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手机的定位功能分析

2025-01-25

GPS手机的定位功能分析(共9篇)

1.GPS手机的定位功能分析 篇一

在电力设计中,配网线路工程的开端工作往往是现场勘测,相关人员需采集测量地形相关数据,以备后续设计人员绘制工程图纸,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场勘测的技术逐渐进步完善,从最初的皮尺测量、三脚架仪器测量,到现在普遍采用的GPS测量,勘测结果越来越精确。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在浩辰CAD架空线路优化设计软件中用GPS定位杆塔。

要使用此功能,我们可以依次点击【走径图】―【GPS定位杆塔】,软件会弹出相关对话框(如图1)。

我们找到需要导入的GPS测量数据,点击打开,浩辰CAD架空线路优化设计的软件界面中会呈现出测量数据的走向图(如图2)

其中,每一个圆圈代表一个杆塔,我们可以以这种形式把现场测量的数据以图形的形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对杆塔进行导线的连接,具体方法是点击【自动连接杆塔】,软件就智能化的对整个配网工程的杆塔进行自动连接(如图3)。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线路工程的表示,要完成线路工程的设计,还有后续的设备赋值、标准等其他步骤,我们会在以后CAD教程中为大家详细讲解。

2.GPS手机的定位功能分析 篇二

GPS RTK 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分析

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介绍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提出了运用RTK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的新方法,利用实例证明了其可靠性.

作 者:牛志国 余正昊  作者单位:牛志国(大连市征地事务服务处,辽宁,大连,116011)

余正昊(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系,山东,济南,250002)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5) 分类号:P2 关键词:RTK定位技术   地籍测量  

3.GPS手机的定位功能分析 篇三

GPS全球定位监控调度系统一、GPS全球定位监控调度系统GPS简介: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是由距离地球2万多公里的24颗人造卫星,基本均匀地分布在6 个轨道平面内组成的卫星网向地球不断发射定位信号,用户通过GPS 接收设备(接收机)接收3 颗或3 颗以上的GPS 卫星信号,经信号处理而获得用户位置、速度等信息,从而实现对目标进行准确定位的高科技技术。GPS监控调度系统指把先进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应用于车辆监控、调度和报警等方面构建的一套软硬件系统。这个系统在客车、货车、公安、押运、危险品运输等车辆上安装一套具有GPS定位功能和通讯(通常为GSM短信、GPRS或CDMA 1X三种模式)功能的车载GPS终端,通过车载的手机卡发送短信或网络(GPRS或CDMA)信号到GPS中心平台,GPS中心平台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存储处理并发送到GPS调度计算机,GPS调度计算机通过GPS调度软件或互联网连接GPS中心平台,查看车辆运行轨迹,车辆状态,油耗情况,报警等,并对车辆进行监控调度和管理。

二.目的与意义:

1.成本控制:对车辆进行实时的跟踪定位与车辆运行状态的监督,油量的消耗的合理性与非合理性以及加油量情况监管;历史线路、状态、油耗、里程数以及各种费用与实际比较(公车私用、谎报过桥、过路费、能源费用),建立车管制度重要依据。

截制公有资源的浪费与流失。

2.提高效力: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化信息化。车辆位置、状态等信息实时更新与调度中心建立了最快的信息通道,确保调度中心制定最佳的调度方案以及减轻调度工作量,达到科学调度、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及周转率。

3.提高安全:对车辆行车速度,路线,疲劳驾驶,以及紧急求助等各种安全问题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人生与财产更安全。

4.统计与决策:对车辆的里程,油耗,时间,速度,方位,报警,等各种大量数据进行科学统计,为更高水平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二、GPS调度监控系统功能方案:

上海思增GPS调度监控系统是一套综合GPS、GIS、GPRS(或CDMA1X并容合GSM)技术,为用户提供移动目标定位、监控、调度、报警、信息沟通等服务系统。如图所示: 韩经理 电话:*** QQ:439753264

(一)系统功能:

1、车辆监控功能:

监控中心能全天侯实时监控所有被控车辆的当时位置、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发动与熄火状态等。系统可设置到1秒返回一次车辆动态信息,以便最及时的掌握车辆的状况。(CS构架)

2、轨迹回放功能:

监控中心能随时回放近60天内的自定义时段车辆历史行程、轨迹记录。

3.报警功能:

超速报警、区域报警、防劫报警、被控车辆超出监控中心预设的速度报警值以及超出或驶入预设的区域会向监控调度中心给出相应的报警。

4、监听功能:

遇到紧急情况调度中心可随时启动对车内声音的监听,以便妥善处理。

5、短信通知功能:

可预设被控车辆的各种报警或状态信息在必要时发送到管理者手机上,以便随身随地掌握车辆重要状态信息。6.路线管理:

被控车辆偏离预设规定线路时给出向应的报警。

7、远程控制功能:

监控中心可随时对车辆进行远程断油断电,锁车功能。

8、行驶里程统计功能:

系统利用GPRS车载终端的行驶记录功能和GIS地理系统原理对车辆进行行驶里程统计,并可生成 韩经理 电话:*** QQ:439753264 报表且可打印。

9、油耗检测:

实时监控车辆的油耗变化,并生成历史时段油量变化报表或油量曲线图,直观反映出油量的正常消耗与非正常消耗及加油数量不足等现象,达到油耗高水平管理,杜截不良事件的发生。如下图:

实时油耗监察。如下图: 韩经理 电话:*** QQ:439753264

10、地址搜索功能:

1)精确查找:在确定目标地址或路名全称,系统自动以该目标地址为地图中心位置展现出来。2)模湖查找:系统操作人员只需输地名和路名的关键字词,系统立即会列出与该关键字词相似的地址信息,再确定目标地址进行查找。

11、距离测量:

监控中可自定义A点和B点。并可对其测量距离。

12、停车记录:

调度中心可对车辆的历史停车记录以文字形式生成报表,其中描述车辆的停车地点、时间和开车时间等信息,并可对其进行打印。

13、地图制作功能:

GPS系统另外设计了两个用户图层,(自定义定位、自定义道路)调度人员可自行根据车辆的行车路线轨迹添加到地图为自定义道路或添加信息点位。

14、车载电话功能:

车载移动电话可以象普通手机一样通过耳机拔打电话,调度中心可对此电话进行远程权限设置,即呼入限制、呼出限制、只能呼叫指定的若干电话号码。需要网络支持。

15、权限管理:

GPS系统可设置十个以上的级别权限,及每个登陆账号N个功能禁止允许。并特权用户可查看所有在线登陆账户的操作与状态。

16、车辆信息管理:

GPS平台系统可录入详细的车辆、驾驶人员、车辆图片等信息,以方便调度人员的工作。

17、Web功能(BS构架)

系统集成的Web GIS技术,使用户在任何连接Internet的地方,经过授权,使用IE方式查车监控。18.出租车进出城自动登记:

可以在出租车辆出城时在中心平台进行自动登记,不同的车辆可以设定不同的驶出区域,如可实现一个分公司的车出了下城区这个区域就自动登记或报警,二分公司车出了杭州所有城区才自动登记或报警。并支持对单车或报警区域设定 19.载客与空驶状态记录:

实时显示出租汽车的载客与空驶状态,并自动记录上客与下客的时间,可对此时段的行车路线进行回放,并统计出其里程及打印其地图窗口。20、调度功能:

智能调度:出租车在实际运营中经常要使用电话叫车功能。GPS系统中可实现的电话叫车,呼叫中心接到客户电话叫车后首先在地图中确定叫车地点,并可画定一个自定义半径圆形的范围,然后GPS系统自动向该范围内所有空载车辆发出调度信息。也可指定任意空载车辆发出调度信息,GPS 韩经理 电话:*** QQ:439753264 系统还可对每辆车成功调度次数进行月统计。具体方式如下:

(1)调度中心可向车辆发送基于GPRS传输模式的短信(此短信不产生信息费,其包含在GPRS包月流量里面)调度中心也可指定或群发信息广播等各类信息,车机也可以向调度中心发送或回复预设的固定短信。

(2)调度中心在确定目标地址后,可自定义一个半径圆形的范围,然后对其范围内的最近或全部车辆发起调度。

(3)最优路径分析:调度中心确定目标地址后,系统自动把一定距离内所有的车辆按最短路程或所有车辆的路程距离列出,并描绘出线路,调度人员可根据了解的交通经验给出最佳调度方案。

(4)导航:根据车辆的当前位置和目的地,系统自动计算出最佳路径并描绘在电子地图上,调度人员可对驾车人员提出最佳行车路线指示。

(5)抢答:司机通过车载GPS上的按扭来抢答,调度中心在收到第一个抢答信息后立即自动回复详细的调度信息,然后确认完成任务派出。

(6)指定:调度中心在接到电话叫车并在找出指定范围内的所有空车后,可以指定其中的一辆要求司机完成接客任务。

(7)按本月成功调车次数最少指定:调度中心在接到电话叫车并在找出指定范围内的所有空车后,可以指定本月通过调车成功接客次数最少的司机完成接客任务。

(二).系统原理及结构

上海思增的GPS车辆监控调度系统是由GPS移动终端GPRS/GSM(CDMA1X/CDMA)、传输系统和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其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1)GPS 移动终端

GPS 移动终端包括GPS汽车防盗跟踪器,它将接收到的GPS 定位信息经过处理后,计算出车辆的经度、纬度、速度、方向。韩经理 电话:*** QQ:439753264(2)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由GPRS/GSM网络、短信中心、GSM前置机、交换机、网络电缆组成,它负责GPS移动终端与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

(3)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有效运行。它将GPS移动终端通过GPRS/GSM传输系统传来的数据与电子地图匹配,即可实现车辆的位置显示、跟踪,同时,监控中心的调度、控制指令等通过GPRS/GS(CDMA1X/CDMA)传输系统下达给GPS 移动终端。

监控中心在硬件上由三部分组成:通讯服务器、GIS 服务器和监控终端(或监控显示屏)。通讯服务器负责处理系统与GPS 移动终端的双向通讯(通过GSM 短信中心、TCP/IP或GSM 前置机)。GIS 服务器又称数据库服务器,完成各种数据记录和与电子地图的匹配,系统采用的是SQL Server7.0 数据库、MapInfo 格式的电子地图。监控终端用于中心服务人员对车辆的监视、控制操作。

(三)、售后服务:

(1)车载GPS终端由公司负责保修,除人为损坏(含进水、自行拆修等)和自然灾害损坏一个月之内免费更换,一年免费保修;在合同期内GPS终端产品主机提供无限期质量保修。

(2)GPS软件提供一年内免费升级,合同期内免费维护,并提供24小时电话和网络服务及上海市内24小时内现场服务。

(3)公司承诺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GPS监控调度服务。

三、技术指标:

1、GPS模块定位精度小于15米

2、工作环境温度:-20∽70℃,存储温度-40∽85℃;工作环境温度≤95%;

3、GPS接收机12通道;GPS定位精度≤15m;GPS时间精度<1秒;

4、GPS速度精度<0.1公里/小时;GPS方向精度<2度;

5、速度测量误差≤3%;里程统计误差≤3%;

6、最大功率3W;外形尺寸:100mm(长)×134mm(宽)×45mm(高)

7、GPS参数: 冷启动时间:≤60 S 暖启动时间:≤30 S 热启动时间:≤60 S 静态漂移:≤Φ15mm 动态定位精度:≤15mm

8、GPRS参数:GSM/GPRS 900/1800双模式 Class B 数据传送波特率:300∽115,200bit/s 通迅数据丢率:≤1%

9、电源电压 12V 或 24V

10、电瓶保护电压 低端:11V(12V 电瓶机型)或 20V(24V 电瓶机型)高端:36V电瓶电压低于低端或高于高端保护电压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池工作。

11、极限输入电源电压 100V

12、电源电流 解警状态 140mA 韩经理 电话:*** QQ:439753264 警戒状态 70mA

13、相对湿度 20 ~ 95%

14、外形尺寸: 主机

2.使

用条 件  压2.使用条

电源电 件

102x68x43 165x58x23 手柄

或屏 150x73x26(标称)LCD

(标称)0.3kg  电源电压或

15、重量: 压 主机 2)电瓶保护电2.使用条件 2)电瓶保 低端 : 手柄 0.2kg  护电压   10V(12V 电瓶机型)或 20V(24V 电瓶机型)电源电压或(标称)2.使用条件   高端

VLCD屏 0.3kg    低端:10V(12V 电瓶机型)或 20V(24V 电瓶机型)33 电源电压(标称)2)电瓶保护电压 高端:33V 电瓶电压低于低端或或高于高端保护电压自动切换到备用 电池工作。电瓶保 2)护电压    低端:10V(12V 电瓶机 护电 20V(24V 电瓶机型)电瓶电压低于低端或高于高端保压自动切换到备用 电池工作。3)极限输入电源电压:100V型)或     低端10V(12V 电瓶机 20V(24V 电瓶机型)高端:33V3)极限输入电源电压:100V型)或 4)电源电流: 140mA 高端:33V 电瓶电压低于低端或高于高端保护电压自动切换到备用 电池工作。5)工作温度-20 ℃ ~ +70 ℃ 4)电源电流: 140mA 电瓶6)相对湿度 20 ~ 电压低于低端或高于高端保护电压自动切换到备用 电池工作。3)极限输入电源电压:100V 95%5)工作温度:-20 ℃ ~ +70 ℃ 7)定位精度 < 15m  6)相对湿度: 20 ~3)极限输入电源电压:100V 95%4)电源电流 140mA 形尺3.外寸和重量7)定位精度 < 15m ~ 5)工作温度:-20 ℃ +70 ℃4)电源电流 140mA

4.GPS定位 安装人员等级划分 篇四

一、新人划分

1、学习期:新人快速熟悉公司环境及工作流程。(底薪2000)

(1)公司部门划分。

(2)公司制度及考核体系。

(3)设备认知和设备安装。

(4)平台操作。

(5)值班期间的来电登记、电拆联系登记、重点关注客户、无线报警位置对比。

(6)部门安装设备要求。

2、实习安装期:熟悉设备安装流程。(底薪2100+提成)

(1)查看包里的工具、设备是否齐全(包里不得低于10套设备)

(2)联系客户或则业务经理时的礼貌用语和车辆所在位置。

(3)设备独立安装。

二、正式员工划分

1、等级分为A级、B级、C级(每月底重新考核等级划分)。

(1)A级:成批车辆、郑州周边,优先安排。评判标准:安装失误0个、绩效20分以内、值班失误0个。(底薪2400+提成+绩效)

(2)B级:中牟、洛阳、新乡、许昌考虑安排。评判标准:安装失误1个、绩效扣50分以内、值班失误1个(不包括重点关注)。(底薪2200+提成+绩效)

(3)C级:安阳、三门峡、商丘、南阳,信仰偏远地区选择安排。安装失误2―3个、绩效扣100分以内、值班失误2―3个(不包括重点关注)。(底薪2000+提成+绩效)

1.安装事故超过3个以上或值班失误超过3个,降为实习安装员。

2.安装期间造成电子元件损坏、失灵、车内物件损坏等重大安装事故,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者直接降为实习安装员。

5.公车GPS定位 油费大幅下降 篇五

该院车辆管理人员通过GPS系统管理服务平台随时掌握车辆运行状况,定时查看外出车辆所在位置、行驶路径等信息,从而实现科学调度,能拼车的拼车派遣,能中途搭载的中途搭载。通过记录车辆超时入库、超越派遣区域行驶等行为,为追究责任提供依据,有效减少公车私用、未经审批用车等现象。

同时,该院严格落实用车审批、损耗公示等车辆管理制度,使公务用车资源得到高效合理配置。今年1—5月,该院汽车油料消耗同比下降23.5%,汽车维修费同比节省开支2.4万余元,同比下降14.8%。

6.GPS全球定位思考题答案 篇六

1、论述基本观测量,双频消电离层观测量,电离层残差观测量,宽巷观测量,窄巷观测量,相位平滑伪距观测量的观测方程,应用场合?

基本观测量包括:码伪距观测量、载波相位观测量和积分多普勒观测量 双频消电离层观测量:

I1N1111当考虑电离层影响时,观测方程为: I22N22221

式中:以距离为单位的电离层影响为:Ii40.3TECi240.3()TEC 22fic 式中:TEC—信号传播路径上的电子总数

λ—载波波长

c—光速 双频相位观测量的线性组合定义为:φL=αφ1+βφ2

2ff2221当β=时,电离层的影响消失,进一步取,则2122,由此可得,11f1f2f1f2f122N12N2IF 消电离层观测量:L221f1f2f1f2当β=2时,基线未知量消失,因此,若取α=1,则β=2,由此可得,1122f12140.3TEC电离层残差观测量的观测方程:INN2 1f1C22当α=

1、β=-1时,可得宽巷观测量w12,其相应的:

宽巷模糊度NwN1N2,频率fwf1f2,宽巷波长w86.2cm

12,其相应的:

N1N2,频率fnf1f2,窄巷波长n10.7cm 当α=

1、β=1时,可得窄巷观测量w窄巷模糊度Nn相位平滑伪距利用码伪距和相位的加权平均得到,观测方程为:

应用场合:消电离层观测量常用于长基线的解算,电离层残差观测量常用于周跳检测,宽巷和窄巷常用于模糊度分解,相位平滑算法在周跳出现时,可以消弱周跳的影响,但前提条件是周跳出现的位置(时刻)须被正确检测。

2、要达到109ppm的基线精度,应考虑哪些因数?为什么? 应考虑各类误差影响源。包括以下五个部分。①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

卫星钟差:GPS卫星原子钟与理想的GPS时之间的偏差或漂移。可以站间求差加以消除。卫星轨道误差:基线越长,卫星轨道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越大。②与卫星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

相对速度与群速度:相速度与波长和频率有关,在非散射性介质中,相速度与群速度相等。电离层折射:电离层对GPS天线信号是一种散射介质。可将TEC模型化,在平差时一并求出。

计算TEC的影响:可以用近似模型表示TEC的影响,此外还可以用双频线性组合消去TEC的影响。

对流层折射:它对频率小于15GHz的无线电波是不散射介质,即与频率无关。不能通过双频观测消去其影响。利用建模的方法求出。③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

P(接收机钟差:接收机石英钟与理想时刻之间的差值,可以通过双差观测量以消除,也可以在每个历元引入一个接收机钟差未知数或者用多项式去模拟。

天线相位中心漂移:天线的相位中心相对于其几何中心的变化。相对定位中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天线并且使每次测量的天线处于固定方向来减弱天线相位中心漂移的影响。周跳及整周模糊度:信号的遮挡或强外电磁源的影响会引起相位跟踪时整周计数器计数出现差错,即周跳现象。连续长时间的周跳会引起信号失锁。整周模糊度又称整周未知数,载波相位与基准相位之间相位差的首观测值所对应的整周未知数。④相对论的影响:

对卫星钟的影响:根据狭义相对论,安放在高速运动的振荡器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对接收机钟的影响:地球自转带来的影响,这项改正通常由接收机软件完成。⑤多路径的影响:

单反射信号多路径影响:削弱各路径的影响可通过扼流圈天线,使用无线电频率吸收天线底板,还可使用具有多路径估计性能的锁相环。还可以用小波变换法来提取。最好的办法是选择好的测站,避开反射体。

多个反射信号多路径影响:建立的模型与单个反射信号模型类似,不同的是影响中有多条反射信号的干扰。

墙面反射信号路径延迟:误差计算时要用到反射信号相对于直接信号的相位延迟。多路径模拟器:根据多路径公式、反射面的位置及反射系数制作的。

3、周跳探测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方法包括:多项式拟合法、卡尔曼滤波法、基于三差的选权迭代法、小波分析法

多项式拟合法:是利用双差观测序列可以用一个q阶多项式来表示,由于周跳的继承性,用多项式直接拟合双差序列时,拟合残差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出周跳的位置和大小,为此,对

双差序列的历元求差,构成新的拟合序列。对拟合序列用多项式来拟合时,拟合残差的大小能较真实地反映出周跳的位置。(测后数据处理)

卡尔曼滤波法:是根据预测残差的大小来判断周跳发生的历元及周跳的大小。当预期残差超过预期噪声时,表示该历元有周跳发生。(动态检测)

基于三差的选权迭代法:是利用三差测量,不仅消除了卫星钟差和接收机钟差,同时还消除了整周模糊度。如果在某个历元出现周跳,则相当于从该历元起,整周模糊度发生变化;如果三差是在相邻历元间进行则周跳将以粗差形式出现在三差观测值中,对改正数不等式的观测值赋权,粗差予以最小权,经过几次选权迭代可以消去周跳的影响,所求出的坐标也不受周跳影响。

小波分析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信号表示成一系列小波正数之和。小波分析在时域和频域具有良好的局部化性质,它可以观察信号的任意细节并加以分析。

4、简述FARA模糊度分解的基本步骤

模糊度的快速分解法是由Frei和Beutler提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模糊度分解方法,包括:候选模糊度向量搜索空间的确定及模糊度的筛选和有效性检验。搜索空间结果是一组备选整周模糊度向量,把每个备选整周模糊度作为已知数带入方程,求出相应的测站坐标和单位权方差,其中具有最小单位权方差的备选整周模糊度向量为最终的整数解向量,同时还要做如下检验:整周解与初始解的相容性检验、最小单位权方差与初始解单位权方差相容性检验和最小单位权方差与次小单位权方差的可区分性检验。

5、什么是可逆整数模糊度变换?其在LAMBDA方法中其什么作用?简述二维Z变换的基本步骤。

设T为m x m阶变换矩阵,做变换Z=TN,其逆变换为N=T-1Z,变换T为可逆整数模糊度变换的充要条件是:T和T-1的元素都是整数,如下变换:

Y=AX+BN+eY=AX+BT-1Z+e 即是可逆整数模糊度变换,之后的模糊度估计值及其方差阵为: ˆTN,QˆˆTQˆTT ZZNLAMBDA法通常分为3步:整周模糊度正变换、条件搜索及整周模糊度逆变换,求得变换后的模糊度整数最优解后,利用模糊度逆变换反求原始模糊度空间中的模糊度。二维Z变换步骤如下:可以使两个模糊度的相关系数减小

设有n维模糊度方差阵QNˆ,连续对其模糊度变换可构出n维模糊度变换阵T,选择使

QNiNjQNiNi及QNiNjQNjNj(i,j=1,2,…,n)最大的行i和列j ˆj对应的方差子块进行二维模糊度变换得变换阵Z ˆ、N①对Ni②求变换后的方差阵Q1

③若QNiNjQNiNi及QNiNjQNjNj(i,j=1,2,…,n)中最大者小于0.5,则结束变换,否则重复①②

④求可逆模糊度变换T,TkZkZ2Z1

6、局域差分、广域差分、广域增强的区别和联系。位置域差分和观测值域差分的区别和各自的优缺点?

局域差分(LADGPS):在局部区域中应用差分技术,在该区域中有设一个差分GPS网,该网由若干个差分GPS基站组成,还包括一个或数个监控站,用户可实时接收从基准站发射的坐标改正数、伪距或载波相位观测值,经平差后求得自己的改正数。该方法基于用户与参考站有相同或相近的误差源,适用于小范围。

广域差分(WADGPS):该系统一般由一个主控站、若干个GPS卫星跟踪站、一个差分信号播发站、若干个监控站、相应的数据通讯网络和若干用户站组成。WADGPS技术原理是对

GPS误差源分别加以区分和模型化,然后将计算出来的每一个误差源的误差修正值(差分值)通过数据通讯链输给用户,对用户在GPS定位中的误差加以修正,已达到削弱这些误差源和改善用户GPS定位的精度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削弱了LADGPS技术中主控站和用户站之间定位误差对时空的相关性,而且又保持了LADGPS的定位精度。

广域增强系统(WAAS):由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开始,在卫星上加载L波段转发器,实施导航重叠和广域增强电文广播、广播类GPS信号,向用户提供附加测距信息。广域DGPS改正信号改善航行安全的完善信息,进行广泛区域的DGPS定位于导航。

位置域差分:流动站与基准站较近时,可以认为基准站上卫星定位误差与流动站定位误差相同,因此,基准站根据观测值计算其位置,并与其已知位置求差,从而获得位置改正数,然后将改正数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用收到的改正数改正其定位结果。由于这种方差取决于基准站所用的卫星的个数及号码,因此流动站必须使用与基准站相同的卫星,所以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时有较大的困难。

观测值域差分:该方法计算基准站到每颗卫星的改正数(观测值减计算值),并将观测量改正数发送给流动站,用以改正流动站的观测值。该方法的计算量比位置差分大,但克服了简单差分选星的困难,流动站可根据需要选择卫星,但是这种单站差分的精度受流动站与基准站间空间与时间相关性的影响。随着站间距离的增加,其误差相关性降低,因此使用范围通常限制在20km。

7、网络RTK的关键问题时什么?为什么? 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参考站间整周模糊度的在线确定。宽巷模糊度、L1和L2频道上整周模糊度的确定,求解宽巷模糊度NW的精度比求解整周模糊度N1、N2的精度高很多,双差宽巷模糊度确定后,可采用与电离层无关的线性组合确定N1、N2。

②大气传播延迟计算。整周模糊度固定后,电离层和对流层的延迟就可以按公式计算出来。③差分改正数的生成。在VRS/RTK定位中,当数据处理中心接收到流动站发来的用户站的概略坐标后,就可在此坐标处生成一个虚拟参考站,同时利用参考站精确的已知坐标和参考站实时观测数据来对电离层延迟进行建模,并生成VRS的虚拟观测值或者RTCM改正数发送给用户站。

④改正数生成的数学模型。包括:内插算法(IA)、线性组合法(LCA)

这两种算法都可以根据参考站观测数据生成用户本地的误差改正数,特指根据已经生成的参考站间各基线的双差电离层以及对流层延迟残差,分别构造VRS用户本地的电离层延迟及对流层双差改正数。如果把生成的VRS单差虚拟观测值发送给用户,就可组成双差观测方程进行动态定位。

8、PPP有何优缺点?其关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精密单点定位(ppp):指的是利用全球若干地面跟踪站的GPS观测数据计算出的精密卫星轨道和卫星钟差,对单台GPS接收机所采集的相位和伪距观测值进行解算。优点:

①打破了网络解算的计算瓶颈,计算速度快

②定位时只需一台GPS接收机,减少了定位所需的仪器成本,且作业方式灵活,不需要进行多个测站的同步观测

③定位精度可以达到与相对定位相同的精度

④定位精度不受测站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限制,且定位精度较均匀 ⑤可用观测值多,保留了所有的观测信息

⑥定位结果的参考框架全部隐含在数据处理中采用的GPS卫星轨道中,故各站独立的定位结果均在一个统一的参考框架内。

⑦与RTK系统服务覆盖区域大,总投资和运营成本低。缺点:

①观测值随即模型中未参考卫星钟差插值误差,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插值误差。②现存的方法中均没有针对高采样率卫星的情况,导致其不能很好的适应高采样率卫星钟差产品。

③基于单站非差观测值的周跳探测与修复算法并不适用于适用于实时精密单点定位,同时也存在对GPS伪距观测值精度要求较高的缺点。因此不能用于实时精密单点定位中的数据质量控制,须建立一种稳健可靠的周跳探测与修复算法。

④当前众多的实时精密单点定位应用系统,均是覆盖全球或者某一很大的区域,这导致系统造价昂贵,用户使用价格不菲,而且这系统对通讯状况要求严格,软件多系统庞大,对系统的硬件要求较高。关键问题如下:

①精密星历的获取和内插。GPS广播星历精度目前只有5m左右,不能满足精密单点定位的要求。

②精密单点定位主要误差的处理。包括:

ⅰ、与卫星有关的误差:卫星钟差、卫星轨道误差、相对论误差、卫星天线相位偏差 ⅱ、与测站有关的误差:接收机钟差、地球固体潮改正、海洋潮汐影响、地球自转影响 ⅲ、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多路径效应

③周跳的探测与修复。及时地探测出周跳的发生并进行正确的修复是定位连续进行的前提。④载波相位平滑伪距。测码伪距观测值对初始化的时间、非差整周模糊度的确定产生直接影响,而利用载

波相位平滑伪距可以提高其精度。

⑤整周模糊度的实时求解。

9、多路径特性及多路径减弱方法?

在GPS测量中,如果测站周围的反射物所反射的卫星信号(反射波)进入接收机天线,这就将和直接来自卫星的信号(直接波)产生干涉,从而使观测值偏离真值产生所谓的“多路径误差”,这种由于多路径的信号传播所引起的干涉时延效应,被称作多路径效应。特性包括:

①多路径效应的产生可以理解为一时空环境效应,它与卫星相对于地物的空间及地物反射特性均有密切的关系。

②多路径效应的影响与接收机的抑制能力有关。由于不同工作原理的GPS接收机跟踪和锁定GPS卫星信号的过程有所不同,从而导致接收输出的观测量受到多路径效应的影响也不一样。③多路径效应具有重复性,使得相邻天线之间的坐标序列存在相关性。

④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在测量值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即理论上码伪距不会超过一个码元的宽度,而相位不会超过四分之一载波波长。

⑤多路径效应具有一定的频率特点。当产生多路径的范围环境一定时,反射介质的反射特性也一定,多路径信号随着卫星上的运行而不断改变其入射角,而这种物理现象的产生和解算都是在一定频率内进行的,这表明可以用频谱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减弱方法:

①选择合适的地址。测站远离大面积平静的水面,不宜选择在山坡、山谷和盆地中,离开高层建筑物。

②对接收机天线的要求。天线下应配置抑径板,天线对于极化特性不同的反射信号应该有较

强的抑制作用。

③用小波变换法来提取多路径。

10、GPS水汽反演方法?

在GPS信号的传播路径上,对流层和电离层对GPS信号带来的折射和延迟是两个主要的误差,它们是大气中分布在两个层面上的元素引起的。其中电离层分布在50km以上的大气层中,对流层则主要位于从地面到50km的大气中。电离层对GPS信号的影响与GPS信号的频率有关系,利用GPS卫星发射的两个L波段不同平率的信号可以消除电离层的影响,这样就可以利用复杂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GPS观测数据、GPS卫星星历和GPS测站坐标进行处理,计算出对流层对GPS信号的天顶方向总延迟量,再利用传统的经验模型计算出对流层中GPS信号的干延迟分量△Ld,从而得到对流层中GPS信号的湿延迟分量△Lw,再通过转化函数将其转化为可降水量。

GPS观测数据计算天顶静力学延迟L0Businger公式转化GPS卫星星历对流层延迟(L)湿延迟(Ld=L-L0)可降水量Pwv GPS测站坐标

11、精密对流层建模方法?

包括三部分:经验模型法、参数估计法、外部修正法 对流层经验模型(参考大气模型)

指数大气模型、Hopfield大气规范模型、Saastamoinen大气模型、Black大气模型 经典映射函数模型

Saastamoinen映射函数、Hopfield模型、连分式映射函数模型、B&E和F&K映射正数模型 上述改正模型都是在假定大气层处于流体静力平衡状态下的理想气体这个条件下近似导出的,另外测站的气象元素并不能很好地表征传播路径上的气象条件,因此相继出现了在模型改正的基础上,在每个测站上附加一个或多个天顶方向对流层时延参数的模拟方法以及分段

线性法和随机过程法,包括:单参数估计法、多参数估计法、随机过程法和分段线性方法。外部修正法是利用外部设备来实际测定卫星信号传播路径上水汽对信号传播的影响,使用该方法时,天顶静力学延迟分量仍由经验气象模型描述,且地表测量和标准大气参数进行估值。另一方面,湿路径延迟分量则是由遥测的集总水汽量转移而得到的。

12、如何利用三频数据构建消二阶电离层影响的线性组合观测量?

双频改正技术只能消除电离层延迟误差的一阶项,如果要达到优于厘米级的精度,理论上必须对延迟误差的二阶项进行改正,由于系统中增加了第三个导航频率,多了以一个观测量,故可以将电离层延迟误差改至二阶项。

GPS三频伪距观测值至二阶项的电离层延迟改正量为:

g(f1)6.08061220.049823g(f2)7.08061220.049823 (f3)7.080619.04981223gρ

1、ρ

2、ρ

3、分别为导航频率f1、f2、f3的测距码同步观测伪距,ρ12=ρ1-ρ2 GPS三频载波相位观测值至二阶项的电离层延迟改正量为:

g(f1)6.0806113.9692220.04983g(f2)7.0806112.9692220.04983 (f3)7.080611.969219.0498123gρ

1、ρ

2、ρ

3、分别为导航频率f1、f2、f3的载波相位同步观测的伪距。

“北斗二号”可以有效避免遭受电磁干扰和攻击,实现无源定位,而定位精确度更是得以大大提高,由“北斗一号”的十米精确到“厘米”之内。

“北斗二号”投入运营之后,除了广泛用于军队之外,还将广泛应用在气象、交通、环境监测等领域,而在当前国内导航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阶段,与GPS相比有着显著优点的“北斗二号”如何尽快、尽好的投入民用,让技术转化为效益,值得有关方面深切考虑。单历元模糊度分解算法

针对不存在先验信息时常规GPS单历元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GPS整

周模糊度单历元算法。该算法先采用一个历元的码观测值进行最小二乘定位,求取初始模糊度,并根据解的中误差来构造模糊度原始搜索空间,再采用两种不同线性组合的扩波方法进行模糊度变换,使原模糊度的搜索空间变小。在模糊度的新搜索空间确定后,通过线性组合的逆变换求取模糊度N1及N2,并以模糊度函数法进行真值的搜索,实现单历元解算.模糊度单历元求解的算法思想: 1.1 模糊度搜索空间的构成1.2 基于线性组合的模糊度变换1.3 N1及N2模糊度的确定.所提出的算法仅采用一个历元的码和相位观测值进行双差模糊度的分解和基线解算,因此避免了GPS载波相位数据中的周跳探测与修复问题,使整个GPS数据处理过程的计算量相对减少.GPS定位技术的应用: 一,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GPS定位技术在精密授时和时间同步的应用;2.在地球动力学研究方面的应用;3.在气象学中的应用;4.在电离层监测方面的应用;二,GPS技术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1.全球、国家和区域大地控制网的建设2.GPS在精密工程测量、工程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3.GPS在通信工程、电力工程中的应用4.在交通、监控、智能交通中的应用5.海陆空运动载体导航

三.GPS定位技术在军事技术中的应用:1.低空遥感卫星定轨2.飞机、火箭和子弹的实

时位置、轨迹的确定3.战场的精密武器时间同步协调指挥.四.GPS定位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1.在娱乐消遣、体育运动中的应用2.动物跟踪3.GPS用于精细农业

相对定位及其观测方程: 相对定位分为静态相对定位和动态相对定位,静态相对定位的接收机在整个观测期间是固定不动的,动态相对定位时,一台接收机固定不动,另一台接收机处于运动状态.1.单差观测方程

周跳探测

如果接收机在整个观测时段中始终保持卫星信号锁定,则载波相位观测值是连续的。当卫星信号被障碍物遮挡或受无线电干扰时,会发生短时间失锁,从而引起相位观测值的整周数发生跳变,这种现象称为周跳。

检测周跳的原理与粗差检测(gross error/blunder)原理类似。目前有多种检测周跳的方法。其共同之处都是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在无周跳时应是一个连续的平滑序列的性质。由于钟差的影响,非差和单差观测量的平滑性均较差,而双差及三差观测量由于消除了许多公共系统误差而具有很好的平滑性,因而常用双差及三差观测序列来检测周跳.周跳检测的方法很多,这里只介绍多项式拟合法、卡尔曼滤波法、基于三差的选权迭代法及小波分析法 多项式拟合法检测周跳:

双差观测序列可以用一q阶多项式来表示即:

(i)a0a1(tit0)a2(tit0)2aq(tit0)q,i1,2,,n由于周跳的继承性,用上式直接拟合双差序列时,拟合残差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出周跳的位置和大小。为此,对双差序列的历元间求差,即求

D(i1)D(i),构成新的拟合序列,对拟合序列用多项式来拟合时,拟合残差的大小能较真实反映出周跳的位置。对周跳的修复,可根据拟合残差来确定,周跳应该是一个整数,可取最接近拟合残差的整数作为周跳的修复值。卡尔曼滤波法检测周跳:

多项式拟合法适合于测后数据处理的周跳探测,当需要动态检测出周跳时,可用卡尔曼滤波法。卡尔曼滤波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预测残差的大小来判断周跳发生的历元及周跳的大小。

整周模糊度分解理论简介

整周模糊度的确定通常使用双差观测方程,因为其可以消除钟差的影响。对于短基线(<20km),还可有效消除对流层和电离层的影响。

模糊度的正确求定取决于观测量的质量和卫星的数量与分布,载波相位的信息内容是时间的函数,与卫星的运动直接相关。即使在良好的观测条件下,时间也是模糊度求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此外,多路径也是影响正确确定模糊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 模糊度的求解一般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模糊度搜索空间的构成。在静态观测情况下,搜索空间通过模糊度浮点解来确定;在动态时可通过伪距解来确定。这一步最重要的是搜索空间的大小,因其直接影响解的可靠性与计算速度。搜索空间太小,可能把真值丢掉;搜索空间太大,计算时间又太长。第二步是模糊度向量的选择与区分。选择标准可以是残差平方和最小(MinSSR),也可以是模糊度函数值最大(MaxAFV)。

模糊度求解方法大体可分为:(一)取整法(round to integer method)1.直接取整法:要求模糊度浮点解要有足够的精度,且模糊度间的相关性要小; 2.条件取整法:是一种基于条件最小二乘的取整方法,同样要求初始解的精度要高; 3.不相关模糊度变换取整法:该方法通过模糊度变换提高变换后的模糊度的精度,从而使取整的成功率提高。(二)搜索法

1.在坐标空间内搜索:如模糊度函数法;

2.在模糊度空间搜索:如FARA、FASF法、LAMBDA法等

快速模糊度分解法

它对于长度小于15KM的基线,能够用1~2min的双频观测数据求出整周模糊度参数,对于单频数据也可以把定位时间缩短在30min以内。

• 总之,该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相对定位的效率,现已被广泛应用。它包括候选模糊度的确定及模糊度的筛选和有效性检验。

为了精化多面体置信范围,快速分解法还定义了任意两个模糊度参数差值的置信区间。上述检索过程的结果是一组备选整数模糊度向量,把每个备选整数模糊度作为已知数代入法方程,求出相应的测站坐标和单位权方差,其中具有最小单位权方差的备选整数模糊度向量为最终的整数解向量,同时还要作如下检验:(1)整数解与初始解的相容性检验;

7.GPS手机的定位功能分析 篇七

在GPS软件接收机架构下,基于计算机MATLAB软件平台,利用实际采集的.GPS中频信号,在普通计算机上实现了一个硬件接收机的所有基带信号处理以及导航解算功能:详细介绍了FFT相关捕获方法,经典载波、伪码跟踪环设计;对于接收机中最重要的伪距计算环节,给出一种完全不需要本地时间,而仅利用采样数据,根据由捕获和跟踪得到的观测量,提取出各卫星帧头到达天线的时延差,从而计算伪距的方法,最终实现了定位解算.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真实GPS中频数据,可以在GPS软件接收机架构下,完成全部基带信号处理以及定位解算等完整过程,完全实现一个接收机功能,并适合精密单点定位、多模接收机等算法开发.

作 者:孙希延 纪元法 施浒立 SUN Xi-yan JI Yuan-fa SHI Hu-li 作者单位:孙希延,SUN Xi-yan(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10001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纪元法,JI Yuan-fa(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10001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广西,桂林54100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施浒立,SHI Hu-li(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100012)

8.GPS手机的定位功能分析 篇八

2011年云南电网公司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计划书

一、概述

2011年,云南电网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人员的专业重点为:电力系统及自动化、高电压技术、计量及检测、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直流输电、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云南电网公司博士后人员的研究课题采用三种方式确定:一是“本人自带”,即博士后本人自带的研发项目,经评审符合云南电网公司研发需要的;二是“难题招标”,即由云南电网公司提出的,当前云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亟需解决的、或具有前瞻性、长期性、创新性意义的课题;三是“合作研发”,即博士后人员加入云南电网公司已立项的科技项目研发团队,作为主要成员参与项目研发。前两类项目一般由博士后主导项目研发进程,第三类项目一般由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主导。

二、重点研究领域 1.电网技术

针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存在的风险,从规划、运行等方面研究电网的特性和规律,如:电网低频振荡的分析研究,找出导致低频振荡的情况,提出抑制低频振荡的有效措施。研究电网分析技术,建立电网模型,应用于电网各种运行方式的分析,指导电网的建设和安全稳定运行。研究电网调度的新技术,提高电网调度水平。2.输变电设备应用集成

密切跟踪技术的发展和设备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运行可靠,以及提高设备本身安全等方面开展研究,如:开展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分析输电线路防雷水平,评估防雷措施的效果。研究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施工和运行关键技术,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新型输电导线、防覆冰、防污闪和直升飞机巡线和检修技术,提高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水平。研究设备的绝缘配合和防止重大设备损坏的相关措施等。研究不同时期生产、不同厂家、不同原理的输变电设备技术特点及安全运行隐患,提出消除和控制隐患的技术措施,降低电网运行风险。3.运行设备诊断技术

密切跟踪测量技术及检修技术的发展,从提高测量精度,改进和优化检修工艺,提高工作效率和检修质量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输变电设备的试验、带电检测和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合成绝缘子早期缺陷,支柱绝缘子裂纹、积污、散股、断股和外部损伤,变电设备绝缘老化,内部放电,温度过高,气体泄漏,研究输变电设备试验、带电检测和在线监测技术集成应用,逐步建立各种设备缺陷和设备健康水平的判断标准,准确把握设备运行风险,为开展状态检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4.配电网运行与控制技术

密切跟踪配网及控制技术的发展,从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安全性,提高配网的自动化水平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电压合格率和降低线损的技术,研究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电网谐波治理的模式,研究分析配电网的供电能力,科学规划,优化网架,简化供电方式,提高供电能力。研究新型绝缘材料的配电变压器以及配电网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应用研究。研究配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行技术标准,统一客户服务、负荷管理、地理信息、配电网自动化、配网资产管理等系统的标准,提高配电网管理水平。5.节能、环保与新能源发展 开展基于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垃圾和微水电等)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组成的微型电网的构成及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其控制技术和保护技术研究(包括电能质量控制、安全稳定控制及综合自动化技术等)及其相关自动化设备的开发研制;开展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技术以及分布式电源对电网产生影响的相关研究。研究通过优化输电线路布置、优化分裂导线结构、实施线路屏蔽、采取双回和多回输电线路布置、采用低噪声电气设备等方法降低电磁污染的控制措施。研究电网谐波污染的预防、测量、分析和治理技术,研究确定用于电网环境评估的指标体系,开发电网建设、运行环境评估软件和电网建设环境保护经济性评价软件。研究节能降耗的各种经济措施、引导措施、管理措施和节能改造措施,重点关注基于需求侧管理的电力营销以及农村电网的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

三、合作研发重点课题

1.“十二五”云南多直流送端电网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十二五”末期云南电网将成为拥有5回超高压、特高压直流送出线路以及至少4回超高压交流送出线路的交直流混联、多直流送端系统,还具有大水电与小水电并存、汛枯矛盾突出、线路走廊地形复杂、高海拔气候条件恶劣等一系列特点。本课题针对“十二五”云南电网多直流送端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研究,项目将涉及到电网稳定分析、直流协调控制、交直流相互作用、次同步振荡问题、直流偏磁等多个方面,具体包含以下6个子课题:“十二五”云南多直流送端电网稳定性评估及适应性研究;“十二五”云南送端多直流与交流系统相互影响研究;“十二五”云南送端电网多直流协调控制技术研究;多直流背景下提高云南大水电送出能力技术研究;多直流背景下云南电网次同步振荡及抑制措施研究;多直流系统对云南电网交流变压器影响及抑制措施研究。2.云南电网远程定值修改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云南电网继电保护定值远程修改研究拟结合云南电网的实际情况,分析调研国内各相关研发厂家的技术实现方案,研究制定适合于云南电网的保护定值远程修改实施方案,通过在部分110kV及以上变电站试点后逐步推广的模式进行,同时编制相关保护定值远程修改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以期提高云南电网保护定值的修改效率,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提升电网的专业技术管理水平,优化保护定值修改流程,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电网运行管理水平。

3.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程序运用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结合云南电力调度中心对“云南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的开发使用经验以及对国内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的整体现状和水平的掌握,组织地、县调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专业人员调研县调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工作需求,编制《云南电网县调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技术规范》,确定“云南电网县调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应具备的功能模块及技术指标;根据云南电网县调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工作的具体需求,开发面向云南电网县调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提供给县调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人员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针对县调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人员的要求不断完善;根据省、地调系统的数据格式,确定云南电网县调继电保护专业的标准数据交换结构。4.云南电网智能微网实验室研究及建设 主要研究内容:本项目将在云南电力科技园建设包括多种分布式电源(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储能等)的仿真实验平台,并结合分布式能源主要接入配电网的特点,建设典型结构的模拟中低压配电网;在建成的实验平台上进行多种类型的分布式能源的运行特点研究,并能模拟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结构,进行分布电源的接入;进行储能设备的控制策略研究;进行微网独立运行与并网运行控制策略及运行特征分析、微网能量管理系统开发研究、微网继电保护系统的研究、微网电能质量分析系统的研究等;同时,在实验平台上还可以进行微网接入配电网对配电网现有保护、控制运行、调度策略的影响研究;另外,通过智能微网实验室平台,开展微电网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微电网综合性能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微电网运行的运行控制技术、微电网模式切换技术、微网仿真与实验数据对比研究、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微网监测等研究。

5.智能计量体系的研究和建设

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国内外智能计量技术及其应用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依托作为南方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的电能量实验室开展研究:一是智能电表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包括智能电表的功能、性能、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等。二是智能计量通信技术的研究,包括各种智能计量通信方式的研究,通信规约的研究,以及相关通信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功能等。三是智能计量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研究智能计量相关主站系统的架构、模型和应用功能等。四是智能计量用户户内网络的研究,研究智能计量的用户互动模式、互动技术和相关智能终端的实现等。五是研究和建立智能计量相关设备和系统的仿真和测试平台。六是研究并建立智能计量示范工程,在试点区域内进行智能计量系统的建设。6.数字化实验室的研究和建设

主要研究内容:运用信息化、自动化等手段,结合实验室检定、校准、测量等的新技术,研究建立数字化实验室。一是研究实验室检定、校准、测量的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相关自动化、智能化检定系统。二是研究数字化实验室整体框架模型,建立数字化实验室数据应用、分析中心。三是研究和建立电力设备检定装置的统一通信规约。四是研究实验室检定的远程协助、远程检定和远程监控等内容;五是研究如何将目前的检定流程、管理规范、管理流程等通过信息化、自动化手段实现,达到实验室监测、控制和管理信息化、规范化。7.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一是调研国内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情况,了解国内典型信息安全实验室的业务功能、硬件配置、软件配置、人员取证、已有成果等。二是调研云南电网已建信息系统的平台架构、硬件软件配置、网络体系结构情况,研究信息安全保护对象的特点,明确信息安全实验室的建设方向。三是信息安全实验室物理环境搭建方案研究,根据信息安全实验室的功能定位、硬件规模,明确相应的功能区域规划、机柜布置、综合布线、空调、电源和蓄电池、消防等进行研究。四是规划信息安全实验室的定位、主要业务功能、开展方式、技术路线、预期产出成果、建设时间节点计划、人员配置规划、硬件平台拓扑结构、软件配置情况研究。五是编制《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方案》。六是根据《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方案》进行实验室建设和开展相关工作。

8.信息融合分析、模糊诊断、神经网络技术在电力设备状态评估、诊断、预测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基于云南电网电力主设备(变压器、断路器、电抗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GIS、输电线路、杆塔等)的多维信息(状态监测、运行、气象环境、手工记录数据、设备台账、缺陷、设备评价、检修试验等),研究国际先进信息融合技术,建立电力设备状态评估、诊断、预测分析模型,完善状态检修和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支撑技术。一是研究模糊诊断、神经网络技术,建立各类电力设备诊断、预测模型和算法,利用云南电网现有设备状态数据对诊断、预测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形成具有可实用化的主要电力设备状态诊断、预测算法。二是基于数据驱动方法,研究安全诊断及预测维护的数据驱动功能模型。三是建立数据预处理、反演分析及建模仿真平台,结合应用范例,提出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及预测维护的数据驱动功能模型,提出征兆识别、融合及判决的数据驱动算法,状态预测检修算法及混杂过程安全监测的多尺度数据驱动算法。9.输变电设备监测诊断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一是针对云南电网变电站分散、难于巡视的特点,开展变压器、GIS、高压开关等设备在线监测和诊断技术的研究工作,研究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以及运行环境监测网络的拓扑结构、通信规范、数据传输与数据存储等关键技术;研究故障诊断理论、人工智能技术、风险分析方法等在远程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变电设备运行信息、环境信息和状态信息的综合方法和动态预警策略,开发实用的变电站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和管理系统等。二是研究建立状态监测装置的性能校验、接入安全、通信方式和应用技术规范的标准体系,统一规范各类设备的主要状态参量和监测项目,研究各种监测项目的检定方法和诊断流程,确定监测装置的准入条件,逐步建立各种主要设备在线监测和诊断的缺陷判断标准。三是研究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综合智能实时监测系统,研究利用新型检测设备(紫外、红外)检测绝缘子和导线性能的技术和规范;研究在线路安装传感器,实现对导线、杆塔、绝缘子的雷击过程、覆冰情况、污秽情况监测,实现输电线路运行状态数字化、可视化和免巡线的技术;研究利用光纤解决传感器电源、通信的新技术;研究基于输电线路智能监测系统的危险预警和报警系统。研究基于输电线路状态风险评估的状态检修技术和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四是研究变电站灾害防护技术,开展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研究,研究变电站建构筑物及电气设备隔震、减震设计技术,建立设备基础和减震结构设计的技术标准。利用卫星影像和图像识别技术,提高灾害监测和防治能力。五是研究基于风险的设备状态评估方法,研究满足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基于状态监测信息、风险分析的维修决策方法,制定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策略(RCM)。六是全寿命周期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研究,包括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规划技术、工程管理、运行管理、设备退役管理的技术手段;研究建立资产标识、过程控制、信息采集及处理所需的技术手段。

10.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输变电设备智能监测与全寿命周期管理

该项目为国家863计划立项研究项目,目前项目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研究内容:本项目围绕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关键技术问题,从以下六个方面对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开展研究。一是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全景信息模型研究,构建具有自治协同能力的输变电设备物联网的信息感知、数据传输、信息集成融合以及智能分析应用等分层分布式体系架构,建立输变电设备全景信息模型及其规范。二是输变电设备物联网的通信模型与接口体系构架研究,研究基于IEC标准的输变电设备物联网的通信模型与传输实体之间的接口规范,建立输变电设备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研究高电压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工作环境下的物联网信息交互技术。三是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一体化智能监测装置研制,针对输变电设备全景信息及通讯模型与接口规范,研制支持输变电设备物联网的智能监测传感器,开发分布自治能力的一体化智能监测装置、集成RFID和GPS模块,适用于构建变电站、换流站与输电线路设备物联网。四是输变电设备全景信息集成平台研发。研究基于IEC标准的输变电设备全景信息的集成、共享和协同处理关键技术,以及公共安全信息的接入与共享技术,研发输变电设备一体化全景信息集成平台。五是输变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研发,研究基于全景信息的输变电设备综合评估方法,开发基于技术性与经济性分析的输变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制定基于物联网的输变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规范与标准体系。六是输变电设备物联网验证与示范应用,制定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及其智能监测与全寿命周期管理高级应用系统的试验与测试方法及评价规范,将基于物联网的输变电设备智能监测与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在云南电网公司±800kV楚雄换流站、110kV至500kV电压等级的12个变电站及3条输电线路投入示范应用。

四、招聘原则 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和择优录用的原则,公司对申请进站的博士后科研人员采用资格审查、测评、技术交流及面试等方式进行择优录用。云南电网公司规定,博士学历人员如有志于加入本公司,需先申请进入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科技项目研究,期满后根据双方意愿再决定是否签订工作合同。对于有就业倾向的博士,公司将在有岗位需求的情况下招聘博士后,对于没有就业倾向的博士,公司将根据项目的研发需求招聘博士后。

五、招聘数量 2011,公司拟招聘5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六、申请条件

云南电网公司拟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及课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内容,公司欢迎各位博士提出自己的课题建议。

凡近年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45周岁以下,有能力从事本公司提出的科研课题开发研究者,均可向公司博士后工作站提出申请。

七、在站待遇

9.环卫车GPS定位管理方案 篇九

可 行 性 报 告

深圳市三连星实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

1、前言

1.1 建设背景

一个城市的发展更加离不开城市的美化,环境卫生是关键,创卫生城市,创文明城市,创环保城市等,其中创建卫生城市便是城市发展的首先走的第一步的。然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发现垃圾清扫、粪便抽运问题,需要逐级上报,由环卫服务中心统一分配任务和人员,然后再调拨车辆等,不仅耽误时间,也降低了工作效率。有时因为不能及时掌握就近车辆的位置,很容易造成同一地区重复派遣车辆的现象,浪费了人力物力。

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车辆速度,超速报警,规定线路行驶。越界报警。在规定线路、规定速度作业。提高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环卫状况的实时图像监控,环卫业务流程管理及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等,从而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1.2 环卫车辆对监控调度系统需求的特点

-实时定位、跟踪:了解车辆分布情况

-实时监控:实时掌握车辆作业情况,防止车辆违章作业-灵活调度:达到垃圾日产日清无死角

-路线规划,统一调度:现代化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远遥控断油断电:防止车辆被盗

-行车记录,轨迹回放:为以后分析路线,作业管理提供依据

1.3 建设目标

-管理高效: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合理调度车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防止公车私用

-节约开支:实现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量化,大大节省运营成本,随意违规驾驶车辆的行为将大大减少。-安全保障:加强管理,减少违规驾驶,有效保障司机的人身安全,避免车辆和货物的不必要损失。-提升形象:使用高科技管理技术武装企业,提升单位品牌的公共形象。

2、总体设计介绍

2.1 系统结构

环卫车GPS监控管理系统主要由服务器软件平台部分、客户端监控管理部分和车载终端三部分组成。服务器软件平台部分主要由通信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中心数据库、GPRS收发服务器等软件组成,主要完成对车辆GPS车载终端定位信息和报警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和转发,对客户端软件的指令响应与处理。以及实现平台数据的管理,包括用户管理、车辆编组管理、车辆管理和日志统计等功能。

这部分不需要客户建设,三连星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稳定的GPS车辆监控管理服务器软件平台,供警车车载终端的接入。

客户端监控管理部分主要有监控客户端软件构成。安装在监控中心的监控电脑上实现车辆远程监控和管理。监控客户端软件完成对车辆的实时监控与各类历史数据查询以及设置、接收和处理车辆报警等功能。

车辆车载终端部分主要是安装在车辆上的GPS主机及其它一些附属设备。主要完成发送车辆位置信息、报警数据的采集与转发,响应远程客户端的各种指令以实现对车辆的管理和控制。2.2 网络拓扑结构

车辆车载终端通过主机内的GPS芯片接收天空的GPS全球卫星群的信号,通过计算之后得到位置、时间等信息。通过主机内置的手机SIM卡模块,利用移动通信技术,通过GSM移动网络把信息传输到移动的网络中心机房,再利用移动网络中心的Internet出口,通过Internet把信息传输到车辆监控管理中心。车辆监控管理中心与客户端之间通过Internet进行通讯。

图表2-1系统网络结构图

3.系统主要功能

GPS车辆监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3.1 客户端登陆监控管理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C/S客户端登陆三连星GPS车辆监控管理系统对车辆进行监控管理。A.登陆界面:界面美观清晰,操作简便

图表 3-1平台登陆界面

B.监控平台界面:平台界面清晰、具体、一目了然(界面分为功能区、地图区、信息区、车辆列表区)

图表3-2客户端端监控管理界面

3.2 车辆定位追踪

监控管理单位所有车辆的即时准确位置及车辆即时状态。监控信息包含车辆所在全国范围内准确位置、车辆行驶状态如速度、方向、经纬度及有无超速、越界报警信息等。另:对一些特殊车辆可另设权限不列入监控平台,自行监控。

图表3-3车辆定位功能

3.3 车辆行驶历史记录回放

每辆车的行驶记录随时在监控中心电子地图上回放,以重现某辆车,在过去一个季度内某一时段内行驶的整个过程,更具体掌握任何时段车辆使用及行驶情况。

图表3-4车辆行驶历史记录回放 3.4 航拍地图显示

在任务栏的设置中选择显示卫星图,双击出来的车辆可以在卫星地图上和电子地图上显示出车辆在地面上所处的具体位置,可以让用户对车辆的行踪一目了然

图表3-5航拍地图显示

3.5 状态不同车辆用颜色区分

对状态不同车辆一般有行驶,停驶,报警,无信号(如在地下停车场)等有不同颜色表示,如行驶是蓝色,停驶是绿色,报警时是红色,无信号时是黑色等等。

图表3-6状态不同车辆用颜色区分 3.6 车辆状态检测

安装车载主机时,可以将主机的检测接线与车辆的相应线路进行连接,获得的车辆状态(包括是否定位、GPS设备状态、电源状态、发动机状态、油路状态等)将同位置信息一同上传到监控平台。3.7 车辆远程控制

在军队车辆被盗,并车主有请求的情况下,管理中心可利用此功能对车辆进行远程断油断电,保障车主利益,提高军队车辆财产安全保障率;在某些情况发生下,利用此项功能,保障车辆安全问题。

车载主机的接线连接车辆的发动机,监控平台下发熄火指令后,即使有车钥匙也无法启动车辆,必须由平台下发恢复指令才可以重新点火启动车辆。彻底打破“车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限制。避免控制权随着使用权的转移而转移。

3.8 到达目的地提示

当货运车辆到达指定的地点后会在监控平台上提示:某号车辆已经到达目的地。让指挥中心对车辆及货物运输的情况了如指掌。

图表3-7目的地到达提醒设置 3.9 车辆越界报警

当车辆行驶路径超出监控中心所设定的车辆行驶区域时,监控平台会报警显示车辆越界。如:设定某些车辆开出广州市地界后报警,当所设定车辆开出广州市区域时,监控平台将收到报警信息,准确知道违规或越界车辆。

图表3-8越界报警显示

3.10 车辆超速报警

对车辆预先设定行驶速度的上限,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实际行驶速度超出规定速度上限时向监控中心平台上报超速报警信息。

图表3-9超速报警显示

3.11 主电源掉电报警

当有拆除车辆GPS车载主机或拆除汽车电瓶的动作发生时,监控中心将收到主电源掉电报警信息,提示管理人员及时处理。以保障车辆财物安全

3.12 里程统计

可以统计所有车辆或某些车辆在某一时间段内行驶过的行驶里程,并可存表打印。给车辆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提供准确的车辆行驶数据参考。

图表3-10里程统计

3.13 信息管理

监控中心对车辆明细情况、驾驶员、电话等信息可进行分类录入、编辑、查询

图表3-11用户管理界面 3.14 统计报表功能

车辆监控中心平台提供对车辆营运数据信息的统计管理,实现车辆行驶数据的存储、上传、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单位管理决策部门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为领导者正确的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3.15 操作人员操作记录(日志)

日志管理,主要是对日常的操作人员、操作内容、操作情况、用户登录、退出、断油断电、恢复断油断电、监听操作的记录等,并能生成excel文档。进行相应的记录,使系统在处理数据发生错误时,能够进行数据的相应恢复;同时,能够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监督。3.16 权限管理

我司产品为每个用户分配了不同的用户名和登陆密码,不同的用户名的权限也不相同。对于设立了多个分公司的客户,我们将提供多级权限分配的方式辅助管理,即每个分公司使用各自的登陆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后只能监控和管理自己属下车辆,而无法查看其它同级分公司的车辆,而总公司将使用最高权限的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同时查询总公司和所有分公司的车辆,并可以直接进行管理。3.17 预留功能接口

上一篇:公安内审工作经验材料下一篇:英语演讲稿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