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读后感

2025-02-02

刘备三顾茅庐读后感(6篇)

1.刘备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一

《刘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人人皆知,个个都晓,刘备礼贤下士,广行仁义,经徐庶介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为军师,从此运筹帷幄,巧用智谋,大展辉煌。刘备三次去请孔明,不怕辛苦,真心实意,才使得孔明愿出山相助。第一次,小童告诉刘备,先生出门去了,他没有失兴,勒马而回。第二次,时值深冬、天寒地冻、阴云密布、大雪纷飞,诸葛均告知刘备,孔明已被朋友约出去游玩了。此时刘备也没有泄气,留下一封信离去。第三次,转眼又到了冬天,刘备三兄弟再次前往,不巧孔明正在睡觉,而刘备并没有将孔明叫醒,门外站一个多时辰。孔明才醒来,刘备大礼相拜,倾诉衷肠,孔明深感热忱仁义,愿与相助,刘备如鱼得水,为历史留下了风光的一页。刘备心胸宽阔,彬彬有礼,不像张飞性子急,动作粗鲁,没有忍耐性。刘备凡事都是先思考,不急燥、很理智。他觉得想见贤士而不用正确的方法,是不行的。孔明是当代圣贤,不能随意召来。

读完本文后,我觉得自己一定要像刘备一样,遇事冷静,再困难的“敌人”也要将它降服,不要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对自己要有信心,对事情要有把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二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顾茅庐读后感1

记得刚开始寒假时,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我的感触很深。

我认真地读着,我被“三顾茅庐”这个的画面吸引住了。因徐庶帮刘备打了胜仗,曹操的谋士设法将徐庶骗走。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于是,刘备打点行李,便与关羽和张飞一起来到了隆中卧龙岗。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时才回来。听完,刘备觉得惆怅不已。几天后,刘备又去拜访时,却只见到了孔明弟弟诸葛均,刘备无奈,只得怏怏不快离去。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孔明。此时张飞、关羽劝刘备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而刘备却训斥了二人。到了孔明的茅庐,刘备得知孔明虽在,可正在午睡。当孔明醒来,发现三人便急忙召进屋。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情急流泪,说:“天下大乱,百姓苦难深重啊!”孔明被刘备的诚恳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邀请。

我觉得张飞性格急躁,风风火火的,因为他不愿再等候,而说:“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我觉得这段的意思是:哥哥不对,我看这个农村的人,不会是人才,他如果不来,我就用麻绳把他捆来!

关羽有些不识人才,因为他低估了诸葛亮的智商:“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这段的意思可能是:哥哥两次亲自去拜访,这个礼节太过分了,我觉得诸葛亮名不副实,所以躲起来不敢见你,你为什么要这么尊重他!

我觉得刘备很尊重人,他对童子说:“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说诸葛亮在午睡,他就恭恭敬敬地等候。

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不管我们多么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也会成功。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三分国家,最后取胜的策略,我觉得他是一位多谋多才,智商超高的人,我真的很佩服他!我们一定要向刘备拜访诸葛亮一样,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学习,这样我们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

三顾茅庐读后感2

你们一定听过《三顾茅庐》的故事吧!这故事主要讲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一共请了三次。果然第三次请到了。

我觉得这刘备很有诚意,他甚至跪了下来,可他毕竟是皇叔啊!岂能这样?

我觉得这个诸葛亮肯定是个人才,他竟然能让刘备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反复求请。可见诸葛亮的能耐不小啊!由此也看出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的人才观。

在现代社会,人才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加重要,古话说:“不拘一格降人才”。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重用,还要为人才提供一个舒适的.发展环境,还要有好的工作,还要让他吃得好、穿得好、睡得好,小孩上学无后顾之忧。要把人才真正放在眼里,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顾茅庐读后感3

星期六,我读了《三国演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三顾茅庐》。

这篇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刘备、张飞和关羽想去请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成为他们的军师,就到了诸葛亮居住的地方——卧龙冈。三人遇到了几位农民,正在唱着动听的歌谣,他们问:“农民,是谁创的词?”一位农民回答:“是卧龙先生。”刘备听到后,心里增加了一些敬佩,三人到了诸葛亮门前,刘备轻轻地敲门,出来了一位童子,刘备从童子口中得知,诸葛亮不在家。

过了几天,有人说诸葛亮回来了,并回到了家中,三人再次来到诸葛亮的家,在门口听见读书声,过了一会儿,一位先生出来了,可他并不是诸葛亮,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三人只好回去,又过了几天,三人又去他家,看到诸葛亮正在午睡,就在院子里等,过了很久,诸葛亮醒后见到刘备,刘备流下眼泪,请他出山,帮助他完成大业,他被刘备的诚意感动,就成为了刘备的军师。

我很敬佩刘备诚心诚意、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顾茅庐读后感4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的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是中国礼贤下士的代表范例,表现出刘备刘皇叔的求贤若渴。

《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都很了解了,故事讲的是刘备三次登门诚邀诸葛亮帮助自己成就帝业,三次拜访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最终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蜀国。这份诚意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觉得遇得明主,所以甘愿为刘备打天下。我们现在对待人才的诚意不也应该跟刘备一样吗?就像是近些年来全国各地企业单位招揽人才的决心,有的是高薪,有的是送房,有的还能帮你把爱人的工作和子女教育连带一起解决。钱不是万能的,唯有情才能打动对方,了解对方家庭情况,顺带把对方后顾之忧都解决了,这不是现代版“三顾茅庐”表现出来的诚意吗?真诚是打动对方心房的钥匙,这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尊重和重视,更多是人文关怀,解除后顾之忧的战士才能在战场更加投入。

刘备的成功与他对待人才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虽然蜀国最终被灭,但这其中有很多历史原因。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人跟人之间的真诚和尊重都是最重要的。

三顾茅庐读后感5

最近,阅读了《三顾茅庐》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很深。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华、学识,就去隆中请诸葛亮辅佐他的故事。第一次去请,诸葛亮出去了,第二次又去请,他又外出闲游去了,第三次再去,诸葛亮在家,终于相见。诸葛亮看刘备诚心求贤,就答应辅佐他成就大业。

在我眼里,刘备是很谦虚大度,有毅力和恒心的人。他很珍惜、尊重人才,为此,不辞劳苦,“三顾茅庐”,最终求得了经世之才,为建立蜀国奠定了基础。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四年级之前,我的字写得非常难看。虽然看起来是整齐的,但写的是歪的,瘦长瘦长的,而且没有笔锋。直到四年级,跟书法老师练了一次,很好看,当时我都很惊讶,心想:这是我写的字吗?这时,我才下定决心,要好好练字。开始,是练字打卡,现在我每天练一首古诗,写的字与以前比起来,感觉完全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3.《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三

它讲了东汉末年三国的开始和结束。我读了许多篇目,但让我叹为观止记忆犹新的是《三顾茅庐》这一篇。

刘备屡屡失败后,遇到司马徽,他告诉刘备:“你虽已有猛将,但唯独缺谋士,你如果能得到卧龙,雏凤其中一人即可得天下。”没多久,一个叫单福的人前来投靠刘备,他帮助了刘备多次打败曹操。曹操见其才华便以他母亲来要挟单福,单福不得不离开刘备。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诸葛亮在隆中居住,君主可寻他做军师。”于是刘备便与关羽和张飞一同前往。时间很巧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三次遇到了,刘备在经过重重考验后终于请出了诸葛亮。

从此故事中,我读到了刘备坚持前去的求贤若渴的精神和在请诸葛亮时的诚心。但我又何尝又这份坚持的信念能?在学校我认真学习;在生活中我报了古筝,跳舞,奥数等等课程,我常常偷懒这不练,那不跳,这些不会算得都去问哥哥,从不好好想想这题我会不会。最终报复来了,跳舞和古筝越来越差,奥数考试也不及格。但我读过了这一篇目,我懂得了坚持。于是我从新开始学习,这些课程也恢复了原来的成绩。

4.《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四

刘备是汉室宗亲,他看到天下大乱,就立下雄心壮志,要统一天下,但苦于没有一个好的军师给他出谋划策。他听说在卧龙冈有一位叫诸葛亮的,才华盖世,就想请他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二人,连去了两次,都没有见到。第三次去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就在台阶下恭恭敬敬地站着等了两个多时辰。最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执着所打动,同意出山。这才有了以后天下三国鼎立的格局。

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刘备的执着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他的这种精神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听妈妈说,她小时候曾经自己要求学习小提琴,一开始还兴致勃勃的,但老师每天只让妈妈练习最基础的拉单根弦,对动作要求也特别严格,这样一练就是一个月,妈妈觉得手指疼痛,手臂酸胀,心里就打了退堂鼓,前后只学了半年,就放弃了。直到现在,妈妈想起这件事情,还追悔莫及呢!

我学习钢琴,也是小时候订下的目标,到现在已经快七年了。老师总是给我布置好听但很难弹的曲子,在练习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困难,有些音总也弹不对,有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不学了。但是妈妈一直鼓励我:“对自己订下的目标应该有执着的追求,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你不能走我的老路啊!”而我看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后,更加懂得了对自己的目标执着追求是多么重要!

5.读三顾茅庐读后感600字 篇五

话说诸葛亮是世间难得一人才,刘备一心想请诸葛亮协助自己统一国家。一天,刘关张三人来到隆中,但诸葛亮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第二次他们又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但是刘备没有放弃,他们第三次来到隆中,刘备步行前往。刚好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便等诸葛亮醒来,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是什么能让诸葛亮感动的,想必是刘备的真诚。他用实际行动向诸葛亮证明自己是真心希望他能出山协助他干一番大事业的。有了作文Www.ZuoWEn8.Com/三顾茅庐的真诚才有后面诸葛亮报答刘备知遇之恩,为刘备出生入死,三分天下。

真诚在生活中会收获很多,就可能被深深记住。补习班里豆豆是个爱哭的女孩,只要舞蹈老师动作大一点她就哭,最后都不愿意进班级。下课后我偷偷跑出来坐在豆豆边上,安慰豆豆不要害怕,实际上我们都会有点疼,打开了就不疼了。豆豆刚开始还有点胆怯,但在我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加油下,看到我如此真心诚意的帮助,她终于克服困难。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闺蜜,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克服困难,互帮互助。

6.《三顾茅庐》名著读后感 篇六

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刘备没有白跑。诸葛亮果然在家,但正在休息,刘备便站在门口等候。大约过了两个时辰,诸葛亮终于现出庐山真面目,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刘备听完立刻觉得茅塞顿开,恨不得马上依计夺天下。诸葛亮也决定出山辅助。

诸葛亮是一个旷世奇才,本可以闲云野鹤的度过自己的一生。可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不但出山了,而且追随刘备几十年出生入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忠心耿耿的颂歌。诸葛亮是幸运的,饱学知识后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给自己创造了充分发挥的机会。

上一篇:世界标准日活动方案下一篇:公司集体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