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数学专题:几何图形证明与计算题分析(精选8篇)
1.2022中考数学专题:几何图形证明与计算题分析 篇一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
在▱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交直线DC于点F.(1)在图1中证明CE=CF;
(2)若∠ABC=90°,G是EF的中点(如图2),直接写出∠BDG的度数;
第一个问我会,求第二个问。需要过程,快呀!
连接GC、BG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90°
∴四边形ABCD为矩形
∵AF平分∠BAD
∴∠DAF=∠BAF=45°
∵∠DCB=90°,DF∥AB
∴∠DFA=45°,∠ECF=90°
∴△ECF为等腰Rt△
∵G为EF中点
∴EG=CG=FG
∵△ABE为等腰Rt△,AB=DC
∴BE=DC
∵∠CEF=∠GCF=45°→∠BEG=∠DCG=135°
∴△BEG≌△DCG
∴BG=DG
∵CG⊥EF→∠DGC+∠DGB=90°
又∵∠DGC=∠BGE
∴∠BGE+∠DGB=90°
∴△DGB为等腰Rt△
∴∠BDG=45°
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解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是推荐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少,关键是怎样运用,对于初中几何证明题,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用逆向思维法。如果你已经上初三了,几何学的不好,做题没有思路,那你一定要注意了:从现在开始,总结做题方法。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例如: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这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试一试。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2.2022中考数学专题:几何图形证明与计算题分析 篇二
23.将图8(1)中的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剪开,再把△ABC沿着AD方向平移,得到图8(2)中的△ABC,除△ADC与△CBA全等外,你还可以指出哪几对全等的三...角形(不能添加辅助线和字母)?请选择其中一对加以证明.
B C
图8(2)
2007年
21.如图10,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若把△ADE绕着点E顺时针旋转180°得到△CFE.
(1)请指出图中哪些线段与线段CF相等;
(2)试判断四边形DBCF是怎样的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
BF图10
2008年
21.如图8,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BECF.
(1)图中有几对全等的三角形?请一一列出;(2)选择一对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进行证明.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E D 图8 C
2009年
23.如图11,PA、PB是半径为1的⊙O的两条切线,点A、B分别为切点,APB60°,OP与弦AB交于点C,与⊙O交于点
D.
(1)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
图1
12010年
21.某厂房屋顶呈人字架形(等腰三角形),如图8所示,已知ACBC8m,A30°,CDAB,于点D.
(1)求ACB的大小.(2)求AB的长度.C A D 图8 B
23.如图10,已知Rt△ABC≌Rt△ADE,ABCADE90°,BC与DE相交于
EB.点F,连接CD,(1)图中还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请你一一列举.(2)求证:CFEF.A DF B C 图10
2011年
23.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并且BF=CE,∠B=∠C.(1)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不再加辅助线),使得△ABC≌△DEF.
你添加的条件是:. F(2)添加了条件后,证明△ABC≌△DEF.
2012年
22.如图所示,∠BAC=∠ABD=90°,AC=BD,点O是AD,BC的交点,点E是AB的中点.
(1)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请写出来;
(2)试判断OE和AB的位置关系,并给予证明.
2013年
23、如图11,在菱形ABCD中,AC是对角线,点E、F
分别是边BC、AD的中点。C E
(1)求证:ABE≌CDF。
(2)若∠B=60°,AB=4,求线段AE的长。
3.2012中考几何证明题集训 篇三
1、如图,AB是⊙O的直径,CB是弦,OD⊥CB于E,(1)请写出两个不同类型的正确结论;
(2)若CB=8,ED=2,求⊙O的半径。
B
D2、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点B,点D是⊙O上的一点,且AD∥OC。求证:AD·BC=OB·BD
C
BA3、如图,AB是⊙O的直径,AD是弦,∠DAB=22.5°,延长AB到点C,使得∠ACD=45°
(1)求证:CD是⊙O的切线;
(2)若AB=22,求BC的长
交⊙O于D,连结AC A4、已知:如图,以Rt△ABC的直角边AB为直径的半圆O,与斜边AC交于D,E是BC边上的中点,连接DE,求证:DE与半圆O相切。
5、如图,已知CD是△ABC中AB边上的高,以CD为直径的⊙O分别交CA、CB于点E、F,点G是AD的中点.
求证:GE是⊙O的切线。
6、已知:如图△ABC内接于⊙O,OH⊥AC于H,过A点的切线与OC的延长线交于点D,∠B= 30°,.请求出:
(1)∠AOC的度数;(2)劣弧AC的长(结果保留π);(3)线段AD的长(结果保留根号).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与x轴交于A、B两点,AC是⊙M的直径,过点C的直线交x轴于点D,连
接BC,已知点M的坐标为(0),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5. ⑴求点D的坐标和BC的长;⑵求点C的坐标和⊙M的半径;⑶求证:CD是⊙M的切线.
8、如图(1),AB是⊙O的直径,AC是弦,直线EF和⊙O相切于点C,AD⊥EF,垂足为D。(1)求证:∠DAC=∠BAC;
(2)若把直线EF向上平行移动,如图(2),EF交⊙O于G、C两点,若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这是与∠DAC相等的角是哪一个?为什么?
D
(2)
(1)
9、(1)如图1,已知矩形ABCD中,点E是BC上的一动点,过点E作EF⊥BD于点F,EG⊥AC于点G,CH⊥BD于
点H,试证明CH=EF+EG;(2)若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如图2,过点E作EF⊥BD于点F,EG⊥AC的延长线于点G,CH
⊥BD于点H,则
EF、EG、CH三者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3)如图3,BD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L在BD上,且BL=BC, 连结CL,点E是CL上任一点, EF⊥BD于点F,EG⊥BC于点G,猜想EF、EG、BD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4)观察图
1、图
2、图3的特性,请你根据这一特性构造一个图形,使它仍然具有EF、EG、CH这样的线段,并满足(1)或(2)的结论,写出相关题设的条件和结论.图
1D
D图
3C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F是AC的中点,D在线段BC上,连接DF,以DF为边在DF的右侧作等边△DFE,ED的延长线交AB于H,连接EC,则以下结论:①∠AHE+∠AFD=180°;②AF=B,C重合)运动,其他条件不变时
1BCECDC
2BC;③当D在线段BC上(不与
BHBD
是定值;④当D在线段BC上(不与B,C重合)运动,其他条件不变时
是定值;
A
(1)其中正确的是-------------------;(2)对于(1)中的结论加以说明;
F
HB
G
D
E
C11、如图12,在△ABC中,D为BC的中点,点E、F分别在边AC、AB上,并且∠ABE=∠ACF,BE、CF交于点O.过点O作OP⊥AC,OQ⊥AB,P、Q为垂足.求证:DP=DQ.
12、如图。,BD是△ABC的内角平分线,CE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AG⊥CE,垂足分别为F、G。
探究:线段FG的长与△ABC三边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说明:⑴如果你经历反复探索,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请你把探索过程中的某种思路写出来(要求至少写
3步);⑵在你经历说明⑴的过程之后,可以从下列①、②中选取一个补充或更换已知条件,完成你的证明。
注意:选取①完成证明得10分;选取②完成证明得7分。
①可画出将△ADF沿BD折叠后的图形;
②将CE变为△ABC的内角平分线。(如图2)
附加题:探究BD、CE满足什么条件时,线段FG的长与△ABC的周长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13、设点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的中点,F是BC边上一点,线段DE和AF相交于点P,点Q在线段DE上,且AQ∥PC.(1)证明:PC=2AQ.
(2)当点F为BC的中点时,试比较△PFC和梯形APCQ面积的大小关系,并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
14、已知△ABC中,AB=AC=3,∠BAC=90°,点D为BC上一点,把一个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D处.
(1)如图①,若BD=CD,将三角板绕点D逆时针旋转,两条直角边分别交AB、AC于点E、点F,求出重叠部分AEDF的面积(直接写出结果).(2)如图②,若BD=CD,将三角板绕点D逆时针旋转,使一条直角边交AB于点E、另一条直角边交AB的延长线于点F,设AE=x,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若BD=2CD,将三角板绕点D逆时针旋转,使一条直角边交AC于点F、另一条直角边交射线AB于点E.设CF=x(x>1),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5、如图,△ABC中,∠BAC=90°,AD⊥BC,E为CB延长线上一点,且∠EAB=∠BAD,设DC=kBD,试探究EC与EA的数量关系。
16、如图,△ABC中,∠BAC=90°,AD⊥BC,DE⊥AB,DF⊥AC,若AB=kAC,试探究BE与CF的数量关系。
17、如图,在△ABC和△PQD中,AC=kBC,DP=kDQ,∠C=∠PDQ,D、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P在直线BC上,连接EQ交PC于点H。猜想线段EH与A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若证明有困难,则可选k=1证明之。
18、在△ABC中,O是AC上一点,P、Q分别是AB、BC上一点,∠B=45°,∠POQ=135°,BC=kAB,OC=mAO。试说明OP与OQ是数量关系,选择条件:(1)m=1,(2)m=k=1。
19、如图,∠BAC=90°,AD⊥BC,DE⊥AB, AB=kAC,探究BE与AE是数量关系。
(1)如图1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C=BD,AC与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AD、BC的中点,联结EF,分别交AC、BD于点M、N,试判断△OMN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若ABCD,E、F分别是AD、BC的中点,联结FE并延长,分别与BA、CD的延长线交于点M、N,请在图2中画图并观察,图中是否有相等的角,若有,请直接写出结论:;
(3)如图3,在△ABC中,ACAB,点D在AC上,ABCD,E、F分别是AD、BC的中点,联结FE并延长,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M,若FEC45,判断点M与以AD为直径的圆的位置关系,并简要说明理由.B
F
C
B
F
A
ME
4.2022中考数学专题:几何图形证明与计算题分析 篇四
如图:已知青AB=AC,E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有BF=CE,连接FE交BC于D。求证:FD=DE。
分析:本题有好多种证明方法,由于新课标主
要用对称、旋转方法证明,但平行四边形的性
质、平行线性质等都是证题的好方法,我在这
里向初中三年级同学面对中考需对平面几何
证明题的证明方法有一个系统的复习和提高。
下边我将自己证明这道题的方法给各位爱好
者作以介绍,希望各位有所收获,仔细体会每中方法的异同和要点,从中能得到提高。我是
一位数学业余爱好者,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如有错误,请批评指证。信箱:.证法一∧≌∠⊥∥△□°
证明:过E点作EM ∥AB交DC延长线于M点,则∠M=∠B,又因为∠ACB=∠B ∠ACB=∠ECM=∠M,所以CE=EM,又EC=BF从而EM=BF,∠BFD=∠DEM 则△DBF≌△DME,故FD=DE;
证法二A
证明:过F点作FM∥AE,交BD于点M,则∠1=∠2 = ∠B所以BF=FM,又∠4=∠3∠5=∠E
所以△DMF≌△DCE,故 FD=DE。
F
C
证法三 E
以BC为对称轴作△BDF的对称△BDN,连
接NE,则△DBF≌△DBN,DF=DN,BN=BF,NF⊥BD,∠FBD=∠NBD,又因为∠C=∠FBD
所以∠NBD=∠C。BN∥CE,CE=BF=BN,所以四边形BNCE为平行四边形。故NF∥BC,所以NF⊥NE,因FN衩BD垂直平分,故D
EN是FE的中点,所以FD=DE。(也可证明D是直角△NEF斜边的中点)。
证法四:
证明:在CA上取CG=CE,则CG=BF,AF=AG,所以FG∥DC,又因为∠1=∠2,所以FBCG为等腰梯形,所以
FG∥DC,故DC是△EGF的中位线。所以 FD=DE。
E
证法五
证明:把△EDC绕C点旋转180°,得△GMC,则△EDC≌△GMC
M
CE=GC=BF
连接FG,由于GC=BF,从而AF=AG,∠1=∠AFG FG∥BC,所以FBMG为等腰梯形,所以 FG∥DC,故DC是△EGF的中位线。所以 FD=DE。证法六
证明:以BC为对称轴作△DCE的对称△DCN,则和△DCE≌△DCN;CN=CE=BF ∠2=∠3;又∠1=∠3,∠B=∠1所以
∠2=∠B,BF∥CN,所以四边形BCNF为平
行四边形,DC ∥FG,∠1=∠4,所以 ∠2=∠4=∠CNG,所以 CG=CN=CE; 故DC是DC是△EGF的中位线。所以 FD=DE。
证法七
证明:延长AB至G,使BG=CE,又因AB=AC,BF=CE则AG=AE
ABAG
ACAE
所以BC∥GE,则BD是△FGE
G
5.2017中考物理计算题专题9 篇五
物理小班化教学案 中考计算专题
月 日 星期 姓名
17.(力学计算)一辆氢气动力试验汽车的质量为1.5×10kg,10min内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了1.2×10m,消耗了0.15kg的氢气。此过程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为1.0×10N,行驶时汽车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1m(氢气的热值取1.4×10J/kg,g取10N/kg)。求:(1)汽车对地面的压强;(2)牵引力做功的功率;(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18、(电学计算)小亮家新装了一台智能电热马桶盖,如图甲所示,他查阅使用说明书发现便座加热电路有高、中、低三档并可手动调节,其额定电压为220 V,低温档,中温档的额定功率分别为22 W和44 W。利用所学知识他设计了一个等效电路图,如图乙所示,用两定值电阻R1和R2表示两电热丝,单刀双掷开关S2可接a或b。当它接入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时,求:
(1)低温档加热的电流多大?(2)中温档加热5 h,消耗多少度电?(3)高温档加热的额定功率是多少瓦?
R1
220V
S 2
b a
R2
S1
甲
乙
6.中考数学猜想证明题 篇六
一实数的计算、整式的化简求值、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分式方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二画图与计算、圆的证明与计算、三角函数应用题
三统计应用题、用列表法或树形图求某以事件的概率、统计与概率的综合应用题
四一次与反比例函数的数形结合、二次函数的数形结合、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
五、猜想与证明题
六、综合应用题
七、探索发现应用题
八、动点应用题
7.2022中考数学专题:几何图形证明与计算题分析 篇七
几何图形的动态问题精编
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
cm,BC=2cm,∠ABC=45°,点P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折
2线BC→CD→DA运动,到达点A为止,设运动时间为t(s),△ABP的面积为S(cm),则S与t的大致图象是()
A.B.C.【答案】A 【解析】 :分三种情况讨论:
D.①当0≤t≤2时,过A作AE⊥BC于E.∵∠B=45°,∴△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S= BP×AE= ×t×1= t;,∴AE=1,②当2<t≤ ③当 <t≤ 时,S= = ×2×1=1;
-t)×1=(-t). 时,S= AP×AE=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0≤t≤2时,过A作AE⊥BC于E;②当2<t≤ 2 +当 2 + <t≤ 4 +
时;③时,分别求出S与t的函数解析式,再根据各选项作出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2.如图,边长为a的菱形ABCD中,∠DAB=60°,E是异于A、D两点的动点,F是CD上的动点,满足AE+CF=a,△BEF的周长最小值是()
A.B.【答案】B 【解析】 :连接BD
∵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DAB=60°,∴△ABD是等边三角形,∴AB=DB,∠BDF=60° ∴∠A=∠BDF 又∵AE+CF=a,∴AE=DF,在△ABE和△DBF中,∴△ABE≌△DBF(SAS),∴BE=BF,∠ABE=∠DBF,∴∠EBF=∠ABD=60°,∴△BEF是等边三角形.
∵E是异于A、D两点的动点,F是CD上的动点,C.D.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要使△BEF的周长最小,就是要使它的边长最短 ∴当BE⊥AD时,BE最短 在Rt△ABE中,BE=∴△BEF的周长为
=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菱形的性质,证明∠A=∠BDF,AE=DF,AB=AD,就可证明△ABE≌△D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BE=BF,∠ABE=∠DBF,再证明△BEF是等边三角形,然后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出当BE⊥AD时,BE最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长,即可求出△BEF的周长。3.如图,菱形 的边长是4厘米,,动点 以1厘米/秒的速度自 点出发沿
运动至 点停止若点
方向同时出运动至 点停止,动点 以2厘米/秒的速度自 点出发沿折线 发运动了 秒,记 的面积为 ,下面图象中能表示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A.B.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C.D.【答案】D 【解析】 当0≤t<2时,S=2t× 当2≤t<4时,S=4× 只有选项D的图形符合.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别求出当0≤t<2时和当2≤t<4时,s与t的函数解析式,再根据各选项的图像逐一判断即可。
4.如图,矩形ABCD,R是CD的中点,点M在BC边上运动,E,F分别为AM,MR的中点,则EF的长随M点的运动()
×(4-t)=-
t+8
t+4 ;
2t;
×(4-t)=-2
A.变短
B.变长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C 4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解析】 :∵E,F分别为AM,MR的中点, ∴EF是△ANR的中位线 ∴EF= AR ∵R是CD的中点,点M在BC边上运动 ∴AR的长度一定 ∴EF的长度不变。
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已知E,F分别为AM,MR的中点,,可证得EF是△ANR的中位线,根据中位线定理,可得出EF= AR,根据已知可得出AR是定值,因此可得出EF也是定值,可得出结果。
5.如图甲,A,B是半径为1的⊙O上两点,且OA⊥OB.点P从A出发,在⊙O上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回到点A运动结束.设运动时间为x,弦BP的长度为y,那么如图乙图象中可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
A.①
B.④
C.①或③
D.②或④ 【答案】C 【解析】 当点P顺时针旋转时,图象是③,当点P逆时针旋转时,图象是①,故答案为①③.故答案为:C.
【分析】由题意知PB的最短距离为0,最长距离是圆的直径;而点P从A点沿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后与点B的距离有区别,当点P从A点沿顺时针旋转时,弦BP的长度y的变化是:从AB的长度增大到直径的长,然后渐次较小至点B为0,再从点B运动到点A,则弦BP的长度y由0增大到AB的长;
当点P从A点沿逆时针旋转时,弦BP的长度y的变化是:从AB的长度减小到0,再由0增大到直径的长,最后由直径的长减小到AB的长。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6.如图,一块等边三角形的木板,边长为1,现将木板沿水平线翻滚,那么B点从开始至结束所走过的路径长度为________.
【答案】,第二段= 【解析】 :从图中发现:B点从开始至结束所走过的路径长度为两段弧长即第一段= .
故B点从开始至结束所走过的路径长度= 故答案为:
+
=
.
【分析】B点的运动路径是2个圆心角是120度的扇形的弧长,根据弧长公式求解。
7.如图,长方形ABCD中,AB=4cm,BC=3cm,点E是CD的中点,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A→B→C→E 运动,最终到达点E.若点P运动的时间为x秒,那么当x= ________时,△APE的面积等于5 .
【答案】或5 【解析】 ①如图1,当P在AB上时,∵△APE的面积等于5,∴ x⋅3=5,x= ;
②当P在BC上时,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APE的面积等于5,∴,∴3×4−
(3+4−x)×2− ×2×3− ×4×(x−4)=5,x=5;
③当P在CE上时,∴
(4+3+2−x)×3=5,x= <3+4+2,此时不符合;
或5.故答案为:
【分析】先对点P所在不同线段的区间进行分类讨论,再结合实际情况与所得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判断结果的合理性.8.如图,在矩形 若点 中,点
同时从点 出发,分别在,上运动,的运动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且是点 运动速度的2倍,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停止一为对称轴作
与矩形 的对称图形
.点
恰好在
上的时间为________秒.在切运动.以
整个运动过程中,重叠部分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1)如图,当B′与AD交于点E,作FM⊥AD于F,∴∠DFM=90°. ∵四边形ABCD是矩形,∴CD=AB.AD=BC.∠D=∠C=90°.
∴四边形DCMF是矩形,∴CD=MF.
∵△MNB与△MNE关于MN对称,∴△MNB≌△MNE,∴ME=MB,NE=BN. ∵BN=t,BM=2t,∴EN=t,ME=2t. ∵AB=6,BC=8,∴CD=MF=6,CB=DA=8.AN=6-t 在Rt△MEF和Rt△AEN中,由勾股定理,得(1)EF=AE= ∴+=2t 解得
:t=
(2)如图,∵△MNE与△MNB关于MN对称,∴∠MEN=∠MBN=90°.
∵∠MEN+∠MBN+∠EMB+∠ENB=360°,∴∠EMB+∠ENB=180°. ∵∠ENA+∠ENB=180°,∴∠ENA=∠EMB. ∵tan∠ENA= ∴tan∠EMB=
∵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EFG=∠EMB.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BN=t,BM=2t,∴EN=t,ME=2t. ∵AB=6,BC=8,∴CD=MF=6,CB=DA=8.AN=6 ∴GA=(6-t)GN=(6-t)∵EG=EN-GN=t-(6-t)=∴EF=(∴当S=t-(2t-2)×=2t-时,)(.2)=-(t-6)+
2∴t=4时,s最大=当0<t≤∴t=∵时,S=t
.时,S最大=>
∴最大值为【分析】(1)如图,当B′与AD交于点E,作FM⊥AD于F,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CD=AB.AD=BC.∠D=∠C=90°.进而判断出四边形DCM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得出CD=MF.根据翻折的性质得出△MNB≌△MNE,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ME=MB,NE=BN.然后表示出EN=t,ME=2t.CD=MF=6,CB=DA=8.AN=6-t,在Rt△MEF和Rt△AEN中,由勾股定理EF,AE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得出方程,求解得出t的 值;
(2)根据翻折的性质得出∠MEN=∠MBN=90°.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邻补角定义及等量代换得出∠ENA=∠EMB.根据等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得出tan∠ENA=tan∠EMB=,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EFG=∠EMB.EN=t,ME=2t.CD=MF=6,CB=DA=8.AN=6-t,进而表示出GA,GN,EG,EF,的长,当 与当0<t≤ 时,分别求出S的值,再比大小即可得出答案。
< t ≤ 4 时,9.如图,在△ABC中,BC=AC=5,AB=8,CD为AB边的高,点A在x轴上,点B在y轴上,点C在第一象限,若A从原点出发,沿x轴向右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则点B随之沿y轴下滑,并带动△ABC 9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在平面内滑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B到达原点时停止运动
(1)连接OC,线段OC的长随t的变化而变化,当OC最大时,t=________;(2)当△ABC的边与坐标轴平行时,t=________。【答案】(1)(2)t=
【解析】(1)如图:
当 三点共线时,取得最大值,(2)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设 ∴CA∥y轴,∴∠CAD=∠ABO.又
∴Rt△CAD∽Rt△ABO,∴ 解得 ②设 即
时,时,CA⊥OA,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CB∥x轴,Rt△BCD∽Rt△ABO,∴
综上可知,当以点C为圆心,CA为半径的圆与坐标轴相切时,t的值为 故答案为:
或
或
即
【分析】(1)当 O , C , D 三点共线时,OC取得最大值,此时OC是线段AB的中垂线,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得出OA =OB = 4 , 然后根据时间等于路程除以速度即可得出答案;
(2)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设OA = t 1 时,CA⊥OA,故CA∥y轴,然后判断出Rt△CAD∽Rt△ABO,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AB∶CA = AO∶CD ,从而得出答案;②设 A O = t 2 时,BC ⊥OB,故CB∥x轴,然后判断出Rt△BCD∽Rt△ABO,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BC∶AB=BD∶ AO, 从而得出答案.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0,-3),以点B为圆心、2 为半径的⊙B上 有一动点P.连接AP,若点C为AP的中点,连接OC,则OC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作A关于y轴的对称点A′,则A′(-4,0),∴OC是△AA′P的中位线,当A′P取最小值时,OC取最小值.连接A′B交⊙B于点P,此时A′P最小.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在Rt△OA′B中,OA′=4,OB=3,∴A′B=5,∴A′P=5-2=3,∴OC=,∴OC的最小值 . 故答案为: .
【分析】作A关于y轴的对称点A′,可得出点A′的坐标,可证得OC是△AA′P的中位线,因此当A′P取最小值时,OC取最小值.连接A′B交⊙B于点P,此时A′P最小,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再根据圆的半径求出A′P的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求出OC的最小值。11.已知矩形 中,是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分别是,的中点.(1)求证:(2)设,当四边形
;
是正方形时,求矩形 的面积.【答案】(1)解:∵点F,H分别是BC,CE的中点,∴FH∥BE,∴ . .
又∵点G是BE的中点,∴ 又∵ .,∴△BGF ≌ △FHC.
(2)解:当四边形EGFH是正方形时,可知EF⊥GH且 ∵在△BEC中,点G,H分别是BE,EC的中点, ∴ ∴ 且GH∥BC,又∵AD∥BC, AB⊥BC, ∴ ∴,.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解析】【分析】(1)根据点F,H分别是BC,CE的中点,可证得FH是△BCE的中位线,就可证得FH∥BE,FH=BE 再根据点G是BE的中点,得出FH=BG,就可证得结论。
(2)当四边形EGFH是正方形时,可知EF⊥GH且 E F = G H,根据已知在△BEC中,点G,H分别是BE,EC的中点,可证得GH是△BCE的中位线,可求出GH的长及GH∥BC,再根据AD∥BC, AB⊥BC,可证得AB=GH,然后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12.如图,在△ABC中,∠C=90°,AC=4cm,BC=5cm,点D在BC上,且CD=3cm.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1cm/s的速度沿AC向终点C移动;点Q以 cm/s的速度沿CB向终点B移动.过点P作PE∥CB交AD于点E,设动点的运动时间为x秒.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EP;
(2)当Q在线段CD上运动几秒时,四边形PEDQ是平行四边形;
(3)当Q在线段BD(不包括点B、点D)上运动时,求当x为何值时,四边形EPDQ面积等于.【答案】(1)解:如图所示,∵PE∥CB,∴∠AEP=∠ADC.又∵∠EAP=∠DAC,∴△AEP∽△ADC,∴ ∴ =,=,∴EP= x.(2)解:由四边形PEDQ1是平行四边形,可得EP=DQ1.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即 x=3- x,所以x=1.5.∵0<x<2.4 ∴当Q在线段CD上运动1.5秒时,四边形PEDQ是平行四边形(3)解: S四边形EPDQ2=
(x+ x-3)·(4-x)=-x+ ∵四边形EPDQ面积等于,∴-x2+ x-6=,2x-6,整理得:2x2-11x+15=0.解得:x=3或x=2.5,∴当x为3或2.5时,四边形EPDQ面积等于.【解析】【分析】(1)抓住已知条件PE∥CB,证明△AEP∽△ADC,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出EP的长。
(2)根据已知可知PE∥CB,要证四边形PEDQ是平行四边形,则EP=DQ1,建立关于x的方程,求出x的值,再写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
(3)根据PE∥CB,可证得四边形EPDQ是梯形,根据梯形的面积=,建立关于x的方程,再解方程求解即可。
13.如图1,图2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P从点B出发沿边BC—CD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D匀速运动,以BP为边作等边三角形BPQ,使点Q在正方形ABCD内或边上,当点Q恰好运动到AD边上时,点P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1)当t=2时,点Q到BC的距离=________;
(2)当点P在BC边上运动时,求CQ的最小值及此时t的值;(3)若点Q在AD边上时,如图2,求出t的值;(4)直接写出点Q运动路线的长。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答案】(1)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当,时,CQ最小,(2)解:点P在BC边上运动时,有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BCQ中,∴ ∴ ∴
(3)解:若点Q在AD边上,则 ∵
∴Rt△BAQ≌Rt△BCP(HL), ∴ ∴ ∵ ∴ 解得: ∴,且由勾股定理可得,(不合题意,舍去),(4)解:点Q运动路线的长等于点 运动的路线长:
【解析】【解答】 过点 作 如图: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当 时,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
【分析】(1)过点 Q 作QE⊥BC, 根据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由 t = 2,得出BP的长,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Q = 4 , ∠QBE = 60 ∘ ,在Rt△BPQ中,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出QE的长;
(2)点P在BC边上运动时,有 ∠QBC = 60 °,根据垂线段最短,当 CQ⊥BQ 时,CQ最小,如图,在直角三角形BCQ中,∠QBC= 60 °,从而得出BQ的长度,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P=BQ=3,根据时间等于路程除以速度,从而得出t的值,再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出CQ的长;
(3)若点Q在AD边上,则 C P = 2 t − 6,首先利用HL判断出Rt△BAQ≌Rt△BCP,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A Q = C P = 2 t − 6 , 进而得出DQ =DP= 12 − 2 t , 由 BP = PQ,且由勾股定理可得,DQ+ DP =QP,BC +CP =BP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并检验即可得出t的值;(4)根据题意点Q运动路线的长等于点 P 运动的路线长,由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可得出答案。14.已知:如图①,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2,BC=6,AD⊥BD.以AD为斜边在平行四边形AB CD的内部作Rt△AED,∠EAD=30°,∠AED=90°. 2 2 2
2,(1)求△AED的周长;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2)若△ AED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DC向右平行移动,得到△AE0D0,当A0D0与BC重合时停止移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A0E0D0与△BDC重叠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 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3)如图②,在(2)中,当△AED停止移动后得到△BEC,将△BE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α(0°<α<180°),在旋转过程中,B的对应点为B1,E的对应点为E1,设直线B1E1与直线BE交于点P、与直线CB交于点Q.是否存在这样的α,使△BP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α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6.
在Rt△ADE中,AD=6,∠EAD=30°,∴AE=AD•cos30°=6×=3,DE=AD•sin30°=6×=3,∴△AED的周长为:6+3+3=9+
3。
(2)解:在△AED向右平移的过程中:
(I)当0≤t≤1.5时,如答图1所示,此时重叠部分为△D0NK.
∵DD0=2t,∴ND0=DD0•sin30°=t,NK=ND0÷tan30°=∴S=S△D0NK=1ND0•NK=t•t=
t;
2t,(II)当1.5 ∵AA0=2t,∴A0B=AB-AA0=12-2t,∴A0N=A0B=6-t,NK=A0N•tan30°= (6-t).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S=S四边形D0E0KN=S△A0D0E0-S△A0NK=×3×-×(6-t)×(6-t)=-t+ t-; (III)当4.5 ∵AA0=2t,∴A0B=AB-AA0=12-2t=D0C,∴A0N=A0B=6-t,D0N=6-(6-t)=t,BN=A0B•cos30°=易知CI=BJ=A0B=D0C=12-2t,∴BI=BC-CI=2t-6,S=S梯形BND0I-S△BKJ=[t+(2t-6)]•=故答案为:S=S==-S=t2+2 t2;(0≤t≤1.5)t-(1.5 (4.5 (6-t)-(12-2t) (6-t); (3)证明:存在α,使△BPQ为等腰三角形. 理由如下:经探究,得△BPQ∽△B1QC,故当△BPQ为等腰三角形时,△B1QC也为等腰三角形.(I)当QB=QP时(如答图4),则QB1=QC,∴∠B1CQ=∠B1=30°,即∠BCB1=30°,∴α=30°; (II)当BQ=BP时,则B1Q=B1C,若点Q在线段B1E1的延长线上时(如答图5),∵∠B1=30°,∴∠B1CQ=∠B1QC=75°,即∠BCB1=75°,∴α=75°; 若点Q在线段E1B1的延长线上时(如答图6),∵∠CB1E1=30°,∴∠B1CQ=∠B1QC=15°,即∠BCB1=180°-∠B1CQ=180°-15°=165°,∴α=165°. ③当PQ=PB时(如答图7),则CQ=CB1,∵CB=CB1,∴CQ=CB1=CB,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又∵点Q在直线CB上,0°<α<180°,∴点Q与点B重合,此时B、P、Q三点不能构成三角形. 综上所述,存在α=30°,75°或165°,使△BPQ为等腰三角形. 【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AD的长,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E、DE的长,然后求出△AED的周长即可。 (2)在△AED向右平移的过程中,分三种情况讨论:(I)当0≤t≤1.5时,如答图1所示,此时重叠部分为△D0NK;(II)当1.5 1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菱形OABC的边OA在x轴正半轴上,点B,C在第一象限,∠C=120°,边长OA=8,点M从原点O出发沿x轴正半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作匀速运动,点N从A出发沿边AB—BC—CO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作匀速运动.过点M作直线MP垂直于x轴并交折线OCB于P,交对角线OB于Q,点M和点N同时出发,分别沿各自路线运动,点N运动到原点O时,M和N两点同时停止运动.(1)当t=2时,求线段PQ的长;(2)求t为何值时,点P与N重合; (3)设△APN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及t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在菱形OABC中,∠AOC=60°,∠AOQ=30°,当t=2时,OM=2,PM=2 PQ=,QM=,(2)解:当t≤4时,AN=PO=2OM=2t,t=4时,P到达C点,N到达B点,点P,N在边BC上相遇.设t秒时,点P与N重合,则(t-4)+2(t-4)=8, ∴t=.20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即t= 秒时,点P与N重合 (3)解:①当0≤t≤4时,PN=OA=8,且PN∥OA,PM= S△APN= ·8· ②当4<t≤ t=4 t,t; 时,PN=8-3(t-4)=20-3t,S△APN= ×4 ③当 ×(20-3t)=40 t; <t≤8时,PN=3(t-4)-8=3t-20,×(3t-20)= 6 t-4 ; t,,CP=t-4,BP=12-t,S△APN= ×4 ④8<t≤12时,ON=24-2t,N到OM距离为12 N到CP距离为4-(12 t)= t-8 S△APN=S菱形-S△AON-S△CPN-S△APB =32 = t)-(t-4)(t-8)-(12-t)×4 综上,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解析】【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OC=60°,∠AOQ=30°,当t=2时,OM=2,再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得出PM,QM的长,进而利用线段的和差得出PQ的长;(2)当t≤4时,AN=PO=2OM=2t,t=4时,P到达C点,N到达B点,点P,N在边BC上相遇.设t秒时,点P与N重合,根据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得出t的值; (3)①当0≤t≤4时,PN=OA=8,且PN∥OA,PM= 3 t,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平行线间的距离是一个定值即可得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②当4<t 时,P,N都在BC上相向运动,此时PN=8-3(t-4)=20-3t,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平行线间的距离是一个定值即可得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③当 <t≤8时,P,N都在BC上运动,不过此时是背向而行,此时PN=3(t-4)-8=3t-20,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平行线间的距离是一个定值即可得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④8<t≤12时,N在OC上运动,ON=24-2t,M在A点的右侧运动,N到OM距离为12-(12= ·AC·OB-·CM·NF,= ×6×4-×(6-t)×(10-t),=-t + t-12.【解析】【分析】(1)设直线BC解析式为:y=kx+b,将B、C两点坐标代入即可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直线BC解析式.(2)依题可得:AM=AN=t,根据翻折性质得四边形AMDN为菱形,作NF⊥x轴,连接AD交MN于O′,结合已知条件得M(3-t,0),又△ANF∽△ABO,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得 = ,= 代入数值即可得AF= t,NF= t,从而得N(3-t,t),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得O′(3-t, t),设D(x,y),再由中点坐标公式得D(3-t,t),又由D在直线BC上,代入即可得D点坐标.(3)①当0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②当5 = = ·AC·OB-·CM·NF,代入数值即17.已知Rt△OAB,∠OAB=90°,∠ABO=30°,斜边OB=4,将Rt△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如题图1,连接BC. (1)填空:∠OBC=________°; (2)如图1,连接AC,作OP⊥AC,垂足为P,求OP的长度; (3)如图2,点M,N同时从点O出发,在△OCB边上运动,M沿O→C→B路径匀速运动,N沿O→B→C路径匀速运动,当两点相遇时运动停止,已知点M的运动速度为1.5单位/秒,点N的运动速度为1单位/秒,设运动时间为x秒,△OMN的面积为y,求当x为何值时y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答案】(1)60(2)解:如图1中,∵OB=4,∠ABO=30°,∴OA= OB=2,AB= OA=2,=2,∴S△AOC= •OA•AB= ×2×2 ∵△BOC是等边三角形,∴∠OBC=60°,∠ABC=∠ABO+∠OBC=90°,∴AC= =2,∴OP= = =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3)解:①当0<x≤ 时,M在OC上运动,N在OB上运动,此时过点N作NE⊥OC且交OC于点E. 则NE=ON•sin60°= x,x,∴S△OMN= •OM•NE= ×1.5x× ∴y= x . 2∴x= 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 . ②当 <x≤4时,M在BC上运动,N在OB上运动. 作MH⊥OB于H. 则BM=8﹣1.5x,MH=BM•sin60°= ∴y= ×ON×MH=﹣ x+2 2(8﹣1.5x),x.,当x= 时,y取最大值,y< ③当4<x≤4.8时,M、N都在BC上运动,作OG⊥BC于G. MN=12﹣2.5x,OG=AB=2,26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y= •MN•OG=12 ﹣ x,当x=4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2 综上所述,y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解析】【解答】解:(1)由旋转性质可知:OB=OC,∠BOC=60°,∴△OBC是等边三角形,∴∠OBC=60°. 故答案为60. 【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OB=OC,∠BOC=60°,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判断出△OBC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得出OA,AB的长,由S△AOC=•OA•AB得出△AOC的面积,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角的和差得出∠ABC=90°,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C的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法即可得出OP的长;(3)①当0<x≤ 时,M在OC上运动,N在OB上运动,此时过点N作NE⊥OC且交OC于点E.利用正 •OM•NE,得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弦函数的定义由NE=ON•sin60°,表示出NE的长,根据∴S△OMN= 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得出答案;②当 BM=8﹣1.5x,MH=BM•sin60°= <x≤4时,M在BC上运动,N在OB上运动,作MH⊥OB于H.则 (8﹣1.5x),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由y= ×ON×MH得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函数性质得出结论;③当4<x≤4.8时,M、N都在BC上运动,作OG⊥BC于G.MN=12﹣2.5x,OG=AB=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由y= •MN•OG得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函数性质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即可得出最终答案。18.如图1,四边形 是矩形,点 的坐标为,点 的坐标为 .点 从点 出发,沿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运动,同时点 从点 出发,沿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运动,当点 与点 重合时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 秒.(1)当(2)当(3)当 时,线段 与 时,抛物线 的中点坐标为________; 相似时,求 的值; 经过、两点,与 轴交于点,抛物线的顶点为,如图2所示.问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使 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2) (2)解:如图1,∵四边形OABC是矩形,∴∠B=∠PAQ=90° ∴当△CBQ与△PAQ相似时,存在两种情况: ①当△PAQ∽△QBC时,∴ 2,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 点,4t-15t+9=0,(t-3)(t-)=0,t1=3(舍),t2=,②当△PAQ∽△CBQ时,∴ t2-9t+9=0,t=,>7,,∵0≤t≤6,28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x= 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CBQ与△PAQ相似时,t的值是 或(3)解:当t=1时,P(1,0),Q(3,2),把P(1,0),Q(3,2)代入抛物线y=x2+bx+c中得:,解得:,∴抛物线:y=x2-3x+2=(x-)2-,∴顶点k(,-),∵Q(3,2),M(0,2),∴MQ∥x轴,作抛物线对称轴,交MQ于E,∴KM=KQ,KE⊥MQ,∴∠MKE=∠QKE= ∠MKQ,如图2,∠MQD= ∠MKQ=∠QKE,设DQ交y轴于H,∵∠HMQ=∠QEK=90°,∴△KEQ∽△QMH,∴,∴ ∴MH=2,∴H(0,4),易得HQ的解析式为:y=-x+4,29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则,x2-3x+2=-x+4,解得:x1=3(舍),x2=-,∴D(-,); 同理,在M的下方,y轴上存在点H,如图3,使∠HQM= ∠MKQ=∠QKE,由对称性得:H(0,0),易得OQ的解析式:y= x,则,x-3x+2= x,解得:x1=3(舍),x2=,∴D(,); 综上所述,点D的坐标为:D(-,)或(,)2【解析】【解答】解:(1)如图1,∵点A的坐标为(3,0),∴OA=3,当t=2时,OP=t=2,AQ=2t=4,∴P(2,0),Q(3,4),∴线段PQ的中点坐标为:(故答案为:(,2); 【分析】(1)根据A点坐标得出OA的长度,当t=2时,OP=t=2,AQ=2t=4,从而得出P,Q两点的坐标,),即(,2);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含解析 根据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得出线段PQ的中点坐标; (2)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B=∠PAQ=90°,当△CBQ与△PAQ相似时,存在两种情况:①当△PAQ∽△QBC时,PA∶ AQ =QB∶BC,②当△PAQ∽△CBQ时,PA∶AQ=BC∶QB,从而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并检验得出t的值; (3)当t=1时,得出P,Q两点的坐标,再将P,Q两点的坐标分别代入抛物线y=x2+bx+c中得:得出关于b,c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得出b,c的值,从而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进一步得出抛物线的顶点K的坐标,根据Q,M两点的坐标特点得出MQ∥x轴,作抛物线对称轴,交MQ于E,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出KM=KQ,KE⊥MQ,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MKE=∠QKE= ∠MKQ,如图2,∠MQD= ∠MKQ=∠QKE,设DQ交y轴于H,然后判断出△KEQ∽△QMH,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KE∶EQ=MQ∶MH,从而得出MH的长度,H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得出直线HQ的解析式,解联立直线HQ的解析式及抛物线的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并检验得出D点的坐标,同理,在M的下方,y轴上存在点H,如图3,使∠HQM= 形. 2.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于E、F.求证:∠DEN=∠F. 3.如图,分别以△ABC的边AC、BC为一边,在△ABC外作正方形ACDE和CBFG,点P是 EF的中点,求 证:点P到AB的距离是AB的一半. 4.设P是平行四边形ABCD内部的一点,且∠PBA=∠PDA. 求证:∠PAB=∠PCB 5.P为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并且PA=a,PB=2a,PC=3a,求正方形的边长. 6.如图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 正方形ABCD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绕斜边EF的中点O(点O也是BD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1)如图2,当EF与AB相交于点M,GF与BD相交于点N时,通过观察或测量BM,FN的长度,猜想BM,FN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三角尺GEF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线段BD的延长线与GF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7..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AC=α,且60°<α<120°,P为△ABC内部一点,且PC=AC,∠PCA=120°-α. ①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APC; ②求证:∠BAP=∠PCB; ③求∠PBC的度数 8.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为AB、BC边上的两动点,且总使AD=BE,AE与CD交于点F,AG⊥CD于点G则 FG/AF=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C外一点,且∠ABD=60°,∠ACD=60° 求证:BD+DC=AB. 已知:如图,AD平分∠BAC,AD=AB,CM⊥AD于M.请你通过观察和测量,猜想线段AB、AC之和与线段AM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CB=90°,AC≤BC,如图,将纸片沿某条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直角边BC上,记落点为D,设折痕与AB、AC边分别交于点E、点F.探究:如果折叠后的△CDF与△BDE均为等腰三角形,那么纸片中∠B的度数是多少?写出你的计算过程,并画出符合条件的折叠后的图形. 已知:△ABC中,AC⊥BC,CE⊥AB于E,AF平分∠CAB交CE于F,过F作FD∥BC交AB于D. 求证: AC=AD 如图,在△ABC中,AD是中线,分别过点B、C作AD延长线及AD的垂线BE、CF,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 【2022中考数学专题:几何图形证明与计算题分析】推荐阅读: 初三数学专题复习(几何证明、计算)08-08 赣南版备战小升初数学专题二:图形与几何图形认识及计算06-28 中考数学倒数专题09-19 中考数学证明问题11-06 中考数学压轴题破解方法10-05 泾界小学三年级数学中考质量分析06-17 二年级计算题与数学乘法教学10-17 中考化学方程式计算题08-03 初中数学几何专题复习08-25 初中数学几何题训练题09-208.数学几何证明题(提高篇) 篇八