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讯网企业文化

2024-10-24

中国货讯网企业文化(共5篇)

1.中国货讯网企业文化 篇一

何鲁丽在开幕式上致辞, 她说, 此次峰会的召开, 适逢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 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回顾与总结新中国企业精神的诞生和成长, 梳理和评价企业文化的发展脉络, 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是为了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创新, 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即将迈上亲手描绘“十二五”美好蓝图的新征程, 这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事业是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相信此次大会, 能进一步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为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推动中国企业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对“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精神”“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培育十大摇篮组织”“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培育十大杰出人物”进行了表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胡平、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杜渊泉、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部长李守镇、《求是》杂志社副总编黄中平分别致辞。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王大明就会议的主题作了深入阐述。他说,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 我们国家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解决“民富”问题是当前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第一次在五年规划里明确地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 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提出“十二五”是“消费—投资—出口”拉动, 第一次把消费拉动放在了第一位, 这实质上是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实现真正的国强民富。解决“民富”问题是当下企业发展的大的政策环境,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思考如何将“民富”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会后, 与会代表就如何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纲要, 在企业文化工作中如何体现科学发展和“民富”理念展开了热烈讨论。

500余名来自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石油集团、开滦集团、首钢集团、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中航工业集团领导参加了“艰难辉煌—新中国创业发展期企业精神培育与实践”的专题研讨;国家电网公司、中信集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恒源祥集团领导参加了“基因再造—传统企业精神的发扬光大”的专题研讨;海尔集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领导参加了“走向世界—新中国改革开放期企业精神形成与发展”的专题论坛;ABB中国公司高级副总裁、美国康明斯集团全球副总裁和商务部专家参加了“他山之石—国外企业精神内涵与实践”的专题论坛。著名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国平作了题为“中国企业家的人文修养”的学术报告。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在闭幕式上作重要讲话;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作了大会总结。会议同时发布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2010年度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研究报告》, 并作了要点说明;组织全体代表参观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2.中国货讯网企业文化 篇二

一、会计文化的溯源

1.文化的概念

对于文化的概念, 专家学者见仁见智, 各有见地。不同的学科从不同角度出发, 不同的学者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 艺术、教育、科学等。”

2.会计文化的含义

狭义的会计文化, 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会计职业领域内业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为所有 (或大多数) 成员所接受或共同享有的会计意识形态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实施。广义的会计文化, 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创造出来的有关会计方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会计文化的基本组成要素为会计物质文化、会计行为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会计文化这四个基础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多角度的会计文化体系, 为会计组织的和谐、健康发展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

3.企业会计文化的含义

企业会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会计文化通过弥补会计“法制”式刚性管理的不足, 以价值观、信念、社会责任感等所构成的柔性管理来激励、引导企业会计行为, 构建和谐的企业会计环境, 从而实现企业会计目标, 规范企业管理行为。企业会计文化对丰富企业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二、中国文化对会计文化的影响

各国文化是多样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也是不同的, 对会计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特别是一些文明古国。中国会计文化要走向世界, 就要借鉴和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化并不断深化和创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会计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会计文化的主要原因有几下几点。

1.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伦理文化

在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 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伦理文化主要侧重于德治而轻于法治。伦理道德问题贯穿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也对会计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计人员的行为始终受到伦理道德的影响和制约, 以无私奉献、廉洁奉公为核心思想。主要以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行为, 依靠会计人员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

2.中国文化的环境是政治文化

儒家提倡“克己复礼”, 便是以政治理想制约个人欲念;墨家忧世风日下, 要遵道利民, 最终尚同于天下;法家主张为“圣人执要”出谋划策, 更是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这些, 对中国传统会计文化有着直接、深远的影响。

3.中国文化的中心是人事文化

现代管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 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必须管理, 管理必须核算。然而核算离不开会计, 最终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但是人事文化作用表现比较突出, 主要为会计行为本身常常为了处理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而不得不牺牲会计的原则性和伦理道德性。

中国会计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对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继承和发展, 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和观念与市场融为一体, 相得益彰, 相互发展, 摒弃民族虚无主义, 重新阐释儒家思想观念, 将之有机地融入我国的会计文化建设中去, 会极大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

三、中国文化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 经济体制的改革, 民主法制的进一步完善, 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 我国的文化建设必然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 在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伴随文化建设的发展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适应企业环境发展

企业会计文化需要在良好的会计环境中形成和发展, 企业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会计文化的变迁。现在我国大力建设和发展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 企业会计文化也应随着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会计文化, 从而推进并完善我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

2.促进企业会计改革与发展

中国会计文化是对中西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极的传承和延续, 体现着中西现代管理文化的精髓思想。因此要强化会计文化对会计的积极影响, 促进企业会计改革与发展, 以适应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需要。对于目前企业会计行业出现的错弊和人为的差错, 应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 改革企业会计法制法规管理体制, 加强中西方会计文化的融合, 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从而积极促进我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

3.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是会计文化在会计实践过程培养会计人员的基础和中心。当前, 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袭, 企业会计领域中一些人立场不够坚定、贪图享乐, 守不住道德防线, 通过做假账、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恪守中国文化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促进作用更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会计文化建设对促进会计改革与发展, 加强会计人员思想道德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因此, 会计文化建设既要吸取我国传统会计文化的精华, 又要善于借鉴国外会计文化的先进之处, 对于我国会计文化的创新, 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中国文化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原则

会计文化建设所应遵循的原则, 是人们通过对会计文化及其规律性的了解, 对会计文化提出的基本要求, 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是中国文化在促进会计文化改革与发展过程当中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成果, 中国文化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原则主要为以下几点。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指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 坚持系统思想和整体观点, 不断评估各要素对企业整体会计文化质量的影响, 实现企业会计文化的整体优化。整体性原则是构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会计文化, 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发展、完善的原则。因此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综合性的会计文化建设计划, 把握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 并从整体上来考虑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组织、协调、措施等方面之间的关系, 要始终保持其整体性。

2.共性原则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共性原则是指在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 会计组织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其自身的文化建设具有共同的组织文化的性质。在不同时代, 不同企业的会计文化中都包含有一些超越自身特点, 因而具有共性的价值观念, 这是会计文化本身科学性的反映。这些共性的认识虽然还有缺陷和不足, 但却是形成真理的基础理念, 是各种不同会计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互相促进的条件。因此在中国文化促进会计文化建设的进程中, 尽管内容和形式随着改革与发展的进程而不断变化, 但在实践和观念的总结中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基本点却一直保存下来。这也就是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过程中共性原则的表现。

3.持续性原则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程, 尽管一定时期内企业会计文化仍处于初始稳定发展的状态, 但它并不是停滞不前的。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除了强调对中国文化的历史继承性,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 因时因地制宜, 不断研究和解决会计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创新从来就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 而是时时创新不断发展的。

3.中国哲学智慧与现代企业文化 篇三

一、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

1.道德修养与外在事功相统一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圣, 就是一套道德修养功夫;外王, 就是要让人的道德修养发挥作用。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政治理想, 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追求。它把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 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道德与政治的统一。

2.贵和尚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和谐思想主要体现了一种中正、中和、均衡、和合、协调的特征。这是一种承认有矛盾有差别的和谐, 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 是多样性的统一。

3.阴阳互补、动静互根的辩证思维。中国传统哲学具有丰富的辩证思维特征, 具体说有五大思维模式。一是整体思维, 就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观点来看待一切事物。二是阴阳思维, 即一切事物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基础。三是象数思维, 就是借助具体的象数认识外界事物, 通过类比、模拟、联想等方式, 阐述事物的深刻道理。四是中庸思维, 就是主张做事不偏不倚, 不走极端;处理问题要执两用中, 考虑周全。五是实用理性思维, 主张为人处事讲实用。

二、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企业文化的结合

悠久灿烂的中国传统哲学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民族心理、意识形态和审美情趣。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同样也是企业的灵魂, 凡是长盛不衰的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企业文化已成为未来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把握以下辩证关系用以对企业文化进行塑造。

1.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我国现代企业文化, 首先要体现中华民族特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兵家和道家思想在许多方面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所倡导的经营理念、战略思想和管理原则是相符的。儒家尊仁德, 法家严赏罚, 兵家重谋略, 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 都可以给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如儒家的“仁义”、“慈爱”、“忠信”、“诚敬”等思想, 可以指导企业家和从业人员更好地做人做事, 爱岗敬业, 凝聚企业的向心力, 同时倡导企业的发展应立足于人性之上。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 主张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授权的和宽松的管理方式。反之, 如果管理者总是事必躬亲, 最终必然会使自己眼光日渐短浅, 既无法定下心来观察和分析事物, 更无法使自己以超然的决策者身份, 放手让下属去发挥。法家主张“法治”, 反对“人治”, 特别强调管理制度的建设。法家的精神就是要把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建立在一套廉明公正的组织规范和平等客观的标准之上。《孙子兵法》所论述的军事领导者所需要的素质即“智、信、仁、勇、严”以及“因事而变和令文齐武”的战术, 可以指引企业培养一批心思细密、管理有方且具有领导艺术的领导者。

2.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融合。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企业文化成为培育我国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西方现代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人本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民主精神、自由、平等、人权、法治、市场经济等等, 这些都是全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 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和保障。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方面, 存在一些差别。比如, 西方的企业强调“理性”管理, 注重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契约、个人奋斗、竞争等的作用。而东方的企业则更强调“人性”的管理, 注重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对此, 中国企业应本着“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 以宽广、包容的心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所以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融合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积极有效地接受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让自己的思想文化观念体系更适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 要继承、发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化。只有将西方科学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才能培育具有中国风格的现代企业精神。

3.共性与个性的和谐。企业文化的共性内容应包括企业的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企业文化建设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能较好地反映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应当体现共同理想、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责任感以及服务奉献精神、科学精神等, 要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这是全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 这是企业文化的共性。但由于企业所属行业、地域环境、历史、体制、员工素质、社会职能、规模大小以及商业模式的不同, 导致企业文化不尽相同, 即企业文化的个性。企业文化的共性和个性是相辅相成的, 企业文化塑造要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要体现个性特征。企业对自身文化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与判断,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企业能否长足发展的根本。认清共性, 对于企业来说, 就是找准了立身发展的根本, 而认清个性, 就是找准了差异化发展的竞争之路。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共性有余, 个性不足, 缺乏鲜明的个性。许多企业文化存在口号式、公式化、雷同化、概念化现象, 缺乏鲜明的个性, 不能以通俗形象的语言表达, 过于抽象, 使人不知如何操作, 如“求实、奋斗、团结、创新、拼搏”等文化标语, 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 类似于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实质上是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 缺乏针对性和企业个性, 不能反映不同行业的独特传统、独特风格和独特追求, 给人留下千篇一律的印象,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无法构成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要遵循个性化原则, 要有特色鲜明的个性特征。企业精神的生命力体现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于拥有自己的个性, 没有个性的企业精神是很难凝聚职工并焕发职工斗志的。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要富有个性、特色和独具匠新的文化底蕴, 在表达上要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突出个性, 不求其全, 但求其特的文化魅力。

4.浅谈中国企业文化的创建 篇四

一、要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 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今天的中国企业应积极从祖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以丰富和完善现代企业文化的内涵。在传统文化中, 有许多先进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诸如儒家文化中的处世做人;道家文化中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兵家文化中的机智变化;佛家文化中的面对困难的态度等, 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文化精髓。近年来,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强, 许多外国企业开始积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吸收中国文化的先进理念。同时, 我国一些著名高校也为中国的企业老板开设了“国学课堂”, 许多企业领导积极学习祖国的国学经典, 从中领悟企业经营之“道”, 这对企业文化构建意义重大。从另一方面看,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一些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妄自菲薄等落后的思想观念, 这些落后观念抑制了中国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应予以剔除。因此,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形成现代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内涵。

二、要大胆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 先进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的文化。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经营哲学“进步是我们最主要的产品”, IBM公司的“尊重个人, 服务顾客, 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 麦当劳“品质、清洁、服务、价值”的企业精神等, 反映了美国企业倡导个性化、追求创新的文化内涵。日本的企业文化既具有东方文化的色彩, 又具有西方国家不断追求创新的先进理念, 是东西方文化优秀成分的结合, 如松下电器的经营理念“工业报国, 光明正大, 团结一致, 奋斗向上, 礼节谦让, 适应形势, 感谢报恩”, 日本丰田公司经营理念“优良的产品, 优良的思想, 世界的丰田”等。而在中国的企业文化中, 创新意识、竞争观念、风险意识、自信心等方面的内涵略有不足, 制约了企业发展速度和成长质量。因此, 我国企业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 还要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 学习国外企业文化中的创新和竞争的理念, 以弥补我国企业文化理念中的不足, 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加完善。

三、要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

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强调关心员工, 关心顾客, 关心公众, 这是企业管理的重大转变。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是企业文化的忠实载体。企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的工作很多, 企业领导在关注经营规模、产值、利润、新产品、市场等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员工的成长, 尤其要关注普通员工的成长发展。要创造满意的产品, 首先要创造满意的员工, 企业文化在实施和推行的过程中, 普通员工的作用巨大, 没用员工的认可与认同, 再好的企业文化构思与设计也形同虚设, 没有实际意义。良好的企业文化能鼓励企业每一位员工不断进步, 齐心协力, 众志成城。海尔的“人人是人才, 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 使海尔在普通员工中涌现出了一批千里马, 这也是海尔文化的独到之处。

四、中国企业文化的创建关键在于企业家

国内外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 企业文化的建设关键取决于企业家的战略思维, 只有杰出的企业家才能塑造出卓越的企业文化, 企业家在企业文化的创建中起着核心作用。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构思者、设计者、实施者, 同时企业文化又促使企业家的成长。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的文化, 而目前有些企业, 领导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设计构思企业文化的目标上, 但在执行过程中自己却不能身体力行, 习惯用“大尺子”量人, 难以服众, 结果丧失了领导的人格魅力, 后果可想而知。有些企业的经营失败并不是产品不好, 市场不好, 问题处在企业领导身上。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企业领导一定要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 公正严明, 以提升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 创建科学的企业文化。

五、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要系统而具体

5.中国货讯网企业文化 篇五

同仁堂创立于1669年,至今已有346年的历史,现已形成了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构建了六个二级集团、三个院和两个储备单位的企业架构,是一家拥有三个上市公司,含药品、医院制剂、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等1500余种产品,28个生产基地,83条现代化生产线的现代化中医药集团。同仁堂党委副书记陆建国在题为“历史蕴育文化文化成就企业”的发言中说,同仁堂是一个既富有传统气息,又富有时代特色的老字号中医药企业。同仁堂的传承、创新、发展,不仅是一部企业经营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企业文化的建设史。多年来,我们始终恪守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秉承“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为社会提供优质放心的药品和服务;在“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原则的指导下,传承和发展着同仁堂的文化;遵循同仁堂“既是经济实体,也是文化载体”的定位,以双轮驱动经济和文化互动共赢,实现同仁堂的长远发展。

孟凡驰教授在讲话时,阐释了理论界对于同仁堂文化形成的四点共识,一是同仁堂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仁堂通过有形生产来制造物质财富,并进一步创造精神财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力量。二是同仁堂品牌文化能够保持长久,企业能够保持基业长青,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取决于文化的生命力,文化促进了同仁堂产品的发展、质量的保证。三是同仁堂文化与业务工作相互融合。同仁堂文化深深的植根于员工业务当中,在生产业务中产生的文化,又支撑和促进业务的发展。四是同仁堂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胡平理事长在讲话时指出,同仁堂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织,是一个标志性的文化。346年,历史悠久,事业发展的很大,企业创造的成果在国内外的影响很深很远。同仁堂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中国要走向世界,同仁堂的使命非常重,责任非常大。他希望同仁堂要继续发挥优势,进一步创新。他还希望同仁堂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因为企业要发展人才是重要因素,要防止人才流失,并且制定相应的制度,推动同仁堂更好更快的发展。

上一篇:优秀运动员获奖感言下一篇:事业单位询价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