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2024-06-16

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精选11篇)

1.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篇一

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臧忠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着市场监管和规范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能,具有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的双重性质,涉及面广泛,有着完备的组织体系,管理手段多样化,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日益重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社会管理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工商部门既有责任和义务,义不容辞,又有基础和优势,大有可为。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政才书记在吉林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加强和创新工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中承担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历史重任。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工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核心是群众工作。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范围涉及千家万户,服务对象千差万别,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和民生的改善息息相关,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在党委和政府的总体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工商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举措。社会管理是执政党的重要任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都对社会管理作出了重要部署。工商部门在政府的四大职能中,主要承担市场监管和规范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部分行使或参与行使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其他三项职能。构建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都与工商部门法定职责紧密相关。工商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工商部门依法行政、推进职能到位的必然要求。营造和维护健康规范、和谐有序的市场秩序,是工商部门的基本职责,也是社会管理工作重要的任务之一。当前,我国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正在逐步通过市场秩序表现出来,人民群众对涉及切身利益问题的市场秩序要求更高,化解社会矛盾的任务依然艰巨,社会价值观念问题对社会管理有一定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舆情管理带来新的课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仍有许多任务。充分发挥工商部门职能作用,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在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突出利益问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提高全民的幸福指数,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工商部门加强自身建设、增强队伍战斗力的客观需要。通过近年来富有成效的工作,全省工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热情饱满,素质明显提高,执法效果不断增强,工商工作也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但是,与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在完善服务举措、强化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努力改进和优化各项服务措施,着力构建和谐有序的市场秩序,有利于密切各级工商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基层干部做好工商工作和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工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认真总结全省工商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经验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省工商系统在服务民生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组织引导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完善举措,有序推进,初步建立起了具有工商机关特点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一)抓职能转变,在服务科学发展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充分认识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和改善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工商部门的立业宗旨,着力推动工商行政管理由传统的强势型、收费管制型向现代监管服务型转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大服务总量、促进服务升级。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吉林省工商工作实际,省工商局相继制定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实施意见》等20多个重要政策性文件,全省10个市州工商局共制定出台近百个服务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涵盖了重点企业、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农村改革发展、文化、应对危机帮扶市场主体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服务举措,在全系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服务科学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创新服务发展工作机制。在全系统建立了登记会商、工商联络员、年检扶持、优化登记、助推全民创业等一系列重点帮扶工作机制,促进重点企业、非公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合农村市场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大力扶持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等特殊群体就业再就业;突出抓好商标权质押、动产抵押、股权出质出资助企融资三大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全力打造服务发展工商“品牌”。经过积极努力,2010年全省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12.74万户,比上年增长14.2%,是五年前的2.1倍。注册资本(金)达2154.3亿元,比上年增长28.5%,是五年前的2.7倍;个体工商户75.37万户,比上年增长14.0%,是五年前的1.6倍。资金数额262.8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是五年前的2.3倍;外商投资企业4305户,投资总额223亿美元,注册资本122.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15.5%和15.7%。企业法人户数和注册资本在我省首次出现双增长;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发展到11347户,出资总额达135.39亿元,带动40多万农民走上了合作生产经营之路;商标品牌战略取得积极成效。全省被认定驰名商标已增至51件,比上年增长75.9%,是五年前的3.25倍;共有413件商标申请认定省著名商标,比上年增长70%,是五年前的1.46倍;全省地理标志商标达到20件,全省的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农产品共实现销售额76亿元,产值40亿元,为14个区县160余万农业人口的就业提供了条件。仅去年全省工商系统就支持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506户,兴办个体工商户2940户,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万余人。

(二)抓效能提升,在维护市场秩序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高效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服务民生的重要内容,立足于实现市场监管职能到位的需求,不断创新监管服务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效能。一是切实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严把市场商品质量关,加大重点商品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仅2010年,全省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2万多人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21057个次,检查食品经营者191万余户次,查扣、退市不合格食品6.5万公斤,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9个,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334件,案值498万元,罚没款445万元,确保了全省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零事故”。二是切实加强市场规范管理。积极开展高密度、全方位、地毯式的市场巡查,努力做到广覆盖、无死角。集中组织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执法、治理商业贿赂、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农资市场监管、“三下乡”市场整治、“打假护软”、创建“平安市场”、取缔无照经营等重点市场整治活动,2010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56000人次,查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43138件,案值达46879.7万元,促进了市场秩序的全面持续好转。三是切实加强消费维权。充分发挥12315指挥调度平台作用,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精心组织“3.15”消费维权系列活动,深入开展12315“五进”活动,积极推进“一会两站”建设,不断延伸消费维权触角。努力扩展外部协作范围,推行多方维权机制建设。2010年,全省各级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消费者申诉投诉案件771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合计达1241.91万元。四是切实加强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完善充实了企业登记监管信用分类数据库、法定代表人数据库、综合执法信息数据库,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激励机制、预警机制、失信惩罚机制、严重失信淘汰机制,针对不同管理类别分别采取激励、警示、惩戒和淘汰等监管措施进行跟踪监管,切实规范了企业行为,增强了企业信用意识,营造了诚实守约的信用环境。五是切实加强市场应急管理。制定出台了《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关于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和处置工作的通知》,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市场突发事件管理演练,完善了市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了工商部门市场监管能力。

(三)抓依法行政,在加快“法治工商”建设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服务发展、依法行政的原则,加快推进“法治工商”建设,不断提高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从解放思想入手,着力培树具有工商特色的依法行政理念。先后组织召开了全省系统推行行政指导落实“四个统一”现场会、强化执法监督与法制保障工作座谈会等专项会议,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指导性意见,逐步在全系统破除了不适应、不符合形势发展变化的思想观念,把依法行政融入到了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之中。二是从加强法制建设入手,着力筑牢依法行政基础。研究制定了《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等一系列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监督制约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制度。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内外普法工作。“五五普法”期间,全系统累计举办培训班473期,培训人数达到37500多人(次)。组织开展大型普法宣传活动1100多次,参与活动的社会群众近四百万人(次),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普法学法氛围。三是从创新行政执法机制入手,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在推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同时,注重推进行政执法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在全国首创了“四段式”行政执法模式,全面推进行政指导,普遍实施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建立健全自由裁量规则和制度,积极搭建由12315指挥调度、广告监测、网络监管、移动执法平台组成的吉林省工商系统综合执法平台,推动了全系统监管执法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四是从强化层级监督入手,着力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为目标,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规范。通过采取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加强专门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多种方式,全面拓展工商干部接受监督途径,促进了工商系统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

(四)抓基础保障,在提升自身素质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努力造就一支与其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工商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明确了凡属于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必须纳入集体研究范围的规定,做到班子多数成员思想不统一不决策,不赞成不决定。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采取成立省工商局政风办公室、市州局和省局主要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在网上开展述职述廉、对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廉政教育测试、加强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等措施和办法,加强警示教育,规范从政行为,杜绝了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二是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了推进优化干部队伍的“亮盾工程”。建立了干部更新、强化锻炼、竞争上岗、培训提高、年轻干部培养五项机制,明确了干部竞争上岗、跨区域跨岗位交流、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凡进必考、凡上必考、凡提必考的规定。近两年,省工商局空缺的7名处室领导干部全部通过这种办法产生,占省局机关编制序列内处级领导职数的31%。全省系统共面向社会招录公务员361名,使全系统干部年龄结构逐步优化。同时,注重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号召全系统围绕“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这条主线,努力在突出“实践”特色上下功夫,在促进发展上求实效。开展了“解放思想促转变,争先升位创一流”、“服务长吉一体化,专题调研促落实”等八项活动,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三化统筹”、实施“三动战略”的实践中学先进、比贡献、当先锋;坚持与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紧密结合,去年和今年都立足工商职能确定了10件民生实事,引导全系统在服务和保障民生的实践中创先争优;坚持与加强个体私营企业党建相结合,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的职能优势,积极组织省直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争、创活动。2010年在省直81户较大私营企业新建了党组织,总数达到了100户,党员数量由260名增加到792名,创先争优的积极效果在一些党建工作基础比较好的企业开始逐步显现,创先争优活动在全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四是全面提升基层建设工作水平。在全系统实施了提升基层建设标准的“1100”工程。大力推进以树立“四可”形象、努力提升“五气”、争做“六个表率”为主要目标的基层党建工程,突出搭建具有基层特点、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党建工作载体,在全系统营造了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敬业奉献的良好风气。

三、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全省系统要紧紧围绕《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主线,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有显著提升;以探索改进监管执法方式为重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效能有显著提升;以提振消费者消费信心为核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作用有显著提升;以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支撑,工商监管执法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应用的水平有显著提升;以打造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导向,自身建设的深度、广度有显著提升的“五个显著提升”奋斗目标,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全面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一)适应全省经济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构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五大体系”。

一是构建“兴业强企”服务体系,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认真落实国家“增加总量、扩大规模、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要求,继续组织实施“兴企业、促发展”等活动,大力支持汽车、石油、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支持冶金、建材、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等传统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优势矿产资源、独特生态资源产业的发展。通过健全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加快发展。同时,严格限制“两高一资”企业,加快依法淘汰产能过剩、技术落后、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

二是构建“区域经济”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具有吉林特色的城镇化。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做好服务推进长吉一体化工作。研究制定进一步推动重要节点和中小城镇建设的各项配套政策,制定促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统一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政策环境。积极引导石油、人参、矿泉水、生物秸秆等区域特色经济板块以商标为联结或使用统一品牌战略,形成一批融入国内外产业链的知名产品群。着力培育大型专业市场,促进板块特色经济与专业市场的互动发展。积极助推地方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助推区域经济做优特色、做大品牌、做强产业。

三是构建“三农发展”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继续组织实施“兴三农、保增收”重点工程,积极推动建立健全规范、有序、安全、畅通的农资生产和流通体系。进一步加快连锁配送经营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加强农村经纪执业培训,加快推进订单农业发展,加大涉农格式合同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模式,促进土地规范流转。

四是构建“品牌兴省”服务体系,提高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积极帮助企业做好驰名著名商标的申报和商标保护维权工作,深入开展“三书五进”行政指导和“商标服务进民企”活动,实施“老字号商标复兴工程”和“商标国际化工程”。规范和完善驰名、著名商标的推荐认定工作规程,建立省、市、县三级商标培育梯队。实施产业集群品牌基地“创建工程”,提升壮大区域品牌的整体效应。

五是构建“助企融资”服务体系,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与金融机构建立信息沟通、联系机制,为企业融资设立工商联络员。与金融部门携手开展以《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动产抵押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培训工作。利用办理年检、注册登记时机,搞好上门走访跟踪服务工作,及时掌握相关企业融资需求,为金融部门提供必要信息。及时督促融资双方履行合同。

(二)适应建立统一、规范、稳定、有序市场秩序的新要求,健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五大机制”。

一是健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防控机制。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建立完善吉林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平台系统和食品流通许可电子档案库。实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强化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实施信用分级管理,完善食品经营黑名单通报制度。大力推进食品经营者自律信息化水平。更新升级监管执法技术装备,提高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与水平。

二是健全经济违法行为监管的查处机制。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指导。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商品、重点市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抓住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性执法领域,集中力量查办具有工商特色案件。加强“快速集结,紧急处置,妥善处理”综合演练,提高执法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执法办案效率。

三是健全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的分类机制。加强信用分类监管,对随意违约、不讲信用、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服务质量差的各类市场主体,及时划分信用等级,予以失信警示。推动行业部门信用建设为主线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配合有关部门共同打造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推动信用评级、担保中介、资质认证等中介鉴证机构的市场化健康发展。完善个体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制度,深化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扩大合同示范文本的覆盖领域。在广告、零售、物流等行业推广诚信经营自律公约,深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文明集市、诚信市场等一系列信用创建活动。

四是健全重要商品服务监管的长效机制。引导、督促商品经营者完善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明确经营者的进货查验责任、记录责任、商品入市检验把关责任和销售不合格商品的责任。推行重要商品协议准入制度,规范商品进货渠道,从源头上保证商品的质量和安全。完善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确保发现的不合格商品停止销售,下架退市。健全完善商品质量销售责任制度,指导经营单位建立和完善质量承诺、售后服务、投诉处理等内部管理措施。健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制度,依法开展商品质量抽样检测。建立商品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向经营者、消费者进行市场预警或消费警示。

五是健全市场交易行为监管的创新机制。有针对性地收集、分析市场监管执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对执法疑难定性及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探索,着力加强对网络商品服务、行业垄断等新型市场交易行为、竞争行为的监管,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集中查办一批商业贿赂大要案件。坚决查处商业欺诈行为。深入开展打击“傍名牌”专项执法。及时发现监管执法中的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抓小抓早,防患未然,确保不发生大的市场监管事件。

(三)适应群众消费需求快速扩大、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新挑战,打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五大平台”。

一是打造消费维权平台。进一步完善12315平台的相关功能,建立健全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和消费预警提示的工作机制。

二是打造就业再就业平台。大力支持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鼓励个协、广协、消协举办形式多样的招聘会、培训会、咨询会,为群众实现就业再就业提供积极的指导和服务。

三是打造高效办事服务平台。试点推动注册官制度,全面实现窗口登记人员持证上岗,将办事窗口打造成为新的服务品牌。推动缩减照前行政审批,推动取消或改备案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在企业设立、登记事项、登记程序和服务措施上,巩固和创新针对性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系列服务措施。推行属地年检和团体化年检,借用网络手段推行网上年检,以提高年检验照工作效率。继续推行和完善项目对接、功能区服务、“深入企业解难题”等服务措施,促进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畅通落户,推动开发开放先导区、经济开发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切实做好企业登记管理信息综合运用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四是打造平安市场建设平台。继续开展“平安市场”创建活动。进一步做好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积极参与整治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秩序的专项行动,促进安全生产。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等服务行业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

五是打造快速反应移动监管平台。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和突发事件,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工商部门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稳妥处置,为抢险救灾、恢复重建、稳定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四)适应工商职能深度转型、干部队伍结构亟须优化的新情况,实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五大工程”。

一是继续组织实施“亮盾工程”。强化对各级局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推动市、县两级局和基层分局(所)建立年龄梯次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队伍。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大力推行竞争上岗选拔任用干部的方式。推行干部挂职锻炼制度。招录适应工商行政管理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公务员,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全员大培训和岗位大练兵活动。突出抓好以提升执行能力与管理能力为重点的中层领导干部培训,突出抓好岗位窗口、执法一线人员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信息化监管水平为重点的业务培训。

二是继续组织实施“1100工程”。加强基层工商分局(所)内务管理建设,做到机构名称规范,责任落实,文化素养提高,班子建设加强,规章制度健全。加强基层工商分局(所)执法业务建设,做到依法办理市场主体准入,掌握经济户口情况,强化市场巡查监管,规范查办案件工作。加强基层工商分局(所)政治思想建设,做到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岗位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坚持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坚持开展工商文化建设,坚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三是实施“法治工商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严格审查执法主体,加强对重大执法事项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认真开展企业登记档案和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积极做好听证、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建立公职律师管理制度。搭建全省系统政务工作信息化平台,全面实现无纸化、网络化办公。

四是实施“金信工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完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综合平台、全省移动执法指挥平台、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平台、领导决策辅助平台、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全省数据中心运维项目平台。延伸12315投(申诉)系统建设至“五进”,广告监测平台监测能力触及全省县以上所有电视和广播等媒体。建立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实施“党建工程”。继续深入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力开展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宣传和流动党员凝聚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完善具有工商机关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强化对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和队伍管理权和资金管理使用权等廉政风险点的规范和制约。

吉林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

臧忠生

2.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篇二

关键词:工会组织,职能,和谐社会,作用

1 以注重源头参与为主, 在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上取得新进展

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他联系的对象是广大职工, 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之一, 是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依靠力量。实行民主管理, 同样离不开广大职工广泛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本质就是以职工为本, 主动依法科学维权。要充分发挥工会的特点和优势, 引导职工自觉的站在改革的前列, 识大体, 顾大局, 正确对待和处理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善于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和衷共济, 谋求和谐。在职工民主管理方面, 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本着“职工大家的事大家办”的原则, 注重调动部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对涉及单位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内部管理、人事劳资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重大事项, 积极动员引导职工广泛参与、建言献策, 在保证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实现的过程中保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化。要进一步深化党务、政务公开活动, 在健全和完善党务、政务公开等有关民主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的基础上, 不断拓宽公开的渠道和内容, 着力公开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增强党务政务公开的实效性, 提高党务政务公开的质量。

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风向标。在强化民主管理工作的同时, 要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环节, 健全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把工会的维权工作切实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从源头上保障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定的机制保障。

2 以安全发展为主题, 在保障职工工作生活秩序方面有新举措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工会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就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 在共建中共享, 在共享中共建, 才能真正把共建共享的要求落到实处。工会组织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争当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排头兵, 是共建共享的必然要求, 也是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近年来, 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保护的要求, 以安全发展为主题, 创新载体, 丰富内容, 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和以创建和谐单位、和谐领导班子等一系列形式各样、内涵丰富的争创活动, 大大激发了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效地保障职工生产生活秩序。我们要充分发挥工会的建设职能, 紧紧围绕工作大局, 积极探索和创新职工经济技术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 总结经验, 深化主题, 创新载体, 丰富内容, 掀起劳动竞赛和学劳模、学先进的热潮, 引导广大职工转变观念, 学习技能, 提高素质, 激发热情, 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 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 施展更大作为, 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3 以和谐稳定为根本, 在帮扶救助工作上取得新实效

工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保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对工会能力的考验。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进一步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 思想感情上更加贴近职工群众, 做到心中装着职工群众, 凡事想着职工群众, 一切为了职工群众。要把维权机制建设与经常性地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结合起来,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能力, 完善服务手段, 拓展服务领域, 注重解决职工遇到的生活、医疗、子女入学等困难, 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要叫响和做实“职工有困难找工会”, 紧紧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认真履行职工合法权益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第一监督人的职责, 自觉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 带着深厚的感情和满腔的热情, 关心职工的疾苦, 反映职工的呼声, 为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 尽心竭力解难事, 坚持不懈做好事, 切实把单位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五家”:即婚嫁乔迁祝贺到家、丧葬遇难安慰到家、生病有事关心到家、感情受挫调解到家, 扶贫济困温暖到家。

要注重团结和凝聚人心。进一步做好职工安康保险和体检工作。积极开展职工文体娱乐、健身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要建立健全帮扶救助工作管理体系, 使送温暖帮扶救助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 管好、用好、发挥好救助资金在维护稳定、创建和谐中的作用。要认真做好帮扶救助和“金秋助学”工作中的生活困难救助、子女就学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以及日常性救助工作, 把好事办好办实, 把组织的关怀及时送到需要帮助的各类人员心坎上, 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4 以素质提升为途径, 在做好女职工工作上突出新特色

女职工是中心职工队伍的重要力量。抓好女职工的教育培训, 提高女职工的综合素质, 对共建共享、促进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女工委员会要本着“动真情、用真心、出真力”的基本要求, 继续开展适合女职工特点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活动, 组织引导女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不断加强女职工工作的基础管理工作, 组织好、开展好“新型女职工综合素质达标”等系列活动, 评比选树女职工先进典型。要切实做好女职工“四期”保护工作, 组织好妇女病普查普治, 维护女职工特殊利益。继续倡导树文明家庭新风活动, 推动职工家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力争实现女职工提升素质增实力、立足岗位学技能、强化维护抓落实、细化管理夯基础的工作目标, 不断发挥女职工共建共享集中的主力等作用。要始终本着“贴近实际、贴近职工、贴近生活”的原则, 组织好群众性文体活动。以“职工之家”为阵地, 认真开展各种具有女工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增强女职工体质, 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 凝聚职工队伍, 陶冶职工情操, 切实把“以人为本、关爱女工”的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人力支持。

5 以夯实工会管理工作为基础, 努力在工会组织自身建设上达到新水平

工会是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按照“扩大覆盖面, 增强凝聚力”的要求,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增强基层工会活力。要从和谐的视角, 深刻认识工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责任;按和谐的要求, 充分发挥工会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用和谐的思路, 全面增强工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要积极探索党政工共建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研究党政工共建的新形式和新方法, 不断发挥工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鼓励和引导职工参政议政, 努力提高职工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基层工会组织, 切实抓好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工会工作理解研究, 提高工会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工会干部要通过学习, 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思想和作风建设,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团结意识和群众意识, 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改进活动方式, 多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多给基层提供帮助、指导和服务, 多办一些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的实事, 聚精会神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使工会整体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力争实现“四个增强”、取得“四个新作为”:即增强干部学习能力, 在共建和谐社会上有新作为;增强群众工作能力, 在当好桥梁纽带上有新作为;增强维权工作能力, 在维护社会公平上有新作为;增强教育引导能力, 在提升职工素质上有新作为, 努力把工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钟世明.关于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思考[J].中国工运, 2006.12.

[2]刘雪峰.在共建中共享, 在共享中共建[J].中国工运, 2007.5.

[3]刘健明.关于加强工会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金融工运, 2008.6.

[4]傅福荣.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初探[N]工人日报, 2008.6.10[6].

3.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篇三

关键词:企业发展;人民群众;创新机制

一、未雨绸缪,把握大局,切实增强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公安工作是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管理的很多方面,都与公安工作有着紧密联系,公安机关既是社会建设的保障者,也是参与者。当前,广大公安民警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宏伟目标上来。

一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推进,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一些前所未有、始料不及的问题必将进一步增多,公安机关维护稳定的任务也会越来越重。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认真判断各种因素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和影响,善于运用各种合法手段调节和解决矛盾,确保企业施工生产的平稳推进。

二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公安工作与其他社会行为的联系更加密切,如果忽略其他外界因素就事论事,就难以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准确把握公安工作的正确方向。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站在全局谋公安,置身公安识公安,在企业发展这个大背景、大前提下思考、谋划和部署公安工作。

三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把服务企业和职工群众作为公安机关首要政治任务,把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公安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只要符合人民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的,要解决支持和保护,凡是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要坚决反对和制止。

二、打防并举,群防群治,努力为企业营造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无从谈起。”多年的实践也证明,社会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公安机关处在维护社会稳定最前沿,在实现的各项工作的进程中,不断适应内外形势的变化和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打、防、管、控”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一是打击要有力。要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严打整治活动,努力保持企业内部环境持续平稳。当前,要严厉打击盗窃、抢劫、哄抢工程物资,拆盗铁路器材、施工机械,寻衅滋事、聚众阻工闹事等严重刑事犯罪,及时追缴损失,决不允许其发展蔓延,形成气候,确保企业财物免受损失。同时,做到严厉打击与教育挽救、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立因素。

二是防范要严密。要按照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治安防控、跨区域治安防控的理念,建立健全治安联防、治保会等基层保卫组织,严格落实治安包保责任制,责任到人,最大限度地发动职工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切实落实群防群治。要坚持科学合理分配警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投向治安较差区域,明确服务目标,坚定不移地维护好企业内部稳定,确保企业施工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

三是预警要超前。积极协助化解基层现场的矛盾纠纷,妥善处置各类群体、突发危机事件。超前制定工作措施,力争做到防范在先,善理其后。对当地的社情民意做好针对性地摸底排查,对因资金不到位、征地拆迁、施工作业、外部劳务队上下场等引发的群体性闹事、上访苗头与其他重大不稳定因素,切实提高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法律、行政等手段,尽可能将矛盾缓解、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尽一切可能减少和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四是管理要有序。经常性地协助企业项目做好外部劳务的教育管理工作。积极主动地协助项目搞好施工队伍的遵纪守法教育,认真落实对外部劳务人员的登记备案和检查制度,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特别是要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服务至上、完善管理”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探索外部劳务管理新途径。

三、更新观念,创新机制,积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针对当前公安管理服务中的薄弱环节,公安机关要自觉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服务上来。要更加注重服务意识,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一要改变管理理念。要积极教育广大民警摒弃“以管人者自居”以及单纯的管理和执法者的落后观念,牢固树立服务理念,精确把握局部与全局、原则性与灵活性,对下负责与对上负责的关系,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模式,该管的必须管严,该放开的坚决放开,自觉寓执法、管理于服务之中。

二要坚持依法管理。对应当由公安机关管理的涉及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等各项工作,一定要树立依法管理的思想,坚决管住、管好,管出成效,决不能流于形式和降低标准。要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找出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消除各类治安隐患,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三要提升服务质量。在车管、户政、治安等方面,积极开展“文明标兵”评比活动,推行一站式审批、上门服务、预约服务、限时办结等群众欢迎的管理办法,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以严谨、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实际行动,为企业和职工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4.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篇四

工商个字〔2012〕108号

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积极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

和治理活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大任务。现就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积极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出发、深入分析当前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待、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公民道德水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公民道德素质不断提升,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主流得到巩固发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深入人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进步,是与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加强、公民道德水平不断提升密不可分的。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

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制假售假、损人利己行为时有发生,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人民群众意见很大。

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是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国家主管有关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站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其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中央有关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

二、明确把握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主要内容

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先在同人民群众生活关联度高、社会关注度高的食品行业、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三个领域进行,主要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和公德失范问题。今年9月底以前,在全国文明城市(区)中先行推开,取得经验后,下一步再向其他领域拓展,向面上延伸。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按照中央和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在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中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推进食品行业诚信建设。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对食品经营者的道德诚信教育与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工作更加有机结合起来,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监管、严格执法,提高监管效能,加大对失信违法企业的惩治力度。要突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品种的治理整顿,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季节性和节日性食品市场,以及乳制品、“地沟油”、食品添加剂、酒类等重点市场和重点商品的专项整治工作力度,有

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要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对侵害消费者权益和影响食品消费安全的突出问题,坚持严查重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要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自觉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进一步通过强化企业自律意识,积极推进食品经营者自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食品经营者自律水平。

(二)大力开展创建文明集市、诚信市场和“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不断深化农村文明集市创建活动,持续推行“创建文明集市示范标准”,扎实推进农村集市诚信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诚信市场创建活动,大力表彰创建活动示范市场和先进单位。结合创建活动,要教育和引导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强化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制定科学完备的企业合同信用指标体系,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合同信用状况。要注重发挥行政指导的作用,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共同营造“诚信经营、守信光荣”的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要深入推进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健全对市场主体的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进“国家经济户籍库”的建设,加强内联应用,基本形成工商系统各层级、各条线之间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推进外联应用,基本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监管信息与外部门监管信息的共享。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逐步形成统一的信用记录平台,完善企业信用档案和市场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对守信者的激励和对失信者的惩戒。与此同时,要加强市场主体登记的出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出资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企业名称核准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清理企业名称中有悖公序良俗和不良文化色彩的现象。

(四)认真整治广告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广告日常监测检查,严厉查处关系人民

群众健康安全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广告以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非法涉性、低俗不良广告。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以守法诚信为核心的公益广告活动。发挥公益广告作用,倡导厚德、尚义、守信、明礼等道德理念,引领社会风尚。推动行业自律,规范广告活动。

(五)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违法行为。深入推进全国工商系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着力构建完善日常监管与专项执法相结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相统一,依法、规范、高效的商标保护长效机制。对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商标注册申请严格把关、依法审查,对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商标一律不予注册。完善遏制恶意注册工作机制,坚决遏制恶意抢注、恶意异议、恶意转让、恶意撤销等行为。大力弘扬以创新为荣、剽窃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假冒欺骗为耻的道德观念,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商标知识产权文化。

(六)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商业贿赂、制假售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严厉打击传销活动,严惩传销骨干分子,结合查处的传销大要案件,以案说法,深刻揭露传销本质和骗人伎俩。开展“防止传销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提高群众识别防范传销能力,引导群众靠诚实劳动、科学创新致富,克服一夜暴富、不劳而获思想,自觉抵制传销活动。积极参与“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禁毒防艾等专项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经营秩序治理,坚决查处取缔黑网吧,整治低俗玩具。积极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工作。

(七)充分发挥各类协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职能作用。个私协会、消费者协会、广告协会、商标协会等社团组织,要依据各自职能,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和评选表彰活动,提高广大会员的法律观念、法律素质。通过制定会员职业道德准则和自律规则,构建自我约束机制,积极引导市场主办者、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等会员遵守道德准则,诚信自律,履行好市

场主体的社会责任。

三、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工作方法

要确保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取得实效,必须遵循道德建设规律,坚持重在建设、正面引导,突出重点、分类治理,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原则,结合实际,准确把握工作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不断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一)要把公民道德教育贯穿始终。必须坚持教育为本、以德育人,引导广大工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勤政为民、爱岗敬业、以诚待人、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做全社会的道德表率。通过树立典型,特别是运用行政执法中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教育引导广大经营者强化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重信守诺、诚实经营、以德兴业。

(二)要开展道德问题自查自纠。要充分发动群众,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窗口单位、公共场所为重点,以工商机关自觉查、指导经营者主动查为基本方法,认真梳理突出问题,做到掌握基本情况,查清存在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制定解决方案,逐一加以解决。

(三)要真诚接受群众监督和群众评议。要与公众进行多层次、开放式的交流互动,汇聚社情民意,了解社会诉求,作出及时回应。要重视群众舆论评判对道德建设的重要影响,促进工作开展。对于群众监督、评议提出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四)要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要坚持加强综合治理理念,使教育和治理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在效应上相互补充,不断优化讲诚信、守公德的良好环境。要注意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加以推广。要把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中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规范,把有效措施充实到管理规章中,探索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五)要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充分发挥报刊、网络等媒体在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精心组织、把握要求、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在媒体、网络上办好道德建设专栏专题,推出有分量、有影响的深度报道和专题节目,播发内容丰富、生动鲜活的通讯综述,刊发把握准确、说服力强的评论和理论文章。要选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道德楷模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是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要注意发现和宣传教育治理活动中涌现出的讲诚信、守公德典型,发现和宣传基层一线、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激励人们知荣弃耻、学习先进。通过宣传报道各地工商部门培育选树的好典型,推广好经验,推动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上台阶、上水平。

四、切实加强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组织领导

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教育和治理,是道德建设一项新探索,难度大、要求高,社会关注、群众期待。要确保这项活动顺利进行、取得实效,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组织领导。

(一)要进一步加强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工商系统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关键是要按照“三个过硬”的标准提高干部的素质。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认真落实《工商行政管理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广大工商干部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以基层工商所、窗口单位和执法部门为重点,努力争创人民“满意工商局、满意工商所、满意工商执法人员”。加强工商文化建设,以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深化政风行风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把工作重心落实在基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业务技能培训和基层干部队伍履职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工商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和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向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工作,认真进

行自查自纠。

(二)要进一步加强窗口单位职业道德规范。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企业登记、商标注册、12315机构等窗口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规范工作制度、严格办事程序、严明纪律要求,着力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和“党员示范窗口”、“学雷锋示范岗”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窗口单位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窗口单位职业道德和诚信服务的文明礼仪教育培训,对服务环境、服务态度、言行举止、服务方式、业务流程、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进行细化和优化,切实做到文明服务、高效服务和优质服务。

(三)要推动各类协会自身建设,建立健全行规行约。积极指导推动各类协会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为会员服务的观念,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畅通信息渠道,了解掌握会员的所思所想所盼,不断提高服务会员能力。要围绕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活动,积极配合开展好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中的各项工作。

(四)要高度重视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将其摆上突出位置,列入重要日程,制定实施方案,作出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实施。要按照总局党组提出的“四个统一”、“五个更加”的要求,在当地党委统一领导下,紧密结合工商职能,密切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之间、工商机关与各级各类协会之间,要加强配合,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切实提升活动的效能。要发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实施方案、完善保障措施,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加强督促检查,一级抓一级,抓实、抓细、抓具体,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地,争取尽快取得进展、见到成效。要一以贯之、常抓不懈,把工

作做深、做实,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5.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篇五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中央 省委召开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社会管理研讨班和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省社会管理及创新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同志在研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就加强和创新我省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强卫同志的讲话总揽全局,立意高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进一步提高全省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四个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重要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的职能作用,依法推进我省社会管理改革创新。

一、搞好立法,为依法管理社会奠定法制基础

地方立法作为国家立法的补充,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法治保障作用。省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立法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形成和发展适应我省实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截止目前,共制定、批准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44件,其中,有关社会方面的立法项目占40%左右,为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制定的有关人民调解、宗教事务、计划生育、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等社会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走在了全国前列。尤其是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在省委的领导下,坚持从省情出发,及时制定了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并批准了5个自治州的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地方性法规相互补充的宗教事务法规体系,为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加多元,社会管理的难度日益加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积极应对,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中的制度保障作用。在立法思路上,坚持立法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立法,进一步提高社会立法在地方立法中的比重,做到经济立法、社会立法并重,重点加强和完善教育医疗、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族宗教、困难群体、科技创新、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努力从法规制度上保障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真正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立法路径上,坚持民主立法,不断健全和完善法规草案的公开征求意见、立法调研、立法听证、专家论证等各项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扩大公民和专家有序参与地方立法的广度和深度,畅通社会各阶层和各种利益主体充分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渠道,形成有利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各方面共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立法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二、强化监督,促进社会管理走向法治化

我国当前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的。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就是最大的社会管理创新。只有在法治框架内完成的社会管理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多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本届人大成立以来,我们关注社会焦点,突出改善民生,先后听取了关于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职业教育发展、食品安全保障、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等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了禁毒法、食品安全法、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等执法检查,通过人大监督,及时提出工作建议,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为促进严格执法、司法公正提供了保障;作出了关于玉树地震灾区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的决定,彰显人文关怀,促进了社会和谐;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为在全社会掀起新一轮法制宣传教育高潮,加快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把社会管理监督摆上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社会管理领域中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工作监督、法律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依法督促政府转变社会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努力在服务和管理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督促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坚持司法亲民、便民、利民、为民,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要依法做好人大信访工作,认真受理代表和群众的来信来访,尤其要关注由动迁、司法和劳资纠纷等因素引起的信访问题,督促“一府两院”及时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通过立法、执法检查等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普遍树立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意识,使全省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在法制轨道上有序运行,从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三、固本强基,突出基层人大的服务保障职能

基层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石,也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中,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环节,承载着保障宪法及法律在基层实施和推进的重任。乡镇人大有没有作为,能不能真正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对于推进农村牧区的政治文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维护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党和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化解民间矛盾,便民利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基层政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随着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加强,乡镇人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地位日益突出。近年来,全省乡镇人大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工作与以往相比有了长足进步,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推动当地科学发展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我们近期调研的情况看,基层人大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为突出,基层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的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县、乡人大工作还不够规范,力量也比较薄弱,特别是乡镇人大作为基层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没能很好地发挥。对此,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大特别是乡镇人大建设,充分发挥乡镇人大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筑牢社会管理工作根基。关于基层人大建设,当前应着重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切实搞好全省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换届选举工作法律性和政策性很强,涉及千家万户,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在选举过程中,要特别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插手干扰人大换届选举,对我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及时、妥善处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保障全体选民平等的选举权利,特别是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其他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保障他们的选举权利。通过换届选举,将那些忠于宪法和法律,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本行业、本地区起模范带头作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能积极代表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的人选为人大代表和基层国家机关领导人,从而进一步夯实基础。二是要专题研究县、乡人大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规范基层人大工作,充实人大工作力量,改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基层人大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突出主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不是简单的被管理者,他们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是社会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和管理效果的参与者和检验者。因此,全体民众的积极参与是社会管理成功的关键。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人大代表,是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要紧紧依靠人大代表这个主体,进一步夯实代表工作,积极组织和支持代表认真执行代表职务,并通过代表作用的充分发挥,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要通过有效激励和正确引导,使代表们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要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协同基层组织协调利益关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使社会不和谐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主动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教育引导群众坚持通过法定程序和正常途径来表达意愿和要求。要积极推动“代表之家”进一步向社区延伸,并拓展功能,依托“代表之家”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为人大代表经常性联系群众、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创设平台,并在代表活动中突出代表履职为民、服务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使这项活动成为督促代表履职的抓手,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6.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篇六

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的基础工程,也是让乡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民生工程。为 深入贯彻落实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动员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全 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就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推 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力支持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一支持农村市场主体加快发展。

1.在各工商所登记注册窗口建立服务农民办照“绿色通道” , 对农民申办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企业实行“三优 先”服务,即优先受理、优先核准、优先发照。逐步将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发照权委托到工商所,方便 农民就近申办营业执照。

2.支持农村经营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 为创业经营场所。申办个体工商户无法提交经营场所产权证明的, 申请人可以持市场主办单位、村委会出具的同意该场所从事经营 活动的相关证明办理注册登记。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 地承包经营权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3.支持发展农村农字号、生态型龙头企业以连锁经营、超市 化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开展经营活动。支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活跃农村市场,方便农民生产 和生活。4.支持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充分发挥联结企业与农户的桥梁 和纽带作用,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贸、工、农一体 化经营,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

5.积极开展“三押一推”助企融资业务,支持涉农企业以股 权、商标和现有的的生产设备、原材料、产品抵押,破解融资瓶 颈。

(二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6.充分挖掘具有五莲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发展潜力, 立足优势打造品牌,把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作为品 牌培育的重点,制订涉农商标培育规划,建立涉农企业品牌梯队。7.在商标咨询、服务、维权等环节上主动提供帮助,鼓励涉 农企业和农民注册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引导企业和农民 争创山东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 拉动农村经济向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

8.建立健全农产品商标工作机制,把实施“商标富农”与开 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专项执法行动相结合,切实保护涉农市场 主体的商标专用权。

(三提升农村市场主体品牌形象。

9.大力实施“广告助农”工程,确定“广告助农”重点帮扶 对象,帮助农村经营户树立自我宣传意识、品牌竞争意识,通过

广告宣传效应提升企业与产品形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四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10.按照“培育中发展、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创优”的工作思 路,培育发展蔬菜、茶叶、瓜果等行业的经纪人,加大对农村经 纪人的教育培训,积极引导农村经纪人实现经营资格合法化、人 员队伍组织化、经纪活动规范化;不断强化“经纪有为、经纪致 富”的观念,加大农村经纪人典型宣传,扩大农村经纪人在农村 的作用和影响。

二、积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五积极扶持农村市场主体转型升级。

11.支持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 ,在不 影响其他企业名称权、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个体工商户转 型升级为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的,支持继续使用原名称;转 型登记为有限公司的,支持其沿用原名称加“有限公司”或“有 限责任公司”。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股东登记注册公司,壮大 经营实力。

12.着力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生态旅游业, 支持发展乡村生态 观光游、乡土风情游、特色采摘游和休闲农业游,促进“农家乐” 经营户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

(六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13.鼓励支持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人独资企 业、合伙企业、私营有限公司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 业。

14.支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向 农产品加工、种养业和农业服务业拓展。支持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 ,着力发展强村富民的集体经济。

15.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广涉农合同示范文本,强化签 约指导, 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服务, 支持农民按照合同种植(养殖 , 支持企业按照合同收购,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向集 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16.严把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市场准入关, 优化农村投资结构,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三、着力营造农村良好市场经营秩序和消费环境(七不断强化农村食品市场监管。

17.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以农村批发市场、城乡 结合部及农村中小学校周边的食杂店、食品商贩和流动送货商为 重点,全面梳理排查农村食品市场监管薄弱环节,摸清监管底数。18.严格落实网格监管责任,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重点 部位“三无”食品、劣质食品、商标侵权、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 称、包装、装潢等假冒伪劣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逐户逐品牌进 行排查。依法加大对假冒伪劣食品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对来源不 清、渠道不明、标签不规范以及涉嫌侵权仿(假冒等问题食品, 全部下架,停止销售,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19.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市场食品、乳制品、儿童(学生食品 以及其他涉嫌问题食品的监督抽检,加大风险预警和对假冒伪劣 食品的追溯力度,坚决查清假冒伪劣食品的源头和流向,及时向

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

20.进一步完善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对食品经营 者、现场制售经营者的经营资格进行全面清理,严厉查处无照经 营、超范围经营食品行为,并督促食品经营者、现场制售经营者 严格落实以索证索票为核心的食品经营自律条线标准,严格执行 食品、食品原料进货检查验收、购销货台帐及索证索票制度。督 促食品市场开办者、经营柜台出租者及食品展销会举办者落实市 场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主体经营资格审查等制度。建立 假冒伪劣食品、供货商黑名单制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八切实净化农资市场秩序。

21.进一步完善农资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 严格依照 现行法律法规,认真清理规范农资经营主体资格。根据季节特点, 以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农膜等农业生产必需的农资作为 检查重点,将集中巡查整治与日常规范管理有机结合 , 深入开展 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制售过期、失效、变质、劣质农资 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

22.依法加强对高效剧毒农药的监督和管理, 严禁非定点单位 销售高效剧毒农药,禁止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残留淘汰农药, 确保我县农村环境绿色环保无污染。

23.以农民群众投诉突出的、新闻媒体披露的、进货渠道不明 的、信誉差的农资和农资经营者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控, 坚持检查与抽检相结合,适时开展对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农膜等主要农资商品质量的定向监测。同时根据市场巡查、消费

者申诉举报等情况,及时发布市场监管预警信息,提升农民群众 的风险防范意识。

(九)全力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24.进一步健全农村消费维权网络,扩大“一会两站”(乡镇 消协分会和消费者投诉站、12315 申诉举报联络站)在农村的覆盖 面,畅通农民申诉举报渠道,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5.不断加强 12315 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消费维权水平。大力加强消费教育和消费宣传,适时发布农村食品消费警示 和消费提示,引导农民科学消费。

(十)积极引导农村经营业户诚信文明经营。26.大力开展文明诚信经营宣传教育,引导农村经营业户积极 参加“文明诚信民营企业”“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 “文明诚、、信合作社”“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农户、“消 费者满意单位”等评选活动。积极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的作用,搭建银企合作服务平台,把信誉好的农村经营业户推荐给银行,为其提供信贷支持,促进全县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组织 开展创建“山东省文明诚信市场”活动,提高农村市场规范化管 理水平。

7.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篇七

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随着办公室工作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工作领域也越来越宽广, 对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很好地适应办公室工作, 文秘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 扎实的文字功底。文秘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文稿起草、办文批文等。这就要求秘书有过硬的文字功夫, 熟悉各种公务文稿的特点、性质和作用, 这也是做秘书的最基本的条件。同时, 要有良好的文化积淀, 博学多才, 善于积累。作为一个优秀的文秘人员, 只有熟悉全面情况, 才能写出真正有价值有水平的文章。

(2) 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信念和立场, 这是从事秘书工作最根本的素质。只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 才能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办公室作为单位的“窗口”, 涉及的各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部门的立场, 反映着部门的形象。因此, 文秘人员要不断地强化“窗口”意识, 用一流的人格和人品, 一流的工作态度, 一流的工作作风, 一流的工作业绩来塑造办公室的良好形象。

(3) 善于学习。办公室工作对文秘的文化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 因此文秘人员要特别注重学习和知识的积累,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学习计划, 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时间学习, 既要学习理论知识, 也要学习业务技能, 优化知识结构。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以外, 还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 重视调查研究, 善于分析和总结, 真正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4) 作风严谨。办公室工作繁杂而琐碎,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引发连锁反应。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要细心和耐心, 在办文、办会、办事上一丝不苟。

二、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

协调和沟通, 对办公室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认识协调沟通的重要性, 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决策的执行和办事效率的提高。

(1) 沟通能力。沟通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由于办公室工作接触面广, 接触的人员多而杂: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能力高低不一、职业各式各样。这就对文秘人员的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 尽可能多地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积极开发多种沟通渠道, 熟练运用沟通技巧, 善于争取别人的理解并适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与对方产生共鸣, 从而达预期的目的。

(2) 协调能力。协调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政策的落实、工作效率的提高都离不开较好的协调能力。办公人员要统筹兼顾, 理顺各部门的关系, 采取合理的方式达到协调的目的, 从而促进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

协调沟通能力是办公室人员综合素质的体现, 并贯穿于办公室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沟通的基础上协调, 在协调的基础上更好地沟通。通过沟通, 才能使个人在集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才能使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同心, 目标上同向, 工作上同干, 才能做到同舟共济, 形成合力, 体现整体形象, 发挥整体优势, 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三、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办公室是领导的参谋和“智囊团”。当参谋贵在“参”字上下功夫, 在“谋”字上花力气, 力求参到点子上, 谋到关键处。因此, 办公室人员在为领导出主意、献计策的时候, 要从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 树立大局意识, 同时要具有较强的领会能力和对问题高度的敏感性。一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敢于讲真话、讲实话, 对领导正确的决策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当领导的决策不妥时要及时提醒, 帮助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要具有超前意识。领导没想到的, 办公室人员要想到, 领导想到的, 办公室人员要想得更细更具体, 并及时向领导提供信息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是要多做调查研究。办公室要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优势, 深入实际, 广泛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 搜集整理各方面信息, 总结归纳, 并及时地把情况反馈给领导。领导只有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和真实情况, 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避免失误。

四、强化服务意识

办公室的工作实质就是服务, 为领导服务、为部门服务、为基层单位服务、为干部职工服务。办公室工作人员要自觉把服务作为自己的情感所系、职责所在、事业所求, 寓服务于工作, 寓工作于服务,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把服务作为基本职能, 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转化为积极的参与意识, 为领导提供最佳服务。办公室工作一般都是幕后工作, 这也是由办公室的服务性质决定的, 要淡泊名利, 甘当无名英雄, 不能患得患失。

总之, 作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办公室秘书, 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 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工作中要与同事建立融洽的协作关系, 增强信任感和认同感, 同时, 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立足大局、服务大局, 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 出色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才能充分发挥办公室的职能作用。

摘要:办公室作为一个综合部门, 是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连接内外的枢纽。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包罗万象。办公室工作开展得如何, 直接制约和影响到整个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办公室工作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工作领域也越来越宽广, 对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文秘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方能胜任此项工作。办公室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树立大局意识, 从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 力求参到点子上, 谋到关键处。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把服务作为基本职能, 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转化为积极的参与意识, 为领导提供最佳服务。

8.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篇八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工会;职能;问题;举措

0.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企业进行了改革和改制,使得当前工会的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对于工会的作用、工人阶级的地位都产生着严重的影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要针对实际情况,对工会的职能进行研究,对工会的困难进行深刻分析,从根本上解决困难,为工会能够顺利发挥职能做出贡献[1]。

1.我国企业工会的具体职能

企业工会在企业发展中,主要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工人阶级谋福利。在企业中它主要具有以下职能。

1.1工会的监督职能

工会的监督职能主要是企业工会对企业行政部门的监督作用。这种督促主要体现在督促企业生产发展的同时,努力搞好职工的生活福利。企业工会为了能够保障企业职工享有的物质权利和文化权利。监督企业的行政部门应严格落实国家颁布的关于劳动保护、保险、技术卫生以及各类奖金的的法律规范。对于影响职工生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政策和行为应及时制止。企业工会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应努力改变传统的被动维权。引导广大职工群众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法律、政策、法规学习中来。培养职工群众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使其感觉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体,有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利。对于一些关于职工群众的活动、政策,要积极参与,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工会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将这些作为监督的重点,职工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的满足。

1.2工会的教育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工会的教育职能主要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按照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目标塑造职工队伍,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劳动技能"。工会的教育职能是工会所有职能中最为重要的职能。随着我国国企制度的改革,工会的教育职能也随之发生一系列的改变。新形势下我国的工会教育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应从教育改革方面入手;引导职工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改革的重要性,使其以正常的心态去对待,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技术水平,强大自己。其次是做好对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对于企业的职工,应加强职工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增强技术水平。对于可能下岗或待岗的职工,应积极引导职工转变就业观点,开展多种培训,丰富技能,使其走出企业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1.3工会的建设职能

工会的建设职能是指工会吸引和组织职工群众参加国家建设,以此推动社会进步。工会履行建设职能一般是通过组织职工群众间接参与。在企业改制的条件下,随着企业内部职工持股制在一些企业的推行,一些企业的工会代表持有股份的职工也能进入企业董事会,并存在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可能。正常情况下,工会主席主要以职工持股会的社团法人身份进人企业董事会、监事会,代表职工群众行使权利。因此,我们应对企业改制过程中工会建设职能的作用,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工会参与经济建设的职能[2]。

2.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工会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工会建设缺少规范化

当前我国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对于工会的建设不够重视。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工会作用低、认同率低。因此导致整个工会的组织建设发展存在很大障碍。即便勉强建立起来的工会也是流于形式,应付了事,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另外尤其是一些小型的非公有制企业,企业职工的工会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维权技能。此外,由于当前我国企业的改革,工会的作用遭到了弱化,工会的干部岗位不稳定,加上一些新上任干部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往往难以胜任和维持工会的工作需要。正是这种缺少规范化的管理,工会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2.2企业工会职能边缘化导致维权力度不够

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会在行使职能时,强调建设、维护、参与和教育思想不动摇。但是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工会的职能由原先的争取权利、增加权利转变成维权。由于工會组织不是行政部门,没有职权,导致在维权时职能难以得到发挥。长期如此,企业工会的职能会越来与边缘化。

2.3工会干部的兼职化、业余化导致工作力量削弱

近些年来,工会干部的兼职化已成为普遍现象,特别是当前企业改制后,对于工会主席编制上也实行兼职化,兼职干部以行使其他职责为主,很难顾及工会事务。在一些私营企业的工会干部,往往由上级指派,且大都存在连带关系。工会的职责是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而这种形式产生的工会干部缺少群众基础,又维护上级的利益。而这就会导致其职能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2.4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缺乏资金的支持

虽然一些企业成立了工会,选出了代表职工利益的工会主席,但是由于工会没有独立的资金支持,开展工作时要向上级申请,缺少灵活性,时多时少,导致工会的经费严重不足,管理使用就不能做到规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会的管理和运转[3]。

3.充分发挥工会职能的具体措施

3.1加强企业工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

为了加强企业工会的建设,首先应健全工会组织体系。健全体系的过程中,应认真抓好企业工会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协管干部的职责,基层工会干部在管理过程中要敢于创新和突破。企业工会的工作者应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树立工会形象。此外要建立独立的工会账户,更好的组织管理工会工作的开展。

3.2加强企业工会自身建设提高理论水平

企业工会应确立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重点,始终把竭诚服务职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有的工作都应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贯穿到工会工作各个方面。在当前我国在企业改革的大环境下,应积极引导职工充分认识改革,支持改革,同时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为企业分忧、为职工解难。对于职工合理的要求,应采取恰当的方式向企业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合理要求。此外,工会干部应加强理论的学习,明确自身职责,做到工作中时刻有职工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的同时,努力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3.3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加强对职工的管理,不仅仅职工群众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这就要求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实施工会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做好对企业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监督工作。对于领导干部的升降应以职工群众的民主评议为主。若工会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难以得到广大职工群众认可时,应及时启动任免程序和制度加强对其的处罚;反之,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则应进行相应的奖励。其次,与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应从原先的领导一票否决制改为由职工代表大会表决制。职代会应确定的流程,建立讨论报告制度,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4]。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改革的大环境下,为了做好工会的工作、发挥工会的作用,就应坚持和完善工会的职能,工会干部应树立为职工群众谋利益的理念,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实现工会职能充分发挥的同时,带好职工群众打好企业改革的攻坚战,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有芹,李红霞.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职能作用[J].大众文艺,2010,04:33-34.

[2]陈武仁.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职能作用[J].现代商业,2010,29:117+115.

[3]张宪芳.对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企业工会凝聚作用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3,20:20-21.

9.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篇九

海门市妇联

近年来,我们从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出发,多举措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引导、推进基层女性参与民主管理,女性进村“两委”比例全国领先。

一、基本情况

海门市现有233个行政村,共有“两委”委员1535人,其中女性589人,占比达38.4%;女性任正职的52人,占正职总数的22.3%。并呈现出女性参与比例高、队伍结构优、社会作用强的特点。

二、主要做法

1.主动靠前、积极争取,赢得党政支持。

一是努力作为,建言献策。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之际,市妇联根据“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广大妇女综合素质日益提高的实际,明确向市委提出三项建议:一是要让村委会中的女性占比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提高;二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女性;三是要把村妇代会的建设纳入党组织配套建设中,尽量配齐配强村妇代会主任。二是源头介入,组织保证。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将市、镇、村三级妇联纳入同级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全程参与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妇联组织自上而下的充分参与,为基层妇女更好地参选参政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三是政策支持,有章可循。市妇联多次工作汇报获得了市委、市政府对推进女性进村“两委”工作的高度重视。市委在《关于做好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新一届村委会成员中“妇女至少有一名”的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也结合当地实际,把提高女性进“两委”比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村级换届工作实施方案中,纷纷出台过硬的政策措施,为女性参选参政提供了政策支持。

2.加大宣传、扩大影响,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我们在开展国策专题讲座、国策进党校等常规宣传的同时,更注重针对农村基层的社会特点和群众需求,开展特色宣传,达到促进基层社会在更大程度上认同和支持女性参选参政的效果。市妇联结合每年的“让法律走进千家万户”、“弘扬家庭美德,共建和谐家园”巡回文艺演出,通过编排节目、印发宣传手册、有奖知识竞答等,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内容传输给广大群众。各镇妇联充分借助“乡村大舞台”,编排了“生男生女都一样”等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节目,宣传农村妇女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妇女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为推进妇女进村“两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大力宣传《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村民委员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农村特点,在集贸市场设立“法律早市”,通过现场咨询、指导,宣传关于女性参选参政的法律政策规定,使大家认识到妇女参选参政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切实提高农村女党员、农村妇女参加选举的权利意识和群体意识。三是大力宣传先进妇女典型。通过举办“女村官论坛”、开展“十佳女村官”、“致富女能手”、“双学双比”先进个人评选表彰等,向全社会宣传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成绩和作用,集中展示当代女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风采,引导更多的农村妇女自强自立,增强参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让广大村民深入了解女性,认可女性,支持女性,为女性参选参政争取群众基础。

3.加强培养、推优荐才,夯实人才基础。

一是开展培训提升能力。一方面,将基层女性人才培训纳入组织部门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我们每年都和组织部门合作,以片为单位,举办1—2期女村干部教育培训班和推进女性进村“两委”培训班,并在其它各类培训班中优先安排一定比例的基层妇代会主任、致富女能手参加培训学习,让她们掌握必要的文化科技管理知识和政策法律知识,增强村务管理和决策等方面的能力。近三年来,共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6期,培训妇女干部和妇女后备干部275人次。另一方

面,建立健全妇女代表议事机制,强化实践锻炼。经常组织村妇代会主任、女经纪人、女党员和普通妇女代表,就村级公共管理事务特别是涉及广大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开展研究、讨论,让广大妇女更多地直接参与到民主管理和决策中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增强魄力。二是扩大视野储备人才。我市要求乡镇党委在村级班子考察准备阶段,放开选人视角,注重从女经纪人、种养女能手中的优秀妇女中“选萃”,把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女性作为村“两委”人选。同时要求各乡镇(园区)结合每年的班子考察和实绩考评活动,组织开展专项民主推荐女干部活动,每个村党组织、妇代会至少上报4名符合条件的优秀妇女干部名单,使更多的妇女人才得到挖掘和发现,进入村“两委”干部的选拔视野。目前,我市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妇女干部队伍,全市村级后备妇女干部人选近700人。三是抓住契机推优荐才。加大农村女党员的发展力度,优先发展那些年轻、有文化、有能力、懂经营、会管理的妇女入党,为女性进村党组织奠定基础。在近三年新发展的女党员中,致富女能手、女能人占比达70%;35岁以下和大专学历以上的分别占新发展女党员总数的76%和36.5%。在此基础上,我们抓住各种契机,将优秀的妇代会主任、女党员、科技女能手、致富女能人选拔推荐到村“两委”当中,实现基层女性参政的良性循环。

三、今后打算

目前,我市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即将全面铺开。下阶段,市妇联将进一步高点定位,举全市妇联组织之力,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推进女性进村“两委”工作,确保我市基层妇女参政议政水平在现有的良好基础上实现新提高。

1.进一步加大调查摸底力度。在选举之前,组织市、镇、村三级妇联深入全市所有的村,联动开展调查摸底,做到“三个明确掌握”:一是明确掌握各村“两委”中女性成员现状;二是明确掌握各村有参选参政能力的优秀妇女的资料;三是明确各村女性进两委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村情复杂、现有女委员紧缺、后备优秀妇女人才紧缺等村的情况。要求对现有女书记、女主任、女委员以及妇代会主任、女能人等优秀女性资料要详细到人、建档到册,以便及时确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针和重点,也为各级党政提供第一手资料。此项工作已在有序进行中。

2.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我们将在继续坚持常规综合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增强宣传对象、区域和内容的层次性、针对性。针对现有女委员较少的村、女性正职较少的镇以及基层干部群众,重点加大有关女性参政议政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典型宣传;针对现任女委员、村妇代会主任以及其他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女性人才,加大参选参政意识的引导力度和提升竞选能力的培训力度。同时,通过进村入户谈心、结对帮扶指导、开辟女委员竞选宣传栏等多途径,解决女性参选中的难点问题。

10.充分发挥教代会职能作用 篇十

学校重视教代会工作,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认真落实校务公开,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多次被评为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一、机构健全、领导重视

学校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工作。教代会组织和各项制度健全,分工明确。成立了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校务公开、职工福利和师资建设等几个专门工作小组;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同时成立了由工会主席和教代会代表组成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具体负责校务公开监督工作。

二、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

1.学校领导和教师代表广泛征求、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增强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做好每学年一次的提案建议征集活动,对每一项提案认真研究及时答复,落实好教师的各项权益。

2.落实教代会职能,严格教代会程序,每学期定期召开的1次教代会,学期初讨论审议校长和各处室计划、规划,学期末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情况进行评议,各项议案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才成文发布,公开实施。学校重要决策,如:方案、推先、评优、后备干部培养以及制度出台等都及时提交教代会讨论审议,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公开实施,如职评方案每年在职评后及时征求意见建议,进行整理 和修改,报请教代会审议通过,形成新的方案,避免了临时修改,针对人的问题。

3.认真做好提案工作。教师代表深入到教师、家长和学生中,积极征求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工作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如刘炳刚等多位老师的好点子被局工会评为“金点子”,很多建议被学校采纳,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工作。

三、多渠道、多形式实行校务公开

我校不断地拓宽校务公开渠道和形式。设置对校内、校外两个校务公开栏,利用学校网站、宣传橱窗等公开校务;通过学生家长会、全体教师会议等形式公开校务;以各种通知、通报、文件、公告等形式公开校务。

11.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篇十一

近年来,哈尔滨市通过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上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与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相适应的服务型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仍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廓清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路、任务和要求,努力发挥好各级政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职能作用。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为此,我们要把转变政府职能向三个方面聚焦:一是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切实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突出政府宏观管理与规划职能,切实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的审批事项,实现从项目管理向规划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把主要精力转到宏观调控的决策建议上来。二是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调整和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结构,进一步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努力提高市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逐步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合理的政府结构是国家行政权力顺畅、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要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我们要按照这些重大部署,加快完善政府机构设置,使之更加适合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一要改革行政组织结构。按照“宽职能、少机构”的改革方向,对职能相近、管理分散的机构进行合并,对职责交叉重复、相互扯皮、长期难以协调解决的机构进行合并调整,以利于权责统一和整体效能提高。同时,对职能范围过宽、权力过分集中的机构进行适当分设,以改变部门机构失衡和运行中顾此失彼的现象。二要理顺部门职责体系。科学划分、合理界定部门分工和权限,切实解决政府职能中缺位、错位、越位的问题,促进各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建立确需多个部门管理事项的宏观调控机制或综合监督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工作沟通与政策协调,建立形式灵活便捷的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提高政府的整体工作运转效率。三要减少不必要机构。认真解决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设置过多、过滥的问题,该撤销的要坚决撤销,将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归并到有关部门。对于确需设立的临时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法定程序,严格规范审批,依法明确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存续期限、撤销条件等。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党的十八大首次把信息化提升到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表明信息化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此,我们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重要手段,优化办事流程,改进服务方式,使行政管理富有成效。一是改进和优化办事流程。遵循简便化原则,流程应清晰明了、便捷实用,便于推广和普及;遵循科学化原则,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和决策评估;遵循开放化原则,流程设计不能固化、僵化,需要开放设计、适时修正、持续适应。二是拓宽政务公开范围。按照民主科学决策的要求,建立健全政府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建立和完善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基础上的政策听证制度;按照监督有力的要求,健全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等监督制约制度,防止各种滥用权力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三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行政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确保行政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同宪法和法律保持一致和协调,不得另搞一套。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确保行政权力受制于法。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特别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的功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一要促进公益事业发展。通过改革体制、转变机制,激发事业单位活力和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素质、服务水平,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和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不断满足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二要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着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责任明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三要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改革策略,具体要求、方法和步骤不搞“一刀切”。围绕改革的总体目标,明确不同阶段的改革重点,梯次推进,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四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综合考虑社会各方面需求和各种制约因素,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各方面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积极稳妥推进。处理好与政府机构改革的关系,处理好事业单位改革内部各项具体改革举措的关系,做到改革政策前后衔接,改革措施协调配套。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复杂、难度较大,需要更大的胆识、决心和勇气。我们一定要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高效政府的要求,着力破除制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切实把各级政府打造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真正履行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职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及要求。

上一篇:宣传部申请下一篇:矿井提升系统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