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精选9篇)
1.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篇一
对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太和中学 杨会会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事物都有两面性,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也存在些局限和误区。如何让其扬长避短,这是当前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最为关注的课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从文本、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对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和同行探讨研究,以更好地促进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关键词:多媒体 实用性 辅助性 主体性 正文:
对于新时代的学校教育来说,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特点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深化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革新。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愿望。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只是积极的效应,也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和问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一文中告诫说。因此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如何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这是当前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关注与不断探讨的话题。对此,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体会,笔者对多媒体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让多媒体教学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以文为本,坚持实用性原则,处理好多媒体教学和文本的关系。
就教学而言,文本应为本。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程中使用的目的不是为了装点课堂,而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为教学服务的。这决定了多媒体本身要具有实用性。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首先应钻研文本、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法与学法;然后再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针对课程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变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生动,适时地选择或制作一些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的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相反如果不引领学生触摸文字、品味语言,而一味地去追求多媒体的辅助,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无从谈起!有些文本使用多媒体教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高中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荷塘月色》、《再别康桥》、《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而用多媒体教学,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例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这一课时笔者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月夜潮水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此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但是如果多媒体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与最初教学目的偏离的结果。有时候或许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也很活跃,可课后学生脑子里却空空荡荡。一些老师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课件制作得非常精美却没有将重点放在课本知识上,而是让学生们去欣赏一些与课本知识不太相关的东西。这样的课件花里胡哨,徒有其表,虽然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但是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些表面形式上,这种娱乐会让他们对语文课感兴趣,但是对语文课本却没有了兴趣。记得曾经听过一堂多媒体公开课《林黛玉进贾府》,那位老师的课件制作得很精美,课件上有很多电视剧《红楼梦》的精美剧照。这显示出他在制作时的认真和细心。可是在课堂上,这些精心的制作却没有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因为,这些过于花哨的东西分散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注意力。他们只是一味欣赏剧中演员的美艳,却没有真正用心领悟课文的内容。所以一味追求课堂上的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面降低了课堂效率。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处理好多媒体教学和文本的关系,认真研读文本,从文本的特点,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以实用性为原则,让多媒体技术真正为学生服务。
二、以师为本,坚持辅助性原则,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无法取代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地依赖多媒体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有时一节课学生就看老师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忙着操作键盘和鼠标,既不深入讲解,也没重难点的板书,从而造成“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的情况,这样就有些本末倒置了。任何情况下,教师都应该是课堂的主导,语文作为“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精妙之处是机器难以完成的,所以老师的作用不能等同于放映员,多媒体教学也不能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的认知规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感受能力,而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养成一种惰性,因为有画面,一般不会在乎文字,而将对文字的注意力转移到画面上,时间一长,学生喜欢语文实际上也就变成了喜欢影视,不知不觉中将语文教学的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主体性给偷换掉了。这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
传统教学是以教学语言、黑板板书和图文教材为媒体,具有受限小、灵活性高、又能充分发挥教师基本功的优点;而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电脑为工具,具有形象直观、信息容量大、开放性大等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虽能使传统教学锦上添花,却并不能完全将其替代。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二者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二者各有各的优势,互为补充,教师在教学中所要做的是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以其他优势来弥补各自教学的不足,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优势,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其实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最大的财富,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一颦一笑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教师要成为多媒体的驾驭者,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三、以生为本,坚持主体性原则,处理好多媒体教学和学生的关系。
现代教学理论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教学的核心,不会因教学手段的改变而有任何的改变。在运用多媒体时也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是,一些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考虑到课时安排情况,觉得多媒体展示很轻松 就把大量的补充信息拉进课堂。结果使教师在课堂上只顾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却无暇顾及学生的接受反应。师生间的交流减少了,学生间的互动也减少了。整节课下来,教师就是忙着讲解课件,学生忙着观看课件,思考的时间、阅读教材的时间完全被多媒体占用,学生主体性缺失。这只是披着现代教学手段外衣下的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知识的主动获取、能力的提高,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多媒体课堂应该有学生活动的时间,更该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处理好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注意课堂的设计避免绝对的程序化,设计一些学生活动的环节,考虑怎样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上发挥作用,激发他们的热情,张扬他们的个性,让学生切实地动起来。例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时,结合课题举办了一场“赏花会”让学生感受花的美,激发他们对花的喜爱之情再让学生介绍你所了解的“花”。学生的介绍是课前在网上查找的资料,这样大大增加了阅读量。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难点段落,运用多媒体再现荷花池的生动美景,让学生在“观中读”、“ 在读中悟 ”、“在悟中演”、“ 在演中想”这里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体悟文本。这样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学习教材却不拘于教材,发现更多,创造更多。整个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语文的课堂教学更“活 ”、更“实”、更“真”、更“乐”。
因此,教师在运用课件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用多媒体时要让学生有阅读文本的时间,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在学生间与师生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结语:
总之,我们在积极肯定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传统教学的即时性与动态性巧妙结合,处理好多媒体教学和文本、传统教学以及教师的关系,坚持实用性、辅助性、主体性原则,不要让教学目的发生偏移,不要让多媒体课件替代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更加不要让多媒体技术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是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腕,适时地用,恰当地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辅代主,替代文本阅读,替代教师解说,替代课堂交流,替代学生讨论。让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充沛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加快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刘豪.多媒体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J].铜仁学院学报,2003,(5).[2]崔晓燕.网络课件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1,(7).[3]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张欣欣.如何创设高中多媒体情境教学 [J].现代教育教研 ,2011(11).[5]平伟成.关于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J].语文天地 ,2012(9):61-62.
2.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篇二
点。在教学中我一、忽略了语文的主体性
具体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改革提倡运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相结合, 让汉字现代信息技术, 而且当一些教师看到一些优字, 教师可以运用质课、公开课都用到了多媒体, 便会片面地认眼的太阳, 下面是为只要运用了多媒体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就青”结合在一起就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 这样就出现了大部分从音形义等方面教师都在用多媒体上课, 没有多媒体就不能
上课的现象。这样, 多媒体就成为了教学的重
教学效率点与中心, 多媒体用来指挥语文教学, 多媒体主, 相对来说教为主, 而语文为次, 主次颠倒, 忽略了语文的, 二者间的矛盾主体性。多媒体教学下的高中语文究竟是姓碍。多媒体可以“多媒体”还是姓“语”这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的知识寓于具体核心问题。语文教学首先应突出语文的主体生获得大量的感性, 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只是用来学生的思维, 并经辅助完成语文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象来达到对知识学生素养, 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在具体的教学习古诗《乞巧》学中, 我们要突出语文的主体性, 莫让多媒体诗歌, 我运用多媒辅助教学下的语文教学失去语文味, 这样也样将简短的文字就没有了运用多媒体的必要性了。我们要正以相应的背景音确对待多媒体与语文的关系, 要突出语文教。在此基础上, 我学的本色, 以语文教学为中心, 充分运用多媒含着丰富的信息, 体、板书、自制教具等来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达的。然后, 我引性、形象性与趣味性,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与自己对古诗的的体验,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使学生获得语学生便可以想象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生的创造性想象二、削弱了语言的艺术性
效果。语文是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学的统一体, 运用多媒体对教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 是激发学生学习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促进学生语言听说生认知结构, 化解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语言的学习有着特殊们要多加实践, 在的规律, 是一个不断输入与输出的过程, 是需, 让多媒体教学成要学生进行不断感悟与体验的。多媒体的运丽风景线。用确实有着巨大的优势性, 但是同时也抹杀 (责编张翼翔) 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可以为学生创设完美的教学情境, 但是有些内容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外在加给学生的东西往往不如学生的感悟更有效。多媒体教学的时间剥夺了学生主动阅读与积极感悟的时间与机会, 造成学生语感的缺失, 这对于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语文都将是一种制约, 是以后所不能弥补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动摇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更要突出语言的艺术性, 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时间。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提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获得独特的阅读感悟。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咀嚼文字, 深切体会语言的精炼与巧妙, 体会意境的优美与感情的真挚, 真正融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中, 促进语感的形成。二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促进教学的有效互动。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互动过程, 而且是情感沟通的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沦为课件的“奴隶”, 而是要更好地驾驭课件, 要以富有艺术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的学习, 引导学生思考, 促进师生间情感的互动, 促进有效教学的生成。
三、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时代, 是一个创新的时代, 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 我们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解读, 要鼓励学生摆脱所谓的教参标准答案的限制, 突破常规, 张扬个性,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提高。而多媒体往往将文本以多种角度综合呈现,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理解, 但是却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 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束缚了学生的思想, 缩小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势必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也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不符合欣赏文学作品的规律。因此, 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 我们不能以多媒体来限制学生的想象, 束缚学生的思维, 抑制学生的创新, 而是要通过学生的阅读, 经过再造想象将文字所描绘的形象与意境重现于头脑。我们要让学生多读、多思、多看、多品, 为学生的想象与再创造提供空间, 让学生进行二次创造, 以促进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真正践行新课标理念,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也是如此。多媒体在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巨大优势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 对此教师要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 达到真正的理解, 并付诸实践,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总结, 在总结中提升, 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力工具, 使多媒体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杨淼
摘要: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 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战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农村小学也得到了普及与推广, 同时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它使数学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科学合理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实际, 谈一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 我校最近装备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 这些装备可以说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令人振奋和鼓舞。这些装备为小学数学课程设计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 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运用多媒体计算机, 能够开发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实现自主合作学习, 主动融入数学探究活动中。
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要渠道,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农村小学生活泼好动, 自身的学习环境较经济发达城区差, 教学资源相对落后, 同时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 如果我们教师不讲策略, 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但是单纯为了感兴趣, 全部都是多媒体, 那么就会丧失学习数学的本质。课堂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可以优化课堂结构,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优化教学方式, 丰富教学内容, 创设教学情境, 解决教学难点等。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 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它可以向学生展示丰富的课本资源, 也可以展示网络资源, 课程资源可以是文字的, 也可以是图片的, 还可以是视频的或者动画的。形象生动的课程资源,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活学生的灵感, 使学生的学习更简单、更有实效。拿“统计”这一内容来说, 我通过多媒体设置动画情境, 让学生经历统计全过程,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直观经验。如统计“最喜欢吃哪种甜点”, 我利用动画片创设了生动的情景活动:猪哥哥有了高兴事, 想请小朋友们吃甜点, 但不知道买多少, 买那种甜点, 你最喜欢吃哪种甜点呢?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吃到自己最喜欢吃的甜点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呢?这样一引入, 学生之间便开始交流各自的统计方法:询问一下、举手表白、排队分类、写纸条说明等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选择一种方法, 进行统计, 在这一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统计的作用及统计方法的多样性, 逐步树立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巧用信息技术, 为学生自主探索数学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
(河北省迁安市扣庄乡文士中心完全小学
控制平台, 是一种崭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为各个学科搭载信息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上, 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对学生实施广播、监控、转播、语音教学、发放教学资源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农村任教的教师都知道, 学生上数学课, 大都提不起兴趣, 可是如果上信息技术课他们会兴趣大增。我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浓厚的兴趣, 天生的乐意操作电脑, 乐此不疲的劲头,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 给学生上了一节信息技术和数学的整合课, 课堂气氛民主、活跃,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很强, 效果显著。比如, 四年级数学下册有这样一个题目:要在方格纸上画图, 已知每个小格边长1厘米, 请画出底边是5厘米的等腰三角形;两组对边的长度分别是6厘米和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上底为4厘米, 下底为7厘米, 高为5厘米的梯形。这题是练习课当中的, 所以留了作业。可令人烦恼的是学生画的方格不规范, 结果错得五花八门。在黑板上示范画方格, 讲解透彻也不是很容易, 再加上学生对此题受挫, 有了抵触情绪, 很茫然。我得知该班的学生已经接触一年的电脑了, 对上信息技术课兴趣很浓厚, 为何不请信息技术来帮助呢。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下, 用flash做了一个简易画图程序,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思路上的引导,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增, 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 向学生渗透数学转化思想, 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奥妙, 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
转化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转化思想无处不在, 生疏问题转化成熟悉问题, 复杂问题简单化, 抽象问题具体化, 一般化成特殊问题, 一个综合问题转化成几个基本问题, 学生学会数学的转化, 有利于实现知识的迁移, 提高数学的能力和兴趣。信息技术直观便捷, 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可让学生领悟转化的思维方法。比如, 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设计时, 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导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把圆分成4等份、8等份、16等份……的扇形。学生分组活动, 结果把圆拼接转化成的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这和最后的结论拼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距离较远。为了增加直观效果, 我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 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一目了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圆分成4、8、16、32、64份。学生对拼的过程和结果很熟悉, 结果自然而然得出结论: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 越接近长方形, 最终圆可转化成长方形。
3.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篇三
关键字 学习兴趣;课堂效率;教学情境;理解感悟;知识容量;教学目标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手段昂首阔步地走进了课堂,进入了语文教学的阵地。实践证明,这 一新的科技成果对提高语文课堂堂教学的效率,全方位培养学生语文基本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1.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提高学习效率
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使用多媒体教学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等感官都参和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多媒体教学这种新形式的出现,有助于这个目的的实现,因为它使学生对上课有了更大的兴趣,从而更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以往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大屏幕前,学生就可以直接看到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意象,从而更好地思考课文的有关问题。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则表现出了它高度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教师。我们的老师也可以在大屏幕前,引领他们去欣赏"春"的千姿百态,聆听"潮"的汹涌澎湃,感受"莲"文化的无穷魅力。动静结合、声像俱佳,学生乐学,教师喜教,语文课堂上其乐融融。如在学习《虎丘记》一课时,传统教学中,去过苏州虎丘山的教师还好点,没身临其境的大多只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这样效果可想而知。如今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们边欣赏虎丘山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真正是"游"了一番苏州虎丘山,这一遍下来虎丘山的美景不用多说也明白了八九分,再看课文已是一目了然。最后请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说明苏州虎丘山,教师提前按课文描述的内容制作好教学课件,让学生对着画面配解说词。学生们站在大屏幕前将画面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煞有介事地进行说明,,俨然一位当地的导游,此时的学生有新鲜感、成就感,所以个个兴趣盎然,整个课堂气氛热烈,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虎丘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效率也自然提高。
2.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巩固
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了两个心理实验。其中一个是关于人们的各种感官和信息获得的关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人类获得的信息80%源自视觉,11%源自听觉,3.5%源自嗅觉,1.1%源自触觉,1%源自味觉。多媒体信息以视觉与听觉的感知为主。他的另一个实验是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的内容的10%,自己听到的内容的20%,自己看到的内容的30%,自己听到与看到的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的内容的70%。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为主,并配以声音、动画等,它作用于学生的主要是视听结合的信息。所以,它很符合学生接收信息与贮存信息的规律。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巩固。
3.运用语文多媒体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核心,我们的课文中,有不少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要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与感情,非常困难。我们要感动学生,常用上朗读,但由于部分老师朗读水平有限,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通过运用多媒体的声音与图片信息创设美好的阅读情境,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正确地理解与感悟课文。事实证明此种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再别康桥》时,可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的片段导入课文,之后再加上康桥的图片与专家的朗诵,将学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这样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又如教读课文《荷塘月色》的4、5、6段时,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在《月光奏鸣曲》的乐曲背景下让学生进行朗读,起效果会很好。教读课文《登泰山记》时,在教学课件中设置泰山景点背景的图片,可以激起学生对景物的欣赏与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并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
4.有助于相互帮助, 资源共享 ,共同进步
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还可以在同一年级交流,使学生都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老师也可以节约备课时间。如我校高二年级讲授《智取生辰纲》一课时,都使用了同一教学课件,收到了齐头并进的好效果。校园网的开通更为教师们提供了资源共享的便利条件,网上的杀毒软件、制作教学课件的工具软件随时为你服务,同行们的教学课件你可以随意浏览、学习、借鉴。多媒体的这一优势让教育为大家,大家为教育成为了现实。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高中语文教学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但对任何事物我们都必须一分为二地看待,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也一样,它对教学的作用有利也有弊,但利的方面则是主要的。为了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二、运用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的三个方面
1.扬长避短注重实效
钱梦龙先生曾评价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持有三种基本态度:一是拒绝;二是追风;三是勇于实践。在当今多媒体课件教学趋势中,作为老师理应保持理智而又冷静的头脑,依据教学的目的与教学的内容需求,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手段,适用于处理教学重点与难点之上,不能脱离学生与教材实际,仅仅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例如运用语言能讲授的课文,不必运用多媒体,不能搞形式主义,让课堂变成多媒体的演示课堂。教师理应正確看待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不去拒绝,不赶时髦,应以教学效果作为准则,扬长避短,注重实效,勇于实践,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
2.因“材”施教灵活运用
制作与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应本着因"材"施教准则,也就是哪篇适合运用多媒体课件,那篇不适合运用;运用其他方式能能处理的问题可以不用多媒体;文字表述多的可以不使用;假如师生交流是在空旷的多媒体教室,这种环境交流效果会很不理想也可以不使用多媒体。此外还可以依据文章体裁决定是否运用多媒体,如说明文,像说明建筑物、工艺流程等内容,学生了解不多,学起来困难比较大,假如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资料就可以收到身临其境、清楚明白的效果;再如叙事、抒情一些文章,核心在揣摩、领悟上,用了多媒体反而会限制学生们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总之,要依据教材的特点,本着实效的原则,灵活运用。以便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实现教学的目的。
3.互助互利、形成体系
制作教学课件费时费力,如缺乏有关的知识与熟练的技巧制作起来是很让人头疼的,一旦做成只使用一次两次就束之高阁又实在让人心疼,这就要求学校与教育部门一方面能为教师们多提供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课件,多提供资源共享的机会;另一方面注意搜集大家的教学课件,分门别类使教学课件也形成一个体系,以备查找与运用。总之,让多媒体这一高科技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高中语文教学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徐效率;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巩固;运用语文多媒体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 ;可以增大知识容量 ,扩大学生知识面,实现长课短讲 ,提高课堂效率 ;可以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有助于老师相互帮助, 实现资源共享 ,共同进步 ,六个方面的主要作用。为了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这些积极作用,在使用时必须要做到:扬长避短注重实效 ;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互助互利、形成体系。这样,才能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使高中语文教学永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周治丽.谈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10).
4.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篇四
无锡市藕塘中学
吴红华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计算机的普与发展给现代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此,学校领导鼓励老师在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技术,如今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每个教师都购置了手提电脑,这些“先进武器”为教师运用多媒体提供了硬件保障,真可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教师们跃跃欲试,我们的课堂百花齐放,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儿风景独好,语文课堂教学也不甘落后,独领风骚。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能优化课堂结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思维,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真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照片、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画面渲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他们或展示河流山川的雄壮美,或展示花草树木的秀丽美,或展示名胜古迹的神奇美,或展示灿烂文化的含蓄美。这些文章熏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那么如何把课文内容立体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呢,多媒体可助一臂之力。我们通过图片渲染,创设课文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授《春》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根据讲课进程逐一展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地;风吹杨柳,柳条摆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
用心
爱心
专心 开放;连绵的细雨滋润着农田,披蓑戴笠的农民在辛勤地劳作;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引发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体会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又如《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击的诗篇,是一曲用旺盛生命演奏的乐曲。作者描绘了一群朴实得像红高梁一样的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表演腰鼓的场面,展现中华民族淳朴的民间文化艺术,抒发了中华民族在挣脱了束缚与保守后的欢乐痛快的感情。但是学生仅凭文字很难感受,教师从网上下载了表演录像,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看着有声有色的画面,学生如身临其境,一下子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效果,将精炼的语言与物象联系起来,将诗中的意象化为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图画,那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音乐渲染,营造氛围,激发兴趣。音乐渲染,尤其在古诗中得到完美的运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古诗中的意境,有时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这给教学中的信息发射与反馈形成了一种屏障。但是,在课堂上适当采用音乐,既能给学生带来美感,又能为再现意境创设氛围,为情感交流架设起一座桥梁。诗歌和音乐从来就有不解之缘,它们就像两朵姐妹花,相伴而生。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的离情别绪,完全融于水天一色的江南美景之中。在教学中选用与本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悠扬的旋律拔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在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目送帆船的影子消失在天水之间,可诗人仍伫立江边,不肯离去。
声情并茂的古诗朗诵配以格调一致的乐曲加以渲染,则能很好地再现意境,且能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武陵春》配以忧伤的小提琴曲,《望江南》配以委婉的古筝曲,《天净沙
秋思》配以萨克斯演奏的曲子,《江城子
密州出猎》配以明快的钢琴曲。有些古诗已被
用心
爱心
专心 今人所传唱,如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邓丽君演唱的二十首宋词。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适当的运用多媒体,去激发学生的灵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启学生的心智,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如教《海燕》 时,考虑到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把握主题,于是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海燕在大海上搏击暴风雨的雄姿,播放海鸭、海鸥、企鹅的胆怯之态,同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用可感的图像与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师交代此文的写作背景后,学生很容易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是每个教师在备课及上课时 都会考虑的问题。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知识量,扩大课堂的容量。如文言文字词教学中,教师做课件时,把需要解释的词做好批注,上课时快捷、方便、清楚地呈现出来,既节省时间,又可反复使用。
有些课文内容丰富,课时多,知识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化零为整,形成整体认识。如小说《故乡》重点塑造了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把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进行比较,把中年杨二嫂与老年杨二嫂进行对比。对这两个人物的分析可用表格形式投影出来,这时用多媒体就快速省力,提高了上课的有效性。
多媒体课件可以补充一些辅助性的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如 教诸葛亮的《出师表》,可以全文投影杜甫的《蜀相》,并作简单分析,加深对诸葛亮的了解,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还可以补充武侯祠中的匾额对联,补充介绍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等。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课件,没有课件,再好的硬件也是摆设。课
用心
爱心
专心 件也能反映教师的教学风格,因为很难找到适合自己要求的现成的课件,所以需要教师自己修改、制作。而这个过程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文的把握,结合自己的风格,设计出满意的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多媒体使教师的教学个性得以很好地彰显。
五、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备课质量。“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社会的外延相等”,局限在一个具体学科中的语文教学,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其他科目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教师怎样去收集、组织、运作都是一个难题。如今,信息化社会就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轻松上网,享受网络资源,还可以和千里之外的同行交流,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备课时,我们不会苦于仅有的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词典了,我们联想到的某个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网上的搜索引擎查找到相关的内容,教师的视野拓宽了,备课的内容更丰富充实。教师从网上查资料、做课件或下载课件,用到教学上。因为借鉴了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备起课来很省事。备课组里教师互相学习借鉴,共享课件资源,提高备课质量。
六、运用多媒体,可以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
对于小说、戏剧类的课文,如果靠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解,尽管用尽浑身解数,常常是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虽然课文有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但由于个人表演能力有限,很难将人物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因而学生觉得课文索然无味,上课提不起精神来。如果运用多媒体,效果就大不同,如小说《智取生辰纲》与连续剧《水浒》的相关情节联系起来;戏剧《威尼斯商人》与相关的影视资料联系起来。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声图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专业演员逼真的表演,恰当的语气,将学生的情感细胞都调动了起来,学生就会随着故事的情节时而紧张,时而严肃,时而拍手,时而大笑。学生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增添了许多魅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用心
爱心
专心 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避免走向极端。
一、处理好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如虎添翼,但若把握不当,课件便成了“教案搬家”,教师成了“放映员”,师生之间富有情感的交流就会成为人和冰冷的机器之间的交流。如果老师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用多媒体再现出来,把每一个问题都投影出来,那么教师就成了多媒体的奴隶,只起到“解说员”的作用。
有的把上课需要的板书预设在课件中,虽然很美,但未免太死板,往往学生的回答和板书的不吻合,不如采用传统的课堂板书,边讲边写板书,随堂生成,灵活机动,效果反而好。
对于课文的朗读,下载播音员的朗读确实很好,但也要用得适可而止,不能减少课堂的朗朗书声。对课文的一些重点段落,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齐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分角色读,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去体会。
显然,多媒体技术在提高课堂效率的的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留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又要发挥现代媒体的长处,二者优势互补,使多媒体教学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二、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它可以把抽象内容具体化,枯燥内容形象化,复杂内容简单化,确实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它毕竟是辅助工具,不可取代课本的,如果盲目使用,课堂信息泛滥,造成喧宾夺主,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文本是最重要的学习载体,扣住文本,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积累、运用语言,不能为追求“花俏”的场面却忘了根本。
让我们切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扎实,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用心
爱心
5.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篇五
【摘要】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迅速地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融入语文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如何切实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积极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模式,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但若课堂教学过分地依赖于多媒体,就会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负作用。其实,多媒体技术使用没有定法,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究与总结。本文是从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与存在误区以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机整合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应用;误区;整合 【正文】
现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多媒体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多媒体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把语言、音乐、文字、图象、动画等各种信息融合在一起表达的技术。它集声、像、图、文于一体,以丰富而直观,生动而形象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它打破了传统教学单
一、固定、课容小的特点,促进了语文课堂现代化的进程,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新鲜气息,对语文教学的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多媒体营造了浓郁的课堂教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由“好之者”成为“乐之者”,多媒体能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它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多媒体的优势是图文并茂,能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逼真悦耳的声响效果,能把学生带进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从而营造了一种浓郁的课堂学习氛围,触动情感的心弦,激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它把无声的文本内容变成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吸引着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情境中,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使课堂教学不再单调,不再枯燥,多媒体图像、音响等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感性基础上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就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例如学习《荷塘月色》一课,运用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色彩于一体。运用图画创设广远的意境,再现月 色下的荷塘:田田的荷叶舒展着像舞女的裙,若星似珠宛如美人的荷花晶莹剔透、妩媚多姿,凝碧的荷波不动声色地传达了荷塘富有生命力的风采。多媒体展示下的叶子、花朵的情状,凝碧的荷波和脉脉的流水在月光的映照下,令人分明感到了月色的存在。还有荷塘上的月色:荷塘上水气、月色交织,雾的轻柔,花的安谧,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树影的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的轻盈荡漾。同时利用和谐的音乐烘托情境,袅袅的歌声随着画面从荷塘飘出……这样,视觉上的愉悦,听觉上的快感,产生了语言无法直观表现的良好效果。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开拓了无限的想像空间,创造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如此典型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不仅增加了教学的魅力,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非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
2.多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师生的对话,无论教师怎么滔滔不绝地讲授,还是学生多么踊跃地参与,都会不同程度制约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利用网络,教师可以自主选择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借助多媒体展示还可以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这样,既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的角色也悄然发生变化:由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
例如学习《登泰山记》一课,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先构建“泰山研究”网页,添加有关泰山的自然与人文史料,再撷取与课文相关的泰山景观照片,如“苍山负雪”图、“泰山日出”图、“道中石刻”图等。将这些资料和网上的地址与目录印发给学生。也可汇集学生收集的相关内容,用多媒体演示出来,既节省时间,又方便快捷,让学生一目了然。对于教学过程中那些抽象复杂,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用多媒体来解决,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师生共同组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纵贯古今的网络大课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趣把内容调出来阅读、思考,这样不仅鲜活丰富了课堂内容,也为学生的个性爱好留下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和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动脑,都想发言,都有收获,都有所得。主动参与之后,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完成合作探究活动。这样,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仅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更主要的是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课堂,更应该是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课堂。它不仅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应该注重熏陶学生情操,培养其人格素质与个性健康。语文除了工具性和文学性之外,还应具有审美性。因此,语文课堂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审美中获得情趣,获得知识,在美的熏陶中提高驾驭语言能力。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与手段的制约,语文课堂总给人死气沉沉、寡然无味的感觉,而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其超强的媒体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对提高语文审美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例如学习《石钟山记》一课,石钟山“山形如钟”的形象学生很难想像,难以获得审美愉悦。教师可利用3Dmax制作一个石钟山三维动画立体图形的演示软件,把作品中的意境之美、精神之美有力地烘托出来,给学生带来美的熏陶。学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以俯视、平视、仰视等不同角度,从立体的空间位置感受石钟山“山形如钟”的特殊地形地貌,获得一种视觉享受。同时,还可以利用Flash制作苏轼游览的路线图,在字体、字型的搭配,图像、动画等方面进行艺术处理,学生可一边阅读课文,一边体悟苏轼的游览,在审美享受中提高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如果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反而比多媒体教学要低效得多,多媒体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4.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胡锦涛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以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也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热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世纪的客观要求,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是适应这样的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音像、动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开发 学生的创新潜能,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鲜感与过程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例如学习《故都的秋》一课,把握这篇散文的感情基调与抒情线索后,笔者让学生模仿演示内容,制作一个体现景物特色的课件。学生就在Internet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遨游,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遴选、分析与加工,然后再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合理地利用。学生在竭尽全力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自然发展了智力,提高了素质。从学生制作的课件看,同学们理解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正是由于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体现,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得到相应的发挥,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当然,这样的过程应是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能操之过急,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或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虽然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已有目共睹,但在课件制作与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概括如下:
第一,就客观而言,先进而适用的多媒体课件并不多。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时日并不久,如何制作出优秀而适用的课件还处于探索阶段。另外,多媒体课件具有针对性,不可能同一课件适合所有学校、所有教师与所有学生。
第二,就主观而言,教师的有些观念影响多媒体的推广。有些教 师盲目使用、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有些教师完全或部分排斥多媒体技术。这些观念都不利于多媒体进入课堂,不利于高中语文教育的发展。
第三,就教学而言,文本应为本,任何工具只是媒介。语文的人文特征决定了教学过程是人与人的交流,而不是人与机器的对话,这就决定了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起到辅助作用,切不可喧宾夺主,本未倒置。如果在课件使用时,否定它的辅助地位,自觉不自觉地令其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取代教师,那么它的危害不言而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最明显的误区或问题如下:
1.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忽视传统教学的优点。
为了增大课容量,为了应对高考,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节课演示几十张课件,课堂教学变成了单纯地点击电脑。长此以往,课堂教学可能会重新陷入死气沉沉的境地;教师将丧失课堂的主动权,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学生则失去了表达机会,创新思维能力,成了被动的观众和听众。多媒体课件“统治”课堂,冰冷“人机交往”取代人性化的师生对话,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如此,不仅使信息技术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人文境界和语用环境也比不上传统教学。
2、学生过分关注课件音像等媒介,而脱离了语文的本质。
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视频、音乐、动画等媒介,虽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大量运用就会分散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注意力,从而脱离了语文的本质,弱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如果不引领学生触摸文字、品味语言,而一味地去追求多媒体的辅助,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无从谈起!高中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有深度与层次感,课堂教学应把重点放在文本的解读上,而不是课件的画面、音乐等,否则学生只能理解通俗形象的课件,而无法理解蕴含于语言中的深刻含义与文本的思想内涵。3.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课件制作质量不高
现实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使用上也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如将纸质教案变成电子教案后,课堂教学就变成照本宣科;不加遴选与加工,直接使用下载课件,导致课件内容与课堂设计不符或相去甚远;过分依赖课件,精力集中于鼠标操作,却忽视了屏幕效果与学生反应等。还有,有的课件制作缺乏科学性与艺术性,如字体过小、文字过多、色彩花哨、背景图案与文字颜色不协调;主题不分,层次不明,华而不实;一味追求动画、音像效果而忽略了内容本身等,如此的课件不能有效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反而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三、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当然,任何新生事物都会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曾走的弯路,主要是形式与内容不够统一,技术与使用不够协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多学习,多思考,多探究,最大程度让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服务,积极推进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切实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要特别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传统教学是以教学语言、黑板板书和图文教材为媒体,具有受限小、灵活性高、又能充分发挥教师基本功的优点;而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电脑为工具,具有形象直观、信息容量大、开放性大等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虽能使传统教学锦上添花,却并不能完全将其替代。多媒体只能辅助教学,而不能代替教学。教学毕竟是人与人的心灵对话,而不是人对机器的程序执行。因而在使用多媒体时,教师要适当地板书,提示重点、分析难点,方便学生做笔记,也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好多媒体“辅什么”和“怎么辅”的问题,才能将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2.多媒体教学与教师主导性关系
多媒体教学是主要是通过音像、色彩、动画等媒介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注意力更集中、稳定,思维更广阔、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演示者”,过分依赖多媒体,而忽略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音像资料,过分追求视听刺激,过多挤占学生实践时间,这种做法只能是本末倒置,冲淡教学主题,最终削弱了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当下教学中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教师应考虑多媒体展示的最佳时机,呈现的最佳方式,使多媒体在教师的掌控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 问题。
3.研究文本与准备课件的关系
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首先应钻研文本、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难重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法与学法;然后再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针对课程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变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生动,适时地选择或制作一些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的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反之,如果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多媒体课件制作本身,忙于搜集资料,整理大量的素材,编制大容量、全程式的繁复课件,势必影响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和正确把握,影响教师灵活驾驭课堂并适时进行调控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与优越性,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一定要把握好运用的“度”。多媒体运用得当,可以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运用不当则如画蛇添足。因此,我们要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以教学效果为准绳,以教学需要为出发点,努力寻求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发挥多媒体的现代性与优越性,从而使传统教学达到最优化、最佳化。
6.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篇六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于多媒体特点的多样性,由于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给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天窗”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能充分拓展学生思维,丰富教学信息。
传统教学“封闭式”的教学弊端之一,是就课文讲课文,跳不出“书本”,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难以提高教学效率。当今时代,知识激增,信息爆炸,要获取丰富的知识,就必须拥有丰富的信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开发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等全部再现于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让学生透过事物固有的信息,通过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等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成为实现学生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要让学生能放飞自己的想象,不局限于老师的讲评,多媒体成为了重要的手段。例如在讲评《山行》一文时,多媒体展示出原文的重难点,让学生观赏诗人笔下的秋景。然后再展示历来古人笔下的秋思。让学生各抒己见,联系到关于秋的诗,比如《宿建德江》、《枫桥夜泊》等。由此可见,多媒体对拓展孩子的思维确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情感
小学语文课文,课文内容的趣味性与语文知识的枯燥性构成了一对矛盾。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则能通过综合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直观、形象的再现事物的存在及其变化的过程。那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并使表现言语内容的言语形式产生直观形象的感知效果,是枯燥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化。如《望庐山瀑布》一文课件制作,教师运用图像显示“红日”、“香炉峰”、“紫烟”和“瀑布”这些视觉形象,展示红日照射下香炉峰的美丽景象。这样,以诗入画,使学生在那逼真的画面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在读书时自觉地入情入境,完成品词学句、体会意境的思维过程达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读书目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多媒体的运用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的引导下去体会、理解知识。例如我在讲解《离骚》一课时,要让学生理解屈原的生辰,原文“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等古汉语,光靠老师讲,学生始终无法理解,单纯的翻译始终有些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不好。运用多媒体,就容易的多了,播放《百家讲堂》中的一期节目,对屈原生平的介绍,再配合适当的讲解,学生在历史史实的图片和故事中,生动具体的感受到屈原的人格魅力。至于古汉语词句也就迎刃而解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构建语文阅读的情境
阅读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中所感知的材料不是一个个单字,而是一系列的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无论多么精心、合理,如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
朱自清《春》一课教学时,作者对初春的山、水、虫、鸟、草、树、风、雨、人,写得何等全面而仔细。在课文中他巧妙把感受描绘城一副新鲜、活泼的春景图。这时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小组中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浏览“聆听春天的故事”教学网站,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如春天的景物、春天的摄影、春天的童话等等,为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有兴趣的自主浏览,从而熟悉、感悟春天,拉近与课文《春》的距离。在网站中我将描写春的重点词语,如欣欣然、朗润、赶趟儿、舒活、一年之计在于春等做成闪烁的文字。这样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兴趣选择重点感悟,感悟时将计算机提供的资料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相结合,教学软件中的资料很好的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主的进行学习活动,从而感悟了重点,领会了中心思想。
四、丰富想象,发展思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拓展儿童的想象力,涵养儿童的美感。”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心理学家研究也告诉我们:想象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为了使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我利用七张幻灯片进行演讲。让学生清楚的看到漓江水平的像一面镜子,有跟前一直伸向远方。近处,小船荡游漓江上,水流无浪,倒影不曲,真可谓是静啊!接着指导学生继续看幻灯片,让学生说出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水底的沙石清楚可见,倒映的树木像在镜子里一般„„水真清啊!漓江的水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又从投影的色彩中理解,“犹如一块无暇的翡翠”。这样通过幻灯片的演示,使学生对桂林水“静、清、绿”的特点有了正确形象的认识,犹如身临漓江。
在学生关上桂林水之后,接着引导学生游览桂林的山。为了有利于学生体会桂林山的奇、秀、险,我分别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观赏桂林山的多姿多彩,学生不由的说:“一座座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我又引导学生用一个“奇”字概括这个特点。紧接着我又出示幻灯片,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座座山排列着,一个个山峰耸立着,真石奇峰罗列。当演示很陡的山时,学生脱口而出:“好险啊!”“一不小心准会栽倒下来”从而也很好的理解了“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想象出桂林山的“秀”,像碧绿的屏障,似新生的竹笋。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觉得像观光一样热闹有趣。再讲课文最后一节时,我又用上了动画,使银幕上出现了这样的美丽的画面。静止的是小船上站着游人。动的是岸边奇峰罗列,山间绿树红花,云雾迷蒙。这样人静止不动,但由于风景在进行变换,产生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动感效果,使学生自然理解了这两句的意思。学生仿佛置身漓江,融入诗句,在画中吟,并沉浸在祖国美的幸福之中。
以上的教学实例让我们看到,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它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 2
7.浅析多媒体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篇七
1.1 营造氛围,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学生对学习对象感兴趣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参与教学程度。?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感兴趣, 才会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发自内心地想学、愿学、乐学, 这样就会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多媒体为学生展现出一个图文并茂、声像兼备、动静结合的情境, 学生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不再只是枯燥静止的单一文字或语言, 而是一个多彩的空间, 这更能带给学生愉悦感,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积极而愉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这样的认知活动更能取得成功。
1.2 创设情境, 提升学生素养
新课程提出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一个相统一的整体。?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本的表面含义与所包含的深层意义有机结合起来, 融汇于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一个个感人的场面、一段段精彩的视频, 可以突破文字的限制, 让学生深入文本, 走进文本。这样更能让学生体会文章语句的优美、情感的真挚、意境的深邃等, 也利于人文教育、?德育教育、情感教育的渗透, 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这正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优势。
1.3 激活学生思维, 培养想象能力
激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才能突破事物表象的限制, 解脱“形”的约束, 才能产生精神的高度自由。?多媒体极富动态效果与综合功能, 可以让学生从图片、图像、音频与视频资料中获取更多表象信息, ?刺激学生多种感官, 从而使之驰骋想象, 突破文本、课堂与时空的限制, 于平凡中见伟大, 于平常中见特殊。
1.4 丰富教学内容, 改善教学效果
多媒体以强大的互联网为依托, 具有巨大的数据资源信息库。?这无疑解决了广大教师备课与教学时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 教师即使身处教室, 也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各种信息, 充实到教学中来,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教学观。?例如, 作者的生平介绍,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收集与作者相关的大量信息, 以图片、文字来讲述, 更具说服力与吸引力, 更能让学生将作者的生活、文章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创作背景结合起来。?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
2 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弊端
2.1 教学主体的模糊不清
无论是引入了多么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的主体仍旧是语文课文以及学生。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认为只有运用了多媒体才是课堂改革, 因此将多媒体当成了教学的主体, 指挥着一节课的进程, 学生、教师以及语文课本都成为了多媒体的附属品, 这种忽略语文本质的教育方式非但不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还会令学生丧失基本的语言素养, 甚至会缺失重要的思维能力。
2.2 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多媒体的先进之处就是将书本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了优美的图片, 跃动的影像, 动听的音乐, 它在带给学生积极地学习兴趣之外更让学生逐渐习惯了直接获得知识的感受, 从而丧失了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唾手可得的知识也不会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根深蒂固的记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降低。
2.3 影响了教师的长足进步
教师过度地依赖多媒体, 令其没有多余的时间充实自己, 虽然制作课件的水平有所上升但是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却不升反降。另外, 教师依赖着多媒体课件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不利于长期的教学发展。
3 总结
综上所述,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利大于弊的。只要合理地把控其在教学中的所在比重, 将语文教学特征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取长补短, 就能够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实现教育水平的最优化与现代化。
摘要:多媒体的使用在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质量以及多层次立体地展现教学内容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然而多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 在带给教师优越的教学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有待优化的细节。文章就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 同时也对不合理运用多媒体带来的弊端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利与弊,整合方案
参考文献
[1]李海波.谈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实践与探索[J].成才之路, 2009 (10) .
[2]刘红丽.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反思[J].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版) , 2009 (10) .
[3]赵宏强.利用多媒体教学体现语文课魅力[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
8.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篇八
关键词:教学一体机;提升;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96-1
多媒体一体机是集计算机、投影机、幕布、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一体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一体机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能提供动态图象演示,强化直观教学;能实现快速处理,增大课堂容量;能及时反馈信息,有效调控教学程序。所有这些优点,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起了极大的作用。
一、借助听觉媒体,培养语感,提高朗读水平
语感是对语文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语感训练,其途径主要是靠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实践。这一实践在课堂上则要通过朗读、吟诵而获得。文质并茂的文章尤其是高二两个单元的中国古典诗词,利用课件制作将播音员语言规范、声情并茂地朗读播放出来,将书面文字变成清晰响亮的有声语言,在语言、语调、节奏、停顿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准确有效的示范,在课堂上反复播放,学生或者仔细倾听规范的读法,或者与播音一起朗读,或者仅跟着音乐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由此,他们不仅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还对文章尤其是诗歌有了整体的感知,了解文章思路、结构,得到语音感、语气感、语法感、畅达感、分寸感等等,对文章的理解也就了然于心了。长期下去,学生对语言文字刹那间能直觉地判断正误、是非,明白美丑、善恶,获得情感、意感,达到准确而全面地理解语言文字,这不能不说是多媒体教学的功劳。
《滕王阁序》一文中“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鼓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优美景致。如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凭学生的一般生活经验很难有直接的美感,此时可以用音像材料,通过镜头的缓缓移动接近。古乐《渔樵互答》的轻轻流泻,将学生带入文中描绘的意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反复吟诵画面的句子,在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活动中,使他们感受到可以意会而无法言传的美感,在愉悦中更深刻地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进行语言感知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高效的实现。
二、创设情境,图文结合,突破重难点
建构主义强调情境的作用,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再现情境,可以补充学生原有经验中的不足,使所教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明朗化,使学生亲临其境。因为从文章的内容来看,课文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同时也反映着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历史的、现实的、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科学的、文学艺术的……几乎无所不包。从文章教学角度来看,有些写景抒情的诗词,描写壮美山河、宏伟建筑的散文,刻画人物的佳作等,倘若采用一般的讲读方法,学生对于其中深远的意境、活生生的形象、深奥的科学道理以及陌生的生活画面,往往难以得到直观的认识和具体的感受。情境的创设,要依赖于多媒体的展现,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指导。一体机为语文教学创设的形象情境,能为学生思考与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形象的启示和深层思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去深入探究,不仅巩固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使学生更深入地去领会课文内容的思想内涵,从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寻求解答及主动探索求知的创新型思维。
教师可以制作这样的《窦娥冤》课件片段:在空旷的刑场,围观者身着单衣,远处传来了悲怆而冤屈的控诉声。此时,天空飘起了白雪,围观者议论纷纷。通过多媒体的虚拟演示使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情形得以再现,营造出良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体味,换位思考,甚至站在作者的高度,对课文进行全新的审视,极大地开拓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三、视听媒体下指导协作,训练口语交际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传统语文教学上,几种能力相对而言,学生听话得多说话得少,阅读得多写作得少。新教材的说明特别将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与阅读教材兼顾,可见对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的重视。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阐明了作者一旦被激发了内心诱因和动机需要,就会插上想象的翅膀,顿有文思泉涌之感。精选方法引导学生描绘语境,学生就有可能写出佳作。借助现代媒体教学手段去激活学生,创设美的现代化教学媒体语境,由此可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现代教学媒体集声音、图像、色彩、文字、符号于一身,这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内容中,去体验、去领会、去挖掘、去感受语境美,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知识,开启智力,陶冶性情。因此,利用计算机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信息时代,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我们便可以将各种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生活场景真实、生动、及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作一些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有目的地再次观察,或者教师也可只是一个旁观者,让学生自己融入所观看的内容之中,从而不由自主地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9.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篇九
摘要:本文论述了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然后讲述了它在历史教学中的几方面优点。最后,总结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巨大作用,但也不能过分地依赖这种手段,而应该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找到它们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79
一、多媒体课件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明确了初中历史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必要性,增强了中学历史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使命感。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的构建采用了全新的模式,历史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上,新课程打破了王朝体系结构,构建了主题式课程体系。课程改革要求历史学科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
2.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多媒体课件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方式,也影响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到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甚至影响到教学的检测与评估。特别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在教学中得到迅速的开发和应用,代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其形式也由最初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阶段。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为中学历史教学实施多媒体课件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
3.多媒体课件教学更加符合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
历史反映了人类全部的过去,历史学科特点的突出性在于它具有过去性、具体性和综合性。历史学科与中学其他学科相比,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人们无法再次去经历、去体验。我们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间接的历史材料去想象历史、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会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就会将过去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展示得清晰、直观。例如,将历史文物或历史遗址摄制成录像片或拍成照片,录像片以视频采集的形式转化为数字电影模式的文件,照片也可以扫描成各种图片文件,再根据需要进行编辑,加之教师的艺术性加工,形成具有系统性的课件。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历史教学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再现教学。
二、多媒体课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具备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发挥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新式有效的教学手段,还可以创造新的教学环境,使“激趣”不再成为难题。
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例,首先使用多媒体课件插入十月革命的视频片断,在屏幕上方打出问题,思考彼得格勒起义的结果并说明看后的感想。学生通过视频片断的感性刺激,营造了当时的历史情境,在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以达到对历史知识的思考与升华。由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授课的生动感,又容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不同的需要,教师还可以添加一些补充内容,让学生拓展历史知识面,由此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容量,使教师有较充足的时问完成好课堂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始终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及兴趣进行学习对于历史教学十分重要。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笔的教学模式已不能使??今的学生满足,通过多媒体的多样性、交互性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并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大为提高。
2.突破难点、理解重点
历史教学的一大难题就是学生缺乏必要的空间概念和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再现历史事件的画面,有利于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在讲述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四渡赤水问题,运用地图动画辅助以影视插播和必要的描述,学生就能掌握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指挥下,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终于冲出敌人的包围圈的史实,从而加深对遵义会议伟大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深深领会中国革命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实现的伟大转折。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讲清了教学重点。
3.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历史教学的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来激发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其作用一定优于教师的口述。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加上教师的解说,学生在正确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如《鸦片战争》《长征》《西安事变》等许多影片都可以通过剪辑,联系教材内容,把历史上许多光辉、高尚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震憾。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通过资料、证据和推理,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批判意识,真正逐步使学生“懂得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解释各种历史现象”。这种能力的形成,仅靠薄薄的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个目的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众多的信息,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维空间,为学生比较辨别、思维、综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三、多媒体教学在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教学有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上接第79页)优越性,但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主导地位的丧失
多媒体教学主要用来解决一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比较棘手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是一个中介,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效果而借助的一种手段。我们不是单纯地为使用新技术而使用,而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此,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进行全盘考虑,既要备教材,也要备方法和手段,既要驾驭教材,还要驾驭这些技术和手段,在教学关系上,学生、教材、教具、教师等这些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所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要加强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导,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接受信息为初衷。不能让其喧宾夺主,代替教师。倘若过度地依赖多媒体,会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模糊,抑制课堂正常的教学氛围,使教师成为信息技术的奴仆。
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有的教师误把计算机等同于多媒体,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完全代替教师,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 “唱戏”,忽视教师应起的作用。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时,图片和视频的轮换演示。隆隆的炮声弥漫课堂,虽然生动、直观形象,再现了历史场景。但是教师只是作为操作者,对于文章内容剖析不够、讲解不深。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最终只是由原来的“人灌”转变为现在的“机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计算机多媒体的喧哗声中丧失了。
2.多媒体课件制作不精细
多媒体课件制作是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的,当前历史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水平,与学科整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历史课件的制作上,历史教师制作的课件存在许多问题,粗糙型课件、庞杂型课件严重影响了历史课件对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
3.忽视传统手段
新课程要求我们“加强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教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一味盲目使用,忽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例如,有的教师喜欢将大量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其实,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还不如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解分析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并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
4.忽视师生交流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诱发引导实现的。但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没了。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学生常常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
作为一名现代高中历史教师,首先更新观念,提高多媒体课件运用的自觉性。其次加强学习,增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实效性。使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作者简介:马黎霞,女,1978年5月出生,任教于祁县第二中?W校,中小学一级教师。
【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推荐阅读:
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09-25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10-09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06-28
高中语文《氓》教学教案09-24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09-30
高中语文主要教学措施10-03
高中语文教学现状12-24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目标01-01
高中语文阅读探究教学01-02
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论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