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任的老师(精选8篇)
1.负责任的老师 篇一
一个工作日
各位领导、老师、家长和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有一句话叫做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却又着很多的担心,在教学中,我的一言一行会带给学生什么?我能成为同学们喜欢的老师吗?我能承担起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吗?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都警示着,在工作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要求自己首先做一个对学生负责任的老师。
走上三尺教台,也就明白应该对我的每一个学生负责,班级里每个孩子都是我的责任,我有责任让他们学好数学,有责任让他们会学数学,有责任让他们从简单的数数到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要让他们真正热爱数学,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并能打好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准备,是我作为数学老师的责任。
责任感,这个沉甸甸的词汇意味着我们要去承担,要去奉献,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教师的责任感是为人师表,给学生作出榜样。
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而学生又有一种特殊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由此我们老师的责任和使命就要建立在自身的一言一行中。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老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小至办公桌上一本书的放置,与同学的相互问好,大到对社会对国家的态度和言语都会影响的学生,所以我们要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责任感是关爱学生。
经常听到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责任。这段话时常提示着我,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的希望。作为一名教师,要对学生负责,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真爱去实践肩负着的责任!也许,某个同学成绩就是不好,但他认真对待学习,关心同学,热爱劳动,他的很多优点都等着老师挖掘,等着老师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这时候,应当在老师的期待中让学生学会自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充满希望让他们走出自卑,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变得有自信,那么在其他事情上就会积极主动起来,就会表现的大胆,敢说敢做了。教师的责任感就是爱岗敬业。
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的责任。认真批阅作业、认真评讲作业,每一项看起来都简单平凡,但却是每天都会认真完成的事。在校园里,我们不会陌生老师的这些身影,陪同学生吃早餐,一起打扫卫生,一起植树,批改作业,关心生病学生,生病了却坚持为学生上课的身影。也许同学们对这些身影习以为常,但我深信这每一个身影都有着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以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常言道:只有轮回的四季,没有轮回的人生。我们回不去的童年是孩子们正经历的时代,让我们师生共同努力,无怨无悔对昨天,踏实自信过今天,满怀希望奔明天!
2.负责任的老师 篇二
不论是一浪高过一浪的赈灾募捐, 还是在马不停蹄的救灾现场, 企业都成为政府和军队以外一股不可小觑的社会力量。因此, 企业在这次地震中的反应和表现力也成为公众评判的焦点之一。
《中国青年报》的震后民调显示, 73.5%的受访者承认会因为企业或个人捐款多少而改变对他们的原有印象。
同样捐款1亿元人民币, 王老吉和万科的待遇可谓天渊之别。前者一贯低调而及时慷慨的姿态颇受网民和消费者的拥戴, 企业捐款过后市场立即出现“王老吉”两天卖断货的现象, 甚至有人喊出“中国人, 只喝王老吉”的壮语;而另一头, 连续多年荣获“中国最佳企业公民”称号的王石则因为自己的“慈善负担论”和200万元的出手遭到广泛质疑, 被公众直指“为富不仁”, 于是才有了万科补捐1亿元的后续……
在舆论越来越开放的今天, 万科的1亿元在公众看来实在是应对信任危机的公关之举。而王老吉, 则顺应了社会的主流民意, 择机而动, 塑造了决不袖手旁观、誓与灾民共进退的高姿态, 赢得公众好感自在情理之中。
诚然, 在抗震救灾的本质上, 我们无法从200万与1亿元的数据来量化企业爱心的多寡;但是, 从另一个方面却可以反映出公众和社会在危难时刻对企业义务和责任的一种期待, 以及他们心中设立的评价“良好企业公民”的无形标准。当突发事件来临时, 公众希望企业能够表现出与其一贯地位相一致的举动。特别是那些以往在公众视线中表现活跃的、足以引领行业走向的企业, 将承受公众更多的期望值。
真正的企业公民, 在国家和社会的生活事务中, 被赋予有责任的“公民”身份, 就意味着企业不但要享受社会给予自己的权利, 相应地还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用自己所得适时反哺国家、社会和人民, 并将社会责任和义务纳为自身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而长期坚持。这种义务不是迫于社会或者舆论压力的权宜之举, 而是一种自发的、理所当然的公民行为。
现阶段, 企业公民观念不普及、社会认知度不高是国内企业在企业公民形象塑造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单就支持公共和慈善事业这一环节来说, 能够制定出持续有效的长远发展规划的企业少之有少;企业即便偶有慈善之举, 也常会因为反应迟缓、不够重视或缺乏持久性, 而饱受舆论指责。因此, 企业和商人留给我们的常常是这样一种印象:见利忘义、追求短期效益、对公众事业漠不关心, 彼此之间缺乏诚信……
因此, 努力回馈社会, 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避免短视的逐利行为并追求长远发展, 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 树立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顺应整个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大势所趋。相信这次地震能够提供给企业一个最好的契机。
3.负不该负的责任 篇三
约了一个心仪已久的企业家,谈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时间是上午9点,因为见面地点有点远,我早早就出门。没想到一路顺畅,我8点刚过就到了。由于时间充裕,我有空散散步,理一下思绪。一直到8点50分,我向楼下接待柜台表达来意,请她通知秘书,我已到达。为了慎重起见,我还强调,我的预约时间是9点。我在大厅中散步,等候通知,没想到接待柜台一直没有响应,眼看9点就快到了,我开始着急起来,我实在不想早早到达,最后却落得迟到的结果。我再度询问接待柜台,她回答我:“我已打电话通知了,但分机没人接,你再等等吧!”不得已,我只好打手机联系,原来安排会议的人离开座位,所以没接到电话,他也正在纳闷,一向守时的我,何以未见踪影?经过一番折腾,我终于赶上9点的约会。这一句“我打过电话了”,一直徘徊在我心中,企业经营的多少问题,都是因为这一句话而产生,每一个人都有清楚的工作职责,有许多你该做的事。柜台接待小姐的职责,当然就是要通知相关人员下来接待客人,她要立即打电话,绝不能拖延。但电话打了,没通知到人,那该怎么办?
这是组织管理上的大问题,大多数的工作者都是照章办事,这件事我做了;那件事,我告诉过你了;我曾经要打电话通知你,但你不在……这样的事,在组织中每天都在发生,每个人都做了他该做的事,但事情没有真正完成,问题没有真正解决,但这“我又能怎样呢”,所以这不干我的事。接待小姐,她没错,她只是个一般的工作者,只能做到这样,这也是80%的工作者正常的水平,可如果是一个杰出的工作者,就不只是这样,他会把事情真正做完,彻底解决。该他负责的,他一定会负责完成。就算不该他负责,只要工作和他有关,他也会想尽方法协助完成。
何飞鹏
4.负责任的作文 篇四
俩人在奋力工作着,我就在一旁看热闹,心想:“今天,就让你们‘好好’过!”扫了半天,垃圾也不见少,这时,殷方彬挺不住了,站在一旁不干了:“殷方彬?”“干什么?”“你怎么不扫了?”“你去扫不行吗?”“我扫?我为什么要扫?我在这里是看你们扫的,不是帮忙的。你过来!”我把殷方彬“揪”过来,“你看!就那棵树上,一二三四五――有五个纸团,你去弄下来!”殷方彬有气无力地说:“怎么弄啊――”“难道那棵树很高吗?哼!就算很高你也得弄!”殷方彬又说:“哪有垃圾?没有啊!我近视,看不见!”“噢?是吗?眼镜几千度了?这么大个东西看不见――你到底扫不扫?”“不扫!”“好啊好啊!想造反了?行啊――我现在就去老师办公室!”说完,我就往楼上跑。殷方彬急了:“哎呀!你别去了别去!我扫,我扫。唉!我本来就想扫的,你看你!”说完,把垃圾弄下来了。
垃圾――还是“一望无际”。“张渠,行了吧?”“什么?你看那里那里那里……”我用手指了n个垃圾,“这么多垃圾没扫,就想走啊?”“唉!”李昊元又转过身去扫了,“你们五组肯定没扫这么干净!”我听了,笑着说:“那你们才要好好扫啊,一星期就三组扫得最干净,多光荣啊!”
几分钟后:“这回行了吧?”“嗯――”我看了看说,“不错嘛,不过呢,我还得再看看――这里!”殷方彬跑过来:“我的妈呀!这么多啊!”终于,在我的灼灼目光下,整个花园,已经一点儿纸片也没有了。
5.负责任的班长作文 篇五
现在请全班安静一下,我来通知一件事情。每当听到这样的声音,就知道一定又是班长在讲话。他开完会,或老师为我们提出要求,他都会第一时间向我们转达。在他的本子上,井井有条的记着,开会时,老师讲的任何事情。在课间,他组织同学们安静,讲话时表达清晰,吐字清楚,完全不用老师操心。他能观察到班级里的问题,及时报告给老师,让这个班更加完美。
记得有一次,几个同学校服不合适,他忙前忙后的协调。一下午就向总务处跑了三四次,直到把校服领到,发给同学们,才安心做自己的事。
上一回自习课,因为没有老师,所以就是很乱,他主动站上讲台来维持纪律,洪亮的嗓音里带着沙哑,我听得分明,政教处让我们填写的单子,他格式方法讲的一清二楚,组织我们快速完成了任务,而且全部收齐。
下课后他便不再是那个严肃的班长,而是与我们嬉戏打闹的朋友。吃饭时坐在一起与我们谈笑。有时他讲的笑话能让我们笑上好长时间。班长更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中午午休时,他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和值日生一起管理班级纪律,有他的管理,我们班永远是最安静的。
他多才多艺,花花也不错,管乐吹的也很好。
6.负责任的清洁工人作文 篇六
一天清晨,窗外雷雨交加,我被雷声惊醒,来到窗前透过窗户望去,外面的雨真大呀,房顶上飘起一层水雾。大街上积水很深,成了一条“小河”。
一位清洁工人,穿着一件黑雨衣在大雨中弯下腰,把一袋又一袋的垃圾放在垃圾车上,车上的垃圾堆成了一座小山。
他走向另一个垃圾堆的路上,看见一个牛奶盒,他弯下腰捡了起来。他就连一个小小的牛奶盒都不放过。这时我想他的`衣服不会湿透了吧!要是我,我早就去躲雨了。
每次我走过垃圾窖,我都会捏鼻子往前跑。可是这位伯伯双手把大块的西瓜皮和一袋一袋的垃圾一次一次都扔到垃圾车上。
这时,有一个垃圾袋破了,剩菜剩饭漏了出来。他不怕臭,也不嫌脏,把饭菜捧起来,放在了垃圾车上。
7.负责任的老师 篇七
一、垃圾分类, 从培养意识开始
朱熹说过:“ 论先后, 知为先;论轻重, 行为重。 ”要让少年儿童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培养少年儿童的意识。
在实践中, 我充分利用主题活动课渗透垃圾分类意识, 提高少年儿童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的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 是不动声色的教育。我把主题活动课生活化、趣味化, 把教育的目的隐藏起来, 做到把垃圾分类的意识真正地植入少年儿童的心田。如在《 垃圾分类小行动大作为》 主题活动课中, 我先让少年儿童观看《 圣石奇兵》 的片尾曲《 地球, 我们的家》 , 然后让他们说说有什么感想。 有的孩子说我们的地球真美;有的孩子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有的孩子说我们学校的旁边的垃圾场很臭, 破坏了我们的“ 家”… … 通过观看更多堆积如山的垃圾图片, 触发孩子的心灵。 面对这种情形, 我们更怎样做呢? 有一个聪明的孩子说我们可以把垃圾分类放好, 另一个孩子说我们可以设计一座可回收的垃圾房……我趁机让几个孩子分别扮演, 有可回收物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厨余垃圾桶……然后通过儿歌的形式告诉其他孩子这些垃圾桶的用处。最后把准备好的垃圾让孩子及时地投入到相应的垃圾桶里, 学生有了直观、形象的演示, 让垃圾分类的意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萌发。
二、培养责任人, 从细节入手
“ 教育无小事”说的就是教育中的细节问题。 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的人, 必须从细节入手。
1.从可回收垃圾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在我们农村学校里, 孩子接触最多的是书和本子。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画画, 上完美术课后课室总是变得一片狼藉, 随处可见孩子扭成一团的纸。以前的做法是把孩子训斥一通, 然后吆喝孩子把地上的纸捡起来。 这样的效果往往是短暂的、没有成效的。 一个孩子的责任感是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关头才能表现出来, 但它却是在平时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 应当把以往的做法取消, 而是教孩子把这些废纸送回家里去。 我在教室后面摆放了一个回收箱, 然后以身作则把地上的纸捡起来, 把它铺平, 整齐地放在回收箱里。 我并不多说, 也不责怪孩子了。最后让孩子说一说现在的教室和刚才的教室有什么不同。聪明的孩子都能发现。还记得斯宾塞说过:“ 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 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 ”垃圾分类的目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而是为了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如果孩子只在老师的监督下才把那些纸张放好, 那我们的教育是无效的。有效的教育是孩子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律。 有了自律, 就说明这个孩子有了责任, 深知自己要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渐渐的, 我们的回收箱变得满满的, 我们的地板变得干净多了。 可见把地上的纸捡起来是一件具体的小事, 但其中有育人的大文章, 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孩子为创造美好的环境而努力的责任感。 教师的示范及有条理的安排, 学生会记在心里, 以后用过的纸会自觉地放在箱里的。 简单的一个动作学生看在眼里, 就会把它转化成内在的行为。
2.垃圾分类家校结合推动孩子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育的目的是让我们的理念得到实际的运用。 我们教育孩子把垃圾分类的其中一个目的是让孩子从小扎根环保的意识。 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孩子的教育带动家庭成员的改变。孩子的责任感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在实际活动中锻炼出来的。如果在垃圾分类中, 我们赋予每一个孩子责任与信任。 如果孩子能把这种责任和信任推广给家人, 那么整个社会的责任意识就能得到提高。 在十二月份校科技节里, 学校结合垃圾分类宣传, 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 减少垃圾处置量, 改善环境质量的原则下举办了创意垃圾房设计比赛。这次设计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大部分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了这次设计比赛。 其中诗琪和他的工程师爸爸设计的智能垃圾房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这个智能垃圾房对投放方式、杀菌灭蝇、臭气控制等几个垃圾房长期诟病做出针对性措施。如果这个垃圾房的设计能得到研发, 我相信一定会造福人类的。 诗琪爸爸也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他说现在孩子经常会提醒家人把家里的垃圾分类放好, 有时家人没按要求做到, 他还会进行“ 批评”呢?孩子明确了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 应为家里出一分力。 孩子明确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时刻记得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责任感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垃圾分类也是一项需要长期抓的工程。 在生活中, 时时、处处、事事都离不开“ 责任心”这根弦, 以垃圾分类为契机, 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 在生活的点滴中播下垃圾分类的习惯, 自觉做好每一件事, 养成负责任的行为习惯, 帮助学生成就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8.负自己的责任与利他 篇八
为别人负责是利他,利他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但进入别人领地的利他,一定要征得主人的同意,否则就可能演化为侵略。计划经济及其积习下的政府,“杞人忧天”进而“喧宾夺主”,什么都管让民众失去了很多自由和空间。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谈及社会组织发展和政府改革时曾说,“一要大力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加大政府职能转移管理力度,舍得向社会组织‘放权’,敢于让社会组织‘接力’。凡是社会组织能够‘接得住、管得好’的事,都要逐步地交给他们。与此同时,还要通过积极引导和依法监管,将社会组织引入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中来。”
政府向下级或社会组织放权是行政上的进步,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让人家自己去管,即使该政府管的,也必须依法接受社会监管。所以,需要厘清哪些权利该放、哪些不该放,还要界定清楚责权利关系,避免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或以放权来推卸责任。习李政府简政放权、推行负面清单管理的努力从改革方向上来说就是一大进步。李克强总理最近强调:“要通过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依法行政,逐步建立起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让大家在一种可施展才能的公平环境中各自负自己的责任。
有人调侃,天底下的事,可归为三件:一是“自己的事”,二是“别人的事”,三是“老天爷的事”。烦恼的人“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洒脱的人“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别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爷的事”。但是,别人遇到危急,力所能及的施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帮自己,因为我们也很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景;现在与你我不相干的事如环境的保护等“老天爷的事”,迟早也可能成为“自己的事”。
亚当 · 斯密的《国富论》主要讲的是利己,描述的是理性“经济人”的行为;而《道德情操论》则讲的是利他,分析富有同情心的“道德人”。亚当斯密的两部皇皇巨著是在其“道德哲学”的统一框架下完成的,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从人的利己本性出发的”,通过“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与指引,实现了利他的目的。因此,任何一个人都同时兼有(至少形式上)利己和利他两面,而利己与利他的平衡就构成了我们的社会。
施振荣先生说得好,“我提倡企业王道精神,无论是管理企业,或是经营人生,只有利他才能永续地利己,在成就众人之际,也创造出自己的最高价值。这种共存共荣的成就之道,创造了最佳的生态平衡。”
【负责任的老师】推荐阅读:
四川集团有限的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01-16
非法人实体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11-06
企业负责人与各部门签订的《安全责任书》07-03
某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10-04
工艺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10-14
校车接送学生负责教师责任书01-31
生产调度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11-02
项目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制度12-06
企业负责人落实安全责任制03-29
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书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