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活动方案

2024-12-08

中国好声音活动方案(共12篇)

1.中国好声音活动方案 篇一

校园好声音争霸赛策划方案

大赛目的:

校园好声音争霸赛是我校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它能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我校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展示我校师生团结创新、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给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和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广大学生爱校和热爱艺术,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热情与动力,不断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大赛宗旨:活跃校园气氛,展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展现我们学院学生的艺术特点,丰富在校学生的课余生活。

活动主题:“校园好声音”

大赛对象: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在校学生

赞助单位:

活动时间:4月中旬到五月中旬

活动地点:暂定于学生活动中心三楼

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弘扬我院的艺术特色,树立新世纪文明新风,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突显我院学生的特点。此次比赛时间在一个半小时左右,选手可佩带乐器进行比赛,要求选手准备至少两到三首歌曲,以便比赛时评委对选手的考验,歌曲风格不限。此次比赛是60进20、20进10,最后选出10位选手成为我院“校园好声音”。(在赛前我们将会对选手们进行号码的编排,以便比赛的进行。)

一、大赛前期准备

初、复赛

时间:2013年4月

地点:各系自行选择活动场地比赛

晋级赛

时间:2013年4月

地点:地点在院学生活动中心

半决赛

时间:2013年5月

地点:地点在院学生活动中心

总决赛

时间:2013年5月

地点:地点在院学生活动中心

参赛选手准备:比赛前让选手们进行抽签,签上标有演唱顺序。(注:选手服装道具等自备。)

主持人选择:主持人能根据整个现场的基调,节目内容等具体情况,较完美的主持比赛,主持人气质良好,普通话标准。1男1女作为比赛主持人。备注:

1、此次“校园好声音”的选手由艺术团骨干参与审查。

2、比赛举办时间及地点如有特殊原因需要更变,艺术团会另行通知。

二、大赛工作工作人员要求及其事项安排:

1、凡工作人员一律要佩带工作证。

2、各工作人员都要求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作用,对突发事件果断的处理。如自己没有把握处理好,请立即和负责人联系。

3、要求各部门互相配合保证活动各环节顺利进行。

4、把各部门工作制度以表格形式送至负责人过目、审查。

5、比赛准备期间,艺术团会在礼仪部选出礼仪小姐,担当当天的礼仪项目,如邀请嘉宾,颁发奖品等。各个协助单位、各工作人员和所有演出参与者必须接受活动组织者的统一指挥,严密组织,分工协作,精心实施。组织者与参与者之间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障活动各环节顺利完成。

6、突发问题,有关方面应本着相互理解的原则,友好协商解决。

7、比赛筹备组成员应认真对待自己所承担的每一项任务,耐心处理面临的工作,协助比赛筹备其他部门的工作,主动帮助他们完成应该负责的项目。

8、当天各环节责任分清,所有演职人员必须提前一小时到场。

9、如果活动中出现各种突发性问题,请找各项负责人。

三、大赛操作方案

1、场地与物品准备

A比赛前一日所需舞台设备(灯光,扩音设备,话筒),所有节目所需道具,全部到位。

B 灯光,音响等器械布置由艺术团设备部负责(熟悉灯光,音响控制),在活动开始前将器械布置,并调好。整个活动期间还负责灯光,音响的调控以及保护,活动结束后负责将器械运回原处。

C 舞台设计与布置由专人负责(待定)有设计才能

D所需要的物品到位(庆祝品/纪念品等)有专人负责准备,于比赛前一天到位。

2、确定人员邀请名单,确定晚会邀请嘉宾名单,领导,学院代表等。(前五天发出请柬)。

3、比赛前一定要有人负责跟各部门,从流程,音乐,服装,时间,搭台,出场方式,对白,不能马虎,要让主持人熟悉整个比赛的流程,每部分的内容如何操作。

4、座位席安排。观众区域布置(演员进出口/观众人行道/工作人员人行道/嘉宾席位区,以及学生观望区)

5、注意每部分的时间,计算好每部分的时间,每个环节的漏洞,记下每部分的问题,要汇总和解决

6、礼品的分配,奖状的分配等都要考虑周到。

四、晚会准备

1.制作海报/条幅/给嘉宾的邀请卡。

2.选主持人,嘉宾等。

3.购买礼物/礼品等。

4.准备好幕布等。

5.与老师联系嘉宾出席事宜。

6.外联部积极拉节目赞助商,支配节目当晚所需要的花费。

各部门职责

1、艺术团:主要负责筛选,保证节目质量,比赛当天负责现场各部门协调。

2、设备部:协助艺术团在大赛前的准备,比赛当天的现场布置及舞台灯光。

3、礼仪队:主要负责大赛礼仪颁奖方面。

5、外联部:比赛的资金筹划,争取赞助费

6、秘书部:制作邀请函、节目单、后幕。秘书部以书面邀请函的形式,邀请我院各系的有关领导以及我院的各位领导和赞助商家并说明比赛的时间地点等。

五、活动宣传:

1、将会以宣传海报、广播播音、网站、组织班级文娱委员宣传等方式进行宣传。

A.横幅:横幅放在校园内帮助赞助商作标语广告宣传(横幅由赞助商提供)在校园人流流动集中位置,强力推荐赞助商的名称、标志及开展的活动标语。

3、在工作例会中,通知说明活动事项。并请各班班长及团支书通知本班同学。

六、活动主要事项:

1、本次活动举办各环节必须遵纪守法,内容要健康向上,达到主题要求。

2、协助单位、各工作人员和所有演出参与者必须接受活动组织者的统一指挥,严密组织,分工协作,精心实施。

七、大赛具体流程

决赛在院学生活动中心晚上七点整准时开演,主持人在后台宣布大赛开始。

1、开场舞

2、主持人致开幕词并介绍莅临本次决赛的嘉宾,邀请老师讲话。

5、大赛尾声,主持人宣布“校园好声音”名单并进行颁奖仪式,最后主持人致谢幕词。

八、后期工作

1.团总支及学生会负责清场工作,包括舞台、音响以及装饰物和现场的卫生工作。

2.各部门活动后的书面总结。

3.后期宣传部、校报负责后期报道。

4.有关大赛结束后的材料收集。

相关负责人员

活动全程协调监督与策划:陕梦娜 赵晓庆

大赛负责人:陕梦娜 赵晓庆

配合实施:娄娟 黄群啸 王恒

活动策划:荆州理工职业学院艺术团

主办单位: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学生会

承办单位:荆州理工职业学院艺术团

协办单位: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各系团总支、学生会、文艺部

二〇一三年四月五日

2.中国好声音活动方案 篇二

纵观我国中国国内其他选秀节目, 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选秀把选秀当作出名的途径来开展的一项活动, 把选秀目标重点放在炒作上。从真正意义上的音乐知识、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 而忽略了选手对音乐感受力等素质的培养, 这制约了中国选秀节目的发展。然而《中国好声音》的作为选秀节目, 之所以如此成功,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1. 选手质量高、赛制公平

它每期推出八名参赛歌手, 与以往选秀节目中, 不一样的是每位歌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海星, 她长的很萌, 但声音很power, 还有比如李代沫, 他留着胡子却唱着细腻情歌的。在节目中, 选手们用自己的表演和对音乐的演绎在舞台上, 来打动观众和评委。他们能否胜出由导师考核决定。在总决赛时又将选择的权利交还给观众, 得票的多少, 是否能胜出, 选手的实力和现场表现起决定作用。

2. 评委质量高

节目中由刘欢、那英、庾澄庆和杨坤四人担任评委和导师。这四人不仅专业水平高, 知名度大, 而且名誉头衔多, 影响人群很广, 包括很多60后的观众都是他、们的忠实粉丝。

3. 风格清新, 绝少世俗

他们就是为了用音乐愉悦自己而参与节目的, 同时, 也愉悦观众。至于能否出名, 能否胜出对他们来说并不十分重要。大多数选手本身就是音乐从业人员、或以音乐为生。因此, 他们在舞台上对音乐的诠释和演绎就完全不同, 完全带给人们的完全是享受, 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中国好声音》的整体氛围要远好于《超女》、《快男》之类的节目, 没有那种一心想要通过这个平台出名成星的感觉。

4. 人情味浓郁

节目中, 有少量选手的演唱并没有赢得的认可。但他们在导师的鼓励, 勇敢地面对观众表现自我。尽管最终没能加入导师的团队, 但是还是实现了自我心理上的突破。还有一些选手参加节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圆梦, 能不能加入导师的团队, 倒在其次。但是, 在选手离开时, 导师们都能先对选手的表演给予肯定和鼓励, 再委婉地指出选手需要改进的地方, 包括音乐修养和人生态度, 对选手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和关爱。比如不很自信的董贞, 声音甜美但是却对自己长相不自信。

二、制作方式上与中国传统的综艺节目不同之处

当今中国选秀节目可谓名目繁多, 层出不穷。从《超级女生》到《快乐男声》, 再到《加油好男儿》, 虽然名字不同, 但是基本模式相差不多, 观众早就产生了厌烦情绪, 希望有一档选秀节目能有所突破。《中国好声音》正是在这个时侯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

1. 精良制作

据《中国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介绍, 为捕捉到每个学员、导师和亲友团的表情和动作细节, 每集不到90分钟的节目, 节目组动用27台摄像机同时摄录, 调用素材量达到10000多分钟, 片比高达130~140︰1, 是国内同类节目的至少40倍。为学到“The voice”版权方的精髓, 节目组完全比照海外节目进行操作, 从操作流程、舞台布景到灯光布置和台词脚本, 甚至摄像机光圈调校的标准全盘照搬。节目录制场地采用专业的后台音控操作设备和环绕全场的巨型LED屏, 甚至每位学员脚下踩踏的舞台, 也是一面智能LED屏幕, 它会随着学员演唱时的律动而变换图形和色彩。

此外, 《中国好声音》还推出了豪华的制作阵容。除了四大导师和众多实力惊人的选手外, 担任《中国好声音》音效总监的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音响总监金少刚, 录音由给王菲录制专辑的李军负责, 就连伴奏也选用专门给一线明星伴奏的乐队。正是这些顶级阵容的通力合作, 才有了《中国好声音》“上佳”的节目品质。其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2. 故事感人

好声音的背后, 流淌着平凡人丰富的情感和对梦想的执著追求。正因为此, 坚持通过歌声赢得自信和尊重的“哈尼王子”李维真, 台湾盲女歌手张玉霞、背负工友梦想而来的航天人云杰等, 这些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才走进了千千万万观众的心里。

3. 广告播报雷人

在商品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 任何节目都少不了广告。在关键时刻出现广告, 让人揪心, 也令人不快。但《中国好声音》的广告播送方式, 却别出心裁。节目利用华少的“中国快声音”, 在短短的43秒快速播送广告, 既照顾了赞助商的利益, 又诙谐幽默, 令人捧腹, 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三、《中国好声音》一夜爆红的关键

在当今这样一个眼球效应时代, 任何一档电视节目的走红, 追根溯源, 就在于满足了观众特定的文化需求。而这, 正是《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关键所在。首先是对社会互动的成功把握。社会互动的核心在于互动双方权利平等、地位均等, 只有把握好这一点, 社会互动才会传递出温情的力量。在《中国好声音》里, 社会互动不仅体现为评委和参赛选手的“双向选择”, 更体现在二者的亲密互动。直爽率真的那英走上舞台, 光脚与“黄大嗓”high歌一曲, 沧桑感性的杨坤遭遇忠实粉丝, 和“全职妈妈”戴月一起演唱的《里约热内卢》, 既让观众陶醉在音乐之中, 也让人们体味了互动的感染力。

四、《中国好声音》节目的维护方法

1. 规范学员

第一季之后有太多内幕和攻击性的消息出来, 对节目本身的公信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一些学员的负面新闻让原本真实, 温情的节目宗旨受到质疑。所以节目组在学员方面应加强管理,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 改善赛制

《中国好声音》从终极考核开始, 媒体评审团的出现成为最大争议。媒体人士不一定懂音乐, 甚至容易被节目组操控, 影响了栏目的质量与公正。可以让更为专业的人士组成评审团, 增强节目的专业性。

3. 完善后台

《中国好声音》本身跟观众的互动只是在电视下方滚动播出了所谓的新浪微博评论, 而选手跟粉丝的互动也很少, 基本上只是在天涯或者贴吧里面有粉丝之间的互动。应该丰富互动手段, 加强互动。

4. 精排广告

很多消费者抱怨《中国好声音》中的广告非常很多硬性广告的插入方式简单粗暴, 观众对广告的反感越来越多。除了硬广时间的合理安排之外, 《中国好声音》需要将栏目本身的内容跟品牌广告主的信息很好地结合, 多做一些软性的植入和内容的定制化广告, 可以在第二、三季中开辟出一些外延的节目, 如主赛场之外的花絮、前期热身等, 也可以在数字平台上面开设平台, 以这些方法来分流广告, 完成营销目的。在一个半小时的正式节目当中, 如果能限制同一品牌出现的次数, 如每个品牌出现三次, 然后更换其他品牌, 让每个广告时段插播的广告有所变化交替, 这样观众的抱怨会少, 广告的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五、《中国好声音》借鉴国外模式

《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是效仿国外的, 不过, 它在国内取得的成功, 以及观众的肯定。它的借鉴, 是成功的。它来自荷兰的《The Voice》, 在RTL4电视台播出曾轰动一时, 吸引了300万的电视观众 (荷兰总人口不过1650万) 。当《中国好声音》开播时, 美国版的《The Voice》已是迎来它的第三季, 该节目由NBC推出, 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 大大冲击了美国的王牌选秀节目《美国偶像》和后起之秀《X元素》。据悉, 这次《中国好声音》就得到了一份厚厚的包括完整剧本大纲和产品说明书的“宝典”, 内容涵盖前期准备、内容安排、导师选择, 现场音响的安装和调试, 灯光的色彩、明暗的调校, 甚至细致到编导手记, 接线的方法。此外, 那几把造价昂贵的椅子也是直接进口来的, 所以就连椅子转过来的后期声效都没有走样。其次, “The Voice”作为一个取得了大量成功的系列, 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形象, 而正面的品牌形象对于节目早期的寻求赞助、邀请导师、组建团队, 以及节目初播时的观众累积, 都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 这其实也是一种规模效应, 而且是国际化的规模效应。因而, 中国版的“The Voice”才会如此地成功。

摘要:如果说2012年有哪个词能和世界末日相媲美的话, 恐怕要数“中国好声音”了, 在这场“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冠名赛中, 造就的不仅仅是“加多宝”, 也是中国选秀节目的又一个巅峰之作。2005年的《超级女声》迎来了中国选秀节目史上的高峰, 一时被众多学界和业界誉为巅峰之作和一次完美的冠名营销, 时隔六年, 虽然期间中国的选秀节目一直未曾间断, 但总也是不温不火, 再也没有哪个选秀节目像《超级女声》那样声势浩大的引来“全民参与”, 这个被誉为“全民参与”的节目一时成为大家心目中的神话, 当我们以为这个神话就这样孤独的存在下去时, 《中国好声音》犹如平地的惊雷, 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了“全民参与”的力量, 也领略到了这次选秀节目的魅力。本文试从国内外节目的具体例子着手, 来分析这次颠覆神话的选秀节目成功的所在用对比的手法揭露它的独特所在。

关键词:选秀节目,模式,突围

参考文献

[1]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N].人民日报, 2011-05-26

[2]《好声音》首季火爆谢幕综艺节目难解“七年之痒”[N].辽宁日报, 2012-10-02

3.从中国好声音到中国好股票 篇三

“中国好股票”和“中国好声音”都冠以“中国”的头衔,都以“好”字为尊,说明都力求评选出中国的好东西,这是相同之处。当然,其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股票,一个是音乐。看起来两者似乎没有可比性。但从评选方法来说,还是可以比较、借鉴的。

“中国好声音”,用节目制作人的语言来说,就是“秉承海外节目模式”,“以堪称最为专业的明星导师阵容,致力于搜寻震憾世界的中国之声”。对于参赛者,不论性别、长相、年龄、地区、职业,只有一个评判标准,那就是声音。首季“中国好声音”制作及播出历时三个半月,经历了四个阶段,最后的总决赛由导师、媒体和现场观众一起评选出年度好声音。笔者以为,就其评选的过程来讲,比结果更精彩。整个过程充满情趣,先是导师盲选学员(背对背,只听声音),学员又选择看中自己的导师;导师辅导学员、考核学员;最后盛典演出。舞台演唱让学员激情澎湃,歌声让观众动情、欢腾,而选择让导师纠结、动容、手舞足蹈。每一场竞赛、评比演出,都给人一种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实践证明,“中国好声音”是年内最火爆的电视节目。

“中国好股票”的评选显然比较简单。评选的标准和规则,就是在2007年10月16日(6124点)至2012年9月26日(1999点)期间,能够穿越这一轮熊市,给投资者带来可观收益的内生成长股。评比的方式,用专题文章的说法:“我们试图通过最客观、最原始的数据,从几千只股票中为投资者找到中国好股票。”评比的结果,就在这篇文章中。那就是以金螳螂为首的十大中国好股票。每只入选股票都有具体的评选理由和翔实的原始数据。仔细阅读这篇专题文章,不难看出《动态》编辑部做了大量工作,无论从立意、评选,到最后的结果,对投资者来说都是很有益的,很值得赞赏。但笔者以为,就整个评选过程来说,似乎显得有些单薄、短促,给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笔者冒昧地提出几条建议,仅供参考。

一、增加评比的内容和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与规则。比如,评选在一定年限内以分红的方式给投资者回报最好的十大好股票。上市公司通过分红给投资者回报,是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评判上市公司的一项硬指标。把分红作为评判标准,符合管理层的要求,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也有利于投资者的价值投资取向。又比如,评选最有发展潜力的十大好股票。股市中常见的所谓炒预期、炒未来,就是着眼于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彼得·林奇在选择成长型公司股票时,十分重视公司的发展有没有“故事”可讲。也就是说已经高速成长的公司,还有没有潜力推动它继续高速成长。如果真能找出一批最具发展潜力的好股票,对投资者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二、扩大评判者的阵容。《动态》这次评选“中国好股票”,仅限于刊物本身。最好能邀请券商、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评选活动,也可以邀请刊物的读者和普通投资者参与。历年来,一些券商和基金等专业机构都有自己的十大金股评选和推荐。作为国内一流的证券刊物,可以给它们提供平台,然后进行综合评选,好中选好。这样,无论对机构投资者,还是普通投资者和刊物读者,都有好处。

三、在一定时期内设置专栏。评选“中国好股票”,对刊物来说是一件大事,应当作为一项重大活动来开展。这就不是一篇专题文章能够完成的。最好能够用一段时间,比如在年底前,设置专栏来承办这项活动。

4.好声音青年新秀选拔大赛活动方案 篇四

一、活动主题

鹤岗市2017年首届“好品鹤岗”青年音乐新秀选拔大赛

二、活动目的

通过“鹤岗市2017年首届“好品鹤岗”青年音乐新秀选拔大赛 宣传推广“好品鹤岗”线上商城,拉近用户与平台的距离,使广大消费者深入了解家乡电商平台,推动平台活跃度,提升“好品鹤岗”线上商城流量。

三、、活动定位:

1、目标:掀起唱歌热潮,掀起鹤岗市广大民众实现自己音乐梦想的热潮,给实力唱将、特色声音一个舞台展示自己。并打造培养能够走到决赛的歌手,为歌唱事业添砖加瓦,同时使活动受大众喜爱,达到提升“好品鹤岗”品牌影响力的目的。

2、受众:面对鹤岗市广大人民,主要是青少年,还有喜欢音乐的人。

3、类型:在舞台现场进行演唱,嘉宾点评的一档娱乐竞技类活动。

四、栏目设臵:

1、板块:《好品鹤岗青年音乐新秀大赛》的板块分为竞赛选手的VCR个人介绍,现场演唱和嘉宾选择点评三个大板块。

2、内容:《好品鹤岗青年音乐新秀大赛》早开场后先由主持人做一段开场介绍,简洁的问候观众、说明规则、提出主办方、参与方式的热线和官方网站即可。紧接着播放第一位选手的场外拍摄VCR,对个人进行简介,然后选手来到候厅等候上场,选手上场后在现场唱一首歌来表现自己,而此时评委嘉宾是背对选手的,仅能听到声音。明星嘉宾根据自己的判断感觉来选择是否接纳选手,然后对其进行点评,直到选手离开赛场。接下来第三位选手又以同样的程序参赛,周而复始至活动结束,主持人再上场致结束词,宣告一起栏目结束。

3、场景:(1有许多五彩缤纷的聚光灯来烘托气氛,时而明亮时而昏暗来配合选手演唱,达到眼花缭乱的效果。

(2 现场的音响师极其重要的,给选手们伴奏,制造紧张激烈的氛围等等,同时也可以使观众和嘉宾达到共鸣,High到极点。

(3 屏幕色彩是比较欢快明亮的,象征希望、勇气和斗志,热血沸腾,一鼓作气。

(4 舞台设计的是一圆形台面,选手可直接从后台走上去。

五、活动安排

1.参赛对象

面向鹤岗市两县六区、宝泉岭农垦总局单位及个人 2.比赛赛制安排:海选——复赛——决赛 3.比赛地点、报名日期

比优特时代广场或人民剧院、2017年11月1日--2017年11月17日 4.报名方式及地点

(1)线上报名:登陆“好品鹤岗”线上商城,进入“好品鹤岗”杯卡拉OK大赛专区,扫描二维码后填写提交报名表。(2)线下报名:鹤岗市10家线下报名机构。5.参赛要求(1)参赛选手按自己出场顺序提前30分钟签到,无故缺席的则视为自动弃权。演唱开始后,参赛选手不得要求中途中止演唱,演唱结束后不得要求重新演唱。

(2)晋级决赛选手不得无故退出比赛,若有特殊情况,需在决赛前2天及时通知主办单位。如遇退赛情况,按照初赛排名替补晋级。6.评委设臵

黑龙江省艺术中心评委三名 7.奖项设臵

特金奖1名、金奖2名、银奖3名、铜奖4名、参与奖若干名 特金奖审核后黑龙江省春晚+笔记本一台 金奖

审核后黑龙江省春晚+平板电脑一台 银奖、铜奖审核后推送黑龙江省春晚+自行车一台

四、比赛流程

11月1日--11月15日

报名(线上+线下)

11月1日--11月15日

前期宣传(线上评选)11月18日

初赛(人民剧院)11月19日

决赛+颁奖(人民剧院)

五、活动推广

本次大赛的宣传策略将采取地毯式宣传,运用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全面展开宣传,宣传及时、快速、到位。各形式宣传逐层递进,不断加入宣传力度,扩大影响。

5.中国好声音活动方案 篇五

一、活动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们已步入信息全球化的大时代。如何防范网络安全风险、自觉抵御网络低俗之风,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我们全校师生有义务为弘扬网上主旋律、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为此,我校弘扬核心价值观,组织策划“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开展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号召全校师生争做中国好网民,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氛围。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广泛发动全校积极组织争做中国好网民系列活动,传递中国好网民理念,培育中国好网民,创建中国好网民网络文化精品资源,构建具有**二中特色的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体系,向社会释放正能量,树立文明新风。

三、活动主题

传递**好声音,争做四有好网民

四、活动时间

2020年5——11月

五、加强组织领导

**二中“争做中国好网民”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长:XX

副组长:XX、XXX、XXX

成员: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六、活动内容

(一)广泛宣传教育,做好思想动员。由学校办公室印发《网络安全知识手册》,让广大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力求在全校形成人人重视网络安全、人人参与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增强网民主人翁意识。推动网络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学安全、知安全、懂安全,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二)深入网络素质教育,筑牢网络行为规范底线

1.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多渠道、多举措面向广大师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继续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突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引导广大师生切实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共同网络维护网络安全,让网络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2.提高网络文明素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发挥新型网络,以“争做中国好网民”为主题,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公益广告设计大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网络文明建设。

3.培养网络守法行为习惯。创新普法形式,组织举办“网络问答”“作品征集”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覆盖面。

6.校园好声音方案[范文模版] 篇六

一、活动宗旨:

通过本次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气氛和艺术教育环境;展现校园文化风采,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选拔一批优秀的学校歌唱人员,发现学生闪光点。

二、活动主题:

好声音唱响校园,人人共参与展现风采

三、参赛对象:

1--6年级学生

四、比赛形式:

本次比赛采用合唱、独唱、表演唱等形式。

五、比赛时间:

3月中旬

六、比赛地点:

餐厅

七、参赛要求:

曲目内容要健康向上,贴近主题,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八、评比要求:

1、评分总分为100分。将对各参赛选手的展示进行现场打分。

2、本次主要对歌唱的声音效果进行评比,要求班级内参加学生演唱时精神饱满、积极乐观、面部表情自然大方,充分展示个人魅力,服装整洁大方。

3、演唱时选手要音准节奏准确,声情并茂,吐字清晰,各声部无走调现象,声音强弱对比得当,能体现一定演唱特点,有感染力。

4、教师应帮助学生及时准备好音乐,伴奏形式不限。十一:奖励办法:

1、根据选手的展示情况,全校不分年级评选出“校园好声音”若干,颁发奖状予以奖励。

2、本次活动各选手得分将计入班级考核。

庞家镇第一小学

7.论《中国好声音》热播的原因 篇七

一、消费时代娱乐传播平民化

伴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 人们的消费观念经历了从衣食住行的理性消费, 到追求健康舒适多样化的感觉消费, 再到追求优质生活、体现个性的感性消费, 消费观念的转变带动大众传播飞速发展, 也给大众媒体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大众媒体为了吸引观众、增加收视率, 开始以受众为制作与传播中心, 受众在消费时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中, 已经不再满足于以宣教为目的以及以明星为收视筹码的传统电视格局, 为了迎合广大受众的喜好, 消费时代大众媒体的娱乐传播表现出平民化倾向, 平民偶像在消费时代的舞台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好声音》在选择选手上与受众的兴趣倾向上有着完美的契合, 正是由于平民这种特殊身份的存在, 广大观众对《中国好声音》选手有种感同身受的相似感和亲近感, 因而对这档节目非常喜爱, 平民选手与明星导师的身份落差以及诙谐表现, 更为《中国好声音》锦上添花, 打造了一场全民视觉娱乐盛宴。

二、受众审美观念日趋成熟化

继《超级女声》之后, 选秀节目制作方为了寻求更大的商业利益, 一味采用媚俗的方式寻求高爆点, 受众的审美观表现出了很“符合”当下社会的不成熟和不理智, 每一个观众都或多或少地把梦想寄托于参赛的一个或几个选手身上, 理智伴随着选手的优胜劣汰渐渐丧失, 由于这种精神需求具有可代替性, 所以有关选手故事的真实性变得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满足了自己多大程度的欲望。[1]音乐选秀节目的本质目的就在于通过制造偶像来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 在变相提高关注度的同时获得暴利, 于是音乐选秀节目在商业利益的威逼利诱下开始妥协。然而, 人并不像低等动物一样只会一味地寻求满足, 当人们厌倦了或者看穿了商人的本来面目之后, 就会懂得适度改变自己原来的愚昧, 于是人们的审美观念开始转变, 人们学会真正从审美角度关注音乐, 急切需要在陷入炒作、煽情、虚假等种种质疑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寻找一档高水准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节目制作方基于大众审美观念的转变, 在节目宗旨上回归到了声音本身, 给予受众远远高于底线之上的高标准音乐来寻求共鸣。

三、节目营销手段多样化

开播之前, 《中国好声音》一方面在全国15大城市中邀请明星参与各种形式的栏目推介会, 浙江卫视联手爱奇艺独家打造了《中国好声音学员推介会》, 旨在主动寻找更多、更优质的“好声音”, 另一方面利用明星导师的号召力邀请名人朋友为节目捧场, 姚晨等明星的观后反馈助推了节目收视率的攀升。《中国好声音》通过好声音官网、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推荐、新浪会员转发等一系列网络营销措施, 集聚了超高的人气。在内容营销上, 该节目充分考虑到人们喜欢听故事的习惯, 更加注重对选手背后故事的深入挖掘, 选手的形象和价值因此被放大。在话题营销上, 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制造具有营销价值的新闻事件, 以多种媒体渠道、海量投递的推广方式, 让节目一直处于话题讨论的漩涡中心, 以达到品牌影响力渗透和知名度扩展的营销目的。[2]在广告营销上, 节目广告费在实时提价的同时, 围绕《中国好声音》延伸节目带, 弥补因时间有限而带来的广告损失, 提升了核心节目的边际价值。《中国好声音》对告别传统单一的营销模式, 进入到借助资源实现多方共赢的整合营销时代, 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节目自身亮点多元化

要想持续吸引观众的眼球, 一档栏目仅有一两个闪光点是不行的, 而《中国好声音》做到了多元化亮点, 致使整个节目熠熠生辉, 一直保持较高的收视率和美誉度。

(一) 制播分离的运作模式。

制播分离是指在电视节目的生产、流通与播出过程中, 节目的生产制作与节目的播出, 分别由不同单位负责的管理制度。[3]制播分离使制片公司和电视台能够用最大的精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在制播分离的新商业模式下, 观众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频道和栏目, 作为播出平台的电视台有权利决定是否购买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 能否出售和能否卖个好价钱的巨大压力迫使节目制作方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密切关注受众的认知趣味和价值取向, 以受众乐于接受和能够接受的方式制作精良的节目。在巨额商业利润刺激下, 《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方灿星公司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提高制作标准,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打造最好的产品来保障自身利益, 而精良的作品也受到观众的认同, 使其播出平台浙江卫视和冠名厂家加多宝凉茶都受益匪浅。

(二) 真实平等的制作原则。

有些西方媒体将电视节目分为三大类:新闻、电视剧和非虚构的娱乐节目。在他们看来, 娱乐节目不是艺术欣赏, 娱乐节目要以真实的生活情景为基础, 所以, “真实是最大的娱乐”成为业界的信条。[4]随着选秀节目的繁荣, 大量山寨产品肆意生产, 假选手、假唱、假故事频出, 让曾经对音乐选秀节目抱有幻想的观众唏嘘不已, 选秀节目再也吸引不了广大电视观众的眼球。一次次失利之后, 那些高举文化大旗的商人们恍然大悟:电视娱乐节目也有底线, 那就是真实, 因此“好声音”的前提必须是真声音。《中国好声音》节目制作组对选手的履历进行了严格的审核, 保证每一个上台选手都是现场真人真唱。在《中国好声音》中, 不仅导师可以选择选手, 能够打动超过一位以上的导师为其转身的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 这种反选导师权利是明星导师与普通选手平等的本质体现。真实应该是每一档非虚构栏目制作理念的核心, 只有节目、选手和观众之间真实、平等、相互尊重, 才能让受众有感同身受的被尊重感。

(三) 独具魅力的“转椅”元素。

在《中国好声音》的模式宝典中, 加入了当前音乐选秀节目中最流行的选择方式———“转椅”。“转椅”是《中国好声音》节目质量的保证。每个选手演唱之前, 导师全部背对选手, 只凭声音判断此选手是否有资格加入自己的队伍, “转椅”保证了每一次比赛都像一场高质量的音乐演唱会, 这样的播出效果不仅提高了节目的整体质量, 还增加了可看性, 观众能在新颖的形式中得到新鲜感和满足感。“转椅”是《中国好声音》巧妙设置的悬念, 从现场选手亲友团的表现我们可以感受到, 每一个选手登台, 观众听的是声音, 眼睛则始终死死盯着导师的转椅到底转还是不转, 这种悬念一直贯穿节目始终, 这是《中国好声音》真正的悬念![5]这种悬念还存在于导师看不到选手、猜测选手外部形象和具有反选权的选手选哪位导师的悬念, 这些悬念设置在选手命运的紧张时刻, 给观众带来了强烈想知道选手命运的欲望, 这种巧妙设置的悬念, 成为吸引歌手、亲友和观众的杀手锏, 无形中为《中国好声音》的收视率增添了助力。

(四) 幽默风趣的导师表现。

选手们拥有反选权自然让诸位明星导师备感压力, 导师们在拉拢选手方面可谓是奇招百出、笑点频生。在2012年8月10日《中国好声音》第五期节目中, 四位导师为争夺吉克隽逸所拉开的口水之争精彩不断, 当那英说“我是第一个按的”时, 哈林立刻反驳“那不重要, 你是不小心才按到的”, 继而那英又调侃杨坤“你‘无所谓’。”随后, 那英又称自己也是少数民族满族, 刘欢说到, “她就是不知道‘满足’。”最后, 哈林拉票的时候那英一句“台湾太远了”把观众的情绪拉到最高潮。[6]用美国剧作家罗伯特·麦基的话来解释上面的现象就是:世界反应与自身期待有一定鸿沟。盛大文学研究所所长黎宛冰认为, 这种鸿沟恰恰让受众在精神层面得到满足:观众内心有着与选手一起分享反选导师权利的满足感, 同时看着一线明星坐在椅子上等待被选择, 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快感。[7]

(五) 精心的细节操作。

与其他选秀节目不同, 《中国好声音》将更多精力放到细节操作上。

1. 宝典精细。

购买版权中附带的“宝典秘籍”中, 从舞台设计、音乐指导、情节设计、灯光, 到流程、地点, 甚至连邀请函的格式等小细节上都做出了最详尽的解释。[8]

2. 录制精心。

每一期的节目录制现场都会调动大小26个机位, 包括16个场内机位和10个场外机位, 摄像师录制的精心使导师们小声的谈论都能听得仔仔细细。

3. 素材精选。

每期80分钟不到的节目是从将近1000分钟的素材中精心剪辑出来的, 如此精心的细节操作, 使舞台上每一个细节都被悉数捕捉在摄像机中, 不仅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而且使观众陶醉其中。“细节决定成败”, 《中国好声音》的细节操作展现的是一种制作节目的态度, 只有制作方对节目真挚, 观众才会赋予更真挚的情感于节目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中国好声音》凭借制作团队的辛勤付出, 在音乐选秀节目历经七年之痒之后成功逆袭, 它重新燃起了观众对我国音乐选秀节目的希望, 给我国音乐选秀节目带来了生机, 但是它毕竟标志着我国娱乐节目仍然处于购买版权的时代, 打造自己原创的产品, 才是所有电视人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任道而道远的过程, 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注释

1[1]高岭.商品与拜物:审美文化语境中商品拜物教批判[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2[2]王丹.《中国好声音》成功的样本价值[J].传媒, 2012, (11) :47-48.

3[3]百度百科.制播分离[EB/OL].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4[4]黄耀华等.《中国好声音》缘何叫好又叫座[J].新闻战线, 2012, (09) :69.

5[5]梁满收.《中国好声音》好在哪里[J].南方电视学刊, 2012, (04) :37-39.

6[6]《中国好声音》官方网站.《中国好声音》第5期.http://www.5ige.cn/supersite/, 2012-18-10.

7[7]张楠.《中国好声音》走红符合麦基“叙事策略”[N].扬子晚报, 2012-08-25 (B23) .

8.寻找“中国好声音” 篇八

这是1982年,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对世界杯足球赛通过电视直播,也是在这一年之后,欧洲足球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视野,此后40年,通过电视看足球比赛直播成为人们业余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第一批海外豪门俱乐部粉丝也是自此逐渐成形。

本文开头的文字,正是当时的解说宋世雄的经典开球语,这也成为了之后几十年中国足球比赛电视解说员的通用语,宋世雄是新中国的第一代足球解说,他的解说风格影响了之后几代中文解说员。

然而历史总是要向前发展,宋世雄如今已经73岁,告别电视圈多年,他曾一手创立的宋氏解说风格也已经经过多人的改造而面目全非。他之后,电视圈相继涌现了黄健翔、詹俊等名嘴解说,他们和宋世雄风格迥异,且拥趸无数,但同样,外界对他们褒贬不一。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解说?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受众的要求将更受到传播媒体的重视,同时,这也意味着,受众的要求也正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众口难调,但也不能不调。

2012年伦敦奥运会,BBC的奥运解说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两位主持人妙语连珠,诙谐且不乏专业,他们的解说风格我们可以归纳为——睿智、博学、专业、幽默。这或许正是我们想要的。

发展沿革

提起宋世雄,就不得不从1978年中国第一次转播世界杯足球赛说起,那一年,宋和央视一起开创了中国电视足球的先河,影响了几代人,事到如今,一些岁数大点的球迷对于那个年代仍然充满了怀念。

宋世雄是带有时代烙印的,1978年宋世雄第一次解说世界杯,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直播世界杯赛事。在此之前,由于种种特殊原因,中国已经与国际足联脱离了关系。到1978年时,中国的形势有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带了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人们开始关注世界体育的动向。而且在1974年的世界杯上,荷兰队和德国队的全攻全守的打法,也开始打破世界足球沉闷的局面,人们通过各种渠道感受到了足球的巨大魅力。大家都希望能够看到真正的世界杯比赛现场。所以中央电视台决定要转播1978年在阿根廷举办的世界杯。这在中国的电视史上或者说在中国电视体育报道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页,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那些年,即使是足球解说,也并不意味着就能认出球场上的球星们。这也成为了日后球迷们攻击宋世雄的重要理由之一,那就是——不专业。解说1978年世界杯时,宋世雄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比如马拉多纳个子不高、肯佩斯是长头发。然后把这些照片都放在案头,这样看着画面才能讲这些东西。”宋世雄曾经回忆起这段往事。

这也催生了以黄健翔为代表的新一代解说的诞生,黄出生于1968年,他成长的年代正是世界足球在中国成燎原之势的时候,作为球迷,他积累了足够的专业知识,作为现代解说,他同样具有现代语言优势。

1995年的美洲杯,“一个年轻人闯入了我们的视线,用他充满激情的呐喊和专业详尽的足球知识,征服了全国的亿万球迷,他的名字叫做黄健翔。”一个球迷这样写到。黄健翔的出道暗示着中国体育解说的转型,从教化逐渐过渡到了娱乐。而大约在同一时期,宋世雄也悄然隐退。

宋世雄被诟病为不专业的另一个表现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技战术分析能力,他经常用一些空洞无味的词语填补时间上的空白,有球迷这样调侃:“八十年代宋世雄的足球解说简直就是一种变相的催眠术,1号传给2号,2号传给3号,3号传给4号,还没等传到11号我就昏昏欲睡了。”相声演员奇志、大兵就曾在《挑战主持人》的段子中对这种解说风格进行了调侃。

黄健翔则不同,至少,他認人,而且能分析战术,另外,黄健翔的激情解说也赢得了不少球迷的喜爱。然而一次过于奔放的解说改变了黄健翔的命运,2006年世界杯,黄健翔的“解说门”事件后他和央视分手,逐渐远离了一线解说员行列。如今黄健翔还会时常出现在网络足球直播的解说台前,但更多是坐在嘉宾的位子,顶着娱乐化的光环,说着一些调侃的话,他已经不吃解说这碗饭了。

黄健翔之后,央视足球解说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人们更喜欢听一些地方台或海外中文解说员,这时候涌现出两个人,他们的风格更接近国外足球解说,并迅速被球迷们追捧。

百花齐放

这两个人是詹俊和苏东。

如果说黄健翔将中文足球解说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峰的话,以詹俊和苏东为代表的新一代中文解说则将学习外语解说的风尚引进到中国。但这期间,央视的解说员们仍然在做出各种的努力,他们依旧拥有着其他媒体无法企及的资金、人力、影响力的强大优势。

刘建宏就是其中之一,作为2003年“金话筒”将的唯一一位体育解说身份的获奖者,老刘的被诟病最多的就是他的语无伦次的比喻,口误,长句卡壳,偶尔还会吟诗作对。而在网络时代,地方台的崛起以及网络直播的增多,都在挑战着央视的主导地位,刘建宏和因直播中穿裤衩被批评的段暄成为了其他人攻击的靶子。

一句“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让刘建宏红遍网络,段暄的大裤衩也让他在网民中的认知率上升,但这些都没有给他们的解说带来什么太大的好处。后黄健翔时代,以及张斌的离去,都让央视的足球解说地位下降,并客观上加速了地方台的崛起。

詹俊1995年进入广东电视台体育部,1997年12月28日第一次解说英超。他于2001年9月正式加盟ESPN STAR Sports。主讲英超联赛和欧洲冠军联赛。同时也做英超精华等节目的主持。同黄健翔一样,他并不避讳谈论自己喜欢的球队,但和前者不同的是,詹俊很少会在足球直播中因过度兴奋或沮丧而影响解说情绪。冷静、客观,是詹俊成名的重要法宝。

此外,为解说而在赛前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是詹俊的另一大利器,你可以说这些可能是助理做的,但确是从他嘴里讲出来的。

一个足球解说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在詹俊看来,成为合格的足球解说必须达到三个条件:基本功扎实、读懂“镜头语言”、分工必须明确。

詹俊最喜欢的球队是英格兰的利物浦队,而他的解说风格也受英超解说员的影响,变得讲求专业化。刚出道时候的詹俊就已经能做到镜头给到某个球员或场外知名人物,立刻能告诉观众这是谁,有什么来头,“将来的专业解说中一定要做到”,詹俊说。

然而同样有球迷会抨击詹俊的解说风格,认为詹俊在解说时的调侃比冷笑话还冷,以及他的解说缺乏激情。

不同于传统的英超比赛直播时会有三两个人一起解说,詹俊解说通常是一个人独挑大梁。英式解说的搭档分工明确,有负责进行专业评述的,如莱茵克尔、希勒等专业人士,也有负责插科打诨调节气氛的,如安迪-格雷,但詹俊却是一个人干完所有的活,当然,不得不说詹俊确实没什么幽默细胞。

詹俊缺乏激情?没错,英式解说的节奏同样以缓为主,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另一位华语解说——苏东。

在苏东之前,世界足球解说圈的激情解说就已经存在并流行了很多年,这其中尤以南美解说最为典型且最受欢迎。往往在一个进球之后,南美的解说员们一个“GOA~~~~L”可以一口气喊个几十秒甚至几分钟,肺活量之强确实令人感叹,南美人喜欢即兴表演,更喜欢发泄情绪,解说员的呐喊一下子就可以将球迷们的热情点燃。敌对球迷不高兴?没关系,解说员是中立的,如果你的球队也进球了,他同样可以为你喊“GOA~~~~L”。

苏东的解说和南美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GOA~~~~L”到了苏东那里换成了“一脚射门~~~~”,加上他那响亮的男性中低音,也足够振聋发聩的。

难能可贵的是,苏东在激情之余同样不乏专业,这可能和他最初在美国工作的经历有关。苏东曾是国家体委的翻译,之后在ESPN美国做解说,后当ESPN新加坡成立的时候,开始做国语解说。

标志性的“苏东吼”曾经名噪一时,之后模仿苏东甚至直接归本溯源学习南美解说的亦大有人在,然而相比起詹俊靠专业起家,“苏东吼”则真的需要点天分,笔者曾在一次直播中听到一地方台解说员挑战自己的肺活量,结果只听得那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实在不忍听下去便将电脑声音关闭了。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兄弟,地球的氧气还够用,千万别舍不得不呼吸呀。

地方台和网络直播的崛起还和一件事有关,那就是央视不播英超,这给了其他媒体发展的空间,也给央视的解说带来困扰。尽管黄健翔离开后央视仍然培养出了几名不错的解说,如贺炜、刘嘉远等,但在直播有英超球员参加的大型赛事时,短板立显。今年欧洲杯时,刘嘉远便出现了因不识切尔西球员梅勒莱斯而只能以“这名球员”带过的情况。

如今的情况显然要比宋世雄以及黄健翔所在的那个年代的情况更为复杂,观众既要求专业化,又要兼具娱乐化,而能集这数项功能于一身的解说员则少之又少,近来由足球媒体中的知名记者作为嘉宾客串的解说方式开始增多,虽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到底要怎么解说足球?

奥运启示

在足球运动最为发达的欧美,除了驰骋绿茵的一流球星,那些善于嘴上跑火车的解说员同样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与略显模式化的中国式解说不同,他们的解说风格各有千秋。

英国人一向给人一副严谨、古板的形象,但在足球比赛的解说中,英国解说员们却惯于展现他们的幽默,有时,你会发现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也在其中偶有闪光。2006年,当澳大利亚在德国世界杯1/8决赛中负于意大利时,一名英国解说员意味深长地表示:“又一个荷兰教练失败了,可我为什么要用又呢?”

英超比赛的解说团队通常有两到三个人组成,在这其中会有一名主持人和两名嘉宾。嘉宾大多是退役的足球运动员,比如莱茵克尔、希勒、加里-内维尔等人,他们不靠哗众取宠的方式赢得球迷,而是通过循循善诱的分析和客观公正的报道取胜。他们能做到既不冷场却又不显得罗嗦,而主持人则会负责提供一点笑点调节气氛,比如大嘴安迪-格雷,尽管他曾因性别歧视饱受抨击,但單轮解说,格雷确实是行家里手。

伦敦奥运会,主办方让世界人民见识了一下英国人的幽默。从开幕式女王跳伞到憨豆先生出场,无不让人大跌眼镜。但若要论起最多注意的,除了那些运动员,还有躲在电视机后面却不断发出声音的BBC奥运解说门。

从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起,BBC(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幽默诙谐的解说风格就成为中国体育迷热议的焦点。作为东道主,BBC本次奥运会派出了150人的庞大解说团队,通过有线和卫星提供24套高清奥运实况转播节目。通过奥运转播,BBC将英国人严谨之中不失古怪、古板之余却又充满小小荒唐的性格特征在全世界传播。

比如,在女子射箭团体赛中韩大战上,BBC解说员如此评论道:“韩国在现代奥运会里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射箭金牌。你知道,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哪个队包揽了所有三块射箭金牌吗?”“英国?”“对啊!我们包揽了三枚!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届奥运会射箭比赛只有英国参加。哈哈!”

这段对话中,解说员既向观众介绍了射箭项目的历史(英国在1908年获得三块射箭金牌),又揭示了现代奥运会该项目的最强者——韩国(几乎包揽所有金牌),却又是以略带讽刺的调侃语气讲出,让观众获取知识的同时又不会感觉教条。

“其实我们只是尽量想把比赛说得更形象些,毕竟很多比赛有时候会很乏味。”尽管外界对本次奥运解说的风格颇为注意,但负责曲棍球项目解说的戴维斯并不这么看,,“加上一些插科打诨,这样让没时间盯着电视机的观众也能知道现场发生了些什么。”戴维斯认为,这可能就是一种BBC的解说风格,“所以在英国人眼里并不稀奇,因为这些风格就是我们很多人的天然属性。”

尽管戴维斯认为,BBC的奥运解说严格来说并不属于英式幽默,“英国人骨子里都很幽默,很多时候我们的解说并不完全算得上是英国式幽默。”戴维斯说。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解说风格就可以照搬到中国。

9.少儿好声音活动要求 篇九

一、赛事安排如下:

1、时间:2013年7月28、29、30日,3天

2、具体时间:每日8:00-18:00(7月28日有一场吉祥物揭幕式需要于早7点前到场)

3、人员流量:每日7、800人左右

二、需物管部协调安排如下:

1、安保、人员:10名以上(具体以物业自行安排为准。建议:场外引导2人,停车区域4人,场内4人)

活动场地小朋友众多、注意边角,以免碰伤擦伤。本次活动现场仅限饮水,保持区域内卫生。

2、人偶:28日为新中梁-尊爵会吉祥物“梁梁”的发布会,届时会有2套人偶服装需要物业同仁穿着配合表演。(具体表演内容由销售部企划组与扮演人员直接对接)

3、物料:

1)签到处(礼品发放处)——长条桌1张(配蓝色桌布)、椅子5张、0.7*1油画架1个

2)第一候场区——一1米栏5个、椅子30张、0.7*1油画架1个

3)第二候场区———1米栏10个、凳子或者椅子15张、0.7*1油画架1个

4)比赛区———评委长条桌2张(配蓝色桌布)、椅6张 0.7*1油画架1个

5)1*1.5油画架2个

10.中国好声音成功之道 篇十

在“限娱令”的高压下,浙江卫视以其独到的创新精神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树立新的风向标。《中国好声音》的收视率从第一期期的1.477到第五期的3.310,处于同时段收视之首,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为大家探寻《中国好声音》成功的秘密,解析在荧屏热播现象背后深层次的文化成因。

一、精良的制作——外购版权,引进模式

《中国好声音》的模式起源于荷兰Talpa电视制作公司的The Voice。,The Voice一经推出,就在荷兰创下收视奇迹,吸纳了300万荷兰观众,占总人口的18.2%[1]。,美国的制作公司买走《The Voice》的美国版权,创下惊人的收视率,力压当时风靡一时的《美国偶像》。这个节目模式在欧美的大获成功,让The Voice的知名度一时声名鹊起。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公司不惜重金向荷兰Talpa电视制作公司购买了The Voice的中国版权。

纵观当下的娱乐节目,一个好的电视节目可以迅速蹿红提升整个电视台的市场份额,拯救一个电视台,像《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激情唱响》等娱乐节目都是外购版权。外购版权引进模式,是国内节目急速提升的一个捷径。一个好的节目模式是经过观众和市场检验过的,引进加本土化的改造是当下电视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节目模式的关键要素包括:客户(显性或隐性需求)、产品或服务(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能力(核心能力,包括关键资源、流程等)、盈利模式(怎么实现盈利),而这些要素显然与媒体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2]。

中国电视节目形式的创新存在瓶颈,原创本土电视节目也无实质性的突破,没有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中国好声音》的出现如一缕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就选秀节目本身而言,被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所垄断,之后涌现的选秀节目从未实现有效突破。《中国好声音》引进版权,在国内首创“盲选”形式,“转椅表态”,打破了以貌取人的惯常思维,让人有无限遐想;明星导师与草根学员的双向互动,打破了明星高高在上而草根选手卑躬屈膝的整体节目形态。

二、个人主体性的强化

《中国好声音》正如节目组标榜的定位所说,它是一档“励志”“音乐评论”节目,“励志”体现选手主体性,而音乐评论则是明星导师的主体性,而导师——学员的互选体现一种双向互动。人的主体性表现为人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等。《中国好声音》节目模式的设置强化了个人主体性,黑格尔曾经说过,“在主体中自由才能得到实现,因为主体是自由的实现的真实的材料”[3]。

《中国好声音》与其他娱乐节目相比,不是内容的成功,而是模式上的成功。节目模式设置上,四位明星导师采用转椅的方式,背对选手,让节目多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悬念。而最后在导师和选手的互动选择上,也突出了悬念的设置。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展示,人也更能称其为人。

以往的音乐选秀节目中,选手往往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评委往往以“毒舌”的面目示人,好像非此不能表现他们比选手高人一等。而在《中国好声音》中,四位明星导师放下身段,不在高高在上,与选手平等交流,也让观众感到明星的平易近人。在节目中,观众经常可以看到的一幕是,导师为了争夺某个表现突出的选手,争得面红耳赤,而最终的决定权却在选手手中。这样一来二往的互动中,人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展现。

而受众的主体性也在这个模式设定中被充分激发。在导师背对正在表演的选手时,观众的参与感增强,不少观众甚至会深入其中的某些“情节”,为选手的最终命运揪心,充分激发或提高受众的现实社会交往的参与意愿,以缓解“媒介依存症”这一社会病理现象。电视媒体本身的形态决定了电视与受众之间不可能存在有效的互动,受众处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的位置,“沙发土豆”的现象也常遭文化批评者诟病。《中国好声音》导师与学员的互选,悬念的设置,可以激发受众的主动参与。

三、共通的情感空间

《中国好声音》与《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等节目的成功,有一个共性,节目都抓住了中国人重感情、重责任的情感因素,而这种情感因素正是节目得以成功的关键。对于任何艺术形式而言,内涵与情感应先于形式和技巧。作为平民百姓的选手,能在这样的舞台上为自己的梦想而战,全国的电视观众梦想见证者,实现最基本的情感沟通。节目中选手的故事一次次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普通观众在现实生活中无力满足的情感需求在舞台人物身上寻求一种虚拟式的补偿性满足。

当下,一些电视节目为了纯粹的收视率,不惜以节目内涵为代价,以审丑的眼光和奇异的表现来博取观众的关注,缺少对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性,对社会的整体风气造成负面影响,对整个电视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好声音》却能够主动迎合主流价值观,为普通人的梦想提供舞台,至真至纯,励志向上,为电视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展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一个时代能够创造梦想,就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文化鼓励,对于引导社会价值取向往往可以起到积极作用[4]。电视台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媒体,通过像《中国好声音》这样的电视节目为受众营造一个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环境,这在当今时代是具有社会整合价值的一件事。电视节目只有剔除浮躁的冲动,关注当下现实,传递正能量,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等以“梦想”为主题的节目的走俏,无形之中为中国未来电视节目指明了方向。《中国好声音》作为引进的国外版权节目,本土化的改造是创作者应该面对的首要问题,而除却经过市场验证的节目模式外,创作者加入的中国人重情重义、为梦想努力的情感因素是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四、微博营销的成功典范

在以往的电视节目中,像《中国达人秀》是一场草根的真人秀,《舞林大会》是一场明星的真人秀,那对于《中国好声音》而言,这是一场明星和草根的集体真人秀。这种明星和草根的集体秀,不仅体现在节目形态中,在网络上形成的好声音讨论也形成一种明星带头、草根跟随的互动模式。中国的微博自诞生之日起,便以势不可挡之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中国好声音》的成功,离不开微博营销之功,尤其是名人微博。

在《中国好声音》首期播出后的当晚,姚晨、冯小刚等等文娱明星纷纷发微博力挺,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后有媒体界的知名人士发博,结合网络围观、意见领袖、名人效应等机制的协同作用,《中国好声音》的有效舆论迅速发酵,形成讨论。新浪微博数以亿计的庞大用户群,成为传播的节点,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在现实中的讨论,在之后的第二期第三期等后期的收视率上得以明显体现出来。《中国好声音》从播出到现在,微博的上的讨论从未间断,且多为好评,当然其中不乏节目组的公关营销推广,但如此规模的讨论足以证明《中国好声音》微博营销的极大成功。

微博作为新兴的媒介,其强大的传播、互动、开放的特点,是一事件形成讨论热点的天然温床。微博互动也是受众在电视媒介之外的更好选择,是《中国好声音》在电视媒介品牌影响力在网络上的延伸。《中国好声音》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每一个粉丝都是潜在营销对象,微博上的明星用户首发的高度正面评价的信息,为接下来的微博营销奠定了一个基调。除此之外,《中国好声音》在微博上的营销还体现了微博营销高速便捷、低成本、多媒体、受众面广泛的特点,为微博营销树立典范。

就目前中国电视生态看,中国的电视节目亟待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在媒体形态日新月异、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网络社交媒体飞速发展的媒介生态圈保持住正在流失的电视受众,当然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也不可回避。《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为电视媒体带来新的希望,为电视观众的回归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11.中国好声音活动方案 篇十一

跳过海选造势,这档首播收视2.8,重播收视1.13,连续4小时称霸中国收视率的选秀类娱乐节目一开播就高潮不断。而节目现场,为《中国好声音》“站台”的导师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坐在从英国原版定制空运过来的红色高背椅上,这4把视听系统、外观、旋转系统都十分讲究的高背椅,每把单价80多万元。底座印有“I want you(我选你)”的字样,是节目的“灵魂道具”。前奏响起,座椅旋即背转过去,台上被“盲听”的“好声音”渐进高潮,导师抢人掐架的场面让八卦眼们逐集追看乐此不疲。节目中场,主持人华少不卡壳、不出错、不含糊的广告播报让好事者又忙不迭为他读秒计时查字数,第一时间发起微博话题讨论。好戏连台,甚至广告都是看点,上厕所的时间都不给留可能是节目唯一的“败笔”。内急的观众们痛并幸福地笑了。

联手打造这场收视狂欢的是星空旗下的灿星文化传播公司和杨媛草带队的IPCN国际传媒。作为最早投身节目模式版权发行的公司,IPCN已经成为中国电视模式版权发行行业的NO.1。IPCN做过的最成功的一档节目就是《中国达人秀》,而节目的制作方恰是《中国好声音》里的搭档灿星文化。在灿星操刀下,《中国好声音》每集不到80分钟的时间里,节目调用素材量近1000分钟;为了和国际大制作接轨,灿星还从BBC邀请来专业剪辑师互动交流;为了能让观众随时捕捉到从选手到导师、评委表情上最细微的变化,制作团队还在场内设置了16个机位,场外10个机位;为了能邀请到刘欢这位声誉至高的实力唱将担任导师,灿星总裁田明曾经连夜赶赴刘欢下榻的酒店彻夜长谈,最终说服刘欢加盟节目;而在另一位重量级导师那莫的牵线下,节目组成功请到“中国第一贝斯手”王笑冬担任乐队总监。从听觉到视觉再到专业度,各位重量级人物的鼎力扶持注定了灿星制作的《中国好声音》必将成为一场盛宴。

呼声越高争议越大《中国好声音》开播第一周就经历冰火两重天:先是被爆节目刻意安排选手讲故事煽情,再热传选手身份造假博同情。节目组既没跟风论战,也没危机公关,制作团队一副尔辈终去我自故我的气定神闲,仍旧稳稳坐定收视冠军的江山,俯视纷攘喧嚣的江湖,显出身经百战的大将风范,让人击节叫好,又心生好奇,想要侧目倾听这些优质且淡定的“好声音”。

嘉宾席上演的老友记

导师团: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

最初,荷兰版权方对导师的定位是:两位重量级歌手,一位青年人喜爱的歌手,一位草根出身、经历波折却最终凭借个人努力实现梦想的励志型歌手。于是,原版引进后,《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席位相应坐上了刘欢、那英、庾澄庆和杨坤。导师席上,摇滚范儿的庾澄庆穿一身遍布网眼的皮衣,年纪最轻的杨坤一件白衬衫恰到好处,个性直爽奔放的那英身披点缀金色流苏的黑外套大气且抢眼,刘欢则主动戴上帽子好遮住花白的头发。而那英也因好友阿妹的关系和庾澄庆在台湾频有接触。几个熟人相聚在一起,聊的又是大家热爱的音乐,不热闹一番才怪。

最初《中国好声音》的看点之一就是能让刘欢、那英这样的乐坛地标性人物出镜,把自己的处女秀献给一档选秀娱乐节目。两人私交甚好,刘欢一敲定,那英就紧随其后坐上导师席。刘欢负责“专业”,“哈林听到第二个高音才拍,我得等到第三个才行。”但当专业、严谨的刘欢“遭遇”跨越老、中、青三代的拥趸,也只好默认自己是来开家长会的。隔壁脱了鞋上台吼上一首的那英情绪高昂、风趣幽默,为参赛歌手腹中宝宝献唱的一幕让多少人为之动容。而那句“按点儿睡觉”又让人旋即捧腹。而自称“18公岁”的庾澄庆确实看不出年纪,好似误食了防腐剂。乐坛人称“音乐顽童”的哈林做过娱乐节目主持人,节目中时时调侃。频频打趣,奠定幽默基调。“一开始大家都不了解状况的时候,节目组希望让我做起头和结尾的工作,第一天录完之后,我发现这个工作没必要了。每个人都有适度的发挥,现场效果很不错。”“杨32郎”杨坤和他的32场演唱会出人意料地一次次撩动观众的笑点,“完全出乎意料!产生了一种很轻松愉快的节目效果。”节目组喜称。杨坤和选手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回忆和感慨。看到美女时狂跳的小心脏也让他一再被哈林调侃。好声音、真性情、风趣调侃着实让观众的味蕾新鲜了一把。

一同经历过音乐市场起落沉浮的默契让导师们能够放开自己“争风吃醋、妙语连珠”,抱团扎堆人气猛增,不火都不行。据称4人出场酬劳及后期衍生商业回报合计或将超过2000万,虽然节目组不便透露具体分成,但4位在“好声音”后身价又涨已经无可争议。

心理按摩师有条“中国好舌头”

主持人:花少

“看过节目吗?我讲话快吗?我嗲吧?”这是浙江卫视当红炸子鸡华少的开场白。较之传统主持人的角色,《中国好声音》里华少的戏份被淡化不少,面对观众们“打酱油”、“卖广告”的打趣,华少却自得其乐。节目里,华少的舌头十足一部印钞机,43秒赚足200万广告费。在这43秒内,他连说350个字,平均每秒7.44字,其中至少提到4条广告、报了6个网站,为此华少也获封花名“中国好舌头”。在视频网站上引来众多快嘴踢场挑战,而他为香港保钓英雄呐喊助威之作“快嘴”《南京1937》更以每秒9字的速度刷新了个人纪录,也叫人不禁为娱乐主持人的娱乐精神拍案叫好。

然而隐藏在娱乐背后的还是专业和敬业。《中国好声音》的版权方要求主持人隐藏在节目背后,但同时他在节目制作中的设置又是至关重要的,所有选手上、下台接触的第一个人就是华少。选手上场前不能太亢奋或是太紧张,而主持人的作用就是把所有人的情绪调整到一个合适的温度。在与版权方荷兰团队的沟通过程中,国外导演反复强调一个关键词——Warm:“主持人一定要给人温暖,这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华少说。中国人一般不会暴露自己的情绪,而主持人需要反复跟选手家属沟通,使他们对表演的期待值很高,情绪到达一个爆发的临界点,结果出来的一瞬间观众才能看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从这个角度看,华少更像是个心理按摩师。“我说1000句话可能电视上只用了一句话,但是情感的爆发是由其余999句话引发的,”华少说,“把自己隐藏起来,让观众感觉他们看到的仿佛就发生在他们身边。”这种隐藏起来却又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观众误读着,连节目编导组都替他委屈,杨坤问他,“你什么时候出来啊,怎么都在后台?”庾澄庆也问,“听说你在后面比我还累?”“对啊,你们一高兴讲很久,我就会陪选手父母站很久,你们互相争执我还要引导父母情绪,我还要问他们希望孩子选哪个导师。”华少笑着回他们。他清楚地知道在团队合作中,彰显个人远不如配合团队打造亮点来得重要。

音乐复兴的时刻已经到来!

节目宣传总监:陆伟

作为《中国好声音》的宣传总监,陆伟把自己在灿星制作团队中的角色比作一个“连接轴”——连接导演组、选手组、导师、后期制片,几乎所有的部门都需要他去沟通。对外是节目发言人,对内就是多功能通道。这支团队从2006年就集结成型,打过几场大仗之后,由于理念的分歧失去了一部分同伴,同时,意气相投的人也走得更近、聚得更紧。现在,这个以田明、金磊挂帅的团队已经打造过《中国达人秀》、《舞林大会》这样的王牌节目,问及诸多节目火爆的原因,陆伟讲了点细节:“我们总导演金磊在做达人秀的时候天天看的是鲁迅。他觉得《达人秀》不是一档综艺节目,我们想要反映的是中国人的民族性,反映凡人身上的价值观和闪光点。如果把百姓身上的情感放大到电视上,还能产生共鸣,这才是最大的成功。”也许就是这种理想化,甚至有些浪漫主义的特质让团队成员在每天12到16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中还能全心投入,发挥出个性。

前6期盲听盲选节目里导师们出镜服装从没变过一度成为热议话题,而实情是“我们9个录像日里的素材剪出了前面6期盲听盲选的节目,每一期都是副导演们的个人作品”。陆伟说。团队用T3个月的时间在全国搜集到了2000多个声音并从中选出500个来上海的录音棚统一录音,而后再从中精选160个左右进入节目录制阶段。3位个人风格迥异的副导演从录像素材中筛选重组,呈现出不同主题、口味各异的每一期作品。第1、1期注重亲情、爱情、友情,是导演章骊的风格;导演沈宁喜欢有趣;导演吴群达口味更为小众化,他喜欢非常奇特的嗓音,于是就出现了袁娅维、英子。“总导演的包容度很强,他放开手让你根据自己对音乐的判断来剪辑出想要的效果,这份工作是允许你发挥个性的。”陆伟还爆料说第3期节目刚完成,团队所有的人都去参加了达达的婚礼,大家从头唱到尾,整个过程像是个演唱会。

有一些傲气,有一些情怀,是这群人对自己的定位。因而。“梦想”能成为《中国好声音》的关键词并不让人意外。面对热议的“自我炒作”,陆伟说他们不介意被误读,也不屑争吵回应,他们只想表达一种久违了的情感。“比如徐海星,我们要讲述的是父女两代人音乐梦想的传承。通过金志文和他女朋友的故事,我们想讲述一种坚守,他对音乐对理想的坚守,女朋友对他对爱情的坚守。面对江河日下的音乐市场,我们做这档节日也是想让大家看到音乐的本质:它能在情怀上打动你。”当这种情怀在人心中苏醒,也正是音乐复兴的春天到来的时刻。

直面新兴行业背后的挑战

节目模式引进方:杨媛草

一直被疑似山寨的《中国好声音》可谓出身正统、血统纯正,这一点,节目模式引进方、IPCN的创始人之一杨媛草可以为其正名。IPCN是版权发行公司,买断运营只在少数,大多数时候都是把国外成功的娱乐节目版权引进到中国。“《中国达人秀》就像我们收养的一个孩子,我们是版权引进方。而作为独家授权方,《中国好声音》更像个试管婴儿,节目里有我们的基因,是我们自己孕育的一部分。”

在杨嫒草眼中,灿星这个团队从高层领导到实习的“小朋友”都有一种想做事的心态,悟性也很高,这也成为她坚持把《中国好声音》授权给这个制作团队而非某个电视台的决定因素。“就好像《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集讲一个儿子和父亲学腌肉,父亲传授儿子选肉、腌肉的技巧,晾晒时间的把握,但如何用手把盐抹在肉上就要靠练习和悟性。这和做节目一样,我告诉你节目怎么购买版权,怎么处理模式,如何选角,灯光、舞美怎么玩,但最后是否成功就看导演团队的执行力和悟性了。”荷兰的原版制作团队也来中国跟进把关这个项目,到目前为止他们都相当满意。目前制作的6期是2012年全球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这是连人气爆棚的美国版本都无法企及的。

从《中国达人秀》到《中国好声音》,盆满钵满的回报让人不得不钦佩杨媛草的眼光精准。而这背后依托的是她多年海外漂流的历练、对中国社会的人文认知以及持重的敬业精神。“我们每个星期三在公司内部都有一个系统模式筛选,每周大概要过滤六七十个不同的节目,量很大,”她说,“我很熟悉总局的规定和流程,所以我们选节目很严格,底线清晰。把不能触及的部分在原版模式里一层一层剥去,最后看看剩下的那些是否具备一个成功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被问及是否考虑今后自己独立引进和制作节目时。杨媛草说,对于IPCN而言,TALANT SHOW这个板块所占份额很小,而且灿星基本做到了极致。高端体育赛事也将是他们业务的一部分。而说到公司未来将会面对的最大挑战,杨媛草认为还是室外的纪实娱乐节目。“在国外这个行业分工很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想在纪实娱乐这个领域尝试做国内的先行者,因为现在国内这个领域还很少有人敢去挑战。”目前已经有好几家赞助商开始主动接洽合作事宜了。赞助商愿意在纪实娱乐节目里对他们的植入进行尝试,这对迎战新兴模式的IPCN来说是个好兆头。

Q&A

Q:《中国选人秀》和《中国好声音》都是灿星团队打造的美誉度极高的娱乐节目,请问两者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陆伟:《中国达人秀》讲究的是出乎意料的才艺,比如说貌不惊人的人突然展现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才艺,产生一种视觉和心灵的震撼。《中国好声音》则非常专业,它对音效的要求特别高,更注重对于电视综合声光效果的把握。我们对《中国好声音》嘉宾的邀请难度要高于其他节目,像王笑冬、金少刚领衔的乐队,还有录音师,他们都是国内顶尖的。

Q:作为IPGN的创始人之一。你近期对公司的运作规划有哪些?杨媛草:我们预计下半年就要投入3个有品牌生命力以及商业延伸价值的真人秀电视节目,从版权引进到制作、招商都由自己来操作。接下来要推《小善大爱》(暂定名),让一个百万富翁或者成功企业人士进入一个社区帮助更多的人,像王石、马云都表示非常有兴趣参与,而主题是让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把正能量传递下去。这也正是《中国好声音》的核心词。其他还在酝酿中的节目有一个创业类达人秀,以及以年轻父母或准父母们为主要受众的《超级育儿师》。

Q:现在网上关于是要“好声音”还是“好故事”的争议很多,作为导师你怎么看?

12.“中国好声音”演绎互联网思维 篇十二

2014“中国好声音”终于落下帷幕, 张碧晨夺得总冠军, 很多网友也开始吐槽, 但是如果我们从互联网的角度去看这个节目, 你会发现这个节目已经把互联网思维演绎得非常的充分。

用户思维和简约思维

用户思维是好声音成功的核心思维, 来自腾讯视频的数据显示, 好声音在电视首播24小时获得的点击量突破1.2亿, 其后几乎每期节目蝉联第一, 成为当之无愧的“收视冠军”。用户思维有三个法则, 分别是得“丝”者得天下、兜售参与感和用户体验至上。作为年度综艺王娱乐节目好声音在制作和演绎上都深受丝欢喜, 四把转椅的精妙设计和导师的精心挑选让丝深感自己如临殿堂、“高大上”, 在这个人人自称“丝”而骨子里认为自己是“高富帅”或“白富美”的浮华时代, 好声音无疑为丝们提供了一个享乐空间或是心灵圣地, 甚是如鱼得水。在兜售参与感方面, 无论是现场观众的零距离互动还是利用新媒体微信的摇一摇有奖活动, 或者是在重返巅峰的为被PK掉的学员转椅助返, 好声音是把用户放在了明显的互动位置。在决定4位导师的冠军学员卡位战中, 均以现场观众的投票为依据以及大众评审团的参与都很好的调动了现场氛围, 故好声音把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 所以用户思维贯穿好声音始末。

好声音的简约在于简单纯粹, 四把转椅是亮点, 只选声音, 不选外表, 是好声音不同于其他选秀节目的最大特色。好声音只以声音论成败决定了节目的制作是聚焦在一个点上的, 这个唯一的点, 不言而喻, 好声音是一种互联网产品, 在制作和传播上都带着互联网思维的深深烙印。好声音以简单精妙的方式告诉观众, 简单即是美, 仅仅是把美的声音通过好声音平台甄选出来, 简洁洗练让人耳目一新。互联网产品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聚焦原则, 一个产品只做一件事, 好声音做到了, 而且做得相当完美。

极致思维

从一开始的盲选到十六进八, 八进四一直到每组的冠军赛。好声音一直向一个声音的层级不断迈进, 以求发现最好的声音, 每一个学员上场都会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向观众展现出来, 不管是梦想班冠军帕尔哈奇对逝世亲人的思念在歌声里的深深流露还是“狼之队”流浪歌手南玛子呷亲身讲述自己的经历, 都自然逼真, 毫无矫揉造作之嫌, 然后用真实感人的歌声将埋藏在自己内心的那一种情感表达出来, 情真意切, 导师对史无前例三次登台献唱的魏然的严格甄选, 大热学员不断淘汰都展现了导师和节目组对声音的至佳追求。在导师对声音的点评上面, 分别从学员的音色、音调以及台风等方面给予客观到位的评价, 一语中的, 入木三分, 力求好声音这个平台能够发挥最大的优势, 好声音的目的就是发现最好的声音, 用极致思维把这个互联网产品发挥到极致。

迭代思维和流量思维

好声音的商业模式是对传统选秀节目的彻底颠覆, 制播分离便于节目质量的最大化;导师作为股东享受分红保证了导师选拔学员的标准性;广告和音乐产业链深挖延长了好声音选手的生命力, 建立了好声音的持续盈利能力。那么好声音就树立了选秀行业的一个标杆, 牢牢占据综艺娱乐节目收视率之首, 好声音正是突破传统选秀节目的模式, 在互联网思维迅速盛行下独具一格地脱颖而出。

从第一季好声音到第三季好声音, 大家也可以看到迭代思维对好声音的推动作用。迭代思维更多地体现在微创新方面, 腾讯视频客户端是今年好声音的主场, 直播和互动双重推动, 公众平台微社区和微活动是亮点, 并且新增微信摇一摇有奖活动, 随着微信的盛行, 好声音渐渐进入人的口袋, 成为“口袋好声音”, 从某种意义上说好声音是更接地气的“移动大运动”, 这些变化很好的迎合了更多的观众。

腾讯视频显示, 第三季好声音的总播放量为38.9168亿, 视频评论达186.3万, 好声音本身的优质造就了如此大流量, 在整个娱乐界里几乎史无前例, 当然这些流量也实现了变现。那么这些流量究竟由何而来?据笔者分析, 有以下原因:第一, 节目商业模式的完全创新, 使得体验和口碑俱佳;第二, 电视和网络互联, 遥相呼应, 人气暴增;第三, 音乐的本身作用也就是音乐本身具有对人性的一种感染力, 就是精神境界的感化和心灵的需求, 何况在一个物质流高度发达的时代;第四, 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可以通过客户端和微信、微博收看节目, 唾手可得。那么好声音流量的形成恰恰与一个成功的互联网产品的流量相重叠, 通过质变到量变, 好声音已经完完全全实现了广告、下载、选手商业产业链的全方位变现。好声音在娱乐界阐释了一个互联网真理:流量即入口, 流量即金钱。

社会化思维和大数据思维

社会化是营销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 在好声音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尤其在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区、朋友圈、微博和网络社区等社会化媒体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随着好声音的口碑越来越好, 好声音在网络中掀起一阵又一阵热潮。以中国好声音微博为主导, 以腾讯视频和娱乐大V以及娱乐明星微博为辅助, 在新浪微博展开了几度轰轰烈烈的大营销, 仅在微博#中国好声音#话题流量达到了33.5亿, 中国好声音在腾讯视频的社区评论达188.4万条。在微信公众平台, 每一位学员的生平经历和歌声分解都充分地向大家展示了学员的另一面, 让观众对好声音有更深度的了解。微社区观众的热情互动、观众对好声音学员的投票都体现了好声音对于观众来说是一次全民参与的“娱乐欢宴”。

在大数据时代, 客户所产生的大数据使营销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每一个顾客, 同样第三季好声音的大数据可以让节目制作方对自己的受众群体进行分析评估, 对受众意见进行采纳整合, 从而对节目的效果或者结果进行预见, 以便做出更好的节目, 使节目效益最大化。另外好声音的广告投放大数据也可以体现出广告商所在的行业、地区分布, 从而对好声音广告市场进行详细分析, 准确观察各行业对好声音的关注度以及广告投放数据对于好声音的指导意义。大数据作为好声音最基本的效果评估依据, 是好声音的“晴雨表”。

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

互联网平台思维是一个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 其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而中国好声音恰恰是一个集好声音平台、明星导师、参赛选手、观众和广告商于一体的开放、共享、共赢的生态圈。好声音的创新商业模式为多主体互利共赢的生态圈提供了大前提, 互联网平台和庞大受众为这个生态圈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 所以构建了一个以中国好声音为主角的多主体互联网大平台, 也就是互联网好声音平台。

上一篇: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短学期参观实习报告下一篇:加油稿高质量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