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教案5份(家长必读)(精选4篇)
1.家长学校教案5份(家长必读) 篇一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纵容和自律
---------《家长必读》教案
正象人们常说的“只有下水去游,人才能学会游泳”,只有在困难的境地里,孩子们才能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孩子们只有在可能碰青膝盖、划伤皮肤、心情紧张、遭到拒绝的环境中生活过,他们才能学会避免扭断脖子、摔断脊梁和终生的紧张不安。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娇惯和纵容是对孩子自律能力发展的直接障碍。只有成熟的不纵容孩子的家长才能教会孩子自律。让我们来看看发生在史蒂夫家餐桌旁的事情吧。史蒂夫有一个儿子叫迈克,在过去史蒂夫和妻子在吃饭时总是要叫好多遍:“迈克,该过来吃饭了。”他们还要把饭放在炉子上加温,怕放凉了。但是,迈克总是过了很长时间才不怎么情愿地慢慢过来。有一天,史蒂夫和妻子忽然意识到可能正是自己造成了这种局面,孩子无论怎么晚,他都能舒服地吃上热气腾腾的晚餐,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家长想培养有能力的孩子,那么家长在吃饭时只应该叫孩子一次(其实还应让孩子在附近帮忙呢),然后自己就开始吃了。如果孩子还不过来,那么家长吃完后照常把东西都收拾了。当孩子过来问“我的晚餐呢?”,家长应该象什么都没发生,象平常一样带着爱意对孩子说:“亲爱的,刚才吃饭的时间,你没过来;现在你过来了,可是我们都已经收拾完了。我们现在也不知道你今天的晚餐在那里了。”这时,家长千万不要为孩子将要挨一顿饿而担心,千万不要为孩子的晚餐做任何事,饿一顿没关系。
如果家长有勇气这么做,如果家长仍然很平静,对孩子仍然很关心、很支持,那么几天后,他们就会看到自律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并发展。这么做,是对家长智慧、爱心、耐心的考验,孩子最早可能会有各种反抗,当他们最终看到家长的决心是坚定的,他们就会在自律的路上跨出重要一步。
总的来说,家长对孩子的爱要有足够的严格和理智,从而使孩子能够忍受临时的不舒服、烦心事,甚至忍受必须的痛苦,从而为孩子将来的人生道路做好准备。正如中国的亚圣孟子所说:“天将降大命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智,困乏其体肤...”,其实,就是不降大命于斯人,就是一个普通人,他(或她)也必须任受、克服生活中数不尽的艰难困苦。所以明智的父母不会纵容、娇惯自己的孩子,从而让他们尽早了解生活的真象,提高自律能力。下面的故事给这一原则提供了具体例证。
史蒂夫他们家的卧室里,地板上,床里边,总是到处都有孩子的脏衣服、臭袜子。史蒂夫太太不知对孩子们说过多少遍了,如果孩子们想让母亲帮他们洗,必需把衣服放在洗衣机傍的大篮子里,但是孩子们似乎总是忘记这一点,并且随着夏天的到来,房间内脏衣服乱放的问题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史蒂夫先生和太太决心要结束这种状况。他们要让孩子负起清洗、烘干和整理自己衣服的责任。
但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他们先给孩子们上了一次培训课,让他们都自己会用洗衣机、烘干机。然后给每个孩子一个有盖的大篮子,并跟他们每个人谈话:“亲爱的,你现在会用洗衣机、烘干机了,也有一个放脏衣服的篮子。还有什么理由会让你把脏衣服乱扔吗?”
每个孩子都向史蒂夫夫妇保证他们没有任何理由再把脏衣服乱放了。“好的,”史密斯夫妇说,“往后我们要是再看到家里的地板、床角到处乱扔的脏衣服,我们就会认为这是没用的衣服,我们就会把它们收集起来送给福利事业。”
史蒂夫夫妇真的这么做了。重要的是,他们真的这么做了。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他们送给福利事业乱放在卧室的几套内衣,几双穿脏的新袜子,还有一件很珍贵的蝙蝠侠衬衫。在这个周末,孩子们一致认识到:“妈妈和爹爹是当真的。如果你还想保留你的衣服,不要乱放。”
这个学习过程持续了几个星期。大约两个星期后,史蒂夫家的二女儿对爸爸说:“爸爸,凯瑞说我身上有股怪味儿。”
史蒂夫说:“过来,让我看看。”他用鼻子用劲一吸!“凯瑞是对的。怎么会有这股怪味呢?”
“我不知道。”
“好的,你用过你的大篮子、洗衣机和烘干机吗?” “我还没碰过它们呢。” “对了,这可能就是问题的所在。”
“我怎么知道衣服什么时间该洗了呢?妈妈从来没有教过我。”
所以问题的原因仍然出在家长身上:妈妈过去总是包办洗衣服的事。
史蒂夫说:“好的,我现在教你。衣服经常穿着,离你太近,你反而感觉不到了有什么不对了。如果你不知道衣服该不该洗,就把它脱下来,然后到外面吸些新鲜空气。再走回来用鼻子闻一闻,就知道了。”
女儿果真按照父亲说的做了。她从外面回来一闻,说:“的确有怪味儿。”
“好的,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我不能出去玩了,我最好呆在家里洗衣服。而且我要就这样出去了,也没人愿意跟我在一起了。”二女儿从中得到了教训。
史蒂夫的大女儿马上就要初中毕业了,下学期要上高中。她的学习是班里的前几名,她也想在这次毕业舞会上大出风头。
大女儿计划的第一步是说服父亲给他买了一件昂贵的外套。平常父亲是根本不会给她买的,但这次父亲答应了。她炫耀般地穿着这件衣服去了教堂,她发现有很多人都在看她,她知道这件衣服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舞会在星期天晚上开,在这一天,她先去美容店做了头发,为此她把几个星期的零花钱都省了下来。她想,新做了头发,穿着这件新衣服,她会让每个人都大吃一惊。舞会的时间快到了,可她怎么也找不到她那珍贵的外衣了。她到处找,最后在洗衣篮子的最下面找到了它。她上个星期天从教堂会来后就把它放在里面,忘了洗了。衣服发霉了,到处是小斑点。这件衣服她现在没法穿了。她只得胡乱找了件衣服穿上,去参加她生来最重要的一次舞会,结果当然也没有原来计划的那样激动人心。
第二天,大女儿问斯蒂夫:“爸爸,要想不让衣服发霉,衣服最多能在那个篮子里放几天?”
史蒂夫说:“噢,在这样的天气,和那么衣服、东西放在一起,其中还有湿的游泳衣、毛巾,过一个晚上就会发霉。”
“嘿,我不知道。过去总是妈妈洗衣服,我怎么能知道呢?我算是把这件衣服毁了。看来我应该每天都清理这个大篮子。”
结果还是家长的责任:母亲过去承包了洗衣服的事,孩子们不知道怎么办。
大女儿也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东西。孩子们从自己的行动和结果中,学会了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也知道了自己努力的价值,并且她们还会记得很牢。
中科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及家庭教育》课题组推出专家顾问服务,主要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怎样系统培养孩子卓越的“七”,让您在家就能轻松享受实践专家的科学教子方案和精心指导,保证你以简单有效的方式来正确培养和引导孩子,更加保证了您和家人孩子的良好沟通和快乐的家庭生活。
2.家长学校教案5 篇二
------------------党办
加入时间:2008-4-9 15:47:10
点击:4405
[背景]
一、我校学生及家长均知晓了我校办学理念及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法,熟悉了我校各项规章制度,现迫切要求学生迅速成才、成“龙”、成“凤”,对学生期望值高,但部分家长又困于教子无方的境地。
二、胡锦涛总书记元月4日 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学校要将胡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进学校教育教学教管的各项工作中去,家长学校也要对家长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并将其纳入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过程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 想。
[课题]知荣辱,方成人
[授课对象]全班学生家长
[授课时间]2006年11月下旬
[授课人]程秀丽
[授课提纲]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荣辱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家长怎样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3月4日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主要内容是: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胡锦涛同志的上述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针对性。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荣耻的界定,对是非的判断,对美丑的区分,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着眼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热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八荣八耻”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他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了鲜明的是非、善恶界限。
“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征。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就能够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站在时代的前列,领行时代风尚,推动时代进步。
二、荣辱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教育学生要诚实,在学习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荀子说:“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
宋代名若儒陆九渊说:“耻存则心存,耻忘则心忘”。
《元史·杨忍传》中说:“人有三成人”,其中之一是“知羞耻成人”。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曾说“人是唯一知道羞怯耻和有必要知道羞耻的动物”。知羞耻乃成人。古往今来有无数仁人志士当作立身做人的宝贵经验和修身养性的法宝。清末学者朱起风年轻时在一家书院教书,因为没弄懂“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两词通用而错判学生作文错误,遭到众人的奚落,他知羞耻而发愤图强,潜心于词语研究,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词通》,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近代史上,正是因为我们民族受到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东亚病夫”等耻辱之后,才睡狮猛醒,奋起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一举推翻三座大山,从此才屹立在世界东方,扬眉吐气。
注:[根据授课时间决定列举一些承受以过奇耻大辱后奋发努力,取得成功的名人名事案例。]
三、家长怎样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首 先,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楷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往往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时时处处都在点点滴滴地塑造着孩子的心灵,孩子们对是非美丑善恶的最初判断,常常是从父母那是获 知的,那此为人正派,积极向上,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父母,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榜样。相反那些消极度日、自私自利、愚昧无知的父母,只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倡议家长树立以下“学生家长荣辱观”。
以关爱学生为荣,以放纵不教为耻;
以教子有方为荣,以打骂说教为耻;
以以身示范为荣,以行为不端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严格要求为荣,以过渡溺爱为耻;
以勤俭持家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
其次,父母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根据孩子在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制定具体的不同的荣辱观的具体内容。我提倡目前高一学生要树立以下荣辱观:
以刻苦学习为荣,以讨厌学习为耻;
以不耻下问为荣,以自骄自傲为耻;
以艰苦朴素为荣,以比吃比穿为耻;
以相互帮助为荣,以自私自利为耻;
以团结同学为荣,以拉帮结伙为耻;
以尊敬师长为荣,以不讲礼貌为耻;
以关心集体为荣,以损害集体为耻;
以遵规守纪为荣,以违反校纪为耻。其三,家长在教育学生中要做到以下十戒:
一戒居高临下。在人格上与孩子是平等的,不要“高高在上”,否则学生心理不平衡,他口服心不服。
二戒求全责备。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
三戒频频夸奖。学生有了成绩应充分肯定,但不能大事小事挂在嘴边,夸奖过渡。
四戒溺爱过渡,对学生关心“过头”也会给学生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五戒过多限制,对学生的限制不能过多过份,要求不能过高。
六戒全盘否定。不能把话说绝,对学生全盘否定,会造成学生破罐破摔。
七戒是非不分。对孩子的错误要把事情弄准弄清楚,若与事实不符批评孩子,他是不服气的。
八戒贬损他人。不能在学生面前议论他人,说长道短,贬损他人,如果学生效仿,后患无穷。
九戒事事代替。学生的事家长不能包办的太多,事事代替,造成学生依赖思想严重,为以后自食其力,终身发展不利。
十戒不作楷模。只有以身示范的模范家长才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子女。
3.家长必读——《劝学》篇 篇三
家长必读——《劝学》篇
作者:王玉清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1期
《荀子·劝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思是蓬蒿如果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它,也会自然挺直;白沙落尽黑土里,再也不会变白的。现在常用这一古语来比喻人的生长环境,一个孩子如果生长在良好的环境中,就会健康成长。作为家长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可是怎样才能找到那条直通理想大门的成功之路呢?忠告各位家长,精读《荀子·劝学》,定会有所感悟。其实,每个孩子的成功之路是不一样的,因为天下没有心智完全一样的两个儿童,即使是孪生兄弟,恐怕采用同样的教育方式,最终的教育结果也不会完全相同。这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吧!所以,我们找不到那个“放之任何孩子而皆准”的教育方法。但是,家长如果能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给孩子营造一个“不扶自直”的良好家庭环境,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的。
家庭是组成大千世界的基本单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一定要将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和家长率先垂范的潜移默化作用达到最大化。
一个和谐的家庭会给孩子无穷的幸福感,而幸福感是孩子勇往直前的动力。有了坚强的后盾和前进的动力,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会把步子迈得铿锵有力,扎实稳健。孩子最先接触的就是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社会,这个社会的和谐程度和文明水准带给孩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相信大家都听过这类故事:一个孩子家庭的不幸,导致这个孩子的性格很孤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其他孩子低;一个孩子的家庭不和谐,这个孩子看周围一切事物的眼光也会是异样的。因此,家庭的和谐环境,给孩子一个幸福感是非常重要的。
4.中考学生家长必读 篇四
初三上半学期已结束,初三生们觉得复习节奏越来越快,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不少家庭矛盾也接踵而来。怎样才能当好一个合格的初三家长呢?我认为要做到四要,四不要。
要多多鼓励,不要唠叨批评
有的家长整天在孩子耳边唠叨:初三直接关系着中考的成败,一定要好好复习,认真听讲,跟着老师进度走等。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没按自己的要求学,动不动就批评甚至威胁等。实际上家长这样做不但收效甚微,而且无形中还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唠叨、批评不等于放任自流,撒手不管,家长要多鼓励,多从正面引导,多想方法和讲究策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如孩子放学后,没做作业在玩游戏,这时家长不宜严厉批评,粗暴制止,可试着对他说:儿子,累一天了,玩会儿游戏没关系,可劲酒虽好,不要贪杯!这样吧,破例让你玩半小时,半小时后要做功课,怎样?以商量的口气,巧用广告词,以退为进,更容易解决问题,达到家长的教育目的。
要轻松愉快,不要过分紧张
一上初三,有的家长就把孩子当重点对象保护起来,全家都围着转,特别是临近中考,有的家长甚至请假回家照顾孩子;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一门心思学习,限制孩子的自由,不准做这做那。其实这样兴师动众,紧张兮兮,反而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平静放松地学习。家长要举重若轻,淡化紧张气氛,创造温馨平和的家庭氛围,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感染紧张备考的孩子。
要重视态度,不要强调分数
初三大小考试多如牛毛,很多家长把目光放在孩子的考分和排名上,考得好,自不必说,一旦没考好,顿时晴转多云。重视孩子的成绩,督促孩子进步无可厚非,但目光不能只盯着分数名次,还要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态度。除去智力和能力这些先天因素,很大程度上,习惯和态度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成绩自然会上去,退一万步讲,即使是成绩不理想,对于孩子而言,他已经尽力了,又何必苛求结果呢?因此,与其强调分数名次,不如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合理定位,不要期望过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要求孩子考高分,考重点高中等。这种不切实际的高标准不但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而且很容易使孩子自信心一再受挫,甚至会因看不到希望而选择放弃。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合理定位,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激励孩子向着目标奋斗,通过努力实现目标。孩子在实现目标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起信心,这将成为孩子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强大动力。
【家长学校教案5份(家长必读)】推荐阅读:
家长必读教案07-26
家长必读心得11-07
育儿家长必读11-13
3年级家长学校教案10-29
家长学校四年级教案11-17
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案07-18
幼儿园家长学校教案12-25
高三家长必读:怎样走进孩子的心灵01-26
一年级家长学校教材教案(7、8课)10-07
高考家长必读:不同状态考生的应对方法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