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中情感教学(11篇)
1.生物课堂中情感教学 篇一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体现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作者:无锡市清名桥中学 杨玲 来源: 时间:2009-9-16 10:24:54 阅读337次 【大 中 小】
[教学设计背景]
肾脏是先天之本,是人体最重要的五大器官之一。它每天除了排出我们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和毒素外,还对维持我们体内液体平衡、骨髓造血、骨骼发育等有重要影响。但现如今,肾脏疾病已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隐形杀手”之一。据专家介绍,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的一个重大原因在于患者平时不良的生活习性和对健康的不重视。在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肾脏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要重视以爱为主旋律的情感教育,让学生通过情感教育拥有爱,学会爱,爱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爱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以下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课时)”一节课中的部分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1]
师:你们知道今年的3月8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们觉得奇怪,有的学生就情不自禁地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谁不知道呀,不就“三八妇女节”嘛!
师:是啊,我们都知道每年的3月8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但是你们可能不知道,其实,每年3月第二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日”(world kidney day)。今年(2007年)的世界肾脏日正好和三八妇女节是同一天。
学生立即对“世界肾脏日”产生了兴趣。
师:(趁热打铁)每年的“世界肾脏日”都有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了解您的肾脏”。据专家调查,90%以上的人都不了解自己的肾脏,那么,你了解自己的肾脏吗?
(实物投影仪展示猪的新鲜肾脏)
学生观察肾脏的颜色和外形,思考尿液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师:别看它的外形只有人的拳头大小,血流量却十分巨大,每一分钟,肾能将全身的血液过滤一遍,每天过滤1440次,因此有人形象的把它比喻为人体的“废物站”和“血筛子”。它的健康关系到人的生命,因此可以说肾好,一切都好!
(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学习肾脏的知识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中去了„„)
[教学片断2]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公民肾脏健康状况。
学生出示课前搜集的系列数据:
我国目前约有100万尿毒症患者;我国尿毒症患者以每年12万人的速度递增;全球每年因尿毒症死亡的人数不下100万;我市每年新增500尿毒症患者„„
师:肾病,作为一个特殊的病种,每年夺取的生命及用于治疗的高额医疗费用让常人难以想像和接受,因此有人说,它的危害不亚于任何一种癌症,更有人形象地形容肾炎、肾衰竭、尿毒症为死亡三步曲。治疗尿毒症的方法有血液透析和肾移植。血液透析需要患者至少两周一次到医院透析,透析时患者的病情能得到短暂的缓解,但一旦停止透析,病情立即恶化,而且费用高昂,一年就需要大约7万元钱,而肾移植的效果要好得多。那么,为什么大多数病人还是选择血液透析呢?
生:因为他们得不到供移植的肾脏。
师:是啊,大家来看这两组数据,“尿毒症患者能得到肾移植的还不到10%”、“我市一院8年来只做过2例肾脏亲体移植手术”,请你思考①如果不幸自己的家人患上了尿毒症,是否愿意提供自己的一个肾脏?②当你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是否愿意捐赠自己的器官?
(通过解读有关数据,了解肾移植现状,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片断3]
师:中国慢性肾脏病形势严峻,资料显示,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达8%—9%。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在患病后才想到治疗,为什么不把肾病扼杀在摇篮中呢?亡羊补牢虽不能说为时已晚,但防患于未然却更为重要,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肾脏,保护自己身上的“血筛子”吧!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肾脏。
生1:保护肾脏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加重它的负担,因为肾脏专职排除体内毒素,若额外给它过重的任务,长期劳累过度的肾脏就容易发生疾病,所以不能乱吃药。
生2:现在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享受生活”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却不知过多的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不仅导致了肥胖,同时带来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正是这些所谓的富贵病破坏了身体机能,直接引发了继发性肾炎,最终发展为尿毒症。所以,我们一定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师:大家说得好!我们平时要多喝水,注意不要过量摄取盐份加重肾脏负担,少吃腌渍物及加工品,蛋白质也不宜摄取过量。这是我网上下载的《补肾菜谱歌》,发给大家作参考。(《补肾菜谱歌》:周一炒韭蛋配伍,无蛋猪肉亦可辅;韭菜主料做成馅,饺子包子热呼呼。周二葱白为主料,拌炒它菜由己挑;轻烹多食常如此,利肾益肾好菜肴。周三豆腐不可少,少许它菜均炖炒;五香麻辣做可口,动脑动手味道好。周四晚餐花生米,油炸五香莫去皮;食之细嚼利吸收,配伍核桃仁更好。周五虾儿准备好,虾皮紫菜也很俏;蒸煮清炒均能食,紫菜虾汤效力妙。周六羊肉吃法多,汤丸馄饨食之乐;羊肉土豆一并炒,涮食羊肉更洒脱。)
师:请大家把补肾菜谱交给你们的父母,让他们也来关注肾脏健康。并请你们在周末亲自主厨,给家人做一顿补肾大餐。
[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实际上,素质教育的核心即是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也就是通过各种情感培育手段,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个性,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与道德观。这种“技能”是学生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与交往的必要条件。
而现在的学校教育,重视的是学生的智育,以图学生尽快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在应试中取胜,情感教育基本上还是盲区,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因而,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家庭教育没有补上情感培育这一课,容易形成冷漠、自私的品性。有学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现在的教育怎么了?我们拥有那么多的知识,而我们的情感教育是如此苍白无力。我们的很多教育,就是一件衣服:在考卷上存在,在生活中消失,从来没有变成象血液一样的东西在身体内流动。” 在学生人格、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我们要找回缺失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去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真谛,体验亲情友情,感受各种生命的伟大与跳动、自强与不息!
1、情感教育必须要有好的载体,人文素质教育本身就应该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人文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如何丰富自己的情感,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与他人分享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何提升个人情感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走出书本知识和自我狭小的圈子,体会到生活和生命的真谛,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本节课在教学中注重生物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引入了“世界肾脏日”的知识,较好地体现了“生物课堂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学生”,“要充分利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等新课程教育理念。既引导学生关注和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课内所学的知识深度,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了解到许多书本以外的有用的知识,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正如著名学者项贤明所说:教育的意义基础在于生活世界之中,但由于人们对科学理性的盲目崇拜,把科学世界的教育当作人的全部教育,而更为根本的生活世界的教育却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所以,在生物这样一门以科学教育为主的学科中,更要注重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回归生活世界。
2、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三者都重要,不是三块,而是整体,是三位一体。在研究层面可以拆开,在实践层面必须三位一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虽是内隐的,却是三维目标的核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需要创设情境、创造气氛,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不能通过讲授来达到。在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期,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是成就教育终极意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体验,也就是让学生置身于产生各种感情波动的情境当中。情感体验有多种。可以虚拟现实的各种情境,诸如突发事件事故中,人与人之间会发生怎样感人的高尚故事,以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可以让学生观摩一些动人的影片,以强化某种有益的情感;可以让学生直接走入社会,走入大自然,体验生命与世界的美好,获取直面挫折、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力量。凡此种种,各方面的情感培养与锻炼,必将丰富学生的人格素养,健全学生各种情感的必备要素,以使学生获取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在传授课堂知识以外,还增加了有关肾移植、遗体器官捐献的知识。我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途径收集数据,了解我国公民肾脏健康状况。课上,通过和学生一起解读他们自己收集的数据,让他们从感性上认识到了我国公民肾脏健康的实际状况和肾移植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①如果不幸自己的家人患上了尿毒症,是否愿意提供自己的一个肾脏?②当你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是否愿意捐赠自己的器官?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进行情感体验。这样的教育便不止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在于使人通过文化价值的摄取,获得人生的真实体验,从而陶冶人格和灵魂。
所以,不要说学生们冷漠,不要说他们情感迟钝,也不是‘代沟’的隔阂,而是我们的说教苍白无力。我们要在教学中充分设置情境,给学生情感体验的机会,让孩子学会感动、学会珍惜、学会爱与被爱。
3、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生物知识,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学生学习了本课知识以后,充分认识到了保护肾脏的重要性,这时我给学生提供补肾菜谱,要求学生在周末亲自主厨,给家人做一顿补肾大餐,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学有所用。
2.生物课堂中情感教学 篇二
关键词:情感教育,生物教学,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评价
我国现阶段进行的素质教育, 就是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的教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因而深入探讨研究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和时效性。
朱小蔓认为:“所谓情感教育, 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 走向新的高度, 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 如何与生理机制、情绪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 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情感教育不仅指学习兴趣的养成, 更包含了学习过程的内心体验、积极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及高中生物情感教育,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研究性学习、实验课, 而较少有人考虑到如何在以较抽象的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的新授课中渗透情感教育。我认为对学生人格素养德育的贯彻, 不是空流于形式, 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和落实,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情感教育的启示与熏陶;刻意为之, 学生易有逆反心理, 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那么, 如何在高中生物新授课课堂中系统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
一、教学环境中的情感教育——以情育情, 以境育情
情感教育内在过程由“情动—感受、体验—理解、价值体系化—人格化”三个相互联系并相互过渡的过程构成。
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得到发展, 能够通过自己观察, 运用假设和推理形成情感价值判断、道德体验、审美意识;自我意识、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也逐渐增强;对人和生活的感受增强, 尊严感和害怕挫折的焦虑也同时上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需以情感教育理论为指导, 寄情于知中, 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树人的目的, 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 创造性思维, 由情动—感受、体验—理解, 最终实现情感教育对学生价值体系化—人格化的深远影响。
(一) 鼓励质疑, 多元评价
加强情感教育, 使学生感受爱的氛围;鼓励质疑, 使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 激发创新欲望。创新教学的特征是鼓励质疑、探究、想象和实践。梦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学生天真的梦想需要长辈的保护。生命科学是一门发现的科学, 生命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是从观察和提出问题开始的。因而在课堂环境中, 教师要创设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探索的思维和激发想象力和乐于实践的氛围。
比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问;通过对答题学生的尊重让学生体会自尊与尊重他人。生命世界充满了神奇, 有的学生就问:“老师, 是不是只要有了核酸我们就能重新构建一个活的生命体?”这时班上一些学生哄堂大笑。我马上先肯定了提问学生勤于思考、思维发散的优点, 并举例:在自然科学发现史中, 科学家们就是从这样看似天真的问题开始探索发现并最终获得成功的。比如, 在列文虎克拿着显微镜观察水滴、血液之前, 没有人认为水中还有“微生物”, 人们也不知道血液中原来还有血细胞。所以, 学会提问和思考是良好的品质。然后, 教师再从已学习的生物理论引导学生分析这一设想的可行性。这样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的同时也鼓励了学生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
(二) 创设情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轻松的、愉悦的、相互尊重的、鼓励质疑和发散性思维的课堂氛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素养。在教师的鼓励赞美中, 学生会学会欣赏他人。教师通过体验教学、合作教学、交流互动教学等多元的教学策略的使用, 使学生身临其境, 有一种乐趣、渴望、美的情感享受, 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能力。
例如, 教师可利用“概念卡通”创设教学情景。这是1992年由英国的Keogh和Naylor提出, 以不同卡通人物围绕某一事实或现象进行对话的形式呈现。这一形式能使学生更自主地投入讨论、辩论和探索中, 通过借助卡通人物表达观点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同时, 这种替代性的表述可弱化学生答错时的挫折感, 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讨论的氛围更轻松。
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 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能引起他们积极的情绪体验的, 首先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内在魅力。当下的生物教材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实验科学色彩和探究学习理念。教育教学的创新也要立足于教材, 对于教材中素材不可一味摒弃, 如何运用是关键。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 精心选择巧妙组织教材素材, 将情感教育悄无声息渗透其中。我们可以通过有趣的生命现象的展示观察、生命动态情景再现或是探究生命问题, 让学生参与体验, 通过探究过程中的小组交流讨论分工协作达到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情感目标。
(一) 巧用前言
前言是学生高中阶段的第一节生物课, 不仅是总括高中阶段主要内容的入门课, 更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铺垫。对于“什么是生物”, “什么是生命”, “什么是生物学”, “怎样研究生物学”, “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 五个问题的讨论是很好的情感教育素材。“什么是生命”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关于生命的思考,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对于“什么是生物学”, “怎么研究生物学”, 教师可以穿插介绍生命科学研究故事和当下生命科学研究热点, 一则可提升学生兴趣, 二则通过生命科学的研究故事, 学生体会生命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养成多看、多问、多思、多实践的良好品质。
(二) 观察精彩纷呈的微观世界。
必修一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细胞是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基础。学生在生物的微观精细结构中感受生命的神奇, 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比如章节引入时, 教师可用哈佛大学的视频“The inner life of cell”, 使学生对细胞中的结构有一个总体直观的认识, 同时, 视频中白细胞变形运动这个简单的变化涉及各个细胞器的复杂变化, 可使学生直观感受细胞器间的相互协调和协同。
(三) 问题引导, 启发中养成科学思维
高中阶段学生会遇到抽象的、难理解的概念, 常常就是这些知识让有些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动力。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一系列形象的问题, 层层递进, 帮助学生自己理解, 重树学习信心。
比如植物激素这一节, 我引导学生观察到植物世界的一些自然现象, 提出相应的问题:“向光性是普遍存在的么?为什么植物具有向光性?植物的向光性与什么有关?如何探究和验证?如果把植物倒过来实验会怎样?植物的向光性有何意义?”
再比如, 在“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这一节, 教师可以用流浪狗这个社会现象作为引入, 以这样一条主线展开教学:“人们狗的驯化过程”“总结人工选择的过程”“如果把宠物狗放生, 他们都能很好地适应自然环境么”“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区别”“你所知道的自然选择 (如狼的进化) ”“总结自然选择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关注到流浪狗的生存现状, 从中体会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区别与利弊, 并在这当中形成如何正确地保护动物和维持自然生态平衡, 人类与自然的相处等价值观的渗透。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探究与体验并形成习惯, 在对生命现象的探究及思维训练中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使学生树立科学观, 培养科学素养。
(四) 科学史的贯穿
例如, 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这一节中关于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的引入就可用科学史渗透情感教育。1786年伽尔伐尼把剥了皮的青蛙剖开悬挂起来, 并将青蛙的腿用铁丝与地面连接起来, 当有雷电出现的时候, 他看到青蛙的腿在不断抽搐。后来, 有一次枷尔伐尼在实验中用铁器触碰挂在青蛙脊柱上的铁丝, 意外地看到青蛙腿频繁抽搐了起来。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 枷尔代尼否定了自己开始的推想, 提出:动物体内确实贮存着电, 用金属接触它们, 电就会跑出来。他把这种电称为“动物电”。而这一观点很快被物理学家伏特质疑, 伏特认为不是神经肌肉组织中存在生物电, 而是由两种金属组成的回路本身, 当两种金属接触时产生了人工电。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他们各自进行了后续实验。伽尔伐尼设计了一个不用任何金属的实验证明了生物电的存在, 开创了电生理学的新时代, 而伏特由此发明了电池。
学生在这样的科学史引入中体会没有争论就没有高论, 敢于质疑是培育和开发创新思维的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哪怕是权威, 引导学生质疑之后如何设计实验以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另外, 学生从这个科学故事中了解学科不是孤立的, 知识也不是孤立的, 不同的学科知识可以融会贯通。比如, 教师在这节课中就可以将物理学中电的知识与生物学的神经冲动相联系, 在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 并且将这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 观察电表的电位变化。请学生从物理的电学常识判断电位表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由此一点点地分析出当刺激坐骨神经时, 产生了一个负电波, 它沿着神经传导。再由改变电位表的连接位点出现的电位指针变化, 有学生推导出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的状态。在推理的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知识的迁移和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而且不仅仅是生物学的知识, 自然科学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迁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科学史的贯穿, 还能在科学发现过程中树立榜样, 使学生逐渐建立坚毅不屈、留心观察、懂得反思、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
生物教材中情感教育的素材还有很多, 比如, 由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分娩的过程, 渗透感恩教育;在生态系统这一章中渗透环保教育;在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进化中渗透弱肉强食的竞争意识及在全球人口动态这一节由人口的竞争的压力中渗透进取品质。
(五) 留心生活, 关心时政, 注意素材收集
做个有心人, 会发现生活中可以被引用到课堂的素材也很多, 比如, 克隆、转基因食品、太空新品种等相关问题的社会争议, 生态多样性保护、水体污染社会关注热点问题。前段时间网上火热的“活熊取胆”事件令人发指, 在事件的背后我们可以联系到很多, 比如知识方面:胆汁的作用, 保护动物对生态的意义, 保护物种基因多样性;情感方面:认同生命平等, 拒绝虐待生灵, 敬仰生命。
这样的相关主题以生命科学知识为载体, 在知识的传授上稍加延伸即是很好的生命教育, 环保教育, 感恩教育。
三、教学评价中的情感教育
以高考成绩为主要衡量依据的教学评价机制是限制情感教育的一大重要因素。在三维教学目标的指导下, 教学评价应实施多元评价才有利于情感教育的贯彻。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 那么评价也应是多元的。教师在评价时应将学生的品格能力放在首位, 而不是单一的学习成绩。
高中生物教学需结合具体教学情境、教学过程及案例, 教师要尝试探索并总结反思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教师要以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主线, 以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为指导, 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 使学生拥有愉悦、渴望情感体验同时, 激发起学习兴趣, 发展个性, 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雨辉.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徐垠喜.浅议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池州师专学报, 2006.
[4]Keogh b, Naylor S.Concept Cartoons,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cience:an evalu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1999.
[5]王志铭, 陈秉初.概念卡通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生物学教学, 2011.
3.生物课堂中情感教学 篇三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82-01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意义
从社会发展的要求、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考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是必要的: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对学科情感的激发和维持作用非常明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其他两个领域的教学目标相互关联,是可以相互促进的;相对于传统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更注重学生的活动与体验,更能体现新课改“以人为本”的要求。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渗透
高中生物学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相对于知识能力等教学中易实现的显性目标来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大多属于不易落实的隐性目标。原因主要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更不是依靠简单的说教就能真正使学生内化为自身体验的。依据其特殊性,笔者通过对高中生物教材内容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发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主要依赖生物学科教学中有关的教材内容进行渗透。
笔者根据高中生物教材内容总结出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有关素材,并简要举出了相应的渗透的实例,希望能够为高中生物教师进行更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1、通过对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研究成果的介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珍稀动植物等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及我国科学家在生物科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如:在讲解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和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丰富的物种资源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在讲解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染色体变异》的部分,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科学工作者通过艰辛努力取得的成果——“小黑麦”和“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乃至世界粮食问题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还可在讲解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时向学生介绍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研究成果给人类健康带来的福音,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通过对生物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类比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对生物世界的了解迁移到人类生活中,促进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如在讲解必修3第五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认同不仅是生物世界同一物种之间需要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人类社会中,社会成员之间也应互相沟通、分工合作、团结进取,才能保证社会大家庭的稳定和安全。也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增强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3、通过生物科学理论的讲解进行科学思想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教育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对学生渗透实事求是、严谨认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教育,如:在讲解必修2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以及必修3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讲解孟德尔遗传规律及生长素的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精神,从而理解到只有真正掌握知识,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增强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回报社会的信念。教师还可通过对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讲解使学生明确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既有统一性也存在着差异性;通过讲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指出多种多样的化合物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进而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以及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特性,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学会以更加理性、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事情。
4、通过对当前生态环境状况的讲解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和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教育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并使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从而关注环境,真正建立起环保意识。如:在讲解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及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内容时,应使学生在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关注和反思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增强珍惜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环境道德意识,最终树立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5、通过对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的讲解进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如在讲解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在对环境的相互作用与不断适应中得以生存发展,还可使学生联系自身,认识到有些环境我们不能改变,但是我们可以积极选择自己脚下的道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去适应环境,在困难和失意面前,不怨天尤人,而是自尊自爱、自强自立,不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格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4.生物课堂中情感教学 篇四
纳雍县维新镇第二小学
蔡雪英
摘要:情感教学融入课堂中不但可以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智力培养环境,还可以缩小师生的距离,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感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情感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金钥匙。师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是创造和谐课堂气氛与良好智力培养环境的重要因素。情感教学就是建立师生相互爱护和尊敬的关系,制造轻松地课堂气氛来更好地完成任务。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内容抽象、枯燥、乏味而繁琐,且知识连续性较强,课堂气氛不易活跃,致使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上数学课,甚至“谈虎变色”。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融入情感教学能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以情感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此,笔者把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一、课前交流时情感教学的应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关键。学生由于怕上数学课而不愿见数学老师,因此要充分利用微笑的作用,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时,步入课堂时也要面带微笑。因为学生可以从老师的微笑中感受到关心爱护、友谊及理解,从而激发学生情感,以减轻或消除学生对数学课的畏惧感。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既沟通了师生感情,使学生对教师有好感而喜欢这门学科,又消除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畏惧感。
二、课堂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
数学课连续性较强,一两个环节跟不上,常会导致学生整节课跟不上。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用和蔼可亲的目光主动捕捉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视线,有计划地不漏过每一个学生的反应,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第一,可使学生感到教师注意到了自己的存在,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要。第二,可以及时发现上课不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动态,有意识地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提问题,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避免因一时的分心而导致一节课都不明白的情况。
第三,可以无形中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目光中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与信任,因而在课堂上更加认真听课,与教师密切配合。
第四,可以从学生表情的细微变化中直接获得教学中学生反馈的种种信息,以此来判定学生的认知状态及情感体验,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五,可以发现学生课堂上偷看小说、杂志、做小动作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为纠正这些不良行为,此时可以运用无声的目光交流,即教师可以暂时停止讲课,用目光进行暗示。学生不由自主地抬头看,四目相对,谁都不说,但心领神会。
三、提问和课堂讨论时的情感教学的应用
在教师提问时,对被叫回答问题的学生,要以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面对,使他们消除心理压力,充满自信,大胆回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要给予肯定及简单的鼓励和表扬;对于课堂上一时不能答出或不熟练的同学,要给予适当的纠正和提示,而不要挖苦讽刺,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和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生练习辅导时情感教学的用处
课堂上,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这种空间距离的缩小,可以更好地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存在。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答疑解惑并检查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此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走动时要放轻脚步,即不要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能给学生造成压力,个别辅导时,要注意给予每一个学生以同样的热情,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这是教师爱的流露。有时候这种爱可以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
五、教学联系生活时情感教学的应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习数学和体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的生动学得深刻,进而使他们在“学”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与领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问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样既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是美丽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它;数学就是生活,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乐事,从而在发展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信心与兴趣。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教师先把数数活动引向学生身边,让学生数数身边的实物: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黑板上边贴了几个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接着,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校园里、引向校外。如请小朋友课后“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数一数路上看到的”或“家里的一些事物”,并让小朋友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学就在眼前。
这种课,由于把“身边的数学”予以充分的发掘和融合,有机地把学习与生活结合了起来,从而在“数数”活动中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生活。这样,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不断促使学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爱家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5.生物课堂中情感教学 篇五
清源镇二中刘彬
情感是人的社会性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它对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人的身心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操纵各种教学变量,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高兴、愉悦的体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情感教育与知识的传授是相辅相成的,每个中学生心中都拥有个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他们无法忍受机械被动的灌输,需要情感的滋润。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下,开展和加强情感教育,适应各方面发展的要求,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认知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常表现为教师的主导情绪状态平淡、低落、贫乏、无力,不能充分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课堂教学显得干涩、枯燥、表面化,教材中有些深刻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就必然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加大情感教育的投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初三化学学科为课堂教学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学生心目中如同魔术,教师如同魔术师,给学生以好奇、冲动、崇拜直至尝试,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的变化是美的一种体现和享受,每一个实验从准备到操作再到完毕整理,就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而每一次实验的失败与成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次理解、宽容和欣赏,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知识都是人类在长期征服自然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挫折,反复探索后取得的,甚至经过了数代人的努力才日趋完善,其中不仅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创造才华,也凝聚着他们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毅力和献身精神。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有感情地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的资料,将这些化学知识与人类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这些知识产生亲切感,让 1
学生久久不能忘怀。用生动活泼地语言使学生懂得,没有实验根据的理论可能一文
不值,而目前尚不能解释的实验结果,在其背后可能隐藏着重大的理论问题,决不
能轻易放过。
2、实施情感教育是教育内涵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才能发挥人的潜能,开启人的心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与
创造性,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善于调
适自己的情绪,使之始终处于热情、饱满、振奋的良好状态,以自己的良好情感去
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其
次,教师要怀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去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师生间的感情,才能更好地唤起学生真情地品味、欣赏、感染、共鸣,实现师
生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碰撞,达到情感的沟通理解,使学生更容易接纳教学,理解教
学,领会教学,从而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3、实施情感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初三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很关注他人对他们的欣赏和肯
定。很多数父母不理解孩子,一旦知道孩子做了错事,一味批评打骂,严重伤害学
生的自尊心。所以他们不愿与父母沟通,心理失去了平衡,迫切需要在学校获得情
感的补偿。为此,教师不但在教学上要狠下功夫,精心策划,为学生们搭建一个情
感交流的平台,而且教师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课堂上要改变过于强调纪律,克制学生的老办法,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从而消除他们内心的孤独和恐惧,让学生信任老师,在有问题时可以得到及时解决。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1、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饱满和振奋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
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绷着脸或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备课笔记进行
知识讲解或实验操作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
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
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快乐情绪来感染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
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从而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绪也兴奋起来,整
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着朝气和活力。因此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传
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因为初三的学生思维已逐步转向逻辑思维,比较关注知识的实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不是那样活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
活动。这就更需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振作他们的精神,兴奋的情绪和振作的精神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2、教师要善于用情感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充分挖掘那
些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
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同时,注意挖掘
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情意类内容在中学化学里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在各部分知识之中,是中学化学知识的“灵魂”,是学
生化学知识逐步增殖的“促进剂”。情意类内容在教材中分布零散而且隐蔽性较强,需要化学教师深入思索、认真分析、不断挖掘,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加以
发挥,渗透给学生。例如,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教学中,我借用自己拍摄的北京故
宫陛玉石照片代替课本上印刷不清楚的插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玉石受酸雨腐蚀的痕迹,引发学生的兴趣。于是又有学生拿出一张比笔者照的还清楚的照片,学生更
是兴趣高涨,把平时旅游中遇到的有关环境污染的现象和事实一一列出。由于与日
常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积极参与,这节课上的非常生动。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
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环境的素质要求自然而然就达到
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平常要多注意知识的积累,博学多才,擅长将各
学科综合,把教材内容融会贯通,教学才能挥洒自如,真正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一定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和追
求,一定会成为积极思维、性格开朗、活泼向上、崇尚精神生活的人。
3、教师要善于跟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需要教师放下架子,走
进学生,怀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与学生平等交流,帮助学生。这并不是说教师的能力有限,而是为了更好地交流,教师充当应有的角色,许多优秀教师都很注意这一点,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的感情,增强了教师的教学亲和力,教师以一个求知者的身份,与学生一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探索世界,教学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接受融合。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学生人数多、思维活跃,思路极为开阔,是值得教师学习的,教师要做到终生学习,教学才能有进步。教师向学生学习,更能增加学生成就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教师的学习精神。
以上是对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做法,我作为一名初三的化学教师,用情感教学六年,不仅让学生轻松愉快学到知识,而且和学生关系融洽,让有些已失去信心的学生因化学学得好,找回自信,重树信心,取的很好的成效。倾注你的热情,奉献你的爱心,为创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
6.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渗透。语文课,应该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情感氛围和人性美,只有将教师、学生、教材的情感融合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构建一个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因此说,教师会因激情而魅力四射,学生会因激情而生机盎然,课堂会因激情而流光溢彩。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引领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学习也才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从生活和学习中入手,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首先,教师应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丰富自己的学识。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创设一个灵活多变,妙趣横生的课堂,才能触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引领学生向生活学习。生活有多宽广,语文领域就有多宽广。在广阔的生活中去学习语文,会更有趣、更有效。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会在学习中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
二、巧设教学过程,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始终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语文。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关键所在。”好的导语如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因此,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境中,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笔者在讲解《故乡》一课时,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月是故乡明’是乡情,已积淀为我们生命中的血肉。饱经沧桑的鲁迅先生对故乡的体验又何尝不是如此?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故乡》,去触摸先生的情感。”这样就使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在对文本的探究中,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抓住情感点巧设环节激发学生的情,使教师、学生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就让学生写一个小剧本:假如菲利普一家人旅游后,在返回的游轮上被于勒认出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通过这种让学生自写、自导、自演,能够让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该课的情感目标就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得以实现,内心的爱憎情感表达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有教师的活动,学生也必须参与,要给学生充分发挥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和谐、活跃,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不断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三、燃起激情火花,触发学生情感共鸣
于漪老师曾说:“教学激情是火种,而教师首先得燃烧自己。”要想学生感动,教师自己先要感动,要使学生情感充沛,教师自己先要情感充沛。如果教师进入了角色,产生了激情,那么课堂才会摇曳生姿。教师的激情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包括“导”“读”“讲”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之中。在“导”中,语言要精练,必须动情,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进入蓄势状态。在“读”中,应该准确、流利、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义正词严,或清新明快。比如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意象丰富、深情而美的恋歌。这首诗歌,写的是个人的母子之情、夫妻之爱、生死之痛以及对于大陆故乡的怀念。教师用深情、舒缓而又略带哀伤的语调朗读,学生自会在老师的朗诵中体会到海外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在“讲”中,教师要做到语言亲切,优美生动,循循善诱,并可辅以手势等肢体语言,将课文中的无声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这样,教师通过自己的喜、怒、哀、乐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使每个学生心中都能盛开美丽的情感之花。
7.情感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篇七
一、对情感教育的正确定位
心理学认为:“所谓情感教育, 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 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以完善教学目标, 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教师如果只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 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 势必会造成“学而无乐”的结果。因此, 注重教学中认知线和情感线的双线结合, 情知互动, 才能达到“学乐俱得”的最佳效应。情感教学的核心, 便是控制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的情绪, 使之处于最佳状态。
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中, 虽有不少有识之士看到了“重智轻情”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学效果差的弊端, 但在当时的情境下, 实际上未能真正全面认识到情感教学的作用, 或出于在应试教育下提高升学率的急功近利的思想, 而未能深入探讨和挖掘情感教学的其他功能。事实上, 情感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知情并进”, 即在使学生高效率地获取知识的同时, 作为健康心理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的情感本身的品质, 也能得到优化和提高。因为情感教育是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进行的教学活动, 当然是优化情感本身的教育的最好载体。情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不仅应将知识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归入情感教学的目标, 而且应注重情感教学, 使学生在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领域内得到发展与提高, 这和素质教育的总的原则是统一的。另外, 情感教育不仅要将认知之外的情感本身作为目标之一, 而且应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涉及意志、兴趣和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 这也是情感教育具有强大生命力, 能与素质教育接轨的关键所在。
二、生物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内容探析
1. 道德感。
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 是关于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思想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情感, 它是与对他人和自己道德要求的需要相联系的。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年龄、情感特点, 可以把生物教学中应培养的道德情感细划为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观、环境道德感、行为规范道德感等4个方面。
2. 理智感。
理智感是一个人对智能活动中发生的一切是否符合其求知的目标而产生的情感, 它是与对知识和真理的需要相联系的。追求真理越执著, 则人的理智感也越深厚。理智感是生物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一个重点。理智感目标具体内容又可细分为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培养和了解科学方法论两部分。
3. 审美感。
审美感是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事物是否符合其美的标准而产生的情感。它是与对美的鉴赏和创造的需要相联系的。生物学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能够体验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外在自然美, 生物体的内在和谐美, 生物科学理论或模型的科学美, 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格美, 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美, 等等。
三、情感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优化学生的情感品质。
“亲其师, 信其道, 乐其行”。情通才理达, 以情施教, 以情育情, 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从而实现教学的情知交融。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只有师生之间民主、平等, 课堂气氛和谐、融洽, 学生才能想学、乐学, 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人的自尊是“自我教育之母”, 是一个人的荣誉和上进心的源泉。教师要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 耐心辅导学生, 以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 以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差错, 以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投入学习。做到用一句鼓励的话, 一个信任的眼神, 一次谅解的微笑, 一回亲切的抚摸, 令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信, 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同时, 生物学老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师德、过硬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技能和健康的心理, 以使学生对生物学习和生物学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 从而对生物课的学习产生一种等待和期盼的心理, 总希望能早一点、更多地上生物课, 这种感染效应往往会长期地起作用, 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2. 以问题为中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 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大脑, 让他们敢想、敢问、敢疑, 以趣生疑, 由疑引发好奇, 由好奇引发需要, 因需要而积极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巧妙组织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问题, 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使“问题”与“情境”相结合, 使“问题”与“目标”相切合。同时, 在教学中,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融激趣、传情、达意于一体, 打破被动、呆板、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结合生活实际对问题进行全面观察, 促进学生由求同思维向求异思维转化。
3. 展示生物美, 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在生物学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科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无处不体现美的成分, 如花草树木、虫鸟鱼兽, 生物学中的科学理论、规律、图像、图表, 生物学的多媒体课件, 等等, 无处不蕴涵着美。因此, 生物学是最能体现美的课程。
4. 注重对学生的情感评价, 调节学生情感。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内学生回答完问题后, 教师要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 而不能不作评价。或含糊其辞;或只说缺点, 不说优点;或过早地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 代替学生的思维, 这些都是不重视评价和评价不当的表现。其实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样是辛勤的劳动, 学生作出的正确回答, 显示了他们的劳动成绩。因此, 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不仅在课堂内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评价, 而且应该在生物学作业批改时和考试阅卷中注重情感评价。对一些好的可以写上鼓励的评语, 如“好”、“保持下去”、“太棒了”等, 对一些差的可以写上“请认真些”、“要努力”等, 对有进步的可以写上“好, 有进步”、“继续发扬”等, 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8.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八
关键词:情感教育;爱国主义;科学态度;审美能力;辩证唯物主义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生物教材中蕴藏着许多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它是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依据。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从生物学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这些内容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用真实的材料、确切的数字,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讲清我国面临的困难和危机,以危机感来激发学生更深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的紧迫感和为我国生物科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的责任感。
二、挖掘教材中的生物科学发现史,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生物学知识体系是千百年无数科学家经过对自然界进行艰苦卓绝地探索所积累的经验。一个生物科学发现史,它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假设、判断和推理的全过程,是科学家的科学态度、严谨作风、勇于探索的结果。在教学中利用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立志造福人类的思想境界及意志行为作为素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学习“生物进化论”时一提到生物进化论,学生很快就想到达尔文。他的进化论被认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1831年,达尔文大学毕业,按照他的专业,可以进教会做一个牧师,然而,他不要牧师的优厚待遇,为了研究动植物,经人推荐,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登上了“贝格尔”号海军勘探舰,进行艰苦的环球考察,在五年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历尽了艰辛,收集了大量的标本。回国后又做了近20年的实验,看了上千种有关生物的书籍,终于在1859年写出了划时代的生物进化论巨著《物种起源》,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1882年,达尔文去世,他留给了全世界一句名言,那就是“对于科学,坚持者,必可成功!”如18世纪中期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种想法提出了质疑,植物增重不可能只源于土壤,肯定还源于其他地方,那么还源于其他什么地方呢?科学家们开始了漫长的探索道路。经过许多科学家相互质疑、不断探索、共同努力,最终揭示出了光合作用的实质,介绍这些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独立思考,不轻信、不盲从,对问题敢于质疑和批评,对问题能够深入地研究,鼓励学生发表、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学习他人长处,奋发进取,不断提高,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取得成功。
三、挖掘教材中的审美资源,渗透审美教育
科学是规律的反映,而规律是美的内核,在最高层面上科学与美是相通的。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审美教育的例证和素材,主要有生物科学家的人格美;生物科学史的发现之美,如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美妙绝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上述的审美资源,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对生物科学产生理性认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发展相得益彰。如结合“生物与环境”“鸟类的多样性”等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丰富的色彩,让学生进入情境,使整个身心得到放松,得到美的熏陶;学生在对生物的欣赏过程中激发了想象力,抒发了热爱生命的情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达到以美益智,以美育人的目的,同时也体现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四、合理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生物体本身以及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就存在着辩证唯物性。只要在教学时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就容易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讲微生物“细菌”时对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往往只看到有害的方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举了好多有益的例子,如:大庆油田利用微生物吞吐采油。在自然界中不少昆虫危害着树木和庄稼,用大量化学杀虫剂喷洒,收到一定效果,但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有一些微生物专门袭击某些害虫,却对人畜完全没有危害,不污染环境,是对付害虫的理想敌手,它们能有效地消灭水稻、蔬菜和棉田里的害虫,使农作物产量大增。这些例子很让学生信服,没想到这些微小的生物会有这么大的用途。再如: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以上例子都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具有两面性,看问题不能片面而应全面及对立统一的关系等观点,从而在不知不觉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处理好科学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愿每一位教师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9.浅析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篇九
迈陈二中罗凤妙
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生物学知识的会学能力和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其中“会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会学能力呢?这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导学”是分不开的。下面浅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导学”的应用。其基本应用过程是:“明确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导学→“展示交流”导学→“达标提升”导学。:
一、“明确目标”导学
明确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明确目标去教学、学生明确目标去学习,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内容,否则教学就会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明确教学目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的确定要有层次性。这里讲的目标的层次性,并非一定要在目标中写明好、中、差生所要掌握的目标,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去确定学生所要掌握的目标层次,必要时,教师要在实施过程中对原目标进行补充和完善。
2、目标的制定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按照课本的知识体系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来设计教学目标。
3、目标的制定必须体现能力的培养和觉悟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卫生意识。
4、例如,视觉的形成教学中目标确定为:① 说出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② 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③ 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
1出解释 ④ 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二、“自主学习”导学
1、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模型、挂图、标本、实物,提供线索,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强达标信心。
2、精心设计目标达成思考题。思考题是达标的主要手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必须典型具有代表性,便于学生掌握目标。① 眼球的各部分结构中,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的是,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的是,相当于照相机暗箱壁的是,相当于照相机胶卷的是。② 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③ 晶状体凸度,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就落在视网膜的方,这种眼睛看不清处物体,叫眼。应带透镜纠正。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目标达成思考题阅读教材,观察有关的生物标本模型和挂图。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识记及理解基础基本达成目标。教师的“导”主要表现在:(1)明确学习的内容、要求,掌握观察的生物标本、模型和挂图,所使用的方法。(2)交代自主的方法。如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寻找解疑途径;观察小实验;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4、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初步达标的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的“导”主要表现在:(1)教师通过巡视,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同时收集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展示中点拨“做准备;(2)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品质和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三、“展示交流”导学
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进入“展示”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1)让学生讲,学生讲对了,教师给予肯定;学生讲得不对、不完整或深度不够,教师给予更正、补充、。注意保护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的积极性。(2)教师只讲学生不会的地方。(3)在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去寻找内在的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四、“达标提升”导学
经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点拨后,学生获得了比较系统的知识,但尚未形成技能,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达标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针对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补救措施,求得全面的达标。设计达标训练题应注意以下几点:训练题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注重知识点的迁移运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训练结束后学生互相检,互相评价中共同存在的问题点拨收集信息进行总结。
本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导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步入社会良好的奠定基础。以上浅谈生物课堂教学“导学”的应用有很多缺点和不足,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10.生物课堂中情感教学 篇十
同江市第三中学 王云峰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也指出:“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进行国情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著名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使学生自己能够教育自己。他突出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首先,他认为教师应用情感进行教育。其次,学生的任职过程与情感过程是有机的统一体。再次,要创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教育环境。可见,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学生打好德育基础,既是中学历史学科的首要任务,也是历史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一项永恒主题。而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通过教材、教法及教师的情感熏陶等诸多因素来实现的。
何谓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情感教育素材。例如:古代史第一单元所学到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所做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对考古知识的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通过了解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当时的生活状况,体会人类适应自然的漫长和艰辛,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从而更加珍视生命,善待人生。通过讨论“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促使学生从小注意培养良好素质和健 1 全人格。第二单元中通过夏、商、西周、东周的更迭,懂得重用人才、虚心纳谏、爱护民力、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初步树立亲和人民、服务人民的人生态度。而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观赏,增强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又可以通过齐桓公“不计前嫌”晋文公“退避三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故事,培养学生宽容忍让、诚信、坚毅等优良品格,等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儒家思想的礼义廉耻、明礼诚信,教给学生做人的准则;古代的优秀科技成果,特别是四大发明,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积极进取的爱国热情;张骞、班超、岳飞、戚继光、等金戈铁马、折戟沉沙、纵横驰骋、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从而,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近代史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素材更多。如:讲述鸦片战争的历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学信息就是林则徐禁烟、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讲述甲午中日战争历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就是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下令向日本吉野号撞击,中鱼雷沉没,全体官兵壮烈殉国;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就是孙中山为救国救民奔波于海外,奋斗终身。讲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时,不仅要讲述他的事迹,而且还可引用他的文章来说明。李大钊1919年11月9日在《新生活》杂志上发表的短文《牺牲》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自己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地牺牲,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在壮烈地牺牲中。”李大钊实践了这条人生之途。正是他的高尚人格所实践的人生之路,吸引了亿万人民去拼搏,才赢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样,就能使学生树立起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思想感情。特别是近代落后挨打的历史耻辱,让学生明白国强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从而使他们树立科技创新、建设国家的信念。但历史上为一己之利而出卖民族大义的龌龊之辈,例如:秦桧、汪精卫之流最终将遭到历史的唾弃,使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利益、正人正己的重要性。这些史实都可成为历史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最有效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应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结合不同年级的发展任务,设计从低到高的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各个阶段之间前后相接、螺旋发展,共同构成整个情感教育体系。充分利用教材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 2 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在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2)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3)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最后均指向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也是情感教育的终极或最后目标。
不同类型的情感教育素材,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去解决。“百闻不如一见”,即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人物、壮阔的历史场面再现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使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方法,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我们讲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如果把地动仪、水排、筒车、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的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从而产生十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们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如果拿出实证,将圆明园烧毁前后的图片展示给学生,或是把《火烧圆明园》影视资料播放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时,图片和影视资料展示给学生,学生将会受到非常深刻的教育。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可见,使用直观教具可以演示历史最壮观的场面,可以表现英雄人物的业绩,可以表现优良的民族传统。
情感教学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引起兴趣,燃起热情,激起联想,强调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和谐关系,建立最佳教学情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历史教学本身就是富于情感的教学,讲课时声情并茂,往往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达到良好的道德情感教育目的。教师应注意发掘历史知识中蕴藏的丰富情感素材,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师生共同置身于创设的特定历史情境中,通过掀起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深刻剖析特定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唤起学生相应情感。通过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感人肺腑的言语,扣击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情感色彩强烈的气氛中,师生产生共鸣。如讲祖国的“四大发明”时,语言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如数家珍,满怀自豪之情,以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讲“南京大屠杀”时,义愤填膺、声泪俱下,语言悲愤、深沉、有力,让学生产生对日寇侵略的仇恨,对国力衰弱的沉思,从而让学生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目标。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一文中的黄海海战时,教师感情充沛地说:致远舰在激烈的海战中勇往直前,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最后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25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就在军舰即将沉没的时刻,随从扔给邓世昌一 3 个救生圈救他,可他因全舰俱没,义不独生,摇手拒绝。这时他所养的名叫“太阳犬”的爱犬游到他面前,叨住他的臂膊,不使其下沉。邓世昌毅然用手揽住爱犬,一同沉没在祖国的黄海波涛之中。就这样教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听了深受感动,不禁泪下。师生同仇敌忾,共同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而产生振兴中华,富强国家的决心。
11.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篇十一
【关键词】情感教学 初中 生物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68-02
情感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生物中态度、价值认同、兴趣等情感因素的改变,情感因素的调动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并增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观意愿。初中的生物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所学的知识将理论很好的应用于实践,并能灵活的运用所学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详细探讨了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便为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情感教学在学习目标中的体现
教师在实施生物教学中,首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情感价值目标,并围绕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等。例如,教师在教授《血液循环》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而且很难懂,经常出现学生混淆血液循环过程的现象。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在制定情感教学目标时主要侧重以下几点:(1)增加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2)使学生对生命存在的条件有更深的理解;(3)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能够画出血液循环的路线图,并能说出其功能。这些方面的情感教学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借助多媒体视频展示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人体血液循环的路径,在讲解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各个构造的功能和具有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性的调动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就是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师生之间的粘合度,便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主动配合。例如,教师在教授《开花和结果》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师采用课外活动的方式,增强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植物园观赏,要求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记录植物的名称,开花的颜色、果实的样子等,同时教师在介绍的时候也顺理成章的将教材内容融入到活动中。最后教师给予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去发现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实验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生物的情感
实验教学就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的一种方式,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理论再现。通过实验的操作学生发现自己未知的事物,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生物的热情。例如,教师在组织实验《种子萌发的条件》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索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观察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的状况,从而对生物的学习产生主动性。学生通过对比条件实验的操作发现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足够水分、适度的阳光,这三者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个条件都会导致种子不会发芽。有的学生还在此基础上,继续种子萌发后的实验,计划观察种子生长的整个周期,看看有什么变化,为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奠定了实践基础。
四、借助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激发学生直接兴趣,有助于生物学习态度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通常借助合作学习、游戏教学、课外活动、多媒体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成效。例如,教师在讲授《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这部分是中考的重点又是授课的难点,传统的讲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求。通过多媒体展示生物遗传变异的过程诠释晦涩难懂的概念:“展示山羊和小山羊的图片,提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引出遗传的概念。使得学生感到学习生物也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内在动力。此外,有的教师还通过在课前给学生制作微课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提前预习,为课堂的听课做准备,也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和积极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的实施意义重大,需要教师、学生等互相配合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促进生物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更好地体现生物情感教学的艺术。情感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高效运用对初中生的个人成长也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的实施尚有许多不足,需要广大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与支持。
参考文献:
【生物课堂中情感教学】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09-23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创建09-22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经验研究论文08-22
论五环教学法打造生物高效课堂09-16
如何适应新高考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07-03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9-19
初中生物课堂观察记录10-29
生物高效课堂心得体会09-23
生活让生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06-21
课堂教学情感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