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汇报

2024-10-13

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汇报(共10篇)(共10篇)

1.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汇报 篇一

资兴市关于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情况汇报

一、社区矫正工作

(一)社区矫正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1、组织机构设立情况

市里成立了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钦锋为组长,市人大副主任将集中、分管副市长邓文武、市政协副主席纪随燕为副组长,综治、司法、公安、法院、检察院、民政、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编办、财政、工、青、妇等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司法局局长袁凤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按要求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

2、经费落实情况

市里按每个矫正人员600元/年的预算拨到市矫正机构,市矫正机构根据情况分两次拨给乡镇矫正机构。

3、日常工作开展情况

①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于2010年9月在郴州市率先启动,并在试点乡镇兴宁的基础上增加社情复杂的唐洞街道为试点乡镇,2011年5月23日社区矫正工作已在全市铺开,并 1 组织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了矫正业务知识培训,目前乡镇矫正机构正与公安派出所进行矫正人员衔接手续。另外,年初就摸清了我市监外服刑人员的情况,了解到全市共276名监外服刑人员,从而为我市的矫正工作奠定了基础。在社区矫正工作启动时,我们要求对公安机关首次移交的社区服刑人员,严格按照“人档合一”的要求接收,对于新增加的社区服刑人员,则在全面掌握其犯罪原因、主要情节、社会危害性、家庭经济状况等基本情况前提下及时接收,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

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市结合实际制定了确实可行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考核办法》,完善报到登记、周电话汇报、月思想汇报、走访谈话、迁出(入)交接、请销假、公益劳动、就业培训、考核评比、档案管理、请示报告等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初步建立了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衔接制度。

③与公检法等部门建立完善了社区矫正工作联系制度,进一步加强了相互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

二、安置帮教工作

目前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共346人,其中刑满释放220人,矫正解除劳教126人,今年以来我市安置帮教工作主要抓了三项工作。

1、突出重点抓排查。我市定期开展刑释解教人员的清理排查工作,充分发挥健全的组织网络优势,克服了刑释解教人员中“三假”问题(假姓名、假住址、假身份),摸清了人户分离、出外打工等人员的真实情况,防止脱管漏管。

2、落实责任抓制度。建立健全了组织网络体系。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一样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组织,多部门密切配合,司法所具体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3、强化措施抓帮教。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我市注重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余热,开展与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的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发挥了“五老”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势,引导帮扶对象遵纪守法、自力更生,一些帮扶对象因此走上了致富之路,帮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具有基础性、复杂性、不 3 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故而在实践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工作发展不平衡

虽说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市已基本规范化运行,但从质量上看各乡镇(街道)存在着差异,有的存在领导重视问题,有的存在部门协调问题,有的存在人员、经费保障问题。

(二)创新意识不够

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两项工作事关社会稳定,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但因为这两项工作存在诸如一些干部群众对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的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的流动性不断加大;一些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有抵触情绪等复杂因素,一些乡镇(街道)存在畏难心理,工作推进力度不大。

(三)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新形势下,司法所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但目前司法所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落后于工作的需求,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一些工作难以开展

一是执法没有保障,社区矫正是一项非监禁活动,有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执法力度,由于矫正执法没有出台,矫正工作人员没有受衔,故真正执起法来很困难。二是缺乏工作经验,尽管我们组织了专门的培训,但实践工作经验还很不够。

资兴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资兴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6月7日

2.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计划 篇二

一、指导思想

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十二五”规划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宽严相济刑事工作原则,以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体系为目标,以提高教育矫正和安置帮教质量为中心,以规范管理工作为主线,以落实各项保障为重点,以服务管理创新为动力,着力规范和强化工作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成效,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龙文区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按照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十二五”规划活动的要求,努力实现“底数清、管得住、帮得上、教育好”的总体目标,具体要做到六个“进一步”:

--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正确把握非监禁刑罚执行性质,正确理解安置帮教特殊服务管理要求,认真贯彻依法、科学、文明的工作理念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要求。

--部门配合进一步协调。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职责更加明确,配合更加协调,成效更加突出。

--执法活动进一步规范。统一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内容、标准,切实提升规范化水平,不发生严重违法违纪现象。

--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脱漏管率分别控制在0.5%、1%以内。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安置率分别达98%、96%以上,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2%以内。

--服务管理进一步创新。联合市政法委、市司法局建成1个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管理教育服务“中途之家”,建立2个以上安置帮教基地,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人员信息录入及时准确,社区矫正对象手机定位管理形成规范,全面提高司法行政信息管理水平。

--基础保障进一步完善。设立专门工作机构,人员结构逐步优化,经费保障基本到位。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专职社工分别按不低于1:15和1:30的比例进行配备,志愿者队伍组织化程度提高。

三、规划内容

(一)规范工作衔接。根据省、市、区换届情况,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人员,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部门间的衔接配合。落实工作例会、联席会议和工作通报等制度,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规范社区矫正人员交付衔接工作,健全完善与法院、监狱、看守所的交付衔接机制,有效减少脱管、漏管;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必接必送制度,重点帮教对象、一般帮教对象必接必送分别达到100%、70%。

(二)规范制度建设。要依据“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从组织领导、工作管理、矫正执行、业务指导等方面入手,健全完善评估、接收、管理、教育、考核、奖惩、解除等环节的规章制度,实现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制定出台刑释解教人员无缝衔接、分类帮教、文书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形成一套有约束力、能执行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制度体系,提升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水平。

(三)规范矫正执行。规范调查评估,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进行社会调查评估的,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做出真实、客观、准确的调查评估意见并提交委托机关;规范入矫、解矫程序,做到登记有表格、谈话有记录、期满有鉴定、宣告有文书。规范工作程序,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有关执法权限、工作时限、调查取证等方面的规定开展工作,维护程序公正。规范考核奖惩,明确考核内容、标准、程序、要求,依法惩处违反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监管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规范执法监督,完善监督机制,落实公示制度,增强执法透明度,及时处理举报、投诉和申诉等案件,主动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严格廉洁执法,不断提高社区矫正执法能力和水平。

(四)规范监管帮教。规范监管机制,认真落实“日定位、周听声、月见面、季评议、年考评”措施,严格执行报到、报告、请假、变更居住地等制度以及人民法院禁止令。规范排查分析,做到每月自查、法定节日必查、敏感时段和重要时期严查,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动态。规范风险评估,对请假外出、异地托管以及有其他异常动向的社区矫正人员科学测评其人身危险性、社会危害性和再犯可能性,实施有针对性管控措施。规范应急处置,建立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预案演练,落实应急管理措施。规范教育矫正,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法律、道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社区服务,实施个案矫正,对未成年人积极采取适合其特点的矫正措施,不断提高教育矫正的成效。规范帮困扶助,全面落实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就学、低保、临时性救助等政策,努力解决其生活、工作、学习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帮助其顺利融入社会。

(五)规范基础管理。规范信息管理,使用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福建省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信息管理系统,认真落实《福建省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办法(试行)》,完善信息内容,加快手机配备,强化定位管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监管上的独特作用。规范基地管理,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管理教育服务“中途之家”建设、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作,发挥教育矫正、技术培训、就业指导、救助安置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加快区社会企业安置基地建设。规范工作场所,建立健全司法所宣告室、谈话室、心理咨询室、学习活动室等,做到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流程清晰、职责明确、制度上墙。规范档案管理,建立执行档案和工作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分级管理,确保档案内容真实完整、管理严格规范。

(六)规范机构队伍。规范机构建设,按照(闽司〔201X〕242号)文件要求,我区全部完成机构设立,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体系,用足用好政法专项编制,配备2-4人,做到有专门机构、有专职人员负责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规范队伍建设,司法所要确保有司法助理员承担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日常工作。规范专职社会工作者的招聘、使用和管理,要通过社会人员招聘、退转军人接收、富余教师转岗、退休人员返聘等多种渠道,按照规定比例配备专职社工。要按照“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核心价值观要求,开展业务培训,通过委托培训、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提高队伍的政治和业务水平。

四、规划要求

要把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十二五”规划活动摆在突出位置,认真部署,周密安排,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领导。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认识 “十二五”规划活动的重要性,把它作为今后几年司法行政的重点工作来抓,摆上议事日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十二五”规划活动方案。

(二)要统筹兼顾。要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有计划按步骤地组织实施,做到活动内容不省略、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结果有实效。要把“十二五”规划活动与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推进社区矫正全面试行工作、开展“创先争优”和“法律服务到一线、司法行政促发展”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科学实施,确保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三)要强化指导。加强工作指导,采取挂钩联系,重点帮扶等形式,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活动进度,掌握活动内容,督促活动开展,防止搞形式、走过场,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加大对基层的指导力度,协助基层查弱项、摸实情、解难题,努力解决困扰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瓶颈问题。要善于发现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推广,以点带面推进活动有效开展。

(四)要加大宣传。充分利用平面媒体、电视广播、报刊等形式,加强舆论宣传,制造活动声势,扩大社会影响,形成良好氛围。通过简报、动态、专报、呈阅件等形式,积极向党政领导报送 “十二五”规划活动开展成效,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

3.乡镇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总结 篇三

我县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阳司通2014]12号《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质量年提升年”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立足本县实际,着力抓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接收、教育帮扶、服务管理三项重点工作,强化措施,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各项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社区服刑人员信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进程,有效防止特殊人群重新违法犯罪,保障了我县社会安全稳定。截止2015年10月底,全县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750人,累计解除528人,在册社区服刑人员222人,其中缓刑207人,假释6人,暂予监外执行4人,管制5人,警告31人,开展审前社会调查12人,发放定位手机58部;刑满释放87人,解除社区矫正125人,解除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人员基本上得到了妥善安置,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5%和3%以内。

一、社区矫正工作

(一)建立健全三级组织网络。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成立了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XX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为组长,县政法委、县人民政府以及公、检、法、司、财政、民政、劳保、教育、工会、团委、妇联等职能部门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司法局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全县10个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社区矫正领导机构,实行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初步建立。村(社区)民委员会落实一名干部负责本村(社区)社区矫正工作,建立了县、乡、村(社区)三级社区矫正组织网络,为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形成了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为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积极规范社区服刑人员从入矫到解矫的各项程序,逐步健全了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管理、检查考核、奖惩激励等工作制度,社区矫正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其一,为司法所统一制作了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工作纪律等制度和信息化管理流程、组织机构图并制牌上墙。其二,司法局与法院、监所建立交付接收制度,对不同类别的社区服刑人员,制定不同的衔接方案,对判处管制、缓刑适用社区服刑人员,人民法院书面告知其在规定期限内到县司法局报到,司法局给以登记接收。对法律文书送达不及时或法律文书不齐全的,及时与决定机关协调或通过检察机关协调督促送达或补全。对社区服刑人员未按时报到的,通过电话催告、书面责令、组织力量等进行查找。

(三)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我县社区矫正队伍建设按照专兼结合,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以司法行政干警为骨干、社区矫正协管员为辅助,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矫正队伍初步建立,保障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县从事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17人,社会志愿者109人,社区矫正协管员15人,举办培训班2期,参训人员达122人次,进一步规范了社区矫正执法行为。

(四)教育管理步入常态化。一是监督管理常态化。对新入矫的社区服刑人员,从认罪悔罪、法律责任、道德素养、家庭生活情况、现实表现等方面进行常态化量化分析和再犯罪风险评估,实行严管、普管、宽管三个级别的分类管理;对审前拟适用社区矫正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开展社会调查评估成常态,为委托机关裁量提供参考依据;与百色田阳联通分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建立gps手机定位监管信息系统,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活动轨迹实施常态化手机定位监控,对不服从管理、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严格依法处理;重大节假日、重点时段、敏感时期对重点人员开展常态化走访排查,排查不安定因素和隐患,防止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把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目前,开展走访排查2303人,撤销缓刑3人、对暂以监外执行罪犯收监执行1人、治安处罚1人,居住地变更2人,重新犯罪率0.14%,无重大恶性案件发生。二是教育改造常态化。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分布情况,深入片区开展集中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活动成常态,做到一个月集中学习教育、社区服务活动均达到“两个”八小时,激发社区服刑人员树立社会责任感。同时,还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思想、文化、道德教育,教育矫正质量不断提高。全县累计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社区服务364人次、集中教育学习790人次、个别谈话教育619人次、进行心理辅导173人次。三是帮扶工作常态化。按照社会化帮扶的要求,加强与公、检、法、教育、民政、劳保和村(社区)联系与合作,形成了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常态化帮扶工作格局。落实帮扶措施,提供就业指导,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就业谋生能力;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就学、低保、落实责任田地等实际问题和困难,促进他们顺利融入社会。一年来,全县指导就业就学37人次、落实低保1人次、落实责任田地532人次。

(五)建立了社区矫正经费保障体系。我县认真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步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努力把社区矫正工作指导管理经费、工作经费和设备费纳入了县同级财政预算,为推进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六)创新“四建三定”工作模式,破解司法所人手少监管难问题。一建立村(居)社区矫正工作站,把机构前移,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县、乡、村三级社区矫正网络;二建立健全周报告、思想教育、请销假审查、矫正通报、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工作制度,把“接、监、管、教、帮”工作前移,确保工作规范运行;三建立村(居)固定宣传栏,把宣传阵地前移,定期宣传社区矫正法律法规及政策知识,让全社会更加关心、支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提高社会参与性;四建立健全工作档案,按照“一人一档”要求,把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学习活动、劳动情况、思想表现等基础性档案前移,由工作站进行日常管理与记录。“三定”。一定专管人员,每个村(居)从村(居)干部中确定一名社区矫正专管员,专抓辖区内社区矫正工作;二定工作职责,根据实际下放权限,细化村(居)工作站及其专管员日常工作职责,明确职责分工;三定工作经费,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制定工作站经费开支范围,经费按村(居)辖区内在册社区服刑人数每人20元/月给予保障。目前,该工作模式已在田州镇先行试点,时机成熟即在全县推开。

(七)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和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县司法局会同检察院对10个司法所联合开展社区矫正执法检查两次。重点从“十个是否”方面进行检查。采取抽查社区服刑人员执行档案,查看社区矫正工作台帐,听取工作汇报等方式,对各司法所日常教育管理社区服刑人员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在每个司法所检查小结反馈意见会议上,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汇总,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限期整改。通过联合执法专项检查,进一步强化了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法意识、责任意识,完善了全县的社区矫正执法档案,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八)加强与县检察院、法院协调沟通,切实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符合特赦条件的报批工作。通过组织力量认真排查、筛选、甄别,我县符合报请特赦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14人(均是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目前已按报批程序上报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刑事责任14人。

(九)强化宣传力度,向社会广泛宣传《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充分利用民间传统歌圩节、村(社区)宣传阵地和网络、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社区矫正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管理方法,让全县群众参与,社会参与,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社区矫正工作的良好氛围。今年利用传统歌圩节深入乡镇、村(社区)开展社区矫正法律法规及政策知识10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0多份,现场咨询解答105人次。

(十)精心准备,召开例会。7月27日组织召开全县社区矫正工作联席扩大会议,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各成员单位领导和乡镇一名分管领导、基层司法所长参加了会议,县政法委主要领导XX县府分管领导出席了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分析研究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习了《自治区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和六部委《关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通报了安置帮教工作开展情况,讨论通过了田州镇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站试行方案和XX县社区矫正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二、安置帮教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作为一项重政治任务来抓,实行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同时及时调整充实安置帮教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完善辖区内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和办事机构,根据党委、政府换届及相关成员单位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安帮工作机构力量。目前,全县调整充实安置帮教领导小组11个,建立帮教小组163个,落实帮教专(兼职)835人,切实做到有人抓、有人管。

(二)加大排查力度。针对不同时期、敏感时段和重大节假日组织对本回归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查清“三假”(假姓名、假住址、假身份)、“三无”(无亲可投、无家可归、无业可就)和人户分离的刑释解教人员,彻底查清底数、掌握去向,建好排查工作台帐,采取措施,杜绝重新违法犯罪。今年以来开展排查1次,排查率达100%。

(三)多种形式开展安置帮教工作。我县各级帮教组织不断加大安置帮教工作力度,将安置帮教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安置帮教措施,对帮教对象坚持做到“三不”、“四个一样”,即: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过去的犯罪;政治上一样对待、经济上一样支持、工作上一样信任、生活上一样关心。使帮教对象如同普通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增强了他们自食其力,重新做人的信心。同时以帮思想为核心,动员全社会力量,建成组织帮、社会帮、家庭帮相结合的联帮联教体制。今年以来刑释解教回归人员87人,落实责任田地87人,帮教人数87人,安置率和帮教率达到100%。

(四)规范档案管理。司法所按照报到登记、档案管理、了解考核、回访谈心、例会分析、情况汇报、目标责任、年终考评的“八有”要求,健全完善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档案,严格一人一档。

(五)完善信息平台。通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做好对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的录入、核实、反馈,以及刑释解教的衔接工作,建立健全了辖区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库。截止10月28日,网上排查核实预释放人员88人,核实率为100%。

三、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矫正力量薄弱。我县社区服刑人员年平均约270人,全县10个司法所在编人员17人,每个司法所平均不到2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与服刑人员比例为1:16,有的乡镇比例差距更大。

(二)基层领导干部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足。社区矫正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体现,是一项社会综合性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司法行政机关起到牵头作用,还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特别需要村(社区)领导干部齐抓共管。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村(社区)领导干部认为凡是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都是罪行比较轻微的,不会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影响,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对社区矫正工作重视不够,所以就没有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积极性。

(三)与异地人民法院衔接难。异地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虽然按规定将社区服刑人员的法律文书及相关社区矫正材料直接邮寄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户籍地)司法行政机关,但至于社区服刑人员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到居住地(户籍地)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异地人民法院并不知晓。另外,有一些异地罪犯由于路途遥远或生活所迫在判决后不愿意回原籍接受社区矫正,仍然留在犯罪地打工,这就造成了我们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与异地人民法院出现衔接难的问题,极易造成脱管漏管,甚至重新违法犯罪。

(四)执法标志。社区矫正本质上是刑法执行活动,为了体现其严肃性和权威性,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县司法局给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统一配备了服装制式,虽然身穿“警服”,却“有名无份”,即没有警察证、也不是正式警察编制、不享受警衔补贴。所以社区矫正工作在没有解决司法警察编制的情况下如何开展执法活动,比如对外出务工或者就学的社区服刑人员如何管理?特别是对少数不服从管理抗拒改造的社区服刑人员如何打击?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五)工作经费不足。我县虽然把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经费、行政运行工作经费、办案经费、业务装备经费按每个社区服刑人员1200元/年的标准纳入了县财政预算,但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所开展审前社会调查评估、组织查找、走访社区服刑人员、各种材料的制作、组织集中教育学习器材设施、日常办公设备及用品(电脑、电话、传真机、复印机、摄像机、档案柜、档案盒)等所需的资金缺口大,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六)安置帮教经费不落实,基地空缺。安置帮教工作没有专项经费,安置帮教基地仍是空白,不同程度影响了安置保教工作的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健全保障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社区矫正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城市,所以需要各级财政(目前只依靠县级财政)的支持,应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社区矫正财政保障机制,制定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的科学、系统、完备的农村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对农村矫正机构规范化建设,强化其物资、人力资源方面的保障。

(二)全面落实“三项基本任务”,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要努力提升社区矫正质量。全面规范衔接、监管、教育和帮扶等各个环节,准确把握工作程序,增强矫正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社区服刑人员不脱管、不漏管,最大限度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要规范衔接工作。进一步规范与法院、监所的交付接收制度,按照“必接必送”的要求,制定完善的社区服刑人员移交、接送的具体办法,明确工作程序,实现无缝对接。要落实管控措施。完善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公、检、法、司之间的协调联动,及时有效地处置社区服刑人员非正常死亡、实施犯罪、参与群体等突发事件,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请销假制度,加强对外出务工的社区服刑人员的跟踪管理;采用手机定位监控,实施对社区服刑人员活动轨迹的跟踪监管,严防脱管漏管。要强化教育改造。要注重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严、普、宽三类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运用思想、法制、道德、警示、劳动等手段和方法,帮助他们重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他们身份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真正做到认罪悔罪,走向新生,顺利回归社会。探索建立就业安置保障制度。坚持重点扶持和适度扶持基本要求,探索建立就业安置生活保障制度,要加强请示汇报,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强与企业沟通协调,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助推企业建立社区矫正过渡性就业安置基地,为暂时无工作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过渡性就业岗位,切实解决他们就业生活的后顾之忧。

(三)深入推进“四建三定”工作模式。继续抓好田州镇设立村(社区)社区矫正工作站试点工作,切实加强检查指导,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努力把“盆景”培育成“风景”,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向社会广泛宣传《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充分利用民间传统歌圩节、村(社区)宣传阵地和网络、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社区矫正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管理方法,让全县群众参与,社会参与,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社区矫正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县委、县政府要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当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细化考核标准,提高考评分值,同时,从明年起要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签订社区矫正责任状,制定考评办法,将机构、人员、措施、经费纳入目标管理,把考评结果与绩效、干部提拔运用挂钩。

(六)落实社区矫正执法人员警察编制和制定统一的着装制式。社区矫正也是一种刑事制裁,这种属性要求执法人员具备人民警察身份。既然社区服刑人员要放在社区内执行,这就需要维持好社区的秩序,加强对犯罪人的监督和管理,降低社区居民的不安全感,体现执法的严肃性。

(七)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经费标准。县财政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拨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确保每个社区服刑人员每年给予2500元的工作经费标准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4.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汇报 篇四

一、会议时间、地点

7月12日(周三)上午8:30,在局四楼会议室召开,会期一天。

二、参会人员

局矫正科全体、基层科全体、各司法所长、同志、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三、会议议程 1、8:30-9:00 王局长作开班仪式讲话。2、9:00-12:00 河南省卓姆公司工程师李虎对社区矫正信息化系统进行培训。3、15:00-17:00 基层科吴亚星对基层工作进行业务培训。

5.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汇报 篇五

及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政法委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强化领导责任,有序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现就2010年清泉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县综治委的总体安排部署,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思想方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的方法途径。以加强衔接、帮教、安置刑释解教人员为重点,以预防和减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为目的,不断健全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2006年至目前,全镇共接受刑释解教人员78名,衔接78人,衔接率100%,安置78人,安置率100%,无重新犯罪。社区矫正人员15人,衔接15人,衔接率100%。

二、健全组织机构

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镇上成立了以主管副书记为组长,综治办副主任、派出所长、司法所长为副组长,计生、财税、妇联、团委、工商、民政组成的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全镇15个村,6个社区全部成立了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已基本形成镇、村、社三级帮教网络。

三、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了刑释解教人员报到登记、定期走访、信息报告等制度,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站所相互支持配合,组织对刑释解教人员排查,努力减少托管、漏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消除治安隐患。镇安置帮教办公室紧紧围绕“四个一”开展工作,即每名刑释解教人员有一个帮教小组,有一个具体的帮教措施,每一季度有一次谈话,有一份详细的档案,从而有效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四、开展走访教育

针对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思想情绪不稳定,易波动的实际,在帮教工作中,注重心理教育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做到“四必谈”,即在安置对象思想波动时、工作不满意时、身体有病时、家庭出现变故时,帮教小组或责任人及时找其谈心,给予精神鼓励,“五必访”,即当刑释解教人员刚安置时、有段时间未到岗工作时、家里婚丧喜事时、遇到重大节日时、安置对象有劣迹被确定为重点对象时、帮教小组或责任人必须到其家庭走访谈心,掌握思想动态并给予精神鼓励。实现了从思想上帮教,不让其滑坡,从精神上帮教,不让其无精打采,从法律上帮教,不让其重新犯罪,从情感上帮教鼓励他们走出失落,树立生活信心,重扬人生风帆。

五、落实生活保障

对刑释解教人员,进一步拓宽安置渠道,加强其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组织实施分类就业安置,帮助其稳定收入来源,正常回归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一是在家务农的,由村一级帮教小组负责落实责任田,让他们有地可耕。二是出外打工的,积极与我镇在外地的劳务基地联系,帮助其找到合适工作。三是生活确有困难的,同民政部门联系,申请给予临时性社会救助。

一年来,我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找寻差距和不足,向经验做法比较成熟的兄弟镇镇看齐。使全镇刑释解教及社区矫正人员能够努力发展生产,安居乐业。为全镇社会稳定,创造更加和谐的环境。

6.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汇报 篇六

我镇分管领导出席会议并做了讲话,全面分析了我镇春节和“两会”期间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提出了几点要求:

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要学习“两法一办法”,即学习《刑法修正案(八)》、《刑诉法》修改的内容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逐步通过培训、座谈、自学等方式,将学习进行到底,将业务知识送到最基层;要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的在实践和工作实际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在实践中不断的提炼好的工作方法,来反过来指导我们的学习,提升学习的效果;要学习他山之石,要经常和其他地方进行工作交流,比较工作措施和工作成效,结合自身实际,取他人之长,为己所用,不断提升自身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的水平。二要善于思考,不断开拓自身工作举措。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思考,要多开拓思路多下去调研,要结合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举措,出台新的办法。要全面做好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进社区工作,同时建好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将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工作的最前沿。要结合当地村、单位开展活动,来促进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

三要真抓实干,不断注重自身工作实效。要重点抓好分类管理办法,做好对重点社区矫正人员的甄别和筛选工作,按要求进行及时调整社区矫正人员的分级处遇,分别按照严管、普管、宽管进行分类,要重点抓好和有关部门的衔接工作,特别做好和公安、法院,监狱等部门的衔接。要重点抓好入教方案制定、审前调查、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工作。入教方案要针对不同的人制定特定的矫正方案,要结合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网来制定。审前调查要注重调查的质量,要结合对象自身条件、交际圈、生活来源、生活场所、监管条件等开展调查,实事求是做好记录。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用,要注重运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要做好定位手机的增配和推广,防止“人机分离”现象。要重点抓好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要对目前社区矫正工作的新形势进行宣传,对成功案例进行宣传,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处罚情况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同时要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的上报。

XX镇司法所

7.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汇报 篇七

仪式上的致辞

会长郭执东

二00七年八月十六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一起见证“成都市武侯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志愿者协会”及望江分会的成立。在此,我仅代表成都市武侯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志愿者协会,感谢各位领导百忙中抽出时间莅临指导,衷心感谢在协会筹备期间给予关心、支持、帮助的各位领导、朋友们、同志们。

开展社区矫正和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的有效举措。近年来,我们武侯区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经过艰苦、细致、耐心的帮教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我区的社区矫正工作,2005年开始在部分街道进行试点,2006年在全区推开。三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司法行政机关的具体指导下,在武侯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等职能部门的相互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武侯区的社区矫正工作逐步摸索出了建立一套档案,发展两支队伍,做到三个保障、四个清楚,落实六项制度的“123456”的工作方法和在社区矫正对象中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心理矫正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注、肯定和表扬。

如何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抓好这项工作?如何把对罪犯的矫正工作与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有效结合?如何把关心社区矫正安帮工作的社会热心单位和有之士的志愿者服务与专门机关的专门工作相结合?如何把社区矫正的工作力量与安置帮教的工作力量有机整合起来,有效调配资源,合理利用政府与社会各种力量和资源?这些自去年底以来我们就在认真思考。2006年年底,我们设想,是否成立“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志愿者协会”,以协会形式去有效结合各种力量,调配各方面资源,形成对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的共同参与,共献力量,使武侯区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能充分而又广泛发动社会,深入宣传到基层群众中去,大家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在2007年年初,我们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听取基层意见,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协会章程》等相关的协会方案。随后,多次召开了各层次各类人员参加的研讨会,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请教法学专家,这期间还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支持、关心、指导和帮助。几个月来,经过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方案,在全区各街道及各社区、相关部门、心理医生、包括在校青年志愿者在内的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武侯区社区矫正

1安置帮教志愿者协会,今天终于正式成立了!

武侯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志愿者协会是在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为拓宽安置帮教的渠道,弥补专职矫正帮教工作人员的不足,招募志愿者,为志愿者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中进行交流、学习、培训、提高工作效能建立平台。通过党政部门、政法机关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使对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社会化、经常化,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达到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共建和谐文明新武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武侯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志愿者协会现在个人会员1097人,有单位会员337个,协会下设了13个街道分会,88个社区联络站。协会统一掌握调配全会资源及信息,开展协会活动,决定设立分会,聘请分会会长,统一管理会员申请加入、退出等事务。各分会,在接受协会的领导下,相对独立的开展工作,办理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志愿工作的具体事务,管理社区联络站工作和对所属的会员进行管理、调配、培训等。

在这里,我热切希望全体会员同志们,继续发扬我们对社会事业的热心,继续保持我们对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的热情,秉承爱心、关心、热心、无私的志愿精神,遵照协会《章程》的规定,根据社区矫正安置帮的工作规范,按照行政单位和司法机关的工作要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的志愿工作中去,为建设和谐文明的新武侯奉献我们的青春和力量!

8.安置帮教工作汇报 篇八

今年,我县的安置帮教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政法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通过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分工协作、加强齐抓共管等有效措施,安置帮教工作开展良好。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平安徽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截止11月底,我县共有刑释解教人员XX名,其中刑释XX人,解教XX人,全部进行了衔接,落实了“三帮一”帮教措施,帮教率达到XX%,就业安置率达到XX%,无重新犯罪。现将我县安置帮教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健全,落实责任,帮教安置工作基础扎实

一是落实机构。成立并及时调整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顺生亲自担任组长、副组长由县司法局局长、政法委副书记、公安局长、劳动局长、担任,综治、法院、民政、工商、团委、妇联、工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基层股负责日常工作;全县XX个乡镇、各社区成立了帮教工作站,落实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全县共建立帮教安置工作机构XXX个,专兼职帮教人员XXX余人,奠定了坚实的帮教安置工作基础。二是落实责任。每年我们与县综治办通力配合,把安置帮教工作列入年度综治工作的考核内容,通过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促进安置帮教各项内容、措施落实。

三落实制度,做好衔接,确保刑释解教人员不脱管不漏管。

1、日常工作制度化。定期召开会议,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研究,调整计划,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工作重点,提高了工作水平。

2、明确工作职责。为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给成员单位转发了安置帮教工作职责,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形成了司法行政、公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工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坚持衔接登记制度。县安置帮教办公室收到《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和《解除劳教人员通知书》后,及时登记并通知各乡镇、社区,由他们在规定的时间深入刑释解教人员家中,了解撑握第一手资料,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帮教安置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4、坚持排查制度。每年对所有帮教对象进行摸底和调查,对回归的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工作台帐,分类列入、统一管 理,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对于因种种原因未到公安机关落户的刑释解教人员,工作站坚持做好排查工作,做到掌握情况、了解去向,以敦促他们尽快落户。对于排查到的遗漏人员,帮教工作迅速跟上,确保做到不脱管、不漏管,认真落实帮教衔接管理工作。

5、对重点帮教对象实行走访制度。定期不定期地上门走访重点帮教对象,了解情况,切实为他们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时时处处体现出党和政府的关心。

6、按时上报安置帮教季度报表。

二、集中排查,认真清理,确保刑释解教人员底数清 为了全面掌握了解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我县每年都要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排查摸底。今年按照《关于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后续工作的通知要求》,专门召开会议做了安排部署,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各所认真开展了排查。经过查实的,司法所登记造册,并及时落实帮教措施;不能查实的,报本地派出所负责查找;派出所确实查不到的,也另外登记造册;遇有刑释解教人员出生年月不符的,现已改名的,人户分离的,司法所也都一一做了登记。通过专项摸底排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漏管、脱管现象。

三、因人施教,制定措施,真正将管理和安置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更好地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增强帮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采取了以下帮教形式:

一是开展谈心活动。对回归人员由所在的帮教工作站对其开展一次谈心,提出要求和希望,同时根据此人在谈话中的性格、情绪、爱好等表现,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措施。

二是建立帮教小组。各乡镇司法所对每个回归人员都认真查询、核实刑释解教人员的详细地址,然后与社区、村联系,建立帮教关系。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干部、行政村和回归人员家属组成的“三帮一”帮教小组,采取定人员、定对象、定任务、定措施的“四定”责任制,把帮教工作管理落到实处。

三是真情召唤,贴心帮教,扶持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

1、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坚持以就业防脱管这一工作主线,争取相关单位配合,积极为刑释解教人员自食其力创造条件。

2、更新观念。刑释人员往往个人思想包裹较重,加上社会上一部分人“老眼光”看问题,很难使他们树立起生活工作的决心和勇气。对此,在安置帮教工作中,我们一方面重视对刑 释解教人员的生活、工作安置,另一方面重视全社会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宣传,做到“三不”、“四个一样”(即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旧罪过;政治上一样对待,经济上一样支持,工作上一样信任,生活上一样关心)等一系列的措施,努力转变社会各界对刑释人员的看法,增强了释解人员重新走上社会、重新就业自信心。

3、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的安置途径:对符合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坚决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对有一技之长的,鼓励其自谋职业;对农村户口的刑释解教人员鼓励其外出务工,但以落实帮教措施为限;对城镇户口的刑释解教人员积极帮助、引导、扶持其搞第三产业;对丧失劳动力又无亲属的给予适当救济;鼓励刑释解教人员通过自谋职业、家庭就业、临时就业、阶段性就业等灵活的方式实现就业和引导刑释解教人员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就业。如:江洛高楼村的刘某某多次进行帮教,使其重新建立了生活的信心,帮教人员又联系工商部门,帮助刘某办了一家服装店,现在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水阳乡新寺村水沟社王某某,因犯抢劫罪刑满释放后,在帮教及有关部门的帮教下,他上驾校并取得了汔车驾驶证,乡村干部又积极为他协调关系,为别人驾驶车辆跑运输,年收入达1.6元。嘉陵镇镇徽县火车站铁路职工夏文新、杨六益、彭先楷等人,因吸毒被 铁路公安部门劳教三个月,现已解除监管,后来,在铁路部门帮教组织的耐心帮教下,已远离毒品,在未重吸,并由铁路部门重新安排了适当的工作,表现一直良好。

四、发扬成绩,补不足,认真查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安置帮教工作在上级的高度重视和各乡镇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做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对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认识上还不能完全到位。

二是各安置帮教工作部门在运作中衔接和和方面互相配合上不够密切。

三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乡镇和协调单位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四是按照省市要求,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提请相关部门应加快协调落实。

五是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还要加快进展。

六是相关协调部门对生活困难的刑释人员实行社会救助和享受低保需要进一步协调解决。

9.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 篇九

社区矫正志愿者是社区矫正工作中一支必不可少的辅助力量。

一、社区矫正志愿者

1、XX志愿参与XX社区的矫正帮教工作,与社区矫正对象XX建立“一帮一”的矫正帮教关系,帮教时间自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

2、社区矫正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的主要工作内容:

(1)每月保持与社区矫正对象沟通思想、联系情况;

(2)参与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行政、司法奖惩和矫正期满的评议;

(3)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问题或突出困难,积极向社区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得到帮助;

(4)关心社区矫正对象的学习或培训。

二、社区矫正工作者要定期与社区矫正志愿者沟通信息,研究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三、社区矫正对象要自觉遵守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积极、主动接受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帮教。

社区矫正志愿者:XX

社区矫正工作者:XX

社区矫正对象:XX

10.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汇报 篇十

司法局

近年来,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及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在各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司法行政机关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现就开展社区矫正及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和对策作一些分析。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法律规范缺失。社区矫正及安臵帮教工作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制定出一部统率和调整全部社区矫正及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相互协调和衔接的法律法规,在工作中碰到具体问题时,主管部门指导工作的依据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二)公、检、法等部门分工不明确,程序不完善。社区矫正及安臵帮教工作如果没有完善的程序作保证,会使工作质量和实效大打折扣。程序性规定的缺失是开展两项工作最大的阻力。至目前,中央有关部委下发的有关文件中并没有关于社区矫正及安臵帮教工作的具体程序规定,只是提及公、检、法和司法行政部门各自负责哪些工作等,对如何开展两项工作、社区矫正和安臵帮教工作的流程、各个阶段的衔接、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效果

争取政府财政支持,不断改善司法所办公条件;四是要配备足够的工作人手。

2、发挥公、检、法等部门的职能优势。社区矫正及安臵帮教工作要在市委综治委统一协调下,充分发挥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等部门较强的罪犯矫治经验优势,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配合司法局,较好地开展两项工作。基层司法所、法庭和派出所要齐心协力,通力合作,为全市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发挥积极作用。

3、发挥村(居)、社区领导小组作用。在街道社区、乡镇、村(居)成立两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市、镇(街道)、村(居)三级组织网络经常化模式。同时对小组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工作程序、要求和方法等,既有效开展工作,又能收到较好宣传效果,保证社区矫正及安臵帮教工作有序、顺利开展。

4、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在社区建立社区矫正及安臵帮教工作服务中心,聘请具有法学高素质的社会志愿者,对社区矫正和安臵帮教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矫正对象和回归人员予以帮教,对社区开展两项工作理论进行研讨等。中心还可以广泛发动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两项工作,为矫正对象和回归人员提供社会辅导、心理矫正、帮助教育、技能培训和临时救助等各项服务。

(二)建立工作制度,保证措施到位

为确保社区矫正及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落到实处,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力争做到“三个建立”:

1、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编制社区矫正及刑释解教人员安臵

为主要考核目标对所辖村(居)进行考评;各村(居)、企事业帮教组织与社区矫正对象及刑释解教人员签定帮教协议书,明确帮教小组、帮教人员和帮教对象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实行奖惩兑现,从而形成市、乡镇、村(居)、组四级工作责任制,保证全市社区矫正及安臵帮教工作层层有责任,帮教对象个个有人管、有人帮局面。

(三)切实解决难题,加大工作力度

1、创建规范化安置基地。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心理十分脆弱,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如果得不到社会的关怀,很容易产生消极思想,走向极端。因此,他们重返社会,急需社会的理解和关怀。各级政府应积极为其创建一个温暖的“家”,即安臵帮教基地,这是我市目前安臵帮教工作的首要任务。对此,政府能够作出定向决策,让80%以上乡镇都能建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过渡性安臵就业基地,基地人员必须做到对刑释人员不另眼看待,工资没有二致,待遇一视同仁,生活上主动关心。

上一篇: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专项检查情况报告下一篇:故事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