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计划书(精选6篇)
1.粽子计划书 篇一
嘉兴粽子的历史源远流长。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也是我国稻作最早的起源地之一。汉唐以来,嘉兴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稻作区,被誉为“天下粮仓”。唐・李翰在《嘉兴屯田政纪绩》中云:“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清・嘉兴府知府许瑶光重辑《嘉兴府志》卷三十三《物产》中提到:19世纪中叶时,嘉兴府地区所产的糯米品种就有诸如:白壳、乌z、鸡脚、虾须、蟹爪、香糯、陈糯、芦花糯、羊脂糯等三十几个品种。同时,嘉兴历史上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猪生产基地,肉鸡和鲜蛋产量和质量也很高。这些丰富优质的农副产品原料,为发展各类花色粽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这也是后来形成五芳斋粽子独特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嘉兴在每年初夏都会举办中国嘉兴粽子节,全国各地粽子厂家云集,在嘉兴开展粽子文化系列活动,有粽子擂台赛、包粽子表演、百粽宴、参观粽子博物馆和龙舟赛等民俗活动。
嘉兴粽子的做法
糯米又叫江米,是家常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嘉兴粽子是怎么做的?
食材准备
主料:江米(糯米)、猪后腿肉。
佐料:糖、盐、红酱油、白酒。
其他:粽叶、草绳。
制作精良
1、制馅:
包制鲜肉粽的馅,用的是肥瘦适中去皮的腿肉,按横丝纹切成长方形的小块,然后放入盆内,不用酱油浸拌,而是加入少量的食盐、白糖、味精、白酒等,用手反复拌搓,直到肉块出现“小白泡”为止。这样的肉馅煮熟后特别香嫩,有火腿风味。如果按直丝纹切割,再用酱油一浸,肉不易煮酥,吃起来还有点酱油味。
2、淘米:
糯米是包轧粽子的主料,不仅讲究米质好,而且淘米时有诀窍。就是淘得快,洗得净,最后用清水一冲,不再用手去搅拌。如此,过15分钟左右,米中积水就可以沥干了。因为淘过的米吸水量少,用酱油拌米时,咸味就容易吸收进去。
3、烧煮:
烧煮时也和一般煮法不同,不是用冷水,而是用开水落锅,不使粽子里的味道走失。
用上述方法包制出来的鲜肉粽,刚起锅时削开箬壳,放在瓷盆内,用筷子均匀地夹成四块,块块有肉,糯而不烂。吃起来鲜滋滋,油津津,油而不腻,独具风味。
嘉兴粽子除顶顶著名的鲜肉粽以外,还有猪油细沙粽、鸡肉粽、八宝粽、排骨粽等品种。
简易肉粽
配料:圆糯酌量、五花猪肉300公克、盐1/3匙、粽叶及水草绳适量、酱油1/3碗、米酒、味精各少量。
做法:猪肉切成5公分条,用酱油、米酒、味精浸泡一夜;糯米用浸过肉的酱汁加盐拌匀,停置10分钟后再拌到均匀为止;粽叶2张背背相对,由叶蒂1/4处折成一直角匙状,取约2匙米铺在叶匙内,肉条直放其中,再铺2匙米盖满肉条,托叶匙的手要保持开头,配合另一手的动作;将粽叶剩余部分由米末处折盖上去在折处把两边的角折好。粽身由托叶的手全部握住,中一手将盖叶部分捏合折下;用草绳将折叶处绕紧扎好,再绕扎整个粽身;粽子全部包好后放在大锅中,放入冷水用大火煮滚后改用中小火续煮4小时,熄火焖1小时。
嘉兴粽子简介
嘉兴粽子是浙江嘉兴汉族传统名点,具有悠久历史。嘉兴粽子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称。尤以鲜肉粽最为出名,被誉为“粽子之王”。嘉兴粽子因其滋味鲜美,携带、食用方便而备受广大旅游者厚爱,有“东方快餐”之称。
嘉兴粽子中最为出名的就要数五芳斋粽子。五芳斋粽子号称“江南粽子大王”,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而著称。五芳斋粽子按传统工艺配方精制而成,选料十分讲究,肉粽采用上等白糯、后腿瘦肉、徽州伏箬,甜粽则用上等赤豆“大红袍”,通过配料、调味、包扎、蒸煮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民国初年,有一批浙江兰溪人来到嘉兴,他们在冬天经营弹棉花生意,春夏时节挑了粽子担走街串巷地叫卖粽子。民国十年(1921年),张锦泉在张家弄6号开了首家“五芳斋粽子店”。数年后又有两个嘉兴人冯昌年、朱庆堂在同一弄里开了两家“五芳斋”粽子店,三店分别以“荣记”、“合记”、“庆记”为号,并在粽子的选料、工艺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使粽子技艺日趋成熟,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成为名扬江南的“粽子大王”。1956年,三家店合并为一家“嘉兴五芳斋粽子店”,并一直传承至今。
2.粽子计划书 篇二
肉馅和蛋黄馅粽子, 是我国南方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品种, 但是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是禁止携带和邮寄入境的。为了避免在携带、邮寄粽子进出境时遇到了因检疫风险而遭拒的尴尬,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公众, 应事先了解清楚目的地国家对携带物、邮寄物的检疫要求, 详细名录内容可查询国家质检总局动植司网站。从中浏览可以发现, 至少有29个国家和地区是禁止或部分禁止中国大陆粽子入境的, 其中日美英等6国禁止肉粽子或蛋黄粽子入境。
据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因一些品种的粽子含有肉类成分, 存在携带禽流感、口蹄疫及其他检疫性疫病传播的风险, 而且, 携带、邮寄的粽子经过长时间旅程易发生变质。为此, 一些国家对携带、邮寄粽子入境采取限制措施。按照目前我国的相关规定, 含有肉类成分的肉粽及火腿粽等产品, 也禁止携带、邮寄入境, 其他类粽子可以携带、邮寄入境。除肉类制品外, 禁止入境的还包括水生动物产品、动物源性奶及奶制品、燕窝 (罐头装燕窝除外) 和新鲜水果、蔬菜等。
早在2009年, 欧美就对中国的月饼纷纷提出新的要求, 包括月饼中不得含有某些成分, 对保质期要求不能超过多长时间等等, 。其实好多年以来, 传统的月饼也有《月饼》国家标准要求, 这个标准是GB19855-2005, 是2006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而粽子至今查阅不到有什么标准可遵循。对此我国有关食品和卫生部门也一直没有什么明确的说法, 中国的老百姓也没其他什么新的意见, 那企业继续制作和销售就是了, 只要不违反食品卫生法就算说得过去。而其他国家对这类食品按照各自国家有关的技术要求提出进口和邮寄的要求, 那是人家的事情。你能满足顾客的要求, 他就和你做生意或允许你邮寄, 你达不到人家要求, 人家就不买你的账或不允许你邮寄。所以没有必要埋怨那些“老外”的要求, 甚至动辄就联系到“打压中国”的高度。真正需要的倒是应该设法使生产厂家或生产个体遵纪守法, 及时制修定现有的产品标准, 适应各种顾客的不同要求才是硬道理。拿一个国内单一的标准, 甚至还是无标生产, 对付众多类不同国家顾客多样性的要求, 是不现实的。
一些国家之所以对邮寄粽子进行限制, 是因为不同国家的检疫标准不一样, 而并非出于贸易壁垒或滥用职权。因为贸易壁垒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土商品, 对国外类似产品进行的限制, 而粽子只有中国才有, 国外很少有生产粽子的厂家。粽子和月饼一样,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食品, 特别是粽子加工制作方法十分简单, 但其保鲜技术普遍比较落后。除了保存困难、容易变质之外, 有些粽子本身所含有的高糖分、高油脂等问题也不符合西方现代餐饮的营养标准。因为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不确定因素太多, 鸡蛋里可能含有三聚氰胺, 肉里可能有瘦肉精, 奶里可能有黄曲霉素。另外, 在对粽子的众多限定标准中, 欧盟对含干果类的粽子中黄曲霉素B1的含量也作出了特殊的规定, 其标准也远高于中国的标准要求。此外, 影响粽子的安全因素可能还包括添加剂超标、微生物指标超标、酸价、过氧化值超标, 理化指标不合格等。只是你的亲人和朋友所在国家如果有限制的规定, 那就只好遵守当地的规定了, 他们只有遗憾地不能品尝到国内亲人的粽子了。
3.粽子计划书 篇三
粽子最初是用作祭祖及神灵。从粽子的古称“角黍”可溯其源。“黍”原为中国北方的一种农作物,五月成熟。古人用菰叶包上黍米,成为类似祭坛上牛头的形状,作为祭品,称“角黍”、“角粽”。东晋范注《祠制》中说:“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时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
粽子作为祭祀用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但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则是在晋代,这一时期,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到了唐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美味食品。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元代时,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出现豆沙、松子仁、枣子、核桃等,品种更加丰富。
明清两代,粽子更是作为一种吉祥食品。相传,那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细长像毛笔的粽子,称“笔粽”,取其谐音“必中”,为讨吉言口彩。另一说法,这种“笔粽”吃到肚里,考场答卷,可妙笔生花。
如今,粽子与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饼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每年五月初,很多家庭都要浸泡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
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由来已久,不分东西南北,那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小编认真查阅相关资料,还真找到了一些端倪。
一般认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实际上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众的心里愿望而已。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历史
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4.【精华】粽子作文 篇四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粽子作文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粽子作文 篇1早晨,我一起床就闻到一股清香,于是连忙跑到厨房,一看原来是妈妈在包粽子。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妈妈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妈妈告诉我包粽子,首先要把棕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
先把长长的棕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棕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之后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粽子煮熟了,我吃着粽子便问;妈妈,粽子是怎么来的?妈妈说:说来话长,屈原是我国一位著名的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在他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流放期间,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秦军攻破,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江身死。因此,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鱼龙虾蟹吃掉,做了粽子投入江中。听了妈妈的述说,我不禁敬佩起屈原来了。端午节_包粽子作文500字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往常一样,早早地起来去上奥数课。走过菜场时,我发现那里特别热闹。卖粽子的地方,有四五个人在那里包粽子;买鸭子的地方也排起了长队。我心里纳闷,今天到底是什么节日呀!妈妈告诉我,今天是端午节,下午要到婆婆家去。我高兴极了。
下午,妈妈带我到了婆婆家。还没进门,我就看见婆婆家门前插着艾草。艾草又长又绿,还能驱蚊去毒,对人可有帮助啦!妈妈说端午节一般人家都会插这个,驱蚊避邪。我一进婆婆家,婆婆就拿来一个鸭蛋,而且还用红、黄、绿、粉四种颜色的丝线包着。婆婆把它挂在我的脖子上,说:这是送给你的小礼物。
我拿着鸭蛋,忽然想起语文书中有端午节的作文,但上面说的不是这四种颜色的丝线,而是红、黄、蓝、黑、白五种颜色的丝线。于是,我把它告诉了婆婆,婆婆说:你懂得真多,婆婆一定改正。吃晚饭了,今天的晚饭特别丰富,有五黄,它们是黄鱼、黄瓜、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咸黄鸭蛋五种带有黄字的食品。还有五红,红虾、红苋菜、红豆粽子、考鸭、红心鸭蛋,婆婆说这是现代的端午流行的。我这才恍然大悟,难怪买鸭子要排队。晚饭我吃了很多,五黄、五红尝了个遍。过节真好,既有礼物,又有好吃的,还能学到知识。
粽子作文 篇2端午到了,街上卖粽叶的又多了起来,空气中到处都飘着粽子的清香。在这个全民族的传统节日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丰富的民俗文化,更是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端午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每逢端午那天,都有很多的风俗: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等等,而这一天也是我们全民族团圆的节日。每到那
天奶奶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清水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用粽叶裹紧煮熟。到了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清香的粽子,那是一种多么>温暖的亲情气息。
相传端午的主要活动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其中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据说,很久以前,爱国大诗人屈原为了坚持他的爱国主张却被别人陷害,遭到流放,痛心疾首的他忧心如焚,在极度的失望和痛苦中怀抱石头自尽于又急又宽的汨罗江中。闻讯而来的**,怕江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便用苇叶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这样鱼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龙舟竞渡是人们为了竞相捞救爱国诗人屈原而延续下来的。正好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以示悼念。
千百年来,汨罗江边,江水悠悠。正是屈原的这种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我们的中华民族不断奋勇前进,人们在每年的这天都对他寄托了无限的哀思。我们要从中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来热爱我们的祖国,建设我们的祖国。
粽子作文 篇3我喜欢吃可口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连包粽子的过程也全然不知,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一有粽子,我就吃个精光。姑妈看了,总是说“就知道吃,不知道自己做。”今天我要拜师学艺——包粽子。我头一回这么专心致志!我乖乖地在姑妈身旁耳染目睹,看了看这包粽子根本难不住我吧。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能包得漂亮而结实真的非常不容易。
姑妈瞧我这么认真。让我动手包粽子,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姑妈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鲜嫩的猪肉,再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不让儒米宝宝溜走。我得意极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淘气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十分生气哦!姑妈看了,说‘遇到事情要有恒心,要有耐心,方法。姑妈来替你“解了围”——割掉一些糯米,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
我接过长长的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十分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样的粽子在姑妈的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骨子里的吃奶劲儿顿时上来了。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
5.劳技教案粽子 篇五
现在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们接触到现代化的娱乐工具日渐频繁,像电视、电话,尤其是电脑和手机,可以说是如影随形,还有不少的学生迷失其中,少儿近视眼、青少年网迷也就慢慢产生了。自然而然,也在不知不觉中,错失了很多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机会,更错失了本应该学习到的基本的生活技能与文化知识的机会。通过制作“五彩香包”这样的活动,一则可以让我国的传统文化文化继续传承发扬下去,二则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我特设计了这样的劳技课。
教学特色:
积极实践,快乐体验。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制作“五彩综”,继续传承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儿童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他们自尊心强、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而且具有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对于基本的劳动技能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都能够顺利进行。再加上劳动技能课对学生来讲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再加上教师 “积极实践,快乐体验,以及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的教学特色,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其中,成就“积极实践,快乐体验,以及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的教学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完成手工粽的制作,学会绕线。
2、根据个人喜好,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五彩手工综,拥熟练掌握折、包、绕、组装等技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明确制作一个完整的手工粽,手工粽如何缠线,以及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的问题,学会制作手工粽。
2、在学生制作手工粽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对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制作手工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组内合理分工,为更好的作品齐心协力。
2、在进行作品展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他人意见的态度,以及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够有意识地去完善自我,做生活的小主人。并为传承、发扬我国的灿烂古典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学重难点:
完成制作手工粽,缠线的顺序、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好的手工粽、没有缠线的粽子、毛线、双面胶、剪刀。
学生准备:手工粽制作材料、毛线、双面胶、剪刀。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引入,农历五月初五,风俗习惯等。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板书课题:五彩香包。
上节课,我们各小组的成员通过小组合作,也做出了香包,但是你们手中的香包和老师手中的香包一样吗?(生:不一样)相比起来,谁的更漂亮呢?(生:老师手中的香包)那你们想不想让你们手中的香包也变得和老师手中的香包一样漂亮。(生:想)那我们这节课就继续制作五彩香包,完成最后一个步骤——缠线。(板书:缠线)
二、五彩香包——缠线
师: 缠线也是一门技术活,只有抓住技巧,才能缠出精美的五彩香包。
师:俗话说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们要是想比老师做的还要好,大家学的时候可要认真哟!
1、教师示范讲解---五彩香包的制作方法: A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五彩香包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往老师这儿看,老师拿出我们上节课制作的五彩香包半成品。首先用食指和中指上下拿着香包,在香包的棱角边缘,贴上双面胶,并把双面肩上的白色部分撕掉。
接着,开始产毛线,可以一次用一条线,也可以同时用两条线来缠。缠的时候,将彩线末端粘在粽子顶端的缝中,用左手拇指和中指捏住粽子上下两端右手将彩线依次缠在1、2、3三个角上一直缠下去,在缠的过程中,线条并排走,不交叉,中间不留缝隙,自由更换颜色,可用也可打结或用双面胶进行链接,缠的时候毛线不留在外面,缠完后把线剪断,末端粘上双面胶,用针塞入粽子的缝里。)
B传授秘诀——合作的技巧与效果
师: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可以把五彩香包作的又快又好的秘诀。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想)
就是在五彩香包的缠线的时候仍然要进行分工合作。可以两个人两个人缠线,两个人换线,可以把不同颜色的线连在一起,从而不耽误缠线的时间。这样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就可以在有效的时间段节约人力和时间,制作出最完美的五彩香包。
师:对于老师的示范讲解,还有哪位同学不明白制作方法的请举手。(有的话,老师进行说明。以保证同学们真的了解了五彩香包如何缠线。)既然大家都清楚了,那么,现在我来说明一下我们的制作要求:
2、制作要求:(课件出示)(1分钟)时间:在1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不能按时完成的取消展评资格。
作品设计: 实用、美观、有创意。
评比:获得制作一、二、三等奖的小组,小组代表可以从老师的文具袋里选取自己喜欢的一种礼物作为小成员的奖品。
活动提示:制作五彩香包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要维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同时注意把制作香包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乱扔,收集整理到自己的袋子里。这样,我们的制作活动才算完美!
1、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15分钟)
师:还是那句老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实力。3个音乐结束之后,会进入3分钟的倒计时。请同学们把握好时间。现在各小组开始为各小组的香包缠线。计时开始: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品展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哪一组的票数多,哪一组获胜。)(5分钟)
1、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加这次展评。
师:下面的时间,请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拿着你们小组的作品参加这次展评。
2、班级同学按展评的要求对展出作品进行点评。
师:现在,参加展评活动的各组的代表都已经站在了台上。那么,台下哪位同学想对台上同学的作品依据展评的要求进行一下点评呢?或者,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3、拉选票
师:现在,由各小组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在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之前,老师先声明一下的我们展评投票规则。(课件)(课件出示)展评投票的规则:
(1)投票时,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
(2)每人只有一次的投票机会;
(3)本组学生不投本组的票。
师:下面由各组的代表依据评比的要求(课件)依次介绍他们的作品,为赢得更多的票数做最后的努力。
你是不是希望在座的老师和同学都能够投你一票?那么现在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话?
4、投票。
师:现在进入了展评活动最关键的时刻:投票。(教师准备卡片纸,把票数写在卡片纸上。)
5、评。
师:请各小组的代表把你们的记分卡拿好,通大家的观察,我们得出我们的一、二、三等奖————其余的小组,虽然你们这一次没有脱颖而出,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你们继续努力下去,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也会像他们那样站在领奖台上。谢谢你们的合作!一、二、三等奖小组的代表留下来。其他小组的代表回到座位上。
6、颁奖
师:现在进入到了活动的最高潮-----颁奖。请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小组的代表依次从老师的文具袋中选取一种礼物作为你们小组的奖品。
7、谈获奖心得(采访冠军小组代表)
师:现在,各组的代表已拿到了自己的奖品,现在我来采访一下我们获得一等奖的小组代表: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师: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送一、二、三等奖小组的代表回到他的座位上,同时祝贺他们在这次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教师总结:
1、学生谈收获。
师:转眼间,我们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就快要结束了。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2、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掌握了五彩香包的制作方法,体会出了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快乐。这是我们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五、作业
课下呢,请同学们各自制作一个五彩香包送给自己的妈妈,说一句你暖心的话,表达一下你对妈妈的心意。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合作!
粽子
作者:清莲诗人
我相信包粽子是在包 虔诚的心情,多少朝代褪去 却因一个人悲怆的一跳 赢来百姓永久的崇敬 粽子伴清香的艾草而来 粽子伴激情的波涛而来 粽子伴铿锵的锣鼓而来 粽子的味道是文化的味道 粽子的思念是中华的思念 我相信吃粽子是在咀嚼 遥远而鲜活的记忆,历史啊,因 风云突变而跌宕起伏,汨罗江用 清澈的水流融合了孤独而伟大的 灵魂,从此,国破家亡写进了 沉重的叹息或者拷问
我相信民族需要这种无畏的勇气和感情 所以,赛龙舟,吃粽子,以举世瞩目的 盛大节日的仪式流传到现在,成为 人民共同的心声
粽子的由来
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 得儿子的说法。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由于饮食文化的传播,早在古代时,我国制作粽子的技术就传到了国外,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秘鲁人是在圣诞节吃粽子的,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欢庆圣诞节,一边吃粽子,甚至连一些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天也要赶回娘家,再来尝尝母亲亲手制作的粽子。
缅甸人也爱吃粽子。在端午节,他们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诱人,软软的,甜甜的,别有风味。
日本的端午节是在阳历的五月五日,他们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状酷似钟形。
马来西亚人包的粽子,形状很像我国广东的粽子,其特点是个头较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还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6.粽子计划书 篇六
说起航天,大家一定会觉得是“高大上”.诚然,航天涉及到人类社会最前沿的科学和最先进的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航天就高深莫测、难以理解.航天探索体现了人类对于未知的好奇,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人,我们应当对航天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认识[1].
航天中一些基本原理其实并不难.就以这次火箭回收为例,我们完全可以把它想象成在吃完竹筒粽子之后把竹筒回收利用.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在买到竹筒粽子之后直接把竹筒扔掉,而不是收集起来再次利用,那粽子的价格一定会高好几倍(甚至很可能我们再也吃不起了).对于火箭而言,火箭第一级上的储液箱和发动机占了火箭制造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如果能将这些东西成功回收利用,将大幅降低制造火箭的费用.
当然,回收火箭肯定不像回收竹筒那么简单.如果要想解释清楚火箭回收这件事,我们需要从航天的原理说起.假设我们朝远方扔粽子,粽子在被扔出去后会下自然下落,最后落到地面上,这是因为粽子受到了地球重力的作用.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扔出物体的初速度越大,物体会落得越远.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以非常大的水平速度(7.9km/s)扔出粽子,粽子一边水平飞行(7.9km/s)一边落向地面(4.9 m/s).我们知道地球是圆的,地表每7.9 km就会下降4.9m,如图1.这样,粽子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也就是说这个粽子能够一直在太空中运动,这就是人类进入太空的最初步的设想.
是不是觉得上面这段描述很简单?如果你能想明白上面这段话,那么恭喜你领会了伟大的艾萨克·牛顿爵士的想法.牛顿曾设想在一座高山上架起一门大炮,只要这门炮的威力足够大,炮弹的速度足够快,炮弹就可以围绕地球一直飞而不掉下来.
然而,要使得粽子能够达到这样的初速度(7.9km/s,第一宇宙速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我们把给粽子加速想象成人类爬树,假设一个人吃一个粽子所获得的能量是一定的,那么当他带着一大捆粽子爬树时,他应该怎样做才能爬得更高呢.一个显而易见的办法是吃掉一个粽子就立刻扔掉竹筒,这样他携带的重量就会变轻,也能爬得更高.类似地,在用火箭执行发射任务时,可以把火箭分为多级,最下面一级的燃料烧光之后,就把这一级扔掉,然后把新的一级的发动机点火,继续加速,就是多级火箭的设想.
是不是觉得上面这段解释同样不难?如果你能想明白上面这段话,那么恭喜你理解了伟大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现代宇宙航行学的奠基人,被称为航天之父)的想法.
人类目前所制造的火箭,一般都是两到三级串联而成(还有一些火箭在第一级上并联了助推器),图2为带助推器的二级火箭入轨示意图.这次SpaceX火箭回收试验针对的是猎鹰9号火箭的第一级,也就是说,猎鹰9号火箭的第一级从200km高空穿过大气层落到地面上,并且火箭的关键部件不受损坏.可以想象一下,火箭要从几千层楼的高度开始下落,落到地面时的速度会非常快,这将给火箭回收带来很多困难.
目前在回收航天器时所采用的着陆方案主要有两种:硬着陆和软着陆.硬着陆方案的一种典型代表就是利用降落伞在航天器进入大气层之后进行减速,使之直接落在地面上(我国的神舟飞船返回舱就是采用这种方案);软着陆方案的一种典型代表就是利用航天器的发动机提供推力来平衡重力,使得火箭能“平稳”地落在地面(SpaceX就是采用这种方案).
显然,软着陆方案对于技术的要求更高,SpaceX这样选择,原因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如果我们把飞船返回舱想象成速冻饺子,把火箭想象成挂面,把大气层比作锅里的开水.如果有做饭经验就会知道,下饺子的时候,饺子会直接沉到锅底,一般不会破裂(除非你技术太差);而下挂面的时候,挂面会很快在锅里变软(即使你技术很好).如果采用硬着陆方案,飞船返回舱和火箭在穿越大气层过程中就可能有类似下挂面的现象,如图3.
当然,让火箭平稳落下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合理地控制火箭底部发动机的推力使得火箭下落的速度不要太快,还要保持火箭的姿态稳定(即保持火箭“头朝上”的竖直状态),否则火箭就会因受力不平衡失去稳定(可以想象一下吃火锅时翻滚的蟹棒).如果把一个印度飞饼以平摊的状态抛向空中,飞饼会保持平摊的状态落下;而把一个竹筒粽子以竖直的状态抛向空中,经验告诉我们,粽子通常不会乖乖地保持竖直的状态落下.
更具有挑战的是,SpaceX的火箭在刚开始下落时几乎是“平躺着”,这就使得保证火箭在靠近地面时维持竖直状态变得更加困难.如果火箭“倾斜”落下来与地面发生碰撞,火箭上的部件和结构有可能因此受到损坏,甚至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需要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扶正火箭,这正是火箭的回收控制系统所扮演的角色,也是火箭回收的关键.
SpaceX在提出火箭回收方案时并不被看好,猎鹰9号的火箭回收试验也是在经历几次失败之后才获得成功.令人敬佩的是,SpaceX的团队在CEO埃隆.马斯克(同时也是汽车公司特斯拉的CEO)的带领下经受住了失败的考验,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极有价值的贡献.
火箭回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然而正如前文所述,相关的航天原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理解.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一颗好奇心,敢于探索陌生的领域,其实每天都可以对这个奇妙的世界多一点了解.
希望大家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不要忘记仰望星空.作为地球上的智慧生命,我们的征程指向星辰大海.
致谢衷心感谢李俊峰教授约稿、修改论文、提供资料.
摘要: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成功回收“猎鹰9号”火箭第一级,点燃了大众对于火箭回收的关注热情.本文试图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介绍一些与火箭回收相关的航天原理,利用竹筒粽子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解释宇宙第一速度、多级火箭、软着陆等科学概念.
关键词:航天,火箭回收,竹筒粽子,软着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