纸给正方体的礼物包装漂亮,一个面只能贴一张正方形的纸,等幼儿完成后问他们“小朋友们,你们装扮用了几张纸?你是怎么装扮的?发现了正方体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秘密呀?”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发现正方体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合而成。

四、活动延伸:

7.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探究 篇七

正因为绘本是由一个个生动的画片组成的, 文字不多, 有的甚至没有一个字, 才能更多地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幼儿开始阅读时, 仅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图画相结合、相碰撞, 产生共鸣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所以幼儿喜欢对着绘本自言自语, 这是他们学习进步的一种特殊方式。

一、大班幼儿绘本阅读现状

1.对 于 绘 本的 喜 欢仅仅 停 留 在 图 片 上 。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刚进入大班的幼儿对于绘本与童话故事无法正确区别, 在他们眼中, 这两者都是带有插图的书, 看的只是有趣的图片, 一段时间之后, 再次提起此书时, 已然忘记了。如我在班里讲了一个绘本故事, 名叫《口水龙》, 过了几个星期, 我再讲起这个故事时, 幼儿们已然忘记。绘本讲述不仅停留在简短的文字上, 更多的是要关注它深层的情感。

2.看 绘 本 经 常 是 走 马 观 花 。

因为幼儿只对图片较为敏感, 因此许多幼儿在翻阅时, 经常采取走马观花的方式, 他们看的不是内容, 而是图画绚丽的色彩, 这样也就失去了翻阅绘本的意义。如刚吃完饭的小志立即跑进书斋中, 拿起一本绘本, 兴致勃勃地翻阅起来, 我刚一转身, 他已经将书翻阅完, 并准备拿另一本书翻阅, 我问他刚刚书上讲了什么?他对我摇了摇头。可想而知, 对于他来说, 看书只是一种形式, 不是他的兴趣所在。

3.不 能 将 绘 本与 美 术 相结合 。

绘本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美丽的图片, 如果幼儿能够将绘本内容运用于美术创作中, 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如绘本《方格子老虎》、《花格子大象艾玛》, 这些作品形象都因为新颖有趣而被幼儿记住, 但绘本讲述完后, 幼儿对这些形象依然记不清楚, 我们可以将其运用于美术中, 让幼儿绘画这些特殊的绘本形象。

二、绘本使用措施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 幼儿始终为主体, 因此, 我们要立足对幼儿的研究实施绘本教育。以幼儿自主阅读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 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式为主, 认读文字和感悟文字意义为辅。

1.合 理选 取 绘 本 。

在挑选绘本时首先要考虑它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 幼儿是否会对此产生兴趣, 能否在阅读过程中与自己产生共鸣, 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其中, 绘本最好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大自然的事物, 或者与主题相关, 绘本内容要新颖、夸张, 能够诱发幼儿的好奇心。

2.从 文 字 、图 片 深 析 绘 本 传 递 的 信息 。

由于绘本是幼儿比较少接触的, 绘本中传递的深层情感对于幼儿来说难以发现, 教师要不断寻找细节及线索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传递的情感, 最后慢慢让幼儿说出其中的深沉含义。只有教师掌握了其中细节, 才能更好地在幼儿自主阅读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如《八仙过海》, 其中人物很多幼儿从未听说过, 讲述幼儿从未接触过的人物及故事, 必须抓住绘本中能吸引幼儿的细节部分, 慢慢让幼儿通过这些人物明白“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的道理。

3.将 绘 本 内容 进行分 类 , 有 序 进行 教 学 。

绘本分为两类, 一类是图片多, 文字少。可根据图片开展幼儿美术活动, 在幼儿认识绘本内容后, 安排美术活动, 如画面欣赏或绘本模仿等, 让绘本发挥最大作用。另一类是文字多, 图片偏少, 这一类以语言教学为主, 引导幼儿对文字、符号及故事中的修辞手法产生兴趣, 提高幼儿的语言感受能力。

4.活 动教 学 和 课 外 阅 读 的 区 分 。

活动教学应该是具体生动的, 但是活动结束后, 绘本教学不应该就此结束, 可以将绘本放置于图书区, 供幼儿课后翻阅, 感受绘本传递的情感内容。

三、绘本对于教学的意义

1.绘 本 促 进 幼 儿 园 语 言 教 育 目 标 的实 现 。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的语言领域中就有“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这一目标。《幼儿园语言教育》这本书提到早期阅读大班阶段教育目标:“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图画书, 进一步了解图画书的构成; 知道图画书中的图画与文字对应的关系, 开始有兴趣阅读图画书中简单的文字。”因此我们班制定了明确的阅读目标, 其中就有培养幼儿对绘本的兴趣, 丰富感受。培养幼儿仔细阅读的习惯, 不丢失绘本的重要信息, 将绘本应用于美术, 使美术活动更科学、更系统。培养幼儿看图说话的能力, 指导幼儿将故事内容讲给伙伴、父母听, 从而提升幼儿对绘本的认识。为此, 绘本能直接为语言教育目标服务。

2.绘 本实 现 美 术 与 语 言 的 结合 。

绘本拥有美丽、新颖的图片, 无疑为美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材料, 一些特殊有趣的绘本形象激发了幼儿创作的热情, 无论是临摹还是创新, 幼儿的脑海中有了构思, 创作起来就十分流畅。没有了局限性, 就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专用室中, 我让幼儿阅读了绘本《方格子老虎》, 这是我们最近进行的一个绘本活动, 幼儿的脑海中迅速有了形象, 有的幼儿说:“我想临摹, 我忘记怎么画了。”我告诉她:“你只需要通过这个名字联想方格子老虎是怎样的。”最后, 很多幼儿的绘画都超出了我的想象, 他们还将绘本的情感融入画中, 画上了大大的爱心, 并进行了创新, 将每个老虎格子都涂上了颜色, 制作了各种花纹。

通过美术创作, 幼儿对于绘本内容和绘本角色有了更深的认识, 面对自己的创作, 很多幼儿很乐意分享自己的绘画故事, 整个过程, 不仅培养他们的绘画水平, 而且鼓励他们敢说、想说、喜欢说、乐意说, 教师给予积极应答与肯定。

8.立方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八

关键词:大班数学;幼儿;创新精神

开展创新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中的工作热点之一,而最具有创作能力的往往是幼儿的好奇心,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大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际实施的能力是影响课堂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深入探讨大班数学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际层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萌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1.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在人生的开端为其一生发展做充分准备的教育,幼儿园大班时期,正是引导幼儿打开世界之门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对外界的好奇心表现得更加强烈。但是因为幼稚并且缺乏经验,在教学活动当中,幼儿的各种创新表现往往会与顽皮联系在一起,于是很多家长与教师会认为这是错误的表现,从而抑制幼儿创新能力的萌芽。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引领幼儿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多鼓励、多引导,增强幼儿“异想天开”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的思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把握数学教学活动内容

教师在每次的活动设计当中,不能只是片面地引导幼儿创新意识,更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所把握,毕竟幼儿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是有限的,教师需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活动内容,否则会导致幼儿“吃不消”。

二、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在现代化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教给幼儿知识,更要教会幼儿自主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如何去培养幼儿的自主创新意识,已经成了教育工作者不停探索的问题。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在数学活动当中,教师需要设计能够激发幼儿好奇心的趣味游戏,激起幼儿自主参与的兴趣。这就是利用幼儿的本能与需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只有学会观察才能有新的发现。例如,“数一数,抱一抱”游戏,让孩子一边绕圈走一边专心听数字,然后与自己的小伙伴组成队伍,这样的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学会仔细观察并且形象地理解数字的多少。教师可以在游戏之后进行提问:有谁是因为没有专心听数字才掉队?有哪一组队伍的人数是多于数字的?让幼儿自己通过游戏去学会观察与发现。

2.保护幼儿的创新精神

好奇心就是创新的动力,如果把幼儿的好奇心压抑住,让他们遵循常规,就无法产生对社会有价值的创新。由于知识面太狭窄,所以幼儿很容易对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因为好奇而引出的问题。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创新举动,一般都是建立在无意之中的,例如看见天上飞的小鸟,他们会很惊奇地提出为什么小鸟不会掉下来,或者为什么人不能像小鸟一样在天上飞等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这种时候就要把握机会,保护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探索,适当引导他们去创造,孩子的创新精神才能受到保护。

3.鼓励幼儿标新立异

在教育活动当中,数学游戏更加直观形象,可以让幼儿既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又可以拥有抽象思维。例如“数字歌”“找朋友”“抢板凳”等游戏都可以让幼儿依据数序知识想象出结果,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做出铺垫。大班时期的幼儿在数学活动当中,更容易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游戏。比如,教师在听到幼儿自编的没有规律的数字歌时,教师应当多提问、多肯定、多鼓励,从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事物。

4.给予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之一,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就需要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去探索新的知识。对于幼儿来说,学习不仅仅是读书写字,游戏在他们心里也是一种学习。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对相同的事物反复做出不同的反应,他们会反复尝试自己的动作是否能够解决问题,直到实现目的。这种自由活动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幼儿时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活动,可以使幼儿获得不同形式的逻辑经验,然后运用数学解决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教学活动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拥有有用的数学和“自己的数学”。

参考文献:

周荣华.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大班数学活动[J].当代幼教,2012.

作者简介:张雯婧,女,1987年9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苏州市爱心艺术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

9.幼儿活动教案:好玩的立方体 篇九

一、主题名称:科学万花筒

二、次主题名称:生活百科

三、主要教学领域:科学

四、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让幼儿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比较正方体跟长方体及圆柱体的异同。

通过让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描述不同种类物品的特征,让幼儿感知生活的这些立方体的密切关系。

五、活动目标;、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较正方形和正方体,长方形和长方体,圆形和圆柱体之间的密切关系。

3、认识生活中的这些立方体。

六、活动准备

1、神秘礼物盒一个,长方体自制小汽车多个,易拉罐自制的腰鼓多个,自制数字魔方多个。

2、在幼儿玩的积木中挑选出长方体多个,正方体多个,(其中长方体选取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多个,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多个)

3、圆柱型积木多个(其中包括较高的圆柱体,跟比较矮的圆柱体)

七、重点,难点:

重点:区分长方体跟正方体的不同,让幼儿自己分类。难点: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跟正方体的区别。

八、活动过程:

1、利用“神秘礼物盒” 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师让幼儿自己挑选事先准备好的礼物让幼儿挑选,例如:幼儿取出长方体的小汽车,先让幼儿自己介绍,然后教师讲解长方体的特征及名称。并出示与小汽车不同的长方体即有两个面是正方体的长方体。让幼儿比较其之间的不同。

继续让幼儿挑选礼物,如“腰鼓”并让幼儿展示如何玩腰鼓,以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老师讲解圆柱体的特性及名称。

拿出礼物盒中的数字魔方分给小朋友。通过探索发现正方体的六个面都一样大,请幼儿“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操作验证正方体不仅有六个面而且每个面都一样大。

2、比较正方体、长发体、圆柱体的区别,让幼儿在一堆立方体中挑选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并分别装在事先准备好的篮子里。以巩固对立方体的认识及区分。

3、找一找。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并统计记录,激发幼儿的结构意识,利用这些立方体可以搭建什么样的建筑物。

九、活动延伸 1.请幼儿分组搭建物,巩固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认识 2.相互检查比较,哪一组的小朋友搭建的又高又漂亮并鼓励。

十、活动反思

10.立方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十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音乐《柳树姑娘》教案范

欢迎来到天津教师资格网,中公天津教师资格网是中国教师最权威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柳树姑娘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优美旋律,能轻柔、有表情的演唱。

2、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唱,体验合作的快乐。

3、了解少数民族歌曲独特风格。活动准备:

l、教师带领幼儿欣赏春天景色,观察柳枝风吹的动态,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2、根据歌曲设计图谱一幅。(也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谱)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课题

教师:春天来了,嫩绿的柳枝随风飘舞,像姑娘的什么呢?你们听一听?(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二、出示图谱,学唱歌曲

l、教师出示图谱,边演示边完整清唱。

①教师:这张图谱可以帮助我们学唱歌,下面我来唱,你们看我唱到那儿了? ②教师演唱,提问幼儿。

2、学唱歌曲。

(1)教师指图演唱,让幼儿了解使用图谱的方法。教师:小朋友,这张图谱用美丽的画把歌词给画了出来,这谱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歌词,使我们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每一句用什么样的情绪唱?(2)幼儿跟随教师边指图谱边演唱。(3)教师提示:

http://tj.zgjsks.com/

①幼儿注意唱好三拍子的旋律。(强、弱、弱)②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洗洗干净,多么漂亮”„„

3、学唱衬词,练习二声部唱。

(1)这次演唱请小朋友唱歌词,每两小节歌词的后两拍教师用“沙沙沙”衬词演唱,从第9小节开始至结束师幼合唱。下面我们来试一试。

(2)幼儿分组轮唱衬词(教师参与),练习二声部唱。

4、教师可鼓励幼儿创编动作有表情地边唱边表演。

现在正值秋天,开始导入的一段谈话已经不适合季节了,因此我改成了直接介绍歌曲名称,然后再通过歌曲向幼儿介绍春天的美。

这首歌曲很普遍,有部分幼儿以前曾经接触过,因此在学唱歌曲时幼儿表现的很轻松。由于幼儿练习二声部的机会不多,因此活动中幼儿显得有些难度。活动反思:

《柳树姑娘》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歌曲。歌词简练,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因此这首歌曲深受幼儿的喜欢。

11.立方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十一

关键词:长方体;正方体;面积;数形结合

教师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时,要透彻掌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认知“体”与“平面图形”的差别。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究,实现学生对体的基本认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设计正确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并全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对“体”的初步认知

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自主探究,能够更深层次地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

课前准备: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剪刀、直尺。

在课程的开始,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然后将自己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将纸盒沿着棱剪开,再继续观察。这个时候学生会很容易地发现纸盒变成了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发现展开后的图形分别对应着原来的哪个部分,从而得到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有十二条棱、六个面,通过研究发现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有正方形,而且每个面都相等;长方体也有六个面,但是只有对面相等。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足自己动手实践的时间,这样一来,不但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新课改的要求。

二、实际操作,探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完成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知之后,接下来学生掌握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变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面积的含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紧密联系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初步认知。

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学生了解到它们是由六个面构成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形放在黑板上,让学生思考:制作这样的一个纸盒需要多少材料?通过以前对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学习,学生非常容易就会联想到把六个面的面积加到一起就是制作纸盒的面积。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总结出每个面和长、宽、高的联系,见下图:

a×c=前面的面积(或者后面的面积),a×b=底面的面积(或者上面的面积),b×c=右侧面的面积(左侧面的面积),因为对面的面积相等,把这三个面的面积(a×c+a×b+b×c)×2=六个面的面积;正方体是完全六个相等的面,所以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以六就是正方体的面积。学生导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再启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遇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例如鱼缸和烟囱,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这两种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对实际生活的了解,知道鱼缸有五个面,所以计算的时候要排除一个面,而烟囱有四个面,要适当减去两个面。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首先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把抽象思维转变为具体事物的研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操作对象,易于学生的理解。其次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学生自己实际操作:剪、量、看、算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引导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汲取。再次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实例结合,告知学生数学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关数学教学策略的分析

数学提倡的“数形结合”的思想,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是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虽然学生以前学习过正方形和长方形,但是空间的立体图形的思维还没有真正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掌握规律的目的。

随着高科技在教学上的应用,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立体图形,从而增加学生的立体感,以便更好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思想应该贯穿于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散学生思维,全面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是一个重点,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要本着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做到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实际教学不断地积累经验,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不断完善。相信通过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一定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12.立方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十二

一、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可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发现、思考

学龄前儿童在好奇心和科学兴趣的指引下, 通过感知、操作、思考和交流, 探索、发现和理解周围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在科学活动中他们不是在“听科学”, 不是被动地接受科学, 而是主动地探索科学。所以操作的材料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 我们不能忽视材料的引导性。如果教师提供的材料五花八门, 对操作没有任何意义, 对幼儿的探究就不能起到好的引导作用。所以在我们班的科学区域里投放的材料都是根据我班幼儿实际能力准备的, 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其实材料的引导性, 不在教师的语言和帮助, 而是材料给孩子一个指引方向, 所以活动中准备与结果相关的材料可以让孩子在活动中更好地探索、发现、思考。科学活动中, 幼儿可以在教师投放的提示卡中探索、发现、思考。这个提示卡就是教师准备的引导性材料。在整个操作的活动中幼儿自主操作, 基本不需要教师提示, 如果幼儿遇到困难教师可适当提醒。但这些起着重要引导性作用的材料教师要因人而异, 掌握本班幼儿已有的水平, 有针对性地投放, 并考虑怎样让幼儿将这些半成品变成成品。所以说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提示卡或示意图等操作材料是起着重要的引导性作用的。在区域投放材料时一定要投放和实验或活动相关的提示卡。如《会变得水》中我班提供的提示卡片上, 有几组不同的图案。幼儿根据提示卡片上的图, 知道自己做到了哪一步, 用了哪些材料。教师也可以从提示卡片中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指导操作。有些能力较弱的孩子做不完, 可以下次接着做实验, 从提示卡上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做到哪一步。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耐性, 做事要有头有尾。

二、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可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在活动中我们发现有趣的, 有可操作性的材料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只有提供有趣的, 并反映该科学知识的直观的教玩具和可操作性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欲。我发现《斜坡上的发现》科学小实验, 孩子们很感兴趣。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我为他们提供了不同材料, 不同形状的物体, 让他们自由地玩。大家开始动手了, 他们把所有的材料一一放在斜坡上, 结果是圆柱形和球状的物体可以从坡上滚下。我增加了难度, 如果让相同的物体从两个高度不同的斜坡上滚下, 谁快?大家讨论了半天, 开始动手。虽然有的幼儿完成得不是很好, 但是孩子的探索欲很强, 对活动很感兴趣。

三、科学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特点

首先科学区域活动具有层次性。在操作活动中, 投放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和投放材料前先思考后投入的材料。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 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 让活动更具有层次性。如活动《斜坡上的发现》个别能力强的孩子游戏成功后, 教师可层层递进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两个不同高度的斜坡, 用两个一样的物体同时下滑, 哪个球先从斜坡上滑下来?这对孩子又是一次提高, 又是一次挑战。其次, 科学区域活动具有针对性, 可以让复杂的原理简单化。在活动进行的同时他可以弥补集体活动中的不足, 使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自主探索的潜能。所以要针对特点投放材料。在活动小实验《发光的电灯》一课上大家都在认真地安装电池, 让电池和线连接灯泡就亮了。大家在一起讨论还有什么要安装电池, 汽车、钟、手电筒, 大家议论着。好我们来说说钟, 钟分为机械钟、电子钟。我第二天带来了手表, 大家观察了几天。一天孩子们问我为什么有手表不动了, 是没有电了吗?是的, 那是电子钟, 它没有电池了。你能帮它安装电池吗?几个孩子开始忙碌起来, 有的表开始动了, 有的还是没有动。我解释了正负极后他们又一次的试验, 终于手表又开始走了。孩子们开心极了, 在游戏的同时学会了区分正负极, 不仅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把一个高难度的活动通过操作简单明了地表现出来。从这个活动来看幼儿更大程度的发挥自主探索, 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 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 并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并以此为依据, 有针对性地投放对幼儿有促进作用的材料。再次, 科学区域活动具有生活性。班上科学角里的小磁铁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 我为他们提供了很多的物品:有木制的, 有铁的, 有塑料的。游戏时大家还会到教室的各个角落里去寻找哪些东西是铁做的。幼儿可以自由探索, 快乐尝试。在为孩子提供的材料上我们也使用了日常的物品。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制作操作的用品, 如:钓鱼的杆子, 是筷子做的。大家搜集来的不同材料的纸张:报纸、卫生纸、油面纸、皱纹纸等。这些都来源于生活, 让我们的科学区域活动更生活化。但在制作一些材料的同时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如:易拉罐, 钩子, 铁丝等坚硬的物品。制作时, 不但要清洁彻底, 而且要用彩色的绳子或材料将其包裹起来进行装饰, 又安全又美观。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13.立方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十三

1、学会前鼻韵母en,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前鼻韵母与声母组成的音节,并结合日常物品或常用语准确拼读音节。

3、能够根据音节拼读词语和短语,进行看图说话,并表演。

活动准备:

拼音卡片一套、猴子头饰、苹果形状的卡纸若干、森林挂图一副、针、花盆、作业本(就地取材)等物品。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依次出示已学过的前鼻韵母卡片ai、ei、ui、ao、ou、iu、an。学生开火车连读。

2、师: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已经认识这么多拼音宝宝了,并跟它们成为了好朋友,其他的拼音宝宝也都耐不住了,都想早点认识你们呢,今天,拼音王国里又来了一个新朋友。

二、认读拼音en及四声。

1、出示拼音en的卡片

(1)师:这个新朋友是谁呢?你们认识吗?部分学生读出en的音。师:孩子们真棒,老师还没有介绍就知道了

(2)小朋友们伸出大拇指一起摁一摁桌子,读一读,感受en的发音。

(3)师:假如有人突然喊我们,我们怎么回答呢?男孩子们?生:嗯?女孩子们?生:嗯?强化en的发音,分别用en的四声回答一遍。

三、拼读en的音节。

1、师:韵母宝宝跟谁是好朋友呢?生:声母!师:韵母en说我一个人太孤单了,小朋友们帮我找找小伙伴吧。激发幼儿的寻找兴趣

(1)出示作业本,引出(ben),引导小朋友找出教室里的花盆(pen)花下面的根(gen),门(men)。

(2)师:我刚刚趁小朋友们不注意在黑板上藏了个小东西,小朋友们找找看?找出之前放在黑板缝里的针(zhen)师:我西服里面穿的是什么?生:衬衣(chen)。

2、师:小朋友们真不错,帮en找了那么多好朋友,可是en说我们要做游戏呢,朋友还不够呀,我们一起去森林里找找看吧。

(1)出示森林的挂图

师:森林里面空气好不好,一起深吸一口气。早晨(chen)空气好。(sen)

师:找找看,森林里还有什么?花,花儿香不香?引导幼儿欣赏盛开的花朵,春天发芽的柳树,感受春天的气息,跟老师齐读花儿吐芬芳(fen),柳枝发嫩(nen)芽

3、师:森林逛完了,我们一起去公园看看吧。

(1)打开书本,找到en的那一课,公园里有什么?有谁?都在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连成短文,描述公园场景,学会看图说话。早晨空气好(chen),柳枝发嫩(nen)芽,喷(pen)泉喷的高,百花吐芬(fen)芳,婶婶伸伸(shen)臂,公园真热闹。

4、我们一起来表演一遍好不好?由老师带领,把短句编成动作,边做边读。分男女生练习一遍.三、游戏环节。

1、出示贴满苹果卡纸的小黑板(卡纸背面写有声母)。

师:孩子们,苹果都熟了,红彤彤的,想不想吃?可是,苹果不是给你们的哦。

2、老师戴上猴子头饰:小朋友们好,我是豆豆。互相问候。

师:孩子们,我想跟你们一起玩,可是我好饿呀,想吃苹果,你们愿意帮帮我吗?树上的苹果被巫婆施展了魔法,只有把苹果后面的声母与en拼读正确了才可以吃,不然,苹果就是有毒的,你们帮帮我吧。

3、分别找小朋友进行游戏,全班齐读,巩固所学内容。

结束活动:小朋友们互相角色扮演,玩《小猴子吃苹果》的游戏。

活动反思:

14.立方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十四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音乐《我家有几口》教案

范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我家有几口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初步感知声音有长有短。

3、激发幼儿爱自己家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谱、钢琴、《我家有几口》的音乐磁带、录音机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声音:小猫叫,幼儿倾听。2.发声练习:

(1)幼儿模仿猫的叫声,喵„„是长音。幼儿模仿狗的叫声“汪、汪、汪”是短的。(2)教师用“do”音唱短音,用“la”唱长音,幼儿跟着模仿,然后请幼儿做老师带其他小朋友唱。

二、展开

1.组织幼儿谈话。

教师:小朋友谁愿意告诉我你的家里有几口人?都有谁?(注意情感的自然渗透)

幼: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教师:今天听一听××是怎样介绍他的家人的。2.组织幼儿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说唱歌词,体验长音和短音,注意节拍稳定。(2)跟唱歌曲,重点练习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唱满长音。

(3)全体幼儿学唱歌曲、分组学唱,待熟练后请单个或几个幼儿充当“小老师” 教唱歌曲等形式,http://tj.zgjsks.com/

练习演唱歌曲,注意提醒幼儿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3.以小小演唱会的形式随录音机演唱歌曲。

三、结束

15.大班幼儿合作行为指导刍议 篇十五

近年来, 合作作为孩子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成为心理研究的一个重点。同时, 教师在孩子社会能力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改善与提高孩子在集体中形成的社会能力;二是根据孩子不同的社会能力水平与特点, 有针对性地为其创设交往的机会;三是教师直接参与孩子的交往活动, 并在交往过程中给以榜样、示范、引导、帮助, 以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积极的社会交往的能力与品质。作为我们教师更应该在指导活动中提高自身指导能力和反思能力, 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 完善自己的指导策略, 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一、在“一日生活”中, 全方位建立合作意识

老师们认识到, 只有不断地让幼儿去体验、去感受、去实践, 他们才会对合作的意义理解深刻, 才会主动地接受他人的合作提议或是主动发起合作邀请。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共同游戏和学习的机会有很多, 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合作培养目标设置在不同的活动区域中, 并有意地减少区域中的活动材料, 全方位引导幼儿建立合作意识, 寻求各种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游戏或学习, 如合作拼图、合作试验、合作记录、合作阅读等。户外体育游戏和户外区域活动对培养幼儿合作行为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精心选择和改编了一些体育游戏, 特别是选择了一些孩子感到新鲜的民间体育游戏和有乡土特色的游戏, 在游戏中, 孩子们学会了分配角色、遵守规则、协商解决问题等, 体验出交往、互助、合作的重要和快乐。

刚开始我们以两两合作完成游戏为主, 慢慢地再到多人的合作, 最后是小组的合作。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能很好地推动孩子的认知发展和合作技能的掌握。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用说教的方式让孩子来记住应该怎样更好的完成多人甚至是小组的合作, 而是通过实践来让孩子体会和领悟合作的要点和方法, 让他们在游戏中, 建立合作的意识。

二、在矛盾碰撞中, 逐步提高合作技能

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是在实际的合作情境中逐步培养和提高起来的, 离开具体的合作情景, 抽象的说教是毫无帮助的。为了让孩子们认识合作、理解合作, 老师们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包括走访参观、情境表演、观看录象、故事欣赏、问题设置、布置墙饰等多种方式, 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之中处处都有合作, 逐渐理解合作的内涵, 体会合作带来的成功感。同时, 老师注意捕捉“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认真观察、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空间, 及时给予适宜的教育引导, 注意鼓励、强化幼儿合作意识和行为, 特别做到以身作则, 让幼儿的一日生活时时处处都有教育, 都有收获。

幼儿的发展水平有高低, 合作能力也有所不同, 往往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碰撞, 这对老师的指导就有了新的要求。以前我们也许更多的是按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并进行指导, 但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自我合作意识的发展。于是, 我们改进指导策略, 充分利用“生生互动”的形式, 树立合作的榜样, 通过一系列有意设计或无意生成的矛盾碰撞, 让孩子相互学习、相互质疑, 逐步积累更多的合作经验和技能。从实际效果看, 孩子在矛盾碰撞中能更好地学会合作、协商、分享。当然, 每个孩子的发展能力不同, 行为也就不同, 他们的合作水平也存在差异。作为老师要客观的评价孩子的行为, 把幼儿引导至相互合作的有利方向, 为他们提出建议, 帮助他们解决分歧, 提高合作的技能。我们教师还采取了诸如合作积分制、合作规则制、提示儿歌等不同的激励方式, 用积极的方法来鼓励、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 让幼儿主动的合作行为得到鼓励、支持和肯定, 让他们对更多的合作行为充满期待和向往, 通过量的积累, 达到质的升华, 促使孩子的合作行为更为积极和稳定。

三、在学习迁移中, 不断扩展合作空间

当孩子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中积累到了比较丰富的合作经验后, 应该鼓励他们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锻炼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通过环境的改变拓展幼儿合作的空间。而无论是在创设这些特定的环境或在这些特定的环境中, 我们老师都要引导孩子学习将已有的合作经验和技能进行迁移, 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例如, 社会实践活动《买菜》开展过程中, 我们请每个孩子带了一块钱, 5个人为一组按任务购买蔬菜。这是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活动。在活动中既要寻找“货源”, 又要记录价格, 还要与商贩进行交流等等。这一活动只有5个人分工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通过观察, 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模拟得很好, 但真实的情景却让他们退缩了。为此, 我们通过语言鼓励、榜样带动、情景联想等手段激发幼儿将已有经验学会运用迁移, 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 提高幼儿对不同合作环境的适应性。

16.幼儿园大班散文渗透教学策略 篇十六

关键词:情境渲染;倾听;朗诵;仿编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63-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新《纲要》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散文一般富有童趣,感情真挚,词语优美,有的似童话故事,有的似语言游戏,有的寥寥几句,描述了美丽的风景与事物,孩子们认真倾听与欣赏的同时能获得美的享受。

那对大班孩子该如何进行散文教学呢?

一、音乐渲染中,创造散文的情境,让孩子感受散文的美

1.背景音乐的渲染

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散文的教学离不开合适的音乐,以《秋天的雨》为例,一开始让孩子倾听雨声“小朋友注意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小朋友见过下雨吗?”“雨是怎样下的?”孩子用动作表现了“滴答滴答”的细雨。在《落叶》中,一开始一阵风声响起,“小朋友,仔细听,谁来了”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2.教师倾情的朗诵

散文教学,孩子欣赏的不仅是优美词语本身,更是老师的有感情的朗诵而带来的情感共鸣,它能给孩子美的享受,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条件成熟时,孩子也应学习朗诵其中的精彩语句,学习感情充沛的朗诵,在诵读中感受语言形象的神奇,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想象成散文中的人或物,所以,倾情的朗诵能让孩子产生代入感,能更深刻地体会散文的意境。

投入的音乐、投入的朗诵,能轻轻松松就能渲染出散文所要表达的意境,音乐与散文的完美结合,让孩子徐徐感受散文中语言的魅力。

二、根据本地孩子的认知水平,结合图片、视频等,降低难度,让孩子快速理解散文内容

由于地区差异,幼儿园教学中的许多散文有的内容不被孩子理解。比如大班散文《秋天的雨》中“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是一盒颜料”,它将秋天的雨比拟成钥匙,比拟成颜料,有了鲜明的图片,孩子头脑中形成了表象资料,难度的降低,在接下来的散文欣赏中,就容易多了。还有城市的孩子有的根本没见过稻谷,城管的介入,烤山芋的摊子越来越少,导致许多孩子压根不懂烤山芋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用图片或视频解说让孩子有所了解。

所以,幼儿园散文的教学要根据本地孩子的认知水平,做好孩子的知识储备,这样散文教学才能顺利开展。

三、散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简洁,富有美感

1.一开始,少说多听

少说指老师开场白不要啰嗦,多听指让孩子多多倾听散文,完整欣赏散文,让孩子在一遍遍的倾听中感受散文的美,更因为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讲解只是起引导作用,所以不能本末倒置。

2.分段欣赏时,边听边问

大班幼儿的记忆力发展还不完善,往往在实际教学时,整体欣赏和部分欣赏交替,让幼儿在反复听的过程中体味散文无处不在的美。教师过多的提问会冲淡孩子头脑中刚刚建立的散文形象。要满足幼儿听的需要,对于老师简洁的提问,幼儿回答时也有信心,积极性也更高。

3.重要词语、句子的解释

教学时通常有很多词语孩子难以理解怎么办呢,教师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作简洁明了的解释。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解释“火辣辣”就是特别热,热得烫人,“暖烘烘”就是暖暖的,“比柳絮还要轻”柳絮就像飞扬的小雪花。用孩子听能懂的语言就是老师的职责。

一般而言,一首散文诗中需解释的词语不要超过三个,多了孩子会失去兴趣,所以以不削弱散文诗整体形象和情感为宜。

四、发挥幼儿想象,适时进行仿编

仿编是一种迁移讲述。不是所有散文都适合仿编,一般适合孩子仿编的散文具备以下特征,要么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要么有一定的句式。

《秋天的雨中》句式鲜明“她把黄颜色给了银杏……黄了的树叶扇呀扇呀,像一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火热;她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飘呀飘呀,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盛装。”句式是“她把×颜色给了××,××像××”。散文《落叶》中“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句式是“树叶落在××(地点),××(动物)爬过来,×在上面,把他当作××(名词)。

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利用已有知识结合句式仿编出了许多很有创意的诗句。有的孩子有生活经验,他这样仿编“树叶落在草地上,小猫走过来,躺在上面,把它当作毛毯”,有个孩子编的是“树叶落进我的鞋子,我的脚伸进去,把它当作鞋垫”,这明显有生活的影子,还有的这样编“树叶落在小兔头上,小兔甩甩头,一口吃掉,把它当作了食物”,其他孩子们听得哈哈大笑。

仿编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了散文句式,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力。仿编能让孩子掌握散文的神,散文教学的“形散而神不散”,就是要让孩子用所学致所用。

17.立方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十七

1、感受乐曲轻松开心、诙谐幽默的心情,初步理解乐曲ABAB’…反复的构造,感知A段欢快跳动、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的特点。

2、引导幼儿在现有生活阅历的根底上,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活动预备:

教学图谱一张,用小纸张将“牙膏条〞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个;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轻松、诙谐的心情,并大胆用动作开心地表现。

难点:初步理解乐曲的构造,感知A段欢快跳动、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

活动过程:

1、幼儿完好地倾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诙谐的心情。

2、教师结合教具简述故事?牙膏舞会?,关心幼儿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初步理解乐曲构造。

〔1〕教师听音乐指图谱,依次出示牙膏条;提问:牙膏跳舞时,音乐是一样的吗?

〔2〕幼儿随音乐指图谱提问:挤牙膏时,音乐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3〕请力量强的幼儿听音乐领指图谱。

4、教师启发幼儿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5、完好地随音乐表演。全体幼儿跳圆圈舞,B段时,教师依次请幼儿进圈当牙膏条,做出各种造型。

6、教师简洁介绍乐曲,启发幼儿起名字。

活动延长:

1、可在欣赏音乐的根底上,学惯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18.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 篇十八

《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能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幼儿发展就值得去尝试。正方体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药盒、牛奶盒等,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对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幼儿认识正方形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节数学活动,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将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立体造型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正方形,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平面形与立体的区别。

2、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它的名称和最显著特征。

3、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正方体,知道它的显著特征。

2、难点学习按形体的明显特征分类,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活动准备

包装盒、正方形卡片、正方体展开图、剪刀、彩笔、胶棒(人手一份)、各种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故事《喜羊羊的礼物》引题,教师讲述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让我们一起看看喜羊羊的礼物是什么呢?(出示包装盒)里面会有什么呢?一起探索包装盒里的秘密?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自己的包装盒与别人比有何不同?

2、探索秘密包装盒里的物品(正方形卡纸),复习巩固正方形的特征

3、比较正方形和包装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师幼共同总结正方形是平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且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个面,包装盒有六个面。

4、小实验:让幼儿自由想办法,看看包装盒的六个面是否一样大。

5、教师小结,告诉幼儿他们手中的包装盒是正方体的,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6、制作数字魔方:师幼共同观察正方体展开图,看一看有几个正方形组成?讨论制作方法,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给与指导。

7、游戏:抛数字魔方(教师抛魔方停下时,看魔方面上是数字几,幼儿就拍几下手或跺几次脚)

8、出示各种包装盒,请幼儿说出哪些是正方体的,哪些不是,为什么?

9、请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正方体的。

三、结束部分

1、装饰数字魔方,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展示作品。把魔方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教学反思

19.立方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十九

在传统的诗歌教学活动中,幼儿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只机械地听读、朗读、背诵诗歌,教师也会以幼儿能否背诵出诗歌作为衡量诗歌教学活动效果好坏的标准,只注重了教师“教”的过程,却忽略了幼儿“学”的过程真正应该学的是什么,从而埋没了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教育价值。当然,这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教学条件与教育观念的制约产生的,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幼儿园大班的诗歌教学中,我们尝试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灵活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互动性等优势,深度挖掘诗歌的多层面教育价值,大大提高了诗歌教学的效果。

一、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调动幼儿学习诗歌的情绪,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接受新鲜事物的前提,当我们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探究的兴趣时,才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融入其中,幼儿更是如此。对于幼儿而言,诗歌不过是将语言按照节奏说出来,在没有走进诗歌的意境、不理解诗歌的内容之前,幼儿会觉得读诗歌远不如听故事来得有意思。如果不能将幼儿的兴趣与情感带入诗歌当中,我们的诗歌教学最终仍然只能落到朗读与背诵上。众所周知,现代信息技术融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色彩鲜艳、活动多变的幻灯片及悦耳动人的音乐,会使幼儿的学习情绪、求知欲望自发地释放出来,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能将这种情绪贯穿于活动的始终。例如在大班的一次语言活动中,笔者选择了仿编诗歌《多彩的秋天》的活动内容,主要目标是让幼儿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诗歌仿编的内容,以理解原诗歌的内容和句式结构为基础进行仿编。幼儿如果要仿编新的诗歌,对原诗歌的内容就必须有清晰透彻的了解和理解,为了将幼儿引入诗歌的情境中,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了本次诗歌教学活动的精彩导入。活动开始后,在《秋日私语》的音乐背景下,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现了一个飞舞而来的小天使,并以小天使的口吻告诉幼儿:“小天使带来了秋天的秘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幼儿的探究心理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屏息等待着小天使带来的秋的“秘密”。接下来,在《秋日私语》的音乐所带来的秋的宁静与深沉中,笔者边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边结合原诗歌的每一句内容播放以秋季景色为素材的幻灯片,把每一张幻灯片都加入了活动的效果。孩子们在唯美的诗歌情境中,在幻灯片的提示下,情绪始终处于对秋天美丽景色的陶醉状态,仅仅欣赏了一遍诗歌,已有半数以上的幼儿记住了诗歌的内容,这为下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挖掘诗歌教学的美育价值

中国的语言文学享誉全球,尤其是中国的诗歌,在语言意境、艺术形象、语言结构方面所表达的美感都是其他语言形式无法比拟的,因此幼儿园诗歌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功能。要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诗歌中多层面的美,光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完成的,而现代信息技术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优势却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诗歌的形象美,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画面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我们从幼儿对动画片的痴迷不难总结出幼儿的思维特点,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对幼儿思维特点的适应。例如在大班欣赏诗歌《春天的秘密》的语言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结合诗歌内容,简单画几幅春天的景色画,边说诗歌边出示画,往往因为画面呆板、色彩美感不够等原因无法将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色美、意境美淋漓尽致地展现。而利用信息技术,将诗歌中描绘的春天的景色制作成有声有色有图像的幻灯片或录像片,教师边朗诵边播放影像资料,将一幅幅生动的春天画面真实地呈现于幼儿眼前,使幼儿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中,从而陶醉于诗歌的意境中,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全部激发出来。再如在仿编诗歌《多彩的秋天》的活动中,诗歌中“枫树对小天使说,秋天是欢快的红色;松树对小天使说,秋天是摇来晃去的绿色;大地对小天使说,秋天是迷人的彩色。”对于幼儿来说,尽管枫树、松树、大地是具体的,可欢快的红色、摇来晃去的绿色、迷人的彩色却是抽象而难懂的。而运用信息技术,幼儿在白板上看到的是火红的枫树叶在秋风中飞舞着落下,松树在秋风中晃荡摇摆,黄红绿交织的树林、土色的山坡拼出的彩色的大地,抽象的诗句变成了一幅幅动态的秋天画面。这样的画面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使诗歌中蕴藏的形象美深深地印在幼儿的脑海中,短短几句诗句,却容纳了大自然无尽的美。在散文诗《落叶》中,栩栩如生的拟人化手法,使得诗歌中的小虫、小蚂蚁、小鱼、小燕子这些原本就为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当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功能,将诗歌的内容制作成动画供幼儿欣赏时,幼儿轻松地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体会了诗歌的意境,创作欲望被大大地调动了起来。在教师和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自己喜爱的其他小动物续编到诗歌当中,充满了童趣。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诗歌的意境美,引领幼儿融入诗歌的情感

语言的魅力在于其富于变化,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对话,使得故事富有生命力,而诗歌语言的美更多体现在诗歌的意境上,意境需要用心去营造,去体会。传统的诗歌教学之所以不能调动起幼儿内心的情感,是因为在师生的朗读与背诵中很难营造出诗歌的意境。而运用电教媒体,我们可以通过音效将诗歌置于音乐背景中,也可以让诗歌中的形象说话。如大班的诗歌《春雨》,我们可以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描述雨的声音,在请幼儿欣赏诗歌时,配上春雨的“滴答”“滴答”声,营造出春雨的意境。再如诗歌《春天的秘密》教学中,燕子的叫声、小河的流水声、拖拉机的耕种声,加上朗诵诗歌时分别以燕子、桃花、小河、农民伯伯的口吻分角色朗读,春的意境便会带幼儿走入春天的绚丽色彩中。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凸显诗歌的结构美,引导幼儿尝试诗歌的创编

中国的古典诗词讲究对仗工整、平仄有序、简短凝练,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其实是对诗词的结构要求。儿童诗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自然流畅,这里要求的也是诗歌的结构。因为诗歌具有结构美的特点,所以便于幼儿欣赏与诵读。大班幼儿随着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的增多,创作与表达的愿望随之增多,《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说,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仿编与创编诗歌便可以为幼儿提供创作与表达的机会,是大班幼儿思维与语言发展的适宜活动形式。仿编与创编诗歌,诗歌的结构是关键,结构是一首诗歌的支架,有了支架,诗歌的内容才有依托,而诗歌的结构恰恰是幼儿理解与掌握的难点。当然,对于幼儿来说,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有重难点,因为我们要遵循“让幼儿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同时,对于不同的幼儿,重难点目标的突破应有不同的层次与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做到将重难点突出放大,更无法通过反复再现来帮助幼儿理解。但现代信息技术却能适时适度地放大、重现重难点,凸显诗歌的结构美,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仍然以大班仿编诗歌《多彩的秋天》活动为例,在仿编诗歌的活动中,“仿”是以原诗歌的句式结构为基础,改编诗歌的内容,那么对于原诗歌的句式结构理解是否清晰透彻,就成了仿编诗歌前最重要的铺垫,因此,笔者将“理解原诗歌的句式结构”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让幼儿顺利理解原诗歌的句式结构,在多媒体课件中制作了句式结构图谱,所谓图谱,就是将句式结构中文字有变化的部分插入图片,如“菊花对小天使说,秋天是清香的黄色;枫树对小天使说,秋天是欢快的红色;松树对小天使说,秋天是摇来晃去的绿色;大地对小天使说,秋天是迷人的彩色”,在课件中,菊花、枫树、松树、大地、清香、欢快、摇来晃去、迷人、黄色、红色、绿色、彩色这些变化的文字都变成了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句式结构。

幼儿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之前的生活经验源源不断地跑到了幼儿的脑海中,仿编的环节在难点突破的前提下瓜熟蒂落,每组幼儿都编出了一首动人的《多彩的秋天》。

三、运用信息技术,为幼儿提供创造的空间,鼓励幼儿自信地展示诗歌的美

每个人都会在他人的欣赏与肯定中进步,对于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的大班幼儿来说, 体验成功尤为重要。当孩子们在仿编诗歌《多彩的秋天》时, 我们及时拍下了孩子们与小组同伴认真商量斟酌仿编诗歌内容的画面。在请各组上台展示自己组的成果之前, 我们利用媒体操作的灵活性, 将刚刚拍摄下的创编过程的画面展示在媒体上, 并以语言激励孩子们:“看, 你们合作得多好!创编得多认真, 老师期待着你们美丽的诗句!”孩子们情绪高涨, 当每一组幼儿站在前面一人一句大声朗诵着自己编的诗歌时, 教师随着幼儿的朗诵, 将图片展示于媒体上, 这更加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愿望, 每位幼儿脸上那份自豪与得意俨然传达出“我会成为伟大的诗人”的信息。

20.幼儿园大班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 篇二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25-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綱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幼儿教育之中,是近几年幼儿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方向。笔者所在的幼儿园试图探索通过角色游戏开展幼儿生命教育,下面,以《牙牙健康,我快乐》教学活动为例,说明如何开展生命教育。

一、开展生命教育的前期准备

鑫毅(化名)是大班的一名幼儿,最近他有两颗门牙松动了,吃东西时牙齿会隐隐作痛。妈妈带鑫毅去看牙医。医生检查后说,鑫毅处于换牙期,建议将这两颗门牙拔掉,并预约了拔牙的时间。可是鑫毅再也不愿意去医院了。鑫毅的妈妈很苦恼,不得不向老师求助:“老师,帮我做做他的思想工作吧,医生说如果这2颗门牙不及时拔掉,会影响新牙的生长。”

在幼儿心里,看牙医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幼儿害怕看牙医,尤其害怕治疗工具发出的各种声音,有的幼儿看见牙医就开始哭闹。因此,教师要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牙齿,接触牙医,帮助幼儿克服看牙医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幼儿勇敢地面对牙齿的更换,养成爱牙护齿的好习惯,培养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是本次主题教学活动的目标。

笔者向大(七)班家长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30份,其中有效问卷27份。通过问卷调查,笔者明白了大(七)班幼儿与家长对护牙洁齿的态度,为开展《牙牙健康,我快乐》这一主题活动奠定了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部分幼儿有早晚刷牙的习惯,但是能够主动刷牙的幼儿占少数,大多数幼儿需要家长提醒。幼儿认为看牙医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大部分幼儿不愿意接受牙医的检查和治疗。第二,大部分家长都比较关注幼儿的口腔健康,有意识地为幼儿准备口腔保健用品。

二、活动案例与评析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牙医的工作及其职责,模仿和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2.消除幼儿看牙、补牙的恐惧心理,在看牙医时能够配合医生的工作。

3.幼儿能够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二)活动准备

首先,谈谈有关换牙的话题,围绕看牙医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其次,参观牙科医院,了解牙医的职责。最后,在角色游戏活动区域设立一个“宝宝牙科医院”,在活动区投放病历卡、听诊器、电筒、头镜、牙齿模型等物品,创设牙科医院的环境。

(三)活动过程

1.开展谈话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话题“牙齿生病了怎么办”。

师:小朋友,谁的牙齿曾经生病过呢?

幼:前几天我的牙齿一吃肉就疼。

师:那你知道牙齿生病了要去哪里看病吗?

幼:要去牙科医院。

师:到了医院,是谁帮你看病呢?

幼:是医生帮我看病,还有护士姐姐照顾我。

师:在牙科医院有些什么看病工具呢?

幼1:小钻子。

幼2:小镜子。

幼3:牙刷。

……

2.开展游戏前教师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协商角色分配(如医生、护士、病人)。

师:今天我们班上也有一家“宝宝牙科医院”,谁愿意当牙科医院的医生呢?

幼1:我愿意当医生。我知道医生是怎样看病的。

幼2:我可以当护士照顾病人。

幼3:我来当病人。

3.开始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医生按照一定的程序给病人“看病”,如先给病人排号,然后医生询问病人牙齿的情况,仔细为病人检查牙齿,对病人进行心理安慰。

4.游戏结束,教师对医生、护士、病人给予表扬。

三、活动反思

换牙是每一位幼儿都要经历的事情,有的幼儿对牙齿的松动和脱落会感到害怕,该主题活动正是从幼儿的心理和感受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活动层层递进,从材料利用、方案形成到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此次主题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幼儿意识到了在面对身体的新陈代谢时,应该保持轻松的心态,坦然接受生命的变化,并且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危货运输车辆安全运行要点手册概要下一篇:夏日大雨作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