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解决问题)(精选12篇)
1.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解决问题) 篇一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
1.智力竞赛时,每次答题机会有三类题供选择,答对A类题得2分,答对B类题得3分,答对C类题得5分,答错不得分。张宇共有3次得分机会,他可能得多少分?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
重难疑点,一网打尽。
2.28名少先队员乘小船游览玄武湖,可乘2人的双人船或乘3人的`观光船(不能有空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法?先列举出所有不同的可能情况,再填空。
(1)可以先从2人的双人船考虑。
(2)可以先从3人的观光船考虑。
一共有( )种不同的安排。
3.聪聪有5元和2元两种人民币各15张,他要从中拿出39元,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源于教材、宽于教材、拓展探究显身手。
4.五(1)班45人游览北京老城区,可乘2人的人力三轮车或乘3人的出租车(不能有空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
5.甲、乙两人的年龄和是36岁,而各自的年龄数都是素数。他们的年龄可能各是多少岁?
2.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解决问题) 篇二
一、 研读数学教材的纵向联系
数学教材中的每一节内容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前面的内容及后续的知识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纵向联系。因此,笔者认为研读数学教材的第一步就是要厘清教材的前后联系。唯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数学教学的起点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从而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烙饼问题”是渗透优化思想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学习会对优化思想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但优化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处处可见渗透的痕迹,如计算教学中的算法优化、解决问题教学中的策略优化以及统计教学中的统计方法优化等。除此以外,教材还以“数学广角”为呈现形式,较为集中地安排优化思想的渗透,具体分布如下 :
由上表可知,优化思想在四册教材中重复出现,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在低年级,教材虽然没有将优化思想作为一节课的主要目标, 却已经让学生对优化思想有了些初步的体验。比如简单的排列,排列的方法有很多,但其中有序的排列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初步体验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有很多种方法,但诸多方法中却有优劣之分, 一个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到了中高年级开始以优化思想作为一节课的主要目标展开教学,如“烙饼问题”和“找次品”问题的教学,它们都让学生经历了方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过程, 体验到了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从而真正帮助学生形成优化思想。鉴于此,笔者认为此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模拟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简单生活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由此可见, 研读数学教材的纵向联系有利于体现数学教学的连贯性和新旧知识的关联, 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纵向建构,能引领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和探索。
二、 研读数学教材的横向联系
数学教材中的每一节内容既有纵向联系, 又有横向联系。研读数学教材的横向联系,即研读新知识点与哪些知识是相似的,让学生及时横向沟通,领会新知识点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笔者认为,研读数学教材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不应忽视。
例如,“烙饼问题”并非为烙饼而烙饼,而是通过烙饼问题的学习提炼出相应的规律, 从而去解决许多类似的问题。教材就为“烙饼问题”提供了三个相似的问题,意在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1.教材105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一种电脑小游戏,玩一局要5分钟,可以单人玩,也可以双人玩。小东和爸、妈妈一起玩,每人玩两局,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2.教材107页的第2题:东东、晶晶和红红三位同学去量身高、验视力,每项检查要3分钟,他们至少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做完这些检查?
3.教材 108 页的第 4 题:三个客人去饭店吃饭,他们每人点了两个菜,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比较合理?
上述3个问题分别是玩游戏、体检和炒菜的实际问题,其解决原理都和烙饼一样,学生只要掌握了“烙饼问题”的实质,这三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事实上与“烙饼问题”更为接近的问题有煎鱼、煎饼等生活化问题,为此,笔者在教学时又设计了如下3个练习:
1.妈妈用锅煎鱼,两面都要煎,一次能煎两条,煎一面要用2分钟,请问妈妈煎完3条鱼至少要用几分钟?
2.妈妈用锅煎鱼,两面都要煎,一次能煎两条,煎一条鱼要用4分钟( 煎一面要用2分钟) ,请问妈妈煎完4条鱼至少要用几分钟?
3.妈妈用锅煎饼,两面都要煎,一次能煎两个,煎一个饼要用6分钟( 每面要用3分钟) ,请问妈妈煎5个饼至少要用几分钟?
当然,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前提是学生领会了“烙饼时间 = 烙饼个数×烙一面饼的时间”这一规律。由此可见, 研读数学教材的横向联系有利于知识点的横向比较,体现同类知识点的关联,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横向建构, 能引领学生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来进行探究。
三、 研读数学教材的公开信息
研读数学教材的公开信息, 即研读教材展示的每一个文字和每一个符号, 领会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只有研读清了教材的公开信息,才能厘清教学的基本内容,才能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做好准备,这也是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比较好的做法是:先梳理出教材所展示的各种信息,然后再决定各种信息的价值权重。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材的最大功能。
例如,“烙饼问题”的教材版面只有半面多一点( 如图1) ,但其中蕴含的公开信息却很丰富。笔者认为,它至少蕴含了如下5条公开信息:
1.烙饼的条件 :烙3张饼 ;每次最多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用3分钟;尽快( 时间最少) 。事实上,这些条件表明了“烙饼问题”来源于生活。
2.探索烙1张饼和2张饼的时间。探索时必须通过操作使学生清晰, 探索后还要引导学生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从而让学生理解两张饼同时烙,没有让锅空着,充分利用了资源,比较省时间。而一张饼一张饼烙,浪费了资源,花的时间就多,这其实就是优化思想的核心所在。另外,先探索烙1张饼和2张饼的时间,其实是渗透了化归思想,化难为易。
3.探索烙3张饼的最少时间。“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教材中的一个反问表明烙3张饼的方法多样,应该组织学生探究。为了让学生思路更清晰,教材用示意图表示烙饼的过程。这就表明,在教学时理应让学生学会画示意图。同时,教材通过示意图展示出交替烙,让学生领悟其内涵,这比单纯的讲解效果要显著得多。
4.探索烙4张饼、5张饼、6张饼……的最省时间。探索这么多时间,表明烙饼时要设计表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有序,也有利于后面的发现。
5 .“ 你 发 现 了 什 么 ? ” 表 明 教 学 时 要 提 炼 烙 饼规 律 。
上述5条信息,教学时都要予以重视,但这5条信息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第3条和第5条,第3条可以展示探索过程,也可以体现烙饼的实质,而第5条则可以简化烙饼规律,为知识的横向联系做好准备。可见,研读数学教材的公开信息,可以让学生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
四、 研读数学教材背后的秘密
研读数学教材背后的秘密, 即研读教材背后所蕴藏的知识点及思想方法。教材的公开信息,只要花点时间就能捕捉到, 但发现其背后的秘密却需要一定的教育经验与智慧。事实上,教材背后的秘密往往又是决定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准确把握教材背后的秘密,才算把教材研读透了。
例如,关于“烙饼问题”,教材除了展示出上述5条公开信息外,它的背后还应该蕴含如下2条秘密:
1.同时烙和交替烙的优势。同时烙,即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再同时烙两张饼的反面。交替烙,即不一定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或反面, 可能同时烙一张饼的正面和另一张饼的反面, 也可能烙了一张饼的正面后,等一下再烙反面。但同时烙和交替烙有一个共同的优势,那就是让锅不空着,充分利用资源,从而节省时间。事实上,偶数张饼适合同时烙,如2张、4张、6张等 , 奇数张饼( 除了1张饼和3张饼) 适合同时烙和交替烙同时使用,如5张饼,其中的2张适合同时烙, 其余3张适合交替烙。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表格展示出烙饼张数和烙饼时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的奥秘。
2.烙饼规律的实质。教学时,学生借助表格可以快速提炼出烙饼规律:烙饼时间 = 烙饼张数×3分钟,但教师还应该知道这个规律的数学实质。如教材上所说,烙3张饼的最省时间是9分钟,其实质是3张饼有6个面,每次烙2个面,需要烙3次( 6÷2=3) ,每次3分钟,一共是9分钟( 3×3=9) 。当然,这个实质可以不告诉学生,因为告诉学生反而会把烙饼问题弄得更复杂,而且会冲淡先前的发现,但教师必须心中有底。从这个本质出发,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烙饼规律时,还可以再抽象一些,即3分钟是烙一次的时间,或者说是烙一面的时间,这样就可以提炼出一个更具普适性的规律:烙饼时间 = 烙饼张数×烙一次的时间或烙饼时间= 烙饼张数×烙一面的时间。
由此可见,准确研读数学教材背后的秘密,可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既有深度,又更简洁,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深入浅出吧。
3.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自测题 篇三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65-16 34084 15+5
825 28015 486
6300210+21 20-588+22
2.用竖式计算,打号的要验算(6分)
271355777682
3.递等式计算(6分)
(704+258)73155 935-358
4.用简便方法计算(6分)
6祝?9)185 21+244+69+56
二、想想、填填(37分)
1.□967, □里最大填(),商是一位数;□里最小填(),商是两位数。
2.下图中有( )条射线,( )个直角,( )个钝角,( )个锐角。
3.10个一千万是(),一个千亿是()个亿。
4.一个十一位数的最高位、千万位、万位、千位、个位上都是9,其它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是( )。
5.在○里填上<、>或=。
180-(79+9)○180-(79-9)
1805 ○ 1805)
89-24-41○ 89-(41+24)
20+13 ○ 20祝?+13)
6.选择合适的数填一填。
960万 40万 63001496亿
(1)太阳和地球的平均距离约是()米。
(2)长江是我国最长的一条河流,长约( )千米
(3)我国领土面积约()平方千米,几乎和整个欧洲面积一样大。
(4)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约()平方米。
7.在计算器面板上OFF键是()键,ON键是()键。
8.钟面上的分针从12起转动15分钟,形成()角,是()度;如果分针从12起转动25分钟,形成()角,是()度。
9.一根木头锯成2段,要锯()次;锯成3段,要锯()次;锯成10段,要锯()次。现锯了12次,锯成()段,我们发现锯的次数比锯成的段数()1。
10.黑板的上下两条边(),相邻的两条边()。
11.根据每组前三题的得数找一找规律,直接写出后两题的得数。
(1)9=81(2)(10-2)=1
999=9801(100-12)=11
99999= 998001 (1000-112)=111
9999999=(100000-11112)=
999999999= (10000000-1111112)=
三、当一回小判官(对的打√,错的打祝?分)
1.一条直线长8米,它的一半是4米。()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余数大于除数,说明所试的商大了。()
4.687+3可以运用乘法的结合律写成68祝?7+3),使计算简便。()
5.万级的数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
6.在一块平板上画若干条直线后会发现,凡是平行的线肯定不相交。()
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5分)
1.木板与地面的夹角成( )时,放在木板上的物体向下滚落得更迅速。
A.10B.40C.55 D.70
2.在250后面添上( )个0,这个数是25亿。
A.8B.6C.7D.4
3.一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后得到近似数是50万,当这个数最大时,千位上的数字只能是()。
A.4B.9 C.5D.0
4.用一副三角板能拼成的角是( )度
A.115B.130C.150 啊?D.145
5.一个正方体,在6个面分别写上数字,三人一组各抛20次,看谁赢的次数多。你觉得下面()的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
A.正方体两个面写“1”两个面写“2”,两个面写“3”。“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3”朝上丙赢。
B.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两个面“2”,一个面写“3”。“1”朝上丙赢,“2”朝上乙赢,“3”朝上甲赢。
C.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这6个数字。“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3”朝上丙赢,“4”、“5”、“6”朝上都不算,重新再来。
五、画一画、连一连
1.一匹小马在A点,它要到河边喝水。为了让小马尽快地喝到水,请你为这匹小马设计一条到河边的路线,并在图上画出来。(2分)
2.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下图,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一连。(3分)
六、解决问题(4+4+4+4+7=23分)
1.奶糖每千克15元,水果糖每千克6元,巧克力每千克12元。把三种糖取同样重量合成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2.
(1)李力买了多少桶色拉油?
(2)刘芳花了多少钱?
3.看表格,列式解答。
4.
李老师带1000元够买4个足球和8个篮球吗?
5.下面是小华家2006年缴纳电费情况统计表,请你根据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
小华家2006年缴纳电费统计表
小华家2006年缴纳电费统计图
1.每个单位长度表示()元。
2.()季度电费最多,最多的电费比最少的多( )元。
3.平均每个季度缴电费()元。
4.平均每个月缴电费()元。
5.观察以上的统计数据,你想说些什么?
4.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解决问题) 篇四
《解决问题》教学建议
信息窗1——运输货物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物流中心车辆运输货物的情境。图中包含的主要信息有: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摩托车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大货车与小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借助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和“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引入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关系以及相遇问题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并能解决求总路程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先出示物流中心,让学生说说是什么地方,教师可根据需要斟情介绍素材的背景:物流中心是从国民经济系统要求出发,所建立的以城市为依托、开放型的物品储存、运输、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综合性的物流业务基础设施,许多新型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制造企业等都建设了许多物流中心,它们的产品分销全依靠物流中心,因此物流中心整天车来车往运输着货物。看,摩托车、大货车、小货车正在忙碌着。这样,一方面加强学生对物流中心的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入对本信息窗知识的学习。
“合作探索”中有两个红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旨在让学生理解速度和路程的概念,建构“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模型,并能理清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第二个红点问题是掌握相遇问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题的解题策略、思路和方法。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教材先出示了具体的数量关系式“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的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和算式,又借助老师的话抛出问题:“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引领学生得出具体的数量关系式“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行驶的时间=西城(或东城)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和算式。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抽象出“速度”和“路程”的概念,最后借助教师的话抛出问题:“你能结合上面问题说说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引领学生结合红点问题理解“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三个数量关系式。这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抽象出概念,建构数学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再凭借生活经验,得出数量关系式“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的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和算式“900×8=7200(米)”,再通过问题“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东城呢?”得出数量关系式“每小时的千米数×行驶的时间=西城(或东城)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和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数量关系式和算式对应着抽象出速度和路程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单位时间行驶的距离叫作“速度”,从行驶的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叫作“路程”。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抽象出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这样,给学生在直观和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利于数学模型的建构。
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教材先出示了对问题的分析——“求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就是求两辆车行驶的总路程。接着,出示用模拟表演和画线段图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出示两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时,先让学生分析问题,明确要求“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就是求两辆车行驶的总路程。”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通过展示、交流、比较,让学生知道可以用模拟表演、画线段图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的策略来整理条件和问题,其中模拟表演直观形象,线段图简洁明了、全面完整。如果学生画的图不规范,教师要进行指导,给学生呈现规范正确的线段图。最后,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交流时要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说清两种思路,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自主练习第1题,要求先说说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再计算。题目以统计表的形式给出了自行车、摩托车和轿车三种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中的两个量,让学生求出第三个量。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的数学模型。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再组织交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和数量关系式。
第2题是解决两人相遇求总路程的练习。题目以文字和线段图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为学生理解题意减小了难度。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以讲数学故事的形式梳理信息和问题,再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交流时,让学生结合着线段图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第3题是解决两列火车相遇求总路程的练习,但要求比第2题要高一些,增加了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巩固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加强对数学模型的构建。
第4题是稍复杂的计算路程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相互关系。题目直接给出了时间,对于速度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先求出来。题目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以讲数学故事的形式梳理信息和问题,再独立尝试解决,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思路(先求出火车的速度,再求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方法(速度=路程÷时间,路程=速度×时间)。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第5题是计算速度和路程的综合性题目。题目中设计了两个问题,第(1)题告诉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第(2)题稍复杂一点,需要利用第一题的结果求出速度,再求出另一段路程。题目中信息多、乱、杂,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结合示意图分别讲有关小华和小林的数学故事,明确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结合着图说清思路和方法。
第6题是行程问题的拓展,目的是拓宽数学模型的涵盖范围。第(1)小题是背向而行求总工作量的变式练习。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模拟表演后,再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独立解决后进行交流。第(2)小题是相向而行求隧道总长度的练习,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情况,选择解题策略,再解答。第(3)小题是改前面求和为求差的变式练习,目的是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可以先让学生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左端对齐上下画两条线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立完成交流时,可让学生结合着图说清两种思路和方法。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3个小题解决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3个问题与上面那些问题有着怎样的联系?通过比较,应让学生明确:相向而行和背向而行这两种类型只是方向不同,思路和方法实际是相同的;求工作量的和与差在思路上也是相通的,一种思路是都先分别求出两个工作量,只不过一个是求和,一个是求差;另一种思路是一个用速度和与时间相乘,一个是速度差与时间相乘。
“我学会了吗”?
综合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练习时,先让学生梳理信息,明确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前3个问题,交流时说清解题思路和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再提出几个问题,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让学生尝试解决。
5.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解决问题) 篇五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教材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单元,就是为了贯彻落实课程目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它的意义更在于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由此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还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数学教学在这种鼓励个性发展的理念下进行,学生的创新精神才可能真正得到培养。策略的原意是计策和谋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具体表现为对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思考与选择运用。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需要有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本单元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体会它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是教材的编写思想。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后一部分是解决三步计算的问题。1? 让学生把信息填入表格,学习整理信息的方法,体会对解决问题的作用。本单元选择表格作为整理信息的工具,有两个原因: 一是学生对表格比较熟悉,他们从一年级学习数学起就经常接触表格,进行过许多填表活动。因此,选择填表整理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宜于学习。二是表格条理清楚,数学化程度比较高。填入表格里的都是经过筛选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数据,实际问题里的许多情节性内容都被过滤掉了。因此,填表整理能帮助学生把握住实际问题里的数学内容。教材充分注意到学生初步学习利用表格整理信息,在编写上尽量循序渐进,逐渐提高。(1)把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全部填进表里。第65页例题和相应的想想做做以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为素材。例题是归一问题,先求小华买5本练习本用去多少元,再求小军42元买了多少本。在每个问题的教学过程中都设计了填表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这样的活动线索,教学这道例题要注意四点。第一,带领学生经历填表的过程。教材里呈现了一张已经填好的表格,课堂教学要展开填表的过程和方法,一方面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要预先设计一张待填的表格,可以师生共同填写,也可以让学生填写。第二,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不是随意摆放的,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安排的。填表以后让学生说说表里有些什么,体会各人买的本数与用去的钱数是紧密联系的数量,列表整理就是显示出这些数量的对应关系,表格也是为此而设计的。第三,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填表的目的是理出思路、找到问题的解法。可以让学生看着表格顺着两条思路去想,从买3本用去18元这组数量,想到能求出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从买5本要用多少钱这组数量,想到需要知道每本的价钱。两条思路交叉在每本笔记本多少元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找到了。第四,组织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第66页根据两道题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从中会有许多体会,如小明买3本用了18元、小华买5本用了30元、小军买7本用了42元,他们每本笔记本的价钱是相同的。这个发现是归一问题的特征。又如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和小军买了多少本,都要先算笔记本的单价,都是通过小明买3本用去18元求得的。这个发现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又如买的笔记本多(少),用去的钱也多(少)。这个发现让学生感受函数关系。(2)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第68页例题和试一试以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为素材,继续通过列表整理,培养解题思路。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题目里有桃、苹果、梨三种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在解决问题时,不把所有的已知条件都填入表格,只填需要的条件信息,这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筛选信息的活动。在例题的表格里,上面一行已经填了桃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下面一行填什么由学生思考。试一试只提供一张空白的表格,里面填哪两种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都由学生决定。要充分发挥问题对思路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这两个问题。只要明白了问题的意思,列表整理不会有困难。第二,利用表格、紧扣问题,设计解题步骤。在列表整理后,教材安排学生想一想要先算什么,理清解题思路。仍然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想:根据表格里的条件可以求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两条思路的交叉点就是解题步骤。2?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整理信息的习惯。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列表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选择列表整理是它易于操作,适宜学生运用。学生对填表的态度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态度表现为对填表有热情,体验到填表整理对形成解题思路的作用,具有自觉进行整理的习惯。消极的态度则把填表看做负担,理解为教材和老师的规定,是被迫进行的。教材力求让学生体会到整理信息的意义,并转化成内在的需要,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1)从有形地整理到无形地整理。两道例题里都提供了表格,只要把条件或问题填入表格就进行了信息的整理。教材预设表格,能突出策略的教学,便于落实。在两次想想做做里都有不提供表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没有提供表格也要整理信息,是鼓励整理的形式多样化,使整理信息的活动具有个性;是引导整理活动从有形向无形发展,从题目的安排变为自我要求。为了完成从提供表格到不提供表格的过渡,教学时应注意三点。第一,让每个学生都有独自填表整理的机会,学会填表整理的方法。第65页例题里的表格已经填好,所以想想做做前两题都有空白的表格让学生填写。第68页例题的前一张表格留出一半给学生填,试一试的表格全部让学生填。教材留出这么多填表机会,给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填表整理创造了条件。第二,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填表对解题的作用。填表不单整理了条件和问题,还能理出解题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如果不经过填表整理的活动,数量关系就不会这么清晰,解题也不会这么顺利。第三,允许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用适宜的整理形式。在解答想想做做里没有提供表格的题目时,仍然要把整理信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整理的形式不要求全体学生都相同,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把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看在眼里,想在脑里,在无形的思维活动中整理;可以在题目上勾勾画画进行整理;也可以通过摘录信息或列表进行整理。下面是勾画整理的实例,它是有形地列表整理到无形整理的中介。星光新村新盖的3幢楼房共住了42户。照这样计算,这个新村25幢这样的楼房共住了多少户?学生选择整理方法一般都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教学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保障大多数学生都有完成整理信息的时间。要组织各种整理形式的交流,逐渐提升整理信息的水平,逐渐进入无形整理的境界。(2)解决新颖的问题。问题的新颖性与策略的形成正相关。策略往往在解决新颖的问题时体现其价值,并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如果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总是局限在已经教过的、已经认识的那些问题上,那么只是进行技能操练,没有培养策略。为此,教材在教学归一问题的基础上带出归总问题,在教学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时安排少量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这些归总问题、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都不编排例题,在想想做做里让学生应用策略独立解答。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程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课题,让学生主动解决一些新颖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项突破。为此,教学中应做到两点。第一,改变例题的教学观念。例题教给学生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不但解决了例题,还能解决与例题相似、甚至不同的问题。列表整理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解决的问题包括归一问题、稍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还涵盖了归总问题、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以及其他的实际问题。只有在例题的教学中突出整理条件与问题,学生体验了这个思想方法,内化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才可能举一反三应用这种策略。第二,教学新颖的问题,既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第一次出现归总问题和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教材都为学生设计了可以填写的表格。一方面引导学生应用已经学到的思想方法,继续培养整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适当降低整理信息的操作难度,学生有现成的表格可填。教学要注意适度地放和适当地扶。如第67页第2题的表格一定要让学生填,考虑到填表可能发生的问题,可以先带领学生到情境图里寻找数学信息。有哪几种球,哪些球的单价已知,哪些球的单价未知;老师带的钱正好够买什么球,可以买几个。这样,学生填表的困难会少些,通过列表整理的思路会顺畅些。又如第69页第3题,填表以后让学生说说对栽120棵树的理解,明白它的一部分是四年级栽的,另一部分是五年级栽的。这样,学生就捕捉到这个题目的最主要的数量关系。最后还要指出一点,列表整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解决每一个问题都从整理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入手。本单元教学列表整理以后,不能说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解答了。应以解答归一问题、归总问题、较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为主,一些稍难的实际问题以后会安排教学。
6.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解决问题) 篇六
1.游泳池长50米,小强每次都游9个来回,他每次游多少米?
2.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3.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4.每本相册都是32页,每页可插6张照片。小明家有950张照片,5本相册够用吗?
5.小林身高124厘米,是表妹身高的2倍,而舅舅身高是表妹的3倍。舅舅身高是多少厘米?
6.星期天,8名学生去参观科技展览,共付门票80元,每人乘车用4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
7.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4千米,比第二天多修了0.6千米,两天共修了多少千米?
8.一辆汽车从某城去省城,走高速公路的速度是90千米/小时,用了2小时,返回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70千米/小时,用了3小时,走普通公路比走高速公路多走多少千米? 9.一台收音机的价格是275元,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收音机的5倍,一台电脑的价格比电视剧的4倍还多85元。一台电脑多少元?
10.24个同学在操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做游戏,每相邻两名同学之间都是2米。这个圆圈的周长是多少米?
11.一头大象每天吃18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3天吃108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多少倍?
12.我班的张利军和刘大伟俩要合买一个足球。张利军有13.2元,刘大伟有16.8元,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两人钱数总和的2倍,他们要买一个足球还差多少元?
13.我校要举行风筝比赛,婷婷准备亲自设计一个风筝。设计要求这个风筝的造型是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顶角的2倍。这个风筝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
14.一家工厂原来每月用水468吨。开展节水用水活动后,原来一年的用水量现在可以多用1个月,平均每月节水多少吨?
15.邮局楼顶上的大钟4时敲4下,6秒敲完。11时敲响了11下,需要多长时间? 16.我们学校在庆六一活动中,开展了大型的文艺汇演,为了把会场装扮 得更加美观,准备在正方形会场的四周插上60面彩旗,每边彩旗相等。四个顶点都有彩旗,请你计算一下每边各需要有多少彩旗?
17.一辆汽车从某城去省城,走高速公路的速度是90千米/小时,用了2小时,返回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70千米/小时,用了3小时,走普通公路比走高速公路多走多少千米?
18.AC两城间有两条公路。一辆汽车从A城出发经B城到C城用了6小时。⑴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⑵ 返回时每小时多行6千米,回到A城至少要用多少时间?
B城 •
•C城 A城 •
⑶ 现在计划新建一条公路,使B城与公路AC连通,怎样设计路程最短?(作图表示)
19.李老师买数学参考书用了24.28元,买语文书参考书用了23.76元,他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20.大陆赠送台湾的大熊猫团团、圆圆于2009年1月26日在台北动物园与民众正式见面。如果一只大熊猫一星期可以吃竹子166千克,那么团团和圆圆一个月(按4星期计算)要吃竹子多少千克?
21.一座居民楼安装了节水阀后,平均每户每月节水2吨。照这样计算,72 户居民一年可节水多少吨?
22.果园工人给果树剪枝,7个工人3天剪了168棵,平均每人每天可以剪多少棵?
23.学校买了足球、排球各5个,买足球用去275元,买排球用去210元。一个足球比一个排球贵多少元?
24.饲养场有牛和羊各51只,一只牛每星期要吃70千克干草,一只羊每星期要吃35千克干草,这个饲养场每星期要准备多少千克的饲料?
25.王老师买了两本参考书。《小学数学教学指导》12.36元,《数学手册》比《小学数学教学指导》多4.25元。王老师给了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
26.小华有46枚邮票,小明的邮票比小华多16枚,小强的邮票等于小华和小明的邮票总数的3倍。小强有多少枚邮票? 27.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28.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
29.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30.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有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31.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
32.120支铅笔,每12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33.蜗牛6小时爬了30m,平均每小时爬行多少米? 34.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体重的8倍。这头牛重多少千克?
35.每只猴分12个,还余3个。一共有多少个桃?(有6只猴)
36*.把下面每组用图形表示的算式改写一个综合算式。
(1)
(2)
37.春游。我校共有老师14人,学生326人。大车可坐40人,租金900元;小车可坐20人,租金500元。怎样租车最省钱?38.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价格方案。方案一:成人每人150元,儿童每人60元。方案二:团体5人以上(包括5人)每人100元。(1)成人6人,儿童4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2)成人4人,儿童6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39.左图是由()个正方体搭成的。
40.商场开展彩电“节日大酬宾”活动,所有彩电降价355元,样品再降245元,已知样品现价2255元,问这台彩电原价多少钱?
41.一节车厢上层有104个座位,下层有78个座位。已知上层还有4个空位,下层还有8个空位。这节车厢有多少名乘客?42.用合适的方法计算。
(1)1+2+3+4+…+98+99+100
(2)2+4+6+…+16+18+20
(3)20-19+18-17+…+4-3+2-1
43.小明每次都游7个来回。这个游泳池长50m。他每次游多少米?
44.运动服装专卖店里的一套运动服上衣75元,裤子45元。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
45.《探索自然》系列丛书每套5本,每本4元5角。要买这套书,需要多少钱?
46.学校新教学楼每层有7间教室,每间教室要配25套双人课桌椅。学校一共需要购进多少套双人课桌椅?47.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67×2+167×3+167×5=167×□ 28×225-2×225-6×225=□×225 39×8+6×39-39×4=□×□
48.一共收到捐赠图书350册,全校共有14个班,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到多少册?
49.每本相册都是32页,每页可以插6张照片。小红家大约有900张照片,5本相册够用吗?
50.新学期全体教师大会公布:本学期的开学时间是2月26日,7月1日放暑假。这学期一共有多少天?
51.小敏家每天要买一盒牛奶和一袋豆浆一星期买牛奶和豆浆要花多少钱?(牛奶2.40元一盒,豆浆0.60元一袋)
52.李大爷家有一块菜地(如右图),这块菜地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53.用3、0、8、5这几个数字和小数点“.”写出下面各数,每个数字都要用上并且只能用一次:(1)小于1且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2)大于8且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3)0不读出来且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
54.已知1kg小麦可以磨0.85kg面粉。100kg小麦可以磨多少千克面粉?
55.工厂今年换装了1000只节能灯,每天可少用电320千瓦时。1只节能灯1天可以少用电多少千瓦时?
56.为了健康,不能摄入过量的食盐哦!成人每天大约需要6g食盐。1个成人100天大约需要多少克食盐?合多少千克?再估一估,一年大约需要多少千克食盐?
57.根据抽查,这批产品每100件中达到一等品标准的有82件。这批产品一共有1万件,达到一等品标准的大约有多少件? 58.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32m,每分钟能传播多少千米?
59.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1)哪些小数的百分位“四舍”后成为3.6?□.□□
(2)哪些小数的百分位“五入”后成为5.0?□.□□
60.用100kg大豆可以榨出13kg豆油。1t大豆可以榨出多少吨豆油?
61.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62.下面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有什么规律? 63.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64.张英跳高跳了1.1m,李强比张英跳得还高0.15m,肖红比李强跳得低0.09m。问肖红跳过了多少米?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65.商店店庆3周年促销,满100元减20元!电饭煲一个69.80元,电吹风一个52.00元,电磁炉一个149.00元,计算器一个25.68元。王叔叔买了一个电饭煲和一个电吹风,应付多少钱?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66.大象重2.65t,狗熊重680kg,老虎重470kg,一座石桥“限重4t”,它们能一起过桥吗?
67.某商场举办“迎五一”促销活动,所有袜子买五双送一双。一种袜子每双4.68元,张阿姨买了12双,花了多少钱? 68.一个物体从高空落下,经过4秒落地。已知第1秒下落的距离是4.9m,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逗比前一秒多9.8m。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
69.你能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吗?试一试。
70.仰卧起坐练习中,第一小组4人,一共做了100个。第二小组5人,一共做了110个。哪个小组的成绩好些?
71.盒子里有大、小两种钢珠共30颗,共重266g。已知大钢珠每颗11g,小钢珠每颗7g。盒中大、小钢珠各有多少颗?
72.公园售票处的游船有两种规格,大船可乘6人,小船可乘4人,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了几条?73.篮球比赛中,3分线外投中一球记3分,3分线内投中一球记2分。在一场比赛中张鹏投了15个球,进了9个,总共得了21分。张鹏在这场比赛中投进了几个3分球?(张鹏没有罚球。)
74.购物大抽奖活动中,一等奖300元,二等奖100元,一共60个中奖名额,奖金总额达10000元。问一等奖和二等奖各有多少个?
75.在竞答活动中,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6分。(1)3号选手共抢答8题,最后得分64分。她答对了几题?
(2)1号选手共抢答10题,最后得分36分。他答错了几题?
(3)2号选手共抢答16题,最后得分16分。他答对了几题?
76.体育委员小康到体育商店为学校买篮球和排球共6个,已知篮球一个42元,排球一个28元,她一共花了210元。问篮球和排球各买了几个?
77.六年级同学分组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每人只能参加一个小组。每5人一组,艺术类每3人一组,共有37名学生报名,正好分成9个组。参加科技类和艺术类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78.新到的4种图书中,《有趣的昆虫》7.39元,《乐乐奇遇记》8.40元,《航天员的故事》6.95元,《趣味数学》7.88元。(1)李逸只有15元,她能买哪两本书?
7.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解决问题) 篇七
一、教学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基石
为了使教学目标更指向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教学内容更是基础性、发展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更有助于学生的学力提升.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思路如下.
1. 有效地数学活动 , 让学生勤于动手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应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和生长点, 只有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开发利用学习资源, 学习才是生动的, 鲜活的, 真实的, 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学习, 学习才是亲近的, 深刻的, 灵活的. 本节课学生的活动比较多, 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知识是最有效、最不容易遗忘的. 因此统计的每一个基本过程我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 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中, 成为有效知识. 同时, 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感受方法的优劣, 引导学生对统计方法进行优化, 变教师的“教”为“引”, 学生的“学”为“探”.
2. 有效地呈现方式 , 让学生勇于自主探索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 学生学习的关键是以自己现有的需要、价值取向以及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为基础, 能动地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加工和改造, 最终以自身的方式将知识吸纳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在教学时, 要努力营造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主动提出问题, 有勇气面对问题, 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 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经历过程与方法, 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例题的呈现时, 我先出示了鼓号队员购买服装的情境, 使学生体会到要让队员买到合适的衣服, 首先要知道每个人的身高. 接着, 教师提问:直接把身高记录单送去服装厂行吗? 使学生发现, 只知道每个人的身高并不能得到怎样买衣服, 学生在思维的矛盾中, 产生进行分段统计的需要这时, 教师完整出示题目, 学生不但能明确题目意思, 还能明白题中条件的作用和意义.
3. 有效地合作交流 , 让学生拓展思考空间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中, 合作交流是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进行交流的, 因此, 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 师生间、生生间、组组间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 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全身心地投入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沟通, 形成学习的责任感, 更能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相互帮助、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 在让学生独立进行分段时, 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了服装分为大号、中号和小号, 但是要确定什么样的身高适合穿哪个型号的衣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这时我要求学生同桌合作交流,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相互引导的过程中明确分段的方法, 使难点得到有效突破.
4. 有效地综合运用 , 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
综合运用知识, 让学生富于个性地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又能巩固有关数学知识、技能, 更能拓宽思路发展思维.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独特性, 更要呵护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在学生对已经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这一环节, 我让同桌两人合作,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数据, 学生有的用打勾的方法, 有的用画“正”的方法, 也有的用画竖线的方法, 还有的直接用数的方法来记录和整理, 老师没有否定学生的整理方法, 而是让学生自己体会这几种不同方法的优劣, 使学生感到用画“正”的方法来整理数据是最简洁 、最好数的 , 从而使学生整理数据的方法得到优化.
二、教学反思———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驱动力”
为了使学习内容源于教材、优于教材的决定有新的突破, 教师活动的组织、启发、探索有新的突破, 学生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有新的突破, 我的授后反思如下:
1. 反思呈现方式
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对例题的呈现, 对解题过程中分段数据的呈现, 以及对表格的呈现, 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与同伴的合作探索中发现的, 使学生充分理解分段整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充分的, 有效的.
2. 反 思活动开展
在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完成, 一人报数据, 另一人监督, 剩余两人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通过这样的合作, 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感悟整理数据的过程, 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 对整理数据的过程和方法得到内化.
3. 反思自主探索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在引导学生分段时, 由于学生已经明确了衣服分为大、中、小号, 这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分段, 就能使学生随学而导的效率更高.
4. 反 思综合运用
当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 那么就体现了教材的价值, 彰显了教学的本位. 因此我在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时, 学生了解了题目之后, 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去分段, 自己去整理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统计的方法得到了巩固和深化, 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和提高.
摘要: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统计”教学为例, 介绍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8.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解决问题) 篇八
【关键词】问题解决 阶段作用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134-02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而数学题可分两类:一类是练习题,解答这类题目可以套用固定数学模型(公式、算法、性质、策略等)得出答案,如已知长方形长和宽,求其面积?只要能回忆起长方形面积公式,代入数据即可。一类是问题,没有直接现成的方法模型可以套用解决。问题不是绝对的,对于没有学过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学生来说上题就成为他的一个问题。他必须综合运用知识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一旦形成固定的数学模型,以后再解答此类题目,就是做练习了。可见,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具有挑战性的,结果往往能生成有用的数学模型,对于训练思维和理解新知识是很有价值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问题解决”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明确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由此可看出,“课标”中的问题解决一词是对应于过程性目标的,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四个阶段,这样的细分,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问题解决”指明了具体途径。明确各阶段的作用,探讨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解决过程“四阶段”的作用
(一)发现问题——问题解决过程的心理驱动阶段。从心理学角度看,发现问题是个体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疑惑,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面对情境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个体产生的疑惑是多种多样的,如全班春游统一购买矿泉水,个体面对这一情境,会围绕购买地点、时间、单价、数量等产生疑惑,每个人都是基于自己的兴趣、需要及已有的经验发现情境中的某些问题,从而产生疑惑。兴趣能集中个体的注意力,需要能激发个体的主动性,已有的经验则能增强个体的信心,这种自觉产生的心理状态成为人们问题解决的内在驱动力。
(二)提出问题——问题解决过程的目标定位阶段。提出问题就是将内在的发现用外部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表示出来,如上例中的心理疑惑可以出声地表达为:在哪里买?每人一瓶够吗?一共买多少瓶?等等,外部语言的作用在于将内心模糊、可变的疑惑清晰化、稳定化,为后续的问题解决活动指明目标。“课标”强调要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从提问的内容上看,数学的角度指的是疑问直指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上例中“一共买多少瓶?”就是提数学问题,有些疑问并不是数学问题,但可以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下转化,如上例中“每人一瓶够吗?”疑问在于是否足够,转化为“全班有多少人赞同每人一瓶?每人应该买多少瓶”后,疑问指向“多少人和多少瓶”,就是从数学角度提问。从提问的表达方式看,数学的角度指的是正确使用数学语言(包括名称、术语、符号图表等)提问,数学语言精确、简洁,相互之间有着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利于后续的判断、推理。
(三)分析问题——问题解决过程的经验积累阶段。分析问题就是在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寻找由此及彼的方法途径。其间不仅需要观察、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考,还需要辅以计算、作图、操作等技能动作,是一个不断尝试得出一系列感悟和结论的过程,是逐步逼近问题答案的过程。其中的感悟和结论并不完善甚至是零碎的、有误的,是为经验。经验具有特定性和迁移性,它在形成阶段指向某个特定的事物和类别。然而,经验又是包容的流动的,在个体身上,它会在各种事物的体验和各种事务的处理中,融会贯通,相互迁移。
(四)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型建立阶段。通过整理、优化、纠正分析问题阶段获得的经验,最终问题将得以解决,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和问题的难度,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是少数学生,在这一阶段,大多数学生需要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将自身的经验提升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并得出最终结论。获得一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问题解决的最终目的,问题解决过程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模型,以后碰到此类问题就能运用模型快速解决,在这一阶段还须对同类问题的解决进行研究,然后把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步骤、方法、结论进行抽象、概括、总结,这样才能得到数学模型。
二、问题解决过程“四阶段”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具有导向作用的情境。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自觉地尽快发现课题的相关问题,教师就要依据课题创设具有导向作用的情境。从兴趣导向看,学生都对具有新颖、生动、色彩亮丽特征的材料感兴趣,那么,教师呈现情境时,与课题有关的材料要强化以上特征,无关的则须弱化,如“植树问题”的教学,学生在发现阶段应该对点和间距的数量关系产生疑惑。那么情境图中的树和街道颜色不能过于亮丽,可以用多媒体动态显示树的种植特点。从需要导向看,学生都有帮助他人解决现实困难、得到肯定的需要,情境中出现人物有困难有争议的材料,往往促使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例如,上例在情境中添加“植树工人搬运树苗为难了”的情节,学生会感同身受,从而发现问题。从经验导向上看,和已有经验具有相似性的情境材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境内容,易于发现情境中新的问题。如上例中先出示“布置会场,要在三个灯笼中间系彩带”的图片,激活学生有关“点和间隔关系”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展示植树情境,学生自然会从“棵数和间隔数”的方面发现问题。
(二)修正学生的提问语。把内在的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时,学生的提问语往往缺乏完整性、严谨性、精确性,这样的提问语看似已经有了探索目标,但实际是没有完全理解题意、对有关概念认识浅显的表现,会影响后续分析问题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启发、示范修正学生的提问,例如,上例中学生提出“一共要种多少棵树?”的问题后,启发学生:“道路两头需要种树吗?”将提问语修正为:“道路两头都种时,一共要种多少棵树?”这就使得目标更确切。再如,“两个图形哪个大?”修正为“两个曲边形哪个面积大?”加了数学术语“曲边”和“面积”后,提问语变得严谨、精确,利于学生比较曲边和直边的差别,利于回忆面积的有关活动如数格子、公式推导等。
(三)搭建已知条件到问题的桥梁。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是积累活动经验的过程,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可见,经验是不能被告知的,只能在体验中感悟。在分析问题阶段,教师应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但问题的复杂性和自身知识经验的匮乏常会使得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因而教师的引导作用必不可少。我们知道: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差距越大,分析过程就会越复杂,需要尝试的次数也会更多,而缩短条件和问题的差距就是要找到它们之间的链接点。由此,教师可以在链接点处提问,以此搭建已知条件到问题的桥梁。如分析“格子纸上的两个曲边形如图所示,哪个曲边形的面积大?”这一问题时,“直边形”就是“曲变形”和“其面积大小”的链接点,教师可以提问: “通过数格子可以求直边形面积的大小吗?”、“曲边形和直边形差别在哪?”这样的提示,并不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分析问题,而是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获得分析问题的途径,既提高了分析问题的效率,又保证了学生“做”和“思考”中积累经验的过程。
(四)提升学生的活动经验。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已有的认知结构不尽相同,他们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也不一样, 表现为解题思路不同、速度不同。在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可以先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做法,学生的回答通常是自己的一些解题步骤,对于正确的步骤,教师应该补充理由,错误的则指明出错的原因,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活动经验,最后通过讲解向学生完整有序的展示正确分析问题的过程,在梳理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做归纳总结,这样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学生的经验提升为固定的方法、策略或正确的结论。这些实际就是一节课的新知识。教师还应在后续的学习当中设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新知识的运用,当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的应用价值和范围后,头脑中就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四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运算练习题 篇九
125×6×8 600÷25÷4 755-122-78 138×25×4
25×32 125×16 234×80×5 781-499 12×25
4004×25 25×16×125(125+16)×8 75×24
789×99 800÷125 1736+403 9999+999+99+9
158+262+138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81+2564)+2719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375+1034)+(966+125)(2130+783+270)+1017 899+344
7755-(2187+755)2214+638+286 3065-738-1065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497-299 2370+1995
3999+498 1883-398
(13×125)×(3×8)(12+24+80)×50 704×25 25×32×125
32×(25+125)88×125 102×76 58×98 178×101-178
84×36+64×84 75×99+2×75 83×102-83×2 98×199
123×18-123×3+85×123 50×(34×4)×3 25×(24+16)
178×99+178 79×42+79+79×57 7300÷25÷4 8100÷4÷75
16800÷120 30100÷2100 32000÷400 49700÷700
1248÷24 3150÷15 4800÷25 21500÷125
附加题:
2356-(1356-721)1235-(1780-1665)75
31×870+13×310 4×(25×65+25×28)
第一种
(300+6)x12 25x(4+8)125x(35+8)(13+24)x8
第二种
84x101 504x25 78x102 25x204
第三种
99x64 99x16 638x99 999x99
第四种
99X13+13 25+199X25 32X16+14X32 78X4+78X3+78X3
×27+19×25
第五种 125X32X8 25X32X125 88X125 72X125
第六种
3600÷25÷4 8100
第七种
1200-624-76 2100-728-772 273-73-27 847-527-273
第八种
278+463+22+37 732+580+268 1034+780320+102 425+14+186
第九种
214-(86+14)
第十种
576-285+85 825-657+57 690-177+77 755-287+87
÷4÷75 3000÷125÷8 1250÷25÷5(87-29)365-(65+118)455-(155+230)787-第十一种
871-299 157-99 363-199 968-599
第十二种
178X101-178 83X102-83X2 17X23-23X7 35X127-35X16-11X35
第十三种
64÷(8X2)1000÷(125X4)
第十四种
375X(109-9)456X(99+1)
容易出错类型(共五种类型)
600-60÷15 20X4÷20X4 736-35X20 25X4
98-18X5+25 56X8÷56X8 280-80÷ 4 12X6
175-75÷25 25X8÷25X8 80-20X2+60 36X9
÷25X4 ÷12X6 ÷36X9
36-36÷6-6 25X8÷(25X8)100+45-100+45 15X97+3
100+1-100+1 48X99+1 1000+8-1000+8 5+95X28
102+1-102+1 65+35X13 25+75-25+75 40+360
13+24X8 672-36+64 324-68+32 100-36+64
10.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后练习题 篇十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3,把16分成和(),先算(),再(),最后算(),所以16×3=()。
2(1)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0×3,把()先不看,看成(),口算出得48,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所有去掉的(),160末尾有1个(),所以添上1个()得480,所以160×3=()。(2)400×30的积是()位数,积的末尾有()个0。
(2)200个18是(),125个40是()。
3、110+120+130+140+150=()×()
220+230+240+250=()×()
4、笔算乘法的方法:
(1)观察横式列竖式:如145×12=列出竖式,把位数小的写在下面,数位对齐
(2)个位算起依次乘:先算145×2得290,因为这里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所以290从个位写起。再算145×1得145,因为这里的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所以145从十位写起。
(3)对齐数位再相加:把前面两步得出的结果按照数位对齐再进行相加,就得到正确的结果啦!
5、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如160×30=
(1)先将末尾的0的部分和“非0”部分分别对齐
(2)用虚线隔开,虚线要往下延长到得数的地方
(3)把“非0”部分按照原来的方法算出得数
(4)把末尾的0的部分的0添在得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添几个0。
6、速度关系及“复合单位表示法”:
(1)每小时行60千米也可以说成是速度为60千米/时
每分钟行225米也可以说成是速度为225米/分
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所以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做应用题时应特别注意速度的单位,例如: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120千米外的王庄乡送化肥,用了2小时,问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1.四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练习一 篇十一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用竖式计算下面题.205×21=
65×320=
460×85=
125×88=
(验算)
690÷30=
850÷50=
923÷88=
989÷23=
978÷42=
(验算)
2、脱式计算。
(125×25)×(4×8)
(80+8)×125
64×85+85×36
806×288+806×11+806
980÷28+305×28
360-360÷12×5
(105×12-635)÷25
360×[840÷(240-212)] 3、68×105≈
162×78≈
396÷19≈
809×53≈
77930≈()万
503780≈()万
8699500300≈()亿
9942000000≈()亿
4、(1)450609000读作(),它有()位数,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省略万位后的尾数是()。
(2)80027600读作();六百万三千零八十写作()
(3)一个九位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3,百万位上的数字是6,百位上的数字是5,其余各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是(),读作(),省略亿后的尾数是()。
5、用8,8,8,0,0,这五个数字,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数。(1)读一个0的数。()、()、()(2)一个“0”也不读的数。()(3)每个“0”都读的数。()
6、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9()846≈10万
64()825≈64万
2()4990000≈3亿
7、红岗小学买来268千克,平均每天吃63千克,这些苹果可以吃多少天?
8、希望小学组织835个学生秋游,如果租用45个座位的客车,至少要租多少辆车?
9、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跳绳的和打乒乓球各有5组,跳绳的每组18人,打乒乓球的每组12人,参加跳绳和打乒乓球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10、书店运来32包故事书和28包科技书,每包书35本,一共运来多少本书?
11、小李为了参加演讲比赛,他准备了一篇大约900个字的演讲稿,演讲时间为5分。如果小李要做一个时间为15分的演讲,大约需要准备多少个字的演讲稿?
12、操作题:
1、把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
2、把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
12.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篇十二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下面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快来看看吧!
一、填空。
1.个一千万是一亿。
2.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是先读()级,再读()级。
3.五百零八万写作:()。
4.123-98,把98看成()来减,因为写成了(),所以要用(),得()。
5.47880159的商的最高位是()位。
6.下面各式积的末尾各有几个0?
400070的积的末尾有()个0。
10的积的`末尾有()个0。
7.根据8924=2136,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89024=()890240=()8900240=()
8.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①200(1230②300(2250③500(2596
9.两数相除所得的商是18,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25倍,商是()。
10.□820485,要使商是两位数,方框里最小应填()。
11.如果△-□=☆那么□=()。
二、选择题。
1.620与630的差,除它们的和,商是多少?列式是()。
①630-620630+620②(630-620)(630+620)
③(630+620)(630-620)
2.在数9□481的□里填上适当的数,使它最接近10万,这个数是()。
①3②5③9
3.在读17050043时,要读出()个零。
①1②2③3④一个都不读
4.甲数是324,是乙数的3倍,求甲乙两数的差列式是()。
①3243②3243-324③324-3243
5.在43259、57248、19620和100320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①43295②57248③19620④100320
三、判断题。
1.个(一)、十、百、千、万相邻两个计算单位的进率都是10。()
2.二十亿四十万写作200500000。()
3.由4、3、8、0、7组成最小的五位数是34780。()
4.746-389=746-400+11()
5.146+185+454=146+454+185()
6.用计算器计算740+3581时,先按7、4、0键,接着按+键,然后按3、5键,再按,再按8、1键,最后按=键。()
四、在○里最大能填几
(1)300○700(2)240○1000(3)○400801
(4)○450910(5)180○1100(6)200○8100
五、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0230-869386875695
3795+8407406385
六、用简便方法计算
465+297196+261382-359
1050028252033172512340
七、求未知数x。
325+x=678528-x=2452438x=2319x=1406
八、用计算器计算。
(1)15002490(2)20483-9075
(3)3087+(360203)(4)6815-955827
九、列式计算
1.甲数是45600,比乙数多28930,乙数是多少?
2.1765除以104减去99的差,商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25倍是4475,这个数是多少?(列未知数x解答)
十、应用题
1.果园里有苹果树2090棵,比梨树少1910棵,梨树有多少棵?(用两种方法解答)
2.四年级有男生128人,男生比女生多39人,女生有多少人?(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解答。)
3.修一条长54000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450米,修了28天以后,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
4.粮店第一天运来大米250袋,第二天运来大米105袋,每袋重25千克,两天共运来大米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计算)
答案
一、
1.10
2.万,个
3.5080000
4.100,2,加2,25
5.百
6.(1)4;(2)4
7.21360,213600,2136000
8.(1)6;(2)7;(3)5
9.18
10.5
11.△-☆
二、1.③2.③3.②4.③5.④
三、1.2.3.4.5.6.
四、(1)2(2)4(3)2(4)2(5)6(6)40
九、
1.16670
2.353
3.179
十、
1.4000棵
2.89人
3.41400米
【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解决问题)】推荐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评课稿11-04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6-24
四年级上册数学培优练习一09-29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11-01
解决问题数学五年级下09-15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10-07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能力培养06-17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06-29
四年级上册数学免费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