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对我县扶贫工作的建议(共9篇)
1.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对我县扶贫工作的建议 篇一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我县贯彻意见
一、会议的概况和主要精神
3月10日,市上召开了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落实中、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08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意见》,表彰了全市发展农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大
会由市长徐新荣主持,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建华同志在大会上全面安排部署了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市委书记梁凤民就实施一村一品、延长产业链、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面做了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着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大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农村社会大局稳定。粮食总产稳定在20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左右。
会议提出,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各项工作,确保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特别是要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五个三”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五个三”,即:“三个明显高于”、“三个调整”、“三个继续加大”、“三个提高”和“三个大幅度”。“三个明显高于”是指:200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三个调整”是指:调整耕地占用税使用方向,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 调整城市维护建设税使用范围,各地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调整涉农项目配套政策,国家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新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强的基本建设项目,根据不同情况,逐步减少或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三个继续加大”是指: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 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集中建设粮食核心产区,开发一批粮食后备产区继续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三个提高”是指: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中小学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经费补助标准,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国家扶贫标准。“三个大幅度”是指: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补助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地方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的支持投入)。
会议指出,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完善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要求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追求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要在发展家庭适度养殖和规模养殖相结合上下功夫;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实现0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万人。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四是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重点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五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卫生、公共文化、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和人居环境工作。提出08年全年培训贫困人口劳动力8000人,组织两次大型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六是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改革。要求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七是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要求县乡两级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突出工作重点,并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机构的协调作用,充分加强党委“三农”
工作综合机构。
与会领导市委书记梁凤民在肯定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成绩的同时强调了四句话:第一句话,发展生产、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他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同时又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和重点在农村。要求市县包括乡镇三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务必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第二句话,实施一村一品是发展生产,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梁书记认为现在我们之所以提一村一品,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把县乡两级领导干部的精力转移到引导农民发展生产上。把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梁书记特别指出一村一品也有可能不止一品,可能是二品,但最终在那个行政村几个产品肯定有个主导的。他说一村一品首要追求的是规模化;第二追求的是区域化和板块化;第三追求的品牌化;最终要追求的是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改革的第三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延伸产业链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梁书记还强调了畜牧业和种植业是互为促进、互为补充的,没有畜牧业的支撑,种植业要实现绿色、无公害、有机质等,都是空的。没有发达的畜牧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农业,更不能算一个发达的农业。第三句话,引导服务农民、发展生产的责任主体是县乡村。要求政府调配所有行政资源,把心思用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各级干部要真心实意的服务农民,引导农民发展生产。第四句话,郭孝义精神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要求农村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支部要发挥好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要求乡镇的领导干部切实转变作风,从政府门前做起,从所包村做起,做好建设新农村工作。
二、目前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认真落实中省市各级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县财政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制定出台了鼓励扶持设施蔬菜、沼气池、通村路、巷道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以蔬菜、畜牧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发展迅猛,07年全年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新增蔬菜大拱棚4000棚,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次,日光温室大棚发展到7200余棚。16种蔬菜通过西安农产品市场准入认证,华州、瓜坡脱水蔬菜厂建成投产,以蔬菜为重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4个。畜禽良种工程顺利推进,全县畜禽存栏量突破90万头(只),其中大家畜存栏14.9万头。“一村一品”工程全面铺开,涌现出了一批专而精、特而优的专业村,其中16个村被确定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2个村被确定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重点村、示范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农村道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完成投资1.6亿余元,其中县财政投资3000余万元,共新建通村公路312公里,硬化巷道路216公里,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了“乡乡、村村、巷巷”通水泥路目标。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构建和谐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县农业农村发展总体形势很好,但仍面临许多新问题和矛盾,突出表现为: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菜畜果三大特色产业还不大、不特、不强,“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还不够完善。二是农民收入虽然加速增长,但由于基数底,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还差620元,与全市差398元。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上学难,看病贵、文化生活贫乏等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四是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表明,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全县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全面发展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我县的贯彻意见
1、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学习贯彻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08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时间:拟定于下周三(4月2日)召开,会期半天。参会人员: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县级所有部门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34个重点村支部书记。会议由杨县长主持、请薛书记做重要讲话、王县长宣读《关于充实调整华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的意见》、张书记作主题报告。
2、充实调整华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华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县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单位有:组织部、宣传部、农工部、纪检委、经发局、财政局、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农发办、农机局、粮食局、科技局、民政局、教育局、计生局、国土局、乡企局、交通局、人劳局、团县委、妇联、公安局、审计局、移民局、信用联社、人行、农行、供销联社、信访局、电力局、广电局、移动公司。
3、建议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2008年度农业和农村工作实施意见》。3月18日,在张书记和王县长的主持下,召开了我县2008年度农业和农村工作预备会,农牧、林业、水务等14个涉农部门的主要领导参会并对各部门08年度工作进行了座谈。会后,根据各部门汇报情况,我们迅速拿出了我县《2008年度农业和农村工作实施意见》初稿。征求各部门意见后,形成《意见》(讨论稿)。
4、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06年我县确定了2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07年14个,今年县上确定20个试点村。同时08年省市确定对各县新农村建设3%的行政村进行考核。按照省市安排,我县从近几年的54个试点村中筛选出9个市级重点村作为考核村(杏林镇李庄村、华州镇王什字村、赤水镇辛村、瓜坡镇南沙村、毕家乡拾村、辛庄乡李家村、柳枝镇丰良村、大明镇三义村)。市财政每村每年投入10万元,并要求县财政配套10万元,资金由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管,财政拨付。
5、《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国家切实关心农民增收,整合农村人力、财力,充分利用资源,延伸产业链,专为农民群众发展生产而保驾护航的法律文件,是农村改革的第三步,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在政策上支持,资金上倾斜,正确引导,大力扶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办成能为农民群众增收的利益共同体。
6、按照省、市委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调整充实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农工部,充分体现渭市发[2008]2文件“充实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综合机构力量”的要求,便于发挥其组织协调和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职能。
2.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对我县扶贫工作的建议 篇二
一、抓服务, 进一步推进档案工作进入主战场、服务老百姓
一是主动加强涉及民生档案工作, 为“两个体系”建设打好基础。各地档案部门纷纷与相关部门配合, 加大了对社保、社区、民政、教育、医疗等领域档案的监管和指导力度。哈尔滨市已完成出生证明、妇幼保健等8种新领域民生档案的建档工作。黑河市档案局对涉及民生的信访、工商、住房公积金、房产等14个系统档案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齐齐哈尔市县两级档案局认真开展职工丢失档案补建认定工作, 有力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 促进了社会稳定, 如今年齐齐哈尔市档案局为627人补建了职工档案;泰来县档案局3年来配合县社会与劳动保障局为348人补建了职工档案。各级档案馆还针对群众需求, 有的将部分涉及民生的档案接收征集进馆, 有的将馆藏档案中涉及民生的部分提前数字化、在网站公开文件目录, 方便了群众利用。
二是积极做好经济科技领域档案工作。各级档案部门通过抓点调研、培养树立典型、上门指导、免费培训、利用协会和协作组互相促进等方式, 使企业充分认识建立档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逐步引导民营企业走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之路。齐齐哈尔市档案局形成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情况调研报告》。鸡西市档案局与市工商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通知》, 并在市政协组织的民营企业工作会议上强调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各级档案部门纷纷加大对国有企业档案工作指导力度, 引导和促进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伊春市、佳木斯市等档案局开展了国有企业档案登记。伊春市档案局召开了由企业、事业单位办公室主任和档案工作者参加的档案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 促进了企事业单位档案规范管理。各级档案部门还加强了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旅游和自然保护区、破产企业产权变动档案处置等方面的档案工作。
三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各级档案部门以乡 (镇) 村规范化建档、林权制度改革、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村合作医疗、劳动力转移、养老保险、村务公开、土地承包等档案为重点, 积极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齐齐哈尔市档案局开展了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调研工作。佳木斯市档案局与市林业局共同印发了《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检查验收通知》, 将于近期开展专项检查验收工作。伊春市档案局由领导带队深入嘉荫县、铁力市检查指导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工作。同江市档案局召开了全市农村档案工作会议, 市委、市政府两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档案工作的通知》, 并确定专人协调乡镇档案工作, 目前全市10个乡镇已基本建立起多门类档案, 农村档案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北安市档案局在66个行政村全面开展了档案标准化建设。肇源县档案局作为县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 在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之初就介入了建档工作, 有效地保障了林权制度改革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铁力市档案局把乡 (镇) 村的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工作目标考核范围, 村级建档率达98%以上。漠河县档案局联合各涉农部门, 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出发, 重新修订了新农村建设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是着力提升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各级档案部门加强了查档接待、现行文件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站、编研等服务窗口建设, 完善服务设施, 改善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水平。牡丹江市档案局借助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介, 发布展览馆免费开放的消息, 确定每周四为“市民开放日”。佳木斯市档案局加强网站栏目建设, 明确专人负责, 及时更新信息, 方便群众及时了解与百姓利益相关的现行文件和法律法规。大庆市县区两级档案信息网站不断完善, 内容及时更新, 市档案信息网站点击人数已达4.1万人次。大庆市档案局还组织编写了市、县 (区) 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企业档案馆、城建档案馆馆藏简介, 并在市局网页公示。
二、谋发展, 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
1. 从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入手,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各级档案部门结合自身实际, 制定并完善了本地区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 层层分解, 目标到位, 责任到人;广泛组织开展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 坚持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与法制宣传相结合、与业务指导相结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基本实现档案行政执法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大庆市档案局召开了档案依法行政推进会, 下发了2010年大庆市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 部署2010年全市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研究推进县区档案事业费纳入预算、数字档案馆建设、馆舍建设及档案安全三项重点工作, 为全年档案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2. 从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入手, 夯实档案事业基础。
各级档案部门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 明确各机关单位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 从源头上保障了进馆档案的齐全完整。同时, 在做好接收范围内档案接收工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拓宽接收征集渠道和领域, 丰富档案馆藏。牡丹江市档案局在市体育界开展了名人档案征集工作, 并与清福小学签订了共建协议, 将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工作全面铺开。大庆市档案局在调研市属机关部门二、三级机构档案资料范围的基础上, 接收、征集驻外办事处、大项目、医保、机场建设文书、让杜路工程、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相关合同和《大庆魂》、《中国大庆》、《那创业年代故事》等影像资料3 297卷、266件, 光盘21张。双鸭山市档案局积极拓宽进馆范围, 新增全宗20个, 现全宗总数达到139个, 创历史新高。黑河市档案局把今年定为“档案资源建设年”, 制定了《档案资源建设规划和接收征集方案》。
3. 从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入手, 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各级档案部门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 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部分地区采取外雇、设置公益性岗位、公开招考等形式, 聘用了一批具有一定计算机技能的大中专毕业生, 集中开展了馆藏档案目录录入和全文扫描工作。为了实现市、县 (区) 档案数字化共享, 大庆市档案局加大推进力度, 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快县区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通知》, 对各县 (区)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并加以规范。目前, 各县 (区) 均已做好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五年规划, 大部分县 (区) 专项资金也已得到落实。黑河市档案局研发了《档案数据在线接收和离线备份系统》, 电子文件接收、保管应用效果良好。
4. 从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入手, 扩大档案社会认知度。
各级档案部门通过举办培训班, 向报刊、网络、内部简报投稿, 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 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档案教育宣传工作, 扩大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提升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富锦市档案局举办了主题为“档案服务民生”的“档案馆日”活动, 发送《档案馆服务指南》、《档案馆服务承诺》等宣传材料, 播放宣传片, 现场接受档案捐赠, 进一步扩大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绥滨县档案局专门借用1名工作人员负责档案宣传。
三、讲学习, 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内在素质
3.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意见 篇三
(2012年2月10日)
县人民政府党组
县委常委会:
2012年2月8日,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在西宁胜利召开,在一天的会议中,列席了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聆听了王建军副书记、邓本太副省长的的重要讲话。水利厅曹宏厅长作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推进我省水利跨越发展的报告,报告围绕贯彻落实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紧扣水利发展实际,从重点工程建设、农牧区水利建设、防汛抗旱、水利管理等8个方面回顾了2011年的工作,总结了水利发展思路、水利投入、水利前期、水资源管理四个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深刻分析了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2012年的水利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任务十分艰巨,责任非常重大。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实现门源水利快速发展,2012年我县水利工作需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 1 —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牧区工作会议精神,与我县水利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切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会议精神。一是及时向县委、政府汇报会议的主要精神,特别是曹宏厅长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当前的重点工作,围绕抓好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团结稳定发展的民生水利工作,争取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获取对水利工作的大力支持。二是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学习会议报告,展开讨论研究,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我县水利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全面掌握会议的各项部署和安排,明确2012 年工作重点、目标任务,进一步增强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制定目标和措施,联系我县实际,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务求实效,不断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加快水利发展的新举措,推进我县水利又好又快发展。
二、着力抓好几项工作
2012年全省水利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已经明确,我县2012年水利工作要紧紧围绕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做到一件一件的安排部署,一步一个脚印的抓好落实,确保我县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抓好水利前期工作。按照《青海省“十二五”期间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方案》明确的目标要求,加大前期工作 — 2 —
投入,保证前期工作进度,提高设计深度和质量,增加项目储备。完成我县21个村农牧区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方案,开展纳子峡水库引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完成讨拉河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我县农灌老化失修工程规划和设施农牧业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完成老虎沟、乱海子水库工程可研报告,使我县水利前期工作明显得到提高。
(二)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一是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抓好白水河、老虎沟、大通河河道治理项目,这是我县水利投资最大的三个工程,总投资1.44亿元。二是加大农牧区安全饮水工程项目争取力度,截止2011年底,我县32个行政村,3.387万人农村饮水安全未解决,尚有22个行政村3.5万人饮水工程需要维修改造。2012年完成5-7项农牧区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万人饮水困难。加快推进农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11年小农水专项节水灌溉工程,2012年争取一项小农水专项节水灌溉工程。
(三)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争取阴田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继续完成2011年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争取5000亩口粮田建设任务。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抓好兰青铁路弃渣场管理,实现平整、绿化、路通、美观的目标。
— 3 —
(四)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进一步落实抗旱防汛责任制,按照“防大讯、抗大旱、抢大险”的要求,切实抓好抗旱春播和汛前准备工作。完成那龙河山洪灾害工程实施方案的报批。启动实施门源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资金,抓好防汛抗旱应急工程建设和水毁工程修复,继续增加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
(五)坚持依法治水,完善水利配套法规。依法治水,增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水利社会管理水平,建立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体系,进一步提升水行政执法和水利社会管理能力与水平。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把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关,水资源费足额征收。加强河道建设项目审批、河道采砂许可、河道排污口设置管理。抓好县城供水水源地保护,落实水源地保护项目,完成青石嘴镇、东川镇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编制,实施老虎沟水源地保护工程。完善《门源县水利工程管理条例》、《门源县河道管理办法》。
(六)健全工程建设运行体制和规范管理。组建门源县水利工程专业项目法人,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全面落实“四项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督,成立海北州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门源分站,实行水利工程全程监管,确保“工 — 4 —
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健全完善水管单位内部机制,加强管理队伍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探索水利工程分级管理,成立3-5个水利工程重点村农牧民用水协会,完成东川镇水管所维修改建工程。全面完成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任务。
(七)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按照《青海省水利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要求,培育我县水利建设和管理人才,面对水利建设的大好时机,人才是关键,做好我县水利工作,必须创新思路,必须开拓进取,实现工作主动、项目增多、投资增大、效益提高、管理规范。
4.全省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最终版) 篇四
座谈会精神传达提纲
学院党委副书记
潘盛荣(2010年11月23日)
同志们,老师们:
为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中央16号文件和省委10号文件下发以来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交流经验、分析优势、明确任务,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经贵州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2010年10月13日在贵阳召开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建国,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陈昌旭、副书记马雷,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光文、方仕平等领导出席;全省各高校的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宣传部长、学工部(处)长、团委书记参加。
我院参加会议的有学院党委王家祥书记、潘盛荣副书记,学生处屈维彪处长,组织人事处吴如金处长和院团委杜智勇副书记。
座谈会由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光文同志主持。
座谈会的主要内容有四项:一是由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方仕平同志宣读《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公布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结论的通知》;二是向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和良好等次的16所高职高专授牌。我院获得优秀等次,排13所优秀等次的第四位;三是由贵州大学等7所高校作交流发言;四是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同志讲话。
谌贻琴同志主要讲了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推进高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同时,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中央16号文件和省委10号文件下发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一是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齐抓共管的格
局初步形成;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日益突出;三是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断壮大提高;四是创新工作方法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五是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感召力不断增强;六是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全省高校持续多年保持稳定。谌部长同时指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带来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新任务和更高的新要求。
二、明确任务,提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中央16号文件、省委10号文件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高队伍素质,着力建立健
全长效机制,着力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推动贵州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第二、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创新,更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教育作用。
第三、积极创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载体,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亲和力感召力。
第四、全方位关心帮助大学生学习成长,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第五、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素质。
第六、着力强化高校稳定安全管理工作,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进一步开创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最近指出,教育是贵州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工程,人才是贵州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要素。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全省发展大局,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高校一定要把省委、省政府政策措施转化成实际行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第一,采取切实措施,完善长效机制。第二,加强统筹协调,确保整体推进。第三、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
5.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对我县扶贫工作的建议 篇五
2011-04-13 09:39 省委教育工委宣教处
(已读:4)
按:2010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是在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向中等发达省份、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省委、省政府颁布了我省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及5个配套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政策,集中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 奋力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为了广泛学习宣传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专门编写了《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宣讲提纲》,并组织委厅领导到各市区集中开展了宣讲活动。
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专题辅导、集中宣讲、政策解读、媒体宣传、重点研讨等多种形式,进一步组织好《宣讲提纲》的传达学习,让全体干部师生员工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广大教育工作者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行动起来,扎实工作,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更加自觉地投身到教育强省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宣讲提纲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问题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面向未来,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深刻地指出:“世界都在谈‘中国崛起’,我认为中国崛起的标志是人才、是教育”。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求我们必须振奋精神、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全面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排部署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会上,赵乐际书记、赵正永省长,教育部林惠菁部长助理分别做了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颁布了我省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及5个配套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政策。这在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次会议规格高、规模大、力度大、措施实,对我省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描绘了未来十年陕西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之中。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全面落实会议精神和《实施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是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和头等大事。
一、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领导同志讲话的主要精神
省委书记赵乐际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兴则陕西兴、教育强则陕西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行动起来,扎实做好工作,切实解决问题。他强调,要确保我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必须抓好4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要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决策机制,落实制度规范,切实做到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突出教育发展,在调整经济布局时优先考虑教育;在资金投入上优先安排教育,保证财政支持向教育倾斜;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促进更多社会服务向教育延伸、发展要素向教育集聚;二要贯彻素质教育主题,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要,不断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三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投向教育,突出教育的普惠性,不让一个学生因困难而辍学;继续实施蛋奶工程,使孩子们从小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健康成长。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师资、设备、校舍等建设,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四要注重提高教育质量,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把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协调好教育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努力走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子,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赵乐际书记强调,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于改革开放。要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制度障碍:一要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更多地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自主自立、自我成才;三要健全办学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办学兴教,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方位对外开放。
赵乐际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加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一要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努力解决当前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强化责任意识,主动关心教育,深入研究教育,探索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能力;二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教育战线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完善配套政策,制定落实措施,加强协调合作,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三是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维护合法权益,关心身心健康,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升人格魅力和学识水平,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要以一流的业绩赢得教师、学生、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赵正永省长在讲话中强调,教育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强省必先强教。进一步明确和全面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确保陕西教育大省地位不动摇、推进教育强省战略不动摇、实现教育富民目标不动摇。赵正永省长指出,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利当前、谋长远、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省委、省政府决定,“十二五”期间财政将尽可能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以优先投入保障教育的优先发展。2011年,省财政计划新增教育经费24.8亿元,比2010年投入增加48.2%;新增基础教育经费5.8亿元,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实现城乡一体、标准统一,逐年提高,到“十二五”末达到初中1000元、小学800元。每年安排学前教育经费2亿元,支持城乡幼儿园建设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等。在省财政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省上将根据国家的要求,明确各市、县的投入任务,各地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投入按时足额到位。
赵正永省长指出,教育要发展,动力在改革。当前要着力解决好7个突出问题:一要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二要加快建立改进考试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三要加强社会教育机构的整合与管理,使职业教育和各类培训教育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有利于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教育教学和社会环境;四要加强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和指导,加大对“985”、“211”学校和省属教学研究类大学的支持力度,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五要重视和加强特殊群体的教育,特别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孤残孩子的上学问题,让他们在社会关爱中健康成长,享受党和政府的关爱,享受社会进步的阳光;六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七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赵正永强调,强教必强师,要采取切实措施,重视和加强校长、教师、高校辅导员、教育行政工作者队伍建设,为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林惠菁代表教育部对我省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办学条件改善,改革深入推进,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和可喜成绩。教育部希望陕西在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开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王侠副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抓好传达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意见;要坚持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分类指导,因时因地制宜,鼓励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朱静芝副省长在会上指出,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一要抓普及,二要抓均衡,三要抓提升,四要抓改革,五要抓投入,六要抓领导,七要抓监管,全力以赴发展好教育事业。
几位领导同志的讲话,对我省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殷切期望,集中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 奋力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二、《实施意见》的制定背景
《实施意见》是今后10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总蓝图。其编制工作是在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赵乐际书记、赵正永省长亲自抓大问题、定大思路、做大决策。整个编制工作历时1年多,先后召开会议30多次,形成调研报告40多万字,征求意见建议3000多条,经过了15次大的修改,是我省动员人力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研究问题最深、社会参与度最高的一次教育研究和决策。《实施意见》的制定,把新时期陕西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上升为全省的发展战略决策。我理解,省委、省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主要基于“四个迫切需要”: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西部强省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全球性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特别是一些战略高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知识和创新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谁占领了教育、科技的制高点,谁就占领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世界银行的调查研究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年限每增加1年,创造的GDP可增加9%。我国学者对制造企业的分析表明,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劳动生产率会提高17%。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谋划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将其作为抢占国际竞争有利位置的重要举措。美国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德国把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作为长期战略,日本把高层次人才培养延伸到义务教育阶段,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国民文化素质,增强了科技优势,保持了经济领先。从国内看,许多发达省份积极吸纳优质教育资源,研究制定政策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赢得了竞争优势,实现了率先发展。从我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看,“十一五”期间,我省GDP年均增长14%以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教事业的加快发展,得益于人才和科技创新贡献率不断提高。未来十年是陕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向中等发达省份、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攻坚时期,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安国际大都市、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迫切要求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这为陕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环境和机遇。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多次指出,陕西未来的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我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增长,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后来居上。
二是满足全省人民群众教育期盼的迫切需要。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随着知识、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充分显现,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群众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省统计局“2010年陕西万户居民新年新愿望”调查结果显示,38.6%的受访群众希望增加收入,10.2%希望增加就业,普遍希望得到社会更多公平待遇、活得更加体面更为尊严。特别是在我省人均生产总值接近4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群众提升自身素质、改变人生命运的愿望更加强烈。增收需要能力,就业要靠技能,归根结底依赖各级各类教育。我们只有准确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满足人民新愿望,顺应群众新需求,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才能加快富民强省步伐,打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保持陕西科教优势,建设教育强省的迫切需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以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为主要内容的西部强省奋斗目标,科教强是实现经济强、文化强的坚实基础。我省是全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高等学校107所、在校大学生120多万人,有3所“985工程”高校、8所“211工程”高校,民办院校数量和规模名列全国前茅。中央领导多次指出,陕西最大的优势就是科教优势。但与兄弟省(直辖市、自治区)相比,我们在教育规模、经费、人才、国际化等方面,面临着“前甩后追”的压力。如果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稍有放缓,就会被前面的省份甩得更远、被后面的省份赶上或超过,丧失我们的教育优势。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各省市都在积极谋划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将其作为抢占区域竞争有利位置的重要举措。我省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有长远眼光和战略思考,就必须科学谋划教育的改革发展,加快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薄弱环节,补齐自身短板,努力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是推动陕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办学水平,全省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率先在西部实现“两基”目标,高等教育活力增强、民办高校规模扩大,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培养能力明显提升,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全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教育事业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改革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素质教育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尚未全面落实,经费投入和办学活力依然不足等。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三、《实施意见》的主要特点
《实施意见》共计16章50条,另有5项附录,约21500字。概括为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主题,重点工作任务,改革创新,保障措施以及附录等六大部分。体现了立足省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体现了与法律法规相衔接,与人才、科技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社会各界对《实施意见》给予了充分肯定,普遍认为这是一份紧扣国家纲要、遵循教育规律、汇集各方智慧、反映群众需求、符合我省实际的教育行动指南。文本分别于2010年12月20日在《中国教育报》、2011年1月8日在《陕西日报》全文刊发,相关内容大家已经比较熟悉。《实施意见》的制定过程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为《实施意见》的研究制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工作始终都在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进行。2010年8月6日,省委书记赵乐际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听取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制定《实施意见》及召开我省教育工作会议的专题汇报,明确要求集中精力制定好我省《实施意见》,提出了“吃透省情、找准问题、突出重点、制定措施、适度超前”的原则。省政府成立了我省编制《实施意见》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赵正永省长任组长、省委王侠副书记和省政府朱静芝副省长任副组长,省级12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工作小组由朱静芝副省长任组长。省长赵正永、省委副书记王侠、副省长朱静芝主持召开相关会议14次,对《实施意见》从框架到内容、从目标到措施,进行了细致缜密的研究,作了大量的协调和沟通。赵正永省长对《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文件逐章逐节、逐字逐句地进行了反复修改。省人大、省政协对制定《实施意见》给予了具体指导。省级相关部门多次对《实施意见》提供书面修改意见和建议。省委、省政府还就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高等教育统筹管理和分类指导、规范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等重要问题,出台了5个配套文件。《实施意见》文本和配套文件不仅统筹考虑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量力而行,又体现了尽力而为、适度超前的精神。
第二、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广泛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实施意见》研究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2009年4月,省教育厅就着手开展前期调研、分析测算等工作,成立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宏观教育研究、教育发展保障条件及机制研究、教育规模需求预测等8个研究课题组,分别召开了市、县(区)教育局长座谈会,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座谈会、研讨会30多次,听取意见、征询建议,征求意见。《实施意见》文本广泛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汇集全省智慧、凝聚各方共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专门召开十余次专题会议进行修改。期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还多次邀请教育部领导、国家规划纲要编制起草小组专家来陕,做有关解读和辅导报告,指导我省《实施意见》的起草编制工作。2010年11月22日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随后经省委同意,并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核备案。
第三、着力解决重点问题,关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突出了抓贯彻、抓落实、抓实效的特点,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
《实施意见》瞄准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宏伟目标,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学前教育基础薄弱、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模式单
一、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高等教育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偏弱、师资队伍素质亟待提高、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体制机制缺乏活力等问题。提出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重视支持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支持办好民办教育等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并就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保障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实施意见》对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明确了投入水平的刚性目标,规定了各类教育经费投入的标准,新增了教育资金管理的具体举措,将市、县政府对教育投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任务考核体系,促进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教育投入;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方面,强调各级政府责任,积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建立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在治理“择校”方面,强调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对口支援,实行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和交流服务制度,实行县(市、区)域内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在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方面,提出既要切实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又要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截止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已经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与国家规划纲要及其他省份的规划纲要相比,我省的《实施意见》有8个大的创新之处:一是采用《实施意见》体例,突出操作性;二是积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推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三是硬件软件两手抓,多措并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五是加强分类指导,巩固高等教育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六是将民办教育单列一章,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七是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八是制定了10项重点工程项目和10项改革试点项目,加快教育强省的建设步伐。
四、关于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
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是《实施意见》的总纲,系统阐释了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战略目标、战略主题。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省发展需要。大力实施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发展原则即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育人为本。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各类教育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布局和均衡,以建设教育强县为抓手,促进教育公平和区域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坚持分类指导。采取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教育发展策略,形成定位科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教育发展格局。四是坚持依法治教。不断完善教育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战略目标。《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一建成、两率先、一进入”,即“建成教育强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其中,“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相辅相成,是建设创新型陕西、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加快我省现代化进程和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重要导向。
在此基础上,《实施意见》对我省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一是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二是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三是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实现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四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综合实力保持全国优势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显著提高。五是建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9年。
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点是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五、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实施意见》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的精神,明确了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8项主要任务,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民办教育发展进行了具体谋划,丰富和完善了有陕西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
这一体系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继续强调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任务。二是突出了终身教育理念,首次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进行了系统规划,从而构建了以国民教育为主体、覆盖人一生的终身教育体系。三是将民办教育单列一章,提出要支持办好民办教育,一方面是支持做强,一方面是依法管理,努力保持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这一体系的主要内容: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省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四是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五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六是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七是重视支持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明确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大对民族聚居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力度。八是大力支持和依法管理民办教育,明确支持做强民办教育、依法管理民办教育。提出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保持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这里,我重点说明五个问题。
第一、确立了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实施意见》第2章提出:到2020年建成教育强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我们概括为“一建成、两率先、一进入”,这是今后10年我们要为之奋斗的目标。教育强省是一个相对概念,核心指标包括人均国民收入、全民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等3个因素。从国际上看,教育发达国家,人均GDP下限2万美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人均受教育年限12年以上,各类教育毛入学率95%,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5%以上;教育较发达国家,人均GDP下限1.7万美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人均受教育年限12年以上,各类教育毛入学率75%,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4%以上。我省到2020年,按照“翻两番”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1.3万美元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其他各类教育毛入学率达95%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13.22年,公共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例在4%以上。在编制《实施意见》时大家反复讨论,根据教育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数据分析,对照上海、江苏、山东、湖南等教育发达省份的指标,以及教育可以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适度超前发展的实际,到2020年,我省建成教育强省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第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和开端,也是我省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当前,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很高,反映的突出问题有入园难、入园贵,管理不规范,教育资源少,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要求明确责任、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我省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实施意见》的一大亮点,就是把学前教育摆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进行了全方位的谋划和部署,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在发展目标上,提出到2015年,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全省每个县(区)城建成一所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幼儿园(班)覆盖全部行政村,建成学前教育县、乡(镇)两级骨干体系和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其中今年将新建、改扩建35所县城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和406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解决6万幼儿入园问题。在办园体制上,提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在工作思路上,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兴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各级政府对发展学前教育的统筹力度,将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提高规范管理水平;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等政策措施。在工作重点上,提出要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考虑到学前教育普及难点在农村,设计了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项目,编制了2011—2013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第三、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目前,中小学生特别是城市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超过了少年儿童的承受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实施意见》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坚决制止以任何形式下达高考、中考升学指标,坚决制止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要依据评价学校和教师;建立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程、提高教学难度,严格控制作业量、考试频次和难度;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招生、为选拔学生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种培训班、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引导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配合学校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按照上述原则,教育厅正在制定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重”这一顽症。希望各地市结合各地实际,采取切实措施,抓好落实。
第四、关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实施意见》强调,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义务教育重大投资项目,提高农村寄宿学生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力求从制度上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及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第五、积极化解公办学校基本建设债务。“十五”以来,我省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迅速发展,省属高校和公办高中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同时,也积累了较大规模的国有资产,但由于财政投入较少,基础建设主要依赖贷款。《实施意见》提出,从2011年开始,用5年时间,按照“政府学校共担、多种措施并举”的思路,逐步化解公办学校基本建设债务。
六、教育改革创新
《实施意见》强调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推进各项改革,既把改革创新的思想贯穿全文,又集中提出加强教育改革创新,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有关教育改革创新,我着重讲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加强教育与社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密切合作,形成灵活开放、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探索适合每个学生发展、促进人人成才的育人模式。把培育创新精神贯穿到各级各类人才培养之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和学习选择机会。探索高中阶段、高校拔尖创新学生和特殊才能学生培养方式。
二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建立 “省市统筹、分级管理、分工负责、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三是推动办学体制改革。深化各级各类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
四是完善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改革片面应试教育模式。按照科学、公平、规范、高效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中考、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制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办法。建立全省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
五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鼓励高等学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国际交流水平。
七、保障措施
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要顺利推进,必须有强大的保障能力作支撑。《实施意见》从四个方面作了整体设计。
一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职前职后教育贯通、学历非学历教育并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培养,在岗研修与企业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大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培训力度。完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完善教师合理流动机制。中小学教师采取“以县为主、县管校用”的管理体制和“省考县选”的进人机制。实行教师资格五年一轮的定期登记制度。建立教师职业良性退出机制。在工资、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向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倾斜。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设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在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二是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实施意见》分别从投入政策、经费标准、资金管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与现有政策和标准等相比较,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新增了一系列增加教育投入的特殊政策,明确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刚性目标。如“提高预算内计划投资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从2011年起,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安排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彩票公益金等政府性基金收入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教育”、“开征地方教育费附加”、“城市新建小区收取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设费用于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等,有了这些硬性规定的落实,方可保证全省各级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达到国家核定比例。对各类教育经费投入标准做出了规定,便于量化考核。为落实各级投入责任,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经费投入水平。如“到2012年,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达到小学800元、初中1000元(2010年分别为350元、550元),特殊教育学校高于初中标准;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水平,到2012年达到全国地方院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平均水平、2015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具体目标的提出,便于各级政府分逐步落实。同时,继续实行非义务教育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教育公平。新增教育资金管理的具体举措。如“将市、县政府对教育投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任务考核体系,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建立学校审计制度。”这些具体措施的落实,将促进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教育投入,各类教育经费全面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规范经费支出程序,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推进2个平台建设:即综合电子政务管理平台和教学科研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完善教育资源研究、规划、开发、应用体系。探索形成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机制。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变革与创新。
四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一是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大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二是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三是加强教育督导和监督问责。完善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加强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建设;四是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教育重大建设项目的监察和审计。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把执政为民、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五是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学校安全基础能力建设,健全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
《实施意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专门设计了10项重点工程项目和10个改革试点项目。10个重点工程项目分别是:(1)学前教育推进工程。(2)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3)中小学素质教育推进工程。(4)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5)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6)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改革工程。(7)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8)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工程。(9)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10)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10项改革试点项目分别是:(1)理顺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改革。(2)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改革。(3)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方法和途径改革。(4)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5)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6)成人高等继续教育课程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机制改革。(7)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8)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改革。(9)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模式改革。(10)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制度改革。这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重要载体。
6.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首先,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专程前来参加会议的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刚才, 政高同志和小娅同志就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做好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 我都完全赞成, 大家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 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 加大教育投入, 不断改革创新, 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部分重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教育人口740万人, 占全省人口的17%。基本建成了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种类齐全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这些成就表明, 我省教育事业具备了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肯定成绩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省教育事业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新期盼。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面临许多问题, 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 教育投入与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提升教育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任务十分繁重。
教育是强省富民的根基和先导。当前, 辽宁全面振兴进入关键时期,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显著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对于我省进一步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将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 抢占发展制高点, 具有重大深远意义。我们要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发挥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我省加快全面振兴, 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创造有利条件。
二、全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 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把服务振兴作为重要着力点, 突出内涵发展和结构优化,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0年, 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构建起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高、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体系, 把辽宁建设成为教育强省。
第一, 要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要把重点放在农村, 同时加强城市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义务教育关键是普遍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要在提高普及率、增强办学特色上狠下功夫。要下更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要在打造高水平大学上下功夫, 力争用十年时间打造一两所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大学。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 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 打破常规, 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要创新办学、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体制,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进一步形成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要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 努力提升我省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第三, 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 推动学校配置均等化, 逐步缩小校际差距。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健全扶困助学体系, 完善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 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第四, 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要不断提高教师地位, 维护教师权益, 改善教师待遇, 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三、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7.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对我县扶贫工作的建议 篇七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年1月12日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于2010年12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回顾总结2010年发展改革工作,安排部署2011年发展改革任务。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于2010年12月23至24日在¥¥¥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全省发展改革工作,研究部署2011年的工作任务。市委常委、副市长申长友同志带领有关人员分别出席了会议。现将主要精神传达如下。
一、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会议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作了题为《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题报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和穆虹分别作了题为《关于“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加强管理,狠抓落实,确保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顺利实施》的专题报告。会议结束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李克强到会并作重要讲话。
(一)李克强副总理讲话的主要精神
一是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形势判断和科学决策上来。2011年是发展环境极其复杂的一年,既要保发展,又要调结 构,还要管理通胀预期。中央经济工作会对2011年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和任务目标都作了十分明确的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二是要稳定扩大需求规模,大力优化投资结构。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立足点,抓好在建、续建项目建设,尽快发挥效益,严格管理、控制新开工项目。要促进居民消费政策的连续性,不断提高标准、扩大规模。同时,要把城镇化进程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加快推进。
三是要找准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在提高质量和效益方面还存在巨大空间,要把节能增效、生态环保作为重要工作抓实抓好。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要加快国民收入分配调整,主要是在二次分配中,提高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教育、医疗等问题。
四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通过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加强公共服务,推动各项改革。要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重点是积极推进阶梯式电价改革,推进天然气、水资源等价格改革。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要通过建立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推动社会投资。要通过结构性减税,激活市场,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要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着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五是要以创新求是精神,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要从世界大变革、大调整的角度,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发展大局,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超越地域限制,以全球角度、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深入研究重大问题,扎实做好规划各项工作。
(二)张平主任讲话的主要精神 1.关于2010年主要指标预计情况
2010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形势异常严峻复杂。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共克时艰,较快地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势头,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测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工业增长7.5%,服务业增长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8%,财政收入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7%,进出口下降17%,外商直接投资下降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继续呈较大幅度下降。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超过1100万人。
2.关于2010年发展改革工作
一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发改委已安排四批中央投资合计3800亿元,核准发行企业债券4800亿元,提出了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安排意见。二是着力加强“三农”工作,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三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会同有关 部门编制实施了钢铁、汽车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及相关实施细则。四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五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提出了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价格、投资、医药卫生等方面的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六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七是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八是积极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准备工作。着手开展了“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组织开展了41个重大课题的研究。召开了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3.关于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
按照全国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五个更加注重”,扎实做好2011年发展改革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是:国内生产总值35.65万亿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4万亿元,增长20%;财政收入73480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3万亿元,增长15%;进出口总额2.3万亿美元,增长8%;外商直接投资910亿美元,增长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80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5570元,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4.关于2011年着力做好的八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落实并不断完善应对危机、促进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在增强内需特别是消 费需求拉动方面,重点抓好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拓展消费空间三个关键环节;继续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投资重点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继续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抓紧出台并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加大投资项目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
二是着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知识创新工程建设,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重大专项建设。研究制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和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围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领域,启动一批研发、产业化和市场推广重大专项工程。认真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实施细则,修订并组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组织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三是着力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继续提高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加大农村水电路气房投入力度,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城镇化,加强政府资金引导,加强重点城镇交通、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四是着力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第二个10年开发规划。加快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支持 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落实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协调制定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鼓励东部地区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五是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强化目标责任和监督检查,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积极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全面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稳步推进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继续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
六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对外开放。加快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落实和完善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和规范企业境外投资。
七是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和旅游业。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的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城市棚户区、工矿区棚户区及国有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
八是着力抓好“十二五”规划及相关重大问题的研究工作。重点是修改完善基本思路,2011年1月上报国务院;组织起草“十 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要配合《建议》的起草,形成纲要框架草案。《建议》通过后,要根据中央的精神,组织起草规划纲要草案,并做好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和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准备工作;创新规划理念和编制方法。规划的编制要体现战略思维和全球眼光,强化衔接协调,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在发展目标、项目布局、政策手段等方面的有机统一,同时继续做好全国、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三)两个专题报告的主要精神
徐宪平同志在专题报告中,全面总结了2010年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主要是先后完成了“十一五”中期评估,100多项重大问题研究,部署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重大领域专项规划编制方案。下一步,要按照“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坚持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四个原则,突出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民生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和提高开放水平五个导向,确保按时限要求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穆虹同志在专题报告中指出,2011年中央投资安排,将进一步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集中力量办一些惠民生、调结构的大事,将政府投资更多引导用于民生领域。在投资方向上,继续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继续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在安排原则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集中力量保重点,严格控制铺新摊子,严禁用于“两高”、产能过剩行业项目,把握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力度和节奏;要统筹财力,全力落实中央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2011年,中央投 资安排将与各地2010年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实绩挂钩,优先安排和下达干得好、干得快的地区,减少和暂缓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差的地区。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将继续作为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要强化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继续做好监督检查的整改落实工作。
二、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会议期间,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作了题为《立足本职抓落实,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好务》的报告,省发改委副主任薛克传达了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会议结束时,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到会并作重要讲话。
(一)王仁元副省长讲话的主要精神
王仁元副省长重点从六个方面就如何落实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要求。
一是统一认识,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任务落到实处。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当前的形势判断上来,把握好对2011年经济社会目标的落实和要求,把握好工作的重点,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要下决心、下硬功夫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二是扩大内需,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努力扩大消费,加强消费市场细分和收入水平细分研究,将城镇消费和农村消费结合起来;要坚持投向、投量、投速、投效相统一,促进投资较快增长;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保住已有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三是转变方式,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转方式的目的就是把三次产业调整好,促进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一产要做优,要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二产要做强,要有核心竞争力,有自主创新的产品;服务业要大发展,通过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加强对服务业的统计考核。
四是谋划长远,把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重点是抓好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鲁南临港产业区、¥¥¥都市圈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的落实。
五是深化改革,把促进改革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重点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民生领域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六是关注民生,把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在抓好就业、安居、社保、教育、医疗等问题的同时,要重视物价的管理问题,按照国家的物价政策,既要管好,又要管活,把握好物价改革和促进民生发展的关系。
(二)费云良主任讲话的主要精神 1.关于2010年主要指标预计情况
2010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在严峻挑战面前,省委省政府见事早、行动快、措施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坚决执行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下滑态势,主要经济指标逐季回升向好。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4 万亿元,增长11%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万亿元,增长14.5%;规模以上投资18980亿元,增长2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250亿元,增长18%以上;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150亿元,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8%以上。
2.关于2010年发展改革工作
主要在八个方面取得新成绩:一是加强经济形势的跟踪分析,在当好参谋助手上取得了新成绩。二是抓投资保增长,在扩大内需上取得了新成绩。争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3907个、投资79.3亿元,居东部省市第一位;安排省级调控资金306.4亿元,开工建设农村住房100万户,改造危房15万户。三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了新成绩。编制实施了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和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52.8万千瓦,累计关停512万千瓦,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四是抓重点规划编制和实施,在统筹区域发展上取得了新成绩。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开展了蓝色经济区、鲁南临港产业区、“十二五”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五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上取得了新成绩。六是真心实意支持社会民生建设,在促进共建共享上取得了新成绩。七是不断深化和丰富“四个服务”,在转变工作作风上取得了新成绩。八是开展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在宣传山东上取得了新成绩。
3.关于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 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到帐外资实现恢复性增长,全面完成“十一五”万元GDP能耗降低和SO2、COD减排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4.关于2011年的重点任务
一是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关系,着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上下功夫。继续保持合理投资规模和增速,集中力量保续建和收尾项目,严格控制铺新摊子。投资继续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和节能环保、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等领域倾斜。继续加强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建设与管理,组织实施好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争取中央新增资金。积极扩大民间投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全年本外币新增贷款5500亿元,争取资本市场融资250亿元。加快制定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空间海洋地球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努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化、集群化发展。推动重点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坚定不移地推进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二是正确处理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关系,着力在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服务业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 用,完善政策扶持和投入体系,加强服务业绩效考核,确保服务业投资增幅比全部投资高10个百分点。要努力扩大最终消费,着力支持商贸服务、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社区服务、装饰装修、家政服务等行业发展,鼓励城市居民扩大汽车、住房、养老、培训、体育健身等消费,尽快把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培植成新的消费增长点。鼓励农民扩大财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特别要鼓励农民新建住房和改造危房。坚持保市场、保份额、促平衡,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外需。
三是正确处理城市和农村的关系,着力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下功夫。以增加农业投入和农民收入为抓手,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粮食产量稳定在850亿斤。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扶持96个国家重点镇和252个省级中心镇建设。积极培育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持¥¥¥、青岛等中心城市和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要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推动县域经济向特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批新的财税增长点。扎实推进援建北川、对口支援西藏、新疆等工作。
四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着力在实现共建共享上下功夫。集中做好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抓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等 政策的落实,逐步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继续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仪器更新配备“三大”工程,扩大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试点。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力争改造城市棚户区400万平方米;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4万套;新增廉租住房保障2万户,新开工3.5万套。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八大工程”,全力办好上海世博会和第10届中国艺术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抓好27所县级医院、57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3所重点中医院的规划建设,全面完成村卫生室规划建设任务。大力推进传染病防治、计划生育、体育等事业发展。
五是正确处理推动发展与深化改革的关系,着力在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上下功夫。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落实国家各项税费改革,完善天然气和水价形成机制,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改革垃圾处理费收费方式。加快推动综合配套改革,争取在统筹城乡发展等7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5项重点改革实现分阶段目标任务。深化投资、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20个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适时启动扩权强镇试点,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做好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工作。推动国有企业、垄断行业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六是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着力在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切实抓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落实,加快出台具体实施意见,探索建立高效生态经济 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一体化招商。抓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带、鲁南临港产业带等重点区域规划与建设,争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纲要纳入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国家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协调推进省会¥¥¥的规划建设,加快城际铁路建设,提升省会服务功能,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各级各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领域发展特点,扎实搞好“十二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
5.关于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问题
8.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对我县扶贫工作的建议 篇八
对扎实做好全市统计工作提出要求
4月2日,南平市政府召开常务会,听取了全省统计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会议传达学习了黄小晶省长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批示、张志南副省长在全省统计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及全省统计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研究了统计部门提出的贯彻落实意见。龚清概市长在听取汇报后就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今年全市统计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切实转变观念,为全市跃升发展提供好统计服务。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特别是要搞好统计分析,这是统计部门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也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要根据全市经济运行态势,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关联性和匹配性的分析、研究,切实履行好统计职能职责,提供好统计保障。二是要做统计的“明白人”。统计数据的准确是市委、市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统计部门要以科学的统计方法,客观准确的统计数据,真实地反映出南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客观准确的统计数据。三是要高度重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力支持,给予保证,确保这次普查的顺利完成;四是要进一步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国家已把节能降耗作为考核各级政府的一项约束性指标。为确保能源统计、监测工作的有效落实,决定在统计局内增设能源统计监测科。五
9.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 篇九
郝远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2007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新突破,他强调,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紧紧把握大好的发展形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扎实工作,为建设创新型甘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郝远指出,要深入学习,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新时期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真正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上来,统一到建设创新型甘肃的历史任务和解放思想、促进创新、推动工作的发展实践上来。
郝远强调,要解放思想,突出重点,不断加强对科技发展改革的组织与统筹。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全面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组织实施好“六个一”科技创新创业工程;要加快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加强农村科技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要加快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为推动科技跨跃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要加强统筹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共促科技事业发展。郝远强调,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和改进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二要加强协调合作,认真落实国家鼓励支持自主创新的各项新政策;三要不断总结经验,继续抓紧抓好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实施;四要认真落实省部会商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科技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五要强化专利意识,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张天理在工作报告中系统回顾总结了2007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今年全省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重点。他指出,2008年全省科技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以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发展思路为指导,从推进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着眼,落实甘肃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确立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把科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驱动力,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强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甘肃的步伐。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对我县扶贫工作的建议】推荐阅读: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11-04
在全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会议上发言10-15
全省思政工作会议精神08-13
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08-09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全省组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会上的讲话12-15
全省财税工作会议讲话10-10
全省学生军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31
常务副省长在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12
李鸿忠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