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制度自查报告(精选8篇)
1.财务制度自查报告 篇一
企业工会财务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企业工会财务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业工会财务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1根据州总工会《关于开展全州工会财务工作大检查的通知》要求,潞西市总工会结合本市工会财务的实际情况,以查找问题,摸清情况,研究对策,完善制度,促进增收,夯实基础,服务全局为目标,在宣传、动员、布置、安排、落实和督促等各个工作环节精心筹划,统一行动,有条不紊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工会财务大检查工作,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布置
为确保全市工会财务大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总工会于20xx年4月初成立了潞西市工会财务工作大检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总工会主席闵勇胜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市总工会副主席兼经审委主任李才平同志担任,成员由市总工会财务及经审办全体同志组成。根据我市工会财务实际情况下发了《潞西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全市工会财务工作大检查的通知》(潞工字〔20xx〕12号),文件对此次工会财务大检查的目的,范围、内容、方法、步骤、时间作了严格规定和详细说明,强调各基层工会要把这次财务大检查作为今年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好“一把手”工程,由主席亲自抓,负总责,责任到人。
考虑到此次大检查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部分乡镇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信息不便等不利因素,市总工会专门就大检查的相关知识及要求特别是《工会财务情况自查表》的表间关系进行内部人员培训,要求工作人员都能解答基层工会在大检查中提出的凝难问题,及时催收、核对、汇总,并对5家基层工会进行抽查。通过各方积极努力,按程序、有步骤地完成了全市工会财务工作大检查的各项任务。
二、基本情况
潞西市总工会共有基层工会225个,本次大检查下发自查表225份,其中行政单位67份,事业单位61份,企业97份,收回自查表167份,其中,行政事业单位67份,事业单位59份,企业41份。经过认真核实、汇总,全市基层工会20xx—20xx两年基本情况分别是:20xx年全市年末职工人数11173人,年人均工资15699元,全年工资总额17540.49万元,全年应计提2%工会经费350.80万元,实际计拨78.18万元,收缴率22%;全年应上解40%工会经费130.42万元(含10%、5%部分),实际上缴45.24万元,上缴率34%;全年财政供养人数6938人,年人均工资18424元,年工资总额12782.57万元,财政应计拨2%工会经费255.65万元,实际划拨40万元(含在职人员工资、办公、帮扶经费等);税务代征2%工会经费4.02万元;上解州总工会经费16.10万元;20xx年全市年末在职人数11710人,年平均工资17996元,年工资总额21073.32万元,全年应计提2%工会经费421.47万元,实际计拨2%工会经费93.85万元,收缴率22%,全年应上解40%工会经费158.84万元(含10%、5%部分),实际上解47.32万元,上缴率29%,年末财政供养人数7025人,年人均工资22061元,年工资总额15497.85万元,财政应计拨2%工会经费309.96万元,实际划拨45万元(含在职人员工资、办公费、帮扶款等)。地税代收2%工会经费44.25万元。上解州总工会经费18.48万元。
依法督促企业每月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工会经费,开设了经费集中户存款帐户,建立经费收缴台账,认真逐月逐笔登记企业上解的每一笔工会经费,并按实收比例上解州总工会经费。
20xx年收到省总工会补助文化宫俱乐部“穿衣戴帽”工程款7万元,目前文化宫俱乐部“穿衣戴帽”工程正在实施,工程款仍留存银行,未做它用。中央财政帮扶款共到位7万元,用于困难职工医疗、生活帮扶救助及“寒窗助学”6.18万元,余0.82万元。
三、建立健全工会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会计法》和工会财务会计制度及上级工会的有关要求,结合工会财务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工会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现金和银行管理制度及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强化财务管理,严肃财务纪律,严格报销程序,完善报销手续,规范内部控制,把工会财务工作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企业工会财务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2根据《省总工会关于安排布置全省工会财务工作大检查的.通知》精神,集团工会(以下简称“集团工会”)结合实际财务情况,严格按照通知中规定的财务检查重点,对本级工会及所属各基层工会的财务工作进行了认真检查。现报告如下:
一、财务工作情况
(一)经费收缴
集团工会高度重视工会经费收缴工作,不断改革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经费的收缴工作。20xx年,集团所属各成员企业职工工资大幅上升,经费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共上缴经费1,279,491.46元;集团工会收到省总反拨经费共993,289.44元,其中:产业留成319,872.76元;截止到20xx年底返拨下属各基层单位金额602,448.45元,剩余未返拨金额已于20xx年下拨。
(二)收支管理
集团工会倡导在所属基层工会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并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程序和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做到管好、用好工会经费,保证资金使用符合法律规定;做到专款专用,经费使用合理。
(三)会计管理
新工会会计制度实施以来,集团工会及所属基层工会顺利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工作,目前集团工会已全部执行新的会计制度。各级工会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并做到会计账簿设置齐全、会计记账准确合规、资金定期核对等。
(四)预算管理
集团工会积极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按照《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各级工会编制预算及进行预算调整,并狠抓预算执行。下级工会上报预算时,集团工会严格进行审查监督,重点审查费用支出的合理性,以控制成本费用开支,提高经费资金使用效率。预算执行时,实时跟踪基层工会的财务数据,密切监视预算的完成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经费收缴方面
自从工会经费的收缴模式改为地税代收后,经费收缴的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省总向基层工会反拨经费也更加及时高效。但在经费征缴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对各季度经费上缴征期的不了解,经常出现经费上缴不及时,从而导致该部分企业工会经费反拨滞后延期的现象。
20xx年集团工会将在各个征期内及时督促集团所属企业上缴经费,保证经费及时上缴和反拨。
(二)制度建设方面
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集团工会严格执行《工会会计制度》、《集团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规范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但集团工会在具体业务方面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体系亟需进一步完善。今后,集团工会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2.财务制度自查报告 篇二
(一) 研究背景
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既相关又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是财务会计界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可靠性需有效抑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出现, 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改进财务会计程序是达到目标的主要方法之一。虽然财务会计的主要程序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但人们一般认为会计计量程序是核心, 因而比较重视会计计量属性的改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于2000年2月发布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S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信息和现值”, 在公认会计原则 (GAAP) 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列为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 多项具体准则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会计理论界认为下一步的目标是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具体准则,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趋势日益显著。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并不是取代历史成本计量, 而是希望以公允价值计量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人们已经认识到历史成本相关性差但可靠性强, 公允价值相关性强但在技术上难以保证可靠性。因此, 本文希望突破计量属性之争, 从报告程序中寻找到保证财务会计信息既相关又可靠的制度安排。
(二) 文献综述
经文献检索发现, 研究者常以会计计量属性或会计制度整体变迁作为研究对象, 以财务会计报告制度为研究对象的较少, 将计量属性与报告制度相结合进行研究的更少。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焦点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即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和结果是否真的公允。于永生 (2007) 认为, 在公允价值计量中, 应重视会计界与评估界的合作, 以避免破坏计量的公允性;谢诗芬 (2005) 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就是基于价值和现值的会计计量, 还认为由于现值相对更难计量, 所以纯粹的现值会计模式难以存在, 而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短期的可变现净值可以是现值的良好替代。两位学者的观点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在技术上即便是可达的, 也是复杂的。对会计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体会计制度的变迁上, 研究的问题比较宏观, 如李连军 (2007) 在政府治理结构框架下研究会计制度变迁, 认为我国会计制度变迁是由政府财政部门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行为, 目标着眼于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同时与国际惯例充分协调的会计准则。
二、财务会计计量与报告制度变迁的理论依据
(一) 制度概念及其重要性
新经济史学家、制度变迁理论的代表人物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制度就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 也因此成为塑造经济、政治、与社会组织的诱因架构 (Frameworkofincentives) 。所谓制度包括了正式规则 (宪法、法律、规定) 与非正式的限制 (惯例、行事准则、行为规范) , 以及上述规则与限制的有效执行。执行者可能是第三者 (执法与社会放逐) 、第二者 (报复行为) 或第一者 (自我要求的行事准则) 。制度加上技术, 决定了构成总生产成本的交易及转换 (生产) 成本, 从而影响经济的表现。由于制度与采用的技术之间有密切关联, 所以市场效率可以说是直接取决于制度面的架构。”诺斯关于制度的解释包括三层意思:第一, 制度是一种规则, 形成社会结构的基础架构, 包括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法律层面的制度是“正式规则”, 道德层面的制度是“非正式的限制”。这两个层面的制度从外部强制性和内部自觉性约束人们的行为;第二, 制度应得到有效执行, 执行者可以是第三方中介机构, 或者当事的第二和第一方;第三, 制度与技术密切相关, 决定了社会的经济绩效。如果技术是给定的, 则制度直接决定市场效率。我国财务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是会计法、会计准则等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的, 显然符合诺斯关于制度的定义, 并且是一种“正规约束”。按照诺斯制度应当得到有效执行理论, 我国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制度因素并不充分, 因为在已有制度框架之下会计信息供需没有达到均衡, 表明会计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影响了整个经济效率。
(二) 制度变迁机制在财务会计计量与报告制度变迁中的应用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依赖于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三者的作用。产权是基础, 只有产权明晰才能对人们形成激励, 而国家是明确划定产权、设计制度的关键, 社会共同的意识形态是人们尊重产权、遵守制度的前提。当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失衡, 制度就有了发生变迁的内在动机。当制度变迁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 制度变迁得以实现;反之, 制度变迁将受到阻碍。将诺斯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应用到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上可以发现:第一, 产权是财务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财产权力导致股份公司两权分离, 产生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了维护产权, 出现了经理人定期向股东提供会计信息这种制度安排。由于产权人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决策相关性要求, 会计计量从以历史成本为主转向以公允价值为主。第二, 财政部代表国家制定会计制度, 主导会计制度变迁。如果其制定的制度是有效率的, 将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经济绩效;反之, 无效率的制度将阻碍经济发展。判断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是否有效主要看其是否推动信息不完全市场向信息完全市场转化。第三, 社会大众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相当程度的质疑表明社会意识不认可会计制度已得到正常执行。
三、历史成本与实体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
(一) 历史成本是一种具“可靠性”的计量属性
我国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对历史成本的定义是:在历史成本计量下,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 或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 或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 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以实际交易为基础确定, 因此, 历史成本是以实际交易为基础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以其可靠性见长,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 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避免倾向于预定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FASB在SFAC No.2中将可靠性分解为可验证性、如实反映和不偏不倚三个子属性。虽然FASB在解释可靠性的时候, 认为也不能将可靠性理解为“黑”“白”分明, 但同时承认信息有“可靠”和“更可靠”之区别。相比较其他计量属性, 如现行成本、现行市价、现值等其他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显然是属于“更可靠”一类的计量属性。
(二)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实体经济形态相适应
会计计量模式是指某种会计计量属性与计量单位的组合。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名义货币单位的组合, 是传统会计的计量模式。财务会计在20世纪30年代从传统会计中分化出来, 成为对外报告会计, 但其沿袭了传统会计中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与工业革命以来以股份公司制制造型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形态相适应。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和目标基础之上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目标产生于会计所处的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和法律等制度环境, 基本假设最直接地受到经济和技术的影响, 会计目标最直接地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在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经济形态的工业经济社会, 经济发展是缓慢变化的, 过去与可以预见的未来关联度高。在这样的会计环境中, 会计的四项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 以及币值稳定性假设得以成立。历史成本凭借其“可靠性”在相对封闭和缓慢变化的工业经济体中较好地反映了实体经济形态。然而, 币值稳定这一假设在现代经济中表现出脆弱性, 历史成本信息失去了相关性, 人们开始转向公允价值计量信息寻求相关性。尽管如此, 历史成本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三) 历史成本计量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财政部1998年发布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会计具体准则应用了公允价值计量, 后因公允价值被企业操纵得以废止。2006年有了大的转折, 新会计准则广泛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尽管如此, 基本准则仍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 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 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从这一规定中可看到“可靠性”不仅是对历史成本计量的要求, 也同样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全面引入公允价值有全球统一会计准则的压力因素存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与美国不同。美国虚拟经济的成分高, 金融业在GDP中的比重有望超过第一、二产业, 必须对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进行所谓高质量的会计处理。我国社会经济形态以实体经济为主, 金融业处于初级阶段, 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还不很发达, 并没到丞需会计确认其公允价值的状态。另外,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有制占主体, 其他所有制经济并存。上市公司的主体是国有控股企业, 国有控股企业的特点是不完全的委托代理关系, 必须强化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外部治理因素, 表现在会计上就是会计信息要充分反映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 要强化可靠性。因此, 我国的财务会计目标应当坚持双重性:一是反映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 即受托责任观;二是为利益相关者作相关的经济和财务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即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要求会计信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 坚持可靠性。历史成本计量在我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四、公允价值与虚似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
(一) 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
美国在公允价值的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早在1961年, ARS No.1中就提到“公允价值”概念, 认为在市场经济中, 市场价格是一切计量属性的基础, 其他计量属性都是市场价格的衍生物。2000年, 美国发布第七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2006年, 美国发布了SFAS No.157“公允价值计量”。2007年, 美国又发布了SFAS No.159“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选择权”。FASB似乎已决意推行公允价值的使用, 不仅在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中大量使用, 而且在长期资产和负债项目上也在推广。从美国相继发布有关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 (概念框架SFAC No.7) 和实务规范 (SFAS No.157等) 的行动中, 可以肯定美国财务会计计量模式有抛弃历史成本转向公允价值的明显趋势。
(二) 公允价值的涵义及其估值方法
迄今为止, 人们对于公允价值的涵义还没有定论。SFAS No.157定义公允价值是“在计量日, 在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售卖一项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者转移一项债务支付的价格”, 即脱手价格。有序交易是在计量日假设的, 目的是在计量日确定销售资产或处置债务的现金流量。FASB之所以抛弃以前有关公允价值的定义, 强调公允价值是一种脱手价格, 无疑是看重资产的变现能力。有价无市的价格不能成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不是建立在现实的交易基础之上, 是一种估计。FASB在SFAS No.157中设计了三种估值方法: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又将估值时所用到的参数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需要估值的资产或负债在活跃的市场具有报价, 报告主体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这一报价, 且这一报价是稳定的可持续的, 不需要进行调整。第二层次是除第一层次之外的, 需要予以调整, 包括:活跃市场中的相似资产;不活跃市场中的相同或相似资产;可观察到的除报价之外的参数;主要来自可观察的市场数据或得到可观察市场数据证实的参数。第三层次是不可观察到的参数, 由报告主体自行估计, 这种估计应当考虑到市场中其他参与者的估计, 应当用其他市场参与者的估计来调整报告主体的估计。在披露上, 分成两类:一是对有后续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的披露, 如交易性证券;另一类是对无后续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的披露, 如减值的资产。对披露的总要求是能让信息使用者重新评估报告主体在估值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等级的参数, 便于信息使用者再次估值。如果由会计主体自行获取上述三层次估值参数, 第一层次参数相对可靠, 第二、三层次参数显然缺乏可靠性。
(三)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虚拟经济形态相适应
美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金融业关系密切。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发生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 一些储蓄及住房贷款机构利用会计手段掩盖问题贷款, 最终导致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 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无力赔偿的情况下, 联邦政府动用1000多亿美元联邦储备基金予以补救。从那以后, 美国金融界就倾向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以高科技和金融服务业为主体, 迫使美国会计界急需在代表虚拟经济的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上取得突破, 最终导致了SFACNo.7和SFASNo.157出台。随着2008年次贷危机引爆金融危机, 美国金融界将SFASNo.157视为元凶, 要求FASB对金融工具的计量重新恢复为历史成本。从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 虚拟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经济, 公允价值的确反映了资产的“现时价值”, 具有“经济指示器”的功能, 却缺乏“经济稳定器”的功能。早期会计理论认为会计报告以解除管理者的受托责任为目标, 历史成本获得了会计计量的核心地位。随着美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 投机行为盛行, FASB迫于SEC的压力, 在其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 将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观,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逐渐失去了优势。
五、双重会计计量与财务会计报告制度
(一) 双重会计计量与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不相容
会计准则虽然修订了会计计量属性, 放宽了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 但没有修订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以使其与双重会计计量相适应。理论界虽然认识到公允价值计量在技术上的难度, 但仍坚持从改善估值技术上解决这一问题。现对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 (图1) 不适宜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原因进行分析。 (1)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及其隐含假设如 (图1) 所示,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 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以真实交易为基础, 企业会计人员获取交易凭证, 以历史成本登记账户, 期末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对报告进行第三方独立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都提供给会计报告使用者。上述报告过程起码隐含着三个假设:第一, 企业应当向外界提供结果信息而不是过程信息;第二,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是决策相关的;第三, 需要审计师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 (2)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与双重计量的冲突。第一个假设并不公允。只向投资者提供结果信息, 不提供过程信息, 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了编制虚假信息的可能。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则结果信息更难以实现公允。企业会计应注重如实反映, 估值则由第三方完成。如企业有投资性的股票和房地产, 会计只要按明细项目报告股票和房地产交易发生的历史时间和历史成本等交易事实, 不需要替代相关利益人估值。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轻企业会计的责任, 另一方面减少会计造假的机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应从报告结果转向报告以事项为基础的过程 (也可以理解为事项会计) 。第二个假设隐含着企业认为报告使用者没有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 需要替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 即提供所谓决策相关的信息。事实上, 企业管理当局往往也不能判断出哪些信息是决策相关的, 尤其是涉及到公允价值判断时。如果将决策相关的信息委托给第三方会计来提供, 第三方会计利用其专业分工的优势可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第三个假设实际上是承认企业管理当局有进行会计造假的倾向。为了防止企业管理当局对外报以虚假报告, 在报告制度中设置了第三方, 即审计师一方。由于监督方惟一, 审计师与管理当局合谋的可能性较大。 (3)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与当代经济形态不相适应。当代经济形态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并存的混合型经济, 经济主体是公众公司, 公众公司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工业经济时代以实体经济为主, 企业资本主要是产业资本, 产业资本的流动性差, 沉淀性高, 经营者向所有者提供的财务报告相对静止;混合型经济形态中借助于金融市场一部分产业资本快速向金融资本转化, 企业资本的流动性增强, 沉淀性减弱, 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制度难以及时反映和监督经营者的行为。经济形态的变化最终将导致制度变迁, 在财务会计报告制度中增加监督方, 使会计信息供应链更透明, 避免主观或客观的偏差就成为重要的制度安排。现代信息技术为这种制度安排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 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创新与双重计量
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当代, 存在第三条道路, 即重组财务会计报告供应链, 重新设计财务会计报告制度, 同时兼顾历史成本的可靠性与公允价值的相关性, 使两者共同完成双重财务会计目标。 (1) 财务会计报告制度的创新。 (图2) 是本文设计的财务会计双重计量与报告制度。在新制度中, 企业向外界披露按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编制的会计报告, 并同时提交给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公允价值的估值, 由会计师事务所向外披露该企业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报告, 审计师事务所对两份报告均进行审计并向外披露审计报告。这样的制度安排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最关键的估值环节委托给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完成, 可以避免企业利用公允价值估值来操纵利润, 相对地增加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2) 创新制度的可行性分析。在现有会计环境中, 这种制度安排具有可行性, 原因在于:第一, 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变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历史上看, 股份公司出现之前的财务会计报告限于企业内部使用, 是对内会计, 并不需要审计师进行审计;股份公司出现之后, 由于两权分离, 财务会计报告从对内报告转向对外报告, 对外报告需要经过审计师审计。当代经济形态的特点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 虚拟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为适应这种变化, 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很可能转向一个新的阶段, 即交易会计与价值会计分离, 交易会计由企业内部会计编制, 价值会计由企业外部会计编制, 两者都要经过审计师进行审计, 与审计报告一并向外报告。第二, 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变迁有当代信息技术的支持。21世纪是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也改变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模式。业务外包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企业经营模式。财务会计业务作为一种不增值的作业, 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是非常合理的。事实上会计外包业务在小企业早已经是事实。小企业之所以外包会计业务的原因是:自身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有限;网络提供了数据传输的平台, 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来做与企业自行完成在时间和成本上没有差异, 甚至更节约。网络和计算机界已经提出新一代网络计算概念“云计算”, 将更有利于财务会计业务外包。第三, 双重计量与报告制度可增强价值会计的可比性。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 本企业会计部门就能处理以历史成本为主的交易会计业务, 但是站在“真实公允”的立场处理价值会计业务则未必可行。主要是态度问题和能力问题。企业只处理以历史成本为主的交易会计业务, 借助于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不需要太多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将价值会计外包给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将同一行业的多家企业会计业务集中起来进行价值评估, 估值所使用的参数更符合FASB的定义, 评估结果更真实公允, 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可比性, 可增强会计信息作为“经济稳定器”的功能。第四, 增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生成流程的透明度是社会意识的要求。近年来, 许多大公司都出现了问题, 在一夜之间倒闭, 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极大地破坏了经济平稳运行, 降低了经济绩效, 这些问题与公司信息被过度隐蔽大有关系。在当代, 投资者已从传统经济形态中的完全委托方逐渐演变成部分委托方, 他们希望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的过程, 需要了解所投资公司更多的过程信息, 而不仅是一种结果信息。虚拟经济更是一种心理预期经济, 需要不断地给投资者以信息暗示。因此, 公众公司开放会计信息生成过程, 增加透明度是一种社会心理需求。将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环节委托第三方处理也不比不这样做泄露管理当局更多的商业秘密, 即便是多, 不过是制度变迁成本的增加, 相比较制度变迁收入的增加, 边际收益仍将是正, 因为市场更公开、公平和公正, 交易成本降低了。增加会计信息加工过程的透明度就是为了减少加工过程中人为因素导致的信息失真, 将“黑箱”一样的企业还原给社会公众。
参考文献
[1]吴水澎:《会计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评介》, 《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4]谢诗芬:《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1期。
[5]李连军:《会计制度变迁与政府治理结构》, 《会计研究》2007年第6期。
[6] (美) 道格拉斯.C.诺斯著, 陈郁、罗华平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财务制度自查报告 篇三
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世界经合组织在“1999年世界主要企业统计指标的国际比较”报告中就列示了当时各国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成员所占的比例,其中法国占29%,英国34%,美国已达到62%。我国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源于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推出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至此,独立董事的人数快速增长,理论界对于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也大范围展开,关于独立董事制度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相关性的研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于独立董事制度与财务报表舞弊相关性的研究主要是对其特征与财务报表舞弊的相关性进行研究。Beasley(1999)运用logist回归分析方法对董事会成员构成与财务报表舞弊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舞弊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外部董事的比例显著低于未舞弊公司,外部董事的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显著负相关。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任期增加、持股比例增加、在其它公司任职减少,则发生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行降低,但公司有无审计委员会,以及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并不显著影响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Dechow、Sloan和Sweeney(1996)研究得出独立董事比例大的公司因违反会计准则而受到处罚的可能性较小。其他国外学者研究的发生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在独立董事方面的特征主要有:财务报告舞弊公司董事会的规模较大、内部董事持有公司股权的比例较高,外部董事比例较低,持有公司股权较少等。
在国内,刘立国、杜莹(2003)首次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以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执行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越大,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越大。司茹、高齐圣(2004)研究发现,公司舞弊行为与独立董事缺席董事会议的次数呈正相关的关系,即独立董事缺席董事会会议的次数越多,公司发生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公司舞弊与独立董事来自科研单位的比例呈负相关的关系,而与独立董事来自企业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即独立董事来自科研单位的人员比例越高,公司发生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越小,而独立董事来自企业的人员比例越高,公司发生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另外,毛志宏、李何(2005)对上海证券交易所2001年~2004年间公布了年报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因发生财务报表舞弊而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模型,从5个特征方面对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比例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呈负相关关系,而独立董事是否担任审计委员会则与财务报告舞弊不相关,独立董事的年薪与财务报告舞弊呈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议的次数与财务报告舞弊呈负相关关系,在独立董事的知识结构方面,会计专业人士比例越大,则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越小。马崇明(2007)运用与毛志宏同样的指标和方法对沪深交易所在2001~2006年间公布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因财务报告舞弊而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研究发现,其对独立董事比例、有无审计委员会、参加董事会议次数和知识结构方面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与毛志宏的研究结果一致,而在年薪方面,马崇明的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的年薪与财务报告是否发生舞弊不相关。
二、我国独立董事各项特征现状分析
其一,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财富》杂志调查显示,在美国公司1000强中,董事会平均规模为11人,独立董事高达9人。我国的《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与一些国家超过一半的比例相比,力量还略显单薄。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大股东绝对控股,独立董事的聘任通常由大股东控制,而独立董事非上市公司日常管理董事,对公司的信息掌握有限,若其在董事会中比例偏小,处于弱势地位的独立董事就难以独立于大股东之外,发表不同的意见,这就导致我国独立董事的作用很难真正发挥。
其二,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根据我国证监会《指导意见》中规定,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津贴标准由董事会制订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公司年报中披露。目前我国独立董事的薪酬多采用固定薪酬制度,独立董事无论对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是否作出贡献及贡献大小,都从上市公司取得固定的薪酬。这种缺乏激励的薪酬制度,大大降低了独立董事参与公司管理的积极性,甚至出现独立董事无作为现象,这样极大的降低了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
其三,独立董事对董事会议的参与。上海证券报一份调查显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33.3%的独立董事从未投过弃权或者反对票,35%的独立董事从未与大股东发生过意见分歧,揭示了我国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管理的参与感较弱。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独立董事权责规定,对独立董事的行为没有很好的约束机制,致使独立董事缺席董事会议或者产生无效投票而使董事会议流于形式。
其四,独立董事的知识结构。目前我国独立董事的队伍主要由著名学者、专家、高级研究人员和大学教授等组成,上海证券报调查显示我国独立董事中43.5%来自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尽管他们在某一领域造诣很深,但却缺乏足够的时间对上市公司进行深入了解,而长期的科研工作可能使其缺少企业管理的经验,这也导致独立董事很难对企业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其五,审计委员会中的独立董事。上述文献表明,由独立董事担任的审计委员会与财务报告舞弊没有相关关系,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作用较弱,没有发挥其对公司的财务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其是否可以有效降低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三、关于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建议
上述文献综述表明,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小;高额的年薪制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独立董事参与公司管理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议的次数增加,则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会降低;独立董事中会计等专业人士的比例越大,该公司发生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会越小;而有无审计委员会被认为与财务报表舞弊不存在相关关系。笔者结合独立董事各项特征与财务报表舞弊关系的研究成果与我国独立董事各项特征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增强独立董事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防范。
其一,提高独立董事比例。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可以逐步将对独立董事比例的规定从目前状态上升至一般企业50%,大型企业60%-70%,甚至更高的比例,将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从弱势群体转变为强势群体,使其形成一种力量,可以独立于大股东之外提出有利于上市公司发展的合理建议,切实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同时达到独立董事监督公司经营的效果。
其二,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我国独立董事起步较晚,可以参考借鉴美国的独立董事薪酬制度。美国的独立董事一般以年薪和会议费的形式获得常规董事会工作的现金报酬,在非现金方面,股票期权被越来越多的公司运用,它使独立董事利益与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更能够激励独立董事积极认真工作。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的独立董事薪酬可以采取收入和股权并行,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法:现金报酬可以根据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议的次数来决定,促使独立董事按时参加董事会议;在董事会议中提出有效建议给公司创造利润或者减少损失的独立董事则可以获得上市公司额外的现金奖励,激励独立董事为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等提供有效的建议;此外,通过每年赠与一定数量的非法定股票期权来替代每年支付给外部董事的固定津贴,将固定收入转变为浮动收入,使独立董事的利益和公司的经营状况挂钩,同时通过调节独立董事持股的多少,在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积极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使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三,增强独立董事参与公司管理的责任感。笔者认为可以成立独立董事测评小组,根据一定的指标,评选出优秀以及玩忽职守的独立董事,对于优秀的独立董事给予表彰,对玩忽职守的独立董事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处罚,从而平衡独立董事的权力和承担的责任。对玩忽职守的独立董事进行公开谴责或承担连带民事责任处罚,严重违规的则永久被禁止进入独立董事市场,使其意识到发生财务报告舞弊时自身负有连带责任和名誉损失,增加独立董事的责任心,使其积极主动的监督公司的经营决策,那么其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就会有所功效。
其四,合理调整独立董事的知识结构。合理调整独立董事的知识结构,加强独立董事人才的培养,可以考虑将注册会计师、执业律师和证券机构资深管理员等纳入独立董事人才被选名单中,增加专业人才的数量,使独立董事具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避免“花瓶董事”的产生。
其五,提高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质量。研究表明有无审计委员会与财务报表舞弊不存在相关关系,说明我国目前审计委员会的作用较弱,有关政策制定部门应该制定更有效的措施,提高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质量,将独立董事担任的审计委员会与财务报表舞弊形成负相关的关系,才能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对财务报表舞弊的防范机制还不成熟,独立董事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独立董事在一定时间内还处于董事会中的弱势群体,对财务报表舞弊的防范仅凭借独立董事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必须要结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等各种途径,共同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
参考文献:
[1]司茹、高齐圣:《独立董事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关系研究》,《渤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2]李静、黄业德:《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思考》,《财会通讯》2010年(综合·中)第9期。
4.学校财务自查报告 篇四
一、建立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学校经费的管理
1、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对经费收入的管理,如上级拨入的事业经费、专项拨款、基本建设及拨款、上级拨入的预算外资金、学校代收费收入以及教职工水电费收入等。对学校的这些收入,我们都做到及时入帐,及时上缴学校财务专户,不私设小金库。
2、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学校完善经费的开支审批制度,学校所有经费必须经校长审批,报销票据须签上经办人姓名,说明购物或开支用途,并由会计中心审核后才能报销。
3、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学校不设小金库,所有的收入及时上缴财政专户,报帐员备用金存放不超过规定限额。
4、财务公开,接受监督。学校的一切开支帐目每季度在校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布,接受教职工和社会的监督。
二、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做到明明白白收费
学校严格按照省和县有关文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没有巧立收费项目、搭车收费和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每学期,学校在组织学生入学报名时,都通过公开的形式,将学校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内容在醒目处张贴,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学生、家长与社会的监督,提高入学收费的透明度,做到让学生明明白白交费,高高兴兴上学。学校收取的高中学费、初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费、住宿费、择校费等一律统一使用《海南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进行收费;课本费、作业本费等采用财政局统一印制的“代收费”发票进行收费。并按“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收费管理,所收款项及时上缴县财政专户,不挪作他用,不坐支,不设立小金库。
三、实际阳光操作,把“两免一补”资金及时发放到真正贫困的学生手中
20xx年,财政共三次拨给我校贫困寄宿生补贴25200元,2008年4月拨给48000元。为了杜绝“两免一补”资金发放过程中的弄虚作假及暗箱操作现象,让“两免一补”资金真正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学校领导小组就发放的对象,发放的人数金额、形式等做出了规定。制定《乐东中学家庭贫困学生补助发放规定》,采用学生申请、学校调查摸底、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对比,领导小组讨论确认等办法,确定补助对象,张榜公示,对张榜公示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再认真调查核定。然后造册发放,学校共分四次将这部分“两免一补”资金及时发放到家庭贫困学生手中,平均每个学生获300元补助,让家庭困难学生上得起学,读得起书,让贫困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党和国家政策的温暖,使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四、规范教育学杂费管理,把钱用到刀刃上
20xx年财政拨给我校教育学杂费(包括中央所拨经费)共456924元。这部分资金直接拨到学校财政专户。这部分资金怎样用,用在哪里,我们认为除用于保证正常教学经费外,还要用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做到一年完善一些,逐年完善,把财政拨给的教育学杂费用于教学和学校发展最需要的地方。
我们主要用于如下几个方面:
1、学校办公经费;
2、教学用品购置;
3、教师学习培训费;
4、体育器材购置;
5、远程教育技术教室装修;
6、学校低压路线改造配套资金;
7、学校供水设施改造;
8、学生课桌椅购置;
9、校容校貌改造等,部分用于支付水电费。对每笔资金的使用,学校都召开领导会议进行民主讨论,集体作出决定。财政所拨的教育学杂费对乐东中学这样一个有64个班级4400多学生的学校本说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我们规范管理,一分钱当作二分钱用,使这部分资金用到教学和学校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把钱用在刀刃上,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师生员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五、加大教研经费投入,建设一支高素质、强专业的教师队伍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教研和师资培师工作,在学校经费比较紧张情况下,学校都要拨出一定的经费,选派一批年青的有培养前途的教师到外地学习。20xx年6月选派20名教师到山东师范大学学习,又派高承杰老师赴上海跟班蹲点学习,接着又送黄菁老师参加全省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学校每年都为教师订阅大量教学资料供教师教学备课用,对一些研究性学习的重点课题,学校都从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六、规范绩效工资的发放
5.学校财务自查报告 篇五
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的工作问题,非常值得总结,为此一定要做好总结,写好自查报告喔。那么一份详细的自查报告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财务自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财务自查报告1为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政策,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提高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根据忠教计〔20xx〕34号文件精神,我校组织人员对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情况、学校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纠正。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成立了财务自查领导小组
学校按照忠教计的文件精神,成立了学校财务自查领导小组,其中校长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等为成员,对学校20xx年的财务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一免一补工作和学校财务相关工作进行自查。
二、学校公用经费的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
1、自查小组通过对20xx年财务预算情况和目前截止至20xx年12月支出情况进行了对比,一致认为,学校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财务支出以预算为依据,学校在公用经费的支出上严格坚持使用的范围和方式,对学校的培训费、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等日常公用支出加强了管理。
2、学校没有在公用经费中编列教职工津补贴和超标准列支业务招待费。20xx年,在公用经费中,学校没有以任何一种名目向教职员工发放奖金和津补贴,学校严格控制了招待费,来人来客一般情况下由分管领导陪同,按照最低标准列支。
三、学校财务制度及执行情况
1、学校制定和完善了财经制度,强化了财务工作。
学校的财务工作自查中,学校总务处完善了原始凭证签审制度、财务稽核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会计出纳工作岗位责任制等十项财务管理制度,并张贴上墙,时时提醒;财务工作中严格执行财务计划,编制学校的财务预算、决算及财务报表,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报表及时;同时建立了学校各项经审制度,做到帐目清楚,帐据相实;科学管理学校财务档案,建立、建全会计与出纳间的牵制制度,做到日清月结。
2、加强了财务管理,规范教育经费的使用程序。
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杜绝学区内各村小及班级乱收费。本,学校利用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公开收费项目、公开收费标准,严格执行县物价局、县教委制定的收费政策及标准,学生所有费用全部由班主任收取后到总务处结算,杜绝了乱收费现象。
在资金使用上,学校严格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有关规定,坚持预算管理,严格使用程序,学校维修实行集体研究,上报教委审批后实施,发票的报销严格实行审批制度,坚持“一支笔、一本账”,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一律拒付,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予以坚决的抵制。无“白条入账”及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四、认真开展了学生“一免一补”工作
我校20xx年春季享受“一免一补”的学生是395人,免教材计13825元,补生活费人数是45人,补助金额为5400元;秋季享受“两免一补”的人数是400人,免教材14000元,以上专款共计支出27825元。我校完全按照县财政及教委的精神对享受“一免一补”的贫困生进行全面核实,并在善广场上、村委及学校公示无疑义后,再确定最终享受人员,保证把钱真正落实到最贫困的学生手中,切实让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
学校财务自查报告2根据财政局的文件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事业单位管理行为,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学校成立了自查领导小组,由总务主任牵头对20xx财务收支情况、资产帐目进行了认真地自查,对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会队伍情况
我校设立专职会计1人,配备出纳1人,都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严格按照有关财务规范程序报帐,经费使用合理,报表准确、及时,数据真实。
二、财务制度的建设
我校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制定了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现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保管制度》、《出纳制度》、《会计制度》等。并做到制度上墙。
三、收支情况
学校收入除财政拨款外,还有幼儿教育培养费收入,对该事业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了“小金库”及“帐外帐”的现象。学校各项开支均实际发生数列支,无虚列虚报,无白条作为报销凭证,票据合理,均要经办人签字,注明用途。实行每月会审会签制。报销凭证附件合规、合法、完备。
四、存在的问题
1、在会计基础方面会计无证上岗,未规定完成20xx财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学习。
2、在会计核算里,少数科目运用不当。
3、没有建立会计档案借阅制度。
4、启用帐薄填写不完整。
五、整改意见
对无证上岗人员督促学习,争取取得会计证,持证上岗。对未完成会计继续学习的,要求在20xx加强补习学习。修正用法不当的会计科目。建立会计档案借阅制度。将帐薄启用表填写规范。
本次自查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通过自查认为本单位自查得分为93分。通过自查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今后规范强化基础管理、强化监督、扎扎实实地搞好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财务自查报告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治理中小学乱收费问题的指示精神,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校教育教学事业健康发展,对我校财务管理情况自查如下:
一、强化学校收费行为的管理
1、严格执行“一证、一卡、一单、两公开、四统一”的收费管理制度。一证,学校凭物价部门的《中小学收费许可证》收费;一卡,学生凭《中小学收费公开卡》缴费;一单,学校凭《收费结算清单》与学生结算;两公开,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收费的使用情况。统一收费时间,统一收费项目,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票据。经过学校自查,无发现自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卡外收费现象,严格按照莱教便函的文件执行,上级禁止的学后服务费、班费,我们坚决停收。
2、学校认真实行收费公开制度。学校收费前,能通过校务公开栏、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将收费政策、项目、标准在校外公示,接受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监督。
3、学生微机上机费、语音上机费能保证上足课时。
4、进校书刊都能按烟台市教育局审定的用书目录征订,学校所定的课本目录都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后,在由新华书店征订,除教材以外的其他书刊,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无强制向学生摊派或变相摊派学习辅导资料及其它用品现象。
5、我校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家庭贫困学生助学金和减免学杂费制度的通知》精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摸底排查,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减免杂费、享受助学金补足,并将享受减免学杂费学生名单、减免数额在校内张榜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6、学生参加平安保险,坚持自愿的原则,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必须统一着装穿校服,没有强行安排学生统一购买学习生活用品。
二、加强对中小学收费资金的管理,保证学校日常开支顺利进行
1、为了加强财务管理,实行财务监督,每次收费我校安排两名收费人员,一人管钱,一人管帐。并请银行办事员协助,组成三人收费小组,及时准确完成收费工作,把所有收费全部上缴教委财务。
2、所收取的费用全部交给区教委财务,学校、班级、教师无截流、坐支现象。
3、每学年开始,学校都能制定学年财务工作计划,通盘考虑,全面管理,能合理使用有限资金,集中力量,加大学校教学设备投入。每月份都能合理收支计划,由上级财务部门批准后才能具体实施,做到收支活动心中有数,从不盲目开支。
4、学校有理财小组,能监督学校财务工作,有财务制度,大项开支有审批、教代会通过制度。
虽然我们都能按照上级要求去做,但是由于我们工作能力所限,对上级精神领会不透,也可能在工作中有一些失误的地方,以后我们要纠正错误做法,规范工作行为,管理好学校财务工作。
学校财务自查报告4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切实做好部门预算执行工作的通知》和《区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办法》、《区教育系统报账制工作方案》、《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区学校教材、教辅资料和服务性收费、代收费项目管理的规定》及区教育局财务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为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由校长牵头,对我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财务运行及规范情况
1.财务管理情况:我校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并做到制度上墙。学校收入主要是财政拨款及事业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了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及“账外账”等违规行为。
2.会计工作规范情况:学校配有财务办公室一间,配有兼职报账员1人,财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强业务能力,能按照有关财经规定记账,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票据,数据真实,报销手续齐全,报账及时。
3.小卖部情况:学校与小卖部承包人签订了承包合同,承包人持证营业,建立了商品台账,承包费入账及时。
4.财务运行情况:学校按照“量入为出,以收定支”的原则,各项支出按实列支,不虚列虚报,不允许以白条作为报销凭证。学校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只要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全部实施了政府采购。不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也能做到货比三家,坚持到正规商户实施采购。对大额开支项目,由校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我校专项资金的使用做到了管理规范、帐目清楚,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的现象。学校的招待费、交通费能及时结清,杜绝了签单现象,公积金和医保费每月按时缴纳,目前学校无任何外债。
5.学校资产管理情况:学校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台帐,数据准确,账实相符;定期组织资产清查,报废及毁损的固定资产及时上报。严格管理资产,未发现有学校固定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情况,安全防护措施较好。
6.学生补助及助学金情况:我校一是严格按照政策精神和相关文件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二是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办事过程实行公开,广泛接受群众、干部、教师、领导的监督;三是将学生补助及时按标发放到位。
二、学校规范收费情况
1、学校收费管理情况:严格执行收费管理制度公开收费项目,公开收费标准,每学期开学都把收费公示牌张贴于校门口,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监督;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票据,收费票据填写规范。经过学校自查,未发现自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现象。
2、代管经费情况:我校根据夏教的文件精神,教辅资料严格执行“一科一辅”的规定,未发生教师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征订教辅资料并收费的现象。
3、补课收费及有偿家教情况: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及兴趣小组活动,纳入到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范围,不以任何名义另行收费。我校没有举办收费补习班,并严禁教师举办或与社会办学机构合作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提高班等有偿培训。
4、服务性项目情况:我校对服务性项目实行市场化操作,如学生购买学平险、校服、订购学生奶等按家长自愿的原则购买,无硬性要求。学校不允许违规服务性项目进入校园。
此次自查工作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通过自查工作的开展,我们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强化经费监督,深化服务内涵,扎扎实实地把财务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财务自查报告5为了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建立财务工作的正常秩序,充分发挥财务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总务处、财会人员组成的财务领导小组,本着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原则,对学校各种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核算控制,完善财务制度,堵塞漏洞,严格监督资金的有效使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学校经费的管理
1、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对经费收入的管理,如上级拨入的事业经费、专项拨款、基本建设及拨款、上级拨入的预算外资金、学校代收费收入以及教职工水电费收入等。对学校的这些收入,我们都做到及时入帐,及时上缴学校财务专户,不私设小金库。
2、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学校完善经费的开支审批制度,学校所有经费必须经校长审批,报销票据须签上经办人姓名,说明购物或开支用途,并由会计中心审核后才能报销。
3、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学校不设小金库,所有的收入及时上缴财政专户,报帐员备用金存放不超过规定限额。
4、财务公开,接受监督。学校的一切开支帐目每季度在校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布,接受教职工和社会的监督。
二、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做到明明白白收费
学校严格按照省和县有关文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没有巧立收费项目、搭车收费和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每学期,学校在组织学生入学报名时,都通过公开的形式,将学校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内容在醒目处张贴,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学生、家长与社会的监督,提高入学收费的透明度,做到让学生明明白白交费,高高兴兴上学。
学校收取的高中学费、初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费、住宿费、择校费等一律统一使用《海南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进行收费;课本费、作业本费等采用财政局统一印制的“代收费”发票进行收费。并按“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收费管理,所收款项及时上缴县财政专户,不挪作他用,不坐支,不设立小金库。
三、实际阳光操作,把“两免一补”资金及时发放到真正贫困的学生手中
20xx年,财政共三次拨给我校贫困寄宿生补贴25200元,20xx年4月拨给48000元。为了杜绝“两免一补”资金发放过程中的弄虚作假及暗箱操作现象,让“两免一补”资金真正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学校领导小组就发放的对象,发放的人数金额、形式等做出了规定。
制定《乐东中学家庭贫困学生补助发放规定》,采用学生申请、学校调查摸底、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对比,领导小组讨论确认等办法,确定补助对象,张榜公示,对张榜公示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再认真调查核定。
然后造册发放,学校共分四次将这部分“两免一补”资金及时发放到家庭贫困学生手中,平均每个学生获300元补助,让家庭困难学生上得起学,读得起书,让贫困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党和国家政策的温暖,使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四、规范教育学杂费管理,把钱用到刀刃上
20xx年财政拨给我校教育学杂费(包括中央所拨经费)共456924元。这部分资金直接拨到学校财政专户。这部分资金怎样用,用在哪里,我们认为除用于保证正常教学经费外,还要用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做到一年完善一些,逐年完善,把财政拨给的教育学杂费用于教学和学校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我们主要用于如下几个方面:
1、学校办公经费;
2、教学用品购置;
3、教师学习培训费;
4、体育器材购置;
5、远程教育技术教室装修;
6、学校低压路线改造配套资金;
7、学校供水设施改造;
8、学生课桌椅购置;
9、校容校貌改造等,部分用于支付水电费。
对每笔资金的使用,学校都召开领导会议进行民主讨论,集体作出决定。
财政所拨的教育学杂费对乐东中学这样一个有64个班级4400多学生的学校本说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我们规范管理,一分钱当作二分钱用,使这部分资金用到教学和学校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把钱用在刀刃上,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师生员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五、加大教研经费投入,建设一支高素质、强专业的教师队伍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教研和师资培师工作,在学校经费比较紧张情况下,学校都要拨出一定的经费,选派一批年青的有培养前途的教师到外地学习。
20xx年6月选派20名教师到山东师范大学学习,又派高承杰老师赴上海跟班蹲点学习,接着又送黄菁老师参加全省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学校每年都为教师订阅大量教学资料供教师教学备课用,对一些研究性学习的重点课题,学校都从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六、规范绩效工资的发放
6.财政财务自查报告 篇六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财务管理水平,从源头上治理违法违纪行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完整,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财务大检查的通知》(xx[2012]xx号)文件的要求,xx镇对2011财政财务收支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检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财政所及时向政府领导作专题汇报,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组织了全体财务人员参加的关于财政财务自检自查的会议,依照相关财经法规,制定规范了检查程序、检查时间及工作要求。严格按照“通知”要求,组织开展自检自查工作,确保按期圆满完成财务大检查自检自查工作任务。
二、基本情况及自查结论
(一)财务机构和人员设置情况
1、xx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会计人员xx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xx人,高中学历xx人,有xx人具有初级会计职称,不存在会计人员无证上岗,并按规定安排实施继续教育。
2、会计岗位设置情况。按规定设有稽查岗位、内部审计岗位、会计档案管理岗位、微机管理(核算)岗位、出纳岗位。
3、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按规定依法建账,按适用统一会 计制度会计核算,会计帐薄启用登记、会计凭证取得填制、财务报告格式完整性符合规范,不存在凭证造假行为,帐帐、帐证、帐表、帐实相符,电算化生成材料符合规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健全,法律规定应经社会审计的已审计,没有帐外设帐及私设“小金库”行为。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情况
1、岗位职责。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设置岗位,定员定岗,并明确岗位职责。涉及十八个岗位及会计、出纳的职责,有所长岗位职责;预算会计岗位职责;行财会计岗位职责;农财会计岗位职责;统发工资岗位职责;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岗位职责;基建财务管理岗位职责;统计评价管理岗位职责;票据专管员岗位职责;住房基金专管员岗位职责;政府采购专管员岗位职责;信息员岗位职责;会计、出纳岗位职责;档案管理职责;财务统管岗位职责;稽查岗位;内部审计岗位;微机管理岗位。
2、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有印章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账户和银行对账管理制度;资金收入、支出管理;资金申请、审批、核销、结账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政府采购管理;财务公开制度;固定资产管理;教育经费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管理;行政问责办法实施细则、首问首办责任实施细则、限时办结制实施细则。
通过财务管理规定、内部控制会计制度和银行账户短信银行业务(账户动帐实时信息和异常预警通知)的建立及执行,已做 到会计、出纳分设,帐、款分管,预留银行印鉴和转账、现金支票分别保管,并记有银行存款日记账,按时与银行进行核对,有效杜绝了每笔业务及会计、出纳业务一人经办,最大限度保证财政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三)财政预决算执行及收支情况
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11年,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xx万元,为年初预算数xx万元的xx%,较上年完成的xx万元增收xx万元,增长xx%。
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情况
2011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xx万元,比上年增支xx万元,增xx%。其中上级专款形成的支出xx万元,比上年xx万元增支xx万元,增xx%。
3、一般预算平衡情况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xx万元,加上级补助xx万元,加上年结余xx万元,收入总计xx万元;一般预算支出xx万元,加上解支出xx万元,支出总计xx万元;收支相抵,全镇财政年终滚存结余xx万元(本年结余xx万元)。
4、基金收支及平衡情况
本年收入xx万元(上级专款),本年安排支出xx万元,年末无结余。
(四)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
上年预算外资金结余xx元。2011年预算外资金收入xx元(一般预算外资金收入xx元,统筹资金收入xx元),2011年预算外资金支出xx元(一般预算外支出xx元,统筹资金支出xx元),年末累计预算外资金结余xx元,其中:专项资金结余xx元,一般预算外资金结余xx元,统筹资金结余xx元。
(六)自查结论
1、无截留、隐瞒、挤占、挪用、滞压、坐支应当上解上缴财政部门的财政收入,以及虚增虚减财政收入问题。
2、无擅自占用、使用和处置国有资产等问题。
3、无擅自收费(包括仍执行已明令取消、暂停执行的收费)以及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问题。
4、无擅自购建应当实行政府采购的建筑物、商品等问题。
5、无虚报、冒领、贪污财政专项资金以及滞压、截留、挪用应当拨付的专项资金等问题。
6、无滞压、截留、挪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以及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资金等问题。
7、无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其他公款以及造假账等问题。
8、无“白条”入账、使用已作废的票据以及擅自销毁票据等问题。
9、无擅自开立、使用账户等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一)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有记账凭证签章不全的现象。
2、有记账凭证摘要不清晰地情况。
3、有部分附件单据未盖附件章。
4、不注重业务处理的细节。
处理意见:从学习、制度、检查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二)单位往来款项中存在的问题
1、债权债务数额大,性质不清。
2、长期挂账,大部分是统管以前形成的。
3、财统办文体类原会计账务移交不清,往来款不明。处理意见:对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区别性质,采取经济及法律手段清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工程管理中合同管理、招投标、工作监理管理薄弱。处理意见:加大工程管理的学习、宣传、加强监管力度。
(四)会计电算化工作滞后,会计人员电算化技能参差不齐,除总预算、预算外实行会计电算化外,其余均为手工记账。
处理意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全面推进会计电算化工作,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五)监管中痕迹管理和规范化管理问题
1、补助性资金和项目资金的管理中,已按有关要求进行事前、事后公示,但没有注重图片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缺少管理痕迹。
2、补助性资金和项目资金的监管中,按有关要求已采取不 同形式对主要环节进行监管,但未形成规范的表格材料。
处理意见: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财政部关于印发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办法和流程的通知》建立规范的监管台账和进行公开公示痕迹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7.财务制度自查报告 篇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新修订的《预算法》确定了我国建立健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要部署和立法要求。为了落实党和国家对政府会计改革的规划部署, 2014年底, 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发布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并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从而开启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新篇章, 明确了新时期建立健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总体目标、改革内容和时间路线图。这将有力推动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道路上的研究力度和改革步伐。
本文在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框架下, 考虑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的经验积累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改革要求, 分析政府会计在实现从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转向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后, 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在政府问责范围和治理价值上的重大改进。并且以政府综合问责和良治为目标和评价标杆, 探索在建立健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完善的技术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体系衔接、制度协调和机制优化等问题。
二、从预算会计制度到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政府会计职能的根本变化
“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对于政府会计改革意义深远, 会影响到政府会计制度职能定位的变化, 也将推动政府会计改革进入全面问责和良治的改革轨道。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具有突出的特点, 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目标下对于政府会计改革的整体规划, 在政府会计改革历程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一方面, 其不仅仅是在概念和信息范围上从“预算会计制度”向“财务报告制度”的拓展和延伸, 更是从本质上突破了当前预算会计体系附属于预算和反映、监督政府预算执行的职能定位, 更为强调政府会计信息和财务报告服务于政府高效管理与决策服务的职能, 以满足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在加强政府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和预算控制等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 改革要求凸显了影响制度效果的技术因素——权责发生制, 直指影响政府会计体制制度机制的关键点和难点, 也清晰界定了权责发生制的运用边界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一) 预算与政府会计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变更了政府会计完全服务和聚焦于预算的状况, 将政府会计职能从预算控制中“脱离”出来, 从服务现代财政制度和国家治理的高度以及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视角, 推动政府会计在更广泛的治理框架中发挥作用。
预算会计制度转向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实现了从关注制度供给方到关注制度需求方的转变, 拓展了政府会计信息发挥作用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从原来的注重立法机构和政府信息需求的“向上问责”转向满足立法机构、政府、社会公众等不同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管理、监督、评价等多层次需求的制度, 实现了“向上问责”和“向下问责”兼顾的全面、综合问责。
(二) 会计核算焦点和核算目标发生了重大转变
政府会计改革正在努力满足财政管理改革的需求和国家宏观治理的需要, 核算焦点从预算收支的过程性控制向财政资金使用、政府权责履行、政府行为绩效等结果性的管理、评价和问责转变, 改变了传统的“重过程轻结果”的制度弊端;核算目标从较为狭窄的“控制取向”向核算范围和作用价值更为广泛和综合的“管理取向”转变;核算范围从财务合规性问责向包含了财务问责和绩效问责的综合问责转变。
(三) 实现了体制健全、制度完善和机制优化
政府会计改革从体制、制度和机制方面进行了健全、完善和优化, 将单一的财务问责转变为兼顾“垂直问责”和“水平问责”的综合性问责。
在体制方面, 从当前的预算会计体系中会计报告体系存在的“断层”和报告碎片化, 向统一的、相互衔接的、完整的报告体系转变;在制度方面, 协调实现了决算报告制度的完善和财务报告制度的健全;在机制方面, 推动会计核算、报告和审计监督的各司其职和相互补充, 为健全制度和有效执行制度提供了保障。
三、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特点
与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相比,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在整合信息、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多维度需求、推动政府会计微观信息与宏观财政经济状况分析的衔接、注重反映政府财政财务管理的政策实施和成效等方面实现了重大进步。
(一) 报告目标由“向上问责”转变为“多方位问责”
《财政总预算会计》中强调预算会计“应当符合预算法的要求, 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上级财政部门及本级政府对财政管理的需要”, 即, 预算会计报告以“向上问责”为主, 满足政府进行财政管理的需要。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则强调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总体目标是“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 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014年12月的征求意见稿) 进一步强调“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债权人、政府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政府决算报告使用者包括政府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为此,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不仅包括向上级财政、向人大等“向上问责”, 也包括向公众、部门管理者等“向下问责”和“平行问责”。
(二) 报告内容由单纯的预算执行转变为整体层面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为“预算执行的核算、反映和监督”。《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则要求“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功能, 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 既关注对反映过程控制的预算执行信息的反映, 又凸显了提供政府整体层面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以及政府财政经济状况和政府财政财务管理情况的现实需求。
为此, 报告信息反映的内容由单一地聚焦于预算这个核心, 向兼顾预算、管理、问责等多核心转变, 以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多维度的信息需求。
(三) 通过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助力政府财务管理, 兼顾不同核算基础的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差异比较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强调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的转变, 一方面适应了当前加强财政风险控制和进行绩效管理的客观需要, 全面核算政府的资产、负债, 更为及时、准确地反映财务状况, 也有助于提供政府运营收入、费用和评价运营结果的信息, 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另一方面, 有助于提供更为长远的信息, 反映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状况, 推动政府用“长远眼光”规范管理和统筹配置资源。
虽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力推权责发生制在政府财务报告中的使用, 但仍然坚守在决算报告中采用收付实现制。为此, 在过去三年的实践探索过程中, 《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年度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办法〉的通知》 (以下简称《试编办法》) 要求比较收付实现制下的预算收入支出与权责发生制下政府收入费用的差异, 以帮助信息使用者全面把握预算控制和政府运营情况。比较分析收付实现制下的预算赤字与权责发生制下赤字的不同, 有利于科学、准确地判断政府的运营能力以及未来对于财政资金的需求, 也有利于评判政府的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使政府做出科学决策。
(四) 制度规范由分散的、相互脱节的制度向统一的财务报告制度转变
《2011年度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办法》第七条规定:“编制政府财务报表, 应以一般预算会计报表、基金预算会计报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会计报表、财政专户会计报表 (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财政专户会计报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转贷会计报表、外国政府贷款转贷会计报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会计报表等) 、部门决算报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公益性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非公益性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物资储备资金财务报表等为基础, 结合相关财务资料, 根据经济事项实质进行抵销、调整、合并”。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对在现有分散的预算会计制度下不同财政资金的预决算报表的进一步整合, 并且在整合过程中实现了报告基础的转变。为此, 报告由原来分散的、相互之间存在脱节的制度向在同一编制框架内的相互可比的综合的财务报告转变, 由原来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但同时存在权责发生制部分调整的混合、碎片化的信息, 向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把握全局和重点选择使用的整合信息转变。这种转变更为适应当前信息使用者的政府综合问责需求, 也是契合新公共治理向公共治理范式转变的信息整合要求, 更有利于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体制的衔接, 从而推动制度的衔接和机制的优化。
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化建设中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内容
虽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服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明确了政府会计改革的方向、总体目标、体制机制、实现路径和制度保障, 但是在推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向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改革目标推进的过程中, 还需要在试编工作的道路探索基础上, 进一步考虑确认基础的过渡和衔接、综合财务报告的合并主体和合并标准、政府业务活动和内部交易的抵销、综合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的关系, 以及如何通过综合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整合推动财政透明度的落地等具体的问题, 推动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和机制层面的协调有序推进, 满足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一) 加强对权责发生制的运用范围、运用程度以及实施路径的探析
政府财务管理目标的多样性、业务活动的广泛性、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多环节、政府行为和财政资金使用结果影响的延伸性, 决定了权责发生制在政府部门的运用要比在营利性组织中更为复杂, 考虑的因素更为综合。政府管理中一些活动市场机制的缺失, 也导致了权责发生制计量数额的不可获取或者存在不确定性。
如何克服长期采用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制度的“路径依赖”, 实现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顺利转轨, 也是在政府会计改革中面临的必然挑战。为此, 未来有必要深入探析权责发生制的运用范围、运用程度、实现过渡和衔接的路径等问题。另外, 还要分析政府会计与预算的衔接、政府会计与财政统计的关系、政府会计与政府审计的整合等体制、制度方面的系统化协调发展需求。
(二) 加强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合并范围、合并标准、内部交易业务处理和财务报告编制方法的探析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合并范围、合并标准是影响报告所提供信息的广度和信息整合情况的重要因素。在从“预算会计制度”这个供给方视角的制度转向“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这个需求方视角的制度过程中, 立法机构、政府和公众等不同信息使用者的监督、决策和问责等不同信息需求以及国家治理的宏观需求等, 都是影响合并范围的因素, 也会影响核算的财政资金、政府行为的作用范围和结果。而合并标准, 决定了被合并方的哪些信息能够进入合并财务报告, 直接影响到纳入政府整体财务报告的单位。
国际上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合并标准, 比如英国和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 (IPSASB) 选择“控制”标准, 美国选择的是“财务责任”的标准, 澳大利亚采用的是“控制+财务责任”的标准。我国需要在充分考虑我国国家治理目标和财政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适当借鉴国外做法, 进而做出合理选择。
政府内部业务类型较大、影响金额较大, 内部业务抵销分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的准确性。为此, 在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过程中, 需要制定专门的内部交易的会计处理规则。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既可以在各组织日常会计处理的基础上汇总得到, 也可以通过汇总被合并方的财务报告而得到。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合并财务报告, 其与机构财务报告的关系, 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为了保证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与机构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 在经过审计的机构财务报告的基础上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三) 加强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之间关系的探析, 推动政府问责和治理目标的实现
提供经审计的可靠、相关、全面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接受市场约束和监督的前提, 是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 也是有效监督、评价政府和建立问责政府、效能政府的基础。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确了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各尽其责的要求, 但是如何合力发挥作用和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则是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是否需要借鉴国际经验, 开展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审计并将审计报告作为综合财务报告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建立健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涉及财务报告信息监督和质量保证的重点内容。如何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制健全、制度完善和机制优化过程中协调实现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与财务报告审计的整合, 增强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公信力, 推动财政透明度从目标层面落实到可操作层面等问题, 是改革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重要挑战。
参考文献
8.财务制度自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财务制度财务管理创新
0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下运行,实行双层管理体制:第一层次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宏观财务管理体制,主要是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第二层次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财务管理体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这种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明显表现出与现代企业制度不相适应的现象。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权责与财务主体错位,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权与税收的征管权混为一体,国家集多种职能于一身,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严重地削弱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其次这种双层管理体制模糊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使得企业过于依赖国家制定的财会法律法规,缺乏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来制定自身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也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就是要求企业达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这是我国现代企业改革的方向。“然而,根据笔者的实际咨询经验,很多企业几乎没有自己成文的、系统的财务制度,大多数企业套用国家通用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缺乏创新。有些企业仅仅制定了费用报销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这种现状距离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差距很大。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指企业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和政府有关法规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的,用来规范和优化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内部财务关系的具体规则,这种规则能将企业内部理财活动的组织机构、财务战略与政策、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规范化、文件化,进而据以指导和处理企业理财工作的过程。它是整个财务制度体系中操作性、基础性的财务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应当由“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一投资者对重大财务问题的决策——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构成的管理体制
①国家法律体系:国家通过《公司法》、《税法》、《金融法》、《会计法》以及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来约束企业的财务行为,这些法律法规对企业财务状况实施强制性的粗线条约束。②投资者对重大财务问题决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的重大财务问题由投资者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决策。③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有选择的范围内,自己选择财务管理方法,自主选择财务管理,并制定企业的目标、战略、政策和方法内部财务制度,形成自主性的理财行动指南和规则,以塑造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破产风险机制,并能够充分体现企业组织结构特点和投资者的利益目标。由此可见,国家财税法规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是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的基本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是财务制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而企业的根本利益和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此外,企业在设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时,必须搞清楚财务制度与会计准则体系、税法、会计制度等概念的关系。其中,财务制度通过规定资金投入、资产计价、成本补偿、收益确定、利润分配、基金形成等标准,成为企业补偿基金、消费基金和发展基金这三大基金分割的直接依据。财务制度也是国家税收的基础,它所划定的补偿标准和收益确认标准,是确定税基的依据。而会计是通过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的深刻意义在于,通过资产、负债、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它划定了资本存量和增量的界限,其中资产、负债和权益三个要素划定了资本存量的界限,而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要素划定了资本增量的界限,这六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贯串于会计循环的全过程,也是企业得以持续经营的基础。就企业整个财务活动来说,会计准则体系实际上是基于存量和增量的分割所进行的资源配置,包括资本(即存量)的投放和利润(即增量)的分配,因而,会计更为重要的功能就是承担了资本存量与增量之间的分割功能,由此建立起能够体现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原则、约束机制健全的社会总产品分配体制。会计准则体系也是处理和协调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政府部门、企业职工和会计职业等经济利益关系的内在稳定器。税收就是在合理划分存量和增量的基础上对增量的分配。然而,就目前会计准则体系现状来说,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都只包括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环节,而基本上没有涉及记录这个环节。有关记录环节,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账户的设置、账务处理程序、账户对应关系、账户与报表项目的协调和配合等等,在我国企业的运行实践中,很有必要制定一些有关账户设立与记录的规定,这就成为会计制度的内容。
再次,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①总则。明确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目的、性质、适用范围和实施方式。②内部财务管理权责。明确企业和各有关利益主体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权限和职责,并设计财务主体的具体范围,即要明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级次,明确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之间及其与企业财务部门的关系,明确企业与联营单位、投资与被投资单位、内部承包单位的财务关系等。也包括设计制定财务管理与内部责任单位的相互衔接关系包括责任单位的划分、责任核算、责任控制、责任奖惩等。③内部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基础工作,包括设计内部财务管理岗位,明确相应责任。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特点和区域分布状况,确定自己的组织机构,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确保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运行。其次,现代企业制度应建立健全财务总监负责制度,由财务总监主持监督内部财务制度的贯彻实施。④内部财务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括筹资管理制度、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益和利润分配制度及财务分析和财务评价制度o⑤内部财务管理单项制度。包括经济合同、对外担保、内部银行、电算化等单项财务管理方法,也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销售收入等的管理内容、办法和程序,以及折旧方法、存贷计价方法、费用提取标准等的选择。⑥内部控制制度。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形成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依托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与控制网络,搞好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控制和管理,运用内部牵制、授权管理、不相容职务分离、岗位轮换、回避等有效措施,防范和减少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核心内容。⑦全面预算制度。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产生的管理效益,是检验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企业应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