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29:六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2篇)
1.教学反思29:六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一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通过新课改的学习,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自由开放。但我有时对学生讨论缺乏引导,不会组织讨论,如没有讨论记录,没有深度,讨论的时间又短,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应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六年级教材每课都有大量的例子,但是这些例子很多是名人名家,缺乏凡人凡事,学生对许多名人的事迹不甚了解,因此学生不易产生共鸣。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情感熏陶,是否应该用学生身边的凡人凡事,教学生辨别是非。名人高高在上,学生仰视,但难以亲近。
新课程实施对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这门课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作为第一线的教师,也明显感受到了这门课程所带来的质的突破。
首先,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尊重兴趣爱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其次,它不同于以前的思想品德,而是整合了品德、社会和实践、体会等很多内容,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因而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由于教材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孩子们始终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愿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同时,老师适时给与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而教学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验,我认为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几个道理,而是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品德与社会》课,转化为孩子们一种内在的社会倾动力,那就是: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教学反思29:六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二
这时却听见一个小男孩轻叹一声:“反正总要死的,那么努力为什么?”同学们一下静了下来,亮晶晶的眼睛有的望着他,有的望着我,一脸茫然。我的心咯噔了一下,一下子想起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朋友的读四年级的女儿,没有任何预兆地悄然离校出走,理由竟然是:什么都没意思!我看着这个男孩稚气的小脸,他眼神里的直白坦率揪紧了我的心:这会是又一个觉得生命苍白无力的孩子么?有一句话被我硬生生咽回了肚子里———你怎么不去问问妈妈,当初为什么要忍受十月怀胎的焦虑、生产时撕心裂肺的痛苦生下你?
我沉思片刻,望着40双黑亮的眼睛,缓缓地说:“自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刻起,你就注定要回去。对吗?请找找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生命也是如此?”“花!”一个女生抢答,窗外,粉红、鹅黄、雪白的木芙蓉花开了一树。“草!”道边草郁郁葱葱。“小鸟!”绿荫里,鸟儿正在歌唱。
我有些动情了:“亲爱的同学,玫瑰不会因为害怕凋零而不愿开放,相反,为了开放,它的每一个芽儿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和血雨;小草不会因为害怕枯萎而不愿青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荆棘鸟!它只有用荆棘刺破喉管,才能唱出最美的歌!为了一生仅有一次的绝唱,它情愿一次又一次撞向荆棘!即便是月儿,也不会因为害怕残缺而不愿圆满!”
孩子们的神情格外专注,我知道生命的话题浩瀚无际,无法承重,但是我愿继续尝试着努力。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我说道。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一直在观察着,蝴蝶在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几个小时过去了……接下来,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了。看样子它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不能再前进一步了……
这个人实在看得心疼,决定帮助一下蝴蝶: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剖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但是它的身体很萎缩,很小,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他接着观察,期待着在某一时刻,蝴蝶的翅膀会打开并伸展起来,足以支撑它的身体,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
实际上,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都极其可怜地带着萎缩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远也没能飞起来……
这个好心好意的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这是上天的安排,要通过这一挤压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
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蝴蝶的命运里。我不知道他们能懂多少,伸手邀请说说感想。“在我们的生命中需要奋斗。”“甚至是挣扎。”“有时候,如果生命中没有痛苦,我们就会很脆弱。”“我们的生命也一样,不经过奋斗,不会像现在那样强健,将永远不能飞翔。”“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下课铃声已经响起,“生命的归宿谁都能看得到,重要的是生命的过程。在走向生命归宿的过程中,让生命焕发出价值!”孩子们报以的是热烈的掌声和大声的承诺:“好!”
“生命的归宿谁都能看得到,重要的是生命的过程。在走向生命归宿的过程中,让生命焕发出价值!”我是这么说的,理直气壮,激情飞扬。可是我深深知道,一节品德课很难改变一个学生的一个问题,何况是对生命的解读?能怪我们的孩子吗?
事后,我翻遍我们的教材,绞尽脑汁,才想到中学的语文教材里似乎有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想到老教材里有《种子的力》一文———那是赞美一粒种子蕴藏的无比的力量;想到了似乎有写张海迪的———那是赞美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我想到了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长,他们会告诉孩子“花儿好看我不摘”;会保证孩子的营养,关注孩子的健康;会严格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会严肃警告:“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可是,生命的价值呢?生命的意义呢?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标有如下精彩的表述:"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格。这不是明理规劝的课,也不仅仅是规范行为的课,它要着眼于拓展一个个生命个体的精神视野,它要致力于培养一个个能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控的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的核心就是学会做人,要求关注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有爱心、有责任心。课程标准“我在成长”这一块的内容标准3、6两条就写道:“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对自己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就是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可是有多少教师关注过这个问题?有多少家长引导过孩子?课后,我久久地沉思着,我自问:我懂多少?我是否也只是略知一二?而且,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老师,我的曾经的不够关注、缺少引导,是否是一种失职?
而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
1.春寒料峭,春意萌动,带孩子去找找生命的迹象:生命是在痛苦中,满怀希望、顽强地降临的。这不也像孩子的出生?该与孩子聊聊,当初你们是怎样迎接他(她)的到来。
2.孩子们最爱小生灵,春暖花开,有一天蛾终于破茧而出,带给孩子们多大的欢欣!生命是需要等待的,有时是漫长的,是寂寞的,要有耐心,要懂得坚持。蛾的美丽,这不也像孩子生命的精彩篇章?该与孩子聊聊,帮他(她)也帮你开启记忆的大门,你和他(她)的生命中的欢欣,都经历了怎样的等待与坚持?
3.生命是个自然现象。带孩子一起查查资料吧,他(她)是个概率多小的偶然!和孩子一起听听歌曲《感恩》,感谢给了他(她)生命的一切的一切!
4.带孩子一起去听听名人的心声。因为生命的话题太大,浩瀚无际,无法承重。伯特兰·罗素在《我为什么生活》开头说:“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的渴望,对于知识的寻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爱情和知识只要存在,总是向上导向天堂,但,怜悯又总是把我带回人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这一生是值得活的。如果真有可能给我一次机会,我将欣然重活一次。”
3.教学反思29:六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品德与社会;生态体验模式;反思性表达;体验场域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7-0043-03
刘惊铎教授认为,生态体验论视界下的德育及其课程的功能是融汇知识,澄明生活,生成意义,其运行机制是营造体验场、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表达。[1]在实践中发现,反思性表达是生态体验模式运行的关键机制,它在“体验场”——“学生的德性”之间起着桥梁般的融通作用,其运用情况将直接影响体验效能的发挥。所谓反思性表达,即学生在适宜的生态体验场中学习、体验,从而诱发其认知、情感、行为等与体验场的关联点,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此获得德性的提升、智慧的滋养。合理运用反思性表达,能在生态体验式德育模式下,有效落实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以下,笔者以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探索反思性表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场域,承载反思性表达
在教学中运用反思性表达,首先要根据学情,营造合适的体验场,通过游戏、生活情境等引导学生进行主体性体验。基于合适的场域,反思性表达才能在适当的时机、层次上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建构,提升体验的整体效度。
1.深度聚焦
当营造了相关的场域后,反思性表达要在合适的时间展开,并根据场域实际有针对性地聚焦学习主题。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让我们同行》一课的教学中,在体验“帮助与被帮助的心情”时,笔者组织学生分组游戏:男女生各8人,背靠背手挽手围成圈,平坐于地上,口令下达后,先起立的组获胜。六个组起立时间差异很大,最快的第一组只用了不到4秒,最慢的第4组用了十几秒还未能完成,8人小组一片混乱。学生们在游戏中兴趣高涨,氛围热烈。但是,如果游戏到此结束,体验并未实现预期目标。于是,此时就需要反思性表达的介入。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思考:是什么原因让第一组只用了不到4秒就全部起立?学生静静思考后畅所欲言,在反思性表达中感悟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让大家起立得快,这其实就是“互帮互助”。为了验证本次反思的可信度,学生们进行了第二次游戏。结果各小组的差异明显缩小,而且速度都很快。学生从中更深刻地体验到了“互帮互助”的快乐。深度聚焦学习主题,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分析体验情境,表达反思性感悟,从而将情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横向拓展
相对于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无论怎样精心设计,我们所能创设的场域都是有限的、不完整的。因此,我们需要拓展场域,让学生的反思性表达得以延伸,进而促进学生的德性发展。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竞争与合作》时,教师往往都会创设体验情境,如让学生用一个超过手臂长度的汤勺吃东西,并要求只能拿汤勺的顶端(手不能移动到汤勺的其它部位);随后让学生进行反思性表达,进而再让学生以想到的新办法进行再体验,由此领悟合作的好处。至此,体验场的作用已然发挥。但认真思考,对这一场域仍可加以延伸和拓展。即基于学生生活经验,链接其他与合作相关的故事或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经历,以此用反思性表达拓展体验场域。
3.叠加冲击
学生认知的加深、情感的积淀、行为的转化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不断的反复和积累。而生态体验场也需要将不同的体验场域加以叠加,让学生受到冲击,从而产生“水到渠成”的反思性表达效果。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让我们同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营造了“同桌合作贴鼻子”“说说互帮互助的事”“手拉手同起立”“观看视频‘让爱驻人间’”等体验场。随着体验场的串联叠加,体验逐渐深入,学生内心受到冲击,反思向更深层次发展,反思性表达取得了更强的效果。
反思性表达是基于体验场域的,既要牢牢依靠场域,让学生的体验效度更强,又要在场域中深入、拓展,“源于场域,而又高于场域”。如此,让课堂的有限性在生态体验的自然环境和思想空间的无限性延展中,真正达到生态圆融互摄的魅力德育境界。[2]
二、诱发关联,触发反思性表达
系统科学认为,“每一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都是一个或一些特定的系统”,研究系统就是研究“系统各要素的联系”“要素与系统的联系”“系统与环境的联系”“现在的联系和状态与未来的联系和状态”等。[3]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开展体验活动时,强调调动整个生态系统的辅助体验,诱发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与体验场的关联,激活体验系统各要素,由此,反思性表达才能有根可立,才能为学生提供反思思路和表达素材。
1.建构新认知
这里的认知是指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4]学生在体验场中亲历,首先要促进学生快速搜索已有的相关认知程度,较好地从生活中或现场迁移关联认知,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脑海建构新的认知,为德性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一寸光阴一寸金》时,教师营造了“一分钟有多长”的体验场。以小组为单位,有跳绳、拍球、做口算等活动,以对话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只要合理安排就能合理利用。之后,进行反思性对比活动“猜猜90秒”:闭上眼睛默默计时,当感觉时间够90秒就起立。多数学生经过了刚才的体验,对比之下,明显感受到什么都不做,只能白白让时间流失而没有任何收获。接着,学生进一步反思:曾经在什么时候用好了零碎的时间。由此,激发学生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诱发关联性事件,补充说明“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学生的认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
2.迸发情感
朱小蔓教授说:“人的情感体验恰恰反映人最真实的存在,是个性在特定情境中的一种经历。”体验一定要有情感的参与,反思性表达更是离不开情感这一重要催化剂。
在教学《让我们同行》一课时,教师两次让学生蒙着眼睛画苹果,画后谈感受。第一次,学生在没有任何人帮助下的情况下蒙眼画,普遍感觉心里没底,担心画不好;第二次则有人帮助,大部分学生都发现不那么紧张了,同时对帮助者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有了情感的参与,学生更能深刻体会到帮助与被帮助的快乐。带有情感的反思性交流不单是几句简单的心情交流,而是走进学生内心的情感碰撞,会激起内心的波澜,自然地对道德发展起到铺垫作用。
3.迁移行为
进行反思性表达,不单需要激发学生自身认知、情感与现有情境的关联,更需要促进学生的良好行为或学习良好行为的动力。以此为反思点,通过改变言行,迁移良好行为并逐渐形成习惯。
例如,四年级学生自主性逐渐增强,在日常生活中,同伴矛盾也会逐渐增多。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汇报:××和××又打架了。教学四年级上册《当冲突发生以后》一课,针对这一学情,笔者创设了一个情境:将班级中曾发生的“同桌互相用笔划坏课堂作业本”事件,以小品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事情的经过。教学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结果,怎样做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以此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正确对待冲突,并将这一行为方式再次以小品的形式演绎,从而促成学生迁移谦让的交往行为,并在后续教学中不断加以巩固和反馈。
反思性表达是贯穿体验活动始终的。学生在体验活动中且行且思,“领悟并融通过去的生态阅历、未来的生命梦想和当下的生命感受,饱享生命健康成长的丰沛雨露与和煦阳光”。[5]
三、巧妙呈现,促进反思性表达
学生在品德与社会学习体验场域中有所触动,产生了相关认知、情感、行为,在深入反思后再进行表达,才能完整地实施反思性表达,最终获得德性发展。那么,反思性表达该如何呈现呢?
1.对话分享
学生通过体验后,对话是分享感悟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是反思性表达的常用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对话不是简单的语言往来,而是融合了反思的对话,是指导学生生态体验发展的对话。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失败怕什么》一课时,教师以Flash“爱迪生的故事”为模本,营造体验场域。先听故事1,反思交流:明明是失败了一百次,为什么爱迪生却说是成功了一百次?学生思考后,进行对话分享,呈现各自的反思。接下来,再继续听故事2,印证反思,之后交流:你从爱迪生的故事中,从他的话中,明白了什么?在逐层深入的反思性对话中,学生逐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就有希望成功。
此外,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也是反思性表达的对话方式。这些对话方式要求更高,需要学生针对自身实际有所反思,表达也要有理有据。
2.心理记实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内心活动逐渐丰富,不再乐于在人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尤其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当触及个人隐私的话题时,学生往往沉默者增多。此时,用对话方式开展反思性表达就变得十分困难,而且真实的心声也常常被掩盖。因此,在高年级学生中,我们往往会运用心理记实的方式来呈现学生的所感所想。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退一步海阔天空》时,学生在课始诉说遇到的烦心事,虽然课前有所准备,但依然有许多人没能大方地说出来;在后续学习了遇到不愉快的事如何正确处理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反思:“此时此刻,当我们再次面对刚才所诉说的烦心事时,你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什么?”学生很拘谨,于是,教师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写在心语卡上,并将心语卡送给那位同学,真诚地向他道歉或提出善意的提醒。这样的心理记实,让学生不用面对众人的压力,更容易敞开心扉。
3.实践展示
“我的健康成长”主题注重引导学生明理导行,因此,反思性表达不仅要促进明理,更要实现导行。但是,在教学中展示学生行为比较困难,因而需要寻求一定的载体。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寸金难买寸光阴》时,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了时间的宝贵和节省时间的方法后,教师让学生反思课后的时间安排,并制定一周课余时间安排表,一周后再视变化作调整。
反思性表达在具体运行中依托合理体验场域,适时进行反思,能不断诱发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链接学生真实的生活能让反思性表达站位更准确,作用更明晰。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更实在的方式灵动展现学生在体验场中的感悟并迁移行为,让学生获得德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惊铎.生态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5]刘惊铎.生态体验模式论[J].中小学德育,2013(9).
[3]许国志.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4]周文良,陈明英,等.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深度体验[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4.教学反思29:六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四
教材按一定顺序采用图文结合,通过学生自主读、看,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还有小泡泡的一问一答,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因此要珍惜粮食;课外调查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农业知识,体会到农民的辛苦与快乐,了解到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劳动的光荣。
学情分析
1、学生们虽然都是农村的孩子,但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或留守儿童,几乎没有多少个常参加农业劳动的,平时对农业方面的东西也不甚关心,学习有一定困难。
2、孩子们的生活都比较愉快,吃穿不愁,单靠一节课的学习是很难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的,必须常教育,常督促。
3、学生们虽然认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但他们很难体会到农民是怎样的辛苦,了解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是肤浅的,也没有多少个真正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因此必须鼓励他们参加实践劳动,虚心向农民伯伯请教,使自己既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又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道,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与快乐,树立劳动光荣感。
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3、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一些基本的农业知识,了解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参加实践劳动,虚心向农民伯伯请教,使自己既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又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5.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的教学反思 篇五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培养自信心,他们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得更好,想更好的表现自己。但表扬不能“泛滥”,原因是提倡所谓的赞赏教学,其实什么过了都有弊,表扬赞赏本来是好的,但过于滥用就不好了,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如学生虚伪的赞赏,经不起一点挫折,对表扬的麻木等。只要表扬遵循以下原则就不会偏离方向。
1.真实性。这一点最重要了,如果学生对于表扬没有认同感,那这种表扬就没起到作用,反而起反作用,认为老师是在讨好自己,这是教师最忌讳的事。如果学生能自发地鼓掌,是发处内心在东西,才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起到好的.效果。
2.公证性。表扬要有其他人的认可,如果学生能自发地鼓掌,是发处内心在东西,才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起到好的效果。只有其他的同学认可表扬才能起到最大作用,被表扬的学生才能产生荣誉感。
3.具体性。表扬要具体,如学生读得好,好在哪,读音准确,语调好还是有感情;某学生进步了,要指出进步在哪,是听课习惯上,是作业方面,还是行为方面,最好有“物证”,能作出对比。
所谓表扬其实是在一定的批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批评过哪来表扬?所以在学生做得不好时就得真实地指出或批评,起码不作出评判。
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教学反思
6.教学反思29:六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六
单元起始课,是各单元教学内容的开场白。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用在单元起始课的作用上还是很贴切的。可是,单元起始课“该怎么上”和“上到怎样的程度”,却是常常被大家忽略的问题,或者是有所重视但不知如何实际操作。
《使用工具》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的第一课,主要有两个教学内容,分别是“我们用过什么工具”和“选用什么工具好”。在研读教材之后,我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材没有对“工具”的概念进行界定。那怎么行?既然是研究工具,当然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工具啊!于是,我决定课一开始就抛出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工具?
2 班的学生最认真,好几个同学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阐述,我及时给予肯定。然后按“机械”——“简单机械”——“工具”的讲解顺序让学生明确了科学范畴上的“工具”概念。(机械: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位装置。构造比较简单的机械,叫简单机械,比如螺丝刀、铁锤、剪刀、镊子等。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称为工具。)
然后是认识各种常见工具。我准备了大量的图片,采用让学生先看图抢答再核对的方法,并随机向学生介绍了各种工具的主要用途。
本课的重点戏是“拔钉子”活动,我自作主张,加了个“钉钉子”的活动。原以为,这样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事,学生不可能感兴趣,全班演示一下就差不多了。没想到,学生争着抢着要动手,轮不到的同学干脆离开座位跑到实践学生的旁边看,甚至还对他指指点点。到现在我还在后悔,当初没有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份实验材料。
活动一:钉钉子
师:老师这里有螺丝钉和铁钉,你能把它们弄进木板吗?
马上有学生举手。教师把钉子和木板给学生,但没有提供工具。学生马上叫起来:要工具。
师;你要什么工具?
生:羊角锤。
学生用羊角锤把铁钉钉进了木板。
师:从这个活动中,工具有什么作用?(工具可以让我们省力或方便。)
活动二:拔钉子
先让学生用手试试看能不能拔出钉子,个别学生因为用力过猛手指有点划破,都没有成功。
然后让学生选择工具,学生选择了羊角锤拔出了螺丝钉和铁钉。
教师再把两种钉子分别钉进木板,并要求用其他的工具。学生选择了螺丝刀拧出了螺丝钉,用老虎钳拔出了铁钉。
师:同样一件事,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选择合适的工具可以更省力或方便。
活动三:实践题
根据书上给出的.三个情境,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来解决问题,并概括出“我们可以组装或制造出各种工具。”
这三个活动,让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工具的作用,还明白了选择工具的重要性,并建议学生去组合和制造工具,前后连贯层次合理,对学生的思维提升有一定的作用。
7.教学反思29:六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七
9、异域采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各国的节日、服饰饮食和礼仪等生活习惯,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
2、感受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顺应世界人民和谐与发展的共同愿景。
3、初步学会辩证地认识事物,学会分析辨别、吸取他人的第处。教学重点:了解各国的节日、服饰饮食和礼仪等生活习惯。
教学难点: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学会分析辨别、吸取他人的第处。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节日的资料,教师准备挂图、录音机、磁带等。
2、CAI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应让学生关注活动导语,学生阅读或教师讲解:“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大家庭,各个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创造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大千世界真是奇妙啊!让我们去看看这多资多彩的世界,体会和感受世界文化的博大、差异以及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2、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有哪些节日呢? 板书学生举出的节日后引导:节日让人期待,那里的人民是怎样庆祝节日的呢?我们去看看吧!
3、了解“圣诞节”“开斋节”“狂欢节”。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烘托节日气氛的物品、音乐、或影像。
“圣诞节”作为重点,突出:这是世界上庆祝人口非常多的节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庆祝同一个节日。
“开斋节”要求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和人们的宗教信仰有关。“狂欢节”让学生感受节日的大众情怀——尽情抒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无拘无束地展示自我。
4、小组交流:介绍自己收集的外国节日和节日习俗资料。
研讨:尽管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节日不同,但透过不同的节日,我们总能感受到人类相同的地方。这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呢?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再同桌互相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教师小结。
5、导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人们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各地的风土民情,看看他们的服饰和饮食中蕴含的文化。
6、了解各国或地区服饰及特点。
你知道这些服饰是哪些国家的吗?读课本66—67页的内容,思考书中介绍的各种服饰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你不了解哪些有特点的服饰?旗袍、韩服、莎丽等。服饰受哪些因素影响?
7、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了解不同的饮食文化。引导学生思考:饮食习惯与什么有关?如何比较饮食习惯与的长处与不足?
2、小组讨论辨析。
饮食文化真令人目不暇接!人们的饮食不同,甚至会产生一些争议,例如许多国家的人爱吃的狗肉恰如是欧洲有些国家的人们不愿吃的,对这样的问题你怎样看?
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达成共训识:对于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要理解、尊重。
3、导入:不同国家和地区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人们间的相互交往离不开礼仪,来到不同的国度,我们要尊重当地人的习俗,入乡随俗,以礼待人。
4、了解见面礼仪。
展示见面礼仪。提问:你知道哪些见面礼仪?和小组、同学一起演示。这些礼仪是如合形成的?教师介绍握手礼的由来。
5、了解送礼和受礼礼仪。阅读课本71页的内容。小组讨论:我们中国人送礼和受礼有哪些讲究?接受礼物的方式如此不同,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6、了解谈话礼仪。
读课本72页的内容,知道谈话的礼仪。谈话的礼仪体现了什么?
7、教师总结。
8.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八
这节课的重点是在总结交流的基础上学会生活中的一些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学中我做到图片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图片来感受危险就在身边,危险时时都可能发生。生活中因大意、无知就可能发生危险,从而是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能够自觉改掉不良习惯,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接下来让学生进行交流,说说日常生活、学习中掌握了哪些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中,自己感觉重点突出的还不够,教师知识交代得还不够细致。
9.教学反思29:六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九
结
光阴荏苒,光阴似箭。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觉得很紧张,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但又很充实。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的进程中,也着时有很多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展开,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以下,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增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加强学习,教学理念水平有了新的进步。开学一周内,按时保质地制定出教学、教研组活动计划。认真依照校教研计划展开教研活动,积极探索教改新路,进步教学水平。以教研教材、教法、教学理论为主,努力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题目与相干的理论的题目,并进行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课标、教改新动向。大家带着题目学,结合教学实际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所把握的新理念、新方法转化为平时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出专业理论在新课改中的导航、护航作用。在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当前的教学,努力在教学中贴近新课程所提出的要求。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进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具体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留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增强上课技能,进步教学质量
教师讲授做到清楚化、条理化、正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楚,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留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轻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留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可能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可能多;同时在每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品社课。
四、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 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组织年组教师相互听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他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教育科研是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动力,学科的繁华借助于教育科研,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在认真总结得失的基础上,针对课改进程中暴露出的题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阶段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实处。通过深入、广泛地交换、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了新的进步。
在教学中,搜集生活中的一些教学题目并结合书本知识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并尽可能创设题目情形,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的聪明、能力、情感、信念水乳融合,心灵遭到震动,心理得到满足,学天生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大大进步了教学效果。
一学期以来,我付出了辛劳的劳动,取得一定的实效。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与学校领导和广大学生家长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使我们的教学园地万紫千红。综合工作总结
10.教学反思29:六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十
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在教会学生写爱心留言条的同时,通过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感悟家的温暖,体谅天下父母心,并且愿意付诸行动。课后,我从学生日记中,看到了许多留言条的内容。有写给父母的,有写给爷爷奶...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在教会学生写爱心留言条的同时,通过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感悟家的温暖,体谅天下父母心,并且愿意付诸行动。
课后,我从学生日记中,看到了许多留言条的内容。有写给父母的,有写给爷爷奶奶的,他们希望“妈妈少打点牌”、“妈妈不要太累了”、“爸爸早点回家”、“爸爸少抽点烟,注意身体”、“希望与爸爸妈妈平等对话”……所有这些真的使我感到很欣慰。我教会了学生通过爱心留言条交流感情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11.教学反思29:六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十一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学计划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教书育人,努力提高质量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接班人。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3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永恒的愿望》第二单元为《地球真美丽》、第三单元为《成长记录册》。其教材的编排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三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二、学生分析
该班的整体素质比较高,绝大部分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劳动观念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 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三、教学目标:
1、感受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并因此感到自豪。
2、知道两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到我们应该支持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被迫进行的自卫性质的正义战争,歌颂为正义二战的人们。
3、感谢地球对人类的养育之恩,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懂得保 护地球的重要性;能正确认识自然灾害。
4、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及与同学的友爱之情。
四、教学措施:
1.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五、教学进度安排: 1—5周
第一单元永恒的主题 6---10周
第二单元地球真美丽
11---16周
12.教学反思29:六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十二
2013年度六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小结及课改反思
今年9月,我开始任教六年级英语,接手601和603两个班,这两个班,601的英语基础比603的要好一点,但两个班两级分化严重,尤其是女生和男生的差距,两个班大部分的男生英语成绩都属于差等。
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材,共分六个模块:Plan, Cities, An Invitation, On the phone, The past, Festivals.第一模块Plan,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制定计划,以旅游为契机,以广州本城市的一些旅游景点为基础,学生用身边的、日常去的地方,来制定计划,渗透be going to do的句型。在教这一模块的时候,我一度担心学生初接触一般将来时,会难以接受,毕竟英语时态的表达方式,跟中文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这两个班,一部分中上等的学生,对于将来时并不陌生,所以在授课时,很自然的就完成了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过渡。学生对于be going to do 和will do这两个句型结构掌握的比较好,但是,由于表将来的时间状语比较多,上课的时候不能一次笼统的概括,所以关于归纳表将来的时间状语,在后面教学的练习中,提醒学生注意收集总结。
第二模块Cities,由广州本土的景点,放大范围,以出国旅游的话题,带出本模块主题:country, capital, national flag, the biggest city等,在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中巩固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并新授多音节的形容词及副词的比较级(前+more)及最高级(前+the most),副词的定冠词the 可省。
第三模块An Invitation,在第一、二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邀请、提意见的各类句型。同时,让学生对于can, would, must, need, may这一类词语在句型中的使用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熟练运用。
第四模块On the phone,通过家长给老师打电话请假初接触一般过去时,了解动词过去式,虽然这一模块只有少许表过去的be动词学习,但是我是一次将一般过去时完整的给学生做了讲解,我觉得,这样学习比较系统,对于学生后面
/ 2
教学小结及课改反思(六年级英语上)的知识自学也有所帮助。
第五模块The past,由于有前面第四模块的打底,所以除了对于新增的动词过去式让学生加强记忆以外,在本模块主要就是对学生进行句型训练,让学生不停的在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这四类主要句型中进行转化,熟练一般过去时的运用。并在本模块对学生原来学习的一些动词短语进行复习。
第六模块Festivals,这一模块跟前面接的不是太紧凑,主要就是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差异,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学习,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所以这一模块的两个单元,我是混合上的,让学生对比进行学习,这一单元没有涉及太复杂的时态,主要就是强化一些节日习俗的单词及句式表达方法。
通过这六模块的学习,两个班的学习有一定的差距。601,可以在授课的时候,进行一定的提高练习,而且学生也很乐于参与到free talk, order games等游戏中来学习句型和其它的一些语法知识,但是603就不行,学生怕错,所以对于些类游戏参与性不高。
六年级的英语教学,涉及的课改环节不多,主要是每节课的语言学习知识比较多,课文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我个人认为,六年级的英语教学,课改更多的,是让学生锻炼自己学习能力,举一反三,自己去寻找学习规律,这样比老师一味的讲解,一味的要求记背效果要好的多。其次就是关于单词的背诵,我报听写并不是按照课本上的单词一样,一个一个的报,我是尽可能的把一个单元或者是前面单元的生词进行组合,以短语的形式报听写,这样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还可以思考,翻译,这样学生对于单词的使用及练习中的翻译有很大的提高,学生不再将单词看做单独的个体,一到开口说或翻译就完全不知所措,学生可以根据平时听写时单词在短语中的应用举一反三,六年级的学生领悟及套用句式的能力还是很高的。
以上就是我这半学期六年级英语教学的一点心得,个人觉得,在英语教学上,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上,可以更多元化,让学生多动点,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这个才是教学最重要的。
【教学反思29:六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鄂教版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0-27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8-17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说说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08-27
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2-16
四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8-08
六年级语文上《山市》教学反思01-14
上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