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化寄宿制小学国防教育工作计划(共5篇)
1.顺化寄宿制小学国防教育工作计划 篇一
三堡寄宿制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2009-2010学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民乐县教体局关于师资队伍专业化的实施意见》和《民乐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精神,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立足岗位,注重实践,开展以“上好课”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通过集中培训,专家引领等活动学用相结合,提升教师教学行为,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二、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培训,使教师在思想政治、师德修养、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得到教育和提高,逐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
三、培训对象
1、三堡寄宿制小学校级干部。
2、三堡寄宿制小学在职教师(男55周岁及以下,女50周岁及以下,以年份计算)。
四、培训内容
2010年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内容由县教育局选定,具体内容如下:
(一)校级干部
学习《校长10个怎么办》读本。
(二)中心小学教师
学习《解密高效课堂》读本;学习并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村完小、村小、教学点教师
必修课:学习《解密高效课堂》读本。
选修课内容:语数新课标
五、培训形式与要求
1、培训形式:采取集中学习、自主学习与实践调研相结合形式。
2、培训要求:
校级干部:根据《校长10个怎么办》读本,每人撰写10000字以上读书心得笔记和一篇3000字以上改进学校管理调研文章。
中心小学以校为单位每5—6位教师组成一个读书小组,选出小组长。各完小在3月25日前将《解密高效课堂》分组阅读情况上报教研处并由小组长合理安排读书时间,交叉阅读并互相交流、研讨,学校利用暑期时间集中开展5天教师学习《解密高效课堂》全员培训辅导。每位教师撰写8000字以上读书心得笔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中心小学教师上一节多媒体精品课(必须有多媒体课件),村完小、村小、教学点教师上一节传统精品课,要求本校每位教师精品课内容不重复。
六、考试考核
培训学习结束后,年底将组织考试考核:
1、校级干部:根据其撰写的学习心得笔记和改进学校管理调研文章组织专家认定学分(满学分为50分,其中心得笔记30学分,调研文章20学分)。
2、湖村小学教师:根据《解密高效课堂》命题,以中心小学为单位进行统一考试(考试时间另行通知),统一评卷并认定相应必修课学分(满学分30分);学校成立精品课评审小组,统一安排本校教师上一节精品课并进行录像拍摄,根据精品课评审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认定相应学分(满学分20分)。中心小学于2011年1月20日前结合教研活动安排结束教师精品录像课的拍摄、成绩评定及学分认定工作,并于2011年1月31日前将教师精品课录像报送至县教育局电教站,将本校教师2010年必修课学分登记表、本校教师2010年精品课目录纸质一份报送至县教育局人事股,并同时发送电子邮件至srxjyrsg@163.com。
3、县教育局按各校教师数10%比例进行抽测抽查,即抽取本校10%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解密高效课堂》考试,统一阅卷认定成绩,并认定相应学分(满学分30分),被抽测教师不参加本校考点的《解密高效课堂》考试;抽取本校10%教师的录像课组织专家根据评审标准进行成绩评定。
七、学分认定
校级干部根据其读书笔记和调研文章成绩认定2010年必修课学
分,教师根据学习《解密高效课堂》考试成绩和精品录像课认定必修课学分(满学分为50分);选修课学分由教研处根据老师考核成绩及平时的学习情况确定的内容认定(满学分为50分)。教师学分认定后,按照《民乐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根据年龄段判定教师继续教育学分是否合格,报送县教育局。
八、相关要求
1、教师继续教育是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教育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手段,各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培训收到实效。
2、各完小接通知后,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切实可行的培训实施计划,并将培训实施计划(包括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安排、学习《解密高效课堂》读书小组成员安排、精品录像课录制安排等)于3月25日前分别报湖村小学教研处备案。全年学习结束后,各校将《解密高效课堂》收入学校图书室,作为教师今后教学研讨资料用书。
3、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县级名师、县级名班主任作为必抽测抽查教师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即上述人员之一抽测抽查成绩不合格则本校教师必修课学分抽测抽查合格率为0;被抽测抽查教师成绩不合格则当继续教育学分为不合格。
4、教研处将不定期派人到各校检查、督促教师继续教育开展实施情况,并将结果在全乡通报。
5、为确保各完小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培训收到实效,湖村小学
教研处拟于3月、8月举办全乡信息技术员多媒体课件制作辅导员培训班,各校选派一名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良好、学科知识扎实的教师参训,培训合格后由各校辅导教师开展本校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
2.顺化寄宿制小学国防教育工作计划 篇二
所谓顺化式教育失误是指错误的教育 (目标、内容、方式) 由于受教育者的受动性而被接受, 从而在受教育者身上出现顺理成章的错误结果。
错误的教育何以能够为受教育者接受, 并形成相应的错误结果呢?
首先, 受教育者具有与一般人一样的受动性。人的受动性是指人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制约和环境因素塑造的性质。个体的人不但对于自己的遗传素质是被动的、无能为力的, 而且在环境因素面前也具有相当的受动性。“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 和动植物一样, 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1]所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 正是对人的受动性的确认。
其次, 错误的教育所以能被受教育者接受, 还因为教师对学生能形成权威效应。权威效应是指人对权威往往产生一种近于盲目的崇拜心理。而教师对学生的权威是来自多方面的。首先, 教师具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力。这是法律赋予教师的职权, 是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导作用的肯定。教师对学生的评定以及奖惩, 能给学生以生理、安全、交往、情感等多方面的满足, 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力。其次, 教师还能以自己年龄、知识等方面的相对优势, 获得对学生的非权力性影响, 在学生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孩子经常把教师的言论奉为圭臬, 甚至言必称:“我们老师说的”。特别是, 我国教师的权威地位具有悠久的传统, 在古代“天地君亲师”的排列中, 老师的权威地位是十分显赫的。教师的权威所产生的效应使教师的教育特别容易为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是这样, 错误的教育也是这样。正因如此, 卢梭才告诫说:“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 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2]
二、顺化式教育失误对受教育者的消极影响
1. 片面教育导致受教育者片面发展
所谓片面教育即不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只是以高分、升学为教育目标;德智体美劳诸育成分残缺或比例失调;不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而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如果这个人的生活条件使他只能牺牲其他一切特性而单方面地发展某一种特性, 如果生活条件只提供给他发展这一种特性的材料和时间, 那么这个人就不能超出单方面的、畸形的发展。”[3]这里的关系犹如耕耘与收获, 没有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 就不可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努力地开发智力, 学生潜在的智力就会像得不到锻炼的肌肉一样开始萎缩;忽视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 必然会使学生的体质下降, 发病率上升;放松劳动教育而希望学生具有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劳动习惯, 无异于缘木求鱼。总而言之, 片面教育只能导致受教育者的片面的甚至畸形的发展, 形成受教育者片面畸形的素质结构。
2. 过分强调统一, 必然磨平受教育者的个性棱角
人们爱用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来类比人类个体的差异性, 其实, 人类个体的差异性比之植物世界要丰富得多。个性发展乃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内涵, 个性教育是实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个体自由而独特的发展, 是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 毛泽东曾指出:“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 就没有民主主义, 也没有社会主义。”[4]
人的个性只有在人的自由自主的活动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充分的发展。可是, 现实中过分强调统一的教育, 常常以“标准化”的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同一模式的制成品。人们不难发现, 学生在学习的最初日子里怀着激动的心情跨进学校门槛, 怀着深切的信任注视着老师的眼睛, 可是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周之后, 他们眼神中的光彩便会消逝。“这首先是因为孩子入学之前教师对他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很少了解, 而被学习所限制、被铃声所规定的学校生活又似乎在磨灭孩子们的差异, 迫使他们向同一个标准看齐, 不让那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5]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 我国教育十分强调统一: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统一的学期学年, 其目的就是培养大批在所有岗位上都能顶用的“标准件”。同时, 为了防止节外生枝而增添麻烦, 一些教育者对教育过程统得过死, 学生没有一点自主选择的余地。他们喜欢越俎代庖, 为学生确定应该对什么感兴趣或不感兴趣, 应当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他们忽视学生活动的权利, 随意禁止学生做什么, 任意打断或改变学生的活动;即使“征求”一下学生意见, 也只是为了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民主”, 以便更好地“集中”, 让学生更好地服从。特别是一些聪明的爱动脑动手的学生, 最易为教育者误伤。因为这些学生需要挑战性的学习活动、理解人的教师、高度个人化的学习机会;他们爱想爱说爱动, 一般具有顽皮、淘气、荒唐、异想天开、逾越常规等特点;他们接受能力强, 常常不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完成学习任务, 这就给人以不勤奋、不刻苦的印象;爱动脑筋, 思维活跃, 常常打破教育者的思路, 违背教育者的意愿, 给教育者出“难题”;爱动手而增加了“失手”、犯错误的机率, 给教育者增添“麻烦”, 他们易被教育者视为故意调皮捣乱并千方百计地予以“矫正”。殊不知, 一旦这些学生成了默默无闻的芸芸众生, 他们身上可贵的独特的创造个性也就可悲地被湮灭了。此外, 我们还习惯于以一种标准答案、一套评价标准衡量学生, 使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而过分拘泥于“标准答案”的评价, 只能是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扼杀。
3. 发泄式的“教育”给学生心理留下终身的伤痕
具有专制主义思想的教师, 总希望令行禁止, “言出法随”;最难容忍的就是学生对自己期望的违背, 一旦稍有违背, 就会毫不宽容地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辱骂体罚, 甚至用别出心裁的方法发泄一番。结果, 他自己当然是痛快淋漓, 但给学生身心留下的创伤, 不但终身难以恢复, 而且会在一定的时候复发。据心理学家研究, 著名作家三毛的悲剧虽是瞬间发生的, 根源却是久远的。三毛小时候作文成绩优异而数学成绩欠佳。读初二时, 一次因没有做出代数习题, 老师就把她叫到讲台前面, 饱蘸墨汁在三毛的眼睛四周画上两个大黑圈, 然后叫她转身让全班同学看。下课后, 老师又勒令三毛在校园里绕一圈, 让她在全校同学面前蒙受羞辱。在老师的淫威之下, 三毛不敢抗命, 但精神上受到严重的损伤, 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以至后来一想到上学便会昏倒, 甚至因为不能适应学校生活, 内心焦虑与日俱增而自杀, 后来虽因及早发现而被劝止, 但从此患上了“自闭症”。她的性格已被扭曲成病态, 她再也不肯到学校去, 怕接触所有的人, 并在自己的闺房外面加上铁窗和锁。这种自我封闭的生活长达7年之久。那个代数老师是第一个造成三毛悲剧性格与改变三毛命运的人[6]。
4. 过分的关心保护使受教育者丧失生存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向国际教育界呼吁:学会生存。这里的“生存”不单指生物学意义的活着, 而更指社会学上的对社会的积极适应。过时的教育是一种“保护主义”的封闭式教育, 结果使大批学生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
人的生存能力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锻炼出来的。例如, 人的生理素质的发展, 受诸多因素 (如种族、气候、遗传以及生活环境、营养、疾病、体育锻炼等) 的影响, 其中体育锻炼是最重要的、最积极的因素, 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和意志, 增强学生克服困难, 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赞可夫有一句名言:“儿童的智力、情感和意志也像肌肉一样, 如果不加锻炼和给以正常的负担, 它们反而会衰退, 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改进, 有时还会变得迟钝起来。”[7]据此, 他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和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其中, 高难度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难度”概念含义有二, 一是指克服障碍, 二是指学生的努力。如果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面前没有出现应当克服的障碍, 那么儿童的发展就会萎缩无力。不合理地把教材编得太容易, 无根据地把教学进度放得很慢, 进行多次的单调的复习, 这些显然都不能促进学生的迅速发展。至于人的能力, 同样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不亲自动手解决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 是无法形成任何能力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是如此。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一定程度的焦虑和痛苦, 是人们内趋力的一个源泉。它可以增加人的反应强度, 导致内趋力的提高。人生活 (不是活着) 在社会上就得经受挫折的考验和锻炼, 才能得到发展。今天,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尽管生活条件十分优越, 但仍忘不了告诫孩子:将来要面对人生种种不幸、失意和痛苦, 要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日本从学生入小学时就教育儿童:日本是一个小国, 资源贫乏, 必须靠学生发愤努力才能使国家富强。这种教育有利于孩子从小就形成必要的忧患意识, 养成一种能够接受任何打击的心理承受能力,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但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总是千方百计地详加讲解, 似乎要让学生接受毫无难度的知识内容, 结果使许多孩子变成智力低下的、在掌握知识过程中一步也不能独立行走的人。在平时的教育中, 我们的老师也总是对学生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出错, 今天一点小错, 会酿成明天的大错。这些教育当然没有什么不对, 但同时也应当告诉孩子们:错误应当尽量避免, 但实际上又难以完全避免;错误产生以后千万不能悲观, 不能沉沦, 应当尽快地认识错误、纠正错误, 想方设法消除它的消极影响, 并且从中吸取教训, 争取今后不犯类似的错误。如果我们的老师忽视这方面的教育, 而片面地求全责备, 对小差错搞“无限上纲”, 这种经常性的强化, 很容易养成学生谨小慎微的性格, 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学上的“无差错症”。
5. 对后进学生失望的暗示, 强化后进学生的自卑心理
暗示是人们通过语言、手势、表情、动作和暗号等方式, 对一些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这种影响往往使人盲从附会, 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暗示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 暗示也能产生惊人的消极作用。美国学者编著的《科学技术的惊人突破》一书记载, 一位晚期淋巴肉瘤患者在服用据信是特效药不久, 肿瘤就神奇地消失了;而当他得知美国医学会和药品管理局正式表明该药对肿瘤没有疗效时, 失眠两天之后就一命呜呼了。苏联著名的心理疗法专家B·莱维也叙述过这样一件事:一名死刑犯被告知, 他将以切断静脉的方式被处决, 并亲眼看到了刑具———解剖刀。临刑时, 罪犯被蒙上双眼, 接着, 有人用刀背在他手臂上划了一刀, 同时让一股温水在他手臂上流淌。随着温水流淌并在水盆里嘀嗒作响, 罪犯开始作垂死挣扎, 不久便气绝身亡。其实, 他的手臂并未被划破, 更无鲜血流淌, 解剖发现, 罪犯乃因心脏麻痹而死亡。这是因为, 服罪和模仿处决使罪犯笃信死亡的时刻已经到来, 死亡的“模式”已经完全控制了罪犯的大脑, 死亡不可避免的信念不断增强, 最终导致了罪犯的真正死亡。这一实验证明了暗示巨大的消极作用[8]。
教育过程中暗示的消极作用称为“戈莱姆效应”。其过程为:首先, 教师对学生没有作出肯定性评价, 甚至产生偏见, 认为某些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甚小, 即“高偏见, 低期望”。其次, 教师在与这些学生交往中, 往往不加掩饰或掩饰不住自己的厌恶、冷漠、刻板等不良情绪和苛刻的求全责备等态度, 甚至采取训斥、驱逐等粗暴行为。这样, 学生感觉并“理解”了教师对自己的低期望之后, 就会丧失自我实现的信心, 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学习, 以戒备甚至敌视的态度对待老师。最后, 学生的这些表现又会使教师证明自己当初的判断的“正确性”, 进一步增加对这些学生厌恶的情绪,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6. 身教失慎, 养成受教育者的不良习气
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其核心是“观察学习”, 指个人 (即学习者) 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 (即示范作用或榜样作用) 就能习得各种行为。换言之, 学习者在观察时不必直接作出行为上的反应, 也无须体验到任何强化, 就能完成对示范者行为的学习。班杜拉认为, 观察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心理机制。在他看来, 人的一切行为, 从动作的模拟到语言的掌握, 从态度的建立到人格的形成, 都可以通过对示范者的观察而学习到。
观察学习是一个具有整合性的复杂过程, 由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这不可或缺的四个具体环节构成。观察者通过注意过程获得了某种示范行为的信息, 并以符号化的形式 (视觉表象和言语编码) 把它保持下来, 个体也就具备了再现该行为的能力。但这种行为是否成为现实的, 还取决于由强化引起的动机作用。有的教师在采取错误的教育行为时, 常常言之凿凿地列举若干“理由”为自己辩护, 这实际上对学生模仿他的错误行为起着强化作用。有位初中老师为了使本班在与外校的一次篮球赛中获胜, 就悄悄地让一位号称“神投手”的高中学生插到本班球队, 并再三关照学生说, 这是为了班级荣誉, 希望不要说出去。其后, 该班一位学生为了在全年级的作文竞赛中获奖, 竟抄袭了别人的一篇文章。老师找他谈话, 他却振振有词地辩驳说:这是为了班级荣誉。很显然, 学生的这种为了“荣誉”而不择手段的荣誉观, 不是来自别处, 正是老师的“荣誉观”的翻版。
总之, 顺化式教育的失误必然会顺理成章产生错误的结果。作为教师要想改变错误, 首先就要从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上加以纠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67.
[2]卢梭.爱弥尔.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8.101.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95-296.
[4]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 1983.239.
[5]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
[6]廖如泉.三毛之死与性格悲剧.大众心理学, 1996 (6) .
[7]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155.
3.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 篇三
09级教育管理丁子扎西学号:096200145736
完善小学寄宿制,创新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和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卓尼县恰盖乡中心学校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小学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笔者就该在校寄宿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调查,采写了这篇调查报告。恰盖乡政府驻温布滩村的恰盖寺。乡名以当地由恰盖**创建之寺院而得。南以斜藏大山与申藏乡为界,北跨美日扎尕梁与康多乡接壤,东出八达脑索沟口与临潭县羊沙乡毗邻。乡境西有临北公路,东起乡政府驻地,西经申藏乡至临潭与岷合公路相接。东有北(山)羊(沙)林区便道相通。南距县城卓尼56公里。全乡以发展牧业牧为主,境内有县境牧草最丰美的天然草场49万余亩;森林覆盖面积仅次于洮河南岸林区。全乡总面积590.2平方公里。辖4个村委会,27个村民小组,农牧业人口498户3233人。目前,全乡有中心学校一所,村学两所,在校学生299人。
一、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卓尼县按照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9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
生以每年40%左右的数量锐减,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致使许多孩子到八九岁甚至十岁才上学。这也造成一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就因年龄偏大而辍学,前些年该乡初中辍学率高达14%,小学也达到8%以上,“普九”目标难以实现。由于生源减少,有些教师不安于在偏远农村教学,积极性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由于有的村还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地群众反响十分强烈。为改变不利局面,恰盖乡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2010年施行了集中办学,将村级小学全部撤销,保留两所村学,全乡只办三所学校,一所中心学校两所村学,在校生达310人,服务半径21公里。开始走上创办乡镇中心小学的集中办学路子。
二、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农村学童寄宿制
农村尤其是小学年级集中办学,面临着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过远的难题,家长和校方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顾虑。如离中心校最近的土桥村学生上学需走10公里村道。最远的洒色村则为20公里,创办小学生寄宿,学校,家长、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是较好的办法。为此,中心校在当地乡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集中办学的当年即开始筹办并实施了农村学生寄宿制度。突击整修和改建了学生住宿房18间,面积360平方米,订制上下学生床铺144位。设学生食
堂一处,面积400平方米。添置了开水桶、餐桌等等。配备了卫生、健康、负责的炊事员,因此,实施寄宿制后,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即走上正常轨道,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同。从当年在全乡进行民意调查中,召开2次座谈会,发出征求意见表300份,对集中办学,学生寄宿制的实施效果感到满意的达262人。
三、健全制度,加强完善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恰盖乡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和实施学生寄宿制走过的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路子。在集中财力解决好基础设施的同时,校领导十分重视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努力使全新的办学方式和物质资源收到最好的成效和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他们的办学和学生寄宿管理模式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1、以管理约束人,建立完善制度。寄宿制学校师生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学校及时拟订并实施了《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等,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有道可循、有据可依、有效地促进学生生活秩序的正常化。一是加强宣讲教育。利用集会、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结合发生在学生当中的好习惯或不良习惯展开剖析,使学生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二是建立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成立值周班监督岗,负责全校教室的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对全住校生早、中、晚三餐就餐情况进行监督。通过记录和文明班级评比挂钩,督促了学生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形成;三是大力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教室。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他们自
己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通过活动来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
2、配齐配全生活指导老师,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一是配齐了生活指导老师。特别是对小学寄宿生,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因此,生活指导老师注重加强了对学生夜间就寝的管理。如在晚上,每隔两个小时生活指导老师起床一次,给学生盖被,叫学生上厕所,监督寝室纪律等。每周二、四开设劳动兴趣课,由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帮助寄宿生学会洗脸、洗脚。叠被晒被、洗饭盒、蒸饭、系鞋带、换洗衣服、洗浴、伤风的防治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指导作用。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重任。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班主任更成了联系学校工作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班主任每学期都制定出学生生活能力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如定期开展生活能力实践活动,举行生活能力分项、综合竞赛等。
3、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采学习教育活动。抓好学科渗透。《生活与劳动》课的老师将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落到实处。在生活与劳动课堂上,教师还结合本校实际,教给学生如何蒸饭、洗衣、刷牙、洗浴、管理财务、与人交往等一些常识。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可以提出一定的要求,采用直观的、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如有的学生身上的零用钱较多,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钱,教师就适当加以引导。如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就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
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或学习用品。通过认知、对比,学生渐渐主动地能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4、家校配合,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至关重要,该校充分利用开办家长学校这种有效形式,加强了校内外教育的衍接沟通。学校每学期至少两次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既使家长能放心孩子的学生和生活,又更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同时抓好定时家访,填写家访联系单,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档案。做到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智力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收到对孩子的最大教育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恰盖中心校在办学管理模式改革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不可避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如:一些学生很少做过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存在着生活能力过低现象;一些学生自制力较差,常常将家中带来的钱用于吃零食,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维持;一些学生家庭经济太困难,生活费用太低,有的孩子只到食堂蒸饭,从不买新鲜热菜,一周仅靠一瓶自带的咸菜维持。既无营养,也不卫生,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等等。以上问题的存在,既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有关政策扶持的因素。本人认为,针对一些学生生活能力过低的现象,学校和家长要认真挖掘成因,积极采
取策略,要将培养寄宿生的基本生活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抓实,通过和课堂教育相结合,寻求相应的教育对策及其途径,使寄宿生能在生活中获取丰富的、有益的营养,为以后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有些学生自制力差等问题,教师与家长更应加强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树立积极健康人生观、生活观教育,促使他们从小养成健康朴素的良好的生活习惯。针对贫困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学校都要对他们予以关注和扶持。家庭贫困不是孩子的过错,他们同样需要关爱、欢乐和营养。我认为,在小学校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一级政府要承当起应有的责任。
总之,办学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
4.做好寄宿制小学班主任工作六要素 篇四
一、“博爱和用心”是做好寄宿制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素质
对于小学生来说, 生活能力相对较弱, 特别是寄宿制的小学生情感孤独, 他们需要一个能扮演多种角色的班主任, 所以我们不仅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还要做他们的慈母严父。做寄宿制班主任工作, 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 要对每一个孩子倾情、倾心。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 没有关爱, 就不能组建成好的班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学生是教师具备的美德, 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具备这样的美德。只有奉献爱心, 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班主任还要用心, 对工作有热心, 对学生有爱心, 面对问题要细心, 思想工作要耐心, 做事情要用心。总之, 班主任只要有“心”的教育, 学生就有新的发展。
二、“勤快和细致”是做好寄宿制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
做好寄宿制班主任工作, 就要做到四勤。腿勤———多往班里走, 勤了解班里发生的事情;眼勤———多往班里看, 勤发现班里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嘴勤———多对学生说, 确实要做到苦口婆心, 勤解决班里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脑勤———遇事要多想, 如何处理班里的事情。班主任在做到勤的同时还要“细”,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生活情况, 了解情况要详细、认真, 处理问题要细致, 不能急躁、简单、粗枝大叶, 甚至粗暴。
三、“全面和严格”是做好寄宿制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正确态度
做好寄宿制班主任工作, 第一要对工作全面抓。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对学生要努力做到从严管理, 严格按校纪、班规办事, 在执行过程中还应做到持之以恒;其次要违章必究, 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后还要严而有度, 处理好严与爱的关系, 使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严, 接受老师的严格管理。
四、“人格和师德”是做好寄宿制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因素
做好寄宿制班主任工作, 不仅要靠讲道理来说服学生、教育学生, 还要用制度来管理学生, 用班主任自身的模范行为去启迪学生、感化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人生的热爱, 对事业的追求, 还要乐观向上、心胸豁达, 要善于化解各种矛盾, 用自己的人格和崇高的师德去感染学生。
五、“自制和自治”是完善寄宿制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手段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戏, 习惯于“人治”管理办法的班主任深有体会, 整日话不离口, 说得口干舌燥, 学生易犯的错误还时常出现, 搞得自己精疲力竭。这就需要在建班时, 组建得力的班委会把作为班级一员的集体感、责任感交给他们和其他学生, 让学生建立起为集体而努力的信念。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慧眼, 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使班级形成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任务就轻松了一大半, 可谓是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六、“沟通和信任”是寄宿制班小学主任工作的升华
做好寄宿制班主任工作, 和自己的学生沟通这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学生家庭情况, 性格特点, 兴趣爱好等, 以便在处理问题上“对症下药”。对一些问题学生, 班主任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法化解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除此之外, 班主任还要和学生在心理进行零距离接触, 相互信任。信任是架设在人心的桥梁, 是为了简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是有生命活力的个体, 他们也需要老师肯定自己。这样班主任在处理班级矛盾和问题上才能游刃有余。
5.顺化寄宿制小学国防教育工作计划 篇五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从“计划”覆盖的50个重点监测县, 每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 ( 单位) 供餐和家庭 ( 个人) 托餐等3种类型, 均随机抽取小学、初中学校各2所。当某种供餐类型的小学或初中不足2所时, 则抽取1所。所抽取学校按年级分层,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从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 每年级各抽取1~ 2个班, 约40人, 性别分布均衡。如所抽取年级不足40人, 则将该年级全部学生均纳入调查。共计65 483名调查对象纳入分析, 其中寄宿生23 520名 ( 35. 9% ) , 走读生41 963名 ( 64. 1% ) ; 男、女生分别为33 884名 ( 51. 7% ) , 31 599名 ( 48. 2% ) ; 小学生、初中生分 别为45 932名 ( 70. 1% ) , 19 551名 ( 29. 9% ) 。小学生及初中生平均年龄分别为 ( 10. 0±2. 0 ) 、 ( 14. 2±1. 3 ) 岁。男、女寄宿生比例分别为35. 6% , 36. 2% , 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2. 6, P> 0. 05) ; 小学寄宿生比例为22. 5% , 明显低于初中的67. 5% ( χ2= 12 067. 3, P < 0. 01) 。1. 2方法
1. 2. 1身高、体重测量由各监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教育部门联合, 按照统一标准方法, 在清晨对空腹状态下学生测量身高、体重。身高采用金属立柱式身高计测量, 精确至0. 1 cm。体重采用电子体重计或杠杆秤测量, 精确至0. 1 kg。
1. 2. 2问卷调查采用统一编制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学生基本情况与膳食行为调查表” ( 以下简称“学生调查表”) 收集学生年龄、性别、班级、是否寄宿及膳食行为等基本信息。该调查问卷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设计, 并经专家研讨会讨论及预调查后修订。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详细介绍该问卷的填写方法后, 调查对象当场自填问卷。1. 2. 3血红蛋白测量采集学生空腹静脉血或指尖血并以氰化高铁法测定其血红蛋白, 以721型分光光度比色计 ( 或722型、723型分光光度比色计) 在540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
1. 2. 4判定标准BMI Z评分 ( Z-scores for BodyMass Index) 用以反映身体营养状况, 首先利用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 ( Body Mass Index, BMI) , 再根据不同年龄组BMI分布情况, 计算出BMI Z评分[4]。生长迟缓和消瘦均为营养不良。按照“中国6 ~ 18岁儿童年龄别身高生长迟缓标准”筛查生长迟缓[5], 按照“中国6 ~ 18岁儿童年龄别BMI标准”筛查消瘦者[5]。超重、肥胖判定采用“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所推荐的分性别、年龄BMI判定标准”, BMI大于或等于超重界值点而小于肥胖界值点, 即判定为超重; 大于或等于肥胖界值点即判定为肥胖[6]。贫血诊断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标准[7], 海拔高度≥1 000 m时根据海拔高度调整。调整后, 贫血诊断标准 = 原诊断标准×[1 + 4% ×调查点海拔高度 ( m) /1 000], 小于界值点即判定为贫血。
1. 2. 5质量控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各省 ( 市、兵团) 进行统一培训后, 各省再对省内各县进行二级培训。对血红蛋白的测定,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统一提供血清质控样, 监测县对质控样测试达到要求后, 再进行正式测定。
1. 3数据处理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统一编制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监测系统平台”进行录入上报, 采用SAS 9. 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营养状况寄宿生BMI Z评分为 ( - 0. 30±1. 10) , 低于走读生的 ( - 0. 15±1. 14) ( t = 280. 5, P <0. 05) 。不同性别及学段分层BMI Z评分均为寄宿生低于走读生 ( P值均 < 0. 05) 。见表1。
寄宿生超 重及肥胖 率为8. 0% , 低于走读 生10. 9% ; 不同性别学段分层分析发现, 寄宿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均低于走读生 ( P值均 < 0. 05) 。寄宿生贫血率为20. 3% , 略高于走读生的18. 8%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不同性别分层分析, 女寄宿生贫血率高于走读生; 不同学段间, 初中寄宿生贫血率高于走读生, 小学则寄宿生低于走读生 ( P值均 < 0.05) 。寄宿生营养不良率为18. 5% , 略低于走读生的18. 8% ; 不同性别分层分析发现, 男寄宿生营养不良率高于走读生, 而女寄宿生营养不良率则低于走读生; 不同学段分层分析发现, 小学寄宿生营养不良率高于走读生 ( P值均 < 0. 05) 。见表2。
注: ( ) 内数字为检出率 /% 。
2. 2就餐及饥饿感从每天早餐的就餐频率来看, 不同性别、学段寄宿生不能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均低于走读生; 不同性别、学段寄宿生每天就餐不足三餐的比例均低于走读生; 寄宿生在上午三、四节课就感觉到饥饿的比例低于走读生; 但是下午放学前感觉到饥饿的比例, 寄宿生高于走读生 ( P值均 < 0. 05) 。见表3。
续表3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 。
3 讨论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营养状况不仅是他们正常发育的基础, 而且还能减少成年后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8]。在某些贫困地区, 寄宿学生营养不良问题仍然较为突出[9,10]。近年来, 随着国家、社会对寄宿学生关注度的不断加大及对寄宿制学校投入的增加, 寄宿学生就餐环境及营养状况也正逐步得到改善[11]。
本次研究发现, “计划”覆盖地区寄宿生整体营养状况略差于走读生 ( BMI Z评分低于走读生, 贫血率略高于走读生) , 但是营养不良率及超重/肥胖率均低于走读生。以往调查发现, 农村寄宿生, 尤其是低收入地区的农村寄宿生经常吃肉、蛋、奶及豆类的比例均较低[8]。该类食物是人体获取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12], 摄入过低可能是导致营养状况较差的主要原因。从就餐状况来看, 此次所监测寄宿学生每日就餐不足三餐的比例低于走读生, 能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也高于走读生。可能因学校供餐时间较为规律, 加之寄宿生在校就餐的便捷性, 从而使得寄宿生三餐就餐比例, 尤其是早餐就餐比例要高于走读生。对饥饿感的调查发现, 寄宿生上午三、四节课感到饥饿的比例低于走读生, 但是下午放学前感觉到饥饿的比例略高于走读生。因为走读生早餐就餐比例较低, 从而导致上午放学前有饥饿感的比例高于寄宿生。在校寄宿生午餐就餐时间一般要早于走读生, 因此餐后时间间隔要长于走读生, 从而导致寄宿生在下午放学前感觉到饿的比例略高。当寄宿学生在食堂非供餐时段外长时间感到饥饿, 而又缺乏外在 ( 家长) 约束的情况下, 就会增加按照自己意愿前往购买学校周边非正规厂家所生产零食的可能性[13]。长期进食该类食品, 不但存在极大的卫生安全隐患, 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健康发育及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14]。
尽管寄宿生就餐状况有所改善, 但是仍需要加大对寄宿生的营养改善力度。继续加强对寄宿制学校食堂的建设及食堂工作人员的营养技能培训, 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周边饮食环境的规范治理, 加强对学生的食育教育力度, 使其树立科学的营养观等, 使寄宿生的营养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摘要:目的 了解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寄宿生的膳食行为与营养状况, 为“计划”更有效地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实施“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的每个县中, 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 (单位) 供餐和家庭 (个人) 托餐等3种供餐模式, 各随机整群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 然后从抽取的每个学校的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中随机抽取12个班。按照统一的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 以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 采用自填“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学生基本情况与膳食行为调查表”收集学生就餐信息。结果 寄宿生每天不吃早饭的比例低于走读生 (33.9%, 37.7%, χ2=243.8, P<0.01) , 每天就餐不足三餐的比例低于走读生 (8.7%, 11.8%, χ2=66.7, P<0.01) 。寄宿生每天上午三、四节课感到饥饿的比例低于走读生 (16.2%, 16.9%, χ2=102.9, P<0.01) 。寄宿生BMI Z评分 (Z-scores for Body Mass Index) 低于走读生 (-0.30±1.10, -0.15±1.14, t=280.5, P<0.01) , 超重/肥胖率低于走读生 (8.0%, 10.9%)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3.5, P<0.01) 。结论 在“计划”实施地区, 寄宿生就餐状况有所改善, 但营养状况仍略差于走读生。
【顺化寄宿制小学国防教育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工作职责01-15
麻黄山中心小学寄宿制管理工作总结07-08
北京寄宿制小学简介08-14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12-10
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05
寄宿制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11-10
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工作总结12-12
卡罗中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自查自评报告08-21
小学寄宿生晨练活动总结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