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诗歌欣赏

2024-08-18

习作诗歌欣赏(共15篇)(共15篇)

1.习作诗歌欣赏 篇一

2011年版课标指出:“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创新。”“学创诗歌”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 以“赞美母校”“歌颂春天”为主题, 文画相融, 品读体会, 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 是具有实践性、生活性的一堂习作活动课。这堂课以真实的生活事件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 突出实践性, 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是课标“回归生活, 关注现实生活”的体现。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悟少儿诗歌的基本表达手法;创设一定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归纳诗歌特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创作诗歌。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诗歌, 回忆引题

1. 请同学们朗读《延安, 我把你追寻》这首诗歌, 读出饱满、激昂、赞扬的语气。

2. 学生集体朗读。教师板书:学创诗歌。

师:读得不错!结合这首诗的特点, 这节课让同学们学创诗歌。希望同学们人人争当小诗人, 并说说读后的感觉。 (感情饱满, 节奏鲜明, 读起来很美。) 为什么读起来很美?是因为它与一般的文章不同。 (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3. 讨论发言, 小结特点。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反馈。教师随机板书:格式自由, 字数不限。语言凝练, 意境深远。想象丰富, 巧用修辞。

4. 结合课文, 加深理解。

问:淤这首诗歌有几小节?

于这首诗歌的内涵是什么? (歌颂延安)

师:每首诗歌都是作者想象的结果, 诗中少不了用修辞手法。如反复、对偶、拟人、比喻等。

二、小组交流, 领悟构思

1. 请同学们把收集的诗歌朗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再体会一下这些特点。选出你喜欢的一首, 读一读。

2.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学生朗读, 掌声鼓励。)

师:看来大家热情很高, 都喜欢诗歌。请看画面。 (出示北街小学校门、雕塑、报春图的实景照。)

同学们即将毕业了, 要离开学习生活了六年的母校, 多少有点依恋吧。请看小作者是怎样用诗歌表达这种情感的。 (出示诗歌《别了, 母校!》)

3. 自由朗读, 指名带着感情朗读。

师:小作者袒露了即将告别母校的情怀, 直率亲切, 十分感人。因此, 诗歌的美不是词藻的堆砌, 而是真实的感受。同学们创作诗歌要注意选材、构思、表达手法。

(出示:

选材:来自生活中的感受, 自然现象, 自然景观, 生活学习场景, 等等。

构思方法:小处着眼, 表达一个意思, 表现一个中心。

表达手法:拟人、比喻、排比、反复、对偶。)

三、创设情境, 激发创作

1. 通过赏析这几首诗歌, 同学们领悟到创作诗歌的一些窍门了吧?现在正是春季 (出示图片) , 春天是绿的海洋, 花的世界, 也是同学们向往的乐园。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 学写赞美春天的诗歌。母校的校园、教室、老师、同学、课堂也给我们小学生活留下了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任选一个主题把它写下来。 (也可以写其他)

2. 学生写, 教师巡视指导。

3. 写好的读给大家听。

4. 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梁孝立同学创作的诗《母校赞歌》。 (实物展台出示, 本人朗读。)

四、小结

诗歌是放飞的思绪、想象的翅膀, 是纯洁的童心。通过今天的学创诗歌, 希望同学们常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五、课外作业

办一份自创诗歌手抄报在班里展评。

板书设计:

学创诗歌

格式自由字数不限

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2.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习作 篇二

一、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点评学生的习作

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老师的批改应当重视、理解、尊重、欣赏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努力发现作文的闪光点,对学生多加鼓励,努力发现作文的闪光点,激发其习作的积极性。如真诚的赞许。对于优秀作文我总是极力赞扬,夸张鼓励,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班李丽娟同学的《奇妙的音响世界》,把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想象成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奇妙音乐,它们交织在一起又成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奇妙的大自然交响曲。我对她这篇文章的评语是:“你的想象力丰富,想象奇特,有些语言很有个性,这说明了你平时能留心观察,热爱生活。”

当然,老师的鼓励赞扬应是发自内心的,要不吝赞美之辞,同时也要注意批语中与学生交流的话语,让学生既感受到老师对他作文的关注,又感受到对他本人的关爱,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

又如委婉的提醒。作文,是智慧与语言表达的结晶,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在学生眼里,就像一个完美的艺术品,期待得到他人的肯定。随意挥舞的“狼牙棒”会让学生的心灵留下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痕,无情地浇灭创作的火花。如,一学生的《家乡美景》条理比较杂乱,我是这样评的:“你写了许多吸引人的景物,如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别人就可以更快、更省力地分享你家乡的快乐,试试吧,你肯定行。”我们要求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那么评语也应让学生听到教师心声。委婉的提醒为学生澄清模糊性认识,使评价语言成为甜口良药,由此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冲刺。

二、让学生在自我欣赏中品尝成功获得自信

目前,很多学生都依赖于教师的评定来判断一篇文章的好坏,不懂得如何自己欣赏文章,如何欣赏自己的文章,这也是一种能力的缺失,作文教学不能忽视培养学生学会评价的目标,而这也正是教师评价的目标之一。从学生的生涯发展来看,学生不能永远依靠教师来评价自己的作品,实际上不会评价自己的人也很难写出出色的作品。就像画家不懂得欣赏自己的作品又如何能画出让别人欣赏的作品呢?

为此,我提倡作文写好后,由学生自己先对习作欣赏一番,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欣赏自己的习作,如语言表达、文章结构、材料选择等。教师批改作文时,可参照学生自己欣赏的观点,给予鼓励,写上赞美之词,作出最后的评价。学生看到教师肯定了他们的自我欣赏能力,就更能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在作文的天空自我展翅、自由翱翔。

三、让学生在相互欣赏中畅所欲言激活思维

对于同一作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要求评价主体的丰富性,要努力使更多的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利用群体的力量,探讨作文评改的策略。让学生在相互的探讨中找到作文评改的真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作文,用真诚地态度对待作文,用合作的态度帮助人……在现实中,我发现学生很会评价别人,很会说,但说得服人,说得悦人,说得催人,这都需要教师在与学生探讨评价策略时的积极引导。我们班在一段时间的学生互评后,有了几条“约定”:(1)评语语言要婉转,不要伤及同学的自尊心。(2)评价语言要简明,通顺。尽量做到幽默,讨人喜欢。(3)要仔细阅读文章后,再评,评点时要注意策略,注意先“甜”后“苦”。(4)要尽量多用笔墨,鼓励同学,使其增强写作的信心和动力。有了这些“约定”,同学们的赏评开始步入正规,评价在规范中得到了质的飞越。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习作、用发展性评价去面对孩子、衡量孩子,才能还孩子作文一片公正、合理的天空,给孩子作文足够的前进动力,真正拱破传统的“茧缚”,激活学生习作的源头,让其如流水般在作文的海洋中奔腾不息。

3.寻找诗歌习作 篇三

我迷失了自己,在寻找……

寻找不属于我的春、夏、秋、冬。

春,我寻找生命的根源,我要凋谢的,再重新长出来!

夏,我寻找风的踪影,希望它能带给我一丝心灵凉爽。

秋,我寻找那些凋零的往事,我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也要得到属于我的一切。

冬,我寻找的人还没找到,雪白的冬天里,真的要自己来过吗?

我到底在找什么?是寻找自己?还是在找虚幻的自我!

我寻找到的只是悲伤,只是那漫天的`雪花!

人真的是无情的动物?有残忍的人,有善良的人。

而我寻找到的人,是没有思想的人。没有任何感情!

我在找自己的过去,还是未来!

现在,我学会了坚强!我相信明天的太阳会对我微笑的!

4.四年级诗歌习作训练歌教学设计 篇四

童诗:从快乐出发――童诗习作课的一次尝试

陈婕

教学目标:

四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习作训练,在语言表这方面有了较强的能力。他们的生活无忧无虑,想象特别丰富。本次教学,我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并发挥想象,写写关于快乐的小诗,让儿童从此懂得发现和享受快乐,这样的诗化教育在于培育一颗健康的心。具体而言包括如下两个目标:其一,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愿意把快乐和别人分享;其二,发挥想象,让学生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快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感受快乐

导人: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公开课,你们快乐吗?

快乐其实很简单,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快乐,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教师播放课件:一组体现快乐的图片。

看,他们多快乐啊!我们似乎都听到了他们快乐的笑声。同学们,你们的生活肯定也充满了快乐,愿意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板书:分享快乐

二、分享快乐

同桌交流:你生活中有哪些快乐呢?可以说说你曾经的、现在的或是你想要的`快乐。

教师指名说,相机板书。

学生纷纷表达:快乐是竞选胜出时同学们响起的掌声,快乐是旅游中欣赏到的美景,快乐是为劳累的父母捶捶背,快乐是与家人的欢聚……

总结:真是一群快乐的孩子!快乐在哪里呢?快乐就在你的书声中,快乐就在你的笑声里,快乐就在你急匆匆的脚步间。快乐也许只是同学一句真诚的问候,快乐也许只是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快乐也许只是妈妈一个深情的拥抱。快乐就这么简单。

其实,我们刚刚已经合作完成了一小节诗。今天,老师想教你们用一种最浪漫的方式――诗歌,记下你们的快乐!你们愿意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快乐吗?

板书:学写小诗

学生齐读黑板上的板书,合作完成小诗的第一节:

快乐是竞选胜出时同学们响起的掌声/快乐是旅游中欣赏到的美景/快乐是为劳累的父母捶捶背/快乐是与家人的欢聚

想想这节小诗,我们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三、想象快乐

现在我们写第二节,咱们来运用比喻的手法,用大自然里美好的事物比喻快乐。

你会用哪些美好的事物来比喻快乐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快乐像小鸟、小草、花儿、太阳……

教师示范,出示句子:快乐像一尾活泼的小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

学生:快乐像展翅的雄鹰自由飞翔;快乐像鲜艳的花朵尽情绽放;快乐像灿烂的阳光洒遍大地;快乐像森林的小草无处不在……

不知不觉中,我们又完成了第二节小诗。把第一节和第二节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了,你们真是了不起的小诗人!

学生齐读黑板上的板书,合作完成小诗的第二节:

快乐像展翅的雄鹰自由飞翔/快乐像鲜艳的花朵尽情绽放/快乐像灿烂的阳光洒遍大地/快乐像森林的小草无处不在

四、表达快乐

老师刚才也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写了一首富有文学色彩的小诗,你们想听吗?

出示课件:老师写的诗(配乐朗诵)。

快乐是那春天最初的蝴蝶/橘黄或紫红/轻快飞过我的路/快乐是那飞翔的花/改变着日子的颜色/快乐是好久不见的老友的问候/如风铃的叮咛/快乐是小孩和小狗的相互追逐/坦然心中一片纯净

快乐如同一群群可爱的小精灵/在天上飞行/快乐如同一阵阵温暖的春风/吹过我们的脸庞/快乐如同一轮鲜活而炽热的太阳/照耀着辽阔的大地/快乐如同夜空里皎洁的月亮/讲述着宁静而美丽的故事

我看着天空都会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开出快乐的花/快乐快乐/快乐就是快乐/一无所有依然独自快乐

你们想和老师一样把自己的快乐写成一首小诗吗?那么,请赶快动笔吧!

交流赏评。学生依次上台配乐朗诵自己的快乐小诗,师生相机点评。

5.习作诗歌欣赏 篇五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篇新鲜“出炉”的习作是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习作水平的集中体现和有力证明。如何使学生的习作不令人大失所望,瞠目结舌。我想应该紧紧抓住作文教学中的以下五个环节。

一、说

说为写的基础,说是在为写做充分的准备,说是为了去写,说是写的第一步。在每次教学生之前,我都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说,说说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想怎么去写,有什么疑惑等第。比如,我在教习作“写一个值得你尊敬或佩服的人”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去说在生活中哪些人值得你尊敬或佩服?学生们七嘴巴舌,说老师、父母、同学、解放军战士等等。然后我让他们再说这些人为什么值得你尊敬或佩服?学生们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又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有的说父母亲辛苦地养育了我们;老师辛勤地教育了我们;同学热忱地帮助了我,他有着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解放军叔叔日夜保卫着祖国的.边疆,他们的精神让我感到……接着,我再让他们用具体的事例说说他们被人尊敬或佩服的原因。学生们信心十足,兴趣盎然,每个人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些都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写

写是写作个体内心世界向外界的真实反映,是内心想法的书面表达,是个体个性的张扬和文采的显现,是写作技巧和写作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写在习作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写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习作内容和要求;其次,让学生练习列写作提纲,自己清楚怎样去写;最后还应强调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比如:在教习作“写一个值得你尊敬或佩服的人”时,我先让学生明确此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然后让学生试着列写作提纲,写之前清楚要写几段,每一段分别写什么;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应用什么方法和列举哪些事例,最后强调尊敬和佩服这两个词的词义虽然相近,但还是有细微的区别,应该根据所选事例确定是尊敬还是佩服。

三、改

改是一种自查、互查行为,是一种补救措施;是一种严谨的学习态度,是一种不断进取的表现;是同学间互助合作,互相学习,增进友谊,萌生情感的过程;是为了追求完美而做的不懈努力。我们知道,无论那一位作家,他的每一篇文章的完稿或一部大作的诞生都经过了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精心的推敲与修改,何况是作为刚刚学习习作的小学生呢?他们更应该去认真学习与思考,并使自己不断取得进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始终要有一种谦虚、谨慎、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去细心发现并修改习作中的每一个地方,小到标点、字词、句子,大到写作方法、段落层次、文章中心等。因此,在每次学生初次写完作文后,我先让学生自查自己的作文一至三遍,基本上要消除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运用不当的标点符号。然后,我让他们同桌间互相修改,再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合理。最后集体评议个别学生的作文,学习优点,改正不足。这样做,一方面修改了作文中的不足,使作文更加趋向完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同学间互相学习好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影响自己,提高自己,达到共同进步。

四、评

评是虚心听取意见的过程,是听取别人意见后进行反思形成新思想、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是相互交流与学习的过程;是发现不足、提高自己的过程;是追求进步和完美的过程。在每次学生自改、互改完自己的作文后,我请几位学生(大多数情况下三名,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将他们的作文在班内宣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完后畅所欲言,可以肯定优点,也可以指出不足。我最后做点评。通过师生评议,一方面使学生知道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另一方面也给了其他同学一些启示,真可谓一举两得。

五、定

6.生活是习作之源快乐是习作之本 篇六

一、追忆往事, 再现生活情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的习作题为:在口语交际课里, 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 这次习作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 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 或者是你愿意写的事。学生刚进入习作就让学生在回忆往事中重温往日的情感体验。并且在“口语交际”中设置了《我们的课余生活》作为这一习作的伏笔。这就告诉我们, 学生的习作离不开生活, 习作来源于生活。为了让学生重温往日的情感, 追忆生活, 再现往日情趣, 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必要的语言氛围, 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 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因此, 我在引导学生口语交际时从生活中发掘写作素材。我首先让学生回家寻找自己曾经最得意的照片, 或是最满意的一张邮票, 或是回想自己最高兴的一件事等。上课时, 我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图片组成“多彩的课余生活”图片展。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 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在同学们的思考、议论中得到了生活的再现。只要留意生活, 真心去感受生活, 习作就会成为我们忠实的记录者, 成为我们最好的伙伴。

二、玩中学写, 发现生活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为丰富学生习作素材, 我常常让学生在玩中学写, 让习作成为学生轻松愉快的事。如:为了描写“小物件”习作训练, 我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 照着实物写, 人人给同学们介绍自己心爱的小玩具, 并让同学们评描写的是否真实, 是否抓住了小玩具的特点, 然后进行互评互改。为了配合描写人物的心理, 我让他们带上自己的玩具小赛车在操场上展示并表演, 他们玩的津津有味, 有说有笑, 热闹非凡。我抓住这一时机进行心理表达指导, 一位同学在进行了比赛后这样写到:“比赛结束了, 虽然三局我只赢了一局, 但我心里十分高兴, 因为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把握好方向, 才能走向成功, 不能向赛车那样迷失方向, 这样只能半途而废。”还有一位同学写到:“哎, 怎么如此之慢, 我真想跳上赛车, 帮它一把, 但我不能这样做, 我必须遵守比赛规则, 我只好呆在一旁干瞪眼。”玩中学写增强了同学们的写作乐趣, 也让他们在玩中学会了写作。

三、活动体验, 尽享生活乐趣

针对语文学科的开放性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习作指导也应融入于学生所喜爱的活动之中, 积极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 调动他们乐于练笔的积极性。如:一次课间, 我偶尔走到教室门口, 听到教室里面一片喧闹, 整个教室里炸开了锅似的, 一个个嚷着:“往前一点, 再往前一点”、“摸到了, 摸到了”、“猜猜他是谁?”……透过玻璃窗我发现文体委员正组织一群孩子在玩“瞎子摸象”游戏, 我不由得停住脚步, 不想走进教室去破坏这一难得的快乐。只见全班同学兴趣盎然, 个个争先恐后, 文体委员指挥班级里一位比较调皮的男生当“瞎子”, 男孩在蒙住双眼转了几圈后向前摸去, 这位学生在同学们不同的呼喊声中迷失了方向, 不知摸谁好, 最后他摸到一位男生, 竟然猜不出是谁, 他只好面对大家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游戏继续进行……我在学生的笑声中走进教室, 看着一张张兴奋的脸, 一个个笑得东倒西歪, 我决定将这节语文课改为习作教学。经过一定的教学方法的指导, 学生们把“瞎子摸象”的快乐在字里行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真正体会到习作的快乐。

四、场景模拟, 彰显生活真趣

习作指导首先应关注特定情境下特定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 使他们有事可写, 有话可说, 有体验可表达, 这样才能写出创意, 写得鲜活。场景模拟犹如再现生活, 活化人物, 学生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人教版五年级《口语交际·习作三》习作题为:你可以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 如, 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 在习作前, 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 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 然后再想一想, 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 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我采用场景模拟, 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际场景, 鼓励学生组建自己的商店, 并在“模拟商店”中展开商务活动, 让学生入情入境, 置身于现实的模拟场景之中。通过表演再现当时的情景, 通过自身体验、换位体验等引发情感共鸣, 让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写作冲动。实践证明, 场景模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放飞梦想, 突显生活童趣

孩子们一般都喜爱童话, 对童话里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同时也爱在现实生活中充满幻想, 在“走进社区看社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根据森林被毁、河床升高、白色垃圾、烟叶种植……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学生在思索中寻求着解决的方法, 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在童话般的世界里, 生动地展示他们心中的理想, 实现着他们的梦想, 奇特的想象成为他们习作的源泉。如:学生习作《地球妈妈的悲哀》、《明天的家园》《未来的烟叶》等, 一篇篇童话, 倾注了学生的心声, 寄托了学生的梦想。习作情节曲折, 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他们在想象中幻想着地球永远是绿色的, 家园永远是美丽的, 人们永远是健康的。作文成了他们放飞自己梦想的摇篮, 童话成为他们理想的世界。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 只有把学生引向生活, 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 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体验生活, 才会摄取到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 用自己的笔去歌颂、赞美快乐地生活。习作有路趣为径, 学海无涯乐做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学生一定会体验到生活的情趣, 享受到习作的乐趣!

摘要: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 只有把学生引向生活, 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 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体验生活, 才会摄取到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 用自己的笔去歌颂、赞美快乐地生活。

7.丰富习作体验,提升习作技能 篇七

关键词: 习作体验 习作技巧 生活体验 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立足于课程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与体验生活中的人和事,提取生活中丰富的习作素材,采用多种习作策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拓宽学生的习作想象思维时空,促使学生的表达富有灵性,丰富生动、具体、个性化的习作内涵,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亲历生活体验,丰富习作素材

学生的习作灵魂体现在习作内容是真实、感人、自由的。生活是习作素材之源头,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中花草树木、风花雪月,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使学生了解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积极因素,逐步积累习作素材。学生有了生活体验,教师就要把选材、想象、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抒发内心感情,写出生活的真实与感受,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必说,表达真实可信的内容,表达语言的个性化,实现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习作一时,教师立足习作要求,紧扣生活中的景物,引导学生观察与体验。如学生自由地观察校园里的景色,做到有序地观察,搜集校园中最优美的景色,把观察到的景物特点记录下来,回到习作课堂中时,学生在小组里畅所欲言,把观察到校园景物特点表达出来,并根据景物特点结合想象,使观察到的景物特点更具体形象。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生做到细致地观察景物,感受景物的特点,传神地描绘观察的事物,丰富真情实感的习作素材。又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习作三时,在学生口语交际后,教师可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广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学生回想活动的过程,总结自己的心得,思考这篇习作框架结构的安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重点写什么?确定表达的顺序,引导学生对习作内容有初步的构思与安排,丰富个性化的习作内涵。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寻找有关发明创造的事例或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在搜集与反思过程中,丰富习作内涵,拓宽习作思路,实现个性化的表达。

二、阅读结合习作,提高表达能力

教师结合阅读课堂活动,挖掘文本语言训练点,利用文本的重点词句,或文本空白处进行语言训练,在阅读课堂中结合习作训练,有利于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深化学生的自主感悟,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也有利于学生丰富和积累习作表达的语言,让学生领悟并掌握作者高超写作技巧,进一步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放飞心灵地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表达。

例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学生研读文中语句:①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②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教师紧扣“像”、“仿佛”、“不管”、“总”、“而且”、“还”喻词或关联词,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运用是否贴切?是否准确描绘出事物的特点?学生品味句子内涵和词语特点,要求运用以上喻词或关联词说几句话,再动笔写写。学生通过积极交流,动笔在本子上进行小练笔,生1:“初三夜的月儿弯弯像一把无齿的镰刀,又仿佛一只小小船儿,它要带着我的祝愿给我的外婆,船儿周围的星儿犹如调皮地飞向天空的萤火虫,不停地、不停地闪啊闪啊!”生2:“挺立在戈壁滩边沿的白杨树,不管风沙怎么肆虐,它总是顽强地用自己的胸膛保护着身后的那片绿洲。它的生命力是旺盛的,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而且以粗壮的枝干和茂盛的树叶为荒漠带来生机与活力。”通过对文本词句的体验与练笔,学生有效地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积累习作素材,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灵活地调用积累,使习作表达更丰富多彩和个性化。又如教学《穷人》时,文末描写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文本内容戛然而止,西蒙的孩子命运将会怎样呢?桑娜与丈夫带领孩子将怎样渡过一个个难关?学生再次深入文本品读,深化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和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大胆想象,不脱离主线和人物的本质,再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引导学生填补文本空白处,有利于学生深化体验与感悟文本的内涵,拓展阅读与习作想象空间,锤炼学生语言积累和表达能力,也有利于丰富习作素材。

三、强化活动体验,锤炼习作技巧

8.习作诗歌欣赏 篇八

多年来,习作教学效果不佳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在写作教学中过分强调习作动机激发和学生自由习作而忽略了习作知识的教学。要破解习作教学效率低下的难题,回归到重视习作知识教学的轨道上来应是不二选择。

一、写作知识教学的困惑

习作知识教学的重点要落实在习作知识上,否则学生习作就会成为无“工具”的习作。写作知识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一是如何获得写作内容的知识,如阅读积累、观察思考、体验想象等;二是处理内容的程序性知识,也就是写一篇文章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性知识,这是习作知识的核心;三是文体知识。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体裁类等知识;四是语法修辞知识;五是思维训练知识。

而现实中的习作教学,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引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发出习作指令,“叫”学生习作。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靠的是个人多读多写的暗中摸索。自本世纪初推行的课改以来,习作教学形成的几种提法还在盛行:喜欢写比怎么写更重要,强调写作动机的激发;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侧重写作内容的自由选择;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鼓励个性的自由表达。综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到六年级的习作题,绝大多数是“可以写……可以写……也可以写……或者可以写”的内容要求;“可以读给……可以读给……也可以读给……听取意见后修改”的评改要求。看上去似乎非常尊重习作主体,然而细细想想,把习作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小学生行吗?习作教学能落地生根吗?“怎样写”在习作教学中就显得那么没有必要吗?尽管有主见的教师对这些提法并不是很配合,但大势所趋,对习作教学已经造成了很大伤害。

二、习作知识教学悬置现象分析

王荣生先生说:“中小学有‘当堂作文’,但所谓当堂作文,只是给学生写作的时间罢了,具体的写作过程教师很少顾及,更缺乏有效指导。”这不仅缺乏支持学生完成本次习作训练所需要的写作知识,也缺乏必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尽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习作内容的训练要求,但缺乏真真切切的习作训练明确的知识体系。

1.情趣激发。多年来阅读教学强调“读写结合”,然而单元习作中学生到底要从阅读中提取、积累哪些习作知识,教材是没有目标指向的,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教师随意而定,未能做到与单元习作训练“写”的有机结合,多数情况下是阅读的“写”与习作的“写”两张皮。而单元习作题多数是围绕话题,唤醒学生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觉得似乎有东西可写。看似打开了学生的习作思路,但是一触及言语习作的细节,学生的表达困难则暴露无遗。

2.自由表达。在类似 “喜欢写比写什么、怎么写更重要”等理念的倡导下,多数教师把课堂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活动的组织上,或课前预备,或课中预设,整堂课热热闹闹,可是一到落实静态的言语表达,一些教师怎么也搞不懂,无论怎样“引导”,就是“不具体”“不准确”。小学阶段是学生习作的关键期,习作知识是习作的工具,是学生素养提升的基石,在教学中一旦遭遇到知识被“屏蔽”,儿童的言语结构势必失去支撑,儿童言语成长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缺位越位。教材中不同文体的习作题或出现在同一年级或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年级中。目的是为了遵循习作教学螺旋提升的规律。编者的意图是为了体现同一种文体的习作教学需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可是在现实教学中,一种文体的一次习作教学往往是悉数到场,罗列殆尽。这种习作知识越位与缺位的表现,是一种习作知识的泛滥,这完全是有教师对习作知识认识不到位、处理无方造成的。

4.概念灌输。部分教师在习作知识教学上做了不少努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关键是自身对习作知识掌握不透。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尽管强调细节,但不少教师无法言明落实细节描写的知识,更不用说分年段要求。习作教学缺乏对习作知识的深度开发,习作训练中对知识要求、知识程度、知识方法及知识细节都是比较模糊的。

三、习作知识教学的转换对策

习作知识是一类实践性、运用性很强的知识。而人们头脑中的习作知识主要来自书本中的概念,如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陈述性知识。了解、掌握这些知识也是必要的,在习作教学中能起到一定的指向作用,但难以发挥在学生习作过程中的指令作用。陈述性知识只有在学生习作实践中转化为个性化的程序性、策略性知识,才能在习作中发挥作用。习作过程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难免的,原因是学生对习作知识的理解、感悟、运用的程度存在个体差异。再说,言语表达尽管有其相对稳定的规则,而比较成功的表达往往是对“规律”灵活发挥,甚至“反叛”的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习作知识把握的复杂性,需要教师在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介入性指导。

1.随堂练笔习得方法

随堂练笔已是阅读教学的.“新常态”,但目前主要是练习方法还未能解决,如为什么要练笔,怎样练笔,不是很清楚。随堂练笔,一是通过练笔巩固语言文字的本身知识;二是通过练笔让学生习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随文练笔起码要落实四个层面的不同要求:文本语境的延续运用,如文本空白填补、故事续写续编等;相似语境的迁移运用,如学了游记模仿写游记等;情感抒发的灵活运用,如学了课文的好词好句从抒发情感需要及时尝试运用;为单元习作的强化练习,每个单元的习作都有练习的目标和重点,而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多数是与习作表达有关联的,于是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设计相关联的练笔要求,为单元习作做好铺垫和“预热”。这样的随堂练笔,不仅深化了阅读理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习得表达方式和方法,为学生习作做好铺垫,减轻习作难度。

2.单项训练攻克难点

习作知识具有整体性,而其知识以“点”或“点”群的方式分散在课文中,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实际、年段要求、教学需要,挖出课文中充满生命力的习作知识“点”,尤其是一些难点,通过单项训练后熟练掌握。如课文中出现的新语言现象,包括句式、结构、用词用句、特殊的表达等,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习作的需要穿插或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强化训练,单项突破,日积月累点成串、串成片,完善学生的习作知识。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给予树》一文的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两道习题:“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我要把课文最后一句话抄下来,再好好体会体会。”这两道习题看似平常,但只要慧眼识途,就会发现这两道习题同时隐含着按顺序表达的习作知识,这也是三年级上册学生表达训练的重点。为此,有教师机智地采用了把“顺序表达做到底”的教学设计。一是在学生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厘清和领悟课文是如何紧扣“担心―有些生气―紧紧地拥抱”这一母亲心情变化线索来有序表达的;二是在充分领悟课文最后一句话意蕴的基础上,用上“不但……还……以及……”进行“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的句式仿写;三是教师觉得这还不够“到底”,让学生细读、重温金吉娅买圣诞礼物(棒棒糖)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找出“本来……后来……于是……”表达顺序的关联词,并带着金吉娅当时的心情练习有序表达的朗读训练。这种从“篇”到“段”再到“句”表达顺序的“一竿子到底”的教学设计,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终身记忆。

3.篇章布局深化文体

篇章是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篇章习作关键要从文体出发。其重点落实习作内容与文体的对接、文章谋篇布局和言语范式特点的显现,也就是说不同的内容要找准相适应的文体,不同文体要学会选用特定的文章结构和言语表达范式。因此,习作训练过程重点要凸显文体差异和同类文体不同文本的差异。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是小学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叙事散文。为了使学生熟知这类表达方式,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习作知识训练的对比练习。

小练笔1:联系上下文,结合你自己的理解,补充句子。

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心情( )。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然后让学生替代原文朗读,比较哪种写法好。总结课文的写法:借景抒情。好处是:引发思考,文字优美。初步让学生认识这种表达方式。

小练笔2:联系上下文,结合你自己的理解,补充句子。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我的心头充满( )。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补充句子后与课文对照朗读,发现课文写景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对写作充满了自信)?进一步领略到借景抒情的表达艺术。

在学生充分领悟课文表达精妙的基础上,教师又设计了反向练笔。

小练笔3:自选一题,学习课文“借景抒情”的写法,试着描写一段景物,借以表达人物的心情。

(1)李建这次作文进步了许多,被老师好好地表扬了一番。走在回家的路上,( )。

(2)洪宇这次作文写得比较糟糕,被老师狠批了一顿。走在回家的路上,( )。

通过这一反一复的练笔训练“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类教学资源在小学教材中随处可见,关键在于教师的及时捕捉、巧妙设计、有效训练。

4.评改指向内化能力

评改是习作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然而多年来习作评改作用的发挥是很不够的,存在着重评轻改、重思想轻生活、重批评轻鼓励、重写的结果轻教的效果等通病。习作评改关键抓好两大环节,一是唤起写作知识的记忆。要以问题的形式提醒学生进行习作的对照评改,如写人记事的习作,你写谁?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你是通过什么事来写他的?主要写了人物哪些方面(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特征?采用哪种结尾写法等。通过问题提醒,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重点与要求,并自觉修正习作中的不足与一些常见“病”。二是优点激励,锻炼意志。要尽量从学生习作中,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找出优点,要不惜表扬,哪怕某个字写得比原来好也要表扬,通过鼓励激发兴趣,培养意志。点点滴滴的表扬就是散落在习作中的知识点,一旦被点醒就会内化为学生的写作知识。

9.习作诗歌欣赏 篇九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搜集反映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资料,感受科

技带给人类的变化,为习作积累素材,提供想象的角度。

2.关注自己的家乡,创设拍摄未来家乡场景照

片的情境;参考教科书中的范例,能列出习作提纲。

3.创设生活情境,分享习作成果,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分享习作的快乐。

【活动内容】

同学们,学校里将举办一次“二十年后的家

乡”推荐活动。二十年后,你的家乡是怎么样的?

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

一看。



活动一:想象未来世界

搜集反映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资料,想象人们

在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场景,照样子用小标题

写在方框里。(虚线框可根据实际自主选填)

(设计意图:为避免学生习作时想象无方向、习

作无内容,活动一引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想象未

来人类的生活,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明确想象方向。学生可以参考题目中的范例进行



“……像……”“在我的眼里,1像……”“在我的眼

里,……像……的……”这三个螺旋上升的言语支

架,让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语文素养的提升融合在一起,在激发学生表达潜能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审

美能力。

三、提供范式,发散思维

《有趣的数字》一课中,教师展示了一首关于数



字0的小诗,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范式,还成为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助推器。学生发现,写诗并不

难。课后,他们会主动将想象的内容写来下,并在班级中朗读自己创作的小诗,争做班级小诗人,充

分感受写话的乐趣,品尝成功感。











填写。设计“虚线框”体现作业的弹性要求。)

活动二:拍摄未来家乡

如果请你拍摄一组二十年后家乡的照片,你会

选择哪几个拍摄点?

在这几个拍摄点,你会拍摄怎

样的场景或事件?

发挥想象,照样子填一填,并和

同学交流。(虚线框可根据实际自主选填)

(设计意图:活动二创设了“拍摄照片”的任务

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未来家乡与现实生活

之间建立联结。题目中的范例为学生答题提供了

思考方向。此项活动可以融入习作指导过程。)

为了在学校举办的“二十年后的家乡”推荐会

上介绍得更有条理,请参考教科书第62

页上的习

作提纲,结合你的未来家乡拍摄计划,列一份《二十

年后的家乡》提纲。

(设计意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活动二

中的拍摄内容,再阅读教科书中的习作提纲,最后

自主练习列提纲。此项活动可以融入习作指导

过程。)

活动三:评选“最佳家乡宣传大使”

“二十年后的家乡”推荐活动马上开始了!

校将选择展出几组来自未来家乡的照片,并请拍摄

者讲述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评选出“最佳家乡宣

传大使”。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二十年后的家乡“打call”!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完成习作后所做的分享

交流。教师在活动前要做适当指导,引导学生根据

实际独立或者合作完成作业,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

展示自己笔下“未来家乡”的美好蓝图,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生开展活动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

教师要规定完成时间,并专门安排时间分享、展示

活动成果,请学生汇报交流。)

【整体构思】

1.作业要有助于解决学生习作时的困难。本

次习作内容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关联度不高,他

们缺乏相关的认知与体验,“写什么”成为习作的一

大困难。习作前,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有针对

性的阅读,能帮助学生激发想象,积累素材,解决

“写什么”的问题。

2.作业要融合教与学的过程,助力目标达成。

“活动二”围绕“学会列提纲”这一教学目标进行设

计,可以融入教与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列提纲的支架,使其明晰习作应该“怎么写”,同时还有助

于教师及时获得学情反馈,实施精准教学。

3.作业要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

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学习活动要关注“融学科”“实

践性”“项目化”等要素。本次习作后的分享活动联

结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与“热爱家乡”主题相关的内

容,需要学生运用听、说、读、写等多种语文能力,还

需要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学科能力予以支持,是

一项学科融合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在完成学习活

动的过程中,既展示了习作成果,又促进了综合能

力的发展。





10.习作诗歌欣赏 篇十

一、解读版块设计,领悟习作理念

1.语文生活版块的名称解析。语文生活,从字面上看不难理解其意:“语”——语言;“文”——文字,用语言文字去描写生活,这便是习作。凝练精髓的版块名称,言简意赅地阐明了习作创作的来源。要让学生去写生活,学生必须要有生活,有体验,所以必然要让学生经历生活、感悟生活。而这一过程恰恰能为学生习作提供第一手资料。习作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明确了习作与生活之间的必然联系,即习作来源于生活,又归宿于生活。

2.语文生活版块的编写特点。在编写上,教材将习作融汇在语文生活之中,再次强调了习作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系列化活动的产物。中、高年级语文生活版块具体划分为:综合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习作三个内容。

3.语文生活版块的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习作三个内容的设计,表露出小学生习作“三步走”的思想,突出了小学习作教学重点一“写什么”“怎么写”。“写什么”的训练,要达成两个目标。一是习作内容的确立;二是习作范围的拓宽与充实。“怎么写”则是写作方法上的指导。其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积累习作素材,解决习作内容问题。安排在习作前的口语交际,符合小学生习作先说后写的认知规律,利于拓宽范围,丰富视野,充实内容。此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还匠心地融合了习作“总目标”的要求。“总目标”表明,小学阶段的作文就是一种习作。是一种“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表达自己意思”的练笔活动。缤纷的实践活动安排,正是孩子们产生灵感和表达欲望的平台,更是激发孩子将习作生成为表达需要的有效途径。真实的活动体验填补了学生在“过去时”状态下空洞而苍白的表述。趁热打铁的“进行时”,很容易激起学生“表达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有效地促进阶段性目标的完成。

二、操练版块内容,提升习作质量

1.开展实践活动,积累习作素材。叶圣陶先生指出“文章必须以其真实的生活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的事勉强拉到笔下,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这就强调文章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实例。由于小学生的注意水平比较差,要他们有意去观察积累日常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许多学生感到困难。如教师能精心准备语文活动,那么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可以为学生的习作提供素材。然而,一贯以书面作业为主的思想,导致学生对观察、积累、搜集等活动类作业重视不够。再加之活动指导的缺乏,学生活动没有质量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习作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空洞的套白话现象还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要扭转这样的现状,教师必须在开展实践活动中做好“三导。”

(1)活动前——引导。首先,教师要读懂语文生活中活动的要求,明确活动的目的,准确地把握活动的方向。如:四年级语文生活中的“漫谈星空”,要求学生观察夜晚星空的变化以及有关星空的神话故事。这一内容要求有两层:一是要学生会观察星空夜晚的变化;二是学习并收集更多的星空知识或神话故事。因此,在布置综合实践活动时,要两者兼顾。另外,对于瞬间流逝的活动类习作,活动前教师一定要给予指导,避免学生活动中热热闹闹,活动后空闹闹。

(2)活动中——指导。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观察能力还处于培养阶段。要参与以习作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还要教师在活动中及时地进行指导。尤其对阶段性“搜集、观察”类为主的实践活动,更要注重跟踪指导。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同步活动。教师要学会弯下腰来,亲自参与或组织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积累丰实的活动经验,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动用眼、耳、鼻、口、脑等多种感官去观察。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养成观察习惯。观察不应只是一次作文之前的例行公事。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这才是我们指导的目的所在。

(3)活动后——辅导。经过前一轮的活动,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筛选重组习作素材,确定出自己印象最深刻,最生动的习作内容是活动后辅导的重点。

2。组织口语交流,丰富习作素材。小学生习作命题形式,由原来的命题作文转向了话题作文,目的就是拓宽小学生的习作范围,拓展习作表达空间,鼓励个性化的表达。宽松民主的口语交流活动,是一种以集体交流为主,丰富个人思维空间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组织口语交流活动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准确地把握交流重点,合理地提出交流问题,不断地充实习作素材。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习作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写作的源泉。在寻往生活外延的道路中,无论你选择了哪一条,都不要忽视“语文生活版块”这一捷径。

11.习作诗歌欣赏 篇十一

在一年级上学期, 长期的拼音、识字教学, 会使学生在入学前就已发展的语言表达能力陷于停顿状态。为了不错过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我发给每人一本适合他们看的课外读物, 让他们尝试着进行课外阅读。要求两周读完一本书, 自己让爸爸妈妈帮着计划一天该读多少内容, 主要以篇章为单位分。由于初次使用汉语拼音进行阅读, 所以我就先请家长帮助, 让他们和孩子一起阅读, 并把好的词、句记在心里。最后, 让学生慢慢脱离家长自己进行阅读。

一年级下学期, 我除了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课外书外, 还要求他们摘抄好的词句, 让很多新知慢慢地输入到了孩子们空白的大脑里。这些知识的获取为孩子词汇的积累、语意的准确表达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在我的这群孩子已进入二年级了, 我依然坚持抓学生的阅读与写作, 因为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二年级我主要从读写方法、阅读积累、读写习惯等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

首先是学生自己阅读, 指导写读书笔记。和去年一样, 每人依然拿一本书, 并给出具体规定。坚持每天都要读, 两周读完一本书 (自己计划好一天读多少内容才能保证两周将这本书读完) , 每天写读书笔记。这里除了上学期常用的摘抄优美词句外, 还可以写段、写感想体会 (就是学生在读书中把自己深切感受到的写下来) , 要真实, 有多写多, 有少写少。这样, 能慢慢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总结能力、思考能力等。

其次就是集体阅读, 指导写阅读感想和体会。集体读的形式我主要放在阅读课上。教师先领着学生去试着欣赏中长篇故事性读物。然后教师读、生听, 听的过程中要从老师声情并茂的读中去理解文字的意思, 感悟文字背后所含的情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读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还学会了怎样去阅读较长的文章、怎样理解较长文章中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情感。读后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听后的收获, 写写自己听后的感想和体会等。

三是让学生独立阅读, 独立写读书笔记, 培养他们的读写习惯。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意识地阅读路标名、店铺名、宣传栏上的文字信息, 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汉字, 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对阅读内容而言, 不作硬性规定, 除完成教师规定的基本阅读内容外, 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在强调课堂读写习惯培养的同时,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课外读写的习惯。

总之,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与习作要紧扣“起步”, 着眼“发展”, 在认真抓好“说话、写话”的基础上, 通过大量课内外阅读、课内外练笔把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的习作兴趣得到增强, 能力得到提高, 由要我写到我要写, 真正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样, 学生的习作能力会稳步上升, 怕作文、厌作文的情绪也会得到改观。

12.四年级习作 篇十二

一、动物尾巴的作用

马、牛、猪的尾巴可以驱赶昆虫; 老虎、豹子的尾巴可以作为搏斗的武器; 蝎子的尾巴是自我保护的武器;

松鼠从高处跳跃时尾巴可以当作降落伞起减缓坠落速度的作用; 啄木鸟、袋鼠的尾巴起支撑作用;

懒猴在树上睡觉时它的尾巴卷住主的枝干起握持固着作用; 鱼、鲸、海豚、江豚、鳄等动物的尾巴在游动中推动身体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尾巴的摆动。

雄孔雀的漂亮尾巴是它争夺雌孔雀作配偶时的主要工具。

二、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和用途呢?

三、如果人来也有一条尾巴,那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1、有尾巴的人们会怎样珍爱自己的尾巴,装扮自己的尾巴呢?

2、人类的尾巴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3、有了尾巴之后,尾巴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4、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自己的尾巴。

奇思妙想

一、观察生活中动物尾巴的形态,功能及作用。

如:尾巴的形态:长的、短的、粗的、细的、毛茸茸的、粗糙的、软绵绵的、硬邦邦的。

尾巴的作用。如果是长的,可以像蛇一样缠绕在树上,眺望远

方的风景,不必担心会跌下来。

二、联系生活,人们会如何装饰保护自己,从而想象人们会如何装饰保护自己的尾巴。

如:染成什么颜色?弄成什么造型?

三、联系现实生活,进而联想生活中尾巴可能带来的不变。如:穿衣,坐卧,出行。

写作智慧屋

题目:《我长尾巴了》《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第一段:开头,引出要写的话题,人类有尾巴了。可以联想动物的尾巴引出,也可以直接写自己突然长了一条尾巴。

第二段:写一写人类尾巴长什么样子的。第三段:人们怎么去装扮自己的尾巴。第四段:尾巴的作用和不便。

13.习作6教案 篇十三

——扬子三小 何 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觉习作是件轻松的事。

2.写一件事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并抓住它的特点和用途来描写。

3.学会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一个事物

教学重点: 体会状物文章的要领,习作写得有顺序、完整。

教学难点: 由说到写的过程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听广告,猜产品。

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2、再看,再看,我就把你吃掉——旺仔。

3、天才第一步——雀氏纸尿裤

4、so easy,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啦——步步高点读机!

师:好玩吗?

师:看来通过广告词我们还真能记住一种产品,以后多看广告也有好处呢

一、导入

师:同学们,1月1日是什么节日啊?,何老师的朋友在十村有家文具店要在元旦开张。他想给店里的文具做广告。(板:文具)要的不是刚才我们说的一句话广告词,而是比较详细的广告说明,请我帮忙写一写,那么多文具,我一个人哪忙得过来呀,今天有这个机会就想请大家帮帮忙,不知大家愿意不愿意?

生:愿意!

师:同学们真是热情,先谢谢同学们。

二、读例文

师:怎么写这样的文具广告词呢,我是外行,你们也都是新手,先培训一下。这有一份《铅笔刨刀》的自我介绍,我们来听听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师:听了它的自我介绍,你喜欢这个文具吗?为什么喜欢?

(思考一下,不急着回答)

1. 在介绍外形特点的时候,都具体写出了铅笔刨刀的哪些方面?

生:质地、样子、颜色

小结:师(圈出表示颜色的词):再来读读这些词,想想这是写刨刀的什么方面漂亮?(生板:颜色):除了颜色漂亮,它的样子也很特别,你知道吗?

第一、写样子时先介绍整个儿看是一座塑料小房子,再分别介绍小房子的每一个部分。这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介绍的。

第二、那有些文具不是很有特点,比如像字典,笔盒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让别人听了之后就能了解这个文具呢?

2.你还认为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名称)

——这篇文章还介绍了文具的名称:铅笔刨刀

师(画出有关的句子):

3.你还认为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作用、用法)

——文章写出了铅笔刨刀的作用。师(板:样子):这么漂亮的刨刀,我们拿到了会用吗?怎么用?

师:不单是告诉我们刨刀的作用,还讲出了使用方法。我们在介绍学习伙伴的时候还可以说一下它对我们学习上的帮助。哎?我们下面就以“字典”为例,说说他的用处。出示以下句式“当我的主人看课外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我就(),当我的主人()的时候,我就()。

——学生练说。

4.文章最后一句其实表达的是对学习伙伴的情感。(情感)

师 :经过刚才你们的发现,对你写文具广告说明有什么启发?可以参照板书来说

——讲清楚学习伙伴的名称、特点、作用和情感,用自我介绍的方法让别人熟悉自己,这是个简单方便的好方法。语文书翻到105页,圈出本次习作要求最重要的两个词:特点,用途

三、细观察,说文具

师: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来动手练练吧。

请大家先挑出一样自己最喜欢的文具,高高地举起来。举得越高,就表示你对它爱得越深。

师:最喜欢它一定有你自己的理由,要么它样子特别漂亮,要么它的颜色十分鲜艳,要么它的使用方法比较特别,要么„„还有老师也没有想到的请大家先仔细观察,再介绍你最喜欢的文具。

提醒:

1.1.观察时最少要动用到四种器官:眼、鼻、手、脑。(板:眼、鼻、手、脑)眼睛,用来观察文具的样子和颜色;鼻子用来闻闻它的味道,有的橡皮有香蕉味,也有草莓味,还有柠檬味的呢;手,不光用来摸,还得使用一下,这样才能把它的用法写得活录活现;脑,要想想怎么向别人介绍自己,要把名称、特点、作用、以及主人对你的情感。让别人听得清清楚楚,并且最好能喜欢上你。

2.你们要把自己当作你们的学习伙伴,用“我”来叙述,这就叫用第一人称来叙述。

3.注意把话——说完整。

(广告词能手)

2、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何老师也想变个角色,做一回文具盒介绍自己,怎么样?

(1)师:

我是一只文具盒,我的身体是长方形的,还挺苗条的!最漂亮的就是我的外表了,我的外衣是黄绿相间的,上面有一只可爱的小熊,枚红色的脸蛋,两只可爱的小耳朵,我的身上还用英文写着“today is lucky day”,意思是今天是幸运、美好的一天。这不,这只可爱的小熊正期盼着美好的一天的到来呢!

我的肚子与众不同,分上中下三层。

第一层是铅笔弟弟和橡皮妹妹的家。瞧,他们正安静地躺在那儿做着美梦呢!

第二层更温馨一些,直尺、三角尺兄弟都悠闲地躺在里面,随时等候主人的吩咐!第三层就更有趣了,不细心的人都不会发现它呢。

我来到主人身边有一段时间了,她说要在期末的时候给我找个叫“司令”的小主人,我也很高兴,我的皮肤这么鲜亮,相信小主人一定会很喜欢、很爱护我的!

我的文具盒介绍完了?谁能给我评价

(2)少了什么?名字,加个名字,幸运的小熊(三颗星)

(3)老师准备了一些写文具的词语、句子、段落,推荐给小朋友。自己读读看,过会你们说的时候,也能用在自己的介绍中。

(4)现在在小组内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会小组可以派代表说,也可以一起介绍一种文具。(准备——开始!)

(广告词高手)

四、写文具

1、刚才小朋友说得真精彩,老师也忍不住为你们鼓掌。打铁要趁热,接下来,我们就把刚才的介绍都写下来,把喜欢的文具写下来,怎么说得就怎么写。老师给你们10分钟时间

写的时候注意三点:

提醒:

(1)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标点符号占一格。

(2)语句要通顺,写完自己读一读。

(3)写的时候你也可以边观察边写;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举手,老师会来帮助你的。

五、交流习作

(古诗)生站前面读

(倾听很重要,我们能做到!)

A:介绍完了,自我感觉怎样?

(表扬:能把自己的样子、本领说清楚,真了不起!)

B:生互评(三分作文七分改)

(广告词专家)

名字:1.生起名字

2.师出示名字,生说几颗星。

2、指名读:写得差不多了吗?谁愿意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大家听?

3、集体评(投影仪 相机批改)

六、课后延伸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冥思一会儿,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今天,我们学会了把文具当作自己来介绍,也就是“第一人称”的写法。

师:这就是是描写一件事物的方法,其实,写文具方法各种各样,何老师这儿还有很多写文具的小文章。小朋友可以课后读一读,有兴趣的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再来说一说,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文具伙伴,好吗?写好之后记得投稿,我们下期的“三(1)班作文月报”主题就是写身边的伙伴,文 具

文具自我介绍

外形(颜色、顺序)

名称特点

作用用途

14.习作诗歌欣赏 篇十四

学生是因为不会写, 没兴趣写, 才导致他厌写。因此, 要让学生有习作的自信心, 有习作的兴趣, 才能使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 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 其结果, 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 至少也是消化不良, 健康不佳。反之, 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 把食物吃到胃里, 那它就会乐于接受, 并很好地消化它……”因此, 作文教学要想得到良好的效果, 必须使学生对作文“有饥饿感”、“有食欲”。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我觉得要让学生从“害怕写”到“喜欢写”作文, 特别是对学困生来说, 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降低写作要求, 让学生有信心习作

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学生对写作有自信心, 他才会有兴趣去写。我们平常都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期望过高, 要求过多, 急于求成, 反而效果更差。面对学生不太喜欢习作的时候,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 更需要有一颗等待幼苗成长的耐心, 多宽容学生, 允许他们出错, 即使他们的习作语句不通顺, 错字多, 也别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记得, 我曾教过一班学生, 他们的语文成绩较差, 刚开始第一篇作文, 我布置写《我的新老师》, 结果第二天令我大吃一惊。全班50人, 只有30人把作文交给我, 20人没交。天啊, 我从没见过一班学生这样交作业。我当时非常气愤, 很想批评他们, 是自己上课讲得不清楚, 还是他们偷懒不写?后来, 我才找出他们不交的原因——不会写。那时候, 我才静下心来反思, 怎么办?那么多学生不会写?于是, 我就对他们降低要求, 不限字数, 容许有错误, 只要肯写就行了。经过半学期的改良教学, 期中自查后, 他们每次习作都基本上能交齐作业, 渐渐地, 学生对写作有了信心。

二、创设自由空间, 让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写作文, 最不喜欢的是老师规定内容范围。因此, 一直以来, 我都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 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 让学生在自由舞台上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

在指导五年级学生写《20年后回故乡》这篇想象作文时, 由于此习作的想象空间非常大, 学生只要想象合理就可以。因此, 写作前先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 让他们畅所欲言, 大胆想象, 再在他们的交流过程中对语言表达进行规范要求。这样, 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因为他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完全不受老师的限制。每当学生谈到20年后一些精彩的场景描写时, 涉及到本班同学的, 他们都听得特别入神, 有时甚至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效果非常好。于是, 每次作文, 我都利用一切时机, 让大家相互提意见、发表看法、欣赏作品、评改作品, 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 让学生、家长、老师可以把想说的话尽情倾吐, 从而拉近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距离, 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 为学生的写作道路作铺垫。

三、注重点滴进步, 对学生适时激励

在习作教学中, 班上都会存在一种情况, 有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强, 他们的作文水平提高比较快, 而有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很难提高。如何令这部分学生由不会写到会写呢?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

在我现在所教的班级, 就有这样的学生, 他每次习作都达不到要求, 不会动笔写, 字数不够, 总是说没内容可写。于是, 我就叫他写班上的事情, 就从最简单的事写起。比如说, 今天的班干部做什么事, 得到了老师怎样的评价, 今天班上发生什么新鲜事……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说, 应该不难写。尽管他们所写的文章语句不通顺, 错别字多, 字数不够, 我都不会批评他。但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 我会对他的表现作出肯定和赞赏。小小的鼓励, 对我们老师来说只是花了课堂几分钟时间, 但短短的几分钟却可以令一位学困生从不喜欢写到喜欢写, 对他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实施有效点评, 使学生互相促进

新课程标准指出, 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我的作文评讲课中, 我常指导学生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 再由老师批改后再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 我不仅仅会对那些优秀习作进行点评, 几乎全班学生的作文我都会点评。比如, 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后, 在用词、表达、修辞手法等方面写得好的, 我就在班上表扬他们。通过对每个学生的点评, 他们都会觉得很高兴, 开始有写作的喜悦感、成功感, 从而就消除了他们对习作的畏惧。另外, 我还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 把作文本放在班级内设置的作品展栏上, 让全班同学将所有的作品全部看一次, 并向该同学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 再把“成果”发回给学生, 通过互相交流, 达到互相促进。

五、拓展阅读视野, 以读促写

我们都知道,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老舍先生曾经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与输出”的关系。没有大量的阅读, 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 写也将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很高, 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为目前小学生最大的问题是知识和生活的积累太少, 缺乏写作技巧, 因此, 我们老师必须要求学生要有大量阅历, 在读中静心, 在静心中享受, 在享受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真正把心放到文章里, 把自己当成作者, 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15.习作诗歌欣赏 篇十五

[摘 要]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决定了当前习作教学的高耗低能。习作评价表能够撬动当前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改革,通过倡导师生、生生互动评价模式,推动习作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通过习作评价表四步习作法,可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习作评价

长期以来,学生的习作评价一直是语文教师工作中耗时最多,成效最低的工作。每学期雷打不动的8次大作、8次小作,再加上不断增加的班额,常常使得教师疲惫不堪。可如此辛苦的批阅,结果又怎样呢?通常学生拿到作文本,先瞥一眼分数或等级,再简单浏览一下评语,就把作文本匆匆塞进书包,继续做其他事情了,这便是多年来习作教学评价高耗低能的写照。

一、习作评价的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

习作评价高耗低能的成因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的习作教学过程通常按照“作前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步骤进行。按照一般教师的习作评改周期,对于学生本周的习作,往往要到下周才能给出评改结果,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将学生的“评讲期待”磨没了,因此收到评改后敷衍了事。二是多年的疲惫评改已经磨灭了部分教师的批阅灵感,在评改作文时快速浏览内容,简单纠正一下错别字,改改病句,然后再加上千篇一律的、高高在上的评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独霸评价权利,学生只是旁观者,甚至像等待宣判者。在这样不平等的评价体系中,学生被动参与。三是教师的评价体系和学生心中的评价体系相差甚远。教师批阅习作时往往根据经验或固有的评价标准,增删批改自有体系,优良中差自有标准。殊不知,学生作为习作的主人,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评价标准。对小学生而言,“儿童视角”的评价体系和“成人视角”的评价体系就像立方体上相邻的两个面,虽有相通之处,但也有许多未连接点,需要教师去发现并达成共识。

要提高习作评价有效性,首先要坚持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多元的评价主体。新课标倡导“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教师应把这一要求落实到习作教学中去,让学生做自己的习作医生,加强习作指导以及写改、学改、评改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互动,从而使作文评价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阶梯。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习作评价表”达到这一目的。

二、根据主题设计习作评价表

命题习作有明确的主题和具体的要求,是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命题习作,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主题,明确要求,并结合主题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生活中的回忆,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例浮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生出感慨或感想。例如,在《成长的烦恼》一课的习作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一是以谈话激情,唤醒学生的记忆。如:有人说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但仔细想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只有快乐和甜蜜,那它就会像无聊的钟摆一样呆板、无趣。那么,最近的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烦恼呢?今天我们就来一场“烦恼大甩卖”,说出我们的烦恼,甩掉我们的烦恼好吗?

二是使学生明确写作要求。如: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阅读习作要求,想一想,看一看,要想写好本次习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三是结合学生的回答和教材的习作要求,现场绘制“习作评价表”(见表1)。

这张习作评价表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许多玄机,它是师生依据年段习作目标和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设计的,体现了“3×3×3”的立体评价模式。这里的第一个“3”指的是三层训练目标,即基础性目标、训练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其中以训练性目标为主。第二个“3”指的是三方互批模式,即学生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第三个“3”指的是三种评价形式,即等第评价、星级评价、描述性评语。

三、用习作评价表构思初写

有了习作评价表,接下来就是让学生依据表中三层目标进行表达训练了,这是习作指导的中心环节。一般的操作程序是:首先依据习作评价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习作素材;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从有话可说,到有话敢说;然后利用例文引路,让学生从有话敢说,到有话会说;最后,引导学生在充分构思的基础之上,放胆初写,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习作评价表。以《成长的烦恼》习作教学为例,设计如下。

一是回忆生活,思路导航。如请学生回忆一下学习、生活、与人相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烦心事,记录在《我的十大烦恼清单》上,然后再从中勾选出三大顶级烦恼,组织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内容:学习上、家庭中、同学间……二是小组交流,分享烦恼。如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顶级烦恼。结合具体事例,说出烦恼产生的原因,烦恼的心理感受等。最后,每个小组出一名代表汇报。

三是佳作引路,示范指导。教师以优秀习作为范例,组织学生阅读,并结合习作评价表进行讨论:作者提到了什么烦恼?怎样描述的?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引导学生掌握习作的重点和方法。

四是动笔成文,相机辅导。依据习作评价表,明确习作要求后,学生结合自身素材,尝试习作。教师要在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中巡视,及时给予辅导,特别是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四、学生依据习作评价表的自评互评

习作完成后的“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是整个三维习作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一是自读自评,自我欣赏。作者是自己习作的第一位读者,因此,倡导习作评价从学生的自我评价开始。自评时要针对习作评价表中的三级目标体系进行自我星级评定和描述性评定。对于自评自改有困难的或者首次参与评价的学生,教师要教会他们自我评价的方法和技巧。重点引导学生画出自己习作中的好词佳句,欣赏自己独特之处,发现不足并及时修改,在自我反省中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还可以把自己写得好的句段读给小伙伴听,等等。让学生自批习作,可以使其欣赏自己习作中的亮点,提高习作的自信;同时也可以发现不足,及时弥补,进一步完善作品。

二是互评互改,相互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的习作,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自评习作有其局限性,因此可以在自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有目的的互评活动。互评要注意:合理分组(原则上4人一组);示范批阅(教师随机选择一篇习作,借助多媒体进行现场评改,教会学生一般的评改方法);组内互批(一篇习作组内成员轮流批改,共议优点和不足,最后由主评人写评语、打星级);互批反馈(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批改成果,原则上针对一篇习作展示两个优点和两个不足)。实践证明,在互评互改中,学生欣赏和评价习作的能力逐渐提高,写作的自信逐渐增强,习作能力逐渐提升,在语言积累、语感积淀中,实现了共识、共享、共进。

五、教师在习作评价中的主导地位

新型习作评价表撬动的习作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关注学生习作评价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自身在评价中的主导地位。在学生充分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要宏观把握“习作评价表”的要求,结合学生在自评、互评中有特色的习作和评语,组织课内交流,扩大评价的正面效应,让更多的学生受到启发。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整篇优秀作文,也可选取优美文段,还可推出佳词丽句、出彩的开头及结尾、有个性的标题,等等,不拘一格,尽可能选取多人作文中的内容,让大家感受和体会。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再次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评,让学生得言、得法。对于学生习作中的失误之处,教师也要以恰当而有分寸的语言点出来,引起大家注意。

如《成长的烦恼》习作,教师评价时,结合学生的习作和总体目标带领学生品析了本次习作的“七大靓题”“八大金句”“三凤头”“四豹尾”等,引导学生把习作写得更加生动,更加传神。如“七大靓题”之一有《战“痘”岁月》。如“八大金句”之一:可是那些青春痘如同打不死的小强,我都有些敬畏它们了,在这样的狂擦痛击之下竟然毫发无伤。我才不会手下留情,我一定要跟它们死磕到底!

综上所述,习作评价表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把评价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习作评价的单边形式;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环节,在评改中学习,在评改中交流,在评改中提高,切实提高了小学习作教学的实效性;这种评价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协调性,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水平。

上一篇:质量日常监督内容下一篇:北航15年8月补考《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