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2024-09-02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7篇)

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篇一

多媒体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白玉学校张细梅

如果多媒体技术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那么,新课程教学则是一朵绽放的花蕾。多媒体技术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其进程必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而日益加快,展现出其特具的魅力,把新课程教学带入一个划时代的世纪。而且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合理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语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成了许多教师努力尝试的教学模式,我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浅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一、多媒体系统的特点

多媒体是一个外来词,英文为Multimedia,它结合多种表现信息的媒介如文字、图像、视频和声音等手段于一体,现在一般指融合幻灯、录音、电视和电脑等多种传媒的性能为一体的设施。多媒体技术就是要将多媒体各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性:

集成性:一是表现为信息载体的集成即文本、数字、声音、视频、图像的集成。二是存储信息实体的集成,该系统是一种由视频设备、音响设备、存储系统和计算机的集成。所以,多媒体系统是多种表现信息的载体和储存信息的实体的集合。

控制性:多媒体系统不是多种设备的简单组合,而是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来加工处理来自各种周边设备的多媒体数据,使其在不同的流程上出现。计算机是整个多媒体系统的控制中心。

交互性:多媒体利用图像、窗口、图标等美观形象的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的界面,利用键盘、鼠标等方式进行人机之间频繁的通信活动及人机对话,使人们能够控制媒体信息的内容及其处理方式,使人机对话更为自然。

总之,多媒体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技术,以往的计算机只能在显示屏里显示图形和文字,而没有声音、动画、影像等;也不同于电视、电影、幻灯片等,虽包含图像、文字、声音,但没有强大的数字处理功能和交互式功能。

二、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人们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产生巨大的变化。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成为教学环节中多功能的、方便灵活的辅助性手段。它能为教学提供并展示教学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并能实现人机对话,有着极大优势。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的课堂教学传统中,教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教学还不尽人意,许多时候,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学主体水平的高下。多媒体教学制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能把握的非常到位。同时,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与进来,可以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到情景氛围之中,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基调。

例如:在教《荷塘月色》时,多媒体可再现月色下荷塘的清丽脱俗,又可再现出荷塘上的月色的朦胧柔和,这里可以有语言描述情景,画面再现情景,音乐渲染情景,唤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为学生走进作品开拓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又如:《背影》教学时,在朗读时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舒缓、低沉,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可知、可感的情景,使人仿佛感受到“父亲”深沉的爱,这对理解课文的主旨是很有帮助的。

这样利用多媒体,教师将音乐、美术、语言三种艺术手段完善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脑、眼、耳、口多种感官,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情感共鸣,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使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与需要,唤醒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从而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激发。

(二)、增强课堂密度,提高信息容量

多媒体的使用增多了信息传递的通道,它能为教学提供各种资料并能随机抽取。如文学资料包括教学所需的背景、作者简介、同一作家的其它作品以及同一选题的其它作品等。如教师在教余光中的诗《乡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向学生提供作者余光中的背景资料以及以“乡愁”为题的其它诗,教师也可以上已建好的校园局域网抽取席慕容的《乡愁》,与余光中的《乡愁》同时放在屏幕上,学生通过直观比较,很快就能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并能掌握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最后教师让学生模仿诗中的句子“乡愁是------”写一句话,选较好的习作通过幻灯放映出来供大家共享,并作简要点评。这样整个教学环节可以节省许多时间,既增加了信息密度,提高了效率,又使知识前后相连,加强了知识系统性,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的学习诗歌。

由于多媒体交互性、可控性很强,很适合个体单独运用,所以多媒体不仅能在课堂上发挥优势,在课后个别化教学中甚至可以替代教师,如在“第二课堂”的选修课中,教师只要安装教学光盘,学生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通过上校园局域网,就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自控学习,自己调整学习方法,这一改以往传统课堂的单纯被动接受,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节省了教师的时间精力。又如我们可以在校园局域网中建立语文能力科学系统,根据语文能力的构成分为听、说、读、写四类,并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题型训练的设计,包括字、词、句、段、篇等,题型分高、中、低三级,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在训练完毕后,系统再给学生判卷评分。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进入系统进行课后必要的训练,这样既方便快捷,又做到因材施教。当然教师在平时就要注意将课文中散见的知识点、文化常识以及练习题通过计算机软件积累起来,当教学所需时再将它们调用出来。

(三)、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教学重点是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学习内容,也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应该着重教学的内容。根据大纲精神,每一册教材,每一个单元,乃至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有的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中,重点不够突出的现象比比皆是。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没有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来突出重点是一个主要因素。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由于绝大多师生没见过景泰蓝工艺品,在常规教学中老师只能空讲,学生则很难 理解这一重点内容。如果利用电脑软件——三维动画片(条件好的学校可自制),景泰蓝及其制作的六道工序将直观地活现在学生眼前。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所在,它是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的经历以及知识的模糊性等原因造成的。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可以通过对各种多媒体信息的交换、加工,制作成二维、三维动画,在时空中,自由展现各种动态图像;也可以通过运用艺术手段和特技效果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使要表现的内容在远与近、大与小、繁与简、虚与实、快与慢之间转化,便于教学难点的解决。比如古诗《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体会其意境是个难点。运用多媒体可以进行如下的教学:首先以行书书法为前景,以春江月夜图为背景,配以中国民乐,进行吟诵,以渲染出诗歌特有的意境。在学生大致读懂诗题的基础上,在屏幕上展现有节奏的配乐范读,同时,根据诗歌内容按序在背景上出现相关图像,并最终完成诗歌意境图。最后,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读中,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体会欣赏诗歌描绘的意境。再如《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究竟是真是假?学生往往各执一辞,争议不休。如果让学生观看周朴园认出侍萍前后的表演(电脑软件或VCD提供剧片断),这个问题就迎“戏”而解了。

三、不恰当运用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牵强地选取材料来制作课件,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产生误导,不利于掌握知识的准确性

运用多媒体主要就是教师对课件的制作。在这个制作过程中,有些材料并不理想,但又不想使整个课件半途而废,所以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取不大理想的材料,而正是这些内容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甚至教师传授知识的准确性。我看过一个课件《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里面涉及到厅、堂、楼、阁、亭、轩多种古代建筑,但由于课件制作过程中“厅”的图片没有找到,但又不想放弃整个课件的制作,只好找来现在建筑中一间装饰豪华的“厅”的图片来充数,这就影响了整个效果,甚至对学生掌握知识产生误导。还有,有些课件里的录音范读不如许多同学的朗读,我想就有些一味地追求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实效。

(二)、过多的运用多媒体会使教师的作用向不良的方向转变

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但有的教师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有时一节课学生就看教师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忙着操作键盘和鼠标,既不深入讲解,也没有重难点的板书,从而造成“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的情况。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一种烦琐的单调,只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这样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有时候或许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也很活跃,而教师忽视了教学密度,使课后学生脑子里空空荡荡,因为任何情况下,教师都应该是课堂的主导,语文作为“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精妙之处是机器难以完成的,所以教师的作用不能等同于放映员,多媒体教学不能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三)、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化,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

检验一位教师是否有经验,从他对课堂灵活性的驾驭能力上可以看出,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尤其是语文这门灵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它没有什么规律性可言,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避免不了只要对学生提出比较个性化的问题,也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显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这也是我们一直大力提倡的。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尤其是教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其答案都事先设计好了,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埋没一些有创意的见解,这种机械化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在于语言的感悟和思想启迪的训练,而且特别注意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的艺术,而文学艺术却是一种视觉和想像的艺术,二者应该说是有区别的。如果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反过来会束缚教师和学生的手脚,甚至出现教师和学生被课件“牵着走”的现象,这对高中语文教学是极其不利的。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会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方面还应该是教师的基本功,要有渊博的知识,对所讲授的内容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时刻把握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状态,用教师自己的魅力来启迪学生,让学生有美的享受。

总之,在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使之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另一个方面,切不可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技术,失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核心位置。必须将它与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使用,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这样,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才能走上良性的、健康的、积极的发展道路,圆满完成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和教学工作。我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探索下去,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的能力,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的学习,为教育的改革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2.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篇二

一、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 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 与教材交流, 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 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 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 否则就是搭了桥学生也不愿意通过。其次, 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 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 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还是艺术、思想的结晶, 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 我们在教学中要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 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二、教师的模式化教学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 形成个性化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 而要勇于创新、提高、积累、总结。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不明确这个问题, 就不能准确地分析和把握教师的“课”是否有个性风格, 是否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是否有助于培养有智慧、有创造的一代新人。那么应如何转变呢?例如对教材的处理上, 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教学结论, 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并不是教材和参考书的“留声机”, 而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 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处理, 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这就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 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教师甘当助攻手, 乐当引路人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如何落实?“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从何处着手?根本的途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 让学生担当攻克数学问题的主攻手。面对数学问题, 教师按预定的策略部署之后, 放手让学生发起攻击, 教师要审时度势, 相机行事。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认为, 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坚持启发诱导、民主教学, 反对注入式。教师讲课离不开讲解, 但讲解要富于启发性, 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去积极解决问题。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才是数学问题的主攻手”, 且不可在眉飞色舞的讲解中得意忘形, 手舞足蹈的表演要适可而止。教学的成效, 不但取决于教师对教材居高临下的认识水平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水平, 而且取决于教师把教材、教案这些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信息传递给学生的启导水平。讲解旨在为学生指导正确的思考方向, 启动学生自身的学习内驱力, 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的讲解不在多, 而在于适时、适当。一个精确而适时的设问可以使学生脑海中掀起轩然大波, 一个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从百思不解中豁然大悟, 所以教师的启导须待之以时机。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把握进攻方向, 要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不忘探索科学的真谛, 在阵阵笑声中不忘概念的准确严密, 在深深的沉思或繁杂的运算中不忘总结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曾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科技突飞猛进, 社会日新月异, 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 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唯一的资本就是学会适应、学会学习。当前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也好, 创新教育也罢, 其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教学的实践亦告诉我们, 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差的根本原因并非是自己不努力, 也不是智力低下, 而是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不当。

四、教师应改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

3.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 篇三

一,电教媒体为语文课堂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笑一笑,十年少。人的心态对一个人的身体如此重要。学生学习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好坏,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这一点的重要性,我认为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和希望。因此课堂教学氛围急需营造,语文教师做好了这点,教学就变得轻松自如,教师的心情就变得舒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高涨,这样科学文化知识就在不知不觉中传授给了学生。如李白的《蜀道难》的教授,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查阅蜀地山路难以行走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看到蜀中栈道的高峻,行走在上面的人所承受的困难,直接感受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氛围,在教师的指导下领会诗中不仅写了蜀道的艰险,又写了人生旅途的艰难。难解的诗意变得容易多了。同时电教媒体还可以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让学生随着电教媒体进入诗歌鉴赏的境界之中,领悟诗情画意,由此解除了学生学习诗歌畏难的思想,对课堂教学和语文教学产生极大的浓厚的兴趣。

二,电教媒体可以使课堂教学变换时空,增加课堂容量

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工具,无法准确地表达教师上课意图,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再加上黑板面积有限,教学时间固定,教师所传授地的知识容量很难达到规定的要求。为此电教媒体的运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教授鲁迅的小说《祝福》要想弄清主人公祥林嫂的命运,体会小说所反映的主题,重要的就是要把祥林嫂的几次肖像描写找出来进行比较。教师可以运用电教媒体把不同时期的祥林嫂的外貌特征表现出来。这样直观形象,学生一看清楚明白,加上有声音效果更好。长篇就变短了,枯燥就变生动了。另外高中语文中要求教师讲授的文章很多,教学课时远远不够。为此必须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增加单节课时的容量。如《赤壁之战》《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等文言文的阅读。文章长内容多,我们可以运用电教媒体把重点的字词列举出来。如实词的一次多义,虚词的一次多种用法,文言句式等等。靠老师讲,在黑板上写出来远远不够,大屏幕一放就清楚明白,又可以节省时间。再如现代文的阅读,一个文段很多,在黑板上抄写一段要花半节课,用电教媒体把文段用投影仪展示出来,学生可以边看文章边思考有关的问题,一堂课的内容可以相当于传统手段教学的一堂课的3—5倍。因此电教媒体的运用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电教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创新带来无限空间

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被动地去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运用电教媒体把一篇文章制成课件,在课件中对文章中的一些关键的词语、优美的文段等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如杜甫的诗《兵车行》的讲授,对诗中能反映诗歌主题的句子,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配上图画、声音以及重要的字词变色,体会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如“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这一句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有所提高,现在的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很高,而传统的教学对能力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穿”字的理解,此时作为教师就可以电视或互联网,把发生在边塞战争的情景录下来,让学生看到雪山,看到沙漠,看到激烈拼杀的场面,从中体会到一个“穿”字表现出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像这样长期进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打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运用电教媒体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是一个极具科学性而又具实用性的媒体,它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也让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个用武之地,只要我们勤奋刻苦,努力耕耘,就一定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去创造美好的未来,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4.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 篇四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学生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二、在阅读上教师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大门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的无限的,随着科

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开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

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

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怎样才能做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

(一)、培养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比如阅读内容,除不健康之外不管历史、科技、社会等都可以读。

(二)、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做认真指导。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

5.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篇五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教教学设备的投入,使得我们的学生也能享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下的教育,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电教媒体,真正服务于初中教学,这还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作更多地学习和尝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旗下,笔者也投入极大的热情进行了一些尝试,尝到了许多甜头,也走了不少弯路,对于合理利用电教媒体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莫过于要将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利用,切莫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把语文多媒体教学搞成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教学它具有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结果的功效,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能冲破时空限制,促进教学形态的多样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对象,扩大直接经验的范围;它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作为一种从传者到受者之间含带信息的物质工具,它的种类较多,有听觉媒体,如广播,录音;有视觉媒体,如幻灯,投影;有视听媒体,如电影,电视,视盘;有交互媒体,如语言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等,不同的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性质,这就要求将多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组合起来,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去传递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以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

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

恰当的媒体选择,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相一致,可以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不恰当的媒体选择,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不一致,犹如画蛇添足,在语文教学中产生消极的教学效应。媒体的恰当选择,使获得媒体应用积极效应的重要前提条件。

语文教学的电教媒体选择应立足以下三点:

一.全面而深刻地掌握各类、各种电教媒体的教学功能特点

电教媒体总体上来看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表从教学内容的特点,但各种媒体的教学功能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投影利于表现静态的现象,而VCD对放映则利于表现动态的过程。掌握这些差异,对于媒体的正确选择是必要的。

二.明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性质

语文教学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教学的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性质,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电教媒体;不但不会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而且会影响对教学内容的表现。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我非常注意根据课文不同的文体特征选用不同的电教媒体进行组合,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我在实践中发现,讲授记叙文,散文,戏剧,诗歌单元适合运用录像带;VCD,图片相结合,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声音,图象结合,将抽象的文字演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音乐,朗诵,使学生变观地感受所要接触的文字信息;从而享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在讲授议论文单元时,上述的组合方法就不适用了。我尝试将制作电脑教学软件当中的资料展示学生,让他们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议论思路,结构,还可将课外精短的议论文移入课堂,使学生获取理性的思考、文言文教学同样可以大大得益于恰当的电教媒体,文言文教学内容距现在的年代久远,涉及的资料多而杂,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用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方式。“少慢差费”的弊端很明显,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能使这些现象完全改观、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常为大量的板书所累,文学常识,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等等,无所不用板书,学生还觉得乏味。我在实践中发现,将现成的教学软件与自制的教学软件组合应用,效果相当好。

三.了解学习者的状态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任何教学媒体只有直接作用于学习者时,它的潜在教学功能才能转化为实在的教学功能。实现这种转化的必要条件,是要与学习者的状态相适应。

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初次接触电教媒体时非常好奇,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等到习以为常之后注意力其中的程度便有所下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探索革新,寻求最佳的组合方案,使学生以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春》时,我要求全班每人上网申请一个电子邮箱(我校的校园网可实现校内联网和远程联网)将自己对《春》的艺术短评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批改电邮之后分别发送回学生的电子邮箱,第二天语文课在电脑室上、学生在网上阅读到教师发给自己的邮件,非常高兴,学习兴趣大增。此举有效地调低了学习者的状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效果很好。

正确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搞好辅助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巨大的魅力。但如果把握不好,流于形式,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把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搞得更好。

一、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成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改善了师生教与学的环境。

二、处理好“辅什么”与“怎样辅”

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要以此来盲目地、一律地代替其他教学手段。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想把课本丢开,这都是概念上的错误,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即“辅什么”的问题,“辅什么”是制作课件的内容和目标,应该是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时效果不太理想或难于实现的教学问题。明确了辅助教学目标后,如何发挥课件的功效,是教师要把握好的主要环节。“怎么辅”则要求课件具有可编辑功能,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需求进行选用或编辑制作,达到符合教学的需要,也使课件成为教师所设计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教学工具。

三、处理好教师与计算机多媒体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提高教学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确能替代教师的一部分工作,但那种认为机器能代替教师的观点是错误的。计算机再怎样更新,它总需要有人去操作和管理的;课件需要教师制作与开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需要教师去把握,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去引导。因此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不是不需要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处理好教师和学生

教学手段变化了,但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多媒体教学工具,而忽略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让现代化教学即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作用与学生紧密相结合,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五、处理好课件的构思与课件制作

针对目前市场上专业学科课件严重缺乏的现状,正确处理好课件设计者与制作者的关系尤其重要。对某一内容是课件制作的前提,对每一堂课,教学课件由任课教师设计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其原因是制作课件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制作课件的计算机教师又对具体学课不是很熟悉,这样不利于教师对整体教学的设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先要做好课件的构思,以便于更快捷更有效地制作好课件。

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适当应用多媒体,不是什么地方都用

2.利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没有教师的板书,优秀的板书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操作简便性等特点。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思维,同时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运用课件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它也具备“板书”的功能,但由于它的画面经常变动,“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因而它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板书的功能。

3.利用多媒体教学注意节奏,避免哗众取宠、走马观花。

4.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

5.利用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能取代教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

6.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篇六

关键词:角色扮演;初中英语;会话教学

英语教学工作始终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通过把角色扮演融入初中的英语会话教学中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善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来丰富角色扮演的教学应用

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角色扮演的实现需要相关教学资源的协助,通过这样的形式能更好地丰富角色扮演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互联网信息技术成了教学资源的重要支撑,很好地丰富了角色扮演的形式,老师应积极通过现有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包括视频、音频等视觉和听觉上的结合来带给学生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好地提高英语会话能力。

二、对角色扮演的环节进行创新高效的设计

英语教学任务的完成根本基础是把英语教材作为基础,所以角色扮演的根本参照也是来自教材,老师在设计角色扮演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合理恰当地安排教学场景,要围绕教材展开趣味性的角色扮演。例如,在学习与weather有关的话题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种有关天气的图片,比如wind、rain、sun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气氛,并让学生通过图片的欣赏加深对课文的学习,同时场景设置增加了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潜移默化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英语应用。

三、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要通过有效地引导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发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断挖掘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老师在创造角色扮演时,要让学生提前预习所要學习的课程内容,制订学习目标,然后再进行角色扮演的教学实施,能够让教学会话效果达到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角色扮演作为初中英语会话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老师要强化和深入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并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来不断让角色扮演地更加有趣和生动,从而提高学生英语会话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7.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篇七

【关键词】角色扮演 兴趣 口语交际情景 理解与应用

引言

角色扮演通过表演来达到语言交际目的,对于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欲望和潜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妨给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交际场景,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改编课文或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编、导和演的过程中体验语言,运用语言,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1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 角色扮演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手段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角色扮演突破了传统讲授法的局限性、克服了语言学习的枯燥感,通过模拟真实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角色扮演是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

情感是求知的载体,缺乏情感意味着缺少求知的热情。英语教学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影响,而角色扮演为师生在课堂活动中提供了情感交流的机会,有助于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

1.3 角色扮演是提升能力的重要渠道

角色扮演将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角色演绎感知知识的变化和应用,不仅可以训练学生记忆、思维、口语、听力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为了顺利完成任务,需要相互帮助、合作交流克服困难,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2如何使用角色扮演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2.1紧扣教材,创设情景

教师应仔细认真设计角色扮演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是教师设计角色扮演首先应考虑的问题。内容在设定时应足够新颖以吸引学生。在话题的选择上优先那些学生关注时、感兴趣的和乐于分享的。其次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英语水平,不要太难更不要过易。难易不同的角色扮演还可以交替使用。有效的情景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诱发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时,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紧扣教材内容,找到最佳的切入点进行情景创设,以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针对购物这一主题,内容主要涉及到购物的场所和购物时的习惯用语等。在学习时,笔者围绕购物这一话题,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大卖场,创设购物情景,先由教师扮演导购员,学生扮演顾客的角色,给学生一个示范,然后由学生两人一组自由搭档,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在演绎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2.2选择角色,角色扮演

当教师预设好模拟情境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表演能力等情况进行角色分配,或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角色,自由组合搭配,这样小组里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融洽,有利于实现最优化组合,产生最佳表演效果。角色扮演应有恰当的角色分配。学生既是参与的主体,又是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生的英语水平给予恰当的角色分配或相关建议?一般来说,应选择一些性格相近的学生作为同一组以利于开展合作和对话。不同水平同学的搭配合作,两者的英语水平不要差距过大,有适度差距最好。在角色分派中,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但在不合理的地方,老师应给予积极的建议。

2.3鼓励学生多合作交流

鼓励不同学生间的合作和学习。合适的水平差矩可以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初中英语教师应鼓励优秀学生主动和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合作,也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勇敢地参与到优秀同学中,互帮互助。在合作中,学生应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应互补共进.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提倡无歧视的学生间的合作和学习。

2.4教师应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交际课堂教学强调老师不再是课堂的独裁控制者,而是一个监督指导者。在角色扮演中,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活动,维持纪律,给出指令,观察指导,反馈建议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作为一个课堂的监督者,教师应组织好角色扮演活动并保持课堂纪律?作为一个观察者,教师应小心地观察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优缺点有大致的了解。作为一个指导者,教师应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关注学生说的内容和说的方式,而不仅仅是语法。

2.5及时评价,有效激励

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当学生完成角色扮演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角色表演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弥补、加强及完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让其他学生对表演者的台词设计、体态语言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学会尊重、信任、理解以及欣赏他人,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在进行总结性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切忌苛求完美,在表演技巧上予以挑剔。要对每个学生的出色表现做出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之后再指出表演中的错误,予以纠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3总结

总之,我们国家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是否能掌握一门熟练的外语,尤其是英语已经成为衡量各类人才的基本标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的愿望就是能让我的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找到说好英语的捷径,帮助他们提高英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我认为角色扮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潜能,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还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角色扮演使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海英.角色扮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6).

上一篇:餐饮服务教案托盘下一篇:男性肾结石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