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由呼吸教育有感》(共12篇)(共12篇)
1.读《自由呼吸教育有感》 篇一
书中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记录了李老师在教学、教育和管理方面无数个真实、鲜活的案例,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也有充满遗憾的,书中的好多案例似乎就是你我曾经被忽略了的、或是有所疑惑的问题,他会像朋友、老师、长辈一样与你交谈,为你解惑,自然而然的与读者达成共鸣,非常适合一线教育工作者阅读与参考。读完此书,带给我的不仅是一顿精神盛宴,更多的是对自我发展、对自已的学生观、教育观的反思。
一、 反思自我发展。
自从教以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尽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也一定能做好的,但是仅此而已。在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上欠缺的太多,我没有合理的、阶段性的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导致了这几年来我只是重复性的、毫无创造性的工作者,把“自己”忘了。“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这段文章中,李希贵老师提出了“让每一个四中人都成为英雄”的口号,对老师提出了如下要求:每一学科都有1名以上市级学科带头人,每一学科都有3名以上年级学科带头人……读到这里,联想到自已,我的触动很大,我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鼓励下,努力地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二、 反思我的学生观。
李希贵老师主张平等、民主的对待学生,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学习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他说“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越多”,他把校训“股份制”,开展了“给校训找100条理由”的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第一次”,组织了“学生十大自我锻造工程”,为学生修建了“自修楼”……所有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在校园里可以“自由呼吸”。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让学生服从学校及老师的管理,学生似乎也“基本认同”了这种管理模式,素质教育的提出,教改的推行,都没有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学生依然没有成为学习和成长的主人。究其原因,我认为,我们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而李希贵老师早早的便行动起来了,当一个个案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原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困难,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真正的去做这件事情。我告诉自己,作为音乐教师,更要放下包袱,循着李老师探索出的这条路走下去,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力。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部分来自市区,他们的欣赏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特长、爱好也各不相同。在常规的教学中,我往往会忽略了这种差异,选择统一的欣赏内容,“强迫”他们接受我所传递的知识,只用一把“尺子”就判定谁是音乐课堂上的“好学生”,这显然有失公平。在征得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后,我在欣赏内容的选择上照顾到了更多的学生,既有教材上的规定曲目,又有与之相关的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文学(美术)作品、影视音乐等等,大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欣赏需求。课外兴趣小组和合唱社团开展的各项艺术活动,也让更多喜爱音乐的学生有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展现个人才能的机会。我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发展空间,把认知、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做他们“自由成长”的引路人。
2.读《自由呼吸教育有感》 篇二
《人生核算——一名囚徒的感言》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核算”的概念,让我知道了什么样的人生最有价值,人的一生中,什么最珍贵。
“聪明的人用别人的教训教育自己,愚蠢的人用自己的教训教育别人。”《人生核算》这本书的封皮上,赫然用这样的一句话,抢夺着读者注视的目光,吸引我打开这本5万多字的特别的书,一口气读了下来。
执笔者是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海南有限公司原总经理,1999年因贪污、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服刑期间执笔撰写《人生核算——一名囚徒的感言》。在这本书里,记录了笔者和众多的职务犯罪人员在服刑期间对自己所犯罪行的反思,以及对其奋斗历程的追忆,对其走上犯罪之路的检讨和人生得失的核算。他们的经历,无不经过了奋斗、辉煌、腐化、堕落、醒悟、悔恨的模式化历程。
谁也不是天生的犯罪人,谁也不是能够不受制约任意挥洒人生的超社会人。这些贪官,在位高权重的时候,只顾着春风得意,只顾着前呼后拥,只顾着说一不二,只顾着权生钱钱生权的轮回经营,把国家权威、社会公众利益、人民重托、家庭期望甩至脑后,抛之九霄,把集中到自己身上的代表人民行使的权力,满足了自己膨胀的私欲,贪图享乐,贪图占有,到了无法遏制的境地。纵观这些贪官的经历,当他们的权力达到巅峰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是处于忘乎所以、为所欲为的疯狂境地。有一句话说得好,“老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所以,权力需要制约,干部需要监督。权力越大,越需要法律法规严格制约;职务越高,越需要党和人民监督。但是,作为一个执掌人民权力的干部,更需要自律,需要约束自己的行为,需要时时警醒自己:钱重权重,都不及自由重;贪大欲大,都不及失去自由代价大。
《人生核算》记录的贪官失去或即将失去自由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完了,全完了。当他们深陷囹圄、失去自由的时候,曾经支配他们所有感官的欲念,就什么都没有了。此时此刻,他们恨不得自己身无分文,恨不得自己一贫如洗,恨不得自己什么都没有。
这些教训,有血有泪,更有无尽的悔恨,还有亲人难以抚平的伤痛。有的贪官,在位高权重忘乎所以的时候,在贪图钱财贪图享乐的时候,往往也忽视亲人,忽视家庭,金钱美女、情人成群是现代贪官腐化堕落的固有特征。当他们罪行败露的时候,当他们失去自由的时候,才会想到家才是他们温馨的港湾,自由才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然而,悔恨不能抹去他们对人民犯下的罪恶,他们的罪恶也让自己的家庭承受压力,不复完整。他们的家人,也因此蒙受耻辱,承受伤害,承受无尽的伤痛。
3.教育需要自由呼吸 篇三
由此我想到“晚周”,也就想到老庄孔孟,也更想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当然,想到“晚清”,也就想到蔡元培、梁启超,也更想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想到“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开放的时代必然造就自由的思想;自由的思想必然成就大师,成就民族的未来。
我随之想到今天我们的教育。前不久,听到某位中国的名校长在推行自己的改革政策时说:谁不服从就下岗!铁腕手段让很多人佩服,但我听了感觉真是可笑!如今,见到有些地方有模式化的学校、模式化的课堂和被模式化的教师,我真担忧!我不知道,当时光再前进几十年,我们再反思今天的模式的时候,是不是会意识到,其实,我们在搞教育的大跃进。我们会不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常常怀念我初中时候的几位语文老师,他们带给我的一堂堂语文课就是一次次生命的体验。或许那些知识早已忘记,但在我年少心田里播下的真善美的种子,让我受益终身。他们鲜明的教学个性让我难忘。有的老师擅长朗诵,文章基本不讲,就是诵读;有的老师知识渊博,旁征博引,口吐莲花;有的老师爱好写作,我的每篇日记后面,都是她隽秀的笔迹。教学方法不同,教学个性鲜明,但却殊途同归: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用自己的生命实现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
当课堂被模式后,也就没有了她固有的灵性和美丽;当教师被模式后,他们的创造力也就没有了。当学生走进大体雷同的课堂,面对几近一致的教师的时候,我们还谈什么创新教育?谈什么生命教育?只是知识的重现和记忆。少了探索的快乐和情感的净化,我们的课堂也就失去她本应承担的责任了。
想到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他用尽力气和一天的光阴,弯腰捡起地上的一个个铜板。夜幕降临,他捡到不少铜板,十分快乐。但一位长者说,你或许得到了,但却失去了聆听风的吟唱,欣赏美丽日落的机会。
是啊,当我们在模式面前,我们可能得到铜板,但却失去了更美的风景。
一切教育,当然包括语文教育,需要自由。
4.读《自由呼吸教育有感》 篇四
——读李希贵《为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李莹
我被《为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深深吸引着。不仅是李希贵的名望吸引我读他的书,更是“自由呼吸”一词的吸引。再细读下来,我被李希贵的教育智慧、教育魄力感动着、感叹着、感染者。多年憋在我心中如何为师的苦闷和彷徨,如同黑暗终于被智慧的光明驱散了,我也在大口地自由呼吸着教育之爱的馨香,我感悟中收获着„„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李希贵说:“如果一位教师不是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不仅不会去实施,他也不懂怎么去实施。如果一定要他实施,那说不准会闹出笑话。”。的确,我们学习专家学者的理论倒是不少,也在实践各种教学模式,但效果甚微,且困难重重。就如有人学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方法、有人学习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学来学去,说不管用,其原因就在于此吧。事倍功半倒好说,就怕是东施效颦。更担心的是在一知半解时,我们的所谓的“认真负责”和“爱岗敬业”反倒成了伤害学生和自己的双刃剑。那一次次出于“严格要求”的变相体罚事件;一节节被“负责老师”抢占的文体课;一张张充满“教师心血”的练习卷;一堂堂“热闹非凡”却虚假的评优课„„那不仅是笑话了,是在对孩子们的犯罪。李希贵用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与感悟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绪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我被这句话震撼着。从教19年,我做教师、做班主任、做教导主任,我有没有解放学生,又有多少是在束缚、压抑和限制学生?!回想下来,我心口阵阵发紧。负罪感令我不断学习并思考,理解感悟并实践,希望今后我能在充满平等、尊重、民主和爱的教育氛围中去为人之师。能让我和学生们在其中能够自由呼吸并快乐成长。
快乐的原生态教学意味着什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古训激励过无数人。但我们想过“勤”的不竭动力在哪里,“苦”是怎样心甘情愿的呢?我们看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是又苦又累,快乐何来?李希贵告诉我们这快乐来自教授者与学习者的自我的管理学习能力,来自对自由的爱。我理解这学习的动力不是外在的,是发自内心,是对知识智慧的渴望,是在自由状态下的本能。正如陶行知先生的比喻,做自由吃食的公鸡,而不是按着头强喂。
李希贵的“语文实验室计划”就是尊重了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此一来孩子们的精神生命就能自由呼吸了。他把教育比作农业,而不是工业。他认为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
态化、多元化。每一个人的差异不就是生物的多样性吗?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自有其魅力。这世界不能只有大树而没小草。为师者,只能尊重他们的特性,因材施教的去浇灌、施肥,而生长是其自由的事情。我们想让婀娜的柳树长成笔直的白杨,想让学生都经过分数的标准,这真是痛苦的事。那我们不就是古希腊那个有“魔床”的魔鬼,让经过的人都躺上去,长的砍短,短的拉长,人人长短相同。还原原生态教育教学,固然需要课程教材的支持,需要科学的评价考核,需要教育体制的改革,但我想只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中有了原生态的意识,那么就会“观念一变天地宽”!
“原生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教育中的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李希贵概叹,这真是世界上,尤其是中国,文化上最缺乏的东西。有了着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在教与学中,追求着真理和智慧带来的充实感和价值感,就如同精神美餐,即使求学路程之苦,也是苦尽甘来,怎能不快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我们就如同蜜蜂在知识和智慧的花海中辛勤采拮,乐此不疲!我想我知道做怎样的老师了,就是要有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原生态的教师!
学校怎样成“四园”?
李希贵认为学校应该是充满亲情的家园;生动活泼的乐园;探索求知的学园;墙壁开口花草说话的花园。这样的学校不就是《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巴学园”吗?那是哪个孩子不爱的?我在想当今教育不仅需要更多李希贵式的校长,巴学园里的小林校长,还要有更多能尊重学生、能爱学生、能站在学生角度思考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李希贵喜欢鲍伯.加尔文的话“我认为领导者的最终工作就是传播希望”,喜欢拿破仑.波拿巴的话“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希望的经销商”。我认为这里的领导者包括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让每一位校园里的老师和学生感到自己的重要和被关注、被需要。让每个班级、让学校里的每位成员,都有各人的愿景和共同的愿景,那么教育工作者就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就成就了自己。
其实,做到这些也并不难。李希贵说:“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5.读《爱与自由》有感 篇五
嫩叶钻出坚硬的土壤,阳光洒遍和谐万物; 小荷露出翠绿的尖角,微风轻曳平静湖面;
雪落地无痕,雨掷地有声,生命不息,精神伟大。世间万般情趣,——读《爱与自由》有感
似乎在不经意间诞生。没有压迫,没有束缚,就这样以他们的姿态自由祥和的适应着冬去春来,莺飞燕长。
儿童的生命就像这些看似渺小却伟大的生命,由胚胎在母体中发育成长,看似不经意的平淡生活,却因为生命的顽强而越发的妙趣横生。小宝宝的诞生,让期待变得更美丽;小宝宝的成长,也让亲人倍加仔细。在生养他们的同时,家长所面对的是育人这个更加艰难的话题。
我一直在深思教育的问题,教育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怎样才做到合适的位置,怎样才能用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更多的处在成长阶段的那些孩子让他们能更加茁壮。
在读到《爱与自由》一书后,深得感悟……
感知
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从幼儿到青年,生活中父母扮演的角色,学校里老师扮演的角色,社会成员的角色等,都对他们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些重要的影响中,我们始终离不开爱的呵护,只有用真正的爱去关心他们的成长并让他们感觉到这份爱,才是在教育方面所推崇的“获得”…… 孙瑞雪在这本书中推崇的是一种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只有当用心去给予孩子爱时,才能让孩子在无形中自我感知地在这样的爱中成长。
她举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当一个孩子吃饭时喜欢用她的手乱抓饭桌上的东西,甚至用手去抓自己吃的东西,弄的是一片狼藉。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一些父母喜欢把孩子脖子围的干净利索并且一口一口的喂饭吃,这样的目的我想大多数都是为了让孩子爱干净,其实不然,这样恰恰是父母在爱自己。因为怕脏所以替孩子围上围脖,因为怕麻烦所以不准孩子动手动脚。家长在无形中把爱转移了。
研究表明手是智慧的工具,当孩子在用手去抓东西时其实是在感悟他们对世间万物的感受:饭是软的,桌子是硬的,碗是滑的。这样的自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孩子在成长。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他们的感觉经验成人无法替代;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就会使他失去把握食物本质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作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
我们不懂得他们的感觉,但我们可以让他们感觉。所以父母该给的爱是真正的爱孩子而不是爱自己,如果长时间的打断孩子这种自我感觉的方式,世间长了,变大了,孩子的感觉最终被大人的束缚。这种可怕的影响也在潜移默化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孙瑞雪在这本书中阐释了蒙氏教育理念,怎么去理解孩子,怎么看待孩子的各种表现,怎么处理他们的表现,这么做,到底为什么?又有什么后果?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不该忽略的。蒙氏教育表明:孩子6岁前,其成长更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来自成人。成人更多的,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信息环境,让孩子接收积极信号。在6岁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并不会因为这些自由而变得毫无组织与纪律,相反,自由到极致,他就变得自律与顺从。孩子在一个充分自由与爱的环境里,认知的是真理,而不是畏惧强权,迷失真正的自我。
所以一定的爱地给予,一定得自由地给予,都是为着儿童的成长做出着重要的贡献。我们的方式方法关乎着儿童对认知世界的取向,关乎着孩子是否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我们多么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去感知。感知爱,感知能否,感知快乐与悲伤,感知所有需要他们慢慢去了解的东西,比之如色彩,形状。有的人把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比成吃饭,经过消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并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其实就是蒙特梭利说的儿童所有的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我们无需在孩子还很幼小的这样一个阶段中强行的去灌输外界的知识给孩子,比如唐诗三百首,比如珠算技巧。懂了这些并不代表这个孩子有多么的聪明,只能说父母下的苦功夫的确很多。这样其实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他们也并不知道这些东西内在的含义,唐诗三百首是很多的大人都无法理解的意境化的东西,怎样去让一个小孩理解?珠算技巧性的拨弄是否真的让孩子了解到了其中的内涵?其实这些都是灌输,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让孩子去感知,这是教育者应该关注的,学习是从一个不懂到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何为真正的懂得,是指是否领悟到个中的道理。假使只是简单的知道表象,那又有何意义,我们希望的是孩子在自我学习的这一过程中能用自己对事物的感知的概念去应对更多在实际中出现的情况。
我们感知风的存在,是它轻拂过我们的面颊,让我们倍感轻切; 我们感知光的存在,是它洒遍我们的生活,让身心都变得温暖; 我们感知爱的存在,是它占据我们的心房,让我们温暖着他人; 感知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学到的应该让孩子具备该能力的第一个感悟,是从孙瑞雪对待儿童的行为上得到的深切体会。无论孩子多大,在教育这个阶段就应该让他们去自我感知,过分的干预会让他们丧失起码的分析能力甚至是自立的能力。我们所做的是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感知,让他们理解,让他们独立,从旁的观察他们的感知过程并在他们遇到疑惑需要帮助时提供一些参考的意见。
尊重
当一个人在树林里散步的时候,他能够长久的沉思,他能够浪漫的联想,在这个时候,如果远处钟声传来的话,那么他这种感觉会更好的加深,像诗一样。蒙特梭利说,一个优秀的蒙特梭利教师,她的杰出点就在于,当这个孩子正好在森林里散步的时候,老师就是那个钟声,能够把这种美好的感觉加深。
我觉得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老师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不是引导者,而是协助者。在协助的过程中老师发挥更多的作用应该是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更好的带动他们的成长。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讲究尊重二字,友爱源于尊重,理解离不开尊重,尊重获得相应的回报与恩惠。我们尊重学生,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爱,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爱,才能更好的作为钟声,加深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孙园长讲过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个小孩在回家后把家长买给她的一长溜娃娃排排坐的摆在床上,那小孩说:“不许说话,赶快睡觉!要不睡觉我就要管你们了。”她妈妈说这个小孩把娃娃当木偶在表现她的老师的所作所为,其他场合的情况就更糟。这其实是幼儿园的老师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为了自己轻松而让孩子规规矩矩。这样反倒严重的影响了孩子。成人好压制控制它人,却将这样的思想传递给孩子,孩子却成了成人的一面镜子,映射出他们的思想束缚。
我们尊重孩子,从他们的角度去认知世界,陪他们一起感悟环境,我们不可嘲笑这为幼稚,我们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一个儿童的成长就像孕育着的花骨朵,没有适当的生存环境,即便是快要开放也可能会一不小心夭折。我们尊重他们,也同时培养了他们去尊重他人。所以,我们给孩子尊重,是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给自由是给品质,不是条件”,只有我们爱孩子,尊重孩子,让他们自由的感知生活的智慧,从中摄取对世界的探索意识,开发意识,具备常人无法想象的创造力,而这样的原始创造力是多么的伟大!
《尊重你的选择》
我会尊重你的选择,既然放弃是你的意愿
我会让白鸽停留在你的肩头,为你唱着动听的歌 我会尊重你的选择,既然转头是你的决定
我会给你自由的清茶,让你品味我的大度 我会尊重你的选择,既然是注定的结局
我不会追问那难言的困惑,让你自由的走开
结合到自身,一个将阳光洒遍生命的职业——老师。是多么神圣而伟大,当我们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用开朗,豁达,阳光般的心态去做那森林深处的那声钟声时,我们其实也收获了幸福深处的感动。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当用爱去让他们自由成长时,我们收获到的是更多的意料之外,这是苛求所远远换不来的„„我们互相的尊重,才能更加和谐的让学生成长,才能让他们在体会自由中前行。语言
语言是推开心灵的把手,语言是开启智慧的钥匙,语言是行动的指南针,语言是万物归于和谐的宝贝。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好的语言也是一种行为艺术。能将丑恶的伏地魔变成天使,他能将灭亡的世界变成天堂。语言是多么美妙的东西!
教育语言也是一门可供大家学习和参考的行为艺术。它能带给孩子美妙的天堂也可以带给他们丑陋的地狱。
在中国的教育理念中,所有的家长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发展的非常好。中国的传统叫法称为“光宗耀祖”,能出人头地,能成名成家。所以在对待孩子时,首先在语言方面就在不断的破坏其原来设定的目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孙园长这样解释:因为从大人嘴巴出现大多数的语言是阻止孩子这样发展。比如,孩子一往高处爬,我们会说“摔下来了”,去抓杯子,会说:“烫着了”。所以从头到尾一个家长给孩子说的都是孩子每做一件事,最后的结果对孩子都是一个巨大的伤害。这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语言。
但是我们却不知道反过来给孩子一种更好的,更准确的,更具有积极心态的语言。孙园长又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来作为帮助孩子成长的范例。
有一个孩子双目失明,长到6岁时,发生了一件他所不能理解的事。一天下午,他正在同另一个孩子玩耍,那孩子抛出球给他时喊到:“当心!球要击中你了!” 球击中了他,他极为迷惘不解地回去问妈妈:“他怎么在我之前知道我将要发生的事?”他妈妈温和的告诉他:“你是个瞎子。”她把孩子的一只小手握在手中,数着孩子的手指说:“人有五种感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视觉,这五种感觉中的每一种都把信息传到你的大脑中。”她把孩子表示视觉的手指弯起来,按在手心里说:“你和别的孩子不同,你没有视觉”她温和地对孩子说:“你站起来。”她拾起他的球。“现在,伸出你的手,你能用四个而不是五个手指抓住球。如果你由那里入门,并不断努力,你也能用四种感觉代替五种感觉抓住丰富而幸福的生活。这个孩子一生都没有忘记他母亲的话,他确实以”用四个手指代替五个手指"的信条,抓住了他完美的生活。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前者是在摧残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长久的在打断与恐惧的后果中挣扎,后者是善良的的抚摸,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缺点却不畏惧,用阳光般的心态去看待他生活中的美好。这样的语言何其神奇,何其让人惊叹!
老师也是一样,学会用适当的美妙的语言去与学生交流也是一门该学习的艺术,作为大学的老师往往会遇到叛逆的学生,因为他们正处在青春期,如果一味的去逆着他们与他们不知该如何达成一种和谐的状态,这样就会不利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去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更不用说带给学生如源泉慰藉般的工作。我们爱他们,也要懂该用什么样的语言与他们沟通。我们给他们自由,也要知道,我们也有纪律去要求一些。我们离不开的是语言带给我们表达思想的方式,我们离不开的是语言带给学生的我们如阳光般辐照的爱。
和谐成长,让爱与自由同行,让学生在感知,尊重,与语言的艺术中学着去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只有端正爱的态度,给学生成长的空间与自由,我们相信,这样的心态能带给学生阳光般的心态与人生。
感知是学生的自由与能力,让它们在阳光下变成品德; 尊重是学生的态度与思想,让它们在交流中变成灵魂; 语言是老师的行为与方式,让它们在交流中变成桥梁; 《爱与自由》有很多让我感动的片点,总结以上,是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有更大的发挥。也是希望把教育作为一门神圣的职业,陪伴我走过我的年华。一种坚持是一种伟大,一种向往是一种梦想。怀着梦想去推己及人,怀着梦想去寻找灯塔。我一直相信,我会为自己也为我的学生开启一条幸福之路。
我们一直都在关心这样的问题:爱是什么?我们用嘴巴讲着我们的爱,讲着我们是多么的爱孩子,爱亲人,其实我们却在实际的生活中,用言语将那份停留在心间似乎是爱的东西变得面目全非。所以爱对孩子来说到底是什么呢?
“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
无论是否是亲人,朋友,用心中的博爱去爱他人,也会在漫长无尽的追求长河中找到属于我们的那一泓清泉。也会在绵延山河,万古翠绿里找到那归寂心田,荡漾苍穹的一揽枝条。
给孩子那无私般真正的爱,让孩子在他们美丽的蓝图中勾画出那至善的自由!
6.读《反对自由主义》有感 篇六
《反对自由主义》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写于1937年9月7日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自由主义的11种表现形式,自由主义对组织的危害剖析深刻,发人深省。作为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它团结了革
命队伍,并使之不断增强战斗力,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
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接一个胜利,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国家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中出现的挑战日益增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地艰巨。在快速的发展中,我们党审时度势,正确决策、科学决策,成功规避了亚洲金融危机对国家建设带来的巨大金融风险,成功抗击了98年洪灾,成功完成了“汶川512”大地震后的灾后重建等无数艰巨的任务,在维护人民利益、提升国家实力上为世界各国做出了典范,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国家的紧要关头,共产党员总是冲在最前,肩负更多地责任和使命。经历了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和洗礼,中国共产党日趋成熟,更加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在各个方面顺利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党和国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
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自由主义的一个明显表现,就是不顾原则,谋
取私利,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在现阶段,就是表现为对工作不负责,不讲原则,没有原则,甚至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走向贪污腐化的道路。所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正确的原则,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同一切歪风邪气作坚决的斗争。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坚定的廉洁意识,廉洁自律。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反腐败工作。无论什么人,无论他是什么职务,只要贪污腐化,就应该坚决地查处。
《反对自由主义》的这篇文章,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当面不说,会后乱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没有原则的一团和气;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不为团结,个人意气;工作不认真,敷衍塞责;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毛泽东同志深刻总结的11种自由主义的散漫作风,侵蚀着我们党员的思想,在工作中,极大地影响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毛泽东同志对自由主义的危害一针见血的指出:自由主义的作风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使党的队伍丧失掉了组织纪律,容易造成党和群众的隔阂。反对自由主义,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意识,要把自己的得失看得淡一些,要把团队的目标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消灭自由主义是一个长期坚持、持续艰巨的任务,通过每个人真诚、不懈的努力,自由主义必将萎缩和消沉。但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一丝一毫的松懈,都会使我们前功尽弃。
7.读《爱和自由》有感心得 篇七
一、正常的儿童总在“思考”,而且儿童思维需要时光,因此正常的儿童是沉静而安详的,甚至显得“傻呆呆”的,这是他进入了“沉思”状态。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结合书中描述“正常儿童”的其他论述,着实反传统。传统中人们眼中的孩子尤其是聪明孩子就应是“活泼机灵”的。应对陷入沉思的孩子,很多成人会打断他,叫他的名字,企图将其“唤醒”,抱怨其“反应迟钝”。如此一来,反倒宽心了。
二、儿童只对能够成长自我的工作感兴趣,而对纯粹的玩具没有兴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孩子会舍弃“高档”玩具,而选取沙、水、小盒子和小瓶子的原因吧。文中有个孩子希希自小喜欢形体富于变化,玩法多样的玩具,如小熊换衣、磁铁拼图、立体造型组、磁铁钓鱼组、积木等,对毛绒玩具、电动玩具却反应平平。有次妈妈出差没有给希希买毛绒玩具,而是买了个“魔板”,希希很喜欢,反复摆弄,在变化中寻求快乐和成就感。儿童是最明白自我的,他会根据内在成长的需要选取玩具,成就工作。
三、完成一项工作后,孩子会对自我的成果进行观察和思考,大人需要持续沉默,不要急于提醒孩子“归位”。的确如此,结合我园的魔力猴操作,我想孩子就应也是需要一点时光来思考和回味刚才的操作的。
四、“儿童认识成人不以成人的语言和表情来衡量和决定,儿童用心灵感受,虚假的信息儿童用心灵立刻能感觉出来。”
五、国际上,幼儿教育观念在本世纪初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包括非洲的一些国家不再用口授形式给儿童进行“教育”,儿童不断透过行动来构建自我。国际上幼儿教师的收入和律师、牙医的收入一齐位居社会前三,很多博士毕业后就去幼儿园带孩子,因为0—6岁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阶段,整个社会都将最好的资源带给给了这个阶段。
六、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书中是这样定义“爱”的。“不动怒、相信、盼望、永无休息的等待”是打动我最深的字眼。
整本书最令我目瞪口呆的是关于“顺从”的论述,这一点书中出现多处,第一句是“当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时候,他会对爱人顺从。什么是顺从?在感情上,在生活中,意志的升华就是顺从。”这个顺从的含义比较深刻,不仅仅仅是我们传统中所理解的。那种感觉就像热恋中的恋人,如果一方请另一方帮忙做一件合理的事情,那么这一方必须会很顺从地去做,顺从中充满了爱恋、自豪和激情。正常的儿童和成人表现出来的就就应是顺从。当我看到“一个快乐的孩子不会搞破坏,一个快乐的成人也不会去破坏。快乐的人类不会去毁坏财富、破坏环境、发动战争,他们只会有建设性的行为”时,我感动得泪流满面。
七、关于神游。比如一个人下岗了,他明白自我需要重新鼓足勇气,经过在培训,重新找到一份工作,甚至他明白自我这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但是,实际中他每一天只会在家里唉声叹气,一边想着上述的种.种计划和过程。这个人的心和力被分开了,蒙特梭利称之为“神游”。看来,这种状态在很多成人身上明显存在着。
那么,回归到儿童时代呢?儿童是最明白自我需要什么的,当他依照精神胚胎中密码的指引去做一件事情却备受阻碍的时候,儿童智能透过幻想来实现自我的需要,解除痛苦,久而久之的心力分离,神游就此构成。仍是书中的例子:孩子玩水玩沙被禁止,他开始想象玩水玩沙;孩子坐在教室里凭借老师讲述的植树过程来构思一篇植树的作文时,神游就此开始。而这些,不是就应被反思的吗?
孩子真的值得成人仰视,养育一个正常的孩子,需要我们成人反思自我,成长自我,首先做一个正常的成人。“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礼貌之父”这句话太好了!
8.追逐自由——读《红楼梦》有感 篇八
刘姥姥本是粗鄙的乡野村妇,年遇大旱,生活难以为继,因与侯门旺族 ——贾家沾亲带故,于是勇敢地来到贾府求助 。这是她初进贾府。
在这珍珠如泥金如土的豪门, 是不缺银子的,稀罕的是这位见多识广的穷妇人给足不出户的女人们带来一些新奇的见闻,以供大家茶余饭后取乐玩笑。于是,刘姥姥开始在荣国府粉墨登场。
贾府一向府第森严,秩序井然。人人都得小心翼翼遵守礼仪规范,行动处事言谈举止都要三思而后行。位卑的丫头奴才怕失言失礼被责罚,有头有脸的主子小姐怕失礼被人耻笑,就连贾府的大当家贾政也得小心行事,生怕坏了贾母兴致、失了上下礼仪,晨昏定省、打躬作揖、请安问好样样不敢懈怠。 而刘姥姥却以垂垂老者的睿智、村居人的健谈幽默和乡间的奇闻趣事,在荣国府上上下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虽然贾府日日钟鸣鼎食,但高墙深院外的热闹世界,里面人并不知一二,于是刘姥姥胡诹白道的假语村言,趣闻趣事轻而易举地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上至贾母下至丫环都像小孩子一样围着刘姥姥、盼着刘姥姥、求着刘姥姥讲讲新奇的人和事。众人越喜欢,刘姥姥越曲意逢迎, 讲得天马行空,众人听得异常认真。
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适逢贾母和众女辈在大观园宴饮作乐。众人暗议捉弄刘姥姥为贾母开怀,于是便有酒席上的各种刁难,各种讽刺,众人笑的前仰后合,刘姥姥心知肚明却不以为意。侯门深似海,好不容易进来了何不潇洒走一回?于是,吃酒行令随便乱说, 满桌的山珍海味尽入刘姥姥之口。众人玩得开心,刘姥姥吃得得意, 以至于酒醉意醺,游山玩水,误入怡红院,误卧宝玉床,打嗝放屁更像在自家一样,好不自在。倒是众人不见了刘姥姥,兴师动众地去寻找,见她把宝玉的屋子弄得臭气熏天,急急忙忙说谎搪塞,清理打扫。
想来也十分可笑,贾母的酒饭亲子亲孙尚不敢乱动杯著,而刘姥姥却大吃海喝;众人金娇玉贵原为服侍贾母贵体金安,却不得不为刘姥姥打扫战场,这实在是妙不可言!
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此时,在贾府的接济下,刘姥姥家已经衣食宽绰,反而贾家被抄,衰危倾颓。各人已是死的死,嫁的嫁,贬的贬,卖的卖,剩余人各怀鬼胎,相互算计。这时刘姥姥已不是诚惶诚恐的求助者、曲意逢迎的取悦者,而是从容大度的安慰者、报恩救难的慈悲者。 只有她此时愿接近贾府,也只有她才能救巧姐儿于危难。前前后后鲜明的对比,使我们为贾府的昔盛今衰而悲哀,为世事的无常而感慨,也为刘姥姥的知恩图报而敬佩。
9.读《自由呼吸教育有感》 篇九
什么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那恐怕就是《西游记》了。它虽然没有《三国演义》的豪情壮志,没有《水浒传》的兄弟情义,也没有《伊索寓言》深入浅出的哲理,但是它大胆的想象、奇特的妖魔、变幻无穷的法术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少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我也有的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精神令我十分欣赏和敬佩。比如在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里,孙悟空在没有弄清状况的唐僧的不断劝阻下,依旧我行我素把妖精打败。
我在读这本小说时经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个性受制约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向往,那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自由的向往。
孙悟空破土而出,闯龙宫,闹地府,在花果山安闲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摆脱一切束缚的境界,彻底自由的状态,而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辞典中“英雄”有许多不同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胸。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把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人。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型,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怕与一切进行斗争。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士才能突现出英雄本色。次,我坎坷地闯过令人恐惧的高空断桥,那就是英雄能做的事。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这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常常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地做作业,既没质量,又没效果。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脚踏实地、坚持到底呢?
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像做作业只要认真、有始有终就会得到满意的结果。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
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
师徒四人为什么能到西天呢?最重要的便是团结。如果一个要往西,一个要往东,另外一个要往北,那么经是永远取不到的。生活中“经”就是我们的目标,“师徒”就是我们这个合作。其实我们已经有过有过一次小小的“西天取经”。那便是我们的小学生活,我们师徒三十经历了哭哭闹闹、争争斗斗,显然是那么的不顺利。可是我们见证了团结、友情和师生情,用汗水取得了第一份厚实的经书。我们步调一致地跳长绳,全神贯注地踏步走„„我们就这样风风雨雨的度过了六个春秋。
复读《西游记》,让我发现其不同于一般名着的特点。我相信,也希望它永远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话、英雄、团结”四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10.读《自由呼吸教育有感》 篇十
读完《风雨中抱紧自由》,让我对这位领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是一个黑人,他是一个部落的王子,他是一名律师,他是一名反种族隔离的斗士,他是南非首位黑人总统,他被尊称为南非国父。他就是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曼德拉的一生波澜壮阔,且充满了坎坷和挫折,这是因为他一生都致力于为南非黑人的自由和解放而斗争。
曼德拉是一位意志强大的人。他在罗本岛监狱关押27年,在4.5平方米的牢房里,仍坚持体育锻炼,做俯卧撑,仰卧起坐,使他的身体不会垮掉。他在采石场做苦工,身体劳累,仍在监狱里开辟一块菜地种菜。他在狱中思考国家未来,不断学习积累各方面的知识,为日后的斗争做足了准备。他在监狱中与政府当局谈判,赢得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支持。当他获释出狱时已经72岁高龄了,但为了南非人民没有颐养天年,而是继续拼命工作,4年后76岁的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曼德拉是一位心胸宽广的人。在1991年总统就职仪式上,他起身致辞来宾。在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后,他说令他高兴的是当初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向来宾逐一介绍。他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以至整个世界都对他肃然起敬。后来他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牢狱岁月他学会了控制情绪,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他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曼德拉是一位让世人敬仰的人。他无时无刻不在为民族和解放事业奋斗不息。他不仅改变了祖国人民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他的一生,他的力量,他的宽容,是世人学习的榜样。他一生的岁月教会了我们在苦难中依旧能够从容,无论何时,都满怀期望,坦然面对失败,从容面对岁月。他改变了世界,鼓舞了千百万人民,为我们指引了道路。
曼德拉,是在黑暗中找寻自由的人,是在风雨中拥抱自由的领袖。今年是曼德拉诞辰100周年,他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光辉岁月却永远影响激励着我们。
11.读《自由呼吸教育有感》 篇十一
戏剧与自由——读《残酷戏剧(戏剧及其重影)》一书有感
对于戏剧我本是个外行人,能读到这本书是源于我结识了一位做 社区剧场的朋友,在参与了他主办的一人一故事剧场工作坊活动后我 发现自己身上原来也有着表演的天赋存在。《残酷戏剧(戏剧及其重影)》一书是法国戏剧大师安托南阿尔 托论述戏剧的名著,在这本著作中安托南阿尔托论述了他心中的戏 剧,在这其中虽然有很多专业的内容是我这个外行人到目前为止还无 法理解的。但这本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作者所描绘的舞台充满 着自由与放纵,在巴厘戏剧的舞台上这样的自由曾经属于这个世界,在那个舞台没有观众与演员的区分,没有电子化的舞台设备,一切的 声音、色彩、形态、动作都源于人的本能简单而朴实,那时候的人不 管是身体还是心灵都是十分自由的。作者对此赞叹不已,他通过观察 和经验告诉我们,在他那个时代的西方戏剧与他看到的巴厘戏剧有着 本质的不同,那时的西方现代戏剧已经被剧本和对白所充斥,舞台上 的演员们成为了对白的宣告者,而这一切本应是文学创作者工作,但 却负加到了演员的身上,演员应为剧本的局限失去了用身体感染观众 的创意和能力,这在作者看来是一件多么可悲又可怕的事,他以批判 语镜写下对当时西方戏剧表演形式的不满,这样的勇气值得每一个人 敬佩。回归当下人们在名与利的追逐中让压力与不安的随时造访我们 的心灵,慢慢我们也就失去了本属于自己的那颗自由心,看看我们的
生活其实和那些照着剧本读台词的演员其实没有二样,我们在生活中 同样失去了创造生活的能力,在很多人眼中生存的根本就是钱,但我 想说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又如何使自己获得更多的财富,即始因为家 庭关系拥有很多钱的人,最多也只是徒增空虚而已,并不能使自己的 内心得到安逸和幸福的感觉。在我看来这就是当下很多地方正在上海 的一幕悲剧。我们或许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为内心搭建一个舞台,将内心的创 造变成生活的收获与人一起分享,那样我们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富 足者。今天能有这样的想法正是因为参与了如: 一人一故事剧场活动等 相关的心灵成长培训而从中获益的,更让我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慢 慢地开始关注自己内在缺少的那个部分,这也让我有缘能够认识到不 少智趣相投的朋友,希望更多的朋友能成为内心舞台的搭建者,成为 现实生活的富足人。如今的我已年近而立,但我始终抱有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我依 然年轻,年轻的我依然有资本,所以我要在我的内心搭建一
个舞台,那是一个激发创造力的舞台,只要我愿意它会为我输送一切我想要养 料,让我在现实中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理想生活。
王健 2011.2.27
12.读《反对自由主义》有感) 篇十二
来源:网络资源 2009-08-10 12:00:0
3将反对自由主义进行到底
---读《反对自由主义》有感范庆丰
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9月7日写下了《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时隔70余年,现在重新温读,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改革开放,经济、知识极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能够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加快推进制度建设和经济持续增长,始终保持一种和谐、健康的良性循环局面。《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从思想上给了我们通俗的指导意见。
我们知道,集体是构成社会的元素。只有保证每个集体的稳定发展,整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形势和局面。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身处的集体担负应尽的职责;时刻与集体、与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与同志保持高度团结;时刻保持一心为公的理念;坚持共产主义信念;敢于并且勇于和一切损坏集体利益的思想作斗争;坚决制止歪风邪气的滋生和蔓延。但是自由主义的思想,放弃了原则,助长了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这是极其危险的。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列举了十一种自由主义的具体表现:
“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这是第一种。
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这是第二种。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这是第四种。
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确的意见斗争和争论,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这是第五种。
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这是第六种。
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一个共产党员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这是第七种。
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第八种。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第九种。
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这是第十种。
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这是第十一种。”所有这些表现,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和自我反省,有哪些问题是我们自身存在的;有哪些问题是我们身边的某些同志存在的;有哪些问题是我们所在的集体急需解决的。我们必须一条一条加以对照,并且采取一系列的手段予以修正。
在目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现代企业机制逐步完善,大力倡导执行力的时候。自由主义对执行有着巨大的阻力和破坏力。它妨碍了高层决策的有效贯彻,削弱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根本上影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我们在不断地进行企业文化思想的渗透。这,就是抵制自由主义、消除自由注义的有效措施。让大家围绕一个核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共同关注企业的发展和命运,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上至下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一个良好势头,必将使自由主义彻底失去生存的土壤。
同时,自由主义也是素质低下的具体表现。在胡锦涛书记大力倡导提高全民素质的今天,发对自由主义更加显得具有现实意义。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国民,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员工,只有素质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由主义的泛滥。学习,是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健康的培训和学习,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社会道德修养。
反对自由主义,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意识,要把自己的得失看得淡一些,要把团队的目标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消灭自由主义是一个长期坚持、持续艰巨的任务,通过每个人真诚、不懈的努力,自由主义必将萎缩和消沉。但,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一丝一毫的松懈,都会使我们前功尽弃。
【读《自由呼吸教育有感》】推荐阅读:
让教育自由地呼吸07-07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摘录11-16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10-10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 读书心得08-11
呼吸的作用10-12
呼吸衰竭11-01
呼吸内科个案护理08-06
呼吸科年终总结09-29
呼吸功能锻炼的应用11-19
呼吸机清洗、消毒制度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