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老师忠告(精选14篇)
1.高考阅卷老师忠告 篇一
写作文最好花四五十分钟,并且最后一定要写完,宁可短尾也不要无尾,否则扣分相当厉害。
作文其实拉分不多,但是如果你没写完,扣十分十二分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你抓紧最后的时间,写个结尾,基本上就只会扣个7分左右。
此外,要善于为标题做“美化”,它可以使阅卷人眼睛一下子亮起来,但是千万不要使用非常晦涩的标题,建议简单直接比较好。如果第一眼都没读懂标题,那也会让你的基础分降低。
语言功底弱的考生注意写短句子,水平高的考生要调动已掌握的知识,使文章流畅,有文采。
不管大题小题先抢会做的题,再做有一定解题思路的题,然后拼感觉困难的题,最后再抠实在不会的题。这样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拿分。所以考试整体上是按照顺序来做题,但是一定要学会取舍。
抓紧时间。不为小题纠缠不休。选择题每个题平均控制在一分半钟以内。
选择题填空题完成,也只能花50分钟左右,不可在选填题耽误太多的时间,影响后面解答题的发挥。
尤其是基础题,以选择题的前八题,填空题的前四题,解答题的前三题,一定要死死的抓住这些得分点,数学就不会考太低的。
英语作文首先字数要够,只要字数够,最低7分、8分可以保证到手。
最差最差的情况,就是你不会写英语作文,那你就从选择题或者阅读题目,或者完成句子里面挑几个句子出来,替换为作为中需要的单词,一定要避免作文字数不够的情况。
不建议学生在英语作文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尤其是很多同学喜欢打草稿,但是最好的方法是,在纸上写一个作文的框架以及主要观点,就可以直接在答题纸上写了,如果你的写作文速度慢,那就更不推荐打草稿了。
2.高考阅卷老师忠告 篇二
200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短文改错真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标有题号的每一行作出判断:如无错误,在该行右边横线上画一个勾(√);如有错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则按下列情况改正:
此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
此行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此行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原行没有错的不要改。
After five years away in my hometown, I find that 76. from
the neighborhood which I used to living in has changed77. live
a lot. The Sichuan Restaurant and the older fish shop 78. old
across the street from our middle school were gone. 79. are
There exist now a park that has a small river running 80. exists
through. The factory at the corner of Friendship Street and 81. √
Zhongshan Road has been moved out of the city, and∧sports 82. a
center has been built in their place. The market at the corner of 83. its
Friendship Street and Xinhua Road has been given way to 84. been
a supermarket. Besides the bookstore next to our middle 85. But school is still there.
以句为单位,纠错分主次
做短文改错题一定要以整句为单位来进行,切忌以行为单位。否则一来会切断句意,二来可能会读到几个半句造成理解障碍,无法判断出题点所在。比如今年短文的第一句话就跨了三行,对应的则是76、77、78三道题。78题对应第一句的“a lot”和第二句的前半部分。很显然,78题利用“a lot”出题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对于第一句话,我们重点应该是找出其对应76、77的两行中存在的一处或两处错误(如有,则分别对应76、77题;如只有一处,则另一题画对勾即可)。同理,短文第三句话对应的题目是80、81题。我们也可以判定81题对应第三句的可能性较小,因为相对应的文字只有“through”这一个词,所以第三句的纠错重点在80题对应的行中。这就是“以句为单位,纠错分主次”,大家可以利用83题进一步体会一下。
备考提示:多进行模拟练习,养成以句为单位做题的好习惯。
宏观看全文,严把时态关
很多考生在做今年的短文改错时都出师不利——76题的出错率相当高。此题与79、84、85题并列为今年全国卷I短文改错题的“四大杀手”。其中,76和79题都与时态有关。
其实,第一句话的“After five years away in my hometown”已经给整篇短文确定了时态。但许多考生恰恰就败在了这个after引导的时间状语上,认为全文应为一般过去时,于是将76题对应行中的find改为了found。其实,第一句话可译为“在离开家五年以后,我发现……”。我们在翻译时就应该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既然是“离开家”,又怎么会出现“in my hometown”呢?76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固定词组“away from (离开、保持距离)”,正确的改法是将in改为from。至于after,尽管我们常说它“更常用于”过去时,但这并不等同于after“只能用于”过去时,否则我们不会见到这样的句子:“After completing it, please return the form to us.”——这句话显然是一般现在时嘛!
受after的影响,答错76题的考生几乎都接着败在了“四大杀手”之二的79题上,认为这道题对应的行没有错。其实,这道题所在的句子与第一句话在时间上有很强的关联。我们已经分析出第一句话中的find没有问题,那么整篇短文的时态就应该是一般现在时,所以第二句最后的“were gone”时态错误,79题应将were改为are。
备考提示:第一,严把时态关。在复习时态时,不要满足于判定某一单句的时态,一定要重点掌握如何在一篇文章中合理使用各种时态。比较有效的办法是:首先,研读语法书,了解各种时态;其次,利用阅读,分析单句时态和文章中各种时态是如何合理衔接和使用的;最后,进行大量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的练习,学为己用。第二,宏观看全文。在做改错题前先通读短文对解类似79题这样的题十分重要。
破解“朦胧题”,改词不改性
这里的“朦胧题”是指短文改错中那些看似答案不唯一,而官方正确答案却是唯一的题目。今年的全国卷I短文改错中就有两道这样的题。比如80题考查以there开头的句子表示“存在”时的主谓一致。这样的句型有两种:“There + be动词”和“There + 系动词(如exist、remain、appear等)”。不管是哪种,句子真正的主语都不是there,而是最靠近谓语动词(be动词或系动词)的那个名词。80题中,最靠近exist的名词词组是“a park”,显然是单数,因此exist应改为exists。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一部分考生将exist改为了is,这在语法上没有错误,只可惜不是官方的正确答案。顺便提一下:有一部分同学在改exist时写成了existes,真是可惜!
再比如考查代词的83题“(sports) center has been built in their place”。这个their究竟指代什么?读一下前半句就会发现,这句话真正的主语是factory,“at the corner of Friendship Street and Zhongshan Road”只是插入成分,位于主语和谓语“been moved out”之间,补充说明主语的位置。Factory正是后面的代词要指代的内容,因为factory是单数,所以不能用指代复数名词的their,而应用its。但一些考生给出了很多也可以算是正确的改法,比如改成this、that、the,可是官方答案只有一个——their改为its。
备考提示:在解题时若遇到类似的“朦胧题”,怎么才能不丢分呢?改词不改性。注意今年真题的官方答案:76题in改为from,都是介词;79题were改为are,都是be动词;80题exist改为exists,都是实义动词,甚至词根都没变 (若改为is,则是be动词,词性变了,算错);83题their改为its,都是物主代词(若改为this、that,则都是指示代词;若改为the,则是定冠词,词性又变了,也算错)。由此可见,大家在平时训练时可以打开思路,尽量寻找所有可能的改法,但真正解高考短文改错题时,要尽量做到改词不改性。
动词是核心,复习广而精
历年高考的短文改错题中,动词的用法都是考查重点。我们针对动词进行复习时,一定要做到广而精。所谓“广”,顾名思义就是要全面复习中学所学过的动词,尽量避免遗漏。今年考查了use和give两个动词的用法。宽泛一点说,79和80题考查的也是动词用法。所谓“精”,就是在广泛复习的基础上,重点复习一些使用较为频繁的动词的用法和看似简单实际上用法变化多样的动词。77题考查了“used to do sth.”这一常用的固定词组,将living改为live即可。“四大杀手”之三84题考查的是“give way to sth.”的用法,其中的give可以说是初中词汇,看似简单,但实际上用法变化繁多。“Give way to sth. (被某物取代)”本身就有“被动”的含义,无需用被动语态。因此,84题应将“has been given way to”中的been去掉。
备考提示:复习动词时应重点关注中学期间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动词,如like、use、make、get、take等。这些动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用法纷繁复杂。备考期间应随时查阅字典,反复记忆这类动词的各种用法。
“连词”多类似,做题要细心
这里所说的“连词”是指那些用来连接句与句、段与段和表明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包括但不限于连词。从词性上讲,这类词包括所有连词、代词、部分副词和介词。这些词的中文含义有的十分类似,但用法却有天壤之别,大家在复习和做题时一定要格外小心。
第六句话对应的85题可以算是“四大杀手”中最阴险的一个了。通过与第五句话的逻辑联系和本句末尾“still”一词的解读,有些考生发现这里是转折,于是将Besides改为However,但却忽略了一个细节:however表转折时很少用于句首,而多用于句中且前后要用逗号与句子隔开。也有一些考生把“Besides”改为“Except”,理由是besides意为“除……之外,还有”,表示“包含”;而except意为“除……之外”,表示“不包含”。短文中使用besides不仅句意不通,而且也造成了句子结构缺失。Except尽管有“except sth.”的用法,但用在这里显然会造成句子结构缺失,所以这么改不对。
还有些考生终于改对了,将“Besides”改为“But”,但可惜他们当中又有很多写的是but——忘了要改的是一个位于句首的词,首字母怎么能小写?!所以提醒各位同学:做题务必要细心。
备考提示:熟悉连接词最好的方法就是多阅读,尤其是阅读一些与高考短文改错文风接近的记叙文。阅读时翻译连接词所在的上下文,可帮助大家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深入掌握连接词的用法。
答题有要求,违规要扣分
短文改错的答题要求写得很清楚,但每年由于不按要求答题而丢分的仍大有人在。仅在笔者经手的上万份试卷中,因不按要求答题而被扣分的试卷大概就占到10%。今年阅卷中笔者发现的违规情况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标记多余 比如76题,本应是在in下面划线,然后在题号后填写from,但有的考生却在find下面也划了线。可能他最初想改find,但最终决定改in时,却忘记用双斜线划掉之前划在find下的横线。再比如81题,本来在题号后面画勾即可,可有些考生偏偏在原文中某个词下面划了线。还有84题,要求是在been上划斜线或横线,并在题号后写出。但一部分考生却不仅在been上划了斜线,还在been下面划了横线。
标记不全 比如84题,虽然原文中在been上划了斜线,在题号后填写的时候却只写了been,没有划斜线。
标记不准确 比如77题,应该是在living下划横线,但一些考生,连后面的in也划进去了。
填写不符合要求 答题要求上明明写的是“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但还是有些考生受平时不好的解题习惯影响,在横线上这样写:in → from;living → live;older → old……
备考提示:在平时的模拟练习中要坚持按高考英语的标准答题,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以上是做好短文改错题的几个要点,希望这些方法能有助于各位“准高三”的同学复习和备考。
作者简介:
3.阅卷老师谈高考各科答题技巧 篇三
历年高考阅卷中,考生都会有一些失分的软肋,有可能是作文错别字太多、有可能是审题不够仔细,也有可能是卷面太潦草。高考阅卷是一个什么样的流程,如何才能通过整洁的卷面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以及考场上如何制定答题策略才是最科学合理的?五位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为考生支招
高考作文注意事项:
1.高考作文打分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需要四步来完成,内容、表达、发展各占20分,还有一个扣分,上限是15分,最后得出总分。评价中内容以题意和中心为主,文章首先要符合题意;表达的关键是语言和文体,文体要鲜明;发展要求有文采、有创新,有文采指表达有感染力,而内容观点比一般人深刻就是创新。还有几个具体问题是:无题目的扣2分,字数不够的每少50个字扣1分,错别字一个一分,不重复扣分。
2.注意书写问题。卷面要整洁,字体要工整、美观,相反书写不好可能会影响成绩。
3.避免错别字,错别字一多不仅扣分,老师也会对考生的语文素质产生怀疑,印象也就差了。
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题不准,偏离或背离题意
场作文就要做到“主题先行”。虽然说话题作文开放性很强,但也有限制因素。因此写作时必须有一个严肃认真的审题过程。审题时要做到“能放能缩”,首先是放眼看话题内容,抓住话题核心进行发散思维;其次是聚焦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点”,切入进去,集中笔力加以突破。
二、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认识肤浅,缺少思想
去年的高考作文也是很大一部分考生都写了议论文,但很多的作文只知堆砌事例,缺少分析说理,致使论证深入不下去,多个论据在形式上、内容上都属于一个层次、一个类别,没有有机的联系,有的甚至与论点本身都缺少必然的联系,对所选材料认识肤浅,不能谈出自己的看法,例如有的文章通篇都是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找不出自己的话语,不少考生都提前背好几篇经典的范围较广的文章,但往往套用化用的技术不精,只是原封不动背例子,不会删减或改变角度,不能找出能为文章观点服务的内容,更别说从中概括出自己的思想了。面对一个话题,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作由此及彼的联系,由因到果的推断,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由个别到一般的思考,来深入认识并准确诠释话题,并作深层次的开掘,注意理性地分析,能站在理论的高度认识问题,揭示事物的本质,因为你的观点只要比一般人深刻就是创新了。
三、文体不明,盲目求新,胡编乱造,感情失真
在阅卷中凡是开头提观点,中间讲故事,最后下结论,有材料没论证的文章都在三类卷以下。
四、结构层次不清,不会扣题点题,不会联系实际
4.高考阅卷老师写的一些体会 篇四
2011年月9日至21日,我有机会参加了湖北省文综卷地理学科的高考阅卷。阅卷组织单位是武汉大学资环学院与环境科学学院,负责人是张根寿教授,阅卷地点在文理学部英语中心。高考阅卷每天集中注意力7、8个小时看电脑屏幕,劳动强度很高,精神压力更大,十余天的阅卷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有益的帮助,收获很大。
一、高考阅卷的各项要求
高考阅卷是一项政治任务,参阅人员不能携带任何通讯工具,也不能带出阅卷点分发的评分细则。阅卷时每人一台电脑,有自己的编号和密码,扫描后的考卷随机发到电脑中。试卷采用双评制,若双评分差超过设定值,系统软件会自动发给第三位阅卷员,进行三评,争议较大的答案则提交至该题组小组长或整个阅卷组大组长定夺。这些要求,让我们阅卷老师体会出高考阅卷的确是很严肃的事情,整个过程都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
2012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地理学科的考题,总体上给人感觉比较平和,注重基础知识和原理的理解性考查,试题稳重求变,力求创新,保持连续性,体现过渡性,难度有所下降。
我参加批阅的题目是选做题第42题,阅卷前发到我们组员手中的是第42题的评分细则,不是该题的标准答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评分细则较标准答案来讲,看起来好像是“放宽”了答题要求,但对答案关键词部分的把握是没有变的。在阅卷试评时段,我们组的阅卷员虽然还是遇到多种答案,但基本都能根据讨论后的评分细则来判断,采点给分,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适度。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阅卷准确率,同时有效地降低了三评率,加快了阅卷速度。
三、考生失分原因及地理复习的建议
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不少考生答题失分严重。我们阅卷员之间互相交流,总结了一下考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不牢,概念不清。例如36题第一问和第二问,一个是问“区位优势”,一个是问“集聚原因”。但好多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两道题的答案几乎一样,分不清概念导致答案指向模糊,导致该题一下失掉将近一半的分。
2、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例如37题第三问,“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一部分考生只作判断,未说明理由;一部分考生判断不合理,但回答的理由全是合理;还有一部分同学,好坏各打五十大板,前面说合理后面却说不合理,让人感觉好像在回答政治问题。
3、缺乏答题技巧,答题不看要求。许多地理题都让同学们探讨原因,一般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但题目的要求不同,有的题目需要同学们回答自然原因,有的需要回答人为原因,有的则需要从两方面回答。例如42题第一问,“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 很多学生不看要求,不仅答了自然原因,还回答了人为原因,虽然没有直接导致失分,但文综答题时间紧,浪费了时间会间接影响后面题目得分。
4、缺乏一语道破天机的严谨的学科语言表述能力。例如37题第一问,“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这是一道自然原理阐述类的题目,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要求学生准确完整地阐述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很多学生的答案,给人的感觉就是在答案周围转圈圈,就是说不到点上去。
5、错别字,笔下误,答错答题区,粗心大意失分比较多。
6、卷面太乱,缺乏简洁明了组织要点的能力。某些考生回答问题就像是写作文,要点组织也没有①②③④,也没有主次之分,更别说简洁明了的语言。其实,在高强度、高速度的批卷环境下,这样考生的答案在批卷过程中很容易漏掉要点。以上问题只是众多考生出现的问题的缩影,也是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那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今后的高三地理复习中该注重哪些方面的教学呢?学生在地理高考中,怎样答题才能避免少失分呢? 以下是本人提出的几点建议:
1、加强双基训练。在大纲范围内注重基础知识、思维方式的训练,且加强记忆、联想、空间、数据分析、推理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2、答题要规范、精确、全面。答题语言要规范,注重平时训练,要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弄清概念,避免失误,有把握的答案要求力争精确,无把握的答案只要无原则性错误可以多答些,开拓思路,力争全面。正确理解和掌握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用规范准确的学科语言回答问题,是地理得高分的重要原则。
3、提高读图能力。此次试卷出现了8副图(表),其显性和隐性的信息量大。对此要加强学生专项训练,培养较强的地图分析能力,特别是在图表中地理知识获取的能力。
4、热点问题处理。复习中要注意以隐性切入方式来考社会中的热点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学生知识延伸方面的训练;其次要广开渠道,搜集信息;最后要注意热点问题的处理有一个“度”的问题,不能光顾热点问题,而忽视了双基训练。
5、看清题号、注意答题区域。特别在综合题的不同小问题中,易出现这种情况,虽不常见,但在阅卷中有所表现。
6、书写工整、避免失误。网上阅卷,时常出现字迹不清晰的试卷,极易造成评分失误。时间允许的条件下,一定要做好复查工作。检查有无错别字、表述有无歧义,是否正确、是否有信息或要点丢失,表述是否完整、是否符合逻辑,有无自相矛盾之处等。
高考数学阅卷心得
本人有幸参加了2012年湖北高考的数学阅卷工作,期间感慨颇多,现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阅卷评分原则
阅卷老师在评卷之前被要求先进行试评。首先由专家组讨论制定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并进行细化,把题目的多种解答方法和每一个得分点都列出来。在实际阅卷中,只要是评分细则认可的,符合专家组合议认定的得分点,就可给分。但也只有见到认定的这些踩分点才给分,否则写得再多也无用。因为评卷规定:不能灵活给分,更不能酌情给分,否则容易造成大量的仲裁卷,因为系统规定得分误差不能超过1分。
二.阅卷心得体会
有鉴于此,结合自身的阅卷,我觉得广大考生有必要注意把握以下答卷技巧:
1.注意答题序号和位置。关于填空题答错位置的情况,规定填空题中如果调换了两个题目的顺序,是不会给分数的,就算错误了。这包括同一个题中有两个空,如果填写顺序反了,也算错误,不能得分。
在解答题中,如果将题目位置答错或者随意更改题号,按规定,阅卷老师需要做提交处理,提交到该题的题组长处,再由组长调出该密号所对应的试卷的全卷,找出答错位置的部分,进行单独评分,甚至必要时调阅原纸质试卷。
另外要强调,解答题目时,不能答在所给答题区域的方框外。答题时,有同学写不下了,想在下面挤一行,有的挤到别的题目上了,有些挤到框框外面去了,这些都不可能在阅卷时看到。扫描只能扫到当前题目所给答题区域以内,答在以外的任何地方,和没有做答是完全一样的效果。
2.板面设计要合理。重点一定要突出,叙述以踩点、清晰、简洁、工整为佳。不少学生看到卷面空白的地方还比较多,开始答题的时候写得比较松散,但越是写到后面越发现写不下,也知道不能写到指定区域的外面,就画一箭头把步骤带到有空白的地方,东一个箭头,西一个箭头,过程板书极其混乱,这对自己的得分非常不利。
3.还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有问必有答。平时有些学生审题不细心,题没看完就开始做,按照自己的惯性思维稀里糊涂做完了,这个时候产生的后果往往是致命的。做题时,一定要先看清题目问什么再做,做完后一定要检查是否回答了题目的提问。这样做,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提醒自己是不是解答完整了;第二,其实也是为了让阅卷老师能一眼看到答案,让老师尽可能短地在试卷上停留。
4.阅卷时特别强调知识点的把握。解题过程中,一些计算的具体细节可以不写,但是关键的得分点的步骤必须要有。这一点,高考阅卷和平时不一样,给分给的比较细,比如2012年湖北卷理科立体几何体题总分是12分,评分时就有12个给分点,一个点1分,所以得满分的人很少,大部分会做的人都要扣掉2分左右的步骤分。
5.注意答题技巧。有时做不到第一问,或者猜测出了第一问的结论,但如果第二问会做,你可以跳过第一问来做第二问。
有些同学碰到某个题目不会做时,就干脆不动笔,直接放弃,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仔细分析下题目,尽可能多地翻译出题目条件。比如在改2012年立体几何题时,只要见到“建系”两个字就是1分,得1分总比空着强。6.要加强通性通法的教学。因为高考评卷时间紧,任务重,天气热,一些独创的方法极有可能被误判,而用通解通法去做,既节约时间又能准确无误地得到理想分数。要知道高考阅卷人员最不喜欢的就是标准答案外的新解法,因为好多学生是在混,而并非真正的新解法。
7.答案重于过程。平时我认为我的改卷速度还可以,进高考改卷现场才发现,在我一分钟都不休息的情况下速度还不到有些人的一半。只有答案错误时,阅卷老师才不得不看你的解题过程,再去找得分点。本来可能就是最后一步的答案错了,但老师一细看,可能问题就来了。很多试卷是经不起细看的,笔误啊,步骤不完整啊等等,可能都会扣分,而如果答案没出问题,可能老师不会细看,也就发现不了。这也是前面说的,为什么要评卷老师尽可能短的时间在你试卷上停留的原因。
8.考生答题时要合理分配时间。会做的题一定要首先去完成。以上这些,希望能对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正确指导学生规范答题,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曹标平)
段仁保老师简介
段仁保,男,1996年7月参加工作,200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省教育学会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工作16年来,担任16年班主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99届班级高考全校第二,2002届、2005届、2008届、2011届班级高考均居全校第一,2008届高三阳光班高考,所带学生张宏毅以706分的高考成绩勇夺全市理科状元(全省第二名),2011届高三文科班高考,所带学生史翔坤以629分的高考成绩勇夺全市文科状元,培养出两个全市高考状元,培养出 15人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05-2008年担任年级主任,在2008年高考中,襄阳五中再传捷报:张宏毅同学以706分的成绩勇夺全市理科状元(全省第二),创襄阳市高考历史上最高成绩;理科全市第1-14名全部出自襄阳五中,创襄阳市高考历史纪录。660分以上11人(全市11人,全省第二);650分以上20人(全市共26人),600分以上173人(比全市第二名多76人,全省领先)。文科590、580、570分高分段人数均居全市第一。文理科600分以上175人,比全市第二名多75人(不含保送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7人(全市共18人);囊括全市8个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等奖;囊括全市5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大学保送生。重点大学上线人数全市第一,飞行员、体育生、艺术生上线人数全市第一。连续被评为学校 “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模范教师”、襄阳市“教坛新秀”、襄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襄阳市“青年岗位能手”、襄阳市“学生最满意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共青团湖北省“湖北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撰写十几篇校级论文,一本数学专著。
座右铭:用爱心对待学生,让诚心感动学生,以耐心转化学生。
谭伟生老师简介
谭伟生,男,1986年历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中学历史高级教师,省优秀历史老师,首批市学科带头人,首批市骨干教师。曾荣获省优秀历史教师、市先进科研工作者、校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历史辅导教师。
长期工作于教学一线,先后担任5届高三毕业班历史教学,13年历史备课组长,11年班主任。教学中致力于改革与创新,先后探索出中学历史体验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率领本年级历史教师取得了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历史高考优异成绩,文综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
班主任工作中,致力于探索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善于做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而成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科研工作成绩显著。先后承担二个省级课题和一个市级课题的负责工作,国家级论文评比一等奖一篇,二等奖一篇;省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四篇;市级论文评比一等奖二篇;参编专著二部。
5.高考阅卷老师忠告 篇五
好的作文,总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有自己的亮点,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同学们可在以下几方面尝试一下。
1.标题要靓。审美性、哲理性强的标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阅卷老师精神振奋,如名言为题,比喻为题等。
2.构思要巧。构思中比较容易被忽略的是写作的角度。好的切入角度容易出彩,容易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认识和写作者的个性。选取一个小的切入点,对材料进行深入挖掘,写具体,写深刻,往往能够以小见大,写出好文章。
3.谋篇出彩。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开头结尾忌讳冗长、拖沓,废话太多。
4.情感要真。高考作文中,屡见无病呻吟之作。作文要抒发真实的感情,要求写作者要用心感悟生活,要把自己的情感态度投射或融入到所描写的对象中。人类有着许多共同的感情,但人的情感又往往有许多差别,写出自己独到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也就做到了新颖。
5.语言优美。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引用贴切名言警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严禁文白夹杂;不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不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
6.高考作文阅卷手记 篇六
“这个字太好了,就像字帖一般!”经常有阅卷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一般而言,这类作文的整体分数不会太差。卷面的整洁与书法般的写作,带来的不仅是心情的舒爽,更是阅卷速度的加快,其间的关联性非常微妙。也许有人指责说,怎么不看写作内容的,说这番话的人完全是外行,在快速的阅卷中其实我们是很少关注字的好与坏,当你关注到的时候,无非呈现两个极端。
说字好,谢天谢地,你的作文在看不见的所在给加了分,我们所看到的满分作文,不仅内容出色,而且在书写上几乎无可挑剔,只是后者由于各种原因,整个社会的人都看不到罢了。而且更多的情形是,这个孩子的写作平平,但是字非常好,我们许多老师都会不由自主地抬高切入分。每年都有人指责某篇满分作文不值,认为这个内容许多人都可以写出,但是真正的试卷他没有见到,如果见到就不会这样下断语。
“这个字怎么这样差,简直让人看不懂。”同样的,这样的话也随处随时可闻。我阅过一篇文章,从头至尾能看懂的不足十字,要知道,高考阅卷的作文已是经过图片处理而放大了的,但还是费了我好大的劲,试想这样的作文会拿高分吗?把阅卷老师的心情搞得糟透了,怎么会有好结果?虽有例外,但一般而言,对文字、对书写如此不尊重的人,人文素养相对也是欠缺的,语言表达也不会有多好。作文作文,毕竟是人在阅卷啊。
有一个有趣的情形,每年阅卷中都有老师对某些不合格的样卷提出疑问,认为分数打低了。殊不知,这些试卷变成铅字后,卷面所有的一切不利因素都消除了,比如错字没法打出,某些别字被输入的老师不由自主地改了过来,某些杂糅已不复存在,等等,剩下的唯有我们对铅字的崇拜,而这必然导致对试卷的评判有所出入。于是,我们也看到了作文阅卷的复杂性。
不由想到了中小学的写字教学,在这样一个速度追杀一切的时代,谁还有心思去练字?一次,我去接儿子,班上同学都在做作业,一个家长使劲催促:“快点快点!”我说:“让孩子慢慢写,从小要培养好习惯,字要漂亮,写要工整,作业要整洁。”这个家长说:“培养这些东西干吗?落后时代了,现在都是电脑,作业只要对就好。”我无语,这种饮鸩止渴的急功近利的指导,势必害了孩子。
每年高考前,都有老师告诫学生:书写要认真。其实这种时候的苦口婆心基本是白天点灯——白费,在如此紧张的考试环境下,谁会想起老师的忠告?一切都是自然行为,一切都是习惯使然。从这一点上而言,高考确实是一场十多年累积学习的结果。
字写清楚,写端正,不谈终生有益,仅眼前而言,从功利性角度而言,对高考肯定有益无害。
(二) 今年作文会考什么
这是个特别能触动社会神经的问题,家长们尤其感兴趣,每年考前,家长都会追着问:“江老师,你说今年作文能考什么?”各家媒体也都会应时而动,各种形式的采访,各类人士的分析,各位名师的猜测,各级名校的押题……频率之大会一再验证和强化家长们的各种想法。2008年我国出现了不少或热门或震惊或懊恼的事件,人们纷纷猜测“这次高考会考地震吗?”“这次高考肯定会与灾难有关”,这种猜测的酝酿与发酵,由于舆论的推波助澜,在高考前夕更是达到了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的顶点。
作文命题往往代表了教育理念的一种导向,各省命题无论最后呈现的是怎样的面目,起码在讨论拟题时都有一个基本的指导、引领和倾向,必须能反映一个阶段的教育改革的步伐,比如体现新课改、新课程理念,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近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特点不一而足,很难概括,有些命题也曾引起争议,但总体上基本都能体现这一思路和方向。
高考命题历来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作文题的拟定和社会热点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太远则成了空中楼阁,脱离生活实际,不能体现新课改精神,而且普遍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能起到引导中学语文教学的指挥棒作用;太近则会助长猜题押题的不良风气,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不仅不能考出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而且会干扰正常的中学作文教学。因此,作文命题反猜题成功与否,往往也是考验命题成功与否的一把重要尺子。
命题组的专家们在确定作文题前,会广泛收集各类复习资料以及各地的模拟试题,尤其是流播面特别广的某些报刊杂志,检查所拟题目与各类猜题的吻合度。如果太過吻合,太过贴近,那么此题无论有多大的价值,都会被毫不犹豫地舍弃,这就是为什么每年的高考题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根本原因。2009年江苏的《品味时尚》便是一道贴近生活实际,切合时代脉搏,并且反猜题非常成功的好命题。
然而2010年江苏高考的命题“绿色生活”似有违反规则之嫌,这道题的出发点与导向是善良的,美好的,高尚的,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圈外人士的赞扬,但是由于此题与时事跟得太紧,与现实的切合度太高,因而也受到了圈内的批评,有人就认为有媚俗之嫌,可见出个好题有多难。
而《拒绝平庸》的命题则丢失了两者的平衡,它命题旗帜鲜明,立意空间狭窄,那种“我平庸,我快乐”的思想不可取,所能闪展腾挪的只能是怎么拒绝,怎样拒绝,用什么方式拒绝等技巧性的东西。换句话说,此命题与《新课程标准》的说法存在较大的落差,也与先贤倡导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背道而驰。阅卷结果是,江苏全省有近50万考生步调一致,平庸作答,形成了大家集体向平庸致敬的尴尬局面,由此也证明了此题的平庸与命题者思想的落伍,值得曾经出过《品味时尚》的命题者深思。
7.令阅卷老师喷血的高考作文语录 篇七
■人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生死故,两者皆可抛。
点评:不厚道!你不能因为人家裴多菲过了50年的著作权保护期就这样糟践人家……
■泰戈尔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点评:你信不信顾城会拿着斧头半夜找你?
■醉翁深知: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点评:苏轼TO欧阳修:大家熟归熟,你这样我一样告你剽窃!
■在桃花源过着田园生活的陶渊明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
点评:好吧……我承认……其实我也不敢保证林逋老先生就一定不是陶渊明的邻居。
■一代男儿司马迁自愿接受宫刑,就是因为他心中的伟大愿望――那就是大唐还没有一部自己的史书,于是他忍辱负重为大唐完成了《史记》。
点评:掀桌!司马迁究竟招谁惹谁了?都被折腾成这样了,居然你们还不肯让他得到解脱!还一直把他从汉朝折腾到唐朝。
■华盛顿教育他的下士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点评:这位同学令人惊叹地为我们描述了18世纪美国人的汉语文言文水平。
比喻不当型
■我的爸爸就像亲人一样爱我。
点评:敢情您老是您爸爸从垃圾箱里捡来的?
■太阳离我们越来越近,像一个金黄的油饼。
点评:这位同学……你是不是没吃早饭就来考试了?
■没有自尊的脖子,无法支撑自信的头颅。
点评:我想知道怎样的脖子叫做“有自尊的脖子”?
■人生就像一杯白开水,平平淡淡的;但又像一杯加了糖的白开水,甜甜的;也像一杯加了盐的白开水,咸咸的。
点评:这……还是白开水么?
笔误百出型
■周总理的愿望是国家的富强独立,在他心里只有四个大字:为人民服务!
■我希望有一条健康的双腿,一个智慧的大脑……
点评:也许你的语文老师能容忍你,但你的数学老师不会原谅你!
■时光匆匆在我嘴边流过……
点评:你确定是时光而不是你的哈喇子?
■我斧斧是个老红军……
点评:这位同学全篇作文的中心人物是他的“斧斧”,通篇如此。我要是你爸就冲你语文老师一通骂,这不误人子弟吗,你大斧的!
点评:全文800字,几乎找不出一句话不带错别字或语病。这位同学,你走错了,HS(注: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考试)考场在那边……
口不择言型
■马瘦毛长蹄子肥,儿子偷爹不算贼;瞎大爷和瞎大妈过了半辈子,谁也没见过谁。
点评:同学,您是郭德纲老师的儿子?
■眼睛为什么长在两边,因为它是用来向前看的。
点评:同学,你的逻辑是超出我的理性范围的……
■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土地如此,人何以堪?所以我们更应对未来怀有远大的前景。
点评:我无语了……这位同学你到底要说什么?
■我嘴边时常挂着一句深居简出的话……
8.高考阅卷老师忠告 篇八
本报讯(记者马利)6月15日上午,副省长龙庄伟到高考评卷点视察评卷工作,慰问评卷教师。目前,评卷工作进展顺利,预计23日公布成绩。
2500余教师集中阅卷
今年是新课标实施后的第一次高考,全省共有45.8万名考生参加,评卷点共选聘评卷教师(非高三年级的高中教师和有长期评卷工作经验的高校教师)2500余名。
全部学科今年首次实现同一地点、统一网上评卷。阅卷老师一人一台微机,在评卷工作开始之前,各学科组对评卷教师进行了严格培训,11日各学科试评、12日正式评卷。
一张试卷层层分割
工作人员介绍,一份高考试卷,经过扫描之后,各学科选择题部分的评卷工作由计算机自动评分,非选择题部分的评卷工作由评卷教师在计算机上对考生答题卡的电子图像进行评分。这些将最终构成考生的`总分。
为了便于阅卷,答题卡被“切割”成若干小块,层层传输,阅卷老师打开电脑,进入各自的系统就能看到,并用计算机打分。在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看不到考生任何个人信息,避免了“人情分”。
每道主观题至少两位老师评判
阅卷点负责人介绍,每一道主观试题至少要经过两人评判,各题都设立了科学的双评差值阈限,双评差值在阈限范围内的,取平均分;超过阈限的,进入三评、直至四评(专家组仲裁)。
阅卷细节全程监控
今年阅卷继续完善计算机网上评卷程序,无论是在评卷程序、还是在监控手段上,都为保证评卷质量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阅卷工作中,每天系统都会进行检测,跟踪每一位教师当天的评卷数量、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吻合指数、自评指数等等。
数学平均分低于去年
从进度上看,一部分科目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虽然整体情况还要等待“另一半”阅卷任务结束,但是有些端倪已经呈现。比如,英语科目中,改错题比较往年,考生得分率下降;语文基础知识题平均分略有上升;数学科目由于难度增加,目前平均分低于去年。这些变化,主要来自于题目的难易程度。
9.探访高考作文阅卷现场 篇九
重庆市作文实行“四评制”。也就是说,考生试卷上的一道题最多会经过4道关卡、5名教师的评阅。同时,重庆还建立第三方监理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对评卷过程中的数据逐一进行分析和筛选,对发现的每一个潜在问题由学科专家进行仲裁。
几百名教师要在10天内评完几十万份试题,那么,语文作文會不会被“秒杀”?针对这个问题,安徽省阅卷组会提前设置误差预值。每个考生的每道答题信息由两名教师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分,如果所给分数的差值超出规定的误差值,评卷系统则将该题答题信息随机分发给第三个评卷教师进行评阅,三评之后,系统再次进行校验。从一评、二评到三评,再到小组组长,层层把关,保障评卷打分的公平。
山西省语文评卷注意细节,作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扣一分,书写不整齐成绩也会受到影响。而且不仅山西省阅卷如此,在全国各地,这些也会影响作文成绩,所以今后参加高考的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
10.高考阅卷老师忠告 篇十
1、答题卡填涂
答题卡一般用的是2B铅笔涂的,但是在涂答题卡的时候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很多同学涂答题卡只是简单的涂涂而已,没有把方框涂全的或者很轻的,导致在机器扫描的时候发现答案很模糊不清晰,仪器不能识别完美填涂的选择题,那么意外就来了。
2、勤练字
字好不好看直接影响你的卷面分数,字迹太潦草会让阅卷的老师看不清楚你答案写的是什么,那么就会产生一些误判了,即使你答案是正确的也没有,这正情况对考生来说可以说非常吃亏,所以平时要注意好练字,不要求太好看,要看得清晰整洁就行了。
3、答题要规范
11.高考阅卷。阅卷感想 篇十一
高二语文组
蒋泞阳
在6月11日——18日我有幸参加了2011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的阅卷工作,这也是我第一次亲密接触神秘的高考阅卷,感慨颇深,因此想在这里把这8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希望对大家的作文教学有点帮助。
一、阅卷速度的控制
原来听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说高考作文阅卷水得很,基本上30到40秒就阅一篇,一天要求阅500多份,打的都是神仙分,很多被误判;但我看并非如此,高考评卷是一项很严肃而有序的工作,阅卷老师评卷之前都要对当年的评卷标准认真学习,并讨论、分析、试评、正评,而且还了解当年的现代文阅读,避免学生抄现代文阅读而不知。第一天评卷的时间每篇控制在至少2分钟,这个时间足够看一篇800字的作文了,后边也是控制在至少70秒,而整个阅卷场的情况也是70—90秒。要求每个老师一天阅350份,保证了每个老师对每篇作文都能认真地看一篇,大大减少了“误人子弟”的几率。
二、阅卷质量的保证
评卷过程中,计算机阅卷系统要把同一篇作文打给两位老师打分,在不超过分差的情况下,取两人平均分,如果两个分数超过分差,这篇作文就要请第三位老师进行三评,若还是不吻合,就请仲裁评判。一个小组里的几个题组长时刻在观察电脑监控中每位老师评卷的数量,分差、速度、吻合率、给分分段,发现哪位阅卷老师哪个环节与要求标准远了,会随时叫到面前提醒。而且不定时发出阅卷老师自己评过的作文,让阅卷老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分,如果超出了自评指数,也会叫去当面提醒,这些都保证了阅卷的公平和合理。所以,考生不必顾忌重重,担心自己的好文章被埋没。平时扎扎实实写作,高考作文才能取胜。
三、阅卷标准的界定
今年类卷分值略有变化。一类卷(56——60分),要求扣题,至少2个亮点;二类卷(49——55分),要求扣题,有某些亮点;三类卷(43——48分),要求扣题,泛泛而文,没有大问题,语言一般,平铺直叙;四类卷(36——42分),要求扣题但有严重问题,扣题但行文有严重问题;五类卷(36分以下)跑题、偏题。(关于常用术语:切题、扣题和合题为一个意思;偏题和跑题为一个意思)
四、阅卷过程中的几个注意
(一)篇幅不够
没少50个字扣一分;全文不足300字,15分以下处理;全文不足50字,5分以下处理;300字以上,按常规卷评判。
(二)照抄问题
照抄篇幅过一半视为抄袭,10分以下;抄录不足一半,不人作抄袭。
(三)错别字
没错一字扣一分,不重复计算。(我感觉,实际阅卷过程中只要错别字不是在标题或句首的显眼处,中间即便有一两个错别字,阅卷老师也是从宽处理,没有去理会)
(四)写成诗歌者,36分以下。
(五)无标题扣2分,只有标题无其他内容得2分。
(六)具体操作方法
先定类,后给分。
五、话题相关理解
(一)关于“情有独钟”话题的理解
“情有独钟”词典义是对某事或某物非常喜欢而产生执着和专注。两则材料的核心指向是平凡中的伟大、坚守、爱心、奉献。这是话题作文,材料与话题发生了直接的联系,要结合材料关照话题,材料在话题中可以引用可以不引用,但材料的内涵在作文中必须出现。
(二)立意准确不偏题的理解
围绕“情有独钟”来立意必须满足以下方面,作文主旨必须反映“情有独钟”的主要内涵,首先是钟情的内容(钟情就是喜欢的意思)。对喜欢进行界定,时间上的恒久、坚持(坚持一定要是主观上的,如司马迁;客观上的被动的不是钟情);范围上,只爱这一个,专注;等同的字串也可,如单相思,信仰(膜拜),理想,我愿意……,我乐于……,追随(刘关张),母亲全身心爱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可见有话题“情有独钟”4个字的不一定扣题,没有话题“情有独钟”4个字的不一定没有扣题。
六、今后作文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审题训练。因为审题准了一切都好说,偏题跑题了再好也好不到那里去了。这次全市作文的平均分之所以只有43.31∕45.52,就是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审题不准,致使作文分数沦为四、五等,惨烈得很。我认为,作文训练可分三个维度:宏观上是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训练;中观上师段落的训练,开头一、二段,结尾一、二段,以及主体段落;微观上是精彩语句的训练,可以借助一句话作文和仿写进行训练。
(二)强化思辨训练。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思辨性,也就是很看重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实际上学生作文呈现得更多的却是思维的低幼化。如“转身”就简单地理解为“向后转”,没有联想和发散思维,没有深度,要么只谈转身,却不谈为什么转身,转身后会怎样;如“距离”就只知道时间上的距离和空间上的距离,而想不到思想上的距离,心灵之间的距离等;
(三)重视素材积累和应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定要重视素材积累。阅卷过程中发现考生的素材主要来源于感动中国人物,这很好。其实教材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渠道,不可忽视。但更主要的是有了素材,如何应用?我发现很多考生只是素材的罗列、拼凑,不知道如何为自己的观点服务,致使作文缺乏深度。对于旧材料如何新用也是一个关注点,旧材料不是不能用,关键是要用处新意来,也就是视角要新。
12.高考化学阅卷之我见 篇十二
一、2013年高考化学试卷的特点(以A卷为例)
1.突出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第7题中涉及碘的摄取知识;第10题中银器的处理;第27题的原电池;第37题的半导体等。这些都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学好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2.突出化学与工业生产的联系。例如,第7题中的侯氏制碱法,如何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第8题合成玫瑰香油的原料;第27题的工艺流程;第28题铝土矿制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二甲醚的合成原理;第38题医药工业等。这些都反映了化学在生产生活领域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3.突出实验的真实性。例如,第13题和第26题。
4.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第8、9、10、11、27题等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表、盐类的水解,原电池原理;第28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及热化学反应等主干知识。
5.突出了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27题考查了化合价、离子方程式、化学式等各种化学用语。
6.突出了基本能力的考查。如第13、26题考查实验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第27题考查读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等。
二、结合评分标准,分析学生的失分原因
1.书写不规范。规范书写、规范表达应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但是通过阅卷,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失误,真的很可惜,主要表现在主观题上,如第26题中的“防止暴沸”写成错别字的有“爆”“瀑”“废”等,但有错别字不给分。电子的表示符号“e-”写成“e”不给分;计算结果不写单位,不给分;第37题中电子所处能层的表示“M”不能写成“m”;“SP3”写成“SP3”不给分,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丢分很可惜。
2.化学方程式书写失分。2013年高考化学卷中有关直接考查方程式书写的有第27题的(2)(3)(4)(5),第28题的(1)(3)等,分值达11分。对于方程式的评分标准一般都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写正确给1分,系数正确给1分,连接符号写成“=”“→”给分,但若写成“—”扣1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求:反应物生和成物均正确、系数正确,△H的正负号、数值,单位、各物质标明状态,全部正确才能给分,其中有一项不正确都不给分。所以有好多学生不注意细节,把“=”写成“—”,或者是把离子方程式写成了化学方程式等而失分。
3.主观简答题回答得不全面。例如,第28题: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H2、CO和少量的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
(i)CO(g)+2H2(g)=CH3OH(g)
△H1=-90.1kJ·mol-1
(ii)CO2(g)+3H2(g)=CH3OH(g)+H2O(g)
△H2=-49.0kJ·mol-1
水煤气变换反应:
(iii)CO(g)+H2O(g)=CO2(g)+H2(g)
△H3=-41.1kJ·mol-1
二甲醚合成反应:
(iv)2CH3OH(g)=CH3OCH3(g)+H2O(g)
△H4=-24.5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
(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iv)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 。
(3)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响 。
第(2)题的关键是领悟,知道“分析”的含义:即要有原因、要有过程、有结论。正确答案应为:消耗甲醇,促进甲醇合成反应(i)平衡右移,CO转化率增大(1分);生成H2O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iii)消耗部分CO(1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回答前半部分,而丢失后面的1分。
第(3)题要求还是“分析”。正确回答应是:该反应分子数减少,压强升高使平衡右移,CO和H2转化率增大,CH3OCH3产率增加(1分);压强升高,使CO和H2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1分)。
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一,没有分析原因或者过程只回答结果。第二,本题讨论的是升压对该反应的影响,而不是直接问升压平衡会如何移动。但根据我们已学知识,都应该知道,对于反应前后全体分子数不同等的反应,改变压强不仅会影响平衡的移动,同时也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学生在回答时却往往只答其中之一,而丢弃了另一部分,从而失去了一半的分。这反映出我们的学生读题能力较差,语文素养较低。
第37题: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
(1)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 。
(2)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 。
学生由于语文素养较低,读不懂题,不会解读题目中所呈现的信息,特别对于表格数据、图表曲线等。本题表中提供了几种共价键的键能,而题目问题是为什么硅烷的种类没有烷烃多。而硅烷中就是Si-Si键和Si-H键,烷烃中是C-C键和C-H键,那么结合题目信息就直接对比Si-Si键能小于C-C键能(1分)Si-H键能小于C-H键能(1分)来比较就可以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比较了Si-Si和C-C或者是Si-H和C-H因而丢一半分。这种情况在第(2)题表现尤为突出。本题提供的信息是SiH4稳定性小于CH4,更易形成氧化物的原因是什么。
解读信息可以理解为:为什么C易形成氢化物,而Si为什么易形成氧化物,那当然要分别比较它们的氢化物和氧化物中的各种键的键能大小了。即C-H键键能大于C-O键(1分)。而Si-H键键能小于Si-O键(1分),但一些学生也只比较了其中一半而丢失另一半分数。
三、教学建议
1.结合学生的失分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如何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尽量不失分地呈现在试卷上。
2.以“教学大纲”为标准,落实基本知识;以学科特色为起点,拓宽学生的视野;以能力提高为动力,不应再搞“题海”战术,而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目的,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与学生共同进步。
3.建议一线教师有机会评一评高考卷,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好的指导性。
(责编 田彩霞)
本人有机会参加了2013年山西省理科综合中化学科的阅卷工作。期间我也听取了一些专家对今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解读。同时,我也有自己在阅卷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笔者现主要以化学试卷的评阅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一、2013年高考化学试卷的特点(以A卷为例)
1.突出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第7题中涉及碘的摄取知识;第10题中银器的处理;第27题的原电池;第37题的半导体等。这些都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学好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2.突出化学与工业生产的联系。例如,第7题中的侯氏制碱法,如何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第8题合成玫瑰香油的原料;第27题的工艺流程;第28题铝土矿制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二甲醚的合成原理;第38题医药工业等。这些都反映了化学在生产生活领域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3.突出实验的真实性。例如,第13题和第26题。
4.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第8、9、10、11、27题等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表、盐类的水解,原电池原理;第28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及热化学反应等主干知识。
5.突出了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27题考查了化合价、离子方程式、化学式等各种化学用语。
6.突出了基本能力的考查。如第13、26题考查实验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第27题考查读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等。
二、结合评分标准,分析学生的失分原因
1.书写不规范。规范书写、规范表达应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但是通过阅卷,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失误,真的很可惜,主要表现在主观题上,如第26题中的“防止暴沸”写成错别字的有“爆”“瀑”“废”等,但有错别字不给分。电子的表示符号“e-”写成“e”不给分;计算结果不写单位,不给分;第37题中电子所处能层的表示“M”不能写成“m”;“SP3”写成“SP3”不给分,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丢分很可惜。
2.化学方程式书写失分。2013年高考化学卷中有关直接考查方程式书写的有第27题的(2)(3)(4)(5),第28题的(1)(3)等,分值达11分。对于方程式的评分标准一般都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写正确给1分,系数正确给1分,连接符号写成“=”“→”给分,但若写成“—”扣1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求:反应物生和成物均正确、系数正确,△H的正负号、数值,单位、各物质标明状态,全部正确才能给分,其中有一项不正确都不给分。所以有好多学生不注意细节,把“=”写成“—”,或者是把离子方程式写成了化学方程式等而失分。
3.主观简答题回答得不全面。例如,第28题: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H2、CO和少量的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
(i)CO(g)+2H2(g)=CH3OH(g)
△H1=-90.1kJ·mol-1
(ii)CO2(g)+3H2(g)=CH3OH(g)+H2O(g)
△H2=-49.0kJ·mol-1
水煤气变换反应:
(iii)CO(g)+H2O(g)=CO2(g)+H2(g)
△H3=-41.1kJ·mol-1
二甲醚合成反应:
(iv)2CH3OH(g)=CH3OCH3(g)+H2O(g)
△H4=-24.5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
(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iv)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 。
(3)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响 。
第(2)题的关键是领悟,知道“分析”的含义:即要有原因、要有过程、有结论。正确答案应为:消耗甲醇,促进甲醇合成反应(i)平衡右移,CO转化率增大(1分);生成H2O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iii)消耗部分CO(1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回答前半部分,而丢失后面的1分。
第(3)题要求还是“分析”。正确回答应是:该反应分子数减少,压强升高使平衡右移,CO和H2转化率增大,CH3OCH3产率增加(1分);压强升高,使CO和H2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1分)。
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一,没有分析原因或者过程只回答结果。第二,本题讨论的是升压对该反应的影响,而不是直接问升压平衡会如何移动。但根据我们已学知识,都应该知道,对于反应前后全体分子数不同等的反应,改变压强不仅会影响平衡的移动,同时也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学生在回答时却往往只答其中之一,而丢弃了另一部分,从而失去了一半的分。这反映出我们的学生读题能力较差,语文素养较低。
第37题: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
(1)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 。
(2)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 。
学生由于语文素养较低,读不懂题,不会解读题目中所呈现的信息,特别对于表格数据、图表曲线等。本题表中提供了几种共价键的键能,而题目问题是为什么硅烷的种类没有烷烃多。而硅烷中就是Si-Si键和Si-H键,烷烃中是C-C键和C-H键,那么结合题目信息就直接对比Si-Si键能小于C-C键能(1分)Si-H键能小于C-H键能(1分)来比较就可以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比较了Si-Si和C-C或者是Si-H和C-H因而丢一半分。这种情况在第(2)题表现尤为突出。本题提供的信息是SiH4稳定性小于CH4,更易形成氧化物的原因是什么。
解读信息可以理解为:为什么C易形成氢化物,而Si为什么易形成氧化物,那当然要分别比较它们的氢化物和氧化物中的各种键的键能大小了。即C-H键键能大于C-O键(1分)。而Si-H键键能小于Si-O键(1分),但一些学生也只比较了其中一半而丢失另一半分数。
三、教学建议
1.结合学生的失分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如何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尽量不失分地呈现在试卷上。
2.以“教学大纲”为标准,落实基本知识;以学科特色为起点,拓宽学生的视野;以能力提高为动力,不应再搞“题海”战术,而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目的,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与学生共同进步。
3.建议一线教师有机会评一评高考卷,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好的指导性。
(责编 田彩霞)
本人有机会参加了2013年山西省理科综合中化学科的阅卷工作。期间我也听取了一些专家对今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解读。同时,我也有自己在阅卷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笔者现主要以化学试卷的评阅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一、2013年高考化学试卷的特点(以A卷为例)
1.突出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第7题中涉及碘的摄取知识;第10题中银器的处理;第27题的原电池;第37题的半导体等。这些都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学好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2.突出化学与工业生产的联系。例如,第7题中的侯氏制碱法,如何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第8题合成玫瑰香油的原料;第27题的工艺流程;第28题铝土矿制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二甲醚的合成原理;第38题医药工业等。这些都反映了化学在生产生活领域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3.突出实验的真实性。例如,第13题和第26题。
4.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第8、9、10、11、27题等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表、盐类的水解,原电池原理;第28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及热化学反应等主干知识。
5.突出了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27题考查了化合价、离子方程式、化学式等各种化学用语。
6.突出了基本能力的考查。如第13、26题考查实验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第27题考查读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等。
二、结合评分标准,分析学生的失分原因
1.书写不规范。规范书写、规范表达应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但是通过阅卷,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失误,真的很可惜,主要表现在主观题上,如第26题中的“防止暴沸”写成错别字的有“爆”“瀑”“废”等,但有错别字不给分。电子的表示符号“e-”写成“e”不给分;计算结果不写单位,不给分;第37题中电子所处能层的表示“M”不能写成“m”;“SP3”写成“SP3”不给分,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丢分很可惜。
2.化学方程式书写失分。2013年高考化学卷中有关直接考查方程式书写的有第27题的(2)(3)(4)(5),第28题的(1)(3)等,分值达11分。对于方程式的评分标准一般都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写正确给1分,系数正确给1分,连接符号写成“=”“→”给分,但若写成“—”扣1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求:反应物生和成物均正确、系数正确,△H的正负号、数值,单位、各物质标明状态,全部正确才能给分,其中有一项不正确都不给分。所以有好多学生不注意细节,把“=”写成“—”,或者是把离子方程式写成了化学方程式等而失分。
3.主观简答题回答得不全面。例如,第28题: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H2、CO和少量的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
(i)CO(g)+2H2(g)=CH3OH(g)
△H1=-90.1kJ·mol-1
(ii)CO2(g)+3H2(g)=CH3OH(g)+H2O(g)
△H2=-49.0kJ·mol-1
水煤气变换反应:
(iii)CO(g)+H2O(g)=CO2(g)+H2(g)
△H3=-41.1kJ·mol-1
二甲醚合成反应:
(iv)2CH3OH(g)=CH3OCH3(g)+H2O(g)
△H4=-24.5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
(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iv)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 。
(3)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响 。
第(2)题的关键是领悟,知道“分析”的含义:即要有原因、要有过程、有结论。正确答案应为:消耗甲醇,促进甲醇合成反应(i)平衡右移,CO转化率增大(1分);生成H2O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iii)消耗部分CO(1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回答前半部分,而丢失后面的1分。
第(3)题要求还是“分析”。正确回答应是:该反应分子数减少,压强升高使平衡右移,CO和H2转化率增大,CH3OCH3产率增加(1分);压强升高,使CO和H2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1分)。
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一,没有分析原因或者过程只回答结果。第二,本题讨论的是升压对该反应的影响,而不是直接问升压平衡会如何移动。但根据我们已学知识,都应该知道,对于反应前后全体分子数不同等的反应,改变压强不仅会影响平衡的移动,同时也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学生在回答时却往往只答其中之一,而丢弃了另一部分,从而失去了一半的分。这反映出我们的学生读题能力较差,语文素养较低。
第37题: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
(1)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 。
(2)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 。
学生由于语文素养较低,读不懂题,不会解读题目中所呈现的信息,特别对于表格数据、图表曲线等。本题表中提供了几种共价键的键能,而题目问题是为什么硅烷的种类没有烷烃多。而硅烷中就是Si-Si键和Si-H键,烷烃中是C-C键和C-H键,那么结合题目信息就直接对比Si-Si键能小于C-C键能(1分)Si-H键能小于C-H键能(1分)来比较就可以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比较了Si-Si和C-C或者是Si-H和C-H因而丢一半分。这种情况在第(2)题表现尤为突出。本题提供的信息是SiH4稳定性小于CH4,更易形成氧化物的原因是什么。
解读信息可以理解为:为什么C易形成氢化物,而Si为什么易形成氧化物,那当然要分别比较它们的氢化物和氧化物中的各种键的键能大小了。即C-H键键能大于C-O键(1分)。而Si-H键键能小于Si-O键(1分),但一些学生也只比较了其中一半而丢失另一半分数。
三、教学建议
1.结合学生的失分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如何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尽量不失分地呈现在试卷上。
2.以“教学大纲”为标准,落实基本知识;以学科特色为起点,拓宽学生的视野;以能力提高为动力,不应再搞“题海”战术,而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目的,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与学生共同进步。
3.建议一线教师有机会评一评高考卷,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好的指导性。
13.高考阅卷体会 篇十三
历史组
赵玉春
2015年6月10日至19日,我参加了高考历史阅卷工作,这次阅卷开阔了视野,了解了高考评分细则、标准以及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以后的教学有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具体的阅卷流程不再赘述,谈一下阅卷中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体会。
一、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1、答题不规范。(1)版面不规范。具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将本题全部答到了其他题下,自己另外加题号;二是将本题的部分内容答到其他地方,用箭头表示。(2)书写不规范。很多考生答卷凌乱,毫无整洁可言有些试卷字迹潦草,笔迹不清,字体小,字间距小,很容易造成阅卷老师的视觉疲劳,造成不必要的丢分现象。(3)格式不规范。有的考生答题不能做到段落化和序号化,要点之间追尾写,会导致失分。
2、缺少用“历史”的语言来表达。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色,历史学科也不例外。所以在组织答案时,尽量使用历史专有名词。如40题“西方国家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回答:表述为“西方国家经济飞速发展”、“政治力量发展”、“军事力量强大”等一些文学语言,一些内容词是不能给分的,回答问题时必须做到史论结合。
3、逻辑性差,叙述东拉西扯,不能清晰表明意思:如38题第一问的回答,不少考生只写“坊市界限被打破”、“市民阶层兴起”没有表述史实之间的联系。第二问理学的原因,有的考生只写了“三教并立”,没有进一步阐述三教并立所带来的结果或影响。
4、审题方面。(1)缺乏审题能力,审题不清。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方向错了,即使答得再多的内容枉然。有些题目学生失分多或者根本不得分,不是基础知识没有掌握,能力不到位,而是审题草率马虎,思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答非所问而使结果劳而无功。(2)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概括问题的能力较弱。在材料解析题中,很多学生不会寻找关键词,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达,而是原封不动地抄写材料原句,这是不得分的。
二、高分试卷与不得分试卷分析 学生要的高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考生答案在论证过程中,理由充分、分析透彻、措辞词到位,一看就觉得“非等闲之辈”。(2)考生答案规范、序号清楚,回答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不顾左右而言他。(3)考生答案中的关键词与参考答案中的关键词相同或多数相似,意思相同或相近。(4)考生答案除完全与参考答案规定相符合,还能在参考答案之外作进一步深挖拓展且符合题意和社会实际。(5)考生答卷书写整洁、清晰、虽然只有少数符合逻辑的表述,但可以酌情给分。(6)考生答卷虽然与参考答案表述完全不一致,但逻辑严谨,论证周密,无知识性错误,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且能自圆其说,与题意相吻合,符合“加分”条件。(7)无概念混淆不清或错别字。
不能得分的答卷通常有以下情况:(1)考生答卷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论证思路混乱,未按题意作进一步分析。(2)考生试卷有创新意识,也能自圆其说,但不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思想路线,甚至有反动言论。(3)考生试卷凌乱,毫无整洁可言,逻辑性差,叙述东拉西扯。(4)考生书写模糊,涂改很多,虽然有一些叙述与参考答案略微相同或相似,但有多数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
三、必要的答题技巧
1、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一定要组织到答案中。一些材料本身就隐含答案,但许多考生对材料重视程度不足,阅读材料往往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从材料的内容中寻找突破口,不从材料中获得信息,而一味根据设问寻找知识的结合点,虽绞尽脑汁,最终还是未能从材料内容中组织确切的表述。
2、不要在试卷上留空白。遇到题意不能完全理解或没有思路的题目时,千万不要因为 题目有一点不理解或估计该题写上也不得分,就什么都不写。写上去的内容有时逻辑不一定很正确,一旦踩到得分点也能得分。
3、答案语言要科学规范。一些考生作答时用词幼稚,词汇贫乏,不善于用专业语言,常令人忍俊不住。注重语言表述的正确性,就是要求考生组织答案时必须向教材语言回归,使用历史学科语言。鉴于此平时教师在要求学生口头作答的同时,必须让他们多动笔,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述和概括能力,养成用学科语言、专业术语答题的好习惯。
4、答题思路要严谨规范。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有效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1)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2)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3)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一句话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5、答题层次要清晰。应提倡分点答题,体现序号化,段落花,学生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一些学生答题从头到尾,不分段落,不分层次,不标标点,没有提示语,条理不清,语无伦次,逻辑不通,重复啰嗦,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神,难以寻找得分点。尤其使阅卷老师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后,往往对一些可给可不给的临界答案判的过死。一句话,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述。
6、书写要规范。即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易使人愉悦感。字体不要太小,字间距行距要合理。还要防止出现笔误或错别字,这些做法将直接导致扣分,实在可惜。平时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做一些书面作业,通过书面表达,才能发现问题,错别字会无处藏身。
14.高考阅卷老师忠告 篇十四
高考的卷子是电脑随机分派到各评卷教师的计算机上的,每个教师只能看到一道题,学生的姓名及考号等完全屏蔽。为了保证高考评卷工作有序正常地进行,每份卷子都由两个以上的老师来评阅。同时,每个题目都规定了一定的误差,如果两位老师评出来分数超过规定的误差,卷子最后将自动分派给组长进行仲裁。因此,相比之下,如今的网上阅卷要公平得多。不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少题目平均改卷时间只有数秒或数十秒。由此,迫使评卷人员不得不去寻找一种标准简易、阅题速度较快、评卷相对公平的方式进行评阅。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这是评卷工作的根本原则。而评分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并非言之有理就给分。
为此,经历过近两三年高考阅卷的老师提醒下一届考生:平常训练时要注意答题技巧,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才能在未来的竞技中以不变应万变,处于不败之地。高考阅卷老师“自爆”改卷内幕: 阅卷速度以秒计答题还得有技巧
现象: 改一道题 有时只用数十秒
据近几年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透露,高考评卷速度要求非常快,很多时候,改一道题平均只用几秒或几十秒时间,一个老师一天平均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比如,据说一份作文卷,五六十秒改完算是慢的,有的人只用30秒就能改完,一个老师平均一天能改三四百份作文卷;再比如,有些计算题,十来秒就改完,有的老师一天能改2000多份卷子;还有些文科卷子,平均每位老师一天要评3000多份卷子(平均7~8秒改一份卷)。
对策:面对如此改卷速度,考生在答卷时就要有技巧,尽可能博得老师的好感。首先,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层次清楚。如果书写模糊,涂改很多,会造成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其次,概念要准确、叙述要简明,让人一看就明白。另外,要依题作答,不要乱涂乱画。
现象: 第一印象好 常能得高分
据说,有这么一份作文试卷,由于开头写得非常漂亮,两位改卷老师都十分满意,都没往下看,不约而同就给打了50多分。后来,卷子传到组长处,才被发现,该卷的作文其实只是写了两三百字。高考改卷,由于时间太紧,很多老师不得不寻找捷径。据说,有个别老师改卷只凭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常常就给打高分。比如有的老师改作文,只是第一段看一下,中间看一下,最后一段看一下,分数打高打低全凭第一感觉。
对策: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在高考语文和
英语作文改卷过程中,改卷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份试卷,如果写作上没有新意,就很容易流于一般。因此,写得别出心裁、个性鲜明、出彩,也是作文拿高分的策略之一。
现象: 不约而同都往平均分上靠
高考改卷电脑会将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改,如果两人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改完的这份卷子就是有效卷。而每位老师所改的卷子中有多少是有效卷,电脑会即时体现。因此,在改卷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求稳,不由自主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如果发现自己的有效率低了,就会慢慢往平均分上靠。
对策:那么,如何突破平均分,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往高分上打?专业人士的建议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是文科的答题,特别是作文,因此,思路就要尽量地与众不同,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才能得高分。
现象: 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
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给分。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实际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而忽略了句子的质量。
对策:答题时,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这样,不论你怎么答,都不用担心失分。
现象: 阅卷常常只盯住答对部分
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而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对策:答题也好,作文也好,一定要把要点部分写完整,只有平常多多积累,才能在竞技中处于不败之地。
现象: 老师喜欢条理分明的卷子
每天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的卷子,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因此,在繁重枯燥的评卷过程中,条理分明,字迹清晰的试卷无疑给阅卷人员平添一份好感,都尽量给分。
对策:答卷时,一定要注意条理分明,字迹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有些考生害怕答题不能扣紧采分点,不分点啰嗦一大堆,这种做法反而影响了阅卷人员阅题速度,给寻找关键词带来困难,极易引起失分。
现象: 重用语规范 轻个性感悟
用语规范是高考试卷标准答案权威性公正性的具体体现,在各省市制定的评分细则中,对标准答案里关键词的近义词替换有明确的要求,符合就得分,不符合则失分,毫不含糊。因此,那些个人感悟能力较强而用语欠规范的考生失分几乎成了必然。失分的原因绝不是阅卷人员的个人水平所致,而是近于死板的评分细则、近于机械的扫描造成。
对策:平常学习时就要养成规范用语、规范表达的习惯,这样才不会在高考中无谓失分。
现象: 喜欢锦上添花 不爱雪中送炭
在评卷过程中,有评卷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总分的影响,当考生得分较高时,阅卷人判分往往慎之又慎,检查又检查,反之则易于草率。这就是评卷人“喜欢锦上添花,决不雪中送炭”的心理表现。
【高考阅卷老师忠告】推荐阅读:
高考阅卷体会07-07
高考阅卷小结08-23
高考语文阅卷质量分析11-20
高考作文阅卷如何保证公平公正10-30
公务员考试申论阅卷老师经验之谈07-29
申论阅卷心得10-09
期末阅卷安排11-06
省申论考官阅卷心得09-02
网上阅卷对高三作文训练的启示07-19
2008--2009教研组、阅卷教师名单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