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四上人自然社会

2024-11-23

浙教版四上人自然社会(精选4篇)

1.浙教版四上人自然社会 篇一

2018年浙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期末复习资料

1、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美丽)、(安全)、(文明)的社区中。美好社区的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2、社区里有(邮政局)、(卫生所)、(图书馆)、(阅览室)、(储蓄所)、(超市)等公共设施。(社区成员)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公共设施。

3、学会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关心社区的(安全),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是社区的(小主人)。

4、社区是我们的(家园),(邻里和睦)对社区里的每一个成员都非常重要。

5、社区邻里间的(和睦相处)离不开居民委员会的工作。

6、社区(居委员会)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社区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7、社区生活非常精彩,它为社区成员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精神食粮)。

8、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社区的生活(丰富多彩)。老年人可以上(老年大学),去老人(活动室);中年人可以到(健身房)锻炼身体,还可以上(社区学院)充实自己的知识,(参加)社区举办的一些活动;孩子们可以去(儿童乐园)。

9、为了让老年人(健康)、(快乐)地度过晚年生活,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了许多(学习)和(娱乐)的场所。

10、社区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为众多成年人在他们工作服务的地区内提供一个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20世纪90年代初,社区学院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立。

11、春风行动全称(“扶贫济困春风行动”)。它有三种具体形式:一是(“一帮一结对子”),采取一户帮一户、自愿结对子的方式进行;二是(“多帮一手拉手”),采取多人、多户帮一户的方式进行;三是(建立“扶贫济困春风行动”资金)积极倡导社会各界为特困家庭捐款,建立帮扶特困家庭专项基金。

12、我国的首都(北京),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古城)。

13、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类别的职业),又称(行业)。(各行各业)的形成与发展给家乡的巨变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4、内蒙古的(畜牧业);浙江的(渔业);江西的(陶瓷制作业);江苏的(纺织业)。

15、(家乡行业)的形成与发展家乡人的(辛勤劳动)分不开,同时也会受到(当地条件)的影响。

16、(人流密集)的(中俄边界)形成了繁忙的边界贸易市场;丰富的石油资源造就了(大庆石油)工业;人才云集的(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

17、浙江遂昌是(黑陶)的故乡。

18、时代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使家乡涌现出许多(新兴行业)。(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旅游业)的开发;(电子产业)的兴起。

19、浙江(丝绸);山西(煤炭)。

20、(家乡交通)的发展与家乡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交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地形)和(环境),会有不同的交通方式。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连接千山万水和千家万户提供了便利。

21、(上海)是全国唯一拥有(2)个国际机场的城市,同时还建有(3)个火车客运站,(3)个国内、国际轮船码头。(3000)多条马路、(1200)多条公交营运线路,宛如一个巨大的“迷宫”。

22、家乡有(税务局)、(公安局)、(民政局)、(图书馆)、(行政中心)、(客运中心)等服务机构,这些机构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还有(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这些社会福利机构使老年人以及孤残儿童得到妥善安置,享受全社会的关怀。还有依法维护、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

23、(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2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余(55)个民族的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10%),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25、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进步。

26、(汉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27、(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我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8、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开创了(古典书法)的新风格;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是我国(古典文学)形式,从中涌现出许多艺术精品,流传至今。《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作品。

29、(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族的(绘画)、(建筑)等艺术举世闻名。(唐装)深受外国朋友的喜爱。

30、彝族人民创作的长诗(阿诗玛)被拍成电影;(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

31、(198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将每年5月定为(“民族团结教育月”)。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权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33、我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分别是;(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3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其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享有自己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

35、西藏位于祖国的(西部)。首府拉萨被称作(日光城)。拉萨广场上著名的古代宫堡建筑(布达拉宫)被称作(世界屋脊上的明珠)。扎西德勒是藏族人表示(欢迎、祝福吉祥)的话,一般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36、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的(北部)。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以(能骑)、(善射)和(身体强壮)而闻名。每年七八月份,牧民们都会聚集在草原上,参加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的意思是(游戏、娱乐)。

37、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南部),以(壮族)为主的多种少数民族聚居于此。壮族人民能歌善舞。壮族的(铜鼓舞)、(扁担舞)、(稻草舞)和(板鞋舞)节奏鲜明,舞步雄健。

3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北部),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维吾尔族最讲究的主食为(抓饭)。(葡萄沟)是新疆葡萄的著名产地。

39、回族散布全国,主要与(汉族)杂居。宁夏回族自治区居住着(回)、(汉)、(蒙古)、(满)等民族,其中回族约占(三分之一)。回民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多信(伊斯兰教)。回族人习惯在聚居地修建(清真寺),回族男子习惯戴(白帽或黑帽),最初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

40、(云南)被称作少数民族之乡。(建筑)是凝固的文化。建筑与人们的(居住环境)、(文化习俗)密切相关。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苗族的(吊脚楼)、白族的(大理崇圣寺三塔)、傣族的(竹楼、曼飞龙塔)。

41、我国人口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我国聚居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是(云南),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42、(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和(青海);(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和(新疆)。

43、人类根据肤色等外表特征,可分成(黄色)、(黑色)、(白色)三大人种。他们的代表人物是:(周恩来)、(乔丹)、(贝多芬)。

44、中国的(万里长城)、古代罗马的(角斗场)、古代非洲人制作的(精美雕像)等建筑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宝贵的文化遗产。

45、(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产生于距今三千六百多年前的(商朝)。

46、(楔形文字)是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创造、古代(西亚人)所用的文字。

47、(古代埃及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

48、世界上曾经出现过数千种语言文字,现在常用的大约有一百多种,其中(英语)使用的范围(最广),(汉语)使用的人数(最多)。

49、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创造的(世界语)是最理想、影响最大的一种国际辅助语,他被称为“(世界语之父)”。

50、(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被称为(圣诞节)。它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51、(开斋节)是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人们的重要节日,每年回历九月为(伊斯兰教)的斋月。

52、(春节)俗称(过年),起源于(中国商朝)时期年头岁尾的拜神祭祖活动。

53、(狂欢节)起源于(欧洲),16世纪经(葡萄牙)传入(巴西),在吸取了(黑人)和(印第安人)的音乐舞蹈精华后,整个狂欢节更加生动热闹,成为世界闻名的巴西传统节日。

54、澳大利亚(帆船节);美国(感恩节);日本的(男孩节)。

55、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56、中华民族的(旗袍);大和民族的(和服);阿拉伯民族的(长袍)。

57、人们往往喜欢用(红)色和(黄)色来表示喜庆,以(白)色来象征(纯洁)和(美好)。

58、不同的职业对服装有不同的要求,如(消防队员)、(建筑工人)和(医生)等都有自己的职业服装。

59、许多少数民族的节日与水、火有关,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2.浙教版四上人自然社会 篇二

一、教学目标:

① 选择柔韧性较强的纸张,学习卷纸动物造型的方法;

② 掌握圆形卷折、椭圆形卷折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 上创造出新的卷折技术;

③ 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他人,并对他人作品的特点进行评价。

二、可能展开的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1、多媒体展示:卷纸贴画(是老师自己的作品)。师:这幅画是怎么做出来的? 生:是卷出来的;

生:是纸卷出来以后贴起来而成的。师:(揭题)今天学习卷纸贴画。

师:请观察,老师的作品都是怎么样卷出来的?老师的作品都是怎样拼出来的?

2、动手实践:“牛刀小试”——我来卷个圆形。生:自主卷折圆形。

生:交流——从纸的头开始卷,卷出来的是实心的圆形。——在手指上卷,卷出来的是空心的圆形。——在铅笔上绕着卷,卷出来的也是圆形。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卷出来的圆形都不一样。你能卷出来什么样的形状? 生:压一压或挤一挤会变成扁扁的圆(师补充说叫椭圆)。

3、实践活动:“超级变变变”。师:比一比,看谁卷出来的形状奇。生:动手卷折。交流展示。

空心圆折成三角;空心圆折成四边形;空心圆折成棱形;空心圆折成雨点形;纸的两头都卷成实心圆然后折成心形„„。

师:(大加赞扬)

4、实践活动:“更上一层楼”——海星是怎样卷折出来?

师:大家已经会卷折各种不形状的图形了,那么海星是怎样卷折出来的? 生:动手实践——交流展示。

5、把纸圈粘成卷纸贴画

师:怎样用较快的速度制作一幅美丽的海洋生物的卷纸贴画?在合作小组里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生:先分工制作,再组合成美丽的海洋生物贴画。

生:我们组认为:先共同讨论设计出贴画中要哪些生物,然后分工制作,再组合。

师:指导方法——简单构图、卷折纸圈、贴画、美化。

6、实践活动:“大显身手”——小组合作制作美丽的海洋生物的卷纸贴画。生:小组合作活动。生:小组作品在班内交流。

7、作品评价:“展我风采”——评奖活动

师:设最佳作品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默契奖等。生: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的风采。生:共同评价。

8、课外延伸:还能卷折出什么动物不? 师:你还能卷折出什么动物、植物来?还能卷折出什么人物、建筑物? 在班级里举行一次卷纸贴画展。教师动手体验: 学卷纸圈

第2课 大鱼和小鱼

一、教学目标:

1、寻找生活中的编织制品,观察并交流图案的编织规律;

2、掌握同色编和多色编的基本原理,并在此编织规律;

3、掌握同色编和多色编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编排方法;将选择合适的位置,让作品在生活中发挥作用。

二、可能展开的方式 可以参照第1课的教案:

1、多媒体或实物展示:生活中的编织品——竹席等。师:竹席是怎么做出来的? 生:是编出来的;

师:请观察,老师的作品——鱼身花纹是怎样编出来的?

2、动手实践:“牛刀小试”——我来编鱼身花纹。师:制作步骤介绍。

生:自主实践——交流展示。

3、实践活动:“超级变变变”。

师:比一比,看谁编出来的鱼身花纹更美——单色编、多色编、不同宽度的纸条编、不同编织规律编等。

生:动手实践。交流展示。

4、实践活动:“更上一层楼”——鱼乐园制作

师:大家已经会编鱼儿了,我们能不能制作 一个鱼乐园?

师:怎样用较快的速度制作一幅美丽的鱼乐园?在合作小组里讨论一下。生: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师:指导方法——简单构图、大鱼和小鱼编织、组合、美化。

5、实践活动:“大显身手”——小组合作制作美丽的鱼乐园。生:小组合作活动。生:小组作品在班内交流。

6、作品评价:“展我风采”——评奖活动

师:设最佳作品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默契奖等。生: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的风采。生:共同评价。

7、课外延伸:还能用其他材料编鱼儿? 在班级里举行一次作品展。教师动手体验:

(1)学裁纸条和剪绚丽在上条纹;(2)学编鱼身花纹 第三课.金盏菊的播种 教学过程

1学会怎样动手栽一棵金盏菊以及知道注意事项。

2、掌握最基本的移栽技术。

3、金盏菊移栽后,怎样做好养护工作 教学准备

1、材料:金盏菊小苗,花盆、菜园土、复合肥、纱窗网片

2、工具:铲子、喷水壶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来参观我们的农家乐小基地,你们看,他们多快乐啊!(出示课件)(二小学生的种植图)

(2)现在,新的学期又到了,你们有没有准备把自己的学校打扮得更漂亮,今天我们就动手为学校栽一盆花,美化自己的校园,怎么样?

揭示课题——金盏菊的养护(3)出示课件——金盏菊

我们在座的全体同学都见过金盏菊,但你们对金盏菊了解多 少?谁愿意说说。(学生自由说说)

师小结:金盏菊又名黄金盏,为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金盏菊植株矮生,茎多分枝,高20——60厘米,叶矩圆形,有糙毛、头状花序径可达10厘米以上,花夜间闭合,怕炎热,在夏凉地区可持续连绵开放。花朵密集,花色淡黄至深橙红色,鲜艳夺目,花期又长,是早春园林和城市中最常见的草本花卉。金盏菊花朵鲜黄、叶片翠绿,十分醒目。盆栽摆放中心广场、车站、商厦等公共场所,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呈现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数盆点缀窗台或阳台,金盏菊的金黄色花朵,使居室更加明亮、舒适。当然,在我们的校园里栽上一片或盆栽几盆装饰我们的教室也不错哦,同学们,你们有兴趣吗?(引入第二环节)

我们先来看看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金盏菊小苗,花盆、菜园土、复合肥、纱窗网片,铲子、喷水壶)

不错,准备的很好,接下来看看怎样栽种

2、移栽示范(出示课件)

(1)准备好材料和工具,把材料和工具摆在桌子上。看老师示范 A、先在菜园土中加入少量复合肥并拌均匀

B、盆底垫上纱窗网片,再装上半盆加了复合肥的菜园土 C、用铲子轻轻地在育苗盆中铲出小苗

D、把小苗放进盆中央,扶正,加上菜园土,并在上面轻轻压实 E、浇透水后,将金盏菊摆放在阳光上(2)说一说栽种过程

5(3)学生动手试一试

A、小组或个人动手栽一棵金盏菊

B、在栽种时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3)学生讨论

(4)想一想,应怎样养护金盏菊?

定植后7~10天,摘心促使分枝或用0.4%比久溶液喷洒叶面1~2次来控制植株高度。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20-20-20通用肥。肥料充足,金盏菊开花多而大。相反,肥料不足,花朵明显变小退化。花期不留种,将凋谢花朵剪除,有利花枝萌发,多开花,延长观花期。留种要选择花大色艳、品种纯正的植株,应在晴天采种,防止脱落。

小小建议:

1、仔细观察金盏菊的生长变化,及时做好记录,写好观察日记。

2、想一想:金盏菊除了供人们观赏外,它的提取物还有没有别的药用价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上网查查。

第4课别致的小鞋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可以用纸绳作为主要材料粘贴制作出形态各异的工艺纸鞋,掌握粘贴的方法与技巧。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激发他们对纸绳工艺制作的兴趣。

二、教学建议

1、技术要点分析

在各件工艺纸鞋中,拖鞋的制作相对比较容易。但鞋底样的剪比较难,老师可进行适当的指点。在粘贴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由内而外有序进行,盘粘要平整,装搭攀了时,纸绳要粘在鞋底面的两端,位置要适当。

2、教学过程

(1)由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鞋来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2)说说生活中见过的造型别致的拖鞋,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

6(3)老师进行范例作品的制作讲解 A、剪鞋底样

B、盘粘鞋底,可选择粘贴一面或双面,要求由内往外,顺次盘贴平整,紧密。

C、粘鞋的搭攀。D、进行装饰

①学生制作,可让学生合作完成一双小拖鞋的制作,能力强的可制作其它的鞋类,老师个别进行辅导。

②评价作品 学生将作品摆放在展示台上相互观摩评价。

评价建议:结合劳技课的特征,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进行整体性评价,劳动的态度,设计与操作的能力,作品的质量(包括粘贴,平整,精致度)

教师动手体验:(略)第5课 漂亮的背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包款式新颖,品种繁多,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用品。激发学生设计创作工艺包的兴趣。

2、掌握一种包的制作方法,掌握剪折包样,盘贴纸绳,装饰等技巧,力求设计制作一只漂亮的背包。

3、通过同学间作品的观摩,评议,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动手能力,创造思维。

二、教学建议

1、技术要点分析

生活中的包款式众:双肩饮、拎包、背包、胸包等。

教材中的双肩背包对于一般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老师可选择让学生制作其它的纸绳工艺包,如小拎包,也可自行设计。

教师在包身的盘贴方面可进行指导。

2、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从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包引入本课。(2)讨论交流,巧手制作。

A、观察小看台中的几只范例包,说说其特点和使用的材料。B、阅读“巧手站”,进行难点的交流,剖析。C、老师对一些难点进行制作演示。(3)拎包博览,欣赏交流。A、学生相互进行作品观赏。

B、选择优秀作品让制作者进行介绍。

(4)课外延伸、拓展思维。尝试做其它款式的包

3、活动建议

通过小看台中范例作品的观摩,教师的讲解示范,相信学生设计制作的包一定款式众多,建议在班中举行一个背包博览会,学生相互交换自己制作的包,激发其成功感和创作兴趣。

4、评议建议

在评价中要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相互结合,既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

l 种植单元教材分析:

1、种植部分的教学要求:

(1)通过种植、饲养的技术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2)通过种植、饲养的技术实践活动,学会简单种植、饲养的一般方法,获得一定的劳动与技术的感受。

(3)培养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种植部分内容选定时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小学中段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水平选定教学内容。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

(3)注重与社区、家庭等社会实践的结合,与农时季节和自然条件的统一。(4)尽量兼顾城乡自然条件的差异,既适应农村学校教学,也适合城区学校教学。

第6课 种蚕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秋播经济作物蚕豆。

2、体验植物播种繁殖技术,初步学会用穴播法播种蚕豆。

3、通过播种劳动,养成爱惜劳动成果、爱护庄稼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蚕豆穴播操作方发法

2、教学难点:铲子挖穴操作。

三、教学准备:

1、蚕豆种子、草木灰。

2、花盆、木箱、竹筐、菜园土等。

四、教学建议:

1、使用的铲子,各地有所不同,根据当地实际使用的铲子进行教学,挖穴的方法随着铲子的不同有所变化,要因地之宜进行教学。

2、关于穴土表面施草木灰问题,有条件的要施,因为草本地是钾肥,有利于蚕豆根系的生长,另外草木灰还有越冬抗赛作用。没有条件可以不施。

3、本课在内容上适合于农村大田播种,城区的学校也可以盆栽、箱栽、筐栽和袋栽进行教学,把蚕豆苗容器放在阳台等向阳处,生长期、开花期、结果前期,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栽在容器中的蚕豆,只要培育管理得当,也有收获。

4、金点子中还可以播在哪里,农村还可以播种在田间小路边、水沟边,向阳的墙脚边等处;城区也可播种在花坛、花盆、木箱、竹筐、包装袋等处。

5、聪明泉中农作物的合理密植问题,过密蚕豆生长不良,影响产量,过稀土地利用率不高,也影响产量,使学生了解只有合理密植,农作物才能丰产、高产。

五、有关资料: 菜用蚕豆的栽培

蚕豆是我国的传统蔬菜,过去以食用老熟种子为主,现已转为食用嫩种子。怎样才能种好菜用蚕豆,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选择品种:从目前栽培的蚕豆品种来看,除了一些地方品种外,主要选用大粒品种,如白皮蚕豆——陵西一寸,青皮蚕豆——大青皮。

适期播种:菜用蚕豆的播种期以 10月下旬为宜,过早过迟都不利抗寒越冬。合理密植:菜用蚕豆以点穴播种为主,一般行株距为 50×30厘米左右。每穴播2粒种子,每亩用种9公斤左右,播种后每亩用磷肥30公斤~40公斤拌和腐熟灰杂肥覆盖种穴。

田间管理:出苗后至开花前要及时除草松土,越冬后将无头枝剪去,开花结荚期喷2次—3次2%磷酸二氢钾溶液,保持田间水系畅通。

及时打顶:当蚕豆开始由下至上结荚,根部毛荚数达到 2个—3个,荚长3厘米左右时,要及时将顶打掉,以利豆荚生长。

防治病虫:危害蚕豆的主要病虫害有蚜虫、赤斑病等,蚜虫可用敌杀死 1:2000倍防治,赤斑病可用50%的多菌灵1:500倍防治。

适时采收:菜用蚕豆应该实行分次采收,一般在 5月中旬,当蚕豆由下往上开始成熟,根部青荚头部稍有下垂即可采摘,每5天左右采收一次,大约持续15天左右,每亩可产青豆荚1200公斤~1500公斤。

第7课 面包里的劳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学生知道面包的生产流程及相关的生活常识。② 学生初步了解与面包生产有关的职业和特点。

2、能力目标: ① 学生掌握“小课题研究”方式,学会调查研究,学会展示。② 学生能合作调查了解面包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劳动与技术。

3、情感目标:

① 学生具有初步的职业意识。② 学生具有勤俭节约、爱惜物品的好习惯。

二、教学建议:

1、学会研究: 主要指导学生开展有关“小课题研究”

2、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家庭体验、学校活动

3、学会交流:学生谈面包的制作过程 学生谈其他物品的制作过程

三、组织方式

教材在23页的9幅图展示了从和面、发酵、制作到可吃的成品面包的全过程。

可以展开的活动方式:就是开展“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即面包里的劳动究竟有有哪些?面包里的劳动

生产环节 生产麦子

磨成粉做成面包 包装出售 生产单位 农村 面包厂 商场 经营人员 农民 面包厂工人 营业员 协助经营的人员 农药厂工人 会计 银行工作人员 化肥厂工人厂长 电厂工人 保险公司职员 农具厂工人 技术员运输人员

生产环节其他人员 拖拉机手

工厂采购、销售人员 商场采购、销售人员

缝布袋

一、教学目标:

⒈根据生活经验,探索缝制小布袋的方法。⒉掌握用平针缝制的技能。

⒊初步形成生活自理的意识,做生活小主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平针缝制的技术。

2、教学难点:

(1)缝制过程中两手的协调配合。(2)收针时的打结也是很难把握的。

三、教学设计:

1、技术要点分析:

在小学阶段,关于手缝这一内容,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首先要落实穿线、打结这两个技能。一般情况下,左手拿针,右手拿线,并把线的一端剪光,然后进行穿线。打结:关于打结的方法有许多,能达到效果便可,但要提示的是结的大小要根据布的密疏(或洞眼)所定。

平针,虽一上一下看似简单,但对初学者来说,要掌握左手拿布,右手拿针的缝制动作配合协调,也是需要强调的。

收针:要求不留下过长的线,这样才能使布袋收口紧密。

2、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①课前展示“主题活动”——探索“平针”的奥秘。

②生活中的“平针”调查。

(1)展示情境,学生尝试。

①利用图片、课件或者教师直接示范,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想尝试的情境。②学生尝试穿结、打结。③反馈、小结。

④学生能者为师,再次尝试。(2)根据生活经验,探索布袋的方法(3)阅读课文,比较讨论(4)实践操作,巡视指导。(5)展示比较,学生演示。(6)再实践操作。(7)评价延伸。

金盏菊的养护

教学过程

1学会怎样动手栽一棵金盏菊以及知道注意事项。

2、掌握最基本的移栽技术。

3、金盏菊移栽后,怎样做好养护工作

教学准备

1、材料:金盏菊小苗,花盆、菜园土、复合肥、纱窗网片

2、工具:铲子、喷水壶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来参观我们的农家乐小基地,你们看,他们多快乐啊!(出示课件)(二小学生的种植图)

(2)现在,新的学期又到了,你们有没有准备把自己的学校打扮得更漂亮,今天我们就动手为学校栽一盆花,美化自己的校园,怎么样?

揭示课题——金盏菊的养护(3)出示课件——金盏菊

我们在座的全体同学都见过金盏菊,但你们对金盏菊了解多 少?谁愿意说说。(学生自由说说)

我们先来看看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金盏菊小苗,花盆、菜园土、复合肥、纱窗网片,铲子、水壶)

不错,准备的很好,接下来看看怎样栽种

2、移栽示范(出示课件)

(1)准备好材料和工具,把材料和工具摆在桌子上。看老师示范 A、先在菜园土中加入少量复合肥并拌均匀

B、盆底垫上纱窗网片,再装上半盆加了复合肥的菜园土 C、用铲子轻轻地在育苗盆中铲出小苗

D、把小苗放进盆中央,扶正,加上菜园土,并在上面轻轻压实 E、浇透水后,将金盏菊摆放在阳光上(2)说一说栽种过程(3)学生动手试一试

A、小组或个人动手栽一棵金盏菊

B、在栽种时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4)学生讨论

可乐机器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可乐瓶的改造,使之成为一个玲珑剔透的机器人,并且能够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思想。

2、学习对可乐瓶的割、剪、粘合、接插等技法,培养学生变废为宝,勤俭节约的好思想。

二、教学准备: 村料:小可乐瓶5个。

工具:剪刀、泡沫双面胶、美工刀。

三、教学建议:

1、技术要点分析:

(1)可乐瓶较硬,不易剪割,同时注意安全。在切割的时候可以让一些能干的学生做小老师,完成切割任务。

(2)连接一些要点,可乐瓶的连接一靠泡沫胶带纸,二靠缺口的对插,可以采用外围加粘透明纸的办法使作品更牢固

(3)机器人的制作巧妙的运用可乐瓶的外观形状,通过切割分解后重新组合,犹如孩子“搭积木”游戏,学生可以多多比划、摆弄、认为合适了就可以粘合。

2、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组织学生看机器人科幻片镜头,《太空大战》《空中堡垒》约五分钟。

(2)师生探究:同学们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机器人是怎么样的?(机器人的本领、构造。)

(3)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用可乐瓶来制作机器人,大家看看书上的作品。

(4)学生动手制作:

A、在教师示范下学生用刀切割可乐瓶,完成机器人的头、胸、腰三部分 B、粘合头、胸、腰三部分,注意在腰的下面要剪四道口子用来连接双脚。C、做手掌,作天线,此处较硬,比较难剪,要注意安全。D、粘连天线、手掌、双足,完成整体机器人。E、用彩色不干胶美化,同时起加固作用。

3、评价建议:牢固、美观、能站立,或者改装灯的为优秀。

纸杯毛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一次性杯子的分解、组合,学会设计制作马、牛、驴等家畜动物。学习剪、折、粘等技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和勤俭节约,变废为宝的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准备: 材料:一次性纸杯、双面胶。工具:剪刀。

三、教学建议:

1、技术要点:

(1)对一次性杯子的分解和组合是关键,要让学生在分解前弄清楚毛驴是由哪几部分(分解材料)组成的?

(2)头、脖、腿与身子的连接怎样才能有牢固又美观?要准确、干净地粘合各部分身体。

(3)剪刀的使用,要求剪得光滑、利索,大小比例得当。

(4)对作品进行举一反三的创造,如马、鹿、牛、狗等。都是改头换面、大同小异的小变化以达到大效果。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你们知道毛驴吗?看过电影《阿凡提》的同学都知道,阿凡提有一个好帮手就是毛驴,与马相比,毛驴更显得灵巧、敏捷,它是人类推磨驼载的好帮手,今天我们将用一次性纸杯来做毛驴。

(2)师生探究:同学们分小组来学习讨论书本上的图片,说一说,毛驴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些部位用了纸杯上上的哪些材料?

(3)教师演示:纸杯上的开口要光滑,用剪刀和美工刀时要注意如何使用?(4)学生作业:

A、画煎驴头、驴脖、粘合在身子上,用一个纸杯当驴身 B、将一个纸杯一分为二切开做驴头的前后腿。C、画剪驴耳、尾、棕毛等

D、创造新的作品-------马、牛、狗等

3.浙教版四上人自然社会 篇三

教材特点:

《品德与社会》第六册教材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板块内容要求编写的。本册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自我、认识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家乡(社区)的基础上,将视野进一步扩大到对祖国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并且让学生走近世界——人类共同生活的地球村中去发现、去了解。通过对有关祖国历史文化、民族、国情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也是多方面地认识和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通过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新问题的了解,提高辨析能力,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通过对“地球村”的了解,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感知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作用,以增强自己作为地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册教材由4个单元共11篇课文组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社会发展”的编写主线

2、“厚今薄古”的内容呈现

3、“情理交融”的价值取向

4、“开放学习”的思辨空间 单元浅析及简要的教学思路:

第一单元 文明古国的荣辱

一、单元概要:

本单元内容是根据内容标准“我是中国人”板块“第3点: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4点:知道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而编写的。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打开这浩瀚的历史长卷,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古代无数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和灿烂的文学艺术,勾画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使每一个中国 人都引以为自豪。但从1840年开始,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也使中国人民饱受了巨大的灾难和屈辱。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而告终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辰国条约而告终”。中华民族是伟大英勇的民族,从来不屈于任何外来势力的欺压。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反抗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因此,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历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对于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树立振兴中华的爱国志向是十分重要的。

本单元由《从四大发明说起》《圆明园在哭泣》《悲愤的吼声》3篇课文组成。单元导语:“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为古代中国有着众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和闻名于世的杰出人物而自豪;我们为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蹂躏而愤慨,我们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而歌唱;我们更为现在中国的崛起而感奋„„”是本单元编写的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课《从四大发明说起》,通过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京杭大运河、赵州桥、都江堰、地动仪等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与创造,重点是认识我国古代文化和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第2课《圆明园在哭泣》和第3课《悲愤的吼声》意在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不忘屈辱。重点应了解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教材选用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典型的事例——八国联军掠夺、焚烧圆明园和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暴行。同时,教材中也穿插了中国人民不屈抗争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正确地了解我国的近代历史。

二、各课教学思路参考

1、从四大发明说起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许多像指南针、造纸、印刷、火药和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等等领先于世界的伟大发明和创造。

2、感知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初步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各种信息的能力。教学设想:

本课安排共2课时,建议从“伟大的发明”“伟大的创造”二个层面安排课时,开展教学。

第1课时的教学中对“四大发明”要逐项展开,让学生了解这些发明的时间、作用(在历史上曾经改变了什么)和对世界的贡献;

第2课时重点讲“伟大的创造”,要围绕京杭大运河展开,了解大运河开凿的时间、长度和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中要不断设问,用“对此你还有哪些更多的了解”来拓展教学内容,用“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来升华学生的感情,用课文中最后一段文字,作为课堂小结。

2、圆明园在哭泣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知道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感人事迹,激发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的使命感。。

3、初步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教学设想:

本课安排共3课时,建议从“圆明园被焚烧”“不屈的抗争”“小小辩论会”三个层面开展教学。

第1课时“圆明园被焚烧”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图片入手,运用被焚烧前后的对比方法,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火烧圆明园》录像片断,最好能播放,它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的情景,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震憾力。

第2课时“不屈的抗争”可从电影《林则徐》或《甲午风云》的片断播放入 手,通过他们的言行,感受“民族英雄”的感人事迹,激发自己的民族自尊心。

第3课时安排一个“圆明园要不要重建”的辩论会,意在通过人人的参与,来巩固已有的认识和情感,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悲愤的吼声

教学目标:

1、知道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屈辱;我们永远牢记这段历史。

2、知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

3、初步培养热爱革命先辈,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思想感情,树立奋发图强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志向。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围绕“南京大屠杀”展开。让学生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的累累暴行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激起对侵略者的愤恨;

第2课时围绕“救亡图存”展开。让学生通过收集、介绍抗日英雄的故事来了解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重点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功绩。

第3课时可围绕“发展中的中日关系”展开。让学生明白战争的硝烟已经过去,追求和平、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当前在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上存在着的不协调音符——日本政府首脑不顾世界人民的反对,一意孤行地参拜靖国神社,甚至要否定这段历史,这是我们所不允许的。

教学注意点

1、揭露日寇暴行,不要过于渲染血腥场面,出示过于血腥的照片;

2、牢记这段历史,但不加深民族仇恨。

第二单元

富国强民之路

一、单元概要:

本单元内容是根据内容标准“我是中国人”板块“第5点: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共产党的热爱。”而编写的。

中华民族是伟大英勇的民族,从来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势力的欺压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反动统治。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不少仁人志士进行了苦苦求索,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并带领民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这些救国方案和救国运动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人民军队的建立,才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一个繁荣昌盛、民主富强的国家开始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所以对当代中国的认识,离不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

本单元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3篇课文组成。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要向我们讲述了新中国建立的来之不易,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第2课《春天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的人民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第3课《走进新时代》则进一步告诉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济持续腾飞,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总之,这3篇课文,概要地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三个历史转折点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了解这一发展变化的过程,体会其中的发展变化的原因,必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党的感情。

二、各课教学思路参考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建立的曲折历程,知道革命先辈为新中国的建立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敬仰革命先辈;

2、初步知道新中国的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所取得的成就,培养热爱党的感情。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3课时。

第1课时,通过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党的诞生、南昌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让学生了解新中国诞生的来之不易,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第2课时,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例,重点讲述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激发学生对今天生活珍惜和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

第3课时,通过录像、照片、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新中国诞生后,各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着祖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教学注意点:

课时的教学内容要避免交叉。第一课时侧重于事件描述;第二课时侧重于人物、故事讲述;第三课时的内容,最好控制1978年之前所取得的成就。

2、春天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同志,敬仰并怀念他。

2、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拥护改革开放好政策的情感。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3课时。

第1课时,着重从反映学生自己家庭的生活的图片、实物或从父辈们的回忆中体会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可通过诸如衣、食、住、行的某一点展开,达到以小见大,就事论理的目的。

第2课时,介绍改革开放政策的由来。介绍特区城市的变化和全国城乡地区由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介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敬仰并怀念他。

第3课时安排为活动课。通过收集到的相关图片,出一期纪念“世纪伟人” 的板报或反映“家庭生活变化”“家乡变化”的板报,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 中国,拥护改革开放好政策的情感。走进新时代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激发学生为我国 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骄傲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2课时。

第1课时,从总体上认识今日中国,经济持续腾飞,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对何谓“小康”有一个大概了解。

第2课时,了解家乡人民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实现小康而辛勤劳动,顽强拼搏;同时,从学生家庭生活的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感受巨大的变化,并对明天的美好生活进行畅想,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热爱。

第三单元

巨龙腾飞

一、单元概要:

本单元内容是根据内容标准“我是中国人”板块“第5点: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共产党的热爱;第11点:了解交通发展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而编写的。

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着祖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本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上一单元“富国强民之路”的基础上,把视野聚焦于“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日新月异的交通变化”三个板块上,让学生通过对三个具体事例的学习,感受到我们的祖国,犹如东方的巨龙,正在昂首腾飞。

本单元由《高峡出平湖》《西部大开发》《日新月异的交通》3篇课文组成。第1课《高峡出平湖》,通过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说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同时,通过对长江——母亲河的回顾与展望,说明了三峡工程造福于人类的伟大意义。第2课《西部大开发》重在让学生了解西部地区,认识开发西部地区的重要意义,懂得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实现全中国共同富裕的伟大举措。第3课《日新月异的交通》则告诉我们,交通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是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让学生认识身边交通的发展并将交通的学习进一步向更多样的交通工具以及古今交通变化等方面拓展,从而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理解交通与人们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关系。

二、各课教学思路参考

1、高峡出平湖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中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

2、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收集相关资料,认识三峡工程建设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2课时。

第1课时,重点让学生了解建设中的三峡工程和它的功能,并通过“船过三峡”的过程展示,认识工程的伟大;通过“母亲河”的回望,认识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三峡工程虽是几代人的富国强民之梦,但只有到共产党领导的今天,才得以真正实现。

第2课时的重点是在第1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对三峡工程前景的展望。让学生通过对三峡电力、航运所产生效益和库区经济发展的描述,感受到三峡工程直接造福于人类,也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条巨龙,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2、西部大开发

教学目标

1、知道西部地区包括的12个省、市、自治区,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

2、了解西部地区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懂得开发西部是为了协调东西部的平衡发展,使东西部获得双赢,其最终目的是真正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3、培养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2课时。

第1课时,重在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西部地区是我国较东南沿海地区而言的在经济上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因为各种原因,我国东西部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但西部地区也有其独特优势:区域辽阔,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党中央做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有助于东西部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教学时,教师可用中国版图让学生了解西部所指的12个省、市、自治区;用风景名胜照片来说明西部的秀丽风光;用“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以及各种生产基地的介绍来说明西部的发展潜力,增强学生对西部的感情。

第2课时,应重点通过具体人、事的介绍来说明党中央开发西部的战略决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大批有识之士纷纷进军西部,西部的明天是美好的,西部人民必将和全国人民一起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同时让学生思考:我们能为西部开发做点什么?以培养学生祖国之上的志向。

教学注意点:

1、西部地区并非是指地图上的西边省份,而是指我国较东南沿海地区而言的在经济上相对欠发达的地区。

2、开发西部,并非出于对西部地区人民的怜悯,也不是为了西部地区的资源,而是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双赢”的意义。

3、日新月异的交通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我国交通发展上的巨大变化,感知交通与经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家乡四小时公路交通圈。

2、感受祖国交通迅速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能看懂简单的交通图。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3课时。

第1课时,通过图片、录像等方法,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飞速发展的现状,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地理环境的交通特点和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通过举例或现身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交通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的作用。

第2课时,了解家乡的交通变化,认识浙江省的“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切身感受说说交通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并畅想美好的明天。

第3课时,学看简单的交通图,能正确使用交通图。

第四单元

生活在地球村

一、单元概要:

本单元是根据内容标准“走近世界”板块“第4点: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第8点: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而编写的。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全球一体化经济似乎离小学生十分遥远,难以理解,但实际上,这种发展势态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生活。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从具体的生活用品(包括食物、服装、鞋帽等)流通开始,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这种变化和影响;同时,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各种国际组织相继成立,这些组织有效地协调着国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这些相关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意识,理解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本单元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际组织》2课组成。第1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学生从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和我国的许多产品出口到国外的现象中,体会到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同时,从对“丝绸之路”的回顾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产生的巨大变化中,体会到“对外开放”的曲折路程和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第2课《国际组织》,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一些比较重要的国际组织,初步了解它们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了解我国加 入了这些国际组织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初步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意识。

二、各课教学思路参考

1、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步入全球化发展道路、走向世界的曲折历程。

2、知道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

3、感受经济全球化给国家建设、人们生活带来的发展与变化。

4、关心祖国建设与发展,初步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与开放的国际意识。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3课时

第1课时,让学生从自己的衣、食、住、行中感受到我们已生活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中,但能走到这一步,道路是十分曲折的,由此引出“丝绸之路”及旧中国及建国初期难以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状;而只有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之后,才真正实现了经济的全球化,同时,对外开放的政策,又促使我国更快地发展

第2课时,从镇乡扩展到县、市、省直至全国,重点介绍我国的进出口情况,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全球合作”与改革开放的意义,证明当今世界各国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3课时,重在让学生了解交流有关外资企业的情况,正确认识外资企业这种现象,它的开设对于企业本身和我国而言,双方都非常有利。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各国的货币及与人民币的兑率常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国际组织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比较重要的国际组织,初步了解它们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

2、了解我国加入了这些国际组织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初步培养学生 11 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安排3课时。

第1课时,通过课前调查了解,课堂分块交流的形式知道一些国际组织的名称,认识这些组织的标志,初步了解这些国际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第2课时,了解一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知道我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感受国际组织所起的作用。

第3课时,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及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了解APEC会议,其活动下属的十个工作组,情景模拟部长会议,讨论国际问题并达成“协议”。《品德与社会》第六册(五年级下)

部分教学设计

(五下第一单元)

1、从四大发明说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知道指南针、造纸、印刷和火药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 明问题。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包括照片、文字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题

1、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极为古老的文明,在祖国这片辽阔和肥沃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你的头脑中,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到课题上(板书课题:从四大发明说起)。

例:有人说到了四大发明或其中的一件,那么教师就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被称之为“四大发明”之一,你还知道其它三项伟大发明是什么吗?

如果没有人说到这一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这样说:是啊,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可真了不起,我国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呢,你知道分别是哪四种伟大的发明吗?

二、交流话题

1、学生自读课文3-6页:读读文中的插图和文字,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2、交流:

(1)你从课文中学懂了什么? ①什么时候有了这项发明?

②这项发明在历史上曾经改变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③这项发明对世界文明有怎样的贡献?(2)关于这项发明,你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3)从刚才自己的学习和与同学的交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现在心里想说的话。

(交流时注意:一项发明一项发明地说,可以让学生展示一下搜集到的照片等材料,这样可以更直观。)

(4)你知道我国古代还有哪些伟大的发明吗?

三、小结话题

1、学了今天的课,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2、小结:是啊,我们祖国真是太伟大了,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可真了不起,有那么多伟大的发明,这些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真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五下第一单元)

2、圆明园在哭泣(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实,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帝国主义列强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

2、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立志为国家富强做出自己的努力。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中国近代史上的有关资料;制作课件。学生:搜集圆明园和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思想旅行”

1、导入:今天我们将进行的第一个环节是——“思想旅行”[课件出示:“思想旅行”]我们先到什么地方去旅行呢?同学们还是去了以后再来猜一猜吧。

2、播放课件:颐和园的风光。

3、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带大家看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介绍北京现在最大的一座园林——颐和园的,美吗?其实,还有一座叫圆明园的园林,比这大得多,也美得多。老师这儿有一组介绍圆明园的图画,我们也来看一看。

4、教师介绍:刚才同学们看到的这一些绘画作品画的就是圆明园,这是一座清代的皇家园林,外围周长约10000多米。园中凿湖堆山,种植着各种奇花异木,有国内外名胜四十景,而且珍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被称为“万园之园”。

5、讨论:看了这一组图画,你有什么疑问吗?(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一组图片都是绘画作品,没有一张是实地拍摄的照片,这是为什么呢?)

6、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作了一次收集,有同学找到了这样的内容,下面我们请他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大家欢迎![第一批嘉宾上场]

7、为了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交流,老师在课前也去收集了一些资料。我这儿也有几张圆明园的照片,请大家看一看。

8、同学们,你看了这几张照片,又有什么新的疑问吗?(先请嘉宾说,再请观众席的同学说。)[第一批嘉宾下场]

9、小结:是呀,这样一个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今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片废墟,满目的荒凉,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来走进历史,作一番探航吧。[课件出示:“史海钩沉”]

二、“史海钩沉”

1、老师在课前调查的时候,发现一些同学已经找到了这样的资料,我们请上他们,来给大家作一个介绍,„„大家欢迎![第二批嘉宾上场]

2、嘉宾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事,再请观众席学生来介绍。

3、相机插播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

4、同学们听了同学的介绍,看了电影,你现在有什么想说的?(先请嘉宾说,再请观众席的同学说。)[第二批嘉宾下场]

5、小结: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把偌大的一座皇家园林,15 偌大的一批艺术瑰宝,偌大的一份世界遗产化为了灰烬。圆明园在哭泣,中国在哭泣,世界也在哭泣!

三、“历史回眸”

1、过渡:火烧圆明园的事件发生在1860年的10月,也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事实上,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这样的屈辱事件又何止这一次呢?你还知道这样的事吗?就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吧。[课件出示:“历史回眸”]下面我们要请上第三批嘉宾,请他们先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大家欢迎![第三批嘉宾上场]

2、嘉宾学生介绍,再请观众席学生来介绍。

3、教师可以补充有关资料(相机插入“中国近代史大事记”和“部分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

4、讨论:从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数据与资料来看,你认为圆明园变成废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先请嘉宾说,再请观众席的同学说。)

5、小结:回眸我国的历史,我们自豪地发现:中国在历史上曾有过非常辉煌的成就,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世界上拥有最强大的地位。但到了近代,由于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我们国家逐渐走向衰落,所以当外国列强用鸦片和大炮攻击我们的时候,我们只能蒙受屈辱。这是多么沉痛的历史教训呀!

四、“我抒我心”

1、[课件出示:“我抒我心”]按照我们的惯例,在我们的谈话快结束的时候,我们每人要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的这次谈话,你想说一句什么话呢?(请嘉宾说,再请下面的同学说)。[第三批嘉宾上场]

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不禁让我记起了那一句老话:“国弱被人欺。”这更让我记起了另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老师真的很希望我们大家都能记住这句话。

(五下第一单元)

3、悲愤的吼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日本帝国主义曾经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和屈辱,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憎恨帝国主义侵略者,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搜集南京大屠杀、日军入侵中国的资料;搜集日军入侵我们家乡的资料,可以采访我们的爷爷奶奶或年纪更大的老人。

教学过程:

一、历史揭露

1、谈话导入:从鸦片战争起,帝国主义国家一直在不断地侵略我国,其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最为严重。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可谓是暴行累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你搜集到了什么资料?请也给同学们作一个介绍。

2、学生上台展示资料,揭露日本入侵的丑恶历史。

3、过渡:课前,老师还请同学们特别搜集了有关日军入侵我们家乡的材料,请你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4、学生上台展示资料,揭露日本入侵我们家乡的丑恶历史,说说日军的入侵给我们的亲人带来了怎样的苦难,给我们的进行带来了怎样的破坏。

5、小结过渡:这一桩桩、一幕幕,是多么令人惨痛,令人愤慨啊!而日本侵略军在侵华战争中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最为震惊,它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极其野蛮、可耻的一页。当我们今天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到成堆的白骨和惊人的数字后,每一个人都会屏住呼吸,仿佛空气也凝固了,这是多么惨烈的场景啊!同学们在课前专门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请你上来为大家作一个介绍,好吗?

二、沉痛控诉

1、学生上台展示材料,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情况。

2、课件播放电影片断:《南京大屠杀》。

3、听了同学的介绍,看了电影,你心里想说些什么?

4、小结:是啊,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牢记一段惨绝人寰的历史,绝不能让历史重演,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祖国的振兴富强而努力奋斗!

三、引发缅怀

日军入侵八年,也是中国军民抗战的八年。在这八年里,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奋战,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悲壮的乐章,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伟大的抗日英雄。你知道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抗日英雄吗?请同学们课后开展一次大搜集活动,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交流。

(五下第二单元)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新中国建立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怀念革命前辈和先烈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重温那一天

1、播放电影《开国大典》的一个片段,说说对万民兴奋的感受。

2、小结:是的,在那一刻全中国人民沸腾了,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随着毛泽东同志的一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了,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二、追溯那一年

1、展示和交流有关共产党诞生的资料(文字和图片)。

2、教师小结:曾经是这么少的几个人,曾经是这样的局促小心,可正是这点点星火,燃起了中国革命的希望。

三、回顾那段岁月

1、请学生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革命的英勇事例。①、说说南昌起义的时间、主要领导人、历史意义。

教师小结:由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发起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也是在这次起义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每年的8月1日也由此成为建军节。

②、说说万里长征,北上抗日的艰难故事,欣赏《长征》影音片段,感受长征的伟大和艰难,激发情感。

③、说说壮烈红岩魂——

教师小结:在那皮鞭的撕咬、鲜血的飞溅、枪弹的呼啸、烈火的焚烧中,真理和正义没有改变。革命的精神不朽,革命的火种不灭,歌乐山巅,升腾着一片光照日月的星云,我们将永远将他们铭记。

歌曲激情-《红梅赞》。

四、掩卷体味

1、回顾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中国人民得解放的历史,掩卷沉思,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2、是的!没有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我们永远牢记他们,让我们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激昂的歌曲,在这歌声中结束这一课时的学习。

(五下第二单元)

2春天的故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2、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从“票证”说起。

1、现场展示粮票、布票、油票、肉票,并小结:在那个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历史年代,人们的生产、消费、生活都是有预期计划的。他们必须按照计划进行工厂劳动,进行农业种植和生产,一个村庄的劳力就窝在村里的田地上,没有自己的劳动自主权。

2、引导讨论: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你觉得这样好吗?并且能说一说为什么。

3、教师小结:是的,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人们的生产自主权得到了限制,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经济发展相对变得缓慢。

二、话“今天”生产。

1、联系二十几年前的生产和生活,再来看今天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经济方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2、小结并引导探究:是的,今天我们能看到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都与20年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通过课前你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的了解,认为现在的这种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比以前有什么进步呢?

3、过渡:20年,一段并不漫长的时间,然而中国大地从农村到城市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三、寻“变化”根源。

1、承接:联系二十年的前后对比,大家思考一下,发生这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导入学习课文《提示》: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定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

3、自读了解,师生互动对话学习。扩展认识农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变化。

4、根据本课获得的信息,请你说一说,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人民的劳动热情获得更大提高。

四、小结,课后延伸:访问长辈等有生活经历的人,了解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五下第二单元)走进新时代(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新阶段的主要奋斗目标。

2、激发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骄傲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衣食住行话“小康”

1、同学们:唱着《春天的故事》中国人民摆脱了贫穷,从此富裕起来了。你能通过你们家庭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情况来说说“富裕”吗?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具体生活以及周围人们生活的发现(举例,出示生活记录的相关照片-住房、车辆),感受人们通过多产业的劳动,实现了丰衣足食和安居乐业。

3、小结: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曾经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梦想为“小康”的生活。今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安居乐业,大家在丰衣足食的同时开始不断追求有质量的生活,换句话说,改革开放的这些年,让我们的生活已经完全实现了“小康”。

二、搜罗万象看“国力”

1、从国家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发展来说明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

2、教师小结,导入录像激情: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中国已经走出贫困,走向富强,高高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怀着对祖国发展的无限自豪和敬意,一起来重温中国申奥成功的那一刻。

3、播放申奥成功录像,说说自己看了录像之后的感受。

4、激情小结:是的,曾经背负着“东亚病夫”的屈辱,曾经是“鸭蛋王国”的无奈和低沉,而今天,在奥运的赛场,中华健儿叱诧风云,摘金夺银,成为世界体育强国。而今,08年的奥运会就将在我们中国、我们的首都北京举行,这是多么地让人兴奋,让所有华夏人民生起无限豪情的事情。中国-从此走进一个崭新的时代。

5、欣赏并跟唱歌曲-《走进新时代》。

三、雄心勃勃展“未来”

1、认识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需要推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并为此而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2、说一说,你知道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变和弥补这些不足。

3、小结过渡:在英明的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中国的小康建设一定能很快实现。让我们热情期待着,用心去勾画更美好的未来。

4、请学生以绘画、想象未来的征文等方式张望未来,畅想未来。

5、展示作品,共建“未来窗”。

(五下第三单元)

1、高峡出平湖(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

2、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收集相关资料,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概况,感受三峡工程的伟大。难点:让学生理解三峡船闸通航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风光图片,感受长江之美

1、欣赏美景(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2、诉说感受: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

(二)、回顾历史灾难,感悟治理之需

1、了解灾难(课件播放洪灾实景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

2、学生交流:看了投影,你有什么感受?

3、论对策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

(三)、阅读“百年梦想”,共享成功之乐

1、阅读“百年梦想”,伟人了解之梦

2、分析原因,初步感知为什么原先只能是“海市蜃楼”、“美好的企盼”?今天,这个百年梦想成为现实,高峡真的出了平湖(课件同步出示课题“高峡出平湖”),这说明了什么?

3、观看三峡大坝合拢盛况(课件播放新闻片段)

(五)、了解“三峡工程”,领略工程之壮

1、知道三峡工程地理位置,出示三峡工程全景图。

2、探究工程功能(1)防洪,(2)发电,(3)航运,(4)其他(如旅游、环保等)

3、观看船过船闸的过程(课件演示)

4、学生谈感受

(六)、同唱《长江之歌》,抒发赞颂之感

1、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长江、赞美三峡工程。

2、师生齐唱歌曲《长江之歌》(课件同步放歌曲,图片中加入三峡工程的相关内容)

(七)、引导课后查阅,探究三峡之最

设疑:这“造福人民的伟大的三峡工程”它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有许多世界之最,有许多人为此付出了努力、作出了牺牲,请大家去收集这些方面的资料,我们在下节课中学习探讨。

(五下第三单元)

2、西部大开发(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西部地区包括的12个省、市、自治区,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

2、了解西部地区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懂得开发西部是为了协调东西部平衡发展,使东 西部获得双赢,其最终目的是真正实现全中国共同富裕。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填充地图,认识西部范围

课件出示“中国西部示意图”,学生填图,了解西部地区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

二、展示美景,欣赏西部风光

1、领略西部秀丽的风景、师生介绍四川乐山大佛、甘肃鸣沙月牙泉、黄果树瀑布、喜马拉雅山、长江第一湾、秦始皇兵马俑、西藏布达拉宫等。

2、学生诉说感受,教师小结:西部幅员辽阔,有许多美丽的风景,着实让我们赞叹。

(三)介绍物产,了解西部资源

1、西部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且蕴藏着宝贵的资源。请你把它告诉给大家。

2、学生汇报了解的西部资源,教师补充深化。(1)、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介绍 “西气东输”工程

“西气东输”骨干工程是我国西部开发的关键项目之一。这个工程将跨越4200千米的长路。初期年供气量120亿立方米,稳定供气30年。2004年1月,“西气东输”完成了向沪、浙、苏、皖、豫四省一市用户全面商业供气,标志着“西气东输”开始进入商业运营。

(2)、有着充足的水力资源。介绍“西电东送”工程

“西电东送”骨干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张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3)、有许多矿产资源。各种矿产资源丰富,如鄂博稀土矿集中了全国稀土储量的90%。

3、畅谈感受:现在,你觉得我国西部地区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四)感受贫困,探讨西部前景

1、感受西部地区人民贫困的生活,分析原因

2、讨论:我们东部发达地区可以做些什么?

(五)学习“决策”,知道东西双赢

1、学习“决策”,了解“西部大开发”(阅读课本50页的资料)

2、讨论:实施西部大开发后,东、西部地区分别会有怎样的变化?

总结:西部地区将得到很大的发展,东部地区也能受益,实现双赢,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五下第三单元)

3、日新月异的交通(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交通工具的特点,知道一些特定环境下特殊的运输工具。

2、知道我国立体交通网络框架基本形成,感受祖国交通迅速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举例或现身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交通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数说交通工具,了解相关特点

1、了解我们乘坐哪些交通工具?举例说说这些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优势

2、认识其它特殊的交通工具(独木舟、木筏、竹排、背篓、背架、牦牛、骆驼、马等)讨论分析:这些交通工具与它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可阅读课本“知识窗中的内容”)

3、了解交通工具的演变

(二)今昔行程对比,感受交通发展

1、计算时间,感受发展

假如杭州-北京的距离约1490km,在以前只能靠步行出门的年代,若步行每小时走5公里,不考虑其他因素,从杭州到北京需多少时间?如果有了自行车,自行车每小时行15公里,从杭州到北京需多少时间?如果汽车每小时行80公里、火车每小时行100公里,那从杭州到北京分别需要多少时间?现在开通了空中航线,飞机每小时至少行500公里,从杭州到北京只需多少时间?

2、从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及刚才的计算结果中,你有什么感受?

(三)了解交通网络,激发爱国热情

1、了解交通网络

师:交通工具的演变引发了交通的飞跃发展,我们整个中国的交通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陆路、水路、航空都有了巨变,我国立体交通网络框架基本形成。①、结合P62页“中国铁路分布图”,了解我国主要铁路干线。②、读图知道几条国道公路及一些高速公路 ③、结合P62页航空路线图,认识几条空中行线。④、知道几个港口及几条航运路线

2、初知交通发展的意义

从祖国交通的飞速发展中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建设和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吗?对此,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四)师生同唱赞歌,提升爱国情感

1、师: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发展突飞猛进,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交通越来越便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最后,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祖国。

2、师生齐唱歌曲《大中国》(课件同步放歌曲)

(五下第四单元)

1、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步入全球化发展道路、走向世界的曲折历程。

2、知道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

3、关心祖国建设与发展,初步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与开放的国际意识。教学过程:

一、对比揭题

课件播放全世界现代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学生谈感受,师小结示题

二、谈古论今

1、丝绸之路

①、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明白要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加强来往,开辟了丝绸之路,促使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②、学生谈谈对丝绸之路的了解、感想,教师相机穿插播放有关课件。

2、改革开放

①、师出示火柴、肥皂、铁钉,认一认,这是什么?这些我们日常用品,在我们爷爷奶奶、小时候为什么被称为洋火、洋碱、洋钉?

②、过渡: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工业的落后,产生了诸如我们刚才所说的一系列洋货;即使到了新中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封锁禁运,我国的经济仍然得不到大力的发展,我们想要迈向全球化的步伐是那么沉重。是谁,是什么使我国富强起来的呢?(邓小平改革开放)

③、小组讨论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

④、小结: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使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3、加入世贸

①、过渡:改革开放的成功,还使我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了WTO。②、学生谈谈对WTO的了解。

三、总结

1、谈话:回顾我国的发展,从贫穷落后一路走到今天的发展中大国,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你们认为靠的是什么?

2、小结:是的,靠的是我们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更靠的是英明的改革开放,它促使我国更快地发展。

3、齐唱《春天的故事》结束本课。

(五下第四单元)

2、国际组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知道我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2、了解一些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措施和方法。

3、感受国际组织所起的作用,积极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教学过程:

一、创景导入

1、谈话:最近,我听到一个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来我国考察。你们欢迎吗?

2、那么,你们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吗?(在交流中明确教科文组织的标志、宗旨。)板书: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二、我导你游

1、知识学一学

①、过渡:最近,我国又申报了几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听说,这一次教科文组织来我国考察,主要就是来了解有关这方面情况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吗?它的申报又有哪些标准与要求呢?

②、小结: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久以流传的文化习俗及自然景观,体现着独特的价值,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与地域的文化、自然景观,正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础。有了教科文组织,这一切才有了保障。

2、国内走一走

①、过渡:自1987年我国拥有第一批世界遗产以来,至今已有29个世界遗产项目,遗产数目排在意大利、西班牙之后,位居世界第三。真是值得我们自豪,你们知道我国已经申报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有哪些吗?。

②、这么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们是久闻其名,但不一定有机会赏其景。我们的同学们愿意当一回小导游,带他们游一游吗?(分组准备,择点介绍)

③、小结:如此一个世界文明古国,有更多的遗产等待我们去发现、去保护。我们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虚此行,我们更希望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数目能跃居世界之首。

3、境外游一游

了解其他国家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认识它们是我们全人类的财富,理应得到我们全人类的保护。

三、保遗护遗

1、全世界已有690处文化与自然遗址被保护起来,它们是我们人类文明的见证,是未来的人们可以继承的历史财富。但不可否认,大多数的遗址也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威胁,我们又该如何担负起保护遗产的重任呢?(学生讨论保护措施,设计保护方案)

4.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 篇四

42、我国的除夕(守岁),春节贴(对联),元宵(猜灯谜)等民俗都是传统的娱乐活动,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3、孔庙的祭祀,通常为每年(两次),分别定在(清明节)和(农历十月初一)。

44、民风民俗对群体的每一个人释放的是一种特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是因为民俗文化具有那种统一群体(行为)与(思想)的潜移默化、约定俗成的无形力量。

45、任何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其中既有积极、健康的方面,也存在许多(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陋俗。这些陋俗成为人们(思想的桎梏),(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46、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与各种迷信活动以及陈规陋习。我国民间流传一些“喜”“忌”数字,如八、九受人们喜欢,四与“死”谐音,是人们不喜欢的数字。

47、每年的(4月5日)是(清明节)。俗称(鬼节)。清明节是我国农历上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到这一天,人们来到(室外)、奔向郊野,或(祭祀祖先)、(上坟扫墓),或(踏青春游)、(折柳插门)。

48、(爆竹声中一岁除),每逢除夕之夜,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将节日的气氛烘托得(热闹非凡)。

49、(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50、我国民间人们这种对数字的(推崇)与(禁忌),虽然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但如果过于(迷信)这些数字,有时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51、家乡的民风、民俗是(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净化家乡)的民风、民俗是我们每一个家乡人应尽的义务。

52、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以(狩猎)为主。

53、啄木鸟,正是在这深沉而持久的(劳动)奏鸣曲中,它满怀热情,(孜孜不倦)地为树木消除虫害。

54、美好的生活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在我们周围,无数的(劳动者)正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在各自的(行业)与(岗位)上,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默默地工作着。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55、如果说整个社会像一台精密的(机器),那么,每个职业就像这台大机器中的一(个零件),(一个都不能少)。

56、(衣食住行),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产业工人)辛勤的汗水。

57、环卫工人和园林工人被称为(城市的美容师)。解放军叔叔被称为(钢铁卫士)。

5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工作者)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59、全国劳动模范、共产党员徐虎,用(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雷锋之歌。掏粪工时传祥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为首都北京的整洁美丽做出了贡献。

60、在社会,我是(小公民);在学校,我是(集体)的一员;在家里,我是(小主人)。

61、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只有掌握了(现代化)的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对国家、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工作岗位都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

6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人类带来了福音。1995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的研究发明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 63、软件巨子---(比尔 .盖茨),是美国(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设计师,被誉为(电脑奇才),20世纪最伟大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巨人)。

64、没有(电灯),世界也许(一片漆黑);没有(电话),人类只能(千里传书)。技术进步带来了许多(发明创造),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65、(空调)这里四季如春;(洗衣机)解放劳动力;(磁悬浮列车)会“飞”的列车;(霓虹灯)不夜的明珠;(维生素)让生命之树常青;(电视)打开新世界的窗户;(拉链)天衣无缝;(圆珠笔)书写工具之王;(信用卡)一卡行天下;(电视电话)天涯若比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中国汉字再造辉煌;(克隆羊)生物学界的大地震。

66、为了加快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1月)我国成立了西部地区开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西部开发的规划,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67、(劳动成果)是劳动者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一切劳动的结晶,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汗水)和(心血),(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68、北宋(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一生秉承清白家风,不喜(奢侈浪费),倡导(俭朴)为美。《训警示康》是司马光晚年时期写给儿子司马康的一封家书,文中司马光提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著名论断。

69、“俭素”,顾名思义,就是(勤俭朴素)。它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美德),是(成才)的一种(激素),是造就伟大人物的(妙诀之一)。

上一篇:考察学习开场讲话下一篇:学校灵活就业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