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案

2024-07-26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案(精选8篇)

1.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案 篇一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

2.举例说出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3.描述细菌、真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4.概述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培养、观察微生物。

2.通过用显微镜观察细菌、酵母菌、霉菌,熟练显微镜的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技能。

3.通过对比细菌、真菌、病毒结构的区别,培养对比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我们身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和分析,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微生物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2.细菌、真菌及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观察。

教学方法

自学、小组合作、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食用的蘑菇是植物吗?食物的腐败与哪种生物有关?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生物吗?

二、新课学习

(一)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活动: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

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的,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衣藻等。

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

还有一些微生物是无细胞结构的。

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二)细菌、真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

细菌的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细菌繁殖(分裂生殖)

2、真菌

真菌形态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

单细胞真菌主要为酵母和类酵母菌(如隐球菌、念珠菌)呈圆形或椭圆形。

多细胞真菌包括霉菌和蘑菇类,由菌丝构成。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目的要求: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等

方法步骤:

观察酵母菌:椭圆形、液泡

观察青霉:直立菌丝、青绿色的孢子、扫帚状孢子

讨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

酵母菌

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都离不开酵母菌。

霉菌也是分布很广泛的真菌。食品、皮革、布匹等保存不好都有可能生长霉菌,引起发霉。较常见的霉菌是青霉和曲霉。

青霉和曲霉

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有些菌丝在营养物质的表面并向上生长,叫做直立菌丝。直立菌丝顶端生有不同颜色的孢子囊或孢子;有些菌丝蔓延到营养物质的内部,叫做营养菌丝。

蘑菇是一类个体比较大的真菌。蘑菇由菌丝构成。蘑菇的地上部分好像一把张开的伞,地上部分的菌丝形成子实体,包括菌柄和菌盖;地下部分的菌丝交错伸展在土壤中。

孢子生殖

3、病毒

病毒连细胞结构都没有,所以称为非细胞生物。它是微生物中最小的生命实体。

病毒的种类

病毒的生殖

(三)微生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是腐生生活,它们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营寄生生活,它们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一些细菌等自养型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1).腐生生活

如有些细菌,真菌等

微生物在获取营养的过程中使得水果腐烂、饭菜变质

(2).寄生生活

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

(3).自养生活

如硫化细菌、硝化细菌、蓝藻。

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三、结论总结

微生物的种类

1.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等。

2.多细胞微生物:霉菌、食用菌、药用菌等。

3.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微生物的生活

1.代谢方式

①腐生生活——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②寄生生活——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③自养生活——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2.繁殖特点:速度极快

四、课堂练习

1.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变形虫

B.真菌

C.病毒

D.细菌和放线菌

2.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属于消费者的是();属于分解者的是();具有固氮作用的是().

A.寄生真菌

B.硫细菌

C.枯草杆菌

D.根瘤菌

3.酸奶是一种有益的酸性乳品,泡菜也是特色小吃,这是人们利用了()的发酵作用.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曲菌

D.乳酸菌

4.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都是单细胞的生物

B.繁殖速度快

C.对人来说,都是有益的方面,也有有害的方面

D.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

5.引起禽流感的病原微生物是()

A.细菌

B.真菌

C.霉菌

D.病毒

6.梅雨季节,南方衣柜里的衣物上会发霉长毛,这是()引起的.

A.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D.霉菌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答案:

1.C

2.B

A

C

D

3.D

4.A

5.D

6.D

2.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案 篇二

实验材料

实验设备:HTY-302G型微生物限度检验仪;S60微生物限度培养器。

菌种: (1) 大肠埃希菌[CMCC (B) 44102]; (2) 枯草芽孢杆菌[CMCC (B) 63501]; (3) 白色念珠菌[CMCC (F) 98 001]; (4)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 (B) 26 003]; (5) 黑曲霉[CMCC (F) 98 003]; (6) 黏质沙雷氏菌[CMCC 41 003]。上述标准菌株均购自中国医学细菌保藏中心, 验证试验所用的菌株均为第3代。

实验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 (1405132) 、营养琼脂 (140606) 、营养肉汤培养基 (140125) 、改良马丁培养基 (141124)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140105) , 以上培养基均购自北京三药科技有限公司。

供试品:青鹏软膏、红花如意丸、板蓝根颗粒、洁白丸;饮用水为外购屈臣氏水。

方法

培养器的性能确认:微生物限度培养器工作原理与薄膜过滤法一致;培养基安装在微生物限度检测仪上, 杯内注入供试液, 减压过滤后取下培养皿并翻转, 将培养基浇注于滤膜集菌反面, 凝固后于规定温度培养。 (1) 检查密闭性能:检查滤膜支撑体与杯体是否紧密连接;加入供试液后静置观察, 看滤膜支撑体和杯体的接缝处是否存在渗漏现象 (可以用滤纸测试) ;操作时需要培养器能便捷快速安装与拆卸至底座上 (防止操作污染) 。 (2) 检查过滤性能:在滤座上安装培养器后, 向下按压, 使培养器的滤膜紧贴滤座表面的多孔板上;然后将杯盖取下, 用供试液加入杯体中, 打开开关, 进行抽滤;在抽滤过程中, 培养器应保持抽滤顺畅、不漏液, 观察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 (3) 检查无菌性能: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限度培养器应符合无菌检验标准;取检查过上述功能的10套培养器, 过滤体积为100 m L、浓度0.9%的生理盐水 (已灭菌) , 收集滤液, 合并后按《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进行薄膜过滤法无菌检查, 结果均符合无菌要求。 (4) 检查截留性能:微生物限度培养器应能有效截留微生物的能力;选取黏质沙雷氏菌为挑战菌[6], 将含有50~100个CFU的黏质沙雷氏菌浓度0.9%的100 m L无菌生理盐水加入培养器中进行过滤, 收集滤液, 接种到两份装量为40 m L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 置于35℃无菌培养48 h后观察结果, 应无菌生长;将过滤后的滤膜接种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同条件进行培养, 应有菌生长, 同法检查10套培养器, 结果均应符合要求。 (5) 检查微生物的回收率:为了更好地完成日常工作, 借助培养器看能否准确反映样品中的微生物菌落数。选取《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验证用5种试验菌进行试验。按药典规定, 制备5种菌稀释液, 采用平皿法准确计数, 将5种菌液分别通过培养器和一般过滤器过滤, 培养器为试验组, 《药典》收载的薄膜过滤法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数据来判断有无统计学差异;判断培养器的回收性能。将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 结果显示对所实验的5种菌的回收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确定培养器的适用性:选取青鹏软膏、红花如意丸、板蓝根颗粒、洁白丸、屈臣氏水作供试品, 按《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薄膜过滤法进行计数, 同上试验组为培养器, 对照组为药典规定薄膜过滤法, 以两组数据之间有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作为判断;选取上述药品制备供试液, 按《药典》规定消除抑菌性后制成1:10供试液备用, 取10 m L供试液加入培养器与过滤器中, 等稀释液冲洗滤膜;饮用水按上法操作, 不用稀释液冲洗, 将培养器和滤膜置规定条件培养 (上述实验均做平行样品) , 逐日点计, 计数结果进行对比。对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 5种样品的细菌计数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2。

讨论

培养器与传统滤器通过薄膜过滤法对5种试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黑曲霉、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都达70%以上;且水质样品和4种含有抑菌性成分的药品经两种过滤方式对比测定的结果, 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结果显示, 微生物限度培养器与《药典》规定的过滤方法在应用原理、性能特点和基本结构上, 检测结果均一致, 完全适用于水质以及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并且对于普通薄膜过滤法存在着很大优势。

在微生物回收率的实验过程中, 发现在菌落形成的速度方面及典型菌落形态方面, 微生物限度培养器也都要优于传统过滤方法, 更适合日常检验工作中实验人员对菌落的认知与判断, 更适用于微生物限度的检查。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2010年版[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附录79-88.

[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中国药品检验总所.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351-407.

[3]苏德模, 马绪荣.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M].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7:221-227.

[4]黄英.14种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研究[J].中国执业药师, 2013, 10 (3) :27-30.

[5]肖雨清, 汪选斌, 姜美蓉, 等.薄膜过滤反注培养基法检查抑菌药品微生物限度[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25 (3) :200-202.

3.高中生物学中的“生物放大” 篇三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 教学 生物放大

中图分类号 Q-49 文献标志码 E

1973年“生物放大”的概念被广泛应用,其含义是通过捕食食物链的逐级积累,使某物质的含量逐渐增大。这是特指的“生物放大”现象。事实上,“生物放大”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小分子物质生成大分子物质、低能量转变成为高能量、群落的演替、生物的进化、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放大都属于“生物放大”。这是泛指的“生物放大”现象。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完整、准确地理解生物放大的科学含义,不断发展生命科学理论。

1 物质的浓度放大

1.1 C4植物对CO2浓度的放大

C4植物利用将CO2固定在C4化合物中,C4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又将CO2释放出来。该过程的生理意义在于,C4途径中能够固定CO2的酶对CO2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促进PEP将大气中含量很低的CO2以C4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使得C4集中到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中,供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中C3途径利用。科学家将C4植物的这种独特作用比喻为“CO2泵”,它将空气中浓度较低的CO2转变成了浓度较高的CO2,通过放大CO2的浓度,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

PEP的再生需要ATP提供能量。这时ATP的水解产物是AMP而不是ADP,所以相当于2个ATP转化为ADP的能量。因此,在C4途径的运转中,每同化一个CO2,要消耗5个ATP和2个NADPH。由此看出,C4途径的运转较C3途径有更高的能量需求。

由此还可以判断,在光强较弱以及温度较低的情况下,C4植物并不占优势。

1.2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而发生放大

DDT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氯杀虫剂。发明DDT的瑞典科学家Müller由于这项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人们最初将DDT应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上,后来又应用在军事上,都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但DDT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易分解且易扩散,易溶于脂肪并在动物的脂肪组织中积累,从而对人体造成损害。

DDT进入人体的途径有2条:

① 通过植物的茎叶及根系进入植物体,植物被草食动物摄食,草食动物再被肉食动物摄取,逐级浓缩;

② 喷洒的DDT落在地面上,先进入土壤动物,再进入食虫动物最后通过肉食动物捕食逐级积累浓缩。

一句话,DDT是通过牧食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得到积累浓缩。这就是人们说的“生物放大”作用。食物链越复杂逐级积累的浓度就越大,呈现倒金字塔型。

在美国的Michehigan湖,湖底的淤泥中DDT浓度为0.014 mg/L,浮游动物体内已增加10倍,最后在吃鱼的水鸟体内,DDT的浓度已上升到98 mg/L。营养级越高富集的能力越强,放大量也越大。

1.3 通过细胞膜使无机离子浓度放大

在人体的红细胞膜上含有一种“Na-K泵”的载体,人的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中的K+浓度高出30倍,而红细胞中的Na+浓度却比血浆中的Na+浓度低6倍。可见,红细胞具有不断积累K+的能力,而造成细胞内K+的浓度放大。

2 生命活动的空间放大

2.1 膜面积放大

由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中,有一部分作为分泌蛋白排出细胞外,在细胞外发挥作用。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曾经做过实验:将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 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 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 min后,出现在靠近膜内侧的运输蛋白的小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这个实验说明了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揭示了先是内质网的膜面积放大,之后缩小再恢复;然后是高尔基体的膜面积放大,之后缩小再恢复;最后是细胞膜的面积放大,之后缩小再恢复到原来的膜面积。

2.2 在动物竞争中,战胜者的领域放大

在动物间的竞争中,由于对双方都不利,因此,自然界的生物形成了很多减少甚至避免竞争的形态和适应行为,从而放大自己的生存空间。比如从植被的垂直剖面上看,动物常常只局限在一定的空间觅食。这种空间分离是由动物的形态和行为特化引起的,可使得每一物种都限定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活动,并且利用特定部位的资源。

通过食物的特化避免竞争:绿啄木鸟和椋鸟的食物不同,啄木鸟吃蚂蚁,椋鸟吃昆虫的幼虫。

通过空间的垂直分离避免竞争:鳾在树干和大树枝上取食昆虫的幼虫,而鹟从一个停歇点起飞捕捉飞行中的昆虫。

通过空间水平分离避免竞争:森莺和柳莺各有自己的取食领域,彼此间互不侵犯。

在空间分离的情况下,如果对应的两个物种中有一方不存在,另一方就会扩大自己的垂直或水平活动范围。

3 物质和能量放大

该种放大现象较典型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以糖类为主的有机物。若从能量角度看,光合作用属于吸能反应。这是因为反应物中的势能低而生成物的势能高,揭示了从势能小的向势能大的一方放大。小分子的有机物也可向大分子的有机物放大或能量低的向能量高的一方放大。如葡萄糖合成淀粉、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甘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等反应均属有机小分子放大为有机大分子。在此过程中,也使得含能量较少的小分子有机物向含能量较多的大分子有机物放大。

4 发育过程放大

4.1 蛋白质对遗传信息的放大

遗传信息存在于DNA分子中。DNA的基本功能有2个:① 通过半保留复制,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传递遗传信息;② 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在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也就是决定蛋白质的结构。遗传信息通过亲代的有性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在子代的个体发育中,遗传信息指导着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子代和亲代在性状上相似。遗传信息是用肉眼看不见的,其物质基础是基因上的一段脱氧核苷酸,性状是蛋白质的结构,是一种具体的性状。这样,从看不见的遗传信息到蛋白质的结构,这就是遗传信息被放大。

4.2 植物体对全能细胞的放大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一个植物细胞可以发育成为具有根、茎、叶的植物体。科学研究表明,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植物体后,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1958年,美国科学家F.C.Steward将胡萝卜的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培养,由于细胞分化而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使得植物的离体器官或组织放大成为植物体。

4.3 群落演替放大

群落演替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标准。高中生物学是按照起始条件来划分的,这类演替是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这里以美国的密执安湖沙丘上的群落演替为例,来说明原生演替的过程:

沙丘是湖水退却后逐渐暴露出来的,因此,沙丘上的基质条件是裸地性质的,从未被任何生物群落占据过。湖水退却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时所形成的陆生群落沿着湖边向外围的方向上形成一个演替系列。

植物群落学家H.C.Cowles(1899)进行了最早的植物群落演替研究,动物群落学家Shelford(1913)进行了动物演替研究。沙丘上的先锋群落由一些先锋植物和无脊椎动物构成。随着沙丘暴露时间的加长,它上面的群落依次为松柏林、黑栎林、栎—山核桃林,最后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群落。群落演替开始于干燥的沙丘之上,最后形成冷湿环境型群落环境,形成富有深厚腐殖质的土壤,土壤中出现了蜗牛和蚯蚓。在此过程中,少数动物可跨越两个或三个演替阶段,更多的则是只存留一个阶段就消失了。

演替过程进行的十分缓慢。据Olson(1958)估计,从裸露的沙丘到稳定的森林群落(山毛榉—槭树林),大约经历了1 000年的历史,使得沙丘最后成为稳定的顶级群落,这是原生演替被放大。

参考文献:

[1] 武维华.植物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71-175.

[2] 杨持.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56-259;156-157;158-162.

4.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设计 篇四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篇一: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对校园里各种各样的生物进行观察和学习,使学生既学到许多生物分类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野外识别生物的能力,又激发学生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更好地贯彻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学校调查清楚校园的生物资源提供一些资料。

二、活动内容: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三、活动方案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14日―10月18日

1、确立课题

活动开始先设计生物调查表。下面是学生自己设计的“生物调查表”:

2.活动分组

学生采取自愿的方式组成兴趣小组,4~5人为一个调查小组,并确定组长。第一小组:杨凯(组长)第二小组:黄龙(组长)第三小组:王莎(组长)第四小组:李刚(组长)

3.制定计划

设计调查路线,鼓励学生形式要多样化,老师对各小组成员进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制作生物标本、对生物进行归类等方面的培训。

4.材料用具

调查表、笔、放大镜、照像机、软尺、采集箱等。(二)实施阶段10月21日-25日

实施计划:

l.调查记录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记录了校园各种生物的名称、形态特征、生活环境、数量等,并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归好类的生物资料进行了整理,填写在生物调查表上。

2.制作并鉴定标本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生物标本,在标本右下角贴上标本签,写上名称、编号、采集日期、地点等,并保存了起来,以备鉴定时查用。

3.制作卡牌

学生到图书馆查找有关书籍,弄清校园内生物的种、科、属、学名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等知识,给校园植物编写名录,制作塑料质地的卡牌。

4.挂牌

学生将自己制作好的卡牌对校园植物进行挂牌,挂牌后还可以为植物拍摄照片,让来到校园的每一个人都了解认识所有的植物。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这次对校园生物的调查,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利用科学工具书籍查阅知识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得到了培养,增长了他们的植物知识,他们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校园,并不断完善建构学生自我。

活动反思:

5.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

2、说出核酸的元素组成及其基本组成单位

3、说出核酸的重要作用

4、说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重点、难点】

1、核酸的元素组成及其基本组成单位

2、核酸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某一刑事案件背景,警察从犯罪现场发现了非受害人的一根头发,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DNA指纹法,很快找到了犯罪嫌疑人,并破获案件。

人的细胞中含有DNA,而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因此,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显示出来的人的DNA模样就会因人而异,人们就可以像指纹那样分辨人与人的不同了,这也就是DNA指纹一词的由来。

(1)为什么利用DNA可以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2)DNA鉴定技术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应用? 师生共同讨论:

(1)DNA是人的遗传物质,每个人的DNA都有所不同,因此,从犯罪现场发现的头发、血液等,都能提取到DNA,从而能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DNA鉴定技术还可应用在亲子鉴定、一些灾难事故中遗体的鉴定等。如在印度洋海啸中我国就派出了DNA鉴定专家组支援有关国家的灾后救援工作。

推进新课

板 书:

四、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是细胞中的一类重要生物大分子,它可以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类。那么核酸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呢?化学上常运用降解法研究物质的组成,人们研究发现核酸的降解产物是核苷酸,将核苷酸进一步降解可生成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

(1)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

(2)画出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的三种小分子物质连接示意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3)组成核酸的基本元素有哪几种? 生

(1)核苷酸(2)(学生板演)(3)C、H、O、N、P 教师利用投影显示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和RNA分子异同表。师

DNA分子和RNA分子的化学组成有什么相同之处?有哪些主要的不同之处? 生

相同之处是组成核苷酸的磷酸相同,有三种碱基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含有的五碳糖和一个碱基不同,DNA含有脱氧核糖而RNA含有核糖,DNA含有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有尿嘧啶。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2事实1,讨论如何判断某样品核酸是DNA还是RNA? 生

测定样品核酸中碱基数目,若核酸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相等,鸟嘌呤与胞嘧啶相等则为DNA,若不含胸腺嘧啶,而含有尿嘧啶则为RNA。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2最后一段。师

(1)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有什么区别?(2)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否相同?(3)遗传物质有什么功能? 生

(1)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只含RNA,遗传物质是RNA。(3)遗传功能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板书设计

四、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物大分子的骨架

板 书:

五、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碳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演示淀粉、脂肪、蛋白质、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师

(1)四种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元素有什么异同点?(2)组成四种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否相同?

(3)四种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有的呈链状、分字、分支状或环状结构,形成这些结构主要依靠哪种元素?

(1)相同点是都有C、H、O三种元素,不同点是蛋白质还含有N等元素,核酸还含有N、P等元素。

(2)基本组成单位不同。(3)主要依靠C原子。师

C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之一,C原子含有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C原子可与多种原子结合,主要与C、H、O、N、S等结合。C与C之间结合形成不同长度的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课堂小结

五、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碳链

用心

爱心

专心

活动与探究

探究题目:尝试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马铃薯,花生种子,豆浆或其他自选材料。2.仪器:双面刀片,试管(最好用刻度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3.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方法步骤: 1.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的选择。学生每3人一小组,每小组从实验材料中选择其中一两种,预测其中含有哪些有机化合物,再选择所需要的仪器和试剂。

2.设计记录表格,记录预测结果,然后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检测,用“+”或“-”记录实测结果。成 待

对应表格内先填上预测结果,实验后再填上实测结果。3.检测的方法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①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1 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③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2)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①用试管取2 mL待测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3)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方法二:制作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以花生为例)。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制片: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 min;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将影像调节清楚;换高倍镜观察,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4)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分

还原糖

淀粉

脂肪

蛋白质

用心

爱心

专心 4

①向试管内注入待测组织样液2 mL。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③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④观察组织样液颜色变化。结果与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探究结果,可设置下列讨论问题:(1)小组所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什么?与预测是否一致?

(2)全班共检测了哪几种生物材料?它们含有的有机物种类一样吗?

习题详解

1.解析: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可产生砖红色的沉淀。答案:C 2.解析:蛋白质在碱性环境中,能与低浓度的CuSO4溶液产生紫色反应。答案:B 3.解析: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储备遗传信息。答案:B 4.解析:葡萄糖既可参与形成麦芽糖、蔗糖、乳糖等二糖,又能形成淀粉、纤维素和糖元等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特有的多糖,糖元是动物所具有的多糖。

答案:A 5.解析:核酸水解终产物中含有五碳糖,胰岛素是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纤维素和淀粉是糖类。

答案:B 6.解析:蔗糖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和果糖。答案:D 7.解析:该分子为有机小分子物质——丙氨酸,C与H、O、N原子之间,N与H之间,O与H之间都以共价键相连。

答案:(略)

8.解析:人体内遗传物质是DNA,它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又是由4种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答案:D 9.解析:蚕丝是由桑蚕所分泌的蛋白质。答案:D 10.解析:细胞中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动物细胞中的多糖是糖元,植物细胞中是淀粉,它们又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细胞中储能物质是脂肪,它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蛋白质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主要物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是细胞中一类重要生物大分子,绝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答案:(1)葡萄糖 糖元 淀粉(2)脂肪 C、H、O(3)氨基酸

用心

爱心

专心 5

(4)核苷酸 DNA(5)生物大分子 主要组成元素

E C、H、O F

C、H、O 用心

爱心 G

C、H、O、N 专心 H

6.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几种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全面分析和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括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4、自觉形成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能够从自己的言行和身边的小事出发,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面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自觉形成保护动物的情感。

难点:组织调查、查阅资料以及交流表达的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动物(如果希望对课堂效果有更好把握的话,教师提前可以圈定几种动物让学生从中选择,如猫、狗、鸡、鱼、蚯蚓、羊、蜜蜂等),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模拟制作一期“动物与人类”的节目。

学生: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制作相应的展示作品。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展示蚯蚓、蜜蜂、苍蝇、猫、鱼、鸡、牛等动物的图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时要与以上动物进行直接或间接地“亲密接触”,你对哪种动物最感兴趣,就请你加入这种“动物搜查线”,我们将要制作一期有关“动物与人类”的专题片,请大家做好准备。

师:动物搜查线的“动物与人类大看台”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期“动物与人类”的节目,请同学仔细听,认真思考,及时总结不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在看完之后,也可以就自己疑惑或感兴趣的问题向大家发问。

猫专题:

成员1:我们这里是猫与动物专题,猫曾是老鼠的天敌,不过现在的猫都懒得可以,城市里的猫基本都不会捉老鼠。

成员2:随着科技发展,猫在与灭鼠药竞争上岗时失败了,失业的猫在再就业过程中,选择了给百无聊赖的人做宠物,猫中贵族“波斯猫”(出示图片),性情温文尔雅,聪明敏捷,善解人意,少动好静,叫声尖细柔美,爱撒娇。历来深受世界各地爱猫人士的宠爱。

成员3:猫当然也是很多文艺作品中不可忽视的角色:在中世纪的欧洲,猫被认为是女巫的化身和宠物。所以经常可以看见猫被钉在十字架上处死。黑猫被认为是不详的,所以它吓死了不少人。《哈利、波特》中的麦格教授也只能变成一只猫。加菲猫、凯蒂猫、机器猫等卡通形象是我们幼年的好伙伴。

成员4:准备生宝宝的准妈妈们最好离我远一点,一些寄生虫爱在我身上,千万别碰我,好痒痒呀!

狗专题

成员1:我是人类忠实的伴侣!最早的狗是“牧羊犬”,后来帮主人看家护院,打猎都是我的职责;不过现在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了,防盗门做得很牢固,我就改行专门逗主人开心了。你听(咚咚咚敲门声),主人回来了,我要给他拿鞋子;

成员2:我是有名的侦探,还不是因为我的嗅觉特别敏锐,追踪罪犯可在行了。

成员3:我是哈巴狗,我很可爱,专门讨主人的欢心;不过在传说中我的形象可不怎么好,那些专门逢迎巴结的人常常跟我一个名字。

成员4 :“狗眼看人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狗仗人势”、“狗腿子”、“狗上锅台,不识抬举” “狗急了跳墙”,“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改不了吃屎”,狗的排泄物也不被放过,人们说:“比狗屎还臭!” 鲁迅先生对狗的认识更深一层,“走狗”、“乏走狗”、“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落水狗”,狗的形象真是惨矣!不过偶尔也会有人表扬我“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

成员5:听说最近有一家狗肉馆开张,不去尝尝吗!红烧狗肉可是冬季进补的佳品。

成员6:被我咬过的人请您抓紧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很多胆小的人看见我很害怕,其实我没那么可怕,只不过要忠实于主人而已。别担心,我分辨敌我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呢!

蜜蜂专题

成员1:人们叫我勤劳的小蜜蜂,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采花蜜,再酿成甜甜的蜂蜜,如果有人问你,最甜的糖是哪一种?你说是蜜蜂酿出来的,肯定错不了!我酿的蜜含多种糖,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可丰富了!

成员2:我最喜欢在花丛里飞来飞去,帮助美丽的花传播花粉。

成员3:我的全身都是宝,王浆、蜂毒和蜂胶是治疗疾病的重要药物呢;蜂蜡还是工业的原料!

成员4:我是了不起的建筑师,我建造的蜂巢被成为大自然最杰出的建筑,人们还模仿我的巢给高楼大厦安上减震的装置。

成员5:还有人说我的舞蹈也很不错,还有人模仿我的舞姿编舞蹈呢!

成员6:被我蛰过的人,滋味肯可能不好受,没办法,这可是我防身术,下次千万别招蜂惹事了。

成员7:如果你是一个勤劳的人,别人可能会风趣地说:勤劳的小蜜蜂;当然,如果你在课堂上闹哄哄地,没准老师还以为自己进了蜜蜂窝呢!

鸡专题:

成员1:我是不会飞的鸟,咯咯哒哒,我下的蛋可真大,咯咯哒哒,我下的蛋营养可丰富了

成员2:我的肉很鲜美,很多美味佳肴我都榜上有名,炸鸡腿,白斩鸡,良田鸡,肯德基(鸡)

成员3:闻鸡起舞的人要感谢大公鸡每天叫鸣的功劳。

成员3:我的又细又柔软的毛,可以做羽绒服,帮你抵抗严寒。

成员4:我的肌胃非常坚韧,在中药中被成为鸡内金,是治疗消化不良的良药。

成员5:禽流感不是我的选择,人们像瘟神一样躲避我,我的很多同伴也被判处死刑,禽流感是我的罪过吗?

成员6:研究激素的时候,我还不惜男变女,女变男帮人们知道性激素的作用

成员7:有的鸡长得漂亮,可供人们观赏。

成员8:鸡在人类精神世界所扮演的角色也很尴尬,鸡鸣狗盗之徒,小肚鸡肠,鸡毛蒜皮,鸡犬不宁,鹤立鸡群的鸡可能感觉也不怎么好!

鱼专题

成员1:我的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成员2:我们家族中的鳕鱼、鲨鱼、鲆鱼的肝脏可以提炼鱼肝油,帮助人们更好地吸收钙,预防和治疗各种由于缺钙引起的疾病。

成员3:我的头、骨、刺虽然有时候可能不小心会扎破你的喉咙,但是千万别小看我,鸡鸭如果吃了我,不但长得快,而且还可以多下蛋呢!

成员4:有时侯我还会到工厂的车间去呢,我胆囊里的胆色素可是工业上的原材料呢!

成员5:我是美丽可爱的观赏鱼,你想带我回家吗?

成员6:鲨鱼皮可是有钱人才能用到的上等皮革。

苍蝇专题

成员1:我是人见人厌的臭苍蝇,翁翁翁,我要到你的厨房去!我要到你的客厅去!我不但长相丑陋,而且我随身携带了很多细菌和病毒,能传播许多疾病,包括肠道炎、痢疾、伤寒、霍乱等。怎么样,快躲开吧!

成员2:你不喜欢我们,有人喜欢,科学家眼光可真了不起,他竟然看出我小小的一头苍蝇能携带六百万个细菌,还发现我自己却很少被感染。他还发现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幼虫时候还可以会合成抗菌素,所以病菌对我无可奈何。要是你们也有这本事就好了,也不会那么讨厌我了!

成员3:科学家还利用我家族中的果蝇发现了抗衰老的秘密,我们果蝇将会帮助人类实现“长命百岁”的夙愿。

成员4:我的嗅觉很灵敏,漂浮在空气中的任何气味都不能从我周围40公里以内轻易溜走。如果你能模仿我作成什么“电子鼻”之类的仪器,辨别气味和测定气体的性质可就方便多了。在战场上还可以预测敌方是否施放毒气,还可以帮助你们在地震后的废墟中寻找受难者,想测定潜艇、飞机、航天飞机等舱内气体的含量和成分,我也可以帮你。

成员5:有科学家还尝试从苍蝇体内提取第六大生命要素——几丁聚糖。它在医疗保健中被称为继蛋白质、糖、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之后人体的第六大生命要素。

成员6:我,讨厌的苍蝇,最大的本领就是从苍蝇拍下溜之大吉,性命攸关可不能大意!我的绝招是体内的微型平衡器——平衡棍。它每秒振动330多次,使我在飞行时保持平衡并在受到外来袭击时迅速做出反应。不过我的看家本领可是我的视觉系统控制行动,我的视觉系统处理信号的速度在动物界可是大哥大。科学家根据我的平衡棍的导航原理,研制出的陀螺仪解决了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出现翻滚和倾斜的难题。现在陀螺仪已在航海、航天航空和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蚯蚓专题

成员1:我是大自然最早发明的“犁”,疏松土壤效果绝对一流;我可以调节土壤的成分,让上面生活的植物生长更加旺盛。

成员2:雨后,我常常爬到地面上来,这可是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的好素材。

成员3:我体内有丰富的蛋白质,是家禽、家畜等的美味佳肴;

成员4:我有分解树叶、稻草、生活垃圾等的特殊本领,绝对是一号环保专家,经过我精心加工,环境污染问题不就能够解决了。

成员5:我还是传统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之一“地龙”,有清热定惊,清肺平喘,行经通络的功能。

成员5:我还能吸收土壤中的汞、铅和镉等微量重金属,在我体内他们可以为外界的10倍,如果喜欢我这种特殊本领的话,就请我做你们的土壤环境监测员吧!

牛专题

成员1:最早的牛是帮人们在田里劳动的,老黄牛、大水牛,一个负责旱地,一个负责水田。

成员2:牛肉的味道也不错,红烧牛肉,酱牛肉绝对是精品。

成员3:牛奶的营养可实在太丰富了,日本在二战后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牛奶中优质蛋白质,丰富的容易吸收的钙质和增强免疫能力的抗体。

成员4:牛背上牧童的短笛,不错的意境;牛郎、织女的老牛可是创造了爱情佳话。

成员5:牛皮鞋穿起来感觉不错。

成员6:被人称为“吹牛大王”感觉怪怪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可是了不起的精神,吃进去的是草,吐出来的可全是牛奶。

成员7:牛胰岛素、牛黄等都是治疗疾病的良药。

成员8:疯牛病使我臭名昭著,但是,我也是受害者,请大家多多体谅!

师:动物大看台暂告一段落,同学发现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生:非常密切,包含的内容也很多,并且随着社会进步,关系不同程度有一些变化。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

生: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

生:观赏、娱乐方面

生:文学艺术方面一定的形象

生:人们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

生:仿生学„„

生:很多动物还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

师:可见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亲密,也非常复杂,人也是一种动物。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你会怎样说?

生:朋友、伙伴、同胞等

师:你们能这样看问题,非常值得庆幸!动物和人类一样应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甚至有人说,动物是人类的老师,你认为这样说有道理吗?为什么?

生:动物确实是我们的老师,如前面提到的仿生学,人类就是在向动物学习。

师:非常正确,人们模仿动物在仿生学上取得了很多成就,你们还能说出一些吗?

生:模仿青蛙的眼睛制成的电子蛙眼,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等等。

师:你们认为进行仿生学研究需要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这个问题放到课后解决。如果对仿生学感兴趣,课后可以进一步了解,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多。除了仿生学,人们还模仿动物的动作创作了一些舞蹈,你知道一些吗?

生:孔雀舞、天鹅湖等等。

师:动物通过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体现其价值,人类应该感谢动物,珍爱动物。刚才同学已经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发生改变,从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到成为某些精神的象征,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动物。当科学发展到一定时期,人类对动物的利用朝着高效和更加尊重的方式发展,其重要方式之一是利用“生物反应器”。

请大家阅读“资料分析”,思考:什么是生物反应器?

利用生物反应器获得人们需要的物质与直接从动物身体获取,有哪些好处? 你认为哪些动物适宜做“动物反应器”?

7.速食海鲜中的微生物污染 篇七

由于食用方便, 即食海鲜在全球海鲜市场中的需求量较高。另一方面, 即食海鲜也面临着食品贮藏、食品安全及食品卫生问题等诸多挑战。传统上讲, 即食海鲜在进入市场前会经过一道或多道灭菌程序, 确保消费者在不进行进一步加工的基础上能够直接食用。现在, 生鱼寿司和生鱼片越来越普及, 消费者 (尤其是城市居民) 的习惯也在迅速转变, 更倾向于生食海鲜。

但是, 海产食品携带的活性微生物, 或其产生的毒素可直接进入摄入者的胃肠道, 引发疾病。而疾病风险程度依病原体、食入剂量、宿主体质及海产生物的基体特征而定。微生物疾病危险程度, 以及可波及的公众健康安全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 例如, 特定海产食物的种类, 其生长环境, 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等。

弧菌种致病

食用者生食双贝类海鲜, 或者在加工甲壳类海鲜时不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 导致生熟交叉污染, 则会出现弧菌类感染的临床症状。弧菌类微生物多生长在水生环境中, 嗜中温, 在暖季大量繁殖 (>15℃) 。海产食品传播疾病主要由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引起。副溶血弧菌及霍乱弧菌会引发胃肠道疾病, 而霍乱弧菌则会引发败血症。这些致病性弧菌种在温暖的海洋环境中尤为多见。海生弧菌通常会附着在甲壳类海洋生物的外壳上, 将其作为新陈代谢的原料。水生贝壳类动物每克大概含有102~103个单位弧菌菌体, 鱼类肠脏内则每克含有104~108个单位。环境内的弧菌类细菌及其数量通常与水体温度, 盐度及藻类密度有关。

01/0139霍乱弧菌被认定是导致霍乱的元凶。霍乱是一种高致命性疾病, 疾病发作快, 伴随严重腹泻。易感人群包括儿童及成年人。牡蛎和温水虾曾引起过几例霍乱。现在, 霍乱依旧在世界多地肆虐。01/0139霍乱弧菌源自排泄物污染, 并可能进入水体成为污染源, 从而污染海产生物, 对首批捕捞海鲜造成潜在威胁。非01/0139类霍乱弧菌仅引起过少数几起肠胃炎病例。控制霍乱弧菌引起的海产食品传播疾病要首先煮熟食物, 防止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并且使用饮用水。

其他非01/0139弧菌

霍乱弧菌01通常存在于河口及海洋环境中, 不接触双壳类生物及甲壳类生物。副溶血弧菌易引起肠胃炎。创伤弧菌很少引起肠胃炎, 通常直接感染伤口。因此, 人们在游泳过程中或者清理贝类海鲜过程中较易感染创伤弧菌。对隔离群体的致病性通常与其生产TDH或TDH相关溶血素的能力有关。

对于双壳类软体动物而言, 净化并不能有效除去土著病原体, 并且, 病原体含量与大肠杆菌微生物指标数无相关性。因此, 仅通过监测捕捞区域并不能控制由这一类病原体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对捕捞海鲜进行即时速冻能有效控制微生物进一步繁殖。对于甲壳类生物而言, 工业蒸煮能有效降低细菌载量。然而, 蒸煮后的甲壳类海鲜在加工、运输、存储 (尤其是装船) 过程中存在较大问题, 很有可能将病原体再次带入环境中, 引起微生物危机。专家认为, 用于贮藏即食类甲壳海鲜的冷却水、盐水或冰也可能再次污染环境。

组氨酸

一些罐装或酶催熟类产品 (鱼酱或鱼露) 通常由特定鱼类制成, 尤其是鲭鱼类 (鲭鱼和金枪鱼) 、鲱鱼类 (青鱼) 、鯷鱼类、鲯鳅鱼类、蓝鱼类和鲹类都可能含有较高组织胺 (鲭鱼素) 。这些组氨酸在细菌去碳酸基催化氨基酸组氨酸过程中形成, 可能导致鲭鱼肉中毒——组胺鱼类中毒。

许多海产食品酸败细菌, 包括嗜温及耐寒性细菌都会产生生物胺, 除组氨酸外, 还包括胍丁胺、尸胺、腐胺、亚精胺、精胺、酪胺, 这取决于自由氨基酸基质浓度, 并与鱼种密切相关。肠杆菌科 (如摩根菌、嗜冷杆菌、植生拉乌尔菌、产气肠杆菌) 、弧菌科 (如明亮发光杆菌, 美人鱼发光杆菌) 、乳酸菌 (如四联球肉豆蔻菌, 乳酸杆菌) 中的一些细菌也会产生组氨酸。这些生物胺一旦形成便能较好地抗拒热、冷、盐及压力。在这类即食海产食品中, 采取高效冷却有助于延缓耐冷细菌形成组氨酸。

组氨酸的毒性阈值浓度还无法确定, 这是由于如尸胺、腐胺、精胺等毒性增效的强度在每一种鱼上都有不同体现。但是, 这种食物中毒通常可以界定为:轻度:8~40mg组氨酸/100-g剂量;中度:40~100mg组氨酸/100-g剂量;重度:>100mg组氨酸/100-g剂量。

肠道病毒

生食或食用未熟感染双壳类软体动物是造成病毒性海产食品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养殖双壳类软体动物主要以周边水域过滤出的微小颗粒为食。人类疾病病原体的集中地和残留地, 包括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废料堆积物、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以及未处理或处理不善的人体排泄物中的人肠道病毒。人肠道病毒只针对特定物种, 一旦进入海洋环境, 并不会立即繁殖, 就像病毒专性寄生于细胞内寄生虫。人肠道病毒的生命力基于多种因素, 包括温度、盐度、紫外线辐射以及环境中的有机物和沉淀物。

通常, 双贝类海鲜生产区域由当地政府负责监控。这是划分区域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项目依据选定区域内细菌作为粪便污的浓度为标准, 衡量该区域内致病微生物的风险, 并对一系列区域进行划分。值得注意的是, 双贝类生病毒的消除速率要比粪便大肠杆菌和埃希氏大肠杆菌低。

资料显示, 污染捕捞区域, 疾病爆发区域的双贝类海鲜曾携带诺瓦克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供人食用的双贝类海鲜潜在携带的微生物污染源可以通过蒸煮/加热 (巴氏灭菌法) 、暂养、净化、辐照、臭氧处理、水压、高静水压等加工方式移除或灭活。轻微蒸煮并不足以使诺瓦克病毒死亡, 并且甲型肝炎病毒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提高活体双贝类海鲜质量方面, 不断增强捕捞区域水质是长久之计。但是, 基于粪便大肠杆菌指标进行监控并不足以保护海鲜消费者不受病毒感染。甲型肝炎病毒的防治可以从疫苗入手, 接种者终身免疫。

李斯特菌

轻度腌制即食海鲜产品, 如冷熏鱼和冷熏贝类, 可能残留李斯特菌, 因为加工过程中缺少灭菌程序。在冷熏过程中, 海鲜产品所受的熏制温度会使蛋白质凝固不完全, 因此这种加工方式不能有效灭除李斯特菌。李斯特氏菌病是一种严重的食源性疾病, 通常攻击老人、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等易感人群, 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如果处在潜伏中的李斯特菌很难诊断出疾病的发生与之有关

这种食源性病原体在自然界中广泛传播, 与土壤和植被有关。一系列即食海鲜都不会沾染李斯特菌, 包括蟹肉、卤水鱼及熏制海鲜。由于冰箱温度会使李斯特菌大量繁殖, 并且在海鲜食品加工过程中这种菌类容易残留。但是, 人们发现即使是储存的过期食品, 致病微生物的存活量也很低。这种量效关系 (或产生风险估计) 说明李斯特菌在即食食品中存在率较低, 致病风险也很低。

葡萄球菌肠毒素

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熟制鱼或贝类海鲜食品 (熟制虾肉或蟹肉) 的正常菌落已受到破坏, 可能会引起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这种中毒是由食物中已经形成的肠毒素所引起的。尽管大多数疾病都是由金色葡萄球菌引起的, 但其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如中间葡萄球菌) 也会产生肠毒素并引起食物中毒。这些细菌的天然滋生地是在恒温动物的皮肤或粘膜中, 在刚刚捕获的海鲜正常菌群中并不会出现。食品中出现这种菌类往往是捕捞后期卫生状况不良导致的污染。这种微生物的竞争力很弱, 在生海鲜中不会大量繁殖。一定量的致病毒素往往需要在高密度细胞中 (通常只在生长期后期出现) 成为主污染源, 并且在加工温度和时间操作不当的状况下才会产生。

8.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案 篇八

一、建立知识网络图的必要性

在生物复习过程中,知识靠的是积累,答题讲究的是方法,同学们首先要变“无意识”复习为“有意识”复习,把零碎的知识整合起来构建知识网络图,按照系統性、综合性的要求,力求达到知识理解的最深程度和最大广度,真正培养好知识、技能和态度三种能力要素,在高考中得到高分。

二、知识网络图的理论基础

知识网络图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图形化、结构化的表达。知识网络图更多与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有关。知识网络图类似于“概念图”,也称为“思维地图”、“概念地图”或“思维导图”。学生在进行生物学复习的时候,用历程图来把知识点都找出来,用网络图把知识点建立关系,将知识结构化,逻辑化,这样便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接受、整合、创造和应用。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图呢?

三、建立知识网络图的步骤

构建知识网络图的思路看来至少有以下两个:知识间的逻辑结构、学习者的思维结构。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尝试了以下的步骤:

第一步:教师确立一个知识网络的中心内容:①选取一个要制作概念图的知识领域。②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③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

第二步:请学生把相关的知识点列举出来

第三步:请学生分析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四步: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做第一步的时候,好处在于:能让学生明白本课时的复习重点内容。做第二步的时候,好处在于:把个人隐性知识都集合起来。做第三步的时候,好处在于:把集合的知识彼此间建立联系,方便将来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也方便各个节点的知识的不断积累。做第四步的好处在于:能将各种意见进行分类与归集,运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出各分类组内部与相互之间的关系,即能构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图。

四、建立知识网络图的具体方法

通过实践摸索,我们总结了以下的具体构建方法:

⒈选题准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拟定一个合适的网络中心。

⒉知识搜查:选取一名学生作为主持人。主持人请其他学生提出若干条有关中心的知识扩散点,将它们依次写到黑板上。

⒊提练精选:主持人同学生共同概括总结,将各个句子的关键处或者说重点内容用红笔标志出来。

⒋分类整理: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各自进行分组,比如说可以根据个体发育时间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人体部位中立体结构的合理布局等,把内容有联系的归在一起,成为一类,并加一个适当的标题。不能归类的,自成一组。

⒌位置编排:将所有已经归类的知识,以其隶属关系,按其适当的空间位置,要求学生抄写他们的笔记本中,并要求他们用线条把彼此有联系的连结起来。如编排后发现不了有何联系,可以重新分组和排列,直到找到联系。

⒍记忆方案:将知识点分类后,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知识网络图形,让他们互相介绍是如何建构这个网络的。并要求学生思考解决有关试题的方案,力求想出最佳设想,经学生讨论或教师点评后多方位地确定方案,及时进行解题指导。⒎修改完善:在复习过程中碰到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修正。

第 2 个步骤可以用知识历程图来代替,最好由学生一个个地自由提出。流程如果覆盖全的话,就可以保证知识的梳理是完备的。然后用网络图把知识点建立关系。事实上,在应用的时候,是先用历程图、再用网络图,效果真的很好。

五、建立蛋白质知识网络图的实践操作

例如,在第一个专题复习生命的物质基础时,首先由学生总结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然后让学生主动描述有哪些元素和化合物。然后让学生回忆在哪些地方曾经碰到或用到过蛋白质的知识。再引导学生对各种涉及到的蛋白质进行回忆整理,记住它们的特点。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蛋白质总的来说有什么作用呢?让学生总结出它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那么它在具体的生物体内为什么如此丰富,变化万端,这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学生回答说是由基因决定的。复习完了这些内容,又可以提出如果蛋白质出现异常,那么会导致哪些疾病呢?由此可引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基因突变。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到过的哪些异常与蛋白质有关。那么学生会回忆起水肿、蛋白尿等疾病……

六、对知识网络图的深入理解

知识网络图可大可小。比如,从太空看地球,先看到七大洲的板块,然后看到亚洲还分东亚南亚,然后看到中国的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网络,然后看到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而细化到苏州,它也有卫星城。所以,未必是多么大的图才是知识网络图。同样道理,在生物复习过程中,象刚才所举的蛋白质网络复习,属于大网络,但有时可以只选择某一个点进行扩散巩固。

上一篇:儿童节的贺词下一篇: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