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2024-08-10

“十二五”继续教育实施方案(精选11篇)

1.“十二五”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篇一

清镇市王庄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

实 施 方 案

根据《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贵阳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清镇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王庄乡“十二五”(2011-2015年)各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和继续教育工作工程相关会议精神,为扎实推进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总结“十一五”期间全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校教师结构、课程设置等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

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我校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一心理”(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中小幼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和“中小幼教师省、市级培训计划”为引领,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支撑下的校本研修为平台,大力推动我校校级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则。

(四)培训工作要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的原则组织实施。

四、培训对象

我校全体在职教师,包括我校中心学习小组下设的塘寨小学、小坡小学和蚂蝗小学的在职教师。

五、任务及内容

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三个方面

(一)全员培训

拟用五年时间对我校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总学时的培训,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的培训(含四新一心理)不少于300学时。在总学时中,清镇市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240学时。

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将“一德四新一心理”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1.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我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师德教育,使我校教师做到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培训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研究,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6.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及心理咨询工作水平。有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工作培训和“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切实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身心健康、道德高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好学校心理咨询室,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教师及学生提供适当的心理健康普及知识和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二)专项培训

(1)为抓实“十二五”继教工程,我校专项培训的五年规划主要以“培养骨干、决战课堂”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队伍,并进一步让骨干教师逐步成长为我校基础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教育名师”,使他们在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校本研修有效开展。

(2)着力打造一支班主任队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渠道抓好我校班主任培训,让全体班主任更好地参与到学校班级管理中来。

针对以上要求我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抓实“省、市(贵阳)、市(清镇)、乡(王庄)、校”五级培训,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一支得力的校本研修骨干团队,开辟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路子。

省、市(贵阳)、市(清镇)级以上培训:严格按照省、市(贵阳)、市(清镇)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要求选拔好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并按要求完成规定的学时数。

校本培训: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黔教师发【2011】263号)精神和《清镇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管理办法》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开展好校本培训,使每位教师都达到培训要求。

(2)建立“教导处-教研组-研修团队”三级教研管理网络,加强教师业务提升培训,精心打造团队教研。

(3)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打造校本教研。学校校长要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第一生命线”意识,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教学专题会议,分析学校自身优势或短缺资源,理清学校教研教改思路,围绕学校“缺什么研什么”,开展有效的、适合学校发展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教研活动,真正做到“以校为本、以人为本”。从2011年起着力摒弃老一套走形式、走过场、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形式,2012年全面推进主题式校本研讨活动,力求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就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总结一套经验,形成一个成果,逐步引领我校教学工作走上研究化道路。

(4)围绕“提质减负”,抓高效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决战课堂,向高效课堂要质量,快速提升我校教师专业素养。

2、班主任远程培训计划

通过送出去培训、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五年内对所有班主任进行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

在普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全校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达到80%以上。

4、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计划

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要求实施。

5、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计划

对新任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集中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此项培训学时不计入继教工程培训360总学时中,实行单独登记。根据上级安排,我校新教师培训主要由清镇市教育局统一安排落实。

(三)学历提高培训

在职为主、脱产为辅。按照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培训、对口提升的要求,推进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到2015年,我校教师学历要基本达到专科以上,在培养更高层次人才上进行新的探索。

六、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按照全国教师教育网联计划的发展规划,结合我校实际,努力构建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整合各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与全国教师教育网联相

衔接,覆盖各校、资源共享、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和学习资源库,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学习需求。

积极探索构建省、市(贵阳)、市(清镇)、乡(王庄)、校五级联动的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探索和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示范校,加强校本网络研修资源平台和实践平台建设。

七、保障措施

(一)成立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赵祥荣 副组长:申开华

成 员:李应福 赵应伟 陈思平以及各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申开华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我校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日常事务的安排和处理。

(二)加大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我校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和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加大教师培训投入,确保经费足额专项用于教师培训,纳入财政预算,并加强对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个人出资相结合等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机制。不断完善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制度。

(三)规范培训程序,依法依规操作。

为了规范我校教师各项培训,除严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要求选拔好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外。学校组织教师出省培训必须严格执行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系统党员干部职工及教师培训学习、参观考察工作的管理办法》(清教字【2011】49号)文件规定。派出教师到省内外培训,必须写出请示上报王庄乡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报清镇市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由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相关科室初审培训内容,同意后,再由清镇市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审核培训机构的资质,主办培训单位必须属于具备国家认定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才能送去参训;未经市继教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送出去参加培训的,一律不予报销费用,也不计算培训学时数。

(五)完善制度,严格督导,确保质量

从2011年起,王庄乡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把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与教师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特级教师评审、评优评模等的依据。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园)或个人要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继续教育工作不认真的教师要给予批评,经批评教育不改正及拒不服从安排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或擅自中断参训,或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考核视为不合格。学校要设立专人管理培训档案,及时记录、收集、整理培训资料并分类归档,做到各类文件、培训资料、图片音像资料齐全。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八、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11月底为启动阶段。召开启动大会,制定《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在启动阶段,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制定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并对管理者和培训者进行培训。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4年底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从实际出发抓实校本培训活动。培训中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为评估验收阶段。其中,5月底,迎接王庄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检查验收; 6月底,清镇市教育局检查验收;7-9月底,贵阳市教育局评估验收;10-12月,省教育厅评估验收。

清镇市王庄小学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2.“十二五”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篇二

为落实国家和集团公司“十二五”节能节水任务,依据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集团公司“十二五”节能节水工作方案,玉门油田结合自身节能发展规划和生产实际,6月26日,制定发布了“十二五”节能节水工作方案。方案在重申国家、中国石油以及甘肃省节能节水目标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了玉门油田“十二五”节能节水目标,即:到2015年底,主要用能单耗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平均下降17%以上,主要用水单耗指标平均下降7%以上;累计实现节能量6.3×104t标煤、节水量50×104m3,全面完成国家、股份公司和甘肃省下达的节能节水目标任务;节能节水工作走在甘肃省重点用能企业前列。

该工作方案对玉门油田“十二五”节能节水目标逐年做出分解,并落实到11个重点用能单位,提出了重点工作、技术方向及项目部署。其中:油气生产重点是坚持按照“稳定老区,发展新区”的工作部署,依靠科技进步和精细管理,扎实抓好“产能建设、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油田注水、二次开发、地面标准化建设”五项工程,确保油气产量逐年回升。继续全力做好“老油田简化”、“新油田优化”两篇文章,大力推广应用“经济、适用、高效”的地面工艺技术,优化设计,优化系统配制,优化设备选型,打破厂、矿界限,实施地上、地下一体化改造,不断提高老油田总体开发水平和运行效率。炼油加工重点是坚持短流程燃料型加工思路,以建设特色精品炼厂为主线,紧跟市场变化,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和适销对路产品,建立生产操作动态模拟系统,优化原油资源、合理安排生产方案、以最小的能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注重和加强炼油装置的整体能量优化,充分考虑新、改、扩建项目与公用工程及主体生产系统的匹配优化,努力消除因蒸汽不平衡、燃料不平衡等引起的蒸汽放空和火炬放空现象。发电供热重点是以提高热力系统效率、降低水耗和烟气除尘脱硫、脱硝为中心,推广节能、节水、环保新技术,提高中水循环利用率,建立废弃物回收系统,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推广煤粉锅炉小油枪、少油和无油点火以及各种浓淡燃烧器等节油技术;推广无功就地补偿和集中补偿技术,合理协调大机组无功出力分配,通过电网无功优化,减少电网网损,实现电网节能经济调度;同时,平稳组织水电暖供应,重点加强区域优化,充分利用电厂余热余压做好与周边企业及社区的能量梯级利用,降低厂用电率。矿区服务重点是围绕住宅园区及公共建筑、供热、供电、给排水等系统,实施锅炉技术改造、供热管网改造、电气系统改造、照明设施改造、给排水管网改造、中水雨水利用等技术改造措施,不断提高公用系统运行效率,千方百计控制能耗成本上升。“十二五”期间,玉门油田计划在机械采油、注水、集输系统及供配电、油井伴生气回收及新能源利用、加热炉(锅炉)、低效高耗设备淘汰和用能用水计量与监测系统实施14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新增技措节能能力9.27×104 t标煤、节水能力190×104m3。

为保证“十二五”节能节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玉门油田还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完善计量、深化对标、加强监督、达标创建等方面,提出了7项具体保障措施,要求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3.“十二五”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篇三

一、“十一五”期间广西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的主要经验

(一)坚持把理想教育和服务基层结合起来,端正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

广西始终把理想教育作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必修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及交流渠道,广泛宣传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的目的和意义。自治区“三支一扶”办公室举办岗前培训班,利用一周以上的时间,对招募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班不仅请来了专家学者讲历史、谈现状、传经验,教育高校毕业生树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思想,还邀请优秀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代表上讲台,讲述成长经历,分享成功喜悦。

(二)坚持把引导就业和输送人才结合起来,拓宽高校毕业生的成才路

广西不仅把“三支一扶”计划作为一个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而且作为一项向农村基层输送人才的规划。坚持把全日制本科、学士学位以上作为招募對象的基本条件,紧紧围绕集聚广西紧缺专业人才,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制订计划,定向招募,做到农村基层需要什么人才就输送什么人才。各级人力资源行政部门把“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教育纳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划,建立人才库,加强管理和后续服务。5年来,广西共有460名农业技术、医疗卫生、城镇规划建设等紧缺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被输送到工业园区、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乡镇卫生院,成为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民生工程的专业人才后备力量。

(三)坚持把岗位锻炼和全面培养结合起来,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力

广西始终把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建设作为培养“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抓手,交任务,压担子,鼓励高校毕业生立足本职岗位,发挥聪明才智,展示能力素质,涌现出一批深受农村基层欢迎的招商能手、项目主持、骨干医生、优秀信息员。服务期满后,用人单位专门拿出岗位定向招考优秀骨干。同时,为了培养优秀“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从政能力,广西每年选拔一批优秀“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到自治区区直机关进行3至6个月的跟班实习。据统计,5年来,共有112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留在基层服务单位,占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总数的33.1%,有28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考取公务员,占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总数的8.2%。

(四)坚持把制度建设和服务保障结合起来,织就高校毕业生的“安全网”

广西先后出台《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桂人发〔2006〕41号)、《高校毕业生到广西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招募管理暂行办法》(桂人发〔2006〕44号)和《关于我区“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间参加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桂人社发〔2010〕169号)等规范性的文件,从高校毕业生的选拔、培养、管理、生活补贴、福利待遇、社会保障、服务期满后续服务等全面规范了“三支一扶”各项工作。 2007、2009年广西两次调整“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从2006年的600元/人月提高到2009年的1300元/人月,确保“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内生活水平不下降。2010年,“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又按企业职工的身份参加社会保险。政策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广西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一)“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规模不能满足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广西既是西部的人口大省,又是西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但是,广西的“三支一扶”计划不仅招募人数是西部12个省市区中较少的,而且是广西“大学生村官”等4个农村基层服务项目中规模最小的。造成招募规模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是广西财力不足,只能按国家下达的经费补助名额招募高校毕业生。主观上,部分地区对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培养一支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缺乏紧迫感,不愿意申请和接收“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

(二)少数“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不适应农村基层工作和生活

有的高校毕业生生长在城镇,缺乏到农村基层工作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有的高校毕业生独立生活能力差,加之不懂方言、人际关系紧张等原因,无法在农村基层工作和生活;有的县以上党政机关长期借用“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少数高校毕业生从未在农村基层工作和生活过。据统计,每年招募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有15%-20%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适应农村基层工作和生活,下到农村基层3个月内主动辞职或者申请调回家乡服务。

(三)广西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的政策有待统一

“大学生村官”、“教师特设岗位”、“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同属国家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但生活补贴不同,造成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导致“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流失。

三、“十二五”期间广西实施“三支一扶”计划需要完善的政策措施

(一)营造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基层的浓厚舆论氛围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特别是网络等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开辟专栏大力宣传“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基层就业创业的工作生活情况、奉献精神和先进事迹,通过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各类高校应在新兴发展地区的农村基层建立就业实习见习基地,通过组织和安排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到贫困地区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加其主动与基层、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让大学生及早了解社会,了解农村,了解基层,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高校毕业生的家庭要消除对农村基层的偏见,帮助高校毕业生选择“三支一扶”等服务农村基层的项目,通过1-3年的基层岗位锻炼,积累人生财富,调整职业规划,找准职业兴趣,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逐步扩大“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的规模

“十二五”期间,广西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既要扩大招募规模,又要向重点地区、重要岗位倾斜,还要避免与“大学生村官”、“教师特设岗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农村基层服务项目的岗位交叉重叠。一要逐步扩大招募的人数。在2010年招募350名高校毕业生的基础上,每年按25%左右的增长比例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力争到2015年招募人数达到1000名左右,在岗人数达到1600名以上。二要大力支持“两区一带”和千亿元产业。“三支一扶”计划要向“两区一带”和千亿元产业倾斜,招募重点领域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岗位,既为广西优先发展地区和重点产业输送紧缺人才,又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干事搭建舞台。三要将“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重点充实进基层劳动事务保障所和乡镇卫生院。既解决新农保经办机构人员缺乏、乡镇卫生院本科以上学历医生严重不足的问题,又避免各个农村基层服务项目的高校毕业生在乡镇党政机关“扎堆”的问题。

(三)健全完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新的就業、社会保险和劳动关系的法律,对“十二五”期间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因此,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健全完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的主要政策。一要完善服务协议。依照《劳动合同法》,修改完善《广西高校毕业生服务“三支一扶”计划协议书》(简称《服务协议》),“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单位报到之日起一个月之内,由用人单位和“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签订两年期的《服务协议》,约定两个月试用期,服务协议要进一步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职责,明确“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生活补贴、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服务保护、服务条件和危害防护等内容。二要明确生活补贴的来源和标准。“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工作生活补贴应参照本地区乡镇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的工资标准,生活补贴由自治区财政和用人单位支付,用人单位支付的生活补贴不得少于自治区财政支付生活补贴标准的20%,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发放边远地区津贴。三要参加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和“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签订《服务协议》之日起30日内,按企业职工的身份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其中在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地方,应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办理补充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用人单位缴费部分由自治区财政统一支付,个人缴费部分从“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中代扣代缴。服务期满或服务期未满离开岗位,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手续按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规定执行。四要享受与其他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相同的政策。进一步梳理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期间的政策,确保“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享受与“大学生村官”、“教师特设岗位”、“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项目相同的政策。

(四)畅通“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的就业渠道

畅通“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的就业渠道,关健是抓好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期满后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一是考录公务员。进一步扩大县级以上党政机关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录用公务员的比例,认真落实《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52号)的精神,县以上党政机关每年拿出公务员考录计划的10%-15%专门用于定向招录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二是事业单位招聘。县以上相关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拿出不低于40%的比例,聘用“三支一扶”计划等农村基层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接收“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事业单位相对应地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满1年后,在现岗位空缺情况下,经考核合格,即可与所在单位签订不少于3年的聘用合同。三是到企业就业。鼓励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用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企业优先招用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按规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四是自主创业。广西政府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对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公共服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登记求职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贷款规模可适当扩大。

4.“十二五”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开展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技能活动为抓手,以国家、省、市、县级骨干教师为引领,努力提高自身工作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自己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二、目标要求

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升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为引领,以中小学省级培训计划(省培计划)为爪手,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支撑下的校本研修为平台,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学习内容及目标任务

在十二五“继教工程”期间,自身学习不少于360总学时

培训,从工程启动到培训结束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其他培训(含“四新”)不少于300学时。全员培训以学科培训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

1.师德教育

加强自身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学习,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己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种形式的师德学习,做到爱岗敬业,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一德四新”培训安排

1、学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师德水平。

2、要以“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坚持在这一年内接受不少于50学时(新理念10学时、新课程20学时、新技术10学时、新方法10学时)的在职集中培训,确保讲稿和教师培训记录质量。

3、要本着立足课堂、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平时培训、远程培训、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专题研究、评选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五、学习培训时间及实施步骤

从2011年8月底起至2005年1月止。

1、启动阶段:2011年8月底为启动阶段。在启动阶段,认真学习省、市、县有关文件,领会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培训规划、达标计划和计划。

5.“十二五”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篇五

继 续 教 育 工 程 实 施 方 案

河东小学继教办公室 2011年9月10日 河东小学“十二五”(2011-2015年)教师

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完成 “十二五”期间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促进我校片区教育发展,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根据《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铜仁地区“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思南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教学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及《思唐镇 “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细则》,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学区教师继续教育将秉承培训为教育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推进新课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突出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我学区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坚持“打造骨干、夯实校本,优化课堂、提升课研,全员参与、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进一步加大继续教育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形成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促进我学区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的长远发展。

二、目标要求

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国培计划、省级培训、市级培训”为引领,以“县级培训”为基础,以“校本培训、校本研修”为抓手,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创设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的培训模式,扎实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培训任务。保质完成上级规定的每位中小学教师五年共360学时的全员培训任务,新教师120学时的培训任务。把师德师风教育融入到培训中,切实增强广大教师的敬业意识;全面推进校本研修,构建高效的校本研修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健全教师培训管理工作机制,形成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充实教师学习时间。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河东小学(片区)全体在职教师。

四、培训内容

培训分为: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学历培训。

(一)全员培训

全员培训以“一德四新”为主要内容(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涉及师德教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校本研修、教育教学评价、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拓展。“十二五”期间,我校将按上级要求认真完成全员培训,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的培训(含“四新)不少于300学时。培训学时的具体安排,在县局镇教办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和培训需求确定。在总学时中,县级及以上集中培训五年内不得少于240学时,学校集中培训不得少于120学时。具体要求如下:

1、师德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我学区师德教育工作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切入点,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满意的教师”为指针,以增强“责任感”和“生命感”为主题,以教师“十个不准”承诺为重点组织开展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主题的系列师德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实施“师表工程”,塑造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引领教师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结合省、地、县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抓住当前师德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通过集中培训、自主学习、专题讨论、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强化“关爱贫困生、给贫困生送温暖;关爱学困生,给学困生送信心;关爱特殊生,给特殊生送方便;杜绝体罚学生,歧视差生,杜绝伤害学生心理”的爱生活动。要求教师明确“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点滴皆楷模。”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营造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处处都是德育环境、课课渗透品德教育的“三维育人环境”,促进教育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确保规范办学行为工作取得实效。此项工作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

2、新理念

根据教育局《方案》中“新理念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我学区把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新理念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将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和认真完成二级培训,认真开展“校本培训”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让“集中培训和自主研修相结合、静态的成果总结和动态的过程研究相结合”,让培训持续在教师教学生活的全过程。让教师课前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进行反思、交流。让教师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将思想转化为性格。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把好教学质量关”的要求。培养教师自我规划、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能力。

3、新知识

我学区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知识培训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认真完成二级培训的前提下,每位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终身教育的人生理念,关注自我的专业成长。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全面贯彻改革精神。各科课程标准及其解读。利用各种渠道不断学习,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跨学科综合知识。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修养,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把学生视为接受教育的一个完整的人。让全体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搭建终生学习“立交桥”。

4、新方法

在教育局《方案》中指出“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下,引领教师把持续不断的反思作为一种研究方式,引导教师多以课例为载体,将日常点滴的教学工作、教学活动与新问题结合起来,力争在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有明显改观,引导教师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处理好学科目标与综合素养、探究体验与接受理解、自主学习与同伴合作等方面关系。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多给学生提供体验机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坚决避免老师死教书和学生死学习以及老师用作业来变相惩罚学生的现象。

5、新技能

在教育局《方案》中“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及课后反思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不断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指导。我学区将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以教师集体备课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学习和应用新技术,完成省规定的技术教育能力“中级水平”培训任务,并把新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把新学和已有的知识有机融合;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专项培训

1、骨干教师培训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科学研究等形式,培养教师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增强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一支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高政治教育素养和专业化水平的教师队伍,五年内预计,培训、选拔10名镇级骨干教师,5名左右县级骨干教师的培训。争取有市级和省级骨干教师。

2、教师素质提升培训

组织选拔校学科课堂教学优秀教师在学区各校巡回上示范课,对教师们进行课堂教学培训,为我学区构建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积极推荐和选拔学区优秀教师参加县、镇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及校际交流活动。

3、幼儿园教师的培训

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实施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计划”,切实抓好辖区幼儿园园长、教师的全员培训,尤其是非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的培训。

4、班主任远程培训

深入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根据省、市、县安排,结合我学区实际,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等方式,在2014年12月底之前,全体班主任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帮助班主任了解班主任常规工作及基本要求,探究班主任工作的一般规律,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自觉性。通过学习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和方法,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积极探索,学会协调各方面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培训,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五年内对学区所有班主任教师进行不少于50学时的专题培训。

4、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

在普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全体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达到90%以上。

5、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

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黔教发[2011]152号文件要求实施培训,使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能有效渗透法制教育。着力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制意识。

6、新教师培训

根据教育局《方案》要求,凡教龄在一年内或见习期的教师,各校必须对其进行培训,新任教师在县不得少于120学时的岗前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以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技能、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等为主要内容。切实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政治业务水平。

(三)学历提高培训

根据我学区各校教师专业结构情况,坚持在职提升为主、脱产学习为辅,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稳步推进我镇教师学历提升工作,通过实施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到2015年,实现教师专科学历达到达到90%以上。

五、实施步骤

按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河东学区“十二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分启动、全面推广、评估验收三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2011年8月底为启动阶段。成立“河东学区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拟定工程实施意见,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做好宣传工作;制定学区培训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对管理者和培训者进行培训。学区各校拟定本校校级培训计划、措施等。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4年年底为全面实施阶段。按县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逐步推进,不搞“一刀切”和“齐步走”。在培训项目、培训进度上结合各校实际自行决定内容的安排和时间的先后,确保总体上在2014年底前完成实施意见规定的培训任务。在全面实施阶段,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培训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在抓好学区全员集中培训的同时,加强对辖区教学点学校培训管理的指导督查,严禁出现培训死角。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1—12月为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3月底前各校进行自查,完成校级自评自查验收,4月底前完成镇级自评自查验收,6月底前迎接县“十二五”领导小组的验收,7至9月底前做好准备迎接市级的验收,10至12月迎接省级验收。

六、培训要求

1、河东学区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 陈德友(河东小学校长)副组长: 杨 权(白沙井小学校长)

罗克成(河东小学教导主任)

成 员:田正典(河东小学党支部书记)覃志军(白沙井小学教导主任)

赵再贵(映山小学校长)

谢仁国(万胜小学校长)

李茂强(河东小学财务会计)

张红芬(河东小学语文教研组长)

程 芳(河东小学数学教研组长)杨 玲(河东小学少先队辅导员)

邵尧东(河东小学继教专干)

学时初审认定员:罗克成 学时登记员:邵尧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河东小学学校教导处,由罗克成任办公室主任,罗克成、覃志军、邵尧东负责具体办公。(覃志军、赵再贵、谢仁国分别负责白沙井小学、映山小学、万胜小学继教培训资料及教师个人档案资料收集、汇总、填报。)

学区内各校成立校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经办人员专门抓,并结合实际拟定实施意见和管理措施。

2、各校要每学期要拟定出具体工作计划和总结,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要培训场所,确保人员到位,使培训落到实处。

3、依靠骨干,利用远教设备,扩展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定期组织面授辅导;经常组织优质课竞赛和观摩课,研究课等教学活动,搞好校本课题研究,激发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建立健全集体档案和教师个人档案。

6.“十二五”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篇六

(2013—2014)

实 施 方 案

船冲中心小学 2013年8月20日

船冲中心小学“十二五”(2013—201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

育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实施省、市、县《“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确保我校“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有效实施,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推进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思路;根据省、市、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总体要求,坚持教师队伍优先优质发展战略,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教师德育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为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

(二)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

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升相结合。

(四)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

三、培训对象 我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四、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成立船冲中心小学 “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指导、管理,制定教师培训方案和规划,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培训任务,确保培训质量。

组长:汪光寿

成员:张经启 卢玮 罗俊 徐明红 吴以宝 储友志

(二)完善制度管理

根据上级部门政策,制定继续教育实施细则,规范管理,强化质量监督。

(三)优化业务指导

学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教导主任要加强培训,积极开展关于远程、集中和校本有效培训的课题研究,发现、研究、解决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五、主要任务及培训内容

(一)培训学时的计算

“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从2011年9月起至2015年12月止,五年时间使我校教师进行接受全员及专项培训不少于

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培训课时分为“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

(二)全员培训

采取以学科为基础,将“一徳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的形式进行。

1、师德教育

以提升师德建设水平为目标,形成师德建设工作合力,健全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其培训内容有:《新时期师德修养》、《教育教学中师德修养案例研究》等。

2、新理念培训

使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学习内容有:《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校本研修面对面》、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等。

3、新技能培训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学习内容有:《现代教育技术》、《教育领域的新技术》、《怎样备课、说课和评课》等。

4、新知识的培训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

知识结构。其学习内容有:《走向发展型课程评价》、《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古代、现代教育家及教育名著等。

5、新方法的培训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其学习内容有:《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二十一世纪谁来教综合课》等。

(三)专项培训

1、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

根据安徽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的要求,结合上级的规划,我校将努力构建一支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在教师培训方面发挥引领、示范等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

2、班主任培训

以远程培训和市县级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我校所有班主任进行每五年不少于30学时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3、村级教师素质提升培训

我校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培训,努力构建一支扎实的教师队伍。

4、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根据省、市、县的统一安排部署,到2015年,我校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比例达到80%以上。

5、学历提高培训

以在职为主,进行专业对口、学用一致的学历提高培训。培训经费各教师自理。到2015年,我校教师学历基本达到专科以上。

六、“十二五”继教培训的实施

学校将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教师资格证书再认定和教师职务评聘相结合,逐步形成有利于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机制。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011—2015年阶段,要求做到:

1、每周学习、培训时间不得低于2学时(含自学、自练时间在内),其中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1学时,5年累计不少于360学时。

2、“一徳四新”的学习,各科均有培训方案、学习签到册等。

3、学校要有专项学习及会议记录、表册登记、图片资料(用专用相册建立专档,并制作室内展板)等。

4、我校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十二五”五年规划、实施方案、考核细则(或管理办法),每均有培训计划和工作总结等。

5、教师要有“十二五”五年达标计划、达标计划、学习总结、学习心得等。

6、我校将结合自身实际,多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校内外教研教改、经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完善科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7、各科课堂教学必须推广使用普通话。

8、每人每学期制作一件以上有益于教学的教具或电子课件,并用于教学。

9、每人均应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各门课程的作业本和学习笔记本(集中学习和自学笔记本要分开)。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各门课程,开展教研教改等方面的研修记录、心得体会、文摘等,每年笔记字数不少于1万字。

10、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

11、学校和教师要认真填写完成教师《专业发展记录手册》。

12、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我校将根据要求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档案(文书档案和电子档案),安排专人负责档案工作。

七、加大投入,保证教师培训经费

多渠道筹措经费是保证我校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个人共同承担成本的分担机制。我校将坚持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全额用于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工作。各学校可按规定从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总额中每年安排不少于5%的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学校、教师有经费支出登记表。

八、本《实施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与上级实施方案不符之处,完全按上级实施方案执行。船冲中心小学

7.“十二五”:甘肃教育驶入快车道 篇七

———2016 年1 月16 日, 甘肃省省长刘伟平 《政府工作报告 》

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十二五”期间, 甘肃省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省份办大教育的路子。

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长, 成为我省各阶段教育资源增速最快的组成部分

“十二五”期间, 我省开启并持续实施农村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一期、二期工程和精准扶贫等项目, 截止2015 年, 全省在园 (班) 幼儿62 万人,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 超额实现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55%的目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较“十一五”提高35.21 个百分点,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乡镇幼儿园实现了全覆盖。

义务教育长足发展, 成为我省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011 年底, 我省“两基”工作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团全面验收, 成为我省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十二五”期间, 全省先后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 以及中等职业教育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等重大工程, 启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全面改薄”工程稳步推进, 两年累计投入103 亿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全省共有29 个县市区通过国家验收。

注:数据截止日期2015年1月1日

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 毛入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13 年, 我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5%, 与全国平均水平差1 个百分点, 2014 年达到90% (2015 年预计可达到91%) ,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 个百分点 (全国平均为86.5%) , 提前和超额实现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服务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办学规模明显扩大。

全省共有普通高校45 所 (其中本科院校17 所, 高职高专23 所, 独立学院5 所) , 在校生总人数65 万人, 毛入学率为28%。布局结构和专业设置渐趋合理, 形成了以兰州、天水陇东和河西地区为主体的3 个高等教育区, 形成了中央、省、市州 (行业、企业) 分级办学、统筹管理的办学体制, 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院校体系。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全省高校建成了9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90 个省级重点学科、57 个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23 国家级精品课程、13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9 个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高校已成为我省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主力军。

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职业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十二五”期间, 我省对人社、工信、卫生等部门管理的10 所职业院校完成了整体移交, 全部交由省教育厅管理。2015 年秋季学期, 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全部实现免除学费, 并实施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中职“3+4”升本科、高职“3+2”升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近5 年来, 全省共组建行业型、区域型、专业型等三种类型的职教集团16 个, 以职教集团建设为抓手, 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平凉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等3 所院校经教育部评审已正式列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在兰州新区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 园区规划占地1.3万亩, 总建筑面积414 万平方米, 先期投资40 亿元以上, 整合兰内7 所高校和24 所中职学校“出城入园”。继续实施藏区“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按照甘南州职业教育“一州一校”规划, 积极推进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建设。

民办教育稳步发展, 成为我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办教育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先后出台了《甘肃省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管理办法》、《甘肃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享受到公共财政扶持, 民办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培训首次被纳入“国培计划”。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 (含培训机构) 2753 所, 在校生50.3 万人, 涌现出一批省级示范幼儿园等办学质量好、社会信誉度高的民办学校。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 党组织首次实现全面覆盖。

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为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制度制度建设, 制定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构建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稳步改革教师补充工作, “十二五”期间累计招聘教师19041 名 (其中补充幼儿园教师4830 名) ;科学实施教师培训, 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30 余万名, 建立“金色教苑”乡村教师影子研训基地80 个、陇原名师工作室40 个;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实施“省属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以奖代补”政策, 累计投入奖补资金1.3 亿元, 1.2 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受益;实施“乡村教师补助工作”, 实现连片特困县全覆盖, 三年累计发放资金3.1 亿元, 补助教师25.1 万人次。设立省级乡村骨干教师评选项目, 共评选乡村骨干教师4200 名。

各项优惠保障政策的叠加为推进教育快速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二五”期间, 累计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04.43亿元, 新建、改扩建2555 个农村乡镇和行政村幼儿园, 改善673 所农村初中学生生活设施条件, 为12840 名农村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教师和寄宿制管理教师新建周转宿舍, 建设91所中职学校、42 所特教学校和特教师资培养中心。从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计划, 从覆盖学前教育—高等教育的家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到教育精准扶贫, 从中职生生活补助到全省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等一系列保障优惠政策, 减轻了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 极大地提高了群众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 为推进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同时, 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公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面改薄”项目稳步推进

8.“十二五”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篇八

加强学习宣传深刻理解‘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

“十二五”规划纲要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突出了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十二五”规划纲要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将妇女儿童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妇女儿童发展的重要指标纳入其中,并且设立专节分别对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保障儿童优先发展作了专门规划,为妇女儿童事业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妇联组织要引导广大妇女深刻认识“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深刻认识党和国家对妇女儿童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深刻把握“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要求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二五”规划的建设实践中来。要深入研究“十二五”时期我国妇女儿童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找准妇联工作服从服务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引领妇女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进程中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

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动员组织妇女为“十二五”建功

“十二五”规划纲要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意志的共同行动纲领。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奋发有为,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妇联组织要抓住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的契机,动员广大妇女踊跃投身“巾帼创新业、建功‘十二五一实践活动,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战场上有更大作为。

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团体会员联系凝聚各行各业妇女智慧力量的优势,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化“双学双比”活动,引导农村妇女积极投身现代农业生产,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创新“巾帼建功”活动,引领广大女职工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发明创造等活动中尽展风采,扶持女企业家在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创新创造,激励科教文卫等战线的女性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实践中勇攀高峰;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开展低碳生活主题实践活动,倡导城乡广大妇女增强勤俭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践行低碳生活,参与节能减排,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贡献。

抓住“十二五”发展战略机遇期

推动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妇联组织要牢牢把握“十二五”开局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

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新“两纲”)启动的重要契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在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中,推动妇女儿童事业的新发展。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十二五”规划纲要为遵循,规划好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作为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及其办公室的职责,全力抓紧编制好、启动实施好2011 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认真抓好新“两纲”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衔接、与政府相关部门专项规划的衔接,确保“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关妇女儿童发展的重要指标、重要项目和重要政策措施在新“两纲”中全部得到体现和落实,切实用“十二五”规划纲要引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用各类专项规划落实妇女儿童事业的各项目标任务,用新“两纲”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通过扩大宣传声势,积极营造尊重妇女、保护儿童,重视和支持妇女儿童工作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的贯彻落实,从而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男女两性的平等发展、妇女自身的全面发展。

强化维权职能在推动解决妇女民生问题上下工夫

“十二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妇联组织要把推动改善妇女民生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做深做细做实,促进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深入了解和掌握妇女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从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扎扎实实为妇女儿童排忧解难。对“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到的涉及妇女儿童的重要指标和项目,结合妇联组织的职能,发挥好工作优势,积极配合和推动相关部门抓好落实。继续认真抓好妇联组织正在开展的惠及广大妇女的重点工作,大力推动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妇女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配合做好反家庭暴力立法的调研论证等工作,促进刑法修正案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相关条款的修改完善,积极参与打拐专项行动,开展被解救妇女儿童身心康复和回归社会的研究及试点工作推动;完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深入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重点的各类妇女就业创业扶持行动,认真完成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政府资助、妇联组织帮助、社会慈善扶助相结合的贫困患病妇女救治模式;深化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状况研究与政策推动项目,抓住换届契机,促进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村“两委”女性比例的逐步提高,进一步提升妇女参政议政水平;发展壮大妇女儿童公益慈善事业,深入实施“春蕾计划”“母亲水窖”等品牌项目,加强对贫困妇女儿童、失地失业妇女、病残妇女儿童、单亲母亲、老龄妇女等弱势群体的关爱帮扶,充分利用妇联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多协调一些资源和力量,多办一些好事和实事,让弱势妇女儿童群体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妇联组织的关心。

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契机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

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十分紧迫,对人民团体发挥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妇联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调查研究,深入进行思考,积极探索创新,切实彰显优势,扎实做好联系、宣传、组织、服务、团结广大妇女群众的各项工作,协助党和政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中发挥好社会协同的作用。

认真贯彻新形势下党对群众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深入推进农村妇女群众工作,重点研究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广大农村妇女在参选参政、文化教育、人身财产、婚姻家庭等权益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农村留守妇女、进城务工妇女等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积极探索促进农村妇女发展、维护农村妇女权益、提高农村妇女素质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把社区作为开展城市妇女群众工作的重要领域,找准社区妇联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深入推进社区巾帼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创新形成社区妇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抓住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重大机遇,在妇女中深入开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善于运用新兴媒体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挖掘和大力宣传先进妇女典型,进一步凝聚广大妇女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妇联组织自身建设,在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中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以推动解决基层妇联工作有岗位、有专干、有经费问题为着力点,切实建设好、使用好、管理好村、社区“妇女之家”,推动配齐配强村、社区基层妇联干部,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把党开展妇女工作的阵地建设得更加坚强,使妇女群众信赖和热爱的“娘家”更加温暖。

9.十二五继教方案 篇九

实 施 方 案

年9月

2012

普安县三板桥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

实施方案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我校在认真总结“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和省、州、县关于“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文件要求,以建设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和促进教师素质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重点内容,以全体教师为对象,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远程教育为依托,全面实话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工程。

二、目标要求

新一轮教师培训以提高我校教师整体素质为目的,以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即“一德四新”)为主要内容,以现代远程教育支撑下的校本培训为平台,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三、培训内容

(一)全员培训

以“一德四新”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全面推进,注重过程,讲求实效。每位教师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360学时,校本教研不少于120时学时,学科培训不少于100学时,师德不少于20学时,具体要求如下:

1、师德教育

结合师德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社会关注焦点、热点问题,通过集中培训、自主学习、开展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撰写心得等形式,使广大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并转化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具体行动,(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60学时)。

2、新理念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学生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加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将新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教育观念、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3、新知识

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掌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的设计思想和新课程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党规;

使课堂教学在尊重学生、开放思维、鼓励交流、优化过程、提高效益等方面有突破和创新。

4、新方法

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和研修,采取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举办优秀教案、优秀案例、优秀课件和优质课评选、竞赛等形式,督促教师把握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探计新教法。

5、新技能

我校全体教师普遍接受新一轮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高教师计算机知识水平、操作技能以及学习和应用新教育技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二)专项培训

1、管理者、培训者培训

加强继续教育工程培训者队伍建设,聘请具有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优秀骨干教师、县、地教学能手承担这一任务。为了提高校内培训者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学业务能力、指导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和综合素质,严格按照县局要求“走出去”参加上一级培训。争取名额选派学校骨干教师到先进地区观摩学习。

2、骨干教育培训

在新一轮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将继续选派教师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培训,通过骨干教育培训,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开阔教育视野、增长新知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

3、班主任及教育技能培训

通过远程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训,凡是2015年未达45周岁的均参加教育技能培训。

4、渗透法制教育培训

按照(2011)152号文件广泛开展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培训。

5、学历提高培训

目前,我校教师大部分已获得专科学历,但还应以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离职进修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开展教师学历、学位提高培训。

四、开展培训活动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成立由张崇罡校长为组长、王照福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领导全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2、完善机制,加强管理

在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方法与途径,讲究培训效果,使教师培训工作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渠道。

认真研究制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实施方案、分期推进计划,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建立教师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

对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行登记制度。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教师职务评聘相结合。每一名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不按要求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考核不能评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3、保证经费投入

多渠道等措继续教育经费,学校在公用经费总额中至少安排5%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加强经费管理,保证经费用于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者、管理者培训及教材建设、培训基础建设。

五、实施步骤

“十二五”期间继教工程分为启动、全面推广、评估验收三个阶段。

(1)启动阶段

时间:2011年11月

任务:认真学习文件,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做好调查研究,制定培训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确定培训对象。

(2)全面推广阶段

时间:2011年12月—2014年

任务:按照实施方案和培训规划、实施计划开展培训,确保在2014年底以前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做好接受每年的县、州级检查准备工作。

(3)评估验收阶段

时间:2015年1月—12月

2015年1月—4月,开展自查自评工作:2015年5月—6月,迎接县教育局的检查验收:2015年8月—9月,迎接州级检查验收:2015年10月—12月迎接省级评估验收。

普安县三板桥镇三板桥小学

10.“十二五”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篇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 号)和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国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解放军总后勤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资委、中直管理局共同制定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家庭社区、青少年、企业、学校、军营、农村、政府机构、科技、科普和媒体等十个节能减排专项行动,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一、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

家庭、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和基层组织形态,是推动社会节能减排的重要依靠力量。宣传节能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生活,形成节约风尚,改变当前家庭生活中与节能减排不相适应的观念、行为。通过家庭影响社区,通过社区带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主要活动包括:

(一)树立绿色低碳家庭生活消费新理念。继续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开展系列低碳活动,大力宣传和普及节能减排和低碳知识。倡导广大家庭践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倡导勤俭节约之风,反对食品浪费,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抵制商品过度包装。引导广大家庭成员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理念、消费模式。

(二)开展家庭社区节能减排系列主题活动。继续实施“家庭低碳计划十五件事”,在社区和家庭进行普及推广。开展低碳绿色出行活动,倡导妇女和家庭成员步行、骑车、乘公交等方式代替驾驶机动车出行。在广大社区和家庭中开展节能减排小发明竞赛活动,并将设计新颖、效果明显的小发明向全国家庭推广。开展“勤俭节约、文明健康饮食”主题活动,倡导节约粮食、适度消费理念。组织社区居民节能减排经验交流活动,指导社区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回收。

(三)深入开展家庭社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对节能减排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组织相关专家在示范城市、示范社区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巡讲,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展示和咨询等工作。借助现代女性大讲堂开展低碳生活的相关讲座,介绍节能环保的金点子和小常识。建设完善节能减排社区平台,利用社区、街道宣传栏、黑板报等载体,张贴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标语、口号、宣传画、条幅等。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低碳科普读物,介绍和宣传日常节能环保知识。借助央视《欢乐一家亲》栏目进行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的宣传。

(四)选树节能环保家庭。把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中表现突出、作出较大贡献的家庭和个人,选树为“节能环保家庭”。大力宣传节能环保家庭的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树立良好社会风尚。

牵头单位:全国妇联、国家发展改革委

支撑单位:中国妇女报刊协会、国家节能中心、中国节能协会

二、节能减排青少年行动

青少年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当前家庭社会的重要组成。引导青少年参与节能减排,不仅有助于青少年自身成长为节能减排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践行者,也有助于通过青少年的行为影响其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节能减排。要充分发挥青少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宣传绿色理念,引领节约风尚,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主要活动包括:

(一)动员青少年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实践。开展青年文明号节约示范行动和青少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等活动。在少年儿童中开展节能环保教育活动,继续开展以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为主要内容的节约资源活动。继续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以捐植爱心树、纪念树(林)等方式进行植树造林,保护大江大河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

(二)开展节能减排志愿者活动。开展志愿者节能减排社区示范活动,宣传节能减排知识,传授节能减排技能。开展绿色校园节能志愿活动,指导青年学生主动关闭无人上课和自习教室的长明灯,减少学校能源浪费,引导青年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争做节能卫士。

(三)加强青少年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阵地设立宣传栏,并利用青少年报刊、中小学生报和共青团、少先队网站,大力宣传节能环保知识。注重借助情感、艺术、时尚等元素,运用互联网、手机、动漫、短视频、移动媒体等青少年喜爱的手段和载体,扩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创作儿歌、童谣、动漫、故事、舞台剧、戏曲等艺术作品,设计少年儿童喜爱的挂图、海报、文具、玩具等,宣传节能环保知识。引导青少年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节能观念,树立环保意识,增强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四)选树青少年节能减排典型。把在节能减排青少年行动中表现特别突出的个人,纳入团队组织已有表彰体系。做好“母亲河奖”评选表彰活动。发挥雏鹰争章活动的激励作用,引导少先队员争获“环保章”。

牵头单位:共青团中央、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

支撑单位: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

三、节能减排企业行动

企业是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体,也是节能减排的主力,职工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效,决定了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的成败。要动员全体企业职工,从岗位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投身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活动包括:

(一)继续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在职工中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技术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和节能减排能力。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以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小发明等为主要内容的节能减排达标竞赛,促进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达标。围绕节能减排主题,大力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开展职工优秀节能减排技术成果评选、表彰和推广,积极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二)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行动。加强职工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推动全国所有企业设立义务监督员,力争“十二五”期间达到100 万人。加大对义务监督员的培训力度,为其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总结交流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其督促企业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三)积极组织职工参与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管理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企业工会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职代会的重要内容,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挖掘节能减排潜力作贡献。

(四)开展中央企业节能表率行动。中央企业要带头履行社会责任,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在中央企业深入开展创建节约型企业活动。继续完善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组织管理、统计监测和考核奖惩体系,提升中央企业生产运行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深化中央企业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对标工作。加大中央企业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推广应用。

(五)开展企业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宣传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环境危机教育,不断增强职工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不同形式开展面向企业负责人、企业节能环保人员和生产一线人员的节能减排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

牵头单位:全国总工会、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

支撑单位:中国职工技术协会、中国职工科技报、国家节能中心、中国节能协会、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等

四、节能减排学校行动

学校是社会的摇篮,是国民教育最重要的组成,对学生树立节能环保理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推动校园节能减排的同时,要积极开展以节能减排、绿色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课堂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形成绿色生活、勤俭节约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主要活动包括:

(一)深化节能环保基础教育。在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相关学科课程中进一步渗透节能环保教育内容。推进节能减排专业教育,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普通本科高校非环境专业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

鼓励各地和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开设富有地域特色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传播节能环保、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等知识,通过课堂主渠道不断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因地制宜开展与节能减排相关的专题讲座、研究性学习、技能竞赛等活动。

(二)建设一批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推进循环经济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广泛开展面向青少年学生的循环经济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在全国建设一批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示范作用强、循环经济特征明显的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结合农村义务教育试行免费教科书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分科教科书的循环使用方案。

(三)继续开展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落实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任务和要求。继续开展以节粮在我身边、珍爱生命之水、我的低碳生活等为主题,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为目标,以科学调查、科学体验、科学研究为主要方式,结合中小学科学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活动开展要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利于提升未成年人综合素质。

牵头单位:教育部、中国科协、国家发展改革委

支撑单位: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科协青少年中心、国家节能中心、中国节能协会等

五、节能减排军营行动

军队是社会资源的消费集团,军队资源节约是社会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军和武警部队要着力推进节约型供应保障方式、消费方式、训练模式的规范拓展,着力推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规模化推广,着力推进群众性节约活动的深入开展,基本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军队特色的节约型军营模式。主要内容包括:

(一)创新发展节约型供应保障方式、消费方式和训练模式。推进基地化训练,开展训练场地资源普查,规范建设100 个可用于统建共享的大型训练场地。优化经费保障和管理,大力压缩行政消耗性开支。推行军需物资油料节约,加大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力度,严禁采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耗低效和非环保产品,开展废旧军服回收。完善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与管理。加大军地运力统筹使用,提高运输效益,加强车辆、船舶使用维护管理等。深化现代营房建设管理,统筹规划利用军用土地资源,稳步推进房地产资源整合,逐步建立营区能源消耗统计、监测监管平台。

(二)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开展军队建筑节能工程、办公及生产生活节能工程、军油节能工程、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模拟技术工程、信息技术工程、装备节能工程等一批重点节能工程,提升军队节能减排能力。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组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

(三)深化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军队有关节能配套政策法规,完善军队资源节约法规体系。加强统计考评制度建设,建立总部—大单位—部队互相衔接、齐全配套的资源节约统计指标和统计考评机制,完善统计、考评、通报制度。

(四)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八节一压”、“反食品浪费”、“红管家、好当家、小行家”等群众性节约活动和各类节约技能竞赛,建立争创节油示范单位、节油标兵和“红旗车分队、红旗车驾驶员”评定活动常态化机制。

(五)深入抓好宣传教育。加强资源节约日常宣传,将资源节约宣传纳入部队经常性教育和经常性管理之中,纳入每年的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建立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体,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资源节约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宣传军队资源节约工作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做法。建设军队资源节约工作网,并在中国军网和军内网站积极组织网民话题,营造强大舆论宣传声势。

牵头单位:解放军总后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支撑单位: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科学研究所、解放军报、中国军网、解放军第三二〇九工厂

六、节能减排农村行动

我国是农业大国,推动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缓解国家能源压力;有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缓解环境压力;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主要活动包括:

(一)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以普及推广《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为重点,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咨询、宣传培训和生产指导,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推广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适用技术和产品,帮助农民树立节能减排新理念,使农民真正成为节能减排的主体。

(二)传播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通过促进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生产垃圾和污水向肥料、饲料、燃料转化,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通过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实用技术和工程措施,净化水源、净化农田和净化庭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逐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状,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

(三)构建农村低碳生活方式。通过推广沼气、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开展省柴节煤炉灶炕升级换代,推广高效低排放节能炉灶炕,改善农村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四)深入抓好节能减排宣传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宣传和培训工作,将其纳入“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重点工作之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培训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牵头单位: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

支撑单位: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节能中心等

七、节能减排政府机构行动

政府机构是社会行为和公共道德的示范和标杆,政府机构的行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政府机构为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将对公众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各级政府机构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降低机关能源资源消耗,切实发挥政府机构的表率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活动包括:

(一)开展绿色办公活动。倡导用电高峰时段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使用空调时关好门窗。日常办公尽量采用自然光,离开会议室等办公区时随手关灯。在全国政府机构推广使用节能环保铅笔、再生纸等绿色办公用品。开展零待机能耗活动,推广使用节能插座等降低待机能耗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征集日常办公中的节能经验、点子,并择优在全国政府机构推广。提倡高层建筑电梯分段运行或隔层停开,上下两层楼不乘电梯,尽量减少电梯不合理使用等。

(二)开展绿色出行活动。根据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和编制数量及时更新购车计划,严禁超标准、超编制采购公务用车。提高新增公务车中小排量和清洁能源汽车比例。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开展公务自行车试点。机关工作人员每月少开一天车,倡导“135”出行方案,即1 公里以内步行,3 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 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三)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活动。推行公务用车厂家回收置换。开展废旧电脑、打印机、电池、灯管、报纸和包装物等回收利用。组织有条件的单位实施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渠道,建立资源循环利用长效机制。

(四)开展政府机构节能宣传教育活动。围绕节约型机关建设,组织开展“能源紧缺体验”、“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等活动。举办知识竞赛、征文、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普及节能环保知识,提高政府机构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政府机构节能减排工作建设和突出成效,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开展政府机构能耗信息和能效水平公开试点,在门户网站上公示单位能耗信息和能效水平,并接受社会监督。

牵头单位: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人大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政协机关事务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勤部

支撑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节能协会公共机构节能专业委员会、国家节能中心等

八、节能减排科技行动

科学技术是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重要支撑。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的工作目标,是针对全民节能减排能力建设的共性技术需求,研发全民节能减排能力提升系列工具,推广全民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科技示范。要以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主线,提高公众的节能减排科技意识和能力,形成全社会依靠科技开展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主要活动包括:

(一)开发全民节能减排科技工具包。针对公众辨识各项行为节能减排潜力的需求,组织专家测量和核算涵盖公众日常生活主要活动的节能减排潜力数据,开发“全民节能减排潜力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全民节能减排科技信息网”。拓展和完善基于互联网的“低碳生活计算器”软件,通过宣传和推广,进一步发挥该软件在定量反映公众节能减排潜力数据;组织专家筛选国内外节能减排的小窍门和小技巧,建立“全民节能减排金点子”数据库;编制全民节能减排科技系列手册。

(二)推广应用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进一步筛选各类科技计划取得的适用于全民节能减排的技术成果,拓展和完善全民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库;结合一年一度的“科技周”活动和“科技列车行”活动,举办节能减排技术成果推介会,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

(三)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综合科技示范。依托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星火密集区等科技示范平台,选择20 个左右的具备良好基础的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节能减排综合科技示范活动。

(四)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加强节能减排专家队伍建设,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培育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市场,充分发挥生产能力促进中心、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等在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服务方面的作用;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和科技合作咨询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测试和检测等专业技术服务。

牵头单位: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协

支撑单位:中国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国家节能中心等

九、节能减排科普行动

先进实用的技术成果和知识需要普及到全社会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要面向全 社会宣传科技思想、科技知识,介绍节能减排先进实用技术、成果,普及节能减排实践经验、先进典型和节能窍门,提高公众节能减排能力。主要活动包括:

(一)开发集成节能减排科普资源。组织开发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展览、挂图、图书、影视、宣传册、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科普资源。实施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资助优秀的科普创作团队、科普资源建设基地和科技工作者。开发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科普展品。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科普素材、科普影视、科普图书等科普资源。开展优秀科普资源征集推介,集成、整理社会优质科普资源形成科普资源包,向社会广泛推介使用。

(二)举办节能减排科普展览。发挥科技类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和各类基层科普基础设施的作用,围绕节能减排主题举办形式多样、便于公众参与的展览和教育活动。实施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在部分大中城市开展节能减排主题内容的科普巡回展览。增强科普大篷车等流动科普中节能减排科普宣传内容设置。

(三)开展系列节能减排科普活动。在全国科普日活动、中国科协年会科普活动中,设立以节能减排为主线的活动区域,向公众宣传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关科普知识。组织以节能减排为主线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面向青少年开展节能减排科普教育。在社区开展科普大讲堂等形式多样、贴近居民的科普活动。

(四)广泛开展节能减排科普宣传。与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网站等相关媒体合作,开设科普宣传专栏,介绍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关科普知识。增加“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的节能减排内容。发挥中国数字科技馆的作用,利用互联网向公众提供节能减排数字化科普资源及信息服务。利用社区科普宣传栏,进行节能减排科普宣传。

牵头单位:中国科协、国家发展改革委

支撑单位:中国科协信息中心、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科学普及出版社、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中国节能协会等

十、节能减排媒体行动

节能减排新闻宣传是经济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组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反映节能减排工作的措施和成效,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有力舆论支持。主要活动包括:

(一)做好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报道。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

(二)做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进展的宣传报道。报道各地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宣传报道“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节能减排工作成效。

(三)做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宣传报道。报道节能重点工程、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循环经济重点工程的实施进展情况。报道各行业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和农村、商业和民用、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减排情况。

(四)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强日常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

(五)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配合各部委的监督检查行动,对违规乱上项目、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不力等现象,选取典型案例依法开展舆论监督,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牵头单位: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11.“十二五”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广西; 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教育

2010年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转变、提升、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之路”在京举行1,中央文件里第一次把职业教育摆在了重要的地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上日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要想获得社会的地位和尊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必须要着眼与就业、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全面发展人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彻底改变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被“遗忘的角落”,分析广西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凸显的问题。

一 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问题

学校体育最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方法、健康知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进行身心素质教育的渠道,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试行)》要求体育课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接受到良好的体育道德思想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体育课应该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增强体质,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以完成本学科教学目的和任务2。对广西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每周正常开设2次体育课的学校只占61.5%,多数以开放式放羊教学形式,或者是低质量体育课堂教学;70%的职业学校不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51%的职业学校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不做要求。另一些关研究也显示:职业中学体育教学模式陈旧、呆板、机械,教学缺乏针对性,忽视群体性教学,既不能調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又难以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以发挥和挖掘,使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受到制约3,广西部分职业学校没有完整的、有针对性和具有实用性的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使得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无纲可循,无据可依,随意性大。有的学校只能搬用普通中学或普高教材,甚至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确定教学内容4。由此可见,广西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低,体育教学管理不规范,更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

2 中等职业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存在问题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学校运动会、校内各级体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可以巩固和提高体育课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增强体质,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5。它和体育课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目标。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每天有组织的开展课外活动的中等职业学校只占21%,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学校,多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很少有专门体育教师在场组织指导,甚至有30%中等职业学校一年不组织开展一次运动会。中等职业学校面对的学生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学生自发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比赛的能力还是有限的,职业中等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如果没有老师有组织、有计划、有监管的指导下开展,那么课外体育活动是毫无意义的。

3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硬件设施存在问题

场地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必要的物质条件,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物质保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师资、经费、体育场地、设施问题。》。根据广西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有78%的学校体育器材不达标率,属于不合格范围。2010年,国家对职业学校教育发展十分重视,对学校的建设、设备添置,还有学科建设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没有按正常的比例和需求分配学校的体育经费,加之有些学校对现有资金的投向缺乏长远战略,人为地对体育的投入作为滞后配置,这种资金投入的萎缩状况,造成了各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4。场地器材的缺乏和不足直接影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存在问题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除了改善体育方面的设施条件外,关键是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师资稳定的队伍”,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也强调“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光荣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基础在于大力发展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说明,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优、结构合理、适应推进素质教育的高标准、高质量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是全面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

根据广西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结果反映: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专业合格的体育专职教师比例不足,人数不够,配备不合理。年轻体育教师较多,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学校体育教学能力还很薄弱。年轻体育教师很少培训和考察机会,约80%的体育教师从未受过再培训和继续教育。从体育教师的人数和学生的比例来看明显不足,但许多学校都不愿多进教师,其原因是市场的波动较大,中等职业学校的立足是否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怕增加学校负担3。广西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师资数量和整体水平也是不容乐观,近年来,虽然体育教师的数量和学历层次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对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尤其是体育教师工资待遇与学校其他老师相比相差较大,导致许多体育教师不愿意上较多的体育课时,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第二职业或干脆辞职干其他行业。

5 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问题

国家每年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入数据库,便于更好的了解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在广西中等专业学校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校没有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进行;60%的学校没有完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具;78%的学校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是虚报的;更令人可怕是,有35%的体育老师根本不知道《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二 小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广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校体育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体育教育本来就是一项系统工程,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就要赖于学校对体育全面认识和规划,加快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改革,将体育教学与学生身心健康、工作需要、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以适合本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和课外活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特点年龄结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体育的积极性,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稳定的体育兴趣爱好,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各种素质。在体育教学和培养体育意识方面需要进行大胆的改革,加强“素质教育”,贯彻“健康第一”,发展学生职业体能,积极推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发展,为其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为社会输送身心健康、素质过硬的一线工作人员或管理人才。

建议学校及各级教育行政领导重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重视体育教师的劳动;学校要解放思想,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意识,规范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系统工程;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要加强自己职业素养、专项技能,提高教学能力,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梁国胜,2010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举行[N],中国青年报,2010、3、14[2] 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72.

[3] 甘文贵,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分析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4,12(22)

[4] 马永明,对盐湖市职业学校体育现状分析改革与建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8,17(4)

上一篇:孔子名言及解释专题下一篇:李商隐《柳》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