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德育的现状(9篇)
1.农村德育的现状 篇一
农村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这是发生在办公室的一件事。那次我刚上完课走进办公室,就听见一个气愤的声“你为什么要动手打他?”赵老师很生气地问道。
她对面站着一个叫邓坤的男孩,用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对赵老师说:“他把我的书弄到地上了。”对于这个孩子,赵老师不过头痛得很!没有一天不给她惹祸,没有哪一节课是认真的,没有哪一个同学敢惹他。而他却又是屡教不改!“那你就应该打他吗?是谁教你 打人的?”赵老师都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他了。谁知邓坤理直气壮的说:“我爷爷说的别人先惹到我,我就能够打他!”“你爷爷真的是这样教你的吗?”邓坤点了点头。他的回答却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当前,我们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现状如何?“像这样的家庭德育现象多吗?”带着诸多的困惑和思考,通过广泛的了解和调查,我认为:当前,农村小学家庭德育现状真的不容乐观。
现状分析:
家庭德育的概念、重要性及必要性都缺乏相对应的理解。结合 主观与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严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占一半以上家庭都存有“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我们的绝大部分家长最注重 的是孩子的在校考试成绩,得个高分是理所当然,考个不及格或是名 次不理想,回家后或打或骂是少不了的,以冷静的态度分 析原因或给孩子以鼓励的却是少数。很多家长还说:“只要娃儿学习成绩好,我 们当家长的就高兴。”在他们看来,孩子的智力远远比品德更重要。
守儿童越来越多,把孩子撂在家让老一辈带,隔代教育也 越来越明显。爷爷奶奶那一辈的观点、思维、世界观、价值观,文化品味也都不一样了,他们教育孙子的方法也不一定准确。就拿上面这个例子来吧,邓坤的恶劣行为几乎是直接教的,后来与他爷爷的交流中,我才知道他爷爷是那么的不讲理,满口的脏话,满肚子的不懂 道理。明明是自己的孙子错了,还说是准确的,甚至反过来说是老师的不对,没有好好的教育他的孩子。临走时还放下话:谁敢碰我的孙子,哼!我不会饶过他的……他走了,老师们还目瞪口呆,惊叹:这难道就是中国的家庭吗?这难道就是中国的教育吗?这难道不让人们感到忧虑,不为祖国的未来感到担忧吗?
3、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树立准确人生观的负面影响。
有的因为教育的不一致性,很大水准上造成了学生的“双重人格”。如有的学生在学校讲普通话,走出校门讲下流话;对老师的要求往往表现为人前能做到,人后做不到,在校内 班内能做到,在家里做不到,等等。其次,表现在家长行为与学校教育的冲突。还有一些家长“封 建家长制”的意识仍然十分严重,他们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只知道“棍棒底下出孝子”。或有知道此理的,却不愿为了教育孩子,而摒除自身的一些对孩子影响不好的不良习惯,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 样。有的父母对长辈不孝;有的父母平时仪表不端;有的父母背后说三道四;有的父母整天打牌、赌博……家长们的这种种思想和行为显 然严重防碍了家校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二、解决问题的内容与实施 而今,面对农村家庭德育的现状及存有问题,该怎样改变这种现 状,使家庭德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使农村学校的德育有新的突破 呢?在仔细分析,认真研究之后,本人认为能够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
(一)在家庭德育教育上增强指导培训
1、积极举办“家长学校”,转变家长观
家庭德育是家庭教育的根本,而家庭德育质量的提升,家长的认 识提升则是关键。当前,很多城里的学校都设有“家长学校”,我认 为我们农村小学也能够积极利用“家长学校”这个载体,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家长实行必要的家庭德育知识与技能地指导和培训,逐步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点,加深对家庭德育的理解,从而提升家庭德育质量。
2、积极发挥学校作用,提升家长对家庭德育的理解 做好家庭德育教育宣传工作,协助家长了解教育信息,树立准确 的“教子观”。作为学校,能够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组织家长交流家庭德育的经验或家庭德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共同交流讨论,寻找恰当的解决办法,从而加深对家庭德育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家庭德育技能。
3、家长应增强学习,善于借鉴 作为家长,我认为也应该更深刻地理解到自己的责任,理解到自己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家长也应该增强家庭教育知识技 能地学习,善于借鉴他人成功家教经验,取长补短,更好的教育好子 女。
1、说服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传授德育知识,提升受教 育者的理
解水平,用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
2、注重引导和管理相结合: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割裂引导 与管理的关系是有违德育教育规律的,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 展开工作。
3、榜样示范及实践锻炼:榜样示范就是通过教育者以自身的、他人的模范事迹影响学生。实践锻炼,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训练德育行为,锻炼德育意志。做到从知开始,到行结束。这种方法对 于培养学生知行结合,言行一致并最终形成稳固的德育行为习惯具有 特殊的意义。
4、展开活动,寓教于乐:活动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手段。通过活 动手段能培养发展学生真正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形成和发展他们的团结协作及集体思想,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我们展开德育活动的总思路是:服务中心,点面结合。如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均围绕某一阶段的德育中心工作,班级活动则结合本班实际展开。当然我们决没有把活动等同于学校德育,更没有用活动代替学校德育的全部工作,活动仅仅学校德育的一种途径、一种手段、一种方法。
5、农村学校要多树立德育榜样。不但仅是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还应都评出“德育之星”,对平常拾金不昧、热爱协助他人、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等学校要给予重奖,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使我们农村学生有身边的模范,有活生生的行为标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一花引来百花开”的作用。
(三)家庭、学校和社会协调合作,齐抓共管 应该增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沟通、协调、合作。
第一,大力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的作用; 第二,通过积极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加校联系卡、家庭教育档案等多种渠道,引导家长学会科学育人,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第三,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心小学生健康成长,增大综合治理力度,净化、优化育人环境。
总来说之,要搞好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相信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拧成一股绳,心往一 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就一定能开创小学德育工作的崭新篇章,也一定能改变农村学校德育的新面貌。
2.农村德育的现状 篇二
关键词:农村,中学,德育
一、目前我国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当今我国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学生德育观念的缺失和学校德育教育的不当。
(一) 学生德育观念的缺失
要开展中学德育教育, 首先必须了解中学生的德育观, 只有如此, 才能有的放矢, 使教育卓有成效。目前中学生的德育观有以下几方面的缺失。
1. 信仰与敬畏
信仰是人类思想的高度凝练, 是人的精神支柱, 若无信仰, 精神便会空虚, 空虚的精神会使人迷失方向。敬畏是人们对自然规律及人类法则的敬重与遵从, 人若无敬畏感, 道德就失去了约束力, 法律也会成为一纸空文。很多学生对大自然、对社会不敬畏, 结果无视道德的存在, 随地吐痰、破坏环境, 对知识、对教师及家长不敬畏, 结果亵渎知识、不思进取、忤逆师长。
2. 理想与志向
胸无大志、追求安逸、贪图享乐是当今很多中学生的心理。志向与理想的高低, 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基本素质的体现。没有远大的志向与理想, 便不会有完美的人格、高尚的道德。
3. 信任与团结
相互信任、彼此团结是当今社会的主流, 也是个人或团体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当今大多数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处境优越, 且父母的溺爱使其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对别人缺乏信任和合作意识, 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二) 学校德育教育的不当
1. 从内容上来说, 德育教育过于抽象, 脱离实际
在目前的中学教学中, 德育教育经常用思想政治课来代替。这就使得中学德育教育只停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这一宏观层面上, 内容过于原则化和理论化, 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没有充分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自身实际相结合, 忽视了中学生的实际需要, 这就使得道德教育过于表面化和形式化。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中学阶段德育教育关键是摒弃抽象空洞而不切实际的内容, 给学生以判断是非的能力。
2. 从方式上来说, 德育教育的途径过于单一
在中学德育教育中, 长期存在着一种畸形发展的现象, 即“形式主义”和“说教”, 其方法和形式十分单一。曾有过这样的报道:某学校开展的献爱心活动, 孩子们为了比赛谁献的次数多, 兴高采烈地把金额大的钱换成了小的。这说明目前的教育方式是简单的、缺乏学生积极能动参与的简单灌输, 没有给孩子们留下发挥自主能动性的空间, 禁锢了学生的思想, 不能不说是学校德育方式的巨大失误。
3. 从定位上来说, 德育教育追逐名利, 实效不足
我国教育界早已喊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 但实施效果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很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未能真正贯彻该精神, 在德育教育方面也采用考分制, 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学校、教师的教育水平, 以分数来评定学生的好坏, 如此一来, 学生的品德就转化成了分数, 分数越高者品德越好, 这是何等的荒诞!在这种导向下, 教学只是追求分数, 学生学习也只是简单的记忆。这样德育教育就成了一种摆设, 根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完善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理性思考
(一) 构建和谐统一的德育教育体系
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 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统一和配合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首先, 作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的学校, 应该在德育教育中起主导地位, 在教学过程当中因地制宜, 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其次, 家庭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农村中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再次, 社会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大环境, 因为社会的和谐能够极大地促进个人的身心成长。因此,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统一的德育教育体系, 是搞好德育教育的根本途径。
(二) 突出德育的层级性
德育教育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层级性的特点, 但是现在农村中学生德育教育缺乏层级性, 且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节, 主要表现在:第一, 德育目标过高, 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忽视了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第二, 德育教育过于政治化, 往往只停留在纯道德层面上, 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对此, 在农村中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 应根据农村实际和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制定德育教育计划, 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使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 真正润泽其身心。
(三) 拓展、创新德育教育的途径
如上所述, 目前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途径过于单一, 难以将德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身体验, 使其在生活中践行。笔者认为, 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途径应当多样化, 把德育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 淡化其“受教育者”的角色, 使其主动去体验德育,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德育教育应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积极让学生融入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增强社会责任感, 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 要搞好德育教育, 必须先了解其现状, 然后根据弊病逐个采取整治措施。对于目前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我们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统一的教育体系, 突出德育教育的层级性, 拓展、创新德育教育的途径。只有如此, 农村中学德育教育才能稳步推进, 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立坤, 《论当代农村中学生德育教育》[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
[2].赵成荣, 《中学教育笔谈》[M], 远方出版社, 2006
[3].王祥,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 《镇江高专学报》, 1995
3.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篇三
一、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影响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全面开展。农村教育投入有限,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多数学校仍是“一张嘴、两支笔、三尺讲台”式的言传身教,教学手段落后大大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农民经济收入少,家长长期外出务工,造成众多留守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靠学校单腿支撑。
2.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认识依然较严重,致使德育工作有投入无产出。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家长、教师、学校乃至社会都未曾改变以分数作为评定学生发展、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质量的观念。学生的学习成绩好,教师就有业绩,学校就有光彩,这些现实的、看得见的东西往往成为趋之若骛的对象;而思想品德和良性道德的教育成绩,总是呈隐性状态存在,其效益短时间很不容易凸显。因而,学校特别在农村中学里,不愿把精力和时间更多地花在德育教育上,致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教学时间要多少有多少,德育时间剩多少是多少”的尴尬被动局面。
3.德育工作方法和内容缺乏创新,难以发挥德育的特有功能。部分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还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状况,未曾研究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德育工作以不突破安全红线、以“不出事”为最高标准,教育内容与生活脱节,很少给学生创设亲身感悟与实际体验的机会,导致原本实践性很强的德育教育,变成了简单的概念灌输和纯粹的道德说教。
4.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不力,使德育教育缺乏后劲。班主任作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工作压力大,待遇低,严重影响了班主任的工作稳定性、积极性。同时,对班主任的校本培训缺乏实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和育人能力还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由于经费缺乏,农村中学很少派班主任参加业务培训、经验交流等,导致德育内容思想僵化,德育队伍断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信念在部分教师中缺乏,还有少数教师道德失范,品行欠佳,学校对师德的评价考核体系不健全,对师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落实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对策
1.与时俱进,转变德育观念,创新德育内容。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念。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教育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中学阶段各年级的具体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教育。
2.齐抓共管,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中学的教育投入,改进教学设备,提高农村学校的现代化水平,实施科学的教学手段,增强德育教学的直观实效性。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创建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构建全方位的德育体系。
3.加强培训,提高德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农村中学德育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高度责任心、相对扎实稳定的德育教师队伍。要加强德育骨干教师、德育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的培养工作,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引导、示范作用,整体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者的水平。
4.因地制宜,开辟多种德育教育基地。面对新形势,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和正确认识社会。因此,必须抓好德育基地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开展活动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经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5.创造条件,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要以人为本,从农村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的思维特征、认知能力,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生活实践。通过演讲、参观、访谈、文艺汇演、家庭劳动等活动,把学生置于必须作出道德选择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用探究、商量、讨论、甚至辩论的方法代替强制的灌输。使学生融情悟理,在明理中认同,在自省中修正,自省与他省相融会,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提高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农村德育的现状 篇四
【摘要】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笔者从近年从事德育教学工作切身体会,农村小学生所处的环境特点与当前农村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现出发进行归纳总结,对农村德育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现状发展
当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受某些社会不良环境环境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了出现诸多问题,少数青少年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歧途,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全社会面临的一项最紧迫的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申时度势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学校的优势,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为中小学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作出应该作的工作。但是在工作中,我们学校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因此面临存在问题和当前的任务,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小学德育的现状
(一)重智轻德,师资配备不合理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课程表上是严格按照省颁课程式计划执行,可现实是教师仍然私自挪课、占用知识技能课,拼命抓主科的教学成绩,完全无专职教师,一位教师要教好几种学科,大部分时间花在主科上,而忽视知识技能课的教学,缺乏一专多能的教师,活动课应付差事,流于形式,大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忽视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二)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健康发展较难
在很多农村,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只有老年和子女,这样孩子的道德品行教育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1)思想品行问题较多.依赖心理较强。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大多采取“物质 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摆阔气,又由于监护人的非凡性,老人过分溺爱孩子,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
(2)人格发育不健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留守儿童的父母夫妇一年才回家一次,通常情况下,孩子不时会感到孤独无助。由于长期的家庭教育缺陷,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关爱。久而久之,对于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都留下一些后遗症。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他们不能同祖辈多方面有效沟通,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暴躁的性格,甚至对祖辈产生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面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在个性特征上,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
(三)社区环境差,不适应新课改
我校地处郊区,社会复杂,没有形成服务完善的社区,课改要求学生课业减负,可农村孩子双休日、节假日没去处,只能在家看电视、玩电脑,家中无电脑的,便到附近的网站上网、游戏,一些不健康的录像、书籍、游戏、网站充斥着色情、暴力等内容,对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产生腐蚀作用。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正确引导孩子,也是导致学生道德品质缺失的重要原因。
(四)2、德育工作机构不健全
要扎实开展德育工作必须有健全的德育工作机构,一是要有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校的德育工作组织与开展,二是要有一只高素质的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三是还应该有健全的少先队组织。但是根据调查了解,在农村学校中这些组织机构不是没有就是形同虚设,具体表现为: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虽然校校设,但是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不能有计划的组织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活动;学校的少先队组织基本不设,少先队大队、中队、小队组织建立不起来,根本发挥不出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没有建立;个别教师素质比较低,不能对学生起到“师表”作用,相反,个别教师的一些不良习惯和思想反而对学生起到了负面影响。
(五)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形成合力
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发生了新的情况。流动人口增加,家长外出务工,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减弱,甚至出现家庭教育真空。一些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办厂,无时间、无精力照顾子女;一些家长素质偏低,对孩子一味溺爱、迁就;还有一些家长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子女的思想品德,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置之不理。村干部选举,用钱拉选票。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有了钱,干啥都不难”。家长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
二、加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1、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只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要靠教师来完成,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首先,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教师热爱学生、爱岗敬业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和行为规范教育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制定完善教师工作考评机制,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其次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要选拔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定期举办班主任培训,组织班主任进行经验交流,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同时要完善班主任考评的制度,加大对班主任的奖惩力度,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强化少先队组织建设,形成一套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小学学生的组织,她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学校少先队组织,要支持少先队的工作,选派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少先队辅导员,聘请热心少先队工作、在社会有较大影响品质高尚的人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举办少先队辅导员培训,把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教师培训主要工作;少先队小干部要实行民主选举、竞争上岗或者定期轮流任职。其次组织少先队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动性,在辅导员的具体指导下有目的的开展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发挥红领巾监督岗作用,建立起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有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完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工作体系
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道德教育仅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要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级教育网络,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农村学生家长素质相对较差的现实,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学生管理和教育方法的培训,帮助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要将家访制度和家长会制度落到实处,及时与家长交流在一定时期内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做好学校与家长的配合和交流,有针对性有目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做好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有利因素教育学生,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活动场所,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创建文明村、文明家庭等具体社会活动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校家庭、社会、家庭对学生教育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四是改革考评办法,形成完善的学生评价机制
5.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加强措施分解 篇五
第一篇
一、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 1.社会环境方面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转型时期,新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这一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网络等大众传媒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传播了黄、赌、毒,以及暴力等负面信息,对小学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又如,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观混乱、贫富悬殊、违法犯罪等负面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农村小学,特别是乡镇学校的周边环境对学校的德育非常不利。例如,一些黑网吧、黑游戏厅等违法对小学生开放,对学生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
2.家庭环境方面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然而现在的家庭环境令人担忧。一是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降低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抗挫能力,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思想。二是隔代抚养,现在农村的青壮年很多选择了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这些“留守儿童”失去了父母的教养和约束,容易产生不良习气。
在线3.德育内容方面
新形势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传统德育教育中非常纯真、单一的思想道德观念,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4.德育模式方面
首先,传统教学中往往采用“填鸭式”教育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僵硬的教学方法,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其次,长期以来小学德育工作主要依靠品德这门课程,缺少同其他教育环节的结合,教育效果不理想。评价制度方面。长期以来,包括品德这门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分数成绩上面,缺少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评价。另外,在学校和教师的考核中,主要考查成绩和升学率,德育部分占的比例较小,并且比较随意。
二、加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 1.社会环境方面
一方面,学校应采取措施,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的能力,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加以抵制,对网络、电视等进行合理有度的使用。另一方面,学校应配合相关部门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减少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2.家庭环境方面
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对于“留守儿童”,教师要重点关注。另一方面,学校要有计划、有系统的向家长传播德育知识,提高家长的德育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德育体系,改善家庭德育环境,提高德育效果。3.德育内容方面
学校要适时更新德育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德育教学中,在尊重现代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的基础上,应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主线,倡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树立诚信、责任、合作、关心、关爱、尊重、宽容、公平、公正、平等等价值观念。4.德育模式方面
学校应不断探索新的德育方式,以适应德育教学的需要。一方面,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按照思想品质的形成规律,以正面疏导为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学校要整合教育资源,整体规划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融入到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建立全校、全员教育模式。另外,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德育效率和德育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做成课件,或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等;也可以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居等形式进行实地教学。5.评价制度方面 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应舍弃单纯的“分数主义”,增加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考核内容。另一方面,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中,应增加德育部分的比重,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三、结束语
农村小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小学阶段人们可塑性强的特点,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国民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
作者:李桂娟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张其寨中学(小学部)
第二篇
一、德育工作不能只喊口号,而要开展具体的实际工作 1.以“德育为首位”。教育人都知道,学校到处是关于德育教育的标语、挂图、名人画像,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经费投入甚至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良苦的用心为什么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呢?我认为这是画龙没有点睛。墙上的东西是死的,它不能说话,可我们是活的,我们可以让他们说话,多组织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标语的深刻内涵,开展这方面的讨论,学习伟人们的不朽事迹,展开“我与伟人”的心灵沟通,去触动他们的灵魂。只有这样,我们的投入才不会白费,所谓环境育人也才会收到实效。2.开展德育活动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其实我们学校每年开展的德育活动举不胜数,但效果为什么不好呢?究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盲目开展,不求质量”。我认为,学校要开展某个德育活动,首先要做的是德育调研,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通过精心准备去实施这个活动,通过活动开展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样一来,活动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教育也是有目的性的,活动肯定有效果。
3.要重视对家长的德育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在德育中重要作用。有这样一个案例,两个学生发生矛盾最后大打出手,后来连家长也参与了争斗。后经学校调查得知,这两个家长平时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在学校你不能被人欺负,要是谁欺负了你,你要给老子打回来,打不赢告诉我,我来帮你出气。”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家庭教育背景下,学校的德育教育从何谈起。所以我认为,学校在教育学生同时,应该经常性的开展对家长的德育教育和家庭教育引导,要让家长和学校站在同一个正确的立场上,要让家长和学校一起,共同成为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4.德育工作要重视监督与考核,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其实每个学校都在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学雷锋先进、以及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的评比等等,为什么这么多文明与先进却没有带动其他学生呢?我认为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我们的评比细则或办法只有老师知道,学生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学生不知情,也就对他没兴趣;二是在评比中存在随意性,老师的意志左右了一切,甚至很多老师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与这些文明评比联系起来,学习好一切都好,这对大部分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对文明学生以及先进学生的宣传、学习力度不够。四是对老师或家长的德育工作考核缺乏激励机制,学校只看到学科成绩,对教师的师德考核走过场。
我们只有把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行为结合起来共同提高才是德育工作成功的关键,其实光靠用教师的行为来影响学生是不够的,学生之间的行为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老师的影响。
二、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常言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有这样一个感触,年年学雷锋,今年为啥不学我们身边的“雷锋”?年年都是德育老师做讲座,今年为啥不让我们的优秀学生作报告?年年都是老师来评选优秀学生,今年为啥不让学生来评选优秀的老师?其实德育工作是一个双边的活动,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也有自己的一个标准,光靠老师牵着她走是不行的,重在培养她的是非判断力,老师的责任是要把他们引到正确的道上来。忽视了学生在德育工作中能动作用,用传统的说教加灌输的办法来开展德育教育注定要失败的。
三、重在坚持,要持之以恒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隐性的工作,她不像工人造零件,成果马上就出来了。急功近利往往事倍功半,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其品德的好坏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积淀而成。所以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要光看到他的缺点,不要对任何一个后进生放弃希望。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对学生的教育重在持之以恒,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至少让他在品行上不掉队,即使他将来对社会的贡献也许很小,但至少对社会没有危害。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必须做到的。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坚定不移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老师们:
此次课改推进现场会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创新机制,完善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坚定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自2013年5月份全区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启动以来,局长曾华棠同志先后对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统筹性要求:即提高一个认识、克服三种心理、提供四类保障、分类分层推进;在方向性方面提出了:让教师强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提出了:降低难度、重心下移、分层指导、全员提高。教研室分别下发了《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性实施方案》,组织了中小学教师课改培训;各中小学也相应制订了课改方案,分别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召开了全区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一次。一年多以来,经过学习、移植、实施、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已初步显现一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理念有了转变。课堂教学更富情景性、人文性和趣味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性逐步增强。二是教师教育行为明显转变。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诉说、辩论、倾听、质疑的和谐学习氛围。三是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为了能够适应、驾驭课堂新模式,教师大量购买有关专业理论书籍阅读学习,上网收集资料学习,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心得等,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四是学生学习方式从单一化到多样化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彰显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有效调动,使学生学会了表达、倾听、合作、辩解。五是课堂教学氛围明显转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强压式”的课堂教学现象日渐淡化,“我参与,我快乐”、“我的课堂我主宰”的课堂氛围纷纷呈现。六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日渐增强。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后,教师注重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练习的设计与布置,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实施了学生课堂展示与评价,从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使我校初步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这些成效的取得,是全体教师重视支持、积极参与的结果。我们一定要充分看到这些成绩,坚定不移地把课堂教学改革推向前进。
二、查找问题,清醒认识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严峻形势
在我们看到以上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改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力度不到位。没有把它形成常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就算有部分制度已建有,但也没有认真贯彻落实。二是教师之间差异较大。有部分教师的课改意识仍然还处于朦胧阶段,课堂教学中形式主义还很严重,对新模式的借鉴和移植只注重形式,缺少内涵,对模式的精髓研究投入度不高,导致了课堂教学目标指向不明。三是教学主体颠倒错位,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还是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问题思维,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关注不够,“一言堂”、“满堂灌”等现象仍然存在。四是课堂教学管理失衡。学校的课堂教学指导偏重于少数教师的研究课、公开课、过关课,忽视了大多数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督导和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偏重于教师的表现与学生“形”的表现,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发展与鼓励性评价。五是课堂教学研究错位。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都很善于发现问题,并把问题堆在一边专门作为应对、质问学校领导、教研室和局领导的“礼物”,却忙着去幻想、议论,研究大而空的课题。对于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却研究的少,甚至不愿去研究和解决。六是学生参与面仍然还小。由于教师缺乏对组干部、小组合作的培养与专项训练,小组内部成员的分工合作,教师组织有序的课堂驾驭艺术以及及时有效的鼓励性评价,所以不能很好地激发、调动学生,使学生的参与面小,导致出现目前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和只注重差的学生而无法培优拔尖等片面的说法。七是预习效果欠佳。有很多教师缺乏对新课标、教材及学生知识基础的研究,应付式地设计预习提纲并布置下去,设计的预习提纲出现脱离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现象,所设计的问题也具有量大、空泛、不具体,缺乏情景生活化的创造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导致学生无法完成预习任务,效果很差。这些问题不解决,课堂教学改革就无法顺利推进,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果也会逐渐丧失,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终将成为一句空话。
三、狠抓落实,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肯定成绩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可挖的潜力也还很多。因此,按照局长提出的“让教师强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以及“降低难度、下移重心、分层指导、全员提高”的课改指导性意见,我们要深刻认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聚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研思路,加强教学研究,有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一是完善机制,重在落实。我们要不断建立完善课堂教学改革的各项管理机制,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并把它形成学校常规长效机制。二是提供保障,保驾护航。我校公用经费要优先用于课堂教学改革,保证必需的电脑、复印机、笔墨、纸张、资料等。三是打造示范,典型引领。以典型来引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四是领导重视,示范引领。教学校长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亲自统筹规划,安排部署,研究指导,督查评价,示范引领。五是目标规划,重视导学。课前,教师要加强新课标的解读,要备好教材和学生,熟悉教材和学生,规划好教学目标(体现三维目标),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做到一课时一学习目标、一学习重难点、一学习提纲、一巩固提高练习。六是注重预习,强化检查。教师要根据布置的预习目标认真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预习。根据学生实际预习形式要多样化,即:放手学生自主预习、教师适时点拨预习、小组合作预习等。预习后,教师要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科任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七是小组合作,机制健全。小组合作是课改模式中教师很难把握和调动的一个环节,为了调动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发挥小组合作作用的最大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小组合作进行专项基本性训练外,最关键的是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建立健全相应的长效性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八是学生展示,灵活多样。学生展示是学生自我表现的一种鼓励性途径,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过程,也是小组合作交流的结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科、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展示方式。如:板书式、演说式、辩论式、表演式等展示法。对学生的展示情况其他同学和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点评和鼓励。九是问题设计,注重实效。课堂问题的设计要做到科学性、启发性、创造性、适度性、适时性、适量性和鼓励性,一定要注意避免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十是教辅开发,师生共享。我校要高度重视校本教辅资料的开发工作,做到校本教辅资料的开发符合学生实际,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理清学生学习思路,减轻学生复习负担;有利于对教学内容及学习效果进行查缺补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们,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思路、策略、制度、服务、方法、组织、落实、管理、督导、评价、激励等方面做好传统与革新的接轨工作,确保我校课堂教学改革高效发展,早日实现个性化特色化和高效化。
下埠镇中 李凌志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市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抓手。市局组织校长培训班,给我们校长们带来了强烈的思想冲击和视觉冲击,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目前,全县许多学校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或尝试着课堂教学改革,掀起了一股学思洋模杜郎的热潮。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是否能形成燎原之势,而不自生自灭。我认为,校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这样重大而全新的改革,校长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重大的责任。校长的认识水平、思想观念、意志品质和管理方法无不直接关系到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作为一名校长,就应成为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决策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实践者。
一、校长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先知者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要树立符合当代课程与教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要真正地、彻底地实践着新课程的核心思想。作为一名校长,首先必须要自觉领悟新课程理念,掌握新课程标准,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的、意义,认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方法及要求,更重要的是在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现代课程观、现代教学观、现代教师观、现代学生观和现代评价观。其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新的理念来支撑,作为校长不仅要注重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而且还要影响引导全体教职工自我充电,把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转化为内在的需求,使之成为自觉行为。再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作为校长,要打破以往的思维方法,在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大胆尝试,不怕困难,抱定目标,坚持到底。大魄力,硬手腕,立足本土,先做后说,抓住核心,一步到位,层层推进。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走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改革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领全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成为改革的先知者。
二、校长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设计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常言道先有思路,后有出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作为一名校长应该立足当前,放眼未来,认真思索,精心设计学校发展的蓝图,决不能只摆出一种小改小革、应付了事的架势。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认真反思学校管理,反思自身实践,直面校情,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的教学状况,学生的成长需要及教学条件、外部环境等设计好学校的改革目标,要广泛博采众家教改理论之长,汲取各校教改的精华,构建好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针对学校实际,努力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风格,形成特色,形成品牌。
三、校长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研究者
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我们校长应成为改革的研究者,不断思考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后,校长需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开展各项工作,但校长需要考虑的变数很多,遇到的困情和疑惑不少,其中许多是不明确的或无法预期的。作为校长要站在现代教育的高度,全面反思传统课堂的弊端,全面反思传统学校管理对教学改革的制约和影响,从而思考如何建立适应教学改革的学校管理机制,思考如何全面而扎实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思考如何建立一支适应改革的教师队伍,思考如何创造出更鲜明的办学特色。校长要在全面反思的基础上,制订出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验方案,确立学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内容、步骤、途径、方法和要求。面对困难,校长要始终保持一个创造性头脑,要有识别机遇的敏感性,又有克服困难的胆识,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性地走出一条脱困之路。
四、校长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系协调者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不同部门和人员的分工协作。教学改革是一项牵动学校全员和社区、家长的工作。校长必须充分发挥整体的合力效应,以保证所有的力量都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服务。首先校长应做好学校内部目标任务、职权、利益的协调,营造出一个团结和谐、相互协作、运作有序、充满活力的浓厚氛围,加强学校成员的协同合作。力求全校上下认识上高度统一,步调上高度一致。其次是搞好学校内部与外部的协调。校长要注意学校与社区及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处理,加强学校与校外各种力量的沟通与交流,调动学生家长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性,努力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校长只有主动作好协调多方关系,不坐守观望,教学改革才有生命力。
五、校长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者
校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参与者和实践者,因此校长必须及时转换角色。在教学改革中必须与教师一起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校长只有站在教学第一线,深入到课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中去,才能从多个视角去发现差异,寻找改革中的问题,做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决策。新课程倡导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倡导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作为校长要少点指令,多点指导;少说空话,多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与课改同步,与师生同行;与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面对面,科学高效地组织。参与全校的教改工作,到师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坚持上课、听课、评课,掌握教改的主动权,成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忠实实践者。
六、校长应成为课改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引导者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实践者是教师,而我们的教师多数是从传统教学中成长起来,课堂上灌,课下压,多布置作业,题海战术,体罚学生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他们自然又成了新兵,因此,关注教师成长是校长在教学改革中的重大责任。首先要营造教师成长的氛围。作为校长要摒弃过去那种滞后的管理做法,花大力气构建新课程理念的各种管理制度,特别是教学管理制度。只有引导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来服务,当人生的目标来追求,教师工作起来才有积极性,才有源动力,才会不断创新,才会热心于改革。否则,课堂教学改革就会成为教师的负担,就会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校长要把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的成长联系起来,努力创设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氛围,努力构建教学改革的自我展示平台,促进教师成长。其次要抓好校本培训。教学改革的推动需要我们转变教师观念,并充实和更新教师知识。因此校长要重视抓好教师培训,把培训贯穿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中,切实做到边实验,边培训,边研究,边开发,必须坚持不断学习、实践、感悟、提高、深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校本培训中,特别要倡导合作交流,形成共同探索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再次要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就是直接围绕学校自身所遇的真实教育问题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是引导教师踏上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教研旅程的新模式,也是目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方向和重点。教研活动的方法应多种多样。如集体备课、研讨交流、观摩听课、课后评议、课后反思、教学论坛等。校长应努力为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和优秀教师创造条件。
七、校长应成为课改中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
6.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六
丰城市淘沙初级中学 邓秋祥
内容摘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本文将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读文悟道 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 生活实践
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古人写文章即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更是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见,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使之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语文教学在青少年的培养与教育方面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也出现了许多令人不满的现象,尤其是当前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理想的异化,思想的退化;不能吃苦耐劳,不能经历风雨;不懂得感激父母感激生活,情感荒漠化;缺乏信念支撑,精神软化;沉湎于电子游戏与网络,课外生活低俗化;性格脆弱,心理贫瘠化……这一现状令人担忧。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古人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一方面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课文的思想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文道统一‛,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品德育教育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刘勰《文心雕龙》中也说:‚夫缀文者,情动而发。‛并指出‚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自古至今,一篇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的笔墨中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有着非凡的感人力量,因此,阅读时应让学生‚口咏其言,心悟其文‛。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这里有心游万仞、情寄大鹏,翱翔九天,处浊世而不改,清洁自守的庄子;有与楚地山河血肉同一,内心充盈着强烈的激愤和忧郁披发行吟于泽畔的屈原;有发自肺腑地喊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颠沛流离、忧患一生的杜甫;有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一腔正气谱写动人壮歌的文天祥;有在异族统治、故国陆沉的艰难时世中深沉地表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有举家食粥、困顿拮据仍倾尽心力,为天下情才兼擅的女儿们泣血放歌的曹雪芹,还有那菊花丛中醉卧的陶渊明,那空
山新雨后静立的王维,那山光水色中流连的李太白,那赤鼻矶上、滔滔江畔慷慨吟啸的苏东坡……所有文化星空中闪烁耀眼的星辰都在这里汇聚,他们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洋溢着永恒的魅力,是人类骄傲的资本。
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决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例如:我们在阅读、讲解《岳阳楼记》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湖的美丽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要让学生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在讲解鲁迅的小说《故乡》时,不仅要分析闰土的形象,更要学生理解:‚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句的深刻含义,鼓励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精神。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教师如能在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过程中,适当地点拨、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引导,鼓励学生‚事事留心,处处在意,做生活的有心人‛。方法一:深入挖掘,学会‚小题大做‛。郁达夫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粒沙‛‚半瓣花‛确实小得不能再小了,但这‚小‛中却能‚见世界‛‚说人情‛;朱自清的《背影》取材并非‚高大‛却令人潸然;鲁迅通过《一件小事》进行自我剖析与反省……这些足以提示我们的学生:面对大千世界不能采取浮光掠影的态度,要学会‚小题大做‛,要从身边琐事中去体味市井百态,去关注社会,去感悟人生。例如:由刚建成的海河外滩公园遭人为破坏,供人观赏的雨花石被拿光联想到提高公德意识,倡导良好社会风尚;从秋风又吹,空塑料袋在空漫舞想到白色污染,进而联想到保护环境;从制假造假泛滥现象意识到法制的健全与社会机制的完善等等。应当指出的是,小题大做是一种提炼生活的能力,要找到物与意的契合点,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出合乎情理的感悟,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
方法二:名言、谚语、成语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可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品评、理解、感悟,并让其举生活实例加以印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例如:‚生活、苦难、孤独、遗弃、贫困,这些都是战场,都有它们的英雄。‛(法〃雨果)这一名言,使学生联想到了张海迪的自强不息,下岗工人的再创业,进而悟出:人生是由患难与欢乐组成的,要做生活的主宰者。
练习中,师生情、父子爱、同窗谊、朋友道、市井画均可入文。
方法三:教师提供某些具体物象,让学生展开类比联想,联想人生,感悟生活。
感悟是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本质的顿悟与认识。以‚手表‛为例,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可以触发学生的不同感悟:由手表的指针总是在同一个圈子里旋转可以悟出:人生不能象手表一样永远的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由时针、分针、秒针的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又可悟出:现在的社会、将来的生活需要与他人密切合作,共创辉煌。
三、要把语文课上的德育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这里说要把语文课上的德育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两个途径:
首先是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中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其次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初中生是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故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高中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无论是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已发展到接近成人水平,独立判断能力增强。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文艺作品欣赏会、评析会、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形式。有位特级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理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课外写作活动还有编写板报、墙报等。这些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环境的改善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一环。也许这一点与本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的主题有背离之处,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学生接触到的不仅使校园环境,还有家庭、社会环境,改善教育环境除了加强校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外,社会家庭教育氛围的营造也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教师和家长就应该以身作则,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如果教师和家长都具有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就会对学生的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这样学校、社会、家庭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7.农村德育的现状 篇七
关键词:农村中职校,德育实效性,现状,对策分析
德育教育是中职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农村中职校里, 由于教育基础、经济基础等都相对较差, 学生辍学的几率高, 进入中职校读书的学生也非常多。中职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 性格较顽劣, 因此, 做好中职校的德育工作, 在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给学生传递带有正能量的思想, 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 健康成长, 对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帮助颇多, 也有利于学生的成人成才。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中职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 就这些问题, 笔者以自身经验为例, 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一、农村中职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 父母关系单薄, 家庭教育缺失
目前, 因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 农村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 学生多为留守儿童, 大部分孩子一年里只能见到父母两三次, 平时只能依靠电话联系, 由于这些原因, 农村学生与父母的关系都较为单薄。平时这些处在农村的留守学生多数都由爷爷奶奶来带, 在家里都被当成“小皇帝”“小公主”来疼爱, 他们在教育孩子时缺乏科学的方法, 使许多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基于这样的原因, 农村的许多学生, 在家庭教育上严重缺失。
(二) 校园管理教育存在不足
农村中职校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在这个时候还是不成熟的, 他们的逆反心理也多较为严重, 中职校的学生相较于普通的高中生而言, 大部分更加叛逆。在农村中职校里, 多实行封闭式管理, 教师处理学生矛盾大都简单粗暴, 不能促使矛盾真正的解决。同时, 中职校的教学内容, 主要是以学习技能为主, 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不太重视, 而且学校教师的质量参差不齐, 教师的一些言行举止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 致使学生在德育方面有所缺失。
(三) 学生受手机、网络、电视文化的影响较大
当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的经济水平比过去也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手机、网络、电视等电子设备的普及率较高。农村中职校的学生由于缺乏自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抵制不住一些不良网络的诱惑, 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这些文化对于学校的德育教育有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二、提高农村中职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一) 加强德育教育的良性互动
在我们未成年人群体里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并不是依靠学校或是社会某一方就能够做好的, 这需要我们的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在学校里, 教师要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行为告诫学生怎样做是对的。而在家庭教育中, 家长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 争取为子女树立一个良好的楷模, 努力使三者相互配合, 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二) 学校加强教育, 引导学生对网络文化加以辨别
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学校的教育是重中之重, 学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打造一支强健的师资队伍, 在进行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 平衡好其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 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多向学生渗透一些积极健康的文化, 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遇事学会忍让。教师在教育犯错的学生时, 也切记要运用好方法, 不能一味地采取强制措施, 而是要学会引导学生, 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学会宽容。
同时, 学生受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的影响也较大, 在对待网络文化的时候, 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 让学生学会辨别好与坏, 引导学生多去浏览一些健康的、积极的网络文化, 少看不利于自己身心发展的网络文化。
(三)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许多学校都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但是这门课程在许多学校里并未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这门课在许多学校里流于形式, 成为可有可无的存在。但是, 目前农村中职校里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缺乏成熟理智的思考, 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 部分学生叛逆却又极度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 想要让别人认为他们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基于这样的原因, 我们在面对这样的学生时, 一定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让他们能够正确地去辨别, 在他们这个年龄有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做的, 哪些是自己不能够做的, 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学生遇上心理问题时, 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及时疏导, 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了解他们内心的所想所思。
总之, 做好农村中职校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教师保持耐心和热情, 持之以恒,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 注意德育教育的方式要做到合理恰当, 把引导工作做好, 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浩.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 2013.
8.浅谈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农村德育;现状;对策
【分类号】G631
一、当前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现状
1、“德育为首”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到各项工作的首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工作往往是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搞活动往往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看重学生的分数,忽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德育处的事,是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致使“德育为首”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2、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不同步
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建设。但是,目前这个“三结合”只是形式上存在,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存在。由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一致,与社会现实不符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显得“苍白无力”,学生有时也感到困惑不解。比如:学校教育学生远离网吧、文明上网,而农村的网吧却大多无人监管,学生出入自由,而且网络上充斥着色情、暴力的内容;学校教育学生做人要忠厚老实,而有些家长却告诉孩子老实人吃亏;学校教育学生禁止赌博,而有些家长却打麻将成风;学校教育学生德育为先,而社会上却流传着金钱至上;···以上种种,无疑给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阻碍,同时也说明了落实德育工作的“三结合”迫在眉睫。
3、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
反思我们的学校德育,最经常的做法就是说教,全凭班主任的一张嘴,班会课成了训斥课。学生对老师这种空洞的说教不仅不愿接受,反而越来越反感。这样的教育排斥了生活的偶然性、掩盖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它远离了生活的真实,与学生生活严重脱节,它不是道德的教育,只能说是老师为了完成自身工作需要的说教,结果是老师的苦口婆心、语重心长,换来的只是学生的不屑一顾、我行我素。可见,真正的德育教育必须还原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
4、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素质不能适应当前德育教育的要求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通过教师去实现。因此,农村学校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是关系德育教育成败的关键。但是部分教师对学生冷漠,特别是对思想后进的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和学困生态度恶劣,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方法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对违纪学生轻则讽刺挖苦,重则“扫地出门”。由此可见,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势在必行。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农村德育教育现状令人担忧。社会在发展变化,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索问题,最终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对策
既然我们认识了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存在的不足,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对德育进行改革改进,以便使德育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为此,我建议加强德育教育中采取了以下几种对策。
1、学校德育要改变观念,正确定位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学校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更要抓好德育工作。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要牢固树立“教书必先育人”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人格水准。同时,也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好,更要思想品德好,树立“成才必先会做人”的思想。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到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
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会密切联系,使三方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此,学校要开办家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还要聘辖区内派出所负责人为校法制副校长,派出所指导员为校外辅导员,共为学校举办法制讲座,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意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多这一特点,学校应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健全了留守儿童档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开通“亲情电话”,便于学生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同时针对少数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德育工作才会取得更好的实效。
3、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各项活动之中,尽量贴近学生生活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德育的关系,充分利用学科的德育资源,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语文教学既让学生遨游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中,又要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思想品德的教育。理科老师要将学科知识与德育因素的联接点放在实验上,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热情,同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政治课要抓住思想政治的特点,帮助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力拼搏。体育课要让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另外举行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慢慢渗透德育。如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比赛、歌咏比赛等。只有这样德育才不至于空洞乏味,也只有这样德育才能很好地走进学生的心里,从而被他们接受。
4、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加强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要专门成立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定期对教師进行师德量化考核。同时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座谈会,让他们也参与到对老师的师德考评中。对考核较差者,要写出书面反思材料,同时不得参与学校的“评优评先”,对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将予以解聘,学校还要认真贯彻教师师德师风八条禁令。
9.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一点思考 篇九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一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近年来从事德育工作的切身体会,谈谈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一点看法。
一、农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环境的特殊性
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更多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一是农村大环境的特殊性。信息闭塞,环境寂寞,居住分散,相互间交流少,是一个不适应孩子好动好玩特点的环境,容易导致孩子自闭孤僻的性格。二是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当前很多年青父母外出务工,孩子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只管孩子衣食无忧,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知识,无法跟孩子沟通,使得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二、当前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些不良表现
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
(一)厌学情绪。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愿意读书听课,不能完成日常学习任务。学生很少有主动阅读有益课外刊物,自愿做课外练习的,学习上处于应付状态,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二)缺乏礼貌礼仪。不懂礼貌,爱说脏话,不尊重老师,甚至
给老师取绰号。
(三)贪图享受的思想较重。喜欢穿着打扮,爱吃零食,宁可不吃饭,也要买小吃。很难做到拾金不昧。评先进、选贫困主动要,不爱劳动。
(四)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只顾自己的想法,不管他人的感受,自私、任性。一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
(五)缺乏自信。自卑意识较重,不能主动承担任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敢承接。
三、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小学德育工作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多,家庭引导少,学校更应发挥主体教育作用,不仅要承担学校本身的教育工作,还应向家庭教育延伸,弥补当前农村孩子家庭引导不足的问题。农村小学应将学生的德育教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德育观念,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共同促进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强化学校的校风、校训和办学理念,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响亮的文化口号。学校良好的文化理念,对师生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容易产生以此为荣,团结奋发的激情。
(三)要创新德育教学方式。我们很多师生都把德育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对学生的教育也仅是按照文化课程的教育方式来开展,说教式教育显得十分枯燥,学生也很难接受。德育教育应该是贯
穿于课堂内外、联系于学生言行的常态教育,必须坚持时时、事事进行,坚持多样化教育,寓教于乐,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1、抓典型,树榜样。“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工作中应多采用正面教材,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表扬和赞同,让他们从内心产生自豪感,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
2、改革德育教学形式。改变过去“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多地与学生互动共进,寓教于乐。把德育教学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领域,产生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要多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农村德育的现状】推荐阅读: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06-11
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对学生德育影响的研究06-11
学校德育现状分析与思考08-01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06-19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07-07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思考09-02
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现状与思考10-30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09-15
湖北农村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