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下册表格式备课教案(共10篇)(共10篇)
1.苏教版六年级上下册表格式备课教案 篇一
五年级下册实验题汇总
1、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作用
我的猜想�假设或问题��杠杆又省力的作用。不变的条件�阻力不变�左边钩码数量不变� 改变的条件�左边刻度距离、每次钩码数。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细线、刻度尺、钩码。实验步骤�方法��
1、把实验器材安装好。
2、把重物挂在杠杆左侧�并固定在右侧不同位置上�挂上钩码�做三次�并记下每次距 离支点的距离。
3、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现象�阻力不变�左边刻度距离越长用的钩码越少。实验结论�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用力点离支点越远就越省力。
2、实验名称�探究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
我的猜想�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提出假设�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不变的条件�保持不变的量有小车的重力、斜面的粗糙程度� 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
实验器材�小车、木板、弹簧测力计、书本若干等
实验步骤�方法��
1、第一次垫 3本书�搭成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
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第二次垫上 6 本书�搭成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
3、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实验现象�斜面坡度大时�拉力大�斜面坡度小�拉力小。
实验结论�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实验名称�探究轮轴是否省力
我的猜想�假设或问题��轮越大省力�轮越小费力。提出假设�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不变的条件�轴不变、钩码数量不变。改变的条件�轮的大小。
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两个硬纸盘、小药盒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若干、细线等。实验过程�
1、用弹簧测力计拉住圆纸盘的一端�静止不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换用大些的圆纸盘后再测一次。
3、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现象�轮大测力计读数多�轮大拉力大��轮小测力计读数小�轮小拉力小� 实验结论�使用轮轴能省力�在轴一定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6
4、实验名称�探究滑轮的作用
我 的猜想 �假设 或问 题�� 定滑轮 不省 力�动 滑轮省 力。不 变的条
件�钩码数量不变。
改变的条件�定、动滑轮。
实验器材�滑轮 2个�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 1个�细线�铁架台等。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定滑轮�挂上钩码�向下匀速拉细线的另一端�钩码就会上升�并记下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
2、组装一个动滑轮�挂上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匀速向上拉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
实验现象�定滑轮向上拉�测力计读数大�动滑轮向下拉�测力计读数小。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省力�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省力�省一半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方向�但能省力�使用滑轮
组既能改变方向�又能省力。
5、实验名称�哪种形状承受力更强
问题�把纸折成不同边的桶形�竖直放�比较它们的承受力会怎样� 猜想�假设或问题��圆桶形的承受力最强。
不变的条件�纸的大小厚薄、书的轻重大小相同�A4纸� 改变的条件�折叠的形状不同。
设计实验�保持不变的量�纸的规格、每一个重物的大小
改变的量�纸折成的形状
实验记录�
纸桶行状 三边形 四边形
预测 1本书 2本书
实际测试结果 2本书 3本书
2/6
六边形 圆桶形
3本书 4本书
4本书 5本书
实验步骤�
1、折形状�用 4张 A4纸分别折成不同形状的纸筒�纸筒的连接部分用双面胶粘起来。
2、把相同的书放到纸筒上面�记录各种纸筒能承受多少书不被压垮。
3、比较实验结果。
4、整理器材。实验现象�A4纸折叠的边数越多承载力越大。
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不同�在不同的柱形纸筒中�圆柱形纸筒承受力较好
6、搭建一座高塔
猜想�问题或假设��建高塔与上窄下宽、上轻下重有关。制作步骤�
1、画出设计草图。
2、选择制作材料和连接物�确定合适牢固的连接方法。
3、测量塔的高度和它的稳定性。
实验现象�高塔上窄下宽、上轻下重�漂亮结实。
实验结论�建高塔要做到上窄下宽、上轻下重才稳固结实。
7、搭建“瓜皮桥”
猜想�问题或假设��瓜皮桥搭建成拱形最结实。
步骤�
1、把西瓜�或其他瓜�纵向切成两半�再横向切开。
2、把瓜瓤吃掉�留下瓜皮�拱形��每块按 4�5厘米宽切下。
3、在每两个小块之间夹一片纸巾�然后摆成拱形。
4、在“瓜皮桥”上加重物�试一试它的承受能力。实验现象�拱形瓜皮桥漂亮。
实验结论�瓜皮桥结实是利用了拱形的原理。
8、实验名称�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实验器材�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链条圈�瓦楞纸条圈�
我的猜想�假设或问题��链条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同�速度不同� 实验步骤�
1、组装链条传动装置。
2、转动链条�观察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和圈数。
3、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同�速度不同。
实验结论�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同�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8、实验名称�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齿轮传动奥秘�
实验器材�齿轮组及支架�也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
3/6 我的猜想�假设或问题��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速度不同。实验步骤�
1、组装齿轮传动装置。、转动一个齿轮。
3、观察齿轮转动的方向和圈数。
4、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齿轮转动方向相反�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实验结论�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9、实验名称�搭建支架
我的猜想�假设或问题��三角形结构越多�支架越稳定
实验器材�吸管、透明胶带、剪刀、1块木块、若干盒钩码实验类型� 实验步骤�
1、设计支架图。
2、搭建支架。
3、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上窄下宽、支架稳定。
实验结论�三角形结构越多�支架越稳定。
10、实验名称�研究不同桥梁的承受力。
问题�拱形桥是不是最结实。
我的猜想�假设��拱形桥最结实。
不变的条件�纸的厚薄、大小相同�A4纸� 改变的条件�形状不同。
实验器材�A4纸 1张、小纸盒 1个、钩码若干。实验步骤�
1、桥梁设计。
2、用 1张 A4纸设计不同的桥梁。
3、.在不同桥梁上分别放钩码比较承受力。4整理器材。实验现象�拱形桥承载的钩码多。
实验结论� 不同形状的桥梁承受力是不同的。拱形桥承受力大
11、实验名称�造房子。
问题�房子的结实、成本低是否与设计有关。
我的猜想�假设��房子的结实、成本低与设计有关。实验器材�报纸若干、透明胶带、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设计房子�限定时间�。
2、动手建造房子。
3、.观察。
实验现象�房子结实、美观。
实验总结�
1、房子结实、美观、成本低与设计有关。
2、交流造房子的快乐与艰辛。
12、实验名称�研究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
问题�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是否一样。
4/6
我的猜想�假设��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实验器材�橡皮
实验步骤�
1、用橡皮砸手背和脚背�橡皮要从相同的高度落下。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2、比较记录结果�判断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
3、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橡皮砸到手背的次数比脚背多。
实验结论�手背反映比脚背反应要快一些。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五、实验与研究。�22分�
1、这是6.1班同学用平衡尺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时的实验记录�平衡
支点左侧 支点右侧 条件 �1� �2� �3� 钩码数 2 3 1 6
距离支点�格�
钩码数 4 2 2
距离支点�格� 仔细观察钩码的个数与支点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6.2班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时获取的研究资料�
滑轮的名称 钩码的重量 测力计的读数 用测力计拉钩码时 钩码运动的方向 的方向
动滑轮 定滑轮 测力计向上拉 测力计向下拉
钩码向上运动 钩码向上运动
100克 100克
50克 100克
分析以上研究资料�你有哪些发现
5/6
2.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比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1、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呈现例1图片在黑板上。
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谈话导入:像刚才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二、教学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组织学生先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等等。
指出: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提问: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
2、认识图形的缩小。
谈话: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 提问: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各是多少厘米?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教学例2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
(1)提问: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
(2)学生画图,再展示、交流。
(3)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
重点指导学生说说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多少格。
2、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明确: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长与宽的比与原来图形的长和宽的比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试一试
先独立画出按2:1的比放大后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提问: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
小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原来的2倍。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让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缩小后有关边的长度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几格?
2、做练习六第1、2题。
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
五、全课小结。
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遵循什么原则?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练习3 篇三
感悟语文与生活,读懂《红楼梦》一段精彩情节。诵读积累十二个词语。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
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三国演义》的兴趣。教学难点:
让学生如何去品味《三国演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谈话引入语文与生活。出示《红楼梦》片段,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提出问题:笑的神态各不相同。仔细读读有关句子,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红楼梦》的片断主要是围绕众人笑的神态展开的,片断中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形态,笑中又尽显各人的性格。如史湘云笑得喷饭,开朗活泼;林黛玉笑得叫哎哟,娇弱婉约;宝玉恃宠,贾母娇惯等等,众人各有其态。教学时,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读片断,然后再根据片断前的提示,让学生说说文中所描写的各人笑的形态,接着再让学生读读片断后的要求,联系有关句子及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当时的情景。
二、选词填空,也讲的是不同的笑的形态,可先让学生读读,联系生活想想,然后再根据体会填一填。
三填写,同样是描写笑,要让学生在审清题意的前提下,联系生活体验进行填写。
1大笑 2哄笑 3微笑 4讥笑 捧腹大笑 开怀大笑 仰天大笑 微微地笑 浅浅地笑 偷偷的笑
笑得()笑得()笑得()笑得()
四、写好钢笔字,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这段文字,从整体上观察一下行款布局,看看每个字的字形;再让他们从这段话中找出难写的字,如选、领、掌、等,集中讨论一下怎么写。可适当让学生说说行楷的运笔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然后描红。要注意行楷运笔的活泼、简洁与保持字体工整、端正的关系,并要求一边描红一边记忆,要从每个字的整体上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并注意字距行距的安排,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
第二课时
一、教师出示十二个词语。
老师应用《西游记》的有关情节,让学生自由读,读熟,读清,读准,读背。
二、了解大意。在学生自觉之后,老师可启发学生利用《西游记》的有关情节,充分发挥想象,帮助理解词语的大体意思,然后再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达到积累的目的。12个词语可以通过整体吟诵烂熟于心,不必默写,也不要去死记硬背词语的解释。
腾云驾雾:原指传说中能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现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子轻飘飘的。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微小的事物。
除恶务尽:消除坏坏事或邪恶势力必须彻底。也说除恶务本。
三、教师创造环境让学生利用词语。
是因为孙悟空大闹天宫,而获得“齐天大圣”这一美誉。孙悟空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不避风险,不辞辛劳。孙悟空的通天本领,有哪些呢。
四、作业练习
第三课时
漫谈三国英雄。本题内容,是学生知道《红楼梦》,了解了《西游记》这两大古典名著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另一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继而能描述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三国英雄,旨在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阅读作准备。可事前布置学生按要求阅读《三国演义》,或回忆看过的三国故事的电影、影视,并选择好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英雄作重点立准备。
二、课堂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漫谈,交流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英雄,要启发学生注意:哪些地方讲得精彩?哪些地方讲得不够生动?
三、比一比,评一评,谁谩谈的人物最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4.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四
5. 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学生交流
(1)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2)怎样转化成长方体呢?
(指名叙述:把圆柱体底面分成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
(3)教师说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4)教师:这个长方体与圆柱体比较一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形状变了,体积大小没变。)
(5)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讨论:切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切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件。)
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板书: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
V= S h
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V=π r?h
三.尝试应用,拓展新知。
1.填表。
2.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是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让学生试做,集体反馈。
3.计算下面各圆柱体的体积。(练习五第1题)
4.李家庄挖了一口圆柱形水井,地面以下的井深10m,底面直径为1m。挖出的土有多少立方米?
5.学校建了两个同样大小的圆柱形花坛。花坛的底面内直径为3m,高为0.8m。如果里面填土的高度是0.5m,两个花坛中共需要填土多少立方米?
6.一个圆柱的体积是px3,底面积是16 cm2。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如果你还有疑惑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板书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V=S h
V=π r?h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三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圆柱的体积(2)教案
【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2)
【教学目标】
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容积计算和体积计算的异同,体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口头回答。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有同学能说一说么?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πr2h
【新课讲授】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学生: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杯子的底面积:
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3)比较一下补充例题和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1题。
(2)指名学生回答下面问题: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③计算结果是什么?学生: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统一结果单位,方便比较。
(3)教师评讲本题。
【课堂作业】
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第28页练习五第3、4题。
第3题,其中的0.8m为多余条件,要注意指导学生审题,选择相关的条件解决问题。
第4题,是已知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求圆柱的高,可以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答案:“做一做”:
2. 3.14×(0.4÷2)2×5÷0.02=31.4≈31(张)
第3题: 3.14×(3÷2)2×0.5×2=7.065(m3)=7.065(立方米)
第4题:80÷16=5(cm)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圆柱的体积(2)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2h
课后小结
本课时主要在讲解例题,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先分析题意,弄清楚求什么,再列式。
课后习题
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第28页练习五第3、4题。
第3题,其中的0.8m为多余条件,要注意指导学生审题,选择相关的条件解决问题。
第4题,是已知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求圆柱的高,可以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答案:“做一做”:
2. 3.14×(0.4÷2)2×5÷0.02=31.4≈31(张)
第3题: 3.14×(3÷2)2×0.5×2=7.065(m3)=7.065(立方米)
第4题:80÷16=5(cm)
板书
圆柱的体积(2)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5.广玉兰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五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预先出示图片ppt课题)板书课题:广玉兰。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广玉兰的花有一股 (生接,同时出示ppt1)淡淡的幽香,它的花瓣是那么的 (生接)洁净、高雅。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生接) ;我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镯冰雕吧,(生接) 。总之,(生接) 。
3、通过仔细观赏,作者陈荒煤不由赞叹: (生接,同时出示ppt2)“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二、抓住主线,品析片段。
1、作者为什么会说广玉兰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横线画下来。
(ppt出示片段3)
(1)指读。你从哪些词体会到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了?理解“数世同堂、生生不息”
(2)指导朗读,读出广玉兰的旺盛生命力。
(3)什么叫“大家族”?文中哪个自然段在写这个大家族?这个大家族中有哪些成员呢?
3、(ppt出示片段三1)
(1)指读,找一找,同一株树上,你看到了哪几种形态的广玉兰成员?用方框框框出来。
(2)交流,分别出示,板书:含羞待放 刚刚绽放 盛开着的 开过的
(3)现在老师想请四位同学为大家朗读描写这四种形态花的语句,其他同学想一想,你最喜欢那种形态的广玉兰呢/?把你最喜欢的这种告诉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从中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同学们畅所欲言吧。指导朗读。(ppt出示片段4系列)
A 关于“含羞待放”:既写出了花的形态,又写明了它色彩的鲜明可爱,饱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 关于“刚刚绽放”:观察仔细,连花蕊的长度都写出来了。“迫不及待”又从侧面写出了花苞的可爱。(动静结合的描写,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此时花苞的可爱。)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C 关于“盛开着的”:把此时的广玉兰比作了婴儿的笑脸,令人有忍不住要摸摸它的欲望。
D 关于“开过的”:对,花瓣虽然凋谢了,但是新的生命正在繁衍,一代一代永不停息,这就叫: (生接)生生不息。
(5)所以,远远看去,(引读,ppt出示)
(6)这段话写的真美,你知道作者是在写广玉兰的哪一方面吗? 板书:花形美
这么美的文字,我们应该把它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4、在作者陈荒煤的笔下,广玉兰花已然成了一个个美丽的仙子。你能通过观察,也来写一写他没有发现的形态吗?或者用你自己的语言再写一写这四种形态的花吗?
5、展示,交流。
6、广玉兰的花美,它的叶子也别有一番情趣。 板书:叶片
(1)出示实物:看正反两面的颜色,摸一摸反面。大家看,(ppt出示片段四1)指读。你们体会到广玉兰的叶片有什么特点吗?
(2)阳光下的叶片,把花儿衬托的多美呀!是呀,好花还需绿叶配!
(3)文中还有一处也写出了这一特点,你能找到并读一读吗?
(ppt出示片段四2)这些都体现了广玉兰什么样的品质?
7、所以作者不由赞叹:(生接,同时出示ppt2)“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三、总结全文。
1、(ppt出示片段一)作者抓住几个方面来描写广玉兰的?
2、本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广玉兰的爱,正是因为仔细观察,抓住特点,作者才写出了这文质兼美的文章。
3、总结:同学们,在作家陈荒煤的笔下,广玉兰已不是街头巷尾的平常树木、花朵,而是一个个充满精气神的战士、一位位美丽的仙子。其实在生活中,每一个物件后都有一段让人难忘的故事,每一朵花中也藏着一首美妙的诗。
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一定也是一位诗人,一位作家。
四、拓展练习(ppt出示片段七)
6.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 篇六
徐州市西朱小学 执教者:陈方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二册P35--38。
教学目标:
1、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应用。教学难点:比例尺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上课之前我们首先做个热身运动。
二、情境导入。
1、考考大家的智商,我们来玩一个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好吗? 我们知道从北京到上海啊有1500km距离;如果老师坐火车去,需要多长时间啊?
可一直蜗牛从北京爬到上海却只用了2分钟的时间,你们猜一猜这是怎么回事?
生:它是在地图上爬的?
师:奥,是这样吗?恩,同学们真聪明。
老师走的是从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而蚂蚁走的却是从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
2、这是一幅中国的地图,你们见过地图吗?谁能用手来比划比划?你们见过的地图到底有多大呢?
三、讲授例题 同学们看一下这道题。教学例6 题目中有这样一句话,按一定的比缩小,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恩,你们也是这样理解的吗?请同学们拿出纸画一画? 2展示学生作品:
画好了吗?谁愿意把自己的画法展示给大家看。
恩,方法有很多,同学们真聪明,我们可以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把一个长50米,宽30米的长方形草坪的平面图画在了一张纸上,可是,你怎么才能让别人知道你画的是一个长50米,宽30米的长方形呢?这又涉及怎样的数学知识呢?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4、揭题板书比例尺
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的知识:比例尺 什么叫比例尺?有人要补充吗?
那么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呢?你能结合这幅图说一说吗?
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你们知道吗?
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进一步 恩,你学的太认真了,比例尺为了方便,我们通常把它的前项化为1.5:5000和3:3000经过化简都等于1:1000进行缩小的。
那么1:1000就是这幅图的比例尺。
5、实际意义
那么这个比例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呢?谁还想来说一说 看到这个1:1000,你还能想到什么呢?
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面两幅图的比比例尺码?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汇报。
说一说实际意义是什么?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6、升华
为什么我们画的是同一个长50米,宽30米的长方形的平面图,可画出的大小却各不相同呢?
生:比例尺不同。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比例尺上数字的变化,以及这几幅图大小的变化,你又有什么发现?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师总结: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仔细,当比例尺前项都是1的时候,后项数字越大,也就是说明图上1cm所代表的距离比较长,所以图画的就小一些。
7、揭题
那么,现在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地图有大有小了吗? 比例尺不同
三、巩固练习。
播放课介。读出每幅地图比例尺,说一说它们的实际意义。1000000cm到底有多长,你们知道吗? 请同学们将1000000化成千米。1000000cm=10km 也就是说这幅图比例尺的实际意义是图上1cm,表示实际距离的10km。
那么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更形象地用线段图来表示,图上的每一格都表示1cm,你能看懂这种比例尺吗?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汇报。
像这种比例尺我们叫它线段比例尺,它是比例尺的另外一种形式,刚刚我们所写的这种…我们叫它数值比例尺。
这两种比例尺虽然形式不同,但都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生活中的比例尺。
7.苏教版六年级上下册表格式备课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2)【教学目标】
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容积计算和体积计算的异同,体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教学准备】 教具。
【复习导入】 口头回答。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有同学能说一说么?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πr2h
【新课讲授】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学生: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①杯子的底面积:
3.14×(8÷2)2=3.14×42=3.14×16=50.24(cm2)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3)比较一下补充例题和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2.教学补充例题。(1)出示补充例题: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1题。
(2)指名学生回答下面问题: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③计算结果是什么?学生: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统一结果单位,方便比较。
(3)教师评讲本题。【课堂作业】
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第28页练习五第3、4题。
第3题,其中的0.8m为多余条件,要注意指导学生审题,选择相关的条件解决问题。
第4题,是已知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求圆柱的高,可以让学生列方程解答。答案:“做一做”:
2. 3.14×(0.4÷2)2×5÷0.02=31.4≈31(张)
第3题: 3.14×(3÷2)2×0.5×2=7.065(m3)=7.065(立方米)第4题:80÷16=5(cm)【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5课时 圆柱的体积(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2h
8.苏教版六年级上下册表格式备课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语意思以及引号的用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运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课前准备:课文挂图。课文片段若干。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通过预习,你知道这幅画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吗?在什么时间呢?
2、板书课题:
12、夜晚的实验(读课题后质疑)
二、初读指导。
1、提出学习要求:(1)读顺课文。(2)理解词语,不懂的准备质疑。(3)找出写实验的内容(学生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凭 瞎子 障碍物 堵住 判断 苍蝇 喉咙 薄膜 油漆 矿藏 领域(2)解释部分词语。敏捷 敏锐 洞察 恩惠
(3)组织质疑。(学生质疑)表扬思考深入的学生,解决部分细节问题。3、初步理出课文的结构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过渡:如果你来写斯帕拉捷这个实验,你会先写什么?(实验原由。这也是这类文章合乎逻辑的常用写法。)思考,回答。1、出示填空
斯帕拉捷()时,常常看到()现象,产生了好奇:()?(默读。口头填空。)2、指导朗读
3、感悟:你觉得从他身上能学到什么?(说说感悟。)
4、练习复述。
四、学写生字:学生分析字形和书写要求 如:“判”左右均等,“凭、碍”要写得美观。
五、作业: 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3、复述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斯帕拉捷怎么想到做这个晚上的实验?
1、回忆,回答。复述第一自然段。
2、指名复述第一自然段。
二、理解第二、三段。
1、他怎么做实验的呢?出示表格
次数 做法 结果(默读第二段,思考。口头交流)1 蒙住眼睛 轻盈敏捷 来回飞翔 2 堵住鼻子 还是飞得 敏捷轻松 3 油漆涂满全身 还是没有 影响飞行 4 堵住耳朵 东碰西撞 跌落地上
2、斯帕拉捷这个实验给后人有什么启示呢?找出写引起后人启发的句子。(学生找句子)出示句子: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齐读。理解引号的用法。(借用“看”的说法,表示特别的用法)】 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第一个问题。
3、指名交流。
4、用画图法理解“超声波”。相机板书: 超声波
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 ↓
巨大恩惠
三、引导深入学习第二、三段。
课文学完了。我们这样学语文课行不行?还可以学什么呢?(人物精神、文章写法)1、讨论,评议。
2、归纳:仔细品读,读出文章层次、文中人物的感情、学习作者的写法。
四、精读第二段。
1、读出第二段的层次(自由读,思考层次。)
(指名交流:2-3;4;5-6自然段分别写了第一;第二、三;第四次实验的情况。)第一次实验写得特别具体,为什么?
2、读出“第一次实验”的层次以及文中人物的“心”。
出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引导学生理解引号的用法。
3、读出写“第一次实验”时,作者的写法。(1)、指读第二、三自然段。评议。
(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出层次。在书上画出层次。
(3)、自由读,指名读,大组接读,注意读出人物的感情。(强调“匆匆、惊叫、总认为、一定、完全出乎、很奇怪”等)(4)复述:各自按层次,抓重点,练习复述。4、放手让学生练习复述第二、三、四次实验。
五、回顾末段。
渡:由于斯帕拉捷和其他众多科学家的好奇与认真的研究,蝙蝠夜间飞行的这个现象,给人类带来了多少的恩惠啊!小结:说说这篇文章学到这里,你受到什么启发?
六、作业
1、复述课文;
2、小作文:读《夜晚的实验》有感
3、拓展阅读《蝙蝠和雷达》
附:板书 夜晚的实验
蝙蝠 ↑ 好奇 斯帕拉捷 → 实验
原来„„ 超声波
↓
巨大恩惠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由于”造句。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领会“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教学难点:通过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体会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看图片。(大海)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关系呢? 2.揭示课题。(板书:8 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呢?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两个生字。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低廉 威胁 大显神威 望洋兴叹 慷慨 敬畏 喜怒无常 无穷无尽 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讨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全文可分几部分? 哪部分写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四、精读训练
1.自由朗读第一段,画出中心句。(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2.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呢? 画出有关语句。交流:(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说说自己的理解。
(2)“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慷慨、丰富、每日不可缺”几个词)这两句之间的分号,说明什么?这两句都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因此,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3)“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抓住“无情、冲垮、毁灭”等)这句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所以人们在热爱海洋的时,又——(敬畏海洋)3.引读第3自然段。4.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千百年来人类对海洋既“热爱”又“敬畏”的复杂心情,及面对它“喜怒无常”的无奈。齐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读训练
1.过渡: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进入信息时代的我们,还会像千百年来的人们那样“望洋兴叹”吗?(指读第4自然段)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2.学习第二段。
(1)齐读第4自然段。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2)人们是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呢?快速读读下面几个自然段,交流。
(3)课文是怎样具体开发、利用海洋的呢?对照课文,根据板书,四人小组逐个自然段讨论。交流:
①“由于„„都在闹‘能源危机’”、“—座座„„”、“一艘艘„„已驶向„„”、“„„已潜入„„”。
人类“能源危机”,导致到海底开发矿藏)理解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朗读第5自然段。
②“由于„„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21世名的餐桌上„„来自海洋”。(人类“食物匮乏”,导致到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朗读第6自然段。
③“潮汐发电站„„价格低廉的电力。”(人类用较少的价钱,获得大能量的电力)朗读第7自然段。
④“用海水淡化„„缓解„„水荒。”(人类遇干旱,用淡化海水的方法缓解)“在海底建设城市„„”(人口增长,拓宽生存 空间)朗读第8自然段。(4)朗读第二段。
3.课文学到这儿,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人类面临困境时,把“目光转向海洋”,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给人类带来了希望)根据板书,概括地说一说。自由说、指名说。4.齐读第三段。
为什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海洋? 朗读第三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海洋与人类有密切关系,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它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四、练习指导造句“„„由于„„”
五、小练笔:写一写你心目中未来的海洋的样子。板书: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能源危机——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食物匮乏——向海洋索取食物 能量浪费——利用海水发电 水荒——淡化海水
生存空间狭小——建设海底城市
14、学会合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实验的材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游戏:渡船
1、讲清要求:老师这儿有一张报纸,我把它铺在地上。这张报纸就是一条小船,报纸外边就是河水。老师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你们要一起站在这条“小船”上,谁也不要落水。哪个组愿意试一试?
2、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参与游戏。
3、小结:做了这个小游戏,你有什么感想?
二、揭示课题
1.看来,有些事情光靠个人的努力是办不成的,需要大家的合作才能成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合作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后,提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指导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在文中寻找答案。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将文章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读音。(2)读完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你能解决几个问题。
(3)通过组内同学的合作,大家都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你们高兴吗?合作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哪个小组合作地最好,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老师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出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立 典范 悠扬 倾泻 和谐 协作 顾名思义 卓有成效 情不自禁(4)了解词语掌握情况,请最先完成的小组来回答
(5)生谈谈如何合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合作为了提高效率)。齐读生字词。3.听了同学的合作心得,就让大家再来合作一回: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4、小结
四、布置作业
1、生字描红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板书:离不开合作 怎样卓有成效的合作
二、朗读、探究课文
(一)探究“离不开合作”。
1、为什么离不开合作,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自读课文第1-3节,找出相关部分。
2、师小结:看来社会上的确离不开合作,那么“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学习探究“怎样卓有成效”地合作。
1、自由读(边读边作笔记)。
2、学习第一事例。
(1)指名说说第一个事例的内容。
(2)谈谈你对交响乐团的认识。生交流回答(人数多,乐器的种类多)。
(3)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演奏的乐曲如何呢?(师播放交响乐《西班牙斗牛士》)
说一说,这主要依靠„„协作精神。
(4)师:这就是课文要向我们表明的观点。那么怎样读,才能体现这种协作精神。
3、学习第二事例(1)谈谈这个实验 A、小组交流,探讨实验的目的与其中所面临的困难。B、小组互相指点朗读,抓住人物与事件的特点。
(2)感受这个实验 师引出说出“在合作过程中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有自我牺牲精神。”(板书:自我牺牲精神)
(3)升华“自我牺牲精神”。生小组交流,集体自由谈感受。
(4)有感情朗读这一事例,读出“中国小学生可贵的合作精神”。
(5)师小结:可见,卓有成效的合作,不但要协作精神,还应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三)师总结: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板书:成功)
三、迁移运用 合作“演讲”,要求:小组进行合作,做好一次演讲。
四、课外拓展 作业:收集有“合作”的名言警句、歇后语等。
板书设计:
14、学会合作
统一目标
协作精神
取得成功
自我牺牲精神
习作4 一次有趣的实验
作前准备:
观察小蚂蚁的生活习性,以及用樟脑丸做一些小实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仔细观察事物的变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习惯,增强持续观察的意识;
2、能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记叙实验的经过,并能写清楚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变化。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推理、表达,在语言表达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激发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实验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具体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能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记叙实验的经过,并能写清楚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变化。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入题,引导探究乐趣。
我们在科学课上,已经做了许多实验,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吧,你们做过哪些实验,还记得吗? 谁愿意说给其他同学听。
二、组织活动,摄取习作素材。
1、我们现在到外面去做一个小实验,愿意吗?
2、组织学生到门口选好的树下找一只小蚂蚁,用樟脑丸在蚂蚁的前面划一道线,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做实验时动作怎样?(先„„再„„后„„)教师实验时说了哪些话?提了哪些疑问? 如果蚂蚁穿过这道“防线”,就在蚂蚁前面再划一道线,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等小蚂蚁跑累了,就在它的周围划一个圈,这个圈呀稍微大一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把圈子逐渐缩小,比一角钱的硬币还要下,你又会发现什么现象?
整个实验时,同学们的言行、神态及你自己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
3、教师做实验,指导学生观察。
三、创设情境,交流活动发现。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回到教室,教师采访学生:小摄像师们,你们刚才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2、反馈、评价。
①小组代表针对三个问题发表自己意见。引导针对一个问题作适当的描写。②师生共同评议。
3、口述练习,随机指导。
四、自主表达,拟定个性文题。
1、自主拟题。如果以这次实验为题,怎么拟订? 如果以你的心情变化为题,怎么拟订? 如果以这节课为题,怎么拟订? „„
2、学生自由习作,放手试写全文,教师对习作基础差的同学进行指导。
五、互批互改,提高习作素养。
第二课时
一、同组交流习作。
(1)指名读完成的初稿,师生共同讲评。
(2)引导学生分别就实验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写具体,就是否写出师生的言行、神态及心情变化等方面发表自己的建议。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推荐优秀片段或者全文,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各自修改——同桌互提修改意见——自己再次修改。
三、修改作文。
四、学生誊写作文。
板书设计:
有趣的实验先„„再„„后„„
练习4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解释;并能查字典,准确理解加点字的意思;能过运用这种方法,预习课文,弄懂不理解的字与词。
2、诵读与积累:熟读并背诵古今贤文(真理篇)。
3、写好钢笔字:描红《学会合作》,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
4、口语交际:漫话奇思妙想,旨在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和奇妙的幻想,并能勇敢流畅的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5、写好毛笔字:学写毛笔字“医”“匪”,注意字。教学重点:
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教学难点:
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教具准备: 投影或小黑板。课前先学:
预习习题,并能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我们从小学二年级就学会了查字典,向这位无声的老师请教,对于科闻的一些词语我们甚至可以不查字典,直接联系课文内容就可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在这节课中,我们将更好的学习和运用。
二、语文与生活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为“鉴往知来”中的“鉴”选择合适的解释。①引导学生通读这段文字,整体感知着段文字的意思。
②品读“学习历史的意思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鉴往知来’。”同桌互相讨论,师引导学生理解。
③引导学生细读课本中“鉴”的解释,联系上面句子的内容理解“鉴”的意思,选择自己所要选的义项,再细读“学习历史的意思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鉴往知来’。”这句话加以品味。④交流:指生说出选择,并说明选择该义项的理由。⑤师总结,生再读句子理解。
2、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弄懂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款款、徐、拂、隅、鲜。①要求学生先默读这几句话,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标出音节,再读一读加以理解。
②讨论对这句话,这几个字词的理解,并能结合字典中对这个字的多种解释,联系上下文加以选择。③交流:师引导学生先读句子,再说出加点字的意思。④师及时予以补充。
⑤生齐读句子,进行巩固性理解。
3、预习即将学习的课文,用这个方法弄懂不理解的字或词。①初读《天游峰的扫路人》,快速地进行字词的质疑。
②引导学生用上面以学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结合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③师总结。
三、诵读与欣赏
1、自读《古今贤文(真理篇)》,借助字典解决生字,并理解一些成语的意思。
2、检查朗读情况,指生读,即时正音。
3、生再读文章,进行讨论文章的意思。
4、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对文章中一些句子的理解,师可适当予以补充,并再次朗读文章。
5、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快速记忆。
6、指导背诵全文,教给学生方法,理解记忆法。
四、总结
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饿,要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仅仅通过查字典,还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希望我们同学能经常运用它。
五、布置作业
返老还童(①交给原主②回报③恢复)
“熟”字的意思有(1)果实等完全长成(2)熟练(3)程度深。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个意思组词并造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检查前一节课的作业
返老还童(①交给原主②回报③恢复)
“熟”字的意思有(1)果实等完全长成(2)熟练(3)程度深。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个意思组词并造句。
2、小结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学会合作》这段话。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钢笔字的特点,揣摩运笔方法。
(3)让学生说说写钢笔行楷的注意点。(要从每个字的整体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4)以“满”,“竞”等字为例指导学生体会运笔特点。(5)教师强调行款布局和整体章法。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在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纠正强化练习。(学生书写时教师要注意巡视观察,反馈时注意评点、纠正)
三、写好毛笔字
1、学生观察课本中的两个字“医”“匪”。①字形特点 ②笔画特点
2、教师示范书写,讲解要点。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并布置口语交际的预习。
第三课时
一、导入: 著名的数学家高斯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正因为有了奇思妙想,世界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同学们,面对未来,你们一定有过许多大胆的猜测和奇妙的幻想。愿意把你们的奇思妙想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二、指导:
1、教师明确本次口语练习的步骤:先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讲,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分组,在小组里讲自己的奇思妙想。
3、每组派代表上台讲。
4、全班同学评议:谁想得奇妙,讲得精彩。
三、反馈:
1、教师对学生讲的奇思妙 想进行评议。
2、鼓励学生课后给同学、朋友讲一讲自己的奇思妙想。
9.苏教版六年级上下册表格式备课教案 篇九
1、同学们,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与海洋有关的课文(板书:海洋);课外,我们阅读了大量与海洋有关的书籍。海洋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
2、学生交流。
(1)海洋很广阔。
(2)海洋上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波涛汹涌。
(3)海洋有丰富的物产和矿产。
(4)海洋上一旦发起风暴非常可怕,它可以掀翻船只,摧毁良田,引起海难。
……
3、是呀!大海在我们的眼中,它有时候是那么安详,有时候面目是那么可憎。它有时候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欢乐,有时候却是无限的痛苦。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就是与海洋有关的。(板书课题《海洋--21世纪的希望》)齐读课题。
二、概括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究竟讲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打开课本,听课文录音。
2、放课文录音,学生看书。
3、哪位同学告诉我,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4、学生交流。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和我们人类关系密切。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类将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时代。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将成为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5、哪位同学把这几个方面连起来说一说。
6、指名说。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将迎来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的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告诫人们要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7、哪位同学再说一遍。
8、说得非常好!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抓住文章的关键,就一定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海洋和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呢?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读课文。在品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学习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蔚蓝色匮乏低廉干旱回眸
3、谁先站起来把自己认识的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重点指导眸和廉的音)
4、把你自己认为字音读得比较准的带领大家读一读好吗?(评价:读得太好了,真是一个合格的小老师)
5、谁站起来再把这些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
6、这些词语中有些字容易写错,哪位同学提醒大家注意?(主要是蔚和廉)大家画一遍。
7、真仔细,不是你的提醒,老师也要写错了了。谢谢你。
8、面老师请几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哪位同学读错了,要指出来。
7、指名读课文。(老师在第三小节是指导望洋兴叹的读音,并把词语写在黑板上,领读2--3遍)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海洋是人类的摇篮,它曾经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海洋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它曾经哺育了地球上的生灵。它与人类的关系是那样地密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的哪一部分写是是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2、指名回答。
3、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呢?请哪位同学朗读课文的1、2、3小节,其他同学用笔画出描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句子。
4、交流。
(一)出示: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发水产品和每日必不可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1)给予什么意思?慷慨地给予什么意思?大海给予人们什么?
(2)你能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说说有哪些水产品?
(3)为什么说是不可缺少的食盐盐?
(4)大海与人类关系密切还表现在哪里?(海洋发起脾气来……)
(5)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影响人们的生活,直接决定人们生活的安定与幸福)
(6)你能用你收集的例子说明吗?
(7)这段话应该怎么读?
(8)试读,指名读,自由读。
(二)当飞往太空的宇航员回眸地球时,他们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1)你为什么找这句?
(2)回眸懂吗?什么意思?宇航员看到了什么?
(3)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为什么说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4)覆盖着广袤海洋的地球看上去真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真是太美了。如果你看到这颗星球,你会想些什么?
(5)是呀!海洋是多么广阔!这句话怎么读呢?
(6)试读,齐读。
5、海洋是那么广袤,地球是那么美丽!千百年来,海洋带给了人们幸福,让世界的人民借助于航行得到了交流;海洋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但是,它发起脾气来,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灾难。如果能控制海洋的脾气多好啊!海洋的脾气人们能能控制吗?
2、书本中哪个词语说明它的脾气不受人安排,不受人控制?读课文,找出这个词语。
3、喜怒无常什么意思?从课文的哪里看出海洋喜怒无常?
4、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千百年来人们怎么办?
5、“兴叹”什么意思?人们望着海洋会兴叹些什么?
4、快速写。
5、交流。
(1)海洋啊海洋,你有博大的胸怀,为什么不能拥有平静的心情呢?如果你风平浪静,将带给人们多少好处啊!
(2)海洋,你温柔时如同母亲,爱抚着人们,你愤怒时,如同雄狮,吞噬着人们的生命。你为什么要这样?难道我们不能征服你吗?
……
6、总结:是啊,千百年来,人们只有望洋兴叹,发出了一声声无可奈何的感叹,一声声愤怒的质问。人类是不是只能这样?海洋能成为21世纪的希望吗?(把课题中的21世纪点点)课后请同学们读课文,收集有关开发利用海洋的资料,下一堂课继续学习。
10.夹竹桃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十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等词语造句。
2、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概内容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看图解题
1、出示夹竹桃挂图。
2、谈话,简介夹竹桃。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结合看图说说你所看到和了解的夹竹桃。 简介夹竹桃。
3、板书课题。
观察夹竹桃挂图
齐读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 玉簪花 荇藻 参差不齐 鸡冠花 奉陪 榆叶梅 海棠 五彩缤纷 菊花 飞蛾 乍起 (2)正音,齐读。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重点理解下词语的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按要求自学课文内容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
三、初读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2、朗读第一自然段,完成练习: (1)夹竹桃不是______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习用“不是……也不是……却是……”说话。
3、为什么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组织学生讨论。
4、这句话既能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又是文章内容的总括。
朗读自然段,认识文章的中心句。
指导学生掌握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
作业布置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苏教版六年级上下册表格式备课教案】推荐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试卷01-05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08-1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08-19
苏教版六年级劳技教案12-27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怎么06-09
理想的风筝 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06-19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2教学设计01-0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12-07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