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作文训练

2024-12-18

五年级下册作文训练(共11篇)

1.五年级下册作文训练 篇一

五年级下册奥数训练试题

1、简算。

×37 × 73 ×

×39+ ×25+ × 3 ×25 +37.9×6

÷2000 (9 +7 )÷( + )

练: × ×57 59 ÷19

×35+ ×17 ÷2003

×3

2、计算。

(1)(1+ + + )×( + + + )-(1+ + + + )×( + + )

(2) + + +……+ + +

(3) + + + +……+ +

盈亏问题基本数量关系:

(盈+亏)÷两次所分之差=人数

(盈-盈)÷两次所分之差=人数

(亏-亏)÷两次所分之差=人数

1、 一些铅笔奖给三好学生,每人分5支还多4支;每人分6支则少4支。有多少个三好学生?有多少支铅笔?

2、 一些铅笔奖给三好学生,每人分4支还多10支;每人分6支则多2支。有多少个三好学生?有多少支铅笔?

3、 一些铅笔奖给三好学生,每人分9支则少21支;每人分7支则少7支。有多少个三好学生?有多少支铅笔?

4、一筐桃子,每只猴子分6个,余12个;每只猴子分7个,少11个。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子?

5、一叠本子发给同学们,每人发4本还差2本,每人发6本就差20本。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多少个本子?

6、一篮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减少一人,每人正好分5个;

如果增加一人,每人正好分4个。这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7、五年级同学去划船,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只船上坐7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好每只船上坐8人。共有多少个同学?

8、一个旅游团去旅馆住宿,如果6人一间,多2个房间;如果4人一间,就会少2个房间。这个旅游团共有多少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有四个棱长为3分米的正方体,如果将它们拼成一个长方体,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将一个长方体的高增加2厘米后,就成了一个正方体,且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40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

3、把三个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8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体,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割成3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且没有剩余;三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60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

5、一个长方体,如果从它的高锯掉3厘米的一段,正好可以得到一个正方体,但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72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

6、将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0分米、8分米、7分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求这个最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分米?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多少平方分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有一个长方体容器,长4分米、宽3分米、水深是2分米。把一个小石块浸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了0.8分米。求这个小石块的体积?

2、有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宽、高分别是5分米、4分米、6分米;里面注入水,水深3分米。如果把一个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铁块浸入水中,水面会上升多少分米?

3、有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宽、高分别是40厘米、30厘米、35厘米;里面注入水,水深10厘米。如果把一个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铁块放入中,铁块顶面仍高于水面。这时水面高是多少厘米?

4、一个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5平方厘米、18平方厘米、8平方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35平方分米、21平方分米、15平方分米;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6、有三个正方体铁块,它们的表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54平方厘米、294平方厘米,现将三个正方体铁块熔成一个大正方体。求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7、将表面积分别是216平方厘米和384平方厘米的两个正方体铁块锻造成一个长方体,已知这个长方体的长是13厘米、宽7厘米。求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8、将一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铁块浇铸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横截面是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求它的长是多少厘米?

倍数问题(一):

和倍问题:和÷(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差+较小数=较大数

1、父亲年龄是女儿年龄的4倍,3年前父女年龄之和是49岁,父女现在各为多少岁?

2、父子今年共100岁,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3倍,今年两人各多少岁?

3、今年妈妈47岁,小刚20岁,几年前妈妈年龄是小刚的4倍?

4、女儿今年6岁,妈妈今年36岁,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5、一家三口人,年龄之和是74岁,妈妈比爸爸小2岁,妈妈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三人各有多少岁?

6、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剪去18厘米,第二根剪去26厘米,余下的铁丝第一根是第二根的3倍。原来两根铁丝各长多少厘米?

7、一筐梨和一筐苹果的个数相同,卖掉40个苹果和15个梨后,剩下的梨是苹果的6倍,原来两筐一共有多少个?

8、幼儿园买来的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如果每组领3个梨和4个苹果,结果梨正好分完,苹果还剩16个。两种水果原来各有多少个?

9、甲粮库的存粮是乙粮库存粮的2倍,甲粮库每天运出粮食40吨,乙粮库每天运出粮食30吨。若干天后,乙粮库的粮食全部运完,而甲粮库还有80吨。甲、乙粮库的粮食原来各有多少吨?

10、兄弟两人原有相同的钱数,哥哥买了5本书,平均每本8.4元,弟弟买了3支笔,每支1.2元;现在弟弟的钱数是哥哥的3倍。兄弟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元?

11、养鸡场新买来100只小鸡,其中母鸡只数的4倍是公鸡只数的3倍多120只。求买来母鸡、公鸡各有多少只?

12、体育室有篮球和排球共65个,已知篮球个数的3倍比排球个数的一半多20个,两种球各有多少个?

倍数问题(二):

1、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再过4年,爸爸的年龄就是小明的4倍,今年小明多少岁?

2、原来食堂里存的大米是面粉的4倍,大米和面粉各吃掉80千克,大米的重量是面粉的6倍,食堂里原来存的大米、面粉各是多少千克?

3、三堆货物共1800箱,甲堆的箱数是乙堆的2倍,乙堆的箱数比丙堆少200箱,三堆货物各多少箱?

4、甲、乙、丙三数之和是224,如果甲是乙的3倍,丙是甲的4倍,求甲、乙、丙三数各是多少?

5、甲有邮票42张,乙有邮票48张,每次甲给乙2张,而乙又给甲4张,这样交换多少次后,甲的邮票张数是乙的2倍?

6、甲仓存有大米650袋,乙仓存有大米400袋,每天从甲乙仓各运出50袋,多少天后甲仓大米是乙仓的6倍?

7、某工厂共有工人560人,其中男工比女工的3倍少40人,男工和女工各有多少人?

8、三种水果共有132个,已知苹果的个数比梨的3倍少6个,梨的个数比橘子的3倍多2个,三种水果各有多少个?

对应法解题:

1、学校买来8张办公桌和6把椅子共花去1650元,每张办公桌的价钱是每把椅子的2倍,每张办公桌和每把椅子各多少元?

2、学校买来4张办公桌和9把椅子共花去2520元,1张办公桌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1张办公桌和1把椅子各多少元?

3、小明买2个乒乓球和4个皮球共花去52元, 6个乒乓球的价钱相当于1个皮球的价钱,1个乒乓球和1个皮球各多少元?

4、学校买来4个篮球和5个排球共用去185元,已知1个篮球比1个排球贵8元;1个篮球和1个排球各多少元?

5、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1筐苹果和1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6、张老师买6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144元;如果买9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174元。现在张老师买7本童话书和6本故事书需多少元?

7、粮店运来一批粮食,4袋大米和5袋面粉共重600千克,2袋大米和3袋面粉共重340千克,1袋大米和1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

8、5筐番茄和2筐黄瓜共重330千克,3筐番茄和4筐黄瓜共重310千克,1筐番茄和1筐黄瓜各重多少千克?

9、买6本练习本和5支圆珠笔需14元;如果买2本练习本和4支圆珠笔需10元,1本练习本和1支圆珠笔各需多少元?

10、2件上衣和3条裤子共480元,4件上衣和2条裤子共640元。1件上衣和1条裤子各多少元?

11、新华书店有一批书,故事书和连环画共有70本,科技书和连环画共有82本,故事书和科技书共有76本,三种书各有多少本?

12、黄菊花和白菊花共152盆,黄菊花和红菊花共128盆,白菊花和红菊花共168盆,三种菊花各有多少盆?

解方程:

20X+12X=224 13X+15X=336 99X-72X=54

76X-22X=216 43X+22X=(25+40)×3

13X=8X+150 15x=120-5X 960-5X=10X

9×12+2X=5X 28×(X+5)=560 7×(120-X)=3X

3×(X+22)=5x 6×(121-2X)=8×(22+X)

8+5X=13×(4-2X) 2×(X-5)=X÷3

X÷5=(4+X) ÷6 (1.4-X)÷X=12÷2

60.34-5X-3X=20.34 7.5X+3.5X+33=121

5X+12=2×(X+15) 7×(X+3)-12=5X+88

(9.7+2X)÷2=(5.5+5X) ÷3 6.125-2X=(3.5-6X) ÷8

90÷X-90÷3x=3 2.4÷5X-2.46x=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有2块相同的长方体木料,每块长、宽、高分别是4厘米、3厘米、2厘米,现在将这2块长方体木料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体。问:

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有2块相同的长方体木料,每块长、宽、高分别是8厘米、5厘米、3厘米,现在将这2块长方体木料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小的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有3块相同的`长方体木料,每块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7厘米、5厘米,现在将这3块长方体木料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大的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厘米,把它截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多少平方厘米?

5、有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20厘米、16厘米、12厘米,把它截成棱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多少平方厘米?

6、有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8厘米、6厘米,把它截成棱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将80升水倒入长1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鱼缸内,水面离鱼缸口有多少分米?

2、往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5厘米、8厘米、12厘米的长方体水箱里倒进水,水的深度是9厘米,如果再把这些水倒进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20厘米、30厘米的长方体水箱里,此时水的深度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体,表面积是24平方分米,把它平均分成两个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4、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三个连续的偶数,体积是4032立方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5、一个长方形的铁皮,长8分米、宽6分米,如果从铁皮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做成一个无盖的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6、一块宽为16厘米的长方形铁皮,把它的四角分别剪去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做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如果这个盒子的容积是768立方厘米,求原来那块铁皮的面积?

行程问题(一):

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新-课- 标-第 -一-网

2、小轿车每小时行60千米,比客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开出,在距中点20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和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乙地?

6、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时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到10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两车继续行驶到下午1时, 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7、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开出,3小时后,两车相距120千米,又行3小时,两车相距还是120千米。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8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3小时后两车相距360千米。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行程问题(二):

1、兄弟二人从100米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跑步,弟弟在前,每分跑120米;哥哥在后每分跑140米。几分钟后哥哥追上弟弟?

2、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16千米,1小时后,乙也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20千米,结果两人同时到达B地。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骑车,乙跑步,二人同时从一点出发沿着长4千米的环形公路方向进行晨练。出发后10分钟,甲便从乙身后追上了乙,已知两人的速度和是每分钟行700米。求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4、环湖一周共400米,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点同方向出发,甲过10分钟第一次从乙身后追上乙,若二人同时从同一点反方向出发,2分钟就相遇。求甲乙的速度?

2.五年级下册作文训练 篇二

小嘎子通过暗道, 直奔韩家祠堂后面而去。东墙根插着十几个苇子, 好像一排大屏风。他熟练地把第三个苇子轻轻挪开, 一侧身就从缝儿里钻了进去。他又把苇子原封摆好, 猫着腰往前摸, 摸进一个窟窿。他悄没声地来到老钟养伤的地方, 只见老钟在削一件什么东西。

小嘎子近前细看, 原来老钟叔 削的是一 支木头手 枪。枪筒是用子弹壳改成的, 衬着柄儿上的鱼鳞纹, 像真手枪一样。小嘎子乐得一把抢过来。 老钟叔说:“慢, 我这枪要给一个勇敢、聪明、坚决抗日的英雄! ”小嘎子眼珠骨碌一转, 说道:“我就是! ”老钟微笑着说:“好, 就送给你吧。可你要当得起一个小英雄啊! ”小嘎子把纯刚大伯的话告诉了老钟叔, 然后把枪往腰里一插, 搂住老钟说: “老钟叔, 这回可以带我去当侦察员啦。”老钟笑笑说:“有支木头手枪就能当侦察员, 没这么简单哪! ”

老钟霍地站起来说:“罗金保是 个机智勇 敢的侦察 员, 有回路上给两个汉奸拦住, 他一下挡开两把刺刀, 掏出盒子枪, “砰砰”两下, 两个汉奸就完蛋啦。”小嘎子正听得出神, “啪! 啪! ”村外真的响了两枪, 接着就是马蹄声, 吆喝声…… 老钟拿起 盒子枪、手榴弹, 小声说:“这回, 敌人来得可不善啊! ”

敌人突然包围了“鬼不灵”。“嗵! 嗵! 嗵! ”有人在砸韩家祠堂的大门。老钟打开小门, 想跳到西院去, 却见老奶奶房上正有两个鬼子四处张望。老钟急忙把小门顶 个结实, 回头看见小嘎子有点儿慌张, 就轻声说:“沉住气 , 我叫你怎 么样就怎 么样! ”

“哐啷”一声 , 大门给砸开了, “嗵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老钟拿起一把镰刀, 比试着问:“小嘎子, 他们进来, 你敢不敢拿这个剜 (wā) 他们?”小嘎子接过镰刀说:“敢!”

刚准备好, 门外忽然一声大吼 : “里头的 八路 , 出来! ”小嘎子脸色发白, 脚动了动要往后抽。老钟把头一点, 他赶紧站稳了。外面两个伪军原是乱吓唬壮胆的, 见里面没有动静, 又用刺刀乱戳。“嚓”的一道白光, 一把刺刀伸了进来, 险些戳在老钟的头顶上。小嘎子打了个寒噤, 急看老钟, 只见他大气不出, 不慌不乱, 就像正待捕鼠的猫儿似的蹲着。小嘎子胆子不觉一壮, 便也鼓着劲等待。伪军闹腾了一阵, 见屋里全无动静, 一个说:“到底有没有人? 你上窗户去看看。”另一个说:“有什么好看的, 里头给你一家伙! 万一是个地道口 , 还说不定 有地雷呢! ”两个家伙溜走了。

3.五年级下册作文训练 篇三

1. + 表示9个( ) 加上1个( ),和是10个( ),就是( )。

2.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 )才能相加减 。

3. 、 和0.9从小到大排列是( )。

4. 一根2米长的绳子,剪去它的后,又剪去米,还剩下( )米。

5. 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3,这个分数是( ),它与1 的差是( )。

6.0.06里面有6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0.027里面有27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7.米比( )米短 米 ,比 米长 米的是( )。

8.分数单位是 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二、判断。(8分)

1.一根电线用去 ,还剩下米。 ( )

2.1米增加它的就是1米,3米增加它的就是3米。 ( )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 )

4.8米的等于1米的。 ( )

三、选择。(10分)

1.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

A.++== B.-==1 C.--=0

2.18米的与( )米的一样长。

A.6 B.30 C.15 D.20

3.两袋相同的奶粉,第一袋吃了,第二袋吃了千克。两袋奶粉吃掉的( )。

A.一样多 B.第一袋多 C.第二袋多 D.无法比较

4.哥哥的糖果比弟弟的多,那么弟弟的糖果比哥哥的少( )。

A. B. C. D.

5.把10克糖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那么糖占水的( )。

A. B. C. D.

四、直接写出得数。(6分)

+ = + = -=

+ = - = - =

五、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24分)

4.五年级下册数学容积课后训练题 篇四

1.填一填。

(1)物体所占( )叫做物体的体积。

(2)容器所能( )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重难疑点,一网打尽。

2.

以上三种动物,( )的体积最大,( )的体积最小。

3.

( )的容积最大,( )的容积最小。

源于教材、宽于教材、拓展探究显身手。

4.把下图中两个盛满水的杯子中的石头同时取出后,( )杯中水面高一些。

5.判一判。

(1)一个盒子的容积等于它的体积。( )

(2)丁丁的书包最多能放6本语文书,欢欢的书包最多能放5本同样的语文书,那么丁丁的书包的.容积一定比欢欢的大。( )

6.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1)盛满饮料的瓶,( )的体积就是( )的容积。(填“瓶”或“饮料”。)

(2)装满煤的车厢,( )的体积就是( )的容积。(填“车厢”或“煤”。)

5.五年级下册作文训练 篇五

一、填空

1、某天北京的最高气温是—2℃,全天温差是9℃,当天的最低气温是℃。

2、某天北京的最高气温是3℃,最低温是—8℃,当天的温差是()℃。

3、某天北京的最高气温是—2℃,最低温是—9℃,当天的温差是()℃。

4、丫丫从学校出发先向西走了30米,又向东走了50米,超市在学校的()方向()米处。

5、在某种味精的袋上标有“200±5克”,说明这袋味精的重量不低于(),不超过()。

6、电梯从1层上升到7层,然后有下降了3层,现在电梯在第()层。

7、在—5、+32、—0.7、8、—6、3、0、2.5这些数中,正数有()个,正整数有()个,负数有()个,负整数有(),自然数有()个,整数有()个。

8、向东走—5米表示向()走()米。

9、如果超市在学校的南偏东60°方向上,也可以说成超市在学校的()偏()()度方向上。

10、如果图书馆在教学楼的北偏西30°方向上,那么教学楼在图书馆的()偏()()度方向上。

11、方程27—3x=6的解是()。

12、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43,最小的数是()。

二、判断

1、整数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

2、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也是方程。()

3、38×4÷38×4=1()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超市在学校的北偏东45°方向上,也可以说超市在学校的东偏北45°方向上。()

三、选择

1、方程2x=1的解与()的解相同。

A2X—1B4x=2Cx÷2

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x米,高6米,面积24平方米,()。

Ax=4Bx=8Cx=6

3、如果2x+1=9,那么6x+1.5x+1等于()

A30B75C31

4、姐姐有24枚邮票,比弟弟的3倍少9枚,弟弟有多少枚?列方程为()

A3x—9=24B3x+9=24C24—3x=9

四、解方程

4.5+3x=16.542x+25x=13454—6x=30

84—4x=242x—97=34.24.5×6+4x=41

49—4x=171.6x=6.418x=90

五、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7倍比38少11,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3倍比这个数的5倍少15,这个数是多少?

六、列方程解应用题

1、故宫的面积是72万平方米,比天安门广场面积的2倍少16万平方米,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米?

2、猎豹最快每小时大约跑110千米,比大象的2倍还多30千米,大象每小时能跑多少千米?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92平方厘米,它的底是32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4、每千克苹果2.4元,买3千克桃子比买5千克苹果多花5元,每千克桃子多少元?

5、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经过9小时相遇,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了36千米,已知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红红买6支圆珠笔和4个练习本,一共用去12元,每个练习本的售价是1.5元,一支铅笔多少元?

7、买一套西服共用了180元,已知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价钱的2倍,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过关训练题(新苏教版)

一、填空。(33分)

1、在42÷3=14中,3和14是42的()数,3也是42的()数。

2、50和25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10和11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3、60的因数有()个,其中质数有()个,合数有()个,

奇数有()个,偶数有()个。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是(),

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是()。

4、三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39,这三个奇数分别是()、()、()。

5、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30,它的最小倍数是()。

6、1082至少加上()就成为3的倍数,至少减去()才是5的倍数。

7、在()里填上合适的.质数。(6分)

14=()+()39=()×()

25=()+()57=()×()

40=()×()×()×()

60=()+()=()+()

8、一个数既是72的因数,又是4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

9、已知m和n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且m÷n=6,那么m和n的最大公因数

是(),最小公倍数是()。

10、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14,这两个数是可能是()和()。

11、如果A=2×3×7,B=2×5×7,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12、一个三位数,它个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十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合数,百

位上的数是合数且是奇数,这个三位数是()。

二、判断题。(6分)

1、任何一个自然数的因数至少有2个。()

2、1是所有自然数(0除外)的因数。()

3、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4、在24的因数中,是素数的只有2和3。()

5、两个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6.五年级下册作文训练 篇六

第五单元训练(A卷)

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每小题4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癫狂()步履()销蚀()...

阴霾()余暇()斫痕()...抵御().沮丧().

答案:diānlǚxiāoyùmáixiázhuójǔ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冻饿之()不可思()齐心()力梦()以求

孤立无()毛骨()然坚持不()疲惫不()

答案:虞议协寐援悚懈堪

3.文学常识填空。

(1)《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和小说创作方面。

(2)《荒岛余生》的作者是,著有长篇小说《。

答案:(1)茨威格传记文学

(2)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4.名句积累。

默写《滁州西涧》全诗。

答案: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4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3分)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吃掉一天的口粮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

亿库教育网http://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的内容。(3分)

答案:文中写了因燃料耗尽,又路遇灾难的三位海军将士在生命最后关头表现出的勇敢、乐观的令人崇敬的伟大精神。(意思对即可。)

6.“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这段话在文中对表现人物有怎样的作用?(3分)

答案:写出他们面对死亡的那种勇敢、乐观、自豪的精神,渲染了悲壮气氛。

7.是什么力量使“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答案:“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8.“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根据全文提供的材料,请详细地描写出斯科特此时的心理活动。(4分)

答案:略(开放性试题,自圆其说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6分)

冬天

朱自清

①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水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煤油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是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在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地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②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是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是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下。我们是外地人,除上学校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③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节选自海南出版社《朱自清作品集》)

9.选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依次是什么?(3分)

答案:一是冬天我们父子四人吃白水豆腐的情景,二是我们一家四口在台州过冬的情景。

10.“我们”为什么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3分)

答案:吃了夜晚身上会暖和些并且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

11.摘出文中表现“我们”都喜欢白水豆腐的语句。(3分)

答案:“一上桌就眼巴巴地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12.体会“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一句的含意。(3分)

答案:一是家里比外面暖和,二是家里的亲情给人的心灵以温暖。

13.选段的结尾处,作家为什么要说自己“心上总是温暖的”?(4分)

答案:因为在寒冷的冬天,一想到家人和睦与团聚的亲情,就会给“我”的心灵以温暖。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9题。(11分)

思路

小时候,我很寂寞。爸爸在南京尚未调回上海,姐姐上学,阿姨在厨房烧饭,妈妈呢,则在小房间里,把门关得很严,不知道在干什么。我觉得这样无视我的存在,完全是不应该的。当我玩腻了一切玩具之后,便敲起小房间的门,要求进去。必须使劲地敲,门才会打开,因为妈妈耳朵里塞着两团棉花,轻了听不见。开了门,妈妈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

“我,我要„„”我自己也说不上来究竟是要什么,“我要一粒糖,或者一块饼干。” 妈妈恼火地说:“你把我的思路打断了。”

我撅着嘴,心里是一样的恼火,思路算什么?难道比我的寂寞还重要!

“我的思路,断了!你知道吗?好,我给你三粒糖,时针走到这里,吃一粒;走到这里,吃第二粒„„不许再敲门了。”

我不知道这思路是什么,竟然需要插上门,用棉花堵起耳朵,需要把我牺牲掉来保卫它,我自以为自己对于妈妈是极重要的。我心里又生气又委屈又莫名其妙!

后来,我长大了,长得很大,自以为有了些阅历,又自以为有了些见解,于是大着胆子拿起笔来写东西了。

当脑子里火花般闪过一个念头的时候,我会在半夜从床上翻身坐起,拖过一张纸,或者丢下手里的工作,在办公桌抽屉里匆匆记下几个字;当那闪念清晰起来,像一条连绵的小溪那样不绝地流淌起来,我便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忘了自己的存在,忘了身外的一切;有时候,那思绪会像一条小船那样搁浅,于是我坐立不安,心情烦躁,无缘无故地发火,一下子得罪了很多人;待到峰回路转,看着什么都可爱,世界多么好啊,而自己,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我长大了,我懂了,这就是思路。这是条折磨人的路,又是充满了欢乐的路,这么苦苦而又甜甜地走着这路,究竟是为什么?似乎只是为了,“使一种可存在也可不存在的东西变为存在的”。

1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撅着嘴()玩腻了()塞着棉花()...

答案:juēnìsāi

15.文中“搁浅”一词的含义是(1分)

答案:思路堵塞

16.成语“豁然开朗”出自我们学过的课文。(2分)

答案:《桃花源记》陶渊明

17.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请用“‖”划出,并归纳各部分意思。(2分)

答案: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自己童年时,不甘寂寞去敲门而受到责备,感到委屈。

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长大后自己对写作思路的体验和认识。

18.通读全篇,回答:为什么说思路有苦有甜,是条折磨人的路,又是充满欢乐的路?(2分)

答案:灵感袭来时,思路像“一条连„„起来”,忘了一切去写作,而思路搁浅就发火,峰回路转又兴奋,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19.对思路的认识,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用了此种写法?(2分)答案:先抑后扬。第二问略

(四)文学放飞(4分)

20.现在市场上刮起了称“王”称“霸”风,方便面有“面霸”,火腿肠有“王中王”„„有人赞成,这是一种促销手段;有人反对,这是一种“虚假”宣传。请你写出对此“赞成”或“反对”的理由。(不超过100字。)

答案:略(开放性试题,能自圆其说即可。)

三、作文(40分)

21.听音乐,搞创作。放一段音乐,把听到的内容用文字表现出来。

作文要求:①题目自拟,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7.五年级下册作文训练 篇七

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 在20 世纪80 年代才被引入中国,它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其关注的核心是文本的诠释, 这与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文本解读有着一致的指向。 从一定意义上说,解释学的中心问题是“ 理解”,以原文的意义、作者的心境、读者的解读这三者的关系为主线, 就意义问题研究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区分“ 说和听”“ 写和读”两种模式,辨析理解原文意义和读者自我理解的关系[1]。 本文拟从解释学的视角阐述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的技术路径。

一、 对话文本,触摸文字背后的丰富信息

为了理解文本,一个人必须进入与文本的对话,向它提问,并让自己接受它的提问,从而探知表面言辞背后的意思[2]。

1.初次阅读后感知到的整体信息

文本阅读过程中有一个部分是宏观理解阅读,即对文章整体形式与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 我们把前者称为文章的结构性阅读, 后者称为文章的信息性阅读。 绝大多数读者拿到一篇文章的第一次阅读都是以文章的信息性阅读为主, 这种阅读侧重于文章重点信息的把握。 教师解读文本教材也往往是从这一步开始,首先了解文本“ 写了什么”。

以《 水》 为例,教师初读后就可以知道文章主要写了:“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缺水的村子,全村老小在雨中洗澡很痛快, 母亲用一勺水给兄弟四人冲凉,“ 我们”很舒服。 这些是最浅表的阅读感知。

2.局部语言文字传递的零碎信息

西方解释学主要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提醒我们:“ 我们试图要理解的是符号所指的东西 ———意思或思想。 ”“ 话语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指向某个确定意义的符号;相反,一个人必须学会倾听除了它们之外它们所带来的一切。 ”[3]文本是内在思想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是作者的思想和接受者( 读者) 的中介。 再次面对文本,教师要做的是对文章潜在信息进行推论。 而要理解这些,则要放慢阅读的脚步,细细揣摩文字传递的信息。

( 1) 平常表达传递的信息。 文本中某些司空见惯的表达很容易被读者忽略, 而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表达背后其实有着作者的隐藏信息。 如《 水》 的第一自然段, 几个带数量词的短语就值得咀嚼:“ 十公里之外”———路太远了;“ 一处很小的泉眼”———泉太小了;“ 一个小时”———人太多了;“ 挑上一担”———水太少了……教师解读教材文本时, 就需要提炼出文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 2) 陌生表达传递的信息。 解释是对陌生意义的理解和翻译, 所以当文本中出现一些基于作者独特体验的文字表达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用学生熟悉的言语范式去表述, 帮助学生理解一个陌生意义所表达的东西。 如《 水》 中有一句比喻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跟前。 ”把人比作“ 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比喻对学生来说新鲜而有趣。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会这样的比喻写出了什么, 继而让学生把“ 狗尾巴草”替换成“ 白杨树”“ 仙人掌”,辨析是否合适,从而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比喻形象而贴切,既符合人物生活的环境, 又写出了四兄弟因为严重缺水蔫头耷脑、没精打采的样子。

3.整合文本后获得的全面信息

德国语文学家、 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阿斯特提出, 每一个人的心灵的表达都必须要求根据它的整个上下文( 及它所从属的整体) 来理解[2]。 当然,不同的哲学家对于“ 整体”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教师教材解读这一行为来说, 完整的教材文本必定是一个“ 整体”。 教师在经历了初读时的整体感知,再读时的细细咀嚼之后,需要再一次回归文本整体,进行深入的文章结构性阅读, 关注文章整体信息的组织与建构———篇章布局、写作意图、表现手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上文提到《 水》 的第一自然段中的数量词各有其隐藏信息, 教师解读教材时需要将这些零碎信息整合,得出“ 生活在极度缺水地方的人们太苦了”,这才是作者想通过第一自然段传递给读者的完整感受。把这一段放在全文这个整体中来看, 又可以发现作者写缺水之苦仅用了短短一个自然段, 却用很大的篇幅在写“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带给大家的“ 痛快、舒服”,这是一种以“ 乐”衬“ 苦”的写作手法。 第一自然段写村民远道挑水像电影中的远镜头, 文中母亲腰间挂着的钥匙又像一个特写镜头, 最后“ 勺水冲凉”时的舒服则是用慢镜头一样的语言详细描摹的,统观全文就会发现, 强烈的镜头感正是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之一。

二、 对话作者,体察文本背后的写作心境

德国解释学家施莱尔马赫认为, 解释的最终目标是要进入语言背后的思想深处,“ 外在的” 言说必须通过联系作者“ 内在的”思想才能被理解[2]。 文本理解的过程就是体会、把握作者原意的过程。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要想实现理解的客观性、正确性,就必须和作者对话。

1.还原文本后捕捉的真实信息

教材文本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已经经过了编者的“ 手术”。 编者出于教材体系的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原文进行了改编。 有些改编后的文章无法准确传达作者的写作思想,教师就需要在教材文本解读时将文本还原。

《 水》 这一文本在选编进教材时就经过了改编。原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 为了水, 邻里之间隔三差五地要闹出一些磨擦。 特别是到了夏秋断水的季节,村里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 ”编者将其改成了短短的一句:“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 改编后的句子高度概括了原文的意思,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但是,原文的语句却更真实、具体地传递出了水对村民的重要, 更符合作者的行文风格。 再如,原文写大家雨中洗澡后,有这么两句:洗过澡后,大家碰了面,相互都会吃上一惊,一个人说:“ 啊呀,你怎么胖了? ”一个人说:“ 啊呀,你原来是这样白。 ”如此富有情趣的文字被编者删去了。《 水》 这篇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特色就是反衬, 用有水的“ 乐”反衬出缺水的“ 苦”,而原文中的这几句话正是大家“ 苦中作乐”的体现。 这样的文字基于作者的独特体验,是学生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需要揣摩编者的意图,也需要越过编者直接与作者对话,还原文本,直抵作者最真实的思想, 这样的理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理解的客观性。

2.观照写作心境后得到的客观信息

施莱尔马赫认为, 理解和解释文本时要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在文本创作时的心境、情绪,将文本视作作者意识、生活的再现,努力去认识和构造作者的思想,避免误解。 因此,要合理解读教材文本,教师还需观照文本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创作心境。

1967 年,《 水》 的作者马朝虎出生在浙江常山天马镇。 有些教师武断地认为浙江水资源丰富,作者文章里的描述不真实, 因为找不到能体现天马镇缺水严重的图片和文字,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形象的感知,就找了我国别的干旱缺水地区的资料代替。这种做法说明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只关注了有限的文字,而没有去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从而把体会“ 缺水之苦”当成了教学重点。 文本描写了三个场景———“ 远道挑水”“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 这三个场景中直接体现缺水之苦的“ 远道挑水”花的笔墨是最少的, 后面两个场景则是越来越具体。 除了运用“ 以乐衬苦”这一写作手法外,作者在三个场景中扮演的角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当时还是个孩子,“ 远道挑水”更多是大人的事,因此,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用短短数语勾画了这一镜头。“ 雨水洗澡”时,作者也是狂欢队伍中的一员,体会真切,印象深刻。“ 勺水冲凉”时,作者成了主角,感受自然,而且更为丰富。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写的内容却是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经过那么多年还能留存于记忆中的镜头经过一遍一遍的温习,特征会越来越放大、鲜明,苦的愈苦、乐的愈乐,正因如此,作者描写“ 勺水冲凉”时的文字也格外细腻、夸张。 综上所述,将品味作者基于独特感受的独特语言文字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才更适宜。

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材文本解读才能更为客观,教学重点的确立也才能更准确。

三、 对话自己,获得超越文本的独特解读

1.理性对待前见,实现两种视域的融合

“ 前见”也叫“ 前理解”,海德格尔认为一切理解都是在一种先入为主的“ 前理解”基础上而存在的[4]。他同时提出:“ 解释者的前见只具有消极的价值,它们作为成见和主观性只能阻碍正确的解释。 ”这样的论断未免失之偏颇,与之相比,伽达默尔的说法则更为理性:前见并不都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是两种视域的融合。 的确,既然“ 前见”不可避免,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 前见”为正确进行文本解读助力。

如在读《 水》 这一文本之前,每一个阅读者由于自己身处的生活环境,对“ 严重缺水”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如果读者与作者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在读“ 远道挑水”这一场景时会联想到更为具体的细节,读到“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这两个场景时,更会引起共鸣,丰富其阅读感受。 这样的“ 前见”,可以使读者走进作者写作心境,从而正确、到位地理解文本。 如果读者从来没有过缺水的体验,形成理解上的障碍, 那么就要想办法在这两种不同的体验中搭建桥梁, 比如说通过图文了解“ 严重缺水”地区的生活状态,甚至可以利用两种不同体验的巨大反差,去观照作者心境,正确解读文本。 所以,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要理性对待“ 前见”,努力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生存的环境中,走进作者内心,实现读者视阈和作者视阈的融合。

2.包容多元解读,尊重超越文本的体验

在解释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奥古斯丁认为,我们的语言并不是我们内在思想的精确复制, 它们所表达的只是一个人要说的某一方面, 而不是内容的全部。 这提醒我们,不要将语言符号看成是最终的符号,它所展示的总是一个不完全的解释,它总期待更多要说的东西[2]。

文本解读不是单向还原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而是读者和作者一起去生发文本意义的过程。 文本的意义不单是由作者赋予的, 而要有赖于读者的二次建构, 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重新表述和重构过程[5]。

《 水》 这一文本中, 有几处对母亲形象的刻画:“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 ”“ 母亲锁上水窖, 笑着对我们说:‘ 你们真的饿坏了。 ’”有的教师把母亲看成了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代表,从母亲的两次“ 笑”中解读到了她面对艰苦环境淡定、乐观的生活态度。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母亲,所以“ 严重缺水”的日子给作者留下的仍是快乐的记忆多。 这样的解读就很有道理,我们应该尊重读者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要入乎其内,努力倾听作者的真意,同时也要出乎其外,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5]。 但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度,切不可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化解读、 创造性解读而对文本进行过度解读,最终扭曲甚至违背了作者的本意。

教材文本解读是一个多向对话的过程, 教师在和文本、作者、自己对话的过程中,细腻触摸语言文字, 用心走近作者心境, 就能更好地探寻到文本的真意。

参考文献

[1]李润洲.教育解释学[EB/OL].http://www.doc88.com/p-9059006923567.html 2014.01.27/2015.06.02

[2]让·格朗丹.哲学解释学导论[M].何卫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H.-G.Gadamer,”Von der Wahrheit des Wortes”,载Jahresgabe der Martin-Heidegger-Gesellschaft(1988),p.17.

[4]鲁苓.解释学的路径——从海德格尔到德里达[J].外语学刊,2009(3):27-300.

8.五年级阅读训练材料 篇八

题目设计:安丽亚

恐龙

恐龙比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约早几千万年。这已经通过在世界各地发掘出来的化石得到了证实。恐龙有食肉的,也有食草的,体形巨大,重可达50吨,长可达30米,利用四足或后足行走。恐龙与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蜥蜴、蛇、鳄等属同类,是由卵孵化出来的。

恐龙的骨骼组织很严密,这对支撑庞大的身体行走是很有好处的。另外,恐龙的身体表面被鳞、骨片样的东西所覆盖着,这样可以防止灼热的阳光,以及保护身体不受外来敌人的伤害。

恐龙灭绝的原因大致是这样的:当时的地球不断地发生变化,沼泽的水干竭,使恐龙失去了栖息地;另外,由于气候的变化,恐龙所食用的植物不能生长,这样,食用该种植物的食草性恐龙也就相继灭绝了;还有,由于缺少食物,食肉恐龙自相残杀……

为什么把这种爬行动物叫“恐龙”?这是广大小朋友所关心的。恐龙的名称,是英国地质学家欧文在1842年首先叫起来的,外文念作“塔爱纳索”,意思是“可怕的蜥蜴”。后来,中国、日本等学者把它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一类的别名。

阅读提示

恐龙是一种巨大的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约7500万年前的三叠纪至白垩纪,那个时代被称为“恐龙时代”。读读短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画出来,查查工具书或与同学、老师合作解决。

词语课堂

白垩è 蜥xī蜴yì 灼zhuó热 干竭jié 鳞lín虫之长zhǎnɡ

发掘:把埋藏的东西掘出来。

灼热:像火烫着一样热。

读后实践

1.给下列带横线字标音。

( ) ( ) ( ) ( ) ( ) ( ) ( )

2.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近义词。

干竭—( ) 证明—( ) 灼热—( ) 巨大—( ) 失去—( )

4.请在文中画出恐龙灭绝的原因。

9.八年级英语下册作文训练试卷 篇九

班别: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

作文1(请按以下步骤填写)

我的爱好是弹钢琴。很小的时候我就对钢琴感兴趣,因为妈妈钢琴弹得很好。5岁的时候妈妈开始教我弹钢琴。第一台钢琴是爸爸3年前买给我的。我很努力,每天练习(practise)一个小时。我爱钢琴,还有音乐。弹钢琴让我快乐。

1.3定:

定要点、定主语(把完整句子中文写在下面)定时态(每句话标明时态)

1.我的爱好是弹钢琴。一般现在时

2.3.4.2.会用到的词组:(写下中文和英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文定稿:(注意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写:(老师批改后重新写过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要点

1.先翻译: 人 做 事(主语 + 动词 + 宾语)

2.时间地点放句子 末尾,顺序为:地点----时间

3.最后检查时态:一般现在时(加:s或es)一般过去时(加:--ed)

现在完成时(加:have--ed)现在进行时(加:--ing)

4.如果没有明显时间,讲自己的一般是一般现在时,讲别人的一般是一般过去时。

*********************************************************************************** Module 1 Hobbies

词组:占用__________ 收拾_____________ 一直_____________ 对…感兴趣________________ 期末________________因…而著名_____________ 例如____________花费___________________ 也,除了_______________ 出版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新事物_________________ ***********************************************************************************

1.妈妈让我把它收拾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妹妹一直对弹钢琴很感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东因美食而出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期末体育馆会有一场演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末学校操场会有一场篮球对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的第一台钢琴是他两年前给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Betty对音乐很感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收集邮票不会占用很多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种菜占用了奶奶大部分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本书是2010年出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David每天用两个小时上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除了爬山,他对打排球也很感兴趣。(as well a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除了写作,他对很多其他事情也很感兴趣。(as well as)

15.接受新事物有点难。(It’s …to d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对于年轻人来说,尝试不同的事物是很容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他的空余时间都用在了绘画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dule 2 Friendship

词组:现在___________ 是否____________ 实际上______________ 觉得_______________

顺便说_______________ 遥远的_____________害怕做_______________和…交朋友___________ 担心______________ 在那时________________ 一天天地________________开始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和往常一样____________让我开心_____________开始和…说话__________ ***********************************************************************************

1.你从哪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告诉我你从哪里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等他的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知道他是否在等他的朋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不知道他是否会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刻妈妈不在家。你可以留言给她。(right now, leave a messag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称呼他为外国人是不礼貌的。(It’s …for sb.to d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能否问你是否想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确定他不会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不确定他是否会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妈妈在我10岁时送了一份很重要的礼物给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那个小女孩觉得很孤单,不敢外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那个男孩没有告诉父母他去了哪,结果这让父母很担心他。(worry about, as a resul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多和别人交朋友。这会让你更开心。(make friends with,make sb.+ 形容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老师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尝试新事物。(ask sb.to do, be afraid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Tom问我晚上是否在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不要问我从哪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dule 3 On the radio

词组:小心______________ 小心某物__________________ 因某事谢谢某人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做…_______________ 想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坚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得去做________________ 记得做过___________________在…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职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周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我要谢谢你带我们参观动物园。---别客气。(thank you for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累了。不如停下来,休息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你在马路上行走时,注意红灯。(look out for s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人都要学好英语,所以坚持学习吧。(need to do, keep do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要谢谢你帮我学习数学。---不用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明天将是晴天,不下雨了。(stop do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检查作业时注意拼写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要害怕丢脸!继续尝试!(be afraid …, keep do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他一周给家人发一次邮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2岁时他就去了一家工厂求职。(ask fo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老师问那个小男孩几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早餐你吃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诉我早餐你吃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记得九岁时去过迪士尼。(remember doing, at the age of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他读书时,一个月向父母要一次钱。(ask fo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谁知道Tom会不会来上学?(注意从句的语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五年级下册作文 篇十

春去秋来,母亲的头发不再是乌黑一片而现在则是银光闪闪。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因为我的无知,因为我犯的错太多太多,弄得母亲措手不及。

每一次次的犯错,都为母亲带来了太多太多的麻烦,而母亲一次次的教导,却被我一次次的抛在耳后,那一次,我跟一位男同学打架了,被老师叫来了家长,老师把母亲狠狠地批了一顿,母亲流泪了,我知道母亲的心碎了。我从心里暗暗的发誓发誓以后不再伤害母亲。

母亲给予我太多太多了,母亲为我买衣服、鞋子、我却一次次的穿着母亲的衣服去捣乱,弄得满身是泥,到最后连衣服也是母亲洗掉。

母亲啊我欠你太多太多了,我没办法还给你,我只能做的是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用自己的爱你回报你们,我也会像你们关爱我一样的去关爱你们。

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母爱,犹如春天的风,她轻轻拂过,大地才会一片绿色。

11.五年级下册作文训练 篇十一

本文所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简称小语五下)教材是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由人教社2005年11月出版的教材。鄂教版小语五下教材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由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的教材。

一、教材编排体例的分析

传统教材的编排体例倾向于文选型,即每个单元都是依照相同的结构,将精选的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的范文作为主体,再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的训练,以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高。鄂教版小语五下教材包括八个单元、生字表、查字表,每个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一首诗词以及语文乐园组成。语文乐园中包括词语、句子、名言警句、课外阅读(主要是读书习惯、学习方法、成语故事等)、习作,其内容拘泥于统一的模板,形式不够灵活。而人教版小语五下教材包括八个单元、八篇围绕全书主题的选读课文、生字表。这其中七个单元是由两篇精读课文、两篇选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构成,再加上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由此可以看出,鄂教版和人教版的编排体例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突破。它们将综合性学习板块单列出来,自成一体。鄂教版小语五下教材中有两次探究与实践,以问题或任务的提出、分析、解决、评价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个体间的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究性,但都是附于单元课文后或是语文乐园后,内容紧密围绕单元主题,共计两页的篇幅极大地限制了教师教学的课时与活动安排。相比而言,人教版教材更具开放性与连贯性。它不仅保留以往的小综合性学习,还安排了独立单元形式的大综合性学习。大综合围绕鲜明的主题,设置了明晰的活动建议和参考性的阅读材料两个板块,自成体系。较大的篇幅使得课时得以有效保证,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造了充分的时间,也为教师提供了明晰的教学思路,降低了综合性活动教育的难度,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与此同时,以相对连贯的主题内容贯穿小学高段。人教版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走进信息世界”、“轻叩诗歌的大门”、“难忘小学生活”,让学生感受有趣的汉字,培养其对语言文字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会到信息世界里信息数据带来的生活便利与快捷,灵活地运用汉字及语言规则,利用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生活,汉字的魅力让我们对诗歌产生了兴趣,感受了其中的意境美与精神美,并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学会用文字记录难忘的小学生活,表达日臻丰富的思想情感。

二、内容的比较分析

两个版本教材内容特点与要求差异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字的比较

1. 识字写字数量的要求不同。人教版小语五下要求认识350个生字,其中150个要求会写,占比例约43%。鄂教版小语五下要求认识328个生字,其中240个要求会写,占比例73%。通过数字比较,可以看出鄂教版小语五下的识字任务相对过重。新课标中强调识字教学须贯彻多认少写的原则,以减轻学生负担。当学习的压力与难度在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较好地培养,同时效果也是比较高的。

2. 生字注音方式差异。鄂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没有随文注音,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方框里有注音,书末页中的生字表与查字表均有注音。人教版教材中要求会认的字是随文注音的,而会写的字一律不予注音,旨在让学生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在解决读音的基础上,同时更全面地了解字义和用法,而不是将对字的认识局限于课文。

(二)课文的异同

1. 课文的题材与体裁。从题材上看,人教版课文题材相对较抽象,偏重人的社会性教育,如五年级下册中的主题包括“走进西部”、“永远的童年”、“语言的艺术”、“他们让我感动”、“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走进信息世界”、“作家笔下的人”、“异域风情”,其侧重于宏观地反映和传播人类社会生活与智慧。而鄂教版的题材相对更具体,较集中折射出儿童熟悉的经验世界,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取题材,如读书生活、童年往事、熟悉的戏剧电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从体裁上看,两个版本都涵盖了诸多体裁,但人教版中显得更为丰富。人教版教材中编入了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一篇相声《打电话》和两篇研究报告,即《奇怪的东南风——关于爸爸咳嗽病因的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此外,它在取材形式上也更灵活,如在第七组中第22课,仅截取了一个小兵张嘎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片段,突出单元训练重点,帮助学生体会人物描写的写作手法与技巧的妙处。

2. 课文的篇幅与类型。鄂教版的课文篇幅比人教版更大,且纯粹由精读课文构成,其教学目标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升其阅读速度,却忽视了课堂中学生略读、浏览的读书方法的训练。此外,大量精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优美语段的记忆成了每节课的强制性任务。人教版则更突出儿童的主体性与特殊性,首先是精读课文与选读课文的交叉学习,使得教师教授与学生自学进行有机结合。不同类型的课文灵活设置让学生在适度的心理压力状态下收获的是学习的乐趣与良好的习惯,而不是程序性繁复的记忆任务。这也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精神,即将减负落实到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3. 课文练习的异同。尽管两个版本的教材中课后练习都涉及到读、背、理解、表达、讨论等方面,但鄂教版没有选做题、阅读链接。鄂教版中的课后习题的开放性与弹性不够,不能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个别化与个性化。

(三)单元训练

人教版教材中单元训练即口语交际习作前一面都有词语盘点,主要是将本单元课文所学的生词按照不同要求汇总。这样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时回顾,有效进行自我检查与强化记忆。这一设置遵循了人类记忆的一般过程与规律即记忆、保持、再现,学习的过度有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及时温故旧知促进长时记忆的转化,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减轻了学生期末总复习的超重负担,更为重要的是渗透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与鄂教版中的口语交际习作部分较相似,对单元知识的回顾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人教版以回顾·拓展的形式呈现,具体包括交流平台、日积月累两个固有板块以及灵活的第三个板块。第三个板块的形式有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展示台。在交流平台中鼓励学生联结新旧知识并结合课内外的阅读,比较分析句子,交流讨论想法,分享自己的收获。不仅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感受,而且让学生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得到综合性的锻炼与整体性的提升。其“日积月累”与鄂教版中的“读一读”、“记一记”部分相似,只是数量较多一点,最值得注意的是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第三个板块,不仅注重语文的趣味性同时也强调实践性。不仅如此,人教版中的单元课文与单元训练明晰突出的重点衔接更紧密,单元内部间的聚合度更大。鄂教版对单元知识的回顾相对比较僵化单一。在语文乐园中:如第一块“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主要分析词语,第二块“读一读,说一说下面各组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针对句子的分析,第三块“读一读,记一记”是语言积累,第四块是“读一读”或“成语故事”,介绍了学习方法、读书意义等。单项的语法和修辞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不如随文学习的效果好。学生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自身的联想与情感体验才会理解得更深刻透彻。

(四)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途径。鄂教版中的两次“探究与实践”围绕问题或活动,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参与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最终通过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达到思维的训练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合计两页的较短篇幅,不仅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巨大挑战,容易造成教师重视不够,而且课时安排上也难以保证师生、生生的充分互动,因此综合性学习的目标难以实现。人教版中两次“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不同,其中一次与鄂教版相似,以单元课文为主体开展的,另一次则以独立的单元展开的。单元紧密围绕主题“走进信息世界”,首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作为先行组织者以提供感性认识,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思考大量的课外材料,了解有关信息传递方式的演变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与意义,然后列举了两篇简单的研究报告,使学生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和写法,作为学生初次写研究报告的一个参照。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写研究报告的难度,而且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性运用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大综合的设置为儿童创造了更多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语文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历练。

上一篇:关于应聘发言下一篇:班前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