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练习题

2024-07-19

古诗四首练习题(共14篇)

1.古诗四首练习题 篇一

古诗四首

【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的鉴赏诗词的方法,理解诗词的深刻内涵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工具】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言(2min)

大家都应该听过这样的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古时交通不方便,流落外乡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就成了诗歌中的一个主题。尤其是秋天的时候,那些漂泊他乡的文人骚客看到落叶归根,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思乡之情就会特别浓重。现在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古代文人骚客的思乡情怀。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让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5min)

1.看作者(2min)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的戏剧家,在当时有“曲状元”之称,同时也是元剧四大家之一。青年时期追求功名,毕竟人不轻狂枉少年;中年时期曾在江浙地区当官,但成就不大;晚年则淡泊名利,向往现实的生活。

2.审题目(4min)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才是真正的题目。问题:从题目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顾名思义。“秋”点明了写作的时间是在秋天;“秋思”可拆开来组词,秋天的思念,秋天的思绪。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首散曲所表达的大概就是思念的愁绪。

3.品语言,悟意境(10min)

问题:从环境与人物的关系之中,运用了什么手法?

从字面上看,全曲28个字,前三行都是写景人物并不出场,但是每一个景物却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是作者所见到的景物;古道,是他旅途经过的地方;西风,正吹在他的身上;瘦马,是他旅途唯一的伙伴。这些景物,虽然没有提及思乡之情,却紧紧扣住了忧愁。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秋日的黄昏,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倦鸟归巢,小桥流水旁边的人家,炊烟袅袅,或许正在准备晚餐,这几句话,大家可以想象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而远处荒凉的古道上,一个异乡人拖着一匹瘦马,顶着西风,孤独地前进,看着日落西山,想到自己却不知在哪里投宿,漫漫长夜不知如何熬过,或许

他有家,但是有家难归,更加令人心碎断肠,只能长叹一声:“断肠人在天涯!”

无形间,清雅安适的田园人家就和浪迹天涯的游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至于特定的氛围中,就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1.切换新内容

几百年来,每当人们说到乡愁都会想到这首元曲,但是我们说起诗词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唐诗宋词,所以我们现在来看另一首同样是表达乡愁的唐诗。

2.让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并思考些下列问题:(5min)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又怎样的关系?

②那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10min)

①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或许还有好长的路要走,暗含旅途奔波劳累。②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写了船上所见的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做了铺垫,我们联系之前学过的散文《春》来理解,春天到了,水涨起来了。

③颈联: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既写景又点名了季节。“残夜”指黑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即将天亮,而东方已经可以看到日出,江上已经是春天了——诗人不禁感慨:时间过大太快了!④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离家已久,但是有家归不得,看到天上飞过的大雁,想到家中亲友的情况,他们也在思念自己,唯有请求大雁来替自己传达家书。直接表达思乡之情,使得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4.练习(5min)

让学生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观沧海》、《钱塘湖春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体会了古人的思乡情怀,那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古人的另一些情怀。我们先来欣赏曹操的雄心壮志。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观沧海》曹操

1.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3min)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我们对他的了解,可能都是《三国演义》里的坏人,“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是他的名言。事实上,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当时,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只要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一统天下。《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他身为主帅,登上当年秦始皇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当时秋风萧瑟,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把自己的宏伟抱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苍劲雄浑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

2.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一下问题:(5min)

①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3.分析明确(10min)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非常质朴,以“观”字表明以下是所见

之景。

第二层(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都是眼前所见之景,属于写实。

第三层(最后):借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是虚景,属于虚写。

4.悟情感(3min)

从“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是虚写,但是这种想象非常奇特,也让人联想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有容乃大的胸怀。联系诗人本身,同样也表现出一种昂扬奋发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

(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切换新内容(2min)

欣赏了气势恢弘的大海,那我们再来看看中国最有名的杭州西湖。从题目我们可以得知,这是春天时的西湖,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西湖美成什么样子?

2.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一下问题:(5min)

①诗歌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经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3.合作探究(10min)

①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人从大处着笔,写了在孤山寺时所见的湖光山色。“初平”,春天来临之时,春水涨起来,和河堤略平;“云脚低”,写了白云低垂,和湖水相连,勾勒出早春的轮廓。

②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和燕,是诗人所见。在自然界,莺是春天的歌手,总喜欢在向阳的树上唱歌;燕子,是春天的信使,飞回温暖的南方,衔泥筑巢。

③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大家都听过“春风得意马蹄疾”,春日里马

在浅草地上走得很快,眼前花儿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渐渐迷失在这春天的美景中。

④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行不足”,是因为景色太美,使诗人流连忘返,永远看不够,已经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4.练习(5min)

颔联中“几处”可不可以换成“处处”,“谁家”可不可以换成“家家”? 讨论过后,一起朗读这四首诗。

2.古诗词单元练习 篇二

灞上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灞上:地名,唐长安东。郊扉:郊外居所。致此身:以此身为国君尽力,意即出仕任职。

(1)哪些意象点明了“秋”?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1)请分析一、二句中“沉沉”“切切”两个叠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帝京

柳 永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1)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整首词对“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 歌 子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注】星河:天河、银河。枕簟:枕上铺的细竹席。

(1)简析“凉”字的双重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述结尾句“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祝英台近·荷花

高观国

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两凝伫。别后歌断云闲,娇姿黯无语。魂梦西风,端的此心苦。遥想芳脸轻颦,凌波微步,镇输与、沙边鸥鹭。

(1) 简析“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下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1)两首诗都写春日,两人所写之春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雁行、落叶、白露。营造了秋夜凄苦、孤寂的意境。 (2)运用衬托手法,用露珠滴落可闻烘托空园长夜的寂静,独对孤灯偏与绝迹尘世的野僧为邻,更加衬托出处境的孤独;炼字精准,“空、白、孤、野”等字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富有韵味。 (3)表达了诗人独处他乡、怀才不遇的孤独凄凉和身世渺茫的郁闷之情。

二、(1)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夜伤怀的景物,交叉描写,虽没有明说送别的愁苦,然而经过环境的渲染,这种愁苦更具体形象。 (2)虚实结合。前两句真切地写出了送别时那种黯然神伤的环境,通过环境的烘染,把即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有致。后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

三、(1)抒写了词人与情人离别后的相思之苦。(2)“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是对“别离滋味”的具体的描述。空床辗转,夜不能寐,希望睡去,由于梦中还可弥补现实的不足,也许还可以解愁。默默地计算着更次——一更,二更……可是仍不能入睡,起床后,又躺下来。十个字把抒情主人公由于思念在床头辗转腾挪,忽睡忽起,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了(意思对即可)。

四、(1)“凉”,既是秋夜天气使竹席有凉意,又是词人在国破家亡后挥之不去的孤寂悲凉之感袭上心头。(2)秋凉天气、金翠罗衣如旧,只是情感不再是当年的感觉了,词人用“旧时天气旧时衣”来衬托唯有“情怀”变化,从而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恨。

五、(1)这三句描绘荷花、荷叶,以红妆、翠盖来形容它们,以“拥”字衬托荷花之艳丽,以“翻”字刻画风吹荷叶的状态,用一“暗”字说明其投影荫蔽了水边之地。三句为下文写人作铺垫,或起烘托的作用。 (2)词的下片由上片饮酒游乐的实写转入下片思念同舟赏荷之人的虚写。“两凝伫”点出双方黯然难舍之情。“魂梦”两句,写西风乍起,想伊人别情无限,魂牵梦萦,心中良苦。收尾四句,以“遥想”两字,设想伊人此时亦正为相思所苦,她漫步水滨,双眉微蹙,宛如凌波仙子,纵然相隔云山万叠,自己亦能领会她的柔情。

3.古诗四首教学反思 篇三

临高思源实验学校 胡传亮

教过《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特别是听了老师们的点评后,我感受颇深。现将教学反思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学成功点:

我认为本堂课教学有以下优点:

1、教学目标清楚,教学重点把握较好。主要体现在始终以读、思、背、写为主线,以理解诗歌、背诵诗歌为重点,体现了古诗教学的客观规律与学习要求。

2、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积极尝试使用导学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体现了较为强烈的新课改意识;

4、授课充满激情,能用自身的情绪感染学生。

二、教学不足点: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很多学生一问三不知。主要原因是:客观上,学生基础差,参与意识淡泊,或者羞于回答问题,参与学习活动;主观上,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的实际,过高估计了学生水平,问题设置的难易系数没有把握好,事先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料,供学生预习。

2、教学内容不够精炼,时间把握不太好。主要原因是:学生预习不好,学习内容安排也较多,导学案学习进程滞缓,直接影响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改进方法:

1、多向同事们学习,尽快把握整个初中语文教材编排意图,按照初中语文教学规律教学。

2、认真备课,科学设计教学目标任务与教学环节,力争教学符合学生实际。

3、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与实际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搞好语文教学。

4.七年级语文 古诗四首教案 篇四

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2.品味诗歌意境及内涵,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主旨。2.赏析诗歌的语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目标展示。

二、作者及背景。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当时他正处于事业的最高峰:他削平北方群雄,打垮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后患,统一北方。如果,如果再以优势的兵力去消除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把自己宏伟的抱负、旷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三、、听读诗歌,把握节奏,字词注音。

碣石 沧海 澹澹 竦峙

萧瑟 哉

四、同桌读诗,疏通诗意。

五、欣赏诗歌,疏通诗意。

六、小组读诗 解决问题。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为什么?(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看 听

观沧海 想

山岛

树木 百草

洪波 萧瑟秋风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宏伟志向

实写

海之宏伟

虚写

海之气概

七、次北固山下

1.欣赏诗歌,疏通诗意

2、读诗 思考。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联系?(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3)自主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课堂小结 3.作业:

1、背诵默写两首诗。

2、完成小练相关内容。

七年级语文 主备人:唐金萍 备课组成员:郭红英 徐庆华 于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有情感的背诵诗文。

3、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一、钱塘湖春行。(1)作者简介。

(2)听读,感知诗歌大意。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早春的景色?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中间两联是分写。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二、学习《天净沙·秋思》 1.解题: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

2.通过想象,把握意境。

作者在曲中只是列举几种事物,没有使用动词或关联词,即形成一幅有形象,有色彩,有气氛,有韵味的图画。通过想象,描述图景,切忌硬译: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3.总结:点评想象,点明《天净沙》的艺术成就。

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早年热衷功名,屡不得志,漂泊生涯二十余载,本曲乃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与泪写成的,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为“秋思之祖”,近代王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三、总结。

作业:

1、背诵默写两首诗。

5.七语上课外古诗词后四首 篇五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

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

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5、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开阔胸襟和锐意进取的高昂的人生态度。(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

(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

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倾听那风雨的声音,披着铁甲的战马驰过冰河征战疆场的情景又进入我的梦境。

试题: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

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命运芨芨可危)。全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4、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

5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5)前两句采用逐层深入的写法,其中的“___”、“___”字体现了这种递进。

(不 尚)

(6)“铁马冰河”与上句中的“_____”相呼应。

(风吹雨)

(7)这首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急欲杀敌报国的心情。)

二: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中,作者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老诗人报效祖国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5)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句略作赏析。[答]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形象。“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6)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出一点理由。

[答]“僵”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尚”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7、诗中“僵”与“孤”,写出了四日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诗中“僵”与“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8、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表达了作者要为光复故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9.说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表达效果。

答:两句一果一因,两相照应,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乐观豪迈的精神状态。

6.黑马诗四首 篇六

永无止息的民工潮

一浪抬高着一浪,涌上了北上的南下的火车

这才仅仅是春节过后的第一天

他们最清楚时间就是金钱,无论如何也要挤上去

让一场又一场现在进行时的暴雨涤清贫穷

一群群扛着大包小包的进城务工者

火柴一样,迫不及待地需要将生命擦亮

这一群人,将苦难毫无保留地刻在了脸上

还有命运的鞭子抽打过的痕迹

穷人不懂得掩饰,像一块泥巴一样躺着坐着

像一个窘迫的词,活在一个并不算精彩的句子里

多少憔悴和叹息,多少似水流年

像錯别字。永远夹在城市卑微的肋骨中间

民工潮。中国一节节的社会问题

多少苦涩的人生段落。多少不甘与无奈

充满流水一样的焦虑、困惑、忧伤、挣扎、迷惘

当你看见一浪又一浪的农民工涌进了火车站

你会不会将脚步停一下。多看一眼

那黄土地一样的脸庞中,有没有我们的父老乡亲

把故乡带在身上漂泊

永远的漂泊,把故乡带在身上

一袋行李,满满的叮咛,系着一缕炊烟的忧伤

思乡的梦真的很长很长

我的心儿啊,这一路走得真的好辛苦

我是故乡的沙粒,硌痛的是母亲的眼睛

我是都市季风里忙碌的布谷鸟

中秋夜是不能回家团圆的夜,故乡离我还有多远

陌生的都市不能安放我灵魂的翅膀

我那挂念中的母亲,呛出眼眶的泪水

乘着电话线。就给故乡的亲人道一声平安吧

如果我的声音足够大,如果我站得再高一些

我就可以顺着电话线到家了

多少年来,我抬头望乡,低头吟诗

故乡生锈的耳朵啊,你有没有读过我泣血的诗篇

那跳舞的月亮,一颗思乡的心脏

当我举起杯盏,醒着的永远是月光的眼泪

在南方打工的青蛙

这是一群打工的青蛙,均来自乡下

过着朝夕相处的候鸟生活,有无知的快乐

当日子在慢慢生锈,十年的汗水像拧开的水龙头

要在南方的工业文明里一天拼命似的流完

有的十五岁就出来了。背井离乡

像误入水泥丛林的羔羊。坐在自己的影子里哭

打湿了青烟和云朵。看两只鸟蹲在电线上

民工没有明天。泪水躲在衣服里

绵绵的春雨,没有缠绵的故事只有潮湿的心灵

和发霉的梦境。诗歌盖不起房子,你只能面朝大海

但不能春暖花开

你迎着风,风吹弯了你;你迎着雪,雪扑倒了你

艰难的打工生活啊,度日如年

你突然想起了母亲,想起了炊烟,你哭了

可你的肚皮还在底层叫唤,你的心还在工地上跃动

苍凉的时间在漫长地流逝。南方下雪了

雪很纯,很白。这样的棉被却很冷

建筑工,都市丛林中最卑微的麻雀

沙子、水泥、石灰、人、钢筋、梦想、搅拌机

高高的脚手架上,一群忙碌的民工像不像

一群蚂蚁,像不像一群灰色的麻雀

像不像一把洒出去的生锈的铁钉,扎在卑微的命运中

请阳光扶好摇晃的梯子,顺着玻璃爬上去

生活挤压下的骨头在城市的边缘,艰难地拔节

坚硬的水泥丛林中显然筑不起属于自己的巢

也扎不下漂泊的根,一群灰色的麻雀带着泪花和牵挂

为他人作嫁衣裳,即便汗水打湿了身子

一旦大厦在呻吟中建好了,它的高度却把民工的目光

再一次撞伤,请收藏起你的泪水和屈辱的一生吧

这城市凌乱的舞步比想象的还要疯狂

空荡荡的世界只剩下风,却不能把民工的泪花吹灭

城市在蹦迪,为一座城市哭泣也许不值得

可拿不到工钱的打工者啊,命运比落叶还荒凉!

你啃着馒头就咸菜,突然又想起了揪心的故乡和儿女

也许,明天拿到了工钱,就能卷着铺盖回家了

7.古诗四首练习题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7个生字。

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古诗和背诵的能力。

思品: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借助词典或注释理解诗句。

教学难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 第1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4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 分钟 教学要求

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枫桥夜泊》(20)

一、整体感知。

课件播放多媒体展示的诗文、意境图,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的节奏、韵律、意境。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自读解惑。

(一)自读课文,对照文中的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三)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 月落乌啼江枫霜满天 渔火钟声客船寒山寺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教师选择板书。

如:惊叫的乌鸦满天的寒霜孤零零的客船悠远的钟声等等。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

如: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漂泊夜开始了。

月亮落下,满天寒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寒冷的画面,暗示黑夜漫长。

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更加衬托夜的寂静、凄凉。

江边的枫树、孤独的客船,隐约的古寺:显示出停泊之地偏僻荒凉。引导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 音乐渲染、感知意境。

师描绘: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洒下清冷的光辉,江边的几棵枫树,江里两三点渔火,时隐时现。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枫桥边上。一个游子眺望远处隐约可见的寒山寺„„ 学生在音乐中诵读。

师提问:读诗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诗人的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这一夜景物的变化,游子一一看过,想想这夜他该是如何度过的。

(从天黑到夜半再到下半夜,游子看着江边景物的变化,听到了乌啼钟鸣,彻夜难眠。)这是为什么?(因为“愁”)

师:诗人张继怎么了,劳累了一天为什么不好好睡觉?他看看江枫,看看渔火,愁什么呢?你们猜一猜,他为什么而愁? 生:可能是他离家久了,非常想念家里的亲人;

可能是他外出游玩,碰到不顺心的事了,比如和好朋友闹矛盾了; 可能是他孤零零一个人,很寂寞。

师:那么他是睡不着觉才听见钟声,还是钟声使他愁了?怎么理解“对”字?他面对的是什么?和他做伴的是这个“愁”字。究竟为什么呢?

课件播放补充资料,学生配乐轻声读。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文那么长那么大,然而就是没有他张继的名字。

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一边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摘自张晓风《不朽的睡眠》

待学生自由读之后,指一名读书较好的同学读这段资料。

师:他落榜了,于是凄凉的深秋夜景和痛楚的内心愁绪造就了一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最后写“夜半钟声到客船”是想表达什么? 生:孤寂的、寒霜满天的夜晚,除了几声乌啼,静悄悄的,使诗人本来感到孤独的心更孤独了,所以他难以入睡。现在听到远处传来寒山寺的钟声“当——当——”就好像撞击在他的心坎上,他越发孤独苦闷了。

师:是啊,张继进京赶考落榜之后,乘一叶小舟到姑苏城外枫桥边停泊,那悔恨煎熬的不眠之夜,那秋月,那乌啼,那渔火,还有寒山寺的钟声,就成了这一首流传千载的好诗。请大家一起背诵!生背诵古诗。

师: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那金榜状元是谁已无关紧要,真正被我们记得的是张继以及这首闻名中外的《枫桥夜泊》。现在,让我们暂且告别这位失意的人,离开枫桥。要知道,就在张继寂寞忧愁之时,有一个人早已兴奋地来到庐山脚下——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学习《望庐山瀑布》(20)

一、谈话引入。

师: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庐山,放眼庐山瀑布有何感受呢?

二、学习古诗。

(一)指名读《望庐山瀑布》,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理解“望”字。

(二)自由读诗理解。

(三)指名说诗大意,疏通诗意后追问:

1.诗中哪个字回应“望”字?还从哪里体会出是“望”? 2.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什么?庐山西北部形似香炉的高峰。紫烟:为何生紫烟?

课件出示画面,引导想象当时的意境:青山如黛,远远望去,香炉峰云雾缭绕,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上的团团云雾形成了紫色的云霞。3.遥看瀑布挂前川川:水道、河流。挂:悬挂远远看去,瀑布就像悬挂在山前的河流。

4.飞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山高瀑布长。瀑布从高高的山崖上直泻而下,足足有三千尺长。

5.疑是银河落九天九天:传说中的九重天,山的最高处。使人怀疑眼前的瀑布是银河的水从天的最高处倾泻下来的。

(四)想象情境体会;课件播放庐山瀑布录像资料;指名展读,相机导读,练读。

(五)整体朗读,感悟意境。

李白当时的心情什么样?读出来。假如你就是大诗人李白,当时的情况(正在流放,遇赦返回途中经过庐山遥望庐山瀑布),会是什么心情?诗人眼中的瀑布,正是自己当时心情的写照,“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揭示了李白此时心胸之豁达,该怎么读?

(六)品味语言。

1.全诗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生自由谈。引导学生谈出、读出自己的理解。

如:“挂”字,一个“挂”字,让我们想象到瀑布高直平展的样子,给流动的瀑布以“静”的感觉,引起了读者的遐想:是谁把这么巨大的白绢挂起来的呢?挂在哪呢?

如:“直下”、“三千尺”写出了瀑布飞泻而下,又高又大。如:“银河”使瀑布充满神话色彩,也写出了瀑布之长。“落九天”,诗人想象奇特,夸张地写出了瀑布的形态。

2.师:全诗是在写瀑布,第一句并不是写瀑布,好像没什么用处。你们同意吗?

生生交流后回答:全诗写的是真实的景物,第一句写山,好像与瀑布无关,其实是为写瀑布做铺垫,写山是为了写瀑布。没有山,瀑布就无处可挂了。

三、整体欣赏课件播放庐山瀑布壮观景色。

四、读出感受生自由读,练习背诵。

第2课时

学习《山行》和《江雪》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忧愁的诗人,遥望到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那么,秋天的山林,冬雪中的江面上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山行》和《江雪》这两首古诗。先来看第一首《山

行》。

二、初读古诗。

(一)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注意“斜”(xiá)的读音。

(二)指名读,学生评价。

三、质疑解疑。

(一)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二)学生自主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的意思。(师巡视,提示学生可以试着按方位画出简图。)

(三)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讨论交流,解决疑难。(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五)借助多媒体,感悟作者用词的精炼。

1.寒山:不是山的名称,深秋时节山中有寒意。一个“寒”字,既写出了季节特点,又写出了作者的感觉。2.坐:因为。

3.红于:比„„更红。于:比。这句话用谁和谁作比较?用霜叶和二月里的鲜花作比较,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4.录像展示:山的高处白云升起隐约有人家和漫山遍野经秋霜打过的火红的枫叶,理解“白云生处有人家”和“霜叶红于二月花”。

(六)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如果你就是站在山脚下的诗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体会情感。

(一)学生多种形式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二)配乐,播放课文意境课件。

教师旁白: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由衷地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山林中秋天的景色,此时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再次多种形式练习读。

五、诵读古诗。

(一)诗人写的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这首古诗背下来?(学生自由背)

(二)出示课件,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和画面前吟诵。(可以配上动作)

(三)学生背诵展示。

导语:就在诗人杜牧被秋天山林美景所陶醉的时候,一位老翁却在铺满大雪的江面上独自钓鱼(板书《江雪》)。请大家自由学习第二首古诗。

学生自学,然后讨论交流。

六、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8.古诗四首练习题 篇八

一、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2、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重点难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三、自学交流

1.师范读,要求学生思考: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小组讨论交流:

(1)PPT展示问题: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参考:《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3.组织班级交流

(1)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资料:《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著有《樊川诗集》。此诗是作者有感于秦淮河地区浮糜豪奢的世象而作。

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文天祥,字宋瑞,庐陵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四、展示点评

五、当堂检测

(一)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9.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补全诗句。

11、根据对课文内容理解用原文回答:

⑴根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⑵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 和。

1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三)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这首诗是一首 言 诗。

14、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是。

1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

D、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穿

诗的线

索。

18.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 ”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 ”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 ”相呼应。

19.“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这是诗人的,是艺术的夸张。

20.“此夜曲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是什么?

六、反馈反思

9.时光的遗址(四首) 篇九

鸟声渐稀。夜黑下来的时候,海水盖过了我的身体

暧昧的灯盏和欲望,伏在远处。像个偷窥者

不敢发出声响。风暴来临,我们短暂,如一朵浪花

或一把水沫——

离开尘世。身怀绝技的小木匠,怀抱一截黄杨木

溪岸和山路,都沉到了水底

一个败笔,让一个传说锋利又不堪一击。一截木头

一个脆弱的童话

就把一个小镇的美留了下来。我爱世界

爱这条鱼。在注满海水的黑暗里,赤身裸体,或者

梦话连篇,没有顾忌

没有怜悯和羞耻。让盘踞在身体里的阴影

恐惧,堕落;让空洞的天空,丰稔,成熟;

让滞重的旅程开满诗句

谁想心甘情愿地泅在黑暗里?我想和这个夜晚一起

葬身鱼腹。用灵魂与你纠缠

决绝,悲怆,破碎……没有结局,甚至没有遮蔽

可时光的废墟

总会长出一条美丽的尾巴,拖在我们的愿望里。或许

那个传说早已沦落风尘,早已

藏在某个锈迹里。溪水磨圆了石头,可时光

无法带走记忆。

一截木头,一个脆弱的童话。在神农架的纬度里,我想

找到一块可以安放灵魂的空地……

神农架:一个时光的遗址

一棵树,一片叶子,一座峰峦,一块石头,一团云雾……

都是一个时光丢失的影像;都是一个

时光的密码。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深度和辽阔。在意义里

活着,没有开始,我们不可能迅速结尾。

默默拐弯,细细流淌。用满天的苍翠覆盖,用寒武纪的

火焰炙烤。或者用一個褶皱倾斜

这个陡峭的断穹,让我们看到了冰川的痕迹。板壁岩上的刀锋

栩栩如生;

雨雪和风,一次又一次带走了你的牙齿。直到长到树纹里

直到炎帝的一把梯子。我们够着了福祉

还够着了天上的云和星。现在,那些固执的药草,已蔓过了

我们的脚趾;

麻衣柔软,云海佛光,红坪画廊。

坐在草木恬静的感恩里,时光没有就此打住。在一棵千年

冷杉里我们重逢;在一片

珙桐叶里,迎接亿万年前的鸽子花;

陡峭的湿地和草甸,让我们忽略了时光的纬度和海拔

谁又在递来一根根鸟羽

和我们祖先的毛发。箭竹逶迤,绿波扶摇,溪水流香……

一个时光的遗址

丢弃在东经109€?6′北纬31€?5′上。绿油油的,正值幼年

你还有足够的时间长大;或者

带着时光漂泊。我们只能是你的一个瞬间,一件潦倒的遗物

但我仍想,在下一个愿望里还与你邂逅

梦中芭比

你总是笑着。咯咯地笑,像一个未遂的愿望

就隔着一块玻璃或一颗水珠

泪水洗过的心灵,藏不住丁点污渍

如果我们永不长大那该多好啊!一件小花衣

可以收去满天的星星;一个跌停的瞬间

那需要多少个雨滴——

一个人弄丢了童年,一个细小的声音也会反复醒来

昨晚,你的金发

又在梦中卷出了浪花……

博物馆:一具恐龙的骨骼

抛掉欲望、皮囊和五脏六腑;脱光恐惧和羞耻。一具

恐龙的骨骼,彻底、赤裸,又神色模糊。白垩纪

这些庞大的身躯,要换多少个身体,要走多久的路,要吃掉

多少草料,才能来到博物馆。时光

隐匿在青草和树叶间,呈原始的针齿状

火山,熔岩,赶走多少鸟兽和阴影。藏在石头里的白骨和灰尘

留下时间和记忆的密码,把黄昏的光线,斜插进山坡

“迷失在时间里是可耻的”

没有生命能够窥测。它的长短、厚薄,都没有定数;当重量卸下

一具化石骨骼,让我们看见了时间的真相和意义

幽暗,宽敞,隐秘……生与死没有距离

太多的秘密总是停滞,总是习惯守口如瓶;从海底翻出陆地,

或在陆地拾到大海

比如山坡拾到的贝壳,头顶的飞鸟,丛林里的树木……

10.古诗四首练习题 篇十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力能扛.鼎(ɡānɡ 称. 心如意(chân 风驰电掣.

(châ 虚与委蛇.(yí B .谄.媚阿谀(chǎn 妄自菲.薄(fěi 怏.

怏不乐(yànɡ 风光旖.旎(yǐ C .掎.角之势(jǐ 矢志不渝.(yú 循规蹈矩.(jǔ 不寒而栗.(lì D .雄关险隘.(ài 踽.踽独行(jǔ 言简意赅.(ɡāi 瞠.

目结舌(tánɡ 答案 D 解析 “瞠”应读“chē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风靡 描摹 始作俑者 见风驶舵 B .装祯 蛊惑 随声附和 层峦叠嶂 C .部署 辍学 伶牙俐齿 和盘托出 D .徇私 戳穿 不胫而走 重山峻岭 答案 C 解析 A 项驶—使。B 项祯—帧。D 项重—崇。3.下列对《轻肥》一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B .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而这一切均是宦官们所为!不能不令人惊异。

C .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D .诗人在表达方式上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

答案 D 解析 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4.下列对《杜陵叟》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七句写出灾情之严重。从三月写到九月,可见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

B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写官吏们在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

C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写诗人痛斥“长吏”剥夺了自己的东西,表达难抑愤怒之情。

D .最后八句写皇帝得知灾情而下诏免税。表面上是歌颂了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帝心恻隐”是虚伪的,而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却是真正的目的。

答案 C

解析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写诗人难抑愤怒之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明知”农民受灾却偏偏“不申破”,甚至还美化现实以博皇帝的高兴,这样的“长吏”在封建时代是相当具有典型意义的。

5.下列对《问刘十九》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首小诗的主旨是写一个冬日的傍晚邀人饮酒的情趣。诗中蕴涵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B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写酒是新酿的酒,还未滤清,上面浮着酒渣,微绿色,细小如蚁。炉火正旺,炉是红泥铸就的,小巧而又简朴雅致。红红的炉火,泡沫浮动的绿酒。

C .

三、四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邀对方傍晚过来饮酒。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室外寒气袭人,而时值黄昏,还有什么比朋友间饮酒叙情更能令人快慰的事呢?

D .这首诗的语言热情洋溢,情味盎然。可见诗人对朋友的热切邀请。答案 D 解析 语言非热情洋溢,而是平淡,但平淡的语言却令人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二、拓展提升

(2013·浙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秦中吟·歌舞(唐 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①

狱,中有冻死囚。注 ①阌(Wã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6.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答案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以及对诗句的背诵默写能力。结合诗句“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及题干中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可知诗人将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来揭露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7.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2从艺术效果上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对比这种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

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8.二者反映的作者感情的异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点:作者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不同点: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天,充满惊讶和喜悦;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

9.两位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所不同,找出相关的两句来。白居易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庭坚词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长恨春归无觅处 除非问取黄鹂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1题。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0.两首诗都描写了夜里持火赏花的情节,表达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两位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恋之情,对时间无情流逝(或青春易逝 的感伤之情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11.如果说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词,那么这两首诗的诗眼各是什么呢?各是怎样突出它的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文练习题 篇十一

(一)根据上(或下)句填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2、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3、,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梦江南》)

4、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

,”,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6、陆游的《游山西村》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诗是:

7、《 陋室铭》中写主人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

8、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9、清代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描绘了一幅听竹的画面,我们学过的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也有一句描绘类似情景的诗句:

10、白居易的《观刈麦》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刻画了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卖炭翁》中中也有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

11、《钱塘湖春行》中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

12、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1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1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15、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

1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本诗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1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人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18、古往今来,成就大业的仁人志士往往经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感觉痛苦疲惫时,不妨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的名句“,劳其筋骨……”来激励自己

19、《观书有感》这首诗中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两句诗是:。

20、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是:

21、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好坏与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诗句来是:

22、顾炎武的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陆游在《病起书怀》中也有一句直接表达这种情怀的诗句,它是:。

23、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表达其渴望建功立业的词句是:。

24、诸葛亮《出师表》中表现作者出山之前的人生态度的语句是:。

25、《行路难》中,最能表现诗人李白抱负远大、执著自信、勇往直前的诗句是:

26、辛弃疾的《清平乐》:写小儿顽皮淘气的句子是:。

27、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

28、古代诗词与季节有关的,多是悲秋或喜春之作。然而也有感受独特、与众不同的,例如在刘禹锡的《秋词》中,秋高气爽、鹤冲云霄的景象是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

。”而在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

(二)归类默写

29、古诗词中有关送别的名句灿若繁星,请你写出其中两句名句。(注明作者)

30、李白的诗以夸张、奇特的想象见长,请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来。

31、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花的诗句,请写出有关“花”的诗句。

32、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来。

33、古今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

34、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3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再写出两句含“雨”的诗句。

36、中国的酒文化享誉世界,请你写出含“酒”字的诗两句。

(三)成语源出句默写(10分)

37、“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概括出

38、《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蔡桓公的悲剧是由于“

”造成的。

39、《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

”。

40、《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

”。

41、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形容众宾客饮酒的欢乐场面的成语是。

42、晏殊的《浣溪纱》中有两句对仗极其工整,并包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是“

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3、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

。答案:

1、芳草萋萋鹦鹉洲

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过尽千帆皆不是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亲贤臣,远小人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0、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2、赤壁之战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2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2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8、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3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3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6、琵琶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37、三顾茅庐

38、讳疾忌医

39、世外桃源40、扑朔迷离

41、觥筹交错

12.情感小诗四首 篇十二

记忆像晒干了香气犹存的花儿

时光榨干了所有的激情

徒留那连绵悠长的思念

在梦里

在酒后

突破所有的防线?

流淌在血液中

流淌在心尖

花和树

清风漫过古城

漫过书房

漫过山岗

一朵娇艳绽放的花

同一颗略显孤独的树相爱

花说

一季便是一个轮回

时间或许是生命的界限

却不是爱的终点

树说

一年才是一圈年轮

用一生的守候

换与你生生世世的厮守

清风漫过池塘

漫过城墙

漫过山岗

一朵娇艳的花

同一棵参天的树相守

树说

每一次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更美好的相遇

花说

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夜阑静

花未眠

辗转反侧

那深邃的星空

承载了多少思念

在亿万光年外的时空里

是否记录着我们初见的时光

当外星人看到我们牵手的情景

会不会有最真挚的祝福从心底油然而生

太匆匆

十载流光划破指尖

流逝掉所有关于你的梦

那麦田被你烧了

那城堡被你毁了

所有的美好未曾绽放

便在你脚下瞬间凋零

只剩我一人困守这孤城

懦弱的爱恋

一直地逃避

却不时的想起你

如何整理我凌乱的思绪

偶然地相遇

却不敢去直视你

是什么偷走了我的勇气

看着希望慢慢地消失

找不到擦肩而过地痕迹

别让我背负所有的后悔與唏嘘

不敢转身看你离去

岁月地残忍

清洗所有地回忆

美好在醉梦里不断流离

陌生地泪滴

流淌在我的心底

那种苦涩如何才能掩饰

看着记忆慢慢地消失

找不到挣扎无奈地痕迹

别让我背负所有的后悔与唏嘘

不敢回想你的离去

作者简介:陈晓凡,女,在读医学生,199306,中共党员,汉族,江苏徐州,本科,徐州医学院。

13.边塞诗四首练习 篇十三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什么。(1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2.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使至塞上》阅读答案】《使至塞上》阅读答案。(2分)

23.请结合诗句说明本诗的题材特点。(2分)

24.本诗的颈联写得很传神,请你从意境、情感、修辞、炼字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2)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使至塞上》阅读答案】《使至塞上》阅读答案。(2分)

3.请结合诗句说明本诗的题材特点。(2分)

4.本诗的颈联写得很传神,请你从意境、情感、修辞、炼字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2)(1).此诗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

(2)诗句“______

__,__

_____。”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3).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下列关于《从军行》主题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关屹立。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D、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 誓言。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2、下列关于《从军行》艺术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很好地烘托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用倒装句是为了突出孤城戍守的悲凉。

C、青海和玉门关相距甚远,诗人却突破空间界限,将之组合在一起,显得大气磅礴。

D、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气象浑茫、含蓄丰富地展现边塞战士的豪情壮志。2)试用现代文翻译第一二句。

3)第三四句表现出征将士的什么感情。1. 分析‘暗’字的表达效果

2。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3. 1.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写送别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分手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4.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4.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5.说说画根线的诗句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5. 1.解释词语。

①铁衣:____________ ②锦衾: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它译成白话。6.

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7.下边一段文字是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赏析的。请就“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3.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 诗是“__

______ _,______

___。” 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诗句是:_____

_,__

____。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 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____。(填2字)

7. 8.“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1.下面诗句赏析的误的一项是()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2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4.冷巷子(外四首) 篇十四

穿上了新衣服

赤脚踏青去

燕子停 水儿滑

光阴的老水手

春天铺满了你的皱纹

请唱一支歌再老吧

还有一只小小狗

绕着春水跑了又跑

我心中也有一个旋律

总是排在春天的末尾

该是献给某一个午后

云儿收不住雨

我收不住脚步

我要替盲人摸摸河边那一排

春风沉睡的瘦柳丝 胖玉兰

春天的乞丐

当春天来到时

大地上生出枯树枝

我随手拾起

不是智者的手杖

不是为谁画地为牢

只是驱赶了时光

只是夺去了

未成形的卵

还有半分温暖

苦恼的胃啊

凝固 化解 融合

让我不再饥肠辘辘

把它交给我吧

让我的胃穴

成为雏鸡的巢穴

孵化出金黄的雄鸡吧

让它向着太阳啼鸣吧

让它在月亮下安睡吧

苦恼的胃啊

与人世隔着一道墙

我依然嗅到食物的香气

却等不到他破壳而出

岣嵝者被日光拉长

他与我互为阴影

难怪人们念着他

那个拥有乞丐气质的人啊

一条河

我在的这二十年

从来没有经过一条河

但水却一直在,流不停

它是一块石头的记忆

它是一段光阴

被河水哺育的人

总要奔向大海

而我从未离开

很多河水在流过我

我却从未经过一条河

从未经过一座桥

从未被一个人反哺过

三刻钟

肠胃翻滚着,麦浪

微显轮廓的日光

酒意微醒,起伏的是

那些纠缠的虫子

夕阳已上山岗

蹒跚如行街中

你身在少年,心在老年

如同乱世里的太平

任桃花蔓延

而我指尖冰凉

离约定还有三刻钟

其实我不曾到达

时间不曾经过。

我望着三刻钟里的你

你只望到车水马龙

冷巷子

渐潮渐湿的冷巷子

十年的冷。忽然一阵雪

像一只球儿滚过,一不小心

就经过了你

巷中的妖灵

如此不安,积怨都被冻结

曾经的哀叹

爬满冰柱的墙面

你的冰点

忽而映出了你的脸

球儿轱辘辘滚落巷中

宽的是天,窄的是路

有谁追得上你,便追得上闪电

追得上你身体里的冷巷

你吸进她今生的寒气

又呼出温热的鼻息

经过她的冷葬之心

鱼群随着洋流回旋

球儿轱辘辘碰到墙上

溅回你脚下的风尘

巷子把冷还给了她

如此少年就要随风而去

于是,她倾倒了四壁

第二天人们说:

“巷子死掉了——”

等到球儿再次经过

不在冷巷这头

却在灵魂尽头

上一篇:1例直肠癌的病例分析下一篇:计算经过的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