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练习题

2024-07-23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练习题(3篇)

1.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练习题 篇一

【课题】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懂得教育既赋予人类智慧与美德,又赋予社会进步的力量,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国家的繁荣昌盛,都离不开教育。

(2)懂得教育对下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另一方面,教育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能力目标

(1)了解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2)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3.知识目标

(1)知道教育的含义和重要作用。

(2)明确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

(3)明确自己是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

(4)明确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三项主要内容。【学情分析】当今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学习型社会。人人受教育,且终生受教育。现在社会存在着一些侵犯初中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另外,国家、社会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优越的条件,学生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珍惜受教育权。【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受教育权的意义,履行义务教育的义务。2.难点:义务教育的特征。

突破方法:通过讲故事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教育的内涵和功能,通过续写故事的活动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现在正处于接受教育的最佳电动机,应将教育的作用和自己的学习经验联系起来。【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阅读法、设疑讨论法、体验教学法。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媒体素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P56-62,提前准备课本问题。【课时计划】共3个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 导入新课

问题探讨导入新课 我校九年级某班学生李丹(化名)平时学习不认真,经常上网吧玩游戏、聊天,前不久再也无心学习,于是决定辍学。 如果你是她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帮助她重返学校?(请你拟一份谈话提纲) 学生讨论交流 过渡:一个人离开了学校,放弃了学习,就会陷入无知和愚昧,将被社会淘汰; 一个民族的教育一旦落后,必将导致国家的衰败,就失去了未来。 小结一: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情境再现:在西北昏黄的天幕下,有这样一段学者和放羊娃的对话:你放羊做什么?“挣钱”、“挣钱做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做什么?”“生娃”“生娃做什么?”“放羊”。

共同感悟:刚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悲哀,一种对生存的厌倦。难道我们的生活就那么简单?我们不甘心那么简单的轮回,却又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轮回。这种轮回对于正处于对人生与未来充满渴望和憧憬的热血沸腾的少年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悲哀。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为自己创造一种幸福的生活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P59对个人来讲,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总之,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对国家来说,教育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能成就我们的未来。

创设情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一次报导:他出生在山区里的贫困家庭,种田是家里的主要工作。他每天放学都要到田里干活,家里的活几乎是他一个人扛。全家每个月就80元的收入,经济非常困难,根本无法让他读完高中。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对知识的执着与渴求,不管生活多么艰苦劳累,他都一如既往地做到干完活就拿起书学习。正因为这样,他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乡政府决定供他上完大学。他对记者说:虽然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但我从不怨天尤人,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我要改变我的命运。书是知识的海洋,我在海洋中学到了许多的东西。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运用掌握的科学知识,指导全村发展农业。在他的带领下,村民富起来了。他自己开了厂,建了房,做了老板。

共同感悟: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在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社会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知识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过渡:受教育是我们的基本权利。所谓受教育权,是指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使公民的受教育权得到了立法保障。

创设情境: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槐房村是外来打工人员的聚居地,来自河南农村12岁的孙小燕和8岁的弟弟孙向阳随着父母两年前来到了北京。小燕的父母在工厂里打工,十天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小燕的奶奶就带着姐弟俩挤在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早上6:00点钟,姐弟俩便起了床,洗漱之后,小燕便不停的向外张望。过了一会,一个女孩子匆匆来到小燕家中。来找小燕的女孩叫小娟,是小燕的同学。小燕把自己头天晚上写好的作业交给了小娟,拖她带到学校让老师批改。看着好朋友能背着书包去上学,小燕心里很难受。今年2月16号,也就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小燕就读的打工子弟学校槐房实验小学被丰台区教委查封了,而小娟随着实验小学搬迁到了十几里外的大兴县。因为路途远,学生们每天都要乘坐班车去上学。小燕姐弟俩因为交不起每学期增加的200元车费失学在家。姐姐小燕正在读四年级,弟弟向阳今年读二年级。失学以后,姐弟俩每天在家坚持自学,按照课文的要求写作业。虽然他们对课文的内容似懂非懂,但他们仍然读的非常认真。

热点辩论:

1、少年失学谁之过?

2、面对向小燕一样的失学儿童,我们来帮助他们重新走上复学之路呢?

学生讨论、交流,陈述各自的职责、措施。

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兴办学校,培养师资,提高教师待遇 社会:捐资助学,尊师重教,拒招童工,维护教学秩序和场地设施

学校:按时接纳学生入学,不得开除未成年学生,保质保量,按时进行教学活动 家庭:家长应及时送子女入学,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辍学 小结: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义务教育要实施,不仅涉及到儿童少年,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予以保障,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辩论总结义务教育的含义:

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从义务教育的含义中可看出义务教育包含两方面: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等都有责任,而《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保障作用也正体现在这两方面。由此可见,在义务教育上,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法律义务。

过渡:另人欣慰的是,失学儿童的遭遇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国家的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经费,到全社会的捐资助学、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无不象一股股暖人的春风,点燃了失学儿童心中的希望。

时事追踪: 1、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卷烟厂厂长程佳华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修改义务教育法,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的议案。他指出:对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即使是象征性的学杂费和书本费,也可能成为他们读书的障碍,因此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是他们受教育机会的根本保障。2、2004年以来,天津市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就业子女的借读费,教育收费与本市居民子女同等对待,入学后不单独编班,对经济却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建立辅助基金和简便各项费用等措施,保证学生就读。

3、从2005年起,免除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用(即两免一补),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

4、某校为防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人辍学,实行九义务教育“特困生助学卡”制度,为当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 分析:

1、提出全免费,说明目前的义务教育不是全免费,而仅仅是免除学费,这是义务教育的一个特征。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全免费,真正体现义务教育的免费性。

2、如果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能够以实际行动来确保少年儿童受教育话,所有的适龄少年儿童都能享受义务教育,这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遍性。

3、讨论小淘的事例,这一事例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强制性特点。以上就是义务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征。课堂小结:

我们的希望: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迎接祖国美好的未来。我们期待着义务教育全免费这一天早日到来。我们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课堂练习

略(详见课件)课后作业

1.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预习P62-66课文,预做课本问题。【板书设计】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一、知识助我成长

1.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1)教育的定义

(2)教育的作用:对个人的成长起着到头重要的作用; 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2.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1)受教育权涵义(2)义务教育涵义

(3)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

【教学反思】

课前的调查,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实践能力。本课使用多媒体课件有效地组织了课堂活动,梳理了知识脉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几个活动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个体到整体,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大量的现实材料增强了学生的感悟,但个别环节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要注意协调。

第2课时 引入课题

复习提问P57-61

1.教育的定义P58

2.教育对个人成长、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的作用P59-60

3.受教育权定义P60

4.义务教育定义及特征P61 第二框 珍惜学习机会 学习目标:

1、知道维护受教育权的方式(63页)

2、了解未成年人珍惜受教育权的原因(64页)

3、知道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64页)

讲授新课

一、维护受教育权利

学生列举侵害学生受教育权的种种现象:

①非法雇用童工。

②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秩序或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

③不按国家预算核拨教育经费,挪用教育经费

④对危险校舍不及时维修而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

⑤学校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规定,乱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

⑥随意开除学生。

⑦学校周围环境不利于学生正常学习(噪音、网吧、迷信活动)。

⑧家长中断子女义务教育学业。

⑨上级随便指示学校停课,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案例分析:爸爸对小梅说: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上学了,你早晚要出嫁,我供你上学是赔钱。

1.爸爸是否侵犯了小梅的受教育权?

2.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教师归纳:维护受教育权的方式(途径):非诉讼途径(协商、调解、申诉)、诉讼途径。

二、履行受教育义务 不查不知道:

A.说一说你的家人都是什么学历:如 祖父祖母

爸爸妈妈

哥哥姐姐

B.在旧中国,只有20%的学龄儿童能够入学读书,绝大多数中国人是文盲。贫困的放牛娃走过学堂时,对少数富人子弟上学读书羡慕至极。许多革命前辈在狱中苦读,在马背上、战壕里看书,补偿失去的读书机会。2006年----2009年国家教育经费投入52937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05年的2.82%提高到3.59%.这些说明了什么?

教师归纳: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保障了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

你想过吗?

有位家长,自1995年起,辗转近十个城市,擦了几年皮鞋,供女儿和儿子读完大学。那么,你的父母是做什么的?怎么供你读书的?你一个月的零花钱大约是多少?你有什么感悟?

教师归纳: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情景问答:P64小刚的故事。

1.小刚拒绝辍学,对自己、家庭、社会有什么好处? 2.如果小刚中途辍学,是否合法?小刚及家人要承担什么责任? 教师归纳: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我们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收获小结

珍惜受教育权的原因

1、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

2、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

3、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我们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新闻图片欣赏:“女孩的一双大眼睛”、“我要上学”等。

自主探究: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 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师归纳: 我们应做到:

第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第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

第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自主学习P65—66,概括应知道理。教师归纳:

1.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3.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总结收获:

1.维护受教育权的方式(途径)2.珍惜受教育权的原因 3.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掌握三大学习方式 5.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6.立志为祖国繁荣富强建功立业 课堂小结

初中阶段是人的身心和智能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显著的时期,也是掌握知识、塑造自我的黄金时期。让我们珍惜我们的学习机会,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为自己、家庭和国家终身学习。课堂练习

略(详见课件)课后作业

(1)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预习P67-75课文,预做课本问题。【板书设计】

二、珍惜学习机会

1.维护受教育权利(1)受教育是基本权利

(2)如何维护我们的受教育权 2.履行受教育义务(1)受教育机会来之不易

(2)如何履行受教育义务 【教学反思】

教师对于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多帮助一些学困生,孩子的本质都是好的,只是有的孩子还没有建立起学习的兴趣,我们要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第3课时

一、知识点回顾1.教育的含义和作用(p58--60)

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作用:对个人(P59),对社会(P60)2.什么是受教育权?(p60)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3.什么叫义务教育?其法律依据是什么?(p61)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4.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和“教育”是什么意思?(p61相关链接)

“义务”是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要遵循并应尽的义务。“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5.义务教育有什么特征?(p61)

(1)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体现在家庭和社会两方面。

(2)义务教育具有统一性:规定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3)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6.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这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p64)第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第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第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7.怎样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P65-66

二、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略,详见课件)

(二)非选择题

1.某校九年级学生小豆,不爱学习,经常旷课,到网吧上网玩游戏。一天,他又旷课到网吧玩游戏,老师找到他劝他回校上课,他却说:“玩游戏是我的权利,我不上学又不犯法,你少操这份心吧。”后来老师找到小豆的同学,请他们帮忙劝小豆回校上课。

如果你是小豆的同学,你该如何劝说小豆呢?

2.某开了一家酒店,吴某送正在读八年级的女儿小红去当服务员。小红不愿辍学,主动去找班主任老师。在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的帮助下,小红说服了父亲。后来,吴某重新把小红送回了学校。

(1)上述材料中有哪些违法行为?

(2)你从小红的行为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3.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明确了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同时规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该法还首次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一大亮点。

(1)上述材料说明了义务教育的哪些特征?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什么作用?

(3)作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你是怎样珍惜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

三、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实例来复习巩固受教育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并激发了学生珍惜受教育权能的觉悟,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练习题 篇二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信”字是由“人”和“言”组成的,“访”字是“言”字旁加个“方”字,也就是,党和政府设立信访局,就是要给老百姓提供一个讲话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信访部门是最能体现执政党执政特色的部门这里的“执政特色”主要指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C执政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D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

2.(2012江苏高考)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回顾90 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要求中国共产党 ①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②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③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④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据此回答3-5题。

3.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国新时期发展文化事业的纲领性文件。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B履行文化职能

C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D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党重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目的是()

A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B保证党发挥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

C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用科学的思想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5.《决定》作出后,由国务院拟定实施方案,全国人大审议,加以修改完善,最后由全国人大作出决定。这说明()

A全国人大、国务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协调一致的开展工作

B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是中共中央的执行机关

C中共中央提出的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变为国家意志的D中共中央领导国家政权,全国人大、国务院、地方党组织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6.义乌市活鱼塘村原村支书金新华,因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被义乌市人民法院依法惩处。他在庭审时语出惊人:“做干部就是为了钱。”记者们在报到时纷纷用上了“雷人”、“惊闻”之类的词语。该村支书的话之所以“雷人”,是因为()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觉悟还不高

B该村支书的这一观点与党的宗旨根本违背

C人民群众始终是党的力量源泉

D该村支书讲了实话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7.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央领导最近指出,党的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积极推进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从根本上说建设学习型政党是()

A.建设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需要

B.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C.知识经济时代对党员的客观要求

D.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

8.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退休后,杨善洲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建成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无偿上交给国家。杨善洲的感人事迹彰显了()。

①共产党人不图索取的高尚情操 ②共产党人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责任意识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在我国,下列关系中属于互相监督的是()

A人民与人大代表

B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

C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

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的核心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分别是()。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以人为本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发展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统筹兼顾

11.2012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3周年。63年来,这一政党制度历经风雨洗礼,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据此回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②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③围绕科学和民主两大主题开展工作

④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⑤是多党合作的国家机构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⑤

12.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对这一准则理解正确的是()①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样,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

②各政党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③各政党都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④各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每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都联袂召开,共同商讨国家的大政方针。“两会”的共同点是()

①都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②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③都在履行国家的职能④体现了国家机关协调一致开展工作⑤都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⑥都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

A.②③⑥B. ①③⑥C.③④⑤D.②⑤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4.(2012广东模拟)(26分)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政党”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共是如何做好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

展者的。(26分)

15.(2011广东模拟)为建设幸福广东、科学制定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建议,2010年11月23日下午、24日上午,中共广东省委在广州先后召开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座谈会,分别听取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省政协委员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各方面人士围绕未来五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结合材料,运用党的相关知识,回答中共广东省委为什么要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26分)

1D 2C 3A 4C5A 6B 7B 8C 9D 10A 11B 12A 13D13、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展先进文化要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

②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自觉探索和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发挥人民群众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文化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③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就在于它的先进性,发展先进文化要与时俱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④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们的文化权益,维护人们的根本利益。

14、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重大决策上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意见,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广东省委召开座谈会听取建议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东省委听取建议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3.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练习题 篇三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48分,第Ⅱ卷5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市场经济需要资金融通,于是出现了从事资金融通的金融业。下列各项都与金融业有关,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从事资金融通的机构就是银行 C.银行是金融业的主要机构 答案:C 2.在我国,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授权发行人民币的机关是 A.国务院 答案:C 3.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形式是 A.保值储蓄

答案:B 4.下列有关商业银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商业银行是依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B.工商银行负责办理工商企业的信贷业务,交通银行负责办理交通运输企业的信贷业务 C.利润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目标

D.在我国,设立商业银行须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查批准 答案:B 利率是指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当调整。据此回答5~8题。5.利率是

①借贷资金的“价格” ②重要的经济信号和经济杠杆 ③法律手段 ④货币政策工具 A.①③

答案:B 6.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底提高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这是我国自1995年以来第一次提息。这一举措

①表明国家利用金融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②有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③表明中国人民银行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④使居民储蓄存款收益相对提高,以降低经济过热,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④ 答案:C 7.中国人民银行可以称为“银行的银行”,这是因为

①它发行债券,办理商业保险 ②它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③它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④它经理国库,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A.①②

答案:B 8.银行用于发放贷款的来源是 A.企业和事业单位及居民存款储蓄 B.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存款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B.活期储蓄

C.定期储蓄

D.发行国债

B.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C.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D.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B.银行是金融业的具体称谓 D.银行和金融业的业务范围不同 C.居民的定期存款和企事业单位存款

D.从中央银行借入的存款准备金和相对稳定的存款余款 答案:D 中国人民银行强调,各商业银行要切实落实已经出台的房地产借贷管理政策,调整和优化贷款方向,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据此回答9~11题。9.上述材料表明,中国人民银行

A.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B.管理人民币流通

C.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管理国库

D.能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答案:A 10.材料中的“商业银行”

①只向商业部门提供专项贷款 ②是“银行的银行” ③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 ④是一种企业法人 A.①②

答案:D 11.各商业银行调整和优化贷款方向,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表明 A.银行能为企业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B.银行的支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C.银行通过贷多贷少、贷与不贷等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优化产业结构 D.银行是我国的国家机关 答案:C 12.我国设立政策性银行的目的是 A.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B.减轻其他银行机构的业务负担 C.发挥银行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的作用 D.取得更多的银行利润,为国家建设筹建资金 答案:A 13.三峡工程是投入巨资的跨世纪宏伟工程,我国为承担这类国家大型重点项目的单位提供专项贷款业务的银行是 A.中国建设银行

C.中国银行

答案:B 14.公司债券的风险较大,利率较高。国家规定,公司债券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期限的居民储蓄的定期存款利率的 A.20%

答案:B 15.保险公司是 A.金融企业

答案:A 16.某中学生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交付保险费5元。在保险期内因意外交通事故受伤,住院三个月,花费医疗费用7000元。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的规定,赔付3800元。这一事例说明 A.参加保险是一本万利的事

B.参加保险是投机行为

C.保险是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

D.保险公司是慈善机构,不盈利

B.政府的组成部分

D.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 C.既是金融企业,又是政府部门 B.40%

C.10%

D.200%

B.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D.中国进出口银行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17.商业保险 A.以商业银行为后盾

B.费用由个人和商业银行共同担负

C.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之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D.是商品流通领域的专业险种 答案:C 18.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商业保险合同应遵循的原则是 A.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C.一次投保、终生受益、利润均沾

答案:A 19.保险事故如果发生,经保险人核定事实后,投保人可以获得 A.蒙受损失的全部赔偿 答案:D 20.公民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的作用是 A.公民储蓄,利国利民 C.调节市场货币流通

答案:D 为了防止安装过程中由于意外或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确保三峡工程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长江三峡工程开发公司与三家保险公司签订了三峡左岸电站设备安装工程及运输的保险合同,投保金额为100亿元。据此回答21~22题。21.材料中的保险属于 A.社会保险

答案:B 22.上述材料说明

A.商业保险包括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B.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C.商业保险是针对风险的一种投资方式 D.商业保险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 答案:C近年来,国债成了我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个亮点,两期凭证式国债的发售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财政部多次追加发行国债品种,仍满足不了投资者的需求。据此回答23~24题。23.国债是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发行的债券,主要用来 A.为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筹集资金

B.弥补国库暂时性资金短期不足,平衡财政收支 C.为国有企业筹措长期资金

D.为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重要保障 答案:A 24.我国国债热销的原因是

①我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增加了公众持有和购买国债的信心 ②国债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好等特点 ③在各种债券中,国债风险最小,安全性最好,收益率最高 ④国债以定期取得红利为补偿条件,其安全性比股票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商业保险

C.养老保险

D.人身保险

B.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D.有利于公民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

B.蒙受损失的部分赔偿 D.合同约定的赔偿 C.与交付保险费等额的赔偿

B.投保自愿、退保自由、共担风险 D.有意外,合理赔付;无不测,定期还本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三峡工商银行奉行为三峡工程服务的宗旨,与中国三峡总公司一次性签订了40亿元贷款合同,到目前为止,已付给贷款15亿元;为全国知名企业娃哈哈、汇源、海尔进入宜昌提供金融服务;运用“优选闭合”的贷款管理办法,与企业一道逐户制定解围盘活方案,确定专人负责实施,扶持宜昌制药集团等一批困难企业走出困境,并相对盘活和保全国有资产20亿元。三峡工商银行的这些金融服务,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5分)

答案:(1)上述材料说明,银行作为信贷中心,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首先,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三峡工商银行给予三峡工程巨额贷款,为知名企业进入宜昌提供金融服务,扶持困难企业走出困境说明了这一点。其次,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三峡工商银行运用“优选闭合”的贷款方法,与企业一道制定解困盘活方案,确定专人负责实施,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

26.保险业在中国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和居民所面临的诸多风险由原先依靠国家财政承担转向今后主要依靠保险的方式加以转移,从而预示着中国潜在的保险需求急剧增加,保险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保险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经济、促进改革、稳定社会、造福人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材料中的保险属于什么性质的保险?(5分)(2)结合材料说明材料中保险的作用。(5分)

答案:(1)从材料中“保险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保险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看,材料中的保险属于商业保险。(2)商业保险是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一种措施,对保障经济的发展、促进改革、稳定社会、造福人民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商业保险为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辨析题(15分)

27.背景:据统计,2003年我国居民存款储蓄余额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辨题:居民储蓄增加越多越好。答案:对此观点要作具体分析。

(1)居民储蓄能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增加居民储蓄,能有效地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币值,保持社会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居民储蓄增加是好事。(2)如果出现通货紧缩、经济增长缓慢时,居民储蓄的大量增加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此时储蓄增加就不一定是好事。(3)根据实际情况,国家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引导居民合理扩大消费,则能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四、论述题(17分)

28.材料一: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近年来实施了新的分配机制,100多名农业科学家在民营企业中以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形成了人均拥有百万元资产的科学家群体。这种模式把科学家引入市场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进而把农民也引入市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每年科技示范催生经济效益在100亿元左右。

材料二:近13年来,我国共取得农业科技成果773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显著。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施的“种子工程”在2002年共推广新品种1200多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

上一篇:大班环境保护活动教案下一篇:浅析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