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成语故事

2024-10-09

买椟还珠成语故事(精选5篇)

1.“买椟还珠”又一解 篇一

椟者,木匣也。有书载:“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以木兰为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柜也。”买椟还珠,意指舍本逐末,取舍失当。买下装珠宝的匣子,却把珠宝还给人家,世间竟有如此傻瓜!

我却不以为然。

这般精美的匣子,简直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工艺品,其价值可能已超过了珠宝本身。买椟人应是个狂热的艺术品收藏家。珠宝,俗物而已,在他眼里是没有价值的。

陕南留坝有张良庙,庙有一联,上为“送秦一椎”,下为“辞汉万钟”。堪称杰作。张良少时率大力士以铁椎掷向秦始皇,豪情荡气回肠。天下既安,这位开国元勋又辞万钟之禄,归隐山林。张良所求的,并非多数人看重的高官厚禄,按现时的话讲,无非是实现人生价值。张良所为,堪称买椟还珠之另类注解:送秦一椎,投身“革命”,是谓“买椟”;暴秦灭,天下平,椟已得,留珠何用?像韩信那样做个烹狗吗?功成身退,是谓“还珠”。高洁而明智。

我们对价值的衡量,应该是多元化的。生命的价值可以体现在人生的不同方面,无论你看中的是哪一方面的价值,都无可非议。

附:《“买椟还珠”戏言》

(流沙河)

问:何为买椟还珠?

甲:某人家贫,无钱过年,向邻人借了一块猪肉。至来年,经济好转,根据协议,就买了一头牛还给邻人。这就是买“犊”还“猪”——变相的高利贷行为。

2.小学故事:《买椟还珠》语言对话 篇二

“相公,您好眼光。这个盒子,是用上等木兰做成的。您闻一闻,盒子散发出一种奇异的香味,更重要的是里头有一个珍宝——象牙红宝石手环。”珠宝商说。

“那,我就买这个了。多少银两?”郑国人问。

“相公,今天,我赔本卖给您,五十两银子。”珠宝商回答道。

“哦,给,五十两。对了,里面的象牙红宝石手环还给你。”郑国人说。

“相公,但我卖的是珍宝……”珠宝商大惑不解道。

“怎么,不卖盒子?”郑国人不悦地问。

“郑国人真傻。我要五十两银子,是为了卖珠宝,他却只买了个盒子。哈,我赚到了,何乐而不为之呢!”珠宝商想。

“不不,我是说,这个盒子真配您。”珠宝商说。

李老师一句话评语:

语言符合人物性格特点,也突显了主题,显示出郑国人的迂腐和珠宝商人的贪婪。

作者:剑桥小学 五年级 宋昭岳

3.买椟还珠续写 篇三

春秋时代,楚国有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进盒子里。

有一个郑国人,在街上闲逛看见了卖珠宝的,他就走上前去,商人为他推荐了一款珠宝,郑国人看了之后说;“这款珠宝是不错,是什么东西那么香?”商人说:“是放珠宝的盒子发出来的香味。郑国人看了说:好美的盒子啊,一定和珍贵吧!”商人说:“那当然了,那么珍贵的珠宝,一定要配个珍贵了盒子罗!”郑国人非常喜欢盒子,就说:“我就喜欢这盒子,你就把盒子卖给我吧,我可以多给你一倍的价钱。”郑国人用高价买了盒子后,开开心心地回家了。商人不解的说:“我这珠宝可比盒子贵好多倍呢!他怎么反而买走了盒子,留下了珠宝呀!这人太奇怪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事不能只注重外表,要看它内在的价值。

4.《买椟还珠》读后感 篇四

自从妈妈给我买了《成语故事》,我就天天看,上面有许多好看的故事。

我最喜欢看“买椟还珠”,书上是这样写的,从前,有个专门卖珍珠的人,他很贫穷,珍珠老卖不出去。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制成了一个精美的盒子,他把珍珠放了进去。第二天,有个商人一眼就看中了那个精美的盒子,于是他把盒子买下了,第三天,那位商人又把珍珠送回来了,他以为那是店主不小心落在里面的。店主恍然大悟,这才知道他喜欢的是盒子。

我们可不要像他一样做事太看重外表,不注重本质,否则就会做出舍本逐末的傻事来。还有许多好看的`故事,等着你来看哩!

5.买椟不还珠—新时代的营销法则 篇五

里克·卡什说,“在需求商业模式背景下,你应该比你的对手和你的客户都具有前瞻意识。去媒婆那里打探消息,把珍珠提供给适婚年龄的中产阶级男子,他一定会需要这样一份聘礼的。”

赫苏斯·维加另有高见,“你为何不搭配魅惑的广告、让温柔美丽的售货小姐来售卖这颗性感的珍珠呢?”

马丁·戈德法布则有个有趣的想法,“让你的客户认同产品,他才有可能愿意购买。不如为你的珍珠安排一场走秀,让客人觉得,‘哦!多么可爱的珍珠。它怎么搭配都这么美丽。我也要这么美丽!’”

B.约瑟夫·派恩说,“你应该给客户提供试戴珍珠体验服务,让他亲身感受到,佩戴你出售的珍珠,他将成为人群的焦点。”

史蒂夫·哈里森反问,“为何不售卖‘精雕仿古首饰盒’然后在盒子里放一张这个盒子里盛放珍珠的漂亮图片,暗示顾客产生对珍珠的期待呢?”

市场的膨胀和推进会让竞争格外凸显,而这种复杂和高速来自于信息爆炸、交易途径激增和资本飞速流通,这是时代的特征,不可避免也无法逆转。市场中的个体只能在适应中求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营销将不仅仅是针对产品,更是针对企业本身的一种调整。

里克·卡什在《赢的力量:如何从需求商业模式中赢利》一书中清晰地将这样的需求商业模式大背景展现在我们眼前。传统供给驱动模式下的利益链将不再牢固,转变思维方式迫在眉睫。走在对手甚至客户的前面,就像佳得乐针对“又热又出汗”这一现象研究功能饮料的案例一样,让客户在认识到自己需要之前被满足,将会是未来营销的重心。

在企业了解这个背景之后,吸引客户便成为了第一要务。赫苏斯·维加在其著作《性感的公司:如何吸引并赢得客户员工及股东的芳心》中独辟蹊径地指出,公司吸引客户其实和性感美女吸引注意力异曲同工。用吸引力抓住客户,用善解人意和爱留住客户—人性化的方式将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然而吸引客户还远远不够,要让企业获利就要成功推销自己的产品。《认同力:超越品牌的秘密》对此有切中肯綮的分析。这本书认为,在研发产品初期就要做好调查工作,了解客户的需要,用产品迎合客户的认同,让客户愿意想象自己使用上产品之后的美妙,便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体验经济》则对产品研发后期的营销提出了“增加客户体验机会,优化客户体验感”的观点,并建立了一系列模型来证明这一营销模式的可行性。

纵观这四本书的内容,已经涵盖了商品流通的整个过程。而史蒂夫·哈里森的著作《创意的秘密》则为这个过程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这位半路出家的创意总监在总结了传奇的广告生涯之后,出了这本实用的小书,该书将他所做过的案例变成一堂堂创意课。对于营销新手,这本书可以直指广告的重心,对于老手,这本书更可以拓宽思路,融会贯通。

就这样,买椟还珠的故事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被时代唤醒,引发人们新的思考。认识、吸引、认同、体验,再加一点创意,营销新时代的利润就像椟中的珍珠,等待着营销高手去获取。

上一篇:电气保护班先进班组下一篇:晚归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