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生》后感

2024-10-06

读《一生》后感(共12篇)

1.读《一生》后感 篇一

读《一生读书,一生成就》有感

李克强曾经说过:“阅读能使人常思常新。”好读书,读好书,既可以提升个人能力、眼界及综合素质,也能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资本论》中文译作者之一,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王亚南的读书经历,以及他刻苦学习的精神。

中学时代,他为了争取更多时间读书,王亚南仿效司马光的“警忱”设计了一张“警床”——把木板床的一条床腿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当快要睡着时,他稍一翻身,床板就会失去平衡而歪斜,他就会惊醒过来,继续读书,这样爱读书的精神是少有人能及的。

王亚南为了读书挤出了很多时间,但他从没说过一个累字,反而还乐在其中。小时候,因为家里没有钱,所以没钱买书,因此,他每天都会向同学或老师借一本书看。有一次,他向老师借了本《东周列国志》,读了几页后,就爱不释手了,为了能时常读,他下了狠心,花了几个月时间将整本书抄完了。

看到这里,我心里震憾莫名,这正是我所缺少的。我的语文成绩历来较好,每次作文课,老师都会将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念,但是念完之后,又总会批评我一顿,说我的作文中缺少很多东西,我一直不明白,也曾问过老师,可听了老师的回答后,我依然不理解。直到今天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才明白,我缺少了对读书的狂热,缺少了王亚南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的精神。我恍然大悟。其实我也是很喜欢读书的,只是平常将读书当作打发时间、排遣寂寞的工具,没有将它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没有打心底重视起自己的这位好朋友。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心里暗自告诫自己,以后一定要向王亚南学习。去年我们学过一篇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他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学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正如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一样,我将仿效这篇课文作者的读书方法,真正地将读书视为自己的好朋友,将它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并以之为镜,一日三省吾身。我相信,在书这人类的长生果的滋润下,我将成长得更加茁壮,心灵更加美丽!

2.读《一生》后感 篇二

作者在前言中写道:“现今关于张学良的传记、访问记、回忆录、口述历史, 已经叠床架屋, 不一而足”, 为避免内容重复, 乃独辟蹊径, 打破传统的记述史实方法, 把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融为一体, 用诗歌的语言, 散文的形式, 史实的眼光、哲学的思维, 对事实加以解析, 穷厚追委、探蹊烛微, 以人物内心为轴线, 以跨时空的方式, 对少帅进行全方位的心理解析, 为我们展示出一个大爱无私、敢做敢为、有爱有恨、有血有肉、多面、真实的张学良形象。“正如古耜先生的博客文章《<张学良人格图谱>是为少帅写心》评价的那样, 王充闾将百年宏大的历史诗篇浓缩到15篇优美的散文中去, 堪称散文史诗的经典之作。”因此, 我们说2009年7月出版发行的《张学良人格图谱》不仅是王充闾完成了多年的一个夙愿;也是贡献给广大读者的一份津津有味的精神食品;同时也为人们撰写和认知历史, 提供了一个经典式的范例。

1936年“双十二西安兵变”, 是张学良命运的转折点。由此, 他强迫蒋介石放下屠刀, 停止“剿共”, 一致抗日, “挽救了民族危机, 帮助了中国革命”, 成为民族英雄, 千古功臣, 在人生事业上, 他是个成功者;他心系民族大义, 国运安危, 为确保蒋介石的人身安全, 执意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 张学良便开始了骨肉离散, 家破人亡, 完全失去自由,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岁月。因此, 他又是人生事业上的失败者。

在解读张学良为什么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 发动西安事变?事后为什么又不听劝阻, 一意孤行亲自送蒋回京?这既不是孟浪和鲁莽, 更不是一时的冲动。

王充闾说张学良的思想观念十分驳杂, 而且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 经常处于此消彼长、翻腾动荡之中。在他身上, 既有忠君孝亲、维护正统、看重名节的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又有拿得起放得下、旷怀达观、脱略世事、淡泊名利、看破人生的老庄、佛禅思想的影子;既有流引于民间和传统戏曲中的绿林豪侠精神, “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宁可人负我, 决不我负人”, 侠肝义胆、“哥们义气”, 又有个人本位、崇力尚争, 个性解放, 蔑视权威的现代西方文化特征。这种中西交汇、今古杂糅、亦新亦旧、半洋半土的思想文化结构, 使他经常处于依违两难、变幻无常之间, 带来了文化人格上的分裂, 让矛盾与悖论伴随着整个一生……张学良的思想观念无论怎样驳杂, 如何变幻不定, 其本质特征还是鲜明而坚定的, 那就是深沉博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思想上的主旋律, 他终其一生, 坚守不渝, 并且不断有所升华。从东北易帜到西安兵谏, 无一不源于民族大义, 系乎国运安危, 尤其是“捉蒋”、“放蒋”一举, 体现得至为充分。

他的夫人赵一获说:“他爱的不是哪一党、哪一派, 他所爱的就是国家和同胞。因而, 任何对国家有益的事, 他都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去做。”

前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去看望他, 说起“捉蒋、放蒋”话题时, 他风趣地说:“我这次冒着生命危险, 亲自送委员长回京, 原想扮演一出从来没有演过的好戏, 如果委员长也能以大政治家的风度, 放我回西安, 这一送一放, 岂不成了千古美谈!真可惜, 一出好戏竟演坏了。”

对此, 作家王充闾饱含崇敬心情, 不无感慨地说, 张学良“有大功大德于国家、民族, 却失去了自由, 惨遭监禁, 成为阶下囚, 应该说, 这是最令人伤恸的事情了。可他却说的那么风趣, 那么轻松, 这既表明他是性情中人, 思想通脱、纯正, 处事简单、轻率, 确实不是老蒋的对手, 同时也能看出, 戏曲对于他该有多么深重的影响……。”

3.读罗素想一生何求 篇三

是什么让罗素一生成就斐然而且情感像春水一般滋润呢?

罗素有一篇妙文《我为何而生》,里面披露了他一生活得成功的奥秘。他说,有三种激情贯穿了他整个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是爱让罗素找到了创造的火种,他一生因经历了四次婚姻曾招致许多非议,但每一次当他处在爱的漩漏中时,他都灵感进发,变成了一个像歌德一样会创造的诗人,他描绘爱情给他带来了甜蜜和震颤,他说那感觉就好像从人间飞升到天堂一样美妙。照罗素的描述,爱,好像有一个别名,叫创造。

如果说爱让罗素神魂颠倒,那么,知识则让罗素变得平静如水。平静的罗素理智,达观,常常妙语连珠,罗素赞美智慧,反对愚蠢。他认为人来到世界上是享受快乐,而不是忍受痛苦。他有一句话被王小波奉为佳臬——“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源”,他还有一句话很合我心——“做有趣的,多彩的,建设性的工作”。这些话合起来意思就是说人来到世上走一遭不容易,应该追求一种有趣的多姿多彩的生活。这样的话中听,我喜欢,我希望这些话被更多的人所喜爱。

如果说知识让罗素睿智,优雅,富有情调,那么同情和悲悯则让罗素从平凡走向了伟大,走向了高贵,罗素在研究数学、哲学之余,还花了大量时间从事社会活动,他是一个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对贫穷,弱势群体的关注,使他的生命与更多的需要关怀的生命连在了一起,他的行为更代表了20世纪知识分子的良知。也是许多知识分子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原来知识分子可以走出书斋,走出象牙塔,走向更广大的世界。

罗素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他的传奇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幸福的奥秘就是生活得简单,快乐,有情趣,有意义。人生参差百态,命运各不相同,最重要的是追求适合自己的生活。

罗素有一张晚年照片,照的是他演讲时的情景:他银发飘飘,目光炯炯有神,在空中定格的手臂引发人无穷的遐思。当世上许多老者步履蹒跚,目光呆滞,垂垂老矣,等秋风来收拾他们的躯体时,罗素却在讲坛上激情洋溢地讲述他的思想与生命的奇迹。

4.读《一生》有感 篇四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为之动容的是,当汤普森夫人听到泰迪给她说:“今天你身上的味道就像我妈妈以前一样”时,她哭了至少一个小时。可以看出,汤普森老师有一颗多么爱学生的心,从中也读到一个优秀老师的责任。

教育是爱的事业,我们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这种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就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融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在平时的工作中,难免会因为孩子们的调皮捣蛋而心生埋怨,也会因为某个孩子的退步而急躁,还会因为他们的违反课堂秩序而声色俱厉。但是,心中还会有另外一种声音告诉我:我是一名老师,我有责任给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引路,如果老师不教给他们行为礼仪、识字读书,几乎空白的他们怎么会知道该怎么做!这一种声音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也让我平时与孩子们的朝夕相伴中也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

家长把这么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是对我们极大的信任,我们怎么能不全身心的爱他们呢!拿我们班讲桌旁边的王艺璇举例,本来家访的时候我们已经从璇璇爸妈口中知道孩子无意间回去抓别人,而且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确实,从开学一段的观察,璇璇完全是幼儿园的状态:写字对她来说是比着画画,甚至开学一个月都分不清加号减号。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自己心里先急了起来,这可怎么办,基本的知识掌握不了,孩子回家了怎么给父母交代,我跟富娟私下商量,先跟璇璇爸爸妈妈讲清孩子在校基本情况之后,再利用课余时间慢慢补,补课的时候起初我有点急,这孩子怎么这样,完全讲不通道理。可是渐渐的,我觉得这种方法不好用,她甚至不愿意让我补。再后来,我试着用哄着的语言,逗她玩的方法慢慢的认识笔画,写字要有笔顺,现在的璇璇很乐意跟我学习写字,今天上课讲生字,璇璇竟然破天荒的高举小手喊:“老师,我来回答,我来回答!”她分别给三个生字组了词语,可喜的是对了两个,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其实,有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自己心里乱着急要有效果的多!

5.潇洒读一生 篇五

潇洒读一生

亮轩,原籍辽宁,生于四川,长于台北,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传播硕士,曾任台湾广播公司节目制作人、主持人,中国时报、联合报、大成报、民族晚报等专栏作者。曾任台湾艺专广电科主任、联合报专栏组副主任、世新大学副教授。退休后写作之外热心公益事业,现任少数族群权益学会理事长。著作含散文、小说、评论等二十余种。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吴鲁芹散文推荐奖等。 几天前,有位已经毕业的学生打电话来,说是想请我为他们拍的一个广告片提供一些画面,包括我本人也要上镜头。那也不是什么难事,学生嘛,能够满足他们,总是不会拒绝。那么你们要拍什么呢?我问。我们要拍一个很有中国传统读书风格的书房跟老师您,他说。他这个要求一提出来,我顿时语塞。 百无一用是书生 想象得出,当一个老师在台上讲课的时候,他得打点好自己,从内到外。他得把知识转化为动人的言词跟图像,他要是爱智,不会不生动。那么,学生就很容易想象老师在读书的时候是多么的享受:明窗净几、鲜花素果,身边还有一只小猫,窗前挂着一个鸟笼。学生说,只要一点中国风味就好,什么是中国风味?我一时也拿捏不定,要焚香吗?要摆出许多线装书吗?要挂上一幅山水中堂吗?要我用毛笔批书的画面吗?想想这些问题,看看我的书房,简直去之千里。 不错,我真是读了一辈子的书,自有记忆以来,未尝一日不读书,这也要拜太平岁月的赏赐,若生在父亲那一代的乱世,能否如此,就难说了。要是读书人一词只以具象情况作标准,我一定合于资格,大概还有所超越,因为我是不折不扣的嗜读如狂。我藏书多少无法估计,一处不能说小的公寓,只要是塞得下书,目之所触,都是我的书。一万册?两万册?三万册?我不知道,我家的藏书所占体积,仅次于空气,也许比空气能够占领的空间还多。我的书随处都是,墙面满满的,除了厨房厕所,而且依然常常在打这两个地方的主意。我是一个守书奴,进到了家里的书,就再也舍不得扔出去,本本都是精挑细选的,虽然那么多。我知道,这一辈子是别想读完自己所有的书了,再来一辈子也不够,但是一点也不想把读不完的书捐出去,你要是说我有病,我不会答辩。守财奴挨骂,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 中国风味?是的,有许多中国传统的线装书,也常常读的,然而洋装书读得更多,而里面的内容,却是华洋都有。要是摆样子拿一本线装书表示读的是中国书,我只觉得恶心。一辈子只从书里学会了真诚,其他的什么黄金屋颜如玉、经世济国不朽盛事全没把握,那么我就不可能烟香缭绕、丝竹盈耳地读书。我的书放得一点都不体面,许多的书架都是穷凑合的,木头的、合金的、装潢进去的、临时合板搭起来的、地上的、桌底床底的,楼梯上一级级快把踏脚空间都给吃掉的、厕所洗脸台上的,以及其他真不该放书的地方的。这是中国味吗?我的书房的确都是书,只有一个小小的桌面空间,不过盈尺,是特别挪出来搁电脑的,其他地方横七竖八全是书籍资料,我就这样过了大半辈子,跟学生在课堂上看着我的想象,出入很大。 大体上我相信“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看看眼前决定我们命运的人,那些个有权力的,会赚钱的,出风头的,从早到晚,什么事都做,就是不读书。他们上山下海,走入人群,又要剪彩又要演说,睡眠都不够,常常当众打盹,你跟我说他们还会读书,我才不信。但是这样的人依然可以立下千秋大业,这岂不足以证明,读不读书跟一个人有没有用是不相干的吗?我深信读书不会有用,越是爱读书越是没有用,想想看,一个人成天手不释卷,这双手就干不了什么其他的活儿了。一个爱读书的人,要说他会觉得天下苍生多么可爱,就非常可疑了。书里的世界那么真诚,那么深刻,那么细腻,又那么宏大,俗世那能相比?读书人容易愤世,倒不一定嫉俗,他们不会把俗世俗人放在心上,怎么可能去嫉?他们瞧得起的都是俗世不怎么瞧得起的,瞧不起的却是俗世非常瞧得起的。有人说书读得多了就有点不合时宜,这样的说法客气了,其实就是有些疯颠。好在天下人依然以为读书人有点水准,他们就可以干点跟读书看似相关的事情,不致于饿死,比如教书。一个真爱读书的人,要是想活得还可以,莫过于谋一个教书的行业。 读书其实没什么用,却可以月月有钱可拿,还读得理直气壮,在讲坛上神气活现,睥睨台下苍生,不可一世的样子,天下还有什么买卖比一个爱读书的人赚到的这个划算的?但是读书人日久生玩,渐渐还是觉得不爽。因为一个人教书,不一定就可以任意读他想要读的书,他得把学生教到会读书,然而他终于会发现,那是不可能的任务。有的学生会说,老师啊要是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他也许是当真的,可事实未必尽然。一个人想要读书,洪水猛兽也挡不住,不想读,神仙魔鬼也推不动。嗜读如好色,性之所向,金石为开。这码事全在自己,别人能帮的忙都很有限。年羹尧少年时不爱读书,他的父亲为他请的家馆全让特爱使枪弄棒的`他给打跑了。后来的一位老师,是个秃头,年羹尧常常摸摸他的秃顶消遗他,他也不以为忤,而且一开始就让他玩儿个够,玩了这个还问他是不是可以再玩玩别的?不用急着读书?年羹尧终于玩到实在没什么可玩了,只好问老师还有什么玩的没有?老师说,读一点书看看怎么样?年羹尧开始读书了,他开读的是三国志演义,一下子就读得如痴如狂,如此一路读下去,经史子集无所不读,终成饱学。有人说这个老师开导有功,我看是老师早早发现年羹尧是个读书种f,爱读书是早晚的事。这位秃头老师说不定早已拒绝当许多别人的家馆了呢。 读书人的痴愚 教书这个行业就真的是读书人干的吗?也是问题重重。不读书的老师有的是,他们只读自己要上课的那一本书,还算好的,有的连这一点都说不上,上课只是东拉西扯,考试就搞些是非选择题大家混混。他们紧记着一些有着复杂说法的简单事物,非中非西,似通非通,反反复复地讲许多年,让人莫测高深。在台湾,只要拿到了博士学位,谋个教职的机会很多,从此稳如泰山,一生再也不用读书,谁也莫奈他何。学生不读书,教师一筹莫展,校长不读书,教育部长也是莫法度。顶多要求他们写写论文,写论文就等于读了书吗?我不回答这个问题。 真爱读书的人最后还是会忍受不了教书,当年梁实秋先生教了许多年的书,有一天人事室通知他该退休了,他马上办手续退休,如获大赦,这样的心情,我了解。姚一苇教授退休之后,可以任情读自己想读的书,写自己想写的作品,开心得要命,这样的心情,我也了解。读书是自个儿的事,要是老得想到为学生读书,为学生写讲义,还是为写升等论文跟积分而读书,读书就是苦差事。一想到人生有限,便会心急如焚。看到自己真无作育英才的能耐,又不得不装模作样,心中的挣扎日甚一日。我在教书的最后几年,最爱写的条幅就是“不如归去好读书”几个大字,各体兼备,教书而不能读书之苦,可想而知。 我也见识过有钱人的豪宅,身处其中,总是觉得不怎么自在,后来觉悟,原来那人家里少了些书。从小在书堆里长大,看到谁家没有书,便觉得他们空荡荡的日子要怎么过?这也是家徒四壁啊!有此一念,也真是读书人的痴愚了。人家买卖做得好大,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待人和气,出手大方,连司机厨娘都养得胖胖的,又有什么不好?我们享受自己的百无一用就好,不要再说三道四。 说是百无一用,这是讲一个人嗜读如狂对社会不会有什么贡献,对自己还是有一点用处的。一个人在读书的时候不会乱花钱,这个好处就非常大了,想想看,不读书,去打高尔夫、喝酒聊天、逛街购物、四处旅行,哪一样比读书实惠?读书其实也用不着什么不得了的环境,书就是最好的环境。颜回居陋巷而不改其乐,爱读书嘛。读到好书,巷子是个什么等级,真的太不要紧了。读书可以忘忧,人生谁没有挫折啊?别人如何我不得而知,我之所以活到如今,好几次都没有真的去一头撞死,拜狂爱读书之赐也。想到人生还有许多好书未读,而且就在架上,还真想耳聪目明的多活几年。冬夜读书读到绝妙文章,发出大笑,惊醒老妻,声震四邻,痛快之至!读书读到为早已成灰的古人担忧,热泪盈眶,涕泗滂沱,想想这个年纪还能有此痴颠,痛快之至!读书读到深心相契,期诸来日另一世界相会可以执手相欢,连生死都可以看得轻淡,痛快之至!想到许多人还在那里争夺吵闹,讲自己都知道是瞎扯的言语,做自己都知道是难看的动作,而我则只需读我书、思我想说之话,不必面目可憎对面目可憎,痛快之至!一生还有多少岁月也不知道,不是我逃避什么责任,而是很幸运的都没人要我担当任何大任小任,可以心无挂碍地自读我书,无丝毫什么匹夫有责的愧疚。在书海中纵身浮沉,但得寒温冷暖,不见兴废去来,痛快之至痛快之至也! 马上打电话跟他们讲,快别来拍什么书香的广告了,管它我的书房该是哪一国的味道。 (选自台湾《文讯》杂志1月号)

6.旗下讲话——读好书受益一生 篇六

早上好!我是401班的。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读好书,受益一生”。

书是知识的宝库。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书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西汉学者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的,当我们寂寞的时候,它会给我们以安慰;当我们遇到疑难的时候,它会给我们解答;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当我们感到迷茫的时候,它会给我们指明人生的方向。难怪一位大文豪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可见,读书,尤其是读好书对我们一生有多么重要。

说到读好书,我想到了安徒生,想起了那一个个溢满了七彩梦幻的世界。我看到了人世间的至诚至爱,体会到了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我想到了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敢于冒险,勇于挑战命运的鲁滨逊让我敬佩不已。我又想到了冰心老人的《繁星.春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生命的伟大与母爱的高尚。

同学们,一本好书可以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所以,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分清好坏,慎重选择,认真挑选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书籍去阅读。同时也要把这些优秀的书籍推荐给我们身边的同学,做到共同阅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7.国旗下讲话:读好书受益一生 篇七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读好书受益一生》。人们常说,多读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力量。那读书到底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同学们多读课外书呢?

首先,读书可以增长知识。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人类要发展,必然离不开知识。同学们如果从小不会读书,没有知识,长大以后就很难立足于这个时代。

其次,读书可以塑造人生。读书对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具有重要意义。正如歌德所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凯勒说:“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法国罗曼罗兰说:“和书籍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总之,多读一本好书,多活一个人生。

最后,读书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也强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多读课外书。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读《你一生的故事》心得感悟 篇八

考虑光的传播路线。当终点确定时,光需要走一条最短路径,而理论上的最小值是直接到达终点,即时间为0,但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这一要求不可能实现,因此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在外界条件限制下的最短路径”,这里的外界条件既包括光速之类的物理恒定量,也包括路线过程中是否要经过其他介质之类的可变因素。

现在来看书中的“我”。“我”的终点是死亡,其最佳路径显然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物理因素,还有“我”的亲人的自由意志),“我”所能选择的最佳途径,其实也就是作者在书中所描述的那一条。“我”是在明了所有路径的前提下,选择了这条路径的。

我终于理解了:当你用目的论的视角看事物的时候,你就再也无法回到因果论了。当你明了所有可能性的时候,尽管你拥有自由意志,但你(出于自身的意志)只能作出唯一的选择,因为其他任何选择,都会让你觉得比那唯一的选择更糟。

但是,终点可能并非死亡那么简单。也许应该说,宇宙唯一的限制就是终点。人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路径,但终点不可选择。为什么会有这种限制?我不知道。也许这就像光速不变原理一样,是一种物理上的限制。不过,考虑量子力学上的概率,似乎意味着拥有了选择终点的能力。

当你对未来无知的时候,你只能以因果论的方式看待世界,于是你会对你的选择感到后悔,怀疑另一些选择可能更好——这时候你的痛苦是:你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但你的选择导致了一个你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然而当以目的论的方式看待世界的时候,你看透了整个未来,你可以选择过程,但你无法选择终点——这时候你的痛苦是:你明知会有那样的未来,但你无法避免。就两者的效果来看,它们其实都导致了你无法选择终点的事实。

我无法评价哪种更加痛苦。

9.你是我一生读不厌的书 篇九

——写给懵懂岁月的女儿

(三)又是一个明媚的早晨,天,蓝的像一汪水,又像一块玉,偶尔,有几丝白云轻轻地掠过,就如同在这块美玉上镶嵌几处动感的装饰;而太阳,就懒懒的露出了脸,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人们。广场上,几对早起的老人,伴着悠扬的乐曲,开始翩翩起舞…….转盘周围的树木,在微风中轻盈的摆弄着新绿的嫩叶,仿佛和对面灿烂的杏花遥相呼应。窗前,满树的木菊花,也在这春日里招摇的怒放着,一大朵一大朵粉红色的花,娇艳极了。在清晨的露珠的洗涤中愈发鲜亮。

旁边,是一方淡紫色的蚊帐,里面,睡着我的宝贝女儿。阳光的影子斜斜的射进这个小屋,贪睡的女儿在梦中咧着嘴笑了,一股花香伴着女孩儿身上特有的幽香,在这紫色的世界中弥漫……

准备好了早餐,我轻轻地坐在女儿身边,静静地看她酣睡的模样……

我很感谢上苍的恩泽,他让我拥有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乖巧懂事。日子,在匆忙之中进行,是女儿教会了我,其实去爱远比被爱幸福!

人老了,总喜欢回忆,记忆中淡忘了所有的忙碌和艰辛,只剩下幸福和甜蜜。女儿小时候的音容笑貌,甚至每一个调皮的眼神,委屈的泪花,都会在不经意间闯进我的梦乡。回味着每一个甜蜜的瞬间,我的心满满的都是幸福!

第一声啼哭犹在耳畔;第一次的翻身还在眼前;第一次的站立仍在脑海……我不敢相信,曾经那么个小人,怎么就长成了眼前的这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渐行渐远的人生,一丝悲凉掠过心头,我不敢想女儿上大学后不在我身边的日子,不敢想女儿出嫁后留下我的孤独;不敢想,将来那些只有我一个人的早晨的寂寞。“曾经沧海难为水”只在诗中看过的句子,如今成了我心中不敢触摸的痛。

不由得想起在我出嫁后,母亲曾经说过:每一个黄昏,她都习惯的站在栅栏旁边,凝望通往学校的路,因为,曾经,在那个时候,我都会骑着一台绿色的自行车准时出现在她的视线里……“可怜天下父母心”,或许,这就叫“不舍”。

如今,每一个夜晚,我都会站在楼前,等待着下晚课归来的女儿,风雨无阻中,我懂得了“牵挂”。习惯了看到女儿打开车门时的一张笑脸,习惯了被她莫名调侃的茫然;习惯了听她絮絮叨叨的谈天说地……

10.读《习惯决定孩子一生》心得体会 篇十

张庄小学

吴晶晶

在今年暑假里,我按照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即每位老师在暑假里最少要看一本,写读书笔记,我在毫不察觉的情况下去借了《习惯决定孩子一生》这本书,带着任务观打开这本书。看了30多页,才知道书真是个好东西。

《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这本书每一章都有“教你一招”,全书家长提供12种妙招,采用6个步骤,培养出孩子爱学习、懂尊重、富爱心、能负责、会自理的五个好习惯。

这本书虽然针对父母的多一点,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都与那么多孩子打交道,这次结合书中的案例,仿佛自己与学生在一起的点滴问题全都浮现在眼前,和书上的解决问题的情景简直一一对应,我心想,正愁不知道怎么面对每天的突如其来的种种难题,要是把它读懂了对自己以后教育孩子肯定有很大的帮助啊!于是,在暑假闲余时间,我拜读了这本神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明白《习惯决定孩子一生》,无论是强调习惯还是决定;无论是强调孩子乃是一生都至关重要。记得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家庭教育是教育中最核心的部分,现在的家长都是盼子成龙盼女成凤,但是他们只重视成绩和分数,对孩子的习惯教育有所忽视。殊不知习惯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还有以后事业上的成败起到重要作用。

我从书中了解到最关键的一点是家长应该怎样在谈吐,行为,举止方面给孩子做个榜样,让孩子从而养成良好的做人,做事,学习,生活,心理习惯,以及如何让纠正孩子的坏习惯的切实有效地方法。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任何严厉说教。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家长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长要获得孩子的信任,发现孩子的潜能,让孩子爱学、会交往、懂规则,从而塑造健康人格,为其一生的发展和命运打好健康快乐的基石。

所谓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很多的孩子。一个坏习惯可能使人丧失了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可能使人走向成功。

这本书是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案例紧密地联系着实际,向父母及老师展示了“习惯教育”的精髓理念和有效方法,从习惯的培养入手,去探求孩子的内心需求,从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为未来铺平道路。

11.读《一生》后感 篇十一

在我们的生活中,平时看似微小的习惯,它往往影响了我们一生。实际上,正是这种微小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如果说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那么坏的习惯就可以摧毁一个人。此书用小故事的形式,阐述了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及它对人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经典的语言,富有哲理的故事,深入浅出的讲解,习惯养成的训练法等,都给人以深刻的映象,让人一气呵成、一睹为快、一次要看完的冲动。

书中开头作者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习惯”的故事。亚历山大帝国图书馆发生火灾的时候,馆里所藏图书被焚烧殆尽,只有一本书得以幸存。有一个穷人买下了它,发现书里竟藏着一张薄薄的羊皮纸,上面详细记载着点铁成金的秘密。这块石头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属变成金子,但是它的外观与普通的石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这块奇石摸起来是温的,而普通的石头摸起来是凉的。穷人欣喜若狂,于是变卖家当,来到奇石所在地—黑海岸边。为了不捡到重复的石头,他每捡起一块冰凉的石头就扔向大海。就这样捡啊,扔啊,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始终没有找到那块奇石。但是,他不气馁,继续捡石头、扔石头,没玩没了。他已经养成了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这个扔石头的动作太具有习惯性了,以至于他梦寐以求的、苦苦寻觅的奇石出现时,他仍然习惯性地把它扔进海里。

在现实中,我们都在苦苦追求自己的梦想,希望可以得到纯真的友情、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这些梦想黑海岸边的那块“奇石”,当我们历经千辛万苦捡到它后,可能顺手一扔,就扔进大海。因为扔石头的习惯束缚了我们的思维,左右了我们的行动,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

本书分为七篇,每一篇都精选了七八个生活中常见的好习惯,语言简洁,蕴意深刻!以下是我对此书分析与感想。

我觉得第一篇中的所有习惯都很好,但我尤其喜欢的是“守时”、“慎言”和“注重仪表”。守时是一种无形的承诺,只有你把这份承诺守住了,才会让别人来守住他对你的承诺!慎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抛一片心;该说则说,不该说的千万别说。你往往说的一句话就可以让人感到很温暖,使人“起死回生”,但也是往往一句话就可以把人送进坟墓。注重仪表:莎士比亚曾说过:“当你穿得邋邋遢遢时,人们注意的是你的穿着;而当你穿的无懈可击时,人们注意的是你!”你很有可能因为穿着而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你也有可能因为穿着而与好工作失之交臂。

在第三篇能让你提高个人影响力的习惯中,我很喜欢“尊重别人”、“对言行负责”。尊重别人:学会尊重每一个人,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堂必修课,要知道,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尊重。如果你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请先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你可能因为一个尊重别人的小动作而赢得别人的注意,也可能因为一件不尊重别人的小事而失去一次机会。对言行负责: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努力工作,对一个优秀的员工而言,他感受更多的不是压力,而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对企业老板而言,这正是可以让他真正放心的员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可以博得领导的信任,不做自己做不到的事,说话也不能信口开河。

让你轻松走出困境的习惯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培养的习惯。第五篇中“不找借口”、“不怕犯错”、“持之以恒”让我深受启发。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纳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然而借口是一种非常不负责的表现。如果我们能改变态度,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人生奋斗上来,那么成功之门就在你眼前。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只要你“不怕犯错”,成功就离你不远了。然而有些人总是害怕犯错,分配的任务不愿去完成或是做事犹豫不决,内心的恐惧让自己感到一片渺茫。事实上,犯错误是成功的前提,只有你犯了错误,你才会注意一些小细节,并认真去纠正它;只有你犯了错,并纠正了错误,以后你犯错的机率才会大大降低,这也正是提升自己各个方面能力的完美途径。做啥事我们都应“持之以恒”。正如布尔沃说:“恒心与忍耐力是征服者的灵魂,它是人类反抗命运、个人反抗世界、灵魂反抗物质的最有力支持。”理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线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者全力的奔驰,唯有坚持到最后一秒,方能获得最终的金牌。作为一名大学生,应为实现自身的伟大理想而持之以恒地奋斗!

天天拥有好心情,学习工作就会轻松自在许多。好心情是一瓶润滑剂,亦是雨后绚丽的彩虹。环境影响了你的心态,心态影响了你生活中的一切,一旦你控制住了你的心灵,你就能统治整个世界。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我们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一天。

12.风云一生读《曾国藩》有感 篇十二

——读《曾国藩》有感

天下无异境,天下无难境。

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曾国藩

望晚清风云变幻,看人物风流。一人中流砥柱建湘军,灭天国,开展洋务,创水军可谓名臣,此人便是曾国藩。

本书结合史实,深刻形象地描述了曾国藩毁誉参半的人生历程。曾国藩临危受命,戴孝出山创办湘勇。初期用湖南官场掣肘逼走衡州。对战太平军的靖港惨败令他心寒。然而,湘军随后攻克武昌,获田镇大捷。在曾国藩总督两江之后,湘军越战越猛,先后攻克安庆、江宁,最终摧毁了太平天国,也让他位极人臣,名满天下。。。1摘自《曾国藩》简介

细看曾国藩成功之路,唯有清心寡欲,自勉自励,屡败屡战才是真理。人生若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往往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清净自己的内心,认清自己的目标,做到宠辱不惊,守住自己的清净与理想。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再也爬不起来,要能在失败后自我鼓励,去挑战失败,这样的人生才会成功。

细读曾国藩交友之道,“推诚守正,委屈含宏”以诚字为先,交友不可贪人便宜,应与人为善,待人为善,交雅友,是处世一大乐事。

思,人格之法。一为诚,表里如一;二为敬,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三为静,宁心静气,静欲安宁;四为谨,实事求是,不说空言;五为恒,恒息恒做。

放下《曾国藩》心中涌动着万千思绪,回味这名臣一生,我不禁心生敬畏。

首卷句说:“为官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而我要说“读书不读曾国藩,枉为书海游一番”。

关汉卿中学初二19班段圣奇

上一篇:小学语文s版四上复习下一篇:关于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