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共13篇)(共13篇)
1.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 篇一
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介绍
信息化教育概论主要讲授信息化教育的概念、发展与主要理论基础;现代教学媒体、现代媒传教学、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信息化教育理论和技术在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新型模式建立以及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教育研究与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主要讲授的教学设计概念、发展与主要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的模式及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应用范围和层次;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步骤; “双主”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及模式;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学习资源和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内容包括远程教育学学科理论基础和远程教育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部分。其中,论述了远程教育在世界和中国的历史起源、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远程教育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内容。主要包括远程教育系统分析和设计,远程教育中的教育技术和教学媒体,远程教学、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远程学习和支助服务,远程教育管理和质量保证,远程教育经济学和远程教育评估等。
计算机辅助教育主要讲授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环境和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中适合不同对象学习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课件设计与制作方法、教学信息数据库及其管理、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教学法研究以及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讲授的内容有数据通信、网络体系结构、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10GE万兆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宽带IP城域网、网络操作系统、宽带接入ADSL和Cable Modem技术、Internet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网络管理等。
多媒体技术主要讲授的内容包括: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软件、计算机图类技术、视频、音频、动画技术、压缩技术、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读者能通过本书比较全面了解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课件制作主要讲授的内容是课件的教学设计、系统设计、制作过程3个方面。教育网站的设计与开发主要讲授Dreamweaver MX网页设计工具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构建静态网页的常用方法;使用HTML语言及常用HTML标记;使用VBScript脚本语言及ASP技术构建动态网页;使用ADO对象连接数据库;注册页面、留言板、论坛等常用网站组成部分的实现方法;教师可登录华章网站下载本书电子教案、源代码及相关素材。
2.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 篇二
教育诊断信息化成就个性学生
诊断是教学中特别重要的环节, 通过考试诊断, 教师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集中性问题, 更重要的是还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问题。发现全班集中性问题,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补救工作, 发现学生的个性化问题, 教师可以安排其自学或安排同学做小组帮扶式学习。笔者一直致力于教学针对性的研究。之前, 每一次考试诊断, 都要做大量的人工统计工作, 计算学生的得分, 分类统计学生的错误, 花了很多时间只为得到每道试题的统计结果。自从学校研发了诊断分析系统, 省去了我们大量的数据计算统计时间, 系统不仅仅提供了知识点得分情况的统计, 还能提供能力得分的结果, 节约了时间。我们更多地思考如何去解决学生的集中性问题, 依据学生暴露的个性化问题, 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督促和落实。
课程多样信息化成就个性学生
笔者作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 既重视本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 也重视学校的整体课程体系建设, 曾主持建设的校本课程包括微电影创意工作室、机器人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电视台, 既满足了学生选课、开展创作、施展才华的需要, 也满足了学校承接全校性集会、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观看电影、开展道德讲堂、三礼课堂等系列活动的需要。
自2013年9月启动的学校选修课程系统, 已成功应用了三年。初中学生打乱班级, 自由申报三十多门校本课程, 实现了学生在线信息查询、选课以及任课教师对课程信息发布的管理等功能。成就学生个性需要的同时, 也节约了管理者大量的工作时间。教师可对选课结果快速处理, 可形成多个数据报表, 如班级学生校本课程分布名单、校本课程学生分布名单等, 使得课程实施更方便、快捷, 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
信息化背景下的多样教学成就个性学生
当前课堂教学模式从大了看无非是讲授式和自主合作探究式。主流讲授式教学是我们国家教育效能优于其他国家的一大法宝, 在适合大班教育的讲授式教育模式下, 培养了大批量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西方国家的经验却是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是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教育方式, 当下我们的课改也正在朝向这样的方式迈进。其实,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多样教学更适合学生的选择需要。今天, 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结合, 讲授式与自主合作探究式配合, 校内集中学习与校外个别化学习结合, 信息化提供了大量的个性选择空间。
以微课、MOOC、翻转课堂为代名词的新的课堂形态, 使得讲授式与自主学习结合,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 既营造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也开辟了高认知层次合作学习的通道。大数据背景下有针对性的及时反馈, 切中学生的学习要害, 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以“做中学”为代名词的学习模式, 开辟了学生实践、体验、创作的空间, 各类机器人、3D打印、微电影、陶艺等作品的诞生, 激发着学生的创作欲望, 提高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以“展示”为特色的教学模式, 张扬着学生们的个性。社团、电视台、研究性、服务性、实践性活动都为孩子们搭设了一个个展示的舞台, 这种教学模式激发着学生的个性。
管理信息化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为实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目标, 学校的各种管理手段都要朝向个性化, 用信息技术收集学生和家长对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评价, 利用信息技术对考试诊断数据的分析, 用来评价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教学业绩, 促进教师的教育分析, 促进教师研究个性化学生, 用管理来促进教学效能的提升。
3.教育信息化与区域教育创新 篇三
在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澄清一个观念,信息技术成为教育的要素是指其工具性。其一表现在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力手段;其二,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倍增器”、“转换器”、“助推器”。但是,在实际实践中,这个工具性另外一个层面的意义往往被我们的管理者、一线的实践者所忽略,那就是其必要性。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是必要条件。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消费、流通等方式,改变着经济运行的方式和各行各业的生态,最重要的是教育的对象——人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其思维方式、对教育的需求和以前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看待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时,不能停留在表层,应该看得更深层一些。
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角度看,首先要解决观念上的问题,不能流于形式。
二、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发展趋势
从相对中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与思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趋势,以此来把脉、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这里强调六个关键词——数字化、融合、云化、量化、重塑、颠覆。
趋势一:数字化
我们做的很多信息化方面的事情都停留在数字化阶段,目前,数字化涉及的内容包括电子书包、电子课本、交互白板、交互终端、网络服务、云端资源等。下一步信息化的趋势会加强,例如电子课本的数字化,不再是简单的电子搬家,而是逐渐加入视频、动画等很多新的元素,实现交互,再进一步发展新的理念,甚至出现颠覆性的变化,带来新的不一样的教学体验。
趋势二:融合
从微观的角度看,融合涉及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表现在学习空间、学习过程、面向学科等方面。传统教学的物理空间与新兴的网络教学不再是两张皮,而是无缝对接,实现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结合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翻转课堂,课堂上下、课堂内外,正规的学习、非正规的学习得到整合,学习者能自由、自主地学习,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不同的学科对信息技术要求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因此技术支撑的特点也相应不同,这也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点所在。
趋势三:云化
这方面既有公有云、私有云这种混搭的结构,也有云端一体化,在这个大环境下,为我们提供个人云的学习空间,促使学习者进入个人云时代,这也促使我们的教育方式、投入方式发生变化,教育信息化的从业者和公司也要适应这种变化,教育从业者不再关注教育云本身技术层面的东西,更多关注的是为自己提供什么样的应用和服务。
趋势四:量化
量化具备以下特征:一是教育大数据与学习分析,这不局限于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区域的教育;二是精确测量和个性化诊断;三是智能化与个性化。量化技术的出现,是解决我们教学实践很多问题的一把钥匙。通过量化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教师、教育管理者所关心的问题。
趋势5:重塑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重塑表现在:学习学科实现新的发展;教育理论体系获得重构;主体角色——教师重新定位。例如,在当下的信息化社会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知识大部分来源于网络而不再是教师,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与能力高于教师,而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是建立在教师对知识的拥有量上面的,这就推动教学的传统主体角色——教师重新给自己定位。
趋势六:颠覆
在教育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对传统教育的颠覆是一定会到来的,技术更新的周期短而教育更新的周期长,只是说教育的颠覆性变化不像技术更新那样快而已。例如“翻转课堂”简单理解是改变了我们的教学结构,但其意义远非如此,在这个课堂模式中,技术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要有的教学手段,从而推动教育工作者进行很多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
三、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痛点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均衡、质量、复杂几个方面。
均衡发展與公平是两个概念,需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城乡的均衡。二是校际均衡问题,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三是教育如何支撑学生的均衡发展,不能只关注学业发展,还要关注其他方面的发展。
质量提升方面,首先应该关注质量提升的标准问题。大的方面说,通过教育培养大量人才来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从中微观角度,从区域教育发展范围看,如何确定质量提升的标准、采取何种方式等应该得到关注,而这些不是单纯的技术方面的问题。
在关注区域教育发展的均衡性、质量提升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实际操作的复杂性。
四、区域教育信息化创新的抓手
其内容包括规划、体制机制创新、区域云平台、课堂教学创新、教师培训等方面。
区域教育信息化方向需要有指引,这要求规划先行,让规划引领未来。要注意的是,要关注如何解决不断出现的困局问题。
体制机制创新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创新的保障。其内容很多,例如管理机制,涉及激励机制、考评机制、运营机制等;建设机制;消费机制……
构建区域教育公共服务云是教育信息化创新的基本依托,这也是一项必要条件。其功能表现在,倍增器——加快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转换器——改变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服务的生产方式、流通方式和消费方式;助推器——为教育教学的创新和质量提升准备物质基础。
课堂教学创新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创新的主要场所。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创新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表现在改善教育教学环境、转换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
4.浅谈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篇四
瓮安县实验学校
石兴宇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
传统教育
关系与联系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程度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而作为科学技术的溯本之源,教育信息化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的重视,也越来越得到各界人士的认可。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生产力,成为国家富强,振兴中华的基础。那么,如何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与传统教育的关系,让教育信息化更好的服务于传统教育,既发挥信息化教育的巨大能动作用,又保留传统教育的精髓,进一步推动全民教育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更大发展呢?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更是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思考的课题。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与传统教育完美融合,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国家教育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路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及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将占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令计算机已成为当今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并越来越多地影响并撼动着传统教育的地位,调整着传统的师生互动关系。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模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为学校配备了解班级电化设备,并要求用教师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对于一线的老师来说,网上下个课件,教学就能跟着别人的脚步走下去了,仿佛一切都可以交给多媒体教学设备了,就已经进入信息化教学时代了。那新时期信息技术指导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到底有哪些冲突与融合,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既然谈到信息化教育,就必然得说到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进行的一类技术。那什么又是信息化呢?首先信息化应是针对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某个事物或某个过程或系统中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等而言的;其次,信息化应是个社会过程。简单的说,信息化就是人们追求或推动一个系统中信息资源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
因此,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应理解为教育教学所需信息与教育教学可利用信息在实际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而传统教学更多的借助于传统教学工具和资源(书本、黑板、教师的讲解等)来促进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师凭借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人格魅力,以及自己的知识水平,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到来自教师的生动形象的示范。但是所接受的知识面局限于教材的知识面以及教师的知识面。而信息化教育,学生可以通过电脑与网络的连接直观、形象的对知识进行学习、了解,知识面非常广泛,但却缺少了一种真实与精神的沟通交流。可以说,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育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点,各有特色。
针对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特点,如果传统教学能借助信息化教育的手段,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来说,应该是如虎添翼。而信息化教育在为传统教育作辅助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作为现代科技的价值。
目前,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很多学校都购买了电教设备用于教师教学,甚至有的地方还强令教师必须使用电教设备进行教学,以达到信息化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当然,对于一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否因为新技术的出现或运用,就必须完全抛弃传统呢?这样的要求,是否有点急功近利了呢?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是不是更应该兼顾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的特点联系呢?
是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资源空前的广泛,可利用资源有了更多元的选择,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随着更为直观的教学模式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一夜之间,学生仿佛变得更聪明了,知道的东西也更多了,老师的教学好像没那么精彩重要了。学生不会的,不知道的,都可以借助万能的百度了。传统教育仿佛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那实际情况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冲击,传统教育其实依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信息化模式下的教育,可以更多的借用别人的优势资源,借鉴别人的成功方法,但信息化仅仅是一种模式或信息的直观再现而已。机器再先进,毕竟只是一种复制而已,对于教育者教育方法与艺术,以及思想魅力的影响是无法完全传递的。而传统教学模式,教育者的思想、语言,甚至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和个体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教育措施,是信息化教育目前还无法比拟的。更何况受教育者年龄、心理特点、学习程度的影响,信息化教育也需要教育者进行合理的引导与组织。受教育者的学习与心理成长还需要一个有组织的,团队型的集体来进行培养与锻炼。
所以,作为当今的教育,既应该发扬传统,在传统中学习新知识,在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术的运用中让传统的光彩更加夺目,也让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可以依存的基础。
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面对如此发达的信息资源,面对信息化手段那么多的优势,传统教育的老观念也应该加以改变。只有不断、敢于学习,敢于接受新的知识与技术,才会让老的、传统的东西重放异彩,更具生命活力。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革,都是一种生产力与社会关系适应性的改变而已。那当今的教育教学,固然传统是有着这样那样的魅力与作用;当然也不能忽略科技的发展能为当今教育提供的帮助。所以我认为,当今教育,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更应当看到信息技术注入后的巨大作用。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摒弃传统,但一定要在传统之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通过传统与现实的彻底融合,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精髓发扬光大。也就是说,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应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工具来促进教育的改革,而信息化下的教育并不能,也不会彻底替代传统教育。
5.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 篇五
细细品读了何克抗教授的这篇论文,不得不为他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远见卓识所折服。
现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教育息息相关,可以说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而义务教育则是教育的基础环节,可谓是重中之重。
纵观国内外,义务教育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由于城乡差异、家庭经济背景、原有文化差异、办学条件、软硬件设施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义务教育发展出于一种不均衡的态势。近些年,各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逐步改善这种现状。多采用“补偿教育”、“无线宽带工程”、“农远工程”等一系列举措试图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总结国内外经验,何克抗教授独辟蹊径,认为要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要走教育信息化之路,并通过各种理论与试验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就我个人而言,我很赞同何教授的观点,无论是政府支持贫困地区教育,还是改变教育测评标准,都只是表面文章。政府投资力度毕竟有限,资金支持不可能长长久久,而且教育水平没有提升的前提下,任何一种测评机制都是无意义的。而教育信息化则不同,它是将文章成于内里,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内涵发展。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成为一种趋势。不单单是教育,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面临信息化。顺势而行,乃大智也。
其次,就像何教授在论文中解释的那样:教育信息化能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信息获取、资源共享、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可提供丰富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化也可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改变,改变教师的权威地位,实现教师、学生双主体。无论是教育环境、资源,还是理念,在教育信息化平台上针对每一位学生都是平等的,而且全新模式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发展。
最次,信息化环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分享,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协作能力的形成,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等。可以说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塑造更多的优秀人才。
6.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 篇六
建设网络基础设施, 为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保障
1. 建设浦东万兆教育网络, 优化区域宽带网络环境
建设大浦东万兆教育宽带网络, 实现所有幼儿园、各街道社区学校和镇成人学校的“千兆”接入教育信息网, 其他类型学校“万兆”接入教育信息网, 平均桌面接入带宽达到百兆及以上。
浦东教育信息网的建设采用光纤直驱方式, 针对现有应用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 按照业务模块进行划分, 在单个物理网络上划分出多个业务逻辑网来承载并运行业务;以二万兆带宽采用网状结构连接四个核心节点, 万兆汇聚双上联, 并实现区内近700所中小学接入节点千兆或万兆接入;支持IPv4/IPv6双栈, 使得教育信息网成为一个完全自主可控、符合国际国内发展趋势的教育专用网络。
万兆教育网络建设完成后, 浦东教育信息网具有高速的学校接入服务、通畅的信息交流和数据交换、高性能组播技术支持和应用、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集中管理和监控等功能;承载常规应用 (如互联网访问、邮件、FTP等) 、校园安全和考试巡查网、教师研修公共服务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网、学生学习互动网、行政管理网等应用。
2.建设基于区域云的统一沟通工具, 实现区域教师间无缝沟通
浦东新区基于Microsoft技术为全区教师构建了统一的“沟通云”服务, 实现了全区邮件、短信、即时消息、视频会议等多种沟通工具的统一, 实现了远程工作会议、在线培训与学术交流、远程教学、教育资源共享等多种沟通应用的统一, 成为未来浦东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技术支持手段之一, 开辟全新的教师专业发展应用方式。
建设“数字化教师工作坊”, 构建课堂教学与教师研修的公共服务平台
构建区域“数字化教师工作坊”, 形成集教学诊断与指导、教师网络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与教学资源管理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区域课堂教学与教师研修公共服务平台, 实现多个系统间教学资源与数据的互通, 构建区域学科教师教学与研修的实践共同体;形成每位教师全面的专业成长档案, 形成区域各类教学资源库, 实现校际教学资源共享。
1. 依托浦东课堂教学评价系统, 创新教师听评课方式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质量, 改善传统区域教研活动尤其是听课评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010年浦东新区开始进行“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
基于移动终端的浦东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构建了一种由“教师课例”、“移动终端”和“评课平台”三部分构成的数字化听课评课环境, 改变了传统区域教研活动中教师的听课与评课方式。在形式上, 听课教师手持移动终端开展课堂观察与评价, 可以更便捷、更客观地进行课堂教学观察、记录与评价。在内容上, 对于课堂的评价是基于教师搜集到的各类“证据”的价值判断, 而不仅是基于听课教师个人经验的价值判断, 这对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有突破性的提升, 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基于教学全过程的, 包括课前上传教学设计至平台、课中不同人员 (专家和教师) 手持移动终端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 开展课堂观察记录、课后依据评课平台实时汇总的评价结果开展研讨活动。
2. 依托浦东教师网络研修社区, 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浦东地域广、学校分布广的特殊地理环境决定了其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网络研修社区的建设, 可以有效拓展优质资源的辐射面, 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浦东教师研修社区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浦东实验区的配套建设项目。截至2013年1月1日, 浦东教师研修社区已有用户30378名, 覆盖了浦东基础教育全体教师, 各类学科研修团队共488个, 开展各类研修活动共1675次, 参与人数达270124人, 共积累研修资源达26184件, 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效,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
(1) 网络研修与组织实体对应。浦东教师研修社区的系统架构分为社区、业务、协作组、个人四级, 依托现有的区域学科研修组织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 将研修社区的维护管理工作分属到各责任主体, 确保研修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2) 网络研修融合实际研修场景。网上研修功能要融合实际的教研、培训、科研场景, 如备课研讨、观课议课、课题研究、课题管理、课程培训等, 易于使用和推广。
(3) 网络研修机制要不断完善。浦东新区制定了《浦东教师研修社区章程》、《浦东新区教师“十二五”网络研修积分认定规则》等制度, 促进教师“十二五”研修学分转化, 以规范教师的网络研修行为, 激发教师网络研修积极性。
3. 依托“校本网络研修与教学一体化平台”, 建立教师网上工作室
“校本网络研修与教学一体化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建立网上工作室, 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课例研究、校本教研与培训、教学资源建设整合起来, 开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教师知识管理为策略、以行动研究为方法、以网络课例为载体、以教学资源建设为突破口的校本教研与培训, 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目前, 新区已完成了40余所学校的应用推广工作。
“校本网络研修与教学一体化平台”具有以下功能。
(1) 变革教师的工作方式。学校教师日常基于平台开展数字化教研、课例研究, 包括课前备课、课中教学、课后反思等。
(2) 实现资源的汇聚与推送。平台自动汇聚形成学校校本资源库, 同时会根据教师选择的工作内容, 智能化地从资源库中推送出符合教师需要的优秀资源, 供教师学习和参考。
(3) 形成教师的工作档案。全面真实地记录教师工作中有关教育教学的动态信息, 具体包含教师作为教学者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资源、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 形成教师个人Blog形式的电子档案。
(4) 把脉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师积累的大量真实数据,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的思想和方法, 分析教师成长轨迹, 诊断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
建设“数字化管理服务站”, 构建教育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
浦东新区以浦东教育门户网站为龙头, 以各学校网站为依托构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即建设区域的“数字化管理服务站”, 实现各级管理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的有效互动, 提升教育管理的效能与公共服务水平。
1.基于浦东教育门户网站, 提升区域教育管理和服务效能
浦东教育门户网站是浦东新区教育教学的综合性门户网站, 为各级教育机构提供信息公开、为基层学校提供宣传展示、为在校师生提供资源和信息获取、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咨询和互动等综合信息服务。浦东教育门户网站还不断分析公众的需求, 开发了“浦东学校电子地图查询”、“浦东学校风采展示”、“浦东新区公办学校招聘”、“教师频道”等具有浦东特色的栏目。2012年, 浦东教育门户网站的访问量达466.3万次, 日均浏览量达1.3万次。
以浦东教育门户网站为基础整合其他各类区域教育网站, 实现区层面教育网站的数据互通和信息整合, 实现信息的一站式服务和主动推送。浦东新区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开发了多个网站和管理信息系统, 包括浦东教发院网、教育督导网以及教育局办公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 以提高浦东教育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度。但随着管理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和应用, 区域各类教育网站的信息整合需求逐步凸显, 2010年起, 通过提供数据接口, 制定数据规范等措施, 这些网站和系统正逐步实现与浦东教育门户网站的信息整合。
2.基于中小幼学校门户网站, 加强校务公开和家校互动建设
浦东新区90%以上的中小学建立了学校门户网站, 区域层面为了进一步规范和管理中小学网站, 编写了《浦东新区学校门户网站建设建议书》、《中小学信息公开操作规范》等文件, 开展了“浦东新区中小学信息公开和网站建设评议”等活动, 督促学校的信息公开工作。
7.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 篇七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运用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可以说,教育信息化正在以突飞猛进之势,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智慧教育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展开。
8.教育信息化汇报 篇八
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纪村初中全体师生向县局工作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纪村初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做以下汇报,不妥之处,请予以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教职工53人,其中女19人。一线上岗教师人,病假1人(米小锋),正式50人,借调1人(赵文洲),县聘1人,服务生1人,学历达标100%。现有学生583名,其中女267名,教学班12个,九年级197名、八年级196名、七年级190名。
二、办学思想:
一年来,我校在上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贯彻落实县局各类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实际,学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百花齐放促保学,细化措施提质量”为办学理念,以“靠实干求质量,凭管理争上游,强科研创名校”为办学思路,以“积极上进,和谐乐观,诚实进取,感恩求真”作为学校精神,以 “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内涵发展”为学校长期发展目标。培育具有高品位思想的师生队伍;大力弘扬文化引领、思想引领,真诚服务的管理思想,彰显管理特色;全力凸显教学质量中心,聚焦课堂,锤炼教学,立
足校本研修,提升教学水平,努力规范常规管理,以纪律和卫生为突破口,细化管理过程。教学管理以作业和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尽力挖掘校本资源,全面提高服务育人质量,为创建净美、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而不断地努力、探索、创新、前进。
目前学校网站建设不断完善,学校的信息化各项工作正在有序的向前发展。在开展信息化工作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从事了如下工作:
一、规划引领、制度保障
学校立足实际,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校园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先导,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以有利于教育教学为重点。成立信息化建设和使用领导机构,由校长任有运任组长,副校长曹会斌、袁正杰任副组长,副教导主任任军平、信息技术老师王超、师诺、任继锋为组员。学校制定了《纪村初中微机室安全管理制度》,真正规范了全体师生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制定了以学校信息化工作为主题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考核方案,并确立了考核指标,要求认真备课,思想上足够重视,认真组织教学,科任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水平,确保了学校信息化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多次召开了信息化会议,布置学校信息化推进工作,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积极推广教育信息化的先进理念。特别是在本学期初,我校针对校园网站建设方面,多次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学校网站建设和运行的有关事宜。并且安排指定冯立刚老师专人撰稿,提供文字和图片信息,王超老师随时更新信息。现在,所有的栏目都由栏目负责老师直接上传所有的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栏目的内容,促进了栏目信息的更新速度。本期我校网站共上传信息0条,网站点击率0,在全县排名第一。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养
学校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是推进本校信息化工程的关键,并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并将其灵活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2008年暑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我校25名老师参加了Inter未来教育培训,为此,我校制定了信息化技术培训的三步走战略。
1、日常办公类软件和教学应用软件的熟练操作阶段
上学期我校已经利用每周星期天下午“112”论坛和周内教研组活动时间完成了对全校45岁以下教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培
训、word文档、excel表格、ppt幻灯片制作的培训工作。现在我校90%以上的教师都会使用和操作常用的办公软件,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无纸办公。为学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信息化工具与日常教学的充分结合阶段
我校要求教师在熟练操作信息化工具的同时,还要充分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用工具推动应用。特别是教学课件的亲身制作、多媒体教学的探索尝试、互动教学的深化,本学期我校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网络基础知识的讲座培训、网页制作培训,信息资源的上传下载操作。在技巧培训中,我校安排专职信息技术教师,负责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在信息老师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在指导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进步很快,为我校解决了不少遗留的问题。到目前各位科任老师已借用移动多媒体播放平台授课100节,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减少了老师的无效劳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整合资源、立足应用
1、在资源建设方面;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并注重信息技术和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要求教师把平时上课所做的课件、周练试卷、科研论文、课例等分门别类通过网络上传到学校共享群中,从而实现了各教研组内协同备课,教学资源共享。
2、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投入0万元,更新了设备。学校鼓励教师购买个人电脑,每月学校补助20度电,现在我校教师拥有私人电脑40多台,全部已经连接互联网,由于充分对现有的信息化资源的各种资源,进行了智能归类,时时上传更新,积极汇集学校优秀师生的智慧,搭建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易于使用、更新和维护的QQ共享平台供大家参考学习。现在我们的资源库有各学科的课件()个、各学科的论文100多篇,5篇论文获得省级一等奖,并发表在《吉林教育》、《学周刊》、《考试教研》省级刊物上。3篇论文获得县级奖。通过网络我们加强了交流、又树立了信心,更培养了师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四、开展自评,加速发展
1、按照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我们的信息化工作准备从以下环节加强和提高:
①提高学校网站质量,开展视频点播、网站论坛的形式,方便老师交流;
②扩大信息技术在学校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号召学校教师多参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活动,多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③继续明确用信息化“激励教育”,推广普及信息化教育教学,将信息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和谐统一,真正让我校实现“质量、科研”双腾飞的目标。
五、存在不足 远景展望
我们在信息化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不足:、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健全还在探索总结阶段,需要一个长期的摸索过程,而且没有经验可借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某种程度上还受传统体制影响。信息和网络综合利用率低,没有实现完全共享的现象。、信息化和学科整合方面做的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能给予充分的培训和指导。
4、学校信息电教设施少,现有微机不能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而且严重老化。
9.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 篇九
努力做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新教师
蚌埠师范附小
洪宏 2015年11月
努力做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新教师
蚌埠师范附小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个信息化时代。社会对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促使我们要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但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什么,其实并非是配备几台电脑,安装几种软件。而是实现教师工作方式、思维方式、职业发展方式的信息化。
一、帮助教师理解信息化对教育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对于教育信息化,很多专家的注意力都在于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但我们认为,教育改革的路线需要顶层设计,但改革的主体一定是我们奋战在一线课堂上的教师。我们都知道教育信息化会带来变革。但一线老师们的思维方式如果未能转变,没能从革命的角度去看待教育信息化,而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搞形式,那么装了再强大的软件,装了再先进的硬件也不用。我们在实践就曾发现了个别的教师有一种思想:多媒体教学只是花架子,我一根粉笔,一本书,一样能教书。这种认识甚至还一度挺有市场。
因此,我们学校特别重视对教师进行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变革方面的理论培训。首先,让老师们重新认识信息化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教师要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应将自身的教学与发展放在更大的视界范围内在看待。教师不再是信息的绝对掌控者,学生可以从手机、计算机、特别是互联网上得到海量的信息,可以说学生掌握的教学信息资源也许并不比教师要少。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要从传授者转向设计者、引导者。其次,让教师们重新定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生。今天的教师,不能再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不能让学生进行接受式的、被动式的学习。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要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要让学生的教学中的角色从接受变为探究。第三,让教师们重新认识信息化教育中的教育媒介。信息化时代的每一间教室,都是一间多媒体教室,声音、图像等资源不再是被动展示,而是互动展示。需要一张图,整个互联网都是一个大的资源库。这比一支粉笔的功能自然大得多。而教材也不再仅仅是绝对的权威,用教材来教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一个基本理念,以教材为依托,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必将是教学的常态。
二、引领教师感受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提供的巨大力量
除了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对信息化教育时代的认识之外。我们还注意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让教师们切实感受到信息化为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动力。因为,虽然我们有理论学习,有专家培训,但是仅仅想靠学习来为老师们带来本质的改变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教师来说,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实实在在的,许多教师干了几十年,在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渐熟悉与适应了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式的教学模式。要想让他们在工作中乐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必须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式的教育所带来的巨大改变。换而言之,就是要让教师们工作实践中感受到信息化给教育教学带来的便利。为此,学校也动了不少脑筋。首先,在办公形式上融合信息化手段。我们利用网络即时通讯软件,建立了学校教师的QQ群,各学科组的QQ群。这种信息化的联系手段一建立,老师们立刻发现了其中的好处,通知信息即时、准确、可回查。特别是不清楚的地方,沟通得特别方便。一些老教师也开始在年轻人的帮助下,申请了QQ号或微信号,开始体验这种信息化的沟通手段。我们还建立了学校网站,附小微信公众号,经常在其中发布最新的信息。我们还要求教师们都加入我们学校的微信公众号,让教师们切实感受到这种信息化手段的力量。
其次,在班级管理中融合信息化手段。+-我们鼓励一些青年骨干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家长与学生的信息群。不光在网上发布一些教育信息,也在网上与家长进行互动与沟通。我们学校一位家长就在班级微信群中就一道数学题的辅导方法对数学张欣老师提出了问题,张老师进行了热情而认真的回答,并表扬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这种沟通方式也不但方便快的捷,也激励了其他的家长。在知道这件事后,学校管理层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推动教师信息化意识再提高的一个良好的契机,将这件事写成新闻发布在学校微信群中,用这种形式表扬和激励老师们使用信息化手段与家长沟通的意识与积极性。现在,全校的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基本上都使用了信息化手段进行班级事务的管理与沟通。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三,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手段。我们早在九十年代就开始积极在课堂上倡导教师们使用多媒体手段,也一直将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写入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之中。但现在我们也认识到,信息化不仅仅是运用多媒体那么简单,那是具有更大的潜能。当前,我们几次组织以班班通的使用为主题的研讨交流,老师们在亲眼目睹之后,对电子书包、资源库、网络搜索等功能有了深入的认识。认识到这些信息化手段对教学带来的巨大的助力作用。现在,班班通的使用已经不再是一种要求,而是老师们自觉自愿的行为,更是老师们教学的一种新的依托。甚至有一些老师们会说,现在如果班班通出了故障,就感觉特别不方便。我们要求全体教师注册安徽省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并将自己的教学资料上传至自己的空间,并积极下载平台上的资源。教师们通过实践,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强大的资源库。他们的上传下载的行为也从被动变为主动,现在我校的资源上传数量达到1500个左右,而下载量更是达到2000多。学校教导处也正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起课件库、教案库、论文库、试题库、教学视频库。我们通过“五库”建设,要让教师每年的教学准备都不是零起点,达到“资源共享、超越课堂”。当然,我们还在引导教师们感受“微课”“翻转课堂”“易学网”等更为先进的信息化课堂的发展成果,引导老师们积极地参与到这场变革之中。
第四,教育活动中使用信息化手段。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就在实施将校园图书馆数字化工作。我们将学校图书馆的三万册藏书建立起了数据库,实行电子化管理。我们还先人一步,购置了一个数字图书网站,将图书数据库内嵌其中,可以让学生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登陆这个网站就可以完成对校园图书馆所藏图书的检索与借阅。利用信息化手段,让我们的图书馆从固定开放时间变为24小时开放,真正让图书馆成为了图书馆,而不是图书仓库。在建立这个数字化图书馆的过程中,我们没有请专业的公司代营,而是组织了很多教师参与其中,目的就是让教师切身地感受到信息化手段对于我们教育的巨大的助力作用。从而将自身的教育活动自觉地与信息化结合起来。我们将学校的图书馆和“数学图书馆”有机的结合起来,开设“走进图书馆课程”,让学生在电子版纸媒和书籍阅读感受读书和成长的乐趣。
三、驱动教师学会教育教学信息化时代所必备的技能
多年的实践,我们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教育的信息化绝不是增加几台电脑,配备几个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将信息化的责任全部都放在几个信息技术教师的头上,那我们的信息化工作绝不会开展好。可以简单地设想一下,如果老师们连简单的电脑故障都不会排除,如果老师们连制作简单课件的本领都没有,而全部要依靠信息技术教师,那一个学校,特别是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学校,需要多少位信息技术教师才能保障实施信息化的教育。从这个简单的设想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必须让我们所有的教师,至少是大部分教师,重点是年轻教师及骨干教师具有完全的信息化教育的技能。
我校的中青年教师全部参加过INTER未来教育培训。学校也为老师们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供最大的便利,先后送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多达数十次。除了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之外,我们在校内也展开了有梯次的培训,像班班通使用技术的培训、电子白板的培训、省信息资源应用平台的培训等等。下一步,我们想在微课制作与使用上展开对教师的技能培训,让这一可能带来教育革命的新事物也被老师们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提前学会制作与应用。我们也逐渐增加教师用机的数量,现在已达到2:1,我们计划在两年之内达到1:1,从硬件上为老师们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10.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 篇十
一、城乡教育信息化鸿沟引发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1]。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公平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因为,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革命使教学过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教学法手段的创新,课堂中可以大量采用CD-ROM光盘、BBS、E-MAIL、ICQ、网上点播(VOD)、专家博客、卫星数据广播、甚至数字电视等现代化的实时或非实时交互技术,保证了远程学习、讨论、答疑等教学环节的进行,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独霸”讲台,填鸭式的教学程式。继而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引导着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和兴趣学习。也可以说,优质资源的共享缩小了教育质量的差距,有利于减少地区之间的教育的不平衡状态。
但是,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新的社会分化与社会不公被引发。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地区间差异特征显著,并且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了城乡经济差距,国家教育经费投资长期集中于高等教育和城市居民,城乡中小学人均教育经费的差距在1993—2002年间不断扩大,中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由1993年的1.40和1.42都扩大到1.60左右,这表明城市中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要高于农村的60%左右。[2]因而,必然出现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资源配置不当、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教育公平滞后等问题。而发达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多,信息基础设施将会得到完善建设。所以,城市的校园变成一个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校园,拥有全新的学习环境,拥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拥有优质的学习资源。而落后地区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是“E”缺乏或者跟“E”无缘。教学只能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里,缺少信息素养的关怀,成为“技术盲”。[3]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和发达地区因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成为良性循环的“优势群体”,而农村和落后地区会因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缺失成为恶循环的“弱势群体”。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但起不到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反而会加剧城乡教育差距的扩大。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功机率。机会的不等普遍存在,谁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好的资源,谁就会赢在起跑线上。因此,社会对教育收费、教育投入、择校风反映强烈,从而加大了社会人员的流动性,给社会增添了不稳定因素。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公平也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城乡教育信息化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
1.教育政策的偏颇
教育的不公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教育制度的缺失和教育制度、政策本身的不公平所造成的。由于我国长期市场经济的影响,城乡社会的二元结构造就了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即城乡教育等级制,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城市为主,城市成为发展的重点和中心。其次,法律监督监察机制不健全,造成农村教育经费不到位、浪费等现象。再加上农村教师的待遇远不如城市教师,并且还时常拖欠他们的工资,使农村教师队伍极不稳定。许多不利因素造成教育资源、资金、产品、人才的分配不公,使原本处于弱势群体由于分享不到与优势群体同等的教育资源,二者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是在所难免的。
2.教学应用水平的局限
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教师先行”。但是事实上由于城乡教育环境、水平的不平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地方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和技术指导,在系统的兼容性与功能方面都缺乏学习,因此,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从事教学难度大,导致设备使用率低,教育功能不足,在信息应用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而农村中小学由于“E”缺乏或“E”无缘,学生还是在固定的空间、时间内,接受“黑板+粉笔+课本”的学习模式,学生学习方式死板,思维禁锢,个个成为背书的机器,高分低能现象严重,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缺失。
3.运行成本担负能力的瓶颈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学校信息化建设效益评价体系不健全,管理部门缺乏对学校办学效益评价指标的绩效考核。学校注重硬件投入,轻成本核算,效益意识不强,使得学校信息化建设出现不切实际的超前消费,超出实际能力的借贷,增加了学校设备运行的负担,加大了信息化设备运行的成本。根据目前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能否足额保障其要持续运转成为问题。
三、教育信息化下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
1.国家层面上宏观调控差距
教育公平的实现,首先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近几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政策,强调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加大对义务教育尤其是财政困难县、贫困边远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国家还相继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有效缓解农村学校信息化装备运行维护经费不足等问题,为信息化设备的更新、软硬件的补充打开了发展空间。到目前为止,国家“农远工程”为农村中小学配备光盘播放设备401028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44566套,卫星教学接收系统278737套,已覆盖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学点78080个,农村初中2972所,农村小学250552所。[4]全国“农远工程”建设发展迅速。但同时,在教育经费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经费监督体系。不仅要有内部监督还要有外部监管,要接受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将义务教育资源情况公之于众,接受广大人民的监督。避免教育经费在层层下发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挪用、浪费现象。确保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有法可依,落实到位。
2.师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教育信息化的运用使教学在传播与交互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任何学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接受教育,使教育的公平得以最大化的体现。因此,师生教育信息技术运用的培训尤为重要。首先,注重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一是依托省市教育部门及电教单位,依靠所在地高等学校,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基地,抓好骨干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证书的通过率。二是加强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三是加强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工作和学科教研究工作,推动教师教育创新,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开展全新的教学模式,如网站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其次,营造学生自主化学习氛围。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学生的自我学习主要依靠两个工具,一个是字典,一个是图书馆。而今天,互联网这个学习工具将会给自我学习带来新的视域。学生学会掌握信息网络及技术的运用,可以从传统的被动地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探索知识。在网络上进行资源型学习、兴趣学习、互动学习。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彰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精神,有利于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一代新人。
3.校企联合形成优势互补
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重要的基础工作。学校需要加大信息化教学多媒体资金投入,让教室和图书馆连上信息高速公路,实现“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金投入一是靠政府支持,二是联合企业共同经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其实是校企优势的互补,通过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形成一套校企合作的产业模式。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农村初中工程和正在论证的一系列学校建设工程,都把信息化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升温,也为近几年来低迷的IT市场带来新的亮点。教育信息化市场空间巨大,对于教育信息化这一庞大工程带来了无限商机。同时,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这就需要IT企业能够提供针对性的方案,准确、科学的需求定位(产品供应、售后跟踪服务等),有效的项目运营能力和产品开发,使我国的网络教育拥有更多的优点:丰富的网络资源,多重导航的搜索机制、多网校的网联合机制以及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等,保证边远地区信息化进程得到落实,并真正地掌握教育信息化市场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吴春霞.中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教育科学,2007(6).
[3] 刘磊.城乡教育公平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信息化,2005(7).
[4] 陈瑞.“农远工程”建设与应用的对策研究.第六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C/CD],2007.
(责任编辑 任洪钺)
11.教育科研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服务 篇十一
21世纪是科技高度发展、国际竞争非常激烈的时期。信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 信息是一种资源, 也是一种生产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 我们认为, 在现阶段, 我们的教育科研, 更要为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好服务工作。近几年来, 我们就是这样做的。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我校的教育科研是如何为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服务的。
●通过二级培训,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质服务
大家都知道, 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离不开一批优秀教师的。优秀教师哪里来, 单靠引进是不够的, 更主要的是要做好在职培训。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呼唤, 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些, 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 我校领导教师也深深地知道, 不掌握教育技术, 不懂信息化, 即使勤奋工作, 也会落伍, 也会跟不上教育的飞速发展。在推进学校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信息化进程中, 我们教科室会同校长室、教技室经充分讨论研究, 认为教育之本在于教师。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素质好、观念新、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我们现在首先要狠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于是, 我校在2006年制定了教师教育技术二级五年培训计划。具体做法是这样的:1.选派教技骨干教师参加市、省的教育技术培训;2.教技骨干教师回校对本校中青年教师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 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 渗透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让教师树立起现代教育思想。让大家明白, 教育的信息化是追求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和教育质量的最优化的基础, 是适应新世纪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校组织了多期办公自动化、多媒体课件、网页制作等校本培训。以点带面, 通过培训, 我校45周岁以下的教师全部顺利通过了苏州市中级办公自动化;45周岁以下教师都能自行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制作网页。
在具体培训操作中, 我们重点抓的是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力, 使他们成为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熟悉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技能, 并能够根据信息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和技术发展要求, 实现知识、技能自我更新的新型的教育工作者。
●立项信息技术课题,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教育信息化必须走科研先导之路。信息技术课题的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使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 少走弯路, 具有科学性, 用最少的钱, 办更多的事, 我校早在2005年就申报立项了市级课题《农村普通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此课题分别从“机房构建, 学科建设, 兴趣培养, 上网教学, 培养能力”五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研究。2007年申报立项了省级课题《网络环境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 此课题分别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1.利用信息技术平台, 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活动。2.丰富学生的学习教育和养成教育。3.利用家校路路通, 紧密开展家校联系。4.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教学过程。5.提升教师在网络环境教育中的主导能力。6.开展各种“文明上网”活动, 抵制、纠正不良上网行为。
与此同时, 我们以教技骨干教师带一般普通教师的形式分别立项了四个信息技术区级课题。他们分别是《网络与语文课的整合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研究》、《画笔教学在低年级电脑教学中的实施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 并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在这几年中, 我校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的信息技术方面的主要论文有:《网络教室的初期建设和软硬兼施》、《试谈网络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作用》、《网络之手教学的几大利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使电教媒体不再成为摆设》、《小学计算和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创设经济型网络学习环境》等。
通过信息技术课题的研究, 我们认识到:现代化教育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 是使学校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途径, 是创出特色的手段, 是培养教师的捷径。只有不断推进教育的信息化, 教育的发展才有后劲, 学校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 不能急于求成, 要量力而行。要在巩固中求发展, 在探索中求深化。要把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起来, 要使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科特点和谐统一起来。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 也促进了教育科研的深化
“十一五”期间, 我们学校立项的市级课题是《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实践的研究》。在这个校主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我们充分利用了学校网络, 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发现, 当学生遇到心理障碍时, 往往不愿与身边的老师或父母谈心,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本身就来自于教师或父母。网络有不可知的特点, 在网络里无法知道你真正的身份。我们就利用这个特点在校园网站里设置了“开心姐姐”栏目,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让学生完全没有顾虑地、随时随地进行心理咨询。
在教育科研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方法是调查法。我们在运用一般调查方法的同时, 运用了网络调查。网络调查有着很多优势:迅速、简洁, 能及时知道调查结果, 并且能提供各种详尽的数据。同时在调查时, 因网络的不可知性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 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中, 学生能够填写出比较真实的调查情况。
信息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信息化将以更快的速度在校园内推进。但是正像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一虽然我们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素质教育的工作已经卓有成效, 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然而, 如何进一步利用样, 网络的出现, 教学设备的现代化, 有其积极的一面:教学手段丰富了, 教学空间扩展了。还有其不可否认的负面影响。今后, 我们还会以科学的态度, 对其进行研究, 克服其中的负面影响, 以期更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更快地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
12.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 篇十二
摘要:网络时代,教育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形式。教育的信息化对学校教育在教学模式、学生主体性地位和职责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在这样的特征性影响下,教师应该如何面对。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设计能力和与学生的沟通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学校教育;教师
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网络成为信息交流与沟通最重要的途径。网络的发展,使旧时代信息闭塞的问题的到解决,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信息获得空前的释放。大量的信息经由网络涌向现代人类,不用出家门就可以环游世界。无疑,教育也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受到影响。
一、教育信息化对学校的影响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信息化”的提法开始出现,联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提法也开始出现了。
教育信息化应用广泛,但没有统一的定义。黎家厚博士认为,教育信息化指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1]刘德亮《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一期
网络时代下,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教育信息化影响下,学校教育的影响和变化有: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
传统的教学关系,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信息化带动下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变为主动地位。自主化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特征。信息的开放性致使学生接受教育的途径向多样化发展。教育多媒体化的发展,网上的公开课,可以学习到名校的各种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各种知识,选择学习内容及各种教学媒体。确立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模式合作化
网络的发展,信息的涌现。网络媒体的发展,信息的种类越来越细化。资源越来越丰富。
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信息,都可以获得。不再局限与自己的国家和自己国家的报纸和电视等这样的传统的传播媒体。可以选择的内容更加多,可以学习的东西更加多。教育基础知识的展示形式,不再局限于学校内部。透过网络,教学经验的交流更加频繁和顺畅,提高了教学质量。社会迅速发展,信息的开放使教育内容本身也开始变的多样化。新课改的进行,就能体现这一点,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多样。网络公开课的普及,学校间借助网络进行更加生动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
(三)职责深化
网络本身的特性,信息化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信息化带来了一些问题。网络时代的发展,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差,特别是中小学生,在网络中容易迷失自己。信息化教育的另一个方面,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甄别的能力。这一方面,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各个环境的共同监督和努力。学校教育作为学生接受知识和学会做人的第一战线,教会学生抵制不良信息,学会甄别能力的责任更加重大。
二、对于教育信息化,教师如何应对
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学校教育未来的美好前景。但是,在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的创造教育的契机,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使用者。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学方法相对应。而教学方法的执行者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是操纵整个教育过程的人。因此,教师应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人类的教育型式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人类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而逐渐变化的, 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知识型、智能型、创新型。知识型从诞生之日一直持续到20 世纪40 年代(在中国则持续到70 年代), 其特征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惟一和至高的目的。虽然知识型教育为人类文明进化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但它那种以“知识就是力量”为价值取向的原始性和局限性, 必然导致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 无法培养出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新人。智能型教育是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 伴随着“知识爆炸”时期的到来而逐渐兴起的, 教育的重心由知识的传授为主转移到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主, 告别了知识累积式的消极被动的教育形态。潘涌: 《教育转型呼唤教师角色的更新》, 《师资培训研究》1999 年第3 期。智能型教育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最佳教育模式。
在旧时代观念下,有主导作用的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重知不重智。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育观念、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等。
在利用好网络资源和信息的前提下,真正应对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之更能切合课堂教学的世纪与学生的需求。
(一)教师本身教育观念积极转变
教师的传统意识是传授课程知识内容。在新型社会下,教师应要有全新的自我意识。教师本身应意识到网络时代关于社会的发展,学生教学不能再依靠课本知识。认识到网络时代的特色,并且能够意识到作为教师需要促进和改进的地方。只有从自身出发,积极的接受并且认同,才能在教学工作中,真正领悟网络时代的教育新模式,做出正确的教育设计,促进智能型教育的产生。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前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和内容已经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和对信息的资源利用。教师自身在教学中要学会运用信息化高科技和网络资源。从各个方面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教学技术方面,硬件设施现代化、信息化,运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高科技演示知识;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所掌握的新型知识,利用网络资源如公开课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不仅教授知识,更需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训练;在教学方法中,发散学生的思维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三)良好沟通,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信息化的普及,智能型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偏向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长。区别于旧时代,教师重点传授知识带给学生的权威性体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权威型向民主型转变。教师要运用网络时代交流无阻的特性,多与学生交流。从学生情感上,交流和沟通。教导学生,哪些是好的坏的。能够真正的去筛选教育内容。在教育中,不仅传授知识,更是给予学生能够甄别网络时代信息的判断力。
三、总结:
13.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 篇十三
自查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开阔视野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校深刻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为把我校建设成一所办学质量高、效益好、具有鲜明教育特色的一流学校,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工作。现把相关情况做下简单的汇报。
一:组织管理
在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我校新建成了科教馆大楼,并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报告厅、网络教室、多功能电子实验室等。修缮加固了一批教学楼并完善了教学楼的多媒体接口和设备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育中的应用。同时配备了相应的管理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并设有专项资金用于学校设备的更新与维护。
我校建立了现代教育及信息技术教研组,由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任组长,各年级电教组长负责日常教研及课题的组织实施工作,就我校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资源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功能效益,促进校园信息化 1
建设。
二: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
我校校园网始建于2000年,校园网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主干为百兆以太网,终端节点交换速率为100Mbps,总投入为60多万元。全校有300多个信息点,分布于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近10个建筑单体,各建筑单体间通过光缆进行连接,联网计算机超过700台。校园网目前出口速率为100M。网络中心现有3COM为主交换机的系列交换机和若干服务器,可以为全校师生提供WWW、Email、DNS、FTP等服务功能,全校师生通过校园网平台可访问涡阳一中主页、华教网资源库等各种资源库,校园网为全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在校园网站上有丰富的教学和学习资料供下载和在线使用。
目前我校共有网络教室4间,计划今年新增一间。累计达到300余台个人计算机供学生上机使用,人机比例达到9.37:1。配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和音响设备的多媒体教室总共达到29间。2010年我校拿出补贴经费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个人电脑,方便教师进行电子备课、查阅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同时学校配有标准电子备课教室一间,并安装有多种多媒体制作工具软件和电子备课系统,提升了我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
三: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建设
依托校园网平台,我校为全校师生提供了WWW、FTP等信息服务。更是建立了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库,全校教师都可以申请自己学科的账号进行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同时将我校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优秀教师教学案例等教学视频上传服务器,供师生下载学习、参考。
依托校园网平台,我校许多教师自发开发个人博客,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上传到网络,给同学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同时我校积极参与省市电教活动和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发表了论文《寻求素质教育突破口初探》省教院刊发;论文《论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市教科室刊发等等。“十一五”期间我校申报了《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安徽省级电教课题,该课题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体课题组老师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四: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现有信息技术教师10位,通用技术教师3位,均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经过学习和锻炼,每位教师都具有过硬教育教学的能力同时专业技术过人。在县教育局及学校领导的带领下,许多教师参加过 “十五” “十一五”、相关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的研究中,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为提高我校教育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水平,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我校在教师培训这块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组织、动员全部在职教师参加教育技术继续教育学习,进行全员培训,要求每位教师都能够独立完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同时有信息技术小组对全体教师进行多媒体设备及软件知识相关培训,使之独立操作多媒体设备熟练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中。
我校每年会组织教师进行优质课比赛和课件制作大赛,通过竞赛的方式提升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会提倡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纳入考核,从考核的结果来看,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也在逐年提高。
五: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
我校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为配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我校拿出足够资金建设了4间网络教室,计划今年再增加一间届时人机比例将达到9:1以下。信息技术教师能够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现状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在历届的学业水平测试中我校合格率远远高于同类学校。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进行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式学习,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处理实际的问题。同时,我校开设计算机兴趣小组,针对部分对程序和开发有兴趣的同学进行辅导,使他们在课余找到自己喜好的事情,做个有专长的学生。
另外,我校配有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设备的多媒体教室全部对各科教师开放,多数教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使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一直处在较高的水平。比如化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讲授“工业制硫酸”的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展示了工业制硫酸的每一个步骤和现象。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成效
我校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参加了国家和省级课题的相关研究,发表了部分论文和学术报告。十一五”期间我校申报了《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省级电教课题,发表论文有《寻求素质教育突破口初探》、《论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特色探讨》、《基于WEB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几点想法》、《谈校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等。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校又积极申报了中央电教馆的专项课题《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应用研究》积极投入到现代教育教学研究中。
近期我校又斥资引入信息化阅卷系统,用于教学测验的试卷批改工作,不仅提高了改卷效率同时利用先进的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数据统计分析,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检验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系统引入以来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增进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又一认识。目前该系统广泛应用与我校和其他兄弟学校。通过对兄弟学校的数据分析同时达到了教育教学的横向比较。使我们的教学更有目的、更上水平。
涡阳一中
【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推荐阅读: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选题08-16
[信息技术论文]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11-18
涉外护理英语教育实践的论文06-23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论文06-11
PWP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 长阳教育信息网长阳09-05
高三英语五课型复习方法教育论文09-25
英语完形填空运用能力内涵与备考教育论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