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数学三知识框架总结

2024-10-21

2018考研数学三知识框架总结(精选10篇)

1.2018考研数学三知识框架总结 篇一

东莞中公教育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三部分重点知识总结

毛中特是考研政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三部分重点知识总结,以供考生参考。

第十三部分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复习提示:

本章主要讲解时代主题的转换、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重点把握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以及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科学认识和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外交政策的重要前提。(一)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

1974年2月,毛泽东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谈话时第一次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二)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邓小平国际战略的核心思想,是邓小平整个外交思想的主线,邓小平把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提出了观察和把握当今国际局势及其变化的正确的基本思路,世界的主题已由 20世纪初到70年代的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理论的科学内涵主要有:(1)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最突出的矛盾、最根本的变化、最主要的特征,和平与战争、发展与贫穷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2)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要求,是世界发展的主流。(3)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有待解决的两大课题、两大任务、两大目标。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很不太平。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4)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和平离不开发展,发展需要和平,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三)十八大对国际局势的新判断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 东莞中公教育

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但要看到,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经过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现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生产布局、投资走向、金融往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乃至环境保护,都跨越了国界。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世界政治、经济的两大趋势,是了解中国外交战略的客观依据。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和平、发展、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1.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第一,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第二,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第三,是基于当今世界潮流的必然选择。2.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容

①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东莞中公教育

②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我们将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核心,也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到”的外交方针。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提出,国家之间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这就是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在全世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国家主权平等为精髓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新的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调整了“一条线”战略,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支持任何一方反对另一方,赋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新内容;中国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确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强调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并发表以下几点意见。第一,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第二,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第四,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东莞中公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理念和目标的提出,从根本上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今后走向的普遍关切,从根本上回击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从根本上回答了人类希望有一个怎样的世界,以及怎样构筑这样的世界这些中国和国际社会所共同面对的重大命题。

2.2018考研数学三知识框架总结 篇二

2018考研数学线性代数六大必考知识点

一、行列式部分,强化概念性质,熟练行列式的求法

行列式对应的是一个数值,是一个实数,明确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检查一些疏漏的低级错误;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中常用的是定义法,比较重要的是加边法,数学归纳法,降阶法,利用行列式的性质对行列式进行恒等变形,化简之后再按行或列展开。另外范德蒙行列式也是需要掌握的;行列式的考查方式分为低阶的数字型矩阵和高阶抽象行列式的计算、含参数的行列式的计算等。

二、矩阵部分,重视矩阵运算,掌握矩阵秩的应用

通过历年真题分类统计与考点分布,矩阵部分的重点考点集中在逆矩阵、伴随矩阵及矩阵方程,其内容包括伴随矩阵的定义、性质、行列式、逆矩阵、秩,在课堂辅导的时候会重点强调.此外,伴随矩阵的矩阵方程以及矩阵与行列式的结合也是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的细节。涉及秩的应用,包含矩阵的秩与向量组的秩之间的关系,矩阵等价与向量组等价,对矩阵的秩与方程组的解之间关系的分析,备考需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地进行归纳总结,并做习题加以巩固。

三、向量部分,理解相关无关概念,灵活进行判定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问题是向量部分的重中之重,也是考研线性代数每年必出的考点。如何掌握这部分内容呢?首先在于对定义概念的理解,然后就是分析判定的重点,即:看是否存在一组全为零的或者有非零解的实数对。基础线性相关问题也会涉及类似的题型:判定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的证明、判定一个向量能否由一向量组线性表出、向量组的秩和极大无关组的求法、有关秩的证明、有关矩阵与向量组等价的命题、与向量空间有关的命题。

四、线性方程组部分,判断解的个数,明确通解的求解思路

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主要涵盖了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及解的结构、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的求解与证明以及带参数的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为了使考生牢固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博研堂专家对含参数的方程通解的求解思路进行了整理,希望对考研同学有所帮助。通解的求法有两种,若为齐次线性方程组,首先求解方程组的矩阵对应的行列式的值,在特征值为零和不为零的情况下分别进行讨论,为零说明有解,带入增广矩阵化简整理;不为零则有唯一解直接求出即可。若为非齐次方程组,则按照对增广矩阵的讨论进行求解。

五、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部分,理解概念方法,掌握矩阵对角化的求解

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部分可划分为三给我板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及计算、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方阵的相似对角化、实对称矩阵的正交相似对角化。相关题型有:数值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法、抽象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法、判定矩阵的相似对角化、有关实对称矩阵的问题。六、二次型部分,熟悉正定矩阵的判别,了解规范性和惯性定理

二次型矩阵是二次型问题的一个基础,且大部分都可以转化为它的实对称矩阵的问题来处理。另外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秩和标准形等概念、二次型的规范形和惯性定理也是填空选择题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二次型的标准化与矩阵对角化紧密相连,要会用配方法、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掌握二次型正定性的判别方法等等。

3.2018考研数学三知识框架总结 篇三

2018年考研政治之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以说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制胜法宝,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1、提出: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全面抗战路线。

2、形成: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过程: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要的,但节节失利。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是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主观原因,则是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作战方式。该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

3、结果: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的代表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所以,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4.2018考研数学三知识框架总结 篇四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六部分重点知识总结

毛中特是考研政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六部分重点知识总结,以供考生参考。

第六部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复习提示:

本章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四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及建成小康社会等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最早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二)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指出我国正处在这一阶段。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这是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三)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是就我们的社会性质而言。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是就我们的发展程度而言。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必须反对右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 第一,不承认中国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认识根源。

第二,认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达到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这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主要认识根源。东莞中公教育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十七大从八个方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概括。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人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这些情况表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只有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据以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政治、实践意义。

理论上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上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反对右倾和“左”倾错误;实践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为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提供了科学的客观依据,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和胜利。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东莞中公教育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要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这一判断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学说。这一判断的重要现实意义则体现在对实践的指导上,它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中,必须排除干扰,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 的活力源泉。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东莞中公教育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我党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明确展示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基本路线的展开,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有机统一。1.经济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2.政治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文化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社会纲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共产主义既是一个伟大的社会理想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又是一个现实的运动。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 东莞中公教育

归根到底是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条件。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鉴于我国实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新进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又将第三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分成三个具体阶段和步骤;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努力,到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建设纲领,为我们在现代化建设新的阶段指出了明确的方向。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报告指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东莞中公教育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

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5.2018考研数学三知识框架总结 篇五

2018考研数学:16种极限求解的方法总

学好高数,极限基础必须要打好,极限求解也是必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总结了16种可用的方法,大家学习学习,可灵活应用。

1、等价无穷小的转化,(只能在乘除时候使用,但是不是说一定在加减时候不能用,前提是必须证明拆分后极限依然存在,e的X次方-1或者(1+x)的a次方-1等价于Ax等等。全部熟记(x趋近无穷的时候还原成无穷小)。

6.2018考研数学三知识框架总结 篇六

来源:智阅网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从试卷本身的难度的话,在三门课程中应该算最低的,但是从每年得分的角度来说,这门课程是三门课中得分率最低的。

这主要是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是时间不充裕,概率解答题位于试卷的最后,学生即使会,也来不及解答;另一方面是概率本身学科的特点,导致很多学生觉得概率非常难。

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的特点

(1)研究对象是随机现象

高数是研究确定的现象,而概率研究的是不确定的,是随机现象。对于不确定的,大家感觉比较头疼。

(2)题型比较固定,解法比较单一,计算技巧要求低一些

比如概率的解答题主要考查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和参数的矩估计、最大似然估计。考生只要掌握了相应的解题方法,计算准确,就可以拿到满分.(3)高数和概率相结合

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运用到高数的理论与方法,这也是考研所要求考生所具备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复习概率与数理统计的过程中,把握住每章节的考试重点,概率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二、通过各章节来具体分析考试重点

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本章需要掌握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公式。其核心内容是概率的基本计算,以及五大公式的熟练应用,加法公式、乘法公式、条件概率公式、全概率公式以及贝叶斯公式。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本章重点掌握分布函数的性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与分布函数及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与分布函数;常见离散型及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

在涉及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题中,往往用到“先求取值、在求概率”的做点步骤。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相关计算,比如边缘分布、条件分布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考生在复习时要总结出求解边缘分布、条件分布的解题步骤。掌握用随机变量的独立性的判断的充要条件。最后是要会计算二维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包括两个离散变量的函数、两个连续变量的函数、一个离散和一个连续变量的函数、以及特殊函数的分布。

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本章的复习,首先要记住常见分布的数字特征,考试中一定会间接地用到这些结论。另外,本章可以与数理统计的考点结合,综合后出大题,应该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第五章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本章考查的重点是一个切比雪夫不等式,以及三个大数定律,两个中心极限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考试需要记住。

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重点在于“三大分布、八个定理”以及计算统计量的数字特征。

第七章 参数估计

本章的重点是矩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经常以解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于数一来说,有时还会要求验证估计量的无偏性,这是和数字特征相结合。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只有数一的同学要求,考题中较少涉及到。

7.2018考研数学三知识框架总结 篇七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例如:小明在小华哪面,小华在小明哪面。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根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面东背西,左北右南;

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先以出发点为中心点描述行走的方向,当走到第一个位置点时,就以第一个位置点为中心点描述行走的方向,当走到第二个位置点时,就以第二个位置点为中心点描述行走的方向„„

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走到哪个位置点就以哪个位置点为中心点进行描述,然后观察哪一条路通往目的地,最后用语言描述出行走路线。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整

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被除数中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2)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中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一位数,最后把除得的两个商相加。

二、估算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① 71÷8,把71看成72,用口诀估算。② 378÷5,把378看成400更接近准确数。

③ 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 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别忘了写验算两个字。)

② 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 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 0不能做除数,如:0÷()=0括号里只有(0)不能填。

第三单元 复式 统 计表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 够不够,能不能 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第五单元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区别: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短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用面积单位表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4、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长 = 周长÷2-宽

长 = 面积÷宽 宽 = 周长÷2-长 宽 = 面积 ÷长

(周长-长×2)÷2= 宽

(周长-宽×2)÷2=长、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6、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面积÷边长

7、背 熟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5、①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③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④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6、面积单位换算: ① 进率100: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7、注 意: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第六单元 年 月 日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每年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4)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四、六、九、十一)月。

3、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天数是共(62)天。没有说只在一年以内的还有头年12月和次年1月两个月。

4、①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

② 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一年分为四个季度:1、2、3月 —— 第一季度4、5、6月 —— 第二季度7、8、9月 —— 第三季度10、11、12月—— 第四季度、求有多少个星期?用天数÷7。→ 如:52天 52÷7=7(个)„„3(天)

7、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① 一般的公历年份÷4,正好余数是0,就是闰年;

②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余数是0,就是闰年。、通常每4年里有(1)个闰年,(3)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计算经过的年份:就用结束年份 - 开始的年份。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1年是62周年。(2011-1949=62)

10、各类节日:

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

11、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① 1小时 = 60分 ② 1分 = 60秒 ③ 1日=24小时 ④ 1周 = 7天

12、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1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思 考月

12日----30日

30-12+1=19天

7月

31天

8月

1日-----17日

17天

(合计:19+31+17=57天)

(二)24时计时法: 1、24时计时法: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2、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所表示时刻的换算方法:

从午夜0时到中午12:00,两种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相同。

中午12:00以后,两种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小时。

普通计时法的时刻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 24时计时法的时刻减去12就是普通计时法的时刻。

3、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1)根据钟表推算;

(2)用终止时刻减去起始时刻。

第7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小数的组成:小数由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和小数部分(小数点右边 的数)组成。

3、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整数部分的读法与整

数的读法相同,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是零直接写成0,接着在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无论有几个0都要写出来。

5、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先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 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如果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第二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1、把加数(或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3、得数的小数点要与加数(或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注意:

1、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2.小数读写法:

① 读法 →

汉字形式;

3.② 写法→

阿拉伯数字。

4.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5.小数加减法计算: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尤其注意:12-3.9

9+8.3 等题的计算。)

3、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如:5.1 >

5;1.3 > 1等)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二)简单的排列:有序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简单的组合:组合问题可以用连线的方法来解决。

组合与排列的区别: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

做应用题时:

1、从问题入手,自己问自己→要想求出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哪些条件;

2、从图中找条件;

3、并不是所有的条件都有用;

4、题目中没有给的条件不能直接用;

5、画出关键词;

8.2018考研数学三知识框架总结 篇八

2018法硕考研知识点:无权代理

一、无权代理的概念

无权代理指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进行代理活动的民事行为。

无权代理,其根本特征在于行为人以他人名义进行民事活动时没有代理权。无权代理包括三种情形:

(1)行为人根本没有代理权却从事代理活动。

(2)行为人享有 代理权,但却超越代理权限从事了本不该由其进行的代理活动。

(3)行为人原本享有代理权,但其代理权已经终止,行为人仍以代理人的身份进行代理活动。

二、无权代理的效力

1.本人的追认权和拒绝权

无权代理是无效行为,“被代理人”对所谓的代理行为不承担责任。但如果“被代理人”对此行为予以追认,则会使无权代理成为有权代理,被代理人就应当对该代理行为承受相应的法律后果;如果被代理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的,视为其同意他人代理。

被代理人对无权代理行为有拒绝承认的形成权,该拒绝的意思表示一经作出即产生无权代理对被代理人无效的法律后果。

2.第三人的催告权和撤销权

在无权代理中,相对人(第三人)对代理行为享有催告权和撤销权。催告权是指第三人告知被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内就是否行使追认权予以明确答复的权利。撤销权则是指善意第三人在被代理人行使追认权之前,解除与无权代理人所为民事行为的权利。

三、表见代理

(一)表见代理的概念

表 见代理是指行为人虽没有代理权,但第三人在客观上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而与其实施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的后果由本人承担的代理。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行 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此种代理即为表见代理。

(二)表见代理的构成条件

构成表见代理须具备以下条件:

1.代理人无代理权。代理人在实施代理行为时,并无本人的授权,或虽有授权,但并未授权其可实施超出特定授权范围的行为。

2.该无权代理人有被授予代理权的外表或假象。表见代理的成立须有“外表授权”的存在。例如合同的签订人持有被代理人的介绍信签订合同、使用被代理人的合同专用章或盖有印章的空白合同书签订合同等,即属于有被授予代理权的外表或假象。

3.相对人有正当理由相信该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所谓正当理由,应以一个善良人在正常情况下是否相信为判断标准。

4.相对人基于信任而与该无权代理人成立法律行为。

(三)常见的表见代理情形

常见的表见代理情形包括:

1.因表见授权表示而产生的表见代理

2.因代理授权不明而产生的表见代理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3.因代理关系终止后未采取必要的措施而产生的表见代理

(四)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

表见代理成立后,产生类似有权代理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即享有其权利,承担其义务。当然,被代理人有权要求无权代理人赔偿因无权代理而造成的损失。

凯程法硕协议班师资力量

凯程2018法硕考研辅导班正式开始报名,欢迎同学们前来咨询。

最好的师资——权威更要应试,我们就搞“双重标准”!凯程法硕名师不仅仅是法硕辅导界的名师,更是高价聘请从名师中筛选出的表达最清晰、内容最应试的第一流老师授课。凯程教学老师的生存法则:“赢者通吃,余者弃用”,凯程聘请老师:仅仅是名师还不行,还需要懂得考研,懂得考生!

最好的方法——教与学相辅相成,不懂方法的辅导班不是好的辅导班!我们否定只懂得依靠名师招揽学生的传统忽悠式辅导班,我们追求给予学生本质需求的最高标准满足:考研最高分。我们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最应试知识,更是如何最高效有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没有方法的辅导班,不是好的辅导班”!

最好的环境——60人小班精英教学模式,让你与辅导名师零距离接触!

我们承诺专业课60人小班教学,零距离与各校教授名师互动;有的辅导班虽然也有名师授课,但却是四五百人挤在一起上大课,号称“挤破头的辅导班”。“超过100人的辅导班,不是好的辅导班”,小班才能出精品,小班才能出效果,凯程就是小班,就是精品!

最好的管理——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我们推荐考研集训营管理教学模式,我们认为中国教育界所总结出的“高三住校封闭教学”模式是最高效的应试辅导模式,凯程集训营就是这种理念下的考研辅导产物。学生入住集训营,每日在宿舍、食堂和教室间三点一线,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外界干扰,集中精力进行考研复习!

最好的公共课——考名校得高分,必须同时注重公共课 我们的学生目标都是211或985法硕名校,那么只注重专业课辅导而忽视公共课辅导,学生考试结果非常容易“折戟考场”!凯程英语与政治坚持聘请考研界顶尖一流老师授课,政治超豪华阵容:张鑫、李海洋、卢营,英语超豪华阵容:白子墨、靳姝、惠新华!

现在关注凯程官方法硕微信号(凯程法硕考研),将会免费获取:

1、法硕辅导刑法第一人、凯程法硕教研室主任、北大刑法学教授陈永生老师的2018刑法导学课;

2、法硕辅导法理学第一人、凯程法硕教研室副主任、北大法理学博士陈璐琼老师的2018法理学导学课;

3、凯程集训营校长王哲老师2018核心考研方法课;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4、凯程考研心灵规划导师徐影老师2018法硕考研规划课;

5、凯程学员、北大清华法硕成功学长珍贵视频经验谈。

凯程法硕推荐名师阵容——这些老师的课程需要听,亲,你“造”么? 刑法学:

陈永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知名法硕辅导专家。庄乾龙: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知名法律培训老师。

民法学:

朱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具有丰富的教学辅导经验,讲课生动而富有激情,善于把握法硕考研的重点、难点,被称为民法领域里的青年才俊。

岳业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人大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周洪江:毕业于清华大学,某高校教师,多年的法律培训授课经验,好评如潮。

法理学:

白斌:中财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授课非常生动,应试性极强。

陈璐琼: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国内知名法硕老师,重点突出,特别受到广大考生喜爱。

宪法学:

胡锦光: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权威法律硕士名师,核心专家。

王里万: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博士,导师胡锦光,年轻实力派辅导名师,授课条理清楚,讲解考点准确到位,参与教材编写,教学经验丰富。

法制史:

马志冰: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史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法大学监狱史学研究中心主任,法硕名师。

9.2018考研数学三知识框架总结 篇九

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商誉形成的原因很多,弗克(Fale)和戈登(Gordon)经过大量深入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形在商誉的因素如下:(1)短期现金流量的增加,包括生产的经济性,能筹集更多的资金,有现金储备较低的筹资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的减少,避免交易成本,税务优惠。(2)稳定性,包括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无重大的经营波动,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3)人力因素,包括管理才能,良好的劳资关系,精细的培训计划,组织结构,良好的外部公共关系。(4)排它性,包括技术的独占权和品牌。

商誉是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其特点是:(1)没有实物形态。(2)商誉融入企业整体,因而它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其他各种可辨认资产分开来单独出售。(3)有助于形成商誉的个另因素,难以用一定的方法或公式进行单独的计价。商誉的价值,只有在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才能按总额加以确定。(4)在企业合并时,可确认商誉的实际价值,但它与建立商誉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没有直接的联系。商誉的存在,未必一定有为建立它而发生的各种成本。

按国际会计惯例,只有外购的商誉才能确认入账,即在企业合并时才可能予以入账。自创商誉不能入账,即使有费用的发生与商誉的形成有某种关系,但也应确认为费用,其理由在于,无法确定哪笔支出是专为创立商誉而支出,无法确定发生的出生地同多少商誉以及发生支出的受益期有多长,根据会计的稳健性原则,将这些支出均作 为费用处理。

计算商誉价值以下几种方法:

(1)收益资本化法。计算公式为:

商誉价值=年平均超额利润÷行业平均利润率

(2)收益现值法。计算公式为:

商誉价值=每年的超额利润×年金现值系数

(3)总体评价法。计算公式为:

商誉价值=购受企业投资成本-被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此法下,商法誉计算的准确性取决于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评估的可靠性。

10.2018考研数学三知识框架总结 篇十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一部分重点知识总结

毛中特是考研政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一部分重点知识总结,以供考生参考。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复习提示:

本章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成果。需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条件、科学体系和内容、历史地位和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在全党范围内,最早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3.1945年,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相应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与毛泽东思想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东莞中公教育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新概括、新表述。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东莞中公教育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含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二)形成背景和条件

1.时代条件。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914年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势力范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三)形成、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萌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著作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形成时期。土地革命前中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代表著作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

3.成熟时期。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系统地阐述了中国 东莞中公教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代表著作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

4.继续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并且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代表著作有《论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除了上面讲的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科学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重要性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两种错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东莞中公教育

(3)科学评价

邓小平在领导全党拨乱反正中,用极大的精力来解决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在他的主持下,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十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4)历史意义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纠正了当时存在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为维护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充分体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和政治上的高度成熟。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含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二)形成条件

1.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成果。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2.历史根据。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邓小平领导我们党从总结群众的成功实践的经验中,也从总结工作的某些失误的教训中,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东莞中公教育

4.时代背景。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邓小平分析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形势,阐明了争取较长时间和平环境进行国内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了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这个新的时代特征,研究了世界许多国家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外交战略、祖国统一和一国两制等。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总的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2.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1)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2.党成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 东莞中公教育

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及其辩证统一关系

江泽民指出,总结党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21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胡锦涛认为“三个代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只是三句话,不仅仅是三句话。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东莞中公教育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一)含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二)形成背景和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同时,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过这个实际。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借鉴。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就决定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提出和发展过程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一个在实践中逐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东莞中公教育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做了系统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 东莞中公教育

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在消除资本主义弊端方面的优越性。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发展看成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适应,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相互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上一篇:公司搬迁花篮祝福语下一篇:感恩节活动总结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