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共20篇)
1.四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常倩倩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4)四(5)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工作。为了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地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气氛,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对这学期的教学工作详细总结如下。
总结这学期,成绩很多,错误也不少,但在工作中必须狠抓两点:课堂和课后,教学工作才会顺利进展,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在教学中我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在课后也经常与他们交流,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课堂上我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实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我的做法有三点:
(1)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结构,知道在哪里需补充资料,在哪里需要有
所删减,抓准每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努力做到在课上能运用自如。
(2)关注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与同年级组老师一起探讨学习新知识在哪里可能出现困难,如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思考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学生最易理解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在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时刻注意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语言简洁明了,克服自己刚教学时罗嗦,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我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例如:我们四(4)班的王亚坤、李明志、高爽四(5)班的申敬帅、李达、雷广硕等同学,他们的自制力较差,不可能每节课都掌握的很好。特别是一些同学的学习习惯不好,作业总是拖拉。针对这种问题,我先花时间与他们交流,尽量能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对他们的学习,在课后给予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在最后总能受到好的效果。我不但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
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1、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2、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3、对学生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认真审题、自我检查的能力。
4、坚持落实加强计算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能力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将自己工作踏踏实实的做的更好!
2014年6月8日
2.四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较弱及其年龄小等特点, 决定了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对直观材料的依赖性。因此, 在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 笔者总结了四个“注重”, 对小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掌握, 效果不错。
一、注重情境创设, 让学生“感知”概念
相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 对数学概念的感知度, 往往与创设的教学情境有着密切关系。有效的教学情境, 是将数学概念寓于其中,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或形象化, 让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比如“平均分”教学, 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小朋友们, 会分东西吗?可是, 花果山的小猴子在分桃子时, 有个小猴却哭了, 你们猜一猜, 为什么哭了?课件展示无数只小猴子和桃子, 其中一只小猴子作哭状。
师:仔细观察, 这只小猴为什么哭了?
许多小学生的回答是:“分得不一样多”“少分了一个桃子”“没分到桃子”等。
教学实践证明, 这种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可以让学生在分东西中发现问题, 初步感知“平均分”这一概念。分东西时所包含的“一样多”等问题, 正是“平均分”概念的原型。这种设计, 较好地突出了“平均分”概念的本质属性, 有利于学生进行理解与探索。
二、注重操作实践, 让学生“形成”概念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 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 必须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操作空间, 让小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动口说一说, 动脑想一想, 只有经历这些实践操作活动, 才能逐渐内化为具体的概念。对低年级学生来说, 动手操作是将抽象的静态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形象的动态的思维之上, 通过操作实践, 可以促进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体验与形成。
再以“平均分”概念教学为例, 教师将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然后要求小朋友们帮助小猴子分桃子, 有多少种分法。学生用自己的学具动手分一分, 然后小组内交流, 说一说自己想出了几种分法。再让学生在充分操作与交流的前提下, 得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 就是平均分。学生自然明白, 这种桃子的分法, 小猴子就不会哭了。
当然, 学生的操作不能只停留在“操作”层面上, 要让小学生学会边操作边反思。比如, 学生简单地形成了平均分的概念后, 教师可继续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将8个桃子进行平均分, 提出要求:1.平均分给两个小猴子;2.平均分成四份;3.每只小猴分2个桃子, 可以怎样分?学生操作后让其说一说怎么分的, 为什么, 等等。这对平均分概念的形成有更好的推进作用。
要注意的是, 直观操作只是一种手段, 不是目的。教师要根椐学生掌握概念的实际情况, 可让学生脱离直观操作, 及时进行数学思维活动。如追问:通过刚才的操作, 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概念。
三、注重巩固应用, 让学生“内化”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 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学生感知了数学概念, 理解了数学概念, 并不等于学生一定掌握了数学概念, 更不等于学生会应用数学概念。因此, 在完成上述两个环节后, 要对数学概念进行强化巩固, 比如运用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等方法,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对现实中的材料“数学化”, 并初步养成学习探究的独立性和想象性, 使学生牢固并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概念, 最终达到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目的。
比如, 在“平均分”概念教学中, 可以进行如下应用设计。
1.想一想, 辨一辨:下边哪些是平均分, 哪些不是? (让学生在辨析中区别并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2.分一分, 填一填:有12个桃子, 每2个一份, 可以分 () 份;每3个一份, 可以分 () 份;每4个一份, 可以分 () 份。
3.圈一圈, 填一填:有10个桃子, 每个猴子分2个, 可以分给 () 个猴子;15个桃子, 每个小猴5个, 可以分给 () 个小猴。
4.你会把16个桃子进行平均分吗?用学具试一试, 在小组内交流, 说一说你有几种分法?
5.有9个桃子, 要分给5只猴子, 能平均分吗?分一分, 说一说原因。
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 要注意巩固应用的目的性, 设计时要紧紧围绕所学的内容, 难易适度, 分层设计, 动手与思维结合, 还要注意应用形式的多样性, 调动小学生的兴趣, 尤其要注意进行针对性指导与评价, 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与感悟。
四、注重评价反馈, 让学生“回味”概念
这里的评价包括小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更包括教师评价。每节课的及时反思, 可以让小学生对刚刚学习的数学概念进行咀嚼, 再次回味、渗透,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 再带着问题出课堂, 体现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
比如, “平均分”概念教学, 教师追问:同学们, 回忆一下, 刚才是怎样学习“平均分”的?在分的过程中, 你认为自己表现怎样?在平时生活中同学们接触过“平均分”吗?
随着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回顾, 教师适时评价,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的关键点, 形成简单的知识网络, 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摘要: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是一个难点, 只有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 采取适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 才能让学生感知, 形成概念、理解概念, “四注重”概念教学法就是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效果较好。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学习,概念教学,四注重
参考文献
[1]黄肖容.浅谈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J].教育导刊, 2008 (Z2) .
3.四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四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四年级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以及缺乏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等多种问题,学生学习兴致不高,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需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教学策略,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笔者收集并整理了多项相关的文献报道,主要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巧设课堂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教学的关键环节,良好、有效的课堂导入等于成功了一半。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需遵循新课程标准,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分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征”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不直接教授学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知识,而是先利用课件为班级学生展示“横木在电线杆上上下晃动”的情景图片,并提出相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做才能使横木固定不动呢?以此种生活问题开展教学,可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指导班级学生积极讨论;待课堂讨论后,有学生回答:在晃动的横木上加一根支木,使几条边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就可以稳定横木了。之后,教师可依据学生所讲使用电脑演示完成这一操作过程,并顺势引入新课知识,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增强教学效率。
二、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从本质上来讲,数学学科知识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故现阶段,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需提前熟悉和了解教材内容,并积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从抽象、枯燥的公式、符号中解脱出来,增强其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的实践课堂教学中,由于本节课的课堂知识比较抽象化,学生自行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自主学习效果不容乐观。故此种情况下,教师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入手引入课堂知识,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现实中的一些生活用品或建筑物,并鼓励其积极开动脑筋,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形状,使其于脑海中形成抽象、立体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图形,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在同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角的分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其自行捕捉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使其在脑海中建立“角”的概念,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适当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单单依靠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还需积极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接,将现代化教育手段渗透到实践课堂教学中,利用其多面的优越性增强教学的灵活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整体教学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课堂知识之后,为了加深班级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与记忆,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中的图画、动画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将数学教材中抽象的、代表特殊含义的图形与符号直观化、形象化地呈现出来,通过多媒体图形动态性的平移展示,增强学生对“图形平移”这一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也可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对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搜索,为传统的数学教学增添活力,开阔学生视野,使其能够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培养和发展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此种教学现状,本文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数学四年级实践课堂教学中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方法,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依据教学内容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同时也可适当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秦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2):97.
[2]张荣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好家长,2015(1):196.
4.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本学期,我担任了四【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感慨于时光的匆匆。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有付出的充实,也有收获的喜悦。小学时代最重要的转折时期——四年级的数学,而且兼两个年级教学工作,自己肩上扛着太多家长、学生的希望及学校领导和老教师们的期盼。一年的磨练,给了我很多。我可以说:我是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过来的!因为我早已告别刚站上讲台时的羞涩,克服了种种压力,用自己满腔的热忱和科学的态度来从事教学!一串串脚印,一串串收获。
一路走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余时间,我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并努力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遇到自己不懂的或不确定的问题就向其他教师请教,在课后也经常与他们交流,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课堂上我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实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课堂
1、用正确的课堂教学观“武装”自己。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为了追求课堂的实效性,我认真地学习了关于课堂教学的理论,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课堂教学要有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吃透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得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容易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我在上梯形的认识时,通过让学生用七巧板来拼梯形,使他们在活动中,有机会探索,并有所发现。学生们拼出了个各种不同的梯形,我再让他们在交流中各抒己见,学生有独特见解的,我给予恰当的肯定,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学生在用七巧板拼梯形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认知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我的做法有三点:(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设计意图都弄清楚,理解教材的结构,知道在哪里需补充资料,在哪里需要有所删减,抓准每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努力做到在课上能运用自如。(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关注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与同年级组老师一起探讨学习新知识在哪里可能出现困难,如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3)考虑教法,思考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学生最易理解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在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
3、时刻注意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语言简洁明了,克服自己刚教学时罗嗦,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合理布置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课后 要提高教学质量,记得在家长会时,我与一些家长交流,他们都说将孩子交给我们心里还是很放心的,因为在他们眼中,我们这些教师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时间多。不论他们说的是否有理,但还是引起我的重视,在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做好辅导工作。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不可能每节课都掌握的很好。特别是一些同学的学习习惯不好,作业总是拖拉。针对这种问题,我先花时间与他们交流,尽量能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对他们的学习,在课后给予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在最后总能受到好的效果。
5.四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一学期紧张的工作就要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期来,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改革课堂教学,加大“345”教学方法的使用,取得了一些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新学期开始,我刻苦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3)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
(4)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当面批改,个别辅导,指出个性问题,然后集体订正共性问题,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学中,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检查到位,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争做小小主考官的策略,让能力强的学生先通过各项基本能力考核,当上主考官,再指导他们考核选拔第二批、第三批主考官,既为教师减负,又培养学生的能力,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次达到学习要求,效果比较明显。
三、做好测试评价工作
评价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四、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1.数学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2.理论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多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3.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指导,能力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6.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 篇六
在本期中我担任了四年级二班的数学教学,下面我谈谈自己这个学期在教学上的得与失。
一、加强小数加减、整数中三位数乘两位数和分数加减法的笔算。整数乘法在小学阶段已经是最难的笔算,这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和认真程度,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容易算对,但在口算中容易加错数位,分数加减法注意最后结果写成最简分数,为了避免在这些题目中失分,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
二、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书中例题的类型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应变,让学生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
三、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四、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一学期过去了,在新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
一、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交流合作学习。
数学课本身就是一门很严密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想,有些问题需要合作学习,然后探讨得出结论的,我缺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二、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在本期中,我发现我班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个学习态度包括他们平时上课的表现和对待作业的态度。有些学生对自己参与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无所谓,上课吊儿郎当,想听就听,不听就干自己的“事”,做小动作、找旁边的同学讲话,自己不认真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待作业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审题上不够细心,解题时书写不够规范。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谓的“懒汉”,课堂作业不及时完成,回家作业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针对这些问题,拟定了以下改进的措施:
1、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2、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辅导,鼓励他们,激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堂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7.四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 篇七
概括地说,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是四段式教学模式的立足点,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联想、发散思维、质疑问难是四段式教学模式的出发点, 启发学生深入探究、类比归纳、产生创造性结论是四段式教学模式的侧重点, 促成学生理解领悟、完善体系、实现飞跃是四段式教学模式的落脚点。
一、“人课合一”理念是四段式教学模式提出的思想基础
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和谐的、舒适的、自然的课堂, 数学教学要注重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的发展, 注重学与练、学与思、学与做的统筹兼顾, 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科书、学生与教科书的和谐统一, 即数学教学的“人课合一”。
具体来讲, “人课合一”需要实现以下几种关系的和谐统一。
1. 教师与学生自然融洽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数学教学的“双主体”, 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实现人课合一, 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师生间融洽的关系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所以教师要努力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 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 常与他们交流, 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2. 教师与教科书的合一。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师只有对教科书有了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地钻研教科书, 不断思考和研究教科书设计的意义, 章节之间的联系, 如何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教师要落实数学教学的自然性, 自然地使学生的学习从已知过渡到未知, 从旧知过渡到新知。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数学知识逻辑发展所自然产生的, 那么就要自然地设计问题情景, 自然地进入新的数学学习活动中, 自然地思考与探索。通过不断地研究教科书, 实现教师与教科书的合一。
3. 学生与教科书的合一。
教育家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就是说, 教师是用教科书教, 而不是教教科书。学生通过学习最终留下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 更多的是知识以外的东西, 即学生获得的终身可持续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所以, 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通过引领使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进行学习, 在学习中能抓住重点与难点, 吃透教科书, 独立地提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教科书的学习中实现与教科书的合一。
4. 教师、学生与课堂的合一。
一堂好课经常使教师与学生觉得时间过得快, 这是因为课堂上实现了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的合一, 学生的学习投入进去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 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启发、引导、释疑, 学生间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并可将这种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堂以外 (如研究性学习等) 。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课堂, 这样的教学一定是有效教学, 这也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教科书合一、学生与教科书合一与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
5. 数学与生活的合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 并最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的合一, 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景中的数学问题, 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这对数学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联想导入—发现探究—归纳概括—应用提升”四段式教学模式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学生、教科书和谐统一关系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二、四段式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
1. 新的课程观。
新课程改革以来, 人们的课程观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人课合一”理念下的数学四段式教学模式体现了新的课程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倡导建构式学习,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 主体性教学观。
主体论认为人是人所从事的一切活动的主体。人的主体性表现在:人受其内在需要的驱动, 主动地、自觉地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表现出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学生真正参与了教学,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给予学生学习中个性发展的空间, 充分发挥其巨大的能动性和学习潜能, 鼓励其产生创造性成果。
3. 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理解是一个过程, 学习者必须自主地发现、转换复杂的信息, 以使信息真正为自己所有。学生从复杂的问题或任务入手, 发现解决这类问题或完成这类任务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学就是创造环境, 以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 学生在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自主选择操纵的机会, 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探索, 形成自己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建构。
4. 数学观。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 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 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不使学生感到数学课枯燥、沉重的有效方案就是一切尽在自然中。由于数学的对象是思维材料, 因此, 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引导学生去认识, 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使认识过程起始于自然;采用有效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 促使学生主动深入探究, 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数学思维的形成实际上就是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的结合, 而这决不是通过强加于学生所能达到的。“人课合一”理念下的数学四段式教学模式直接将触角伸到学生的思维层次, 使学生经历舒适的自然的数学思维过程, 从而提升数学能力, 提高数学素养。
三、四段式教学模式的内容
“联想导入—发现探究—归纳概括—应用提升”四段式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尽一切可能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因此, 在四个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彰显。
1. 联想导入。
(1) 知识体系上的联想。
“人课合一”理念强调, 使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来得自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先前知识顺序、学习过程的回忆, 使其自然联想到下一步应进行的知识探究, 学生感到即将学习的新知识顺理成章, 知识的引入来得自然。学生便于进行知识梳理, 在学习的同时自然生成知识网络。
(2) 知识内容上的联想。
“人课合一”理念强调, 使知识的产生来得自然。将新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或将旧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 新知识就更容易进入记忆并且易于保存。通过呈现即将研究的内容, 学生充分展开联想, 对结论的所有可能性做出假设, 不排除离奇甚至荒诞的结论, 也许创造的灵感在此萌发。
2. 发现探究。
“人课合一”理念强调, 使知识的获取来得自然。有意义的发现与探究是建立在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指导的基础上的发现与探究, 而不是完全异想天开式的自由联想。发现的过程是学生提升数学素养的过程, 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推理论证, 使先前的假说一个个得到证实或否定, 从而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捷径, 使思维逐步接近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这个过程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 而是学生通过发现与探究收获了理解与领悟。
3. 归纳概括。
归纳的意义在于抓住本质, 切中要害。在大量的结论与纷繁的发现面前, 抓住主线把握实质是数学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数学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学科, 不仅在于它的思维缜密、逻辑性强, 还在于它畅游于自然语言、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数学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抓住本质, 归纳精致, 最终将发现探究的结论概括、演绎、归纳, 这一过程体现出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因此,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4. 应用提升。
“人课合一”理念强调, 使知识的应用来得自然。提升体现在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构建与知识的实际应用上。提升是否实现体现在学生能否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科学的探究转化为解决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 “联想导入—发现探究—归纳概括—应用提升”四段式教学模式在“人课合一”理念的指导下, 针对不同的数学课型特点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因此不同的课型使得在四环节中侧重点不同。在新授课中发现探究与归纳概括很关键, 在习题课中联想导入与应用提升尤为重要, 在复习课中联想导入与归纳概括就更为突出。
四、四段式教学模式的成效
从教学效果上看。我曾采用瑞文智力测验与由Diana Doepken等人修订的《数学学习态度测查》量表, 调查了运用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验教学班与对照教学班, 调查结果表明,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的智力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是在学科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方面, 实验班优于对照班。实验班高考成绩也高于对照班, 这说明成绩的取得不是由于智力的差异, 而是学科自信、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这说明高中数学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数学方式, 使学生由真正认识数学, 发展到懂数学、爱数学, 从而实现了学生全身心意义上的学习。数学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从用高中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来衡量。首先, 学生体验了数学发现的历程, 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上都有了较大提升, 使得数学分数提高与数学素养提升达到了一致。其次, 学生发展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以所学知识为工具进行数学建模研究, 获得社会认可。最后, 热爱数学, 对数学不抵触, 许多学生在报考大学志愿时填报了数学专业。
8.小学数学四年级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篇八
小学生年龄较小,有其独特的年龄段的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教给学生“先算什么法则”“再算什么法则”等,然后让学生进行机械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保证了学生的做题量和对数学题的熟练度,但是长期的机械练习,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
有很多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往往为了让课堂看起来充分,内容丰富,会找很多的课外内容,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课本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充分利用课本教材生动的教材内容,既能够立足于课本,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练习,又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然后教师进行教学,这样经过独立思考练习,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还能够在教师进行授课的时候加深知识点的印象。教师进行四则运算教学的时候,不能脱离课本,也需要以课本教材内容为基础。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改革调整,强调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注重将课堂学习的主权放到学生的手里。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也需要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处在小学年龄阶段,正是教师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四则运算是需要学生掌握了运算法则后能够熟练的应用,即使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再多的题练习,也比不上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自主练习掌握得更加透彻。所以,在四则运算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进行完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学后能够及时进行反思,反思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不足,然后在下一节数学课及时改正,这样教师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徐颖.如何处理好“脚踏两只船”:浅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9.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篇九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从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知识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四年级二班现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差生三个层次。优秀学生比较少,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这部分学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关心、督促不够,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成绩。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块。其中数与代数占的比例较大,有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也是我们本学期教学的重点。空间与图形内容包括角与三角形的知识。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是复式分段统计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是消费知多少、饮食与健康。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提出并解决用小数计算解答的问题,培养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律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能综合应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数学学科是一门要求严谨的学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养成好习惯了则可以使人受益终身。学生完成作业时,指导他们,做到格式统一,把数字书写认真、整齐、大方、漂亮。
2、重视课堂小测。
我曾经尝试过运用课堂小测的方法,认真分析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以便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纠正,效果确实不错。本学期准备继续采用这种方法。
3、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但训练学生运用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课堂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中的讨论机会,不断地锻炼学生去“说”,循序渐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进而有效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4、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5、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6、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7、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8、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纠正。
9、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10.四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
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希望对教学课程设置和提高教育水平有所帮助!
2018-2018学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3)班共有学生36人 ,通过在校三年半的学习,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
意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追求学生各项素质和全面协调发展.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
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1)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
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
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
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
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 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
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3)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
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
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
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
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5)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
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
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
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
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
活中的作用.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
五、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
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要处理好:
1、重视基础,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2、注重练习设计,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3、鼓励创新,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4、注重实践,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六、课时安排(共60课时左右)
(一), 四则运算(6课时)
(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3.简便计算......4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1课时(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6课时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左右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2课时左右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七),统计(4课时)
(八),数学广角(4课时)
小管家......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11.四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四年级;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四年级的小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这就给教师的高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持续地保持注意力在学习上就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内心的主观能动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在新的教学理念与背景下,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地调动、激发出来,进而促使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转变师生地位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课堂上师生的角色与地位的转变,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领导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学生由传统的知识接受者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这种角色的转变也会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式发生相应的转换,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可能性”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抽取编号的形式来进行节目表演,学生在抽取的过程中,对未知结果的不确定性使他们对于可能性的概念体会得更加深刻。并且,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也会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为课堂的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师生有效互动
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在课堂的互动与问答过程中,学生也会全身心地投入,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口算和估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一些计算题,锻炼学生的口算与估算能力。在學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要给予相应的鼓励与肯定,对于计算错误或者不会计算的学生,教师也要耐心地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在这样实际的训练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学习兴趣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有助于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师生的有效互动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便于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从而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鼓励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分析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充满效率,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交流讨论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由于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与常识,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出发,通过对实际事物的分析来增长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欲望。如,衣架、篮球架的支撑杆、红领巾等,这些都是学生十分熟悉并且常见的事物,利用这些东西来引入教学,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他们对三角形也会产生熟悉感与亲切感,从而加强学生的初步认识,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四、重视操作实践
新课程改革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组织相应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参与与操作中锻炼自己的技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散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制作的材料,让学生在课上制作出几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制作不仅是锻炼学生操作技能的途径,还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将其进行实际运用的过程。很多教师觉得这样教学是在浪费课堂时间,其实不然,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也会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更有助于学生积极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形式实施课堂教学,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使课堂教学真实而有效,为学生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
[2]农红艳.有关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优化的策略思考[J].新教育时代,2015.
[3]赵佳芬.让数学素养与品德素养双丰收: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A].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12.四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下面就结合本学期我自己的在《积的变化规律》一课的活动单的设计与使用谈困惑与思考。
一、这节课我们年级备课组是这样设计活动单的
活动一:完成下面两组计算, 并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 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
活动一的设计主要是围绕积的变化规律中“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以几, 积也乘以几”这一条规律设计。是希望学生通过已经举出的算式看出规律:两个因数中, 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是呈现倍数递增, 然后观察积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的。
活动二:完成下面两组计算, 并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 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
活动二的设计与活动一的设计很类似, 主要是围绕积的变化规律中“两数相乘, 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除以几, 积也除以几”这条规律设计。
活动三:把活动一和活动二中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规律。
到此为止, 主要落实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呈现倍数关系时的积的变化情形。但是我们考虑到, 在“导学活动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中, 由于大量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 同时又无法预测学生在多长时间内能完成以上这几个活动, 故在后面有增加了一下活动作为课外拓展让学生们“跳一跳”也能摘得到果子吃。
二、在使用这张活动单后引发的困惑和思考
整堂课下来学生似乎利用活动单的效率并不高, 原本预设的前四个活动都不能如意的完成, 对于积的变化规律依旧没有理解掌握, 部分学困生甚至完全听不懂这节课, 这是何缘故?结合课堂教学反思原因有如下几点:
1. 活动单设置难度太大, 且缺乏“拐杖式”的导引
从教学内容本身上而言, 积的变化规律属于单元的难点, 理论性较强的知识, 规律性的东西相对较为抽象, 学生不容易掌握。对于一个刚刚从三年级上来的学生而言, 规律性的知识点掌握起来存在的难度并不小。再看看这张活动单, 活动一到活动三实际上主要是总结出这样一条积的变化规律:两数相乘, 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 (或除以) 几, 积也跟着乘 (或除以) 几。从“积的变化规律”本身而言, 在小学阶段主要有五条规律。这是其中的两条。且从严密性考虑, 这条规律之后应该补充一个限制条件, 即“除以几”这种情况下, 应排除0. 那么这一限制条件也应该设置适当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发现。
2. 不能为了完成“活动单”而迷失教学目标
活动单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 但是它也是一把教学的双刃剑, 把握不够好很可能带来事倍功半的灾难。活动单也不能代替或者变成课堂练习, 活动单应该具有简洁明确的几个重要活动设计, 在课堂上通过老师引导, 学生完成活动, 在体验中探索、验证、消化知识。在本次的活动单设计上, 最后的两个活动属于在前面的积的变化规律掌握的相当不错的基础上, 增设的探索, 是属于练习拓展的部分, 并非本节课的重点。从这一点来说, 也体现了教师在设计活动单的活动时候, 应该紧紧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 集中精力加以突破。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快乐体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是教师用活动单进行导学的最主要目的, 我们应该适当将眼光放远, 让孩子在活动中乐于学习, 乐于探索, 能掌握处理在探索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的方式方法, 让孩子对数学更快乐, 更自信。
摘要:“导学活动单”是“生本课堂”这一课题的主要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环节大体上可概括为“情景引入—小组探究—反馈总结”, 灵活使用“导学活动单”, 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学生快乐学习, 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十三
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已经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一学期以来,我遵纪守法,积极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教材,探索教法,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根据学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1、严谨备好每一节课。
人常说:功在课前,因此我在上课前认真备课,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把好上课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
新课标的数学课通常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使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所以在课堂上我想方设法创设能吸引学生注意的情境。在这一学期,我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一上课就感兴趣,每节课都有新鲜感。
3、多听课、上公开课。
在听和讲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很多适合自己的东西,也可以暴露一些自己平时感觉不到的问题,这是我到实验中学来后最深的体会。使我对以后的教学更加充满了信心。
4、作业及时批改,2017-7
许庄镇中心小学
对于作业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作业是不可缺的一部分是反馈当天所学内容的最好方法,因此作业必须勤批改并做到有错必改的好习惯。
二、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1、新课标学习与钻研还要加强;
2、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效果方面还要考虑;
3、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还有待提高;
4、“培优、辅中、稳差”的方法方式还有待完善。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习。
2、通过介绍数学家、数学史和数学趣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4、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5、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6、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4.四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篇十四
谢云燕日月如梭,时光飞逝,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结束,静下心来反思这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也有甜。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收获。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为使以后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基本情况
我所任教的思念就是学校最大的一个班级,总人数66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上课能专心听讲,但有几个学生基础教差,学习吃力,上课也很少主动思考,需要老师手把手的辅导。大部分优生更认真和主动,很差的学生有个别,我觉得主要是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无人看管,家长即便在家也几乎从不过问孩子的情况,学生上课几乎不听,有几个学生行为习惯很差,家庭环境特殊,爷爷奶奶年岁大,也无力看管,因此造成孩子学习习惯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好,由于四年级子的年龄较小,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几个学生的特殊状况使得班上的男孩子行为习惯不好,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提炼重点,想办法突破难点,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了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
4.加强了对后进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5.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组织好练习和复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重视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不同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7.认真批改作业,针对作业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想办法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
8.通过一些活动,统计、数据等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是学生有了为祖国为中华民族努力学习的精神。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还需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4.本学期我注重了提高一部分后进生,却减少了对优生的关注,使得有几个优生在期末测试中不理想,还有几个中等生没有特别指导,导致出现一些细节问题。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挖掘教材,结合教材的内容,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每一节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针对班级人数多的特点,后进生主要采取与家长配合,在学校开展一帮一的活动。
3.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4.数学课的开展应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及时家访,与家长配合抓好学生的学习。
6.加强对优生的指导,使优生在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上都有所提高。7.加强对中等生的个别辅导,使他们跨入优生的行列。
15.四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五
女儿上小学二年级, 一天我刚回到家, 女儿就跑向我, “爸爸, 今天课堂上老师讲了个题目, 我没弄明白, 6×5+10= () ×5。”
“那你一开始是怎么做这个题目的呢?”
“我用6+10=16, 写成16×5, 可是老师说我的错了。”
这个问题孩子问得太好了, 这不正是四年级将要教孩子乘法分配律的一个变式吗?我左思右想, 如何让孩子弄明白, 又为今后学习乘法分配律做好知识铺垫呢?
正好茶几上摆了几个苹果和几个梨, 我顺势指着茶几, “茶几上有几个苹果和几个梨啊?”
“茶几上有6个苹果和2个梨。”
“6个苹果和2个梨一共是多少个苹果?”
“是8个, 不对, 苹果和梨不能相加。”孩子支吾道。
“如果把2个梨换成2个苹果, 可以说6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8个苹果了吧?”
“这样就可以了, 原来2个梨和6个苹果是不好相加的呢。”
“那6×5+10= () ×5, 我们可不可以换成数苹果数梨的方法呢?”
“能, 可以说6个苹果加梨=几个苹果。”
“那在这里你把谁看成苹果了?”
“把5看成苹果, 10看成梨。”
“6个苹果加梨=几个苹果, 算不出来, 那为了好数, 可以把梨换成苹果, 也就是把10换成5, 怎么换好?”
“我知道了, 10是2个5, 6个5加2个5等于8个5, 括号里填8。”
“爸爸, 您再出几个?”
“9×8+9×2=?”
“等于10个9。”
“4×5+5×3=?”
想了一下, “等于10个……不对, ……”
“像你刚才想的, 把哪个数看成苹果来数啊?”我小声提示道。
“5, 那应该是4个5加3个5等于7个5等于7×5。”
“那9×9+9=?”
出乎我的意料, 对于这个孩子会说出“9个9加1个9等于10个9”。
看到这, 想起我现在所要教的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 我决定尝试下。
“那99×99+99呢, 这可是我们四年级很多孩子都弄不明白的, 你能做出来吗?”
“99个99加1个99等于100个99。”
“太好了,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19×9+19=10×19, 29×9+29=10×29……”
我的思考:女儿在班级属于反应不是特别快, 但是给点提示能自己慢慢领悟的那种类型, 也就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孩子吧, 在这个辅导过程我有意识地尝试渗透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孩子的回答尤其是孩子后面自己的举例, 表明她对乘法算式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理解, 并能尝试灵活运用了。在这个过程中, 提示孩子说乘法算式的意义, 再联系相加, 问题不大, 但是稍出现变化, 比如“4×5+5×3=?”的时候, 孩子往往不能很快到位说出“4个5加3个5等于7个5”, 有可能说出“4个5加5个3”的情况, 以致得不到结果;而对于二年级的孩子, 难以很快琢磨出“不同因数相加的和乘相同因数”的道理, 这需要给孩子在生活中找到具体情境和现实原型, 我利用数茶几苹果数量的情境, 给孩子理解提供了思维的现实材料。现在到了四年级, 乘法分配律成了一个学习难点, 是否与孩子在二年级的时候乘法意义的理解不深或者是运用不多, 再或者是孩子经过一年多时间, 已经忘记有关呢?
我的教学困惑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 这五条定律是“数学大厦的基石”,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明显难于前四条, 而且在学了乘法分配律后, 部分同学还会产生学习干扰。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难以把握, 难以取舍, 但又深知乘法分配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于是会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复训练, 以求学生掌握, 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学反馈有时让人崩溃, 尤其是到了五六年级再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小数和分数运算的时候, 有的学生是一知半解, 有的混淆不清, 有的束手无策, 有的为了简便, 会拼出些令人费解的答案。学生难学, 教师难教, 乘法分配律教学可说得上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那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到底存在哪些教学困难呢?
1. 学生对于交换律、结合律很容易从字面理解, 乘法分配律孩子们对分配二字难以感受, 用相对规范的数学语言概括甚至用字母表达存在一定难度, 甚至孩子认为“a×c+b×c= (a+b) ×c”这就是把a和b结合, 是结合律啊。
2. 乘法分配律是两种运算组成的混合运算, 标准的展开式是三个数变成四个数, 这种基本式还有章可循, 但一经变式, 学生就混淆不清了。
3.学生对于a×c+b×c= (a+b) ×c的类型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对于 (a+b) ×c=a×c+b×c的理解难于前面一种情况, 甚至容易出现25× (200+4) =25×200+4, 还有部分孩子对于99×99+99如何运用一筹莫展, 对于一些变式如99×12= (100-1) ×12、39×101=39× (100+1) 难以区分加一个还是减一个。
我的教学思考
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成为一个难点, 有很多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选择, 我们能否走出让孩子单纯的模仿、反复的训练的一种常态教学手段, 系统把握教材内容, 年级教学前后衔接, 促进学生知识正迁移, 让孩子在理解算式意义的基础上去学习运用乘法分配律。我想从以下方面做好学习的前期准备。
1.让学生充分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为学习乘法分配律做好准备。
2. 加强乘法竖式与横式的联系, 为学习乘法分配律做好铺垫。
在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乘法》这单元的教学中, 教材第36页, 如下图 (图略) 。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 北师大版第6册教材安排了让学生看图说说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列竖式 (笔算) 与列横式 (口算) , 它们的过程一样, 只是书写方式不一样。在这里通过数形结合, 孩子能弄明白把12分成 (10+2) , 2个14加10个14等于12个14。如果在这个时段的教学与练习中, 我们始终坚持先让学生说横式 (口算) 的过程, 再列竖式, 相信到了四年级解决类似“25× (200+4) ”的问题, 学生能顺利实现知识正迁移, 就不会出现“25× (200+4) =25×200+4”的问题。
3. 呈现多种情境, 理解适时, 运用不滥用。
学生在学习完乘法分配律后, 会出现一种感觉, 就是什么题目都可以尝试运用乘法分配律。我想我们在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时候, 提供的情境都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能迅速解决的, 如果我们同时提供一个不同情境, 让孩子明白适时运用, 能用则用, 不能用还是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这样的教学从学的角度看, 会更完整。
16.四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六
关键词:简便计算;数学教学;现状;策略
数学这一学科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学生所要接触的重点学科,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有增无减,小学四年级处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能否学好数学,对于学生日后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简便计算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教师如何能在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合理使用这一方法对于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一、简便计算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简便计算在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应用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由于教师的教学目标设置较为单一,对于简便计算的重要作用不能充分重视起来,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采用繁琐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学生对于运算性质和规律的理解,比如,在一个算式中,减去两数等于减去两数之和。由于教师的反复强调,学生对这一算法充分运用,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首先会想到这种算法,比如8.65-4.73-2.65这样的情况,学生会首先想到=8.65-(4.73+2.65),而不是经过简便计算,将算式转化为=8.65-2.65-4.73。另外,教师不能够引导学生在计算时合理地将简便计算和运算规律或性质相结合,对于相关训练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的简便计算应用能力差,意识淡薄。
二、简便计算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1.实践经验与积累是基础
简便计算来自于实际运算中的经验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简便计算的方法。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入一些现实情境,比如,在讲乘法的分配律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月月去笔店买笔,一支铅笔0.8元,一支油笔1.2元,各买10支,共多少錢?这样的充满生活味道的情境设置,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2.在学习中亲自进行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教授的算法一般都是单一的,经过优化的,但是,考虑到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教师提供的方法并不一定是适合于每个学生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亲自进行体验,经过对题目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找到最为适合的解题办法,小学生对于探索和发现都具有十足的热情,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自身的体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颇有成效。
3.树立辩证思考的教学观
四年级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树立起辩证思考的教学观,充分对教材进行理解,挖掘教材潜在的知识,改变原有的教学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可以做到活学活用,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简便计算的奥妙之处,提升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简便计算在解决数学运算问题中十分适用,不仅可以增加解题的准确性,同时可以减少解题时间的浪费,四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最终掌握数学知识蕴含的诀窍,为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詹雯.关于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的策略谈[J].新课程:小学,2014(04):92.
[2]白先玲.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策略探讨[J].成功:教育,2013(23):70.
17.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七
四心兽
一个学期的时光就这样匆匆忙忙地过去了,在这半年中我做了很多工作,也学习了很多得到了很多的教学经验。
2012年2月,我来到了这里——葛牌九年制学校,我在这里担任四年级数学老师,另外还教一二三年级的体育,五年级的美术。我热爱这份工作,我以这份“教书育人”的工作为荣。尽一切可能地对孩子们给予理解、宽容、尊重、爱。由于自己是新上岗的教师,在很多方面都有不足,经验匮乏,能力有限,所以始终坚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其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以促进以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尤其要在孩子们面前,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对待学生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该严厉时严厉,该和蔼时和蔼,上课时我们是师生关系,下课后我们是朋友。作为一名新教师,本着总结经验,进行反思,弥补不足的思想,对自己的个人教学工作发展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授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每节课后都写教学反思,总结方法,不足的地方想其他教
师请教。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
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
浅出。刚来时,校长听了我的课,对我提出了很多要求。以前没有讲
过课,只是在各种辅导班对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在教学上就体现出了
不足,毕竟学校是一个传道授新的地方,不同于辅导机构。后来学校
举办了“公开课评优”活动,更是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上课不是
上一个人的课,不是只是自己在那儿讲,学生在底下听,填鸭式的教
学,而是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在课堂上特别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
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
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要让学生对你所教授的课感兴趣,这样才能事
半功倍。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教学上,语言
要严谨、规范,在这方面,我们数学教研组刘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自己在教学上出现了问题,也经常请教其他老师。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每题必练,每人必阅。在布置
作业上,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网上收
集资料,将一些典型题型展示给同学们,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都详细的记录在“作业批阅记录”里,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并且要求每一名同学都必须改正作业。
五、我没有带班主任,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同学们呆在一起,无
论是语文,还是英语都有早读,而数学没有早读,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的将数学里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掌握,我将本学期所学的所有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利用每天大扫除的一段时间,让学生记数学,取得
了不错的效果,新的学期,我会将这种方法延续下去。
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已有习惯的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影
响,有很多预想的目标没有达到,还有很多不足,主要在以下发面: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之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审
题等习惯,导致学生不会做题、听课不认真、作业不按时完成。
2、给学生做题的时间不足,做题熟读强调不够。
另一方面,以后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从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识习惯,另外基础知识必须牢记。
2、充分调整课堂学习结构,让学生充分的落笔,培养学生良好的审
题、做题习惯。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少讲生多说。
4、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每天布置的作业,没有人检查是
否完成,经常出现第二天没写一个字的尴尬情况,针对这种现象,作
18.四年级下数学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篇十八
植树问题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我提前了一个学期多学期来教学,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设计和知识结构分析来看,通过实践,基本上我感觉还算是比较成功的一堂课,有很多收获,感悟如下:
这个知识点的原型是一条直线路上用不同的间隔来栽树,得到不同的棵树,通过数字间的归纳,得出规律性结论并应用。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种,两端不种,封闭图形。在教学中,侧重于向学生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在我看来,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会熟练地解决与植树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而应该是将此类题作为渗透学生化归思想和原型提炼方法、甚至是培养学生双向可逆思维的一个学习支点,我要做的就是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并提升思维的能力,通过课堂结果来看,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教学设计和过程流畅,简单易懂
手指观察的课堂切入方法,简单有效又出乎意料,在手指并拢、展开的过程中,清晰的看出相差量,为后面教学埋下伏笔,学生觉得很有趣味,将本课教学最主要的数学概念“间隔”引领出来,学生建立起深刻的表象,凸显了知识的起点,然后从间隔一词衍射开来,到生活中去,通过实例,通过大桥桥墩,通过3+2饼干,通过排队列、通过世博会场馆等图形,强化出“间隔”和“棵树”的存在。
二、借助图形,数形结合借助演示图片和画图解决问题是我这节课设计的一个重要路线,由于知识点在现实中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没有生活经验就没有学习的基础,但是对于刚升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欠缺的,当学生通过大量图片的观察,对事物有了深刻的认识,从生活情境图后再引入图表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后进行填表,以优生为引导,发现两端都站的前提下,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知识构建能够保证后面的相关练习在脱离了图形,变成线段图,甚至是没有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发现其中的关系,这样,就能将整个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给全班学生,特别是思维节奏慢一些的学生看,并且让不同的学生落脚在不同的思维层次上。
三、关注拓展和应用
植树问题在现实中的应用有很多,我们不但要讲清楚,辨析出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比如安装路灯,比如切割,比如上楼梯,比如敲钟等等,掌握了以后都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不同的题目,并不断提出变式的要求。
四、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要改进:
1、由于这节课充分展示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所以容量比较大,有个别学生吃不透,对教材的梳理上还要学会取舍,照顾好中差生。
2、除非题目中出现很明显的两端都种,否则学生不大会主动判断属于哪一类植树问题。
19.四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九
一、当前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对当前的七年级数学进行调查就会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速度跟不上教师的教学速度, 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思维。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思想不集中, 有时甚至连教师讲的是哪一页都不知道, 这是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的原因之一。 另外, 教师对有些问题并没有过多地细讲, 只是单方面宣布答案, 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 只会让学生死记教学步骤, 学生在遇到同类问题时不能熟练解答。 这样的教学只会造成学生两极分化, 好的学生越来越好, 差的学生越来越差, 而且有的教师往往只拿成绩衡量学生, 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从来不关注, 这就忽略了更多优秀学生, 导致教学质量始终上不去。
1.从教师角度进行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 对教学环境及教师的教学方式都不适应, 习惯于教师手把手地教, 突然觉得没有了依赖, 学习也没有动力, 学习意识不是那么的强烈, 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在教师的督促下被动学习。 很多七年级数学教师不引导学生进行新课标的研读, 这就很容易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产生误判, 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 这是教师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2.从学生方面进行分析。
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往往不成熟, 生活经验缺乏, 而且数学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比较肤浅的, 学习内容局限于表面的认识和理解, 这就导致学生在七年级数学的学习上只在乎数学表面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不进行深层次理解。 随着学生不断成长, 学习更深入, 如果只是简单地对知识进行表面的学习与理解, 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在小学阶段学生一般都重视问题的结果, 对解决问题的方式从来不过度地研究, 接受的概念主要是通过直观理解, 这是刚步入七年级的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3.对学习方式进行分析。
对刚步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 学习方式都是小学形成的, 并不适用于初中学习, 很多时候学习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 对于自己不理解的知识只是简单地记忆, 不断地进行练习最终才能掌握。 初中阶段的课程比较多, 学生没有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也不会合理地制定学习目标, 不是过于简单就是过难, 这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4.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
对七年级学生的记忆力是比较强的, 但理解能力却很差, 再加上初中数学知识比小学数学知识更抽象, 这就加大了学生的记忆难度, 而且在问题的思考上, 只会单方面分析问题, 不进行换位思考, 思维比较固定, 显而易见学习难度就加大了。
二、新课改下七年级数学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充分利用新教材。
随着课改的不断进行, 在教材的设计上更趋向于合理化, 更适合学生, 更便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将课改后的七年级数学教材与传统的教材进行对比就会发现, 教材变得更丰富, 而且有内涵的数学题越来越多, 给学生留下了足够思考空间及交流探索的时间。教材这样编写无疑是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丰富学生的思想, 例如:在新的七年级数学教材上, 每一课时之前都会有“想一想、坐一坐”等习题, 这是需要学生独自学习思考的过程, 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学习, 发挥教材的最大优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 思想和个性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灵的沟通, 对每个学生都采取一套可行的教学方案, 这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到课堂活动中。
教材的改革, 主要考虑到小学阶段很多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联系, 所以在新教材的设计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 而且有很多趣味性的知识, 这些东西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虽然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但是如果教师不积极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及思想要有足够的了解, 依据学生的心理与思想作为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 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兴趣, 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3.在学校开展各种趣味数学活动。
在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是重要的, 但在学校开展数学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树立正确的学风,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及学习的自信心。 在小学阶段学生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娱乐, 如果教师可以充分地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起来, 让学生变相地学习, 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设计趣味的数学活动, 如数学竞赛, 也可以与其他科目的教师结合设计拼图比赛、小制作比赛、猜谜语比赛等, 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发现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丰富学生的思想,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 这对抽象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教师还要对参与学生进行表扬及奖励,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教导, 侧面激发学生的意志。 参与活动之后, 学生也会将这种积极活跃的心态带到课堂上, 活跃课堂氛围, 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结语
七年级是学生初中学习的开始,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文重点研究了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并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 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希望对广大七年级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晓霞.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J].甘肃教育, 2014 (14) .
[2]姜元涛, 沈旸, 茶世俊, 袁永惠.析论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的办学理念[J].教学与管理, 2014 (18) .
20.四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十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模型;乐趣;多媒体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多年尝试变革传统教学手法的实践经验,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做几点探讨:
一、鼓励学生动手做模型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圆锥体、圆柱体、正方体等的学习颇感吃力。结合笔者教学经验,除了拿现实生活中的实物作例子讲解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多观察和制作简单的几何模型,拿三角形来说,教师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哪些地方出现了三角形?三角形出现在那些地方仅仅是起到了美观的作用吗?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答案。还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模型,在对比中深刻体会两种图形所具有的独特性质。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1.循循诱导,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师能否把一门课教好,关键看教师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当教师教授未知数x时,可以先出一道数学题,让学生用普通方法做,然后诱导他们将x用到解题中,对比两种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设未知数x这种解题方法所带来的简捷。当学生发现他们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快速解答难题时,对这种新方法的畏惧感就不存在了,转而对这种解题方法产生兴趣。
2.注重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注意到教学知识的衔接,就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复习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引出新的问题。例如,在讲授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就可以这样设计:老师首先领着学生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梯形面积=”,然后在黑板上画出不规则图形,让学生观察是否可以用现有的知识去求出图形的面积。当学生实在想不出时,可以在一旁引导他们作辅助线,通过添加辅助线,原本陌生的图形变成了学生昔日熟悉图形的组合,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3.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授“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往往对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很感兴趣,设计好教学幻灯片,在图形的动态变化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教授“立体图形”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以其动态、直观、生动的特点受到学生的欢迎,以往这些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的教学难点在多媒体教学面前变得更加容易了。
4.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变得简单
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小学生日常接触到的事物进行教学会使小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对提高授课的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以推广。例如讲授“株距”和“行距”这节课,直接表达“株距”和“行距”的概念就不容易让小学生接受,而通过让他们观察花园里的花草,直接指出哪部分是“株距”,哪部分是“行距”就能让他们立刻记住这个概念。在讲授“两直线平行”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结合电线杆上平行的电线、音乐课上的五线谱进行说明。在讲授“旋转”这个概念时,引导他们观察教室里的电风扇、他们爱玩的陀螺来进行讲解。
5.老师和学生进行角色换位
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是课堂的主角,一堂课下来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讲台下听得昏昏欲睡,其实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他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在下面点评,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获得在讲台上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常常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世界,才能知道自己怎样去表达、去讲授课本知识,使他们更好地接受。认识到小学生的认识和接受能力有限,对于他们不懂的地方要耐心讲解,切忌表露出不耐烦的神情举止。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几点关于小学数学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讲解和分析,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和一成不变的。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结合现在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地去改进和完善教学手法,提升教学质量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吕敏.浅析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1(20):110-111.
【四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四年级数学下教学总结07-10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09-08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07-21
四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12-19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10-07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09-03
四年级下数学脱式计算12-10
八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计划10-08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总结10-19
二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计划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