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今贤文教案

2024-06-27

小学语文古今贤文教案(共4篇)(共4篇)

1.小学语文古今贤文教案 篇一

24.古今贤文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古人如何修身养性、规范言行举止的。2.学会认识、会读本课的7个生字。3.理解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学重点:理解贤文的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懂得修身、保健的道理。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班班通。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古今贤文修身篇音频资料,提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生答师结,师:今天我们学习《古今贤文》,了解古人是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修身养性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解决本节课生字词:

墨(mò)戒(jiè)逆(nì)寝(qǐn)锻(duàn)炼(liàn)腐(fǔ)读准这些字的读音:前鼻音“寝 锻 练”。指导写生字:戒(提示不要忘记写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修身篇》讲了如何修身养性?《保健篇》主要讲了如何保健身体?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修身篇》告诉我们要多结交好的朋友,要有自知之明,要学会借鉴别人,有错就改,多听忠言劝告。

《保健篇》告诉我们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经常锻炼身体,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修身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怎么理解这句话? 朱:朱砂,红色的颜料; 赤:红色 该条成语出自晋代傅玄《太子少傅箴》意思是挨着什么人学什么,靠着朱砂会变红,靠着墨的会变黑。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2)“梅贵高洁,人贵自知。”告诉我们什么?

梅花的可贵之处在于的它的高贵气节,人的可贵之举在于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判断。

(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执行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明了什么道理?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把别人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的是非成败,自己可以反思借鉴。

(4)这一自然段,说明了几个意思?

①多多结交好人做朋友。②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优缺点。③学习借鉴别人,有利于自己,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什么意思? 孰:谁; 加:加以; 勉:勉励

人不是圣人,怎能做事没有错误呢?假使有了错误就及时改正,没有错误也要谦虚不断勉励自己。

(2)“见微者著,防微杜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说什么?

微:微小、细微; 著:结果; 杜:杜绝; 渐:萌芽、刚开始的状态;戒:警戒;

要善于发现错误的苗头,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知道的就没有不说的,说的就会全部说出。说的人没有过错,但是听的人要引以为戒。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说明什么道理? 苦口的药虽然让人难以下咽,但却有利于自己痊愈;逆耳的话虽然有点伤人,但却能帮助我们规范一言一行,使我们更快进步。让我们多听进一些不动听,但是有利于我们的话,告诫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四、课堂小结。

2.16《古今贤文合作篇》 篇二

1、理解课文内容。

2、记住文中警句,谚语,格言,明白做人的道理。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

1、读通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符号。

2、理解文中的词语。

3、流利、通顺、正确的朗读课文。

二、指名朗读。

三、分析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

课文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举例说明。

文中哪些语句对你的启发最大?你能用现实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吗?

3、讨论、交流。

3.小学语文古今贤文教案 篇三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4.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5.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6.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莎士比亚

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伊索 7.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

读书万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6、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古今贤文 劝学篇》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8.身怕不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

9.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1.火心要空 人心要实 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12.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根

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 《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1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滕王阁序》 14.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朝代歌 15.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

相处心连心。——《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第九册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观察的名言: 竹篮打水——一场空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2.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伽利略

3.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

跟戏曲有关的谚语

1、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2、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3、艺多不压身,艺高幼时功。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4、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第十册

对称的古都北京,音乐之都维也纳.花城—法国巴黎 雾城—英国首都伦敦

佛教之都—曼谷 沙漠古都—开罗 绿色首都—莫斯科 狮城—新加坡

水城—威尼斯 日光城—中国拉萨 春城—中国昆明 古今贤文(读书篇)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

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古今贤文(真理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满招损,谦受益。知过必改,闻过则喜。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论语》中名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励志,越挫越勇: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珍惜时间: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关于读书的: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乐观,笑对人生: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母爱伟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日积月累,方能成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

劝诫人们勤奋学习: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业精于勤,荒于嬉。

敬老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握机会: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退让策略: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形容刻苦学习的:

如饥似渴 孜孜不倦 全神贯注 夜以继日 手不释卷 形容风浪大的: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

风急浪高

狂风巨浪 巨浪滔天

形容气势大的: 浩浩荡荡 万马奔腾 地动山摇 千军万马 形容人物外貌的:虎头虎脑 闭月

骨瘦如柴

如花似玉 眉清目秀

形容人物神态的: 愁容满面 眉开眼笑

呆若木鸡

眉飞色舞 无精打采

形容有毅力的: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滴水穿石

持之以恒 坚韧不拔

描写人物语言的: 滔滔不绝 窃窃私语

吞吞吐吐

信口开河 夸夸其谈

表示“看”的意思的: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虎视眈眈 一览无余 走马观花

寓言故事成语:

画龙点睛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守株待兔

惊弓之鸟

画蛇添足

神话成语: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开天辟地 愚公移山 历史故事成语: 三顾茅庐 纸上谈兵 背水一战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见义勇为 拾金不昧 乐于助人 坚强不屈 舍己为人 两袖清风 描写心理的成语:

喜出望外 怒气冲天 提心吊胆 犹豫不决 心慌意乱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丰衣足食

眼疾手快

无边无际 开天辟地 五颜六色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博古通今 喜新厌旧 悲欢离合 左顾右盼

出生入死 才华出众:

才华横溢 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学贯中西 出口成章 称赞教师:

为人师表 循循善诱 情况危急:

十万火急 刻不容缓 比喻手法:

光阴似箭 情深似海 拟人手法:

莺歌燕舞 百花争艳 夸张手法:

良师益友因材施教 燃眉之急 危在旦夕 挥汗如雨 胆小如鼠 春风得意 眉飞色舞 诲人不倦 千钧一发 暴跳如雷 兔死狐悲

一目十行

一字千金

人山人海 胆大包天 怒发冲冠

ABCC:文质彬彬 想入非非 生机勃勃 衣冠楚楚 风尘仆仆 AABC:栩栩如生 津津有味荣 彬彬有礼 落落大方

ABCB:一了百了 一动不动 错 以牙还牙 知法犯法

ABAC:诚心诚意 假仁假义 力 任劳任怨 速战速决

ABCA:精益求精 忍无可忍痛 日复一日 天外有天

4.增广贤文教案5 篇四

教学内容: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善化不足,恶化有余。水太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知者减半,愚者全无。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的扩展,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积累了《增广贤文》里的一些名言,谁愿意背一背。看到你们都跃跃欲试,我们一起津津有味地来背一背,好吗?(学生背)你喜欢哪一条和大家说一说。

二、谈话导入

1、前面,大家已经学习积累了很多名言名句,那通过学习,你能谈谈你都有哪些收获吗?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校本课程《增广贤文》(板书)。

三、讲解新课

(一)、讲解: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1、我们学习的这一句名言就是:(出示)谁来读读。

2、交流自学。你对这句话都有怎样的理解呢?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就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开始吧。(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3、学生汇报。教师补充。即便人心如铁石,也会在如炉的官法中溶化。

4、如何运用。想一想,什么时候能用上这句话呢?请你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二)、讲解: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1、引入:大家一定熟悉这句话,我们再来看看这句名言,(出示)谁来读读,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说一说。

2、读出不同语气。这句话说的是积善不够积恶有余的人必定会遭殃。

3、结合自身,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三)、讲解:水太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

1、看故事,明道理。(齐臣隰斯弥有次拜见田常,两人一同登上田氏家中的高台,举目四望,但见三面畅通无障,向南望时,却见隰斯弥家的树遮蔽了视线,田常变得一言不发。隰斯弥回家后让人砍伐那些树木。斧子刚砍了几下,隰斯弥又急忙制止,不让砍伐了。管家人问他为什么剐定的主意却又变化了,隰斯弥回答说:“有句古谚道:‘察见渊鱼者不祥。’田常正在筹划着篡国大事,这是他不想让人知道的,我如果表示出能察知人之隐微,那我的处境就太危险啦。不伐树,我没有任何罪过;而察知人的隐秘之事,那却是不得了的。”隰斯弥最终没有伐树。)(察见渊鱼者不祥,说的是能察知别人内心深处隐秘活动的人,必然是处于危险的境地。)

2、小结:水如果太清沏了就不会有鱼存活,人太明智就不会有人为他出主意。(人接受好的教育总嫌不够,接受不好的教育却很容易变坏。)

2、资料扩展。《大智若愚》,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指才智出众但并不处处表现在外。

(四)、讲解:知者减半,愚者全无。意思是如果把自认为聪明的人减去一半,那么世界上就没有愚蠢的人了。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四名名言,你喜欢哪句就试着和同桌背一背。回家后背给爸爸妈妈听,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第22课时

教学内容: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的原文及译文。明白书中讲的道理。

2、通过资料的扩展,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谁来说说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和道理?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中的话。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领读“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这句话中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师:意思是不真实的传闻天天都会有,只要你不听信自然就消失了。

2、“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中“正”、“邪”、“信”分别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谈一谈对这句话的见解呢?

师:宁肯正派行事不够,也不可走邪路。我们宁可做个正直的人,也不要做个心术不正的小人。宁可信它有,不可信它没有,对事要有准备、有信心。

3、讲故事,明道理。(故事一:爷孙俩买了一头驴,爷爷让孙子骑着走时,有人议论孙子不懂孝敬;孙子让爷爷骑着走时,有人指戳爷爷不疼孙子;爷孙俩干脆都不骑了,又有人笑话他俩放着驴不骑是傻瓜;结果爷孙俩只好绑起驴扛着走了。如果我们不想扛驴,那么我们就不要去听那些个是非而受其累。故事二:有个小和尚学会了入定,可是每当入定不久,就感到有只大蜘蛛钻出来捣乱。没办法,他只得向老和尚请教。小和尚说:“师父,我每次一入定,就有大蜘蛛出来捣乱,赶也赶不走它。”师父笑着说:“那下次入定时,你就拿支笔在手里,如果大蜘蛛再出来捣乱,你就在它的肚皮上画个圈,看看是哪路妖怪。”于是,小和尚照办了。再一次入定时,大蜘蛛果然又出现了。小和尚见状,毫不客气,拿起笔来就在蜘蛛的肚皮上画了个圈圈作为标志。谁知刚一画好,大蜘蛛就销声匿迹了。没有了大蜘蛛,小和尚就可以安然入定,再无困扰了。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小和尚出定后,一看才发现,原来画在大蜘蛛肚皮上的那个圈记,就赫然在自己的肚脐眼周围。这时,小和尚才悟到,入定时的那个破坏分子大蜘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源于自身思想上的心猿意马。很多时候,所谓的打扰其实并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出自自己的内心。如果能安定内心,那就不会受到各种干扰,也就不会感到心烦了。)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那我们联系实际,来说说,你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

2、让我们牢记这些吧,下面请大家自由背诵。点人背,分组背,全班背

五、课堂总结

第23课时

教学内容: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终不如。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感悟诗句,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首先我们来讨论这一句诗。

2、老师出示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3、今天我们一起来接着学习《增广贤文》里的句子。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师:农家田园风光是很好的,恐怕连寺院也比不上。寺院里经常有仙客出入,宰相之才的人都出自书斋之中。庭院里栽着可以引来凤凰的竹子,池塘中养着能跳过龙门的鲤鱼。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老师释疑。

三、课堂总结

《增广贤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要熟读成诵,回去把今天所学的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说说你都明白了哪些道理。

第24课时

教学内容: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会说说都市,不会说屋里。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自己。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明——明确学习内容

1、出示:“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会说说都市,不会说屋里。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得,财多害自己。”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中的四句话。

二、知——知晓文章本意

1、领读、自由读一读、指名读,纠正字音、分组读。

2、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师: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像流水一样有高下之分,世上的事像浮云一样变化莫测。见识多广的人说的都是城市的事,见识不广的人说的都是家中琐事。我们磨刀时唯恐它不锋利,但刀磨锋利了又容易割伤手指。我们赚钱时生怕赚少了,但是钱财太多可能会害了自己。

三、思——深入思考理解

1、这些话你是怎样理解的?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唐朝,有个人叫卢承庆的人,为官清廉,做事认真,讲求实际。他当的是考工员外郎。这是隶属于吏部的官职,主要负责考察官员。当时,考察官员有级别标准,先大体分成上中下,然后每一级再分成上中下,比如最好的是上上,差一点的是上中,以及中中、中下、下下之类。有一次,卢承庆考核一个兼督运粮的官员。这个人在运粮食的过程中,由于翻船把不少粮食掉进了河。因此,卢承庆只给他定了一个中下,“没给你弄个下下就是照顾你的面子了。你把船都弄翻了,国家的粮食丢失了那么多,所以只能给你中下这么一个评价。”可是,这个运粮官得到中下的评语,一点也没生气着急,反而谈笑自若,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卢承庆觉得,我给他这么低的一个评价,他都没生气,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人还行;从这点上来讲,这个人有认错表现,有责任心,改个中中吧。改成中中后,这个运粮官也没因此而高兴。卢承庆心想这个人真绝,“宠辱不惊”,无论怎样,他都能坦然面对。他又调查到,那次船翻了,不是他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是因为突然遇到刮大风,把粮船给吹翻了。总之,不是人为的原因。卢承庆一想:我给他中中看来也不合适,又改成了中上。这个运粮官还是没有因此而特别高兴。从此卢承庆对他印象很好,以后在吏部考核的时候,就注意提拔了他。据说,卢承庆自己也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他认为作为一个官员,主要是为国尽忠,官职是升是降都不在乎。他最初当过考工员外郎,后来往上当过尚书左丞,最后还当过兵部侍郎,由于老说实话,得罪了皇上,获罪被贬出去做简州司马。当简州司马的时候,卢承庆也一点没感觉到窝火。后来,朝廷把他又调回朝中当刑部尚书,卢承庆也没有因此特别高兴。到了晚年病危的时候,卢承庆儿女们叫到床前嘱咐说:“我死后,丧事一定要从简。穿的这身衣裳就算是我的装裹,不要再给我买衣服。棺材外边也别设什么椁,也别套好几层棺材,用一层棺材装着埋了就可以。坟头不要太高,只要能让人看得见就可以了。碑文不要乱写,吹嘘我这一生有什么功绩,只要老老实实写上我的履历,什么时候死的,就行了。”这就是卢承庆的遗言。可见,卢承庆不仅清廉,而且也是个对虚荣看得非常淡的人。)

上一篇:转化教学方式下一篇:公司优秀员工的工作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