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感触

2024-09-17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感触(共16篇)

1.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感触 篇一

关于初中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现实。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什么时候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下面结合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谈谈个人的想法

1,什么时候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在初中数学中,并不是每一堂课都得用计算机来上,也并不是每堂课都适合计算机来上。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就没有必要去刻意的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而使用计算机。例如:初一数学中“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假如用计算机的演示来代替教师的板演、学生的运算训练,那就事与愿违了。这个时候,多媒体也就成了幻灯机,学生成了观众。虽然,课堂容量增加了不少,但是,课后,学生又能掌握多少呢?教学质量又如何得以保证呢?如果只是简单的将低效的“人灌”,变成高速的“机灌”,那么,这也能叫“多媒体辅助教学”吗?!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应该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育所难以解决,甚至是无法解决的课题上。例如:“点的轨迹”一课中,点的轨迹的概念比较抽象,利用传统教学中比较难以处理,而在计算机上则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来制作多媒体课件,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就应该使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了。另外,选择了一个好的课题后,也并不是这一堂课的每一分钟都适合于使用计算机的。笔者听过的多媒体公开课也不少,但很多情况下,一节课4 5分钟,从头到尾大都是教师操纵着鼠标,学生面对着屏幕。(说实话,可能也是开课教师无可奈何的选择。笔者发现,很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除了全套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外,教室前面居中位置就是大银幕,根本就没有黑板!)练习题都是在计算机上作的几道选择题,学生选对了有一阵声音,选错了是另一种声音。这样的课,好像课堂气氛十分热烈,还使用了十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但是,实际上对于初中数学来讲,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课堂教学效果。令笔者疑惑的是:为什么不要粉笔与黑板?难道不要黑板和粉笔的课才叫多媒体课?其实,多媒体计算机只不过是一种教学工具而已,就像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2,如何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搞清楚开发这个课件的目的,这一点相当重要。只有真正搞清楚为什么要开发这个多媒体课件,开发这个多媒体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才会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比如,“点的轨迹”这一节课,传统的教学难以解决,所以就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这个课件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计算机能直观形象的展示点的轨迹形成的过程,以帮助学生思考、推理。其次,选择一个适当的开发平台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不同的课件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开发软件。比如:“几何图形”这一节课,由于要从日常生活遇到的很多图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这一概念,如“圆”“球体”等。而上课时不可能把所有的模型都带来、带齐(否则,教室非变展览馆不可),这时,可以用数码相机把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拍下来,然后用计算机展示给学生。此时,只要利用PowerPoint就可开发出满意的课件了。又比如,像“点的轨迹”,像“函数的图像”等的教学,用PowerPoint就无能为力了,这时,最佳的选择应该是“几何画板”,它能准确地展现几何图形,揭示几何规律,动态地再现数学问题发现与形成,而且文件极小!又比如,在初中数学中计算器的教学,教师演示用的计算器想让学生都看清楚确实无法办到(没这么大的计算器),这时,利用V B或D e l p h i等编程语言开发一种能发音的计算器就十分必要了(笔者曾用Delphi开发过一个,但是发音未能实现)。当然,开发课件的软件还有许多,如Flash、Mathematica、Authorware、Director等。另外,还常用到图象处理、动画处理等软件,如:Photoshop、Premiere等。再次,在课件中不要使用过多的颜色、图片、声音。现在,说到“计算机”,则经常与“多媒体”联系在一起。所谓多媒体,是指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等多种媒体的一种组合。那么,容易导致一种错误的认识:做课件,必须要使用到大量的颜色、图片、声音,这样的课件才是一个好课件。大家都知道:适当的外界刺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太多的刺激反而分散注意。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地追求“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课件中大量使用到了各种媒体,整个课件就跟个游戏似的。我想,设计者可能是想让学生边学边玩,寓教于乐。学生在观看这个课件的时候,的确是目不转睛。可他们大部分的注意力是集中在那些花花绿绿的动画、音乐上,真正有多少注意力是集中在内在的知识上的呢?最后,必须注意的是:在制作课件时,应该加强教师间的协作,特别是应该与计算机技术人员结合(毕竟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能的),以保证作出好的课件和用好课件。还有,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更要加强资源共享。因为,开发一个课件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教师间共享课件库和素材库尤显重要。当然,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如何在初中学数学课堂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何设计出高水平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课件,采用何种适应数学教学的设计软件,是数学教育工作者、计算机程序设计师共同研讨的课题。希望有更多的教师投入到这一课题中来,大家同心协力,努力探索,早日把计算机带进课堂中来,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好!

2.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感触 篇二

一、源于教材, 情境导入

情境教学要源于教材并取材于现实, 定准教学目标, 设定学生们学习的情境点与切入点,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力求广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引起其共鸣, 更好地认知所将学习的知识点, 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 我在讲授《大自然的色彩》时, 借助几段视频短片的播放, 对照不同的季节与地域, 将自然界的绚丽色彩展现于学生面前, 在感官上给其予震撼, 采取以小组为单位, 辅助于头脑风暴法, 激发学生们的想象, 唤醒并让他们自主描绘出他们心中最美的自然界色彩, 通过教师的归纳与总结, 使他们感受身边的美丽的无处不在, 色彩的无时不有, 净化他们的心灵的同时, 学会懂得珍惜自然界所赋予的一切。

二、彰显自我, 寓教于乐

采取以寓教于乐为目的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并用, 借助游戏与表演等教学手段, 既能吸引学生自觉参与, 又能展现其各自不同的视角, 唤醒其各自独到的灵感; 拓展其空间思维, 培养其动手能力; 使其学会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其教学效果同样喜人。 例如, 我在讲解《大家动手做条龙》 该课时, 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 事先让每个小组自己收集关于龙的相关造型与材料, 自己动手设计并完成, 以舞龙和时装秀的方式, 展示其各自小组的作品, 班级每个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评委, 全员动员使学生们的参与热情空前的高涨, 学生们充分发挥其想象的空间, 所呈现的作品也是精品辈出, 超期地完成教学预定目标。

三、由此及彼, 融会贯通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更注重美术教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与贯通, 借助文、史、音、德等学科的知识与教学方法, 在美术教学中穿插应用, 彼此联系融会贯通, 往往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1. 文学中的诗歌与美术的渊源最深。 语言描述对学生了解绘画的背景、内涵及绘画技能的学习与运用, 有很大的帮助; 如我讲解国画时, 一直以来沿袭着诗画相配的原则, 以诗歌和画面两种形式完整地表达画者的心声。 这种教学方式使其仿佛身临其境, 积极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带着作品意境去联想, 再遐想, 由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 扩宽其创作空间。

2. 历史学科与美术欣赏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在分析美术作品的时候, 要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人文风情相结合, 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如在分析《捣练图》和《簪花仕女图》作品时, 就学生把历史课中所学的“ 贞观之治”和“ 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和当时的人们审美观以胖为美的人物形象相结合, 这样让学生在历史背景的感染下进行分析和理解, 自然而然地读懂了画面的内涵。

3. 在美术教学中穿插适宜的音乐, 可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 学生们在音乐中放飞心灵的同时, 往往会诞生出很多好的创意与构思, 这也正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所乐于看到的。

4. 美术教育与德育更是彼此相互渗透的, 教学中要注重用优秀的作品去教育和引导学生,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 如在《蒙娜丽莎的微笑》 该课应注重引导着学生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 用作品中的正能量去鼓舞学生。

四、团队演绎, 收获快乐

美术课教学中, 我也常采用的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各自的看法, 从而活跃其思维, 跨越心理障碍, 往往单一的问题, 却能派生出诸多答案, 学生也常常从中感受自我成功的喜悦, 收获快乐。 如我在《笔墨情趣》 课程的讲解中, 利用我事先布置几个国画图案, 各小组自行设计组合, 自行搭配景致, 通过各自团队的讨论, 以达到其小组作品的画面的最佳效果与布局, 学生们在其众说纷纭的基础上, 集思广益, 学会团队合作, 最终我对各小组所呈现的作品予以点评, 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也懂得了团队合作的真正内涵, 学会以快乐的心态来面对团队, 懂得谦让与取舍。

在美术教学中, 我推崇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并用, 使学生们了解什么是美, 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 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同时, 还可与其它学科学习有机相结合, 相互融会贯通, 彼此间灵活运用, 完善其自身的知识框架, 最终达到“ 唤醒学生自我, 使其知行合一”的境界。

摘要:为了更好地唤醒学生们内心的色彩世界, 使其学会利用美术知识来点缀生活。在美术教学中, 以“源于教材, 情境导入”为基础, 使学生“彰显自我, 寓教于乐”, 借助“由此及彼, 融会贯通”的教学方式与“团队演绎, 收获快乐”的教学途径, 不仅仅是超期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学生们愉快的笑脸的同时, 也完善了他们自身的知识框架!

关键词:美术教学,情境导入,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燕国材.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和谐变奏.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1.

[2]齐梅, 马林.教育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6.

[3][美]库恩著.郑刚译.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 1.

[4]翁振宇.美术教育概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9, 9.

3.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感触 篇三

关键词: 初中数学;优越性;多媒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都很清楚的认识到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容量较小,不够直观生动,没有趣味性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日趋完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普遍运用,促使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机整合,它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出一个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提供了一个探索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略的谈一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优势。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让学生去认识新的知识,探究新的理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多媒体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用多媒体上课能使学生充满新鲜、好奇感。学生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形成品格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学习兴趣,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基础,学生才会在快乐中学习。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课本中的几何图形画面用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创设意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们参与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中数学求扇形的周长一节,求扇形的周长需通过圆的周长推出,我们将此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同学们很快就理解了。又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时,通过动画平移的方法,将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并将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意义。同时,在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移动重合在一起后,让学生观察对应边、对应角的特点,归纳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由“SSS”、“SAS”、“ASA”、“AAS”之一的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完成探究过程,进而归纳出相应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原本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知识时直观清晰。

二、利用多媒体实现培养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是中学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对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通过生动的图象调动学生的视觉,通过直观的运动图象让学生动脑,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使学生的眼、耳、脑、手各个部分协同利用起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化以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对各种现象都十分好奇,但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重点不容易把握,難点不容易解决。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正在于此。只有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采用其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观察、讨论,把听觉、触觉、视觉等协同利用起来,有力的刺激各个神经中枢,才能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而多媒体的功效,恰恰在于图象、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向学生提供多重刺激,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现传授知识,引起学生的多方位的感知,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些东西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只有通过睹其景、视其物、见其人、闻其声,才能使思维接通万里,插上飞翔的翅膀。这在诸如语文、历史、地理等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有图、有画、有景,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事物,学生的思维能不活跃?想象力、创造力能不会激发起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特点由此可见一斑。

三、把多媒体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呈现过程,并突出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都在过程,是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拓展、创新的过程。数学建模来源于问题,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为教学提供强大的情境资源,能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象演示,让静态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知识具体化,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例如:我在上七(上)第四章的练习时,我用了几何画板制作了“平面截正方体“的课件,还在网上下载了“正方体转动的影子”课件,给学生展示了结论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我在上“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时,我用自制的几何画板课件,给学生演示了这几条线段的交点的动画,在上“等腰三角形”时,我给学生演示了“三线合一”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展示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容量

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优化教学信息、增加教学容量来增强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语言描述和板书等方面,语言陈述的内容过多,学生抓不住重点,前后内容联系困难。板书内容过多,不仅挤占时间太多,而且不利于老师的课堂组织,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例题、习题,使教与练的容量大大地增加,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益。例如,在三角函数应用的习题课教学中,通过电脑预设《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和矩形,解三角函数应用题》的内容和多个例题的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点,学生从中归纳出解题的重要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4.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感触 篇四

信息化教育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网络时代让我们拥有无限的空间。时代变了,对教师的要求也变了。我们的教师不能像以前所描述的那样“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而应是“挂在互联网上的明灯,不断充电,永放光芒”。在今年我校远程教育工程完成后,很快进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将信息技术熟练地应用到各科学科教学中,并取得显著的成果。

我就向各位领导和专家谈谈自己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怎样运用具有文字、表格、图形、图像、动画和图文并茂,声像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些点滴体会:

现在多媒体设备已进入了很多学校,多媒体教学也进入了普及阶段。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可以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化解知识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但是,常规教学也有其特点和优点,也有多媒体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现将几年来从事多媒体物理教学与常规教学整合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浅谈如下:

对于一堂新授课来说,初用多媒体教学时,总是把新授课都设计成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并去追求一种外表的华丽以及绞尽脑汁地如何把自己的课件做成更形象,更动感的效果,投影仪和实物展台也想尽办法要用上去,觉得这样做才是多媒体教学,并且把一些本来用真实实

验很好说明物理概念或规律的实验也做成了动画,取而代之了真实的物理实验,甚至把习题课的每一道题目和解答都做成了幻灯片等等。时间长了后才发现这是多媒体教学的误区,成了一种多媒体教学中的“满堂灌”。实际,如果这样做,教师也是非常辛苦的,有些时候作一节课的课件需要花费几天的功夫,通过调查表明,90%以上的学生开始对此只是有种新鲜感,时间长了根本不欢迎这种教学,甚至有些学生对这种多媒体教学产生一种厌烦感。因为这样做,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问题,再加上有些课件中不恰当的或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如华丽的背景,gif动画和不必要的声音等),这样势必造成视觉和听觉的污染,干扰学生的思维,破坏课堂教学的连续性,以至于有些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越来越不欢迎。

一、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

在多媒体设备未进入课堂之前,我们很多教师都深刻的体会到: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对学生来说确实很抽象,因此对我们的教学增大了难度,学生对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同时教师也感到比较吃力,虽然教师想了很多办法,但教学效果却一般。如摩擦起电的教学,电流产生和导体导电教学,一些物理过程进行的太快或太慢问题的教学,一些微观或肉眼看不见的物理过程的教学,磁场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等等。现在,我们有了多媒体设备,这给我们带来了施展教学技能的自由空间。对于上述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把物理概念和规律吃透,要善于去分析教材和挖掘教材,分析概念的讲解应如何自然地引入与得出,如何把概念和规律讲得形象、直观、易懂,特别是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如果这步做得不够,即使有了最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有高超的多媒体技术,也不可能上出一堂优秀的、高质量的课来。

其次,尽可能想办法或创造条件把一些物理概念或规律用常规教学讲解好,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自己对如何教好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的更深、更透。

最后,对于有些物理现象和规律,确实对学生来说太抽象难懂了,或在课堂上难于看见或根本看不见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进行的太快的现象。此时恰到好处的借助多媒体,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

如在进行日食、月食形成的教学中,课本上只是用一个平面图表示出来,不够形象,如果只通过平面图给学生讲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是一般,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怎么形成的环食,在什么地方能够看到环食或偏食?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我用Flash软件把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按天体中的坐标放好,使三者按实际情况运转起来,这样什么地方怎样形成什么现象就很明显直观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再如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学生不明白电荷怎么移动,如果做成动画如同水流,学生一看就很明白。

二、对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实验科学,由于中学实验仪器和其他方面限制,有不少实验很难演示和观察,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的物理现象,如果利用计算机模拟这些过程,辅助物理课堂教学,必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样既可提高课堂效率、增大教学容量,又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为计算机物理问题的形象模拟过程,可以起到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及理解物理规律,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充分利用其显示复杂图形和动画的能力。那么,如何用多媒体来整合常规的实验教学呢?我觉得对物理实验教学,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在实验教学中哪些实验是需要用多媒体来展示或模拟? 以下这些情形觉得用多媒体展示或动画演示效果会较好: ①抽象的物理问题,如通电线圈中磁场的模拟,飞机的升降力原理的动画模拟等等,这样可把物理问题变抽象为形象。

②微观物理问题,如原子结构,摩擦起电模拟等等,这样可把物理问题变微观为宏观,既形象又直观。

③太快的动态物理过程(包括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物理过程),这些问题往往不方便定格研究,如研究分子热运动的模拟等等。

④太慢的动态物理过程,利用动画可加快物理过程的进行,如扩散运动中的硫酸铜和水的扩散等。

⑤图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如电学、光学课时画图例,而采用多媒体显示图象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好几分钟的内容可在几秒钟内显示于学生眼前。

⑥实物展示不方便,实验仪器的原理介绍和某些不能做的实验,如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把它们做成相应的动画加以放大,这样可很方便地面对全体学生讲解,所有学生都看得非常清楚;再如托里拆利实验,由于水银有毒没法让学生操作,通过多媒体演示就会很形象。实践表明,这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它们的原理及其读数方法。

2.如何处理多媒体模拟实验与实物演示实验的关系?

利用多媒体,可把图象、动画和声音,动、静结合的物理过程直观的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中,使有些乏味、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直观、主动鲜明。那么,是不是实物实验就显得不那么重要或不必要了呢?

我们知道,虽然多媒体可模拟任何物理实验,但这必竟是模拟实验,物理情景也是模拟的,模拟成分和现实有差距。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结果必须由真实实验来验证,因此在计算机模拟演示过程中,教师辅于真实的物理实验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通过实物演示实验,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实验技能。因此实验尽可能用实物来演示,有必要的话,再辅于模拟实验进行逐步研究,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一、现代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

1.利用现代媒体,创设物理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物理学是一门深奥抽象而又充满逻辑推理的自然科学,因此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尤其是喜欢形象思维的女同学,对物理课常常是望而生畏。经验表明,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公式)不熟,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降低了物理知识的认知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进行日食、月食形成的教学中,课本上只是用一个平面图表示出来,不够形象,我用Flash软件把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按天体中的坐标放好,使三者按实际情况运转起来,这样在什么地方怎样形成什么样的现象就很明显直观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再如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学生不明白电荷怎么移动,如果做成动画如同水流,学生一看就很明白;还如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及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出来,很容易建立三个物理量空间的立体关系,突破了教学难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现代媒体,辅助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利用计算机模拟辅助物理实验,将起到直观形象、重复再现、大小、远近、时空、动静、快慢都可调节等作用。如液体、固体的扩散实验,液体的扩散现象观察需要几天

甚至十几天,而固体的扩散现象需要更长的时间,若采用动画模拟实验,放快扩散的过程,扩散现象便一目了然;还有介绍天体的运动,通过多媒体视频课件使宏观现象微观化,就可以使同学们看到想看而看不到的现象;还有像冰的升华现象模拟等,都向学生展示了形象的物理画面。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利用现代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具有的交互性特点,不仅能实现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储存与反馈,还能调控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如多媒体计算机制作的物理教学系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章节、难易各异的内容进行学习;对重点的内容一次弄不清楚,弄不明白的可重复播放;还可以参与练习、测验等实际操作。总之,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控制程序的流向,从而使其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选择知识。现在是网络时代,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Internet查阅相关的物理知识,或浏览网络上的权威网站查看有关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应用现代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们学习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

热情都很高,然而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因此应用要适时恰当、科学合理,以免将弄巧成拙。

1.多媒体的辅助性。尽管计算机在信息的识别、分析、判断及综合等方面有着其他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在物理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它既不能取代教师,也不能代替实验。课堂上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融是无论多先进的机器也取代不了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传授及先进媒体的策划控制者。如果把教师比做教学过程的“导演”,而现代媒体只能算是“道具”,导演利用先进的道具,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这个“主角”的潜能,使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多媒体也不能代替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发现物理规律的重要基础,它能真实地再现科学家们的发明发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所以不能用模拟实验完全代替真实的实验违背物理教学原则,本末倒置。

2.多媒体的科学性。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注意科学性,不能只顾画面生动、色彩鲜艳、声效特异而失去科学性。多媒体的科学性有其丰富的内涵,它包括课件阐述的物理概念规律科学、展示的时间顺序科学、场景和实验的模拟及表现形式科学、声音的搭配科学、课堂上教师对先进媒体操作使用科学等。否则,不但起不到理想的辅助作用,反而会将学生带入误区,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有人在光的折射定律模拟实验中,入射、反射和折射光线分别采用不同颜色,给学生造成光线在两种物质交界处变色的误解。物理课件的主要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揭示科学而严密的规律,如果多媒体手段使用不

科学,给学生带来误解,给教学带来麻烦,将失去它的意义和使用价值。

3.多媒体的实用性。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势在于它能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但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果通过明显真实的实验演示、激烈的讨论争辩、以及科学的分析推断等方式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不必非得使用课件,以免造成画蛇添足。然而目前存在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情况,有的教师用课件只是替代板书,失去先进媒体的使用价值。因此,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应充分考虑它的实用性与必要性。只有那些老师不能用语言详尽描述、图片不能充分显示、实验不能或不易操作,才考虑采用多媒体技术。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但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手段,要让它发挥独特的作用,才能尽显其优势,同时促进物理教学日臻完善。

5.对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五

对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几点看法

作者:邹卫华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2期

摘要: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主要的渠道的是课堂教学,这也就是实施素质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场所,是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活动以及还关系到能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重要环节。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就一定要为课堂教学来选择一些比较好的内容,最好的教学手段,合理的教学方法,尽最大的限度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牢牢地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大胆的进行探索知识,进而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 例题 教学

前言:

我们从结构上来看,例题的主要作用是起到一个纽带性的作用,它是能够知识以及技能还有思想等联系起来,例题是可以体现出思想与方法,知识的价值以及技能的操作等,例题是培养技能过程中比不缺少的一个环节,将所学习到的知识最后给转化为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通过例题还有习题来进行实现,进而来使学生获得个比较系统的数学知识,这也就形成了必要的数学答题技巧。从教学的形式上来看,学生熟悉概念以及确立认识还有巩固知识等,都是要通过例题来进行分析的,没有一个不是通过例题来进行的。像我们所讲的概念内涵以及外延,我们只有通过对例题以及习题的精心讲解还有操作,才能初步搞清楚,数学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数学例题的教学,离开了数学例题,这也就是没有了数学教学。

1.如何教好初中数学例题呢

1.1精选例题,有效备课

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收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我们的就要进行有效的备课,而在备课的过程中例题是最关键的,要是就按照书上所给的例题照本宣科的进行讲解,是达不到的一定的效果,还有就是教材所给的例题也不一定是很好的题,也许我们老师会选出一些更好的题目,来进行讲解。

1.2精讲例题,有效教学

牢牢的抓住本节课的重点以及难点。我们有些老师在对有理数的乘法的运算例题进行讲解的时候,就会过分的对方法技巧,所以就会重点的强调先定符号,之后转化为小学的数学运算,这样说白了也就是成为了习题教学的训练,没有紧紧的抓住本节课中所讲的重点,在讲例题的时候是可以将一些解题的方法,但是我们不可以反反复复的来强调这一个解题的方法,这是因为要避免造成重点不突出的情况。

1.3 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进行讲解例题

例如我们在讲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时候,学生是容易接受的,有的时候就是在课堂上讲过的例题,之后在让学生来做,还是有些同学不会做,那么我们老师应该怎么进行教呢,我们的在找原因的时候发现学生不理解的原因主要是有一下几个原因,一是平行线的这两个判定学生没有理解,就算理解了也不会运用;二是教师在教的时候没有从学生的理解出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例题的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例题,讲解例题。

1.4精选练习,有效巩固。

课堂上例题讲解后一定要及时巩固,假如例题讲了没有相应的练习来及时巩固,等到下课了学生再来做作业,就会发现课堂上听懂了的内容,课后竟然会用不上,这样的学生其实就是缺乏动手的能力,课堂上就让学生练起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这样效果会更好。

2.数学课堂教学中,灵活处理好例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2.1重点分析讲解解题思路,贵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分不清或不分重难点,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结果是累了自己、苦了学生,效果不好。如果我们在备课时就分清重点、难点,理清解题的思路,课堂教学时便可有的放矢,抓主要矛盾,其他的非重点可以略讲,甚至不讲。而用大量的时间去分析例题的解题过程:怎样去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依据是什么,并总结解题规律,概括解题方法,提炼解题的指导思想,从而把解题经验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使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实践升华为理论,逐步形成数学观念,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思考问题。

2.2结合实际,另辟蹊径,自编例题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统领全局,驾驭教材的能力。教材中的章节、例题的编写顺序、结构固然有其依据,不能随便打破,但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以致用,高效快捷”的原则,适当增减例题的容量,甚至不要课本例题,而另选一例,只要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会用来解题即可。

所以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连接点、兴趣点;把知识点能类比对照的、由易到难的、有一定规律性、典型的例题综合到一块,打破教材的条条框框,将教材知识重新分割、组合,充分把知识浓缩,另辟蹊径自编实用性、针对性更强的例题,特别是在系统复习时,更显其重要性。

2.3精讲精练,宁缺勿滥,针对性要强

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也精心准备例题、习题,总想一节课把知识都教给学生,但例题与习题联系不紧密,产生脱节现象,即练习时很少用到例题知识,甚至用不到课

堂上的知识点,完全是一盘散沙,如何能提高课堂效率?只有加班加点,加重学生的负担,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你讲你的,我练我的。”吃亏的是学生,累的还是教师,所以说抓不住本质,讲的再多也是枉然。

结语:

例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精髓。所以对例题的正确处理会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到例题的有效教学,首要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例题要考虑学生是否愿意接受这道题目在这堂课上出现。例题是一堂课的精髓,还是课后学生练习的模板,如果学生课听懂了,但是作业大部分不会做,或者书写格式都不规范,那这样的例题教学就没有起到作用,根本谈不上例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6.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六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新的课堂改革不断推陈出新,但其宗旨就是课堂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有些学科进行较为顺利,其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针对新课改,结合自己实际教学谈一点看法:

一、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内容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比如现在我教的班级,703班的同学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701班的学生比较安静,我们得让他们有话讲,适当地设置幽默环节,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比较理想的教法是老师一定要担好引导者的“职责”,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爱心只是做好称职老师

教好书的前提。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要做一个好老师,不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应该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导,才会喜欢上你的课,才能对你所教学科产生兴趣。数学这门课,由于受小学数学的影响,基础较差的学生较多,许多学生害怕数学,失去自信,作为数学教师你应当关心他们,给他们自信,课堂上要风趣、幽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之中。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我经常让学生做到“三动”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拿着笔上课,改掉部分学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课的不良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纪,应亲自参与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给班主任,否则威信只会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数多了,学生只会厌烦你。

四、学生的作业检查要落实

根据各班中每名学生数学成绩,分A、B、C、D四个等级,布置的作业适合于每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当然也会有一定的提高题,让他们通过完成作业,感受

到他们数学知识在不断增加,能力在不断提升,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业检查主要由各组学科组长和常务组长督促完成。教师的课堂管理应严谨有序,收放自如。

7.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七

一、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效果

高等数学课程是中华女子学院为全校工科类、经管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该课程是基础课中授课学时最长的课程。2005年9月,根据我院基础科部的安排,笔者承担了经济管理、人力资源学生高等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全年实际教学128学时;2007年9月,笔者承担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高等数学的欧拉公式,揭示了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的简单关系,寓意深远,令人遐思。

2. 数学中严谨的真理美

当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领悟了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的“陈省身韦伊定理”时,他惊奇地发现两人在不同的科学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客观宇宙的奥秘和纯粹的数学理论竟完全吻合,其在惊叹数学魅力的同时又感受着数学的美。

3. 数学中和谐的形式美

文艺复兴时期,丢勒、达·芬奇等人发现绘画的表现主体如果置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处,就更能吸引观赏者的注意。他们把黄金分割与黄金分割比用于绘画艺术,创造出了许多千古不朽的世界名画。古代的建筑大师和雕塑大师们也巧妙地利用黄金分割建造出了雄伟壮观的建筑杰作。如建造于公元前3000多年的胡夫金字塔,其原高度与底部边长之比约为0.618(黄金分割比);风姿妩媚的爱神“维纳斯”和健美潇洒的太阳神阿波罗的塑像,它们的下肢与身高之比都是近于

0.618。

数学能陶冶人的美感,增进理性的审美能力。一个人数学造诣越深,越是拥有一种直觉力。华罗庚先生虽有过人的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然而他最强的是直觉力。这种直觉力实际上就是理性的洞察力,还常常是由美感所驱动的选择力。正是这种能力更有助于使数学成为人们探索宇宙奥秘和揭示规律的重要力量。正像两位法国数学家E.Pisot和M.Zamansky在他们课的教学任务,全年实际教学164学时。2005年以来,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笔者对所带班级共计12个班(平均每班70人)进行了高等数学(上、下册)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试验。经过几年多媒体教学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教学督导、领导和学生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在2006级、2007级问卷及抽样调查中,学生一致认为这种教学一扫过去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沉闷气氛,使单调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积极性。2006年至今,笔者所带班的学生连续4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分别获得全国一、二等及北京一、二等奖。目前,我校全部数学教师都已采用多媒体教授高等数学。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应用数学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它进一步将单纯数学理论知识的考核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二、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 提高了高等数学教学的效率。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把要讲解的内容提前制作成课件,这样就省去了教师在课堂上板书概念、定理、例题的时间,节约了课时,为学生课堂练习、拓宽视野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因此,它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多媒体教学使用的是电子板书和无线话筒,其清晰大号的字体、先进的声音扩放系统,解决了后排学生看不清黑板或听不清教师讲解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2. 丰富了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在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对极限的思想、微元法的思合著的《普通数学》序言中所说:“数学是艺术,又是科学,它也是一种智力游戏,然而它又是描绘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和创造现实世界的一种力量。”

在高等教育中,数学是最普遍、最基础的基础课。一般的,理工科专业的数学课程至少要学习一年半,此外还有不少数学类的选修课。数学教育不仅是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传授,而且是思维能力与思维方法的训练。数学水平与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表现。而且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数学水平与能力更是日后工作的基础。数学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对于概念体系、方法结论的掌握上,教师应更加重视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更懂得理性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上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数学与音乐、书画、建筑、文学等方面的联系和数学在其中的应用,无不体现数学美和追求美的最高境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提供适当的材料让学生参与交流协作,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让学生懂得欣赏数学的美学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

参考文献:

[1]邓东皋,孙小礼,张祖贵.数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

[2]李迪.中国数学史简编[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想、研究空间曲面的截痕法等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根本无法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因此一直以来,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被学生认为是既抽象又单调,甚至是枯燥的。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在课件中加入一定的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内容,为高等数学提供了图文声像并茂、色彩鲜明的教学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高等数学教学引入二重积分概念时,我借助于CAI课件,将求曲顶柱体体积分成四个步骤:分割、近似、求和、逼近,并通过动画来演示。当分割区域为平面一部分D时,随着n的不断增大、积分和Vn不断逼近曲顶柱体体积V的过程,学生进一步地理解了极限的思想,也更好地理解了二重积分的定义,同时提高了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与兴趣。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使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环节,适时方便地添加或引入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3. 能更加直观地展现高等数学中的空间几何关系。

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地描绘出传统数学课堂上无法准确、细致表达的图形图像,展现数学中的各种空间几何关系是多媒体教学独具魅力之处。教师可借助CAI软件模拟复杂函数的图形,曲线曲面的形成,空间图形的位置变化,立体图形的生成过程等。这种过程的模拟可以实现从点到线,由线到面,直至生成空间立体图形的全程模拟,如通过动画来演示双曲线绕x轴旋转生成双叶双曲面过程,学生不仅能看到空间图形,而且能形象、生动地看到各种空间几何关系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体会

1. 课件的选择和制作。

高等数学课件选择或制作的水平,直接影响到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看课件的质量好坏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看它是否适合教学,即看它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它的认可程度。课件的编写,绝不是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诸多元素进行简单的堆砌,也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搬家或是教师讲课的简单重复,而应是与教材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有全局整体的概括总结,也有对细枝末节的精细讲解。笔者分别针对工科、财经管理类高等数学特点,使用不同标记符号突出重点,并且找了一些与其专业相关的典型题型让学生思考。课件上的内容切忌使用与教学无关的动画符号,或花里胡哨的图片,因为这些与数学严谨的风格不一致,并且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此外,也可以加入一点个人风格,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启发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2. 多媒体与传统媒体应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必须明确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与黑板、模型、挂图等传统媒体一样,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它只是在某些方面比其它媒体功能强,而不是在所有方面都优于其它媒体。与多媒体相比,尽管传统的黑板有很多缺点,但我们仍不能抛弃它,因为黑板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根据师生讨论的进程在黑板上完成问题的分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把解题的分析和推导过程渐渐展开,慢慢暴露给学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对高等数学的重点、难点,除了在课件上演示,也可以在黑板上做进一步地详细解释,千万不要忽略了黑板和粉笔的作用。例如,历届学生都感觉泰勒公式证明是难点,我就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推导泰勒公式,边写边讲,学生边听边想边记,师生互动的逻辑渐进过程,使学生接受和消化了所讲内容,同时训练了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我随时用黑板板书补充、完善和修改相关的内容,从而从容地应对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例如:笔者在用多媒体讲授极坐标下计算平面图形面积时,有学生反映极坐标没学。我当堂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补充极坐标定义,极坐标下方程的图形,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换,边写边讲,使得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高等数学多媒体授课,有的学生一开始时不适应,感觉不如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得详细,接受得自然,记得清楚深刻。因此,教师不要全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不时穿插一些板书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在讲描绘函数图形时,用多媒体讲授函数的性质,而函数的曲线是用粉笔在黑板上按其性质、几何特点分段边讲边画,使学生接受得自然,记得清楚深刻。

由此可知,教师的板书为学生留下了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留下了回味反思和发问的时间和机会。显然,黑板的这一优势恰能弥补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因此,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应是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而不是在所有方面都优于其它媒体。

3. 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教学环节、教学进度的控制。

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这几个要素的相互联系及组织结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去选择、设计和运用现有的各种媒体。我在用多媒体讲求旋转体的体积时,就利用壳柱的模型,辅助壳柱法求旋转体的体积的讲解,学生觉得真实亲切,且容易理解。虽然多媒体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但授课时仍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过程,要注意轻重缓急,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记笔记的时间,这样才能达到老师与学生的互动。

多媒体教学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推动教学进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这先进教学手段与传统的常规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努力去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吸取经验、不断地改进,才能充分地发挥好多媒体的作用,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才会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第六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耿红玲.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8).

[3]熊小峰,张师贤.《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2).

8.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八

关键词: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1-01

我们知道,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这三个加起来达到95.5%。可见如何充分利用这三者来提高教学质量是人类认知心理学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听众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当前教学中必须且急需的选择。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大量视觉信息量,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也需要重视并合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有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何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服务课堂教学是摆在广大我们教师面前一个重要课题。我针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和获得的一些收获和感悟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一、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把自己教学思想轻松的反应出来,在数学课上,有时甚至可以创造性的利用几何画板,FLASH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制作较为个性的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当堂演示。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通过其直观形象的特点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这种教学手段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的弊病,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高中数学而言,以下几类教学内容借助于多媒体教学会收到突出的效果,我们应该多多利用多媒体辅助参与教学。

1. 函数图象、空间几何体等需要展示图象的内容部分需要借助于多媒体。在学习函数图象时,我们通过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如何借助单位圆作正弦余弦函数图象的过程,使学生对正弦余弦图象理解更深刻,同时,也使学生学到了单纯从课本学不到的知识。在空间几何课上,我们可以用FLASH动画演示各种空间几何体,并通过图像的旋转,角度的变换展示相关几何体的几何特征。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这种学习中提高兴趣,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效果是非常好的。

2. 复习课需要借助于多媒体。在传统复习课上,我们习惯于在复习课上把相关知识点罗列出来,让相关知识点以一种链条形式展示出来,并配以适量的练习,但这会花费一些不必要的板书时间。可是如果借助于课件,就能把课堂设计安排的更紧凑,也更合理。比如,在“不等式的解法”的复习课上,各种不等式的相关知识点借助课件通过表格罗列出来,既清晰明了,又便于相互对照记忆。还可以选择许多练习题来巩固练习,这比传统复习课显然高明许多。

3. 巩固训练课需要借助于多媒体。科学研究表明,密集型的专题训练能强化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对学生大脑能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刺激。而借助于多媒体展示不但能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多媒体教学可以以更多样化的方式把答案呈现出来,使训练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更强。

二、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缺点

1. 多媒体教学使得学生记忆深度不强。由于一般的课件容量都比较大,切换速度比较快。如果授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只追求课堂容量与学生的感官效果,学生的思考深度就被相应弱化,那将极大的影响教学效果。

2. 多媒体教学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得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经过想象的内容被简单的以形象的画面再现出来,这是多媒体的一大优势。但从另一方面讲,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3. 多媒体教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工具,而教学过程是有感情的“人”在教,所以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忽视。过分依赖多媒体本身的作用,会使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减弱,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或多或少的限制。

三、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但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代替不了教师的启发引导,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中,绝不能让多媒体挤占了学生探索、分析、思考时间,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多媒体刺激下,调动积极性、开拓思路,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 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传统教学的手段具备很多不可替代的优点,纯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加深学生的思考深度,对学生的思维起到更好的启发作用。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因为切换频繁,为了跟上课堂学习节奏,很多同学都会摈弃课堂记笔记的好习惯。这样就会无形中弱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考深度,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9.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感触 篇九

宁化五中 数学组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所谓“小班化教学”,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教学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施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同时,小班化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空间,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如何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使每个学生享受高质量的教学呢?以下是我这两年在实践中总结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实施小班化教学势在必行

小班化教学是当代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教育优质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现代化学校的新模式。推行素质教育,实施小班化教学在我国势在必行。

1.小班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人数多在20~30人,符合教师的最佳关注范围,有条件实施网式连接。在小班化教学上,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方便互动交流信息,整个课堂是一张网,教师和学生都是这网上的线,任何一根线如有所反应,整张网都能颤动,教师随时进行调节,真正做到变教案为学案,让学生有更多练习、发言、展示、交流的机会,对不同的学生

进行有效辅导,学生学习知识更扎实、更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方式的变革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否则只能成为空谈或沦为形式。而“小班”正是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最切合的教学环境。

小班化可以优化教学的物理环境。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客观条件,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生物、物质和精神因素的总和。小班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教学环境,减少学生之间的冲突,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空间学习、阅读和娱乐。

小班化可以优化教学的心理环境。小班的组织形式给师生彼此的认识提供更多时空。教师能在单位时间内关心更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受教师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基本能做到“面向全体”,加强了情感交流和教学信息的传递。

小班化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小班化教学资源上的优势,为课程的设置安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增进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体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不再是看客,而是真正课堂的主人。例如,可以充分进行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如此这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加强。

2.小班化教学可以改善我国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小班化教学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课程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和课程的综合性,教师和学生不只是课程的“接受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创作者”。

在师生相互交往的动态过程中建构课程意识,同时也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小班化的改革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舞台。从而改变我国学生缺少自信、恭顺无创造精神的个性。

3.小班化教学可以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相对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在教学时间上,由于班额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轻,能有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做个别指导;在空间上,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在形式上,小班教学可以采取各种教学形式,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二、建构小班化条件下个性化教学方式的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学习。而小班化教学增加了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空间,扩大了学生活动的空间,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2.打破传统教学中“填压式”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效果不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小班化教学缩减了班级规模,缩小了师

生比例,因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动口、动脑、合作的机会,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

我在进行小班数学教学时,总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自学,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一系列课堂内师生、生生学习交流活动,最后让学生掌握知识。数学尝试教学,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体现数学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即由“呈现——灌输——被动接受”的模式变为“引导——尝试——主动获取”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得到真正的培养。

3.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小班班级小人数少,老师能更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面向有差异的个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达到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

如教学中,将程度相近的同学归为一类,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分层施教。A类学生重点指导其自学,提高其获取知识能力。B类学生重点点拨释疑,辅导其完成所学知识。C类学生重点在于拾遗补缺。这样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再如,作业批改方面,小班化教学可实行面对面批改,个别指导,更直接、更及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师生之间感情也更融洽,“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小班化教学继承了班级授课制的所有合理内核,又克服了大班授课制的弊端,增加了个别教学的优点。既不过分增加教育的成本,又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相比,教学成本提高了,但教学效益

提高了。学生获得更多的指导,特别是享受更加充分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而大班教学使部分学生得不到更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而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在小班化教学中可以得到比较有效的克服。

10.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感触 篇十

1972年,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从此,人类全面投入环境保护工作。并且,自1974年开始,每年都有一个活动主题,如1974年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我国的环境教育是分散在不同的学科中进行的。国家教育部从1990年起把环境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大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利用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运用教材中与环境保护的对应点,渗透生态环境知识。

数学这门课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解决数学。所以,在环保教育中也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教材中挖掘,把日常有关的环保教育与数学教学进行相结合。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教育素材,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环保教育功能,选择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和数学史料,向学生进行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环保教育。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具体数据,让学生联系实际亲身感受,环境与每个人的密切关系,切实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

在教学圆柱面积、体积计算方法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外调查学习。

找到一棵已伐下的树,首先让学生数一数树木的年轮,约12年左右,使学生明确一棵小树成材,要生长10年以上。

第二,是让学生侧量树木的直径、树身的高度,使学生通过体积的计算,明确树木可为人们提供多少木材数,这些木材可以做几件家具,使学生体验木材对人们的一些作用。

第三,让学生测一测与它相似的树的树冠的直径,让学生计算出树冠的面积,给学生提供一些每平方米树叶一天可造的氧气量,吸收的废气量,使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此棵已伐树木的产氧量,吸收废气量。

第四,为学生提供人一天的用氧量,产生的废气量,让学生通过树木的有关数据,与人体数据的比较,切实明确知道伐一棵树的害处。

通过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树木的益处,也让学生知道伐木的害处,知道砍伐树木虽有害,但人们为了生活,又必须适当伐木,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让学生讨论解决办法。通过学生的议论,发表各自的想法,总结解决的最好方法是大力植树,使伐一棵要植两棵树、每人每年植3-5棵树的环保植树意识得到增强。

二、通过编写练习题,让学生在做习题的同时,渗透环保教育内容

除了善于利用好课本中的素材外,我们还要注重发现学生身边的环保教育内容,所以要结合数学中的“问题解决”,通过引导学生编写练习题,让学生在编写问题的同时,发现、渗透教育内容。例如: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中的例题,在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5.5米,测得斜坡的倾斜角为24°,求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多少米?(精确到0.1米)

在教学这道例题前,可问学生为什么要种树?并向学生介绍近十几年来人们由于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环保知识,以及我市近几年来大量植树造林的目的及好处。这样,把环保教育与书本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大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除此以外,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关的教学环节,结合教材内容,适量补充含有环保因素的习题和例题引入,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教材的环保习题毕竟有限。

通过补充题的教学,老师再引申相关的材料,使学生既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又加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通过课外活动,深化环保教育。

如,代数《统计初步》,在完成本章教学后,可安排4人一组完成实习作业:估计一次性筷子的用量。操作为:从本镇几十间高、中、低档饭店中抽取10家作样本,得到这些饭店每天消耗一次性筷子的盒数。

问题1:(1)通过对样本的计算,估计我镇一年消耗多少盒一次性筷子?(每年按350个营业日计算)

(2)在(1)的条件下,若生产一套中小学生桌椅需木材0.07立方米,求我市这年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木材可以生产多少套学生桌椅?(计算所用数据:每盒筷子100双,每双筷子的质量为5克,所用木材的密度为0.5×103千克/立方米)问题2:如果我镇的饭店一天共约使用5630双筷子(合11260根)以上,照这样计算,一年一共要丢弃筷子多少根?(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汇报,教师板书:4109900根)

师:能不能想一个具体的方法来说明这4109900个根木头筷子接(放)在一起究竟有多长(大)呢?(学生交流,教师参与)生1:将它们堆在一起,看看究竟有多高? 生2:将它们接一接看看有多长?

生3:将它们平铺在地上,算一算占地面积有多大?

生4:可以把它们扎捆在一起,再算一算它们的体积有多大? „„

这样的实践活动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通过调查计算,不得不惊叹原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浪费了许多资源,环境保护不是口头上挂着的,而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四、优化教学,以制作学具收集废品,变废为“宝”。

学生对数的认识,数的计算,应用题、几何知识等都是通过对学具和教具的操作来形成表象,进行理解应用的。所以教师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制作学具。期间,学生会广泛收集材料(废弃材料),通过动脑筋,想办法,制作成了件件精美的学具,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学具)的愿望。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也可以进行环保教育。

11.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感触 篇十一

关键词 多媒体;动手实验;重点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14-0085-01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和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以其特有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使课堂教学更显直观生动,能够取得以前传统教学辅助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形象、直观,扩展了每堂课的知识容量。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可以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化解知识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正由于多媒体具有许多优点,因此倍受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出现许多问题。

1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为技术而技术在大力推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前提下,有一种片面的思想,认为不用多媒体教学就落伍了。于是为了一堂公开课,有些教师不专心设计教学过程,而是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制作课件,以致让课件成了课堂的中心,教师变成被课件控制的工具,灵感、创造性消失殆尽。一些教师将可以用其他教学手段完成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去吸引学生好奇的眼光。这就走进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不论使用什么样的技术,都应该首先考虑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没有作用,有多大作用,避免再犯这样的错误。

1.2 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代替动手实验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二次开发和推广普及,专门用于物理领域的光学、电学、力学等虚拟实验室已经相当完备。使用虚拟实验室来完成实验,一则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可以进行;二来对器材的消耗降低为零,不会出现器材不足或损坏的现象;第三,实验的现象往往比实际中更准确。基于以上优点,虚拟实验室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但是物理学的基础就是观察和实验,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提高他们使用仪器、准确度量的熟练程度,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作风,这是虚拟实验达不到的效果。因为物理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无论如何,多媒体也不能代替实验。而且有时用实验很容易把问题解决,没必要再用多媒体。

2 改进方法

评价一节教学课成功与否,并不在于用黑板还是用投影,也不在于课件制作华丽还是简单,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效果。目前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十分普遍,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这个形式更加适应教学这个内容,增强教学的效果呢?

2.1 把握好用与不用的度简单地说,这个度就是可用可不用一概不用。比如某个“折射定律”的课件,作者将书上关于光的折射定律的插图做成动画,用按钮控制步步显示,点击7次按钮后才能呈现出书上插图的画面。其实教师完全可以边讲边画。再如“惯性定律”这节课,一些教师把手拉小车,木块向后翻倒这个简单的现象,也做成课件,而这远不如实物直观、形象、简便。

2.2 要把握好应用的重点对于物理学科来讲,一些过程是难以展示的,尤其是那些渐进的、瞬时的、微观的和抽象的物理过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体现。比如机械波的传播是很复杂的,光让学生想象是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既可以观察连续的传播过程,也可以一幅一幅地显示波形,还可以观察一个质点在不同时刻的振动情况,十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小结

12.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感触 篇十二

1 立足于学生的基础,精心选择教学素材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尽量选择符合教学实际、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美观大方、制作简易经济的素材,以优化整体效果,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音像资料,以冲击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产生愉悦感。如果教师所选择的素材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审美观念,那么,不但不会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要灵活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设备,例如,当学生上台演唱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强调学生的站姿和表情,如果学生仍然不能认识到位,教师可以用录像机将学生的表现完整录制下来,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出来,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身上的问题,还可以将学生的大合唱录制下来,让学生听一听有什么问题或不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主动意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 运用好多媒体课件,优化学生学习过程

在教学一首新歌时,教师可以将乐谱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直起身子看着大屏幕唱歌,避免学生因为低头看书而形成不良的演唱姿势。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一边伴奏、一边关注学生的演唱,往往会因为顾此失彼而导致教学效率下降。而在多媒体技术下,教师可以将伴奏制作到课件当中,让学生跟随多媒体伴奏演唱,此时教师就可以用全部的精力来关注学生的演唱状态,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弥补教师专业上的缺失。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需要我们用心感受,所以音乐教学一定要突出听觉体验,注重让学生带着问题由浅入深的聆听音乐,为学生今后更为深入的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多媒体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将网络中热播的旋律或视频插入教学课件,这不但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印象,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还可以有效弥补学校乐器缺失的现象,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下载“西洋管弦”类的音乐作品,这样的作品不但可以直观地呈现乐队的编排布局,而且通过鼠标点击乐器还可以发出相应的音乐及声音,能够给予学生最为生动的直观体验,让学生感到音乐就在身边,体会音乐的魅力。

3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音乐教学不单纯是对美的复制,更重要的是创造美,要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激发自身创造美的价值,这才是现代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实际上,想象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外界刺激的,比如,用图片、动作、语言、声音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刺激,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产生创造美的欲望。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情兼备,可以让教材内容跃然纸上,更可以让悦耳的音乐律动在整个教室中,从而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任凭学生驰骋于想象的空间,促使学生深入体会音乐的深邃意境。只有这样,才能让真实的画面、鲜活的场景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从而达到预期效果,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具体教学中,寻找适当的时机,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用鲜活的图片和形象的语言刺激学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想象、交流、表达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编舞蹈,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虽然学生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表现都独具特点,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13.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感触 篇十三

落水镇初级中学 何庆华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我根据教学实践,谈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趣味性 合作中体验快乐 开放性 重在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尽量以实际问题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引入,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理论--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课堂上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师生、生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在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你能行、你最好”等鼓励性的语句。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在合作中学习是很好的学习方式。经过讨论后,教师一定要给出结论,否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讨论交流要用得恰当,对于那些难度较大,讨论要花费很长时间,最终又得不到结论的问题,就不宜进行讨论。

三、课堂上减少一些繁琐复杂的运算论证,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

新教材减少了老教材中那些繁琐复杂而又无实际意义的计算题,对一些复杂

数字的计算要求用计算器完成,教学活动中注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的繁琐运算与论证,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是有益的。但是对计算器的使用应恰当,否则会造成学生对计算器依赖而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后果。其实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它不可能像看小品或做游戏一样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而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然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比如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运算、“多一毫则长,少一毫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就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日益剧增。

四、注重开放性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求异思维。

五、突出创新,重在探究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今天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新教材中添设了探究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讨、探究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什么情况下中点四边形会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教学中插入了“镶嵌”活动,要求学生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并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这些探究性活动的添设,充分说明了教材的潜在功能和拓展性,也体现了教材内容上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若能引导学生对新教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究一般规律及其本质,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只有正视初中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扬弃的态度进行初中数学改革,真正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同行,增强数学素养与发展创新精神同步。课堂小环境与政策大环境协调,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富有成效。数学才有望成为初中生最喜爱的学科。

参考文献:

14.给初中数学老师的几点建议 篇十四

清镇市卫城中学:周训凤

(2014年11月12日)

摘要:下功夫,专研教材,吃透课程目标。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工作规律。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建议 专研 吃透 规律 课堂效率 很多数学老师总是觉得教学时间不够用,还利用晚自习、要课来补课。这样一来,师生疲惫不堪,但教学效果并不好,还影响了其它科目的正常教学。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我想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研究教材教法,特别是课程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要实事求是,懂得人的认识规律,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果。现在就我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给大家几点建议,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下功夫,专研教材,吃透课程目标。

专研教材,吃透课程目标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样教,总要有一个目标。没有专研教材,不明白重难点,要点,上课就是无头的苍蝇,总是乱撞,费力不讨好。对课程目标认识不深,只是上完课,不断的机械重复练习,一道题做十几二十几遍,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要求。

二、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工作规律。

(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知己,就是要明白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教。就如同要打仗前怎样安排部署,要做哪些战前准备工作。知彼,就是要了解学生,对学生情况有个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尽力做到万无一失。那么,我们必须热爱学生,信任学生,从学生的感受、实际出发,为学生解惑。

(二)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在于备好课,因材施教。备课时,要抓住重难点,要点,而不是抄教案,下课件。当然可以用别人的资源,但要结合实际。一是要结合实际,根据内容、每个或每个层次的学生情况,设计出个性化的、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也要差异化,要充分考虑到四维目标的统一,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二是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真正做到有教无类。有的老师上课只点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实际上是很大的打击,课后怎样辅导,作业做了若干倍,不懂还是不懂,这就是不懂得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规律造成的。

(三)提高亲和力,提高课堂效率。

有的老师上课,认为是数学课,都是知识性的,不像语文、历史等学科生动形象,上课板着脸,一本正经的上。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数学老师更应该找一点“乐子”,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比如一个较难的知识点可以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积极营造适合学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一堂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例如,你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也就是对导学案提前完成,在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提前完成的的答案尽可能多的展示在黑板上(数学讲究的是一题多解),不管是对是错都给予极大的鼓励。这样学生就会大胆的动脑,大胆的思维,大胆地去展示与交流,进而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从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

(四)“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鱼”。

有的老师很辛苦,一个学生不懂一道题,给这位学生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最后知道了答案,过一段时间又玩机的干干净。这是没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果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培养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研究教法学法、要做好学情学况分析、要因材施教。还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遇见新问题、或难题要勇者无畏,敢于正面对待,不绕道而行,要想方设法抓关键,寻求突破口,并不断培养自己攻坚克难的自信心。特别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学生爱学,再教给学习的方法,教育教学效果一定会好。

15.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十五

一、优化教学过程, 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 “离教现象”较为严重。“离教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 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 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 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 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 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 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 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 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 由其他各队抢答, 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 则“挑战者”自答, 并获加分, 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 指出了错误所在, 则应战队加分, 最后总分高的队获胜。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从阅读开始, 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 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 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 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 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 并指出记忆的方法, 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 让学生读题, 引导学生审清题意, 寻找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 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 设置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 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 促使学生再次阅读, 寻找答案, 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 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 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 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 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 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 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 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 教师可以找一些较简单的习题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口答, 同时教给他们一些速算的方法, 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

2. 思维品质的训练

思维品质的训练, 除利用课堂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 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 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 以便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 或多题一解,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求异性、创造性。如在教二次根式的性质时, 学生容易掌握“ (1) 当x>3时, (2) 当1<x<3时, ”之类的解题技能,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展开, 提出去掉1<x<3的条件, 如何求解: (3) 学生可能一时无法回答, 但细心的学生会发现 (2) 式中的变成=?可以联想到二次根式的另一个性质, 这个性质成立必须有a≥0的条件, 由此得到x-3≥0, 即x≥3, 有了这一隐含条件从而得出=2x-4, 然后, 可再问 (4) 有了 (3) 题的教训, 学生可能会再去找隐含条件。

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数学本身是一种思维活动, 就数学教学本质而言, 是围绕这个思维活动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并在参与中受到科学的思维训练,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才能真正达到全面优化学生素质的目的。假若学生在课堂上不参与这种思维活动, 就不可能学好数学。为了强化数学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即让学生用眼看老师的板书和演示;动耳听老师的导语、提问及同学的回答;动脑思考课堂上的诸多问题;开口诠释课堂中的疑问;动手演算例题, 习题和作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 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指路搭桥。为此, 应把数学教学设计成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 在数学活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

16.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感触 篇十六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引起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多媒体教学已经在绝大多数的学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目前我校就已经率先落实了“班班通”硬件建设,而且已经投入了使用。纵观其现状,伴随着教学效果的提升,因繁就简、舍近求远,哗众取宠的现象也随之而来。鉴于此,我们忍不住要问:“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它们优化我们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还是让它左右我们的教学,限制学生的思维?”因此,目前数学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使用上,尚须我们进行冷静的思考。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应用的误区分析

误区一: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的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有些教师曲解了要求,仿佛有了计算机就是高科技,使用多媒体才算得上是现代化的教学,忽略了课堂上有效教学的目的。

误区二、教学比武课和公开课上常见,平时课上少见

为了追求公开课的“良好效果”,数学教学往往也以多媒体教学为“荣”,公开课,研究课上几乎都少不了使用多媒体课件。可是我们有很多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根本就看不到是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更别提多媒体课件了。这样一来花了许多钱购置的多媒体便成了摆设,造成资源浪费,也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

误区三、抛弃教学重点,舍本逐末。

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课堂气氛空气活跃,应用动画更是图文并茂,形色兼备,但是为了体现“新”字,有些教师过分倚重多媒体,抛弃教学重点,舍本逐末,。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关键在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的攻克,而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使内容服从于形式,目的服从手段,难免造成买椟还珠、本末倒置的效果。

误区四、抛弃教学主体,越俎代庖

课堂好比舞台,可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更不是媒体。而现实中,有些授课者,在整节课上成了一个标准的“解说员”,媒体作品反而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些教师的课件设计了问题的答案,,提问时就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说出即定答案,以便继续播放课件,而不鼓励学生进行开发式思维,获取多种解决途径。这些做法既限制了教者的课堂的教学发挥,也牵制了学生思维展开,使学生对媒体形成了依赖,抛弃教学主体,越俎代庖。

误区五、执教者技术有限,设计与使用受阻

多媒体的教学要求使用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有些教师尚未达到熟练的程度,因不能驾轻就熟地使用多媒体而造成了畏难情绪。同时为了教学的方便,有些数学老师让计算机老师把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要敲任意键,课件就可以运行。有些教师因紧张,忘记了课件的操作流程或误操作,课件与教学不相配合,设计与使用受阻。有些教师教案设计出来后,因为能力达不到自己开发课件的程度,不得已在二者间取舍,这些都限制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

三、可采取的对策

1、因繁就简,课件制作注重实效性

首先。课件制作应注重实效性,画面设计简洁明了,不喧宾夺主。我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应该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育难以解决,甚至是无法解决的课题上,即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图形的旋转教学中,比较难以处理,而在计算机上则可以采用“几何画板”来制作多媒体课件,轻松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就应该使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了。

2、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综合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多媒体教学在设计是应针对这些特点,主要解决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突破的问题。如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存在着空气阻力,抛出的物体的轨迹并不是数学中所说的抛物线,在展示抛物线(二次函数图像)的形成的过程时通过FLASH等制作软件,可以轻松实现各种函数的图像演示。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

3、扬长避短,发挥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

传统教学媒体虽然较难展示动态的过程,然而它制作方便,简潔有效,既可望又可及,因此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也没有必要一以贯之,完全可以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合理选择媒体,以底投入高产出的原则合理配置,实现教学最优化。

4、课件制作应该向积件方向发展

多媒体教学是建立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上,对教学资源进行利用,开发、分析、管理和评价后用于教学的,缺少资源而谈多媒体教学的空话。这一方面要靠教师本着改革创新的精神坚持不懈地进行资源积累,另一方面,我主张多媒体教学应向“积件”方向发展。积件是根据教师和学生需要组合的开发教学资源库,教学策略和教学生软件平台。建立积件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

上一篇:悼词村民下一篇:教育工作者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