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90道)(11篇)
1.二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90道) 篇一
课题 找规律90页 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数学学具。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朋友已经学到了那些规律。请说一说。
学生拿处学具摆成有规律图形。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大家评一评。
二、新授:看!书上的图,小朋友们在摆什么。各是怎么摆的?学生自由说说。
1、我们来看一看例5(1)
图上有什么图形?是怎么排列的?
先让学生说,然后评一评。
2、2)小题,你会写吗,试试看!
做好后讨论讲评。
3、这里画着什么?
那些花儿有几中颜色?
是怎么排列的?
学生读列完成,然后交流。
二、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
三、巩固。
1、组拿出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互相说一说。
2、一找教室里那些摆放是有规律的?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那些有规律的事物,请说一说。
3、在纸上画一画有规律的东西吗?画好后交流。
2.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 篇二
1.七千三百零九写作( ),八百零八写作( )。
2.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3.一袋洗衣粉重500( ),小红的体重是37( )。
4.推抽屉是( )现象;直升机的螺旋桨转动是( )现象。
5.宝岛希望小学有学生912人,其中女生有509人,男生大约有( )人。
6.5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7.在里填上“>”“<”或“=”。
2千克1900克 1000克1千克
400克2千克 800+9002000
56002000+3600 140-8080
8.里最大能填几?
€?<46 €?<32 €?<17
€?<35 €?<38 €?<28
9.在里填上“+”“-”“€住被颉皜鳌薄?
488=6 74=28 3714=23
88=64 567=8 120400=520
10.一件衣服要钉4个纽扣,现在有22个纽扣,能钉( )件衣服,还剩下( )个,至少再买( )个纽扣才能再钉一件衣服。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住保?分)
1.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 )
2.7005读作:七千零五。 ( )
3.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 )
4.百位上的4表示的数比十位上的4表示的数大。 ( )
5.一个五位数比一个四位数一定大。 ( )
6.把20分成5份,每份是4。 ( )
三、对号入座。(5分)
1.一袋大米重50( )。
A.千克 B.克 C.厘米
2.6在百位上的数是( )。
A.6437 B.4670 C.7860
3.拨算珠的运动是( )现象。
A.轴对称 B.平移 C.旋转
4.先计算乘法的算式是( )。
A.34-4€? B.(30-25)€? C.4€祝?2€?)
5.17根小棒最多可以摆( )个独立的正方形。
A.5 B.4 C.3
四、在( )里填上“平移”或“旋转”。(3分)
五、神机妙算。(共17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12€?= 64€?= 32€?= 30€?=
8€?= 40€?= 36€?= 81€?=
1700-600= 3400+500=
2.脱式计算。(12分)
12€?+30 45€鳎?+3) 45-(12+8)
5€?-13 39+18€? 6€?€?
六、从1~9中选合适的数字填入下面的中(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能重复)。(6分)
七、下面是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11分)
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完成下面的统计表。(5分)
(1)喜欢踢毽子的同学比喜欢舞蹈的多几人?(2分)
(2)根据调查结果,你认为本校应多准备哪种体育器材?(2分)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2分)
八、解决问题。(共20分)
1.(1)28个苹果,装在4个袋子里,平均每袋装几个苹果?(3分)
(2)28个苹果,每7个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3分)
(3)28个苹果,装在6个袋子里,平均每袋装几个?还剩下几个?(3分)
2.小雷看一本8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6天,每天看9页。还剩下几页没有看?(4分)
3.
(1)买1千克胡萝卜和1500克白菜要多少钱?(3分)
3.二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90道) 篇三
1、小兵有32张动物邮票,每页放6张,可以放几页,还剩多少张??
2、30个同学要栽树60棵,已经栽了25棵,剩下的分给5个小组栽,平均每个小组栽树多少棵?
3、商店运进 7 箱粉笔,每箱 8 盒,其中白粉笔 30 盒,其余是彩色粉笔,彩色粉笔有多少盒?
4、菜园里有大白菜680棵,上午运走265棵,下午运走284棵,菜园里还有大白菜多少棵?
5、三班 44名同学去旅游,中型客车每辆坐24人,小车每辆4人,请你安排一下,可以派几辆大车,几辆小车?
6、二年级(1)班有25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9个同学排一队可以排几队?
7、阳光学校买了1个足球和5个皮球一共用了95元。买了1个足球用了70元,每个皮球多少元?
8、新华书店运来《百科全书》1100本,第一天卖出400本,第二天卖出500本,还剩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
9、每盒球有9个,把4盒球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分到几个球?
10、苹果4元1斤,妈妈买了7斤苹果,付给售货员5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11、成人票9元1张,儿童票4元1张,小明买了2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12、有男生15人,女生14人。(1)只租大汽车,至少要几辆? 小汽车限乘3人,大汽车限乘8人。(2)还可以怎么租车,请写出你的想法。
13、一双拖鞋8元,一双袜子4元。小明拿了20元钱买一双拖鞋和一双袜子,应找回多少元?
14、花丛中有蜻蜓和蝴蝶共35只,飞走了6只,又飞来了12只。现在花丛中蜻蜓和蝴蝶有多少只?
15、停车场有卡车35辆,有轿车24辆。开走了17辆,现在有多少辆车?
16、面包师傅做了54个面包,小明买走了19个,小红买走了25。你还可以买几个?
17、车上有乘客46人,到站后下车了19人,又上来了1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18、有45人在做操,其中女生有3排,每排6人。男生有多少人?
19、妈妈买了6袋苹果,每袋8个。又买了27个梨。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水果?20、小明有50元零花钱,他买了3本书,每本9元。他还剩多少元?
21、小兔拔了3堆萝卜,每堆9个,地里还有18个萝卜。小兔一共种了多少萝卜
22、商店上周运进童车50辆,这周又运进48辆,卖出17辆.现在商店有多少辆童车?
23、校园里有8排松树,每排7棵.37棵松树已经浇了水,还有多少棵没浇水?
24、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16筐,下午卖出18筐,还剩12筐.运来多少筐?
25、选择有关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① 有4袋白糖② 有2袋红糖③ 每袋糖重2千克④ 卖出4千克白糖⑤ 还剩多少千克白糖?⑥ 红糖比白糖少几千克?
26、老师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
27、比较下面一组题有什么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然后再解答.(1)食堂里有15袋大米,又买来40袋,现在有多少袋大米?(2)食堂里原有大米42袋,用去27袋,又买来40袋,现在有多少袋大米?
4.二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90道) 篇四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乘加、乘减算式中的特点,发现新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乘加成绩氨基酸
3、使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渗透转化、算法多样化思想,提升数学思维。应用实录:
一、导入新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巧算课程。师:今天的数学微课程我们来进行乘加、乘减计算。【设计意图:本微课程虽然与乘法计算相关,但在计算时可以用巧算方法口算,不用笔算,所以开门见山点明学习内容。】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看这四道题,怎样计算,自己快速心算一下,一会儿我们来交流答案: 6×3+5 7×4+7
8×4-7
9×5-9 师:做完了吗? 生:举手示意。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这几道题大家都是按照顺序先乘后加减计算的吗?有没有可以用不同方法算的? 生1:用竖式计算
生
2、按照顺序一步一步计算
生3:有的能用简便算法——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除法,了解学生自主运用计算的方式,充分了解学情,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继续思考。】
三、观察猜想
师:仔细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 生:有两道题的算式里有共同的因数。
师:大家看看她说的这个特点有吗?红色的两个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和后面的加数是一样的,这样的题我们就可以用乘法的意义转化成一步来计算。
请看课件演示,教师解说:四个七再加上一个七就是五个七,可以用口诀五七三十五来计算。可谓又快又对。师:大家都同意吗?听明白了吗?谁还有问题? 生:同意。
师:都明白了,那现在大家看这个算式9×5-9,能用刚才的方法计算吗?为什么?
生:能。因为他们也有共同的因数9.师:谁能说说它的意义?
生:五个九减去一个九就是四个九,可以用乘法口诀四九三十六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探索算式间的关系,明确巧算的算理,从而归纳出乘加乘减结构模式。】
四、实战验证
师:你明白了吗?试一试,用这个规律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得数。生:8×6+8=56 5×7+5=40 6×4-6=18 9×6-9=45 【设计意图:在及时练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引发思考,激发新的探究兴趣。】
五、灵活拓展 师:这一次增加点思维难度,这道题你会巧算吗 7×4+14 6×5-12 生:说明计算的算理。
生:7×4+14=42 6×5-12=18
【设计意图:通过继续探究,补充上一环节总结的规律。这样环环递进、分层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巧算的策略。】 师:总结规律——
5.二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90道) 篇五
2. 李师傅在一次劳务报酬所得8000元。按规定减去元后的部分按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3. 五年级有女生160人,比男生少20%。五年级共有多少人?
4. 有一袋米,第一周吃了40%,第二周吃了6千克,第一周比第二周多吃300%。这袋米共多少千克?
小学数学几何公式表(理解记忆)
平面图形
图形 名称 字母的含义 周长c面积s
正方形 a-边长 C=4aS=a2
长方形 a-长b-宽 C=2(a+b)或C=2a+2bS=ab
三角形 a---底边h-a边上的高 S=ah或S=ah÷2或S=
梯形 S=(a+b)h/ a- 上底b-下底h-高 S=(a+b)h或S=(a+b)h÷2
圆 r-半径
C=πd=2πr r-半径d-直径
π-圆周率 C=πd或C=2πrS=πr2
d=或d=c÷π
r=或r=c÷π÷2
圆环 R-外圆半径
S=π(R2-r2) r-内圆半径
R-外圆半径 环=S外-S内=π(R2-r2)
立体图形
图形 名称 字母含义 S-面积V-体积
正方体 a-棱长 棱长和=12aS表=6a2S底=a2
V=S底h或V=a3
长方体 a-长
S=2(ab+ac+bc) a-长b-宽
h-高 S表=2(ab+ah+bh)(两个底面)
S表ab+2ah+2bh(没盖)S表2ah+2bh(没底面)
V=abh或V=Sh棱长和=(a+b+h)×4
圆柱 r- C=2 r--底面圆半径
d-底面直径
C-底面周长h-高
S底-底面积
S侧-侧面积
S表-表面积 S底=πr2V=S底h=πr2h
S侧=Ch=2πrh=πdh
两个底面:S表=S侧+2S底
没盖:S表=S侧+S底
没有底面:S表=S侧
空心管 R-外圆半径
V=πh(R2-r2) r-底面内圆半径
R-底面外圆半径h-高 V管=V外-V内=(πR2-πr2)h=π(R2-r2)h
直圆锥 r-底半径
V=πr2h/3 h-高r-底面半径
S-底面积 V=Sh或V=πr2h
比、正比例和反比例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a:b==a÷b(b≠0)
3.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联系与区别:
意义 方法 结果
求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①前项除以后项②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一个数(整数、小数、分数)
化简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一个最简比
最简比: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约数只有1的比叫最简比。
5.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6.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不同点
特征 关系式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变化的量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k(一定)
反比例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x×y=k(一定)
7.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练习
一、对号入座。
1.35:()=20÷16=25()=()%=()(填小数)
2.A、B、C三种量的关系是:A×B=C
(1)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 )比例;
(2)如果B一定,那么A和C成( )比例;
(3)如果C一定,那么A和B成( )比例.
3.4X=Y,X和Y成()比例。4÷X=Y,X和Y成()比例。
4.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0%,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是()。4.向阳小学三年级与四年级人数比是3:4,三年级人数比四年级少()%
四年级比三年级多()%
5.甲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2:3,甲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比是(),甲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比是()。
6.已知被减数与差的比是5:3,减数是100,被减数是()。
7.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距离6厘米,乙丙两地距离8厘米;已知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乙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8.一块铜锌合金重180克,铜与锌的比是2:3,锌重()克。如果再熔入30克锌,这时铜与锌的比是()。
二、明辨是非。
1.一项工程,甲队40天可以完成,乙队50天可以完成。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是4:5。()
2.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比是3:1,则圆柱体与圆锥体一定等底等高。()
3.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数就是乙数的34。()
4.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5.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6.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与比例尺成正比例。()
7.正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8.订阅《今日泰兴》的总钱数和分数成正比例。()
三、选择题.
1.把一个直径4毫米的手表零件,画在图纸上直径是8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
A.1:2B.2:1C.1:20D.20:1
2.已知X8=1.2、8Y=1.2,所以X和Y比较()
A、X大B、YC、一样大
3.如果A×2=B÷3,那么A:B=()。
A、2:3B、3:2C、1:6D6:1
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5.体积和高都相等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它们底面积的比是()。
A、1:3B、3:1C、1:6D、6:1
6.配置一种淡盐水,盐占盐水的20%,盐与水的比是()。
A、1:20B、1:21C、1:19
四、解决问题。
1.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部分与未修部分的比是5:3,又知已修部分比未修部分长600米,这条路长多少米?
2.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图上,两条直角边共长5.4厘米,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3.甲乙两地在比例尺是1:20000000的地图上长4厘米,乙丙两地相距500千米,画在这幅地图上,应画多长?一辆汽车以每小时2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经过乙地,去丙地需要多少小时?
4.学校图书馆的科技书、文艺书和故事书共12000本,其中科技书占,科技书与故事书的比是2:3,故事书有多少本?
5.小明读一本书,已经读了全书的,如果再读15页,则读过的页数与未读的页数的比是2:3,这本书有多少页?
6.每条男领带20元,每支女胸花10元,某个体商店进领带与胸花件数的比是3∶2,共值4000元。领带与胸花各多少?
五、精心操作。
下图是某街区的平面图。
1.学校位于文化广场()面大约()千米。
2.人民公园位于文化广场北偏东600的方向,大约4千米。请你用◎表示出它的大概位置。
6.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温故知新
1新铅笔和橡皮谁长一些,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呢?
新课先知
1.进行估测时,我们可以先目测估计,再实际()测量。2.测量桌面时,我们可以选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你有()工具,你用这些工具测量的结果()。要想测得一样的结果,必须选用()的测量工具。
3.尺子上的“厘米”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厘米记作()。
4.橡皮的厚度大约是()。图钉的长度大约是().5.直尺上从0到2是()厘米,从4到6是()厘米,你发现了什么?()。
心中有数
1.测量单位不一样,测量结果也就不一样,因此,要准确表示物体的长度,就要使用()的测量单位测量。
2.尺子上的()是国际上统一的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厘米记作()。
预习检测
课本第2页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温馨提示
知识准备:生活中的测量知识。
学具准备:直尺、新铅笔、橡皮、文具盒、曲别针和图钉。
老是用 引题:
我们已经学过比较两件物品的长短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几天还要在得知谁长谁短的基础上再准确的进行一下测量. 测量:
1.估测:你们先目测一下一枝铅笔的长度等于几块橡皮的长度. 2.准确测量:注意:1,起点对齐,2,一个挨着一个量
3.就用这样的方法我们选用自己喜欢的身边的物品(橡皮,铅笔,手)作工具去测量一下课桌的长度吧.
4.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呢?(所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结果不一样)5.那我们都用铅笔作为测量工具,再测量一遍吧. 6.直尺上.
7.认识直尺(1厘米有多长,直尺的长度)
直尺的作用
温故知新
1谁来说说有关测量的知识呢?
新课先知
1用直尺测量橡皮时,橡皮的左端和直尺的()对齐,右端落到数字5处,所以橡皮的长度就是()厘米,2.估测一下新铅笔的长度是(),再用直尺测一下是()
3.橡皮和铅笔都是直直的,那么直尺只能测量直直的东西?彩色纸条和毛线能不能测一下呢?
4.毛线拉直后,可以看作一条().
5.用直尺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时,从直尺的()开始画起,画到指定长度数字的地方结束,这就是所画线段.
心中有数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如果从0刻度开始,物体的左端要和0刻度(),然后再看右端落到数字几,落到就是().如果不是就要相减.
2画线段时,一般从()画起,要求画几厘米就画到几.
预习检测
课本第6页练一练的第2题。
温馨提示
知识准备: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学具准备:直尺、毛线、铅笔、橡皮和彩色纸条。
直尺的应用
1.测量物品.2画线段(注意,线段知识的补充)
第二个国际长度单位:米
温故知新
1用直尺测量物体时注意什么,画线段的时候注意什么?
新课先知
1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时,通常用()作单位,()也是国际上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米记作(). 2.生活中的米尺和折尺的长度都是()米.
3.通过观察米尺,知道米尺上有100个1厘米的小格,所以1米=()厘米,或者1m=()cm.
4.用卷尺测量黑板的长度是2米,换作用米尺测量,要量()次?
心中有数
1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时,通常用()作单位.
2米尺和折尺的长度都是().
3米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米记作().4.1米=()厘米.预习检测
课本第8页练一练的第2题。
温馨提示
知识准备:厘米的相关知识。
学具准备:直尺、米尺、卷尺、折尺和铅笔。
米和厘米的换算是重点
分米
温故知新
1用手比划一下1cm、1m大约有多长。2你一步的长度是多长呢?
新课先知
1.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用字母表示是()。2. 1m=()dm=()cm 3粉笔盒的边长大约是()分米
心中有数
1比厘米大,不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可以用字母(()。1分米=()厘米或1dm=()cm,1米=(厘米。
预习检测
课本第2页练一练的第2题。
温馨提示
知识准备:生活中的测量知识。
学具准备:直尺、新铅笔、橡皮、文具盒、曲别针和图钉。
7.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七
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白板展示:超市购物时的对话情境?
教师:同学们,画面中他们在说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引用对话中提到的克和千克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板书:克、千克)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工具——称。
2.认识克(g)。
(1)活动:称称。
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克、2克、3克、4克糖,用手感受下1克有多重。
引导学生感受1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掂。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一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一角硬币重1克,你放在手心内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把小组的硬币放在一起,掂掂,感受有多重。
(3)说说。
通过刚才的掂掂、称称,你们对1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感觉)
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板书:克——g)
(4)议议。
在生活中,计量那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5)填填
学生独立教材第2页“填一填”,并汇报。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读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一袋盐重多少?两袋盐呢?
学生观察:1袋盐重500克。想:两袋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
让学生把两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老师: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
(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得出:
1千克和1000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千克和1000克一样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
(2)估一估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吗?
先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苹果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苹果重1千克,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3个苹果重约1千克)。
(3)称一称
①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千克大米。
让学生先将大米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称出1千克大米。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②小组合作用盘称称出2千克大米。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③教师巡视: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个苹果和3个萝卜有多重。
(4)填一填。 6kg=( )g 7000g=( )kg 11000g=( )kg
教师指名回答,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称一称
学生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1题。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8.二年级下册数学计划 篇八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1、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用数学解决问题。
2、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六: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七:教学进度安排:
内容 课时
解决问题 6
表内除法(一) 13
图形与变换 5
表内除法(二) 9
万以内数的认识 8
克和千克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8
统计 3
找规律 3
9.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篇九
(数学)学科第(四)册教材北海小学 刘盛均
一、教学重点: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4、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5、通过“拨一拨”等数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一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6、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7、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8、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9、能够按要求在之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10、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用统计图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11、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统计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带有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4、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5、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6、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7、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以及1千米有多长。
8、能正确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以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9、建立起角的概念,从直观上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10、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11、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12、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13、灵活运用连加连减等有关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
14、根据实例,读懂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预测。
15、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知识要点:
1.第一单元“除法”,本单元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通过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的情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题),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两步解答时,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能掌握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
3.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四、本册教材与已学教材的纵横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
◆ 乘法的认识与乘法
口诀
◆ 除法的认识与用乘
法口诀求商
一、除法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 除法竖式的书写
◆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 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
二年级上册
◆ 一位数除两位、三位数的除法及实际应用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100以内加减法及应用
二、混合运算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
→
三年级上册
◆ 乘除法中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实际应用
◆表内乘除法及实际应用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
◆ 辩认东南西北4个方向 ◆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三、方向与路线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 辨认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 会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
四年级上册
◆ 在具体情景中用数
对来表示位置
◆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
确定物体的位置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 百以内数的认识
◆ 在具体情景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
四、生活中的大数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 万以内数的认识 ◆ 万以内数的读写 ◆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 大数的实际意义及估计
→
四年级上册
◆ 认识更大的数
五、测量
一年级下册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 20以内加减法以及其应用 一年级下册
◆ 100以内加减法及其应用 ◆ 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 认识厘米、米 ◆ 单位的估测和测量
→
◆ 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 掌握分米、毫米、千米等
之间的简单换算
◆ 感受1分米、1毫米、1千
米间的实际长度,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 估计物体的长度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三年级下册 ◆ 认识周长
◆ 计算长方形、正方
形的周长
六、加与减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
◆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 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
三年级上册
◆ 一位数乘除两位、三
位数的乘除法及其应用
七、认识图形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下册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认识
→
◆ 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 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 图案的欣赏与设计
→
四年级上册
◆ 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 认识平角的周角 ◆ 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四 四年级下册
◆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八、加与减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下册
◆ 100以内数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及其应用 二年级下册
◆ 三位数加减法及其应用
→
◆ 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
减混合◆ 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
三年级上册 ◆ 一位数乘、除三位数及其
应用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 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象形统计图与简单
统计表的认识
九、统计
◆ 读统计图表 ◆ 认识条形统计图
◆ 能对统计图表进行简
单的分析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三年级下册 ◆ 认识平均数 第二学段
◆ 认识折线、扇形和复式
统计图
◆ 认识中位数、众数
→ →
五、预计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或难题以及解决的策略:
1.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认识“千”“万”两个新的计数单位时,教材安排了数小正方体木块的活动。“一个一个地数,数10次是10个”,“每10个是1排,一排一排地数,数10排是100个”,“每100个是一层,数 10层是1000个”,“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使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具体的几何模型,更好理解“千”“万”的实际含义。教材还安排了“说一说”活动,笑笑问:“一本书有100页,10本这样的书有多少页?”淘气问:“我校大约有学生一千人,像这样的10所学校大约有多少人?”激起学生对“千”“万”的想象,有利于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
2.通过实际测量,认识分米、毫米和千米
在学生已认识米、厘米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两次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第一次量出铅笔长10厘米,引出10厘米就是1分米;第二次量出铅笔长6厘米多3小格,引出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并通过比一比,1分米大约手掌这么长,1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使学生对“分米”“毫米”有具体的认识。通过“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 000米大约有多少步?“想一想”1 000米大约有多长?通过想象,使学生对“千米”有所认识。笑笑说:“操场长100米,有10个这么长就是1 000米”。淘气说:“我回家大约要走1 000米的路,也就是1千米。”使学生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3.分析统计图表,看到发展趋势,做出简单预测
根据小军1~7岁身高增长情况统计表,讨论三个问题。(1)身高和年龄有什么关系?(2)什么年龄长得最快,什么年龄长得最慢?(3)预测8岁时,小军可能有多高?这就要分析小军身高增长发展趋势,才能做出预测。练一练中根据某商店10天电脑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三个问题。(1)哪天卖的多?哪天卖的少?(2)一周内大约卖了多少台?(3)预测接下来的周六、周日、周一可能各卖出多少台?这就要要求学生看到一个周期,第一周的周三到下周的周二是一周,第一周的周四到下周的周三也是一周……根据一周中的销售情况,预测接下来的三天各卖出多少台?能看懂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是现代公
民重要的数学素养。
六、整册书的教学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我有以下教学设想: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10.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 篇十
李寨小学 韩翠平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又过去了,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也如期举行。下面是本次考试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原有人数21人,参考人数21人。总成绩1766.5分,平均分84.12分。合格率100%,优秀率52%。整体情况良好。
二、题型难易度及覆盖面的分析 随着课改的深入,考试评价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做相应的改变,突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关注;在发展性上,积极寻求试题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加大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知识的考查力度。具体而言,此次命题题量大,题目类型琐碎灵活。不但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及口算、笔算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考察了学生认真审题及细心答题的习惯。考生卷面得分率及失分状况分析 试卷共分六个大题:
(一)填一填。共15小题。其中出错最多的是第13,15题。这两道题是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出错原因是部分学生没有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学得不扎实。
(二)算一算
这其中又包括用竖式计算和脱式计算,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失分较少。
(三)画一画
画一个开口向下的钝角和一条比1dm短6cm的线段。都是平时练习的内容,学生掌握较好。
(四)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因为数字信息较明显,学生失分率较低,正确率较高。
(六)解决问题。共5小题。特别是第5小题,此题本身不难,但是大部分同学看不懂图,造成学生失分率比较高,看来在今后教学中应进行看图题的强化训练。
三、几点反思:
1、低年级学生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
3、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
11.二年级下册数学总结 篇十一
第二小学 杜丹丹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3班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几个不足龄生和学困生基础比较薄弱,作业脏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也比较慢。回顾过去的一学期,有成功,有困惑,现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将本人对这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精心备课:学期初,我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二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新授课练习课要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这样能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2.认真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
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在处理课后练习时,遇到半图半文字的题目时,我就让学生编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培养他们的编题能力。在遇到一道题里有几个问题时,我教给学生如何解答这种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我还利用每节课的前3至5分钟进行口算练习,让同学熟能生巧,经过这样的练习,我们班的口算和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3)温故知新,及时复习。根据小学生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4)努力构建知识结构。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结构,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及时批改: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二、特别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
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此外,从座位的编排上着手,一个优生帮带一个差生,课上相互学习互相帮助,让优生帮带差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中采取灵活的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同桌间相互交流,达成共识,课上没有完成的作业让优生课后加强管理,督促差生课后逐一检查落实。
三、恰当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赞扬和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使学生体会评价带来的快乐,从而愿意评价,喜欢评价,积极评价,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过程中来。如你真棒!你的字写得真漂亮!你这个想法真了不起!你说得很流畅!你们小组合作得很好!你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多有创意的想法!你真聪明!……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集体的凝聚力。
当然,在工作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高,在教法上还有待提高。今后,我会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虚心学习,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完善自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取得更好成绩。
【二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90道)】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应用题(300题)11-13
数学一年级下册应用题08-19
二年级数学期末下册07-31
二年级数学下册论文08-14
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二06-16
二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07-23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09-10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10-07
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12-11
二年级下册数学二、四单元答案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