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考研路上与梦想同行!

2025-01-27

新年伊始,考研路上与梦想同行!(2篇)

1.新年伊始,考研路上与梦想同行! 篇一

“作文路上,与生同行”

——谈谈教师写“下水文”的几点看法

内容摘要:教师在作文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作文,和学生一起写作,即教师写“下水文”。这种亲自参与写作的做法有利于促进作文教学,更好地掌握作文教学的技巧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消除师生交往的心理障碍,缩短彼此间的角色心理距离;还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教师写下水文时在选材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积极主动的写作氛围;面向生活、重视积累,加强课外阅读,不断为自己充电;从下水文入手,改进作文的评价机制;还应注重下水文的灵活机动性和新颖创造性。教师尽可能采用不同的形式、方式写下水文,和学生一起作文,相信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下水文贴近生活促进教学激发兴趣灵活机动新颖创造

正文:

作为一名教师都知道“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可结果未必如此,这种现象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平时总要求学生写作文,可自己写过几篇呢?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让学生独自去做,我们还这样那样地给他们挑毛病。学生们可能也会想:老师,要不你也写一篇作文啊?

我们在作文过程中能放下长者、严师的身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作文实践,和学生一起写作,即教师写“下水文”。这虽然是作文教学中所运用的一项措施,但教师在作文课堂中扮演“学生”的角色,与学生合作,一起写作,这种亲自参加写作的做法所取得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可是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遗憾的是,我们还有那么多的语文教师,他们教的学生不会写作文——其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这种教师,即使让他用最完善的教学方法教上七年,也是教不出东西来的。”如果我们真的去写下水文,尽管我们写的不怎么样,可学生们还是很容易被感动的。因为,老师们在与他们同甘共“苦”啊。感动之余,他们就会付出十二倍的耐心和信心去完成属于自己的写作。

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写下水文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作文教学中,教师写“下水文”的目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作文教学,更好地掌握作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亲自地去实践过,那么很多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是站在教师自身的角度上去思考,去探测。而且有很大部分是想当然或是主观臆测,往往认为:我这样想,学生也会这样去做。许多本该让学生作主的事儿,教师却越俎代疱了。对商店来说是把顾客当作上帝,一切以顾客的意愿为宗旨,并为此而服务。那我们教师是否也该把学生当作上帝并且以他们为中心呢?平时,我们都喜欢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总喜欢用“牵牛鼻子”的教学模式,不愿用“牧羊式”的教学。所以,让教师写写下水文,亲自去感觉一下,相信受益匪浅。

然而作文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重点要写清楚哪些内容等等,恐怕有些老师也心中无数。如果老师能亲自动笔、亲身体验一下,那么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能做到得心应手,有的放矢。教师也更能了解运用怎样的方式方法,能更好地促进作文教学。借小平同志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之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记得在上六年级上册的一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时,我也动手写了几首古诗词,并且在学生面前进行朗诵。学生听完后,有好多学生还怀疑是不是老师自己写的,当看到我现场当着学生面写了一首现代儿童诗后,学生不禁以佩服和羡慕的眼光看着我,这时我适时鼓励,有好些学生立刻动手自己写了起来。我想只有当教师亲自写作文并喜爱写作时,学生才会愿意学习写作,对写作产生好感。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处于可塑性、模仿性极强时期的学生。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哪有学生不愿向自己的老师学习的呢?教师要写好每一篇下水文,并加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让每位学生都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作者、表演者,更是一位读者、听众,而且和老师在交流中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3.有利于消除师生交往的心理障碍,缩短彼此间的角色心理距离。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与学生是不同辈分的人,他们有不同的社会经历、知识经验和认识能力,在写作过程中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通过教师写下水文,让教师站到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对待学生以亦师亦友的态度处之。这样就能缩短彼此间的角色心理距离:即教师不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学生不处于一味被动的地位。学生会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不再畏惧教师,会向教师倾诉自己的心声,会更加信赖尊重教师的指导。如此一来,消除师生间交往的心理障碍也就容易多了。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曾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

记得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主题是“写写有关读书的故事”,我就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喜欢读书的一些事迹,和学生畅聊了一节课,然后把自己小时候读书时发生的事写了出来。学生看了倍觉亲切,因为他们突然发现,老师也经历了他们所经历的,感受了他们现在所感受的。

4.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教师在写下水文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写作方面有影响外,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无疑也是一个提高的机会。俗话说得好,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时时笔耕不缀,才能妙笔生花。籍此练笔,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写好“下水文”。

1.在选材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下水文的选材着眼点应以学生的视线为基准。由于年龄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上客观存在着距离,即代沟。代沟的存在,使师生对社会生活的看法和态度存在分歧:学生一般比较幼稚、热情、单纯,有时偏激,但却不失为充满童真童趣;教师则比较冷静、清醒、成熟、有时保守,但却也充满温馨浪漫。所以有时还会产生摩擦。如果教师在写作中,不注意学生的年龄和时代的特点,盲目地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学生。这样的下水文会不自觉地使师生的情感通道产生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文章也难以得到学生的承认,难与学生产生共识共鸣,使学生敬而远之,或漠然视之。

教师在选材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察或认识学生的所言所思、所作所为,不能用主观臆断来“框套”学生。教师应该把自己当作是学生的大朋友,走进学生的世界,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与学生在作文的海洋中畅游,在写作的道路上同行。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组课文是讲述童年故事,所以这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就是《难忘的童年》,在作文教学时,我和学生一起回忆童年往事,尤其是我动笔先写自己童年所干的那些淘气的事,让学生好像找到了知音一般,纷纷说起自己的“劣迹”,一个难忘的有笑有泪、有喜有忧的童年生活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学生动起笔来,也个个有话可讲,写得不亦乐乎!

2.创设积极主动的写作氛围。

如果学生在一种有组织,能起到激励和支持作用的作业气氛中进行写作,那他进步肯定会很快!《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要“对写作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新闻,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充分地参与到学生的中间去,师生共同参与,一起选题、一起起草、一起讨论,再到一起修改。整个过程,教师放下架子、不顾面子,没有长者、严师的身份。这种教师亲自写下水文的方式岂不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习作心理环境吗?在这样的氛围环境下,学生的写作水平能不进步吗?

3.面向生活、重视积累,加强课外阅读,不断为自己充电。

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写作水平,必须做到多读多作。欧阳修曾说过:“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也多。”平时在课余时间应多读各类文章,并不断地进行练笔,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迫情景。海明威也说过:“作品有如冰山,露在水上的只有八分之一,其余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如果把教师的写作水平比作“冰山”,那“露在水上”的部分是教师的写作成果,而“隐藏在水下”的部分则是教师平时积累的素材及广博的知识。为此,作为教师要不断为自己充电,在积累知识和阅读方面应做到追求不懈!

我在平时和学生一起每天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首先记录每天的天气和这一天的心情。注重平时的生活素材积累。开始,学生没有那份坚持性,为了让学生能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我规定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让学生把日记上交,简要改一下。后来考虑到日记里有学生自己的隐私,为了尊重学生,就让学生在每天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自查日记的写作情况。同时对学生写的日记要求也慢慢提高,开始要求能用一个好词,或成语,到后来能重点写清一件事。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

4.从下水文入手,改进作文的评价机制。

不管是教师的下水文,还是学生的作文,到最后还是需要进行评价。首先从下水文入手。教师既然写好了文章,那应该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评价,听听学生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教师也可把自己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全面系统地进行评价、学习。通过评价让学生也能学到其中的技巧。不过得注意的是,教师的下水文千万不能让学生照搬照抄!“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否则,教师写下水文也就毫无意义了。在作文评价中,除让学生评价老师的以外,还注重学生间互相评价。“苹果理论”中这样形容: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若全班交流,包括教师在内进行交流,那么相互之间的进步不是更大吗?而且教师的评价应多于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成功和欢乐。这样,学生在获取成功之后的写作,往往能事半功倍。到时候教育就能到达如叶圣陶所提倡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地了。

5.注重下水文的灵活机动性和新颖创造性。

当然,教师在写下水文时,要运用多种形式去适应不同的作文要求和作文内容。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写下水文如果只用同一种模式,那时间一久,就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因此,写下水文也得讲究灵活机动性。

(1)在时间上教师在根据不同的写作内容写下水文时,可以把写作的时间作灵活的安排:可以在学生习作之前,作为学生在写作时的参考;可以同学生一起写,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有一种与老师共同努力、互相竞争的意识;也可以放在学生习作之后,让学生拿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并借此总结提高。

(2)在体裁上教师可根据作文的内容、要求,不拘泥于同一体裁,假若是写一篇记叙文,那不妨尝试着换成诸如诗歌、童话、散文、随笔等各种形式。若时间允许,同一内容可多用几种体裁。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科普说明文《鲸》的时候,和学生一起把这篇文章用不同的体裁进行改写:有写童话,有写诗歌,有制作相关小报,体裁多样,形式丰富,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文章内容。

(3)在内容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教学需要,在写作时,不妨作一些修改:写作时不把文章写完整,让学生进行续写(可续前或是续尾);或是挑一些语句、词语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后再写;或者把题目进行修改,使其范围变大或变小,更具灵活性等。在上课文《将相和》的时候,和学生一起,分别站在赵王、秦王、蔺相如、廉颇的角度来分析课文所写的三个小故事,然后动笔写写《完璧归赵》中各个人物的语气、心理活动;《渑池会见》的对话描写、环境描写;《负荆请罪》的扩写。这样一来,学生兴趣盎然,效果颇好。

(4)在形式上教师除了动笔像学生一样写作外,不妨因时制宜采用口头作文、录音作文或通过表演、演示等形式来表达作文内容,当然也可以拿出教师自己以前或小时候的作文让学生阅读。另外,也可借用经典的范文进行教学。

比如在教五年级下册课文《杨氏之子》后,我先示范表演读,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新,加上动作来朗读这篇文章;接着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演绎这篇课文的内容;然后和学生一起动笔,把这篇文言文改写成现代文,通过想象写出来;最后和学生一起把所改写的文章进行展示交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不断地钻研,不懈地探索。尽可能采用不同的形式、方式来写下水文,作文路上,与生同行,和学生一起作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课标研制组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参与教学论》,董建奋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

3.《我们怎样学语文》,王丽主编,作家出版社。

4.《教师写下水文一举四得》,拓鸿飞,《陕西教育·教学 》。

2.成长路上与法同行 国旗下演讲 篇二

4月22日是世界法律日,大家对法这个词并不陌生。无论是看书读报,还是看电影,电视,我们都能感受到法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密不可分,那么,究竟什么是法律呢?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目的在于为护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成长路上,遍布荆棘。与法同行,阳光满地,周道如砥,前途光明!法制生活的时代已经来临。法时时在我们身边。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就我国来讲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到了80年代增长到70%以上,至今仍然高居不下。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已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等新特点。据统计目前全国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刑事案件占65%。

常言说得好,有规矩才成方圆,有法律的保障才会有和谐的校园。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高中生,就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学法。通过学习法制知识,才能迈好人生的第一步。我们广大的青

少年只有学习了法制知识,才能知道是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才能够清楚地明白法律的重要性。

二、守法。法制法规是神圣的。我们守法,就可以在法治的保护下自由飞翔。违法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广大的青少年只有懂法守法,才能依法办事,远离犯罪边缘线。

同学们,与法同行,让文明之花竞向开放;与法同行,为生命的航船指明方向;与法同行,让人生的道路不再迷茫!我们拥有着傲人的青春,我们珍惜这花样的年华,让我们在物质财富丰富的今天,用法律充实自己的思想。尔后,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携手齐呼:珍惜青春,法在心中。

高一10班全体同学

>>《成长路上与法同行 国旗下演讲》

上一篇: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下一篇:工程造价审计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