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安全生产总结

2025-01-04

渔业安全生产总结(15篇)

1.渔业安全生产总结 篇一

2016年渔业安全工作总结

福州市马尾区农林水局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各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全区渔业系统认真贯彻省、市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和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使我区海洋与渔业各项工作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现将今年以来渔业安全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渔业生产工作

(一)制定完善渔业安全生产方案。为促进我区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按照上级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我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了《2016年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2016年马尾区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2016年渔业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马尾区“护渔2016”海洋渔业执法行动方案》等,做到工作方案清晰,可操作性强。

(二)开展渔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班。为提高我区渔民综合技能和法律意识,我局先后在琅岐镇、马尾镇举办了6期渔业安全生产培训班,培训渔民800人次。培训采用通俗易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法,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切实提高渔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业务技能。

(三)加强渔业执法检查。全面执行上级制订的港口检查制度、重点抓渔船编队生产、值班了望、进出港签证、职务船员配备、船员持证上岗、船载终端开启等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做好台帐记录和报表的统计上报工作。截至目前,开展了58次港口巡查,出动人数226人次,检查渔船395艘次,发出整改通知书6份,现已全部整改完毕。查处渔业案件一宗,处罚款人民币9000元。

(四)及时推进渔船年检工作。采取逐船登船检验的方式,着重做好渔船的船体、稳性测试。加强救生、消防、灯光设备的配备及动力装置、船用产品的检验。核对渔船的相关证件证书,对渔具、救生设备、消防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共组织检验登记在册小型渔船222艘,登临检查率100%,严格把好渔船安全关。

(五)做好机动渔船油价补贴发放工作。成立马尾区渔业油价补贴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渔业船舶油价补贴进行核定、监督、指导。2016年全区拟发放渔业船舶油价补贴共计300多万元,目前已公示完毕,下一步将按规定进行发放。

(六)做好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根据省、市渔业保险工作会议精神,我局与渔业互保协会福州办事处工作人员紧密配合,进村入点、现场办公,采取自愿投保和必要的强制性参保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开展渔业保险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参保渔船30艘,渔工429人,共收取互保费226.46万元。

(七)落实减产转产任务。根据上级减船转产文件精神,我局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减船40艘,其中转产11艘,剩余182艘。另外更新改造渔船1艘。

2.渔业安全生产总结 篇二

1 现阶段淡水渔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淡水渔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在现实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 未形成规模效益。一直以来, 除了少部分地区以外,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淡水养殖还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 各养殖户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 政府方面的引导力度也相对较小, 养殖户缺乏收集市场信息的意识, 对市场风险认识不强, 个体养殖户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 一旦遇到较大的市场风险, 养殖户受到的影响很大。其次, 科技水平较低, 劳动生产率不高。与渔业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 我国淡水渔业养殖机械、先进养殖技术的普及还远远不够, 很多养殖户还沿用传统的养殖技术, 且在养殖业先进技术、养殖机械配置方面投入较小, 并且很多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水平均相对较低, 故影响了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再次, 养殖环境日益恶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很多河流、湖泊受到污染, 养殖水域存在严重的富营养化;且很多河流出来断流、湖泊的面积越来越小, 不仅会影响以淡水养殖的面积, 还会提高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率, 使得养殖户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最后, 水产品附加值低。淡水渔业中销售利润最低的即为初级鱼产品, 因此要延伸淡水渔业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这样才能提高淡水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但我国的淡水鱼产品加工技术还处于比较低端的阶段, 不仅养殖户, 甚至很多淡水鱼加工企业还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 产品附加值低, 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2 淡水渔业发展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淡水渔业的发展。

2.1 大力发展节水渔业养殖技术

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现实条件下, 可以说节水养殖技术是淡水渔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因此要发展节水渔业养殖技术, 以促进淡水渔业的发展。

首先, 要保持良好的水源条件。在选择养殖地址时, 要先考虑水源条件, 引水渠道不能经过污染区, 要全面、详细地了解水体水质的相关参数, 保证水体的溶解氧;养殖过程中, 饲料、鱼的排泄物等会在水体中产生大量的氨氮, 需要及时清理水体, 提高饵料、肥料投放的合理性。其次, 提高养殖模式的科学性。鱼类放养密度对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有着直接影响。因此, 要根据以往养殖经济及鱼种的生物习惯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如果池塘养殖密度高会增加鱼类的排泄物, 池塘的自净能力、有机质污染的平衡关系会受到影响, 从而影响到水质的稳定性, 最终会影响水质、增加鱼体病害发生概率, 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最后, 应用各种节水渔业水质调节技术。养殖水体水质会对渔业养殖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要采取水质调节技术来保证水体质量。常用的水质调节技术包括水生植物、利用有益微生态制剂改善水体、利用有益藻类改善水体等。水生植物包括苦草、轮叶黑藻和金鱼藻等, 保证合理的水草比例即可起到调节水体中物质流平衡的作用。而在有益微生态制剂中最常用的就是光合细菌, 其新陈代谢方法比较特殊, 可吸收、消耗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藻类需要采用种植有益藻类的方法, 如螺旋灌、小球藻等, 有益灌类可吸收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 有其富含蛋白质, 可作为鱼类的天然饵料。

2.2 调整淡水渔业的产业结构, 加快科技创新

一方面, 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对养殖区域的养殖品种结构进行调节, 加速发展养殖所在地的名特水产品;促进人工繁殖及工厂化大规模育苗生产技术的发展, 建立当地名优淡水养殖品种的繁殖与苗种生产基地, 发展集约式网箱、水库网箱、池塘及稻田养殖生产模式, 建立水产养殖基地, 形成产业规模。另一方面, 要加快科技创新, 用科技的力量带动淡水渔业产业的发展。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 科技创新是发展渔业产业的根本途径, 只有进行科技创新, 才能加快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各地政府部门要加大渔业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的渔业科技创新推广队伍, 改善养殖模式, 提高水产品制品的质量, 创新工作, 提高产品档次。

2.3 扶持渔业龙头企业, 促进水产品深加工的发展

我国很多淡水鱼加工企业还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 水产品加工业总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效益差等问题十分突出, 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善。

首先, 针对重点企业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帮助其扩大生产规模, 促使其成长为龙头骨干企业, 再发挥其辐射作用, 带动整个地区养殖业的发展, 使水产品生产及加工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其次,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发展的多元化、多层化, 促使水产品加工向着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生产发展。可引进国外先进的水产品加工技术及设备, 发展水产品的保鲜加工, 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的档次及科技含量。最后, 要突出水产品的特色, 树立品牌意识。水产生产及加工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营销策略, 树立企业产品品牌形象, 从注册商标、广告投入、产品包装等各个环节予以改善, 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 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在水产企业内部引进先进的管理理论,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 结语

3.渔业安全生产总结 篇三

首先,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多次组织学习,并积极研究贯彻“一法两条例”的具体措施。专门成立了昌邑市渔业灾害天气应急救援小组,由局长任组长,负责全市渔业灾害预警、救援等工作,同时制定完善了《昌邑市海洋与渔业灾害天气应急预案》,为防灾减灾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采取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形式,积极开展“一法两条例”的宣传活动。2012年计划出动宣传车30辆次,印发宣传资料3000份,举办渔业灾害防御培训班6期,切实提高广大渔民和养殖户应对渔业灾害的能力。

4.渔业安全生产检查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四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渔业安全生产检查上半年工作总结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渔业股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建立完善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保障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并向社会公布渔政执法及办公室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参与保护渔业资源的良好氛围。

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增强依法保护渔业生态环境意识和渔业安全生产意识

认真组织开展渔业“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多种类型安全生产教育活动,采取无声宣传和有声宣传相结合,固定宣传和流动宣传相结合,现场说教和咨询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及宣传车,编写简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宣传,在主要交通沿线及重点水域制作标志牌和警示标牌,广泛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云南省渔业条例》、《澜沧县人民政府关于严禁在糯扎渡电站库区非法设置网箱养鱼及库区放物的通知》、《澜沧县人民政府关于严禁在糯扎渡电站库区非法捕捞及垂钓鱼活动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印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编写简报信息10期。

(二)加强渔业安全生产检查和渔政执法工作力度 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库区巡查和检查力度,共出动执法车辆46辆次,执法船艇21艘次,执法人员242人次。在执法检查行动中,共发放《关于限期停止糯扎渡电站库区(澜沧县辖区)擅自使用“三无”船捕捞及电鱼炸鱼毒鱼等违法捕捞行为的通知》112份、《关于限期拆除糯扎渡电站库区(澜沧县辖区)擅自网箱养鱼设施的通知》38份、《关于禁止在糯扎渡电站库区(澜沧县辖区)擅自收购、加工、经营水生野生动物行为的通知》15份、执法警告165起,查处禁渔期非法捕捞1起,没收并放生渔获物275千克,查处禁渔期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1起,没收鲜活加工半成品渔获物495千克,加工好成品干鱼1005千克。立案调查2起,处以罚款2.4万元人民币;销毁30m×40m抬网26张,价值14.3万余元。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检查行动,从源头上治理违法行为,有效保护了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平衡,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维护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和渔业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养殖生产安全的监管

重点检查糯扎渡电站库区养殖网箱浮桶的安全承载及救生、消防相关安全保障设施的配置,养殖场电路及机械设备的安全状况。工人吃、住、行和工作平台的安全检查指导及培训,检查渔业工作船及渔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技能实际操作,渔业安全基础设施配备情况指导服务,做好山洪、泥石流防范措施。

(四)加强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2014年3月14日县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县渔业生产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全县渔业工作,把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工作考核目标,县人民政府与20个乡(镇)人民政府签订2014年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与20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与县直属的4家渔业生产企业也签订了2014年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切实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省、市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及县渔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渔业安全生产的领导和监督管理,渔政执法人员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细致抓,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并加强定期和不定期渔业安全生产情况的检查指导,进一步完善各项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渔业养殖苗种与用药安全生产管理台帐、养殖场电路及机械设备安全状况的监管,努力做到每季度进行1次渔业安全生产情况的分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渔政执法大队现有编制4人,实有专职执法人员3人,人员少,工作量大,管理力量薄弱。

(二)渔政执法工作经费和执法装备严重不足,手段落后,目前仅有渔政执法艇一艘。

(三)由于我县辖区面积大,库区水域面积广,渔政执法和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难度大。

(四)电站库区乱捕乱捞和非法放牧现象突出,渔业安全隐患较大。

四、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电站库区渔政执法和渔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

(二)加大执法工作经费的投入,完善渔政执法装备,改善执法手段。

5.渔业安全生产总结 篇五

上半年,各级水产职能部门,结合全面贯彻全区渔业专业会议精神,认真按照农牧业局指示精神和上级业务部门对渔业生产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这一目标,以渔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渔业适用技术和名优品种的推广力度,努力提高水产养殖的科技含量,大力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狠抓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全面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使全市渔业生产保持健康、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生产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沿黄灌区水源供应充足,绝大部分养殖场渔业用水补水情况良好,没有因水量问题影响鱼苗种放养。各养殖场区水量充足,水质清新,特别是乌梁素海由于去年引黄入海,今年开冰后水质明显好转,为恢复经济鱼类资源,发展水产、水禽养殖,提高水生经济植物产量和促进生态渔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渔业生产经营走势:受水产品市场购销旺盛影响,养殖面积扩张,鱼种销售顺畅,无压塘现象,苗种数量急增,成鱼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去年商品鱼压塘量少,绝大部分需从外调,名优品种量多,但价格贵,水产品市场供应总体丰富。在养殖品种方面,名特优种类如团头鲂、大口鲶、乌鳢、斑点叉尾t、黄河鲶、银鲫、高背鲫、河蟹等养殖比例增大,特别是沿乌梁素海周边,河蟹、乌鳢养殖发展迅猛。同时,各地在生产经营上改变以往春放秋捕集中上市的模式,尽可能地做到轮捕轮放、均衡上市,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温棚等设施反季节上市,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

二、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20自治区渔业局下达渔业生产分解任务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800吨,其中名优产品产量1550吨,养殖产量要求达到7700吨,鱼种生产总产量1550吨,池塘名优水产品养殖推广面积5000亩,河蟹养殖技术推广面积10000亩,实现渔业总产值8800万元。为全面落实和完成任务分解目标,水产站根据各旗县区实际情况的汇报进一步下达落实了生产分解目标任务,并要求各旗县水产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好渔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抓好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市水产站领导带领业务人员巡回各养殖场点进行监督检查各项生产任务落实情况。据上半年统计数字表明,各地渔业生产运行良好,各项生产指标有望超额完成。另外,由于渔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养殖证发放工作在有条不紊运行中,办理养殖证非常踊跃,到现在为止,持有养殖许可证的养殖户已达85%。

三、渔业结构调整情况

6.渔业安全生产总结 篇六

1 渔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1.1 渔业基础设施较弱, 安全监督管理、渔港建设不健全

大多数渔业专用塘设施老化失修、养殖水体缩小、生产能力降低、防御灾害的能力不强。石屏县渔业发展历史悠久, 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但没有规范的水产品批发市场, 水产品流通受阻, 只能自产自销。同时, 石屏县未建立渔业病害防治、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水产品防疫检疫体系以及水生动植物保护体系。乡镇水产站办公用房简陋, 无仪器设备, 缺乏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和手段。渔业基础设施、渔业安全监督管理、渔港建设等不健全, 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渔业发展需要。

1.2 渔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产业化程度低, 生产组织形式落后, 缺乏龙头企业

大产业、小格局、低投入是制约石屏县渔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多年来, 水产行业在融资渠道上存在面窄、量少的现象, 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很少, 远远适应不了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产业联动面不大,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没有深加工龙头企业, 水产品的加工微不足道, 多为初级产品, 附加值较低;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存在。在熟食品加工方面, 全县有13家注册煎鱼自产自销店, 但都是独立分散经营, 没有联动性, 各自打各自品牌, 不能形成品牌效应。

1.3 渔业推广机构不健全, 服务体系建设落后

各乡镇虽已设立水产站, 但工作人员大多不是专业学校毕业,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异龙镇是全县的渔业大镇, 在职人员10人, 专业学校毕业的只有3人;坝心镇也是全县的主要渔业区, 水产站有职工4人, 但专业人员只有1人, 这样的人员配备较大程度地限制了渔业科技的推广。异龙镇是石屏县的主要渔业区, 但渔业服务体系建设起步晚, 基础差, 财政困难, 连最基本的专业服务设施如显微镜、化学仪器、水质监测器等都未配备, 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技术服务站, 差旅费、办公费也难以解决, 致使很多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对策

2.1 立足实际, 转变思路, 明确渔业生产发展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 石屏县渔业首先实现了量的突破, 随着产量的增加和市场的变化, 渔业内部结构显现出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 渔业结构性矛盾开始制约渔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及时调整渔业发展思路, 明确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确立走科技、高效渔业的发展路子, 才能迅速调整生产结构, 按照“稳定池塘养鱼, 发展稻田养鱼, 扩大名特乌鱼, 建立观赏鱼基地”的战略措施, 优化结构, 提高产品质量, 推动渔业经济的发展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根据石屏县渔业生产特点、开发潜力和资源优势, 按照“稳定池塘渔业, 合理开发大、中水域渔业资源, 大力发展稻田养鱼, 严格控制资源捕捞”的发展思路, 突出池塘养殖这个主体, 充分发挥大水面和稻田养殖在渔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不断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3]。

2.2 加大地方财政投入, 促进新品种引进和基础设施改善

新品种的引进是扩大渔业养殖规模的有效途径, 是改善养殖品种单一的有效方法。石屏县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只有100 hm2之余, 养殖种类只有大闸蟹、乌鱼、金鲫、锦鲤、罗非鱼、青鱼、蛙类等, 且形成一定养殖规模的只有锦鲤和大闸蟹。石屏县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 适宜多种鱼类生长, 在养殖现有品种的基础上, 应开发利用本地土著经济鱼类、经济价值含量高的水产品, 这样不仅能满足市场对特种水产品的需求, 而且还能保护物种的延续, 恢复异龙湖特有的“本色”。基础设施是渔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加快渔业发展的动力, 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石[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应做好以下4个方面:一是加强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基础上继续开挖鱼池, 改造原有鱼池建设商品鱼基地, 扩大外延生产能力[5]。二是建设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促进水产品流通。三是建设渔业发展支撑体系。四是加强渔政基础设施建设。

2.3 政府引导、扶持培植龙头企业, 推进渔业产业化

石屏县渔业经营分散、规模小、资金积累不足, 限制了现代渔业的发展。政府要从大局出发, 放眼长远利益, 扶持龙头企业, 改变渔民的传统经营观念, 树立“引外龙、扶强龙、兴小龙、育新龙”的发展观念, 这样才能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在水产品加工中, 对石屏县宝秀镇的传统煎鱼进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使该县渔业生产, 逐步形成种养加、科工贸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 让石屏县渔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创建一批服务领域宽、组织程度高、经营机制灵活、活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协会, 提高市场化组织的程度, 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6,7]。

2.4 依托资源, 优化布局, 调整渔业区域结构

资源是渔业结构调整的基础, 实行合理布局, 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优化资源的配置, 提高渔业的组合效应, 是渔业区域结构调整的关键。根据渔业资源的分布特点, 石屏县要突出抓好“三大区域”特色渔业的发展:一是异龙湖湖区渔业资源丰富、基础好, 以发展名特优水产品、池塘养鱼、稻田养鱼为主, 立足于上规模、增效益;二是山区宜以渔资源开发为重点, 拓展渔业发展空间, 发展稻田养鱼, 促进农民脱贫增收;三是城市郊区和旅游区根据城市消费特点, 调整品种结构, 改革养殖制度, 发展以休闲渔业、观赏鱼为主的服务性渔业, 提高渔业综合效益。

2.5 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 确保渔业健康发展

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安全的基础因素之一, 提高水产品质量, 也是渔业持续发展, 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广大城乡居民对保障水产品等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调整渔业产业结构进而增加渔业效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在政府行政以至整个国家公共事物管理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完善对适应市场竞争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 渔业部门要突出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 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模式, 做好水产品的防疫检疫工作, 为社会提供放心的水产品, 促进渔业增质增效、健康发展。

3 结语

总之, 促进渔业生产发展关系到渔业生产实现现代化以及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 调整渔业养殖结构和渔业生产发展要依靠党和国家的政策;在当地政府和渔民的共同努力下, 通过发展渔业生产, 促进地方财政增长、农民增收, 使渔业产业得到全面长足健康发展, 最终把渔业发展成为石屏县集旅游、休闲、娱乐、高效益的一大特色产业, 实现由渔业大县向渔业强县转变。

摘要:根据石屏县渔业生产现状分析其当前存在的问题, 阐明了渔业经济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单纯的传统养殖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提出渔业生产的发展对策, 包括:立足实际, 转变思路, 明确渔业生产发展方向;加大地方财政投入, 促进新品种引进和基础设施改善;政府引导、扶持培植龙头产业, 推进渔业产业化;依托资源, 优化布局, 调整渔业区域结构;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 确保渔业健康发展等内容。

关键词:渔业生产,问题,对策,云南石屏

参考文献

[1]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水产[M].昆明:省农业厅, 2004:2-7.

[2]云南省农业学校.渔业经济与管理学[M].昆明:省农业厅, 1990:7-8.

[3]弋贤平.科学养鱼富民强业[J].科学养鱼, 2004 (1) :1-2.

[4]居礼.中国水产[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05:24-25.

[5]赖于民.农村实用技术[M].昆明: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05:36-38.

[6]北京科技大干部局.创造学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8:164-165.

7.洪灾后渔业生产恢复关键技术 篇七

一、修复水毁工程,清理养殖水体

1. 及时修复水毁工程。洪灾过后,要动员一切力量,尽快修复池塘、水库、湖泊、堤坝和稻田田间工程。仔细检查养殖池塘堤坝与设施,损毁严重的应及时进行拦网。对于毁损的进出水闸、防洪渠道,应将淤泥、杂物清干净。对于破坏的供电设施、场内公路以及增氧机等机械设备也要尽快修复,为灾后复产养殖创造良好基础。对可能存在溃决隐患的堤埂要抓紧时机进行加高加固,最大限度降低鱼类逃逸损失。

2. 全面清理养殖水体。尽快利用人工清挖、泥浆泵抽吸等措施清除池塘和主要进排水口的淤泥,在养殖稻田四周开挖沟渠进行科学泄水,对受损网箱进行及时修补,并做好池塘渗漏检查修补工作,发现渗漏及时维修,确保养殖池塘的保水性能。同时,洪灾后要将池塘中浑水抽出,及时换新水,保持水位适中,一般以1.5~2米为宜。及时清塘消毒,培育水质,每亩水面按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00~150千克的量化水全塘泼洒,同时用50千克茶麸打碎浸水一昼夜后全塘泼洒。对存鱼池塘尽量采用低刺激消毒剂,如活性碘、水产用二溴海因等。对有死鱼的池塘及时将病鱼、死鱼捞出,并作无害化处理,防止其腐烂污染水体。

二、准确盘点存鱼,适时补放改养

1. 及时盘存。准确盘存出水体存鱼数量与种类,为灾后补放复产提供依据。对于被洪水全部淹没的鱼塘,可迅速抽干池水,清除野杂鱼,直接测出池中的鱼种存量。对于水面较小的池塘,可降低水位,在温度适中、溶氧较高的晴天上午拉网,以测出存塘鱼种的数量、品种和规格。对于无法干塘和拉网的大水面,用投饵吃食量来估算,即某一水面在正常情况下,每天所吃的饲料量除以该饲料的投饲率,大致就是该塘口鱼种的存塘量。

2. 调整种养。根据池塘受损程度进行补放或改养。对于溃决的池塘则要尽快排干水,使用生石灰等消毒剂彻底消毒后适量放养秋繁苗种稀养速成,并做好翌年渔业生产的准备。若通过调剂苗种仍难以解决,可调整养殖模式,也可以种植经济作物进行补救。对于水产苗种繁育场,重点是保亲鱼和鱼种,可采取并塘或转移的方法,以备翌年使用。

三、选择适宜品种,科学合理补放

1.科学选种。补放的鱼种一定要保证种质纯正,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生长速度快。由于洪灾发生时正值鱼类生长期,养殖单位或渔民要结合各自实际进行合理补放。补放鱼种时,要结合鱼种来源、运输条件、市场价格等因素合理选择,如果条件允许也可稀养翘嘴鲌、罗非鱼等速生品种,还可以利用水体培养大规格鱼种,以鱼种收入补生产收入。如果鱼种供应不及时,可采用多次补放的方式,或采用多品种合理套养。

2.合理放养。补放鱼种的时间要在晴天上午9~10时或下午4~5时,刮风、下雨、低气压时不要放种,以免引起意外。补放前,先用4%食盐溶液浸洗鱼种10~20分钟进行消毒。对于受灾十分严重,补放鱼种困难的水体,可以降低养殖密度进行稀养,采取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以规格之大补品种之少,从而实现增效增收。

四、选用优质饲料,加强投喂管理

1.选择优质饲料。洪灾后因为池塘存鱼量相对较少,为了不影响当年收益,一定要投喂全价优质饲料,促进鱼类快速健康生长,特别是补放夏花鱼种的水体更应投喂全价饲料。同时,多雨季节也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必须要针对各养殖品种的食性特点投喂优质饲料促其生长。

2.科学投喂饲料。暴雨灾害过后鱼类的体质较差,必须投喂优质新鲜饲料,配合饲料可添加维生素C、中草药、多糖等,以增加鱼类对致病因素的内在抗病力。投饵坚持定时、定质、定位、定量的原则,保证各种鱼类吃足、吃匀、吃好,促其健康快速生长。在初期适当减少日投饲量,水质清新后再恢复正常投喂。

五、定期调节水质,恢复养殖水体

1. 严格消毒水体。暴雨过后,鱼塘水质变化较大,可选择生石灰、二氧化氯、二溴海因、碘制剂等全池泼洒消毒;网箱养殖可以在网箱四周用漂白粉挂袋;在食场周围,用二氧化氯挂袋,连续消毒3天,坚持严格消毒水体,防止病菌扩散。

2. 及时培育水质。暴雨过后池塘水体普遍较为混浊,水质偏瘦,养殖户可根据所养殖品种不同而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改善水质条件。若池塘水体比较混浊,泥沙含量较大,影响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有条件的可将池内浑水排出,换注新鲜清水;无法注入新水的池塘,可用生石灰按每亩15~20千克的用量化水全池泼洒,澄清水体。在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5~8天后,可以使用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改良池塘水质。此外,要经常开启增氧机,特别是晚上和后半夜要适时开机增氧。

六、加强鱼病防治,严防疫病流行

1. 开展综合预防。洪灾后经常观察鱼类的吃食、生长和活动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对鱼种、食场、工具、饵料等进行消毒,防患于未然。平时加强水质管理,投喂优质饵料,适时轮捕轮放,减少应激反应,并用维生素C、多维、大蒜素、活菌类等拌料投喂,增强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要捞除水域中腐烂变质的死草、杂物,减少有机耗氧,还可施用底质改良剂改良水质,减轻毒害。

2. 强化疫病监测。洪灾后死鱼应及时打捞,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暴发。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集中高浓度消毒剂处理、集中高温处理等,其中以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处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最为有效。提高灾后疫病防治意识,加大疫病监测力度,及时发现疫情或水域污染事故,并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防止疫病暴发成灾。积极储备渔用物资,适时购入渔药、渔用物资,做到有备无患。

七、创优养殖环境,强化日常管理

1. 创优养殖环境。由于持续降雨,池塘光照条件差,光合作用能力弱,水体溶氧少,易引起水质恶化和鱼虾缺氧泛池。因此,要加强巡塘,坚持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水色、水质变化,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和有无浮头、发病现象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暴雨过后养殖环境要保持安静,减少人畜或车辆等活动,减少拉网次数,避免鱼类产生应激反应。

2. 加强日常管理。夏季鱼类生长较快,随着鱼体的增长,超过水体的载鱼量时,就会发生缺氧死鱼的危险,所以应做好轮捕工作,捕大留小,均衡上市,以免进入梅雨期鱼塘载鱼量过大诱发各种病害。加强投入品管理,高温季节饲料、渔药、肥料等投入品极易发生霉变,在运输中要防止雨淋或受潮,以免成分溶解散失。注意强化投喂,合理调节水质,严防鱼类病害,做好日常精细化管理,确保灾害之年生产得以恢复和收入不受影响。

(作者联系地址:湖北省英山县水产局 邮编:438700)

8.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篇八

第一条 为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障职工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渔业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辖的所有单位。

第三条 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第四条 公司设立渔业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下属单位负责人任成员,负责本公司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各下属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

第五条 从事渔业生产的船舶,必须符合安检标准,配齐消防、救生设备。

第六条 严禁渔业船舶超载、搭客、装载危险品。

第七条 严格执行海上航行、作业的有关规定。严禁在大风、大雾、大雨等恶劣天气出船。

第八条 严禁酒后驾船,禁止穿拖鞋作业,进行渔业作业时必须穿戴救生衣。

第九条 船舶离岗至回港卸货完成直至签字完毕,整个期间,禁止任何人饮酒,无论是在自船还是别船,或任何位置,每被发现饮用任何含酒精类产品每50ML,经查证后,对当事人罚款2万元,上不封顶。对船长饮酒每次罚款5万元。

第十条 因饮酒造成工作损失或事故的,所有直接和间接损失额由喝酒人全额承担,包括渔获损失、设备机件损失、人员打架或受伤残等索赔、海事损失等等,并承担一切的法律责任,且每事件对当事人每人罚款5万元,公司对船长及大副(或轮机长)另开具每事件1000-5000元罚单。

第十一条 严禁船上人员聚众赌博,一经发现严惩不贷,船长赌博罚款2万元,船员赌博罚款5千元。

第十二条 规范船上卫星电话海上通的使用,仅用于工作需要时使用,由船长监督,严禁泄露密码,无特殊情况说明严禁私用。

第十三条 渔业船舶系岸或锚泊,必须按规定配备值班人员,以保证安全,并采取有效措施防风、防火、防盗。

第十四条 实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公司主要负责人及下属各单位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层层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

第十五条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并在醒目地段设立安全管理的标语牌,做到警钟长鸣。

第十六条 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班,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职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七条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组建安全检查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或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八条 制定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机构和人员,备有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装备和救援物资。

第十九条 车、船在行驶中工作人员禁止打闹,生产船只必须按规定航线行驶。船舶驾驶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二十条 对船舶一些重要场所的安全防火设施要经常检查,电工要随时对辖区线路和各种用电设施进行检修,排除事故隐患。

第二十一条 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并针对本公司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第二十二条 建立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大风天气领导带班、信息传递、船只收港制度。

第二十三条 突发渔业安全生产事故要及时组织救援,并按规定上报,并进行善后处理。

9.春季渔业培训总结 篇九

一、目标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十二五”水产发展和建设余店镇的总体目标,促进渔科教结合、产供销协作,在我镇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决定在我镇开展渔业科技培训。

二、领导重视、形成培训体系

为了搞好渔业、以及渔民的技术培训,特别是养殖渔户的技术培训,我镇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抓好培训工作。召开渔业培训专项会议,讨论这次培训的任务和现实意义,以及如何抓好这次培训,并且制定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

三、加强宣传,确保渔民参与

根据农村的养渔户的情况,一般要选在农闲的时间开始宣传,一方面我们发放宣传单,另一方面通过村干部发放宣传品,让渔业培训宣传深入到田间地头,家喻户晓,使渔民以及有养鱼意愿的人了解我们培训的信息和要求,并积极参与培训。

四、加强教学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对组织报名、档案管理、课堂纪律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课堂培训上,我们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水产养殖技术和水产品安全,也提到一些特色养殖技术和鱼病的防治和渔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参加培训的人员普遍反映,通过培训学到了许多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先进的水产养殖方法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同时为他们提供了相互间交流平台,开阔了视野。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1)本次培训有个别学员纪律性极差,迟到现象时有发生。(2)课堂上学员的纪律有点松懈,不时有人接打电话,影响讲课的效果。(3)学员自建养殖基地资金欠缺,鱼苗种太贵,许多农民想养,需要国家财政给予相应的帮扶、补助,以使当地农民更快致富。

今后在培训中一定要加强管理,真正把培训作为农民所需,产业所需,就业所需的渠道。

10.渔业安全生产总结 篇十

1 休闲渔业的建设意义

1.1 休闲渔业建设现状

休闲渔业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不仅为解决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出路问题和为渔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形成渔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城镇越来越多的休闲旅游人群提供了新的项目,同时也是渔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动力。目前,全国各地休闲渔业发展迅速,广东、山东、浙江等省先后出台了休闲渔业船舶管理办法和船舶检验规定,对休闲渔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要求,鼓励扶持休闲渔业发展壮大。

以长海县为例,2010年,长海县根据海岛旅游实际,对休闲渔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县海洋与渔业局、安监局、旅游局联合起草制定了《长海县休闲渔业船舶安全管理办法》,对休闲渔船的船舶尺寸、船体质量、抗风等级、安全设施配备、乘员数量、驾驶人员资质、经营单位条件、证件申办流程、船只活动范围、人员保险、管理部门职责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和细化,为休闲渔船管理走向规范化道路提供了指导性依据。当年,长海县海洋与渔业局为符合条件的55艘渔船办理了休闲渔业船舶证件。近年来长海县以建设国际旅游避暑胜地和现代海洋牧场为目标,以休闲度假、自然和渔业观光为主攻方向,突出海岛生态和休闲渔业两大特色,不断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渔家风情村、民俗文化村和“海上人家”水上餐厅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做大做强了以渔家乐为主要内容的海岛特色旅游项目,丰富了海岛旅游功能,增强了长海旅游的对外吸引力。据统计,2009年、2010年上岛游客分别为90、9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为4.5亿和5.25亿元,休闲渔业在长海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长海县在实践中探索出新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休闲渔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保障。

1.2 发展休闲渔业的现实意义

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对解决渔业、渔区面临的问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带动交通、旅游、餐饮、渔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剩余渔业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缓解渔业生产和渔区经济生活中的矛盾,有利社会安定;二是有利于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渔民转产提供出路,有利于保护近岸渔业资源;三是有利于促进海岛开发建设;四是有利于促进渔港、码头、渔村建设,发展渔村经济;五是有利于促进渔区对外开放、城乡交流,繁荣渔区经济,加快渔村现代化建设进程。

2 产业发展的问题及思路

2.1 目前休闲渔业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资源,休闲渔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的道路上也面临和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特别是休闲渔船的安全管理尤为突出和重要。目前,休闲渔船的管理多为分散、自发的经营方式,形成不了规模,没有固定的经营单位和法人代表,生产经营随意性大,安全责任制无法落实;休闲渔船大部分是沿海捕捞、养殖船改造而来的,船体小、安全导航救生设备差,部分船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未经培训私自从事休闲渔船经营活动,安全生产技能和海上经验差,导致安全生产隐患众多,并且由于游客来往频繁的不确定性,休闲渔船大多未参加保险,游客自身权益难以保障,产业风险性极大,对休闲渔业今后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2.2 休闲渔业发展思路

一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保障休闲渔业生产安全。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各级政府部门在发展休闲渔业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切实将安全管理工作摆在首位,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督促指导休闲渔业企业和渔船船东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规范从业行为。要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要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人、管理责任人和监管部门职责,全面掌握休闲渔船生产情况和活动区域范围,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严格事故追究制度,确保渔船、游客安全。要加强休闲渔业海上救助队伍建设,在旅游季节重点时间、重要区域、重点航线上要设立指挥救助船艇,配备安全救生员,建立并完善应急工作预案,做好各项防范准备。要认真研究解决休闲渔业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扶持渔民生财致富,实现发展有路、经营有序、管理有力、游客满意、渔民得利的目标。

二是加强休闲渔船检验,保证船舶适航性能。严格执行休闲渔船准入制度,对申请新建或改造的休闲渔船,要依据渔业船舶管理规定进行严格检验,核定船舶抗风等级、乘员数量,配备必要的安全救生及通讯设备。船上驾驶人员要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旅游经营单位或休闲渔船船主必须签订安全生产保证书,为驾驶人员参加保险并统一为游客投保人身意外伤害团体保险。所有条件合格后方能颁发证书。同时休闲渔船应统一配备色彩鲜明的标志。

三是加强海上动态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按照“安全技术标准要求从高不从低,安全监督管理从严不从松”的原则,在旅游季节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开展海上安全执法检查,重点检查休闲渔船的适航性能和安全救生设备配备情况,凡是不符合规定的必须立即停航整改,整改结束后经渔业部门检验合格方能出海作业。要严禁休闲渔船超载、超航区和恶劣天气下出海作业,一经发现立即扣港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取消休闲船舶许可作业证件。对无证载客、非法载客的渔船要坚决取缔,严厉查处,确保游客生命安全和海上正常管理秩序,维护休闲渔船合法权益。

四是创新管理模式,助推休闲渔业发展。加强休闲渔业的管理,努力引导渔民发展休闲渔业,实现“海上渔业”向“沿岸渔业“转移。鼓励资金雄厚、管理良好的企业进军休闲渔业,积极推行“公司+渔船”的休闲渔业经营模式,把各家各户的渔船组织起来,各休闲渔船根据实际情况独立核算,统一组织客源、统一安排航班、统一管理、统一调度,防止出现争抢客源、损害游客权益、忽视安全生产等不良现象,确保休闲渔业有序、安全、合理、健康发展。要加大休闲渔业的扶持力度,深入挖掘海岛地理特点、海洋文化和渔家传统特色民俗,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扩大海岛知名度,吸引海内外游客进岛游玩。要对现有简单、粗放、雷同的休闲渔业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开发建设具有海岛特色的、以长海渔文化为依托的休闲渔业新产品,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层次和档次,使休闲渔业成为长海旅游的特色精品和渔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11.渔业安全生产总结 篇十一

2011年, 荆州吹响了“复兴大荆州”的号角, 明确提出了“发展现代渔业、建设淡水渔都”的“十二五”水产业奋斗目标, 力争到2015年实现水产放养面积稳定在16.08万hm2, 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30万t, 水产品加工转化量达到60万t, 实现渔业产值200亿元、水产业综合产值500亿元, 渔民人均年纯收入15000元, 进一步做大龙头、做响品牌、做强产业, 努力实现荆州渔业的跨越式发展。

1 改善基础条件, 创建高效渔业

要将荆州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高效淡水鱼生产基地、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精深加工基地、观光旅游休闲区和流通交易集散地, 让荆州淡水鱼生态活鲜产品、优质加工产品、高档营养保健品叫响全国, 走向世界。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发展现代渔业为重点, 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设施装备为支撑, 创新生产经营方式, 推进产业化发展, 实现渔业经济、水域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一是推进精养鱼池改造。荆州市现有精养鱼池9.11万hm2, 有近4.69万hm2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挖的, 水电路不通, 池塘淤积老化严重, 平均单产不到500kg, 如能全部改造升级, 可增产40万t, 超过现在洪湖市的渔业年产量。为此荆州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全省推进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的契机, 强化水电路配套, 重点推广抽水机、增氧机、投饵机等先进机械的装配和使用, 努力建设“吨鱼塘”、“万元塘”。二是加强种苗基地建设。苗种繁育基础建设对于提高荆州市渔业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 荆州市全力实施水产苗种工程, 建成国家级良种场4个、原种场2个、苗种生产场100个、育苗面积18万m2, 年生产鱼苗169亿尾。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争取国家投入等手段, 突破小龙虾、河蟹、黄鳝、鳜鱼、黄颡鱼等名特优苗种本地化繁育技术, 进一步扩大全市苗种繁育规模, 估计到2015年全市育苗面积可达到25万m2, 年生产各类鱼苗可达到200亿尾, 成为全国重要苗种繁育基地。通过加大苗种繁育, 既为荆州市渔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也促进了鱼种业经济与科研的新发展。三是强化渔民科技培训。发展现代渔业需要依靠科技支撑, 提高渔民科技素质是关键。通过开展送渔业科技下乡、科技对接、示范带动等多种形式, 加强渔民科技培训, 提高渔民科技水平, 帮助他们全面掌握当家品种的养殖技术以及新推广的先进实用养殖技术。实践证明科技养渔的全面开展, 不仅让渔民明确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提高了渔民标准化养殖意识, 而且提高了渔业生产的综合能力与经济、社会效益。

2 实行健康养殖, 打造绿色品牌

健康养殖事关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 荆州市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通过制定淡水养殖地方标准, 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等措施, 使水产品品质得到一定提高。

一是实行标准化生产。根据荆州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全市先后制定和完善淡水养殖地方标准, 并在全市范围内加大推广力度, 规范养殖生产、鱼病预防等各项操作要求, 建成了一批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板块基地, 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二是加强投入品监管。严查在水产苗种繁育、养殖生产和流通环节使用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行为, 确保水产品药残检测合格率在98%以上、查处率达到100%。三是建立可追溯制度。严格执行水产养殖生产、用药、销售三项记录规定, 逐步实施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建立从池塘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四是推行了优化养殖。大力推广小龙虾野生寄养、“18221”、两年段网箱养鳝等八大养殖模式, 普及池塘微孔增氧、水生蔬菜净化水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池塘循环水利用、水质在线监测等十大实用技术。五是改善水生态环境。通过实施城市工业、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 农村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等措施, 加大水生态环境的整治力度, 最大限度减少水体污染。同时开展湖泊拆围、水库限养、增殖放流、种质保护等生态修复行动, 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力争在全国唱响荆州水产品“健康、绿色、生态、安全”的品牌, 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创新体制机制, 促进规模经营

规模化是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目前, 荆州市水产养殖整体规模已达14.7万hm2、产量105万t, 但养殖分散、品种杂乱、自产自销等生产经营方式仍普遍存在, 规模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稳步推进水面经营权的有序流转。要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建立水面经营权流转新机制, 通过出租、参股、拍卖、合作等方式, 逐步发展集中连片的规模养殖。二是大力推广名特优品种规模化养殖。荆州市主推小龙虾、河蟹、黄鳝、黄颡鱼、龟鳖、鳜鱼六大名特优品种, 努力使名特优产品占总产量的80%, 发展“一鱼一产业”;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主抓2~3个主导品种, 努力打造“一乡一品”、“一区一品”、“一带一品”。三是健全渔业社会化的服务配套体系。不断创新渔业科技推广和服务方式, 建立健全水产技术推广、疫病防控、质量检测、金融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促进渔业规模化发展是发展渔业生产的关键。延伸渔业产业链, 不断提高渔业组织化水平, 充分发挥渔业合作组织在提高渔民素质、保护渔民利益、获取市场信息、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渔民收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提高抗风险能力的作用, 建立一批带动力强、机制完善、运营规范的渔业专业合作组织, 并引导他们加强与加工企业和市场的衔接, 为渔民搞好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生资供应、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多项服务。积极发展鱼药、鱼具、鱼饲料加工经营, 为渔民规模化生产提供保障。

4 发展水产加工, 壮大龙头企业

荆州要打造淡水渔都、建设渔业经济强市的重点是要抓好水产品精深加工, 提升渔业产业化水平。虽然近年来荆州市水产加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但总体上看, 荆州市加工业发展水平还不高, 主要表现在:企业分散、龙头企业不强、精深加工偏少、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等, 与舟山市等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要赶超先进水平的目标, 必须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水产品加工业发展, 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 通过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壮大工程、高新企业培育工程、招商引资新建工程, 实现渔业生产产业支撑、循环利用、永续发展, 提高荆州市水产品综合加工能力。

一是要按照初加工分散到原产地, 精深加工集中到加工园区的布局, 重点建设洪湖淡水水产品加工工业园和荆州城区大明水产加工园, 推进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二是要加强精深加工产品研发, 积极开发鱼胶原蛋白肽、龟板肽、甲壳素、阿胶肽等营养保健品, 做到“吃干榨尽”。要大力发展小龙虾、鮰鱼、罗非鱼、河蟹、黄颡鱼等优势出口品种, 实行加工企业与原料基地有效对接, 确保加工企业生产所需优质原料。要抓好水产品加工项目的策划与申报, 通过大力实施“四个一批”、“三大工程”, 努力打造三个龙头企业梯队, 即以德炎、大明等企业为代表、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第一梯队, 以越盛、中科等企业为代表、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第二梯队, 以金鲤鱼、闽洪等企业为代表、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第三梯队, 争取5年内, 全市亿元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家以上, 创建“洪湖渔家”、“渔悦”等知名加工品牌, 使水产品加工成为荆州市打造千亿元农产品加工业的主力军。

5 拓展渔业功能, 创新市场主体

荆州渔业历史悠久, 物产丰富, 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市场主体不强、运销设施落后等, 荆州渔业经济与渔业文化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展示。为此,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 以弘扬渔业文化为突破口, 以创新市场主体为重点, 大力发展文化渔业、观光渔业、休闲渔业、会展渔业、美食渔业、科技渔业、物流渔业等, 不断提高荆州渔业的知名度, 使渔业“三产业”成为荆州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促进荆州渔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是大力发展观光休闲渔业。要以各地养殖区为依托建设一批集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庄, 加快洪湖、长湖、太湖、洈水水库等休闲度假项目、海子湖凤凰山水产美食文化城、长江水产美食一条街和八岭山中华鲟保育中心 (珍稀水生动物水族馆) 、泥港湖名优苗种水族馆等项目建设, 为发展观光休闲渔业打好基础。同时通过举办摄影、书画展, 开展钓鱼、捕捞比赛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荆州悠久的渔业历史和优质的淡水产品, 吸引外地游客和客商到荆州来赏鱼、玩鱼、吃鱼, 使观光休闲渔业成为我市渔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二是积极发展渔业会展经济。2010年荆州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荆州淡水渔业展示交易会, 搭建了与国内外淡水渔业养殖、加工、销售、科研合作平台, 提高了荆州水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推介了“洪湖渔家”、“渔悦”等优质产品。继续通过举办、参加展会等多种形途径, 进一步扩大荆州淡水渔业的影响, 吸纳全国各地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 促进全市现代渔业发展。三是加快发展渔业现代物流。荆州是水产品产量大市, 产品行销全国乃至全世界, 但水产品在流通中腐损率在10%以上, 如将腐损率降低到5%, 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可年增收5万t, 相当于现在沙市区的年产量, 发展现代物流业刻不容缓。荆州市委、市政府计划投资在市中心城区和水产集中产区筹建荆州水产物流交易中心, 力争“十二五”期间, 将荆州建成江汉平原最大的集水产品交易、水产品检验检疫、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交易中心和流通集散地。

6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优惠政策

“发展现代渔业、建设淡水渔都”是充分发挥荆州市资源优势, 实现从水产大市向水产强市跨越的重要举措, 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 强化措施, 全力推进。

一要统一思想, 加强领导。要坚定不移地实施“重抓水产”战略, 把打造“淡水渔都”作为荆州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紧抓不放, 进一步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下去;二要实施规划, 细化目标。按照全市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 坚持规划引路、科学发展, 进一步细化目标、强化措施, 确保“十二五”水产规划目标的实现;三要落实政策, 加大投入。制定和落实各项强渔、惠渔政策, 重点是精养鱼池改造扶持政策、渔业科技进步支撑政策、水面经营权流转政策等。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导向, 引导和激励社会多元化投入的体制机制, 形成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的新局面;四要抓好服务, 形成合力。各级发改、农业、交通、水利、供电、国土、商务、财政、金融、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报、科技推广、金融服务、产品推介等方面搞好协调服务, 努力形成关心、支持渔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摘要:对传统淡水渔业生产的改造是最后一个时期十分艰巨的工作。荆州市经过几年的努力, 探索出一条成功的新路, 为渔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传统渔业,淡水养殖,改造,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曾君.发展现代渔业建设淡水渔都[EB/OL].湖北农业信息网, 2011-05-19.

[2]郭习松.仙桃特色水产品“闹响”京城[EB/OL].湖北农业信息网, 2011-10-13.

12.渔业年终总结 篇十二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部署,10月18日上午,云霄县海洋与渔业局召开20xx年第三季度渔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暨第四季度防范渔业生产安全事故工作会。周镇海副局长主持会议,局执法大队及所属各中队(工作站)全体人员、沿海乡镇分管渔业安全生产领导及海洋与渔业站负责人参会。

会议通报了20xx年全县及漳州市第三季度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事故情况并提出了下阶段渔业安全执法监管措施,还讨论了当前全县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会议要求,一是要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总理有关安全生产指示批示精神,绷紧绷牢渔业安全生产“红线”;二是要做好渔船安全生产防控,强化隐患排查与治理,坚决防范遏制渔船水上安全事故发生;三是要持续做好涉渔“三无”船舶清理取缔工作;四是要深入推进镇村渔船安全生产日常规范化管理,提升日常管理工作水平;五是要根据省局部署,继续做好小型海洋渔船北斗示位仪(即定位终端)安装;六是要进一步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渔民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13.区渔业工作总结 篇十三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区渔业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20xx年我区渔业生产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为目标,狠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注重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强化渔业生产环节监管,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科技渔业、生态渔业,顺利推进了我区现代渔业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与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渔业生产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预计完成水产品产量18636吨,超额完成省地业务目标考核任务。比上年同期增长9.33%。

2、实现渔业总产值2.0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6%。

3、养殖产量达到17229吨,江河捕捞产量1407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和11.8%。

3、完成渔业养殖面积67693.5亩,比上年增长5%。其中:池塘养殖8356亩,产量2256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1%和5.9%;山塘水库48933.5亩,产量3129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6.1%;河沟8855亩,产量369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

10.8%;其它养殖(工厂化、网箱等)1549亩,214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4.7%和25.9%。

4、推广稻田养鱼362558亩,产量9335吨。

5、生产各种淡水鱼苗3.472亿尾,培养鱼种839.4吨,引进各种鱼苗8771.2万尾,投放鱼种512吨。

二、主要措施

1、加大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着力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今年,全区共引进青田田鱼、湘云鲫、革胡子鲶、鲟鱼、斑点叉尾鮰等名、特、优、新品种8771.2万尾。铜仁市与贵州大学水产系合作,在坝黄镇坝黄村界牌组建立青田田鱼稻田生态渔业养殖示范点,投放规格鱼种535.8斤,预计每亩可增加收入600元以上。印江县引进鲟鱼1.2万尾进行池塘养殖,生产鲟鱼5吨,江口县边江村鲟鱼养殖基地,生产鲟鱼除本省销售外,还云南、广西、重庆等周边省市。沿河、印江、铜仁等县、市引进斑点叉尾鮰进行网箱养。

2、继续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加快渔业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巩固完善稻田生态渔业,积极引导农户投放优质鱼苗进行养殖,提高经济效益。德江县在青龙镇安家渡村的官庄和安家渡

实施稻田养鱼40亩,投入资金1万元,共投放2-3寸大规格鱼种4万尾;二是利用山塘水库和河道,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松桃县以发展草食性和滤食性鱼类养殖为主,推广“鱼-禽-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发展种草养鱼大户18户,养殖山塘水库面积1600多亩,种质优质牧草400多亩。德江县畜牧兽医局(渔业局)、海溪沟河道养鱼协会和沙滩河道养殖鱼协会共投入资金8400元,在牛渡滩河、板桥河、小溪河、观音滩河、马蹄河、雪基河、川岩河、沙滩河、大河、海溪沟河等10多处开展河道生态养殖。

3、完成全区大鲵养殖规划,规范大鲵养殖程序,确保大鲵养殖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6月,按照全省大鲵养殖规划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召开了全区大鲵规划会议,7月完成全区大鲵养殖规划。目前我区松桃、江口、铜仁、石阡、思南、印江等县市建立大鲵养殖场24个,其中有13 个养殖场取得了大鲵养殖证,其它养殖场正在申办当中。全区共养殖大鲵5876尾,个体重约16.5公斤。松桃县利用本地民间资金,在黄板乡散水村建起了贵州省松桃松江娃娃鱼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修建大鲵驯养池216口,面积600平方米,饵料鱼池1200平方米,已驯养有各种规格的大鲵2045尾。目前松桃县大鲵养殖户9户,养殖2930余尾,原种400余尾。江口县发展大鲵养殖大户4户,面积13亩,养殖大鲵1041

4、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鱼病测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无重大疫病发生

14.渔业安全生产总结 篇十四

关键词:渔船 安全保障 预报 海图叠加 信息推送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232-01

江苏地处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东濒黄海,海岸线长954 km,海洋渔业产业发展迅速。但海洋渔业产业具有显著的高投入、高风险特征,现阶段开发的渔船安全应急指挥系统普遍缺少海况实时观测和预报预警信息,只能提供被动救险服务,无法做到主动预警提示合理规避作业风险,无法满足海洋渔业安全保障需求,因此,建立电子海图综合信息处理系统,通过渔船实时定位、海洋专题预警报、通信网络等技术集成,建立覆盖江苏海域重点渔区的全省海洋渔业安全保障系统对于促进江苏海洋渔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船舶安全,船舶监控、船舶信息处理系统以及海洋预警报等方面,江苏已经建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本研究中,作者针对渔业相关保障系统现状,研究了江苏渔业安全保障电子海图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1 系统组成

江苏渔业安全保障电子海图综合信息处理系统由船舶监控系统、预警报制作系统、集成显示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网络信息传输系统组成。

船舶监控系统:包括卫星监控与通信船载终端、AIS船载终端系统、GPS/GPRS船载数据/语音终端以及渔船综合信息接收模块。

预警报制作系统:利用卫星资料和各类海洋实时观测数据,综合各类数值预报产品和统计分析结论,制作发布针对渔场的精细化海浪和海面风预警报产品。

集成显示系统:包括海图标准显示、预警报产品集成显示、渔船目标显示、应用程序界面设计等的集成,集成显示满足系统显示容量、海图刷新数据、位置处理时间等性能指标的要求,形成一个支持SHAPE格式的预警报产品和电子海图船位叠加显示的系统。

数据库系统:采用数据库服务器构建数据库集群服务,集群软件为ORACLE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简称RAC)。基于数据库表记录方式存储的数据主要有基础地理信息,预警报产品信息、渔船信息等,并实现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网络信息传输系统:利用专线实现预警报产品信息、渔船信息的传输与入数据库,利用卫星、短信等形式实现渔业安全保障系统对渔船预警报信息的推送。

2 系统运行机制

江苏渔业安全保障电子海图综合信息处理系统整体部署于监测预报中心。

2.1 渔船数据同步结构

本系统的船舶监控系统立足于江苏已经建成的渔船安全指挥系统,监测预报中心需构建基础的软硬件信息平台,利用网络专线与传输中间件实现与渔船安全指挥系统的渔船数据同步更新。

2.2 信息处理结构

基于对江苏渔业安全保障电子海图综合信息处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提出一个集成信息处理系统的框架结构。

在该系统的结构中,通讯接口及数据融合系统负责处理来自渔船的动静态数据,既可以输出信息由电子海图显示模块进行叠加显示,也可以向目标船舶发送预警报信息。智能人机界面作为整个系统的人机接口,负责接收预警报产品的输入以及用户其他的指令。船舶数据库以标准数据结构处理和存储船舶数据,并通过与电子海图综合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接收用户的查询等指令。电子海图综合信息系统在数据库的支持下工作,其功能组成如下:

渔船监控。利用船载终端,通过多种通讯方式,将渔船的船位、航速、航向等信息实时传送至监测预报中心。

预警报产品制作。海洋预警报产品覆盖江苏海域八大渔场。基于海洋实时观测数据,通过分析天气预报形势,形成预警报产品,并以SHAPE格式传输至预警报数据库。

电子海图叠加显示。电子海图数据符合SHAPE格式或者IHO S57标准、显示满足IHO S52标准要求,实现渔船船位监控、预警报影响分析、短信息、调船位等功能。通过引入GIS COM组件,集成海图显示功能。

船舶风险识别与预警信息推送。依据叠加的海浪预警报图层范围,自动查询统计范围内船舶数据信息。根据应急预案库,识别划分船舶风险等级并利用多种通讯方式向目标船舶推送警报短信。

3 结语

江苏渔业安全保障电子海图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将实现预警报与船舶信息的综合叠加处理,能够在第一时间识别划分风险渔船,实现以最快捷的速度向渔船发送警报信息,并监控船舶避险情况,提高了海上渔船避险的信息获取能力,可满足防灾减灾和渔业安全保障信息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汤青慧.基于电子海图的航线规划方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2] 周江华.宁波舟山港海上搜救体系模式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3):126-130.

[3] 梁延峰.电子海图/雷达图像叠加处理软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4]贾苏梅.基于电子海图的航道测量数据管理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5]莫馁,李勇建,许华胜.基于GPS/GPRS的船载导航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压电与声光,2009(1):21-26.

[6]张寿桂,彭国均.海监船舶导航与监控管理信息系统[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6(3):31-36.

[7]徐西宝.船用嵌入式电子海图应用无线服务终端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8]周勤,韩艳红.江苏地理新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

[9]翁跃宗.一种面向海事分支机构的船舶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中国航海,2004(4):42-45.

[10]王高,邓学雄,吴东庆,等.基于Inmars

15.渔业安全生产总结 篇十五

――我市海洋渔业安全生产隐患及其对策

我市地处黄海、东海、长江三水交汇处,是出江入海的重要门户。全市现有江海洲堤岸线203公里,岸线上分布着以国家中心渔港吕四大洋渔港为龙头的七大群众渔港,其中吕四渔港是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全市海产品年捕捞产量接近20万吨,占南通市捕捞总量的二分之一和全省的三分之一。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高度关注渔业安全生产,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形势良好。但由于我市海洋渔业生产远离基地,船只分散,并受天气等各项环境的因素制约,海洋渔业安全生产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渔船救生设施更新较慢。近年来,由于海洋资源日趋衰退,捕捞产量逐年下降,捕捞成本不断上升,捕捞渔民出现较大面积的亏损,许多渔民在安全救生设备上不能及时更新,许多设备比较陈旧,有的已经失去安全保障功能,许多船龄大、适航条件差的渔船仍在勉强支撑。这些船只一旦遇到台风等恶劣气候,后果不堪设想。二是渔民安全生产意识较弱。海洋捕捞是高风险行业,作业条件又很艰苦,逐步走上富裕道路的渔民们纷纷弃船上岸,从事捕捞作业的劳动力资源逐步减少。许多渔船招雇外来打工人员出海现象比较普遍,这些外来打工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缺乏海上生产必备的安全常识,部分渔民作业时又不愿意或不按规定穿戴救生衣。这些大大降低了渔民在遭遇意外情况时自救、互救的能力,是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三是海难救助网络不够完备。有效、快捷的通信是预防海难发生、组织海难救助的根本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但由于海洋渔业投入不足,海难救助网络不够健全,遇险船只不能与周边船只、单位以(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及有关部门及时取得联络,导致信息反馈慢,救援人员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措施,错失最佳的救援时机。四是外地渔船管理体制不顺。我市地理位置特殊,渔业资源丰富,浙江及盐城、连云港等地的众多渔船来捕捞生产,给我市沿海港口及附近海域的管理带来了很多难题。我市海事、港监、渔政、边防和水警等职能部门存在分工不明,多头执法,在外地渔船的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渔船碰撞、无证出海、夜间偷盗现象时有发生。五是港口消防设施不够健全。我市港口消防设施投入严重不足,除吕四渔港配备消防设施外,其余六个群众渔港基本没有消防设施。此外,我市“三证不齐”渔船有100多艘,“三无” 渔船也存在一定数量,特别是自制的泡沫筏安全性较低,给海洋渔业生产带来严重事故隐患。为切实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市海洋捕捞稳定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落实责任,多措并举,时刻把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加强宣传,深入贯彻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法规海洋渔业生产,安全重于泰山。把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对国家和渔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宣传力度,认真做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提高渔民的安全意识和生产责任意识。通过各种媒体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宣传渔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典型和经验,曝光忽视安全生产、发生重大事故的典型事例。通过宣传,剖析问题,寻找根源,不断增强渔民的安全意识,使其掌握渔业安全生产技能,提高出海渔民遇险时互救自救能力。同时,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促进渔民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切实落实安全保障措施。

二、突出重点,切实抓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措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对易发事故加大整治力度,通过更扎实的工作,更有力的措施,不断开创我市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规范行政许可,完善监管体系。认真实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把安全生产纳入行政许可的范围,从源头上制止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渔民渔船进行捕捞生产。健全监管体系,加大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把安全管理纳入专职机构,调整充实工作人员,保障办公经费和工作条件。加强安全管理队伍的政治、业务和作风建设,培养一支廉洁勤政、严格执法、作风过硬的安全管理队伍。

2、强化签证管理,提升保障能力。明确主体责任,提升生产经营单位及渔民的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和渔民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的主体地位。生产经营单位和渔民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依法落实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的各项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对多年未经检验、擅自出海生产的渔船建立“黑名单”,严格执行《中华(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人民共和国渔业港航监督行政处罚规定》,加强对渔船进出港口的签证管理工作,有效监控渔船进出港情况,进一步规范渔港停船秩序和渔船停港值班制度,做好渔船停港的消防防范工作。凡渔船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一律不得签证放行。进一步加强对小舢板、小泡沫筏的管理,禁止该类船舶出海捕捞,并制定可行的安全工作方案,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狠抓教育培训,规范用工制度。加强对渔民的安全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渔业生产教育工作,常敲安全生产警钟。深入开展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渔民的安全生产技能。制定渔民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渔民进行海上求生、渔船操作、海上急救、船舶消防等技能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培训发证工作,把好渔船安全适航关,提高渔民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进一步规范海洋渔业用工制度,未经技能培训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渔业生产。

4、完善救助机制,提高搜救能力。海洋渔业生产是高风险的产业,渔船海难救助工作十分重要,按照自救、互救与援救相结合的渔业海难救助原则,建立健全海洋渔船救助机制。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引导渔民参加保险或建立多种形式的非商业性互助保障制度,不断提高海洋渔业生产自救能力,为海洋渔业生产提供安全保障。加大渔业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渔业安全生产救助通信网络。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不断提升快速反应能力,一旦发生事故,市渔业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迅速组织搜救,想方设法降低事故损失,同时要及时上报事故损失情况。

5、强化情报收集,开展联运管理。建立统一的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领导组织机构,协调渔政、边防、港监、海事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管理,进一步完善联动单位快速反应机制,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防范措施。强化情报收集工作,不定时对所辖海域进行机动巡逻,同时加强与上海崇明方面的协调合作和情报互通工作,有效打击海上的违法犯罪活动,努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6、加强配套建设,强化后勤保障。渔港是渔业生产的后勤基地,也是对渔船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窗口,渔港建设和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渔业生产的安全。切实加强渔港安全生产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大安全设备的投入力度,为搞好渔业安全生产(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统筹协调,全面落实海洋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扎扎实实地抓紧抓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工作。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进一步加强领导,把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抓生产必须抓安全”的原则,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扎实抓,海洋渔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日常工作。市渔业等部门要认真参与,密切配合,确保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

2、明确责任,抓好落实。严格执行海洋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层层签订海洋渔业安全生产责任状,使责任落实到人。渔民对渔船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渔船所有者或经营者负管理责任。凡未签订安全责任状、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的渔船,一律不得出航。沿海乡镇具体负责渔船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工作,制定渔业生产安全预案,把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年终渔业目标专项考核。市渔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责,齐抓共管,把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上一篇:酒店年度客房工作总结下一篇:数据库与操作系统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