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研读心得(精选13篇)
1.课标研读心得 篇一
研读课标、教材、教参心得体会
“知乃行之始也”教师备课也一样,先要学会钻研课标和教材,只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把握,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课上才可能做到运用自如,心里有底,对学生的反馈该肯定的敢于肯定,该否定的敢于否定,教学才会有血有肉,有自己的特色。只有钻得进去,才能跳得出来。
一、认真研读新课标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学的实施必须用课标来指导。课标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必须认真地、反复地学习“课标”,真正从整体上把握“课标”。不仅要真正掌握“课标”体现的新理念,而且应该准确理解把握“课标”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以“课标”为准来指导教学,增强主动性,避免盲目性。新课程标准为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明确了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提出了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才能弄清楚课程标准在各个教学阶段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目标,把握教学方向,明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
二、教师应吃透教材。
一位教育家说过“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这说明教师要“吃透教材”必须要日积月累学习和提高。反之,教师在“吃透教材”的过程中也一定能使自己的教学理论、实践经验、个人素养得到不同程度提升,达到双赢的效果。首先理解它的内容,理解它的结构,理解编者意图,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关键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成功的教学策略就是在这些关键点的正确把握和整合中获得。而这些关键点的准确把握和整合,恰恰是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和筛选的结果。其次认真读教参,就是要求我们抱着认真的态度读、反复地读,不但要看懂,还要作深刻的领会。领会知识体系,设计意图及教学方法等。但我们不能只依赖教学参考书,照搬目的要求、教材分析、教学建议,要结合实际创造地使用教学用书。
三、“吃透”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心中始终装着学生,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善于分析学情,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会使时间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于产生大于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既要平等互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探究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心灵产生碰撞,达成共鸣,收到预期的成效。
2.课标研读心得 篇二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事半功倍
复习课中不仅要讲大量的知识点,还要利用有效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个线索清晰、观点明确、深入浅出、轻松高效的学习过程,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1. 备课标与教材
有了目标才能够努力前进,对于复习来说也一样。“省纲里面找考点,教材里面找观点”是教师应努力践行的目标。上课前,要准确把握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及省纲要求,对教学内容大胆取舍。教师要对需要复习的知识点及重难点熟记于心,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2. 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教师要明确哪些知识学生比较好掌握,哪些难以理解,哪些容易出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以提高复习课的效果。
3. 备热点
备热点就是时政里面找热点,权威报刊里面找素材。时政性是思品学科的鲜明特点。作为思品教师,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选取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素材的实事。在相关资源里找链接知识点,知识点反过来又能解析热点,并在生活中找体现。在复习课上,教师如果能恰当地利用这些资源,就能帮助学生养成关注社会、时政热点的思品学科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效的复习课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复习课中的讲解虽然很重要,但不能“填鸭式”的满堂灌,不能取代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第一轮的复习课中常用导学案,先把45分钟要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按“课标要求”“考点分析”“设置问题”“综合演练”四个环节来设计。完成导学案的预习要求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这样一来,教师的讲解很有针对性、很精练,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主动地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讲”与“练”相结合,张弛有度
要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必须讲练结合。适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答题能力。思品中考试题有一特点“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不管题型怎样变化,形式多么灵活,都“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复习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训练,才能强化知识的巩固,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对题目的设计要依据课标、围绕教材,“以点带面,以精带全”。题目要“精选”,难易要有梯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特别是重点知识的强化和难点分解,不能将学生引入题海。通过讲练结合,规范答题,使学生掌握解题技巧与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新课标》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模拟训练中,要采用多种训练方式。可以采用提问式的训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达到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点拨,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如果时间允许,也可采用模拟测试、小组互评、合作探究,以达到训练目的。
四、增强复习课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愿学、乐学的思品课堂必定是高效课堂。教师如何给紧张的复习课加入趣味性呢?
1. 充分利用时政热点、社会热点激活课堂
如在复习“可持续发展”时,我国正在召开两会,因此,引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在“十三五”规划中我们的目标之一,持之以恒的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接着放视频《全国各地全年雾霾天数》,使学生内心产生震撼,认识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形势,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动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落实环保行动。
2.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如在复习珍惜学习机会课时,播放视频《山区孩子的求学路》,山区孩子求学之路的艰辛,让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 采取新闻播报、时事点评、辩论等多种教学模式
为了让思品复习课不再单调、乏味,每节课前进行三分钟的新闻播报,并让大家谈谈看法,既能调动学生充分参与的热情,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是一门存在遗憾的艺术,每节课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在教学实践中要扬长避短,探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际的复习方法,才能在复习中提高效率,使思品复习课堂有效地为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2]冯凯,胡春雨.构建思品高效课堂的基本法则[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3).
3.课标研读心得 篇三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呢?在此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践行高效课堂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效课堂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多为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很多课堂是低效的,有的甚至是无效教学。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效率高、效果好并取得较高教育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它属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生放到了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立足从“知識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变。因此,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要转变,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其主体地位,教师作为主导要导得适时适度。另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事业心,而且要富有爱心和童心,教学中要充满热情和激情。这样的老师,学生才会喜欢才会亲近,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科学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这里所说的备课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写教案,因为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要活用教材。每天要在有效的40分钟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提高学习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样势必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在备课上多做工作才能胜任“导师”的角色。我认为科学而有效的备课方式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备课先要熟透教材,做到胸有文本
不管在任何时候,教师的基本功永远表现在钻研课标和把握教材上。如果教师自身对教材研究不透彻,就很难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有经验的老教师尚且如此,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更要重视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比如数学教师要讲一次函数,一流教师就会把它放到整个学段中,从整套教材的高度来研究新课标对于学生学习函数的要求,揣摩编者编排本节内容的意图。然后再认真研究内容: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该了解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得到哪些思想和方法方面的启迪,掌握哪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函数知识,进而使学生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为后面学习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及其他函数类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备课还要活用教材,编写导学案
有人说导学案编写的优劣是衡量教师敬业精神的试金石,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编写学案是在教师熟透教材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只有善于钻研富有智慧的老师才能写出优质的学案,而这样的学案总会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将教材知识问题化。每位教师都会写教案,但是学案的编写却不同于教案。教案是写给老师自己看的,有较详细的知识点。而学案为学生编写,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路径。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之后要将本课的知识用问题的形式反映出来,上课时学生再通过这些问题的指引进行探究性学习。
(2)将问题设计层次化。我们在听课时往往会看到有的教师上课引导学生轻松自如,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而有的教师会因为提问难倒了全体学生,只能窘迫地唱独角戏。之所以出现这两种不同情形,很大程度上由于问题设计不合理所致。教师设计问题时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也就是说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有梯度,才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比如,我们在学正方形的时候,可以逐层递进设计如下教学问题:①四边形满足什么条件将成为平行四边形?②平行四边形满足什么条件将成为矩形(或菱形)?③矩形(或菱形)满足什么条件将成为正方形?④四边形满足什么条件将成为正方形?通过这样的导学问题,环环相扣,逐步深入,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利用条件判断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同时也明确了特殊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学生学习四边形一章起到了极好的启发引导作用。
(3)将学法指导能力化。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教育而言,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要远比教给他们有限的知识重要,这也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着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研究教法。只有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体现出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如我们常说的“知识树”的教学手段,教师同样也可以把它当成一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知识树”以树状的形式表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形象直观,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整理复习每一课每一单元的知识点。学生熟悉了这种学习方法之后可以把它运用到数学、语文、历史等很多学科的学习,这样的教学岂不是事半功倍的高效课堂!
3.备课更重要的是研究学情,因材施教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在教育弟子时就提出要“因材施教”,它是一种十分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可以说准确掌握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是编写学案和制订教法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学生整体的学情,了解了他们的差异,才能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也才能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其不足,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其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科学备课是前提,是重中之重。
4.研读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四
我的一点想法是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是什么?怎样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
语文课程的内容时代性怎样突出呢?课标中是这样解释——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在这里我想的是,我们应该在自己的课程中突出一些现在流行的内容,如果说我们还是在唱老调子,那么就很难吸引学生。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为发达的社会,社会信息的流通也更加快速,每一个人都在很快的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所以如果说我们的课堂内容和当今的文化没有一点点联系,我们的课堂又应该怎样吸引学生呢?
我们的教学中必须引进当今的一些文化元素。比如说在课前听一些当今流行的网络音乐。《孤勇者》就是很好的音乐。我们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小视频进行播放。小视频是当今文化信息流通最便捷的方式,快手和抖音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交流平台。所以自己制作一些小视频,尤其是带上小视频中的一些最被大众所喜欢的元素,一下子就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我们播放音乐也好,制作视频也好,并不是没有原则的,而是需要在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上进行把握,只是表现形式上有所变化。
现在的孩子也很喜欢动漫,如果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形式加以修订引入课堂,也是对孩子们的帮助。这种帮助不仅仅是提升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可以启发学生全面地认识动漫作品。孩子们喜欢《斗罗大陆》,而老师们一直在帮助孩子们“戒掉”。我们可以分析一下。
一种文学存在,就一定有它的理由。以《斗罗大陆》为主的网络文学作品存在在当下一定有它们的理由,并且这一种文学作品并不是像火星文一样一年两年就会很快消失,而是已经存在了十几年的文学现象,所以我们的孩子们有理由去辨别和认识是这一文学现象。现在这些文学作品已经有了很大的市场,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学会辨别,并从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者是自己能够辩证的文学作品。
对于网络文学和手机我一直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大禹治水。
我想时代性也不一定就是指这个时代的时代性,应该是每一个时代的时代性作品。我们学习戏剧和文学一定避不开八大样板戏,这八个样板戏是非常完美的。所以每一个时代的时代性文学作品一定是每一个时代最独特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我们应该学习。但是绝对不能学习虚假的文学作品。比方说“某某救母”。
我们这个时代最具与代表性的作品是什么?我想无疑就是当今的。所以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一定是重中之重。我们的教材一定要强调内容的典范性。比方说,《山海情》就是非常好的脱贫攻坚文学作品,我认为这一类的文学作品应该入选到我们的教材中,因为现代有很多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脱贫攻坚,也不明白什么是全面小康,更不明白什么是“两步走战略”,也不知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在我们的课本中渗透,不仅要让中华民族的伟大战役记录史册,而且还应该让孩子们知道并流传。我们的教材在选文中也是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对于一些有歧义的文学作品不应该选择,对一些影响价值观念的文学应该尽快删除。所以,我们的选择内容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源于生活,我们的知识只有在生活中被应用,我们的知识才会具有无比强大的吸引力。所以我们的知识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上还原到我们的生活中,这就是情景教学之一。语文可以还原,比方一个词语的含义,我们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国大胜阿联酋”“中国大败阿联酋”不同的语言文字在不同的环境中就有不同的含义,这是国外文学所没有的。数学也可以。我们可以将我们的数学思维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题本身就是一个推理问题,所以生活中的推理是不是可以好好地用一下呢?
5.英语新课标研读的心得体会 篇五
本次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它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由此看来,新的课程标准比以往的更加进步,更加人文化。
新课标确定了四个课程的基本理念,即: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可见新课标要求我们改变教学行为,努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次新课标真真正正地转变了教育观念,克服了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它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新课标还要求课堂教学中要师生互动,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转变角色。新课标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它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高度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注重书写的育人功能”。新课标还十分重视识字和写字,识字和写字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诚然,新课标的“新”就体现在以上这些方面。
6.课标研读汇报材料 篇六
在隆冬之际,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指导课程标准研读情况我们表示热烈欢迎!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评价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为我们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准绳和标杆,是每位教师都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工具书。新课改以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教师课标知识的学习和普及。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验小学共同体和中心校的安排下,我校全员参与,组织教师开展了新课标研读活动,促进我校新课标的进一步更好实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更规范、更有效,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程目标研读方面:
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全面领会各学科的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及内容标准的具体目标,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把学段目标和内容标准中的具体目标细化分解,形成每一册书、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通过对课程目标的研读,我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方面,对各位老师提出了六个字的要求,即“全面、准确、具体”。
首先,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力求“全面”既应有知识与技能目标,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恰当确定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其次,目标要“准确”即教师制定的单元目标或课时目标要与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层次要求相吻合,既不过高,也不降低;同时,我们要求老师们制定的目标要“具体”。要严格使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和刻画学科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来表述教学目标,如“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如“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努力使目标的表述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检测性。
(二)研读形式方面:
我们主要采用查漏补缺研读。即在学习课标的基础上,从研读内容入手,把在课标中自己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进行再次梳理,使大家能够更好的把课标应用于教学之中。研读的最终成果不是教师用书的复制,也不是教辅资料的粘贴,而是结合教学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质性话题,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指导性的、可借鉴的参考资料。
(三)研读流程方面:
根据以上研读内容、形式和要求,我校按照以下三个步骤,对课标进行详细研读,保证课标研读见成效。
1、个人研读。
首先,根据中心校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按知识体系合理分工,明确任务,明确要求。其次,教师个人根据分工,按照课标研读的内容、形式和要求,细致进行课标研读并做好记录。我校已经按照中心校安排完成了《研读<课程标准>》的第一部分。
2、课标升华。本学期,我校把学习课标运用于赛教活动中,教师根据自身对课标的理解分别准备了一节公开课,然后在教研会议上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推选出了两名青年教师刘倩同志和雷方同志在镇内进行公开课教学活动,得到了中心校领导的肯定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3、集体汇报,集思广益。在全校范围内,由各教师汇报研读成果,倾听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研读《课程标准》,增长了专业知识,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明确了方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是我们油王小学在研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技能方面的具体做法,我校全体教师真诚的希望实验小学的老师们能帮助我们不断进步,早日走上真实的高效课堂。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油王小学
2016年12月19日
三张镇油王小学课标研读情况汇报
7.课标研读心得 篇七
编者按:当前中小学生的体质下降, 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改变现有状况, 提高学生整体身体素质, 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 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 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否有效、可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是否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师教学工作?体育教学工作如何才能高效地开展?……为此, 本期《热点争鸣》专题采访了我国体育学教育专家、优秀教研员与特级教师, 供广大教师借鉴学习。
8.课标研读心得 篇八
黄闸湾学校
张海波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因此,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是,学生一听要写作文就犯难、怨声四起。由此可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其热爱写作的兴趣,这是十分必要的。
今天,我就借校际交流这个平台简单的谈谈我个人对第二学段习作方面课标的理解和认识,有不到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新课程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较多地关注了课程目标的三维性,却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学段性。公开课上,除识字教学外,我们很难看出是哪个年级的课。去年8月份全国小语会举办的“全国第五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崔峦教授旗帜鲜明地指出“要把握住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克服目标虚化现象。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解读课标及研读教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学段的目标明显比第一学段提高了一大截。中年级的任务陡然增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分水岭,部分学生自此沦为后进生。但新课程目标关于每一个学段的设定确实与孩子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阅读能力和写作任务是相辅相成的。要想完成任务,必须把目标分解,发现联系,然后客观看待,有效落实。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1.各学段习作目标与内容。2.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特点。3.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缺失现象。4.习作教学相关建议。
一、各学段习作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中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第三学段(5---6)年级
1、懂的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些常见的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根据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对习作的要求: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那么课程标准规定的这些要求如何理解,又怎样让学生达到,在这里作如下解读:
1、关于习作的兴趣
第一学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则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不仅是一般练习书面表达,而且要乐于表达,因为只有乐于书面表达,才能表达好;也只有表达好才会乐于表达,两者是紧密关联的。怎么才能做到“乐于书面表达”?这就关系到实际的教学质量。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书面表达能力一步步提高的成就感,关键是要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做到有话要写,有话会写,有话能写好,老师不断地给予引导与鼓励。
2、关于观察
观察不仅是学生获取作文题材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由此让学生来认识周围世界,这是基础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第一学段“留心周围事物”的基础上,第二学段提出要“观察周围世界”,第三学段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可以看出,中年级的“观察”比一开始的“留心”提高了一步,不仅是一般的“观”,还要“察”,即要求看得细,且要动脑筋去思考、去研究。显然,课程标准对学生观察的要求,是一步步提高的,以一步步扩大和加深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的习作源泉。应该说,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观察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学生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两个范畴,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合理安排;一般从大自然到社会生活,从景物到人物。观察的程序注意从整体场景,到形象,到细节,由表及里。
二、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特点。
叶圣陶说过“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唯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学生遇到这种题目正触着他们胸中所积蓄,发表的欲望被引起了,对于表达的技术自当尽力用工夫;即使发表的欲望还没有到不吐不快的境界,只要按题作去,总之是把积蓄的拿出来,决不用将无作有,强不知以为知,勉强的成分既少,技术上的研磨也就绰有余裕。题目虽是教师临时出的,而积蓄却是学生原有的。”
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从课标看有以下特点: 第一、培养习作兴趣,建立表达自信 第二、指导学会观察,贴近生活需要 第三、尊重学生个性,珍视独特感受 第四、淡化文体特征,适时点拨技巧 第五、感受分享快乐,培养良好品质 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从教材看有以下特点: 第一、“小练笔”与“大习作”结合,培养写作能力。第二、内容丰富,形式灵活。
第三、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第四、作文评价方式多样。
三、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缺失现象。
1、老师习作指导的缺失。
新课程语文教材多以人文专题组单元,故而出现习作类型繁多。我们且来看看三上教材,学生习作才刚起步,一个学期里习作类型就已涉及写人记事写景,写实文与想象文并重,题材、体裁的宽泛,造成了老师教学设计的泛化,往往是课上老师念念范文,就题论题地指导写作,这样会写的学生总能写好,困难的学生总是写不好,他们似乎享受不了这一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带来的自由空间,学生习作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久而久之,学生们的习作也就是老师思想与范文模式的翻版,这种流于形式的指导亦无法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部分题材缺乏生活体验,如四上语文天地三的口语交际与习作。“让学生开一个“民族之花”的聊天会,交流自己喜欢的民族工艺品和少数民族的故事及服饰打扮后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农村的孩子缺少生活体验,他们对少数民族更多的是源于文本的间接认识!面对该习作训练老师又何从指导,亦只能范文读读,带给孩子些许的想象空间。教材的局限带给了课堂几多的空白,习作指导课也因此显得苍白无力。
2、学生习作情感的缺失。
新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在我们的习作中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内容空泛,套话连篇,瞎编乱造,写作文似乎变成了一种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事,难道学生缺乏写作素材?缺乏生活体验?其实不然,社会、家庭、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且小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各异,自有他们的小天地,但第二学段的学生年纪尚小,知识浅薄,对事物缺乏敏锐的洞察力,认识上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老师往往在习作指导中总是喜欢给学生许多条条框框,喜欢用成人的思想、观念来苛求学生,框住他们的思考,左右他们的情感,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他们无视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真切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真实的个性感悟隐藏起来,不敢真实地表达,只好用假话、套话、大话来应付了事,哪会有什么真情实感?
3、习作评价功能缺失。
当语文老师的谁不知道,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第一座大山。一般一篇作文经历这么一个过程:指导课-----习作课-----讲评课------誊抄,不管你用困难班还是其他零星时间,一次习作至少要花去老师4课时时间,还不算老师的批改时间累计,因此一篇习作的草稿就要在老师手中逗留两个多星期,那么这么沉重的劳动换来的效果怎样?回答是不怎么样。滞后的反馈让学生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失去写作热情。加上教材目标的虚化,更让一线老师难以评判学生是否达标?
针对以上问题对于习作课提出以下建议:
(一)常鼓励,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学生的作文不可能一开始就写得很好,只要有一点优点,就要给予肯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每期还可开展作文竞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向报刊积极投稿(例如:玉门文苑)激发学生兴趣,虽然只有几元的稿费,但在学生心中那是何等的荣耀。总之,要让学生认识到写好作文并不难,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愿写、乐写。
(二)早训练,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从说到写,由易到难。我们必须遵循作文教学本身的这一规律。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练习说话、写话。这一训练主要在低年级(一、二年级)进行,通过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说话和写话。从说、写一句完整的话,到说、写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第二步:练习写片断。这是中年级(三、四年级)的训练重点。在一、二年级训练写话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练习口述后再写片断。这样从观察图画过渡到观察生活;从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到观察较复杂的事物,由观察静态的事物到观察动态的事物。如观察描述“一束花”、“一棵树”、“一个笔盒”、“一张手绢”、到观察描述“小鸡”、“小猫”;观察描述“大扫除”、“课间操”、“一项活动”等。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要求他们观察“一处景物”、“秋天”、“雪景”等既有动态,又有静态的情景,扎实有序地进行训练,让学生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片断,为高年级写篇的作文打好基础,作好过渡。
第三步:练习写成篇的作文。这是高年级(五、六年级)的训练重点。高年级在低、中年级词、句、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连段成篇的综合性训练,以这样的顺序训练学生,是安排得比较科学的。
(三)多看书,丰富语言。
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往往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语言贫乏,这是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就很注意语言积累,还经常向民间收集。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除了学好课本,还要多读课外书。让学生做好读书札记,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四)勤观察,积累材料。
作文,就好比修一座房子,要用砖、水泥等材料,这些材料需要平常去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深入生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教师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熟悉的、最喜爱的事物,如书包、玩具、文具盒等静物,花、草、树等植物,鸡、猫、狗等动物,云、雾、霞等景象,以及人、事、活动等。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等,并动脑分析、比较,然后记下来,作为写作材料。
(五)教方法,逐步引导。
写作文,需要一定的方法、技巧。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内容具体、生动、典型的好文章,是学生作文的最好借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指导写作,渗透写作方法,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种一片太阳花》一文时,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的,从而学到一点写作方法,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确定中心、谋篇布局,组织安排材料、如何修改作文等,让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提高写作水平。
(六)重想象,强调创新。
创新思维是当前教育界经常谈到的,作文训练是一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古人云:文贵于新。的确,创新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看、多动手操作、多想象。同时在命题上,多写想象作文、续写等,让学生一看到题目,思维就活跃起来,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如《田忌赛马》续编、《想象你走进了大森林》、《购物的经历》、《我是春天的小雨点》等。
以上分析的比较凌乱、粗糙,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习作课标研读交流材料
黄闸湾学校 张海波
9.教材研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炎炎夏日即将结束,暑假也宣告尾声,但我们xx乡中心校为我们送上了充电大餐——新教材培训。我有幸聆听了李老师对小学数学新教材的解读,也从xx乡教师新秀老师所做的报告中进一步地获得了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真谛,体会到了数学的学习目的以及教学目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生活化的数学才能真正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体现数学学习的意义。小学数学新教材就是将数学知识放于生活中,让学生亲临数学情境,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其中,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渗透,对现在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用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对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教学,可以是有意或无意的进行渗透,不可生硬,这就要求我们去“悟”。通过对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学习,本人收获较大,受益匪浅。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把“问题解决”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其内涵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中,有关问题解决的内容变化比较大,我认为:内容充实,素材丰满,训练目标十分明确。新教材使教师明确了如何引导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突出基本数量关系和传承经典的问题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多样。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让教材中“接地气”的内容真“接地气”,把教材设计目标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研读教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方能使教材功能最大化,提高教学效果。
这次培训,我不仅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新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
识和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感受到这次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变,也有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改变,我们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更大的变革。传统的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疏忽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约束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能力。然新教材着重于学生的发展,着重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新教材编写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是一次更有深度的变化和进步。
通过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10.课标研读心得 篇十
刘小满08资环080403011
1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随着自然环境不断受到人类污染和可持续发展提到生活日程,国家对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视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称《环保法》)的总则中提到:“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走过的道路证明,没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也就没有现代化。这是由于:
1)自然资源的退化和破坏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任命对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如果环境污染严重会引起尖锐的矛盾,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3)现代化的生产设备需要一个情节的环境,在某种意义上说,搞不好环境就难于进行现代化生产。
通过比较分析,我发现我国现行的《环保法》中法律责任的规定却不够全面、不够具体明确,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失衡与不足。
一、我国现行的《环保法》中法律责任规定的不足分析:
1.我国现行的环保法本身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虽然它曾经发挥过自己应有的历史作
用,但是在“历经了二十年的环境和社会变迁之,在历经了法律规范和社会实践之间的相互适应和检验之后”,它已凸显诸多不足和缺陷。
2.环保法中确立的是行政机关(特别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利。虽然环保
需要确立政府机关一定的权利,但这种观念对政府的不利行文规范或约束力要小的多,因为他们很难自己放弃已经得到的利益。如《环保法》第二章体现的是环保行政主管机关对环境污染的行政监督管职权,即使在2,3,4章中规定各级人名政府及相应主管部门的保护和改善环境及防治环境污染职责时,给人的感觉任然是其有权做什么。
3.环保责任的确立着重以是否造成污染、造成污染的程度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为标
准,而轻视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环境质量的保障和提高。虽然《保护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但“质量”一词只是口号。具体情况是政府哪个部门负责?难道不会造成推卸责任么?本区的环境质量标准如何?环境质量本身如何界定?环境质量的改善与否标准是什么?
4.第二章 环境监督管理即第九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
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但是具体地方制定的标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当地实际情况,有谁来鉴定?
5.基于前述分析,给了人们另外的错觉——有关环境适宜就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事情,和其他行政部门好像关系不大,因此,对其他政府部门的权利未有充分体现,更不用说规定他们的职责了,这应该是因为环境保护法是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主导制定的缘故。再来,环保法中提到的均是对企事业的环境污染行为的管制,忽略了所有社会主体均是环境污染的实施者和环境责任的承担着。事实上政府部门相关的不当决策效应造成的环境损害更加严重。
6.《环保法》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只在第45条做了概括性的规定,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如“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能
够构成犯罪的要件在环保法中根本不存在,因为没有规定这些单位具体应当履行的职责内容,追究刑事责任显得无依据。另外,有一些罚款额度小,违法成本低,护法成本高,导致违法者不断增多:警告的实施力度不够,使得惩罚和制裁的目的不能实现。
7.从1989年至今,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中大转变,特别是仙后制定了20
余部单项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可以说我国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于此相比,《环保法》出现了一个大的问题:作为环境保护的基本法,现行《环保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形式通过的,这说明该法在众多的单项环境资源保护法律面前并不是国家的基本法。
二、在目前诸多环境单项法律出台的情况下,环境法的修改需要斟酌。基于此,我认
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完善(由于本人对法律了解水平有限,只能对措施简单给点框架,请老师谅解):
首先是环境责任的确立。其次,环境法律责任需要明确和具体,在立法形式上及措施上要有所提高。再次是环境法律责任的保障途径。环境法律责任的设置应以保障人与自然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生态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和基本指导思想。在上述第7条叙述中,修改《环保法》成为当务之急。而修改该法 的关键,首先应当将该法与其他单项环境资源法律的夏利和内容上予以区分,将其性质上定位于国家基本法之上,并将修法的重点定位于确立各级政府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责任之上,以单项法律的实施奠定基础。
三、《环保法》修改的理想模式
按照我国全国人大的立法模式、结合环境基本法的特点及其在环境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总体上可以考虑将《环保法》的修改改为7章:
第一张:总则
第二章:政府环境保护管理的组织体制与决策机制
第三章预防环境污染与自然破坏
第四章治理环境污染与自然破坏
第五章合理利用与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与能源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需要说明的是,对《环保法》内容的修改讲直接影响单项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内容。未来单项法律中应将重点放在对单项环境要素的保护或者管理之上、针对环境要素的不同特点和保护管理措施之星的条款,以免造成单项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的法条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汪劲对构筑我国环境法律体系框架若干问题的思考1995.2
3.周旺生立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PS:老师,我有个问题想问,《保护法》第五章规定:
(一)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11.课标研读心得 篇十一
强根铸魂,在变化中坚持“讲政治、摆首位”。《条例》着眼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突出党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要求,对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作出明确规定。各级机关基层党组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彻到机关工作全过程和事业发展各方面。
乘势而上,在发展中坚持“走在前、作表率”。我们党的基层组织覆盖农村、街道社区、机关、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多个领域,其中机关由于新天的“集中性”,开展工作具有更多优势和有利条件,机关党的建设对其他领域党的建设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所以应以《条例》为遵循,自觉用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走在各领域党的建设的前头,发挥好表率、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机关党建要“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各级机关党组织要“努力做落实中央决策的表率、服务人民群众的表率、推动改革创新的表率、注重强基固本的表率、弘扬清风正气的表率”。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对机关党建工作的更高更严要求。
12.课标心得 篇十二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这一学期我们进入了新课标解读课程的学习,虽然这个课程学习的课时不多,但是我还是从在这短短的学习中得到了一些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与我国历次数学课程改革相比,本次改革无疑力度最大。新课标,与现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比较,无论在基本理念,知识结构、内容安排,还是在实施操作上都有较大的变化。人教版教材比原有教材有较大改变,知识体系上,如三视图、算法、统计、定积分等内容的加入,引入与阐释知识也有很大不同,体现了新课程改的思想。
例如:高中几何分“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两部分。“立体几何”分“立体几何初步”和“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和“圆锥曲线与方程”。必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几何初步”和“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立体几何初步”以三个载体(三视图、直观图、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几何直观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空间图形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于只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学生来说,已经达到基本要求。而对于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还需要学习“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这部分内容借助向量定量地处理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向量既是几何对象,又是代数对象,还有很好的物理背景,自然成为搭建几何和代数联系的一座桥梁。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不同内容定位差异,按照《标准》对不同内容的要求,避免在必修课程要学生达到选修课要求,加重负担的情况出现。
下面是我从课程标准中学习到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的几点内容:
1、依据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用教具。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教材则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是依据课标而编写的。在教学中,应以课标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此外,还应全面了解必修与选修内容的联系,要把握教材的“度”,不应采取一步到位法,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接触,螺旋上升,实行分层教学。
2、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倾听学生的回答并适度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领会数学思想方法,构建知识,训练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同时,对于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听课理解、模仿记忆、练习作业等,仍然是当前高中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可以对传统的学习方式适当改造,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索规律。
3、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直观新颖,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作形象化处理,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尤为重要。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13.教师研读新课标,规范课堂教学 篇十三
规范出实效,实效促高效,规范的课堂教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石。这是棉纺织厂学校的领导、教师在实践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中得出的感悟,形成的共识。为此,该校以“全县提升年”为契机,以“学课标,讲规范,促高效”为总抓手,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深入研读《新课程标准》,力求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规范课堂教学。
一、领导决策,强力推行教师全员学习“新课标”
学校召开校委会,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成立学习《新课程标准》领导小组,马校长亲任组长,业务校长李子文为常务组长;制定、出台《新课程标准》学习计划、方案、督促措施、评估细则等;召开学部主任会议,年级主任会议,学科组长会议,全体教职工大会,层层动员,营造全员参与学习“新课标”的氛围。
二、集中学习,深入研读“新课标”
棉纺织厂学校投放专项资金购买《新课程标准》读本,按照任教学科发放人手一册,以学部为单位,以每周四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师写读书摘要,写学习反思;组织教师开展“研读新课标”沙龙、“学习新课标”论坛,撰写“学习新课标”教育随笔,学校教科处编辑《教师研读新课标》专辑;组织教师依照“新课标”集中议课、说课、备课;着力培植教师群体依据《新课程标准》备课的意识和行为。
三、尝试规范课堂教学,积极实践“新课标”
为强化教师群体的“规范课堂教学意识”,该校以学部为单位开展了“规范课堂教学赛课”活动,学校教科处制定出明确的上课要求、评课标准。要求教师严格遵循“新课标”规定的学习目标、课时进度来实施教学,不得随意篡改学习目标、课时;要求教师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手段,重达成结果不重形式;评委以“新课标”规定的学习目标来衡量教师课堂教学的绩效;不得以自我感觉评课;力促规范,力求实效。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准确性,实现学习目标的时效性,培植了教师“规范上课”的意识,锻打了教师“规范上课”的课堂教学行为。取得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标研读心得】推荐阅读:
研读史记的心得08-12
小学语文教材研读心得10-2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研读心得07-26
教材研读06-08
新时期形势政策研读11-03
马克思经典著作研读09-17
考场应试技巧:话题作文理解比研读更重要07-02
新课标的学习心得07-03
地理课标学习心得07-18
语文新课标心得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