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教案(共11篇)
1.七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教案 篇一
苏教版7.1探索直线平行线的条件(1)
教学目标:
1理解平移图形中对应点平行且相等性质
2知道平行线间的距离的定义及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均相等 教学重点:
平移图形中对应点平行且相等 教学难点:
平移图形中对应点平行且相等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 P19/做一做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线段A/B/称为线段AB的对应线段 线段A//B//称为线段A/B/的对应线段
昨天我们研究的是对应图形之间的关系,即线段A/B/与其对应线段 AB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来研究各对应点连线间的关系,即线段 AA/与线段BB/之间的关系 2.讲授新课 分别连结对应点A、A/及B、B/,仔细观察线段AA/与BB/ 问:线段AA/与BB/之间是什么关系? 线段AA/与BB/平行且相等
也就是说,线段AB经过平移后,连结两对应点(A、A/与B、B/)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重复上述过程及语句让学生充分感受与理解平移性质的合理性 2 P19/议一议
通过平面图形感受平移的性质
1)四边形A/B/C/D/是由四边形ABCD先向左平移8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的
2)总结:也就是说连结四边形四个对应点的线段互相平行且相等 3)线段AA/与MM/、平行且相等
问:线段MM/与BB/、CC/、DD/、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平行且相等 性质1:图形经过平移后,连结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4 在图8—20中让学生将AB向右平移2格得A//、B//,连结AA//,BB//,此时AA//,BB//在同一直线上 因此性质1应该这样补充:
图形经过平移后,连结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三平行线间的距离 在黑板上演示P20的操作,并画出直线a,b,引导学生观察直线a,b 问:a,b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平行,因为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 作线段AC⊥BC,将C沿BC方向平移BC长得点C/,连结A/C/ 问:A/C/与B/C/ 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垂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问:在平移过程中,AC是否始终垂直与直线a,b 答:是 度量线段AC与线段A/C/的长度,你发现线段AC 与线段A/C/在长度上有什么关系? 答:相等
我们知道点A到直线b的距离就是线段AC的长度,点A/到直线b的距离就是线段A/C/的长度,这两个距离相等,我们将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a,b之间的距离
即: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么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3.巩固应用
在下列关于图形平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方向相同 B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C图形上任意两点连线大小不变 D 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点 4.布置作业
完成巩固案及补充习题
2.七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教案 篇二
一、图形平移、旋转是一种知识
图形平移、旋转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旋转, 掌握平移的方向, 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或在一直线上;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能够按要求做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后的图形, 利用平移、旋转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等等。简单地说, 就是让学生明白在图形平移、旋转的情况下, 哪些性质变了, 哪些性质没变。
例1:如图, 已知△ABC的面积为3, 且AB=AC, 现将△ABC沿CA方向平移CA长度, 得到△EFA。
(1) 求△ABC所扫过的图形的面积;
(2) 判断AF与BE位置关系。
简析:要求△ABC所扫过的图形的面积, 首先要知道求△ABC所扫过的图形是什么几何图形。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 △ABC所扫过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易得△ABC所扫过的图形的面积为6;AF与BE位置关系为垂直。
二、图形平移、旋转是一种方法
图形平移、旋转也可以应用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通过图形平移、旋转构造新图形, 使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晰, 有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
例2:O为正△ABC内一点, OA=3, OC=5, 则∠AOB=____________。
简解:将△ABC以点B为旋转中心,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 得到△BPC, 点A旋转到点C的位置, 此时△BPO是正三角形, PC=3, OP=4, OC=5, △OPC是直角三角形, ∠OPC=90°, 所以∠BPC=150°, 则∠AOB=150°。
评析: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BPC是通过旋转构造出来的, 这种构造很巧妙, 把原来分散的条件通过旋转集中在一起, 大大降低了解题的难度。由此可见, 图形平移、旋转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方法, 一种工具。
三、图形平移、旋转是一种思想
图形平移、旋转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图形的旋转, 将分散的元素集中在一起, 便于发现和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就是化归转化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3:阅读下面材料:在梯形ABCD中, AD∥BC, 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若梯形ABCD的面积为1, 试求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的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条件, 过点D作AC平行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得到的△BDE即是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的三角形, 易得三角形的面积是1。
解决问题:如图, △ABC的三条中线分别为AD、BE、CF, 利用上述方法画出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的一个三角形;当△ABC的面积为1, 求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的三角形的面积。
简析:过点C作CG∥BE, 交ED的延长线于点G, 连结GF, 得到△CFG即是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的三角形, 易得三角形的面积是3/4。
四、图形平移、旋转是一种经验
图形平移、旋转虽然是一种知识、一种方法、一种思想, 但很难被学生掌握, 只有通过反复实践、运用, 才能成为一种经验, 才能被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于数学解题之中, 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 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4:如图, 分别以锐角△ABC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BCFG、CAIJ, 点O1、O2、O3分别是它们的中心, 试探索线段O1O3与AO2之间的关系。
评析:对于O1O3这个结论, 学生通过相似很容易得到, 但对于O1O2⊥AO2这个结论, 不通过图形的旋转来解决的话, 有较大的难度。
对于学生而言, 只有具备充分的图形平移、旋转的数学体验和经验, 才能有意识地运用图形平移、旋转这种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平面几何中的问题。
总而言之, 在教学图形平移、旋转内容时, 要切实让学生把握四点要求:一要充分理解在图形平移、旋转的情况下, 几何元素中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二要懂得图形平移、旋转是一种方法, 是解决几何问题是可以运用的利器;三是要把这一理论和方法上升为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四要形成一种经验, 并养成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以便能灵活地解决好类似的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立彬, 陈秀娥.浅谈运动变化思想的渗透[J].中学教研 (数学版) , 2000 (8)
3.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可以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会判断一个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能准确识别棱柱与棱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察实物及欣赏图片:
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立体图形
【类型一】 从实物图中抽象立体图形的认识
例1 观察下列实物模型,其形状是圆柱体的是( )
解析:圆柱的上下底面都是圆,所以正确的是D.
方法总结:结合实物,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
【类型二】 立体图形的名称与分类
例2 如图所示为8个立体图形.
其中,是柱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锥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球的序号为________.
解析:分别根据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可得结论,柱体为①②⑤⑦⑧,锥体为④⑥,球为③,故填①②⑤⑦⑧;④⑥;③.
方法总结:正确理解立体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探究点二:平面图形的认识
【类型一】平面图形的识别
例3 有下列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立方体,⑤圆锥,⑥圆柱,⑦圆,⑧球体,其中平面图形的个数为(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解析:根据平面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判断①②③⑦是平面图形.故选B.
方法总结:区分平面图形要记住平面图形的特征,即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类型二】 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
例4 如图所示,各标志的图形主要由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组成?
解:(1)由5个图形组成;
(2)由2个正方形和1个长方形组成;
(3)由3个四边形组成.
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图形的形状和名称.
三、板书设计
1.立体图形
特征: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
2.平面图形
特征: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教学反思
本节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
第2课时 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简单几何体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简单组合体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或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题西林壁》
苏东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描绘出诗人面对庐山看到的两幅不同的画面,你能用简洁的图形把它们形象的勾勒出来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类型一】 判断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
例1 沿圆柱体上底面直径截去一部分后的物体如图所示,它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
解析:从上面看依然可得到两个半圆的组合图形.故选D.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在解题时要注意,看不见的线画成虚线,看得见的线画成实线.
【类型二】 画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
例2 如图所示,由五个小立方体构成的立体图形,请你分别画出从它的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看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解析:从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从左往右有三列,分别有1,1,2个小正方形;从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从左往右有两列,分别有2,1个小正方形;从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从左往右有三列,分别有2,1,1个小正方形.
解:如图所示:
4.七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教案 篇四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威海文登市实验小学 潘燕燕 威海文登市大众完小 戴淑玲
教学内容:教材18~23页,图形的平移。教学目标:
1.通过移一移、画一画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
2.在操作活动中,明确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连续平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幅图,请大家欣赏,想看吗? 生:想看!(屏幕出示。)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生:这幅图是由5个同样的小图案组成的。师:你很善于观察,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这幅图可以由一个小图案变化得来。师:怎样由一个小图案变化得到呢? 生:我觉得可以平移得到。
师:你不仅会观察,而且还特别善于思考。这个图形是怎样平移得到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图形的平移。(板书:图形的平移)
【评析:课一开始,教师开门见山地提供给学生一幅由平移得到的图案,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的特点,引发学生的想象,并通过问题“这个图形到底是怎样平移得到的”,将学生带入对新知的探索中。】
2.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尝试平移图形。①独立尝试。
师:大家想不想试着平移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呢?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生:想!
师:在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这样一张学具纸和一个这样的小图案,请大家先想一想,再试着移一移,并把你的平移过程填在记录单上。(学生独立尝试。)
②同桌交流。
师:有想法了吗?来,把你是怎样平移的,和同桌交流一下。③集体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做法和大家来分享一下?
生1:我先把这个图案向右平移2格,这样就得到第2个图案,然后把这个图案向右平移2格,得到第3个图案…
师:他的平移方法,大家听明白了吗?嗯,他不仅说清了平移的方向,而且还说出了平移的格数。对于他的做法,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2:你怎么知道平移了2格呢?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师: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是啊,从哪儿看出这个图案是先向右平移了2格呢? 生:我是看图案上面的这个点,移到这里,再移到这里。(学生指图说图案上面的点的移动过程。)生:也可以看图案下面的这个点,它向右移了2格,所以知道图案向右平移了2格。生:我是看这条边(指图案左面的边),l格、2格,图案平移到这里。
师:那看来只要是找准一个点,并且找到它移动之后对应的位置,数一数这个点到对应点之间是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课件出示。)
④回顾梳理。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通过把这个小图案不断地平移得到了这个图案。回想一下刚才平移的过程,想一想,所用的方法和以前平移时的方法一样吗?
生:一样。
师:那平移图形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生:要先确定向哪个方向平移。
师:就是要确定平移的方向。(板书:平移方向)生:平移时要数对移动的格数。师:怎样正确数出移动了几个格呢? 生:我们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就行了。生:也可以抓住一条线来数。
师:大家特别善于总结。要知道图形平移了几格,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平移了几格,就可以知道图形平移了几格;二是抓住一条线来数。
⑤随机练习。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师:大家要掌握这两种基本的方法。以后遇到再难的图形平移问题能不能解决? 生:能!师:来,试一试。
小鹅先向______平移了______格,再向______平移了______格。小车先向______平移了______格,再向______平移了______格。(学生独立完成。)师:谁来说说你的答案?
生:小鹅先向左平移了7格,再向上平移了6格。师:你们是怎么数出小鹅平移了多少格的呢?(同桌互相交流。)
师:除了这样平移外,小鹅还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的位置? 生:小鹅先向上平移6格,再向左平移7格。师:小车呢?同桌交流。
【评析:数学本身就是由探索而生成的世界,“探”是学数学的法宝。本环节中,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卓有成效。探索学习过程中没有动不动就多人合作,而是扎实地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索,每人都有自己探究的成果,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真正的提高。不仅如此,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发现本课所学的图形平移的方法和以前一样,从而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知识前后的内在联系。】
(2)尝试画平移过程。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师:通过同学们的表现,我发现咱们大家对图形的平移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更难一点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课件出示:把梯形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4格。)
师:如果要把平移的过程画在方格纸上,你准备怎样画?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师:有想法了吗?在作业纸上试试看。(学生独立完成。)②自主尝试,集体交流。
师:画好了吗?哪位小老师愿意来交流一下你的画法?
生l:我先描出这个图形的4个点,然后把每个点都向右平移3格,再用线连起来。师:能指着屏幕具体说说你是怎样向右平移3格吗?
生:把这4个点分别向右平移3格,找到平移后的位置,再连线。生:应该用虚线连。师:为什么?
生:因为后面还需要接着向下平移。
师:你的意思是说,这个图形的平移运动还没有完全进行完毕,是吗?
师:也就是说,这个图形到了一个中转站,稍微休息一下,这个地方还不是目的地,我们要在这里留下它的痕迹,所以用虚线?
生:对。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师:不错,同学们考虑问题很全面,不仅考虑到眼前,还考虑到后面还有一步。(竖大拇指。)师:第二步平移,谁来交流你的做法?
生:按照第一步的方法,将这4个点分别向下平移4格,找到对应的点,连线。师:这个图形用什么线连呢?为什么? 生:实线。到达目的地了。
小结:为了能看清平移的情况,用虚线表示平移前的图形,用实线表示平移后的图形。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
师:谁的方法和他一样?还有不同方法吗?
生:我先描出这个图形的4条边,然后把每条边都向右平移了3个格。师:这样移可以吗?能移给同学们看看吗?(学生回答略。)
【评析:本环节的学习,是学生认知上的再一次飞跃,没有了实物的操作,学生需要在头脑中想象移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动后的图形的位置,并且将图形画出来,这个过程是学生进一步进行抽象思维的过程,而在这个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悟平移的方法。】
3.巩固练习,深化提升。
(1)出租车A要调度到B和C的位置,你能做到吗?
师: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学生回答略。)
(2)按要求画一画:将三角形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左平移3格,画出平移的过程。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画法?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回答略。)(3)拓展。
师:其实平移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些基本图形沿一定的方向平移得到的。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例如:
你能说一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怎样平移得到的吗?(学生回答略。)
师:在生活中,你还看过哪些图案也是用平移的方法得到的?
师:从古至今,人们运用平移的知识设计出了很多新颖美丽的图案来美化我们的生活,请看(课件出示),平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神奇与美丽。
【评析:两道练习,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有效复习,再次巩固平移的方法;最后的拓展,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创造的美。】
4.课堂总结,归纳方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让我们跟随大屏幕,一起静静回顾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吧。(课件)同学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美,需要我们用明亮的双眼去发现;生活中处处需要美,等待我们用灵巧的双手去创造。
课后,请大家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为学校的宣传栏设计一个精美的图案,下节课我们展示交流,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评析:“观察——操作——验证——总结”,让学生建立探索过程的数学思维方式贯穿始终,是整节课的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5.图形的平移教案 篇五
二年级 居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了解平移的特征。
2、学生会判断几个图形是否可以通过平移重合,并会动手平移。
3、会利用平移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4、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了解平移的特征,会判断几个图形是否可以通过平移得到。
教学准备:小房子的模型,迷宫图,白纸每个同学一张(师)玩具小车模型,橙色荧光笔,橡皮(生)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看过爸爸去哪儿?(播放课件第二页)生:有。
师:那你想不想像他们一样单独和爸爸一起出去玩呢?今天,小明也决定和爸爸一起出去玩。(播放课件第三页)小明问爸爸:“爸爸,我们去哪里啊?”爸爸回答:“你想不想去游乐园玩啊?”于是,爸爸就带他去游乐园玩。欢迎来到游乐园!(播放主题图的视频)师:游乐园里真热闹啊!有各种各样有趣又惊险刺激的游戏,你最喜欢玩哪种游戏呢?
生:(大概请四五个同学回答,速度要快,学生应该会涉及到关于旋转的游戏)
师:小朋友们想玩的游戏各不一样,小明告诉爸爸,他比较想玩这几个游戏,分别是小朋友们都爱的滑滑梯、小火车、缆车、以及观光梯。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形的运动并且利用上学期老师教大家的变身法一起来玩玩,好吗?请你记得感受一下你是什么感觉的(播放这几个项目的动画)
师:我们刚才跟着小明一起玩的这几个项目,(出示课件“平移的四项运动”都是在运动的,像他们这样的运动我们称之为平移。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就是图形的平移。(揭示课题,并在黑板板书课题)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像观光梯(出示课件)这样的运动我们称之为平移,那下面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课件出示问题及要求)
四人小组讨论(2分钟)小组汇报(5分钟)
(问题1选两个小组,然后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问题2选两个小组,学生可能用手指横着移动,或者竖着移动来表示,也可能拿着文具横向或纵向移动。)
师:大家都模仿的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在移动时路线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可能会说沿着直线运动)
师:很好,所以我们知道,平移一定是沿着直线运动。图形的平移也是一样的,必须沿着直线移动,否则不叫平移(板书:沿着直线运动)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平移。请你拿出一块橡皮,跟着老师一起,先将它向左平移,再向右平移。记住,一定要沿着直线移动哦!(活动时间1分钟)师:图形的平移除了必须沿着直线移动还有其它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请看老师这里的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呢?请四人小组一起移一移,动手之前老师有以下两点提示。(讲述两点提示)(小组活动时间2分钟)小组汇报
师:老师想请两个小组的同学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小组请你判断出哪几座房子可以相互重合,并说说为什么。第二个小组来动手移一移,展示一下你的平移路线。
(小组汇报时引导学生指出因为房子的大小、方向发生了改变,因此不论怎么平移都不能重合。板书:平移时图形的大小、方向不会发生改变、只是位置发生改变。同时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再次提醒学生平移时可以上下移动、左右移动也可以斜着移动,但必须保证是沿着直线移动的。平移时也不一定要一次成功,也可以通过几次平移得到。)(课件出示今天的重点图示)(以上内容在20分钟内完成)
师:小明玩过了这些游戏之后,告诉爸爸,他还想去玩飓风车和旋转小飞机。可爸爸说你必须闯关成功才可以继续玩哦。我们一起来闯关吧!(第一关中,强调平移是沿着直线运动)
师:欢迎来到第二关,请读题。(学生齐读题)请你拿出荧光笔,把能与红色小鱼重合的小鱼涂上颜色。
(解决完后,老师讲解,总结方法:1 先观察图形的大小、方向,如果大小、方向不变再动动移一移。2 观察之后,可利用变身法。)(解决第三关时,先让学生自己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次强调方法。)
师:第四关,跟我们前两关有不同的地方哦,请认真观察,独立解决,将平移拼成的图形圈出来。
(强调:当图形由几部分组成时,只需要将这几部分分别平移即可。)师:前面几关,我们都是在判断,下面我们自己动手来平移并画一画,一起动动手。请拿出你的小车模型,画一排小汽车。
(画完之后,拿几位学生的作品投影,学生可能出现不画在一条直线上,大小、方向不一样的情况。此时,可再次强调平移时一定要注意沿着直线运动,并且大小、方向不发生改变,只是位置改变。)师:利用平移,我们得到了好多我们喜爱的小车,我们在美术中也可以用到平移的。下面我们来欣赏几位同学的作品吧。(播放作品)你也可以用老师发给你们的白纸利用平移来创造一副作品!(拿出白纸展示)
师:下面游戏时间到,迷宫寻宝。(迷宫路线全部是直线,要求在迷宫走动时必须是平移。在迷宫不同的地方设立号码,不同号码对应不同的奖品,让学生动手移一移。)
师:欢乐的时间快结束了,小明的爸爸说因为大家闯关成功了,明天我们可以再一起玩更刺激的游戏吧。那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根据板书请1—2个同学起来回答)
6.七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教案 篇六
五星乡一中 王金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设计图案等活动,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并理解平移的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及审美能力。(3)情感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思想的变换,增强审美意识。
●重点:平移的概念及性质。●难点:探索平移的性质。
●教学准备:半透明纸 , 画图工具。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观看动画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动画,思考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活动1:学生讨论)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P27-29,完成以下问题(1)上面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上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样绘制的?(3)请你举一些生活中的平移例子。
(4)什么样的变化才算平移?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 如:
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平移特征,回答下面问题:
1、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
2、经过平移,每一组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________.归纳
(活动3:分组讨论)
平移:(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3)连接各组对应 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简单归纳为两点:1。平移的方向.2..平移的距离
1、例1(1)如图,图中哪条线段可以由线段b经过平移得到?如何进行平移?
AacbdBCP
(2)如图,在网格中有△ABC,将点A平移到点P,画出△ABC平移后的图形.
①将点A向___平移__格,再向__平移__格,得点P;②点B,C与点A平移的一样,得到B C;
′
′③连接
得到 △ABC平移后的三角形
.2、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平移
分析:平移的方向是A A′,平移的距离是线段A A′.解:(与学生一起完成)如上右图,连接A A′,过点B作A A′的平行线L,在L上截取BB′= A A′,则点B′就是点B的对应点。类似地,你能作出点C的对应点C′,并进一步得到平移后的 三角形A′B′C′。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1、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A 位置
B 大小
C 形状
D 位置、大小和形状
2、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A平行
B 相等
C平行且相等
D 既不平行,又不相等
3、经过平移,图形上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
B 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D 无法确定
4、教材第33页: 2,4.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如图,△ABC平移后得到了△A'B'C',其中点C的对应点是点C',已经标明,请你将点B'、点A'在图中标出来,并画出△A'B'C';若AB边上的中点为M,请你再标出点M的对应点M'.
六、课堂小结、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厚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外线段平行且相等。
3、决定平移的条件;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4、平移的基本性质。
七、作业
7.七数下图形的平移教案教学设 篇七
贾湾中心学校教师李金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图形平移变换的方向和距离,掌握图形平移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识别.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欣赏认识图形平移的存在,理解图形平移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识图意识,感受变换的应用价值以及审美观.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移是由移动方向和距离所决定. 难点:找到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过程
一、用幻灯或挂图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投影1 课本P28导图学生观察图形.
让学生仔细观察下面美丽的图案,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能否根据图中的一部分绘制整个案?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展示投影片中的图案是由哪一个基本型得到的?
二、探索新知
2.观察课本P28图(感性认识平移现象)学生观察图形.(1)课件屏幕显示相邻的两个雪人问题:
①雪人的形状、大小、位置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②雪人的鼻尖B是怎样运动的?它运动到了什么位置?帽顶呢?指出:如 A与A’.B与B,C与C’称为对应点
③连接几组对应点,观察得到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④再连接一些其他对应点的线段,它们是否仍有前面的关系?
(2)归纳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平移的定义: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变换简称平移特征: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2)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
3.新知理解:投影出示练习题,学生观察图案是否是平移? 4.出示投影3 课本P29图15.1.2 学生观察图形. 教师问:图案中是由哪些基本图形通过什么运动形式而得到的?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了什么距离?演示实例:在桌面将书、盒子移动 学生互相交流并形成如下共识.小结。
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它都可以看成是某一基本的平面图形沿着一定方向移动而产生的结果。(1)平移:(平行移动)。
(2)物体(图形)上各点的平行移动方向,就是这个图形的平移方向,•图形各点平行移动的距离,就是这个图形的平移距离.
5课本29页例题教学,学生观察图形.
出示投影4 课本P29图5.4 4(具体探索图形平移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及找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
教师问:我们学过画平行线用三角板和直尺如何操作的?这种运动形式是什么?(平行移动,也就是平移。)这里的AB与A′B′位置关系怎样?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问:△ABC沿BB′方向平移到△A′B′C′,你知道线段CA的中点M•平移到什么地方去吗?BC上的点N平移到什么地方去了吗? 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加以小结:
板书:(1)平移定义:将物体(图形)所有点沿同一方向移动相同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平移的两要素: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学生在互相交流后形成共识:
1.抽学生板演平移三角形的作图,强调方向与距离。2.其余学生练习本上画,老师检查。
(1)△ABC沿着直尺PQ平移到△A′B′C′,这里的A与A′,B与B′,C与C′是对应点,线段AB与A′B′,AC与A′C′,BC与B′C′是对应线段,∠A与∠A′,∠ABC•与∠A′B′C′,∠BAC与∠B′A′C′是对应角,发现对应线段是平行的,也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如BC和B′C′,画AB的平行线A′B′就是平移的一个例证.
(2)△ABC的平移方向,就是点B到B′的方向;也可以说由A到A′的方向;•也可以说由C到C′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就是线段BB′的长度;也可以说是线段AA′或CC′的长度.(2)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将一个物体(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表明“物体(图形)上每个点”都沿着同一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下列运动形式不是平移的是(). ①农村中的辘轳上水桷的升降. ②电梯上的人的升降.
③小火车在平直的铁轨上运动. ④游乐场中的钟表的指针的运动.
⑤奥运五环旗图案(在不考虑颜色前提下)形成过程. ⑥电风扇的转动.
A.①②
B.③④
C.④⑥
D.③⑤
四、小结
(1)平移定义:将物体(图形)所有点沿同一方向移动相同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找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五、作业布置
课本P71习题15.1第1,2题.
板书设计:
图形的平移
1、平移定义:将物体(图形)所有点沿同一方向移动相同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的两要素:移动方向(语言描述)例:由点B到点B1的方向 移动距离例:例:三角形的平移
2、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六、教学反思
8.七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从大量直观的生活例子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及平移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几何问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已经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只是没有很清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一、走进生活,准确建模。
1、重现生活,感知特点。
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上面几种物体,它们是怎么运动的?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缆车滑行和国旗徐徐上升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平移”,像直升飞机螺旋桨和风车迎风旋转这样的运动,叫“旋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运动(板书课题)。
这样,我将数学学习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2、感受生活,发现特征。
接着,我顺势利导通过多媒体再现一组与生活有关的画面。(演示课件)
师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这些物体的运动,是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呢?”
通过勾连学生的生活实际判断数学现象,他们对平移和旋转运动准确建模就相对容易了。
3、体验实践,领悟特征。
课程标准并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只要求学生能紧密联系生活去感知、体验、辨别。因此我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做一做、演一演的环节,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感知和表述这两种运动的特点。(放录象解说)。
师提问:“同学们,大家一起动起来,用你喜欢的动作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运动吧。”
孩子们在做一做、演一演的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到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平移是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旋转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点或一条轴转动。这也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4、探究生活,拓展延伸。
课程标准倡导数学学习回归儿童的生活,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当孩子们对这两种运动特征有了深刻的体验时,我再次引领学生回到生活中。
找出许多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这正体现了课程标准“在生活中找数学,为生活学数学的基本理念。”
二、创清激趣,自主探究。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的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的情境教学活动突破难点。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利用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通过数一数、移一移,感受船上的小鸟向左平移几格,船就向左平移几格。从而概括出:看一个图形移动几格,只需看图上的某一点移动的格数就行了。
2、观察想象,拓展思路。
通过一道有趣的题目让孩子们体会物体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现象,拓宽思路。
3、水到渠成,学会画图。
学生掌握了数图形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能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也就迎韧而解了。
通过交流,学生归纳出合理的画图步骤:先将平行四边行的四个顶点分别向上平移三格,描上点,再将平移后的四点用直尺依次连起来。
三、创造奇迹,应用生活。
9.初二数学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测试题 篇九
1、钟表的秒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秒.20秒内,秒针旋转的角度是.
2、下列图形中,不能由图形M经过一次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是.
3、经过平移,△ABC的边AB移到了EF,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4、在右图中作出“三角旗”绕O点
5、按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案.
6、图3是两张全等的图案,它们完全重合地叠放在一起,按住下面的图案不动,将上面图案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少旋转度角后,两张图案构成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7、如图1,ΔABC和Δ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和∠ADE都是直角,点C在AE上,ΔABC绕着A点经过逆时针旋转后能够与ΔADE重合得到图1,再将图1作为“基本图形”绕着A点经过逆时针连续旋转得到图2.两次旋转的角度分别为().
图1图2
(A)45°,90°(B)90°,45°(C)60°,30°(D)30°,60°
8、如图,当半径为30cm的转动轮转过120角时,传送带上的物体A平移的距离为cm。
9、平移方格纸中的图形,使A点平移到A′
点处,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写上一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解:
10、阅读下面材料:
如图(1),把△ABC沿直线BC平行移动线段BC的`长度,可以变到△DEC的位置;
如图(2),以BC为轴,把△ABC翻折180o,可以变到△DBC的位置;
如图(3),以点A为中心,把△ABC旋转180o,可以变到△AED的位置.
像这样,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按平行移动、翻折、旋转等方法变成的.这种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三角形的全等变换.
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下图(3)中,可以通过平行移动、翻折、旋转中的哪一种方法怎样变化,使△ABE变到△ADF的位置;
②指图中线段BE与DF之间的关系,为什么?
11、已知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EFG有一个公共点A,点G、E分别在线段AD、AB上.
(1)如图1,连结DF、BF,若将正方形AEFG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判断命题:“在旋转的过程中线段DF与BF的长始终相等.”是否正确,若正确请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举反例说明;
10.七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教案 篇十
一. 教学内容极其解析
(一)内容
初中几何教学分为三个板块: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其中后两个板块围绕第一板块,为图形性质的研究提供手段和方法.本章是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章,本章共安排了4小节和2个选学内容.本章教学内容是初等几何学中最基本的一些知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都以其所具有的各种空间形式存在于我们周围,学习有关图形与几何知识就是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现实空间,并把有关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和工作中.
本章介绍了图形与几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图形.基本概念包括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体、面、线、点等,要在本章中从现实具象的物体中抽象、归纳出来,本章研究的图形主要是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等等.本章的学习对学生后续几何知识的学习影响深远. 第一节的内容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各种物体,指出物体具有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几何特征,并从熟悉的长方体纸盒开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物体的外形抽象概括出长方体、长方形、线和点等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二)解析
第一节的内容看似简单,实则有很深远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几何研究什么?初中几何研究什么?初中几何怎么研究?”这些问题. 首先,小学学习的图形,只要求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这些简单图形,只要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对几何究竟研究什么内容,没有整体的认识.
其次,小学阶段对图形的学习要求只停留在观察、操作、认识和辨认的层次,而这节课要完成从物体到模型再到几何图形的抽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度.
再者,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进行深一步的思考,从而对初中阶段研究平面图形有初步的认识和认同. 二. 教学目标极其解析
(一)内容
学生通过对实物图片的欣赏和生活中物体的观察,抽象出几何图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学生经历对几何图形的分类过程,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区别,对几何图形的抽象有进一步的认识,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学生经历折纸和摸几何体的数学实验,利用不同的感官,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进行再认识;通过小组合作,描述几何体的活动,激发几何兴趣,培养几何语言,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二)解析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为: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线和点等.这是课标要求的知识目标,这节课承载的目标绝不止于此.
1.抽象对学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现实空间中的各种物体都有它特有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从现实物体中观察,抽象,能激发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2.对抽象后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需要学生对几何图形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区别它们的不同点,然后制定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这是认识几何图形后自然生成的步骤,也是为了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分类的思考,是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图形世界的开端.
3.正确掌握几何语言是学好几何知识的必备条件,几何图形是“图形与几何”的研究对象,一般按照“实物——模型——几何图形——文字表示——符号表示”的顺序进行.其中图形是实物和模型中第一次抽象后的产物,也是形象、直观的语言,文字语言是对图形的描述和解释,符号语言是对文字语言的简化.通过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分析,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发现它们的联系,发展空间的观念,另一方面培养和训练几何语言,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建立语言表达的基本方式. 三.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1. 欣赏实物图片,聚焦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多姿多彩,比如上海外滩,北京天坛,城市雕塑,高速公路,剪纸艺术,五星红旗,它们都以自己的姿态存在于我们的世界里.观察图片中各种各样的物体,你看到了哪些图形? 师:在生活中和我们今天的现场,还能找到哪些熟悉的图形,请你举例.
2. 观察长方体模型,抽象长方体、长方形、线和点,形成几何图形的概念.
师:同学举例说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长方体的形象,那么请同学们在学具袋中,不用眼睛看,摸出一个长方体的模型.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你对长方体有什么认识?
3. 认识棱柱和棱锥(视学生举例情况定).
师:在几何图形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请大家看看(出示小熊饼干包装),你对这个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有什么认识.
师:再请大家看看另一位新朋友(出示金字塔型包装),你对这个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有什么认识.
4. 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师:请将刚刚大家列举出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分类的结果和分类的依据. 师:你说说看什么立体的,什么是平面的? 【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是初中几何的开篇之课,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空间中各种各样的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形式,在几何研究中,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几何的研究对象正是从生活的空间中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学生在小学已经有了辨认简单几何图形的经验,已经认识了球、圆锥、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圆、正方形等等图形,本节课要在小学的基础上,一方面唤醒学生的认知,另一方面在小学的基础上在此将几何图形进行抽象.
这一环节从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开始,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观察图片,让学生将眼光聚焦到数学上来,认识到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才是数学应该关注的内容;第二层次观察图片,是辨认图形的名称,并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并能说出物体的外形对应的图形. 这样设计的用意是让学生的活动意图更加单一,先聚焦数学,再聚焦抽象,活动的目的明确了,学生活动的收获才会更加丰富,这一环节中,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肯定还不是那么的明确,还是在小学辨认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回忆,这一环节我们可以称为学生对图形的第一次抽象,大部分学生应该停留在“模型即图形”的层面.
第二环节是观察长方体,鼓励学生从整体和局部分别观察长方体,分别抽象出长方形、线和点.单独设计这一活动是因为延续上一个环节,学生在“模糊抽象”的基础上,对单一熟悉的长方体进行抽象,认识几何图形,也是因为对于点和线的抽象,学生小学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意识,对于图形的抽象,到多边形后无法再进行下去,所以在这里帮助学生理解一下,便于后面活动的进行.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形成几何图形的概念.
第三环节是认识棱柱和棱锥,对于这两个图形,小学没有介绍,学生即使有这样物体的形状的认识,也不知道名称,这里通过学生的观察,或类比长方体的认识过程,或类比圆柱和圆锥,得到棱柱和棱锥的外形特征,告知学生图形名称,从而完善初中简单几何体的认识. 第四环节是对几何体的分类,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并对它们的区别有不同方式的解释和理解.这一环节是学生对抽象出的几何图形的再次认识,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表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这里的难点在于表达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需要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这两者的不同,学生的表达可能是含糊的,生活化的,教师需要逐渐的完善. 活动二
1. 折叠棱锥和棱柱.
师:我们关注到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接下来请大家观察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纸片,动手折叠一下,你得到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2. 观察棱锥和棱柱,描述棱柱和棱锥.
师:我们发现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围成一个立体图形,请大家观察我们折成的三棱柱,说说三棱柱的表面包含哪些图形呢?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关系又如何呢?
师:我们看出,有些立体图形的表面包含着一些平面图形.反过来,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平面图形来描述立体图形,请你观察手中的模型,描述四棱锥,跟同桌交流一下.
师:通过刚刚的活动,请你谈谈你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
棱柱、棱锥是常见的立体图形,小学对它们没有认识,在活动一中,进行了对棱柱和棱锥的第一次认识,但学生对它们的特征认识不是非常的充分,也不是活动一的重点,所以在活动二中,设计了对棱柱和棱锥的第二次认识.设计一个折叠的活动,并对折叠成的棱柱和棱锥进行观察,活动的目的有两个,第一,通过唤醒小学折叠正方形回忆,让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有初步的感受,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中发展空间观念;第二,观察棱柱和棱锥,对立体图形表面、截面中包含的平面图形进行描述,逐步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反过来,会用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来描述立体图形. 活动三
1. 摸出指定的几何体(集体活动);
师:请同学拿出布袋,同桌选一位代表,老师说出一个几何体的名称,请你从袋子中摸出它的模型,举起来,相互看一看.(三棱柱、四棱锥)
师:请摸的最快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摸到的.
2. 同桌两位学生合作,一位同学摸一个几何体模型,并描述几何体特征,另一位同学说出几何体名称(分组活动);
师:请同桌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摸几何体模型,并描述它的特征,另一位同学猜猜它的名字,然后交替进行.老师提两个要求,第一,描述几何体的时候,注意使用数学语言,注意有条理的表达;第二,自己选择一个认为你自己描述最准确最好的几何体,准备汇报. 师:我们在描述一个几何体的时候,如果这个几何体的各个面都是平面图形,我们便可以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描述,如果有的表面不仅仅是平面图形,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面的展开图或者截面来描述. 【设计意图】
学生经历了前两个活动后,应该对“实物——模型——图形——语言”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一环节中,学生将综合前面所经历的过程,利用触觉触摸模型,头脑中想象图形,用语言表达图形这样一个过程,对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进行再次完整的认识和巩固.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对棱柱和棱锥的第三次认识,通过触觉,感受它们外形上的特征,完成触觉感知后,在头脑中想象的过程,比前一环节的观察要更高级;第二步骤是学生同桌间进行的活动,完成“摸模型——想图形——说特征”这一完整的过程,活动中学生会再一次认识到棱柱和棱锥,这是第四次认识和前面不同的其它棱柱和棱锥,也完成本节课对棱柱和棱锥的四次认识过程.活动中,学生会摸到不仅仅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模型,如圆柱、圆锥、球等,这时候,学生可能会用展开和折叠的方式来描述,也可能用截面的方式来描述,也可能用仅有的平面来描述,这些都是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 小结与提升
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向别人介绍“中国馆”的外形. 【设计意图】
11.图形的平移(市优质课教案) 篇十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64、65页内容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已有的对平移的认识和经验,通过自主尝试和交流,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2、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和沟通,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有新的收获。
3、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并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尝试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仪,方格纸挂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今天咱们学习的内容是:平移。师:谁来说说你觉得平移是什么?
师:大家谁玩过《植物大战僵尸》?咱们一起来观看一下植物和僵尸的大战吧。(欣赏图片)豌豆射手发射的豌豆弹就是进行的平移运动。
二、尝试活动。
1、(师出示奥特曼的图片):这是谁?发现怪兽后奥特曼怎样平移才能找到怪兽?
师:同学们,今天的知识你们已经学会了一半,大家想不想把知识全学到手?如果考试的话同学们都可以考50分了,满意吗?哦,不满意,要考一百分?同学们真是斗志昂扬啊,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考100分!请同学们和我一起看下面这幅图。
2、师:要想画出平移后的图形需要描出几个点?先描点再画图有什么好处? 师:你想出了办法吗?现在请你和同桌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谁愿意来当小老师给我们讲讲你的研究成果?
师:你太厉害了,老师真心是佩服你啊。谁也研究出来了?同学们都很棒!老师还没讲呢,同学们就自己研究出了,咱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平移的结果吧。师:这三条边在图形中的位置相同,我们就可以说这三条边是相对应的。咱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平移前后的图形有什么关联?
师:我的问题没有难倒大家,可我还有更难的问题要考大家呢,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出示小亭子的图案)
问:这里的小亭子从左上方到右下方,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呢?两人为一组,研究一下吧。
师:怎么样才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谁来讲讲?
3、交流:你是怎样平移的? 方法一: 方法二:
先向下平移4格,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师:刚才我们在平移的时候是怎么做的?谁能来说说?(1)先确定几个关键的点。
(2)将这几个关键的点分别按要求平移到指定的位置,再连成图形。(3)注意:图形的位置平移后,各对应点的连线应该保持平行。学生可能还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鼓励。
4、今天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对我们班刮目相看,老师还布置了一些题目,看同学们学的怎么样。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弄清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达的位置,再描述每幅图平移的过程。
还可以怎样平移?要进一步启发学生说出符合要求的不同的平移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交流操作的过程与方法。
3、在钉子板上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在把它进行平移。
四、欣赏生活中的平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五、总结质疑。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一下你或你们小组本节课的表现。
板书设计:
图形的平移
平移的方法:
(1)先确定几个关键的点。
(2)将这几个关键的点分别按要求平移到指定的位置,再连成图形。(3)注意:图形的位置平移后,各对应点的连线应该保持平行。
《图 形 的平移》
教 学 设 计
【七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教案】推荐阅读:
数学《图形的平移》教学反思06-24
数学之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教学方案06-23
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面积》教案07-25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06-11
五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10-17
二年级数学平移训练题10-17
七年级数学讲课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