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修改进行时作文

2024-09-12

论文修改进行时作文(共14篇)

1.论文修改进行时作文 篇一

从FPE到GameMaster ,从《东方不败》到早期的《金山游侠》,它们的功能都大体相同,使用的方法也几乎一样,

但是随着《金山游侠 》的出现,这种格局完全被打破了,金山游侠凭着其 DirectX 智能弹出、一键必杀、游戏录像机、模拟光驱等功能从众多的游戏修改工具中脱颖而出,也成为广大游戏爱好者首选的修改利器。

下面我们就谈谈如何用《金山游侠 2002》来进行游戏修改。

一、金山游侠的常规界面

金山游侠的界面主要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面是功能选择区,要在游戏进行的同时修改就启用“游戏修改”功能;要修改存盘文件就进入“文件修改”界面;要制做自己的组合快捷键就进入“一键必杀”功能面板;等等。

图一

面板的右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上部是针对游戏或文件的操作,如输入数据、进行搜索、新建任务、删除当前任务,等等;中部是查找过程中找到的地址列表以及结界保存列表;最下面部分是状态栏。

除了常规功能外,金山游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键必杀”功能,除了单机 PC 用户,它还支持制作网络游戏的练功机器人,利用它可以定制自己的游戏大招,但是由于本文的主要内容在于“游戏修改”,因此没有对金山游侠进行全面的介绍,相关的资料大家可以自行查阅软件的帮助文件。

二、游戏修改

前面我们说过,游戏中的一切都是数据,要对游戏(也就是数据)进行修改,那么就必须先找到这个数据,然后将其值改成你想要的值。

常规步骤:

1、要进行游戏修改时,先用笔记下欲改数据。

2、呼叫修改器(在金山游侠中默认的是小键盘上的 “*” 号),在数据栏里面输入刚才记下来的数据,然后按回车键进行搜索,完成后游侠返回所有结果,而你要改的数据就在这里面。但是数据太多了,哪一个才是我们想要的呢?不要慌,接着来。

3、点按游侠右上角的返回键回到游戏中,想办法改变刚才搜索的数据。如刚才搜索的是 HP 值,那么我吃点药补点血或打一架减少点 HP ,这时的 HP 值就是我们需要再次搜索的数据。记下此数据。

4、再次呼叫修改器,在数据搜索栏里面输入改动后的数据并进行搜索。

5、这样基本上就找到数据了,如果找到的数据仍然有好几个,那么再重复 3 和 4 步骤,直到最后的结果为一个(有时候无论怎么搜也可能有两个、三个,这时可以将这几个数据都修改了,一般不会出问题)。

6、最后用鼠标双击找到的数据,并在弹出的窗口中将数据改成你想要的数据。如图二:

图二

三、示例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三、示例

下面我们以《英雄无敌历代记》为例进行资源的修改,

1、进入游戏,记下当前的木材数量 20 ,然后呼叫修改器,在修改器的数据搜索栏中输入 20 ,然后按回车键进行搜索,完成后有一大堆数据。如图三:

图三

2、点按右上角的“返回”按钮回到游戏。

3、用掉一点木头或捡几个木头。我是捡了 6 个木头,因此,要修改的数据变成了 26(20+6)。

4、呼叫修改器,在数据输入栏里输入 26 然后按回车键进行搜索,结果如图四:

图四

怎么样,结果出来了吧?就是这个数据,修改它。

5、用鼠标双击这个数据,在弹出的窗口中将数据改成欲改的数据,此处我将其改为 255 。如图五:

图五

6、最后返回游戏,呵呵,木头的数量变成 255 个了?br/>

四、修改补遗

1、游戏数据的修改有锁定修改与普通修改的差别。普通修改只是把数据修改过来,锁定修改则是自动把数据“锁定”,无论如何做都不会改变这个锁定的数据值。如:锁定金钱为 99999 ,那么无论买多少物品还是这个值,这就是“锁定”。

2、对于某些游戏特别是动作游戏,在游戏的屏幕上,我们看不到人物状态的数值,而是用诸如“血槽”之类的状态条代表人物状态。对于这种游戏,我们就得采用低阶扫描方式(也称为模糊搜索)对游戏进行修改。

方法是:

A、在血槽发生变化前呼叫修改器,然后在数据搜索栏里输入“ ?”号,然后返回游戏。

B、当血降低时再次呼叫修改器,输入 “-” 号(如果是血增加了,那就输“+”号),然后回到游戏并重复 A 与 B 步骤,直到结果只有几个。

C、最后对数据进行修改。

五、结束语

好了,在经过本章的学习后,你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游戏动态修改的方法,对大多数游戏的修改也不成问题了。

但是你依然算不上高手。你可以修改经验值、生命值、体力值,等等,但你能修改主人公的特殊属性吗?能在游戏的初期就拿到终级的装备吗?

所以建议大家继续我们的游戏修改之路。

上一页 1 2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分享到

2.论文修改进行时作文 篇二

翻译实践是检验翻译理论的唯一标准;反之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可以遵循翻译活动的规律, 避免盲目性, 从而使其译文质量更有保证。

一、以“信”为主的修改方式

修改译文时, 首先应该遵循以“信”为主、兼顾“达”、“雅”的核查原则:看看有无漏译、误译;表达是否准确;有无做到意义上的“信”;形式上是否能更加接近原文的风格;内容和形式能否更加和谐统一等。

1、形式上的“信”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 但也反作用于内容, 形式的优劣制约着内容的表达。” (袁锦翔, 1990, p.8) 翻译文学作品时, 在原文与译文形式可以一致时, 当然是要尽量采用与原文一致的译文形式, 以期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 在原文与译文形式无法保持一致时, 就不能拘泥于形式上的对等, 而是应该在原文与译文的形式与内容之间寻找最佳近似度和最恰当的平衡点, 力求“得意而不忘形”。

例1

原文:It was winter--that is, about the second week in November--and great gusts were rattling at the windows, and wailing and thundering among our tall trees and ivied chimneys--a very dark night, and a very cheerful fire blazing, a pleasant mixture of good round coal and spluttering dry wood, in a genuine old fireplace, in a sombre old room

初译稿:漆黑的冬夜——大概是十一月的第二个星期, 窗外大风呼呼作响, 在高大的树木和常青藤覆盖着的烟囱间哀嚎。一间昏暗的老房子里, 古旧的壁炉中, 质量上好的圆煤和噼啪作响的干木头在欢快地燃烧着。

修改稿:时值冬天——约莫十一月的第二周——阵阵狂风猛砸在窗上, 在我家高大的树木和常青藤缠绕着的烟囱间狂呼怒吼——一个漆黑的夜晚, 在一个昏暗而老旧的房间里, 老旧的壁炉中, 炉火欢快地闪耀着, 质量上好的煤球和火星四溅的干木头混在一起烧得正旺。

首先从意义的“信”方面考虑, 初稿有些意思表达不准确, 如:“gust”的词典释义为:n. 一阵狂风;v.一阵阵地劲吹 (《英汉大词典》, p.836) 很明显, 此处“gusts”译成“阵阵狂风”更为贴切;而“at”有朝向的意义。初稿中翻译成“窗外”不正确;修改稿中, 译者发挥联想, 再现阵阵狂风猛吹向窗户的情景, 用了一个“砸”字, 生动形象, 表达明确。“信”并非仅仅是意义上的信, 有时形式上的“信”也很重要。比如标点符号、句子的逻辑结构等。初稿中虽然意思表达尚可, 但是标点、句子的结构顺序与原文大不对等, 影响了原文作者的风格再现;修改稿采取形式对等译法, 基本做到了标点符号, 如“破折号”, 语义表达结构, 如“一个漆黑的晚上”和原文的对等, 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当然, 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 追求形式上的绝对对等是不可能的;为了让目标读者能够通过译文理解原文的意思、感受原文的艺术美, 修改稿对画线部分的翻译, 并没有拘泥于形式对等, 而是根据中文表达习惯调整了句子的结构顺序。

2、内容意义上的“信”

几乎没有人会不同意翻译首先要确保译文内容意义要“信”即“忠实于原文”。然而一种语言形式往往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这就要求译者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的具体情况去体会原文语言形式的深层涵义, 揣摩出最确切的译文词语。这样才可能达到译文的三确: “正确, 精确, 明确” (许渊冲, 1984, p.23) 。

例2

This bereavement, I have been told, changed him--made him moreodd and taciturn than ever, and his temper also, except to me, more severeThere was also some disgrace about his younger brother--my uncle Silas--which he felt bitterly.

初译稿:正是这种丧妻之痛, 后经证实, 改变了他——使他比以前更古怪更沉默寡言了。对人也愈发严厉与苛刻, 除了对我以外。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他的弟弟——我的叔叔塞拉斯给他带来的耻辱——这使他痛苦不堪。

修改稿:后来有人告诉我, 这次的丧妻之痛, 改变了他——使他比以前更古怪更沉默寡言了, 而且除了对我以外, 他的脾气也更坏了。还有就是由于他的弟弟——我的叔叔塞拉斯——让他感到有些丢脸, 这使他感到痛苦。

经过对照式核查, “I have been told”译得不准确、“some”出现漏译;“severe”的释义之一是“严厉的、严肃的” (《英汉大词典》, p.1832) , “苛刻”则有“刻薄、挑剔”之意, 不符合原文中父亲的形象, 再者因为此处“severe”的逻辑主语是“histemper (脾气) ”, 所以“more severe”译成“更坏了”搭配更恰当, 而初译中“his temper”被省略不译, 形式上、意义上都不够“信”;另外, “bitterly”在这儿直译成“痛苦”更能保留原文的风格, 至于痛苦到什么程度, 读者可以有更多的解读空间, 没有必要在译文中限定为“痛苦不堪”。当然“信”并非照搬原文, 这儿可以兼顾整体表达效果对顺序稍作调整, 以期达到译文信达雅的完美体现。

二、结束语

3.论文修改进行时作文 篇三

行政诉讼法实施20年来,其自身缺陷和不足也不断显现,使得行政诉讼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落差越来越大,修改法律的必要性已经在很多方面反映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人身权、财产权保护为轴心的制度设计将大部分主张其他权益者拒之门外,抑制了行政诉讼人权保障功能的发挥:具体行政行为之外的其他执法方式被排除于受案范围之外。使得行政诉讼的外部监督作用还不能充分实现:行政相对人的诉权不能充分行使,制约了行政诉讼发挥官民矛盾调节器和减压阀的作用:执行不力导致诉讼权益无法最终实现等问题。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的就要使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体现在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完善上,就是要切实保障原告诉权、切实保障程序公正、切实保障权益的实现。

一、切实保障原告的诉权

原告的诉权包括起诉权、和解权和诉讼范围等。现行行政诉讼法对原告行使起诉权、和解权和诉讼范围都有诸多限制。司法实践表明,这些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也违背了一定的诉讼规律。原告应享有更大的起诉权、调解权和诉讼范围。

(一)扩大原告的起诉权。原告的起诉权包括原告资格和被告资格。行政诉讼法关于原告资格的规定比较宽泛,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都可以进行诉讼。因此扩大原告的起诉权,主要在从有利于原告提起诉讼的角度进一步简化被告资格。

被告资格问题,为老百姓所不容易掌握,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尤其增加了复杂程度。什么派出机关、派出机构,什么法律法规在授权组织、授权范围内授权范围外的被告资格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原告费了很大的劲起诉到法院,最后法院很简单的说被告不适格,你告错对象了,就给驳回了,这都增加了原告诉讼上的不方便,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此要有一个价值判断,就是被告资格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它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是为了方便原告的话,被告的确定越简单越好。因为最终的责任可能都是一级政府去承担,因此建议以确定一级政府作为被告为原则,不是本级政府序列的职能部门,则以其上级机关为被告,如垂直领导的海关,金融监管局等。行政行为为省级政府或国务院所属部门做出的。则以其本身为被告。

(二)赋予行政诉讼调解权。从行政诉讼不得调解的规定来看,其本意是为了防止行政机关放弃权力,损害公共利益。但行政诉讼不得调解。使得本来能够通过调解解决的行政纠纷最终无法解决,出现很多“官了民不了”,法院判了,但是执行不了。老百姓仍然不服,反复诉讼的情形。老百姓提起行政诉讼的目的在于救济其合法权益,而且从社会效果看,协调往往比判决方式更好。从国外情况看,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行政诉讼制度中都有调解制度。行政诉讼中运用调解是大势所趋,修改行政诉讼法时应当增加这一规定。至于有人所担心的公共利益受损风险问题,可以通过法官在调解程序中的主导作用,来强化公共利益的保障。

(三)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法在受案范围上,采取两条标准。一个是人身权、财产权以及其他法律所保护的权利:一个是具体行政行为。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才符合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从而导致目前我国行政诉讼在受案范围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只能救济人身权和财产权,不能救济劳动权、受教育权等其他宪法规定的权利:只能起诉具体行政行为,不能起诉抽象行政行为:只能审查外部行政行为,不能审查内部行政行为。现行法律规定的受案范围过于狭窄,应当适当扩大。

按照法理,宪法所规定的任何一项权利都应该进入司法保护范围,否则,这个权利就是空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行政诉讼法的规定逻辑上是有问题的,也跟宪法的规定没有有效的衔接。政治权利,宪法规定的其他权利,受教育权等等都应该属于行政诉讼的保护范围,公民只要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宪法规定的自己的合法权益,都可以进行行政诉讼。

对于抽象行政行为,一方面允许较高层次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存在而不被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以维护法律的权威,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较低层次的抽象行政行为则需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以维护法律的统一。维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从当前我国的现实性、可行性考虑。可以先把把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

关于行政机关对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决定等内部行政行为,很多国家规定,行政机关对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决定以及其他的人事处分、人事处理决定,只要是一个法律争议,就会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我们应当吸收国际上一些好的做法,将此类事项纳入行政诉讼范围。

关于行政机关的最终裁决行为,《行政诉讼法》规定得比较窄,没有规定行政法规,只规定了法律。后来在行政复议法里扩大了这个最终裁决的范围,把原来的商标专利法里面的最终裁决行为取消以后,又在复议法里增加了几类最终裁决行为。按照法治的基本原则,司法救济是公众权益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应当坚持司法的最终救济。只要公众愿意,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其寻求司法救济的终极权利。

二、切实保障程序公正

确立了原告的诉权,原告还只是有了维护自己权益的可能性或进入了门槛,权益能否得到正当维护,程序公正十分重要。切实保障程序公正,就要改革立案、起诉期限、起诉期间的停止执行等行政诉讼程序

(一)改革立案程序。在起诉阶段,立案程序十分关键。从行政诉讼法实施的效果来看,这是被告最容易守住的一个环节,也是原告最难突破的一个环节。只要你这个案件立上了,就可以松一大口气。如果在这个阶段,被法院裁定不予立案,或者根本就不受理,那这个官司等于没有进入程序。因此,如何保证所有纠纷都能够有效地顺利地进入法院,受到法院裁判,这是非常重要的制度设计和安排。目前司法解释对此有些规定。

如基层法院不受理,你可以到上级法院起诉,上级法院可以指定基层法院受理等等。但实践操作中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集思广益,设计出能够使原告、被告、法院都能够接受,都无法逃脱的这样一种立案的职责和义务。

(二)明确起诉期限。行政诉讼法规定,起诉期限是3个月,但是它的起诉期限起点非常特殊,是从最早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算。后来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把这个问题复杂化了,规定了1年,后来延长到1年零三个月。后来到2年、5年、10年,而且起算点也不一样。这是现实生活中老百姓感触比较深的,因为法院常常都以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为由。驳回起诉,成了一个老百姓过不了的鬼门关。建议参照民法通则关于时效的规定,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从主观诉讼的角度来讲,不管行政行为做没做出。不管行政行为是以什么形式做出的,也不管行政行为有没有送达,有没有交代诉权诉期,只要知道或应当知道你的权利受到侵害,就应该起算它的起诉期限。这个规定,3个月太短,但2年也过长,1年比较合适。

(三)诉讼期间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这既是理论性的问题,也是个实践性的问题。分析其利弊得失,停止执行比不停止执行好。支持不停止执行者认为,国家行政权的行使具有公定力、连续性和公益性。从整个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具体到每一个案件,则行政相对方的权利维护更具重要性,个人权利的恢复比国家在其中损失的恢复要难得多,国家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防止。

三、切实保障权益的实现

诉权和程序的保障,为行政相对方的权益救济提供了可能,但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还需要加大执行力度,在行政诉讼法里,明确规定被告败诉之后有效的执行措施,切实保障权益的实现。当前,被告败诉之后执行起来难度相当大,比如返还财产,金钱给付方面的执行义务,行政机关拒绝执行,法院又不敢封门,又不敢冻结,就执行不了。再比如说,限制人身自由,法院判决把人放回来,它就是不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执行不力,或者任由执行现状继续发展下去,不仅行政专横、藐视权威的意识会越来越强,法院权威会日渐失去,而且,老百姓打了多年法律官司,都是法律白条,这对老百姓的司法信心,是毁灭性的打击。应当修改法律,赋予法院足够的强制手段。

一是罚款,这是国际上保障判决执行的主要强制措施。对象既可以是行政机关,也可以包括该行政机关负责人。尤其要加强对法定代表人的罚款,因为罚机关没人心疼,就是罚法定代表人。拒不执行1天,罚法定代表人若干款项,这不是我们的独创,有些国家确实有这样的做法。

二是强化行政机关首长的法律责任,切实解决行政裁判执行难。被告抗拒法院裁判,行政判决、裁定执行难是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目前所规定的“罚款”和“向行政机关提司法建议”的方式力度较弱。要强化行政机关首长的法律责任,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裁定者,轻则处以行政首长个人罚款,重则追究行政首长“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4.如何修改作文 篇四

作文是改出来的,这句话对每个语文老师来说并不陌生。在作文教学中,结合自身的实践,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

方法一:带领全班同学同时修改。如果多数学生写的作文不太理想,我会找一篇比较优秀的作文、一篇中等水平,一篇很差的作文,分别在班级里,当堂读给学生听。在读的过程中,分析一下文章那里写的比较好,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那里需要改正,怎么改;加上什么样的事例;加上什么样的语言、动作、神态;主题怎样变通一下,会让作文更有内涵。当三篇作文都集体修改完毕后,再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三篇文章为什么老师会有不同的评语,差距在什么地方。

方法二:指导个别学生修改。如果多数学生写的作文很不错,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学生写的比较好,那么就进行个别辅导修改。找一两个学生,就他们写的作文,一边读,一边修改,并告诉学生修改的原因。前后照应、描写方法、环境衬托、主题深化升华等等这样的常用方法,在修改中如果碰到,要让学生明白。个别辅导的效果尽管范围比较少,但是,经过老师的关注和修改,一方面会提高对写作的兴趣,对老师鼓励的感激,更加认真的写作,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明白一些写作的布局谋篇的道理。

方法三:拿出一次作文课,让学生互相批改。学生拿到同伴的作业,学做一个语文老师,但批改的过程又要有语文老师的指导,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批改。这样的批改,要求老师对批改的作业有个详细的修改要求。我一般要求学生这样做:

1、先批错别字和标点。要求学生将所批改的作文所有的错别字,用错的标点进行修改纠正。

2、关于词和句子。有些词用得不当,或者句子是病句,要求学生能进行修改。

3、关于文章主题。一篇文章,如果所确立的主题不够鲜明,太过平淡,可以进行修改。修改的时候变动、添加有关句子,就能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

4、关于描写方法。可以给文章中的人物增加一些神态、语言、动作、细节、修辞等描写,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5、画出自己欣赏的语句,并加上自己的评论。有些优美的句子,用得很准确形象的字词,都可以画出来,并在作文本的旁边写上自己欣赏的理由。

6、写评语。学生修改完毕,要在整篇文章的最后,写上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评语。评语要从两个方面说,先说优点,就是学生自己最欣赏这篇作文的什么地方;再说缺点,那里需要作者在以后的作业中,多加注意。并签上自己的名字。签名字的目的是让批改的学生认真批改,不要应付了事,起个监督的作用。

7、老师评价。学生给同伴们批改完文章后,老师要进行第二次的重新批改。老师批改主要布局谋篇,主题以及立意方面,也就是注重大的方面的评价。老师评价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被批改的学生有一个重点的努力的方向,一方面是为了给批改作文的学生一个监督。因为学生毕竟水平不同,态度不同,因此老师的评价会对批改的学生起一个很好的检查作用,无声的告诉批改作文的学生,如果不好好批改,老师会看到,会找到他谈话或者批评他。

这种批改方法最受学生欢迎,而且我觉得长期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在给别人批改中,自己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方法四;老师批改。老师的全批全改,是我们语文老师常用的方法,在这里不做阐述。不过补充一句,那就是老师批改过的作文,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批改意见,重新在原文中再修改一下。

5.作文修改 篇五

本文在故事情节上或许并无特别之吸引人之处,但仍不失为一篇成功之作,其一,较好地刻画了角色的形象,其二语言生动丰富,生活气息浓,起到了良好的表情达意之效果

文章以„为结尾,言简意赅,其味无穷.全文叙事集中,不枝不蔓,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文章想象合情合理,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语言朴素,中心明确,构思合理,行文层次清楚.能把人物内心活动写得十分生动,的确难能可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头尾照应,中心明确,结构完整.全文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蕴藏着欢乐与期盼,真挚感人.开头出手不凡

文章真实感强,立体感强,可读性强,趣味性强.以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以童话反映现实阴暗面,并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贪婪众生相,称得上入木三分

文章有理有据,说服力强,突出人物个性,上下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首尾照应,结尾点题,突出中心思想.作者对„观察仔细,描写细腻,语言生动活泼,表现手法富有新意.全文语言朴实,结构自然.„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呼应.语言诙谐有趣,情节安排曲折生动,开头与结尾的呼应巧妙.本文篇幅虽短,但内容生动具体,段落明确,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文中一系列表现人物动作的动词运用得准确,衬托手法运用得好.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使得„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读起来亲切自然可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本文事情过程写得具体,明晰,条理清楚.作者在叙事的同时加入了恰当的心理描写,充分表达了„

文章用孩子的语言叙事,显得自然,朴素,犹如一股清泉.结尾点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真实生动,情真意切,特别是„使用权文章极具感染力,发人深思.叙述事情条理清晰,能正确地使用动词,运用比喻贴切,生动.献计献策读后能从中受到教育.朴实自然的童心体现在文中,使文章散发着清新活泼的气息.这篇文章以具体的事例,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别致的写法,表现了对美好心灵的由衷赞.本文主要优点有三:1本文能紧扣题目要求,完整地写了„的过程.2,结构严谨,重点突出.3,语言朴实,简洁,流畅,开头和结尾都很自然,准确.开头简洁自然,结构清晰,心理描写真实,体现出作者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这篇短文的特点可概括为亲切,温馨,隽永.文中描绘的„清新活泼,欢快明朗.字里行间跳动着的童心,使文章也有了生命力.文章凭着丰富的想象,凭着多彩的语言,将„呈现读者面前.文章简洁明了,语言平淡朴实.作者观察细致,想像力丰富,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使生动活泼,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借景抒情,托物咏志,很特色.文章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和生动描述,演绎出一篇精彩的童话故事,读来饶有趣味.„要求通过虚构的故事来表达一种哲理.本文很好体现了„的特点,深刻的主题与新颖的构思相得益彰.巧用伏笔是文章的一大特点.文章第一段就为全篇故事的发展做了极好的铺垫.这种构思非常巧妙,可以借鉴.这是一篇很有新意的„文章构思巧妙,语言朴实自然.作品的构思是巧妙的,文笔也是简洁流畅.想象大胆,富有创造力,文章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力.想象力较丰富,极具新意.开头自我介绍,引入下文,另外,文章语言简明扼要,风格幽默误诙谐.文章不长,但过程叙述得很清楚,人物的活动描述得也具体,真实可信,生动有趣,全文结构紧凑,完整,文笔也较流畅.情节生动有趣,叙述清楚完整,也表现出作者的聪明,机智,充满了家庭生活情趣,文笔流利活泼.你很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展示了„,文笔间渗透了情感.文章主题凝炼,集中,议论深刻,有力,震撼人心.本文用词准确,严密,语言平实自然,而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更使文章锦上添花.这篇作文的主要特色是叙述具体,细节真实,描写生动,有真情实感,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写得非常传神,同时表达了„对„的喜爱.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令人眉开眼笑.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虽为一件小事,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凸现了文章主题.`

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文章选材新颖,„这件事,乡村生活气息浓郁,富有儿童情趣.读后令人身心愉悦,舒畅.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全文节奏明快,语言清新,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读来其乐无穷.对„生动而详细的叙述,是本文的一天特色,也体现了作者观察的敏锐与细致.这是文章成功的一大要素.3

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本文是一篇较为成熟的叙事明理之作,文章以准确流畅的语言,展示了实验的全过程,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序

对实验现象的描写,能切中要害,详尽而全面.文章体现了自然科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读来饶有兴味.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处寥寥数语,显示了作者探索科学奥秘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心,催人奋进.本文三大成功之处:首先注意选取最美好的片断来写,其次用词准确,第三文章结构紧凑.本文围绕„这一中心组织材料,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不失一篇成功之作很有说服力,也发人深思.从写作上来说,情节生动,文章有波澜,读起来深受教益.(一)作文开头:

1、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

2、开头简明扼要

3、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

4、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5、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6、开头出手不凡,吸引读者

7、开头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

8、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9、文章选材新颖,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作文过程:

1、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3、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4、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5、„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6、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7、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8、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9、文章边叙事边抒情。

10、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11、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序

12、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13、文章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尤其人物语言幽默风趣

14、文章想象合情合理,15、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16、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

17、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18、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9、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20、,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21、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

22、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23、文章将„写得细致入微

24、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

25、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文章更显自然亲切。作文结尾:

1、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以感受开关,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3、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4、文章含蓄的结尾,既点题,又耐人寻味。

5、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6、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7、文章以„为结尾,言简意赅,其味无穷。

8、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

9、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热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10、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

11、虽为一件小事,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突()现了文章主题。

12、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

13、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

14、结尾以„点明中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总评:

1、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文章对„„的气氛渲染充分而恰到好处,对文章重点 „作了细腻而传神的刻画。

3、„切合实际,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读来令人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4、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的喜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5、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最后,5 作者用寥寥数语,表现出了自已对„的情感,令人感动。

6、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7、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8、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9、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10、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

11、文章能过清新有趣的语言,描写了„的事。字里行间,充满童年真童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失为一篇佳作。

12、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

13、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见。

14、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令人眉开眼笑。

15、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16、全文眉目清晰,生动紧凑,趣味性强。

17、注意观察具体事物,并展开合适的想象,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18、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善于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19、文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

20、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

21、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22、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

23、文章的结构简洁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24、这篇作文取材新颖,构思奇妙,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25、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事,语言比较流畅,层次较清楚,自始自终显得其乐融融。

26、全文节奏明快,语言清新,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读来其乐无穷。

27、全文叙事集中,不枝不蔓,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

28、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29、作者构思巧,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30、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二)作文批语 内容:

1.内容紧贴现代生活,新颖别致,把握时代脉搏,尽现时代气息。2.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

3.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

4.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形象丰满,6 跃然纸上。

5.以环境烘托人物的心情,情景交融,情现景中,景随景现。

6.想像丰富,构思奇特且不脱离生活的真实,扎跟于生活的联想,拓宽了读者的思维,让人觉得生动有趣。

7.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

8.想像奇妙,既源于生活,不失生活的真实,又高于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充满了艺术魅力。

9.事件过程描述详细具体,内容虽多但显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体现了作者清晰的思路与谋篇布局的能力。

10.外貌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容颜逼真、穿着恰当合体,宛如反映人物性格的一面镜子,真是所谓“相由人生”。

11.环境描写客观真实,环境为人物的性格服务,更好地解释了人物性格形成过程中的来龙去脉。

12.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寥寥数语,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勾勒得一览无遗,人物的言谈举止具有了鲜明独特的个性。

内容:

1.前后内容关联不够紧密,部分内容过于孤立,与文章主体联系不够密切。

2.叙述简略粗糙,唯有框架式结构,人物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3.详略安排不当,主次不够分明。

4.内容多为线条式勾勒,缺乏点式的细描。5.与时代气息不符,内容过于陈旧老化。

主题:

1.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立意鲜明。

2.观点明确,好恶立场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3.主题直接凸现于内容之中,明了扼要,毫无赘意。4.主题严肃,思想高尚,进取心较强。

主题:

主题:

1.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

2.主题含混晦涩,文意渺茫含糊,写作目的不清。

3.虽有中心主题,但表达不够充分有力,言而不实,空而无力。4.主题不够严肃,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情节:

1.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

2.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3.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情节:

1.情节发展较平缓,缺乏一定的起落性。2.情节变化平淡无奇,缺乏新意。

3.情节平直,毫无悬念,平铺直叙似记流水账。4.过程详细,结尾却简略不全。结构不合理,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5.构思不合常理,内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6.情节大起大落,转换太快,不够连贯自然。

修辞:

1.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

2.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

3.不失时机地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语势,又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4.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

选材:

1.能够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事件的代表性较强。2.选材新颖独特,不附平庸,一扫迂俗之气,令人耳目一新。3.虽述平常事,但分析透彻合理,理性挖掘较深,凸现了事件的本质。4.事件虽小,但反映出较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5.从多方面多角度选材,充分体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形象丰满。

选材:

1.选材过于通俗,不具一定的代表性,老题材、老思想,平淡无奇。2.虽然选择了生活中具有一定叙写价值的事件,但由于分析不透彻,挖掘不深,事件潜含的道理未能深刻地体现。

3.选材平淡无奇,过于老旧、粗俗、简单幼稚,不具新意,难于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时代性、真实性。

4.未能通过小事情反映大道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运用还不够娴熟。

5.对人物形象缺乏多角度的刻画,只是选取了某一狭窄的题材,片面地显现了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情感:

1.感情浓烈,如火山喷发,汩汩而出,能深深打动读者。2.感情真挚,情意浓浓,似香醇美酒,令人不饮而醉。3.情感真切自然,无矫揉造作之嫌,以平淡心现真实情。2.感情真挚,情意浓浓,似香醇美酒,令人不饮而醉。

3.情感真切自然,无矫揉造作之嫌,以平淡心现真实情。

4.心里过程真实细腻,人物的想法、态度在读者面前一览无遗。5.感情真实细腻,言语感人至深,确是发自作者内心的肺腑之言。6.从自我反思中寻求人生得失,在悔悟中流露真情,字句铿锵有力,震撼人心。

情感:

1.语言简朴,感情平淡,情意不够深切。

2.感情过于浓烈,不似有感而发,反倒是搔首弄姿,自作多情。3.情感缺乏深度,未能以景传情,未能由事生情,感情虽潜藏于文中,但未能深入挖掘。

4.心理刻画不够生动具体,未能有力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态度,好恶8 观。

事理:

1.反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强调作者的观点,说理充分透彻,立意鲜明。

2.引用名人名言、经典事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更能有力地表达作者的观点。

3.论据充分有力,分析透彻合理,哲理性较强。

4.例证丰富,选材得当,描述详略得当,较具说服力。

事理:

1.逻辑推理能力较弱,证据不够确凿充分。

2.未能写真事、说真话、诉真情,塑造真实的个性,表现独特的个体。

语句:

1.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2.语言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言至意达、精炼有力、笔力尽现,寥寥数语便能传递人物的神采。

3.语言平滑晓畅,刻画细致,描写生动;句意含蓄委婉,暗含深意。读毕如酒后余香,不绝于口。

4.语言活泼,风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5.行为描写用词讲究,准确到位,系列动词逼真地凸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点明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句:

1.语言基本通顺,偶有不畅。

2.语言不够晓畅,句意含混模糊,佶屈聱牙,令人费解。3.语句啰嗦,言不达意,只详不略,赘话连篇。

4.语言过于简略,似为纲要式叙写,但又未能提纲挈领,文意残缺不全,叙写枯燥,干瘪呆板,毫无生气。

6.谈修改作文 篇六

一、自行修改

学生作文初稿完成以后,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教师教给他修改的步骤和方法:(1)检查文章的思想内容,选材是否恰当。(2)检查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楚,开头结尾是否合适,详略安排是否得当。(3)检查文章的语言、文字的应用,是否多字少字,是否罗嗦重复,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修改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改,多读几遍,多改几遍,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了,几经修改文章自然变得完美了。长期如此训练,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水平提高了,写作的水平也会逐渐提高的。

二、小组修改

将学生按小组或水平分成数人一组,指定优等生执笔,然后小组讨论,边议边改。在小组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多培养“小老师”帮助中下生。重视对优等生的培养,要求他们发挥优势,并承担辅导中下生的任务,在辅导中下生的作文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同时也带动了中下生的作文水平。

三、集体修改

选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抄在纸上或黑板上,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修改,解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同时教会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也可将成功与不成功的文章进行比较,在修改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写作中的不足之处要明确地指出,并引导他们进行修改。比如说写人的文章,是缺少了肖像描写或者是缺少能够突出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例,还是缺少了总结。最后引导学生给文章写评语。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以后遇到写人的文章就不会束手无策。

7.作文修改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认识和使用一般的修改符号,修改习作中的错别字和不恰当的标点符号;

2.建立作文评改的常规标准和训练标准,教会学生按照标准来评改自己和同伴的习作;

3.树立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我评改和互相评改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教学难点:

尝试为自己和同伴的习作写评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表情练习。

2.前面,我们写了一篇习作《观察日记一则》,今天,我们一起来评改这篇习作。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以往的习作是谁来评改的呀?(老

师)难道我们的习作就只有老师来修改才是对的吗?试想一下,老师写了一篇文章,谁来修改呢?(老师自己)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常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你们猜猜,是一句什么样的话?(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今天老师很想对你说:自己能改的习作自己改。你们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二、认识修改符号:

1.老师曾经向你们介绍过一些修改习作的常用符号,当它们出现在你的面前的时候,你是否能够叫出它的名字呢?请看这组句子,它们中间都使用了同一个修改符号,你们能叫出它的名字吗?(删改号)它有什么用处呢?你能把修改后的句子读一遍吗?

2.接下来的这组句子中,有不止一种的修改符号,看看你能不能把它们认出来。(删除号、增添号、删改号)请你说说它的作用?谁来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

3.下面这组句子中的修改符号更具有挑战性,咱们也来试试吧。(换位号)

4.有了这些修改符号,我们来修改习作的时候就方便多了。

三、自我评改:

1.现在咱们来看两张图片,一张是这个,你能用一个词来描绘你看了这张图片的感受吗?可是我个人更喜欢这一张,你们能猜猜为什么吗?其实我喜欢的这种眼神,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诗“回眸一笑百媚生”,照相的时候,回头看一眼,会让我们的照片更漂亮,同样的道

理,如果我们写文章也多回头看几眼,会让我们的文章更精彩的!

2.我记得老师曾经给了同学们几条每次习作都要达到的标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吧。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把第一条刷成了红色,这是因为这一条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学习习作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条。写工整大家都明白,你们能想到写正确要做到哪些吗?(不写错别字,不乱用标点符号。)

3.为了让大家学会怎么来评改自己的习作,老师选了孙之兰的习作来和大家一起练习,现在我们掌声有请孙之兰上台来朗读自己的习作。同学们你们可得睁大眼睛,只要你发现她的习作中有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符号,你可以举手打断她的朗读,为她提出意见。这并不是不礼貌的行为,而为了和她一起修改习作。当然如果孙之兰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也可以停下来修改好了再往下读。你觉得你的书写工整吗?如果要你在这三个中间选一个来评价你的书写,你想选哪一个呢?那你来画上去吧。

4.大家觉得读自己的习作有好处吗?好处大吗?现在请大家都来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像孙之兰一样修改自己的习作。(个别展示)

5.大家都知道,老师在给你们批改习作的时候都会给你们写一评语。如果叫你们为自己的习作写一个评语也许有点困难?于是老师为你们想了一个办法,用这样的表情来表示,咱们一起来画吧。(发纸条)

6.我们这次习作写的是一篇观察日记,我们来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吧。你们知道日记的格式吗?请你们默读自己的作文,继续完成下一行的表情。你觉得自己的习作哪里写得最好,还可以在“亮点”一栏

中为自己写一句赞美的话。(个别展示)请大家撕下双面胶,把这张小纸条贴在你的作文结尾的地方。

四、互相评改:

1.当我们自己读自己的习作的时候,总有一些问题我们自己是发现不了的。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句古诗“只缘身在此山中”。

2.这个你们认识吧,我们还学学啄木鸟,当当医生,为你的学习伙伴批改一次习作吧?下面我们小组内交换习作,完成这张小纸条。

3.请把这张小纸条贴在同学自己纸条的下面,这是你对同学习作的评语。

4.同学们现在你们发现,习作评改可以由教师来做,也可以由自己来做,还可以由同学来做,你们还能想到由谁来做吗?

五、布置作业:

8.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 篇八

关键词:激发;修改;作文;培养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引古论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修改作文毫无兴趣,认为是一件麻烦事,就很难谈得上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了。因此,要培养修改作文的兴趣。不管是“一诗千改始心安”的欧阳修,还是“新诗改罢自长吟”的杜甫,都是重视文章修改的典范。“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这样,即有色彩,又把看不见的春风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给人强烈的动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字,贾岛初拟用“推”,后又思改为“敲”,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到韩愈面前。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深思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个人竟成了好朋友。这就是“推敲”一词的来历。古今中外文人学者反复修改文章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加强对学生习作的讲评

根据学生交来的作文,教师可将好、中、差的典型习作进行归类分析。教师要根据作文要求,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指导评讲。讲评中,对写得较好的文章或段落可进行交流或讨论,以增长见识,开拓思路。对那些存在典型问题的习作或片段,可抄在黑板上,对照作文要求进行集体修改,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培养学生自改和互改的习惯

“自改作文”和“互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自改和互改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教师指导评讲后,必须留出一部分时間让学生独立修改作文。自改就是让学生认真阅读自己的习作,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我修改,学会检查自己的文章是否离题,善于找出多余的描写,善于发现叙述中缺乏联系和不合逻辑的地方,以及错用的字词、语句等,并加以改正。互改,就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改,同桌互改或优帮差改,也可自由交换改。修改完毕,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是如何评改同学作文的,或者对比谈谈自己改作文的心得体会,做到互相启迪,互相提高。

四、注意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

修改作文过程是写作目的与写作方法的延续和深化的过程。作文的重点,不在于使学生写成多少篇文章,而在于使他们熟悉成文的过程,养成周密思考,反复推敲的写作习惯。在修改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能让学生马虎、应付了事,更不能让学生在修改作文过程中有故意捣乱的现象出现。教师对态度严谨认真的同学应给予表扬,同时,教师也应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茍的态度。

五、面向全体、个别辅导,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因此,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就要因人而异,切忌千篇一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作文的原意,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让学生领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懂得怎样去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的要求和评价也应各不相同。中下水平的学生,能够修改好字、词、句,作文不离题就应予表扬;中上水平的学生,把作文修改成为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的文章就要表扬;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在文章立意、布局谋篇、写作技巧和遣词造句等方面,结合具体习作加以指导。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尝到了修改作文的甜头,从而调动其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例如《写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有一个学生写星期天要和一个朋友去钓鱼,爸爸不同意而令他烦恼。全文只有五、六十个字,优点是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缺点是内容太简单。指导修改时,我先肯定他的优点,然后引导他如何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例如,自己想去钓鱼,向爸爸请求时,爸爸不同意那一刻,爸爸的神态、动作、语言是怎样的,自己的心理又是怎样的,这些都应作具体的描写。

9.谈谈怎样修改作文 篇九

东阿县大桥联校教师路吉山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文不改,不达意。”许多好文章不是一下子就写好的,而是经过多次,乃至数十次的精雕细刻,推敲琢磨,反复修改才写成的。作家们共同的宝贵经验是:“文章不厌百会改。”俄国的著名作家果戈里7ED9自己规定了每写一篇修改8次的制度。俄国另一位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写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时曾写了7稿,还有的小说修改过12次。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也说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些都说明了修改文章的必要性和“文成于改”的道理。

那怎样修改作文呢?这里我和你们简单地谈谈修改的形式和方法。

修改的形式常见的有单一性修改和综合性修改。所谓单一性修改,即一次只修改文章的一个方面,如单独修改文章的内容,看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思想是否健康,内容是否具体,有无真情实感等。再如,也可以单独修改文章的语言和文字标点,像语言是否准确、流畅、恰切,文字标点的使用是否正确规范等。所谓综合性修改,是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兼顾文章的各个方面,一并进行修改。这种修改形式并非平均使用力量,抓住重要问题,有重点的进行修改。初学作文的人宜采用单一性的修改形式,这样目标集中,任务单一,考虑细致,修改周到。

修改的方法,概括起来是“读、问、比、改。”(1)“读”是修改文章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首先是默读,默读有利于思考和发现问题,可以边读边改边想。其次是朗读,读时要有语气有感情,看是否能感染他人。另外还可以采用隔日读的方法,写完文章后有时十分劳累,当时修改不会发现问题,隔几天再读就会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进行修改。(2):“问”就是向他人请教,问知情者,看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问群众,读给他们听,吸取群众的意见;问会写文章的人,求得指导。(3)“比”是对比,与课文或者习作例文相比较,找出不足,进行修改。还可以与同学们的作文相对比。(4)“改”就是改正,这是修改作文的最后一道工序,包括对文章的“增”“删”、“润色”。“增”有增内容、增段落、增语句、增词语;“删”是把对表现主题无关的字、句、段及重复罗嗦的语言删去;“润色”则是对文章语言的加工改造,使其形象贴切,生动感人,增强表达效果。

10.我学修改作文 篇十

今天,我在贺老师作文班里学会了怎样修改作文!

老师告诉我们作文写作的标准,修改作文的方法,让我们互相修改对方的作文,一个人改两篇。

开始改作文了!我改谢伊淇的作文,先看了一遍文章,再把她的错别字圈出来,写一个正确的`在上面,然后把她的作文里不通顺的语句和用词不当的词句圈出来,并作修改!最后把她写的作文做个总结,写评语要等待另外一个同学批改完以后一起讨论,再作一个评分!我给谢伊淇写的评语是:小作者写得不错!用了许多四字词和比喻句,但语句要是更通顺些就更好了。因为她的作文语句不够通顺,所以我就鼓励她,让她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好!我习惯性先评别人的好处,再评她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让对方更加努力地把作文修改好!最后我们两人经过讨论后,给她九十五分!

然后,我改张雅怡的作文!我用改谢伊淇的方法来改的。她写的作文有点嗦,但整体写得不错!所以我给她的评语是:你写得不错,但写得有点嗦,如果能写得简洁一点会更好!她看了我帮她改的作文以后就立即改正了错误,改了以后,作文写得更好了!我们两个小评委给了她九十六分,不错!

11.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篇十一

一项对一百多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96%的学生写好作文后很少修改也很少再读自己的习作。[1]学生普遍缺乏修改作文的自觉性,更谈不上具备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再看看目前较普遍的作文教学流程: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一次写作课就是以教师的讲评为终结,虽然教师会叮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订正,但真正实行起来的却只有小部分同学,大多数同学,在听完教师讲评,关注一下自己的分数以及评语后,就基本上撂一边去了。一项针对75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根据教师的修改意见把自己的作文重新又写一遍的人数是0。由此可见,学生的每次作文是没有修改的,老师讲评完了,该次作文就算画上了句号。

有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是进行了一定的修改的,这样的边写边改,对于写作不纯熟的学生而言,只能是错字、标点、用词、句式上的修修补补,是浅层次的修改,是局部的修改,因为必定有一些问题,他们在当时当刻是觉察不出来的。这种修改,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效果不大,就像是闭门造车一样,通过自悟自学是很难见其成效的。所以,本文所提的修改是在初稿完成之后,在给出评改建议以后的修改。

一项对30名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约83.3%的教师认为,学生不会修改作文。[2]因此,他们干脆越俎代庖,红色盖过了黑色,兢兢业业,似乎不这样,就是不尽责,于是,修改理所当然地成了教师的事。教师们勤勤恳恳地改,而学生作文中的错误从开学到期末,如小草般坚韧地生长着。殊不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学生改作文,不如教会学生如何改作文。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修改的必要性,培养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同时也让学生一定程度地了解写作方面的知识,逐渐学会诊断和鉴赏作文,最终提高写作水平。

二、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把作文修改纳入作文教学流程的话,那么一次完整的作文教学课,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批改—学生修改—教师评定。学生在完成初稿以后,教师或同学对其初稿给出评改建议,然后再由学生本人依据评改建议对其作文进行系统的修改,最后定稿上交老师评定成绩。如此,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学生怎么能够担当起修改的任务?他们怎么能够发现作文中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归结到一点就是操作的问题,即让学生怎么改。这实际上也是困扰许多语文教师的最棘手的问题,很多教师不是不知道要让学生修改作文,只是害怕学生不会改,不知道怎么让他们改。学生怎么修改作文,实际上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二是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三是学生修改作文的标准。关于前两个方面,目前的研究比较多,但实践性不强,成效也不大,至于最后一个方面,学生修改作文的标准,似乎研究得并不多,也就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清晰的较统一的便于执行的标准。笔者认为香港谢锡金、岑绍基所提出的同辈量表互改法[3],给出了学生怎么修改作文的操作范例,其量表的设计则为学生提供了修改作文的统一标准,值得推介。

三、同辈量表作文互改法

1. 理论基础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根据谢锡金等的研究,写作的思维过程是有很多个阶段的,有关写作思维模式,详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写作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环境因素、操作因素和内部因素。环境因素包括作文的写作要求和规则,老师的指导,写作环境,以及已经写完的部分。操作因素包括提取资料、筛选资料,设立目标、组织、预期,写作中的一系列过程,如下笔、预期、转换、暂停、复览、修订、解决写作困难、停笔以及最后的修改编辑。内部因素主要指的是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包括作者对作文题目、对读者的认识,大脑中相关写作资料、写作计划及写作策略,写作心态,语言能力;短期记忆,主要指写作过程中的关于各项操作的记忆。根据很多学者的研究,写作能力良好的作者在整个写作思维过程中都会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在初稿完成后,会不断地回顾、复览、修订,直至满意为止。因此,这种复杂的思维过程,若让学生充分地反复体验,必有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然而,传统的写作教学,忽略学生的写作思维过程,尤其是修改的过程,学生无法充分体验写作思维的全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又怎能指望他们的写作水平有多大的提高。谢锡金、岑绍基认为,要改善写作教学的问题,首要的任务是教师和学生对写作过程和修改过程有正确的认识。

在写作思维过程中,修改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修改有两个阶段,一是写作中的修改,二是写作后的修改。修改又可以细分为修订、复阅、最后复阅、最后修订、重写等多个范畴。修改的模式有多种,比较典型的有两种,一种认为“修改”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会产生两类不同的思维代码,第一类是已写的代码,第二类是脑中的代码(即作者想写的意念)。修改涉及这两类代码的认知配对。如果作者发觉两类代码有差异,便会修改文章。如果作者已写成的文章与作者心中想写的意念相同,写作便成功,否则便失败,则需修改。另一种认为学生的写作程序是一种不断地发现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重组资料、分析概念等,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笔误或小错误,教师不必代替学生修改,因为他们一般会在回顾或复阅文章的时候发现这些错误,所以教师应该训练学生有自我省察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即自我修改文章的能力。我们知道作家修改自己的作品大体是自己独立完成,因为他们有这个功力,但即使这样,也不乏有征求他人意见之后再作修改的。而作为学生,他们没有这个功力,需要借助量表为他们提供诊断的提示和工具,以便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改,通过这样不断地训练,便能提高他们修改文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借此刺激他们产生更多的思维代码。

关于写作能力,谢锡金和岑绍基也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传统的写作教学以文体作为主要的训练单元,学生要学习的文体一般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抒情文。但事实上,一篇文章是由不同的表达手法及修辞技巧组织构成的,即记叙、说明、议论和抒情,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相互交叉、不能独立存在的。因此,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不是辨别文体。谢锡金等先后指出写作能力应该包括掌握写作思维过程的能力、表达能力、传意能力、评监能力和解决写作困难的能力。谢锡金、岑绍基主要对其中的表达能力和传意能力及诊断评监能力进行了研究。并以这些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的量表示例。

比如,表达能力可分为记叙能力、说明能力、描写能力、抒情能力、议论能力和游说能力。限于篇幅,本文仅以议论能力为例,议论能力可细分为下列各项:

1) 能够认识议论能力的要素

2) 能够确定自己对事物的主张或观点

3) 能够提供事实、理论或数字等论据支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4) 能够运用演绎、归纳、类比、例证、引证、对比及比喻等手法论证

5) 能够写出组织严密的论证过程

6) 能够列举理由证明对方论点中的错误、欠缺或不合理的地方

7) 能够列举理由证明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缺乏逻辑关系

8) 能够根据论证过程的分析,归纳出结论

9) 能够根据一般原理分析事物,并综合作出结论

10) 能够从结论引申或演译说明更深一层的道理

传意能力的细项可分述为:

1) 能够清楚知道写作的目标

2) 能够运用不同的身份写作

3) 能够针对不同的读者写作

4) 能够准确地将讯息传递给读者

5) 能够针对不同的发表媒介写作

6) 能够运用不同的写作媒介写作(如书信、公函、便条、启事、声明、新闻稿、投诉信、会议记录、演讲辞及应征信等)

7) 能够清楚知道及遵守各类写作媒介和发表媒介的契约

8) 能够选取适当的语调

9) 能够适当运用传意策略

诊断和评监能力的细项可分述为:

1) 能够找出文章的错别字

2) 能够找出逻辑错误的地方

3) 能够运用语误分析技巧

4) 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5) 能够批评文章的表达技巧

6) 能够指出各种写作能力的特征

7) 能够欣赏别人的文章,列出优点

8) 能够列出文章的风格和语言特色

教师可以将上述的写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要求,甚至根据具体写作课的目标和任务及要求有选择、有侧重地编制一系列量表,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或专门性地训练学生的各项写作能力。

2. 量表设计流程及原则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写作困难、明白修改的理论以及认识量表的作用之后,就可以开始设计量表了。设计量表的流程如下:

①参考语文课程标准或者学校的校本课程;② 确定教学目标;③选择适合的语文教学理论;④根据教学目标再厘定一些具体的教学行为目标;⑤划分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⑥预期学生学习的困难和学生的程度分析;⑦先确定量表的性质(是诊断、批改还是学习);⑧预期学生的学习兴趣;⑨设计学习重点;⑩设计课业分项;?輥?輯?訛制定分数比例;?輥?輰?訛 打印;?輥?輱?訛试用;?輥?輲?訛修订;?輥?輳?訛设计量表的变项;?輥?輴?訛设计量表系列。

教师除了要掌握设计量表的流程外,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独立的量表设计原则:

①项目和用字要简单明确;②要配合文类的要求;③要注重分额的比重安排;④项目不宜太多;⑤内容和深度要配合学生的程度;⑥要配合写作教学行为目标;⑦要配合写作的语境和处境;⑧要避免偏中倾向;⑨设定评核的焦点要有文字评论的空间。

3. 量表互改作文法的实施步骤

①教师给初稿打分,不作批改;②教师介绍量表互改法的操作流程和实施的目标要求;③指导学生利用量表分别对一篇优质范文和劣质范文评改,即示范修改;④学生分组互改;⑤学生相互回馈;⑥ 学生根据回馈修改初稿,完成定稿;⑦回收定稿,根据修改情况在初稿分基础上酌情加分;⑧回收改文量表,评定等级;⑨总结分析,记录学生作品中严重错误类型,改善今后教学;⑩进一步完善量表及量表互改操作流程。

四、结论

同辈量表互改法,既提供了修改作文的依据和标准,也提供了修改作文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成为了作文修改的主体。写作是复杂的思维过程,而修改是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让学生体验到修改作文的过程,才算得上是让学生体验了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也只有反复进行这样的体验,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其次,它提供了一个量表,即修改依据,消除了还处在写作起步阶段的学生在修改作文时的盲目性。大多数学生不是不愿修改自己的作文,只是不知道从哪里着手,从哪些方面改,要改成什么样。如此,有了这样一个量表,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便有了标准和参照,知道从哪些方面来修改,知道要改成什么样。

再次,采取互改的形式,能比较客观地诊断和检测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应该说诊断出的问题会更全面更彻底。因为,由写作者本身来诊断的话,可能会出现当局者迷或者主体成就意识的干扰,无法客观冷静地分析出自身存在的问题。

最后,同辈量表作文互改法可操作性强,量表的各分项将修改细化为一个一个的小任务,便于操作,有清晰的流程,每一步都可落实到位。

同辈量表互改法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援助,让他们能够改进写作,另一方面能够把写作的对象从教师转移到同辈身上,把写作的功能从单纯的学校练习,扩展到人与人之间的传意上,把学生作文的功能,从单纯的教学功能伸展到传意功能上去,使学生写作的时候有面向读者的感觉,与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接近。

当然作文量表互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量表的各评价分项是否合理,分数比例是否合理,学生评改时能否做到客观公正,其操作流程能否更简化。另外,作文量表互改法其适用面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认为它对中下等作文水平的学生起的作用更大,而对于上等作文水平的学生意义不大。即这种方法可能更适用于基础写作阶段,而不适用于作文的培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不管怎么说,它解决了作文教学中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问题,值得尝试,也期待更多地改进。

参考文献:

[1] 王兆霞. 初中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2] 袁静芬.7~9年级学生作文自主修改能力的培养[D].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12.作文修改评语 篇十二

从早上一睁眼开始,爸爸妈妈的爱就开始围绕着我。妈妈把做好的饭菜端到桌上,照顾我吃好,提醒我带好上学的东西。爸爸送我到学校,还不时叮嘱我要注意安全。中午放学爸爸接我和妈妈回到家里,妈妈急急忙忙做饭,为了让我吃好还得想方设法做各种花样的菜,让我吃得又开心又营养全面。下午放学后,妈妈督促我写作业,有不会的地方给我讲方法,让我自己多练习;写完作业提醒我收拾好书包,洗漱睡觉,当然睡觉前要看一会书。夜里睡觉时妈妈还得经常起来帮我盖被子,因为我睡觉不老实,老蹬被子……

爸爸在我写完作业后陪我玩,他希望我把身体锻炼得健康、结实,所以经常陪我到楼下踢球、骑自行车、跑步、散步、打羽毛球什么的;到了星期天,只要爸爸不出差总是想办法带我出去玩,哪怕是一个小时也好,爸爸说,孩子就要多出门,到太阳底下运动。爸爸还喜欢带我出门旅游,从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就尽量抽时间带我和妈妈去旅游,爸爸常说,见得多才能识得广,多出门才能长知识,所以我去哈尔滨看过冰雕,吃过带冰渣的糖葫芦;去海南岛潜过水,不过没敢下,但是看过天涯海角了;还去过五台山、云台山、无锡、苏州、同里、大连、青岛……

我爱爸爸妈妈,我希望爸爸妈妈永远健康,每一天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13.修改作文技巧(定稿) 篇十三

“找毛病”,可以根据写作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一查审题是否正确,二查中心是否明确,三查材料是否典型,四查内容是否具体,五查层次是否分明,六查语句是否通顺,七查标点是否正确。

“动手术”,即是针对文章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根据原文“毛病”大小,可以分为大改和小改两种。

大改是指整篇文章有毛病,如偏离题目,中心不明,详略不当等,这需要重写。

小改主要是纠正语言文字上的毛病,方法是增、删、改、调。具体地说,“增”,就是充实文章的内容,添加必要的字词。“删”,就是把多余的字、词、句、段删去,把重复的内容、罗嗦的语句改得简洁、明白。“改”,就是,把不合理,不通顺的语句改得合理、通顺。“调”,就是把文章结构不合理和词序不对的地方作必要的调整。

修改文章,除了掌握以上的方法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整体和局部的结合。整体和局部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修改主题,要看文章各部分材料是否能充分表达这个中心;修改字词句段,要从全文需要出发,把它放在整篇或整段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分析。

二是修改和观察结合。修改时发现的问题,靠“合理想象”不一定能全都解决,如内容不具体、材料不准确等,往往就需要进一步观察。通过进一步地调查了解,观察分析,才能收集到更具体、更准确的材料,从而解决好不准确、不具体的问题。

14.作文也可以这样修改 篇十四

他的文章开头段落叙事还是比较清楚,但语言不够简洁。这些内容一言以蔽之:家乡的陶艺村,一直以某种独特魅力深深吸引着自己。

他继续写道:“我看过无数展览品,真不敢相信,他们都是用人手捏出来的……当我来到体验馆时,看见里面有许多人在做自己的艺术品。我和父亲一起进去,一人拿起一块青色的泥巴玩起来,以为很简单,其实困难很多……其实很多的事都像陶艺一样……在一开始就要找到中心在哪儿”。

文章接着写了因为转盘旋转的原因,平衡不好掌握,自己费了很大劲才做了一个歪歪扭扭的笔筒。语言风格如故,叙事细节缺失,结尾也没有扣题。只是题材比较新鲜,笔者也去过位于富平县的陶艺村,还拍了不少照片。于是灵感一现,有了这次比较成功的修改案例。

首先,笔者展示了自己参观陶艺村时拍摄的四张图片:其一是笔者在镜子面前拍的一组纯色花瓶;其二是色彩富有特色的,形态也颇具特点的陶艺作品;其三是面部表情丰富的陕西八大怪的陶艺制品组合;其四是三个青花陶瓶。同时,笔者讲述了自己去陶艺村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唤醒了他们的生活体验。

接着,笔者指导学生表达自己对陶艺魅力的理解。有的说陶艺色彩美,有的说陶艺形态美,有的说这些照片让他想起了自己制作陶艺时的窘态,还有的说他想到了女娲造人的故事……在热烈的讨论之后,笔者将学生的观点做了总结——陶艺的魅力在于制作者对陶艺的欣赏和美的感悟,在于玩赏者对于陶土的拿捏和

创作,在于陶艺本身的色、光、形、态所散发的魅力。文章的内容充实了,结构也渐渐清晰。

随后,笔者给了学生10分钟的时间进行书面表达,要求他们选择陶艺魅力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写50字左右的一个小片段,语言表达要求简洁、流畅、优美。这样的处理,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有效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也避免了类似文章低效的修改。

在课后的整理中,笔者看到了许多优秀的片段,内容丰富多彩:有写陶艺光和色的,有写陶艺制作过程的,还有写制陶艺人精血诚聚的,更有人想到了中西方的造人神话……因为对字数有比较严格的限定,学生的语言表达都比较凝练,优美,达到了高效训练的效果。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笔者将挑选出的优秀片段,按照制陶、赏陶、玩陶的行文思路进行整理后,特别强调了对陶艺魅力的点染。同时加入了一些过渡句,使得段与段之间密切关联,全文浑然一体。升格后的文章如下:

陶艺的魅力

它终于还是让我驻足。

这一件件陶艺制品,像一个个默立的制陶艺人,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将我牵引。

这陶艺便是他们的精魂,便是他们用艺术凝聚的灵魂,便是这看似毫无生命的个体如泣如诉的魅力。(石艺佳)

一转身,暖黄色的灯光下的它,却又是这般的溢彩流光。只不过是一双手的捏玩,便使那卷卷浮尘下的积土,在展览台上骄傲地,却又那么静寂地伸展着。霞红色的条形和翡翠绿交融着,绿向外蔓延,变淡,变青,又与深黄相吻,似与灯光的暖黄交相辉映。(王钰琪)

在另一个角落,形同而貌异的它,着色不同,星星点点地充满不能言喻的亲和力;也有奇异的抽象,扁平的脸,叫不上名的物体——似刀似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耳畔传来一阵老陕特有的笑声,只见一个古铜色的小人偶,拗着头,很高兴的,也算大放异彩了。(石珂源)

或许,陶艺的魅力是在色彩的变幻里,在丰富的想象里,在轻柔的触感里。

这时,不由得想象自己是魔法师,拥有点石成金的魔力。埋头,泥巴乖巧地任揉捏搓圆。好一阵捣鼓之后,一个湿漉漉的小蘑菇便安静地躺在手掌中。上瞧下瞧,终于让人满意地噙起嘴角。(赵梦雨璇)

玩制陶,你必须得静下心后坐下,弯曲手掌,轻轻抚上略有润湿的陶土,稍加力度着手揉捏,看它在掌心旋转成一捧完整的满足。之后或许略加釉色,或许放手纵容。你可能欣赏它灵动的眉眼,可能赞美它丰满的色彩,但你终是收获了一种来自文化血脉中的悠远和深沉。(姜可欣)

的确,用黏糊的双手摩挲着黏软的陶泥,注视着它在自己的掌心狂舞扭动,而我摹出它的肌骨,为它注入生命,俨然一副创世的气度。想起东西方神话中的女娲和上帝造人之时,赋予泥土自己绝伦的美和信念,恣意、自由。而我却又不能乱捏一气,它可以千姿百态,但必须站立,在平衡的约束中,杂糅在作品里。我的力量和心愿,这大概就是陶艺的魅力吧。(张涵之)

静观陶艺,感受的是斑斓的色彩;触摸陶艺,感受的是随心而舞的灵动。我想,那是一种技艺在传承,更是一种文化在血脉中流淌。它们在静默中营造出的文化境界,暗含着中华文化的情愫,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周翰辰)

是啊,捧起这陶艺,又有谁舍得放下呢?

修改后的文章,语言生动流畅,主旨立意明确,全文结构清晰,情感表达自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文章素材,成就了这次魅力语言的饕餮盛宴。虽然文中画线部分笔者的语言比较少,而笔者则在对开头的叙写,对材料的组织,对结构的明确,对主旨的升华,对情感的把握方面,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指导,效果良好。

其实,师生一起写一写,改一改,原本再普通不过的一篇文章,都可以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上一篇:商务接待工作总结下一篇:可爱的运动会可怜的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