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 教学反思

2024-06-21

种子的萌发 教学反思(11篇)

1.种子的萌发 教学反思 篇一

李温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我是结合学生的学情的前提下,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变量,探究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为了解决这个重难点,我让学生当一回小科学家,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设计一组“对照实验”。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对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每一个环节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找寻答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本节课的亮点有三:

1、实验材料中装种子的容器我引导学生尝试创新。如改为用纸杯或塑料杯,用个装置把种子放在杯子的不同位置――浸没在水中、在水的.表面、没有接触水,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

2、课后实践――种植绿豆。我把教材发豆芽改为种植绿豆。因为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观察植株的一生,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的生长,观察植株的开花、结果,甚至收获种子。这可以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于是我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选择理想的萌发容器便于观察,例如用透明杯装沙子。种子的摆放的位置也是一个关键,把种子放在杯的周围,这样才便于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3、新课学习后,进行知识竞赛,分男女两队进行比赛。竞赛题目的难度是有梯度的。这样可以让人人都可以参与,与此同时让爱挑战自我的学生有个表现的平台。效果方面,不仅可以有效地反馈学生当堂学习的效果,而且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再上一个高潮,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通过师生的努力,本节课得到导师和各位同行的赞赏。如教态富有激情;及时因势利导,课堂生成自然;课堂转换角色,让学生唱主角,老师作为引导者,同时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与见解;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等。其实我也有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探究实验的六步骤这一环节中,如果作出假设这一环,我引导学生分析深入一些,本节课的教学效率会更高。

在接下来学习中,我将继续虚心向导师、同行学习,珍惜每一个活动的学习、继续不断地反思自己,为今后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打好根基,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

2.种子的萌发 教学反思 篇二

一般花卉的健康种子在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条件下能够顺利萌发, 但有部分花卉种子要求光照感应或打破休眠后才能萌发。

1.1 基质

基质将直接影响种子发芽的水、热、气、肥、病、虫等条件, 一般要求细而均匀, 不带石块、植物残体及杂物, 通气排水性好, 保湿性能好, 肥力低且不带病虫。

1.2 水分

种子萌发需要吸收充足的水分。种子吸水膨胀后, 种皮破裂, 呼吸强度增大, 各种酶的活性也随之增强, 蛋白质及淀粉等发生分解、转化, 被分解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胚, 使胚开始生长。

种子吸水能力因种子的构造不同而差异较大。如文殊兰的种子, 胚乳本身含有较多的水分, 播种时吸水量就少;有一些花卉种子较干燥, 吸水量就大。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很多情况下就是为了促进吸水, 以利于萌发。

1.3 温度

花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 依种类及原产地的不同而有差异。通常原产于热带的花卉所需温度较高, 而原产于亚热带及温带者次之, 原产于温带北部的花卉则需要一定的低温才易萌发。如原产于美洲热带的王莲, 在30~35℃水池中, 经10~21d才能萌发, 而原产于欧洲的花葱是一种低温发芽型球根花卉, 在2~7℃条件下较长时间才能萌发, 高于10℃则几乎不能萌发。

一般来说, 花卉种子的萌发适温比其生育适温高3~5℃。原产于温带的一二年生花卉萌芽适温为20~25℃, 萌芽适温较高的可达25~30℃, 如鸡冠花、半支莲等, 适于春播。也有一些种类萌发适温为15~20℃, 如金鱼草、三色堇等。

1.4 氧气

氧气是花卉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 供氧不足会妨碍种子萌发。但对于水生花卉来说, 只需少量氧气就可满足种子萌发需要。

1.5 光照

有些花卉种子萌发受光照影响。需光种子常常是小粒的, 发芽靠近土壤表面, 在那里幼苗能很快出土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这类种子没有从深层土中伸出的能力, 所以在播种时覆土要薄, 如报春花、瓶子草等;嫌光性种子在光照下不能萌发或萌发受到光的抑制, 如雁来红等。

2 影响种子发芽的休眠因素

a.硬种皮。包括种皮的不透水性和机械阻力, 豆科、锦葵科、旋花科和茄科的一些花卉, 如大花牵牛、美人蕉、香豌豆。

b.化学抑制物质。这些抑制物质分别存在于果实、种皮和胚中。如脱落酸就是常见的一种抑制激素, 使种子不会过早地在植株上萌发。采用层积、水浸泡、赤霉素处理可以消除其抑制作用。

c.胚发育不完全或缺乏胚乳。一些观赏植物的种子成熟时, 胚还没有完成形态发育, 需要在脱离母体后在种子内再继续发育。如兰科植物的种子没有胚乳, 常规条件下不能萌发, 商业生产中靠无菌培养提供繁殖体。

d.存在需要冷冻的休眠胚。园艺上所采取的层积处理方法就是针对这类种子在湿润而且低温条件 (1~4℃) 下贮藏一段时间, 以打破种胚的休眠。层积处理是通过抑制休眠的物质 (如GA) 和保持休眠的物质 (如ABA) 等含量的消长而实现的, 所以用赤霉素浸泡种子可以代替层积处理。

3 播种前种子处理方法

不同花卉种子发芽期不同, 发芽期长的种子给土地利用和管理都带来问题;有些种子在某些地区无法获得萌发需要的气候条件, 不能萌发。播种前种子进行处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目的是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或使种子发芽迅速整齐。

a.浸种。发芽缓慢的种子可使用此方法。用温水浸种较冷水好, 时间也短。如用温水浸种, 以不超过一昼夜为好。月光花、牵牛花、香豌豆等用30℃温水浸种一夜即可。时间过长, 种子易腐烂。

b.刻伤种皮。种皮厚硬的种子, 如荷花、美人蕉, 可锉去部分种皮, 以利其吸水。

c.去除影响种子吸水的附属物, 如去除绵毛等。

3.种子萌发过程的标本制作 篇三

关键词:教具;操作;标本制作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但直观教具——生物体、标本、模型、挂图等依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教具以它的“实在性”“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我在生物教学中对教具的制作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如种子的萌发过程是在土壤中进行的,较难观察到,种子到底是怎样萌发的?萌发过程中结构会有哪些变化?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书中虽然有图片,但不够直观,而且只有一种双子叶植物的,单子叶植物的没有显示出来。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把种子的萌发过程做成了浸制标本,既有双子叶植物的也有单子叶植物的。下面介绍制作过程:

一、材料用具

花生种子、玉米种子、花盆、铝塑板、烧杯、酒精灯、镊子、塑料饮料瓶(1.25升)、注射器、冰醋酸、结晶醋酸铜、甲醛、亚硫酸、甘油、浓度为95%的酒精、硼酸。

二、制作方法

1.培育并處理萌发的种子。将较为饱满的花生种子数粒分别种到花盆中培育,为其提供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两天后取出几颗胚根稍有些发育的种子,用药液进行处理。为保持花生种子种皮的红色不变,我们作如下处理:将所选植物浸泡在由4毫升福尔马林、3克硼酸、400毫升水配制成的浸液中,浸泡2~3天,然后用注射器向植物体内注入少量浸液,最后用清水洗净放置于20毫升10%的亚硫酸、10克硼酸、580毫升水所配制的保存液中进行保存待用。每过两天取出几粒做如上处理,在此期间注意尽量不要让种皮脱落下来,直至出现有茎叶生成的植株。将长出茎叶的植株小心取出来(注意要保证根的完整),然后用清水冲去根部泥土。为保持绿色不变,我们作如下处理:用冰醋酸和等量清水混合,再徐徐加入结晶醋酸铜,一面加入一面搅拌,使醋酸铜充分溶解到饱和为止,再加三倍清水,就成了处理药水了。然后将标本放入药液中加火烧煮,温度以80摄氏度左右为宜。注意看植物由绿色变黄,约10分钟左右再变成绿色,就可停火。把处理过的标本从药液中取出,用清水冲洗后再放入5%甲醛的容器中保存待用。在做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同时,做一个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可用玉米作为材料,为其提供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制作过程与花生种子的相似。由于玉米种皮为黄色,为了保持其黄色不变,我们作如下处理:将选好的植物放入5%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泡1~2天,取出后用清水洗净,放入保存液中保存。保存液的配制方法:在900毫升水中加入浓度为6%的亚硫酸溶液30毫升、甘油30毫升、浓度为95%的酒精30毫升中保存备用。当玉米种子长出绿色的茎叶后,保持其绿色不变的方法与前面处理花生种子的方法一样。

2.准备标本瓶。在准备以上材料的过程中可准备标本瓶。现在中学使用的动植物浸制标本,大都是用玻璃瓶装的,也有的是用化学试剂瓶装的。我们可以用塑料饮料瓶制作成标本瓶,方法如下:

方法一:取两个无色透明、大小相同的旧饮料瓶,用钢锯把其中一个饮料瓶去掉上半部,把另一个去掉下半部。或者根据标本的大小来去除上部或下部。使用时将标本浸入下半部瓶内后,在上口0.5厘米处涂上少许凡士林,再把上半部盖上即可。若无凡士林,也可以直接用透明胶带将接口封住。

方法二:取上述两个相同的饮料瓶,用钢锯均去掉上半部,或者根据标本的大小去除少部分。使用时将标本浸入其中一只,在上口0.5厘米处涂上少许凡士林,再把另一只盖上即可,也可以直接用透明胶带将接口封住。

方法三:取上述两个相同的饮料瓶,用钢锯去掉其中一个饮料瓶的上部,把另一个去掉底部。将标本放入后,在上口0.5厘米处涂上少许凡士林,将另一只插入接口。大部分瓶子都可以插入,若难以插入,可用一小块木方,轻轻地敲打瓶口,就会紧密插入。接着注入福尔马林等保存溶液,拧上盖即可。但是,重叠部分不能少于6厘米。这种标本瓶由于内外壁结合紧密,加之拧上瓶盖后,瓶内无溶液部产生了负压。因此,在不采取任何其他措施的情况下,瓶内溶液也不会渗出。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塑料饮料瓶有1.25、0.75、0.5、0.25升等不同的容积。只要同时收集来两个体积相同的透明塑料饮料瓶,就能制成一个标本瓶。经过两年多的观察表明,用福尔马林或酒精溶液保存动植物标本,标本、溶液和瓶子均无异常变化,与玻璃瓶的效果一致。同时,只要标本放到瓶子中部,从外观看标本就能放大一倍,从而更有利于教学,在陈列中的效果也不逊色。

3.固定植物体。将两块已裁减好的、能进入标本瓶的铝塑板上用锥子打出一行整齐的小孔,然后将已用药液处理好的花生种子和玉米种子,从种子开始,按其萌发的过程,用细线捆绑在铝塑板上(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细心、认真),然后将其放入准备好的标本瓶中。

4.保存。在标本瓶中加入5%福尔马林液浸泡封口保存。

三、使用说明

1.教具特点:能较真实地再现种子萌发的过程,可视性强,教具材料常见,在农村很容易得到,教具演示非常简单,且效果明显。

2.使用塑料瓶的原因:用塑料饮料瓶制作教具,材料易得,价格低廉,不易损坏,便于保存。利用废物,减少了污染,演示效果好。不论城市中小学,还是偏僻的农村中小学都可以做到。

3.材料的制作可由学生参与、准备,通过标本的制作,使学生了解、学会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制作能力。

4.种子的萌发 教学反思 篇四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我是结合学生的学情的前提下,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变量,探究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为了解决这个重难点,我让学生当一回小科学家,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设计一组“对照实验”。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对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每一个环节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找寻答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本节课的亮点有三:

1、实验材料中装种子的容器我引导学生尝试创新。如改为用纸杯或塑料杯,用个装置把种子放在杯子的不同位置——浸没在水中、在水的表面、没有接触水,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

2、课后实践——种植绿豆。我把教材发豆芽改为种植绿豆。因为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观察植株的一生,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的生长,观察植株的开花、结果,甚至收获种子。这可以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于是我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选择理想的萌发容器便于观察,例如用透明杯装沙子。种子的摆放的位置也是一个关键,把种子放在杯的周围,这样才便于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3、新课学习后,进行知识竞赛,分男女两队进行比赛。竞赛题目的难度是有梯度的。这样可以让人人都可以参与,与此同时让爱挑战自我的学生有个表现的平台。效果方面,不仅可以有效地反馈学生当堂学习的效果,而且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再上一个高潮,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通过师生的努力,本节课得到导师和各位同行的赞赏。如教态富有激情;及时因势利导,课堂生成自然;课堂转换角色,让学生唱主角,老师作为引导者,同时善于倾听学生的 想法与见解;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等。其实我也有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探究实验的六步骤这一环节中,如果作出假设这一环,我引导学生分析深入一些,本节课的教学效率会更高。

5.《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篇五

戴华丽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种子萌发的条件,通过实验分析掌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分析实验中的变量,得出结果和结论,以及从生活实际讨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第二部分主要是种子萌发的过程,并分析种子萌发是自身发生的变化。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是从实验和生活实际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1、学生材料:

(1)每小组一包种子,内含蚕豆、黄豆若干,放在培养皿中。(课前放在课桌上。)

(2)放大镜2个,浸泡2天的蚕豆种子1粒、黄豆1粒,记录纸一张,放在解剖盘中。

2、教师材料:浸泡实验装置,量筒一个,各种干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种子学生材料一套(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视频,边看边想:我看到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播放种子生长的视频)

2、老师收集了一些种子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认吧!

3、颜色、形状、大小各异的种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繁殖后代,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就会发牙,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种子的萌发。发芽也叫萌发。(板书:种子的萌发)

二、浸泡种子

1、(出示各种萌发的种子。)种子能够萌发,农民伯伯在播种之前往往会先浸泡种子。你们看,这是老师浸泡了一天的10粒蚕豆、黄豆、油菜种子,当初这三个烧杯里都放了100毫升水,现在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测量水量,指名学生观察。

3、水到哪里去了?说明了什么?

4、它们吸收的水分一样多吗?

三、种子内部构造

1、(出示培养皿中的蚕豆种子)种子吸收了水分后就慢慢萌发、生长了。这是多么普通的现象呀!但是,种子为什么会萌发?它里面到底有什么,你们知道吗?

2、学生猜测:现在老师请你们来猜测一下,这些种子里面有什么?

3、光有猜测是不够的,想知道种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该怎么办?怎么做这个实验?

4、那就让我们来解剖种子吧。(课件出示)实验提示。教师细致示范。

5、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提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音乐)

6、交流:收个别学生记录表展示,指名汇报。重点交流子叶连接处有什么?找出共同点。

7、教师结合课件讲解种子结构。它们都由这些部分组成,但同学们的称呼各不相同,我们给它们取一个科学的名称。

8、请你在你解剖的种子里找一找胚根、胚芽、子叶。在你画的图中标出名称。

9、为什么这些种子都要有种皮和胚两大部分呢?你认为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呢?

10、的确,种皮能起到保护作用,保护的正是里面的胚。因为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

四、发芽的蚕豆

1、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那它是怎样发育成一株植物的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吧。(播放视频)

2、看了这段视频,你知道胚的各个部分是怎么变化的吗?植物的根、茎、叶到底是由哪部分发育成的?

3、(幻灯出示种子发育图片)交流作用,教师板书。(引导子叶作用:我们生长需要营养,种子萌发也需要营养,它的营养从哪里来呢?)

4、我们从视频和图片上知道了胚的各部分是这样变化的。想不想亲自做一做实验,观察观察?实验很简单,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盒子,只要垫上一些纸巾,保持纸巾湿润,然后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上面就可以了。

5、这样做很简单吧,可接下来的观察记录就不简单了。因为它不是观察一次两次就能成功的,需要我们坚持观察。(板书:坚持观察)

6、让我们定个观察间隔吧。你打算几天观察一次?

7、重点应该观察什么?

8、今天它的胚根、胚芽、子叶分别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先记录下来吧。

9、投影典型记录,明确科学简洁的观察方法。

五、总结、作业

【设计意图】

我确定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知道种子里面有什么,了解种子各部分的作用,激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及研究欲望,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意识到要珍爱生命。本着以上的思路,我对教材的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主要涉及到4个地方。

1、将浸泡种子的实验作为教师演示实验处理,把教学目标直指种子萌发需要水,各种种子对水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渗透对比实验的方法。将这段时间省下充实到对种子内部构造的观察和对各种种子的比较中去,保证本课核心内容的完成及质量。在这一教学环节是,我还将教科书中浸泡种子的水量由200毫升改为100毫升,第一,100毫升的水量对10粒种子来说都已经是充足的了,第二,这样的处理有利于使用100毫升的量筒进行测量,如果这里不使用量筒就很难观察到油菜种子是否吸收了水分。

2、在研究种子内部构造的教学中,我将教科书中解剖凤仙花种子改为解剖蚕豆种子,第一是因为凤仙花种子太小,学生解剖和观察都不方便;第二是因为蚕豆种子的胚芽跟植株的芽很相象,学生容易联想到这可能会发育成植物的叶。

3、增加了猜想种子里面有什么这一环节。在对“种子里面有什么”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之前,我增加了猜想种子里面有什么。这样做的意图有:一是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在头脑中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回忆并分析,然后作出自己的判断。二是通过学生的猜测,可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前认知状况。三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猜想并不能确定种子里面有什么,这时他们就必然会产生探究的欲望,当他们有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时,心情一定是非常兴奋的,观察一定是非常仔细的。无论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想他们的心灵都会受到震动,特别是那些猜想出现错误的学生,他们一定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原来花生种子内部是这样的,我平时怎么就没发现呢?我觉得这样做,会使学生对种子内部构造有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借此可促使学生平时能更加关注周围的事物及现象,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4、研究种子各部分作用时,采用在课堂上进行验证并通过课件出示结论。我是这样想的,只要是猜想就应设法让学生去验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后让他们自己去验证,一定有不少学生不会去做,教师也无法进行调控。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科学教师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去指导学生的实验,因为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作业都来不及做。本课我将这一验证过程放在课堂上进行,目的就是要每个学生都能经历这样一个探究过程。关于种子各部分的作用,这里若不明确结论就满足不了学生“证实证伪”的需求;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学生了解了种子各部分作用后,对后面的观察活动是有帮助的。

【教学反思】

6.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实录 篇六

教学目标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生物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此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开展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希望以此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为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能够描述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能力目标为运用实验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而学生在对探究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与他人交流,取别人之长的品质和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是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七年级教材中的第三个学生探究活动,是在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已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又一次尝试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的探究活动。根据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探究活动中涉及到的对照实验的设置和控制单一变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还没有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因此,确定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

点如下:

重点: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难点:怎样设置对照实验;怎样探究空气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课前准备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得到教师及时地帮助和解决,也为了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探究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设计了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的环节,这样做也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因此课前准备为:

教师准备:提前做好探究空气、水分等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学生探究实验报告、实验材料器具(绿豆、红豆、玉米、黄豆、培养皿、塑料口杯、带盖容器、锡箔纸、吸水纸、标签、土壤、铁屑、清水、蜡烛、烧杯等)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准备植物的种子等实验材料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引导、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来进行的。由于本次探究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三个探究活动,在前两次的探究中,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学生们会再次尝试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探究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关键。本节课教师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播放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入手,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在接下来的对探究实验过程的处理上,教师想到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还不太熟悉,尤其对探究过程中的对照实验的设置、单一变量的控制还没有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此外,如果学生在课下进行实验,教师也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无法预知和解决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将探究实验的过程放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制定计划、评价计划、完善计划、实施计划的一部分”这一流程进行教学,把观察记录放在课后进行,而探究结论的汇报与交流则在下一课时进行,这样做有助于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由于生命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是无法亲自观察到种子萌发的连续过程的,所以在本课结束前,教师设计了为学生播放种子萌发瞬间过程的录像片段这一环节,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悸动与神奇,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大好时机。

教学流程

课堂实录 主讲教师:韩夙 学校:大连汇文中学 班级:七年八班

时间:2005年11月

师导入:我猜想大家平时一定愿看动画片。

生:对,愿意看!(生齐声说)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动画片„„(播放农民播种的flash课件)生:聚精会神地看大屏幕。(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准备)

师:从画面上,大家能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农民在播种,画面上还有树、太阳、土地„„

师:同学们能从画面中看出是什么季节吗?

生:应该是春季。

师: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看出是春季的?

生1:农民穿的棉衣,暖暖的太阳,土地也比较干燥„„

生2:农民一般都在春季播种。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老师还想问问大家,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季播种呢?

生1: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适合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生2:我觉得春天的雨水也比较多,适合植物的生长。

师:同学们的回答也提醒了老师,我国唐代的大诗人杜甫曾经有首诗,就是描写这个

季节的雨水的,谁记得这首诗?

生:是《春夜喜雨》吧。师:你能为大家朗诵一下这首诗吗?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从诗人对春雨的描述之中,也能感受到诗人流露出的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师:春天还有什么条件适于播种?

生:春天的温度适宜,土地变松软了,不像冬天那么硬„„

师:从同学们的描述中,我们知道春天为播种提供了这么多条件,所以农民要抓住这个时机进行播种,才会有一年的好收成。现在假设你是这位农民,在种子播种下去后,你最

关心的是什么?

生:种子是否能发芽或萌发。

师:说得真好,跟农民想到一块儿去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农民播种前要先选选种,也就是说种子本身应该具有萌发的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使种子

萌发呢?

生1:我认为种子萌发需要阳光和空气。师:请你到前面来,把这两个条件写到黑板上。

生2:种子的萌发还需要温度,(师提示:是什么样的温度?)适宜的温度。生3:种子萌发还需要土壤、肥料、水分„„(学生一一将这些条件写在黑板上)师:如果我们把种子本身的条件称为内部条件,那么这些条件就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也就是环境条件。假设某个同学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他怎样让人相信呢?

生:做实验,看结果。

师:对,俗话说“眼见为实”,这节课就给大家一个机会,同学们可以验证一下种子

萌发是否需要你所假设的环境条件。

老师为了方便大家课上实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哪位同学愿

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老师准备的材料有:绿豆、红豆、玉米、黄豆、培养皿(装种子)、塑料口杯(可用来盛装种子)、带盖的容器、锡箔纸(遮光的作用)、吸水纸、标签、土壤、铁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清水、量筒、烧杯、蜡烛(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火柴„„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提问学生材料的作用,为学生进行实验做好准备。)师:前面这些材料大家一会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需要来选取。我看大家都着急了,但老师现在还不能把材料发给大家,因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还要先做一件事,同学们知

道是什么事情吗?

生:想一想该怎么做,制定方案,有一个实验计划。

师:对,这样才能不盲目,提高效率。

那好,现在大家就以我们课前分好的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你们想探究的条件,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或者是你们自己准备的材料,简要写出你们组的实验计划,我们来看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根据教师提供的探究报告,学生课上完成探究计划的制定,探究报

告内容见附录)

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本组探究计划„„(教师可针对水分、空气等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如果学生探究的条件较为集中,教师可适当进行分散)师:大家都在很认真地进行计划的撰写,但是很遗憾,时间到了,没有完成的小组先

停一下,一会儿,你们可以口头汇报。

哪一组愿意把你们组的实验计划说一说,给大家一个参考?(提示学生应先告诉大家

所选择的条件)

生:我代表我们组进行汇报。我们小组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为了探究这个条件,我们选择的实验材料是:黄豆,因为黄豆的萌发时间较短;容器是培养皿,培养皿用来观察实验过程很清楚;其他材料有标签、土壤和清水。我们的实验步骤是:首先选择实验的样本数为10粒黄豆种子,因为种子数太少没有说服力,偶然性较强,而数目太多又不便于观察。我们组需要2个培养皿来进行实验,因为要设置对照实验,才能保证结果的科学性。我们组设计的实验步骤是首先将10粒黄豆种子分成两组,每组5粒;将两个培养皿分别贴上标签1和标签2,再放入等量的土壤;将5粒种子分别放入培养皿中,一个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另一个培养皿不放水,把它们都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第二天开始观察记录,这是我们

小组的实验计划。

师:我发现大家听的也很认真,同组同学有没有补充?„„(同组补充)这个小组的同学真是出乎老师的意料,计划制定得非常详细,给大家开了个好头,他们为了做的更好,一定还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大家来说说这个计划怎么样?(同伴互助)

生1:我觉得他们的计划制定很完善。在计划中考虑了样本的大小,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中变量只有一个,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这样能保证实验的结果是由这一个变量引起的。

生2:我觉得他们的计划制定得很好,但我想提醒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有水的培养皿中水分可能蒸发掉,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老师也想提醒你们,实验中考虑了样本的数量大小,这很好,但样本是否同一批号对实验效果有无影响呢?这些都是实验中要考虑进去的因素,考虑越全

面,实验结果越准确。

师:刚才我们分析了如何探究水分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有没有小组探究的是空气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老师想听听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我们小组想验证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我们选择的是10粒绿豆种子、2个带盖容器、吸水纸、清水、标签和一些铁屑。首先在两个容器内放入等量的吸水纸,倒入等量的水后各放入5粒绿豆种子,贴上标签;在一个容器内放入一些铁屑,另一个容器内不放铁屑,两个容器都盖上盖子,放在温暖的地方观察就可以了。

师:嗯,这个小组是这样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同组有没有补充?„„

其他同学对这个实验方案怎么看?„„(同伴互助)

生1:倒入容器内的水应该适量,不应没过种子,否则种子就会烂掉。

生2:还可以用别的方法进行实验。比如说:用水将几粒种子完全浸没,另几粒种子暴露在空气中,由于水中的气体较少,也可以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生3:我也有一个办法,只是实验起来需要小心。可以用老师提供的蜡烛,将蜡烛燃烧后放在装有种子的容器内,蜡烛燃烧后会消耗氧气,这样也可以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师:这几位同学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方法,从他们刚才的描述中,我们能知道他们想探究的是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什么气体啊?

生:氧气。(齐声说)

师:对了,是空气中的氧气。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同学们用了很多方法,比如让铁屑生锈的方法、蜡烛燃烧的方法和用水浸没种子的方法来减少容器中的氧气。这些方法中有物理方法,也有化学方法。蜡烛燃烧是化学反应,铁屑生锈也是化学反应,能看出大家的思维非常活跃。同学们也不要忘记,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对照实验的设置和单一变量的控制。这是我们实验结果科学、准确的保证。师:好,现在给大家时间,快速修改、完善你们组的实验计划。

生:组内修改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时间到了。你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会使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严谨。同学们在平时做事情时也应该多交流看法,这样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是不是?

生:对!

师:好,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实验了。咱们每组派一名同学到前面取你们组需要的实验材料,其他同学在下面做好分工准备,大家可以开始了。

生:取本组需要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师:对学生选取材料、分组实验进行指导。(十分钟后)

师: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的小组先停一下,大家课后继续做。已经完成的小组,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组的实验装置?

生:学生展示过程略。(教师可事先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找出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如果学生在实验设置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找出不同,对本组的实验装置进行修改。

师:老师也提前作了一组探究空气、水分等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让我们在课余时间一起来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好不好?

生:好。

师:大家想不想提前欣赏一下种子萌发的过程?

生:想!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种子萌发过程录像片段,画面最后定格在萌发出的幼

苗上)

师:同学们在课下观察我们的实验时,能不能看到这个过程?

生:不能。师:为什么啊? 生:它是经过技术处理过的。

师:对,它是科学工作者们用特殊的手段拍摄下来的,是一个被放大的过程。当我们看到这个过程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由衷地感谢他们,正是由于他们,我们才能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欣赏到这生命的瞬间。

其实,每次看到这个画面,都会让老师想起你们,在座的同学们,在老师眼里,你们也是一粒粒的种子,是父母的一粒种子。在家里,父母会批评你,在学校,老师也会教育你,同学们会帮助你,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你们快点萌发,茁壮成长。

案例评析

本节课是一节基于实验基础上的科学探究课。为了让学生较好地完成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对教学环节作了精心的设计。比如让学生看动画片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探究实验的过程放在课堂上进行而不是课后让学生独自完成,从而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示范;以让学生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片段结束教学等环节,都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的。但本节课也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对照实验的设置和单一变量的控制原则问题;当学生的实验过程不太理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教师有急躁的情绪;激励,亲切的鼓励性的评价语太少等,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韩夙老师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基本实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即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既有教学中所用的材料用具方面的准备,又考虑到教学对象(即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上能始终关注学生的兴奋点,韩老师注意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和“导”的作用,没有“越俎代庖”,给予学生分析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在课堂与课后学习任务的分配和布置上也是比较合理的,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体现出教者在经过前一轮的教学反思后已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并采用了新的教学策略。虽说中学阶段的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实验得到的结论一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科学发现,但学生能经历探究过程,获得较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正是探究性学习所要

达到的目标吗!

大连教育学院

拓展探究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班级 姓名 日期

提示:

1.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2.小组成员一定要分工合作呀!其中有人负责取材料,有人负责作记录;实验时也需

要大家集体的力量!

植物学家给种子开始发芽这一时刻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萌发。

探究过程:

1.我们组想探究的环境条件是(打√选择,也可写出没有列出的条件):

□阳光 □空气 □水分 □温度 □土壤 □

2.根据要探究的条件,我们选择的实验材料有(打√选择):

子:□绿豆 □红豆 □玉米 □黄豆 容

器:□培养皿 □塑料口杯 □带盖容器

其它材料:□锡箔纸 □吸水纸 □标签 □土壤 □铁屑 □清水 □蜡烛 □烧

3.我们组选择的实验样本数为(打√选择):

□2~4粒种子 □10~20粒种子

理由是。

4.我们需要几个容器来进行探究实验:

□1个

□2个

理由是。

5.以下是我们小组的实验步骤:

③ ④

6.我们组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

。我们组探究的环境条件对种子的萌发

(填“有”或“没有”)影响,因此我们小组一致认为:种子的萌发

(填“需要”或“不需要”)条件。

总结:

1.这次探究活动中,我们小组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是:

⑴ ⑵ ⑶

2.哪些方面我们还应该做得更好?

⑴ ⑵ ⑶

3.我们怎样才能把它做得更好?

7.种子的萌发 教学反思 篇七

种子是刚毛柽柳自然种群更新的重要器官之一。盐渍环境下的种子萌发是盐生植物生长的关键及敏感阶段[2],其萌发能力和耐盐能力往往影响着植物种群的分布范围。因此,对生活周期中关键阶段的种子萌发行为的认识,是刚毛柽柳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对刚毛柽柳种子萌发的研究已有零星报告[3],但下列关键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温变周期对刚毛柽柳种子的萌发有何影响?在变温条件下刚毛柽柳种子对不同盐浓度的响应有何差异?刚毛柽柳种子的寿命如何?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旨在弄清刚毛柽柳种子在模拟自然变温条件下的萌发行为,以期为干旱盐碱地区盐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和种群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材料

刚毛柽柳的种子于2007年10月中旬采自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果实采摘后,在室温下通风晾干,部分密封后4℃条件下储藏备用,部分室温下储存于牛皮纸信封中,留待测定储藏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室内萌发实验分别于2007年11月底和2008年9月中旬进行。

1.1.2 试剂

NaCl,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1.1.3 仪器

BS110S型万分之一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SZX7型体式显微镜,Olympus公司;GXZ型智能光照培养箱,宁波东南仪器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种子大小和重量测定

用肉眼挑选刚毛柽柳饱满的种子(去除表皮毛)。种子重量的测定以1 000粒为1组,用BS110S型万分之一天平称重,重复3次,计算平均值。SZX7型体式显微镜下测量30粒种子的长度和宽度。

1.2.2 温变周期对刚毛柽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挑选饱满的成熟种子(不去表皮毛),每组50粒、3个重复。将种子置于直径为90mm的培养皿中,培养皿中垫有2层滤纸,直至种子萌发结束都保持滤纸湿润。种子的萌发以胚根突破种皮为标志。

根据新疆气候特点和柽柳属种子的萌发特性[4,5],实验设4个温变周期:5/15℃、5/25℃、15/25℃和25/35℃,萌发实验在光照度为3 000lx(暗/光=12h/12h)的GXZ型智能光照培养箱中进行,连续观察8d。

1.2.3 NaCl溶液浓度对刚毛柽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NaCl的浓度分别设置0.05、0.10、0.20、0.40、0.60、0.80、1.00、1.20和1.40mol/L 9个梯度,以蒸馏水为对照。在最适萌发温变周期(由1.2.2的实验结果而定)条件下,分别测定刚毛柽柳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萌发率。经过8d培养后,将未萌发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继续培养8d,统计种子的萌发恢复率和最终萌发率。萌发恢复率=[(A-B)/(C-B)]×100%,最终萌发率=A/C×100%,其中,A是萌发的全部种子数,B是盐溶液中的萌发种子数,C是实验用的该处理的全部种子数[6]。

1.2.4 储藏时间对刚毛柽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晾干后,室温下储存于牛皮纸信封中。2008年9月中旬测定其储藏11个月之后的萌发率和萌发速度。方法同1.2.2。

1.3 数据统计和分析

萌发过程中前2d每2h检测1次,之后每24h检测1次,并将已萌发的种子取出,记录初始萌发时间和萌发率达到50%时的萌发时间(TG50)[7]。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在95%水平上,对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所有统计均使用国际通用软件SPSS(13.0)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的形态

刚毛柽柳种子紫红色或黑紫色,棒状,长0.998±0.066mm,宽0.414±0.074mm;千粒重为32.6±1.74mg;种子顶端簇生表皮毛,依靠风力进行传播。

2.2 温变周期对刚毛柽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图1、图2可知,在5/15℃、5/25℃、15/25℃和25/35℃四个温变周期下,刚毛柽柳种子的萌发率均大于90%(图1),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F=2.233,P=0.162);在5/25℃、15/25℃和25/35℃三个温变周期下,刚毛柽柳种子萌发迅速,初始萌发时间均仅为10h,萌发率达到50%的时间分别为31.33h、30.67h和12h,但在5/15℃温变周期下种子的萌发速度有所降低,初始萌发时间和萌发率达到50%的时间分别是48h和72h。而在25/35℃时,刚毛柽柳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度都最高,因此种子在NaCl溶液中的萌发就在该温变周期条件下进行。

2.3 NaCl溶液浓度对刚毛柽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在温变周期为25/35℃(暗/光=12h/12h)条件下,刚毛柽柳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培养8d后的萌发率见表1。与对照相比,0.05~0.60mol/L的NaCl溶液中种子的萌发率均在94%以上,且均高于对照的萌发率,说明一定浓度的盐分能够促进刚毛柽柳种子的萌发;从1.00mol/L起,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高,萌发率急剧降低(P<0.01),当浓度增高至1.40mol/L时,种子萌发率降低为0;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刚毛柽柳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和TG50都推迟(表1);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处理8d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后,高浓度(≥0.80mol/L)NaCl溶液处理的种子有较高的萌发恢复率(>70%);0.05~0.80mol/L NaCl溶液处理下种子的最终萌发率高于对照中的萌发率,而1.20mol/L和1.40mol/L NaCl溶液处理下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

因此,低浓度的NaCl溶液能够促进刚毛柽柳种子的萌发,高浓度的NaCl溶液抑制种子萌发,降低了种子的萌发速度。

2.4 储藏时间对刚毛柽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图3、图4可知,刚毛柽柳种子室温储藏11个月后,萌发率降到50%以下。且萌发率在4个温变周期下差异不显著(F=0.819,P=0.519)。第1粒种子萌发时间延迟,萌发高峰期推后。5/15℃温变周期下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是120h,5/25℃、15/25℃和25/35℃温变周期下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均为72h。

3 讨论

适宜温度是荒漠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的先决条件,适温时,荒漠木本植物种子萌发最快,萌发率也高[8]。由本实验结果可知在5/15℃、5/25℃、15/25℃和25/35℃四个温变周期下,刚毛柽柳种子均能快速萌发,萌发率达到50%最快时仅需12h,且萌发率均高达90%以上,故其适宜萌发的温变周期范围宽。在荒漠条件下,适合萌发和生长的季节是短暂和不可预测的,这种在较宽温变周期范围内快速萌发的能力使荒漠植物能利用任何可用的水分条件迅速萌发出幼苗[9]。种子萌发对温度的响应可能也反映了其适应环境的生态对策[10]。刚毛柽柳的

注:不同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LSD检验)。Note: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P = 0.05 level. (according to LSD test)

这种在较宽温变周期范围内快速萌发的能力,便于利用任何可用的水分条件而快速萌发,是其对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是荒漠植物在荒漠生境成功定居的一种生存机制[11]。

种子寿命一般指整个种子群体(种子批)的生命力已显著衰退,而其中半数已完全丧失发芽能力所经历的时间[12]。种子的自然寿命随物种的不同而不同,根据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的寿命可把种子分为三大类:寿命3年或更短的为短寿种子,寿命3~15年的为中寿种子,寿命15~100年以上的为长寿种子[13]。据王仲礼[4]报道中国柽柳的种子在室温下存放14d基本失活,而刘铭庭认为在新疆地区各种柽柳的种子大都可以保持半年之久[1]。实验结果表明室温下刚毛柽柳种子寿命为11个月左右,为短寿种子。

盐胁迫对盐生植物和非盐生植物来说,都会造成种子发芽率下降、发芽时间推迟和延长[14]。刚毛柽柳种子萌发率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0.05~0.60mol/L的NaCl溶液中种子的萌发率要比对照中高,说明低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刚毛柽柳种子的萌发,而高浓度的NaCl溶液则抑制其萌发,并且随着盐分浓度增高其抑制程度增加,这种现象与盐生植物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15]和夏至草(Lagopsis supina)[16]等的相关报道一致。不同植物种子萌发阶段对盐浓度的耐受值不同,反映了不同植物对盐分的忍耐力。同样在变温条件下,浆果猪毛菜和钠猪毛菜在NaCl溶液浓度为0.51mol/L时的萌发率分别是1%和2%[17],而在本实验中刚毛柽柳种子在1.00mol/L的NaCl溶液中仍有45.33%的萌发率,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耐盐萌发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孙红叶等观察到在恒温25℃下NaCl溶液浓度为0.7mol/L时,采集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刚毛柽柳种子的萌发率就已经降到了1.67%[3]。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不同生境下的刚毛柽柳种子对盐分的响应不同,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变温促进了种子萌发,在自然条件下,变温有利于荒漠木本植物种子萌发[8]。因为变温能促进种子酶的活性、增进氧气的吸收、使呼吸旺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种子萌发、增强种子的活力[18]。

有研究表明,盐碱地区盐胁迫下植物的萌发生长受抑制与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两种效应有关,并且盐生植物中起主要抑制作用的是渗透胁迫而不是离子毒害[19]。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升高,萌发过程逐渐受抑制,但多数植物的种子在转入淡水中后能够恢复活力[20,21]。刚毛柽柳种子的萌发恢复率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上升,高浓度NaCl溶液(≥0.8mol/L)中培养的种子有较高(70%以上)的萌发恢复率,并且萌发恢复率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逐渐上升,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22]和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23]中。在自然生境中,当土壤盐分浓度大于萌发的忍受范围时,刚毛柽柳种子因萌发被抑制而保留在土壤中,当盐溶液经雨水或洪水稀释后可继续萌发,这种生态适应性有利于刚毛柽柳种群的自然更新。

种子是种群更新的重要器官之一,因而种子的萌发策略是荒漠植物生存对策的重要方面[24]。刚毛柽柳产生的种子小而轻,且种子顶端具表皮毛,可漂浮至远处进行扩散,这样就在短期内占据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减少了同胞子代间的竞争,使更多的种子有萌发存活的机会。同时,刚毛柽柳种子萌发迅速,适宜萌发的温变周期范围宽,并且具有较强的耐盐萌发和萌发恢复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它的萌发存活范围。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刚毛柽柳利用其种子快速萌发的特点,在其它植物种群之前尽早占据有利的生存空间,扩大其种群数量,这也是其长期适应荒漠生境形成的生殖对策。

摘要:目的:研究温变周期、盐分和储藏时间对刚毛柽柳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温变周期,不同浓度NaCl溶液,储藏时间等处理对刚毛柽柳种子进行萌发试验,测定其萌发率和萌发速度。结果:在5/15℃、5/25℃1、5/25℃和25/35℃(暗/光=12h/12h)四个温变周期下,刚毛柽柳种子的萌发率均大于90%;在5/25℃、15/25℃和25/35℃三个温变周期下,刚毛柽柳种子萌发迅速,初始萌发时间均仅为10h;低浓度的NaCl溶液(≤0.60mol/L)促进种子萌发,高于1.00mol/L浓度的NaCl溶液抑制种子萌发,当浓度增高至1.40mol/L时,种子萌发率降低为0;将在NaCl溶液中处理8d未萌发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后,原来较高浓度(≥0.80mol/L)处理的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恢复率(>70%);种子寿命约11个月。结论:温变周期25/35℃(暗/光=12/12h),低浓度的NaCl溶液(≤0.60mol/L)最适宜刚毛柽柳种子的萌发。

8.种子萌发有“套路” 篇八

200

150

100][胚乳][萌发种子][221.3][205.9][205.3][204.2][177.7][172.7][161.7][118.1][174.9][183.8][198.7]

例1 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 ,通过 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 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 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 mg·粒-1·d-1。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 ,原因是 。

解析 本题以种子萌发为载体,考察了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水解,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考查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的供能;(2)呼吸速率最大时段消耗有机物最多,种子的干重下降速度最大。无需计算各时段的数据进行比较,只需瞧一瞧曲线形状的变化趋势。种子呼吸速率最大的时段就是“萌发种子”干重变化曲线下降幅度最大时的时段,故在72-96小时种子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最多,为204.2-177.7=26.5 mg·粒-1·d-1;(3)子叶从胚乳中吸收营养物质,一部分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某时段内,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组成物质的转化量=胚乳干重的减少量-此时种子干重的减少量(呼吸消耗量)。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组成物质之转化率最大的时段,就是两条曲线所成夹角最大时对应的时段,故96-120小时为(118.1-91.1)-(177.7-172.7)=22mg,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4)萌发种子干重的增加依赖于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需要一定时间、一定强度的光照。而题意保持实验条件不变(玉米种子至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由于没有光照,萌发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有呼吸作用,随种子有机物的消耗,种子呼吸速率逐渐减慢,干重变化趋势越来越小。

答案 (1)葡萄糖,呼吸 (2)72-96 26.5 (3)22 (4)下降 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例2 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盘为种子千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于重及脂肪含最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公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时间/d][2 4 6 8 10][44

42

40

38

36][100粒种子干重/%][O]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

(3)实验第11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千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和 。

解析 以种子萌发为背景,考查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实验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检测、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了植物代谢的基本知识。

(1)欲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可将种子中的胚乳切片,用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进行染色,放在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橘黄(或红)色的脂肪颗粒。

(2)前文中提到,种子萌发开始阶段,细胞呼吸旺盛,干重一般减少,而由该题图可看出,种子的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在6-8d时最大。又从题干中可获知该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占干重的70%。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脂肪含量逐渐减少,而前面一段时间干重却逐渐增加,可能的原因有脂肪转化为糖类、水参与种子中物质代谢以及成为结合水等。由于脂肪与糖类相比,其碳氢比例高,当脂肪转化为糖类时,O元素增加,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O。

(3)实验第11d时,脂肪减少了90%,种子干重的增加不再来源于脂肪的转化,那就只能来源于光合作用。由于种子处于黑暗环境,并且提供的是蒸馏水,因而欲完成光合作用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答案 (1)苏丹III(或苏丹IV) 橘黄色(或红色)(2)O (3)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练习答案

1. 番茄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第6天子叶展开,第9天幼叶出现。研究人员从种子到幼苗形成期间每天测定其干重,并绘制成曲线。下面四个曲线图中,正确的是( )

[3 6 9][天数][O][干重(mg/株)] [3 6 9][天数][O][干重(mg/株)] [3 6 9][天数][O][干重(mg/株)] [3 6 9][天数][O][干重(mg/株)] [A B C D]

2. 下列有关豌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

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

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胚乳][糊粉层][淀粉][蛋白酶][葡萄糖][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化)][β-淀粉酶(钝化)][胚][GA]3. 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产生的赤霉素(GA)转运到糊粉层后,诱导相关酶的合成进而调节相关的代谢过程,促进种子萌发。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种子萌发时,胚乳中葡萄糖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葡萄糖先增加的原因是 ;后减少的原因是葡萄糖转运至胚后,一方面用于 的消耗,另一方面是用于 ,从而构建新的细胞。

(2)[β]-淀粉酶在由钝化到活化过程中,其组成的氨基酸数目将 ,理由是 。

(3)为研究淀粉酶的来源,研究者为萌发的种子提供14C标记的氨基酸,结果发现[α]-淀粉酶有放射性,而[β]-淀粉酶都没有放射性。这表明 。

(4)若要验证糊粉层是合成[α]-淀粉酶的场所,可选取 的去胚大麦种子,用 处理,检测是否产生[α]-淀粉酶。

练习答案

1. A 2. B

3. (1)淀粉水解 细胞呼吸 合成有机物 (2)减少 β-淀粉酶的活化是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完成的,水解掉了部分氨基酸 (3)α-淀粉酶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新合成的,而β-淀粉酶是种子中已存在的 (4)有糊粉层和无糊粉层 等量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

9.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学会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快乐,培养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种子的萌发有感性认识,不少学生在小学自然课种植过辣椒。),好奇心强、大胆、好动、敢问敢讲,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本节课通过分析诗词、画图、展示查阅资料、讨论设计探究方案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注意的品质。并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

针对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思维欠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观察思考、材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并通过设计探究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种子萌发的过程。教学难点:

在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的环境条件的探究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和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你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大的大树时,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背景,让学生解释其含义,并体味这诗句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俗话说:“一大之计在于晨,而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植物的一生从什么开始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的情景,导入新课。

【讲授】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学习任务一: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刚开学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在花盆中种下了一些植物的种子,请思考一下你在栽种植物前后做了哪些工作?由此推测,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2.参照课本90页“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分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1)你要提出什么问题?

(2)根据课本91页作物播种的相关资料,你会做出什么假设?

(3)请思考以下问题,并参照课本91页制定的计划设计探究方案:

①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每组应当有多少粒?一粒行吗? ②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应当为对照组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③对每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④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

(4)请利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实验器材设置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5)结果:请推测,课本91页实验方案中,几号装置中的种子萌发了?几号装置中种子没有萌发?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6)结论:分析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

【活动】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学生分组展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方案。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交流反思,补充完善。

2.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3以上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教师点拨指导

教师强调总结

1:设计对照实验,除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要完全相同。课本所给实验方案中对照组是2号瓶,(1、2)(3、2)(4、2)分别是一组对照实验。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讲授】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学习任务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阅读课本92页,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假如环境条件都具备了,所有的种子都可以萌发吗?(1)干瘪的种子或被虫咬坏的种子能萌发吗?

(2)储存时间过长或煮熟的种子能萌发吗?

(3)种子成熟后,大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才能萌发,有的需要几周,有的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那么,正在休眠的种子能萌发吗?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有哪些? 【活动】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以上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点拨指导,明确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颗粒饱满,具有完整的活的胚。

【练习】达标检测:见PPt 【讲授】课堂总结,得出结论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颗粒饱满,具有完整的活的胚。课后作业

自己动手培植豆芽,并进行品尝;继续培养菜豆种子的幼苗,并注意观察幼苗是怎样长大的,做好记录,以备下节课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因为这节课需要学生把种子萌发的实验先在家里做过后再讲,这样学生有了体验后再做,效果会比较好,但很多学生没有做,这样就要先把实验过程讲解,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所以要抓紧时间,把重点、难点讲到对照组和实验组时,学生不易理解,这个内容需要多加点时间讲讲,因为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也比较清楚,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概念因为第一次接触,感觉比较难。而后面的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学生易理解,因为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授课最后注意把本节课的内容帮学生做一个整理,让学生把整节课的内容充分回忆、理解,便于他们复习。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视频课件,并引导学生注意:种子萌发时的先后顺序以及种子萌发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如农业生产上如何促进种子的提早萌发?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播种所需的种子,应选择什么样的种子呢?我国北方早春播种后,为什么要地膜覆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交流解答。

【讲授】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学习任务三,种子发芽率的测定,阅读课本93页,1.说出为什么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怎样测定?

2.如何抽样:农民买回一袋种子如何测定发芽率?能否用3~5粒种子或把一袋种子都用上?能否挑几粒大的种子? 3.什么叫抽样检测? 抽样检测应注意什么问题?

4.怎样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5.测定种子发芽率时,应当给种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怎样提供这些条件?

【活动】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以上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点拨指导,明确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请利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实验器材设置实验装置,学生尝试测定某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

【讲授】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学习任务四:一颗小小的种子如何能发育成幼苗呢? 1.观察课本94页种子萌发的过程图,并分析自己种植大豆的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哪里?

【活动】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问题1由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问题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复习种子的结构,营养物质的贮存—子叶、胚乳。

活动6:【活动】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你对种子萌发的有关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说一说,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

【练习】达标检测:见PPt 【总结】课堂总结,得出结论

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胀破种皮,才能促使胚的发育。首先钻出种皮的结构是根,胚芽、胚轴、胚根分别发育成茎和叶、连接根和茎的部分、根。菜豆种子萌发的营养从子叶中获得,种子萌发的结果是:胚发育成新植物体。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10.《种子的萌发》教案1 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5.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6、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一条、第四十六条、第五十九条。

教学方法:

相关视频导入。

重点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玻璃瓶或烧杯、玻璃水杯、罐头瓶等;通过咨询和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规律;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种子;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教师:培养皿、滤纸或纱布等实验用具;课前一周分发给每位同学30粒菜豆种子,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用Flash动画制作的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过程的CAI课件及用Flash制作的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图片;被部分切除的种子发育情况的CAI课件;设计实验讨论提纲。

教学设计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问题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4人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方案二: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CAI课件),4人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2.作出假设

方案一:4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

方案二: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究计划。推测实验结果。

方案二: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推测实验结果。

方案三:全班分成4个大组,分别针对不同因素(水、空气、温度、土壤等)设计实验方案,探讨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个大组又以4人为1小组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推出最佳方案,并用简图和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

4.实验探究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5.得出结论:

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方案一: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方案二:观察录像,相互交流说出实验探究的结果。6.表达和交流:

交流探究的过程,分析结果。

方案一: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

方案二:组间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评比。评出:最佳方案、创意、假设、选材、观察、报告奖等

7.本探究实验成 功的关键

进一步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方案一:根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记录。方案二:看书自学抽样检测的方法,合作交流,课下进行实验操作及观察记录。

方案三:事先做了这个实验的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在课堂上描述实验的过程,展示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并提出实验(重点是抽样)的要求。

2.探究的结果: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3.种子萌发自身 条件的分析:

完整的、活的胚储藏丰富的营养,渡过休眠期。

方案一: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种子萌发情况),结合测定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大胆猜测、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

11.盐胁迫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篇十一

[关键词]盐胁迫;绿豆;种子萌发

绿豆作为粮食作物,原产于我国、印度、缅甸,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全国各地都有种植。针对我市而言,绿豆是主要农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100万亩以上,产量11万多吨,约占全国绿豆年产量的30%以上。白城绿豆以其粒大、颗粒饱满、色泽明亮、鲜绿、无杂色、无污染、含蛋白质高等特点,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紧俏商品,是白城市农产品出口的“拳头”商品。本文通过研究在Na2SO4、NaCl2种盐胁迫下绿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分析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盐胁迫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其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盐渍土壤的利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1)供试种子。绿豆品种为白城产的白绿8号和赤峰产的大粒长英种子,均为2007年生产的种子,购于白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试验药品。NaCl、Na2SO4均为分析纯试剂。

(3)试验仪器。光照培养箱、电子天平、培养皿、磨口玻璃瓶、烧杯、量筒、玻璃棒、移液管。

2.试验方法。本试验主要采用培养皿滤纸培养法,在光照培养箱内进行。具体分以下几步进行:

(1)种子的预处理。选取大小均匀,健康饱满的绿豆种子用0.2%的甲醛溶液消毒30min后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加入蒸馏水在室温下吸涨6h。

(2)培养皿栽培编号及处理设计。供试培养皿直径为9cm,先在洁净晾干的玻璃培养皿中放入双层滤纸,每一品种共分2组,每组做4个处理(分别在盐浓度为0.5%、1.0%、1.5%、2.0%处理每种绿豆种子)每个处理做3个重复,共计50盘。白绿8号种子处理单盐标号分别以A代表NaCl、B代表Na2SO4,;大粒长英种子处理单盐标号分别以C代表NaCl、D代表Na2SO4,;并分别在培养皿上贴上标签,将催芽后吸胀的种子每50粒整齐摆放在铺有滤纸的培养皿内,种子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培养皿的上下盖间隔层纱布(透气),以蒸馏水处理对照,置于(25℃±0.5℃)恒温无光照培养箱中发芽。

(3)栽培后管理。每天早晚用相应浓度的溶液冲洗种子,同一时间观察记载种子萌发情况及发芽颗数,以根长相当于种子一半作为发芽标准。以3个重复中有一粒种子萌发即为该处理的发芽始期,连续4d不再有种子为发芽结束期等。

3.测定项目

(1)发芽势及发芽率的测定。按GB2772-1999国际标准,从开始培养时每天观测记录种子的发芽数。

分别于开始萌发后第3天和第10天统计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

(2)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测定。发芽指数(Gi)=∑Gt/Dt(试中Gt为在时间t天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

活力指数(Vi)=Gi×S(S:胚根鲜重)Gi值大,表明发芽速度快;Vi值大表明发芽快而且长的好。

(3)平均发芽天数和相对盐害率测定。平均发芽天数(MLIT)=(G2t1+G2t2+……+Gntn)/(G1+G2+……+Gn)(式中,G为逐日发芽数,t为与G相对应的天数)

相对盐害率(%)=(对照发芽率-处理发芽率)×100%/对照发芽率

二、结果及分析

1.不同盐胁迫两种绿豆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两种绿豆种子在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发芽率均小于或等于对照组,白绿8号在A、B两种盐的胁迫下,在A2、B2两种情况下出现反弹,发芽率分别以98%和98.67%高于A1、B1的93.33%和94.66%,除大粒长英种子在0.5%Na2SO4盐胁迫下发芽率与对照组相同外,随着盐浓度的递增,发芽率都是下降的。说明盐胁迫对两种绿豆种子的萌发有明显是抑制作用。而且两种绿豆种子在各浓度A盐胁迫下大粒长英种子的发芽率均高于白绿8号。随着不同种类盐浓度的增加,绿豆种子的萌发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效应,主要表现为发芽率的降低以及开始发芽所需时间的延长,特别是在NaCl浓度为2.0%胁迫下两种绿豆种子的发芽率均为零。说明NaCl盐胁迫比Na2SO4盐对试验材料的影响要显著。

2.不同盐胁迫对两种绿豆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两种绿豆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最大值均为经Na2SO4处理过的供试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白绿8号B2时的B2时的61.50、大粒长英57.33,活力指数分别为白绿8号B2时的384.48、大粒长英B2时的586.18。说明Na2SO4对绿豆种子发芽率抑制作用较小,而在NaCl浓度为2.0%时两种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为零,而同等浓度下Na2SO4没有为零,白绿8号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为43.12%和75.65%,而大粒长英的分别为38.25%和43.949%。更证明Na2SO4对绿豆种子发芽率抑制作用较小。

3.不同盐胁迫对绿豆种子发芽整齐度的影响。发芽整齐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种子的优势。发芽势和平均发芽天数都是种子活力的指标,它们都能够较好地反映种子萌发的速度和整齐性。绿豆种子在盐胁迫下,平均发芽天数比对照均有延长,其中白绿8号种子平均发芽天数的最大值发生在NaCl浓度为1.5%胁迫下,值为3.63d,而长英种子平均发芽天数的最大值发生在NaCl浓度为1.0%胁迫下,值为3.51d,而两种绿豆种子在对照条件下的平均发芽天数一个是2.72d一个3.28d,白绿8号的平均天数小于大粒长英。

在不同盐胁迫下,两种绿豆种子的发芽势均低于对照组,白绿8号在Na2SO4浓度为0.5%时的发芽势小于浓度为1.0%的发芽势。除此之外,两种绿豆种子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尤其在A盐浓度为2.0%时,两种种子均没有发芽。在A盐、B盐浓度为0.5%时,大粒长英种子的发芽势大于白绿8号,在其它浓度时白绿8号的发芽势均大于大粒长英种子的发芽势。因此白绿8号的发芽整齐度优于大粒长英的发芽整齐度。

4.不同盐胁迫对两种绿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种子群起始萌发天数的推迟、发芽所需天数的延长和发芽率的降低等几个方面。在盐胁迫下相对发芽天数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延长,甚至不发芽。

三、结语

根据实验结果,2种盐中对两种供试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都以NaCl的抑制作用最大,由于离子数量和离子价态不同的影响,不同植物或不同品种对盐种类的反映也不尽相同。证明低浓度盐可降低对绿豆种子的伤害,促进发芽,但当盐浓度超过阈值继续增大后则对种子的发芽抑制作用逐步加强,在盐胁迫下,白绿8号和大粒长英种子的萌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耐盐能力差不多,两种种子均可在更广阔的地区推广。

参考文献:

[1]毕辛华、戴心维。种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 刘祖祺、张石城.植物抗性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3] 梁慧敏、夏阳、杜峰、张普金.盐胁迫对两种草坪草抗性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01年第05期.

上一篇:《抗战小英雄》教学反思下一篇: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