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2024-07-07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共15篇)

1.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篇一

宝箴塞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刘春兰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形势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评价体系也应不断完善,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适应时代和形式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多年的班主任,我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一同探讨学习。

一、评价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要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其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成为新课程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定学生操行评定办法(奖罚办法)。第一学期:学习20分,纪律30分,卫生30分,活动20分,学期初,学生制定个人目标,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根据目标调整分数,第二学期学习30分,纪律25分,卫生20分,活动25分。

(一)、思想品德素质评价。中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首要内容,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我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学生德育纲要》、《中学生手册》、《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纲》等有关法律文件,并结合当前时代要求及学校实际而制定的。我在进行思想品德素质形成性评价时,每学期初、期中、期末三次。主要途径是上好思想品德评价课,在评价课上,进行形成性评价,诊断性与综合性评价,这是学生参与评价的重要阶段,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鉴定的重要一环。作为班主任的我与思想品德课教师都注意学生参评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引导学生用辨证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自己、看待同学,并且通过导评,学生自评与互评达到激励目的,其基本结构是:教师导言——学习评价内容和标准——典型自评、互评——分组自评与小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二)、科学文化素质评价。对于上级规定开设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都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组织班级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期末考查,进行学期总评。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语文、数学每学期评价两次,其它学科评价一次。从上课、听课及提问、发言情况、带齐学具、预习复习、作业完成情况及作业质量、坐姿、课外阅读、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节奏等方面全面考查,给予综合评定。对于音乐、美术、社会、英语和科技活动的评价,在教育学中进行,我均采用三次评价:自然注重操作课上的个人和小组合作的表现,最后进行综合评价;音乐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美术主要采用作品展方式进行;英语主要是对话与表演。科技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制作展览方式进行评价。

(三)、身体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评价。身体心理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而身体素质又分体育、卫生习惯和体育运动成绩两个方面,每天对学生进行卫生检查,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大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评定,坚持平等与发展性原则,在肯定学生外在行为的基础上,把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以概括、升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劳动技能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与习惯及劳动技能的初步掌握情况,劳动课成绩,由劳动课教师随堂进行三次评定,期末得出成绩。

(四)、记录成功的足迹,抓好学生奋斗的契机。在这一栏中,我充分利用班会、日记、书信等许多形式和激励手段,对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发展,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动机得到形成、深化和发扬。

总之,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内容,如何搞好评价,将关系到学校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共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搞好素质综合评价工作而努力!

2.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篇二

一、口语能力的评价

我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利用课前5分钟演讲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口语活动要求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评价方法有二:可以让学生之间互评, 评价要点包括说话的语速和声音, 说话的态度, 说话的流畅程度等等。可以提前给每位学生一个评价表, 要求填写口齿是否清楚, 问题是否明确, 内容是否有中心和礼貌用语等等。

二、阅读能力的评价

在阅读教学方面要注重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引导学生从中感受人情美、人性美, 从而塑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是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注重对学生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的考查。在阅读中, 除了看学生是否掌握必要的字词知识、作家作品知识外, 重点要考查学生是否形成了自己阅读文章的方法:将整体阅读与重点语句赏析结合起来, 将文章的语言美与理解文本内容结合起来, 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理解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一些独到的感悟与独到的见解, 逐步形成独立与文本对话习惯, 提高自己的评价与审美能力。

三、写作能力的评价

作文, 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考查学生的写作, 不单要看最后完成的那篇作文, 还要看写作之前的准备情况。我采取了同学之间互评互互评法、自评自改法、习作上墙大家共同评价等方式, 以利于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操作方法:两节课连上, 中间不下课。前20分钟讲方法或讲评, 中间40分钟作文, 最后30-40分钟互评自评自改。在互评的30-40分钟时间里, 最后的5-10分钟是“自评自改”, 也就是接着互评的传递, 在剩下的5-10分钟的时间里, 很自然地将作文传回本人进行“自评自改”。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训练了师生对写作能力的评价, 也加强了语文素质教育。

四、综合能力的评价

重在过程评价。教师首先应该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是否认真组织, 是否努力尝试整理材料表达观点。只要学生在以上各个环节中有一两处下了工夫, 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使学生的活动是失败的, 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 他在实际操作中也就运用了多种知识, 锻炼了各种能力, 积累了多种经验, 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东西, 都是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不求全责备, 不求毕其功于一役。不要希望在一次活动中进行全方位的能力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做出整体规划, 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各项不同活动逐步引导学生全面培养发展自己的能力。因此, 每次活动之后, 只需就学生的一点最佳表现给以评价 (如学生的口语表达、写作、材料整理等等) , 不要求面面俱到。

3.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篇三

在教学中,我们大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先学会评他,进而评己。这样能使学生变评价的客体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消除评价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既培养了学生客观评价自我与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又使学生在评价中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改正错误和缺点,很好地消除由不当评价引发的负面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班会课,围绕一个主题如诚实守信、文明礼仪等,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教师只要先教给学生评价的相对标准、方法,再做宏观指挥,具体指导即可。而学生对自己扮演评价者的角色很惊喜、很激动,更是从心里想把这一角色演好,他们会很认真、负责的评价,会提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而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与学生交流其评价的合理性并指出不到位的地方,学生自然很乐意的接受,无形中既能提高其评价能力又能促使其改正缺点不足。

另外,让学生甚至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反思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各自的看法并交流。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的调控者。这样,在多元化主体的参与下,把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才能使教育评价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

二、努力实现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实际上,评价的内涵与外延远远丰富于考试,对孩子产生影响,能促使其发展不仅仅局限在考试方面。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要善于拓宽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外作业、与他人交往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对自身现在和未来的期望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内容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无处不在、随处可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生在师生每日交往中的全面化评价及其评价信息的传递对孩子的影响,其实远远大于次数有限的考试及其分数。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从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各项素质,促进、激励学生素质的发展。

三、努力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更突出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这也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主要趋势。这一变化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比如:我们可以让自评、班评、家评和师评相结合,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参与;借助学生周记、师生谈话、教师观察、杰出表现记录、测验考试、集体评议、家校联系记录册;通过语言、文字甚至神态等方式,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笔者认为,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我认为,《教海漫记》中于永正老师的一个做法令人颇感有趣,他有时在批改作文后为了以示表扬,画上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以示表扬。还有的低年级的教师的批改也有其独到之处,他们在学生的作业后面画上一个笑脸,以示嘉奖。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句句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满载而归,又满腔热情开始下一次作业。可以说,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不仅能有力地控制教师的教学,为教学指明正确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能激励、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四、努力实现评价的全程化

教育是基于学生素质发展的活动。人的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并通过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要素在新的环境下不断更新、重组、调整、发展为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这一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单纯的教学结束后进行的教学评价会导致师生不能内控和调节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不能有效地反馈信息。因此,评价必须伴随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校学习前评价、学习中评价和学习后的总评价,在校外的家庭评价和社区评价等。通过一定的途径,准确、系统地进行日常观察并做好记录,及时将评价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使学生把每次评价都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不断促进、激励学生发展。

教师要大胆地创设情境,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调动身边的能动因素,给予学生一个客观、全面、合理的评价,最大可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快乐。

4.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篇四

摘要: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及时、有效、全面地评价不仅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及时启发、鼓励和帮助学生,而且是教师把握住指导学生的有利时机,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美术的行为有一定的认知评判,明确努力的方向,有利于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而传统美术教学评价只注重结果而不关心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会使学生慢慢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但对于小学美术新课程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一直没有一个比较可行可供参考的方法,通过这些年的美术教学,我总结出了一些比较可行的方法,供同行们共同探讨。我主要是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几方面进行评价,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再师评来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地评价,切实起到评价启发、鼓励和帮助学生的目的。

关键词: 鼓励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美术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乐趣,了解美术语言基本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乐趣,美术教学评价则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学、及时、有效、全面地评价不仅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及时启发、鼓励和帮助学生,而且是教师把握住指导学生的有利时机,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美术的行为有一定的认知评判,明确努力的方向,有利于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而传统美术教学评价只注重结果而不关心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会使学生慢慢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但在教学中对于小学美术新课程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一直没有一个比较可行可供参考的方法,通过这些年的美术教学,我总结出了一些比较可行的方法,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我们要了解儿童,转变观念,提高审美意识。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儿童画有如下几个特点:

(1)、用色、用线大胆、果断、单纯。(2)、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很多印象成份。(3)、随意性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在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儿童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

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价孩子们的作品。

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差异很大,但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对他们采取适时、准确并带有一定倾向性的评价,往往可以起到诱导、强化、甚至定向的作用,有时甚至可能成为他们立志、成才的重要契机。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特别是过程中的激励。教育评价过程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并通过评价不断激发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动机,从而使教育评价过程成为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美术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对过程的评价,而不应该只看一幅画或几次作业的效果。应该从多维度多角度进行肯定和鼓励的方式进行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及其成果有信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意向,有利于学生形成学习美术持久的兴趣。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审美尺度,从作品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增强。为探索美术作业的有效评价途径,我们把评价职责落实在师生双方。

对于每一个学生,我们应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可以从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维度,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再师评来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地评价,切实起到评价启发、鼓励和帮助学生的目的,立足全人发展。成长记录袋可以挂于教室之中,便于教师、学生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于每一次奖励都要贴或印小红花或其他奖励性标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创作欲,促进美术教学的开展。

首先,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表现是教师评价关注的焦点。如参与意识、合作态度、作品赏析、对环境对生活的美化、对周围环境美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认识水平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参加各种与美术相关的比赛参与情况也可作为评价的一方面。

在评价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行为及创造,要及时用肯定和鼓励的方式进行评价。比如鼓励性语言和期待的目光以及精神上的支持,更多的表现机会等,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因为评价往往与他们的待遇、名誉、和情感生活密切相关,以及是否能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使美术课程的评价,更能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特殊魅力。比如在美术(冀教版)小学一年级第二册第九课《圈圈乐园》一课的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在制作中我及时帮助鼓励学生,最后在评价中对制作过程和结果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最终给予不同的奖励。如:“最佳合作奖”,“最佳创新奖”,“精巧细致奖”,“最佳作品奖”,“颜色搭配漂亮奖。”“制作干净奖”等。这些奖励由教师或小组长及时记录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并将作品保存与每个学生的“百宝箱”中,作为期末个人代表作品展览预备材料之一。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展活动,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小组协作精神,并教会了学生珍惜积累自己的作品的习惯。而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最后的评价中每一小组都有奖励,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打消积极性,还可以更加发扬自己的优点,对学生起到了及时的鼓励作用,这对于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其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我们可以从每节课需要准备资料情况,作业完成的是否认真及效果情况、方法是否多渠道、是否有创新精神等诸多方面对每一阶段的全过程进行整体性评价。

美术教学中坚持以鼓励为主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集体成果有信心,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向。因为鼓励是信任,是一种美好的情绪。当学生感到自己处于温暖而可靠的信任中时,努力做得更出色就是他的动力。信任给他的心情舒畅使学生把内心潜在的美好东西发挥出来了。

前苏联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为了证明人的心理导向会挖掘人的潜能做了一个试验。他在一所普通学校选了三名普通学生,然后宣称他们智力超群,前途不可限量。若干年后,这三名学生都成了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其实那三名学生并非智力超群,而是因为良好的自我意向产生了自我暗示,从而激发学生发挥出潜能,创造了奇迹。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切忌把技能技巧的传授放在首位,不应以“方法不对”、“画得不像”等冷冰冰的语调区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可圈可点之,包括说的和做的,即使只有一根线条处理得好,一块颜色搭配得漂亮,教师也应毫不吝惜自己的微笑和赞语。即使画坏了也要鼓励学生再画几幅。教师在评价时还要做到认真诚意,具有可信性。惊喜的语调、反复的表扬,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等,能起到鼓励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

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他们是发展的主体。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学校教育、家庭生活、社会环境及个体努力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差异,甚至出现很大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个是个体间的差异,既不同学生身上所具有的素质存在差异;二是体内差异,每个儿童在自己独特的整体素质结构中,总会表现出来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弱点;三是阶段间的差异,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表现出各阶段的不同特点;四是群体间差异,班与班、校与校等群体间也会表现出差异。面对这些差异的教育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评价标准显然应该是不同的;就是对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学生和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也应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时即强调过去与现在做比较,不做简单的横向比较。在每次的作业表扬栏里,既展出画面很完美的作品,也展出某一方面处理得较好的作品,更要选出很多进步了的作品。这样比较注重原有基础,有利于激励各类学生的进步,有利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根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理解儿童的眼高手低。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作业评价中要因人而异,标准不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他们的个性在艺术创造中得到自然发展。尊重程度差异,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完成富有个性的作业。教师要及时发现闪光点,进步点,即使画坏了也要鼓励学生再画几幅,允许大家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让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教师在评价时还要做到认真诚意,具有可信性。惊喜的语调、反复的表

扬、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等,都能起到鼓励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通过评价,让他们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乐趣。

第三,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作业的完成效果,作业的欣赏评述,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理解能力,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以及学生所能了解的美术知识的多少及应用情况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及同学及时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按正确的方法学习和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知识与技能方面评价,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评价中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小组座谈等方式,更能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明确自己需要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具体的评价形式可以:

(1)、学生自评。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画讲讲构思,自我评价。然后,同学互评,而同伴的建议,学生更易于选择性的接受。人与人之间思维角度、方式的差异对同一事物理解和解决方法不尽相同,别人的建议,也许正是自己疏忽之处,很可能会使自己耳目一新,顿开茅塞。评议者既为他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加深了对别人作业的理解,更是自己的口头再创作,同时对自己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

(2)、师生共评。通过共评,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建构,鉴赏能力的提高,可谓一举多得。每个学生都在何老师对他的评价。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好为好?你认为他有没有创意„„

(3)、作品展评。将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优劣比较,一目了然,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优点。同时,将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修改,力求完美。还可举办代表作展览。

(4)课外展览。大多数专业艺术家都有代表作品,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其艺术才能和艺术造诣。我们在课外活动中就可以开设一个美术长廊,以展示学生的代表作。这么一来,就可显示学生个人的绘画才能,证明他的进步和成长,更能以丰富的信息,准确地、系统地表现个人的成绩。方法可以有学生个人自选代表作品,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挑选出能代表自己的最佳作品;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从学生作品中选;由学生组成评选小组对参选作品评分。这样为学生美术成绩的进步提供了十分具体的有代表的证据,鼓励学生健康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5)作业批改。这一形式不能因为课堂上的讲评而简化,这样会令未能在课堂中展示作业的学生觉得得不到关注,令无力修正的学生得不到指导,教师应利用这一时机,用铅笔圈点加简短评语的方法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评价。当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时,对学生点滴进步给予充分及时肯定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了,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没有一个学生因为绘画基础差,动手能力差而怕上美术课的。相反,他们都被作为一个个不同的个体而深受尊重,自觉地沿着不同的成长轨迹而不断发展。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一句名言: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评价中教师要及时发现每节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通过教师或小组长及时记录,作为期末终结性评价的参考。评价的结果应是一个全程的评价。

课程标准中美术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只要我们本着保护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及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画、敢做,那么,我们的评价过程就不会偏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作用也就真正的落实到位了。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注重将儿童天性中固有的,同时又是美术活动所必须的人格整体性、创造性等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着眼于儿童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学习美术的具体目标就是用美术语言基本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所以,在评价中要立足于全人发展的根本宗旨,以适应学生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美术新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

《美术教育学》

《学习的革命》

5.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篇五

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江苏 淮安 ●成艾梅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地改革。今天的评价是全面的评价,是贯彻在师生互动全过程的评价。它既包含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也包含对学生个性、人格形成的过程性评价。在新课程教育教学中,随着师生交往与对话的进行,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随着从讨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变化,学生的认知态度和情绪,也因教师的评价而变化。教师恰当适时的评价,可以巩固学生思考、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成果,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调动学习的兴趣,强化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我认为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评价应该真诚、真实

任何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理解和爱。作为十几岁的青少年在这方面的需求更为明显。他们遇到事情或难题时,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回应。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一旦得出答案往往都比较兴奋,急切地想要表达,这时候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尽情地表达。无论学生回答正确还是错误,教师千万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他们的错误,而要运用真诚、和蔼、亲切的话语给予他们客观、公正、真实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但是在表示真诚的同时,教师切记用华而不实,夸大其词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学生回答是希望通过教师的指导或同学们的纠错,及时得到正确的答案,。如果教师这时给出的评价不恰当,高出标准,学生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状态。

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绝不能把学生的错误敷衍或搪塞过去,更不能一律用“OK,你真棒”来评价,否则,可能给学生造成一种虚假或造假的感觉,从而使评价失去了导向、激励的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在科学面前严谨求实的意识和态度。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给予真实的评价。在评价的语言上注意体现艺术性,使学生在了解错误的同时,也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同时收获成功的快乐。

二、评价要善于启发、延伸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教师这时绝不能一股脑儿把答案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提出与结论相似、相近的问题,为学生搭桥,为了学生悟出结论,给予简明的解释与启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与思维加工,感悟问题的真实含义。譬如我在教学《老山界》一文时,有这样一句话:“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让学生理解这里的“抢”的含义,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出“红军饿了”。这时我们教师就不能简单地评价学生错了,而要引导学生联系红军当时的处境,前面的山路艰险,后面又是追兵,所以一个“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的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教学论文 )文字表层的意思学生理解了,更深层的内涵也把握了,教学的任务也顺利达成。这里,教师评价的启发、延伸让学生真正成为了问题的思考者,研究者,达成者。

三、评价要及时、准确

在小学到初中这一阶段,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表现出不稳定性,当学生受到干扰自我意志消沉而导致情绪消退时,教师要及时予以激励性评价。

平时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细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情绪表现不正常时,教师实施及时评价,把该生平时的点滴进步及时整合,唤醒他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动力。面对难题,要让学生始终充满自信,让他们挺起胸膛,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在学生失败时,多说几句“失败是成功之母”“跌倒了,再爬起来”“不经一番寒彻苦,哪得梅花扑鼻香”等这些激励性的评价,它们可以让学生情绪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不过,这种激励性的评价要适度,恰当,到位。不能让学生产生表扬依赖心理,那样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

四、评价要多元、多样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自己崇高的敬业之心善待学生,用多元发展的理念关注与悦纳学生。学生“出错”时,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教师的首要任务要帮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在精神上给他们以支持,让他们意识到“出错”是必然的。无论“出错”多少次,都要帮他们分析“出错”的原因,肯定他们在某个方面的优秀表现,鼓励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挥自己的优势,鼓足勇气战胜消极,这样学生就有可能从“出错”中走出来,一步步走向成功。

评价不仅仅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家长、社会、同学、朋友等方面因素的参与,评价的行为不仅可以是语言上的,还可以表现为行动或物质的。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运用,评价的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真诚、真实性评价,有利于学生认清自己,找准方向。当学生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时,教师的评价要带有启发、延伸性,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索与研究。当学生的情绪消极时,教师的评价要及时,用准确的话语,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实现身心共建。多元、多样的评价能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大家对他的关心与爱护,让他们始终坚信自己能成为一名成功者。无论采取哪种评价,都要用“爱”来评价,提倡“微笑”评价,让学生在充满真爱的学习与生活氛围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6.如何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篇六

花果山乡

张志新

结合课程学习和教育工作实践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花果山乡

张志新

在新的课程标准执行中,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即对学生评价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等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结合李敏捷老师《用多元评价引导学生走向成功》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的评价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改革教师的教学行为, 让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 在此乐园中学生才能成长。

1、反思式的学生自评。

反思过程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 它能促进学习的深化,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如自由问答, 值日生汇报, 游戏等系列活动中, 感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后, 进行自我反思, 总结成功经验, 反思不足之处, 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对那些弱势群体要特别留意, 都要予以特别“照顾”, 让他们独立做出反应, 即对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有所触动, 使他们迎头赶上。

2、综合性的教师个评。

教师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往往伴随着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 教师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也是有必要的。如每单元, 每两周或每月, 每学期之后, 进行一些综合性的评价, 评选“每周之星”、“每月一星”、“学习标兵”、“学习有进步者”等, 并在班级、年级公示结果, 这不仅对受表彰者是份荣耀, 对其他同学也是个鞭策。

3、鼓励性的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着重对学生家庭表现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 家长的参与十分重要, 因为家长和教师一样, 关注着学生的言行, 关注学生的成长。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问卷调查, 家校联系卡、访谈、电话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 从而有效利用好这一资源。家长评价中的意见或赠言应以鼓励、肯定的语言为主, 对学习中的错误要以希望的形式提出,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1、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评价学生。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抓住这一重要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真诚的欣赏学生,这样言传身教也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2、在作业批改中鼓励学生

以前的作业批改,无非是旗帜鲜明的“”和“”,再加上批阅日期。现在,我会给学生做错的地方小心地划上一条直线,提醒其注意,如果改过来,下次就把这横线换成“”,给学生以纠错的机会。并且给作业后面写上恰当的评语。如:“你的化学学习比以前进步了,加油吧!”“老师最喜欢你„„,等等。当学生看到这些评语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被人重视的幸福,我分明看到了一艘艘自信的小船正迎风破浪。

3、在日常活动中欣赏学生。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以自主, 合作, 实验探究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的评价, 也应以学生互评或小组集体评价为核心。让学生学会合作, 学会交流, 学会学习等各类活动中可“放权”给学生, 让他们自由发挥, 大胆评判。在化学探究中, 我们发现大家很在乎同伴间的评价, 也能十分客观的评价他人, 着实让人放心。在此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取长补短, 有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

三、其他方面的评价

1、评价内容要全面。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看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落实,或者是否有了提高,而且也要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这是因为,不可能所有学生都会学习成绩很好,虽然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他在思想品德,人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可能会有很好的表现,在评价当中也要给予认可,这样一来,也许对他其它表现不好的方面也会有所促进。

2、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过去,我们往往只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是不科学、不全面的,而且是单一的。除了考试以外,还可以通过技能比赛、交流展示、演讲比赛、辩论大赛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3、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评价不能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有很科学的评定。个别学生可能平时学习不是很努力,通过考试前一段时间的“临阵磨枪”,也会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或者有学生智商很高,平时表现很不好,品德较差,考试时也会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如果对于这样学生只凭一个结果的评价,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在即注重学习结果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其它各种评价。

4、评价应该是长期连续的。俗话说“一百次一分的赞美远比一次一百分的赞扬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只有多次连续刺激下,在学习、品德、行为等方面才会受到很好的教育,才会有很好的提高。

5、重视非正式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只是重视考试、比赛、辩论等等过程中的评价,还要依据自身的风格,形成一定的非正式评价。比如说,用一个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等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的肯定与赞赏,都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6、要对评价进行再评价。不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间进行的小组评价、互相评价,这些评价都是主观上的,评价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到方式是否多元、内容是否全面、过程是否科学等问题,因此,只有对评价进行再评价,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

7.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篇七

一、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教师是关键

思想品德素质说的是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 包含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 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在车身专业部分学生中因没有考上高中, 进入中职学校时, 就产生了“进中职, 就是当工人”, 没有什么好追求的, 在学校学习只要考试混个及格就行了的错误想法, 他们在学习上反映出来的就是不求上进。针对这种现象, 要让学生改掉, 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教师, 专业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有较高自身素质, 教学中学生不仅接受老师传授的专业知识, 而且直接受到教师本身品德的感染, 教师的素质、风度、气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 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3.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良行为要认真负责, 敢抓、敢管。对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思想情况要及时沟通, 果断采取措施, 及时解决。

4. 要主动处处关心学生, 特别对落后的学生要帮助、爱护,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温暖。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用心学习, 听从教师管理并配合教师完成教学课题, 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

二、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从专业兴趣着手

汽车车身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专业, 涉及的知识有钣金、车身维修钳工、焊接、车身修复等方面工艺技能, 教学中的知识难点比比皆是, 操作工艺复杂多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 特别对稍复杂的车身碰撞后进行修复就更为突出了。时间一长有的学生对专业学习失去兴趣, 即使混到毕业招聘到企业 (4S店) 工作, 没多久必然会出现跳槽、转行、离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细心地培养, 从简单开始, 从学生感兴趣开始, 如教师在评定学生制作工件成绩时, 多找些好的部位, 给予充分表扬和鼓励, 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这种温和的表扬评定方式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转移, 否则会适得其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一个有力的补充。

三、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有的放矢历练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如今企业对中职生提出的要求, 不仅要有出色的专业操作技能, 还要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从往届毕业学生反馈信息得知, 学历不再是企业的首选, 企业在重视技能的同时, 更重视员工是否能吃苦耐劳, 能够吃苦耐劳的员工, 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重用。由此可见, 学校在重视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 更有必要加强并注重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现在中职生普遍都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让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得到历练呢?教师有必要给学生不断讲述:吃苦耐劳精神是中华民族之优秀品质, 吃苦耐劳精神是个人在企业有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首要条件, 也是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素质的具体表现。最好是请往届毕业生、在企业 (4S店) 干出成就的学生回校讲讲他们个人吃苦耐劳、拼搏奋斗的事例, 以身说教效果会更好。让学生知道, 一个人如果只想贪图享受, 而没有自己努力付出, 又做不到吃苦耐劳, 干任何事情只会一事不成。在企业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很辛苦, 只有辛苦, 才能更珍惜美好的生活, 只有付出, 才有回报, 车身工作很辛苦, 但能得到企业 (4S店) 给予更大的回报, 事实也是如此。

四、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在任何一个集体, 人际关系和谐与否, 不仅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而且直接关系整个集体的稳定与发展, 同时也会影响良好团队精神的行成。人际关系冷漠极不利于学生的培养, 对学生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程度的阻碍作用, 对形成团队精神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车身专业有的学生如果在学校缺少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培养, 到企业 (4S店) 后, 遇到新的环境、陌生的人员往往成为沟通的障碍, 阻碍着与人良好合作和自身的发展, 也成了学生跳槽、转行、离职的原因之一。教师在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同时, 更要注重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团队精神的培养, 在专业实习中, 尽可能地把课题以项目任务分解到小组, 把以前每个人独立完成的项目改变为由几个人共同协作完成, 教师在考核学生成绩时, 尽可能地把学生团队精神放在首位并重点考核。只有在大量的专业教学活动中, 有意识孕育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让学生之间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相互协作, 相互信任, 从而增进集体的凝聚力。为今后在企业工作与人沟通, 和谐人与人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养成性格开朗、心胸开阔、与人为善的高尚思想品德素质。

五、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

中职学校培养目标之一, 就是学生毕业后要具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学习或技能训练, 最终是要转化为专业能力。汽车车身专业毕业的学生今后的工作任务, 就是能对损伤的车辆进行修复工作, 直接面对客户, 修理质量的好坏、专业水平高低也是生存下来的依靠。教师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其目的之一也就是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提高。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师, 不仅应掌握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 能较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更重要的是能掌握专业操作技能, 将技能传授给学生并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技能操作, 教学中所传授的技能必须适合企业 (4S店) 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学校要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 最理想的实际操作技能是与企业实践操作达到零距离的接轨, 这样, 可保证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 不管实际工作条件如何都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操作。避免学生一旦进入工作岗位, 感到茫然、无从下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还要贯穿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 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汽车车身专业维修人员由于专业的特殊性, 在具备高水平的职业道德同时, 还需要有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 学生毕业后只要具备一定的车身专业维修技能, 企业 (4S店) 就会提供更大的空间给予其学习、发展和提高, 学生才能就好业, 留得住, 有发展。

摘要:本文针对汽车车身专业学生毕业后跳槽、转行、离职等现状, 提出了如何在车身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文中通过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思想品德素质的教育教师是关键;从专业兴趣着手;有的放失历练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其目的是使学生毕业后在企业 (4S店) 能就好业, 留得住, 有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车身学生,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Z].教职成 (2009) 11号.

8.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篇八

一、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创新吗

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与升学挂钩一向被视为课程改革的突破点和亮点。其实,将人的综合素质纳入评价并将其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创造。早在中国两汉时代就有所谓举孝廉的“察举制”,在现代还有我们记忆犹新的“推荐”“保送”的升学制度。尽管它们在具体的评价内容以及评价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面略有不同,但其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一部分人主观上的认定,甄别出哪些人是在思想、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具有符合主流社会要求的规范和品质。

根据《指导意见》,评定者由学校评定委员会组织,每个初中毕业班成立一个评定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建议小组成员人数为5人或以上,不得少于3人。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3-5位教师分别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等独立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并经集体讨论后写出综合性评语;一种是由3-5位教师共同讨论,基于学生成长记录、日常表现以及学生自评和互评结果,给学生确定各项的评价等级,并经集体讨论写出综合性评语。这样的评价有多大的可信度,能让人放心吗?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能走多远,其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这种改革没有人敢下断言,但“察举制”和“推荐”“保送”的升学制度却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与经验。在历史上,对“察举制”的改革是从此实行延续了几千年的科举,对“推荐”“保送”制度的改革是从此恢复了在“文革”中被取消的高考。改革不尽全有理,凡事必须进行论证,慎重行事,而不能只迎合某些人的口味。

二、综合素质评价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吗

在论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价值时,《分析与思考》提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并指出“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教学围着考试尤其是中考、高考转的现象,出现了将评价内容进行主次分配,对考试涉及的内容优先考虑,重点保证;考试不涉及的内容较少被关注。”因此他们认为“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将学生多元发展目标明确置于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标准中,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明确、具体的要求,有助于体现素质教育精神、提高教育教学品质、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确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教学围着考试尤其是中考、高考转的现象,但这个问题与对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好像没有多大的关系。教育教学围绕考试转,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部门和一些学校机构在办学方向上出现了问题,而不是学生个体在综合素质上有问题。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有些学校和地方,为了本地区或本学校有较高的升学率,在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上故意“对考试涉及的内容优先考虑,重点保证;考试不涉及的内容较少被关注”,违背教育方针没有向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由于学生不能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当然很难能获得全面的发展。而提供全面发展教育的责任在学校。从来没有听说过通过学校不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而通过对学生个体进行素质评价就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全面发展是否就是“全人”发展、“全才”发展、“全能”发展?某省的综合素质评价就有这样一个笑话,其中有一个内容是考学生炒菜的水平,来判定其某方面素质。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人就是这样简单地把全面发展的教育当成了“全人”发展、“全才”发展、“全能”发展,即在道德上不能有一点瑕疵,学识上必须是什么都懂,在能力上各种事情没有不会的。否则一旦你炒的菜不对某些人的口味,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就可能被认定为是综合素质不高的人。

三、综合素质评价有助于在教育中建立诚信文化吗

有人认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定是对传统教学、传统评价方式的强有力的冲击,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改变了多年来仅凭考试成绩、将考试成绩简单相加作为高中录取的唯一依据,而且对于在教育领域建立诚信文化和诚信制度是一个挑战和机遇。其实,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未必像有人积极鼓吹的那样,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有利于高中选拔合格学生,有利于在教育中建立诚信文化。相反它有违公正公平的原则,导致伪道德的盛行。

因为综合素质评价一旦与升学挂钩,就成了高利害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几乎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和家长会非常关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但此时,他们关注的焦点已经不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什么样的发展,更关心的是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因此,他们不会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努力,而是在努力想方设法提高评价成绩。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同时,还会片面追求综合素质的高评价。

目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主要有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六个维度。比如在道德品质这个维度上,学生为了获得高评价,就不能默默地做好事,而必须想办法让老师知道。那么这种做好事的行为更多的是出于功利,而不是内心的愿望。所以《中国教育报》上有人感慨,做好事是不是要留回执?这是教人堕落还是教人向善?于是我们也看到,有些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高素质,忙忙碌碌地像赶场一样参加各种竞赛评比,只为了获得一纸证书,因为这个证书代表着你的素质。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有人趁机进行证书的大“批发”。

真正的素质教育,真正想提高学生素质,是一种自由的教育,是让学生在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而目前的综合素质评价就是要让学生做大人们要求他们做的事。用这种方式进行诚信教育,建立诚信机制,不啻是痴人说梦。连高考这样严密的制度设计,还有人不惜以身试法,更何况综合素质上的弄虚作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和同学的观察及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这些内容中,且不说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会失真,就是教师和同学的观察及评价也会存在很大水分。至于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考试和测验的信息,在这方面弄虚作假也早已成为许多学校公开的“秘密”。

四、综合素质评价有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设计的最大缺陷在于,综合素质评价是典型的选拔性评价思维,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比如项目组建议“实验区合理地限定优秀的比例”。而且“如果实验区学校情况相差不远,可以根据优质高中资源确定统一比例;但是如果学校情况相差很大,实验区则需要考虑学校之间的差别,根据督导评价结果等方法,大致确定某类学校的比例,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每一所学校的比例”。对这个建议我大有疑问,难道我们的学校还必须培养出一些综合素质不高的学生吗?难道学校条件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一定存在差异吗?我们考试制造出了差生,难道综合素质评价也要制造出素质不高的学生吗?

孩子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过早地给他们打上标签,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且我们的教育是第一次为一个未来的社会培养人才,所以我们更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孩子。当我们用传统的成人的眼光来综合评价孩子的时候,那些富有创新精神和充盈个性的孩子往往就都成了“另类”,这足以造成整个民族精神的萎缩。比如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得很听话,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得很顽劣,但怎么能据此就可以评价出听话者要比顽劣者素质高呢?对于正在发展和成长中的学生,我们有什么资格就给他们贴上综合素质高不高的标签?在综合素质上对学生分出高下,比对“差生”的歧视还要严重。难道我们的教育制造出一批批的差生还不够,还要再制造出一批综合素质不高的学生才甘心吗?

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见过这么一个比较有名的“综合测评”:假设要在以下三个候选人中选择一位来造福全世界,你会选谁呢?第一个人吸烟嗜酒,有两个情妇,笃信巫医;第二个人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在大学时吸过鸦片,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第三个人保持素食的习惯,从不吸烟,年轻时没有做过什么违法的事,曾经是国家的战斗英雄。答案是出人意料的残酷,第一个人是丘吉尔,第二个人是罗斯福,第三个人是希特勒。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能选出谁?

教育需要改革,但不是为了改革。

9.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篇九

(2)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在学习上,公平竞争,提高成绩。

(3)尊重老师,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4)不进网吧、游戏室及其他营业性场所,不打游戏机。

(5)作业按时完成,字迹清晰,答题认真,任何时候都不抄袭,不作弊。

(6)热爱,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努力为集体争得荣誉,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

(7)课间,课外休息注意文明,不大声喧哗,不追赶打闹,不带玩具,游戏卡进教室,不带零花钱,零食进校门。

(8)热爱劳动,讲究卫生,值日大扫除时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9)生活简朴,不乱花钱;衣着朴素,只求整洁。

(10)严格自觉遵守集会和两操纪录,并做到:“静、齐、快”。

(11)学习讲究方法,注重效力,自学能力强,能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有问题,积极主动地向同学,老师请教。

拓展阅读:

一、公民道德素养

1、遵纪守法 ①学法、守法、用法、在社会生活中用各种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②按时到校,不早退、不旷课;遵守课堂纪律。③遵守通行规则,通过楼梯等过道时靠右行、不争抢。

2、明礼诚信①与他人平等、友好相处、懂礼貌,不欺侮同学。②待人诚恳守信、不说谎、不作弊。

3、自尊乐群 ①能够采取恰当措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②能够自我反省,有错即改。③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事自己做。④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⑤善于与他人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遵守公德 ①爱护文物古迹,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庄稼。②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主动按顺序排队。③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

5、爱护环境 ①爱护环境卫生。②爱惜粮食,节约水电。不攀比消费,不乱花钱。③积极参加环境教育和环保活动。

二、学习态度与能力

1、学习兴趣 ①学习主动,对知识有好奇心,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②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问题。③认真预习、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2、学习方法 ①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学习计划。②使用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③善于总结与反思。

3、学业表现 ①课堂表现优秀、板演、回答问题等质量高。②作业质量高。③阶段性考试成绩良好。

三、实践与创新

1、实践能力 ①绘图、实验操作等学习环节表现良好。②积极参加各类实践、创新活动,且成效显著。③自己设计并实施创造与发现活动。

2、创新表现 ①在作文、模型制作等方面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②善于收集、整理、运用信息。③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等探究活动。④见解独到,能够创造性解决问题。

四、运动与健康

1、身体健康 ①良好的身体素质。②精力充沛。

2、心理健康 ①活泼开朗,能够自我调控情绪。②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3、生活健康①坚持锻炼身体与参加体育活动。②讲卫生、生活习惯良好,生活有秩序,作息有规律。③无不良嗜好,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

五、审美与表现

1、审美情趣 ①发现并欣赏自然、文学、艺术作品等的美。②在语言、衣着等方面具有正确的爱美观念,穿戴整洁得体、朴素大方;仪表庄重,和谐文雅。③情趣健康,不看***、暴力书刊音像制品。

2、审美表现

①积极参加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学习。②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2.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3.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完成规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操作;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4.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5.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陈述报告(精华篇)

2.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荟萃

3.学生自我陈述报告500字范文

4.实习报告范文汇总

10.如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篇十

教育的第五种存在形态是评价(肖川语)。评价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分,也有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之别。教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带有一定的导向、激励、调节、检查、甄别、筛选等功能。日本《现代教育学基础》一书的作者认为:“教育评价,就是系统地有步骤地从数量上测量或从性质上描述儿童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据此判定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由此可见,评价会促进或抑制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但评价并不能直接使学生产生创新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使教育评价科学化。

一、确立科学的评价策略 1.评价目的的激励性

传统的评价观只着眼于人才的选拔与淘汰。“许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教育强调了一种选拔功能,教师与行政人员的许多精力都用于确定在教育计划的每个重要阶段应淘汰的学生。”(布鲁姆B·S·Bloom,1981)。这样,评价就演变成了选拔学生的工具,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选拔和淘汰。这种评价只重视少数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对于在教育体系不同阶段所淘汰的90%的学生兴趣卑微”(布鲁姆(B·S·Bloom,1981)。这些被淘汰的学生带着种种遗憾和失败的心理体验走向了社会,他们很少能体会到成功的甘甜,对自己和未来缺乏充分的信心,因而他们不可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和生活,这样就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现代教育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人获得发展,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发展能使学生在一个复杂社会中有效生活的那些特性。”(布鲁姆,1981年),评价的目的就演变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地发展。实际上,这里有三层含义:

第一,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学生个体而言,他均存在着创造的潜能,正确的评价能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并把这种潜能运用到创造性活动中去,创造出有个人价值的创造性产品,从而使创造能力由隐性转化为显性;学生时代的创造将对他一生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一个由充满创造力个体所组成的社会无疑将具有更强大的创造力,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第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要发展,不要偏废。在一个复杂社会中有效地生活,仅有“智”是远远不够的,仅有“智”里面单纯的对知识的记忆、背诵、训练与复现更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有一个完整、全面、系统的素质结构。这种素质结构有利于学生长远创新能力的形成。而正确的评价对这种理想素质结构的形成不仅会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更会有强大的导向作用。

第三,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所谓和谐发展,实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样样都好,每个学生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生长条件均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存在两个所有特点都一致的学生个体,我们不仅要承认这种差异,而且还应欢迎这种差异,因为这正是社会丰富多彩的表现(爱因斯坦语)。正确的评价应让每个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大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形成有个人特色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二是学生自身发展与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和调控作用,实现各种教育力量的有机结合,真正“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一个和谐发展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不一定十分优秀,但他自己总有某些值得他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特质,这些特质最终将成为他事业成功的基础,并在他热爱的领域取得更多、更大的创造。

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系统性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是全面教育质量观决定的,要改变受片面教育质量观影响及短期利益驱动而产生的只重视学生学习的评价,忽略德、体、美、劳等方面评价,在学习水平评价中只重视考试分数,而忽略全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评价的局面。评价内容的系统性是建立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基础之上的。没有全面性就谈不上系统性,但全面性不等同于系统性。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形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全面、完善、协调的素质结构,这不仅使他们学生时代的创造活动成为可能,更为他将来走向社会,进行更高水平的创造活动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系统性为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随着评价内容的丰富,评价方式也越来越多,从而改变了评价内容单

一、评价方式雷同的局面。这样,评价就可以从多侧面、多角度为学生提供进一步优化自己行为的信息,使学生乐于接受评价,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获得多方面的进步,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创新。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形成特长。实际上,传统观念中学业成绩失败的学生只是用笔答的形式考察知识记忆这种考试方式的失败者,他们的听说能力、动手能力可能比笔试成绩高的学生还要强。所以,这种全面系统的评价内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多次展示个人的机会,使学生在不同方面实现个人的价值,获得成功,从而使学生既发挥了他的优势和长处,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的不足。一个学生不可能样样都强,但也很少有人样样都弱,关键是要形成一种最佳的结构组合,使之在将来成为各种类型的创造性人才。3.评价标准的科学化

教育评价按照评价标准可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很显然,评价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首先,应大力倡导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将评价对象——学生自身为参照点的一种评价类型。它是将评价对象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将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一位过去各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最近有了一些进步,我们就可以以他过去的表现为评价标准,对他现在的表现进行评价,这个评价结果是跟他自己比较得来的;另一种情况是把被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一方面,它是以个体内差异为基础的,评价时充分考虑了评价者的个性差异,因而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这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求知欲、好奇心及成功感的形成。另一方面,在评价过程中不会给被评价者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自豪感,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想像力,有利于形成学生见机行事的心态,从而不断地投入到新的创造活动中去。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要求被评价者要有全新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价值观。于永正老师在给他所教学生的习字判分时,仔细到每个字的每一笔,尽量给每个学生多一些红圈圈,以激发学生兴趣,结果他所教学生写字水平明显比以前提高。

其次,灵活地运用绝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指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以某预定目标为客观参照点(客观标准),在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到达程度,故又称作到达度评价或客观标准评价。

绝对评价的标准比较客观,如果评价是准确的,那么评价之后,每个学生可以明确与客观标准的差距,若这个差距值不大,会激励他们积极上进,评价法最大的问题是客观标准很难做到真正客观。再次,慎重应用相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指在某一集合中(如班集、学校、地区等),以这个集合的平均状况为基准,然后把各个平均对象与评价进行比较,评价每一个学生在这个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因而又称作相互参照评价。

相对评价具有适应性强、应用面广大亨优点,但也有。一方面,它只表示学生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无法真正表示其实际水平;另一方面,它以正态理论为基础,评价结果必然要有尖子生和后进生,易造成学生间激烈的竞争,对后进生的发展更为不利。

相对评价促进了少数成绩好学生的提高,但也使他们承受着过重的心理压力,总有一种想赢怕输的思想,他们的长远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评价造成了大批的失败者,因为每次考试,即便某位同学考了95分,与客观标准的要求相当小,但他可能是最后一名。这“倒数第一”对学生心态的影响是巨大的,并可能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会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中小学阶段,相对评价法要谨慎使用。

二、设计科学的评价标准

(一)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标准。

1.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应当体现为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得到充分的学习;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根据学生关于学习要求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是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实质问题。

2.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项指标,新课标中设计了两方面的评价标准。一是,教师教学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这一标准的评价,通过学生学习要求的反馈系统(中小学教育评价系统的一个部分)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随时把自己学习的要求,通过反馈系统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要求的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根据教师调整教学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程度,在反馈系统中生成教师调整教学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程度的曲线,以此为据,对教师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程度作出评价。二是,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指在一节课当中,有多少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是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水平和难度。这项评价标准通过评价者,在课堂上观察教师的教学活动搜集评价信息,根据评价信息反映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对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评价标准的程度作出评价。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评价标准设计。

1.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和启发学生创造思维,日积月累逐步实现的一个过程。

2.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问题的新颖性、提出问题的新颖性、提出问题的语言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抓住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更具有重大意义。

3.根据我们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分析,我们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项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有四项即:(1)问题设计的新颖性;(2)语言具有启发性;(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4)引发学生创造思维。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评价办法,是由评价者(学科专家)在听课过程中,通过观察教师教学活动搜集评价信息,并用评价标准进行衡量教师的教学活动达到评价标准的程度,根据教师教学活动达到评价标准的程度,对教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教师达到评价标准的程度作出评价。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标准的设计。

1.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同学科有其不同特点和方式。但不管什么学科都可以通过教师讲课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让学生指导怎样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为学生参与改造自然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实践提供思路;二是讲课联系学生实际,这样可以引用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情作起,参与生活和社会实践;三是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了这些,就会逐步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起来,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了培养实践能力的要求。

2.为此,新课标中提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四项评价标准,它们是:(1)讲课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2)讲课联系学生实际;

(3)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广度;(4)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深度。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办法通过评价者(学科专家)在听课过程中观察教师教学活动搜集评价信息,用评价标准衡量教师教学活动达到评价标准的程度,根据教师教学活动达到评价标准的程度,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达到评价标准的程度作出评价。

11.浅谈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 篇十一

关键词: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多种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88-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变革学生学习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它随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导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促使我们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转化。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意义重大。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与学的活动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当今教学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这就需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每一个学生都是祖国的希望,他们都分别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摒弃以分数评价的片面观点,以学生为本,以公平公正的眼光,多角度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记录学生成功的足迹,抓好学生奋斗的契机。充分利用班会、日记、书信等许多形式和激励手段,对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充分肯定,并鼓励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发展,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动机得到形成、深化和发扬。

二、面向全体

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发展机会;“全面发展,从学生的个人角度看,指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全方位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以求得自身不断发展。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从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等几方面全方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建立的“成长记录”包含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伴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学生多方面的内容。每个同学在一周中的表现如何,可通过成长记录分让其知道自己每天都在成长,或迂回成长,或顺利成长。在成长记录分里面,有特长分,有荣誉分,有才艺分,还有其他方面的分。在学生成长记录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日常行为表现及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注意及时搜集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有关信息,给予评价和反馈。学期终了,学生不但可以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优缺点、自己的收获,还能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关注习惯

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能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科学的评价。课前,看学生能否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课中,看学生是否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是否注意力集中是否能准确回答老师的提问、能否与同学交流、讨论、合作等;课后,看学生能否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能否进行自我检测,总结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四、赏识学生

赞美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成功。“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给与他们表扬。对于孩子来讲,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欣赏的动作,一声赞扬的话语,远远比漂亮的服饰和精美的食品来得更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表扬的尺度要把握好,

五、多种方式

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元评价方式,以等级的形式出现,每学期评价一次,毕业时进行总评,评出该生整个小学阶段的综合素质等级。 评价的方式是多元性的,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家访、问卷、测试、谈话、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摸清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及发展需求,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对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能让他心理愉悦;同学和家长的肯定,更让他看到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这会让他越发自信向上,更能自己的能力;学自评,能让他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积极改进。为了进一步完善反思性自我评价、互动式的小组评价,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成功的足迹—记录孩子一学期所取得的各项成功,包括比赛获奖、作品发表以及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师生心里话—反映师生互动交流沟通的情况,教师重点评价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并提出殷切希望;学生向老师倾诉学习、生活的看法或心理需求;家长回音—请您提出对学校工作或对孩子表现的意见或建议。”进行,鼓励学生自我,使全新的评价理念不单单走进了学校,也走进了家庭与社会。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学会学习,使教学评价最终指向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从教师评价到学生自我评价是一个质的飞跃, 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接受他人评价,并在评价中关注别人,悦纳自己,有针对性地做出自我改进计划,进一步完善自己。在课堂学习和活动中,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逐渐强烈,好学、争上的氛围逐渐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也变得很愿意倾听他人的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给评价本身及参与者带来独特的变化和优势,扩展了评价者角色,改变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提高评价的质量,促进了评价结果的使用。这样的评价,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各样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进步和建立自信。作为评价协调者、指导者、促进者,应给每一个学生闪光的机会,使学生在诚实、关爱、相互尊重的评价氛围中,乐于接受评价,乐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由此获得快乐、自信、成功,并在其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曹慧.变中有守 守中求变——有效实施多元评价的行与思[J]. 江苏教育研究. 2015(01)

12.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篇十二

一、评价学习过程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一个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缺乏评价。这样会致使那些付出努力但还没有成效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 还应对学生是否有合作意识、探究意识, 是否善于交流、善于表达, 思考问题是否灵活、独立等等进行评价。比如, 对于89+31, 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计算, 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去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计算的过程, 引导其他学生去思考, 并合理表述不同的计算方法。

二、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课堂教学基本点,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 就应将重视, 但是, 很多教师有这样一种认识:新知识、新概念、新定理、新公式等是基础知识, 学生只需记忆就可;而这些内容的应用以及一些解题思想才是重点。教师的这种认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新的经验和新的方法, 其实这也是一种新的基本能力。教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背景, 综合评价学生获取新知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 对立体图形的评价, 教师应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的立体几何的掌握及应用的能力。

三、评价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这是培养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方面,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和参与意识、竞争意识的重要体现。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时, 教师要观察学生是否融入了小组合作学习之中, 在合作学习中能否主动发言。学生在自主学习时, 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 参与数学学习, 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是否具备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数学探究学习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质疑, 包括书本的结论, 还有教师的见解。不论哪种学习方式, 在于学生能从最佳的角度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得出答案, 能够探索数学的奥秘, 感受数学的美妙与严谨, 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四、即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已经由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所以对课堂上的学习评价, 也应该由获取知识多少的评价, 转向发展性评价。这样的课堂既需要即时评价, 也需要延时评价, 要做到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课堂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 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诱发其学习兴趣, 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当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等方面取得点滴进步时, 教师应抓住时机, 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当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 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否定性评价, 而要采用延时评价, 应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这一生成性资源, 补充设问, 点拨学生, 引发思考, 使学生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五、评价主体要多样化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 多元评价离不开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参与。过去, 对学生成绩的评价, 往往在于任课教师的评价, 任课教师一锤定音, 学校、家长都没有参与的机会。新课程强调要“以人为本”, 所以, 学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 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互评, 学生自身也可以自评, 尤其是自评, 更能明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过程, 以及使学生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自评最能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真实感受。新课程提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这样学生之间对对方的学习情况也最为熟悉, 小组内的学生也最有发言权, 他们之间互评自然也最为恰当。合适的评价、多元的评价, 能够使学生明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优势, 对学生学习大有益处。

13.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篇十三

香河县第六中学 左学军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而我们以往的历史教学评价过分重视知识的考查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过分重视考试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过分重视知识素养而忽视人文素养,从而使得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科的评价仅仅成了甄别和选拔的工具。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质性评价全程化,让学生不断得到发展。以前我们往往把评价和考试等同起来,认为评价就是指各种量化考试,而对学生平时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则重视不够,实际上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包括形成性考试和终结性考试,而且包括日常的质性评价,并且这种质性评价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大培养目标的整合,而且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个性发展。

1、首先课堂上进行互动即时性评价。人应该是在不断的激励和鞭策下不断获得内驱力而不断发展的。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应该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采,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与评判,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2、建立学生学习评价档案。课堂上口头的即时评价固然非常必要但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的众多表现都是他们发展的足迹,这些足迹就是我们评价的依据,所以搞好过程评价还需要为学生建立学习评价档案,记录学生发展的足迹。这种档案,可包括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参加课堂活动情况、课外查阅资料完成历史学习任务情况以及检测情况,对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本档案

可由学生自己填写,可由小组长填写,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自己填写情况和小组长填写情况以及自己平时掌握的情况综合填写。学生学习评价档案项目: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情况,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搜集、展示相关历史资料的积极程度和质量,在课堂上参与情景活动的积极性和情况如何?课下完成书面、制做或其他作业情况,与老师、同学合作情况,在本课(阶段)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在本课(阶段)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在本课(阶段)学习中你的总体感觉怎样?

3、建立学生学习成果档案。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小制作、小设计、小论文、小剧本和小报刊进行收集,定期进行成果展示,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以激发其兴趣。

4、期中或期末进行总评。这种评价应是各评价主体的综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综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综合。学生学期综合评价表,评价项目: 考试成绩,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总评结果,分数,等级,质性评语及改进意见。

5、制定改进计划。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价的最高境界应是帮学生制定改进计划,以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写出质性描述评语,分析出学生的优势部分和劣势部分,并提出发展方向。学生根据评语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制定下一步改进计划,以利于以后的发展。

二、量化评价双轨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的量化评价是一次卷面考试决定学生一切,当时发挥得好则皆大欢喜,否则全盘皆输。这种太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表现的考试,无法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量化评价应即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也就是卷面考试和过程考查相结合。我们考试时,学生总分由笔试部分(60分)和过程评价(40分)两部分组成。过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景测验情况(短剧、小品表演、小组竞赛、答辩、手抄报、剪报、)、小制作等作

品展等情况酌情评价。过程评价部分即为平时考查的得分。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在学期开始第一周向学生公布综合素质考查项目,学生从第5周开始可以向教师申请任意一项或多项考查项目,教师综合本周申请人数和项目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考查,考查题目由教师自拟,题目采取抽签的方式,每次以6-8人为最适宜,一人被考查,其余人和教师为评委。自认为没有发挥出最高水平者可申请再考,取最佳成绩记录在档。每周一次,到期末结束。学生各项考察得分填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单,最后将各项平均分计入期末总分。这样不仅记录下了学生的过程发展成果,达到了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而且可以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更好地促进其素质的提高。

三、书面试题层次化,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学生之间在基础、智力、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一张试卷定优劣”容易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容易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和乐趣,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实行一试多卷的分层次自主选择考试。这种考试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扬长发展和主动发展。“一试多卷选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摈弃了现行考试中“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弊端,变一把尺子为多把尺子,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获取成功的心理愿望,有效地解决面向全体的问题。期中、期末考试时 在考试前一个月根据学生自愿申请和教师调剂向教研室提供A、B、C卷考试学生数和名单。教研室据此发放试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试题,那些学困生们告别了他们认为是羞于见人的分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找到了自己可走的路。

四、考试内容多样化,让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以往的考试多数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题目,考试时背得很熟,但过后却忘得一干二净,到头来留下的东西少得可怜,使历史学科也失去了它功能和价值的本来面目。新课程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可能,我们在考试内容上进行了一番改

革。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课程需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笔者认为我们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并不是不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技能,所以为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特设“知识园地”、材料分析和图表制作题。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各抒己见”、“以史为鉴”等解决实际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题目,但题目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内容。为了鼓励学生课外探究,知识拓展,设计了“史海拾贝”题,比如:“你知道多少古史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你最喜欢的是谁?从他身上你可以得到哪些启迪?”、“给大家尽可能多地列举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哪一个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为了引导学生探究,设计了“探究园地”,而且题目具有开放性,或给出三到四个课题,让学生任选其一。为了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把学生当主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新课改中来,我们还设计了“小小评论家”,给学生提供说出心里话的空间。生的这种评价不仅最公正、最有价值,而且学生会产生被尊重的喜悦,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新课程的发展。

五、卷面设计人性化,给予学生发展的动力。

1、卷首设计放松性、激励性导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状态。长期以来学生形成一种惧怕考试的心理,为了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让试卷变得亲切起来,我们尝试设计卷首导语。比如考试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欢迎你们步入历史殿堂!提到历史,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真正走进历史,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给你乐趣,也能使你聪慧,更能告诉你许多做人的真谛,还能给你直抒胸怀的机会。同学们,在几个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一现各自的亮丽风采吧!”;这样的导语不仅放松学生心情,而且鼓励学生前进,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还巧妙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课程

性质的重新定位,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动机。

2、题目中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让学生学会知识

更学会学习、生活和做人。以往的考试题目中重视了知识和技能获得的考查,但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衡量,新课程理念下,必须重视这一点。笔者在这一方面做了一点探索。“历史诊所”这一题目的最后一问是:“ 聪明的小朋友,你认为咪咪的回答怎么样?你能诊断出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并改正吗?对咪咪这样的学习态度,你有什么体会?”;材料解析题的最后一问是:“两者相比你认为哪一种是进步的?你喜欢哪一种?”;“史海拾贝”题型中有一个这样的题目:“给大家尽可能多地列举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哪一个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等等。这些题目中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事物的看法和从历史中得到的启迪。

14.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篇十四

课堂教学中正确的评价学生,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运动情感的培养。那么体育课如何对学生评价呢?主要就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即时评价)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温馨评价”的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满堂彩

爱听表扬和夸奖是人的天性。因此学生练习时,哪怕只是得到老师的一个首肯的点头,一句赞扬的话语,都会兴奋不已。根据这一点,教学中我不管发现学生哪一方面的优点,都适时适度的给予表扬,这种全方位无批评的体育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在评价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让学生品尝成功的乐趣比评定去其运动成绩的优略更为重要。“满堂彩”正是对传统的“轻过程重结果”评价方式的挑战。

二、悄悄话

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当学生违反纪律,或者不认真练习,教师就严厉批评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有时教师说句保护学生自尊的悄悄话,往往比跑批评更有效。如学生上体育课没穿运动服,老师悄悄地对他进行提醒,这种饱含爱心的话语,就像是一道彩虹,架起了师生之间的“心”桥使师生之间加强了情感交流,而更重要的是学生懂得了自尊、自爱、自律,从而使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得到快乐而自信。

三、回音壁

15.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篇十五

一、预习导学中的诊断性评价

课前,老师根据教材和学情编写详细的导学“活动单”,明确具体的自学要求;“活动单”编写通常以填空和问答的形式,细致地体现本节课所准备的知识点和所学的知识点.在课上,学生人手一份“活动单”,通过“活动单”诊断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时可以采用的评价方式有:提问、板演等形式.此时诊断性评价用来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能力.如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在学新知识前设计2~3个问题,诊断学生是否具备前提知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应用.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小组内互查,并用红色笔标记预习中困惑的问题.这样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端正态度,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为教学目标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时的即时性评价

即时性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动态的评价”方式,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及课堂的生成性给予即时性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课堂上,学生把“活动单”上的困惑问题用红色笔标记,这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解决相关疑难问题.此时小组合作,可以使用即时性评价.这时评价方式以提问式口头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例如:“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发表一下你的高见”,也可以以疑问的方式出现,如“你为什么要以××的方式表达××内容呢?”既有肯定,又把问题引向更进一步的思考与活动,这样的评价会更有意义.当学生说的思路清晰时,要给予高度表扬:“你说的非常清楚”等.

三、学生进行展示时的开放性评价

通过自学与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对学习内容与已有知识已逐渐融合,已深入到学习内容之中,产生自己的观点;这时让学生通过小黑板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然后让他们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课,小组成员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培养学生慢慢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使学生更愿意听.鼓励其他小组在听讲过程中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果汇报的小组没法回答,老师再给予点拨或讲解,真正能做到“学生会的老师一定不讲,老师讲的一定是学生最想听的”.

其他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交流给予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使思路不清晰的变清晰,不严谨的变严谨,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星级评价.

四、学生复习巩固时的形成性评价

通过展示这一言语活动,学生把握了相关的知识技能,已形成一定规范,但并不纯熟,还会有相对粗糙的一面,有待于补充、完善、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修正,不断递进、提升,逐渐达到更高水平规范的言语活动.因此,在课堂上我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小组合作探讨,实行分工合作,各负其责,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整理归纳学过的知识,效果果然不错.如讲《角》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说说角有哪些表示方法,它们的注意点是什么.明确目的后,小组共同探究,列出所学过的类型,再通过交流、对比补充,在教学中学生把这一知识整理出四种:一种是用三个大写的字母表示,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第二种是当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可只用顶点字母表示;第三种是用角的符号和一个小写希腊字母表示,在图中加弧线;第四种是角的符号和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在图中加弧线.对总结较好的小组给予星级评介.此时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如一条直线是平角吗?周角是一条射线吗?这样不仅可以组内交流,还可以组间交流;不仅可以交流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交流学习方法.

五、作业批改过程中的人文化评价

课堂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化知识为能力,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当堂练习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完成、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予指导,这样做有助于让学生养成在课堂全神贯注,快速、高效、独立地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当堂练习时教师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任组长,共同讨论各习题的解法及答案,教师综合各组意见后公布标准答案,教师批改部分学生的作业,然后各组成员流水作业进行批改.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评价学生.通常学生的作业可分以下几类:1.作业认真且完成质量好.2.作业认真但有部分题不会做.3.作业会做,但做得不认真,应付了事.4.上课没听课,作业不会做,空白本.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从批语中得到肯定,或启发一题多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对某些学困生来说“√”和“菖”等单一的符号对他们的订正帮助不大,为了能使学生明白错在什么地方,属于哪一类错误,要求批阅时在错题中找出正确部分打上“√”,让学生觉得自己还有正确之处,同时在他们的错误之处打上红线或做上记号,便于订正.再结合人文化的批改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作业给予不同的批语,一句鼓励的话,会深深打动孩子的心.这样把作业的质量及完成作业的态度、学习方法等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之一,收到的效果将更好.

上一篇:在全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企业慈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