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2024-10-04

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14篇)

1.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篇一

物联网现状:

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持能力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传感器、RFID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和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软件与集成服务等产业虽已有较大规模,但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尚在起步。

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我国形成了RFID低频和高频的完整产业链以及以京、沪、粤为主的空间布局,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85亿元并成为全球第3大市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连续多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09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企业数量为5000多个,小型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0%。

在物联网网络通信服务业领域,我国物联网M2M网络服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目前M2M 终端数已超过1000万,年均增长率超过80%,应用领域覆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将突破亿级。三大电信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积极筹备,加紧建设M2M管理平台并推出终端通信协议标准,以推进M2M业务发展。国内通信模块厂商发展较为成熟,正依托现有优势向物联网领域扩展。国内M2M终端传感器及芯片厂商规模相对较小,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我国在物联网相关通信服务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应在M2M通信网络技术、认知无线电和环境感知技术、传感器与通信集成终端、RFID与通信集成终端、物联网网关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领域,虽然不是所有云计算产业都可纳入物联网产业范畴,但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大大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国内云计算商业服务尚在起步,SaaS已形成一定规模,而真正具有云计算意义的IaaS和PaaS商业服务还未开展。目前,我国在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IDC 中心)建设、云计算软硬件产业支持和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云安全方面,我国企业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规模推进、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云计算服务将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十二五”期间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在物联网相关信息处理与数据服务业领域,信息处理与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数据库与商业智能。我国数据库产业非常薄弱,知名企业只有三四家,只占国内市场10%左右的份额。商业智能(BI)领域我国虽然技术相对落后,但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国内现有BI厂商有近500家,但高端市场仍由国际厂商垄

断。整体而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产品、BI产品和掌握关键技术的软件企业少,产业链不完整,缺乏产品线完整、软硬结合、竞争力强的国际企业。

在物联网应用服务业领域,整体上我国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尚未成形,已有物联网应用大多是各行业或企业的内部化服务,未形成社会化、商业化的服务业,外部化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业还需一个较长时期的市场培育,并需突破成本、安全、行业壁垒等一系列制约。

综上所述,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物联网产业形态和爆发点,物联网有形成巨大市场的潜力,但潜在空间转化为现实市场还需要较长时间培育,关键点是通过技术和应用创新形成新兴业态和新增市场。我们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多亿元规模,而真正可能形成万亿元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在“十三五”后期。

2.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篇二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光热敏器件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 将物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种网络。

它把新一代的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 具体地说, 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 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 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 存在很强大的计算机群, 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这个基础上, 人类可以用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 达到“智慧”状态,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 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1 物联网基本概念

1.1 物联网的原理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 利用射频识别装置RFID、红外线感应器、无线网络传感器等技术构造了一个覆盖世界万物的网络互动架构。在这个网络中, 物与物之间能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为干预, 其是实质是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 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与物的自动识别、信息鉴定、信息互递及信息分享。

而RFID正是能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 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 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 把他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 实现物与物之间的识别, 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 实现对物的“透明”管理。

1.2 物联网的组成

1) 物件通过传感器联网;

2) 互联网协议栈;

3) 物件网站。

1.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国际电联报告中提出物联网的关键性应用技术包括:RFID、智能技术 (如智能家庭和智能汽车) 、传感器等, 另外物联网的技术还包括嵌入式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遥感、人工智能, 3G通信等。

2 物联网的发展

2.1 物联网在全球的发展

2005年, 国际电联联盟 (ITU) 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并预测, 物联网的建立将会带来几亿量级的信息设备, 30亿量级的智能电子设备, 5000亿级的微处理器, 万亿级以上的传感器需求, 其是下一个万亿级信息产业引擎, 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

2009年1月28日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 此概念一经提出, 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 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

2.2 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物联网真正引起中国公众的关注, 则是从2009年8月开始的, 在此以前, 国内的一些企业和高等院校已经在研发有关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的产品。

2009年8月7日下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了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研发中心考察指出, 有三件事可以尽快去做: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 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传感信息中心, 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温家宝于同年11月3日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 将物联网列为国家五大新型战略产业之一。

2010年3月5日, 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 “物联网”首次被写进政府报告中。

据悉, 中国已经规划2020年之前投入近4万亿元资金用于物联网研发。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已经把物联网发展作为2010年我国信息产业确定的三大发展目标之一。

3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

随着国内机动车的拥有量不断增长, 交通的智能化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 智能交通正伴随着物联网向新一代的智能交通发展。

基于无线传感网下的智能交通, 在交通信息采集方面, 其终端节点通过采用非接触式地磁传感器来定时收集和感知区域内车辆的速度, 车距等信息。

4 物联网与环境监控

环境监控是物联网技术应用最早也是最成熟的领域,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企业超标排污, 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问题开始凸现, 保护环境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

目前, 全国共建成省市级污染监控中心306个, 共对12 665家企业实施了自动监控。

5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可以帮助主人尽量利用时间, 使家庭更加舒适安全, 高效节能。

从技术上讲, 智能家居所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对白色家用电器和其他设备的控制, 调节和监控和沟通黑色家电和其他视频设备之间以及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信息通道。

6 物联网将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

Brezis krugman和Tsiddom于1993年在总结发展中国家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后发优势的技术发展的“蛙跳模式”。其核心观点是:旧技术的生产率比新技术初始时高, 因此发达国家会选择继续沿用旧技术, 而后起国会选择用新技术, 从而很可能在获得这样的技术有时候, 像青蛙跳跃一样超过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的IT巨头因为既得技术领先优势和提前投入生产“包袱”难以全面革新。

在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中, 我认为中国可以通过以下几大优势先发制人:

1) 中国人口众多, 自然也是世界第一的用户群;

2) 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对形成节约型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心;

3) 世界领先的网络技术设施;

4) 现有业务积累包袱少, 有利于新规范和规划。

在未来某一时刻, 人们的日常生活必将因为物联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联网掀起的这场技术革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从此更加精细的管理生产生活, 从容的融入自然。

参考文献

[1]温家宝.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2010-03-05.

3.物联网全球发展现状及趋势文 篇三

关键词:物联网 传感器 市场 产业

1 物联网全球市场发展现状

1.1全球物联网市场发展概况

据2012年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透露的消息,2012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会超过1700亿美元,2015年将接近3500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25%。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仅在智能电网和机场防入侵系统方面的市场就有上千亿美元(见图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未来10年,物联网将实现大规模的普及与发展。其中,微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微镜、气体传感器、微陀螺等器件已在汽车、手机、电子游戏、生物、传感网络等消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量成熟技术和产品为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对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发展物联网应用被视为巩固综合国力,促生经济动力的重要手段。据思科最新报告称,未来10年,物联网将带来一个价值14.4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思科预计,未来1/3的物联网市场机会在美国,30%在欧洲,而中国和日本将分别占据12%和5%。

1.2中国物联网市场发展概况

从2009年以来,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物联网行业在资金和政策上均给予了大量的支持。201 1年工信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培养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在政策的培育下,物联网产业在近几年处于高速发展期,2010年我国物联网的总产值约1900亿元,2011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2012年已经超过3600亿元,年增速接近40%。赛迪顾问预测,2013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5000亿元,是2010年1933亿元的2.59倍;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至“十二五”末,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2017年将超过万亿元级。而未来3至5年,物联网核心细分产业(如传感器等)的增速将会维持35%以上的年复合增速。

据“物联中国”网站报道,传感器产业已直接从中受益。2010年,我国传感器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440 27亿元(见图2)。在物联网市场规模大幅增长的带动下,2015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00亿元以上。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从2010年至2015年之间中国传感器市场年复合增长31%。

2 主要发达国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概况

目前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都处于技术研究与试验阶段:美、欧、日、韩等都正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物联网行动计划”、“U-Japan”、“U-Korea”等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

2.1美国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理念后,迅速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响应,《2009年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提出要在电网、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带动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应用,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美国推动经济复苏和重塑其国家竞争力的重点。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发表的《2025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报告》中,把物联网列为六种关键技术之一。此间,国防部的“智能微尘”(Smart Dust)、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全球网络研究环境”(GENI)等项目也都把物联网作为提升美国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以思科、德州仪器(TI)、英特尔、高通、IBM、微软等企业为代表的产业界也在强化核心技术,抢占标准建设制高点,纷纷加大投入用于物联网软硬件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在2013年开幕的CES展上,美国电信企业再次将物联网推向了高潮。美国高通已于2013年1月7日推出物联网(loE)开发平台,全面支持开发者在美国运营商AT&T的无线网络上进行相关应用的开发,双方预计,该物联网开发平台将在2013年二季度提供给开发者。与此同时,思科与AT&T合作,建立无线家庭安全控制面板。思科还获得“2012年度物联网行业突出贡献奖”的提名,2012年思科发布了一款物联网路由器ISR819,同时借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思科大力地推广了其物联网技术。

市场研究公司IDC预计,到2016年,仅在美国,为计算机和手机之外设备提供无线连接服务将为一些公司带来近10亿美元的收入。

2.2欧盟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通告》,以确保欧洲在构建物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通告提出了14项物联网行动计划,发布了《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提出欧盟到2010、2015、2020年三个阶段物联网研发路线图,并提出物联网在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主要应用领域,以及识别、数据处理、物联网架构等12个方面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领域。目前,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研发外,作为欧盟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物联网技术已经在智能汽车、智能建筑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2009年11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欧盟委员会还将于2011—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司合作短期项目建设。

为了加强政府对物联网的管理,消除物联网发展的障碍,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物联网的管理规则,并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分布式管理架构,使全球管理机构可以公开、公平、尽责的履行管理职能。为了完善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欧盟提出持续监测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问题,修订相关立法,加强相关方对话等;执委会将针对个人可以随时断开联网环境开展技术、法律层面的辩论。此外,为了提高物联网的可信度、接受度、安全性,欧盟积极推广标准化,执委会将评估现有物联网相关标准并推动制定新的标准,确保物联网标准的制定是在各相关方的积极参与下,以一种开放、透明、协商一致的方式达成。

2.3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泛在网”战略的国家,2004年日本政府在两期E-Japan战略目标均提前完成的基础上,提出了“U-Japan”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实现无论何时、何地、何物、何人都可受益于计算机通信技术(ICT)的社会。物联网包含在泛在网的概念之中,并服务于U-Japan及后续的信息化战略。通过这些战略,日本开始推广物联网在电网、远程监测、智能家居、汽车联网和灾难应对等方面的应用。2009年3月,日本总务省(MIC)通过了面向未来三年的“数字日本创新计划”,物联网广泛应用于“泛在城镇”、“泛在绿色ICT”、“不撞车的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等项目中。2009年7月,日本IT战略本部发表了《I-Japan战略2015》,作为U-Japan战略的后续战略,目标是“实现以国民为中心的数字安心、活力社会”,强化了物联网在交通、医疗、教育、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2012年全日本总计发展物联网用户(放号量)超过了317万,其中NTTDOCOMO现有超过150万物联网用户,主要分布在交通、监控、远程支付(包括自动贩卖机)、物流辅助、抄表等九个领域;KDDI虽然起步较晚,但一开始就追求高速大容量的物联网通信,通过推出可车载、小型、轻量、廉价的物联网通信服务,在交通、物流行业发展了超过100万用户:而Softbank因为最迟涉足物联网行业,目前仅25万多用户,大部分是数码相框等个人电子消费品,还有少量的电梯监控和自动贩卖机业务。

从日本物联网业务发展现状来看,最热门的业务无疑是自动贩卖机、交通运输管理、监控及电子钱包业务。日本通信行业对物联网发展寄予厚望,预计将来会在遥测、交通运输管理、电子支付、安全监控、数字标牌、数据备份等行业大力发展物联网,以此突破日本市场业已饱和的手机放号,从而带来新的巨大商机。

2.4韩国

与日本类似,韩国也将物联网这一技术的发展纳入了信息产业的范畴。从1997年推动互联网普及的“Cyber-Korea 21”计划到2011年对RFID、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的明确部署规划,14年来,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达8项的国家信息化建设计划,其中,“U-Korea”战略是推动物联网普及应用的主要策略。自2010年之后,韩国政府从订立综合型的战略计划转向重点扶持特定的物联网技术——致力于通过发展无线射频技术、云计算等,使其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推动力。

2004年,韩国提出为期十年的U-Korea战略,目标是“在全球最优的泛在基础设施上,将韩国建设成全球第一个泛在社会”。2006年,韩国《U-IT839计划》提出要建设全国性宽带(BcN)和IPv6网络,建设泛在的传感器网(USN),打造强大的手机软件公司;把发展包括RFID/USN在内的8项业务和研发宽带数字家庭、网络等9方面的关键设备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为推动USN在现实世界的应用并进行商业化,韩国在食品和药品管理、航空行李管理、军火管理、道路设施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试点应用。2009年,通过了《基于IP的泛在传感器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传感器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确立了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传感器网基础设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并确定了构建基础设施、应用、技术研发、营造可扩散环境等四大领域的12项课题。韩国通信委员会(KCC)决定促进“未来物体通信网络”建设,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智能通信,由首尔市政府、济州岛特别自治省、春川市江原道三地组成试点联盟,建设物体通信基础设施。其中首尔市的建设重点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业务,济州岛聚焦于建设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环境测量智能基础设施,春川市江原道则致力于打造智能化娱乐化城市。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增长动力,据估算至2013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50万亿韩元。

3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在标准方面,据工信部透露,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我国已成为国际传感网标准化的四大主导国(中国、美国、韩国、德国)之一,在制定国际标准中享有重要话语权。由中国提交的“物联网概述”标准草案,于2012年3月30日经国际电信联盟审议通过,成为了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上海已经制定了国内第一个物联网应用地方标准,即首个轨道交通防恐系统。

在技术领域,早在1999年,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分别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目前处于世界前列,并拥有多项专利。2009年10月24日,在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2.4GMHz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2009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物联网行业在资金和政策上均给予了大量的支持。2011年底工信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培养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2013年2月17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此次政策将有相关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配合。行业内纷纷预期,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将进入新一轮的提速发展。

在国家高层的推动下,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也扬鞭奋起,北京等28省市开始制定物联网产业的规划政策,努力打造无线城市、发展物联网示范工程、培育物联网产业、攻坚物联网核心技术、举办物联网主题展会,积极抢占物联网发展的制高点。产业分布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之首。

在应用发展方面,目前占据中国物联网市场主要份额的应用领域为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和智能环保。其中智能工业占比最大,为20.0%。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自建成以来,投资金额已达到10亿元。其主要用于云端产品的开发,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教育、金融、市政管理、城市安防等领域。不仅如此,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已将物联网业务提升到战略层面,均申请了物联网专用号段。

4 结束语

当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地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以期在未来的智能化建设中占据高地。中国物联网产业不是在技术成熟条件下催生的,也不是在强大应用拉动下水到渠成地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全球主要国家的物联网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跟进”的结果。

4.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篇四

【摘要】

物联网现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里程碑。近年来,物联网移动通信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本文就物联网与移动通讯的发展现状以及其相互融合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并基于此对物联网与移动通讯的融合发展做出进一步探索。本文阐述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当今物联网技术发展的特点,重点研究了移动通信中,移动终端技术和移动通信传输网络,以及移动通信管理平台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以期为接下来在此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5.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篇五

2014年中国物流物联网技术应用将是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智能物流技术与装备将获得更快发展,物流实体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将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实现进一步融合,创造巨大市场空间,获得巨大的发展,更会创新出更多商业模式;在智能追溯领域仍将保持快速发展。

在物流领域物联网技术与产品应用会更加广泛,RFID、GPS、传感技术、视频技术、条码技术等各项技术都会货的广泛应用,预计增长速度会达到30%以上。

在智能技术与装备领域,随着物流业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各类传统的技术与装备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将实现智能化识别和智能化作业,在这一领域,预计智能穿梭车将继续获得高速发展,增长速度将达到60%以上,智能叉车将会获得发展,增长速度将达到20%,智能托盘系统将开始全面实验,随着托盘共用系统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智能托盘系统将率先在烟草等领域获得应用,发展速度将达到30%,智能周转箱系统几年来发展很快,预计2014年智能周转箱出货量也将继续快速增长;

在智能搬运与堆码跺等物流机器人领域,预计2014年也将获得较快发展,发展速度与物流自动化系统发展速度保持同步,预计在30%左右;在输送分拣领域的智能分拣技术与装备的应用,随着电子商务物流的快速发展,预计增长幅度将超过40%

未来物流技术装备将全面向智能化、可视化方向发展,这一领域的发展空间极为广阔,发展也方兴未艾,发展速度预计也将保持在30%左右。

在物流信息网络与实体物流网络融合方面,目前已经起步,预计短时期内还难以实现突破性进展,因为物流作业的智能化技术与装备还没有发展到位,很多技术手段还受到成本的制约,智能物流骨干网还是个雏形,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物流智能化发展,这一领域一旦突破,必将获得爆发性增长。

2014年在这一领域,值得关注的还是配送终端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以及配送终端的信息与物流信息的全面融合,这一方面,无人机送货的实验与应用,智能货柜终端自提系统等先进技术值得关注。

在智能追溯领域,将继续获得稳定发展,在食品与药品领域,智能追溯系统建设将保持快速增长,在危险品领域的产品追溯将获得高速发展,在奢侈品与贵重物品领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智能追溯将获得快速发展;此外在跨境电商领域,智能追溯也会快速发展。综合来看,中国智能追溯领域的发展速度将在26%以上。

6.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篇六

讲座背景:

随着linux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大,企业对基于linux平台的技术人才需求空前膨胀,随着国家物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政府政策的不断扶持,这一人才需求矛盾更为突出。与广阔的市场需求相对应的却是该类型应用人才的严重匮乏,不仅高级的专业型技术人才寥寥无几,就连基础应用人才也没有形成规模。

由于技术人才的匮乏,嵌入式linux与云平台行业的从业者薪酬比其他IT业同行大约高出50%,初入门的技术人员平均月薪都能达到4000元,有三年以上经验的人员年薪都在10万元以上,有8年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年薪在30万元左右。尽管待遇可观,可是相关企业还是很难招到合适的员工。

讲座目的:

聘请一线的技术专家为广大在校学子介绍当前IT行业最新的现状与趋势,通过讲师自己经历与领悟,把最新的学习思想与行业经验传授给在校学子。指导广大在校学子,未雨绸缪,要不断学习、丰富与拓展自己的知识。鞭策广大在校学子,克服惰性,当今的社会是弱肉强食的社会,要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做理论的巨人实操的矮子。希望通过讲座,能把最新的行业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不断学习,最终让每位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讲师简介:

刘靖,栢图白金讲师,Oracle资深顾问,拥有10年以上ORACLE解决方案及教学的经验,常年担任金融、电信、政府行业的ORACLE技术专家和数据仓库项目架构设计师,曾参与众多客户的数据中心和数据仓库系统的架构设计及性能优化解决方案,涉足的大型客户和集团企业有:汇丰银行、光大银行、渣打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广东公安厅、深圳公安局、IBM、广东国税、太平洋财险、中国人寿、安信证券、中投证券、恒生电子等。常年担任系统架构师,参与建设众多信息系统架构的各种解决方案,包括数据库、存储、网络、主机。尤其擅长数据仓库中心建设、数据挖掘模型构建、容灾系统的搭建、集群架构、虚拟化架构等。

讲座提纲:

1、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的学习误区与困惑

2、云服务与嵌入式行业传统与新兴的IT职业分类

3、IT行业技术转型方向

4、云服务平台与嵌入式人才成长路径

5、计算机专业学生怎样让自己的简历脱颖而出

6、过案例分析现阶段嵌入式、云服务提供商录用新人的标准

7、在校大学生如何制定自身专业学习计划

7.电梯物联网的架构设计和发展趋势 篇七

1 物联网技术的设计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拓展的网络;二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意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1.1 电梯物联网的设计思路

1)软件采用云服务架构;

2)硬件采用工业级嵌入式系统;

3)充分考虑多用户不同需求;

4)充分考虑不同电梯需求及经济性;

5)全业务流程;

6)软件多种接口快速与政府监管平台对接;

7)预留系统大数据挖掘。

1.2 电梯物联网的架构设计

电梯物联网采用四层架构形式设计,即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

1)感知层负责采集和测量电梯的原始数据并进转换,形成一系列数据;

2)网络层负责将处理和分析得来的数据进行传输,从而实现数据共享;

3)平台层将网络传输来的数据进行运算和分析,得出对应的逻辑结果;

4)应用层即将分析和运算得来的逻辑结果对应应用到电梯的实际运行活动中去。

下面为构架的示意图:

1.3 物联网应用数据拓扑图

使用单位:实时监管电梯在运行情况,针对电梯维保有效监管,可视化监视电梯在运营情况,保障业主安全。针对使用单位的要求,可以对其进行数据访问权限的分级管理。

维保企业:实时监管电梯运行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后,能够对维保员进行技术指导,提高维保人员维保专业度,提高维保质量,保障电梯安全。

制造企业:实时监管统计电梯运行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总结和分析出电梯产品的品质情况,从而便于有效提升产品质量,良性循环。

社会群众:让电梯运行可视化,实现社会共同监督、共同关注监管电梯安全,共筑电梯安全防线。

应急救援中心:全面协调电梯应急网格化救援体系,实现电梯故障困人快速有效救援。避免电梯因困人导致的安全问题,从而保障电梯救援的及时性。

政府监管部门:政府部门可以针对电梯维保、使用单位、制造单位进行息化、数据化监管,用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判定,提升全面监管能力和数据可视化监管。

2 电梯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1)针对目前国内电梯物联网的发展现状,要规范并有效地推行电梯物联网行业,首先要明确政府、行业协会、整梯厂家、监控产品厂家和客户各自应承担的职责,相互协调,互补优恶,同时还应制定有关物联网的国家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地推动电梯物联网行业的发展。

2)物联网技术在电梯中的应用,有利于对电梯进行监管,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电梯故障,并把相应的故障反馈给维保人员、物业管理人员或者监管部门,相关人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并解决故障,从而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3)电梯物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各部门所关注的一项话题,它必将带动电梯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无论从电梯制造、维保服务、远程监控系统等等都能形成一个良性环节。从传统的品牌竞争转化为服务竞争,电梯时代将进入数值化智能管理时代。

摘要:本文主要对物联网的概念、电梯物联网的设计思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介绍了电梯物联网的架构设计,并就电梯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探讨,希望通过本文能够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

8.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篇八

[关键词] 射频识别(RFID);互联网;无线网络;传感技术;新兴产业。

物联网的技术原理为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RFID、数据通信技术组成一个覆盖世界万事万物的整合网络,网中万物自动识别,信息共享,彼此“交流”,无需人为干预。其核心技术为射频识别(RFID)技术。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又称电子标签,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物联网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型机、主机的联网,第二个阶段是台式机、笔记本与互联网相联,第三个阶段是手机等一些移动设备的互联,第四阶段是嵌入式互联网兴起阶段,更多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设备,包括洗衣机、冰箱、电视、微波炉等都将加入互联互通的行列,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物联网”。

M2M(machine to machine)技术是物联网发展的前期探索,M2M是将数据从一台终端传送到另一台终端,也就是就是机器与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的对话。若再加上互联网的应用,改进M2M技术使其能够应用于物联网,这将是物联网发展的突破。中国新兴的几个物联网基地,就是旨在研究新的传感技术以适应物联网的发展。

因此,物联网必须具备规模性,流动性以及安全性。物联网的应用需大规模使用各类传感器设备及技术,只有具备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而这些设备又必须轻便携带,不影响物品运输配送,同时还要保证信息不丢失,外泄等。

2009年8月7日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负责人向总理提出了发展物联网的建议,温总理听后沉思片刻说,至少三件事情可以尽快去做: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或者是逼人的形势下,迅速地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园区),或者叫“感知中国”的中心(园区)。

在过去的10年中,物联网在中国得到了较好起步与发展,中国有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展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据悉,标准工作组聚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移动等国内传感网主要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单位,将通过开展传感网标准制订工作,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技术基础。我国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5年后可达7000亿,市场投资前景巨大。

在美国,奥巴马期望利用“智慧地球”来刺激经济,把美国经济带出低谷。

欧盟委员会为了主导未来物联网的发展,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鼓励和促进欧盟内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并将发展物联网作为欧盟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20年,物联网这一新兴产业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成为比互联网大30倍的全球支柱产业,而且将带来无数的就业机会。难怪美国政府把物联网确定为“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物联网固然给世界经济发展构建了一个十分美好的蓝图,但从目前全球状况来看,物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仍有众多问题需解决。

第一,资金和成本问题。实现物物相联,首先必须在所有物品中嵌入电子标签,并需安装众多读取和识别设备以及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而这必然导致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电子标签的嵌入也将导致物品成本的上升,在成本尚未降至能普及的前提下,物联网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第二,技术问题。重点牵扯三个方面:一是关于通信距离瓶颈。目前传感器所能连接的距离也就在100米—1000米范围内,也就是说,超过1000米之后,传感器发射信号将不足以支撑数据的传输;二是关于外部环境指标。目前的传感器对外部环境指标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湿度、温度的要求,一旦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工作效率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三是关于网络安全。由于很多时候是无线传输,因此信号在传输中被窃取的危险系数就高,系统的安全和隐私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标准问题。物联网的发展必然涉及通信的技术标准,而各类层次通信协议标准如何统一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中国RFID标准已提及多年,但至今仍未有统一说法,这正是限制我国RFID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物联网的各类技术标准有待中国、日本、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共同协商。

第四,产业化问题。物联网的产业链复杂庞大,其产业化必然需要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而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统一的背景下,物联网产业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上述提及的仅涉及物联网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事实上,包括云计算、无线网络的扩容和优化等均是物联网普及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尽管物联网的概念已经引起全球关注,但其普及之路可能比预想的时间要长许多。

如今物联网虽然已经起步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未来必将接受严峻的挑战,就像互联网发展时会出现互联网泡沫一样,物联网的发展之路必定也不会一帆风顺。但是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是大势所趋,未来将出现一系列物联网产品和服务,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未来的物联网生活,那就是“身在外,家就在身边;回到家,世界就在眼前”。

参考文献:

1、赵海霞.《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与发展探讨》.《中国西部科技》 2010 第14期.

9.物联网战略发展总结 篇九

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传统的互联网,用户是有意识地与网站发生交互行为之后留下行为信息,而物联网却能在用户尚未意识到的情况下完成信息的搜集,使物可以在脱离人的状态下获得感知或被感知的能力。由此,物理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被打通,形成了互动反馈。

物联网的逻辑架构包括感知、网络和应用三个层次。感知层负责信息采集,主要通过传感器、RFID标签、数码设备等采集数据;网络层负责信息传输,随着IPV6技术的出现和4G网络的建设,网络传输技术正在向更快的方式迈进。应用层方面,覆盖了可穿戴设备、车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以及工业互联网等众多垂直应用领域。

物联网的发展将至少包含三大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感知层和网络层的万物互联。第二个维度是应用层的全面实施。物联网的技术将逐步深入到产业和消费者领域,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在众多垂直领域中,诸如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所带来的智能生产、智能交通以及智能生活的雏形,新的商业逻辑将逐步形成。第三个维度是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的完美统一,物联网最终将成为一个覆盖全球、懂得自我建设和运行的智能系统,这将改变整个社会的形态,使企业得以更智能、更高效地开展商业活动,人类得以享受更加智能化的生活。

一、金融物联网(传统物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目前物联网集中爆发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无人机等消费者领域。

1、实时运行情况分析。

物联网感知设备和智能终端采集数据,运用云计算对数据分析应用,来改进产品、完善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

2、移动设备客户端软件应用

物联网信息在手机、平板上的展示等应用系统建设。

3、智能家居

1)运营设备:让传统智能安防监控从事后追踪变革为事前预警

2)办公设备:手机、汽车、冰箱、电表、可穿戴设备和视频监控摄像机,都嵌入了微型芯片和传感器元件之后,万物将实现互联互通,人类社会和经济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4、可穿戴设备应用。

1)穿戴设备:苹果手表,收集人的信息。

5、虚拟现实

谷歌眼镜,虚拟银行:身临其境更好的体验,在线解答问题,与客户交流等。打破传统地域的局限。

6、无人机

二、物联网金融(物联网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变革金融的信用体系,将带来金融模式新革命,改变金融模式。动产融资,抵押风险控制,供应链金融领域。资产管理:动产、不动产):

“物联网金融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的三流合一,全面降低虚拟经济的风险,将深刻而深远地变革银行、证券、保险、租赁、投资等众多金融领域的原有模式。”

物联网金融则能通过海量的、客观的、全面的数据建立相对客观的信用体系,风险管控的可靠性和效率性将得到提升。互联网金融停留在你看到的、听到的信息上,而物联网金融将基于你看不到、听不到的信息上,是全景式的,对实体+虚拟经济的全面影射,而基于此将会产生更好的信贷模式、信用评估和风险模式。

物联网发展给银行带来的全新机遇:一是产业领域构建物联网金融服务的生态圈(在诸多垂直领域与大型生产企业、交易平台、仓储物流企业合作,将银行的生态系统扩展为一个庞大的物联网络。银行的角色定位是从中获取大量的客户经营数据和以此为基础的对客户的洞察,以此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建议。)。二是物联网技术将使银行风控从主观信用走向客观信用模式,从而使经营效率大幅度提升。三是物联网发展最终将带来零边际成本的金融行为,使得全面服务中小企业成为可能(物联网+大数据+预测性算法+自动化系统)。

信用体系:

通过物联网为银行建立起客观信用体系,结合物联网先进的货物质押系统,将实现动产的全程无遗漏环节的监管。又比如,可以帮助银行实时掌控贷款企业的采购渠道、原料库存、生产过程、成品积压、销售情况,甚至用户使用情况,可按需贷款、按进度放款,并可帮助银行开展贷前调查,贷中管理,贷后预警,预防欺诈违约案件,提高风控水平。

产业领域:

通过物联网技术,赋予动产以不动产的属性,变革供应链金融模式,带来动产融资业务的智慧式新发展。物联网可实现对动产无遗漏环节的监管,极大地降低动产质押的风险。

1.物流管理:动产监管,过程追踪和溯源。借助RFID(射频识别)技术进行溯源和追踪,提高了供应链的可视化程度,成功破解了动产业务的品质管理难题。应用:动产融资监管,抵押风险控制

2.仓库管理:借助物联网技术对仓单质押、融通仓、物资银行等服务的进一步提升。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对仓储金融的监管服务实现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使得过去独立的仓储金融服务得到发展,也可使金融创新服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应用:供应链金融领域。消费领域:

1.公共服务物联网金融:如在远程抄表系统的智能卡上集成金融服务,可以实现远程金融直接结算,为控制风险,可增加手机或网络实时授权确认功能;这项金融服务可在燃气、水表、电表等公共服务上应用,完全可以集成在同一卡上,借助金融卡的集成作用作为通行证,打通各个公共服务物联网,实现各个专业的、孤立的物联网之间的共享服务。

10.物联网技术实际应用 篇十

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简单一句话就是: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的应用其实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它已经在很多领域有运用。

应用领域: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将与家具生活的各种子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统筹管理,让家具生活更舒适,方便,有效,与安全。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以及三表抄送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集传感、通信、计算、决策与控制为一体的综合数物复合系统,通过获取电网各层节点资源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层次的控制管理和电力调配,实现能量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效利用率,提高安全可靠性,节能减排,提高用户供电质量,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智能电网由很多部分组成,可分为: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网,智能电能表,智能交互终端,智能调度,智能家电,智能用电楼宇,智能城市用电网,智能发电系统,新型储能系统。

智能工业:智能工业是物理设备、电脑网络、人脑智慧相互融合、三位一体的新型工业体系。是将具有环境感知能力的各类终端、基于泛在技术的计算模式、移动通信等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阶段。智能工业主要应用在: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监测、制造供应链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以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

11.物联网引导无线通讯技术发展 篇十一

自从2005年,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以来,物联网迅速的成为了全球新一轮科技和经济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全世界各国纷纷聚焦物联网发展。物联网具有整合感知识别、传输互联和计算处理等功能,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加快发展物联网,将为我国在建设结构优化,清洁安全和吸纳就业能力强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当前我国已经赋予物联网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历史使命。可以这样理解物联网的本质:它是借助于网络智慧化的实现,通过网络,把各种事物以信息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利用先进传感技术将物品之间进行智慧的“交流”,不需要人的干预;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物品的信息的互联,自动识别信息和共享。目前物联网的大力发展使了无线通讯技术竞争日益激烈。

二、 物联网

物联网中的“物”,就是需要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在物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融合了一个或几个网络面向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物联网是一个概念,即任何项目可以连接到互联网检索信息来提升其内在的价值。后来,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大浪潮。为更好的实现互联功能,做到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的,高可靠的,高安全的进行传送,这就需要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等的融合。进入物联网时代,物的所有属性的数字化和其借助信息化手段全过程管理是势在必行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需引进创新的手段和方法。物联网最为明显的特征是物物相连,而无需人为的干预,因此也极大程度得提升效率,这也降低了人工带来的不稳定性。因此,物联网在行业应用中将发挥无穷的潜力。 物联网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应用中,末端设备和设施,与“ 外在使能”的物理界实体,是都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无线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的,这是实现其“智能化物件或动物”的特质。物联网的目标就是发展绿色全无线技术,包括通讯,感知等等不仅要求极低功耗,而且要求全无线覆盖,强安全通讯,高可靠连接,能自我修,复大组网规模。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驱动,众多专项中,最具现实意义的也正是“应用推广专项行动”。

三、 IPv6:为物联网插上腾飞的翅膀

物联网发展的美好愿景是“让万物相连”。然而,目前这一愿景却无法实现,一方面物联网是受到来自网络,技术和终端的制约;另一方面,是IP地址的日益短缺。在IPv4地址已经分配完毕的今天,虽然通过地址转换等技术可以暂时缓解短缺难题,但这却不是长久之计。IPv6是业界公认解决IP地址枯竭问题的“良药”,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形容IPv6:“可以为地球上的每粒沙子都分配一个IP地址”。而“物联网”最基本的要求是首先要为每个物体分配一个IP地址,才能实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唯有尽快在全球范围内推广IPv6技术,才能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未来,如果业界能够进一步加快IPv6的推进步伐,那么将呈现出物联网和IPv6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美好局面。 2011中国无线世界暨物联网大会”作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无线技术产业国际盛会,旨在分享和推动无线技术领域技术革新,打造高端信息交互平台,并发掘无线技术在物联网产业中的市场机遇。

四、 结束语

物联网的前景是广阔的,而随着物联网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及未来相关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市场对于物联网行业的预期也会不断提高。国家发改委近日会同多部委印发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计划包含了顶层设计、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推广、商业模式、产业支撑、法律法规、安全保障、政府扶持、人才培养10个专项行动计划。但市场经济的灵魂是竞争,是创新,通过竞争,创新发展、优胜劣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计划方案显示,到2015 年,我国将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部分领域实现规模化推广。相关产品价格会迅速的下降,这有利于物联网应用的普及和推广,当然,也会加剧产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将面临调整和重组,或将造就出若干领先企业,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首届世界物联网论坛将于2014年3月6日至8日在韩国首尔举行,并为出席者与演讲者提供一个平台,就如何培育和发展物聯网技术及应用进步以造福社会进行思想交流和分享最佳实践。随着国际各领域的重视,互联网和电信等传统领域的成熟商业模式的支持,这些对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具有非常重要借鉴价值,为物联网应用及其产业化解除各种不必要的束缚,使其能够得轻装上阵,迎来新一轮实质性的增长。

参考文献:

[1]范乐昊;邱晓晖;汤一彬;;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自身定位算法分析[J];电力系统通信;2007年01期

[2]孙德云;沈杰;姜华;郑春雷;李宝清;;适用于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快速同步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0年07期

[3]任玲;唐昊;周雷;魏振春;;一种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自适应传输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4]Li yi ;The Application of Security Management Mechanism Wireless Connected Mode in Internet of Things[J]; China Medical Equipment 2011

12.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篇十二

物联网产业对我国信息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意义。物联网为推动国家信息产业从大到强,实现自主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促进信息技术更广泛的应用,保障社会更加有效运行,维护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安全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物联网在未来一定会成为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水平。

2 物联网给社会带来的便利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将上海作为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前排阵地。目前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已在全集团和上海市率先建成了物联网公共统一接入管理平台;实现了公交车、世博邮政车、世博机动通信车的无线视频监控,世博新能源VIP用车的车况实时监控,物联网概念车;在智能公交、智能安防、智能楼宇、市政基础设施智能管理、保健等领域开展应用与示范,对促进公交、安全、节能环保、卫生等领域的物联网产业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中国移动的物联网在上海已实现规模发展,用户数已超过20万,以世博手机票为代表的手机支付、TD—LTE“天线海宝”机器人等物联网最新应用成果成为世博科技亮点。中国联通在沪展示的农业大棚、电子海报、订奶签到、防伪溯源和远程医疗等技术也已走向成熟。物联网能够给社会带来诸多的便利。

3 基于EPC/RFID技术的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目前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很多,广义的供应链管理定义包含了整个价值链,它描述了从原材料开采到使用结束,整个过程中的采购与供应管理流程。供应链管理主要集中在如何使企业利用供应商的工艺流程、技术和能力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在组织内实现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和采购管理功能的协作。当价值链中的所有战略组织集成为一个统一的知识实体,并贯穿整个供应链网络时,企业运作的效率将会进一步提高。狭义的供应链管理定义,在一个组织内集成不同功能领域的物流,加强从直接战略供应商通过生产制造商与分销商到最终消费者的联系,通过利用直接战略供应商的能力与技术,尤其是供应商在产品设计阶段的早期参与,已经成为提高生产制造商效率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有效实施供应链管理,必须依靠物流配送中心和计算机信息系统两大载体,本文从生产环节、运输环节、零售环节、仓储环节、配送/分销环节等供应链管理环节来分析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3.1 生产环节

在生产环节采用电子产品代码(EPC)技术能够快速地从品类繁多的库存中准确、快速地锁定所需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在自动化生产线运作的过程中有效实现跟踪和识别零部件、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益和效率,减少人工出错率和识别成本。此外,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加强对产品质量的追踪和控制,柔性化生产过程,根据实际的生产进度来及时发出补货信息。

3.2 运输环节

物联网在产品运输环节能够通过在运输路线设置安装RFID接收转发装置,同时对在途车辆和货物贴上电子产品代码(EPC),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经销商和供应商能够通过物联网实时掌握货物预计到达时间,所处的状态和位置,在掌握好这些信息之后,就能够大幅度提高车辆利用率,合理调度车辆,减少运输成本,提高运输的安全性。

3.3 零售环节

通过配有RFID技术的智能秤,能够自动识别商品,自动计价、计量、打印小票。通过配有嵌入式扫描器的货架,能够在产品的零售环节起到防盗的作用,还能够实时监控货物的流动情况。当商品存货数量较多的时候,就不予以补货;当商品存货数量较少的时候,就能够自动适时补货。通过配有射频识别的读写器能够无需人工参与,自动一次性扫描整车货物,同时扣除相应金额的费用。这些操作,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加快了结账流程,提高了效率,同时还有效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

3.4 配送/分销环节

通过贴在产品上的电子产品代码(EPC),能够在配送环节使供应链管理员可以通过电脑和物联网技术实施定位准确的库存控制,降低配送成本,减少人工费用,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分发和拣选过程的准确率和效率,有效的提高配送速度。

3.5 仓储环节

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利用智能货架技术和EPC实时盘点技术在仓储环节实现库存高效管理。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管理技术,提高库存管理的精确性和及时性,提高仓储空间的利用率,降低库存成本。

4 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

4.1 缩小供给库规模

供应链管理复杂性主要是由供应链成员数量和类型过多、过杂而引起的。很多企业思考的重点,都在于如何降低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优化企业的供应链成员。有了物联网技术,这一切就能够得以实现,物联网能够使得企业最大程度地协调供应链成员作业,实现信息共享,从而达到集成供应链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高度优化供应链管理来及时合理地评估企业的合作伙伴,整体监控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4.2 实现网络无缝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顾客的需要由过去的同一性发展到现在的个性化,顾客对于产品和产品制造企业提出的个性化要求也各不一样。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为了尽可能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要求,企业必须保证柔性加工和敏捷生产,加快反应速度,但是这样一来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很容易导致企业的管理成本大幅度上升。有了物联网技术,这一切就能够得以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型供应链网络能够降低管理成本,优化产品运输,缩短企业的备货时间,降低库存仓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对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力,从而再造新的供应链的业务流程。

4.3 实现信息同步化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就是有效实现信息共享。一旦信息在整个物联网的供应链中实现同步,那么一旦顾客需求出现变动,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必须及时跟上,实现同步运作。供应链中流动货物,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定位和跟踪,在定位和跟踪的过程中还实时向所有的供应链参与者传送数据,这样一来,能够加快信息传输速度,减少信息失真,有效地迎合市场需要,大幅度降低企业库存水平。

5 结语

尽管物联网技术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离真正大规模实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同时也会面临到诸如如何研发核心技术、制定产业标准、降低成本等问题,但我们相信,物联网技术必将对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起到有效的积极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物联网在未来一定会成为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水平,相信物联网技术必将对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起到有效的积极作用。文中首先阐述了物联网给社会带来的便利,其次分析了基于EPC/RFID技术的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物联网,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旸,李芬萍.“物联网”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几点影响[J].西部金融,2010,(05):147-149.

[2]陈兵兵,陈军军.供应链管理的价值与实现途径[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04):133-136.

[3]邓云,周德群,翁建枝.供应链管理研究进展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04):104-108.

[4]陈之瑜.为磁悬浮项目提供完美储运项目解决方案OM叉车勇摘中国供应链管理大奖[J].现代制造工程,2005,(S1):152-156.

13.物联网技术论文 篇十三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引言

物联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无线传输,所以此类不分地点的信息传输很容易引起信息窃取可能性增加,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的信号干扰,这就是影响的物联网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一旦受到外来病毒干扰和入侵将可能引发整体物联网络系统的崩溃,所以需要对如何保证其信息安全性和隐私性深入分析,找到合适的安全管理手段。从而突破物联网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因素障碍。

一、物联网的安全认识

对于物联网使用可知其是利弊共存的综合客体,物联网信息技术也是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起到重要催化作用的重要环节,同时,重点的核心信息技术依然在多种业务中发挥重要支持作用。当人们的网络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就更加放心,由此受到来自我网络信息技术安全问题影响的可能性就会进一步增加。其中,尤其是公共安全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所以,如果物联网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就很容易导致网络不法分子入侵系统获取信息资料。同时,物联网安全系统的安全防护作业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来完成,对于物联网的安全系统的构建需要来自学术研究、产业市场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所以,物联网的安全就不仅仅是信息安全界的研究课题[1]。

二、物联网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物联网的的网络架构基础主要为传感网、泛在网和互联网,在综合的网络体系构建基础上,必然存在综合网络的体系安全性感染,在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背景之下,传统的信息资料安全性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同时还会受到多个层面的安全威胁和挑战,首先就是物联网拥有数量较多同时范围广泛的接入点和网络端点接入,所以就很容易导致互联网信息的整体系统稳定性下降,网络的信息渗透以及信息安全性受到冲击,网络不良操控者的非法入侵的隐蔽性更高,防范难度加大。同时,感知以及控制信息的泛滥和使用过度也会带来信息远程传输的危险性加大,在此过程中对于信息的实际应用安全性以及信息的完整保密性都会更加难以控制,可用性进一步下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物联网的所有感知端口都处于不稳定和不安全的环境下,在普通的机房以及办公环境下的端口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因素的影响,此外,物联网还具有物理的控制机能,感知端在接受到信号的同时也会直接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以及环境和生产活动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2]。

三、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一)研究思路

物联网一直都是一个整体的网络存在,在各个层面上都是属于独立的安全措施来加以整合的,所以就不足以提供更为有效和可靠的安全性能保证。对此需要充分考虑到物联网子系统的安全,在兼顾部分的同时实现整体的安全水平提高,在对具体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实际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角度,实际的经济效益和成本结构角度等等。只有对系统网络整体有良好把握,才能实现自主保护和重点保护的良好结合,从而实现标准、规范、完整的系统维护。物联网的实际安全技术体系主要是一等级保护思想为主导,结合对物联网基础设施安全性以及计算机整体环境的安全性分析,最终实现多层次的安全技术利用效率的提高[3]。

(二)研究模式

从研究模式角度分析,安全技术的实际构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原则,物联网的信息系统主要的依托来自相关各类不同信息的整体化系统安全建设,如果从实际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后期网络管理维护、核心网络技术组成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构建起合理科学同时安全性较高的网线环境以及通信环境,对区域的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可以实现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安全防范。

(三)等级保护技术体系

从研究模型角度分析,安全等级防护构架中,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度会有所提升,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性能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作为物联网络的重要统筹规划项目,从深层次实现纵向的防御体系构建,充分利用好等级的防护体系,进而确保数据的传递环节的可靠性发挥,以及感知层面的信息安全端口维护,从复杂的端口感知过程中实现设备与信息的聚集和连接,最终实现数据采集的安全性保障。在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发挥的同时,还应该做到应用层面的数据上传以及检测工作准确到位,通过各类数据信息应用的风险规避,可以实现整体的信息数据检测和系统可用性提高。

结语:

在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物联网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重点关注问题,依据我国的重要信息保护等级系统政策,物联网信息系统需要从使用中的重要程度进行划分,实现分区域的纵深防御原则的实现,通过信息系统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找到合理的安全管理途径,通过物联网信息系统的实际信息安全研究应用模型分析,实现等级防护技术的提高,为未来应用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会波,李新,吴波.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xx,05:98-101.

[2]吴黎琴.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相关问题[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22:56-57.

14.物联网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篇十四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主任 邱善勤

物联网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智能网络,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是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是后危机时代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纷纷将物联网产业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其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我国也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201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各地方政府积极开展物联网规划和建设,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的高度重视,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产业发展是要遵循客观规律的,需要经历过一定的发展阶段才会不断走向成熟。揠苗助长和放任自流都不利于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因此正确、客观分析物联网产业发展阶段、掌握物联网发展规律,明确各阶段的重点任务,对促进其循序渐进、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是自然发展阶段、生态意识阶段和生态系统阶段。

(一)自然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至2009年)

在自然发展阶段,物联网在实验室开始萌芽,并从出于科研目的的研究实验阶段起步,随着技术发展,不断扩大应用范围,演进到了小规模产业化和应用阶段。物联网的一些相关技术标准、网络基础、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http://

产业和应用已经开始自然发展起来。该时期感知能力还比较弱,只是基于现有网络实现一些小规模的应用。该阶段特征是自发、无意识、零散、不成体系、规模小。

在技术标准方面,我国已有一些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始在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相关领域进行科研及产业化攻关,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RFID和传感器等技术实现了小规模的应用和产业化。一些标准工作组零散地分布在各个行业领域,进行物联网相关标准工作,并取得初步进展,RFID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传感网标准工作开始启动。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取得一定话语权。

在网络基础方面,由于该阶段物联网应用较零散、不成体系,并未形成规模发展的态势,而且网络仅仅作为业务管道使用,因此现有网络的剩余能力完全可以支持物联网业务,还不需要对网络进行改造,网络处于混同承载阶段。

在产业发展方面,正处于初创阶段。一是初步形成传感器与RFID等感知器件、网络设备及终端等物联网制造业,以及通信网络服务、软件与集成服务、应用服务等物联网服务业,但产业链还不完善,传感器及芯片、中间件应用开发及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多为国外主导。二是产业规模还不大,仅在部分设备制造业领域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如2009年RFID产业规模达到85亿人民币,传感器产业规模接近600亿人民币。物联网相关服务产业刚起步,尚未成规模,电信运营商开始着手规划M2M应用,初期主要扮演数据通道的角色。

在应用服务方面,随着无线传感网、RFID等相关技术发展,物联网应用在第二代身份证、奥运门票、物流通关等领域开始出现。在该阶段,应用需求较小,因此应用主要局限于政府、军方等领域,应用范围较小,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消费市场。

(二)生态意识阶段(2009年至2015年)

在生态意识阶段,我国明确提出着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国家及地方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培育物联网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将吸引更多的科研院所、企业、组织机构积极参与进来,带动技术和产业加速发展,从而带来业务和应用种类的增加,物联网应用逐渐开始走进公众生活。在这种有意识地推动下,物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将广泛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互联,通过信息有限感知和有限传送实现更大范围特定领域的应用。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政府驱动、企业积极参与、示范应用项目和技术标准工作加速推进、规模快速扩大、行业性和区域性明显。

在技术标准方面,政府有意识地扶持重点技术研发,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将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实现大批核心技术的突破。同时,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和大规模发展,将不断催生出新的技术,物联网安全不再是简单的防护系统能够保障的,安全技术将成为关注焦点。该阶段开始出现统一的物联网标准组织,整合资源,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地开展物联网技术标准研究,初步建立起较完备的物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并易于在国际上没有完全被注册和标准化的领域取得先机。

在网络基础方面,由于物联网的接入终端和业务量不断增多,网络末端将增加把物体接入到网络的能力。同时,现有网络能力不足以满足物联网业务发展需求,要通过网络改造优化和增强现有网络。网络逐渐从混同承载阶段过渡到区别承载阶段,能够通过对通信设备的辨别,根据物联网数据传输特征,区别处理来自人与人的传统通信和来自物联网的数据通信。该阶段以移动通信网为主,只能实现信息有限传送。

在产业发展方面,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该阶段将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并在更多领域形成较大规模。在政府驱动下,物联网相关芯片设计制造、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等传统产业都将实现产业规模的加速扩张。同时,也将催生出新的物联网产业链环节,如独立的物联网服务提供商开始出现。该阶段将培育出更多本土龙头企业,逐渐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

在应用服务方面,政府推动的应用示范工程是主要驱动力。物联网应用主要在城市管理、市政管理、交通、社区、环保、安全生产监管、电网、物流、零售、农业、医疗等公共管理与服务和行业应用领域推广。基于消费领域的市场需求将逐渐出现,但市场增量需求仍旧缺乏,客户认知度不高,商业模式只是初步形成。将通信能力植入机器、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网络化的M2M应用与服务该阶段物联网的普遍应用形式。该阶段应用以垂直型的行业应用为主,各行业分别部署自己的应用系统。各地政府在各自区域内部署物联网应用,各区域间尚未形成互联互通。该阶段物联网行业性和区域性十分明显。

生态意识阶段,我国物联网市场空间释放要循序渐进,不能过渡,因为从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角度讲有些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还要等待突破,本土企业承接能力还要进一步提升。

(三)生态系统阶段(2015年以后)

在生态系统阶段,物联网相关技术和产业相对成熟,物联网应用开始融入公众生产生活,从而使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业务种类更加丰富,市场空间更为巨大。广阔的市场成为该阶段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吸引更多商业机构踏入物联网世界,挖掘物联网巨大潜力,商业化将为物联网带来新的飞跃。该阶段将通过信息全面透彻的感知和多种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自由传送,逐步实现半智能化及全智能化,形成跨行业、跨区域高度融合的生态系统,实现融合渗透到各行业、各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最终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物联网技术、标准、应用、产业化方面将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向海外市场开拓,国际化趋势明显。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市场驱动、企业主体、体系完善(包括产业体系、标准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创新体系)、规模庞大、高度融合、商业模式成熟、业务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阔、国际化明显。

在技术标准方面,技术研发走向成熟,我国将掌握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感知、传输、处理和应用等相关技术不再是严重瓶颈。但随着物体大规模联网走向智能化,信息安全技术成为更大难点。正如Web2.0带给互联网新的革命,该阶段技术演进可能给物联网带来新的飞跃。同时,我国在该时期将建立起完善的标准体系,并在某些优势领域的国际标准工作中取得一定主导地位。

在网络基础方面,随着物联网应用规模扩大,庞大的物联网接入终端和业务量需要能够融合、协同和互操作的网络,并需要独立的网络通道实现可靠传输,以保证物联网业务不影响现有的通信业务。因此,网络资源将高度协同和融合,并从区别承载阶段过渡到独立承载阶段。未来异构网络是多种接入技术并存、协同工作、支持多种移动性的可信任有保障的全IP融合网络,将形成无所不在的综合通信系统,从而实现信息的更自由传送。

在产业发展方面,物联网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走向成熟,产业规模达到十万亿级,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物联网运营环节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物联网服务提供商,专门为客户提供物联网网络连接、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测试认证等服务。该阶段将涌现出更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他们通过资本运作、并

购等方式实现更大规模的扩张,在国际上取得竞争地位。

在应用服务方面,随着技术成熟让受限范围缩小,物联网应用极大丰富,行业和消费市场成为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形成公众应用为主、垂直型行业应用和水平型跨行业应用并存的发展态势。公众领域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成为物联网应用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客户认知度大幅提高,带动标准化产品增多、成熟商业模式形成和市场规模扩大。为了给物联网应用提供统一支撑,在网络层上将建立起具有通用能力、共用平台的业务控制层,共性能力能够以比较好的容易使用方式封装,并实现行业系统间的开放和协作,从而形成各区域、各行业、各领域高度融合的生态系统,提供将感知、通信、处理能力植入物体,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特征,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应用。

上一篇:冀教版六上教学设计下一篇:小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